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模板是教师教学的思考产物,也是教师专业素养的一种体现。以下是一些经过多年教学实践不断完善的教案模板范文,值得大家学习和借鉴。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二、火山的分布。
三、泥石流。
小资料。
近几十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6.8级。
1966年3月22日16时11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6.7级。
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7.2级。
1967年8月30日12时22分四川省炉霍地震,震级6.8级。
1969年7月18日13时24分渤海地震,震级7.4级。
1970年1月5日1时42分云南省通海地震,震级7.7级。
1972年1月25日10时06分台湾省东边海中地震,震级8.0级。
1973年2月6日18时37分四川省炉霍地震,震级7.9级。
1974年5月11日3时25分云南省昭通地震,震级7.1级。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省海城地震,震级7.3级。
1976年5月29日20时23分云南省龙陵、潞西地震,震级7.5级。
1976年5月29日22时00分云南省龙陵、潞西地震,震级7.6级。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地震,震级7.8级。
1976年7月28日18时45分河北省滦县地震,震级7.1级。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级7.2级。
1976年8月23日11时30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级7.2级。
1981年1月24日05时13分四川省道穹地震,震级6.9级。
1985年8月23日12时41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地震,震级7.4级。
1988年11月6日21时03分云南省耿马、澜沧地震,震级7.6级。
【板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板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讲解】的确,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请同学朗读课本本节开始方框中的文字内容。
【引导】中国的主要地震带分布在哪儿?
【提问】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的图总结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哪个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带?(可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震带多分市在板块交界处和山前凹陷地带。)。
【读图】请大家看课本第38页的图3.23“我国的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请各组根据这幅图补充你们自制的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板书】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提问】我们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区,还是少震区?
【板书】——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讲解】北京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断裂带,其中有一条断裂带在石景山区,那就是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而我们学校就位于这条断裂带上。
【板书】——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讲解】大家看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紧张,其实,只要我们充分注意防灾、减灾,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中24万同胞罹难,但是距离震中唐山市仅100千米的青龙县却因为防灾工作做得好,竟神话般地无一人伤亡,创造了罕见的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迹》。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九度区某医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基岩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楼房)保存完好(可向学生展示《地震问答》中的实物照片)。
【提问】显然我们学校的选址是不合适的。那么,目前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呢?(引导学生从震前预报、震发时躲避方法和震后间隙的撤离路线三方面讨论。)。
【引导】现在咱们来实际演习一下震发时的躲避方法。
师生共同演习。
【板书】。
【讲解】请大家回家后动员全家人进行临震演习,下节课请大家汇报演习情况。
【讲解】请看书上有关这两个湖泊的插图,插图下有文字解释。
【板书】二、火山的分布。
【讲解】我国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台湾、海南岛等地。不过,近几年来仍在活动的火山却很少。最近喷发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
【板书】三、泥石流。
【提问】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问】请你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泥石流?
【课堂小结】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灾害的发生和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人类能够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灾害降到最小程度。
【课堂练习】(略)。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1.使学生知道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和原因,并初步了解有关地震监测、预报和抗御地震灾害的常识;了解我国火山的分布。
2.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正确理解和对待地震、火山等自然灾害的态度和能力。
教学重点。
重点是使学生了解我国主要地震区的分布,并在此基础上能正确对待地震灾害。
教学方法。
谈话法。
教具。
投影片(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世界主要火山、地震分布图)、中国地形挂图。
课时。
1课时。
讲授提纲。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
1.从世界火山、地震的分布图看。
2.从历史上的地震记录看。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
三、地震的抗御。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
四、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我国地形的特点有哪些?你能用板块构造的道理说明这些特点的成因吗?(展示六大板块示意图)。
[教师归纳]正像同学们所说,我国地形的.特点与板块之间的运动有密切的关系。我国疆域地处亚欧板块的东南部,其南临印度洋板块,其东有太平洋板块。从东、南两侧受到挤压,因而使我国疆域内的板块断裂破碎,就形成我国地形复杂的特点。特别是印度洋板块对亚欧板块的强烈挤压,抬升了青藏高原。而我国大部分领土正在这高原的东侧,才形成了西高东低阶梯分布的地势。同时,在与东侧太平洋板块的相互作用下,使我国地形更复杂。而且还影响着我国的地震区与火山的分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我国地震和火山的知识。
学习新教材。
一、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板书]。
[提问]为什么说我国是多震的国家?你能从板块运动和世界地震、火山带的分布图上说明“我国是一个多震的国家”吗?(展示“世界六大板块示意图”和“世界地震、火山带分布图”,让学生在明确我国的大致范围后回答问题)。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读课本23页“多地震的国家”一节课文。
[过渡]可见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但是,我国地震常发地区主要在哪里呢?
二、我国主要地震区[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并且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区所在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名称。
[教师归纳]教师按照课本24页的课文,将学生回答的地区,归纳成为四个主要地区。
[过渡]指导学生阅读课本24页最后一段课文及25页“读一读”的材料,并且观察“地震后的唐山”、“重建后的唐山”两幅图。使学生认识到地震是一种破坏性很强的自然灾害,我们应该认识它,尽力减轻它带给人们的灾害。
三、地震的抗御[板书]。
1.地震的监测和预测[板书]。
[阅读课文]指导学生阅读课文25页的“选讲课文”及课本26页的“读一读”。
2.减轻地震灾害的办法[板书]。
[讨论]当我们了解了有关地震的知识后,为了减轻地震的灾害,我们应该怎样做呢?
[教师小结]地震虽然至今仍然是我们人类无法抗拒的自然灾害,但是只要我们按照科学道理去做,还是可以减轻它给人类带来的灾害。例如,在震区加固建筑物,使它能抗拒可能发生的最大的地震;在地震期间,疏散居民到开阔安全的地方;普及地震常识,使人们遇到地震时能立即采取相应措施,避免或减轻伤亡。当然最根本的办法,还是我们人类完全控制它,这又是非常困难的。因此这就需要同学们努力学习,勇攀科学高峰,彻底控制地震灾害,造福人类。
[过渡]刚才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地震的知识,大家知道,地震是地球内部力量作用的结果。那么还有一种地球内部力量使地形突然变化的现象是什么呢?(火山)现在我们就来学习我国火山的分布。
四、火山的分布[板书]。
[读图]指导学生识读“我国主要地震区和火山分布图”,找出五大连池、长白山天池、大同、腾冲、新疆南部、台湾、海南岛等地的火山分布地。
[读课文]指定学生朗读课本26页最后一段课文。
[展示图片]让学生观察我国著名火山的景观图片(或投影片)。
复习巩固。
1.按照课本的“目录”,回忆第二章“中国的地形”的知识内容。
2.使用课文复习未记住的知识内容,准备上好下一节的复习课。
我想,大家都会对科学感兴趣吧?是的,我们的生活中,处处都会碰到科学。自然现象也是哦。当我拿起这本书时,便知道,它是一本严肃肃的科学书。也许,里面的内容有些幽默,但它是实实在在的科学道理,是需要严肃对待的。于是,我调整心态,翻开了第一页。
让我不再为科学烦恼,是它让我在欢乐中学到了科学知识。
科学,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它需要你去掌握它,而掌握它的最好办法,就是我的办法,试试别笑,这就是科学!!这本书。它,让我深有感触。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将泡沫板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与地震有联系吗?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1.态度目标: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演练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2.能力目标:全组同学能够相互协作,根据统计资料在中国图上绘出中国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并能讨论分析出它们的分布规律;能通过讨论确定并演练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3.知识目标:全体学生能够根据统计数据和有关图像感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优秀学生能够简单说明原因;每个学生能够在一分钟内至少说出我国三个地震多发的省和两个火山分布区。
教学理点。
帮助并指导学生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演练学校及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教学难点。
帮助学生真正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学会有用的防灾、减灾方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电视机,中国政区图和红色即时贴圆片及参考资料(各组分组而坐,各组桌面均有配备)。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放录像】唐山大地震现场实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中国地理》教学软件中有关片段)。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经历过地震,地震时是什么样?大家说一说。
本课为新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及其变化”单元的第二课《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地形变化》。但我仔细看了教材后,发现本课的课容量比较大,又要研究火山,还要研究地震,火山和地震引起地形的变化。我认为本课安排一课时是完成不了教学任务的。所以我对本课资源进行重组,把这课分成两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火山和地震》,第二课时教学《地球内部的运动》,我觉得这样安排还是合理的。
《火山和地震》它是一节典型的解暗箱课,为什么这样说呢?
因为本课所涉及的教学内容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即使有的同学已经通过影片或其它的途径感受了火山和地震,但是我觉得这种感受还是比较感性的,比较肤浅的。因此,我们在教学中很难像自然教材中有些课那样和学生的生活经验有效结合起来,并引起学生的认知共鸣。但是,我们从另一个角度来分析,这课内容又是学生们所感兴趣的,所以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又应该是我们教师所利用的很好的教学资源。而我们以前的人教版教材是把这两课单独分开来的,所以一节课的时间我们很难做到面面俱到。
针对这样的实际情况,我觉得我们的教师可以大胆的去重组教材,当然这种重组教材表现的手段和方法可以是多种多样的,本课的重组我觉得应该是放在教学的侧重点的筛选上。火山喷发和我们的生活确实离的很远,同时学生通过观察喷发画面就能了解火山的喷发,真正应用的价值不大。在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培养方面,是有层次性的。针对小学生的特点,由扶到放,逐步培养,要求不能太高。但是对于五年级学生来讲,通过两年半的科学学习,应该在能力培养上有了系统的训练与提高。学生不仅会观察,懂实验,还应学会了提出问题,进行猜想与假设,更有收集信息、整理信息,懂得如何思考,知道如何表达与交流的初步能力。另外关于地球内部的构造,在四年级下册,学生已经学过。正是介于以上的分析,才有了我本课的`设计。我想做的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不迷信权威,根据教学实际设计教学,在教学设计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我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了通过实验,通过探究来认识火山的成因,通过火山的成因来探究火山的危害,了解火山的奉献。通过学习火山来自主学习地震的成因与危害。不管是环节的设计,时间的安排,都有这样的设计意图。
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重视学生的探究能力的激发重现与加强。不刻意进行知识点的传授与强化,因为我认为这样的教学是有悖于新课程理念的。所以,在教学中,我加强学生收集、整理、乃至处理信息能力的培养,通过反复的图片的观察,与学生来探究现象,进行猜想,直至认识本质。只是对于学生我高估了,与本地的科学教学有点脱钩。也可以说,新课程的理念在这里还很空白。因此,教学流程不很流畅,甚至影响了各环节教学时间的安排。这一点,我会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因为合理存在的教学的不确定性,教学经验的不足,处理的不恰当,不及时,调控不自如,让听课老师误解了是重难点把握的不恰当,这很正常。
由于时间上的安排考虑,结合学生实际,我删减了部分内容,如没有播放火山喷发的录象,没有加入对地震的预防知识讲解,没有给学生介绍自古以来中国和外国科学家对火山和地震的研究与成果,象火山带的分布、火山的类型、历史上发生的著名是件,真如前面所讲,不可能面面俱到,这不是遗憾,有时间会在第二课时适当渗透,相信这样做也不会导致课堂教学的精彩。关键是通过我的教学,学生各种探究能力提高了,学会了自主探究,而不是让学生死记硬背科学知识,只有老师的讲解没有学生的积极参与,学会了学习科学的方法,能用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践中这也算是我教学的成功。
【科学《火山和地震》教学反思【精选】】。
2.最早记载地震、发明地动仪的国家。
二、主要地震带。
1.东南部的台湾和福建沿海。
2.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3.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4.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三、地震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五、泥石流。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一、多地震的国家。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一、多地震的国家。
二、主要地震带:1、2、3、4。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一、 多地震的国家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第四节 地震和火山
一、 多地震的国家
二、主要地震带: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将泡沫板从两侧向中间用力挤压,会发生什么现象?想一想,这种现象与地震有联系吗?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过程〉。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1、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掌握正确的自救方法。
2、能沉着、冷静面对危险情景,积极想办法解决问题。
3、激发幼儿观察周围环境的兴趣。
4、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5、促进幼儿的创新思维与动作协调发展
1、课件、泡沫板。
2、急救箱及物品:手电筒、饼干、水、跳绳、书、玩具、收音机、手套、口罩、哨子。
一、地震的危害1、孩子们,老师搜集到一段录像,让我们看看发生了什么事情。(播放视频)提问:录像上发生了什么事情?你看到了什么?(幼儿发言)小结:是啊!刚才录像中大楼在摇晃,地面发出了剧烈的声响,这就是地震。
2、地震对我们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灾难,到底给我们带来了什么危害?让我们来看一看。小朋友,可以把你看到的和旁边的小伙伴说说。(教师走下去,听一听,问一问)再请个别幼儿起来说一说。
小结:地震发生后,出现房屋倒塌、大桥断裂、山体滑坡,给我们的生命、生活带来了很大的危害。地震实在是太可怕了。
二、地震来了怎么办1、如果地震就发生在我们的身边,怎么办?
2、地面出现剧烈的震动,我们躲在哪里安全些?请个别幼儿说。教师出示图片,请幼儿判断谁做的对,教师用泡沫板演示形成三角区,让幼儿明白什么地方安全。
小朋友,听!是谁的声音?(放图片)他没有跑出去,被困在了里面,他用什么办法让别人知道被困在里面?什么时候喊?(有人时喊)为什么没人时不要喊? (保持体力)没有劲喊了怎么办? (哨子、敲击、寻找食物、想办法自救)小结:如果地震发生在我们身边,我们要先躲后跑,如果被困住好几天了,都没有人来救你,不要灰心,相信肯定会有人来救我们。
三、地震的预防1、日本是一个多震的国家,他们的家里准备了一个地震急救箱,以备急用。里面有许多物品,你可以和小朋友商量应该选什么物品,用它来干什么?然后放到你们组的急救箱里。选好了吗?请把你们组的急救箱送到老师这,然后回到座位上。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急救箱都有些什么?(提问:水和饼干我们需要它吗?手电筒能派上什么用场?收音机也能帮助到我们吗?小小的哨子有什么用?手套能有什么用处?)小结:有了急救箱里的这些东西,我们就可以利用它来帮我们渡过难关了。
2、地震很可怕,如果我们能提前知道地震何时发生该有多好?但现在我们还无法预测地震的发生。如果我们仔细观察,会发现在地震发生的前一两天或几个小时内经常会发生一些常的现象,让我们看一看。(请幼儿看课件)小结:这些现象都是通过仔细观察才能发现的,小朋友发现后可以告诉周围的人四、地震演习今天,小朋友知道了这么多关于地震的知识,让我们来进行一次地震演习,看看小朋友会不会保护自己。
汶川大地震就像发生在昨天一样令我们记忆深刻。这让我们意识到对幼儿进行地震教育的重要性。
幼儿只有通过各种感官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懂得自救的方法。
在本节课中,通过视频、图片的观看极大地调动了幼儿的经验讨论和演习活动幼儿能积极地参与,获得了真实的体验,急救箱的小游戏又让幼儿懂得在生活当中应提前预备好急救物品,达到了很好的效果。
不足是在不同的场地,如何灵活自救,对于幼儿来说是一个难点,也是今后工作中的重
通过本节内容的学习和实际演练,让全班幼儿知道了,地震虽然目前是人类无法避免和控制的,但只要掌握一些技巧,也可以从灾难中将伤害降到最低,遇到困难不要退缩,遇到危险不要慌张,要学会冷静对待天灾,小朋友之间要从小培养互帮互助的情感友谊,树立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爱心巢屋。
1、在看看,说说,学学中,让孩子掌握地震自护自救的一些基本常识。
2、情境迁移,进行地震自救演练,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和安全意识。
3、发展幼儿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幼儿运用较完整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4、培养幼儿动脑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5、培养幼儿自我保护能力。
有关地震的ppt图片,发生地震的影片一张,《地震来了哪里藏》课件,防空警报声音一段,贴纸。
一、 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一)听见哭声,引出ppt图片。
听,是谁在器?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让我们去看看吧!
(二)出示ppt图片,提问幼儿。
图上有谁?他们在干什么?
教师小结:哥哥为什么受伤了?现在在哪里?这个哥哥为什么会被夹住?看完下面一段录像我们就清楚了。
(三)观看发生地震的影片,引导幼儿讨论以上问题。
二、自主探索,深化认知。
出示ppt图片观看《地震来了哪里藏》
(一)在家里。
如果在家里的时候突然发生地震了,小朋友会躲在哪里呢?
1.先请几个幼儿来说一说,不说他们说的对不对,看了图片再告诉幼儿怎样躲才是对的。
2.出示在家里地震自救的ppt图片。教师小结:如果在家里发生地震了我们可以躲到床底下、桌子底下、柜子下面、厕所里及墙角的地方。但是我们一定要记得拿身边的东西保护好自己的头。
(二)在超市里。
老师小结:在超市里发生地震里可以躲到大柱子旁边、墙角边及厕所里,而站在货架旁边是非常危险的,如果货架倒下来就很容易砸伤自己。
(三)在幼儿园里。
1.小朋友如果在幼儿园上课突然发生地震了,又要怎么办呢?(先让幼儿说一说再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要用完整的句子说话。
2.出示ppt图片,教师小结:如果在幼儿园发生地震我可以抱头或拿书包保护好自己的头钻到桌子底下及刚才讲到的墙角下、厕所里,以免被天花板上的灯、风扇或其他东西砸伤自己。
3.出示ppt图片,师:等到地震停后就要拿东西或手保护好头跑到外面空旷的地方去。(提醒幼儿在逃离的时候我们要靠右边走,而左边要留给救我们的人走。)
三、组织幼儿地震演习。
1.教师:现在我们知道了这么多地震中自救的方法,我们就来进行一次地震演习的游戏,。
2.提示幼儿在躲藏、奔跑时应注意的一些事项(如不挤,不推别人,一个跟一个走,在保护自己的安全时也要爱护别人,做一个讲文明的好孩子。)
3.给幼儿讲解演习的流程。
等一下当听到警报响起时说明地震来了,老师组织幼儿找好躲避的地方,当警报停时,说明地震已经停了,教师组织幼儿有序地向空旷的地方转移(可以和听课的老师一玩)
四、活动结束。
师:今天我们学习了这么多的地震自救知识,当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怕,找好地方躲起来保护自己。小朋友记得把我们今天学到的地震自救方法与家人、朋友分享,好吗。(组织幼儿撤离)
安全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我们将继续探讨和努力,将安全教育渗透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不断增强孩子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为每位幼儿撑起一把安全的保护伞!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板书)第四节。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
第四节。
二、主要地震带:1、2、3、4。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1、 通过四川汶川强地震,让幼儿知道地震给人们带来的严重灾害。
2、 引导幼儿知道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掌握逃生的技巧。
3、 培养幼儿从小学会关心、关爱他人,情系灾区,为灾区献爱心。
4、 初步了解其地震的特性。
5、 大胆说出自己对的理解。
1、有关四川地震的新闻录象资料、影象,地震前后的照片,地图
2、《红袋鼠自我保护动画之----地震来了怎么办》
3、场地布置:摆放好桌子、椅子、床、衣柜、脸盘、锅炉等
2、出示四川地图,让幼儿寻找发生7.8级地震震中的具体位置用红笔做一个标记,以及这次地震波及到的省份。
3、观看地震的影像片,让幼儿了解地震造成的危害。提问:"刚才小朋友都看到了什么?"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坏,铁路被毁,汽车、广告牌被砸坏等。房屋倒塌后,家里东西被压坏,有的会造成人畜伤亡。提问:"小朋友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教师小结,地面剧烈震动摇晃的现象叫地震,地震是一种很少见的但危害很大的自然灾害。是由于地球不断运动和变化,逐渐积累了巨大的能量,在地壳某些脆弱地带,岩层突然发生破裂而引起的。
1、幼儿观看《红袋鼠自我保护动画之----地震来了怎么办》了解安全避震的方法。组织幼儿讨论,发生地震时,什么地方比较安全?小朋友会怎样做?小结: 地震发生时,千万不要惊慌,要镇静;要赶快跑到空旷的地方。不能使用电梯; 如果你在家里的时候,要赶快把煤气、电、水龙头等关掉,然后把脸盘或是锅等东西罩在自己头上,或者跑到桌子、椅子、床底下躲起来,以免被天花板上的掉灯或其他东西掉下来砸伤自己; 不可以躲在招牌处或玻璃处,以免它们掉下来摔伤;如果在车上,要赶快把车熄火,停靠在空旷的地方,走出车外。
2、演习活动"发生地震时我不慌"
听防空警笛声,幼儿在很短的时间内迅速躲到安全的地方,老师检查幼儿是否躲避情况,提醒幼儿不要互相拥挤,躲好之后就不要随便更换地方。
提示幼儿"灾区的房子都被毁了,灾区的小朋友住在爱心帐蓬里,缺少衣物和食物,我们能为灾区做什么呢?"
(1)引导幼儿每人说"一句祝愿的话","画一个心愿",表达对灾区人民的关爱和祝福。
(2)在《心手相连》的音乐声中组织幼儿进行爱心捐助仪式,幼儿将准备捐助的文具、玩具、心愿卡投放到爱心捐助箱内。
引导幼儿了解异常现象口诀,并向家长介绍所掌握的防震知识,宣传献爱心活动。
附:儿歌: 动物界
震前动物有预兆,发生异常要报告;
鱼浮水面向上跃,冰天雪地蛇出动;
鸡飞上树猪外窜,老鼠搬家往外逃;
狗在静夜狂奔叫,兔子竖耳蹦又跳;
家鹅展翅高处飞,鸭不下水岸上闹;
鸽子傍晚离巢去,牛羊恐惧四处跑。
小百科: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地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地球上板块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碰撞,造成板块边沿及板块内部产生错动和破裂,是引起地震的主要原因。
1.态度目标:树立防灾、减灾意识,在此基础上设计并演练本校及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2.能力目标:全组同学能够相互协作,根据统计资料在中国图上绘出中国主要火山、地震带的分布,并能讨论分析出它们的分布规律;能通过讨论确定并演练本校和自己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3.知识目标:全体学生能够根据统计数据和有关图像感知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优秀学生能够简单说明原因;每个学生能够在一分钟内至少说出我国三个地震多发的省和两个火山分布区。
教学理点。
帮助并指导学生在树立防灾、减灾意识的基础上,设计并演练学校及家庭的防灾、减灾方案。
教学难点 。
帮助学生真正树立防灾、减灾意识,使每一个学生学会有用的防灾、减灾方法。
教学媒体。
录像机、电视机,中国政区图和红色即时贴圆片及参考资料(各组分组而坐,各组桌面均有配备)。
教学过程 。
【导入 新课】。
【放录像】唐山大地震现场实录(有条件的学校可以直接利用《中国地理》教学软件中有关片段)。
【教师引导】哪位同学经历过地震,地震时是什么样?大家说一说。
一、地震。
【讲授新课】。
【提问】初一时我们学过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分市,有谁还记得?
【板书】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板书】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讲解】的确,我国是一个多震国家,请同学朗读课本本节开始方框中的文字内容。
【引导】中国的主要地震带分布在哪儿?
【提问】能不能根据你们自己的图总结出我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规律?哪个省大震多?地震多分布在什么地带?(可引导学生分析出我国地震带多分市在板块交界处和山前凹陷地带。)。
【读图】请大家看课本第38页的图3.23“我国的主要地震带和火山分布图”,请各组根据这幅图补充你们自制的中国主要地震带的分布图。
【板书】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提问】我们生活的北京是多震区,还是少震区?
【板书】——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讲解】北京发生地震的可能性是非常大的。北京有三大断裂带,其中有一条断裂带在石景山区,那就是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而我们学校就位于这条断裂带上。
【板书】——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讲解】大家看到这个消息感到非常紧张,其实,只要我们充分注意防灾、减灾,地震就不那么可怕了。
例如,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中24万同胞罹难,但是距离震中唐山市仅100千米的青龙县却因为防灾工作做得好,竟神话般地无一人伤亡,创造了罕见的奇迹,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1996年第9期《青年文摘》中的《唐山大地震中的奇迹》。
再例如,1975年海城7.3级地震,九度区某医院房屋保存完好,1976年唐山7.8级大地震,基岩地基上的某建筑物(楼房)保存完好(可向学生展示《地震问答》中的实物照片)。
【提问】显然我们学校的选址是不合适的。那么,目前我们应该怎样防震呢?(引导学生从震前预报、震发时躲避方法和震后间隙的撤离路线三方面讨论。)。
【引导】现在咱们来实际演习一下震发时的躲避方法。
师生共同演习。
【板书】。
【讲解】请大家回家后动员全家人进行临震演习,下节课请大家汇报演习情况。
【讲解】请看书上有关这两个湖泊的插图,插图下有文字解释。
【板书】二、火山的分布。
【讲解】我国的火山有600多座,主要分布在内蒙古高原南部、东北山区、中国台湾、海南岛等地。不过,近几年来仍在活动的火山却很少。最近喷发的一座火山是在新疆境内的昆仑山中。
【提问】泥石流有什么危害?
【提问】请你观察“中国地形图”,我国有哪些地方容易发生泥石流?
【课堂小结】自然灾害的发生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是灾害的发生和分布是有规律可循的。只要我们人类能够及早地防患于未然,就能把灾害降到最小程度。
【课堂练习】(略)。
一、地震。
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
我国位于两大地震带上。
主要地震带:
东南部的台湾省和福建沿海。
华北太行山沿线和京津唐地区。
西南青藏高原和它边缘的四川、云南两省西部。
西北的新疆、甘肃和宁夏。
——北京位于我国主要的地震带上。
——我校位于八宝山一衙门口断裂带上。
小资料。
近几十年来我国一些地区发生的强烈地震。
1966年3月8日5时29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6.8级。
1966年3月22日16时11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6.7级。
1966年3月22日16时19分河北省邢台地震,震级7.2级。
1967年8月30日12时22分四川省炉霍地震,震级6.8级。
1969年7月18日13时24分渤海地震,震级7.4级。
1970年1月5日1时42分云南省通海地震,震级7.7级。
1972年1月25日10时06分台湾省东边海中地震,震级8.0级。
1973年2月6日18时37分四川省炉霍地震,震级7.9级。
1974年5月11日3时25分云南省昭通地震,震级7.1级。
1975年2月4日19时36分辽宁省海城地震,震级7.3级。
1976年5月29日20时23分云南省龙陵、潞西地震,震级7.5级。
1976年5月29日22时00分云南省龙陵、潞西地震,震级7.6级。
1976年7月28日3时42分河北省唐山地震,震级7.8级。
1976年7月28日18时45分河北省滦县地震,震级7.1级。
1976年8月16日22时06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级7.2级。
1976年8月23日11时30分四川省松潘、平武地震,震级7.2级。
1981年1月24日05时13分四川省道穹地震,震级6.9级。
1985年8月23日12时41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乌什地震,震级7.4级。
1988年11月6日21时03分云南省耿马、澜沧地震,震级7.6级。(摘自《地震问答》)。
参观火山地震是一次让人难以忘怀的旅行。我一直对大自然充满着好奇和敬畏,参观火山地震正是一个深入了解、感受自然力量的机会。
第二段:火山。
我们首先来到了活火山的脚下,感受到了它的熔岩流和火山灰。站在火山口旁边,看着滚烫的岩浆翻滚,我倍感震撼和恐惧。火山的破坏力是如此强大,让人不得不对它的力量感到敬畏。
第三段:地震。
参观火山地震不仅了解到了火山,还了解了地震。我们参观了地震博物馆,发现地震的危害和影响比火山还要广泛和深远。从地震模拟器中感受到地震的震感,我深刻认识到了地震对于我们的社会和生活的影响。同时,我也意识到了应该加强对地震的科普和防范。
第四段:自然灾害的防范。
参观后,我发现在自然灾害的防范方面我们还需要做出更多的努力。面对火山和地震,我们需要提前预防和准备,规避灾难的发生。我们应该提高对自然灾害的认识,增强自救和互救的能力,以减轻伤害和损失。
第五段:结尾。
参观火山地震,是一次让人印象深刻的旅行。在这里,我不仅了解了火山地震的形成和影响,更认识到了自然力量的伟大和无穷。同时我也发现,我们需要更加重视自然灾害的防范和减灾工作,让我们的生活更加安全和稳定。这次旅行让我受益良多,让我更珍爱这个美丽的世界。
1.通过观看视频,初步了解地震及地震的危害。
2.学习正确的避震方法,初步掌握在幼儿园、家庭、户外避震的应急方法。
3.体验地震应急演练,提高自救自护能力。
掌握地震自救的基本常识,并能在生活中正确运用。
ppt 视频 音乐 书包 枕头
一、观看地震视频引入。
师:刚才我们看到了什么样的画面?请小朋友们说一说吧。
2.师:什么是地震?
地震又称地动、地振动,是底壳快速释放能量过程中造成的振动,期间会产生地震波的一种自然现象。
二、观察照片,幼儿交流。
三、学习正确的避震方法。
1.园内地震逃生演练经验交流。
与幼儿一起回忆参加园内避震逃生演练的经历。
小结:在幼儿园发生地震时,保持镇定,双手抱头或取物保护好头部,蹲在课桌、钢琴等下面,不靠近窗户或悬挂物;等余震过后,在老师的带领下顺着安全疏散通道往大操场等宽敞的地方避震。
2.在家里发生地震时注意事项。
师:“平时在家中可以准备什么,当发生地震的时候,应该怎么做?”(避震应急包等)
3.生活经验迁移之户外避震。
“发生地震时,你在户外,应该注意哪些安全?”
小结:赶紧往宽敞的公园、草坪、空地撤离,不靠近电线杆、广告牌等危险建筑物。
四、地震应急演练。(放音乐)
1.游戏《地震来了》
幼儿听教师的指令地震演练,就地避震。
2.互相交流避震想法。
“现在参加地震模拟演练,你的心情怎么样?你是怎样避震的?谁的避震方法正确?谁的方法还需改进?怎么做会更安全?”
3.观看《地震逃生篇》,梳理小结正确避震的自救方法。
整个组织过程中,运用的活动组织形式多样,有现场避震模拟演练、有自由分散交流地震前后对比照片、有家庭避震录像的分享……特别是在观看幼儿在园模拟地震逃生演练的真实照片时,帮助幼儿马上回忆起避震的正确方法;在观看、互动、交流、演练中,幼儿参与的积极性高涨。活动中幼儿了解了地震的危害,懂得说出幼儿园、家庭、户外三个不同场所避震的应急方法。串珠式的组织环节,循序渐进,幼儿学以致用,提高了自救自护能力。
活动中,自身能够以情感人,以语动人,影响着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互动中幼儿的心理活动随着音乐的此起彼伏不断地变化着。他们切身地体验和感受着就地避震、自救自护的真实性,体验到了在灾难面前,只要镇定不慌张,只要自我安全防护的方法得当,危害系数也会随之减少;帮助幼儿消除对地震等灾难的心理恐惧,增强了他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自救自护能力。
但是,在幼儿就地避震,交流避震想法这一环节中,教师应进一步发挥自身的教育机智,及时观察、捕捉幼儿就地避震的现状,进行点评和引导。
对幼儿进行安全教育保证幼儿的安全。因为生命是第一位的,地震破坏性大,给人们的伤痛是无法忘记的。而我们的幼儿年龄小,只有通过各种感官才能印象深刻地了解地震的有关常识,懂得自救的方法。
1、知道地震是一种自然灾害。
2、培养幼儿反应能力和安全意识。
3、让幼儿学会初步的记录方法。
4、通过观察、交流与讨论等活动,感知周围事物的不断变化,知道一切都在变。
1、地震哪里藏课件。
2、家庭,影院,超市,户外,野外五个模拟场地。
3、地震怪头饰一个。
1、利用多媒体课件,听声音,看图片,说说图中发生了什么?
2、简单介绍地震是。
3、在场景中选择安全的地方。
十秒钟帮明明找个安全的藏身之处,如果找到安全的地方就会出现好听的音乐,还会说“祝贺你,找到了正确的藏身的地方。”如果找错了就会“哐”敲头音乐,还会说你的选择的地方很危险,重新找。
4、游戏:地震来了哪里藏。
玩法和规则:
听到地震的声音表示地震来了,赶快找个安全的地方藏身,等音乐停了就不要动,老师戴上怪人头饰当地震怪,我只捉躲在危险的地方的孩子,然后吃掉。
地震——群灾之首!1976728唐山大地震、2008年5月12日汶川大地震等都是突如其来的“洪水猛兽”,在你毫无预警的情况下无情地降临,致使重大伤亡事故的发生。由此可见,地震小知识、避震小诀窍、如何保护自己等基本的防护措施从现在开始就要学习一些,掌握一些,防患于未然。让孩子们提高防震意识,在灾难到来的时候,能更好的保护自己,更好的掌握逃生技巧。在大灾大难面前不惊惶!
1、让幼儿了解一些地震的基本知识。
2、教育幼儿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到安全的地方躲避,知道必要的逃生技巧。
3、培养幼儿互相关心的情感,增强幼儿的安全意识。
4、初步培养幼儿用已有的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能力。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1、《地震现场》影像资料、《小蟾童》防震减灾科普动画片、《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图片6张。
2、一些小道具:枕头、书包、脸盆、毛巾等。
一、谈话引入,引起幼儿的注意。
师:“小朋友们,在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一件很可怕、很悲惨的事情,我们一起去看一看是什么事情这么严重。”
二、播放一段“512“汶川大地震的录象,采用触目惊心的地震情景引入课题。
三、围绕录像与幼儿展开讨论:
1、刚才你看到了什么?(告诉幼儿这个就是地震。)
2、师小结:地震时,地面剧烈震动,房屋倒塌,地面裂开大缝。公路扭弯了,汽车被砸扁了,房屋倒了后,家里的东西都被压坏了,有时我们的生命也受到威胁。
四、播放课件《地震生存手册》(漫画版),教育幼儿在发生地震时,不慌张,及时躲藏。
师:“小朋友,地震虽然很厉害,但是小朋友不能慌张,在地震发生时,地面开始摇动后,有很短的时间可以用来躲避,如果在这短时间内躲到安全的地方,就不会被砸伤。”
引导幼儿逐一观察课件,并向幼儿说明地震来了,该如何应变才是安全的。
1。摇晃时立即关火,失火时立即灭火。
2。不要慌张地向户外跑。
3。将门打开,确保出口。
4。户外的场合,要保护好头部,避开危险之处。
5。在百货公司、剧场时依工作人员的指示行动。
6。汽车靠路边停车,管制区域禁止行驶。
7。务必注意山崩、断崖落石或海啸。
8。避难时要徒步,携带物品应在最少限度。
9。不要听信谣言,不要轻举妄动。
五、让幼儿观看地震专题动画《小蟾童》,通过动画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地震,巩固防震、避震的方法。
六、地震演练。
七、活动延伸:
学习儿歌《震前动物有预兆》,利用简单、清楚的动物形象让幼儿知道一些震前的预兆。
孩子们是第一次感受地震的感觉,也是第一次进行地震演习活动,感觉非常新奇、有趣,每一个幼儿都表现得很热烈。他们对发生地震时应该如何应变,毫无经验可言,大部分幼儿都不知道该如何应变和逃生,但经过这一次活动之后,幼儿都掌握了发生地震该如何逃生的安全知识和技能。个别幼儿的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机智性不高,能力未能达到预期的水平。此外,个别幼儿钻的技能较低,今后需加强锻炼。
通过本节学习,使学生知道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并能结合世界地震带的分布,分析我国多地震的原因;能够指图说出我国主要地震和火山的分布。
通过阅读有关地震的检测和预报的知识,培养学生树立防灾减灾意识。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我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最为严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我国的自然灾害中,地质灾害是一个重要的方面,而地质灾害中影响特别大、危害特别严重的,又当属地震。火山在我国危险不大。所以教材详讲地震、略讲火山。关于地震,教材分了三个标题:“多地震的国家,”“主要地震带,”“地震的监测和预报”(选学课文)。这三个标题的思路是:告诉事实——分析原因、图示分布——教会预防。
教法建议。
根据本节教材特点,建议采用讲授法和学习指导法。
关于“多地震的国家”的教学,可由教师提出要求,学生自己看书。“主要地震带”的教学。要结合世界火山地震带的分布,从原理讲清我国为什么多地震;四个主要地震区结合图进行教学即可;地震的危害是通过一段影像资料展示给学生,形成丰富的感性知识,认识到地震确实给我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从而自然过渡到下一个标题。“地震监测和预报”,虽然是选学课文,但却是重要的防灾常识,且本节教材内容不多,课时也允许,所以“选学课文”和“读一读”要组织学生学习。关于“火山的分布”的教学,注意两点就可以了:一是明确我国活火山不多,危害不大;二是把教材中出现的火山名称在图3.23中找出,读出所在省区。
教学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主要地震带的分布。
〈教学手段〉计算机课件:我国主要地震带和火山的分布。
〈教学过程 〉。
(引课)在第二节的探究活动中,我们曾讨论过我国的三列横向和三列纵向山脉的成因,它们是因受到的挤压力隆起而形成,这个过程是缓慢和漫长的,当这个变化缓慢进行时,人们不易察觉,而当地壳发生突然断裂和错动时,人们就感觉到大地在强烈的震动,这就是地震。
(学生活动)考虑从哪些方面得知我国是多地震的国家?从课文中找答案。
(总结)从两方面说明:一是文字记载地震最早;二是发生地震次数很多。
(讲述)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和分布都是有规律的,地震也是如此。它们多发生在板块和板块的交界地带,世界的两大地震带就是这样的地区。
(学生活动)回答世界两大地震带。
(演示课件)世界两大地震带。
(学生活动)看计算机课件的演示,考虑我国的位置同两大地震带的关系。
(总结)我国位于世界两大地震带的衔接处,地壳不稳定,所以多地震。
(演示课件)中国的地震带。
(讲述)我国的地震集中分布在如图的四个地带。
(演示课件、讲述)中国的地震带(四个地震带,略)。
(讲述)我国有资料的大地震都发生在这些地震带中。唐山大地震给我们造成巨大损失。
(演示课件)唐山地震。
(讲述)地震的破坏力这样大,有无办法预防,从而减少损失呢?
(学生活动)自学教材中的“选学课文”和“读一读”。
(讲述)火山同地震一样,也是一种地质灾害,给人们带来危害。但火山在我国危害不大,活火山很少。
(学生活动)读图3.21找出课文中提到的几座著名的火山。
(总结、反馈练习)。
〈设计思想〉。
本节虽然将我国的地震,但一定要结合世界的两大地震带的分布,才能从原理上讲清我国多地震的原因和地震带的分布。通过计算机课件把二者之间的联系,动态的表示出来。有关唐山地震的影像资料,意在告诉学生,地震给我国经济造成巨大的损失,防震减灾工作有重要意义,激励学生努力学习,今后投身科学研究工作。
〈板书设计 〉。
二、主要地震带:1、2、3、4。
三、地震的监测和预报。
四、火山的分布。
探究活动。
课堂上将学生分组,每组发一块薄泡沫板,出思考题:
小组讨论3分钟,之后由每组的代表回答问题,最后教师总结。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zhufuyu/164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