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可以提前预设教学活动的步骤和教学资源,提高教学的效率和质量。在以下教学工作计划的案例中,大家可以看到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个别化教学的尝试。
2、学习5以内数的分合型减法和消去型减法。
1、幼儿用书、教学图卡;
2、雪花片5个(2个红色、3个黄色)。
3、引导幼儿对数字产生兴趣。
4、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一、雪花片。
1、师:"今天老师发现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都非常听话,老师给小朋友们带来了漂亮的雪花片。"。
2、师:"我们怎样把这5个雪花片按颜色分成两组?红色雪花片有多少个?"。
3、师:"5个雪花片去掉2个红色雪花片,还剩几个黄色雪花片?"。
(小结:将总数分为两部分,去掉其中的一部分,得到另一部分,去掉总数中的一部分用"一"来表示(出示符号卡)。)。
二:排队。
1、师:"老师请5个小朋友来前面站成一排,请你们按顺序报数。"。
2、师:"现在站在前面的一共有几个小朋友?那老师请这3个小朋友先回到自己的位置上,那么现在前面还剩下几个小朋友?"。
三:图卡教学。
2、师:"秋天到了,叶子都落了,老师今天给小朋友们捡了一些漂亮的枫叶,请小朋友们仔细观察一下总共有多少片枫叶?黄色和绿色枫叶分别有几片?全部的枫叶减掉绿色的枫叶,还剩下几片黄色的枫叶?"5—2=33、师:"请小朋友们回家后和爸爸、妈妈一起完成课本上的作业。小朋友们再见!"数学《秋天的落叶》活动反思这节课我主要是以游戏为中心,以玩游戏的方式上的,在游戏中让孩子了解去掉可以用"—"号表示。从孩子的特征和性别之分利用符号玩游戏,从而让孩子学习分合型减法和掌握这符号的意思。整体来说自我感觉还算不错,流程比较顺;从孩子的操作上来看,大部分孩子都能掌握5的减法。
虽说这一节课从传统的方式上说,我的目标是达到了;但是我也有疑问,以游戏这种方式上5的减法会不会太简单了,我是不是还没跳出传统的说教的方式?目的性太强呢?还有什么更好的方法呢?这是我上完课之后的第一想法。后来我想,让孩子从游戏中理解"去掉"的意思,按自己的意愿设计这个"去掉"的符号,可能会让孩子对"—"这个符号的理解更深刻。
但在这个活动中有一点值得我反思的就是:活动中我虽然有与孩子一起实践再操作,不过整个活动的过程都是我说的比较多,我牵着孩子的杯子一步一步解说为什么,如讲解为什么要用减法。整个过程孩子缺少自由探索的空间。另外,因为活动中要完成算式的计算,在这个过程中不知道运用什么形式让孩子探索会更好,让孩子探索操作的过程理解分合型减法、消去型减法。不断的反思能最快的提升我们自己的教学水平,是一件值得做的事。
通过这个活动,孩子不仅了解了各种树木,知道了树木名称,形态,作用,并且对它的叶子也有了一些了解。在捡叶子的过程中,观察,思考,想象,创造,使幼儿各方面都有了一定发展。
1.通过活动,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
2.培养幼儿对自然现象的兴趣,热爱大自然、亲近大自然。
3.在与同伴的合作中大胆表现,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分享活动的乐趣。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使幼儿对探索自然现象感兴趣。
重点难点。
培养幼儿主动学习的兴趣,提高思维、想象、操作等能力。
活动准备。
1.各异的树叶,有真的树叶,也有用色纸剪的树叶。
2.各种颜料让孩子们印树叶。
3.营造宽松、自由、有序的活动区域。
活动过程。
我带领孩子们到公园里观察树木,捡拾各种树叶,孩子们的积极性非常高。
1、豆豆跑过来说,老师:我也捡到了一片树叶,看,它变成什么了?
2、我拿起这片叶子让孩子们观看。
幼儿根据树叶添画造型:
1、把自己捡到的树叶用双面胶贴在纸上。
2、用记号笔、蜡笔大胆构造、想象。
3、可选择一片或多片树叶自由组合创造。
4.给树叶画上手,脚,让它变成一片会跳舞的叶子。
师生交流分享:
1、让幼儿展示,介绍作品,对幼儿的创造意识给予肯定,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与成功感,体验和分享自己的和别人的快乐。
2、鼓励幼儿大胆地响亮地介绍,语言能完整、流畅。
3、老师对幼儿的今天活动情况作适当评价。
4、共同收拾各类教玩具。
设计思路:
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生活中的每一次经历,游戏中的每一次体验都可以成为幼儿积累的内容,都可以引发为谈话的话题。幼儿园谈话活动是帮助幼儿学习运用口头语言与他人进行交谈的活动,具有独特的促进幼儿语言发展的功能。谈话活动不仅能激发幼儿与他人交谈的兴趣,帮助幼儿习得谈话的基本规则,还可以增强幼儿通过交流获取信息的意识,引导幼儿关注周围生活,促进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让孩子们围绕“树林——田野——果园——花园”这一系列线索,用语言清楚地表述对秋天的认识。
活动目标:
1、能用连贯的语言清楚地表述秋天的主要特征,加深对秋天的认识。
2、在谈论感受中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有关“秋天”的课件。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活动。
2、“走进”秋天,表述、感知秋天的特征。
以游戏形式,带幼儿“走进”秋天的树林。
反思:这里为幼儿创设了游戏情境,能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但是这类“想象”游戏,需要孩子们在完全静下心来的时候才能顺利开展。活动开始我有些操之过急,有些孩子没能完全过渡到游戏中。
师:来到树林里,你看到了什么?
活动目标:
1、欣赏秋天果树的造型、色彩。
2、根据自己对秋天的认识,以及在欣赏过程中的收获,表现秋果树的特征。
活动准备:
范画、图片、蜡笔、纸。
活动过程:
一、谈话。
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秋天),秋天来了,果园里的果树上有什么?
请小朋友说说秋天有哪些果子成熟了,它们是什么颜色,什么形状的?
三、观察范画。
小朋友看,老师画了一幅秋天的果树图。看看上面都有哪些果子。
四、示范果树的画法。
先画树干,再画出树冠的轮廓,在树冠中间画上许多漂亮的水果,用将树冠部分涂满。
五、教师交代绘画的内容。
秋天真美丽,今天我们就来画一画秋天美丽的果树。
六、幼儿作画,教师指导。
七、引导幼儿相互欣赏同伴的作品。
篇三:丰收乐。
活动目标:
1.在认真观察的基础上能用恰当的词语、连贯地讲述照片内容。
2.对秋天的丰收景象有比较清晰地认识,初步体验人们在丰收时的愉快心情。
活动准备:
1.农民丰收时的照片。
2.有代表性的秋收作物若干。
活动过程:
一、丰收的季节。
1.出示准备好的秋收作物的样品,请幼儿说出名称。
二、观察与讲述照片。
1.引导幼儿观察照片。
教师:这是什么?请小朋友们仔细看,把照片上发生的事情讲给大家听。
2.照片里是什么地方?地里长的是什么?长得怎么样?
3.在到稻田里有些什么人?他们在做什么?是怎么做的?
4.请幼儿学一学照片里的农民伯伯收割的动作。
5.远处还有什么?有谁?在做什么?
6.照片上的人在收获的时候,心里是怎么想的?
7.为什么他们收获的时候这么辛苦,还会这么高兴?
三、连贯地讲述。
1.教师出示几张照片,鼓励幼儿连贯地讲述。
2.请幼儿在集体面前进行讲述,教师及时给予指导。
四、拓展讲述内容。
请个别幼儿讲述自己家里秋收时的情况。
教学反思:
本活动主要是让幼儿大胆的讲述自己所看到得内容。在参观稻田的经验基础上,结合照片内容,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话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幼儿都能完整连贯地讲完。
不足之处:
照片太少了,幼儿的词汇比较缺乏。
一、活动背景:
带孩子们去农田边秋游后,孩子们回来谈论最多的就是“我看见苹果、玉米长熟了”、“我去看到了萝卜……”听着孩子们的议论声,一首描写秋天景色的散文浮现现在我的脑海里,为什么不让孩子们在这个丰收的季节也感受一下秋天的神韵,并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呢?因此,我结合教材语言活动《秋天的颜色》开展活动。
二、活动分析:
语言散文《秋天的颜色》活动其目的是让幼儿看图感知秋天的主要特征,学习用“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并能根据自己已有的经验,用绘画和讲述的形式表现秋天的色彩和主要特征。
为了确保活动的顺利开展,我在开展《秋天的颜色》这个活动时,先在前两天的晨谈活动中将秋天的景色及庆丰收的习俗同幼儿一起讨论,使他们对秋天这个丰收的季节有了更多的了解。为开展活动先做了必要的准备。
一开始我出示熊猫手偶,引起幼儿兴趣。我请个别幼儿把看到的画说一说,:“哪些小动物来画的?”幼儿说出小动物,我就依次出示小动物图片。我又问:“熊猫老师要求小动物画什么景色的图画?”幼儿说出后我就出示词卡,并带领幼儿认读词汇。在每一幅作品上,幼儿都能够尝试用好听完整的话讲述出来,经过老师的提炼后,完整性更强了,在讲述中用到了“金黄色”、“金灿灿”、“五颜六色”、“千姿百态”等词语讲述画面的主要内容,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有了更多的提高。虽然幼儿回答的都比较好,但缺乏幼儿的主动性,如活动一开始先出示教学挂图,请小朋友仔细看图说说有哪些小动物?画了哪些秋天的图画?让幼儿自由看图讲述。幼儿就能随着在自己的思维讲述,这样更能激发幼儿的情绪。在接下来环节中,我每问一个问题,幼儿边说我就边出示准备好的图、词卡,一一对应,并和小朋友一起学习了几个词汇。然后我请大家完整听一边散文内容。再边看图边跟着老师学习重点词汇,又通过角色扮演,增加幼儿对散文的理解,最后一个环节,我让小朋友一起欣赏秋天其他的景色,再画出秋天的景色。
这次活动我事先准备好了图卡和词卡,这样有利于幼儿在丰富词汇方面有一个直观形象的教具,加强其掌握效果。整节课幼儿学习兴趣比较高,而且能掌握散文中秋天的主要特征。
三、活动中的反思。
为了让幼儿进一步感知秋天的主要特征,我就借助这篇散文进行欣赏教学,并在欣赏散文后迁移幼儿的经验,通过幻灯片让幼儿欣赏秋天的美景,然后让幼儿说说自己眼中的秋天,一方面满足了幼儿的情感体验需求,另一方面也体现了教学得生成特征。
1.看、听、说、想、做相结合。
整个活动过程是运用故事情节展开,始终围绕“秋天的图画”这跟主线进行教学。在活动中,我采用看一看、听一听、说一说、做一做、想一想的方法引导进行教学。“看一看”就是引导孩子去欣赏、去发现美丽的画面;“听一听”就是让孩子倾听老师的语言启发、引导、暗示和示范;“说一说”就是把自己的发现通过孩子的讲述,满足孩子想说的愿望;;“想一想”就是扩散孩子的思维,让孩子的思维能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做一做”就是引导孩子非语言性的话用肢体语言来呈现给大家,满足孩子表演的欲望。
2.图片提示法。
在分析散文的过程中,我运用了图片让孩子一目了然,方便孩子理解、记忆散文内容,在分析散文时,我一方面让孩子充分交流自己的发现,另一方面将相应的小图片按散文内容的顺序展示在绒板上,这样就帮助孩子梳理欣赏内容及获得的信息。这种形式符合大班上学期的孩子学习特点。孩子看着图就能朗读整篇散文,体现了孩子自主学习的特征。
3.情境体验法。
为了让孩子感受秋天意境美,在活动中我设计了动静交替的环节,如:让孩子去欣赏小动物的图画,让孩子学树叶象蝴蝶从天上飘落下来的样子。在游戏中孩子进一步了解散文优美的意境和内容,不知不觉地掌握了散文的中心内容。
4.经验提升法。
在活动的最后,我借助多媒体的作用,让孩子欣赏秋天美丽的风景。在这里,通过老师精练的语言,和语言的提示,与孩子间的互动。孩子能根据自己的经验和想象进行想象讲述。
在活动设计和进行中,观看菊花的时候,孩子们有些按捺不知心中喜悦,摸摸、闻闻、说说,参与的兴趣十分浓厚。但在交流时,孩子们只停留在颜色的表达上,对菊花的外形的描述不太会用语言表达,缺乏经验。因此,活动中,教师讲述的成分多了一些,可在课前告知家长,先带孩子观察了解一些菊花的知识,这样活动中,孩子参与的积极性会更浓,讲述更积极,效果更好。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会涉及到一些词语的理解。多数词语可以联系语言环境来理解。比如第二自然段的“五彩缤纷”,这个词语比较抽象,但是当我们读完了这一段,眼前浮现出黄色的银杏树、红红的枫叶、金色的田野和美丽的菊花时,就自然而然地知道五彩缤纷指的是什么意思了。课文的语言很美,有些句子富有诗意,需要好好体会品味。如“秋天的雨,是一把钥匙。……把秋天的大门打开了。”“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来了秋天的凉爽。”“秋天的雨,吹起了金色的小喇叭,它告诉大家,冬天快要来了。”理解这些句子时,一要联系上下文和自己平时的生活积累;二要反复朗读品味。学生理解上有困难,比如课文的'第一自然段,讲秋天是在人们不知不觉中来到的,为什么会不知不觉?因为秋雨虽凉,但不冷,使人爽快,不大,润物无声;朗读的时候,声音要轻一些,要给人轻松舒服的感觉,这样教学,学生会觉得容易些。
是一首很具有美感的散文诗,以秋天的雨为线索,将秋天的众多景物描写巧妙地串起来,形成了一个美丽、丰收、欢乐的秋天。语言文字的美感染了每一个幼儿,他们从文字中的确也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为了让幼儿能够真正感受散文中优美的意境,我重复的给孩子看课件,让他们找一找秋天有些什么景色,丰富知识经验。有了知识经验的丰富,在第一环节中我就进行了提问:你喜欢秋天吗?为什么?“我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很多的水果。”“我也喜欢秋天,因为秋天有很多的颜色,非常的漂亮。”------小朋友都争着回答,还有的幼儿会用优美的话来说呢。
孩子们的记忆力很不错,看了一遍课件之后,有个别孩子就能答出:“把黄颜色给了谁?(银杏)”,虽然孩子们的生活经验不是很足,但看了生动形象的课件之后,很快就能回答出来。但是孩子们在秋天的气味方面,我可以让他们先闻一下橘子的香味,菠萝的香味……这样,他们就能充分的体验到秋天的好多气味。
综合本次欣赏活动,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种方法,让幼儿在动静交替中充分感受到了秋天的美。
1.学习画湿水画法及干画法,能用湿画法及干画法画出深淡的颜色。
2.能够大胆选色,画出秋天树林的感觉。
3.发展幼儿的动手能力。
4.能根据需要自由地选择绘画材料进行作画,体验快乐的情感。
5.尝试通过动作和色彩来感知美、创造美。
秋天树林的图片、颜料、水桶、大笔、小笔、抹布和范作。
1.出示秋天的树林图片,提问。
1.)这是什么季节的秋天?
2.)你怎么知道的?(颜色)。
2.出示范作看看颜色上有何不同。(有深有浅)。
1.)怎么会有深有浅呢?示范画湿画法及干画法。
2.)等干后再添上树干和树叶(提示用干画法)。
3.幼儿绘画,教师巡回指导。
1.)引导幼儿选用不同的色彩,但注意表现出色彩的深浅。
2.)注意在湿画处干后在添上树叶和树干。
3.)要求干画前将毛笔撇干。
4.活动评讲。
表扬大胆选色的幼儿,请幼儿说说你是怎样画的湿画法和干画法有何不同。
那种好奇的心态无以言表,个个都想试试,看看怎么就那么神奇的!可以用牙签(火柴棒、笔头等)画画呢?带着这种好奇的心,小朋友们仔细地观看老师的讲解、分析等步骤。轮到小朋友们自己尝试操作了,他们个个都想一口气就到最后那步(开始用牙签画画),不过他们都知道一定要先将底色铺好,要不就不能成功的用牙签画出漂亮的画了。小朋友们认真的'操作着,终于一幅幅漂亮的画呈现在我们面前,小朋友们自豪的看着自己的作品,很是开心!它们都将被展示在我们的作品栏上,让所有的小朋友都能欣赏到他们的作品。
这节课,总体上感觉还是不错的,虽然是初次接触,但小朋友能完成的这样还是值得表扬的,其实刮蜡画还可以把一张纸将底色分成好块来操作,但因为是初次就没有加深难度,让他们先尝试一下刮蜡画的操作步骤,以便以后加深难度小朋友们能够适应。不足的呢?是有个别小朋友很急,很想一步就到最后那个步骤,导致一开始的底色没有注意一些细小的部分,结果后边用牙签画画的效果不是很好。不过所好的事,在总结时,他能自己发现自己错的地放,能够及时的认识错误的原因,这好是非常好的!
活动目标:
1、学习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2、在老师的引导下,愿意尝试用不同的动作表现树叶落下时飞舞的姿态。
活动准备:课前带幼儿观察过周围的树叶。
活动过程:
一、通过谈话,引出主题,激发幼儿对树叶的兴趣。
(1)秋天到了,你们知道树叶宝宝会怎样?(离开大树妈妈)。
(2)树叶宝宝是怎样离开大树妈妈的?(请幼儿想象一下树叶是怎么落下的)。
(3)出示一片树叶,请幼儿观察一下树叶掉下来的姿势(请幼儿观察后用肢体展现树叶飞舞的姿势)。
二、欣赏歌曲,初步理解其音乐的节奏美。
(1)听音乐,引导幼儿感受小树叶落下来轻、慢的节奏。
(2)帮助幼儿理解歌词,重点在于理解”树叶到处飞呀飞“(引导幼儿想象”树叶飞到哪?“然后引导幼儿学树叶飞,随意在教室飞,理解”到处飞“的含义)。
三、学唱歌曲,并会用动作表现歌词。
(1)引导幼儿用好听的声音唱歌。
(2)鼓励幼儿用各种动作来表现歌词。
(3)请个别幼儿上来表演(重点在于指导他们用自然的声音唱歌)。
四、在初步学会歌曲的情况下,与幼儿一起边唱歌曲边做游戏鼓励幼儿边唱边表演小树叶飞舞的动作。唱到最后一句:”秋天多可爱“时,要停一下摆个造型。(引导幼儿发挥自己的想象表现小树叶停下来的姿势)。
主题来源:秋天是个丰收的季节,园内蔬菜、水果的变化引起了孩子的注意:“老师漂亮的石榴花被谁摘走了?”“瞧!石榴裂嘴笑了”……一张张稚嫩的脸上充满了好奇。四季更替周而复始,一切变化在无声之中悄然而至。但不可否认这种变化始终会在某一时刻让我们彭然心动。为了满足孩子们的好奇心,于是开展了“秋天”的主题。
主题目标:在各种实践活动中,了解秋天的基本特征,感受秋天的美好和节日的快乐;能大胆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达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尝试运用各种感官感知周围环境的变化。引导幼儿感受节日的气氛,体验劳动的乐趣。
主题的开展:本月主题“秋天”围绕秋天的果实、秋天的衣服、秋天的花草树木、及节日四个方面展开活动。环境方面突出的是我们有效、充分的利用了社区资源。
节日方面,教师节来临前夕,园内环境创设的改变,如漂亮的彩旗和鲜花及醒目的教师节庆祝字符引起了孩子及家长的注意,在家长的解释下,没等老师告诉孩子们,他们已经知道教师节就要来了,随着教师节的来临,我们陆续收到了孩子们亲手制作的小礼物及漂亮的贺卡和温馨的祝福。教师是孩子心中天使心中的神,教师节这天孩子们添画自己心中的漂亮老师。为了将孩子们的爱进一步升华,谈话后我们请孩子们给老师写了一封信,孩子们虽然没有华丽的语言,但一句句“谢谢您、我爱您、我喜欢您……”却深深道出了心中对老师的爱。
曲宗洛:“老师,教师节要放礼花吗?
“我没听说过要放礼花”
曲宗洛:“那过年要放礼花,我最爱看五颜六色的礼花了”。
“我也爱看”说着许多小朋友围了过来,看到孩子们的兴趣已至,实在不忍心破他们的兴致,于是我变戏法似滴在纸上几滴广告色,然后用嘴轻轻的变着方向吹,一幅漂亮的作品出来了,当我把作品展现给幼儿时,孩子们像发现新大陆似的高呼“郭老师的礼花真漂亮!”看到孩子们的兴趣已至高潮,既而我们开展了活动《节日的礼花》。
八月十五来临之际,我们首先搜集了有关节日的知识,在讲到其代表食物月饼时,引起了孩子们对月饼的兴趣,于是我们请了个别家长一起开展了制月饼的`活动。孩子们亲自揉面、擀面、添馅、将做好的月饼放入烤箱。每个环节都充分的发挥了孩子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孩子们吃着自己烤的月饼感到非常兴奋,不止孩子还有老师,我都不敢相信能吃上自己做的月饼,孩子们正用心品尝着月饼。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老师,咱们给小龙和文菲送点月饼吃吧?”(小龙和文菲由于不够年龄继续就读小班)孩子的这句话一下活跃了我的思维,抬头一看锡雪及许多小朋友善良的眼神正等着我的认可,我也孩子似的跳起来高声回答“好”,接着活动就按部就班的开始了,我们和小四班接成了连谊活动给他们赠送了月饼和精彩的节目,并开展了手拉手活动,活动中幼儿意识到自己已经是哥哥姐姐了开展了活动《我长大了》,首先发放调查表,通过调查表使幼儿认识到自己的身体和能力不断成长,又收集孩子现在和以前的照片通过照片的对比孩子感觉自己真的长大了。而且会做的事情真不少,于是开展活动《我会用筷子了》《叠被子比赛》《故事大王比赛》等一系列活动。
“哎呀!什么时候幼儿园门厅前的路两边成了五颜六色的颜料盆了?快来看呀……”循着这个声音望去,孩子们欢呼雀跃着,原来为迎接教师节装扮的漂亮的一串红和小菊花。为了让孩子们更丰富的认识大自然的美丽,我们带幼儿来到了花卉种植区和广场,孩子们开始用他们那双明亮的眼睛猎取大自然最动人的一面,他们交流着用各种美好的词语形容着,从而秋天的花朵成了一个美好的话题。他们发现了和葡萄一样的一串红,他们找到了五颜六色的无名小花并试着给它们取名字,他们听取了花卉种植区老爷爷的细心讲述。为了将着美好的一切在小朋友的心理储存的更久,我们请孩子们进行了记录,孩子们的记录也非常精彩。
老师:“子涵,你画的什么花?”
子涵:“这是我长大后自己培育的花,花是绿颜色,叶子是红色的,老师你知道我为什么发明这样的花吗?”
老师:“为什么?我不知道”
子涵:“因为,妈妈总说爸爸是绿叶,妈妈是红花,这次我可要妈妈做一次红叶,爸爸做朵漂亮的绿花。”
一个个小小的发现把秋天诠释的五彩缤纷,孩子们从中知道了如何去感知别的事物,如何运用自己的视线和思考去捕捉每一个美丽的瞬间。
一件……”。孩子们间的讨论引起了我的思考,于是我趁机提议:“咱们一块去服装城看衣服好吗?”孩子们兴高采烈的拍手叫好,“老师,我还想看上次在服装城看见的漂亮裙子”,王诗雨要求道,“好呀,随便你们看”我爽快的答道。我们在一片欢歌笑语中来到了服装城,“哎!漂亮的裙子哪去了,啥时换上了漂亮的毛衣?”孩子们提出了疑问。在服务员的讲解下孩子们终于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孩子们认真观看用手触摸着毛衣。“老师,你瞧,这几件毛衣除了颜色不一样花纹是一样的都是线条的”细心的郭弘毅表明说。“还有这几件,都是方格的……”。于是生成活动《二方连续》,于是我们准备了小毛衣的轮廓引导孩子们按照二方连续进行添画。
结合本班个别孩子不喜欢吃水果蔬菜吃饭偏食的现象,我们带孩子们去了超市,请服务员讲了多吃水果蔬菜的益处,引导孩子们认识了秋天的水果蔬菜,同时让孩子们带来了各种水果制成了漂亮是水果沙拉来吸引孩子们吃水果的愿忘,那天效果很好,就连平时不爱吃水果的李世正和曲宗洛也开始抢着吃。
为了让孩子们进一步了解秋天的农作物,我们一起走进了农田,雪白的棉花、花一样的向日葵、胖胖的大冬瓜、金黄的水稻,深深吸引着孩子们的探索欲望,在保护措施准备完毕后,孩子们亲身下了棉田体验了劳作的快乐和辛苦,接着我们又走向了稻田,孩子们最为感性趣的就是金黄的稻子用手轻轻一拨竟然露出了白白的大米,对此孩子们非常兴奋,小朋友每天喜欢吃的大米饭原来是水稻长出来的,于是回来后我们展开了对水稻一生的探索,首先,请家长帮我们搜集了有关插秧、水稻慢慢长大及打稻机的图片,然后又带孩子们去了伙房帮伙房的叔叔阿姨一起洗米,看着把米装入蒸饭米车,通过这一系列的参与观察后,孩子们齐发感慨,大米饭来的真不容易,于是下决心要节约每一粒米。为了让孩子们牢记这一切,我们请孩子们对《水稻的一生》进行了记录。
韩思鉴:“我画的是水道在爸爸妈妈的爱护下茁壮生长”。
老师:“水稻的爸爸妈妈是谁?”
韩思鉴:“就是农民伯伯阿姨了”。
老师:“欣宇的水稻怎么没在水里?”
欣宇:“老师农民伯伯阿姨每天在水里种稻子太辛苦了,长大后我要发明一种不用生活在水里的稻子,那时,我要给它取名字叫幸福稻”。
李世正:“老师你瞧,我画的水稻田里还有螃蟹,我最爱吃螃蟹了,这样不但可以吃米饭,还可以吃螃蟹。”
1.会认8个生字,会写12个生字。正确读写“清凉、留意、扇子、炎热、邮票、凉爽、柿子、菠萝、钥匙、气味、香甜、粮食、油亮亮、杨树、丰收”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秋大的喜爱和赞美之情,背诵自己喜爱的部分。
3.读懂课文内容,感受秋天的美好。
4.积累好词佳句。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秋雨的特点,感受秋雨的美。
教学难点:学生理解总分的句式,及含蓄、艺术化的语言。
教具准备:秋天的雨的课件。
《秋天》是一篇写景散文。课文抓住天气、树叶、天空、大雁等事物的特点,描写了秋高气爽、黄叶飘落、北雁南飞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秋天的喜爱之情。本篇课文是学生在小学阶段接触的第一篇课文,首先要认识10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和横撇一个笔画,还要了解自然段,结合插图初步了解秋天的特征,知道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并且能背诵这篇课文。
这样的容量,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还是比较多,也比较复杂的。所以,我在课时的安排上就比其他的课文要多一节课。
虽然做足了心理准备,但是反观自己的课堂,让自己遗憾的地方还真不少。归结一下,有如下几个方面:
总是习惯性的遵循以前的规律,先让学生圈出生字,再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识记。这就导致了学生在识记的过程当中,方法太过单一,而且思维比较局限,不能有效的指导学生的识字。在识记当中,总是从前识到后,这样既浪费有着重指导重点字,导致重点和难点就不突出,对于难记的字依然没有突破。
由于这篇课文要掌握的新知识太多了,所以,总想眉毛胡子一把抓。结果在设计当中,既想要识字,写字、还想要理解课文,感受秋天的美丽,最终导致整节课的重点不突出,教学目标不明确。在设计教学过程时,要注意遵循教学目标,围绕目标进行设计教学活动。
本课的生字很有特点,完全可以写“了”之后,让学生自学写“子”;写“人”之后,自学写“大”。
可是,当时我总觉得学生第一次学习写字,应该一个字一个字的教,没有足够相信学生的能力。导致这节课在写字这个环节浪费了不必要的时间,而且还不利于培养学生观察、自学等能力,错失了一次训练学生的机会。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发生的一些变化。制作课件时,我根据课文内容搜集了一些图片,重点要让学生感受到秋天到了,我们周围具体的变化是什么。一年级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光是枯燥的书面文字,很多娃娃可能根本理解不了。通过图片,不仅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在教学过程中,我尽量发挥学生的主题作用,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多读多说,多发表自己的意见。一堂课下来,我深刻的反思了自己,有很多的地方做得不好,比如某些重点难以理解的词语,如果教授时能够结合一定的动作,可能学生理解起来更容易,效果会更好。两第三自然的两个感叹号的时候效果是不好,我只是让学生读,而没有让学生真正理解它。最后出示图片,让学生练习说话的时候,效果也不太好。
《秋天到了》是一篇写景散文,本文抓住时间特点,选取初秋季节典型景物的变化,描绘出一副天高云淡、五谷丰登的秋景图,展现出作者对秋天的喜爱、赞美之情及迎接秋季的喜悦之情。全文有三个自然段,每段观察角度、观察点各不相同,合起来构成一幅秋季全景图。
在教学中我尽量引导学生在朗读中感受和体会秋天的景物特征,整节课中,让学生看拼音读、拼音汉字结合读、看汉字读。利用多种形式、分段读、选自己喜欢的段落读。调动学生的读书热情,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在朗读中感受秋天的美丽,大自然的绚丽多彩。激发学生发现美寻找美的情趣,培养学生爱美的情操。
课堂中,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秋天美丽迷人的景色,创设情境,给学生身临其境的感觉,激发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说出赞美秋天的话,培养表达能力。在学生沉浸在秋天美景意犹未尽之时,设计了让学生在读和说中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使三维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得到充分落实。
本节课中,师生关系融洽,我非常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积极地营造亲密和谐的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适时提供机会,让学生获得一种积极的情感体验,在鼓励、等待与欣赏中,学会阅读,使阅读理解和能力培养有机结合。教师用内在感召力激发学生对阅读学习的欲望,帮助学生树立起了学好语文的信心。
总的回想这一节课还存在着许多的不足之处。比如说教学准备还不够充分课件如果能动起来就更好了尤其是“树叶黄了,一片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和“树叶黄了,一片叶子从树上落下来。”进行比较时真的有树叶从树上漂落就更好了,还有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体现得不够充分,我想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弥补这些不足。使我的每一节课都充满阳光,充满笑语,让孩子们在快乐中会学知识,学会知识,真正体现课堂的高效性。
第二自然段有这样两个重点句子:“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呀扇呀,扇走了夏天的炎热。”、“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呀飘呀,邮来了秋天的凉爽。”在引导学生欣赏优美句子的同时,让学生发挥想象,并让学生在读中观察比较这两个句子的共同点,然后再入情朗读,体会句子的韵味美。为了让学生掌握并运用这个句式,在学完第三句后,出现这样一个句式训练:“它把金黄色给了田野,像xx,(摇)啊(摇)啊,(摇)来了。”让学生活学活用。在学生充分朗读、体会的基础上,然后再给出水果和植物的的图片,让学生看图仿说。由扶到放,给学生一把拐杖,降低了说的难度,学生愿说,乐说。
《秋天》是现代著名作家何其芳20岁时所作。这首诗写得很美好很纯净,像世外桃源;诗不长,仅三节。虽很精粹,却容量大,画面感很强。以“秋天”为“经线”,以幽谷、农舍、渔舟、牧羊女……诸般景致为“纬线”,为我们编织了三幅绚丽多彩的乡村秋景图。它们具有既来自人世又远离尘俗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本诗语言流畅、优美,是对学生进行朗读训练和审美教育的好教材。鉴于此,我便把有感情的朗读诗歌,及体会诗歌优美意境,品味文中优美词句作为本文的教学重点,设计教学时数为一课时。在这堂课上,学生参与的积极性较高,学习投入,讨论认真,探究深入,整个课堂氛围活跃并且自主,在讨论的过程中还出现了几次小高潮。我认为这堂课的“亮点”有以下几处:
1、注意导语的连接作用,直击教学重点:
我用一个小练习入课:请同学们为一句不完整的诗歌补充词语。“自在飞花轻似,无边丝雨细如。”目的是通过推敲比较,让学生领略品味诗歌语言之趣、之美。
这个小练习引起了学生们浓厚的兴趣,大家细细揣度,都大胆说出自己的妙想。这样,导语在课堂上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把我将针对这首教学的重点“细品语言”和学生的实际感受连接起来。对于学生而言,目标明确,而且过渡自然。
2、由表及里,推敲语言:
诗的语言精炼、浓缩、字少意多,有极强的表现力。我们引导学生读诗,通过对诗的用词的研究、鉴赏,不仅可以使学生更好地领略诗歌的价值,还可以为学生写文章时在遣词造句方面提供经验。好的诗常在炼意、炼字、雕词琢句上独见功夫,往往是窥一斑而见全豹。因一字而尽传精神。所以我在“一斑”上精当讲解;在“一字”上进行“点拨”启发学生认真地思考和体味。
我再次把一节不完整的诗歌展示给学生,这是《秋天》一诗的第一节,其中每一句话均被我抽掉了一个关键性的词语。把“动过手术”的单薄的诗歌和原诗相对比,把缺失的词语反复体会,融入自己的想象和感受,学生很容易就能感受到品析诗歌语言对于入景、入情地感知诗歌非常重要。
3、学以至用,及时巩固:
如果说第一节诗歌是老师带领学生一起来品读诗歌的话,那么后面的环节则基本上都是由学生自主来完成。教师在第一节的教学活动中,已经引导学生逐渐明确了品读语言的一些方法,那么剩下的.两节诗歌则可以交给学生运用这些方法来自主体味了。通过小组讨论探究,全班交流的方式,学生们独立地完成了对下两节诗歌的品读,老师在一旁起到的只是友情援助,适时点拨的作用。
品味推敲诗歌的语言不但可以用于诗歌的赏析上,也可以运用于诗歌的写作当中。因此在“读诗”、“品诗”的环节之后,我又设置了一个“写诗”的环节。我第三次给学生展示了又一首不完整的诗歌。请大家在结合上下文营造的意境和自己的想象,细细推敲之后,把诗句填写完整。学生们通仔细斟酌,反复修改,最后完成的作品颇有让人眼前一亮之处。
我认为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让他们学以至用,是使理论运用于实践,让学生通过实际操练来熟练方法;也是一种很好的反馈形式,老师可以马上从学生的练习中了解他们方法掌握的程度,及时予以调整和帮助。
品诗的方法诸多,但我认为一课一得,在一堂课上能够引导学生明确一种品诗写诗的方法,也是可以给他们带来一些切实可行的帮助的。而且诗歌强调主观感受,品味语言的作用不是单一的,它也可以帮助读诗人逐渐养成体验美、发现美的习惯。诗歌教学,要特别重视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对诗歌内涵的与众不同的独特体验,也许创造性的火花就此而迸发。所以我认为通过这样的学习,学生的个性皆能得到张扬。
陶行知说:“一篇课文只是一个例子。”所以,我希望当学生学习了《秋天》这个“点”之后,应该能掌握一种赏析诗歌的方法,能主动地去阅读并能较深刻地理解现代诗歌。一节课的结束并不等于一个“。”,而应该是更多的“?”和“……”,它可以把我和我的学生们引向更广袤的语文天地!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大荒的秋天》第四自然段以“原野热闹非凡”为中心句,从豆荚、高粱和榛树叶子丰收的喜气景象等不同的侧面,运用比喻、拟人等手法进行描写。此段描写精彩,是学生学习语言、积累词句、训练语感、感悟写法的良好素材。备课时,我主要设计了两个环节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1、自由读课文,思考“说原野热闹,是因为”这道填空题。旨在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个性化的解读文本,体会作者选取大豆、高粱、榛树叶子等典型事物表明中心的写法,并在此基础上,体会原野上物产丰收、热闹非凡的景象。
2、分组个人分别读,暗示作者先分后总的段落结构,并通过朗读释放情感,展示学习成果。
然而在实施第一个教学环节时,学生对教师出示的第一个填空题却难以完成。现在反思,这个填空题虽然统揽全段,具有相当的穿透性。但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而言这个问题的设计,显然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学生难以从简易的读书中,把握分三个层次来表现中心的写法。所以,也就难以归纳出“原野热闹非凡”是由于以上三个事物描写的结果了,也难以从作者拟人化手法总感受到这就是热闹的具体表现了。我敏感地意识到这一点。于是,我为学生设计了坡度:
2、教师进一步引导:光有这些东西就热闹了吗?(教师故意重说了“有”字),有部分同学若有所悟,举手要求发言。教师示意用心读书,这些事物有着怎样的表现才能热闹。学生在教师的授意下继续读书,重点划出了描写事物的句子。
3、在交流说“大豆”时,学生划出“哗啦拉的歌声”。教师顺水推舟,你从这“哗啦拉的歌声”中听到了什么。学生思维的闸门被打开之后,可以说是妙语连珠。“我听到了大豆在赞美秋天呢,因为秋天的到来使我们张大了”“我听到在唱着合唱。”还有的同学根据“大豆摇动着豆荚”看到了大豆的丰收,想象道:“我仿佛听到了大豆在说——我们张大了,张结实了。农民伯伯又能过一个丰收年了”。是啊,正是这些“大豆”们交谈着、争论着,为这原野增添了一份活力,一份热闹。我及时点拨:那你们说这题怎么做呢?学生纷纷举手:是因为丰收的大豆发出了哗啦拉的声音。
4、有了前面的学习经验和方法,关于后面两个事物的学习,教师只需要稍坐点拨,完成也就水到渠成了。
俗话说:要让孩子摘到苹果,必须要让孩子跳一跳就能够到苹果。教学伊始,教师就把苹果挂高了。学生是“只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在实际操作中,教师根据课堂的生成把设计好的要求进行坡度化,把苹果放在了够得着的地方,再一步一步往上提。看到尝到苹果滋味的孩子,我的心里甜滋滋的。
1.导入活动。
师:现在是什么季节?你看到周围都有哪些变化呢?
2.寻找秋天的图片,尝试用一个优美的词语形容图片的内容。
师:你找到的是什么?请你用一个好听的词形容图片上的内容。
(请8-10名幼儿到前面说一说,然后将图片贴到黑板上。)。
3.图片分类。
师:黑板上已经有了这么多的图片,他们想和自己的好朋友在一块儿呢。
(先将黑板上的图片进行分类,然后请其余的幼儿按类别将自己的图片送到相应的地方。)。
4.根据图片的类别,尝试用一句好听的话概括秋天的某个特征。
……。
5.教师帮助幼儿将优美的词句编成散文。
师:如果把刚才小朋友说的话连在一起,就能变成一篇好听的散文。
(1)教师朗诵散文。
(2)幼儿集体朗诵。
(3)为散文起一个好听的名字。
6.结束活动。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zhufuyu/2541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