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祝福语

画杨桃教案(热门18篇)

画杨桃教案(热门18篇)



教学工作计划能够帮助教师有条不紊地组织教学活动,确保教学顺利进行。如果你正在为编写教学工作计划而苦恼,不妨参考一些教学工作计划范文,或许会有所启发。

画杨桃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通过抓住重点词句的朗读理解,引导学生了解由于老师的仔细观察、善于分析而找到了“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从而懂得看问题或做事都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进一步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独立思考,善于从事物中得到启发,进行认真分析和判断的能力。

2、完成相关的作业。

重点:1、理解重点词句,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老师通过练习画杨桃的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懂得老师和父亲所讲的道理。

2、理解“我”从所坐的位置看到的杨桃的样子。

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复习引入。

1、课件出示课题: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齐读课题。

2、谈话引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在一次美术课上,作者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了同学们的嘲笑,那么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老师又是怎样对待的呢?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研究上节课提出的这两个问题。

二、学习第1、2自然段。(找原因)。

1、自由轻声读课文,思考刚才的第一个问题: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用“~~~~”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读。

2、集体讨论交流:

(1)我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指名说——指导朗读。

(2)我是怎样画杨桃的?

课件出示句子:“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指名读——体会——再读——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我为什么会这么画呢?(引入学习第1段,体会父亲的话的含义)。

课件出示父亲的话:他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指名读——理解体会——指导朗读——也用几个词概括(师板书:父亲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三、学习第13—18自然段。(明结果)。

1、四人小组合作学习课文第13—18自然段:

(1)、读:小组内用平时喜欢的方式读。

(2)、议:老师怎么做?怎么说?“——”划出有关句子再认真读并谈体会。

(3)、做:完成《作业本》第4题,小组内交流检查。

(4)、说:每个小组派代表准备发言。

2、讨论交流:

(1)老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根据学生回答的内容随机组织学习。

课件出示学生的变化理解:

“不像!”“不……像。”

“像五角星!”“像……五……五角星。”

(指导朗读——体会)。

(2)老师还怎么说?

课件出示句子:“当我们看见别人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时候,不要忙着发笑,要看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这段话中哪句话给你的启发最大?为什么?

引导理解:【1】要相信自己的眼睛。

《画杨桃》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继续练习复述课文。

3、学会本课5个生字,理解叮嘱、审视、和颜悦色、教诲等词语的意思。

朗读课文,练习复述课文。

复述课文,体会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出示书中的两段对话,研究有感情朗读。

(一)、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二)、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1、学生练读。

2、指名读,师生共评议。

3、从这两段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前面说得肯定,后面比较犹豫)。

引入:这两段话是从画杨桃这片文中节选的(揭题),同学们体会得对吗?读得对吗?又为什么会有这么两段相似的对话呢?一起来学习课文。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自由朗读,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读后学生概括主要内容。

3、再读课文,读通课文,读准生字。

4、小组交流。

三、三读课文,理清思路。

1、默读课文,理清思路,给课文分段,概括段意。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指名说,师生讨论)。

4、说说段落大意。

四、再次研读两段话语。

第二课时。

引入:上节课我们知道了这篇课文主要写画杨桃这么一件事,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懂课文,进而复述这部分内容。

一、复习学习提示。

1、师问:怎样复述课文?(指名回答)。

2、既然复述时要抓住重点词句,那么我们就先来找出重点词句读一读,理解意思,再进行复述。

二、研读课文,理解句子。

1、学生自由朗读,圈圈点点划划写写.

2、小组交流意见.

3、全班交流,重点理解。

a、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原因是:。

(1)、我的座位在前排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b、同学们怎么笑。

(1)、有几个同学看见了,却哈哈大笑起来.

(2)、有几个同学抢着答道,同时发出嘻嘻的笑声.

c、老师怎么做的。

(2)、老师的神情变得严肃了.老师让这几个同学回到自己的座位上,然后和颜悦色地说。

(让学生从中懂得同一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三、练习复述课文。

1、学生自由准备说一说。

2、小组互说,选好参赛者。

第三课时。

复述比赛,完成练习。

《画杨桃》教案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3、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课时。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二、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三、学习本课生字词。

1、读准字音。

2、记忆字形。

3、理解词义。

四、巩固练习。

1、读生字,口头组词。

2、读课文,练习按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一、理解第一部分内容。

1、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

2、读父亲的话,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二、理解第二部分内容。

1、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当我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各是什么样?

4、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5、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读读老师和父亲的话,从中懂得了什么?

三、理解第三部分内容。

1、这一段讲了什么?

2、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拓宽思路。让学生来介绍。

四、总结全文。

五、指导背诵课文。

画杨桃教案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用一句话把题目的意思说完整。

(1)“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

(2)“我”在图画课上画杨桃,把它画成了五角形。

(3)“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得到老师的肯定。

3、提问引入

“我”把杨桃画成了五角形,惹得同学们大笑,老师没有批评,反而肯定了“我”画的是对的,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仔细阅读课文,弄清其中的奥妙。

1、指名让三位同学分三部分朗读课文。

(1)第1自然段为第一部分。

(2)第2至倒数第2自然段为第二部分。

(3)最后一自然段为第三部分。

2、投影出示句子

“这位老师的话同我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什么是教诲?什么叫受用?

(2)老师讲的是什么话?父亲讲的又是什么话?

(3)指名回答后,引导提问:为什么老师和父亲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呢?

3、指名读第1自然段。

(1)出示句子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2)这是谁在什么时候对“我”说的话?

(这句话是父亲在“我”读小学四年级初学画画时,经常叮嘱“我”的话。)

(3)经常“叮嘱”是什么意思?

(“叮嘱”是再三嘱咐的意思。经常叮嘱说明父亲不止一次地这样教导“我”。)

(4)指名读句子。

(5)“想当然”是什么意思?什么是“画走了样?”

(“想当然”是凭主观想象,认为事情应该是这样。“画走了样”是指画出来的图形和原来的实物不一样。”)

(6)父亲为什么告诉“我”不要“想当然”?

(父亲告诉“我”,“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否则就会把东西“画走了样”,失去了原物的本来面目。)

(7)让学生说说自己理解父亲这番话的意思。

(1)让学生依照课文内容回答。

(图画课上“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个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出示句子“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因为“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所以“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样子。)

(4)作者为什么没有按照他平时看到的杨桃的样子画?

让学生联系上文父亲的叮嘱,回答这个问题。

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

(5)看了“我”的画,同学们有什么反映?老师又是怎么做?怎么说的?

位上观察,最后和颜悦色地讲明道理。

(6)老师是怎么说的?指读这段话。

(7)让学生想一想这段话共有几句?

(8)让五位同学分别读句子,说句意。

(9)让学生默读这段话用“‖”号给这段话分层。

(10)讨论:这段话可以分为几层?(分两层)

第一层(1~2句):用具体事例说明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也就不一样。

第二层(3~4句):教育学生不要讥笑别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看的,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的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

(11)这两层之间是什么关系?(因果关系)

(12)老师的这段话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不要随便讥笑或否定别人,要学会从不同角度观察分析问题,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

5、老师在这样做,这样说的时候表情有什么变化?

让学生从文中找出描写老师神态的词语。

审视 严肃 和颜悦色什么是审视?老师审视之后表情为什么变得严肃了?

种现象引起了他的深思,所以他的神情变得严肃了。经过“半晌”认真思考,老师和颜悦色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谈话引导: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作者一生受用,你读了这篇文章后受到哪些教育?让学生联系实际谈收获。

板书设计:

父亲教诲 叮嘱

28画杨桃 审视

老师启发 严肃 我一生受用

和言悦色

相信

《画杨桃》教案

这篇课文讲的是图画课上同学们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我”根据自己看到的,把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告诉我们做事或看问题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急于下结论,要从别人的角度去看、去想,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学情分析。

二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应当训练学生围绕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用自己的话说说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另外,在画杨桃这件事中,老师教会了“我”怎样面对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要使学生通过对课文的学习,懂得看问题或做事情都要实事求是,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要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

教学建议。

1.朗读体会法。让学生在多种读书形式中,感悟课文所蕴含的道理。

2.角色体验法。教学中,建议教师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角色感受,角色体验,进而理解课文,获得情感。

教学目标。

画杨桃教案

教学要求: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教具准备:

多媒体。

教学时间:

二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第二课时。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画杨桃》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2)使作者一生受用的教诲一定是使作者终生不忘的。是谁的教导使作者终生不忘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2课时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教学目的: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教学流程:

一、明确目标: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二、给充分时间读书自学。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三、汇报自学,提出问题。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

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四、学习第1

自然段。

1.指名读第1

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五、学习画杨桃这部分(25自然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六、激活经验,体会作者思想感情。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

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

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七、课堂练习。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教学目的: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一、观察实物,从多角度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二、学习第6自然段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

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三、学习第7自然段。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

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四、小结学习,思想升华。

1.什么是教诲?

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五、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六、教师总结全文。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七、课堂练习。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八、实践活动。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

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2.写一篇《画杨桃》的读后感。

教学后记:

《画杨桃》教案

这篇精读课文主要讲的是在图画课上练习画杨桃时发生的事情。这篇课文的特点是从一件事情中引出一个深刻的道理。弄清事,清的来龙去脉是领悟其中道理的基础。

1·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通过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旬与句的联系,学习怎样把一段话写清楚。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写句子。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讲父亲怎样教我画画。)。

2·今天,“我”有机会画画了,又发生了什么事呢?

1·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老师把两个杨桃摆在桌上,要同学们画。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我感觉看到的杨桃不像平时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2·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看见的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3·当我把这幅图交出去的时候,同学和老师的表现怎样?

(同学看到我的画哈哈大笑;但是老师的态度不一样。)。

4·老师是怎样做的?(首先,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接着,请觉得好笑的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让他们也从我看杨桃的角度去观察,使他们亲眼看到杨桃真的像个五角星;最后,老师抓住这件事因势利导,启发同学们从中懂得一个道理。)。

5·老师在这样做的过程申,神情有些什么变化?请找出重点词语。(神情严肃,半晌,和颜悦色。)。

6·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了我们什么?(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懂得了这个道理后,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

7·把老师和颜悦色讲的那段话和父亲说的话找出来读一读,你从中懂得了什么。(应该实事求是,一切从客观存在的实际出发。坚持这种科学的思想方法。)。

1·读课文,这段讲了什么?

(讲父亲和老师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2·找出重点词语,体会在句中的作用。(教诲、一生受用。)。

1·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要说明什么?(写课上对着实物做写生练习。说明看的角度不同,观察的结果不一样,甚至不像原来的物品,是合乎情理的。)。

2·怎样背诵最后两个自然呢?(先熟读课文;再抓住两段中的重点词语,深入理解;最后,在理解的基础上背诵,就不难了。)。

3·先口头练习说句子,在说的基础上再写句子。

1·同桌互背课文,再请几位同学背给大家听。

2·怎样做写句子的练习呢?(先读课文中的句子,体会一下带点词语的意思和用法;然后考虑要写的内容;最后再动笔写。如:不像……而像…不要……要……都是从两种事物中否定一种,肯定一种。)。

作业设计:

a:把自己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尽可能详细的写下来。

b:说说学习课文后的感受与体会并完成句子练习。

c: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完成句子练习。

板书设计:

5

画杨桃。

我看。

不像……而像……。

角度不同。

同学。

大笑。

相信自己的眼睛,

父亲叮嘱。

不要想当然。

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老师。

严肃。

和颜悦色。

画杨桃教案

二、讲读课文。

1、从课文第3部分入手,达到牵动全文之目的。

(1)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理解“受用”是什么意思,“一生受用”呢?

(3)请同学们找出父亲与老师的话轻声读一读。自己体会一下相同点是什么。

2、学习课文第1部分(第1自然段)。

(1)指名读父亲的话。

(2)齐读并思考:父亲的话有几层意思?

每一层各说的是什么意思?

(3)小结

3、学习课文第2部分。

(1)分析“老师”说的话的第一层意思。

(1)指名读课文中倒数第2自然段“老师”说的一段话。

(2)“老师”说的这段话共有几句?

(3)引导分析“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前三句话的意思。

a.

第一句说大家对杨桃“都非常熟悉”,能说明什么呢?

b.

第二句话中的“但是”在这段话中起什么作用?

c.

第三句话中的“真像”是什么意思?(特别像。)“有时候”指什么时候?

d.

这三句话以画杨桃为例,要说明一个什么道理呢?

小结:

(4)齐读“老师”说的前三句话,加深理解。

4、讲读课文第2自然段。

(1)作者在一次图画课上,就把杨桃真的画成了五角星的样子,课文的哪一自然段写了这个意思?(指名读)

(3)杨桃画成五角星的第二个原因又是什么呢?

(4)小结

5、导读分析第3至5自然段。

(1)“有几个同学”看到作者的画为什么哈哈大笑?

a.第一句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如果把它改成陈述句,表达的语气变了没有?

b.指导学生朗读这两句话,要读出嘲笑和叽讽的语气。

(3)“有几个同学”看了作者的画“哈哈大笑”,说明什么?

6、讲读课文第6至12自然段。

(1)“老师”听了“几个同学”的议论,又看了作者的画,与“这几个同学”的态度一样吗?用先后顺序的词说说老师是怎么样做的。

(4)指导学生朗读“好――笑”,这里的破折号表示几个同学故意拉长声回答,要读得声调高些,声音长些。

7、、指导学生学习第13至17自然段。

(2)第一个同学看后,在回答“老师”的问话时,为什么中间加了省略号?

(3)指导朗读,声调、声音都要低,读出不好意思承认错误的语调。与刚才“好――笑”的读法恰恰相反。

(4)引导学生找出有关词语,体会作者只写“第一个”同学的对话,而省略其他同学对话和经过这种抓住重点,叙述的好处。

8、继续剖析“老师”说的话。

(3)“老师”说的话中,哪一句话是对作者绘画态度的肯定?找出来读一读。

(4)小结:我们把“老师”说的后两句话的意思连起来分析,不难看出这是“老师”借画杨桃这件事告诉学生: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要学会这种看问题的方法。

(5)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总体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的含义。

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用课文结尾的一句话“这位老师的话同父亲讲的是那么相似,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直奔中心,层层深入,用一个支点,支撑起整个课堂教学。我知道在课堂上,教师是知识的指导者、引导者.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握教材,机智地发现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灵活地加以引导,课堂上教师能够机智的处理问题,会让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在教学《画杨桃》一课时,我深深地体会到教师的机智是课堂的灵魂.在教学中由于自己的教学不够机敏,引的太多,放的不够开,致使课堂上的许多亮点没有爆发出来.通过上《画杨桃》一课,我认为自己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自我提高:

1、深入钻研、挖掘教材,灵活地处理教材.

2、提高自己的课堂教学机智.

3、深入地研究自己的薄弱之处,提高评价的能力.

评陈锦云老师的《画杨桃》一课

《画杨桃》课文语言浅显,但是文章的内在联系紧密,故事也有吸引学生的较不曲折的情节,同时,文章还蕴含着一个深刻的道理。如何把握文本,让学生在课堂投入到文本呈现的语言材料中去,并且又出乎其中,这是这一堂课的难点。

陈老师在这一节课我认为以下几方面处理得较好,值得学习和借鉴。

一、把握入点:

陈老师以“父亲的话让我一生受用”入文,展开教学,“受用是什么意思?父亲的话是哪一句?”这两个问题的讨论,自然地将学生引到了文本中,继而对课文产生兴趣。

二、适时比较:

在教学过程中,陈老师以父亲的话为经,以画杨桃中的插曲为纬,引导学生深入地解剖课文,在学生理解故事情节的基础上,掏出老师的话,并与父亲的话进行比较,使学生在比较中感悟其中蕴含的道理:观察仔细,做事踏实,相信自己!

三、顺势拓展:

教育即生活,课堂教学要联系生活。入文是其一,出文便是其二。陈老师在学生感悟课文的内在意蕴的基础上,顺势将学生面前的文本材料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画杨桃是这样,那么做其它事呢?”将引向学生的生活。

讨论:

1.课堂中教师的引导,层层剥笋,条理清晰,但是过多细小的问题引导,导致课堂上学生主动质疑能力的削弱和探究主动性的弱化。

2.学生的角色转移没有做好,这样,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始终处在被动地认识他人(文中的主人公和其他学生)的过程中,如果教师能创设像观察事物那种情景,让学生体验文中主人公或其他学生的感受和反应,或许课堂还会精彩的多,这样的做法其实很简单:“假如是你,你会怎么做,怎么想?”就行。

《画杨桃》教案

1、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 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练习“不像……而像” “不要……要……”写句子。

3、 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2课时。

1、 读准字音。

2、 记忆字形。

3、 理解词义。

1、 读生字,口头组词。

2、 读课文,练习按内容分析,理解课文。

1、 读第一自然段,这段讲的是什么?

2、 读父亲的话,体会这句话的意思。

1、 在图画课上,老师让我们画什么?我的座位在哪儿?有什么感觉?

2、 从哪些词语看出,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3、 当我交出去的时候,老师和同学们的态度各是什么样?

4、 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

5、 读老师说的话,看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6、 读读老师和父亲的话,从中懂得了什么?

1、 这一段讲了什么?

2、 联系学习生活实际,举例说明,拓宽思路。让学生来介绍。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中小主人公的爸爸和老师,在画画时教会他怎样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样的.经历,孩子们在成长的过程中,也能遇到类似的问题。应怎样面对他人的误解,这是很值得学生去探讨的问题。

能联系全文内容,感悟父亲和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并学会怎样实事求是地思考问题,处理问题。

课文教育学生要相信自己的眼睛,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就会有所不同。这正是树立学生自信心,坚持自己正确观点的契机。

边读边思,体会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反映出的深刻道理。

指导自学,精讲深化。

1.课文中生字新词卡片。

2.杨桃不同角度图的投影片。

3.课文中重点句子的投影片。

1.学习本课生字新词,学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2.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听说的道理。

3.在老师的提示下,通过默读、朗读自学课文,理解句子之间的联系。

4.培养学生读中自我感悟的能力,感情朗读能力。

l、学会读、写本课13个生字。,联系上理解理解审视和颜悦色的词语。

2、整体感知,能用自己的话概括课文讲了件什么事?

3、能在熟读的基础上,设身处地地想象小作者和同学们的不同的心理活动。

今天,我们学习《画杨桃》,谁能给大家介绍杨桃是什么样的水果?

1.整体感知课文,把握主要内容。

(1)自己独立自学生字、词,不认识的字,通过来解决。

(2)读后思考文中围绕画杨桃讲了一件什么事?

2.多种感官参与读书,提高学习效率。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引导学生敏锐察觉课文的主要话题,画出主要的句子。

教师梳理出问题:同学们为什么笑?老师为什么要严肃地说那一番话?

1.指名读第1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2.想当然是什么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1.默读第2自然段,画出作者看杨桃和怎么画的句子,,

2.理解作者为什么会把杨桃画成五角星?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说明什么?

4.出示讨论题同学们为什么会笑小作者画的杨桃?

5.老师的神情有什么变化?请读读相关的句子。

6.分角色朗读这一部分,再想想作者听到同学们的笑声会怎样想?

1.你在学习生活中是否遇到像作者一样难堪的情形呢?当时你是怎样想的?

2.那么我们究竟应持什么样的态度面对他人的嘲笑呢?学完一课,大家一定会有启发的。

用不像而像、不要要说话。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结果。

2.理解父亲和老师的话中蕴含着的深刻的道理。

3.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流程。

教师拿一个几何形体,让几名学生坐在不同位置进行观察,然后让他们向其他同学汇报看到的物体的样子。

1.指名读,重点指导读出几个省略号的语气。

2.你发现同学们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分角色朗读这部分。

1.思考:老师说了几句话?你能读懂每句话的意思吗?

2.投影出示老师的话。引导学生结合前文内容感悟老师说话的含义。

重点理解相信自己的眼睛。

3.感情朗读,并试着背诵下来。

1.什么是教诲?为什么他们的教诲让我一生受用?

分角色朗读,老师也参与朗读。

当别人的想法同自己不一样时,不要轻易下结论,要看人家是从什么角度去看的;自己也应实事求是,相信自己的眼睛。这样我们就能在生活中科学、客观地处理问题。

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1.日常生活中你听到或遇到过像画杨桃那样的事情吗?如果有,请讲给同学们和父母听。

《画杨桃》教案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次。

2、谁愿意向困难发起挑战,把自己认为难读的段落大声地读给同学们听?

你来,(第2段)真不错!

你来读,(第1段)你把藏在这段话里的生字读得多正确呀!

你来读,读得一字不差,真了不起!

3、同学们可真了不起,这么短时间内就将文章读得通顺流利了,从你们津津有味的表情中我发现你们还若有所思呢,的确,只有细细地品读,才能品出其中的味来!那么,这节图画课留给你印象最深刻的是什么呢?你来,你来,你来。

4、看来,图画课上的嘲笑声、老师和同学们的讨论、老师的教诲都是因为我那幅画得象五角星的杨桃图而引起的,现在就让我们走进那堂图画课,目睹我的那幅杨桃图。

1、自由读读第2小节,想想:在课堂上,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划出句子多读几遍。(生读书动笔)你来读,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1)自己读读这句话,你读懂了什么?

你说,你从“认认真真”这个词上发现他画得很认真,很仔细。请你把那份认真读出来。

你来,噢,原来在我这样的举动背后,老老实实地遵从了父亲的叮嘱。

(2)(课件出示)读读这位父亲的话,你读懂了什么?

父亲对我要求很严,经常叮嘱我:“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你读懂了“想当然”。对呀,还是在那个前排靠边的座位,如果我想当然地去画,也许会把杨桃画成什么样呢?你来,你来,你来。

对,不管是把它画成苹果,画成香蕉,画成平时最常见的那样,结果都―― “画走了样”。

所以,在我开始要画画的时候,我的耳畔总会想起父亲严肃地说:――

在我粗心大意、画得想当然的时候,父亲仿佛在跟我语重心长地说:――

(3)你还从哪些地方发现了“我”的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

你来,你可真会读书!你发现了“我”老老实实地在座位上观察。

课件出示:

我的座位在前排靠边的地方。讲桌上那两个杨桃的一端正对着我。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怎么发现“我”的老老实实的?

你来,原来他将眼前的杨桃和平时的杨桃进行了――对比。

还有什么发现?

你在从小作者的角度思考问题。听着你的理解,你仿佛同作者感同身受!真高明!(师走到前排靠边的位置)是不是这样的座位?现在就让坐在这里的同学“现身说法”。(示意一同学起立)

还有谁想读?你来,(请同样坐在前排靠边位置的同学再读句子)

我似乎听到了小作者的心声了。假如你就是这位小作者,此时你的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我该不该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呢?心中升起一种疑惑。

2、你说,正是父亲经常叮嘱我的话使我消除了心中的疑惑。让我们再来读读父亲的话。

(课件出示)齐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就是这样,我老老实实地听从父亲的教诲,在座位上看到杨桃像五角星,我就老老实实地画出了――五角星。

把自己对“老老实实”的理解送到句子中读出来

(课件出示)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你读,从你的朗读中我仿佛看到了那个老老实实作画的孩子。

你读,从你的脸上我感受到了一份如此坚定的“老老实实”。我坚持着这种“老老实实”的作画态度,换种说法就是――实事求是。

师板书:实事求是(生齐读)

把那种自信、满意读出来。你读,多自信的孩子!你来,大家一起来。

1、师:同学们又是如何看待我的这幅画的呢?自己读读下面两则对话,你发现了什么?(课件出示)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还像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生读对话思考)

你来,噢,你发现了,第一则后面是个感叹号,感叹号的语气是很肯定的。那第二则呢?

(2)同学们从这两则对话的字面上发现得不仅多,而且很有价值,我知道你们都在思考,文章的味就是这样一点一点地品出来的。

那么,该怎么把自己的发现读出来呢?自己联系上下文读读2-18小节想一想,怎么读才能读出其中的味呢?自己有收获了,就和同桌一同分享,合作读一读。

2、(课件出示第一则对话)

(1)哪对同桌愿意第一个尝试?你们吧。

你为什么这么读?噢他画错了,杨桃怎么可能是五角星呢!

请你们读(另一同桌对读)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大声呢?

噢,杨桃根本不可能是这样的,每个人都知道,大家的回答是异口同声的,

请你们吧,为什么你的语气中还带有笑意?同学们觉得很好笑,竟然有人这么画杨桃,太不可思议了。同学们会怎样地笑呢?你说,你说,你说。

(2)就带着这种讥讽的笑、轻蔑的笑、讽刺的笑,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则对话,(师生对读)从你们异口同声的话语中、从课堂上传出的嘻嘻的笑声中,我听出了你们对这幅画的嘲笑。

3、(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这则对话呢?又该怎么读?哪对同桌想试一试。

你们来,为什么你读得如此吞吞吐吐?噢,原来这里有很多省略号,

你们来,说说你心里是怎么想的?你能联系上下文发现问题,提出想法,这的确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法。真了不起。

4、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自己的理解,聚集目光的力量,注视着我这里。此时我就是文中的那位老师,我把杨桃的一端正对着大家,(现场演示、慢慢移动让全班同学都体验这个角度)看,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放声地与旁边的同学交流。

5、现在,你就是刚才发出嘲笑声的同学,看着眼前的这一幕,你心里想说些什么呢?拿起你的笔,写下你想说的话。(学生动笔写话,教师巡回指导)

很多同学都已经写完了,那么让我们一起来分享大家的学习成果吧!请鼓起自己的的耳朵用心地倾听,别人的理解可能就是自己不曾想到过的。

(1)你读。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尊重别人作画时的实事求是了。

你说。你真会学以致用,用省略号表达出自己的感情了。你说。我知道你已经学会去评价别人的画了。

(2)请你再说。从你的感悟中,我发现你对父亲的话有了更深的理解。(课件再次出示父亲的话)一起读。

你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从这以后,我们不需要父亲经常的叮嘱了,我们已经将这句话深深地烙在了我们的心上,让我们自信的说出这句话:(课件出示)

我们看见一件东西,是什么样子的,就画成什么样,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6、父亲就是在教导我们作一个――实事求是的人!

听着你们用真情写下的话语,我分明感受到了你们心中的那一份愧疚!就把这份愧疚送到这则对话中说出来吧!(课件出示第二则对话)

孩子,现在的杨桃还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那么,它像什么?

听着这些充满愧疚的回答,看着你们充满愧疚的脸庞,我知道你们再也笑不出来了,(对照板书)因为你们已经学会如何用“实事求是”的眼光去评价别人的画。

画杨桃的故事还没有结束,只要用心地去品,还能品出更多的味来!下节课让我们继续去思考、去探索老师是怎样引导同学们实事求是地去评价别人的画的?通过下节课的学习,我们将会对“实事求是”有更深的理解。

作业:预习“画杨桃”下节课的内容。

《画杨桃》教案

词语。练习用“不像……而像……”、“不要……要……”造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段。

3.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知道同一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4.继续练习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联系上下文,体会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讲的道理。

理解老师说的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体会把一段话写清楚的方法。

教学课件

二课时

教学过程:

1.齐读课题。

2.让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例:(1)谁画杨桃?(2)怎样画杨桃?(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1.查字典理解词义。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1.指名读课文,初步了解内容,知道本文写的是“我”在图画课上将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引得同学们大笑。老师仔细观察后,肯定了我画的内容是对的,并讲明了道理。

2.让学生自读课文,标画出文中不理解的词句,提出质疑。

1.写词语。

2.熟读课文。

《画杨桃》教案

1.认识“靠、而”等15个生字,会写“图、课”等10个生字。

2.学习课文,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3.明白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学习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内容,并能从课文中明白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1.生字词卡片、图片。

2.课件。

2课时

第二课时

1.学习课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用不同的语气表现角色的不同性格。

2.体会出无论做什么事或看问题,都应该实事求是,坚持科学的思想方法。

一、复习导入。

1.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画杨桃》。板书课题。

2.听写词语。订正。

3.通过前面的学习,大家已初步认识了杨桃,这节课我们继续来探讨一下“我”是怎样画杨桃的,以及这件事对“我”产生了什么影响。

二、研读课文,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1.请同学们仔细研读人物的对话部分,选择其中一个人物研究一下。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变化进行分析。(课件)

2.学生寻找研究同一人物的学习伙伴,合作学习,共同研究。

(二)学生交流,相机引导。

(三)引导学生抓住描写“我”的动作、神态的句子,体会“我”的实事求是与情感变化。

1.“我”之所以把杨桃画成了“五个角的什么东西”,是因为______________。

(课件)

(1)我的座位在教室前排靠边的地方。

(2)我看到的杨桃根本不像平时看到的那样,而像是五个角的什么东西。

(3)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

2.自由读,体会“我”的情感变化。

“我”认真地看,老实地画,自己觉得画得很准确,但“我”怎么也想不到会被同学们误解和嘲笑。在老师的教育下,同学们又理解了“我”。

课文没有直接描写“我”被同学们嘲笑与误解时的迷惑不解,伤心委屈;得到同学们理解时的轻松愉快与欣慰满足。但是可以引导学生设身处地与“我”感同身受,深刻体会“我”的思想感情,从而体会以事实为依据的重要性。

(四)引导学生抓住同学们的语言变化,体会同学们从误解“我”到理解“我”的变化过程。

1.对比朗读教师与同学们的两次对话,体会同学们态度的变化。

(1)出示(课件)两段对话,学生自由对比读两段对话。你有什么发现?(第一段对话中同学们的答句后面都是感叹号,表示想当然、不假思索的语气;第二段话语中多了两处省略号,说明同学们的回答支支吾吾,结结巴巴,迟迟疑疑。)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不像!”

“它像什么?”

“像五角星!”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

“不……像。”

“那么,像什么呢?”

“像……五……五角星。”

“好,下一个。”

(2)补充提示语,在体验中有感情地朗读同学们嘲笑“我”的话语。鼓励学生个性化朗读,可以用肢体语言,如神态、手势,抓重点词、标点、语势等,同时说说为什么要这么朗读。学生互相评价。(课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不像!”同学们_____________。(不假思索地大声说)

“它像什么?”“像五角星!”大家_____________。(异口同声地回答)

“现在你看看那杨桃,像你平时看到的杨桃吗?”“不……像。” 。(那个同学发现他这时候看到的杨桃真像个五角星,有点难以置信)

“那么,像什么呢?”“像……五……五角星。”_____________。(他迟迟疑疑地说)

“好,下一个。”

2.想象说话。老师请同学们坐到“我”的座位上看杨桃,是老师巧妙设计的教育学生的时机。请你想象当时的情景,同学们这一看,看出了怎样的结果?(课件)

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这一看,_____________。

(1)这一看,同学们发现从“我”的角度看杨桃,它确实像个五角星。

(2)这一看,同学们知道嘲笑“我”是错的。他们的神态发生了变化,一个个脸色通红,说话结结巴巴。(学生表演朗读)

(3)这一看,同学们都不好意思了,一个个脸羞得红红的。他们请求“我”的原谅。他们说:“对不起,我们不应该嘲笑你。你能实事求是地画出你看到的,是多么不容易。原谅我们吧!”

(4)这一看,同学们懂得不能想当然地嘲笑别人。要实事求是,设身处地,尊重别人的看法。

(5)这一看,同学们理解了“我”。他们嘲笑“我”的时候,“我”没有流泪,而这时候,“我”却热泪盈眶,“我”的心里暖融融的,因为“我”得到了同学们的理解和尊重。

(五)抓住老师的神态变化,体会“老师”的循循善诱。(课件)

老师的神态为什么从严肃变得和颜悦色?

1.出示(课件)课文,读“审视”句: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然后回到讲桌前,举起我的那页画纸,问大家:

“这幅画画得像不像?”

理解“审视”和老师为什么审视。“审视”是指仔细看。老师之所以要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讲桌上的杨桃,是因为_____________。(课件)

(1)对“我”的图画感到惊讶,也想看个究竟。

(2)想保护“我”的自尊心。

(3)对同学们的嘲笑感到不满,想考证后教育孩子们。

(4)他是一个严谨认真的教师,他要根据事实进行评价。

2.理解“严肃”。同学们的嘲笑像一根根鞭子抽打着“我”幼小而敏感的心灵,我感到伤心极了。“我”多么希望得到老师和同学的理解!此时此刻老师在想什么?(对随意嘲笑别人的孩子不满,想办法教育他们)

3.理解“和颜悦色”。老师和颜悦色,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出示教师的话语。读后讨论,老师的话的含义是什么?(看问题要实事求是)

5.为什么老师没有在审视杨桃后就用这段话语来教育“我们”?(是想让同学们换位思考,实事求是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度画的杨桃并进行自我评价和相互评价。

三、联系生活,想象拓展。

同学们,我们已经在这节画杨桃的美术课上认识了这个班级的老师、同学,还有那个画画特别认真的“我”,也了解了发生在他们中间的故事。现在,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呢?请选择其中一个人物,对他说几句话。(课件)

我想对作者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曾经嘲笑过“我”的孩子们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想对循循善诱的老师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画杨桃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老师的话--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画杨桃》这篇课文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情让学生理解“是什么样,画什么样”的道理,也就是要实事求是。如何让学生通过学习感受这一道理,在教学中我注意以下两个方面:

一、分角色朗读,理解内容。

这篇课文里的对话有很多,在这节课上,我是通过让学生自己找出在看到“我”的画后,老师和同学们的各自反应,重点找出他们说的话,动作和神情,通过不同的态度进行对比,体会人物的内心活动,借此对学生进行朗读指导,读好人物的话。尤其是同学的两次回答,第一次回答:“不像!”“像五角星!”第二次回答:“不……像。”“像……五……五角星。”两次回答内容相同,但是语气却不同,这里既培养学生的朗读能力,又让学生深入体会人物的内心,从中理解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这一环节中,学生在课文中找得很准确,而且在朗读时学生们的语气很到位,达到了对学生文字理解和朗读的训练目标。

二、抓关键段,理解道理。

老师的话是本文的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我先引导学生理解老师说的每句话的意思,通过分析,学生明白了老师话中蕴含的道理。人们要做到“是什么样,画什么样”“要相信自己的眼睛”这些道理,经过读书、思考、举例说明等方法,学生理解较深,学习效果很好。最后提出的问题:回顾老师的话,总结“他的教诲”是什么?学生这时就会很快答出,因为他们的话都反映了一个共同的主题: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只有相信自己的眼睛,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才能获取“一生受用”的“教诲”,使主题得到进一步升华。

杨桃又名阳桃,羊桃,五敛子。常绿或半常绿乔木。奇数羽状复叶,小叶卵圆至椭圆形,顶有短尖头。花小,钟形,紫红色。浆果椭圆形,长5~8厘米,有五棱,间或三到六棱,未熟前果皮青绿色,熟时黄色,一年内开花数次,自夏至秋相继不绝,秋冬果熟时黄色,性喜高温多湿,好阴。分布于热带亚洲。我国华南地区均有栽培。果质生食或制成各种加工品,也供药用,能生津止渴。叶有利尿、散热毒、止痛、止血作用。

《画杨桃》教案

1、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2、自学生字、词,指导规范书写。

多媒体教学

1、(课件出示杨桃图片)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果实吗?(同学回答,出示课后资料袋里的文字解释)。

2、今天,我们要学习一篇与杨桃有关的课文《画杨桃》。生齐读课题。

3、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学生围绕课题质疑。

(1)谁画杨桃?

(2)怎样画杨桃?

(3)画杨桃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事呢?

(4)作者为什么要写画杨桃这件事?

4、(出示课件)范读课文。

1、下面请同学们轻声读课文,要示读准生字字音,通过并联系下下文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学生自读课文)

2、检查学生自学生字词的情况。(课件出示词语)

叮嘱前排靠边准确审视讲台神情严肃

半晌轮流和颜悦色熟悉角度相似教诲

生字推火车读,小组比赛读。

3、生字词大家认的很好,我们再来看看词语理解的情况。(学生用自己的话说,教师引导规范表达)(课件出示)

想当然严肃教诲和颜悦色

审视熟悉受用

1、大家刚才认识了生字,理解了词语,读起课文来肯定比刚才读的好,咱们再来读课文,看看课文主要写的是一件什么事?(学生回答)课文中图画课上的事从哪儿开始到那儿结束?(老师引导,学生回答)这篇课文分为几部分?(根据学生的回答学习下面每一部分。)讨论每一部分的主要意思。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父亲教我画画时叮嘱我要按事物本来的样子画。

第二部分(第217自然段)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五角星,被同学取笑,老师教育大家的事。

第三部分(第18自然段)父亲和老师的教诲是我一生受用。

2、课文内容咱们这节课就学到这儿,大家来齐读课文。

大家来看看本节课要会写的字,那些字较容易写错,和老师一块儿来学习学习。把容易写错的地方老师强调。学生书写,老师巡视。

1、摘录老师与父亲说的相似的话。

2、造句。

不像而像

不要要

是就

和颜悦色

《画杨桃》教案

《画杨桃》一课记述了我在图画课上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受到有些同学讥笑,却得到老师肯定的故事。故事贴近学生生活,通俗易懂,向读者传达了的是实事求是和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特点。

1、引导学生对课文质疑,解疑,再质疑,在与文本的多次对话中,深入理解课文。

2、通过交流、评价学生的画,促进师生、生生、生本等多项对话,使学生深刻体会做什么事都要实事求是的道理。

使学生从文本的解读中受到人生的启迪。

获取信息

1、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画杨桃》这篇课文,请同学们拿起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待会儿请你说说,在读的过程中,你脑子里出现了哪些问题。

2、学生自由读课文,提出质疑

[设计意图]学生与文本对话的过程中,每人所获取的信息丰富多彩,对文本的理解也充满个性,产生的问题也会因人而异。

板书存疑

为什么同学们看了我的画,会哈哈大笑,而老师不笑?

为什么看的角度不同,杨桃的样子就不一样?

为什么老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上来看?

为什么父亲和老师的话那么相似?

简单板书: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设计意图]教师和学生一起梳理问题,把有研究价值的问题进行简单板书,这些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了学生和文本以及师生、生生之间对话的渴望。

触发感悟

(一)画

1、我们带着问题也来画幅画,看看能不能通过作画、评画,把这些问题解决了。把课文读懂了。

2、小作者画杨桃,我们来画洒水壶,虽然东西不同,但一样能考察你有没有读懂课文。(拿出洒水壶放好)

3、画之前,同学们先找找:书上那些句子能指导我们正确作画呢?

学生找句,交流

主要是父亲的话和倒数第二段中: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学生齐读。)

4、我们作画的要求是不要画得太细致,只画它的基本轮廓。仔细观察,按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去画,不会画的,再读课文,边看,边读,边画。时间五分钟。

(学生作画,教师巡视。)

[设计意图]以画的形式解读文本,引发学生探究精神,进而激发学生的对话热情。

(二)评

现在我们来评价几位同学的画,我们不管他画的技术好不好,只是通过他的画,评价他有没有读懂课文。不过你在评价时得引用文中的话来判断他有没有理解。

1、(出示一幅画)谁来评他的.画?学生评价这位评价的同学是否正确。以判断他是否站到了作画者的位置上进行评价。引用书上的话。

老师看了看这幅画,走到我的座位上坐下来,审视了一下讲桌上的杨桃。

(圈出表示动作的词

看了看、走到、坐下来、审视。理解审视)

于是,老师请这几个同学轮流坐到我的座位上。

坐到我位置上的同学还笑我的画吗?那开始的哈哈大笑是因为他们(从自己的角度来看)老师没笑是因为(知道先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齐读这两句话。引导评画的同学坐到作画者的位置上去评价。

(学生评价后,大家反馈)现在你知道文中的老师为什么要让同学轮流坐到我的位置了吗?(从同一角度来评价)

2、出示一幅和第一张角度不同的画

她读懂课文了吗?指名说,能从书上找依据吗?

学生交流:

我们应该相信自己的眼睛,看到上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你看到一样东西,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

表扬评价的同学观察仔细,会读书。

采访作画者:你为什么能画得那么准确?也用书上的句子回答。

我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觉得自己画得很正确。

表扬她和小作者一样自信认真。(板书: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3、展示一幅画走样的画

指名评价,结合书上的话,说说他怎么画成这样?

(没有认认真真地看,老老实实地画。没有是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想当然,画走了样。)

顺势理解不要想当然,画走了样。

[设计意图]在明确研究的方向和重点之后,教师及时组织学生进行画、读、评等形式的对话,在对话中,学生思考,行动、探究,争论,提高了交流、沟通的能力,同时,也使知识在对话中生成。

(三)再读老师和父亲的话,明理

父亲和老师的话,你在画画时做到了吗?指名读他们的话。(媒体出示)

请你也来细细地读读他们的话,读着读着,你有了什么新的感受?

学生读后自由说。(做事要认真,细致,老老实实或者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为什么他们的话这么相似?现在你能谈谈你的理解吗?(这是画画的要求,他们有相似的经验。他们都希望我养成实事求是的办事态度)

1、生活中,你看到过或着自己遇到过类似画杨桃的事吗?

想一想,再和你的小伙伴们交流交流。

生生对话,可以让学生之间相互弥补,可以使学生思维活跃,使得学习变得有趣,并且富有创造意味。

2、集体交流,想说的自己站起来。最后再对所说的进行一番评价。

a、达芬奇画蛋的故事。

b、画蛇添足的故事。

c、三个画师的故事:一个国王瞎了一只眼,跛了一条腿,

请画师画像。第一个美化了国王,画了健康的眼睛和腿,国王觉得在讽刺他,就杀了画师。

语文源于生活,在结束阶段,跳出文本,联系生活,引导学生把读到的语言文字和自己的生活经验沟通起来,把思维的触角延伸到更广阔的阅读世界。让学生有更多的发现需要阐述,更多的问题需要解决,对话的源头之水就会汩汩而来。此时,大家可以分享彼此的思考、见解,交流彼此的生活积累、情感和观念。

3、同学们很会动脑筋,也很会联想,对课文也体会得真深刻,让我们再通过读,把我们的理解传递给每一个人。(齐读父亲和老师的话。)

拓展对话

1、课文学完了,你还有什么疑问吗?

2、你还想对文中的父亲、老师、同学们和本文的小作者说写些

什么呢?想和我们们班的老师、同学们说些什么呢?

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

(表扬小作者画画认真,留心观察。向老师说说自己的观点,意见)

[设计意图]通过以学生为主体的多种对话形式,使学生个体之间、学生个体与群体之间、学生和老师之间、学生和文本之间产生思维的碰撞和交融,来共享知识、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享情感、共享语文世界的精彩与美妙。

1、摘录对你启发很大的话。(或改编成座右铭)

2、作业册。

板书:父亲的话

是什么样,画什么样

老师的话

我的画认认真真,老老实实

哈哈大笑?

角度?

轮流坐?

相似?

《画杨桃》教案

1、知道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不同的样子,从中受到科学思想方法的教育。

2、体会课文哪些地方写得真实具体。

3、学会本课7个生字,理解词句,会用“叮嘱”“教诲”造句。

4、朗读课文。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联系课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

多媒体。

二课时。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1、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

(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1、齐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1、听课文录音。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1、指名读句子。

2、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1、指名读词语。

2、指导记忆字形。

3、抄写词语两遍。

4、指名说“叮嘱”“教诲”的意思。

5、学生口头造句。注意纠正错误。

6、学生书面造句。

实事求是。

父亲老师。

教诲。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