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注重培养写作能力,写好作文是一个不断提高自己的过程。善于从身边的琐事和日常生活中获取灵感,通过对细节的观察和思考,写出令人惊艳的优秀作文。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念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吃了将近13年的白米饭,可是只有亲自体验到干农活的辛苦,才会觉得白米饭的香甜。
前几天,我和妈妈回到外婆家去帮他们收谷子。说是收谷子,其实我们两个什么也干不来。妈妈就去给大家做饭,我呢?去吃饭呗!
老天爷也真是懂事。刚刚下了几天的雨,天气十分凉爽。知道大家要开始劳动了,便给我们带来了晴天。
下午两点钟,收割战斗开始了。
现在的收割因为更加机械化,所以也轻松多了。只要有钞票,一切都好办。地里的庄稼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搞定了。别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剩下的事还多着呢。接着考验人体力的时候到了――搬谷子。
地里散落着几十袋刚刚打出来的谷子。哥哥开始的时候用“担”。扁担两头吊着两袋谷子,我看见哥哥挑着两麻袋谷子摇摇晃晃地沿着窄窄的山间小路走去。后来哥哥采用“扛”的形式,拉着麻袋的头尾就扛上了背。到了院坝里,他就显得有些体力不支了,顺手就将背上重重的麻袋滑到地上来。然后拿起放在地上的水杯,喝了几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又扯了扯后背的衣服,在原地歇了一会儿,才回到地里继续干活。
接着外婆、舅舅也开始扛着麻袋往回走,看他们痛苦的表情就知道这项活可真苦!
以前吃饭时经常剩饭,妈妈总教训我说:“粒粒皆辛苦。”我心里暗自觉得妈妈不但小气,还啰嗦。直到上次去大姨家帮助收割黄豆,我才体会到妈妈的心情。
国庆节时,大姨家的黄豆成熟了,我和妈妈去帮忙。刚下车,就看到大姨家门前院内都晒满了豆粒。我兴奋地踩在豆粒上,一滑一歪地到了院子里。哥哥、姐姐也放假从学校回来了,一家人正忙得热火朝天。看到哥哥轻松地用翻晒粮食的工具,我的手也痒痒了。哥哥把工具递给我。大家笑着围观,我得露一手给他们看看。可是,这工具到我手中后太不听使唤了,豆粒总被推在一起,大姨在一边直喊“这样不照”。
试了几次都不成功,我泄气了,扫兴地上了楼。
下午,我们分了工,妈妈和大姨去割黄豆,其余的人在家晒收豆粒。她们带了一车黄豆秧回到家,我们刚好把豆粒全移到走廊里。
我们全身都是灰,累得坐在地上,一动也不想动。
吃过晚饭,大家带着疲惫洗漱完毕,已将近11点。我的眼皮直打架,扑到床上沉沉睡去。迷糊中,大家都起床了,一问,才凌晨3点。姐姐说要去割黄豆,我也凑起热闹来。
紧张准备,迅速出发。到了目的`地,天还很黑,只能看到大家模糊的身影。他们摸索着,镰刀割黄豆的声音很清脆。到处是露水,还有虫子,我不敢坐下来,只好紧紧跟着他们。这次,我后悔当了“小跟班”。
天终于慢慢亮了,我看到身后摆放着无数大堆小堆的黄豆秧,他们的衣服和头发都被汗水和露水弄湿了。
“昨天看到很多收割机,怎么不知道用它收割呢?”我抱怨说。大姨父笑了:“天老是下雨,地洼,机器到这里就开不动了。这里的黄豆熟透了,白天气温高时收,豆荚会裂开。”大姨父说,旁边一块地的主人怕豆粒落在地里,是几天前赤着脚趟水收的。
我一看,果然那边地里有很多深深的脚印。赤着脚收割,那些张牙舞爪的豆茬们不会扎破脚吗?唉,我不愿想那么多了,我又累又饿,垂头丧气地等他们带我回家。
接下来的几天,还是这些事:收割、晾晒,大家起早贪黑,吃不好,睡不好,担心天会下雨淋了黄豆,再累也不敢歇一歇。
国庆节快结束时,晒黑了不少的我们,带着全身疼痛回家了。妈妈说,我们才做几天都受不了,农民们却要一年到头辛苦劳动。是啊,这几天的劳动,让我记住了遥远的乡村里那些可敬的黝黑的面孔。
如今,我吃饭不再挑三拣四,“光盘”已经成了习惯。
今天是我参加博雅作文辅导的日子。今天会写什么题目呢?我正在想着,杜老师走了进来。手中提着一小袋大米。他说:“同学们,今天我们来观察大米,和大米是怎么样变成米饭的。”我和同学们都很兴奋。因为虽然我们经常会吃米饭,但是从来不会在意它是怎么变身的。
杜老师先给我们每个人都分了一小把大米粒。我还是第一次仔细观察大米粒。它的肤色是白白的,还有些半透明。修长的身材上面布满了横竖的纹理,用手指捏一捏,发现它的表面是凹凸不平的。一粒大米就像是一只白白的小船,又像是没经过打磨的珍珠。原来生的大米粒的样子也是蛮可爱的。很多同学都淘气的把它从高处撒到桌子上,那噼里啪啦的声音好像下雨的声音,又像他们在抗议“疼死啦”。
下面就该开始帮他们变身啦。首先要淘米。将大米放进电饭锅,然后接水,再用手来回搓洗,这样就可以洗干净啦。然后倒掉淘米水,再接上适量的水。插上饭锅的电源,再按下开关。然后就耐心等待大米们华丽的变身吧。大约过了十来分钟,就传来了阵阵的米香。又等待了一会,终于可以开锅啦。我们先来看看变身后的样子吧。熟透的大米就好像个子长大了,比原来长了许多,因为吸收了水分,它不再是硬硬的,而是变得松软可口,还散发着诱人的饭香,我忍不住偷偷了尝了一口——好香啊!看着一锅晶莹的大米粒,品尝着香喷喷的大米饭。我忽然想到,做米饭都这么麻烦,那么农民伯伯种植大米的过程岂不是百倍的辛苦。我不禁想起了学过的那句诗——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生动有趣的作文课结束了。通过今天观察大米和做米饭的过程,不但学到了知识,更体会到了农民伯伯的艰辛,我下定决心,以后一定珍惜粮食,绝不浪费一粒米!
农夫的叔叔用了无数的汗珠子,无数的辛劳,才得到米粒。然而,许多人不尊重农民叔叔们的劳动成果,因为他们不知道“每一粒都是辛苦的”。
今天是五一劳动节,我们家要去黑谷。一路走来,红日灿烂,大地像火炉一样烤着我们。我不知道花了多长时间,但当我们看手表时,已经十二点了。我父母四处寻找,终于找到了一家餐馆。我开心的想:终于可以喝自己喜欢的'冷饮了!突然,我看到远处山腰上有一个模糊的影子。仔细一看,原来是农夫的叔叔在种水稻。
今天是劳动节。大家都出去玩了,只有农夫的叔叔留在家里种米。在这样火红的太阳下,我们这些孩子都坚持不下去了,何况大叔。每一粒美味的大米都是农民的叔叔辛辛苦苦流下无尽汗水换来的。农夫的叔叔像母亲河一样喂养我们。
每一粒米都不再是简单的大米,而是农民伯伯劳动成果的“见证”。所以要珍惜农民伯伯用汗水培育出来的粮食!
诗人李绅曾说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是啊,米饭是农民伯伯用自己的心血中不来的,它从绿油油的小苗经过多种工序才形成如今的米饭,它是多么地珍贵哪!可是,孩童时期的我却经常因为米饭而和大人顶嘴。
长大了,亲眼看着大人们下田去种秧苗,大火球一样的太阳照耀着他们,汗水顺着脸庞滴下,都来不及去擦,几天下来,整个人都黑了一大圈。可是,我自己这么大了却帮不上什么忙,眼角渐渐湿润了。这时候,我从心底里默默发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啦,一定好好听大人的话。
后来,又听了《一粒米》的莲花落后,我对米粒不禁多了几分敬佩之情,一粒小小的米,竟然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从心底里惊呼着。
长辈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诫我们这些小辈要珍惜粮食,别轻易浪费。
我们从小学一年级就开始念诗人李绅的《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吃了将近的白米饭,可是只有亲自体验到干农活的辛苦,才会觉得白米饭的香甜。
前几天,我和妈妈回到外婆家去帮他们收谷子。说是收谷子,其实我们两个什么也干不来。妈妈就去给大家做饭,我呢?去吃饭呗!
老天爷也真是懂事。刚刚下了几天的雨,天气十分凉爽。知道大家要开始劳动了,便给我们带来了晴天。
下午两点钟,收割战斗开始了。
现在的收割因为更加机械化,所以也轻松多了。只要有钞票,一切都好办。地里的庄稼不到一个小时就全部搞定了。别以为这样就大功告成了,剩下的事还多着呢。接着考验人体力的时候到了搬谷子。
地里散落着几十袋刚刚打出来的谷子。哥哥开始的时候用“担”。扁担两头吊着两袋谷子,我看见哥哥挑着两麻袋谷子摇摇晃晃地沿着窄窄的山间小路走去。后来哥哥采用“扛”的形式,拉着麻袋的头尾就扛上了背。到了院坝里,他就显得有些体力不支了,顺手就将背上重重的麻袋滑到地上来。然后拿起放在地上的水杯,喝了几口,擦了擦额头上的汗水,又扯了扯后背的衣服,在原地歇了一会儿,才回到地里继续干活。接着外婆、舅舅也开始扛着麻袋往回走,看他们痛苦的表情就知道这项活可真苦!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暖花开,是谁,在播种田地?是农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谁,在弯腰锄苗?是农民伯伯。硕果累累,是谁,在耐心收割?是农民伯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从一棵不起眼的小树长成了能庇荫的大树;从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了一名中学生。“粒粒皆辛苦”,这是对农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滚烫的太阳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在农田里,洒下了辛劳的汗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他们收获了他们耕作一年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现在,我们却让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汗水付之东流。
据统计,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年浪费量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么惊人的数字,都是由于我们不爱惜粮食,浪费粮食造成的。在贫困山区的人们,每天都面临吃不饱的问题,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饱饭,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他们的.心愿将在不久实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呢?又有多少人可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呢?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掉的粮食还会那么多吗?所以,从现在开始,把节约粮食当成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爱惜粮食,不能辜负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要记住,10月16日是“世界爱粮日”。
还记得那则公益广告吗?“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今天,让我们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敬意;今天,让我们接力,成为‘光盘’一族;今天,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是的,正如广告中所说的,节约,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应该是行动和习惯。让我们一起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我们都在努力;“浪费粮食”,终将与我们告别。我们今天的节约,就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做努力。“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上周四,我们真正体会到了这首诗的含义。
周四上午,我们来到富阳,在那儿收割稻谷。大家左手戴上手套,右手拿着一把锋利的镰刀,浩浩荡荡地向稻田“进军”了。哇!稻田真实一望无际啊,金灿灿的一大片,一株株一排排非常整齐。一阵风吹过,稻谷们都弯下了腰,响起了一片“沙沙”的声音。同学们都被这壮观的景象给震撼了!
正在我们兴奋不已时,收割稻谷的专家老农们来了。他们向我们进行了耐心的示范与讲解,大家都跃跃欲试,一听到“开始”,就迫不及待地拿起镰刀开工了。我左手抓住一株水稻的上部,右手在离水稻根部最近的地方来回锯,锯一会儿,一株水稻就被我成功地收割下来了。
同学们越割越来劲,动作也越来越快了,一片光秃秃的稻田不一会儿就被我们“开辟”出来了,空地上放满了收割完的稻谷,一堆堆都整整齐齐的,像被一把大梳子梳理过一般。老师和老农们都在一旁赞不绝口,我们高兴极了!大约半小时以后,大家都感觉有些累了,大滴大滴的汗珠顺着脸颊滑了下去,动作也渐渐慢了下来,体力不支,最后只能勉强再收割几株。
这次收割水稻的过程让我明白了真的是每一粒米饭中都包含了农民们的辛苦和汗水,如果平日里我们每一个人都能够节约一点粮食,那么农民们的辛勤付出也就没有白费。
“粒粒皆辛苦。”行动起来吧!让我们节约粮食,杜绝浪费!
来源:
请保留文章来源信息和原文链接!
每当我们吃着香喷喷的米饭时,每当同学们把白花花的米饭倒入垃圾桶时,有谁想到这些米饭是农民伯伯辛辛苦苦种出来的呢?对这我可是有深刻的体会。
假期里,我跟随爸爸妈妈来到乡下爷爷家,爷爷正要去田里耕田,我因为好奇,就跟着他去了。
走到稻田边,爷爷脱下鞋子,挽起裤脚就下到稻田里去了,我站在田坎上,有些不敢下去。爷爷鼓励我说:“贺铭,下来呀!你不是要学怎样给秧苗除草吗?”我犹豫了一下,还是决定下去试一试。我把鞋和袜子脱了,把裤脚卷起来,下田去了。感到像有什么东西在泥里一样。弄得脚底又痒又疼,真让人难受。
接着,爷爷教我给秧苗除草的方法:脚踩在稻秧与稻秧之间的空隙里,弓着身子,用双手将稻田里的杂草除掉,并把泥刨松。我学着爷爷的方法,试着给秧苗除草。开始觉得好玩,干了一会儿就累得满头大汗,时间久了就觉得腰酸背疼,头昏目眩。我想:用这种方法给秧苗除草太累了,没有草的地方就干脆不管它了,那不就轻松多了吗?于是我便告诉爷爷这个好办法,没想到爷爷却说:“这不单是除草那么简单,把泥刨松能把撒在田里的肥料搅拌均匀,才能使稻秧充分吸收营养。”我听了,终于明白爷爷常给我说的一句话:“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于是,我又鼓起勇气,继续同爷爷一起辛勤地劳动。
中午放学铃声刚消失,食堂里各种各样的“乐器”开始演奏锅碗瓢盆交响曲――《开饭喽》!
“真难吃,真难吃!”刚进食堂,便看见这习以为常的一幕幕:将不喜欢吃的菜无情地送到了盒盖上,匆匆地扒了两三口,就若无其事将残羹剩饭毫不怜惜地倒进回收桶,最后,挤到汤锅边,盛好了一碗汤水,“咕嘟咕嘟”,喝完了,丢下碗,头也不回地“飞”出了食堂。
虽然,我对这些行为不以为然,可是我多少也有些挑食的毛病,也常常被爸爸妈妈唠叨个没完,所以五十步还是不笑一百步为好。
我随手取了一个饭盒,找了一个安静些的角落坐下。看看身边,有个虎头虎脑的小男孩,也许饿坏了吧!只见他一言不发,眼睛紧紧盯着饭盒,米饭被一口又一口塞进嘴里,两腮鼓得高高,好像都没有嚼菜的余地了,真像一个大猩猩!不一会儿,饭盒就见底了,原以为他也会一推了事,可是,让我吃惊的是,男孩用调羹小心地把饭盒底的饭粒一一聚拢起来,然后端起饭盒,干净利落地吃完最后一口。这时,他似乎才发觉身旁的我在注视着他,男孩咧开嘴,“嘿嘿”笑了,然后用手指了指一边的墙壁。
我顺着他的手指望过去,一行熟悉的诗句映入眼帘: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我微微红了脸,再看小男孩,也“飞”出了食堂!我不禁响起老师常常说的话: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
于是,我决定完成父母早晨交代的重要而且艰巨的任务――好好吃饭。其实,我知道今天吃什么,没什么能引起我多大的食欲。可是现在不同了:打开饭盒,哇,一阵阵鸡肉的香气扑鼻而来,而且还是满含温度――热乎乎的,三块丰满的鸡肉在饭盒里显得那么的引人注目,那么的诱人食欲!
咬了一口就被扔掉的馒头、吃掉馅后丢弃的包子、整碗整碗被倒掉的粥、被抛弃的蛋黄……我们饭堂的泔水桶经常都是满满的,同学们每天浪费的粮食着实令人心惊,更令人心痛!
勤俭节约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古语说:“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从古至今,粮食问题一直是我国所担忧的问题。在古代,因为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低,加上水灾、旱灾、蝗灾等自然灾害,农民的粮食收成很少,许多人因为没有饭吃而被饿死。我们能吃饱饭也就是袁隆平爷爷发明杂交水稻之后的事情,到现在仅仅40年。直至今日,仍有一些地方的人正饥一顿饱一顿。
其实,我国生产的粮食每年都不够用,很多需要外国进口,这就浪费了很多资金。据统计,今年一月至十月。中国共进口粮食7250万吨。但是我们浪费掉的粮食,竟达到了3500万吨!哪怕1斤粮食只要1元钱,也浪费掉了7000亿元!这是一个多么庞大的数字!而我们如果多省下一点粮食,把省下来的钱用来修建学校,帮助贫困地区的小朋友读书该多好啊!
更何况,目前世界上还有8亿多人处于饥饿之中,如果我们省下粮食给那些处于饥饿中的小朋友,世界就有很多人免于饥饿。所以我们更应该节约粮食,拒绝浪费。
浪费粮食,虽然看似丢掉的不多,实际上却是扔掉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一个明白了道理,却仍然不珍惜粮食的人,他往往也不会珍惜一切,最后也只能成为一个自私自利的人。
同学们,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让我们珍惜粮食吧!
这次寒假我回家探亲,在那里过得非常充实、愉快、有意义。
一下车,伯父就来接我们。他40多岁,个子不高,身体很健壮,但因长年风吹日晒,显得比爸爸老多了,古铜色的脸上,有了不少皱纹。他把我们一送到家,寒暄了一会儿,就到田里去了,我也尾随在后。
正是立春的二月份,大地从冬寒中苏醒过来,被人门砍割过的陈旧的草木茬上,又抽出了嫩芽。伯父和许多农民在广阔的田野里春耕。我看见他们用锄头把地里的野草翻过来,盖上新的土。天气虽然寒冷,但他们却干得满头大汗。这种劳动情景,深深地感动着我。我忍不住接过伯父的锄头,学着他的样子,举起锄头,可是落下来只挖了一点点土,还把我的肩膀弄痛了。伯父心疼我,不让我挖,但我坚持要挖,干了一会儿,我也满头大汗,但心里却是高兴的。这使我不禁想起刚读小学一年级时,老师教我们的一首古诗“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真正含义。小小一粒米,来得真不容易,它包含着农民多少辛劳和汗水啊。我一定要尊重农民的劳动,珍惜每一粒粮食。从那时起,我暗暗下决心改掉浪费粮食的坏习惯。
暑假刚开始的时候,回乡下住过一段时间。碧水蓝天,微风拂面,好不惬意。远离了城市的喧嚣,远离了车水马龙,也暂时地把考试作业抛到一边。清晨醒来,会去逗逗鸟或是跟爷爷去做做晨练;午饭后,或小憩,或捧一本书静坐窗前细细品读。谁说这个炎热的夏日就只能与空调为伴,着一把蒲扇,轻松摇晃,驱赶蚊虫,驱散炎热。透过它仿佛能够看到上一辈生活的痕迹,不是更有生活的情调吗?喜欢午睡后站在大树下看爷爷他们边下象棋边诉说人生;喜欢高举竹竿去树丛粘知了,不在乎结果,却享受过程;也喜欢跟邻家小伙伴嬉笑疯闹,做着最简单的游戏,感受着最平凡的快乐。
平淡的生活总能带给人简单纯净的记忆,但说起最印象深刻的,还是那次跟叔叔家一起去种秋白菜的故事。那天天气并不算凉爽,赶上天气干旱,刚下过小雨,正是种秋白菜的好时机。听到叔叔他们谈论,我毅然坚持要一起去,原本抱着去玩的心态,却是让我收获颇丰。
叔叔家的哥哥比我大四岁,成绩优异,沉默少言。原本上了高中,学习压力增大,可他还是每次假期会去帮家里干活,并且从不抱怨。我学着哥哥的样子,一粒粒把种子撒到对应的坑里,想象着它长成小白菜的模样,心里顿时燃起自豪感。可是到底是没怎么做过农活,才没干一会儿就已经累到不行,因为一直弯着腰,一站起来就有种腰酸背痛腿抽筋的感觉,可是又太要面子,不想被他们笑话,看着哥哥熟练的样子,我也不甘心放弃,于是咬牙继续坚持着。然后每过一会,站起来捶打一下腰背缓解酸痛,哥哥看我这个样子,不禁笑了,让我先去前面休息。我坐在那里,看着他们忙碌且熟练的进行着,太阳越发的毒,每个人脸上都留着汗珠,却还是小心翼翼的对待着每一粒种子,每一个步骤。是啊,对农民来说,这些种子不都是他们最珍贵的财富吗。
不一会儿,哥哥也过来了。我惭愧的低下头,刚刚自己执意要来,现在却在这里偷懒,哥哥并没有嘲笑我,反倒说熟能生巧,还告诉我,“对于农民来说,播种、收割就是他们的工作。一粒种子从发芽到长大再到成熟的一次轮回,也正是他们心血的又一次付出,周而复始,春夏秋冬。”我突然想起《锄禾》里的句子:“谁知盘中餐,”。农民叔叔为了生活,在田里辛勤劳作,我们应该珍惜粮食,才能不辜负他们的汗水。
“开饭了!”妈妈在叫我吃饭了,我懒洋洋地走过去,拿起碗慢吞吞地吃起来,过了好久,我总算把小半碗饭消灭掉了。
我一边拿着零食,一边说:“我不吃了!”“不行!”妈妈严厉地说。我假装可怜惜惜地说:“我的好妈妈,请饶了我吧,我真得吃不下了。”妈妈说:“粮食是农民伯伯一颗一颗种出来的,你不能浪费粮食。你知道,在灾区,有多少人,还吃不到饭呢!”这时,我情不自禁地念起了唐朝李绅《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首诗——这首诗描写的是农民伯伯们在太阳底下劳作的景像,因为农民伯伯们懂得,在正午烈日下锄掉的杂草,就很快会被晒干晒死,所以,尽管热得汗珠啪哒啪哒往下掉,肚子饿得叽咕叽咕叫也顾不得了,我们那里知道我们吃的盘中之食,每一粒都是来得很不容易的,是农民伯伯们冒着酷热用辛勤的汗水换来的。这时,我仿佛看到了那农民伯伯弓了背,冒着炎热的太阳在田地里劳作的身影。
吃饭时,我不小心掉下了几粒米饭,爸爸很生气而且让我捡起来吃掉,饭后我问爸爸为什么,爸爸给我讲起了他小时候的故事。
爸爸说:我小时候,像你这么大时,有时连饭都吃不饱,饿时都要贴着墙根走路,吃的也只有窝窝头,那时根本吃不上菜,甚至连盐都吃不起,当时每家养的几只老母鸡下的蛋也都不吃,拿去到集市上换盐回来吃,我在10岁前连肉都没有吃过,直到15岁时才吃上了一顿大米饭,过年时也只能尝尝那些肉菜。
我听后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涌上心头,想想那时,看看现在,每到一些剩菜剩饭池边,你会看到没吃几口的食物静静的躺在那里,甚至没有吃过的鸡翅也会被扔进去,这难道不是浪费吗?每当看到餐馆的餐桌上,摆放着一盘又一盘的饭菜,每次吃到最后,都要剩下一些,甚至有些人觉得打包很没面子,连打包都不肯,想想以前,看看现在,形成了多么大的对比啊。
当我们在餐桌前吃着美味佳肴的时候,想一想别的贫穷国家的孩子们,是怎样生存的,电视中经常出现这样的镜头,在非洲干涸的土地上一群群黑黑的孩子,瘦小的身体,两只深凹进去的大眼睛多么渴望吃上一顿饱饭啊!
我们的粮食是多么来之不易啊。我上网查了一下,我们吃的粮食需要经过耕地,播种,施肥,除草,除虫,浇水等十几个过程,几个月时间后才能从小苗长成我们吃的粮食。然后还要经过晒,碾,制作,才能成为我们餐桌上的食品,这是多么复杂,多么漫长,多么不容易啊!如果浪费粮食,简直是在犯罪!
我希望我们从现在做起,从每一天做起,从每一顿饭做起,从每一粒米做起,节约粮食吧!最后,让我们在吃每顿饭时,让唐代李绅作的那首《悯农》:“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在我们耳边常常响起。
诗人李绅曾说过: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是啊,米饭是农民伯伯用自己的心血中不来的,它从绿油油的小苗经过多种工序才形成如今的米饭,它是多么地珍贵哪!可是,孩童时期的我却经常因为米饭而和大人顶嘴。
长大了,亲眼看着大人们下田去种秧苗,大火球一样的太阳照耀着他们,汗水顺着脸庞滴下,都来不及去擦,几天下来,整个人都黑了一大圈。可是,我自己这么大了却帮不上什么忙,眼角渐渐湿润了。这时候,我从心底里默默发誓: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浪费粮食啦,一定好好听大人的话。
后来,又听了《一粒米》的莲花落后,我对米粒不禁多了几分敬佩之情,一粒小小的米,竟然可以造成这么大的影响,我从心底里惊呼着。
长辈们以身作则,用自己的行动来告诫我们这些小辈要珍惜粮食,别轻易浪费。
哪!粮食都是用心血换来的,如果我们不好好珍惜它,那怎么对得起农民伯伯们呢?
来自那农民伯伯的一滴滴汗水每一粒种子都是来之不易的。
然而,在生活中,却有很多人不珍惜粮食,吃自助餐时,不能吃那么多,偏要拿那么多。最后还不是浪费了。在家吃饭时,孩子挑食,不吃这个,不吃那个。最后还不是浪费了,这样的实例还有很多。
。
同学们,让我们从现在开始,从现在做起,珍惜粮食,反对浪费。共建美好和谐家园。
。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
春暖花开,是谁,在播种田地?是农民伯伯。烈日炎炎,是谁,在弯腰锄苗?是农民伯伯。硕果累累,是谁,在耐心收割?是农民伯伯。我们的成长离不开农民伯伯的辛勤耕耘,因为有他们,我们才从一棵不起眼的小树长成了能庇荫的大树;从牙牙学语的孩子长成了一名中学生。“”,这是对农民伯伯辛勤工作的高度肯定。
滚烫的太阳照着大地,农民伯伯在农田里,洒下了辛劳的汗水。在秋高气爽的季节,他们收获了他们耕作一年的成果,脸上露出了欣慰的笑容。可现在,我们却让他们的努力,他们的汗水付之东流。
据统计,每年,全球三分之一的粮食被浪费,年浪费量达13亿吨,相当于全球谷物产量的二分之一。这么惊人的数字,都是由于我们不爱惜粮食,浪费粮食造成的。在贫困山区的人们,每天都面临吃不饱的问题,他们最大的心愿就是每天一日三餐能吃上饱饭,如果我们每个人每一天都节约一粒粮食,那么他们的心愿将在不久实现。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一丝一缕,恒念物力维艰。”这是我们从小就知道的道理,可是又有多少人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呢?又有多少人可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呢?如果每个人都能明白这句话的含义,倒掉的粮食还会那么多吗?所以,从现在开始,把节约粮食当成我们力所能及的事,爱惜粮食,不能辜负农民伯伯的辛勤劳动。要记住,10月16日是“世界爱粮日”。
还记得那则公益广告吗?“有一种节约,叫‘光盘’;有一种公益,叫‘光盘’;节约,是一种美德;节约,是一种智慧;节约,是我的行动,也是,我的习惯。今天,让我们重新找回,对粮食的敬意;今天,让我们接力,成为‘光盘’一族;今天,让我们一起,不剩饭,不浪费,吃多少,要多少;拒绝浪费,珍惜粮食,从我做起,从今天开始!”是的,正如广告中所说的,节约,是公益,是美德,是智慧,也应该是行动和习惯。让我们一起坚决抵制“舌尖上的浪费”。
‘光盘’行动,我们都在努力;“浪费粮食”,终将与我们告别。我们今天的节约,就是在为我们的子孙后代的生存做努力。“爱粮节粮”,从我做起!
我们先来读一下郭郑同学的《嘿嘿,下田了》。
五一假期,我和同学们在钟老师的带领下,来到茅店镇东田村插秧。
带着紧张与兴奋,呼吸着山中的新鲜空气,闻着特有的花香,在连绵的碧绿中,我们很快就到了目的地。水田里已经有一些农民开始插秧了。
跟随钟老师,我们找到了技术指导员――巫叔叔。@是一位身材魁梧、体格粗壮、肤色黝黑的农村汉子――一看就是干活能手。我们兴致勃勃来到田边,鞋袜一脱,一脚就踩进泥里。“啊!好冷!”不仅是我,大伙儿也都在叫冷,好在一会儿就习惯了。等大家都适应了水温后,巫叔叔为我们示范插秧方法:将一捆秧苗拿在左手,再用右手从里面抽出三两根,捏住它的根部,插进泥地,一棵秧就插好了。
一开始,大家觉得很新奇,又兴奋,都觉得插秧很好玩儿,可不一会儿,新鲜劲儿也过去了,加上一直弯腰,背痛脖子疼,大家都叫苦连天,萎靡不振。就在我想甩手不干时,旁边田地中一个穿橘红色雨衣的小男孩引起了我的注意。此刻的他,外衣早已沾上了泥水,就连额头都沾上了一些,但仍然认认真真。我的心绪也开始波动起来,想着:他这么小,都能坚持,而我,一个所谓的“大哥哥”,怎么可以连他都不如呢?我暗自呐喊着,随后开始继续插秧!
经过近两个小时的奋战,我们终于把分配给我们的任务完成了。拔腿上岸的那一刻,我长吁一口气,深深地感受到了劳动的艰辛,也在这一刻懂得:如果不努力上进,不认真学习,不要说对不起父母,就连每天碗里吃的饭,都对不起!
读到《嘿嘿,下田了》,我想起了一位妈妈写的一段话:
作为父母,读到上述两个例子,你想对自己的孩子说些什么呢?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zhufuyu/1648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