教学计划对于教师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工作,它能够有效地指导教学过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一些创新教学计划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提供一些新的教学思路。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3、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趣(1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板书)。有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进庐山,去领略探究庐山云雾,去解开这个谜。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5分钟)。
1、读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议一议,每个段落分别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雾。
2、交流:
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间路上看云雾,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镇牯岭看云雾,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雾。板书(山间路、牯岭、大天池、)。
3、师问:哪个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
(生:山间路;生:牯岭;生:大天池)。
(生发表不同意见。师:我们现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为什么会令人心醉?)。
三、体验庐山云海的美,教学第五自然段(12分钟)。
现在让我们拿起照相机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来,你选哪些画面拍呢?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自己反复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同桌议一议。
1、自读体验美,同桌交流。
2、协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说照片。
(师: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拍了哪个画面的照片。生: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生读。)。
(2)出示照片(看照片,说照片)。
(师: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谁来说说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读照片文字。
(师:(如果学生说不清)照片真美,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咱们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验一下这种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张令人心醉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验一下这张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体验文字美。
(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学生谈体验。
(师:你划了哪个词,从这个词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学生说不出)。
师:大家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体验。
讲到哪一句随机出示句子。
1)生: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应画面。
b、画面上出示文字,读文字。
c、自由反复读,划出感受最深的词,想想为什么划这个词,相互说说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海这个词我感受最深,因为写出了云海的气势。
e、品读体验,理解词语:俯瞰(),转眼间(时间短)汇成(四面八方)万顷、一片、汪洋大海(面积大)。
那么大面积的白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汇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这样的画面,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拍下来,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句式:词语:云海茫茫、波涛起伏、出没)。
a、学生说拍了哪个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赏照片(你们看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们感觉怎么样?)。
c、生欣赏照片。
d、师出示文字。云海小岛。
e、咬文嚼字,体验感悟。
师:把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f、齐读,感悟。
3)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感受云海的色美与形美)。
a、生:我拍了太阳照耀下的云海这张照片。
b、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
c、学生初读。
d、师出示照片欣赏照片(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谁来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心醉?)。
e、生说。
f、师出示文字(多媒体)。
g、齐读。
i、生发表不同意见。
j、理解斑斓、云絮翻飞、银涛雪浪、火球、燃烧、染。
k、理解比喻句,展开联想。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师:场面壮观,色彩绚丽动人。
出示庐山云海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师:用哪个词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壮观。师:加上最。
(三)师:说说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四)第五小节梳理(先讲时间地点,再讲云海的美景),作者写庐山云海就是先介绍了时间、地点,重点描述了云海壮观的画面,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去感受庐山云海的壮观吧!
(五)配乐读。
三、体验雾美,学习第三自然段(8分钟)。
过渡:庐山的云海确实壮观,令人心醉,刚才有同学对山间路上看到的雾印象很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雾的特点。
1、速读。
2、交流(说特点: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理解瞬息万变。
3、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划一划,同桌议一议。
4、交流。
5、协作交流感悟美:
(1)生读,随机出示多媒体画面。
(2)反复读,你读懂了什么?
a、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生: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品读)。
(3)学习雾来时去室时浓时稀时。
a、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b、师:整体感知: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c、交流:生说。雾来时去时浓时稀时,比喻)。
d、细读,品词品句。
e、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感受。
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师:(出示画面)你感到浓雾的气势生:风起浪涌,气势很大。师:读雾来时。
师:雾去时,你感觉到了什么?生:飘飘悠悠(理解体验)。
依次体验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体验飘逸外衣。
f、欣赏读(配乐)。
四、体验雾气的美丽,学习第四小节(5分钟)。
过渡:庐山的雾,真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那么山镇牯岭的雾气呢?
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雾气的令人心醉,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处随机出示--朝夕相处。
1、交流读。
重点学习:a、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理解冉冉升起,终日,团团相衔,浮游荡漾)。
b、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c、句式:时而时而。
a生:我觉得。
b师出示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一半一半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词句。
d细读文字,小结:特别有感情,时间长。
五、梳理。
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来到庐山,在山间路上领略了庐山浓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又来到半山腰的山镇牯岭感受了庐山雾在牯岭的时间长,最后我们来到山顶的大天池,去领略了云海的壮观。
当我们体验到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后,也就回答了上节课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这个问题了。
六、整体感悟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5分钟)。
让我们再去感悟一下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再读3、4、5自然段(音乐)。
七、课堂小结(1分钟)。
1、说感受: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真想)。
2、质疑:上一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了。那么在我们脑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问产生了呢?(生问:)这样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的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庐山云雾是庐山的一绝,庐山象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上上庐山旅游网,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上中国旅游网,去领略一下祖国美好的河山。
一、揭题导入,展示目标:(2分钟)。
学会生字词语,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出示自学要求,(请在5分钟内完成):
a、认读生字,读准字音,练习组词。
b、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重点理解文中的10个词语。
c、自读课文,将课文读正确。看课文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
2、学生自学。
三、检查自学情况(10分钟):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及时正音。
b、说说你懂得了哪个词语的意思?
四、朗读课文,讨论课文大意。(8分钟)。
1、指名分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并说说这段主要讲了什么。
2、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五、课堂作业(15分钟)。
1、抄写生字。
2、练习感情朗读课文,将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3、摘抄文中的好词好句。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揭示目标:(2分钟)。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课文。
出示教学目标: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会庐山云雾的奇丽。
二、指导自学。
(一)、精读课文第一节:(4分钟)。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出示自学指导一)。
思考:第一自然段共有几句话?每句话是什么意思?你读懂了什么?
3、你能读出这种感觉到吗?试着读一读。
(二)指导学习第二小节:(出示自学指导二)(6分钟)。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一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哪些语句写出了云雾的千姿百态?画出相关的句子。
3、找出比喻句,说一说作者把什么比作什么?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三)、精读课文第三小节:(出示自学指导三)(5分钟)。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想一想:这小节主要写了什么?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变化又快又多)。
3、自读,找出描写云雾变化快变化多的句子。?
4、想像一下,庐山的云雾还可以变成什么?
5、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五)、知识拓展(2分钟)。
出示关于庐山的相关图片。
三、拓展运用,我是小导游。(6分钟)。
1、同桌互相练习向游客介绍庐山的云雾。
2、谁来当小导游,向我们介绍你眼中的庐山云雾?
四、课堂作业。(15分钟)。
1、朗读、练习背诵课文。
2、仿照第2、3小节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3、让我们来当小画家,把庐山云雾画下来。
五、说板书设计:本文的板书主要抓住庐山云雾“千姿百态”的形态美和“瞬息万变”的动态美,表达出了作者对庐山的云雾、对祖国壮丽河山深深的热爱之情。
(附:板书)。
千姿百态。
14、庐山的云雾 流连忘返。
瞬息万变。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地品味一下庐山云雾的美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庐山。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庐山风景图。
师:这就是景色秀丽的庐山。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庐山都有哪些景色呢?作者最喜欢其中的什么?
生: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作者最喜欢的是庐山的云雾。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更”这个词语读出来的。
师: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特别喜欢庐山的云雾这种感觉读出来的呢?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自己练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一生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好)。
师:谁愿意再练一练?(再请一位学生读)。
师:一听就觉得庐山的云雾很神秘,他强调的是后面的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他的语气读得很重,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
一齐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齐读)。
师:如果我请你们到庐山浏览,你愿意吗?(愿意)。
启发想象: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山上浏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了云雾,在天空中行走,你仿佛到了哪儿?(进入了仙境,你仿佛变成谁了?(仙人)。
引读:难怪作者说,在山上浏览,__。漫步山道,___。
师:加上你的想象读这两句话,就会读得更美。(学生齐读二、三句)。
交流: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板书:千姿百态。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师板书:瞬息万变 。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什么叫“千姿百态”?(姿态很多)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姿态呢?
生读:“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师:这两句话就是解释“千姿百态”。第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这段话就是总分结构段落。
师:请大家再读二三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板画山峰。
师:你们的脑海出现没出现画面?
师问: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答。
师:请四个同学上台在山峰上画出你想象出的形象,其他同学仔细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生上台画)。
师:懂了,从你们的画中,我看出你们读懂了。让我们再用朗读来感受一下千姿百态的云雾。(齐读第二节)。
师:其实作者只是选取了四种典型云雾姿态向大家作介绍,它还有许多姿态呢?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
看完了这些姿态的云雾,你最说些什么呢?
我相信,现在让你再来说这一小节时,一定会读得更精彩。齐读,
听了你们的诵读,我好像来到了庐山,见到了庐山千姿百态的云雾。
想不想庐山千姿百态的云雾永远留在脑海里?(背)。
你能通过你的诵读让老师感觉到云雾变化的快吗?(准备一下比赛读)。
(刚刚还是___转眼间____明明是____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______)。
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怎么不让你、我赞叹。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这份感情吧!(师生齐读)。
身处在云遮雾罩的庐山,看着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谁还会舍得离开呢?今天就让我们多停留一会,多感受一下庐山的美好呢?(播放庐山风景图片)。
一、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三、四、五自然段,了解庐山云雾的特点。
2、进一步认识过渡句,体会它的作用。
3、理解课文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写作方法,紧扣云雾的特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激发热爱祖国自然风光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是怎样抓住庐山云雾的特点进行具体描写的。
三、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庐山云雾的美丽神奇。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趣(1分钟)。
同学们,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云雾》,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是多么令人心醉(板书)。有同学提出了这么一个问题:“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今天就让我们也走进庐山,去领略探究庐山云雾,去解开这个谜。
二、创设情境,进入角色。(5分钟)。
1、读读课文3、4、5自然段,想一想,同桌再议一议,每个段落分别写的是在什么地方看云雾。
2、交流:
师:第三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间路上看云雾,第四自然段写的是在——山镇牯岭看云雾,第五自然段写的是在大天池看云雾。板书(山间路、牯岭、大天池、)。
3、师问:哪个地方的美景你印象最深?
(生:山间路;生:牯岭;生:大天池)。
(生发表不同意见。师:我们现在站在大天池,云海就在眼前,就让我们去感受一下它为什么会令人心醉?)。
三、体验庐山云海的美,教学第五自然段(12分钟)。
现在让我们拿起照相机去把令人心醉的景色拍下来,你选哪些画面拍呢?老师给大家2分钟的时间,自己反复读一读,划一划,然后同桌议一议。
1、自读体验美,同桌交流。
2、协作交流感悟美。
基本流程:
(1)说照片。
(师:现在请你介绍一下,你拍了哪个画面的照片。生:……师:能不能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生读。)。
(2)出示照片(看照片,说照片)。
(师: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啊,谁来说说照片上哪些地方令人心醉。生1:生2:……)。
(3)读照片文字。
(师:(如果学生说不清)照片真美,我们很难用语言来表达清楚,咱们来读读课文中的这句话,体验一下这种令人心醉的美感;(或)真是一张令人心醉的照片,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句话体验一下这张照片令人心醉的美感。)。
(4)咬文嚼字,体验文字美。
(这张照片哪个地方最美,把你感受最深的地方反复读一读,再划一划有关词语,想一想你从这个词中体验到了什么?发现了什么?然后同桌再交流一下你的感受)。
(5)交流,学生谈体验。
(师:你划了哪个词,从这个词中你体验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
(6)(如果学生说不出)。
师:大家再读一读,你还发现了什么?相信你们还会有新的体验。
讲到哪一句随机出示句子。
1)生:每当雨过天晴,站在“大天池”等处俯瞰,只见万顷白云转眼间汇成一片汪洋大海。
a、出示相应画面。
b、画面上出示文字,读文字。
c、自由反复读,划出感受最深的词,想想为什么划这个词,相互说说感受。
d、交流感受:如:生:“汪洋大海”这个词我感受最深,因为写出了云海的气势。
e、品读体验,理解词语:俯瞰,转眼间(时间短)汇成(四面八方)万顷、一片、汪洋大海(面积大)。
那么大面积的白云一下子从四面八方汇成云的海洋,那是多么……。
真可惜这样的画面,速度太快我们没有办法拍下来,类似这样的画面还有很多。
2)云海茫茫,波涛起伏,青峰秀岭出没在云海之上,变成了云海上的小岛。(句式:词语:云海茫茫、波涛起伏、出没)。
a、学生说拍了哪个景的照片。
b、出示照片,欣赏照片(你们看这就是他拍的云海,你们感觉怎么样?)。
c、生欣赏照片。
d、师出示文字。“云海……小岛”
e、咬文嚼字,体验感悟。
师:把句子反复读读体会一下,说说你读懂了什么?生……。
f、齐读,感悟。
3)特别是太阳照耀下的云海,更是绚丽动人。雨后的夕阳如同一轮火球,燃烧在云絮翻飞的银涛雪浪之上,将云絮染上斑斓的色彩。微风吹拂,云絮好像仙女手中的彩练;又如万朵芙蓉,竞相开放。(感受云海的“色美”与“形美”)。
a、生:我拍了太阳照耀下的云海这张照片……。
b、师:请你用课文中的语句说说你拍的照片。
c、学生初读。
d、师出示照片欣赏照片(这是某某同学拍的照片,真令人心醉,谁来说说,它为什么让你心醉?)。
e、生说。
f、师出示文字(多媒体)。
g、齐读。
i、生发表不同意见。
j、理解斑斓、云絮翻飞、银涛雪浪、火球、燃烧、染。
k、理解比喻句,展开联想。
(一位同学朗读,其他同学闭上眼睛想象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l、师:场面壮观,色彩绚丽动人。
出示“庐山云海中最壮观的要算云海”
师:用哪个词概括一下令人心醉的原因。生:壮观。师:加上最。
(三)师:说说你这张照片是什么时候拍的,在哪里拍的。
生:回答(理解“俯瞰”、“尤其”)。
(四)第五小节梳理(先讲时间地点,再讲云海的美景),作者写庐山云海就是先介绍了时间、地点,重点描述了云海壮观的画面,咱们再把这一段读一读,去感受庐山云海的壮观吧!
(五)配乐读。
三、体验雾美,学习第三自然段(8分钟)。
过渡:庐山的云海确实壮观,令人心醉,刚才有同学对山间路上看到的雾印象很深,那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一下,速读第三自然段,找一找哪一句话概括的写出了雾的特点。
1、速读。
2、交流(说特点:瞬息万变,趣味无穷)理解“瞬息万变”
3、再读第三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庐山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划一划,同桌议一议。
4、交流。
5、协作交流感悟美:
(1)生读,随机出示多媒体画面。
(2)反复读,你读懂了什么?
a、游客乘车登山,刚刚在九江看到的山间云,转眼间变成弥漫窗外的`浓雾。(生:“刚刚……转眼间……”)说明变化快。
b、雾来时,风起浪涌;雾去时,飘飘悠悠。雾浓时,像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雾稀时,像轻纱给山川披上了一层飘逸的外衣。(重点品读)。
(3)学习“雾来时……去室时……浓时……稀时”
a、生:我觉得(……)这句话写出了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
b、师:整体感知:反复读一读,想象一下那是怎样的一种情景呢?
c、交流:生说。“雾来时……去时……浓时……稀时……,比喻)。
d、细读,品词品句。
e、一边播放录象,一边说感受。
师:雾来时……生:风起浪涌:师:(出示画面)你感到浓雾的气势……生:风起浪涌,气势很大。师:读雾来时。
师:雾去时,你感觉到了什么?生:飘飘悠悠(理解体验)。
依次体验帷幕遮住了万般秀色,体验飘逸外衣。
f、欣赏读(配乐)。
四、体验雾气的美丽,学习第四小节(5分钟)。
过渡:庐山的雾,真是瞬息万变,趣味无穷,那么山镇牯岭的雾气呢?
自由读读课文第四自然段,想一想,哪些词句写出了雾气的令人心醉,你从这些词句中体会到了什么?然后与你的同桌说说你的感受。
理解“朝夕相处”随机出示--朝夕相处。
1、交流读。
重点学习:a、庐山雾时而冉冉升起,使人终日不见庐山真面目;时而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理解冉冉升起,终日,团团相衔,浮游荡漾)。
b、牯岭一半隐进仙境,一半留在人间。
c、句式:时而……时而……。
a生:我觉得…………。
b师出示“雾气团团相衔、浮游荡漾”“一半……一半……“画面帮助学生感悟词句。
d细读文字,小结:特别有感情,时间长。
五、梳理。
刚才我们从九江出发,来到庐山,在山间路上领略了庐山浓雾的——瞬息万变,趣味无穷;又来到半山腰的山镇牯岭感受了庐山雾在牯岭的时间长,最后我们来到山顶的大天池,去领略了云海的壮观。
当我们体验到了庐山云雾的特点之后,也就回答了上节课庐山云雾为什么会如此令人心醉这个问题了。
六、整体感悟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5分钟)。
让我们再去感悟一下这令人心醉的庐山云雾,再读3、4、5自然段(音乐)。
七、课堂小结(1分钟)。
1、说感受:欣赏了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你有什么感受呢?(出示句子:望着这美丽的庐山云雾,我真想……)。
2、质疑:上一堂课我们提出的问题,这节课我们解决了。那么在我们脑中是不是又有新的疑问产生了呢?(生问:……)这样美丽神奇的庐山云雾又是怎样产生的呢?这节课的问题咱们下节课再来探究。
3、拓展,提供信息:庐山云雾是庐山的一绝,庐山象这样的美景还有很多,有机会大家可以去上上庐山旅游网,去领略一下庐山的美;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上中国旅游网,去领略一下祖国美好的河山。
附2:板书。
庐山云雾。
(令人心醉)。
大天池:壮观:汪洋大海。
绚丽动人。
牯岭:朝夕相处时而……时而……。
一半……一半……。
刚刚……转眼间……。
山间路:瞬息万变雾来时……雾去时……。
雾浓时……雾稀时……。
一.抓住想象的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二.朗读感悟,体会文章语言的美。
三.审美表达,丰富学生的语感。
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不仅丰富了学生的想象,还特别适合审美教育。我用光盘呈现多幅庐山云雾的照片并播放背景音乐,学生无拘无束、有滋有味地观看和想象,体验美感。看后我鼓励学生自由发言,让他们用这样的句式来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 。”在这样的情境之下,学生的感受是十分丰富的,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马上来到这里,感受你的瞬息万变。”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亲自站在大天池畔,伴着夕阳,欣赏绚丽多彩的云海。”有的学生说:“美啊,庐山云雾,我好想拿起手中的画笔,画下你壮观美丽的身影。”
【感谢您浏览第一范文!您可以搜索课题关键字查找更多资料!】。
(1)认识课文后的12个生字及8个二类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部分词语,学习“秀”,“幻”“增”,“添”这四个生字。
(2)正确较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激发学生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
(3)认识总分段结构,感情朗读第1小节,背诵第1小节。
教学重点与难点:
感情朗读第一小节,背诵第一小节,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体会遗词造句的优美,体会庐山云雾的奇幻,神秘。
教学准备:录相、录音、词卡。
教学过程 :
一、揭题。
你们听说过庐山吗?它是我国著名的旅游胜地,地处江西九江市,有避暑山庄之美称,说起庐山,不由得使我想起唐代诗人李白的一首诗《望庐山瀑布》(师背)知道它赞美什么?其实,庐山最有特色的是它的云雾,庐山的去雾有什么特点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七课,板书:庐山的去雾(读题)。
二、初步感知课文内容,感受庐山的风景、激情。
[播放录相][导语 ]你们看,这就是庐山![放课文录音]学生边看过听。
结束提问:庐山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学生自由发言]。
三、预习课文。
要求:(1)读准课文后生字字音以及由生了组成的词语。
(2)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四、检查预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词情况。
a、通过预习,你学到了哪些新的字词?(生答师出示)。
b、你利用什么方法,理解了哪些词语?
(2)检查朗读情况。
四小节由四个同学朗读。要求:其余同学认真听,注意有没有添字、漏字、读破句,并作记号。
(3)学生齐读课文:思考:读了课文,你知道了什么?
(4)读后提问,并相应板书:景色秀丽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五、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过渡语:庐山的景色是这样的美丽,我们如何把看到的描写出来呢?我们试说第一处风景。
出示风景一(1)你看到了什么?
(3)默读课文第一小节,学习课文是如何描述的。
要求:划出文章的中心句,想想第一句与后几句是什么关系?
检查默读情况:
a、这一小节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是什么关系?
b、课文中哪些词儿你不理解?(生提出问题,集体解答)。
c、图文对照,哪几句话描写了图上的景物,找出来,读读,你们喜欢这风景吗?请一同学试读出喜欢的语气。
d、指导朗读。(方法:生读,生评,不当处师范读,听录音读。培养语感)。
庐山内“山谷、高峰、瀑布、溪流、云雾”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图画。(师范读,让生感受语气的变化)。
e、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那么多的雾,我们在山上漫步会有什么样的感觉呢?找出描写自己游玩时感觉的句子读读。
师引读,庐山的云雾那么多,在山上游……。
提问:你真的能摸到云雾吗?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
从哪个词儿中可以看出雾多?
师引背:漫步山道……。
d、句式比较:漫步山道,感觉真是舒服极了。
漫步山道,常常会有一种腾云驾雾,飘飘欲仙的感觉。
提问:哪句句式好?为什么?
描写出的是一种什么样的感受?
e、播放腾云驾雾片断。体会飘飘欲仙的感觉。
f、实时指导朗读,读出飘飘欲仙之感。方法:看录相、听录音、找感觉,学一学。
g、试背:方法:引读、引背、试背相结合。
h、请一同学用优美动听的语言把我们今天学的内容介绍给在座的每一个同学听听。
五、复习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第七课庐山的云雾,了解到庐山景色秀丽、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通过自己的努力,我们还学到了几个新的词语。(出示词语朗读)。
六、作业 :
1、描红。
2、田格出示:秀、增、幻、添,四字观察其在田格中的间架结构。并抄写。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理解流连忘返、飘飘欲仙、瞬息万变等词语的意思。会用流连忘返、秀丽造句。
3、继续学习总分段式,学习第2、3自然段的写法。
4、阅读感悟,抓住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欣赏课文优美的文字,体会2、3自然段是怎样运用语言文字写出庐山云雾的美的。
教学准备:投影、录音。
教学时间: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会生字词语,指导学生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庐山云雾的奇丽。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出示照片:同学们,喜欢旅游吗?说到旅游,你们不能不去一个地方:庐山。自古以来,就有泰山雄,华山险,庐山秀,黄山奇的说法,庐山在我国江西九江市南,峰奇山秀,四季风景如画。有同学去过或者在电视杂志上看过有关庐山的介绍了吗?那就简单讲讲庐山最有名的景点或者景致。
结合谈话看照片(例如庐山瀑布、五老峰)。
2、其实,庐山最神奇的景致要算云雾了,今天我们就让我们在文字创造的美妙意境中去游一游。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语,指导正确朗读课文。
1、自学课文,要求:
a、读准生字音,将课文读正确。
b、用------划出文中的新词,查词典或者联系上下文理解这些词语。
2、检查自学情况:
a、指名读生字卡片、词语卡片,及时正音。
增添(zengtian)姿态(zitai)遮挡(zhedang)。
b、指名分小节朗读课文,随机纠正字音,结合理解词语。
第一节:
这小节有好几个成语,你通过自学,懂得了哪个成语的意思?
变幻无常:变化没有一定的规律,形容云雾变化多、姿态万千。
飘飘欲仙:看到美丽的云雾内心很舒服,象成仙一般。
腾云驾雾:原来指仙人能借助云雾飞行,这里指看到美丽的云雾,心里很舒畅。
第二节:
绒帽(rong)缠绕(chanrao)。
系ji系鞋带。
xi关系。
这小节中,你有不理解的词语吗?请同学来帮帮忙。
弥漫:(雾气)布满、充满。
缠绕:环绕。
千姿百态:姿态万千,各种各样。
第三小节:
这小节也有好几个成语,你理解了吗?让同学也来享受你学习的成果。
瞬息万变:形容变化极快。
一泻千里:形容江河水流迅速。
四蹄生风:形容马跑得非常迅速。
第四小节:
云遮雾照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这句话的意思吗?理解云遮雾罩、流连忘返。
三、同桌互读,把课文读流利。
1、默读,理清文章脉络。
几遍读下来,庐山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
1)、总学了庐山云雾的多和美。
四、作业:
1、抄写词语三遍。
2、摘抄文中的成语,并解释。
3、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精读课文,通过朗读、想象情景、抓重点词语等学习方法体味庐山云雾的奇丽,走进庐山云雾奇妙的意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想细细品味庐山云雾奇丽的美吗?今天这节课我们继续读课文。
二、精读课文第一节:
1、指名读课文第一小节,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2、庐山有高山,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景色十分秀丽,那么在这众多美妙的景色中,作者最喜欢的是云雾,你特别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尤其)(神秘美)。
3、确实,庐山的云雾神奇美丽,你看,引读(在山上游览__________________,漫步山道,__________________)此时,你会感觉自己就象__________________。
4、那么奇丽的云雾想想细细去欣赏?
三、精读第二小节:
1、自由读第二小节,想一想:这小节是围绕哪句话写的,用画出来。
2、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你从哪些句子具体读出来的?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山头的云雾(象白色绒帽)。
半山的云雾(象一条条玉带)。
山谷的云雾(象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象巨大的天幕)。
3、你觉得这千姿百态的云雾怎么样?(美奇丽神奇美不胜收)。
作者是用什么方法把千姿百态的云雾写得如此形象美丽的呢?(比喻)。
说说你最喜欢的一小句好在哪里。
4、你能不能仿照作者的方法也来用美妙的文字形容一下各种姿态的云雾?
5、你喜欢这千姿百态的云雾吗?让我们读出对它们的喜爱之情。
6、总结学习这一小节的方法:读划品读。
四、精读课文第三小节:
1、运用刚才第二小节的学习方法自学第三小节。
2、指名说这一小节的中心句。理解瞬息万变。
3、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是怎样的情景呢?你怎么读吃来的?
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你又变成。
改用一会儿一会儿一会儿说这句话,比比哪句好,体会云变化之迅捷之多。
4、这么奇异的景致,我们应该读出自己的惊叹。(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一小节。)。
六、作业:
1、练习册。
2、朗读背诵课文。
3、仿照文中二、三小节的结构写法,写一处景物。
板书设计。
山头绒帽。
千态姿态半山象玉带。
奇丽瞬息万变眼前刚刚。
转眼间。
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又变成。
(课件出示):庐山的景色()。那里有(),有(),有(),有(),尤其是(),更给它()。
师:这一段先总写了作者对庐山总的感受。庐山的云雾有哪些特点呢?下面请大家一起来欣赏一下庐山的云雾。(课件出示)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请大家看课文。
二、精读课文,入境悟情。
课件出示第二自然段课文。
师:云雾的特点是什么?
生:云雾的特点是千姿百态。
师:作者为了介绍云雾千姿百态,又是怎样具体描写?请同学们默读第二自然段,用———画出来。
师:你画出了哪些句子,读一读,好吗?
师:作者介绍了哪些位置的云雾,它们各是什么样子?
生:山头上的云雾,像白色的绒帽。
半山的云雾,像一条条玉带。
山谷中的云雾,像茫茫的大海。
遮挡山峰的云雾,像巨大的天幕。
师:为什么云雾有时像绒帽,有时像玉带,有时像大海,有时像天幕?
生:因为云雾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态也不同。
师:作者在写这几处云雾时,是用什么方法来写的?
生:打比方。
师:打比方就是把()比作()。
课件出示:把()比作()。
把()比作()。
把()比作()。
把()比作()。
指名回答。
师:除了打比方外,还用了什么方法?
生:拟人。
师:你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因为只有人才会戴帽子,系带子。
师:你们再想一想,云雾还可能有哪些姿态?
生:答。
师:你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生齐说)。
师小结:作者为了说明云雾的特点,先总写“云雾千姿百态”,再分写“山头、半山、山谷、山峰与山峰间”的云雾。我们把这种关系称总分关系。
师:谁能把这一段读好!自己先试一试。
生:练读。
指名朗读。
师:听了你们的朗读,老师也仿佛看到了这些云雾,老师也想来读一读,师范读。
师:请同学们闭上眼睛,边听录音,边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样的云雾?
生:听录音、想象。
师:谁来把看到的云雾画下来。指名学生上黑板画,其余学生自己画。展评学生的画。
师:画的真美。你们能根据这些画把这一自然段背下来吗?
生试背。
讨论学法。
学生齐读学法。
三、请同学们运用学习第二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三自然段。学生自学,分小组讨论。
四、检查自学情况,讨论交流。
师:云雾还有什么特点?
师:这一段的中心句是什么?
师:作者是怎样围绕中心句来写云雾瞬息万变的?
生:读句子。
师:瞬息万变是什么意思?
生:瞬息万变:短时间内变化快而多。
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云雾变化快而多?
生:瞬息万变,转眼间,还没完全看清楚。
师:谁来读一读这一段,要读出云雾变化的快而多。指名读。
师:请同学们想象一下,云雾还会变成什么样子?
生:答。
师:那位同学愿意来背一下第三自然段?指名背。
师:正因为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无数游人流连忘返。
齐读第四自然段。
师: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
升:流连忘返: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
师:为什么庐山会让人流连忘返呢?指名复述课文。
五、拓宽思路,延伸课堂。
小练笔: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令人心旷神怡。老师想到黄山也是旅游胜地,黄山的松树被称为“黄山四绝”之一。请同学们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出黄山松的千姿百态。
课件出示:黄山松。
黄山松()。它们有的(),有的(),有的(),有的(),有的状如(),有的形似()……它们装点着黄山,使得黄山更加(),更加()。
板书:庐山的云雾多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2-——4自然段,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尝试背诵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段式,重点学习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
3、凭借对语言文字的朗读,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
难点:仿照课文第二、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录音机。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生字,练习用“秀丽”、“流连忘返”“造句。
3、学习二三节,体会总分段式。
4、情感受到大自然美景的熏陶,美的'教育。
一、导入:
见过山吗?凡是山都会有什么?
2、这些,庐山都有,可它为什么与其他山不一样,显得很神秘呢?(“山,多幻变,敢把天刺穿。”)。
抓“变幻无常”
3、你知道什么可以称之为“变幻无常”
二、抓抒情句导读全文。
出示:云雾笼罩的庐山,真令人流连忘返。
流连忘返什么意思?你在什么地方流连忘返?
作者流连在何处,流连着何物?相信你读了全文会明白的。
三、自读全文,思考,不懂的打“?”
全班交流。
1、流连在何处?(山上、山道、山腰)。
流连着何物?此物有何神秘?
(1)、你最喜欢读哪一句?读中议。
(2)还有什么姿态?
(3)句子与句子之间有什么关系?
3、学第三节。
(1)它的第一句与其它几句也是总分结构,全节都是围绕“瞬息万变:”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你感到最富“瞬息万变:”
(4)还有什么变化?
4、学习中你还有什么问题?
四、小结。
1、齐读最后一节。
2、作者忘记了回家,你想对他说些什么?
毛主席诗词欣赏。
毛主席《七绝》。
一九六一年九月九日。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
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
庐山概况。
庐山,是我国享誉古今中外的名山,雄踞于江西省北部,紧靠九江市区南端。可谓一山飞峙,斜落而俯视着万里长江,正濒而侧影着千顷阔湖,山青水秀景色泛胜。由长江、庐山、鄱阳湖相夹地带,才会形成襟江带湖、江环湖绕,山光水色、岚影波茫之景象。故古人云:“峨峨匡庐山,渺渺江湖间”,形容恰到好处。也正因是如此,庐山才不愧为一幅充满魅力的天然山水画卷。
庐山是一座崛起于平地的巍巍峨峨的孤立形山系。它经过漫长复杂的地质运动:早在震旦纪就在浅海底开始沉积,经过“吕梁运动”慢慢升高露出水面受到锉磨,后下沉淹没汪洋海水继得洗礼,直至白垩纪时发生“燕山运动”,掀起“褶皱”波涛重新露出水面,断块续升,定型山的骨架,又经长期积雪覆盖,到四世纪末地球变暖,再经更强烈的冰川剥蚀,因而造就了崔嵬孤突,峥嵘潇洒,雄俊诡异,刻切剧烈。
庐山地形走向,东西伸张,南北收缩,像片枇杷树叶。东临高垄,西接赛阳,南濒黄龙山麓,北靠莲花。其长约29公里,宽约15公里,周围面积达到300平方公里。由于庐山所处在亚热带地方,土质潮湿肥沃,气候湿润,有利各种植物发育。因此,在这广袤的300平方公里土地中,生长植物3000多种。概括说来,山上山下植物分布有亚热带竹林,有热带常绿阔叶林,有温带落叶阔叶林,有寒带针叶林,以及一般灌木林、混交林,同时夹杂野花野草。形成竹木茂盛,花草芬芳,郁郁葱葱,好个植物荟萃之所以成为胜地,也与植被的功绩分不开。如此茂林修竹,不愧为幽雅翠境。
庐山气候温适,夏天凉爽,冬天也不太冷,这是庐山又一优越条件。节令特色:春迟、夏短、秋早、冬长。庐山气温,根据历年记载:最高只32摄氏度,最低在-16.8摄氏度,全年平均为15摄氏度,可见庐山气温适度。一至于四季,按季节平均计算差异也较正常:春季是11.5摄氏度,夏季为22.6摄氏度,秋季则为17.4摄氏度,冬季常在1摄氏度左右。庐山顶端因处高空地带,加上江环湖绕,湿润气流在前进中受到山地阻挡,易于兴云作雨。所以,庐山雨量丰沛,全年平均降雨量1917毫米,年平均有雨日达168天。庐山云雾较多,全年平均有雾日达192天。更奇异的是庐山云雾常年此出彼没和变化莫测,给庐山增添了妙景。庐山水源,主要来自大气降水。在雨量丰沛条件下,有多达90多座峰岭的庐山,因地壳运动和冰川剥蚀的巧琢,有的峰岭夹峙峡谷自然形成陡壁深壑,峭崖渊涧,构成众多的瀑床,加上水源四季不断,形成数量众多景观壮美的瀑布,此为庐山一奇。可谓“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想细细地品味一下庐山云雾的美吗?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庐山。
二、精读第一自然段。
多媒体出示庐山风景图。
师:这就是景色秀丽的庐山。请大家打开课本,自由读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师:庐山都有哪些景色呢?作者最喜欢其中的什么?
生:庐山有高峰、有幽谷,有瀑布,有溪流,有云雾。作者最喜欢的是庐山的云雾。
师:你是从哪个词语读出来的。
生:我是从“更”这个词语读出来的。
师:怎样读才能把作者特别喜欢庐山的云雾这种感觉读出来的呢?自己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自己练读)。
师:谁愿意读一读?(一生读)。
师:他读得好不好?(好)。
师:谁愿意再练一练?(再请一位学生读)。
师:一听就觉得庐山的云雾很神秘,他强调的是后面的那变幻无常的云雾,更给它增添了几分神秘的色彩。他的语气读得很重,提醒大家注意这一点。
一齐读一读,体会一下。(学生齐读)。
师:如果我请你们到庐山浏览,你愿意吗?(愿意)。
启发想象:请闭上眼睛想象一下,如果你在山上浏览、漫步,眼前飘浮的是云雾,迎面拂过的是云雾,身边流动的是云雾,脚下踩着的还是云雾。此时此刻你仿佛升上了云端,架起了云雾,在天空中行走,你仿佛到了哪儿?(进入了仙境,你仿佛变成谁了?(仙人)。
引读:难怪作者说,在山上浏览,__。漫步山道,___。
师:加上你的想象读这两句话,就会读得更美。(学生齐读二、三句)。
交流:
生: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师板书:千姿百态。
生: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师板书:瞬息万变。
三、精读第二自然段:
师:什么叫“千姿百态”?(姿态很多)庐山的云雾有哪些姿态呢?
生读:“山头、山腰、山谷、山峰。”
师:这两句话就是解释“千姿百态”。第一句就是这一段的中心句。这段话就是总分结构段落。
师:请大家再读二三句,一边读一边想象着脑子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
学生边读边想象,教师板画山峰。
师:你们的脑海出现没出现画面?
师问:你的脑海里出现了什么样的画面?生答。
师:请四个同学上台在山峰上画出你想象出的形象,其他同学仔细看,看是不是和你想的一样。(生上台画)。
师:懂了,从你们的画中,我看出你们读懂了。让我们再用朗读来感受一下千姿百态的云雾。(齐读第二节)。
师:其实作者只是选取了四种典型云雾姿态向大家作介绍,它还有许多姿态呢?想不想欣赏一下。(播放课件)。
看完了这些姿态的云雾,你最说些什么呢?
我相信,现在让你再来说这一小节时,一定会读得更精彩。齐读,
听了你们的诵读,我好像来到了庐山,见到了庐山千姿百态的云雾。
想不想庐山千姿百态的云雾永远留在脑海里?(背)。
你能通过你的诵读让老师感觉到云雾变化的快吗?(准备一下比赛读)。
(刚刚还是___转眼间____明明是____还没等你完全看清楚______)。
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怎么不让你、我赞叹。让我们用我们的朗读来表达这份感情吧!(师生齐读)。
身处在云遮雾罩的庐山,看着这千姿百态,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谁还会舍得离开呢?今天就让我们多停留一会,多感受一下庐山的美好呢?(播放庐山风景图片)。
课文最后一段有个词语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读一读找出来!(出示流连忘返)其实流连忘返的不只是作者,还有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对吗?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吧!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庐山景色的秀丽。尤其是庐山的云雾,更是让庐山变得更加美丽而神秘,使庐山赢得了“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千古名句,庐山的云雾既然那么美丽而神奇,那么今天老师就带大一起走进这不是仙境却胜似仙经的人间奇景----庐山,一起去领略趣味无穷的庐山云雾,去揭开路身云雾神秘的面纱。
同学们看---(课件出示,庐山影片及画面)。
一、新授第二自然段。
看了庐山云雾的片段和这么多幅画,相信每位同学都和老师一样喜欢上了庐山的云雾了吧?那么你们当中的谁能告诉老师,你最喜欢其中的哪一幅呢?(生答,教师点击画面)。
(板书:千姿百态)。
巩固:。
当早晨的太阳缓缓生气时,庐山的云雾象是粉红的面纱,当你漫步山腰小道时,你又会觉得庐山的云雾如缠绕在腰间的绸带,庐山的云雾在不同的时候,不同的地点有不同的姿态,它真是千姿百态。(教师指读板书,学生跟着读)。
那么除了千姿百态以外,谁还可以用其他的词语来说明一下庐山云雾的多?
教师相机表扬学生丰富的课外知识.
那么课文是怎样来描绘庐山的云雾的呢?老师给打击读一下,同学们闭上眼睛,我们伴随着美妙的乐声一起去感受一下庐山的美景好吗?(教师范读)。
啊!庐山的景色可真美啊?老师读完了这段话已经彻底的沉浸到庐山的美景之中!我可不想一个人独自享受这人间美景!接下来就请同学们一起走竟其中,将第二自然段有感情的朗读一下!
练读,指明读,教师点评!
二、新授第三自然段。
过度:庐山的云雾既以多闻名,又以变而著称.那么庐山的云雾又是怎么变化的呢?
自由读第三自然段.想想这一段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有__________画出来.
提问:现在谁能回答老师庐山的云雾还有一个什么特点?
课文是怎么样具体描写庐山的云雾的瞬息万变的?读一读第三自然段完成老师练习。
(多媒体出示:庐山的云雾瞬息万变,眼前的云雾刚刚还是__________,转眼间变成了______________,刚刚还是_____________转眼间变成了________________.
师:请问同学庐山的云雾除了会变成轻烟、银河、白马、冰山还回变成什么呢?请你用以下的句式来说说.庐山的云雾刚刚还是_______________转眼间变成了_______________.
大千世界瞬息万变的难道就只有庐山的云雾吗?就说炎热的夏天刚刚还是______________,转眼间变成了_____________。(课件出示)。
瞬息万变的大自然,瞬息万变的庐山云雾,怎能不让你.我赞叹.那么我们该怎么表达这份感情呢?(生:朗读)。
那么就让我们放声朗读吧!(自读,指明读,齐读)。
三、学习第四自然段。
云遮雾罩的庐山,瞬息万变,千姿百态的云雾,身处这样的人间仙境,谁会舍得离开,谁还会忙着回家呢?今天我们就在这多停留一会,多感受一下庐山的美,好吗?(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片段)。
课文第四自然段有个词语最能表达作者当时的心情自读找出来!
(出示:流连忘返)。
其实流连忘返的不只是作者还有我们在座的每一位同学,对吗?
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来吧!(出示第四自然段)。
再读,读出流连忘返。
四、总结全文。
学习目标:
1、学习课文,认识总分段式,学习第三、四自然段的写法。
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思想感情。
学习重点与难点:
1、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背诵第一自然段,学会课文后的生字词,理解部分的词语。
2、体会遣词造句的优美,感悟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
3、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习时间:两课时。
第二课时。
学习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目标。
1、师: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步学习了课文《庐山的云雾》,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下面让我们细细品味。(板书课题)。
2、请看学习目标:(略)。
3、老师相信同学们一定能通过自主学习,顺利地达到目标。
二、精读感悟。
(一)精读第二自然段。
1、齐读第一自然段。庐山云雾如此神奇美丽,那么它有什么特点呢?请看第2自然段。
2、自由朗读并思考:。
(1)找出本段的中心句,在下面画“______”.
(2)文章哪个词说出了庐山云雾的特点。
(3)找出比喻句,比喻句中拿什么比作什么?
3、学生自学,教师巡视指导。
4、检查、汇报、交流。
5、教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围绕中心句,先总写”庐山云雾千姿百态”,接着具体描述如何“千姿百态”,这种构段方式叫“总分式”。
6、指名两个学生上黑板画不同姿态的云雾,其他同学在下面画。理解”笼罩、缠绕、弥漫、遮挡”等词语。
7、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精读第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要求找出:。
(1)中心句。
(2)庐山云雾的特点.具体怎么写?
(3)比喻句,拿什么比作什么?
2、学生自学,小组合作。
3、合作交流汇报,教师根据回答板书: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还是,转眼间。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4、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4自然段。
1、齐读这一自然段。
2、教师小结:正因为庐云雾千姿百态.瞬息万变,所以令游客们舍不得回来了。(板书:流连忘返)我们的祖国风景如画,你能说一个令你流连忘返的地方吗?指名学生说说。
三、总结:
庐山的云雾变幻莫测,是庐山的一绝,有机会我们可以去领略一下.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像庐山这样的地方还有很多很多。咱们有兴趣可以去领略一下祖国的美好河山。
四、课堂练习。
仿照第2、3自然段的写法,围绕“公园里开满了五颜六色的花”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14、庐山的云雾。
千姿百态:像绒帽,像玉带。
是大海,是天幕。
瞬息万变:眼前的--刚刚是--转眼流连忘返。
明明是--还没等--又变成。
研究要点:以读为本,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设计理念:以读为本,让学生充分地朗读课文;以读促写,学生通过品读课文,掌握写作方法,产生写作的欲望,做到读写结合。同时在学习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培养学生的语感,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象,积累和运用语言能力。
设计特色:
1、在赏读中悟境。课堂上,用课件演示课文情境,丰富学生的感受;让学生与课文零距离接触,对课文的魅力之处反复体味、玩赏,逐步把握形象、理解形象,最终对课文的语言文字作出正确的判断,深刻领悟课文的意境。
2、在写境中抒臆。在学生体验、感受云雾的形态美时,发挥学生的想象,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对庐山的云雾作进一步的诠释。最后仿照二、三自然段的写法描写一处景物,体现读写结合的理念。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初步认识总分结构,学习第二、三段的写法。
3、感受庐山云雾的奇幻美丽,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河山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阅读语言文字,感受庐山云雾的形态美。
教学难点:仿照第二、第三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处景物。
教学准备:课件。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庐山的云雾》,知道了庐山的云雾变幻无常,很神奇。这一神奇的现象吸引了无数中外游客,令每一位到过那里的人都流连忘返、回味无穷。庐山的云雾到底神奇在何处呢,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这篇课文。
设计意图:通过谈话设疑,把学生引领到课堂上来。
二、继续精读课文。
1、学习第二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各种姿态)。
(1)、请同学们看大屏幕,说说你看到的云雾是什么样子的?庐山的云雾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可以用课文的哪些词句来说?也可以用自己的话来说说。(学生自由说)。
学生2:山顶的云雾像绒帽。
学生3:山腰的云雾像玉带。
学生4:山谷的云雾像大海。
学生5:山峰上的云雾像天幕。
学生6:我觉得庐山的云雾像仙女的面纱!
(2)、庐山的云雾这么美,作者的语言也很美!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想想这个自然段围绕哪句话来写?并用“——”画出来。
(3)、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这段话,把你最喜欢那一句画出来。
汇报:谁来说说你觉得哪一句最美?你最喜欢哪一句?
师:说说“千姿百态”的意思。你能读出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吗?
用“千姿百态”来说一句话。
学生2:那些笼罩在山头的云雾就像是戴在山顶上的绒帽。
学生3:那些缠绕在半山腰的云雾,又像是系在山腰间的一条条玉带。
师:“缠绕”是什么意思?谁会用动作表示?
学生4:云雾弥漫山谷,它是茫茫的大海。
师:你怎么理解“弥漫”?把“茫茫的大海”中“茫茫”换成别的词语行吗?为什么?
学生5:云雾遮挡山峰,它又是巨大的天幕。
师:谁理解“遮挡”的意思?你能读出天幕的“巨大”来吗?
(4)、这么美的云雾,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一读,边读边在脑子里过电影。
看着这些美丽的云雾,你也来展开想象,说说看,它还像什么?
同学们真会思考!云雾这么多的样子,真是(千姿百态)啊。你们想不想把这些千姿百态的云雾用简笔画画下来,拿回家让爸爸妈妈也欣赏欣赏呢?学生自由画。
(5)、小结:这个自然段的中心句是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本段围绕中心句分别从四个方面具体地描绘了云雾所呈现的不同姿态,突出了庐山的云雾千姿百态这一特点。这是庐山的一种静态美。
(6)、你想不想把庐山云雾的千姿百态永远留在脑海里?
学生自由背诵;指名背诵,学生评议;看着课件画面,集体背诵。
(7)、讨论学法:画出中心句——认识云雾特点——理清总分关系——感受云雾景象——画简笔画加深理解——练习背诵课文(以读贯穿学习的全过程)。
设计意图:课件展示,为学生提供可感的画面,让学生从视觉中感受庐山云雾的美,再通过读、悟、感受语言的美,更感受庐山的美。最后让学生画简笔画,加深对庐山云雾的特点的感悟,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绘画能力。本环节的设计体现了语文教学以读为本的教学原则,也体现了语文与美术学科的整合,更体现了新课标的三个维度。
2、运用以上的学法,自学第三自然段。(课件播放庐山云雾的变化)。
3、检查自学情况。
(1)、这段话围绕哪句话来写?
(2)、理解“瞬息万变”。
(3)、哪一句让你感到最富于“瞬息万变?”你能通过诵读把它记在脑子里吗?自由背诵课文。
(4)、指名背诵,学生评议。
(5)、看着大屏幕,集体背诵。
(6)、谁读懂后面的省略号?想想看,它还会变成什么?把你想到的用简笔画画出来,然后告诉大家。
同学们的想象真丰富!云雾变化这么多、这么快,真是(瞬息万变)啊。
(7)、这是庐山云雾的一种动态美。让我们再来美美地读这一段,感受云雾的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内化文本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4、学习最后一段。
(1)、小朋友们,学到这儿,你想对庐山说些什么?
(2)、作者也发出了感叹,谁来读一读这一节?
(3)、问:“庐山的云雾虽然很美,但你必须离开庐山了,你愿意吗?”
(4)、“流连忘返”是什么意思?齐读最后一段,看谁最舍不得离开庐山。
(5)、想想什么地方也曾让你流连忘返?能用“流连往返”说说你的心情吗?
设计意图:诱发学生诵读的欲望,让学生入情入境,忘却自我,达到朗读的最高境界。最后通过说话训练,让学生把规范的语言内化成自己的语言。
三、拓展练习:
1、课文的第二、三自然段都用了总分的写法。第一句是中心句,其它几句都。
围绕中心句层层展开,具体地描写这个特点。
2、现在,老师想请大家用总分的写法选择一处景物写一写。在写之前先选择一处景物按照总分的方法说一说。
(广场的灯光,天空中的云朵、晚霞,校园的操场上,小河,田野,树林)。
3、学生习作。
(1)、学生练写,
(2)、教师巡视指导。
(3)、汇报自己的习作。
设计意图:拓展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让学生把文本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情真意切地写出自己喜爱的一处景物。做到读写结合。
四、板书设计:
千姿百态瞬息万变。
设计意图:板书言简意赅,突出课文重点,学生能更好地理解、掌握庐山云雾的特点。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ziwojianding/1518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