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工作计划的制定应该注重前瞻性和可操作性,确保教学过程的顺利进行。教学工作计划的编写是教师实现课程目标和学生成长的关键一步,需要慎重对待和精心设计。
1.能说出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分布及印度主要工业区与工业部门;能根据分布图分析农业分布与降水量的关系及工业区与矿产资源分布的关系。
2.通过观察分布图,掌握提取和分析问题的方法;通过小组合作学习,提高合作交流能力与探究问题的能力。
3.通过分析农业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初步认识人地关系。
【重点】。
南亚主要农作物的种类与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及主要的工业区和工业部门。
【难点】。
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
环节一:导入新课。
温故知新导入。播放视频《摔跤吧,爸爸!》田地里练习摔跤片段,提出问题:印度属于南亚,三大地形区与两大河流分别是什么?引导全班共同知识点,教师展示南亚地区空白挂图,指名不同学生上台作图,用不同彩色笔描出三大地形区域两大河流,全班共同指正。教师提问:印度是一个发展中国家,都有哪些工业部门呢?引发学生思考,从而导入新课。
环节二:新课教学。
1.工业。
教师展示图7.35工业及矿产分布图与图7.36农产品与降水量分布图。
【提问】印度有哪些矿产资源?有哪些工业区?工业区的位置以及主要的工业部门是什么?
【学生活动】同桌思考并讨论问题。
教师多媒体展示展示印度工业视频资料,并出示表格,师生共同填写:
【提问】工业区与矿产资源的分布关系?
学生思考后回答:矿产资源为工业发展提供原料。
2.农业。
教师展示教材图7.33南亚地形图。
【提问】三大地形区依次对应种植林业、棉花、粮食作物哪一种?为什么?
【学生活动】读图回答并谈谈地形与河流对农业分布的影响。
教师展示图7.36农产品与降水量分布图并介绍南亚的气候特点。
【提问】南亚主要农作物类型有哪些?
学生通过读图得出黄麻、棉花、茶叶、小麦。
【问题】。
(1)完成表格:农作物种类以及分布区的年降雨量表格。
(2)农作物分布与自然条件的'关系是什么?你有哪些启示?
【学生活动】四人为一小组,思考并讨论完成表格。学生得出;。
(2)农作物分布受到地形、水源、气候等自然条件的制约,农业生产要因地制宜。
【教师总结】南亚七国都是以发展农业为主的国家,黄麻、茶叶、棉花等农产品在世界占有重要地位,这都取决于南亚地形平坦、水源充足、气候炎热湿润,有利于农作物的种植。
环节三:巩固提高。
举办活动:南亚的工农业讲解员,学生查找相关资料,向全班介绍对南亚农业和工业的了解。
环节四:小结作业。
小结:请学生回顾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作业:预习南亚的民族、宗教与习俗,查找相关资料。
略
质点系就是指由质点构成的系统,其中每个质点都是没有大小的几何点,具有一定的质量。
这是一种物理的抽象。当物体的尺寸(严格的说是相互作用的特征长度)远小于他们之间的距离时,物体的尺寸可以忽略。例如,地球和太阳之间距离很大,地球和太阳的具体形状就可以忽略。可以用质点表示。当然在特殊条件下(比如严格的球体)数学上可以证明质点是一种准确的描述方式。这种物理的近似在两者距离很小时就不适合了,比如水星和太阳很近,计算水星轨道,太阳的椭球形就有影响,不能忽略,这时质点就不是适当的物理模型了。具体是否选择要根据体系的具体特点来确定。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
质点系动量守恒的`条件是系统不受外力或系统所受的外力的合力为零;系统所受的内力远远地大于系统所受的外力(碰撞、爆炸问题);系统所受外力的合力虽不为零,但在某个方向上的分量为零,则在该方向上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此时分动量守恒。
教材148—152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了解作家作品;掌握部分重点实词。
2.通过朗读体会古诗文语言的音韵美,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的独到之处。
过程与方法
通过反复诵读,体验感悟;来调动学生体会作者立意行文、遣词造句韵独到之处。
情感态度价值观
重视古诗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培养学生爱家爱国爱大自然的感情。同时在积累、感悟和运用中提高学生的欣赏品位和审美情趣。
教学重、难点及教学突破
重点
体会古诗文的意境,加强对诗词主旨的理解。
难点_
学生对诗歌的多元认识。
教学突破
古诗文教学应抓住读,通过不同形式的读,培养学生热爱古诗文的感情,同时在读中加上教师适当的点拔,让学生感悟诗中的意境。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录音机,磁带,幻灯片,多媒体教具,布置预习。
学生准备
预习诗文,搜集一些关于大自然的诗。
教学步骤
(第1课时)
第1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导入学习《饮酒》 1.自由发言
2.朗读指导 2.自由朗读
3.小结转引,导入学习《次北固山下》 3.听讲记录
4.点拔意境 4.感悟诗的意境
一、激情导入、自由发言(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村生活是怎样的。 自由谈论,表现出对大自然的热爱。
二、朗读指导、自由朗读(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放录音,提要求:注意断句及字的重音,正确把握作者的感情。
2.请大家把这首诗朗诵一遍
3.提示重点词句。
(1)从诗中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可从生活的环境,诗人的表现等方面说明)
(2)这一形象表现了他怎样的志趣。
1.听录音,注意断句及重音。
2.自由朗读,感悟诗意,并体会作者的
思想感情。 3.结合提示感悟诗意。小组讨论,合 作。
(1)从诗中可以看出诗人是一位不慕名利,恬淡自然的人。
(2)表现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
对农村淳朴生活的热爱。
3.教师提供诗人的简介,诗的背景资料。
4.指导背诵。3.结合资料谈自己对诗的感悟,加强对
诗的理解,对诗人的'了解。
4.试背。
三、小结转引,学习《次北固山下》(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山下》,看他又描绘了一副什么图画。
2.介绍王湾的生平。补充介绍五言律
诗的基本知识。1.听教师讲述,进入下首诗的学习。
2.听讲,记录。
四、点拔意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3.从这首诗中你可’以看出诗人此时此
刻的心情是怎样的?从哪句可以看
出。
紧抓“残夜”、“旧年”、“乡书”、“归
雁”来体会。
4.展开你丰富的想像,假设你便是诗人,把你此时所见所闻所感,用你生
花的妙笔表达出来。1.听录音,正确把握诗的感情。
2.结合问题,自由读诗。
3.感悟诗意,通过合作、讨论、谈自己的理解。
4.放飞想像,动笔写作,读小作。
四、本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了两首关于大自然的诗,由于诗人所处的位置不同,他们所抒发的感情也不同。但大自然却都让我们变得心胸开阔,恬适无欲。
五、板书设计参考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结合《爱莲说》一文,谈谈你心目中的陶渊明。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2.说说“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两句景物描写的含义。
个性练习设计
从课外搜集一此关于大自然的诗句。谈谈你对它的感悟。
教学探讨与反思
将诗人的其他作品联系起来学习,对学生理解文本有很大的帮助。
教学步骤
(第2课时)
第2课时教学流程设计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
1.情境导入 1.激情入境
2.指导析读 2.赏析诗歌
3.指导自读 3.体味赏析’
一、情境导入、情入境(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导语:一年四季,周而复始,那么四季中的秋季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呢?
2.那么假如你正身处于异地,面对此景,你的感受又是什么呢?听音乐磁带,借题,
发挥。
3.即兴创作秋季小诗。1.学生概括:体现凄凉、萧条、冷落等词语即可。
2.闭上眼睛听节奏,想像创造秋
季的内容。
3.试创作小诗。
二、指导析读赏析诗歌(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与《天净沙》对比,学习其中的意境仓ij作。(引出板书)
2.介绍其背景情况,学生再读古诗;体会那种身在异地断肠人的心境,并试着背诵。
3.再引:其实在此情景中也发生了另一件惊天动地的事,_场激烈的战争打响了,将军壮士为了报答皇帝的恩宠,奋勇杀敌,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现在我们学习一下。
(引出板书)
4.放录音,体会其中激烈紧张的气氛。
1.背诵《关净沙》感受意境。
2读诗歌,体会诗歌所描绘的
情景及抒发的情感。
3.学习诗歌《雁门太守行》。
4.听朗读录音,感受诗歌的
气势及所抒发的情感。
5.诗句导读。(师略加提示,生展开想像,自觉体会其中的意境)
6.结合分析,再读再感受文中的意境。
(师作个别辅导)
7.背诵《雁门太守行》和《天净沙》。 5.逐句理解字面意思。
6.大声朗读诗歌,再现意象
与雄浑的意境。
7.试背课文?
三、体味赏析自读体昧(约 分钟)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引语:秋天里的诗感情委婉曲折,热烈奋进,但阳春三月,柔风吹拂的季节,感受又会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2.出示问题:
(1)诗中写了什么景?其各自的特点是什么?
时。
2.赏析诗歌;理解诗意、感受情境,体味诗境。
四、本课小结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五、板书设计参考(略)
本课总结
《饮酒》是陶渊明归田后所作,是诗人酒后偶然的提咏,借以寄兴抒怀,并非单咏饮酒。《次北固山下》借助长江风景的描写,写出诗人的乡愁乡思,即景生情。《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表达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雁门太守行》作者以色示物,以色感人,以色传情。《天净沙》抒发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凄苦愁楚之情。
问题探究与拓展活动
通过其中一首诗来看作者,以“我读懂了 ”为题作文。
练习设计
随堂练习设计
背诵全诗。
个性练习设计
将其中一首诗改写成一个历史故事。
教学探讨与反思
加强诵读训练,引导学生在诵读过程中加深对诗词的理解。补充一些作家作品
的相关资料,对学生的学习会更有益。
(一)复习准备
把应用题补充完整,再解答出来.
1.________,用了4张,还剩多少张?
2.________,又跑来5只,一共有多少只?
教师谈话:我们学习的应用题,都是由两个条件和一个问题组成的,如果缺少一个条件就无法解答,必须根据所求问题和其中一个条件,找到所需要的另一个条件.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应用题.(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出示例5
学校有15只白兔,7只黑兔,一共有多少只兔?
由学生读题、分析,列式并解答.
15+7=22(只)
口答:一共有22只兔.
又生了8只小兔,学校现在有多少只兔?
启发性提问:
(1)要想求学校现在共有多少只兔,问题中的“现在”指的是什么时候?
(2)第二问只有一个条件能解答吗?缺少的条件往哪里去找?
(3)怎样列式解答?
相邻的两名同学互相讨论,全班交流,三个问题分三次讨论.
通过讨论,明确以下问题:
列式: 22+8=30(只)
口答:现在有30只.
指若干名学生把解答第二问怎样想的说一说.
2.出示例6
指名学生读题.
提问:这道题有几个问题?咱们先解答第一问.
指名学生解答第一问,并说一说是怎样想的.
(从30人中去掉 7人,就是车上还剩的人数)
30-7=23(人)
口答:车上还剩23人.
再解答第二问.
(用车上还剩的 23人,和上来的 9人合在一起,就是现在车上有的人数)
23+9=32(人)
口答:现在车上有32人.教师小结:
(三)巩固反馈
1.半独立性练习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1题:
商店有8辆自行车,又运来25辆,一共有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订正后,老师稍加提示,解答第二问.
已经求出一共有33辆,卖出10辆,还剩多少辆?
全体学生在书上独立解答.
课本中“做一做”的第2题:
小华有25张动物邮票,送给同学8张,小华还剩多少张邮票?
王叔叔送给他7张,小华现在有多少张邮票?
第一问由学生独立解答,第二问指名学生说出条件和问题,再独立解答.
2.课堂独立练习
练习二第1题:
由学生独立做在练习本上.
3.课后练习 练习二:第2,4题.
教学目标:
1、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整体感知诗文的内容。
2、掌握重点字句,积累文言词汇。
3、反复诵读,深入品味文章的优美意境和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目标3。
教学重点:目标1、2。
教学分析:
《观潮》写了南宋时期钱塘江海潮的景象和观潮的盛况。文章以精炼的笔墨,分四段写了海潮的壮观景象,水军演习的动人情景,弄潮健儿和观潮人群,描写的重点又在水军和健儿的水上表演,江潮之盛和观潮者之众,都衬托了重点描写的场面。浙江潮雄伟壮观,水上表演头绪纷繁,场面众多,观潮者士女骈阗,但在这篇短文中,作者却写得井然有序,主次分明。这一方面是由于作者结构精巧,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另一方面也由于作者惜墨如金,用语十分简练。本文不仅用了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而且即便是简洁的白描,也写得十分生动形象。
教学课时:1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与讲读法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导语:
[学生介绍作者,教师补充]。
二、疏通文意:(按自然段进行,小组讨论,一人读句子,一人翻译,教师补充,纠正)。
1、翻译第一自然段:
2、翻译第二自然段:
3、翻译第三自然段:
重点字词:文——画着溯迎——逆流迎着出没——健儿在水中忽隐忽现鲸波——巨浪。
4、翻译第四自然段:
重点字词:溢——满穹——高僦赁——租用容——许,使。
三、整体感知:
提示:(教师补充)。
作者所处的时代是南宋,当时的都城在临安(杭州),观潮地在当时临安城南,每年农历八月十八日举行观潮盛典。迎潮前有水军演习,潮到时又有吴地少年弄潮争标的表演,当时从宫廷到民间争相观看,万人空巷,十分热闹。
1、小组讨论本文四段段意:
a)写海潮的雄伟壮观。
b)写水军演习的精彩场面。
c)写弄潮健儿的英姿。
d)写观潮人数之多。
2、本文的线索是什么?(海潮)。
四、研读赏析:
1、指明读第一自然段:(讨论)。
a、作者对江潮从那几方面进行描写的?写出了它什么特点?
[从形、色、声、势四个方面进行正面描绘,由远及近的写出了海潮的雄奇景象]。
b、杨万里的诗句有什么作用?
[作用是表现钱塘潮水的雄伟,形象生动,呼应首句,为下文作铺垫]。
c、运用了什么修辞?(比喻、夸张)。
2、齐读2、3、4段,回答:
本文题目是“观潮”,这些内容是不是离题?为什么?
总结:
本文是一篇在艺术上很有特点的写景记事佳作,以海潮为线索,写景记事相融合,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语言简练。描写十分生动,既用了比喻、夸张等描写手法,而且也用了简洁的白描。
五、学生质疑,自由发问不懂得地方。
六、布置作业:
1、生字、解词各2遍。
2、翻译文章1遍。
3、课后1、2。
4、周记:课后三。
在暖身部分的泡泡造型环节中,我利用故事引导来激发孩子的创造欲。故事情节设计故事引导:出示挂图p1、p2,引导孩子们讲述—:“宝宝吹了泡泡耳环、泡泡水晶床送给了蝴蝶小姐,蝴蝶小姐很开心。小蜜蜂滋滋听说了这事儿,让也想拥有一件泡泡礼物。你们猜,小蜜蜂滋滋喜欢怎样的泡泡礼物呢?”
本次活动,我设置了悬念,引导孩子们由猜测过度到表演,让孩子们在不知不觉中随着老师的琴声做各种泡泡造型的律动。这样一来,活动气氛热烈了,孩子们进入了玩音乐的状态。(引导语:宝宝吹了许多会变魔术的泡泡,有的变成泡泡房子、泡泡蝴蝶……)在听鼓声和吊镲声玩泡泡造型时,孩子的经验就第一个环节来说,有所提升。孩子的造型变换无穷,创造欲望被充分激发。
暖身活动的泡泡造型让孩子们在热身的同时,也为“水底生物律动模仿”环节做铺垫。律动模仿让孩子们又掀起一个创造的小高潮,(第一遍音乐)海星、海马、鲨鱼、螃蟹、金鱼、海蛇、水母等海洋生物在海底开舞会,孩子们都用肢体动作表演自己喜欢的海底生物。
配词律动环节(幼儿围圈坐)。
第一小组按备课环节进行:三遍音乐完成。第一遍音乐,老师边做律动边默唱;第二遍音乐,幼儿起立随音乐边唱语词边做律动;第三遍音乐,是加强第二遍音乐的内容。出现情况:默唱时,老师夸张的表情和嘴型十分吸引幼儿,可是第二遍音乐就让孩子们边唱边玩有点牵强,因为孩子们还没有掌握语词,使得孩子们只顾做律动而不注意语词了。与我设想的效果有所出入。第二小组活动时,我在第二遍音乐的形式上做了调整:幼儿坐着,随音乐跟着老师边唱语词边做律动。这样一来,孩子们有了第一遍音乐的仔细倾听、观察和第二遍音乐的配词、律动,幼儿对整首乐曲的曲式有了大概的了解。第三遍音乐的律动表演就顺手多了。
由于配词律动环节孩子已经初步熟悉语词,所以在图形感应曲式环节,孩子们边跟老师唱边看老师画图谱,对曲式的掌握上就事半功倍了。
1.会认和会写本课要求的生字,自主积累词语,学会用词说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情绪感。
3.理解课文资料,能够正确的应对生活,树立生活的自信,同时懂得要主动地鼓励和关爱别人。
【教学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人物的内情绪感。
2.理解课文资料,能够正确的应对生活,树立生活的自信,同时懂得要主动地鼓励和关爱别人。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预习学案。
预习目标:
1.能够读准课文中生字词的读音。
2.能正确、流利地读课文,了解课文大体资料。
预习资料:
一、我会读。
掌声文静愿意姿势轮流状况注视热烈。
持久平息情绪讲述动听鼓励慢吞吞普通话。
落下残疾调来。
二、我会填。
以前的英子是一个()的孩子,此刻的英子是一个()的孩子,是()使她发生了变化。
三、我明白。
我明白课文一共写了几次掌声,每次掌声都是在什么状况下响起来的。
四、我的疑惑。
在预习中,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请写在下面。
导学案: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这天有这么多老师来我们班做客,你们想用什么行动来欢迎老师们的到来呢?掌声这么热烈,真是一群热情好客的孩子。掌声是一种特殊的语言,能够把心中想说的表达出来。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第29课《掌声》。
齐读课题。
二、交流预习学案。
1.小组交流预习学案。
2.全班交流预习学案。
三、学习课文第1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感受小英的变化。
(一)学习第1自然段。
1.自由读第1自然段,划出表现英子忧郁的句子。
2.指名汇报。板书:忧郁。
3.指导朗读这句话。
4.她为什么“总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用“因为……所以……”说一说。
(二)学习第5自然段。
1.此刻的英子变得自信了,从哪里看出来?
2.指名汇报。板书:自信。
四、小组探究。
自主阅读2——4自然段,思考同学们给了小英几次掌声,用“——”画出描述掌声的句子。用……划出英子在同学们鼓掌之前的表现。
(一)学生汇报交流:第一次掌声。
1.课件出示句子:
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热烈持久的掌声。
“骤然”还能够换成什么词语?
2.第一次是什么样的掌声?指名回答,板书:鼓励。
3.学生汇报,出示描述英子的动作、神态句子体会:
(1)轮到英子的时候,全班同学的目光一齐投向了那个角落,英子立刻把头低了下去。
(2)英子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起来,眼圈红红的。
(3)在大家的注视下,英子最后一摇一晃地走上了讲台。
就在小英万般无奈之时,是掌声给了她勇气,给了她力量。
(二)交流汇报:第二次掌声。
1.这次经久不息的的掌声其实是对英子的——(赞扬、肯定)板书:赞扬。
2.指导朗读这句话。课件出示: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又一摇一晃地走下讲台。
3.英子在掌声中,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无数的话语在小英心头涌动,她想说——(生答)英子什么也没说,只是向大家——(引读)有了同学们的肯定,英子变得自信了。英子对自己的表现感到满意,对自己也充满了信心!这是多么的神奇的掌声啊!在英子最需要的时候,是掌声给了她勇气和力量,是掌声给了她自信的微笑。让我们一齐深情地读好这段话。
五、学习第六自然段,感悟信的资料。
这是多么神奇的掌声啊,它能够改变一个人,使她重新树立生活的勇气,迈出成功的一步。难怪,英子在给我的来信中说:……(课件出示英子的信,引读。)。
六、总结课文,拓展延伸。
1.学了《掌声》一课,我们明白了人人都需要掌声,个性是当一个人身处困境的时候。让我们珍惜别人的掌声,同时,也不要忘记把自己的掌声献给别人。
2.你什么时候给过别人掌声?什么时候你得到了别人的掌声?先说一说,再写下来。
课堂检测:
一、在括号里填上适宜的词。
()的掌声()地鞠躬自卑得()()的眼泪。
()地注视感动得()()的故事()地坐下。
二、照样貌写词语。
1.默默地:、、、
2.慢吞吞:、、、
3.一摇一晃:、、、
板书设计:
鼓励。
忧郁自信。
赞扬。
一、导入。
小松鼠在松树林里采了一大筐松果,你能帮他们数一数吗?
二、教学新课。
1.数松果(出示松鼠数松果图)哪位同学能帮小松鼠数一数?
根据同学口述:每堆有5个松果,在表格中板书。
堆数1松果的个数5那么两堆松果呢?
你是怎么算的?
你们能继续将这个表格填完吗?同桌两个同学互相说一说。
汇报,填表。
从这张表格中你们发现了什么?
2.5的乘法口诀的编写。
你能把松果的个数用乘法算式计算出来吗?
板书:1个5是5,1×5=5或5×1=5。
2个5是10,2×5=10或5×2=10。
接下去写,你们会吗?请你们在本子上接着往下写,指名板演。
集体订正。
齐读所写的算式。
有谁知道10×4的积是多少?独立计算,小组交流。
根据这些乘法算式,你还能算哪些乘法题?
大家所说的这些算式都是根据黑板上这9个算式推算出来的,让我们再来观察一下这些算式,它们都含有一个乘数5,为了方便我们应用,我们将这些算式改编成一句句的口诀,我来说一句:一五得五。
你能试着说下去吗?小组说一说并分组把它写出来。
强调几个编写要注意的问题。
齐读5的乘法口诀。
给3分钟记忆口诀。
你是怎样记口诀的?有什么好的方法?
3.寻找生活中5的乘法口??
生活中和5的乘法口诀有关系的事情还有很多,老师把它们编成儿歌,你们想听吗?
一个小组5个人,两个小组10个人,三个小组15个人,四个小组20个人……。
你还能编出其它的儿歌吗?
三、巩固练习。
请你用今天所学的口诀,解决问题。
1.5的乘法口诀口算题。
2.填一填:p11第3题。
3.p11第4题。
四、全课小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五、作业。
读、背有关5的乘法口诀。
板书设计:
数松果1×5=5,一五得五,2×5=10,二五一十3×5=15,三五十五,4×5=20,四五二十5×5=25,五五二十五,5×6=30,五六三十5×7=35,五七三十五,5×8=40,五八四十5×9=45,五九四十五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3、在感受作者语言通俗、生动和准确的同时学习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
4、尝试着运用恰当的说明方法说明一事物。。
教学重点:
1、抓住要点了解鲸的生活习性。
2、学习运用一些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使用说明方法说明事物。
教学准备:
生字词卡片,。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师生互动,交流动物常识。
1、教师可以先进行示范引导。
我说一句“哈罗”,你说一句“哈罗”,只会模仿别人讲话,这是什么动物?
有一身奇妙的轻功,能攀岩走壁,会断尾逃生,它是谁?
2、再启发学生说一说,答一答。
3、教师出个谜语让大家猜。
一条大船海上飘,什么燃料都不烧,白色浪花海上冒,货不载来客不捎。(打一水种生物)。
二、揭示课题,介绍鲸鱼。
1、根据学生猜出的答案,随机板书课题“鲸”
2、朗读课文,抓住要点了解鲸。
提示:反复朗读课文,看看从作者的介绍中你对鲸有哪些了解?
3、在学生回答的过程中教师抓住两点进行引导。
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抓住要点进行概括,如。
(1)鲸特别大。
(2)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
(3)鲸的种类。
(4)鲸的生活习性。
另一方面在归纳要点的过程中,学习相关生字,如:哺、肺、胎等。
三、细读要点,学习说明方法。
1、分段朗读。读出鲸的特点。
2、在反复品读的.过程中,点拨说明方法。
如:作比较,拿鲸和人们熟悉的象比列数字,以我国捕获的一头鲸为例,列举具体数字打比方,用“花园里的喷泉”来比喻鲸呼吸时喷出来的气形成的水柱。
四、说话指导,拓展延伸。
1、选择自己熟悉的事物,用你学到的一种或多种方法来说明一下。
关注动物,交流一些动物常识,引导学生亲近自然,亲近动物。
互动起来,活跃气氛,互相学习。
为顺利过渡到本节课作准备。
这里教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学生说到要点的时候,教师适时点拨,有预设但要因学生的生成而定。
这里教师引导学生先把作者的描写的准确、生动读出来,然后在点拨方法。
1、通过对两种解题方法的比较,学生对两种方法的区别与联系更加清楚,从而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3、渗透多角度思考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
教学重点
灵活运用两种解题方法,选择最佳解题方案。
正确分析数量关系,选择最佳方案。
“一个缝纫组运来98米布,做儿童服用了48米,做婴儿装用了45米,还剩多少米?”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并动笔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用两种方法解答),教师课堂巡视,然后请两名学生板演(每人一种方法)
学生甲 98-48=50(米) 学生乙 48+45=93(米)
50-45=5(米) 98-93=5(米)
学生解答后,教师可请学生先分析数量关系,再说说解题思路和每个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经过认真思考审题后,大部分学生第一道题选择第一种方法解答,如下:
96-16=80(个) 80-38=42(个)
答:还剩42元、
第二道题选择第二种方法解答,如下:
25+5=30(元) 50-30=20(元)
答:应该找回20元、
为了提高学生识别能力,教师可再出一组题让学生独立选择方法做。
3、王老师买口琴用了48元,买笛子用了36元,给售货员100元,应该找回多少钱?
4、河里有40只鸭子,先上岸7只,又上岸13只,这时河里有多少只鸭子?
1、食堂有38筐萝卜、午饭吃了9筐,晚饭吃的萝卜的筐数跟午饭同样多,还剩多少筐?(要求用多种方法解答,并比较哪种方法简便)
请同学们做在课堂练习本上,然后分别请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如:学生可能做出如下几种解法、
学生完成后,教师请同学分别说说选择算法的依据和解题思路,对于用简便方法解答的学生要给予鼓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刚买了3支,给售货员5元钱,应找回多少元钱?请学生用多种方法解答在课堂练习本上。
同学们可能做出以下几种方法:
通过上述几道题的研究可让学生讨论一下两种解答方法的区别与联系(第一种解答方法是从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即两次求剩余;先减去第一个数,再减去第二个数、第二种解答方法是减去两个数的和,即先求和,再求剩余、两种方法虽然有所不同,但实质上是一回事,即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就等于从这个数里减去两个数的和,其结果不变、这一知识是我们将要学习的减法性质),以加深对两种方法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解题能力。
1、一支铅笔4角钱,一块橡皮2角钱,小华买了2支铅笔,一块橡皮,一共用了多少钱?
2、铅笔每支4角钱,小红有1元钱,要买3支,还差多少钱?
3、看图解答下题。
(想一想,怎样解答比较简便)
本节课是从一个数里连续减去两个数的应用题综合练习课,重在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因此课堂设计从整体设计上注意:通过具体实例让学生在亲自思考解答中比较两种方法区别与联系进而加深和理解两种解答方法的算理和算法,提高解题能力,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
课堂设计用了四个教学环节完成上述任务,即,“做一做、说一说”,“设疑激发兴趣”、“巩固发展”、“比较沟通联系”,从而使学生在逐步理解、比较中强化解题思路,提高解题能力。
1、学习诗歌通过意象、炼字来精确表现情感的写法。
2、领会词人情感。
1、重点:“轻”、“独”“才”、“却”等字词的领悟。
2、难点:闲愁的理解。
3、拓展:爱情是两个人的,感受甜蜜的相思之苦。
大体安排:
课时安排:一课时。
课型:教读课。
1、学生朗读并背诵。
2、思考何为“闲愁”
一、导入。
亲情、友情、爱情构成了我们的感情世界,在这之中有快乐、有忧愁、有甜蜜、也有苦痛,百般滋味无法尽说。今天,我们就通过学习《一剪梅》这首词来体味爱情的一种滋味:相思。
二、作者介绍。
1、李清照(1084-1155),宋代著名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李清照婚前婚后都生活在书香世家,其父李格非是苏轼的学生,其夫赵明诚是著名的金石考据家。李清照夫妇雅好词章,常相唱和,伉俪情笃。1127年,靖康之乱,李清照随家颠簸南下,后来丈夫病死,李清照亡国继以亡家,余生孤苦,郁郁而终。
南渡之前,李清照多写闺情相思,明快妍丽;南渡之后,则多写国破家亡的离乱生活,沉哀入骨,词情凄黯。
2、《一剪梅》写作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婚后不久,赵明诚即远行,李清照便写下了这首《一剪梅》寄给丈夫。
三、朗读背诵。
1、播放课件伴奏,教师范读。
2、课后背诵。
四、教学板块一。
1、师问:“红藕”“玉簟”不仅表明秋天已至,进一步发掘,它的深刻意蕴是什么呢?
引出:“红藕香残”,虽然是表明秋天来了荷花凋谢,其实,也含有青春易逝、红颜易老之意;“玉簟秋”,虽然是暑退秋来,所以竹席也凉了,其实,也含有“人去席冷”之意。
引出:“红藕香残”——从客观景物来表现秋的到来;“玉簟秋”——从主观感受表达秋的到来。
3、师问:“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是一个倒装句,其意味是什么?
引出:顺序:月满时——上西楼——望云中——见回雁——思及谁寄锦书来;谁——赵明诚。词人因惦念游子行踪,盼望锦书到达,遂从遥望云空引出雁足传书的遐想,不管白日月夜,无论舟上楼中,萦绕于词人心头。
4、师问:“一种相思,两处闲愁”表露了词人怎样的情感?
引出:写自己相思之苦、闲愁之深的同时,由己身推及到对方,深知这种相思与闲愁不是单方面的,而是双方的,足见两心相印。诉说此情已由思而化为愁。
5、师问:“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分析“才——却——”的妙用?
引出:皱着的眉头方才舒展,而思绪又涌上心头——相思之情无法排遣。“才——却——”有连接关系,表现“愁”运动之速,而愁从可见的眉间藏到心头,更使人领略到女词人的万千愁绪,诗人感情在短暂中的变幻起伏,真实形象,给人以遐想。
五、教学板块二。
1、请同学们想像你与自己的爱人离别会是怎样的情境?
2、师问:请大家体会以下三首词的离别之情:
李煜《相见欢》“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生离)。
苏轼《江城子》“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死别)。
柳永《雨霖铃》“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不归)。
引出:哀戚幽怨的相思(李煜)、悲痛欲绝的相思(苏轼)、无奈神伤的相思(柳永)。
与李清照《一剪梅》所表现的相思感觉的不同,点出李清照的“闲愁”是她与丈夫两处的闲愁,是对两人心心相印、情投意合美好爱情的联想,所以苦也甜蜜。
通过教学,使学生掌握两步计算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并能正确列式计算.
使学生能正确掌握解题思路.
多媒体课件.
课前谈话
师:小朋友你们喜欢六月吗?……
刚刚听了这么多的小朋友发言,老师真是替六月感到高兴因为有这么多的小朋友喜欢他。
师:刚才同学们都说了喜欢六月,其实老师也喜欢六月,你知道为什么吗?
……
天气热了,我们可以吃……,
那我们小朋友在学校里能不能吃冷饮?(不能)
那我们靠什么来解渴呢?对呀,可以喝纯净水。
师:我们小学的小朋友一天大约可以喝掉几桶纯净水?
那我们想想看,明天送水的叔叔会给我们小学送来多少桶纯净水呢?现在老师再告诉你,我们小学原有纯净水某某桶。
师:看着这三句话,你想到了什么?
(如果没有人说出来的话,教师可以这样引:那如果根据这三个条件,请你编应用题的话,你打算怎么编呢?)
(一)、根据情境编题并解答。(例题)
学生四人小组进行编题。
反馈。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把题目补充完整。
请学生把题目齐读一遍。
师:看到这道题目,你打算怎么来做呢?
……
师:刚才有些小朋友都谈了自己的一些想法,那我们来看题。
师:那么根据第三个条件我们又可以求出什么?(板书:现在有纯净水多少桶?)
师:这道题目做好了没有?还漏了什么?集体口答一遍。(板书:现在有纯净水某某桶。)
(二)看图编应用题并解答。(尝试)
师:老师这里就有一些棒冰,
那你想一想,这题该怎样编成应用题呢?
(几个同学反馈之后,同桌在互相讲一讲。)
教师出示题目(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买来了8根之后又吃掉2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请小朋友齐读一遍。
师:这题你打算怎么做呢?
师:这题是用几步计算的?想一想第一步应算什么?
学生自己做题,教师巡视。
2、刚才有些小朋友编了另外的题目,请看(小明家原有棒冰11根,吃掉2根后,又买来了8根,现在有棒冰多少根)
师:这题你们会不会做呢?(学生独立做题,反馈并适当的提问。)
(三)直接做文字应用题(加强练习)
师:我们出了喝纯净水、冷饮解渴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东西来解渴?(引出水果)
老师这里就有许多的水果,我们要不要去看一看。(出示水果图,有超级连接)
师:有这么多的水果我们先看哪种水果呢?
(题目:1 商店有苹果67千克,卖出32千克后又运来50千克,现在有苹果多少千克。
2 超市原有西瓜50个,又运来32个之后卖掉了48个,现在超市有西瓜多少个?)
(四)编题
a 12+5-8
师:刚才我们做了几题有关水果的题目,那你能不能根据这个算式也来编几题算式?
b 任意编题。
师:如果连算式都没有的话,你还能不能编这样的应用题?
师:刚才我们编的题目都有一个什么特点?(板书:两步应用题)
它们都是用什么方法来做的?(补充:加减法)
师:这个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内容:两步加减法应用题。
四、发展题
1.了解两首诗写作的时代背景,体会诗中所抒发的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通过看注释理解字词的意思,从而理解诗句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3.通过学习这两首诗,对诗这种体裁的特点,如感情丰富,语言精炼,讲究节奏和韵律等,有较具体的体会。
4.能背诵《闻官军收河南河北》。默写《示儿》。
1.使学生弄懂陆游临终前最牵挂的事和杜甫听到胜利喜讯后那样欢快的原因。
2.使学生领会这两首诗明白如话而又感染力极强的特点。
二课时。
(一)初读课文,通过读文、看注释,使学生初步理解诗句的含义,了解诗的内容。
(二)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三)能正确、流利地读诗。
(一)学会生字新词。
(二)了解诗的内容。
同学们,我国是个文明古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的文化。其中诗歌就是我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明珠。诗这种体裁,语言精炼,所表达的情感丰富,还十分讲究节奏和韵律,使人读起来琅琅上口。《唐诗三百首》中,就有许多力作,为同学们所熟悉,并深受大家的喜爱。另外,我国古代的文人墨客也数不胜数,奇才辈出。有李白、杜甫、白居易、陆游等等,他们的许多诗句已流芳百世,为后人所传诵。今天,我们要一起学习两首诗。一首是宋代的爱国诗人陆游的《示儿》;一首是唐代爱国诗人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陆游(1125~1209),南宋著名大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一生当中创作的诗歌很多,至今保存下来的就有9000多首。诗歌的内容极为丰富。他的诗有的抒发政治抱负,有的`反映人民疾苦,表现出了其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愿望,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本文所选的《示儿》,是陆游临终前所作,相当于遗嘱。诗人临终前,不说别的家常话,而只说“不见九州同”的遗憾,对儿子没有别的嘱咐,只叮咛他们在家祭时别忘了把收复中原这件喜事告诉他。这就充分表达了诗人渴望收复失地,盼望祖国统一的强烈爱国情感。
杜甫(712~770),唐代著名大诗人。字子美,巩县(今属河南省)人。他的一生也创作了大量的诗篇。当时社会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真实的反映,曾被世人称为一代“诗史”。他的诗在当时艺术成就很高,对后世的影响也很大。本文选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是说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诗人杜甫正在梓州(现在的四川省三台县),他听到这个胜利的消息后,立即写下了这首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终被平息,祖国又重新获得了统一而感到的无比欢快的心情,同样也表达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怀。
万事空(kong)告乃翁(weng)。
蓟北(ji)襄阳(xiang)。
本课共有4个生字,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写出每个字的偏旁部首、余笔,再看注释,结合诗句和字典,看应选择什么意思。
在分析字形结构的基础上,让学生讨论识记重点字的方法。比如:“涕”,左边是“氵”,右边是“弟”,合起来是“涕”。还可以记成“弟弟”的“弟”加上“氵”就是“涕”。在书写时要注意右半部分的“弟”的写法和笔顺。“洛”,左边也是“氵”,右边是“各”,合起来是“洛”。还可以记成“各位”的“各”加上“氵”,就是“洛阳”的“洛”。在书写时要注意“洛”的右上角是“夂”,不是“攵”。“乃”字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如:“奶奶”的“奶”去掉“女”字旁,就是“告乃翁”的“乃”。同样,“祭”也可以用旧字去掉一部分的方法来记住字形。即“警察”的“察”去掉“宀”,就是“家祭”的“祭”。在讲课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采用让学生利用形近字组词的方法,作巩固练习,帮助学生在对比中记住字形,加强记忆和理解。如:
以“元”字为例,“元”字在诗句中是“死去元知万事空”,通过看书下注释,我们知道“元”同现在的“原”,又通过,我们又得知“原”是“原来、本来”的意思。“原知”就是“本来就知道”的意思。又如:“乃”字在诗句中是“告乃翁”,我们通过看书下注释便可知道,“乃翁”就是“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告乃翁”是指告诉你的父亲,意思是让儿子把收复中原这件事告诉自己。
九州同:古代把中国分为九州,所以常常用九州指代中国。九州同:指全国统一。
王师:文中指南宋军队。
中原:文中指淮河以北被金兵占领的地区。
家祭:祭祀祖宗。
告乃翁:告诉你的父亲。
但悲:只是为了……而感到悲痛。
无忘:不要忘记。
北定:向北进军平定。
剑外:现在四川省剑阁县北,大小剑山之间有剑门关。初闻:刚刚听到。
涕泪:因喜而下的泪水。
漫卷:胡乱卷起。
放歌:放声歌唱。
纵酒:纵情饮酒。
青春:指春光,春天的景物。
1.教师先指名读预习,让学生带着预习中的问题去读诗。边读边想2.再指名读诗,边读边了解诗的内容大意。
3.学生自由读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每一首诗主要写了什么。
教师在指导学生朗读时,可以采用范读,指名读、齐读等方法。
1.读诗。
2.写生字。
欣赏安第斯山脉地区风光,同时配上印第安人音乐,引起学生的兴趣。
设问:同学们,老师给大家带来的这些风光图片美不美?
学生答:美!
问:那么大家想不想知道这么美丽的地方到底在什么地方呢!
学生答:想!
(一)寻找安第斯。
2.再通过幻灯片展示一幅当地图片,设计问题:“走进山区,探索山区的生产生活是怎样的?”
(二)探秘安第斯。
1.【幻灯片展示秘鲁山区农业活动示意图】。
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人民又是如何利用当地的环境发展生产的呢?
学生回答:低海拔处……高海拔处……。
2.【幻灯片展示5。s左右安第斯山脉东坡不同高度自然景观变化示意图】。
设计问题:秘鲁安第斯山区从山麓到山顶自然景观的变化原因?
学生整理(教师引导)回答:随着海拔的升高,气温逐渐降低(每升高1000米,气温下降6℃)。高海拔山区从山麓到山顶,导致自然景观呈现垂直变化。
3.【教师引导过渡】。
学生回答:印第安人!
教师出示印第安人图片,及出示印加文明遗址图片。
(三)走进安第斯。
1.【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合作目标要求。
1)安第斯山区印第安人的衣、食、住、行是怎样的?
2)这样的生活方式与自然环境之间的关系如何?
2.【学生成果展示】。
衣:羊驼毛质地轻柔,纤维细长,保暖性强,极为珍贵,有“纤维上帝”之美誉。
食:玉米和马铃薯是山区居民的主要粮食。秘鲁人培育出抗寒的马铃薯品种,还利用昼夜温差大发明了常年保存马铃薯营养价值的方法。
住:如图(ppt)。
行:骆马能在崎岖的高山峻岭间行走自如,体小但耐饥渴。是当地居民的主要运输工具。
3.【展示秘鲁国徽】。
问题:秘鲁国徽左上角是什么动物的图案?它出现在国徽上面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骆马。
(四)感悟安第斯。
教师设计问题:安第斯山区秘鲁人“靠山吃山”的生产、生活方式让我们懂得了?
学生回答:因地制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教学难点
分析两次单位“1”的不同之处.
(一)指出下面分率句中的单位“1” .
1.乙是甲的
2.小红的身高是小明的
3.参加合唱队的同学占全班同学的
4.乙的 相当于甲
5.1个篮球的价钱是一个排球价钱的 倍
(二)口头分析并列式解答
1.小亮的储蓄箱中有18元,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小华储蓄了多少元?
2.小华储蓄了15元,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小新储蓄了多少元?
(出示课题——分数应用题)
(一)出示组编的例题
1.思考讨论
(1)小华储蓄的钱是小亮的 ,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小新储蓄的是小华的 ,又是什么意思?谁是单位“1”?
2.汇报思路讲方法
由此基础上试列综合算式:
(二)巩固练习
小华有36张邮票,小新的邮票是小华的 ,小明的邮票是小新的 ,小明有多少张邮票?
1.分析数量关系,独立画图并列式解答.
2.学生板演.
(张)
(张)
答:小明有40张.
3.综合算式
用连乘解答的题有什么特点?”“解题思路是什么?”
1.认真读题弄清条件和问题
2.确定单位“1”找准数量关系
根据分数乘法的意义,找准“量”、“率”对应关系,即谁是谁的几分之几.
3.列式解答
板书:抓住分率句,找准单位“1”,
画图来分析,列式不用急.
(一)联想练习根据下面的每句话,你能想到什么?
1.苹果的个数是梨的 .(如,梨是单位“1”;苹果少,梨多;苹果比梨少 等)
2.修了全长的
3.现在的售价比原来降低了
(二)先口头分析数量关系,再列式解答.
(三)提高题.
六、板书设计
分数乘法应用题
教案点评:
解答分数应用题的关键是弄清题中的数量关系,谁和谁比,把谁看作单位“1”,求的是谁的几分之几,分数乘法应用题,小学数学教案《分数乘法应用题》。这也正是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是学生分析能力的体现。是我们课堂的叫目标之一。
这节课是分数应用题的第二节。学生已具备初步分析已知和找单位“1”的能力,但是增加了一个条件,并增加了一个数量。要利用已有的分析方法分步分析,才能化难为易,教学中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发挥集体的智慧,在共同讨论中理解已知条件,有利于学生排除思维障碍。教师再配以线段图加深强化学生理解题意,以实现旧知识向新知识的迁移和飞跃。练习的`设计,由易到难、变换条件,有助于学生灵活分析,防止定势。
我国历史上的一个时代(公元前722年至公元前481年),因孔子所编史书《春秋》包括了这一段时间而得名。
【大夫】。
古代的`高级官职。
【使楚】。
使:出使。使楚就是以国家代表的身份到楚国去。
【国势】。
国家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力量。
【侮辱】。
使对方人格或名誉受损害,蒙受耻辱。
例:侮辱生理有缺陷的同学,是一种不道德的行为。
【打发】。
派遣,使离去。
【欺君之罪】。
君:君主,国王。之:的。欺君之罪指欺骗君主的罪过。
【敝国】。
谦称,称自己的国家。
【酒席】。
用于待客或聚餐的酒和整桌的菜。
【取笑】。
开玩笑,嘲笑。
例:他这次没考好,你就可以取笑他吗?
【赔不是】。
赔罪,道歉。
例:既然人家已经赔不是了,你就算了吧。
【笑嘻嘻】。
形容微笑的样子。
【得意洋洋】。
很得意的样子。
例:李明又获得全市数学竞赛第一名,脸上得意洋洋的。
【面不改色】。
脸上不改变颜色,形容沉着镇定。
【安居乐业】。
安定地生活,愉快地劳动。
【反倒】。
反而。
文档为doc格式。
。
1、通过“立定跳远”的学习,初步掌握“立定跳远”的技术动作,构成正确的概念。
2、增强学生的弹跳力以及灵敏、速度、协调等身体素质的发展。
3、通过游戏,培养学生对工作认真负责的精神,发展奔跑潜力。
1、跳远:(立定跳远)。
2、游戏《换物接力》。
(1)准备部分:
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要求:集队要做到:快、静、齐,精神饱满,动作正确、整齐。
2、宣布课的'资料和要求,安排见习生。
3、准备运动。
(2)基本部份。
动作要领:两脚自然左右开立,上体稍前倾,两臂前后摆动各一次,两腿配合作自然弹性屈伸,然后两臂用力向前上方摆,同时两脚用力蹬地,迅速向前上方跳出,落地时以脚跟先着地。
重点:向前上方摆臂迅速有力,蹬地收腿。
难点:动作连贯,蹬摆配合。
1、教师讲解示范,提出重难点。
2、学生做一、二、三“三拍法”的摆臂练习。
3、学生做摆臂向上跳起的练习。
4、在教师的指导下做摆臂向前上方跳跃的练习。
5、教师指出易犯错误,并进行纠正。
6、学生进行比较练习,分组练习。
游戏方法:在场上画一条起跑线,线前10米处并排画四个圆圈,间隔3米,圈内一个实心球。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四路纵队,正对圆圈站在起跑线后,各队排头手持一个小皮球。发令后,各队排头迅速跑向本队前面的小圆圈,将皮球放在圈内,拿起实心球往回跑交第二人,第二人按上述方法进行,用实心球换回小皮球。如此依次进行,以先跑的队为胜。
游戏规则:交换物务必放在圈内,如滚出圈外,要拾回放好再跑。
要求:认真游戏,听从指挥,注意安全。
(3)结束部分。
【知识与技能】认识太阳能是人类使用的一种重要的可再生能源;了解太阳能的转化;知道直接利用太阳辐射能的方式即光—热转换、光—电转换。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讨论、回答,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维能力,锻炼合作交流、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对能源问题的关注,树立热爱科学、节约能源、爱护环境的意识,形成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太阳能的转化及利用。【难点】太阳能的转化。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多媒体展示图片】楼房上安装的太阳能设备(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板)。设疑:大家知道楼房外安装的这些装置是什么吗?它的作用是什么?学生联系生活进行思考、回答举例。
导入新课:以前常在楼房顶部安装太阳能热水器,利用太阳的热量将水晒热后使用,随着科技的发展、电力的广泛应用,现在会在室外安装太阳能板发电,为用户提供电力需求。这些应用都使用了一种能源—太阳能,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了解太阳能。
(二)学习新知教师描述事实并提出问题:太阳是自己发光发热的炽热的气体星球,它表面的温度约6000摄氏度,并且源源不断地向外辐射能量,太阳是一个天然存在的巨大的能源库,太阳能属于一级能源,是一种可再生能源。地球万物都离不开太阳,我们的生活与太阳也息息相关。同学们能简要说明教材图示中“能量”的转化方式吗?【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转化及利用(教材图9-7)。
学生思考、回答概述图中太阳能的转化过程。
归纳讲述:(1)太阳能以光波的形式传送到地面,绿色植物通过吸收太阳能进行光合作用而不断生长,动物人类食用植物则间接利用了太阳能。(2)远古时期,植物在光照下发生光合作用,将能量储存在植物体内,经过几百万年沉淀、地壳运动等一系列变化,变成今天使用的化石燃料。
提问思考:无论是传统能源化石燃料、化学能、电能都与太阳能有怎样的关系呢?学生讨论、思考、回答。
总结讲解:化石燃料蕴藏的能量就来自于远古时期生物体所吸收的太阳能。所以说今天使用最为广泛的传统能源“煤、石油、天然气”均来源于太阳能。太阳光已经照耀我们的地球50亿年了,地球在这50亿年中积累的太阳能是我们今天所用大部分能量的源泉。
提出问题,拓展思维:新能源“风能、”与太阳能是否也有关系呢?(引导“结合地理所学风的形成、潮汐现象的产生”或用多媒体展示该材料)学生思考、讨论、回答。教师评价、讲解:地球上任何地方都在吸收太阳的热量,但是吸收热量却不同,由于吸收热量的不同导致空气受热不均匀而产生风,所以风能来源于太阳能。海水吸收太阳辐射能,受热蒸发进入大气层,经过一系列水循环最终形成水能,因此水能归根到底也来自于太阳能。
【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转化(太阳能与其它能量的转化关系)。
教师归纳:我们生活生产中所需能源绝大部分都来自太阳能,太阳能可以转化成化学能、电能、热能、光能、风能、水能等。提出问题:太阳能作为一种重要的能源,太阳能可以直接或间接转化成多种形式的能量。同学们知道太阳能还有哪些应用吗?学生交流讨论、思考、回答。
【多媒体展示图片】太阳能的利用(光合作用、家用发电、飞机等等)。
归纳讲解: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太阳能的利用已经从大自然的天然应用转向了社会生活生产的多方面研发应用。太阳辐射能主要有以下方式:光—热转换,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太阳辐射能加热物体而获得热能,如温室、太阳能热水器等。光—电转换,即把太阳能直接转换成电能。
(三)巩固认知。
同学们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哪些认识?作业:课后查找资料,调研太阳能的发展历程、使用现状及发展前景,写一篇小论文。
四、板书设计。
五、教学反思。
1、结合美术活动进行教育。
2、为每位幼儿准备白色正方形餐巾纸一张,彩色墨水及棉签若干。先请幼儿将餐巾纸叠成小正方形或三角形,然后用棉签蘸彩色墨水随意点,注意颜色的搭配,各种颜色交替使用。最后,将餐巾纸小心地打开,一块"印染"小手帕就设计成功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yanjianggao/65426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