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好的教学计划应当包括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资源等方面的详细规划。小编为大家整理了一些值得借鉴的教学计划范文,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执教人: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字,揣摩其中蕴含的意思。
3、感悟作者对生命的思考,懂得珍爱生命、尊重生命、善待生命,树立积极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
理解三个事例中蕴含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第1课时。
一、导入课文。
师:咱们今天一起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同学们齐读课题,家看。
这样的题目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什么,读;
师:看到这样的题目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想要问的呢?
师:嗯,同学们真不错,请你读句子;我常常想,是什么呢?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师:同学们提出的这些问题都是有内在联系的,都和作者想到一块去了,以作者杏林子开篇就提出了关于生命的话题:(出示课件)(常常想:生命是什么呢?)。
2、师:现在要想解决这些问题首先应怎么办?
3、师:谁敢来读?那么作者笔下的生命到底是什么呢?我们听几位同学读课文,边听边思考这个问题(指名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教师引导学生概括段意)。
3、师:谁回答作者笔下的生命是指什么?(生命是飞蛾求生的欲望)。
4、师:这位同学真会学习!主要写的是谁呀?(飞蛾)写它怎么样呀?(在强烈的求生)希望其它同学都能像他这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作者笔下的生命。(板书:求生的飞蛾)。
(指名读第三自然段)(板书:不屈生长的瓜苗)。
5、师:这位同学挺聪明,刚才学习的方法,他马上就会运用了。
6、师:下面同学们自由地读第四自然段和第五自然段,然后用最简练的话概括作者笔下的生命。(板书:沉稳有规律的心跳)(创造无限的价值)。
7、师总结:我们初读了课文,这美美的散文被我们浓缩成为了一首小诗了!我们一起读一读。(课件出示:小诗)。
三、品读课文,理解积累。
〈一〉、品读第二自然段:
1、师:现在让我们静静地默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写飞蛾“求”生的?(出示:但它挣扎着,极力鼓动双翅,我感到一股生命的力量在我手中跃动,那样强烈!那样鲜明!)。
2、师:你从哪些词语看出飞蛾在强烈的求生?
(挣扎、鼓动)。
3、师:把这些词语带到句子中,把你的感受读出来,谁来读?
(指名读)。
4、师:我感觉你在跳动,而不是跃动,谁再来读?
(指名读)。
5、师:从“跃动”这个词中,老师感受到了一股强烈的求生欲望,咱们全班同学一起读。(齐读)。
6、师:同学们,如果现在你是这只被人捏在手里的飞蛾,你们命悬一线,你会说什么呢?
7、师:面对这只强烈求生的飞蛾作者的感受是什么呀?(生:震惊)。
8、师:来,读出作者的震惊,读出你的震惊。(生读)。
9、师:同学们,标点可是无声的语言,读出感叹号表达的情感,谁再来读。(生读)。
10、师:作者震撼了,她在想什么?(出示课件:心想--)。
(学生说话训练)。
11、师:课件图片展出,讲解杏林子的经历。
第一个宝贝就是:抓住关键词理解句子;
第二个宝贝是:联系作者的经历,体会作者的情感;
〈二〉、品读第三自然段。
师小结学法:同学们看,刚才我们怎么学的呀?抓住关键词感受飞蛾求生的欲望,然后把自己的感受读出来。下面我们用同样的方法学习课文第三自然段,看看香瓜子是怎样“不屈”地生长,哪些关键词体现了这一点?(点学生回答)。
1、师:你感受得很真切,把你的感受带到句子中,读这句话。
你感受得很深刻,也请你读出你的感受。
你感受得很强烈,也请你来读。
(生回答:冒出、冲破、仅仅、竟然)。
2、师:每个字每个词都在诉说作者的心声啊!我们从这些词语中品味到瓜苗的不屈,瓜苗的顽强,现在我们一起读一读!读出不屈,读出顽强。
3、师:瓜苗仅仅只是想活下去吗?(板书:不屈向上)。
4、师:作者看见这不屈生长的瓜苗又想到了什么呢?
5、师:我们又一次运用了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情感,然后品读。
6、师:听香瓜苗对作者说了什么?
四、总结。
同学们,小瓜苗如此的顽强生长,那怕仅仅只有几天的生命,但它还是活得如此的光彩,如此的坚强,是啊!生命就是如此的奇妙,同学们,生命成可贵,我们生命得继续下去我们要使我们的生命活得更精彩,请同学们就用我们本节课所学的方法去学习下面的课文,下节课老师再来和你们一起研究我们的生命。
板书设计:
生命生命。
求生的飞蛾----珍惜。
不屈生长的瓜苗----不屈生长。
沉稳有规律的心跳----。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的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二:由图入题。
1:观察插图或教学挂图,你猜一猜,课文描写的是什么地方,什么季节的什么情景?(盛夏时节乡间田野孩子们无拘无束的生活情景)。
2: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认真读一读课文吧!(板书课题)。
三:感知课文。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你从中能感受到什么?(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的快乐游戏)。
2:默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写出真实感受。
3:组内交流。
4:全班交流。
四:品味语言。
1:画出你自己最喜欢的语言,试着读出喜欢的感情。
2:教师巡视指导朗读。
3: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五:扩展阅读。
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
教学目标:(水平目标二)。
1、运动技能:能试做出后滚翻动作,能模仿做出动作全过程。
2、心理健康:对学习后滚翻感兴趣,乐于重复练习。
教学重点:团身要紧。
教学器材:海绵块若干块体操垫。
教学过程:
一、基础性诊断练习。
1、问题(1):同学们想一想为什么我们的设计师把车轮设计成圆形而不是其他形状?
同学:(因为圆形好看、圆形物体滚动的快……)。
同学:球形物体滚动时的摩擦力比较小,所以滚得远。
师:我们在练习后滚翻时一定要使身体团得像球一样,只有这样才干把动作做好,练习时大家可以好好的体会一下。
2、提出问题: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
二、理解性诊断与矫治。
1.让同学提出方案。
2.教师提供器材。
3.分组进行练习得出可操作性的方法。
三、优化评讲。
1.各组推荐一名同学将本组的练习方法展示给其他小组观看。
2.教师提出要求:(1)平安性(2)可操作性(3)简便易练性。
3.从中可以得到几种最理想的练习手法。
a.利用海绵块分别夹在下颚、两膝之间、两踝之间。
b.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合作学习)。
c.双手抱膝连续团身起练习。
四、同学自我诊断与矫治。
1.分组练习体会这两种方法究竟是否合适。
2.相互协助。
3.得出结论:这三种方法都很适合与团身练习。
五、发展性诊断练习。
1、讲解:我们光学会了团身练习还不够,这只是后滚翻中的一个重要环节,那么我们还要借助推手翻掌贴肩等辅助动作。
2、教师示范着重让同学看清预备姿势(两脚两膝要并拢,低头含胸必需要)。
3、同学尝试性的进行练习。
4、教师巡回指导。
六、自主性学习诊断(课堂小结)。
师:在今天的练习中大家得到哪些东西?
生:为了解决后滚翻团身问题我们想了好多种方法,通过实践我们也知道了哪些方法可以使用,哪些方法有危险。
[评析]。
1、学会利用生活化的内容进行诊断。
课始,在做完准备活动以后,教者并没有像往常那样直接宣布课的内容,而是举了一个生活中常见的例子:车轮为什么是圆形的?话题很简单却很吸引同学们兴趣,都迫不和待的想回答这个问题,这时候课堂气氛开始升温了,再通过做砖头和篮球的实验,一方面激发了同学学习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自然而然地引出本课所学内容。“大家可以从这个实验中得到什么?”也最大限度激活了同学在其他科目中所学到的知识的运用。师生可以此进行诊断,也为下面的练习做了个伏笔。
2、“降低、提高难度”、“缩短、拓展距离”,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同学发展的真实世界。
我们知道,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目前教学要求往往高于或低于同学发展实际,“好同学吃不饱,差同学吃不了”的情况时有发生,面对这样的问题,教者首先要熟透教材,要有驾驭教材的身手,在课堂教学中不能一味的采用“教教材”,而是要实现“用教材”的教学新理念。在《后滚翻》这课中,教者就采用“降低、提高难度”的教法,在进行团身练习时,教者没有直接让同学看完示范后就进行模仿练习,而是降低难度采用辅助的教学方法,让同学使用夹海绵块来达到“团身紧”这个目的。在同学基本掌握动作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提高动作,将推手翻掌贴肩示范给同学看,让学得较快的同学进行练习,这样“好同学吃不饱,差同学吃不了。”的情况就大为转变,使差同学恢复学习的积极性,使好同学又提高了一个层次。只有考虑到这些,才干真正让诊断与矫治走近同学发展的真实世界里去。
3、以“胜利阶梯”为载体,提高同学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胜利阶梯”强化我们同学直面学习、生活的态度,唤醒了同学自我认识、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的意识,减少同学失败后的灰心,强化和增加同学自我诊断、自我矫治、自我完善、自我发展胜利后的信心。在“后滚翻练习中怎样使身体团紧?”之后,教者并没有直接给出几种练习的方法,而是让同学根据老师所提供的器械提出各种练习的方案,他们在小组练习时,得出几种可操作性的练习方法。从中使同学懂得理论的正确与否可以通过实践来证明这一道理,教者布置小组交流也是为了发展同学自我表示的能力。同学由于受到海绵块作用的影响,有的同学就解下自身的红领巾,利用红领巾将膝盖、两踝捆绑起来进行练习,发现同样能达到要求,虽然老师没有说,但这是他们自身想出来的方法,说明小朋友具有创新意识,关键在于教师怎样去引导他们。
《渔歌子》是人教版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第23课《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词。这个单元围绕“走进田园,热爱乡村”这一专题编排,目的在于引导学生通过读文,感受充满诗情画意的田园美景,体验洋溢着泥土气息、自然质朴的乡村生活,并由此产生向往之情;同时引导学生在阅读中能抓住景物的特点,体味优美语言,学习表达方法,积累精彩句段。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在阅读中认识“塞、鳜、箬、笠、蓑”等字,读准字音,会写“塞、鹭、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这首词。
过程与方法:
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理解诗词内容,体会诗词意境。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到乡村风光的画意诗情;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感受其悠闲自得的心情。感受古诗词之魅力,培养学生对古诗词的热爱之情,养成课外主动积累的好习惯。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四年级学生已经积累了相当数量的古诗词,对古诗词有所了解并掌握了相关学习方法。本学期,他们在第一单元学习《忆江南》时已经接触了词这种文学样式,对词的常识也有了初步的了解。古诗词的学习应充满一种诗情画意的美,让学生尽情地徜徉在古诗词中,诗意地栖于课堂,别具一番情趣。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网络查找,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达到课堂的最佳效果,在策略实施过程中关键是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思维。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通过读文和想象,能由词到画,感受乡村的诗情画意;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
教学难点:
体会“斜风细雨不须归”的意境。
六、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旧知,导入课题。
同学们,我们先放松一下,请你看看画面,猜猜是哪首古诗,背一背。(课件出示:《江雪》《忆江南》《小儿垂钓》)。
同学们积累的古诗真不少。你有没有发现这些诗歌中其实有一首是不一样的?(词)那什么是词呢?(词是诗的一种,配上音乐可以唱歌,词的句子有长有短,又叫长短句。)。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词--《渔歌子》。(课件出示古诗)。
解题:渔歌子,词牌名。
回忆已学古诗词,说说对词这种体裁的了解。
汇报课前搜集的有关资料。
1.利用学生已有的诗词积累,巩固诗与词的区别,进一步了解词的知识,从而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创建学习古诗词的氛围,初步入情入境。
2.在课前让学生搜集资料,课上借助搜集的资料,有助于学生对诗人及写作背景的了解,为学习古诗打下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的习惯和学生搜集、运用资料的能力。
二、读中明意,读中悟情。
课件范读,营造气氛。
学生自读,读通、读顺。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朗读,把词读准、读通、读顺,注意“塞”“鳜”“箬”“笠”“蓑”的读音。
2、巩固字音,记忆字形,重点掌握多音字“塞”在文中的读音。词语的朗读教学是理解一首词的基础,每一首词都有自己的意境,这些意境正是由这一个个的事物组构而成的,读词语便是让学生在诵读的过程中,了解这些事物,为下一步对诗词的理解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检查、指导:
1、指名读生字,并组词。
2、指名读词,师生正音。
3、指导朗诵,读准节奏,读出韵味。
男生齐读,女生齐读,最后全班齐读。利用多层次的朗读指导,让学生自读自悟,由浅入深地激发学生通过朗读来感悟诗词之美。其实,这也是有意识地对学生进行学习方法的渗透,让学生读通,读出节奏和韵味,不仅是让学生在读中去体悟,更是通过朗读、倾听、感悟等学习方法,树立自主学习的信心。
(四)、读中想象,理解词意。
1.教师范读,学生闭眼聆听,想象画面。
2.教师归纳,课件展示词意。
探究设疑,领悟诗情。
1、引导学生质疑、师发问:
(1)、词中那位渔翁为什么在这样一个雨天还不想回家呢?
(2)、词中描绘的渔翁到底指谁?
2.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后,教师点拨小结。
这首词表达了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思想感情?(指名说)。
2、指名反馈学习情况。
3.交流:自己眼前仿佛出现的画面,尝试用口头描述或朗读的形式表现出来,也可以用画画的方式表现出来。
4、精读,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1)、小组合作学习:交流自己能理解的诗句及自己不懂的地方。
(2)、汇报交流情况:a、学生自由反馈自己理解的句子;b、指名完整地说出词意。
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
教师入情入境的范读,可以感染到课堂里的每一个人,让学生尽情畅游在诗词所描绘的美妙画面中。
借助文本和多媒体课件,利用多种形式拓展学生的想象空间,这样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能力,培养他们的口头表达能力、朗读能力和绘画能力。通过自己的想象再次真切地感受诗词背后蕴涵的感情。
这一环节的设计目的是为巩固学习效果,进一步增强学生对诗词的认识,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这样始终都以学生为主体,人人有机会发言,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也利于锻炼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紧扣“不须归”,引导学生质疑,然后通过小组合作进行探讨,再由教师凭借课件进行小结,使学生释疑,从而升华主题,领悟诗情。
读中感悟,升华情感。
现在就请大家带着作者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和对江南春色的赞美之情,在美妙的音乐声中,有感情地自由朗读,边读边想象词中的意境。
(出示课件)。
1.配乐朗读:指名朗读,小组轮读,全班齐读。
2.配乐有感情地背诵,感悟意境。
3.
4.欣赏歌曲《渔歌子》这部分设计了“读、背、找、唱”四个小环节,环环相扣。前三个环节,让学生在一个愉快的氛围中不自觉地了解了自己本节课的学习情况,以便课后查漏补缺。最后那优美的歌声又让学生情绪高涨,身心都体验到了最佳的轻松感、愉快感。
评价对象:_________。
评价内容评价等级评价目的。
优
(60-0)。
坐姿端正养成良好习惯。
能专心听讲,主动发言认真专注,敢于表达。
能积极参与讨论,善于与他人合作积极主动参与讨论,善于与人合作。
认真倾听同学发言,学会欣赏和赞美培养良好的交往能力。
会读会写本课生字、词语检查课时目标达成情况。
理解诗词意思并会背诵检查教学目标达成情况。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感到快乐培养学习兴趣。
综合评价。
八、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这是一节校内示范课,所以,在备课时我百般研磨,精心设计,力求精益求精。
《渔歌子》是一首传唱千年的古词,作者运用“写意山水画”的方式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动静结合,色彩艳丽的画卷。所谓“以诗传情、以诗言志”,在这幅意境优美的山水画的背后,传达的是作者对悠闲自在生活的向往。词中更吸引我们的不是一蓑风雨,从容自适的渔翁,而是江南水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图景。雨中青山,江上渔舟,天空白鹭,两岸红桃,色泽鲜明但又显得柔和,气氛宁静但又充满活力。
所以,我在讲授这首古词时弱化了单一的解释诗句的意思,而是注重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品读,想象画面,词画交融,进入意境,体会情感。我把诗词中的景物都呈现在黑板上,这副画成为学生脱离课本进行半扶半放式的背诵关键词,使学生迈出积累语言的第一步。教学过程中,学生运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把词意说得很美,生动有诗意,我想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与思维能力已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然后再联系作者当时的写作背景,指导学生品读出“不须归”所蕴涵的情感。此外,我注重学生对课内外诗词的积累,在教学中适时穿插相关诗句,丰富画面的同时,也让学生学以致用。
其次,在设计教学环节及上课的过程中,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并力图体现“从学生实际需要出发,以学生为主体,自主合作,营造融洽、和谐、民主的教学气氛;教师参与引导,与学生平等对话”的新课程教学理念。使学生感悟这首词的魅力所在,培养学生欣赏美、鉴赏美的能力。
这节课亮点频出,高潮迭起。教学过程中的想象画面片段写作、师生唱和《渔父歌》等环节的设置,不但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参与度,将古诗词的美解析得淋漓尽致,而且升华了文本内涵,引起在座师生的情感共鸣。授课效果极佳,受到专家和老师的一致好评。
本教案配套课件下载地址:/xiao/。
[渔歌子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问题:
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介绍作用。
1.板书课题,质疑。
3.介绍作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学习词语。
1.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出示词语,生读。
此起彼落 茅茅针 麦秆似的 结出 黑白相间 乐谱 剥开 和着。
多音字:和、应、结、剥。
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
三、品读课文,初步感悟。
1.自由读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组内交流。
(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乡村孩子在田野中无拘无束地快乐游戏)。
3.师: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
(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
4.学习写法:
师:麦哨声一呼一应,你呼我应,此起彼伏,欢快柔美。你还发现什么也前后呼应着?
(小结:课文首尾两次写到“麦哨”。你呼我应,让我们一直沉浸在麦哨所吹响的田园牧歌里。)就像一曲合奏曲。)。
5.指名有感情地朗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四、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过渡: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地读一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2.请大家自读自悟,边读边把“欢快”与“柔美”标注在相关的句子边。
3.随机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a、孩子们衣服美、外貌美。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看图品味:碧蓝的湖水边,茵茵绿草地上,孩子们玩耍割草,就像是绿草地上盛开了无数美丽的花儿,好一幅色彩艳丽的画。
b、田野里花果美: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把描写颜色的词语圈划出来:
鹅黄嫩绿、浓阴、金黄、黑白相间、雪白、浅黄色。
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圈划:前几天、转眼间)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好一幅变幻无穷五彩纷呈的画。)。
4、仿写练习:(出示图片,看图,用“谢了……结出”说一个排比句。)。
这段不但写出了田野里花果美,同时,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田园里丰收乐。
c、田园里丰收乐: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圈划:到处、密密的、一蓬蓬、丰满、齐刷刷。)。
重点品味“擎”。(与举、托相比,“擎”字更显出果实的丰满,突出麦子的自豪与献礼般的郑重。)。
看到这么美的麦田,你想说什么呢?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整个田野就好象是一篇完整的,优美的丰收乐章。)。
d、小伙伴游戏乐: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如果你在这个运动场上玩耍,心情会怎样?读到这里,你有什么话想对孩子们说?(读!)。
难怪“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e、茅茅针滋味美:“……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
草地是天然的垫子,那茅茅针呢?(是天然的绿色饮料)。
那种滋味会象什么呢?想象着这种滋味,我们也来好好尝尝吧!(读!)。
五、学生自读,交流美句。
1.同学们,刚才我们品味着课文,仿佛看到了乡间田野里即将丰收的景象和孩子们玩耍嬉戏的情形,那快乐美好的田园生活一定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如果你再仔细读读课文,一定会发现课文中的好多词句也像麦芒一样齐刷刷的,也是那样的美。
2.学生自读,寻找有规律的词句,交流美的语句,诵读积累喜欢的词句。(通过师生对读、同桌对读等形式读出句的节奏美,积累词句)。
一声呼,一声应玩累了,喊渴了。
密密的鼓鼓的嚼嚼,吮吮。
你呼我应,此起彼落一张张一朵朵。
一蓬蓬那么欢快,那么柔美。
3.你还有不会的吗?那么,课文为什么以“麦哨”为题?
总结:文章以麦哨为线索,以首尾呼应的音律,呈现了一派丰收在即的田园风光,从而隐喻出生活在田园里的孩子们,童年的生活就像麦哨的声音,这哨声是那么欢快、柔美,悠远,绵长。这节课,我们跟随作者领略了美好的田园风光和孩子们的欢乐,了解了作者的一些写文章的方法,希望你们也能像作者这样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准确而恰当地表达出来。
四、拓展延伸。
2.有一位读者读了《麦哨》这篇课文后,激动不已,将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用28个字概括成一首精美的小诗:
碧湖,绿田,孩子;清风,炊烟,农家;青山,翠柳,稻花;夕阳西下,幸福人,乐开花。
[《麦哨》教学设计(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一、填空。(每空2分,共40分)。
1、田径分为二大类:()和(),田赛比的是()和();径赛比的是()。
2、田径包括()()()()等技能组成的个人为主的运动项目。
3、武术的基本步型:()()()()()。
4、“两课”:()、()。
5、世界第一体育运动项目是()。
6、篮球比赛每队上场()人;足球比赛每队上场()人。
7、前滚翻时,头部着地的部位是()。
二、选择。(每空5分,共25分)。
1、下列口令中没有预令的口令是()。
a、稍息b、向右看齐c、向后转。
2、体育锻炼时消耗的营养物质是靠()来补充。
a、水b、脂肪c、糖。
3、我们每天做的眼睛保健操共()节。
a、3b、4c、5。
4、人的身体中最长的管道是()。
a、血管b、大腿c、后背。
5、奥运五环中,黑色代表()。
a、亚洲b、非洲c、美洲。
三、判断。(每空5分,共25分)。
1、掷远的时候出手的投掷物要高于肩()。
2、全身骨骼的重量占体重的1/6。()。
3、人的身高和体育锻炼没有关系。()。
4、人的全身共有206块骨头。()。
5、掷远是从近处向远处投掷。()。
四、问答题。(10分)。
1、整理运动的作用是什么?
目的:1、能知道用积极摆臂、加快步频来提高跑的速度。
2.了解游戏方法、规则,通过游戏提高学生练习的积极性。
3、能主动参与练习,体会速度感和胜利的喜悦。
教学过程。
开始部分。
教学内容:1、整队、报告人数、师生问好!布置本课内容和要求。
2、准备活动。
3、站立式起跑练习。
四列横队,体操队形。
教学内容:。
一、50米快速跑。
1、重点:能做出50米快速跑的全程动作,做到动作自然、放松、快速。
达成目标: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培养学生的自信协调能力。
教师活动:把学生分成四组站在四根跑到一端,教师口令指挥。
学生活动:1、学生听口令跑。
2、听口令追逐跑。
要求:认真、跑直线。
次数:2时间:5分钟强度:中。
二、计时跑(游戏)。
重点:提高学生快速跑的能力。
达成目标:发展学生的快速能力和灵敏、协调能力。
教师活动:1、组织进行站立式起跑的50米快速跑计时比赛。
2、教师口令指挥。
3.规则:第一名为该组获得1分,最后以得分多的为胜队。
教师活动:1、学生听口令做,四人一组。
2、要求:动作协调、认真刻苦,跑自己的跑道,要为集体争光.
次数:3x5时间:16分钟强度:强。
教学内容:1、放松2、课后小结。
达成目标:通过放松运动,提高学生的兴奋性,达到放松的效果。
教师活动:口令指挥。
学生活动:听口令、音乐做组织:体操队形。
1、认识“畔、兜、穗”等8个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
童年是一幅画,画中有我们五彩的生活,童年是一首诗,诗中有我们明媚的笑脸。在作家张益眼中的童年生活又是怎样的呢?下面由应届毕业生考试网小编为大家编辑整理四年级《麦哨》教学设计,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认识8个生字。
2.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3.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4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感受乡村孩子们快乐的童年生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
难点:品味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并积累优美的语句
1、谈话导入
生读题。
2.、介绍麦哨
师:谁见过麦哨?它是农村孩子特有的玩具,用一小节麦秆,在上面打一个小洞,放在嘴里轻轻一吹,就能发出呜卟,呜卟······的声音。
3、感受麦哨声音的美
模仿麦哨的声音
1、自读课文
师:孩子们,好听吗?那我们就在这麦哨声中走进课文,去寻找更多的快乐吧。请大家自由、轻声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
师:听到同学的读书声,我就知道了你们读得很认真!谁来读读这些词语?
(拿出词卡)
师:我们就开火车来读一读,来,这一组。
1、读第四段,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师:那我们快到第四段去看看,欣赏一下那的田园风光。找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用笔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为什么喜欢?把自己喜欢的原因写在旁边。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师:这位女孩画得可认真了,用直尺画,线条很直,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画的句子。
预设1:(感悟颜色,丰收)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师: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师:还有谁喜欢这句?请你来读读。读了这句话,你仿佛看到了什么?(颜色)那么多的颜色,让你想到了哪个词?【板书:五彩缤纷】还有谁来说说,这句话还让你看到了什么?(嫩荚、豆荚、萝卜种子)真是硕果累累,好一幅(丰收的景象)!快丰收了,你的心情怎样?你能快乐地读一读吗?老师感受到了你的快乐。
师:我们接着交流。谁再来说说自己喜欢的句子?
预设2:每根麦秆都擎起了丰满的穗儿,那齐刷刷的麦芒,犹如乐谱上的线条,一根麦穗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
师:能说说为什么喜欢吗?
师:老师感受到了你的高兴。谁觉得自己可以比他读得更好?
预设3: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芽苞初放,转眼间,到处都是浓阴。
师:季节的变换,田野的色彩也在变换,就像一幅流动的画。
预设: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师:这写的是孩子的衣服,嗯,很有眼光,还有谁来说说自己找到的美?
预设: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师:这写的是孩子的外貌,
师:这是一群怎样的孩子?谁再来读一读?
师:听到你的朗读,我仿佛看到了这些孩子,那么勤劳,那么可爱。是啊,劳动者是最美的,你们喜欢这些孩子吗?喜欢的举手,那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师:作者是怎么写的?谁来读读?
预设: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
竖蜻蜓,草不扎手吗?为什么?
(草地柔软而又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师:谁来介绍一下?
师:怎么吃?
师:什么味道?
师:谁再来读读,让我们再来回味一下甘甜清凉的滋味?
师:听了你的朗读,老师也跃跃欲试了。我来读读吧。谁想再来试试?读得比老师都要好,你真棒!
师:孩子们还来不及细细品味茅茅针的甘甜与清凉,只听呜卟,呜卟,呜······是谁又······(引读)
师:麦哨声的特点是有呼有应,我们的作者在描写麦哨的时候也前呼后应,还有哪里也写了麦哨的声音?谁来读一读?麦哨声就是一首优美的歌,那我们在读的时候就要注意声音的抑扬顿挫,看着老师的手势,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师:我们在欢快的麦哨声指引下,跟随作者的脚步领略了田野的美丽风光,感受了孩子的无限欢乐,文章已经学完了,但那柔美的麦哨声仿佛随着那撩起麦浪的东南风飘到了我们的心里。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板书
麦哨
田园风光 五彩缤纷
儿童生活 丰富多彩
麦哨》一课的“突发”现象处理的较为得当,但在小学课堂教学中,因学生年龄特点,“捣乱”现象屡有发生,如何处理它,是我们小学教师必须思考的问题。每当这时,我都思考:如何“蹲下来看学生”?如何让自己成为学生的朋友?了解学生,宽容学生!你对学生的宽容与理解,学生会一更大的积极进取回报老师。我们必须用新的教学思想和理念来指导。
如何真正地做到宽容呢?
(一)提高教师自身的心理品质。
(二)以民主与尊重创设宽松和谐的教学环境。
现代教学观强调:学生对教师的提问做出的反映是多元的。学生之间存在着个别差异,他们在接受新事物、感知新知识的同时都会有各自不同的见解和体验,他们是那么具有灵性和思想。教师应允许、尊重学生这种独特的体验,并激发学生进一步去发现、创造的热情,鼓励学生大胆的尝试、表现、创新,而不必担心他的回答是否会受到批评——无论他们的创造是多么幼稚和离奇。教师的态度对学生的创造性的发挥起着关键的作用。民主、平等的标志是尊重。尊重学生,就要学会宽容与接纳学生,允许学生犯错误。宽容即理解,是对学生人格自尊心的一种特殊尊重。成长中的学生难免会犯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是只要不是原则性的错误老师完全可以宽容、谅解,用巧妙的方法加以化解,用鼓励的方式激励学生发现错误并自己改正错误。
尊重学生还要学会欣赏学生,特别是对那些学习基础差、纪律松散的学生更要努力发现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并把这闪光点放大,让每个学生都有展示自己才华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在成就感中获得自信。然而,当你面对"恨铁不成钢"的学生时,一定要冷静。如果我们把指责、批评、抱怨,换成启发、表扬、激励时,我想我们都将会看到另一种情景,一种让人喜悦的情景!
(三)、疾风骤雨春风化雨。
教师的宽容,象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气氛比起疾风骤雨更见效。她可以净化学生的心灵,创造出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促使学生无拘无束,更好的发挥创造力。教师宽容地对待自己的学生时,就是科学地看待教育过程。正如陶行知先生说的:“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牛顿,你的讥笑里中爱迪生。”
但是,也不能对其放任自流`任其胡闹,这就需要把握一个度,需要教师能够用敏锐的眼光去审视学生在课堂上的“恶作剧”的表象下是否是对知识的真正渴求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可以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进行计算的算理,归纳出除数是小数的除法的计算法则,并能运用法则正确地进行计算。
2.在探究一个数除以小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分析、转化和归纳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及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从中获得积极的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利用商不变性质,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教学难点:
把除数是小数的除法转化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时,正确地移动被除数的小数点。
教学准备:
有关的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一)故事激趣(回顾商不变性质)。
1.小故事:猴王分桃。(ppt课件演示)。
2.提问:你们知道小猴为什么又纳闷了吗?
(二)铺垫新知(运用商不变性质填空)。
1.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ppt课件演示)。
(1)7.53÷0.3=()÷3;。
(2)300.3÷1.43=()÷143。
2.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引入新课。
1.教师谈话:我们在前面学习了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小数除法,学习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教师由复习题引出除数是小数的小数除法。)。
2.板书课题:一个数除以小数。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4情境图。(ppt课件演示)。
提问:图中奶奶在干什么?
2.简单介绍“中国结”。
中国结的起源可追溯到上古时代,是我们祖先高度智慧的结晶,有着很长时间的历史文化积淀,它不仅具有造型、色彩之美,而且体现了我国古代的文化信仰及浓郁的民族色彩,体现着人们追求真、善、美的良好愿望。
3.将例4补充完整,明确条件和问题。
(1)教师补充条件:大家知道编一个这样的中国结要多少丝绳吗?(0.85m)。
(2)用ppt课件补充其他条件和要求的问题。
4.明确解答方法。
(1)学生独立列式:这个问题应该怎样列式解答?(学生口头列式,教师板书或ppt课件演示:7.65÷0.85。)。
1、理解一元一次方程,以及一元一次方程解的概念。
2、会从题目中找出包含题目意思的一个相等关系,列出简单的方程。
3、掌握检验某个数值是不是方程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在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探讨概念,数量关系,列出方程的方法,训练学生运用新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让学生体会到从算式到方程是数学的进步,体现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认识到许多实际问题可以用数学方法解决,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建立一元一次方程的概念,寻找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三、教学难点:根据具体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教室,配套课件。
五、教学过程:
1。游戏导入,设置悬念。
师:同学们,老师学会了一个魔术,情你们配合表演。请看大屏幕,这是20xx年10月的日历,请你用正方形任意框出四个日期,并告诉老师这四个数字的和,老师马上就告诉你这四个数字。
生1:24,师:2,3,9,10生2:84师:17,18,24,25。
师:同学们想学会这个魔术吗?生:想!
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能学会。
2。突出主题,突出主体。
(1)师:看大屏幕,独立思考下列问题,根据条件列出式子。
a。x的2倍与3的差是5。
b。长方形的的长为a,宽比长少5,周长为36,则=36。
师:这些式子小学学习过,它们是?生:方程。
师:对,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做方程,等号的两边分别叫做方程的左边和右边。(现实,学生齐读)。
2、师:小学我们学过简易方程,并用简易方程解决应用题,对于比较复杂的实际应用题,用方程解答起来更加方便。请自己阅读课本p/79—81,(课本内容略)并把课本空空填写完整,不懂的和你的同学交流。还要回答下列问题:
(2)什么叫一元一次方程?
(3)什么是的解?你找到验证的方法吗?
师:在阅读p/80例题1时老师做出友情提示:
(1)选择一个未知数x。
(2)对于这三个问题,分别考虑: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正方形的边长;
用含x的未知数表示这台计算机的检修时间;
用含x的未知数分别表示男、女生人数。
(3)找一个问题中的相等关系列出方程,学生讨论出上述答案后。
师:大屏幕显示上述问题的答案。
三、体现新时代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
在大多数学生完成课本阅读和解答好课本问题、上述问题的基础上,请几名代表学生汇报所列方程,并解释方程等号左右两边式子的含义。
师:(强调)(1)方程两边表示的是同一个数;
(2)左右两边表示的方法不同。
四、给学生一个展示自己精彩的舞台。
师:本节知识也学完了,你能解释课前老师魔术中的几多秘密?
设任意框出的四个数字的第一个为x,则:
生1:x+(x+1)+(x+7)+(x+8)=24;
生2:x+(x+1)+(x+7)+(x+8)=84。
师:很好!如何算出x的值,是我们下一节课要探讨的问题(继续设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但老师想当堂检测一下谁掌握的最多,最好,请看大屏幕。
五、基础巩固与知识延伸。
(1)基础练习见同步练习册。
(2)拓展练习如下;
1、下列四个式子中,是一元一次方程的是()。
a。1+2+3+48b。2x3c。x=1。
d。|10。5x|=0。5ye、
2、已知关于x的方程ax+b=c的解是x=1,则=。
3、下面有四张卡片,请你至少抽出三张卡片编写两道一元一次方程,并和你的同学交流一下,看看你和谁不谋而合!
六、小结作业。
一、活动内容:
课本第110页111页活动1和活动3。
二、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运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进一步体会建模思想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数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体会一元一次方程和实际问题中的关系,通过分析问题中的数量关系,进行预测、判断。
(2)运用所学过的数学知识进行分析,演练、合作探究,体会数学知识在社会活动中的运用,提高应用知识的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增强自信心,进一步发展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体会数学与现实的联系,培养学生求真的科学态度。
三、重难点与关键。
1、重点:经历探索具体情境的数量关系,体会一元一次方程与实际问题之间的数量关系会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
2、难点:以上重点也是难点。
3、关键:明确问题中的已知量与未知量间的关系,寻找等量关系。
四、教具准备:
投影仪,每人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了和一个支架。
五、教学过程:
(一)、活动1。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n件,讨论下面问题:
这个人买了n件商品需要多少元?
教师活动:
(1)把学生每四人分成一组,进行合作学习,并参入学生中一起探究。
(2)教师对学生在发表解法时存在的问题加以指正。学生活动:
(1)分组后对活动一的问题展开讨论,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2)学生派代表上黑板板演,并发表解法。
解:2.2nn100。
2.2100+2(n-100)n100。
问题转换:
一种商品售价为2.2元/件,如果买100件以上超过100件部分的售价为2元/件,某人买这种商品共花了n元,讨论下面的问题:
(1)这个人买这种商品多少件?
(2)如果这个人买这种商品的件数恰是0.48n,那么n的值是多少?
教师活动:同上学生活动:同上。
解:(1)n220。
100+n220。
(2)=0.48nn=0。
100+=0.48nn=500。
(二)、活动2:
本活动课前布置学生做好活动前的准备工作:
1、准备一根质地均匀的直尺,一些相同的棋子和一个支架。
2、分组:(4人一组)。
开始做下面的实验:
(1)把直尺的中点放在支点上,使直尺左右平衡。
(2)在直尺两端各放一枚棋子,这时直尺还是保持平衡吗?
(3)在直尺的一端再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然后记下支点到两端距离a和b,(不妨设较长的一边为a)。
(4)在有两枚棋子的一端面加一枚棋子移动支点的位置,使两边平衡,再记下支点到两端的距离a和b。
(5)在棋子多的一端继续加棋子,并重复以上操作。根据统计记录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以上实验过程可以由学生填写在预先设计的记录表上。
实验次数棋子数ab值a与b的关系。
右左ab。
第1次11。
第2次12。
第3次13。
第4次14。
第n次1n。
根据记录下的a、b值,探索a与b的关系,由于目测可能有点误差。
根据实验得出a、b之间关系,猜想当第n次实验的a和b的关系如何?a=nb(学生实验得出学生代表发言)。
如果直尺一端放一枚棋子,另一端放n枚棋子,直尺的长为l,支点应在直尺的哪个位置?(提示:用一元一次方程解)。
此问题由学生合作解决并派代表板演并讲解,教师加以指正。
解:设支点离n枚棋子的距离为x得:
x+nx=lx=答:略。
(三)、小结,由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作业。
1、课后了解实际生活中的类似活动问题,并举出几个例子。
2、课本,第110页活动2。
1.出示多音字“系”,让同学们区分这个字的读音。
师:同学们掌握得非常好,都能正确区分开来。
2.那么,这节课我们继续来学习黄河的主人?齐读课题。
1.黄河的主人是谁呢?(板书:艄公,注意正音)。
他为什么能成为黄河的主人呢?请同学们迅速找出这篇课文的中心句。
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出示:黄河滚滚。那万马奔腾,浊浪排空的气势,令人胆战心惊。
再次出示课件:“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齐读)。
2.刚刚我们通过逐字解释理解了“惊涛骇浪的意思,那么“如履平地”又是什么意思呢?有些不太熟悉的生字我们可以借助字典来解决。昨天老师让你们回去查了字典,这里的“履”原来是什么意思?(生:鞋子。)那么“如履平地”的意思呢?(生:穿着鞋子在平地上走。)艄公的鞋子是什么?(生:羊皮筏子。)。
下面请同学们呢去2-5自然段找一找描写羊皮筏子的句子。
出示:
从那儿看出的?(“小”“轻”“好象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
指名读后指导朗读。
“远远望去”要读得慢些,让人感觉真的很远。
“那么小,那么轻”读出很小、很轻。
“只要一个小小的浪头,就能把它整个儿吞没。”要惊险。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出示:再定睛一瞧,啊,那上面还有人哩!不只一个,还有一个……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这六个人,就如在湍急的黄河上贴着水面漂流。(齐读,注意里面的感叹号哦)。
(1)看到这么小,这么轻的羊皮筏子上还有人,你心里有什么感受?让我们带着这样的感受读读这句话:“啊,那上面还有人哩!”
师引读:“不只一个,还有一个……(让我们一起来数一数)一、二、三、四、五、六,一共六个人!”数着皮筏上越来越多的人,你的心里有什么感受?(越来越紧张、害怕、惊讶、激动。)我们平时心里感到害怕、紧张、惊讶、激动,数数速度会越数——越快,音量会越数——越响,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句话。
5.羊皮筏子离我们越来越近了,我们看看作者的特写镜头是怎么描写的呢?
出示:“也只有十只到十二只羊那么大的体积吧,上面却有五位乘客和一位艄公,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
这羊皮筏子上面不仅有六个人,而且在他们的身边还摆着两只装得满满的麻袋,读到这里,你有什么感受?(更加危险)。
出示:皮筏上的乘客谈笑风生,他们向岸上指指点点,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1)乘客们什么表现?(谈笑风生)板书:乘客谈笑风生。
“谈笑风生”是什么意思?
(2)读读这句话,哪些词句表现了乘客们谈笑风生?
“指指点点”——联系实际在指指点点些什么?
“那从容的神情,就如同坐在公共汽车上浏览窗外的景色。”
请同学们联系坐公共汽车的感受谈谈。
7.如果由李老师来撑羊皮筏子,你们敢不敢坐?(不敢!因为老师没有艄公的本领,那他有怎样的.本领呢?)。
出示:“我不禁提心吊胆,而那艄公却很沉着。他专心致志地撑着篙,小心地注视着水势,大胆地破浪前行。”自由读读这两句,你体会出艄公是个怎样的人?(胆大勇敢技术高负责任认真、细心经验丰富智慧)。
板书:勇敢智慧。
这段话中的“小心”和“大胆”矛盾吗?为什么?
(不矛盾。浪小时就是大胆地破浪前进,浪大时就要小心翼翼地观察水势)。
出示:“他站在那小小的筏子上,面对着险恶的风浪,身系着乘客的安全,手里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同学们,艄公面对的是什么?——险恶的风浪。
身负的是什么?——乘客的安全。
而他站在羊皮筏子上凭的是什么来渡黄河?——只有那么一根不粗不细的竹篙。
由此,你又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艄公?(技术高超、镇静、机敏……)。
板书:镇静机敏。
8.因此,这样的人,才能配成为黄河上的主人。齐读再出示:“他凭着勇敢和智慧,镇静和机敏,战胜了惊涛骇浪,在滚滚的黄河上如履平地,成为黄河的主人。”
总结:这是一种对比衬托的写法,小小的羊皮筏子能在滚滚的黄河中鼓浪前进,乘客还能如此的谈笑风生,无不反映出艄公的机智勇敢。
1.面对这位艄公,你想对他说什么?
2.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她孕育了中华儿女,更锻炼了中华儿女坚韧不拔的意志,艄公只是千万个中华儿女的一个缩影,就让我们将艄公的精神装在心中,带出课堂,带入我们的学习生活!
板书设计:
勇敢。
智慧。
镇静。
17.黄河的主人-----------艄公机敏。
对比、衬托。
黄河羊皮筏子乘客。
气势大小、轻从容。
文档为doc格式。
。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b.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
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c、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
(“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2、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新课程提倡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倡导语文课堂的开放性和生成性,注重学生的兴趣和体验,注重学生的实践和探究,学习语文与课外阅读相结合,是这一节课里所要努力达到的。教学时,应该:一、引导学生针对课题质疑,以探究问题带动朗读;二、让学生运用学习前面三篇文章的方法自读全文,品味语言,积累运用;三、让学生结合综合性学习的任务,在生活中去实践,去感悟。
目标预设:
1.使学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义,知道方程的解、解方程的意义和验算的方法,能正确解方程。
2.培养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再创造意识。
3.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自觉检验的良好学习习惯。
过程预设:
一、情境创设。
六一儿童节快到了,文峰大世界推出学生用品大展销,这里是选取其中的几件。
商品上标价分别为(字母表示的为商品价格不知道的):
上衣65元巧克力y元。
钢笔40元皮鞋60元。
书x元文具盒20元。
如果拿100块钱去买商品,用钱的结果会有哪几种不同的情况?
(三种情况,大于、小于、等于)。
如果请你自己购物的话,你准备选择什么。
二、观察讨论:把上面的式子分类,你认为可以怎么分?
1.小组讨论,介绍如何分。
2.教师指出:像这些用等号连起来的算式我们都叫它等式。而含有未知数的等式叫方程。师板书。
3.今天我们就来研究方程。(板书课题)。
4.提问:这里哪些算式是方程?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用集合圈圈出方程。
知道了什么是方程,你能写出一些方程来吗?试试看,在随练本上写出一个方程。
5.汇报:说说你写的方程是怎样的?
提问:如65+x是方程吗?为什么?
由此看出:具备方程的两个条件是什么?
可以用一句话或者图来表示吗?
三、方程史话。
说起方程,老师这儿还有一个故事呢:我们都知道《九章算术》是我国著名的《算经十书》之一,是十部算经中最重要的一部。《九章算术》共收有246个数学问题,绝大多数内容是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其中方程术是《九章算术》最高的数学成就,是它在世界上最早提出了方程的概念,并系统地总结了方程的解法,比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希腊丢番图方程要早三百多年。
《九章算术》反映出我国古代数学在秦汉时期就已经取得在全世界领先发展的地位,作为一部世界科学名著,它在隋唐时期就已传入朝鲜、日本。现在,它已被译成日、俄、德、法等多种文字在世界上广泛流传。
听了这段话,你有什么感想?
四、解方程。
1.师:大家知道这些方程中的未知数的值是多少吗?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练习求未知数,指名板演。(两题)。
刚才我们求这个方程的解的过程就是解方程。因此,我们在解方程时写个“解”字。师补充写解。
其实我们以前求未知数x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在解方程。
2.选出方程的解,并画上横线。
x+8=30(x=38x=22)。
x=5是方程()的解。15x=36x=30。
12-x=8(x=4x=20)。
提问:你是怎样找出方程的解的?
3.检验。
师:我们在解方程的时候,也可以用这种代进去的方法算一算,如果它的等式结果和右边相等,说明是正确的,这种就是方程的检验方法。
请大家把书翻到80页,看一下方程的检验过程。
需要注意的是检验的格式,自己任意挑选一题进行检验。
五、巩固练习。
做个游戏,好吗?
1.分组出五题判断题,写出式子,可以是方程,也可以不是方程的,考考其他组,看看哪个组编的题最好。
2.求出最好这组中的两道方程中的解,并检验。
文档为doc格式。
。
1.初步理解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类推能力。
3.体验所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能应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简单的问题,从中获得价值体验。
教学重点。
能理解并掌握小数除以整数(整数部分够商1)的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商的小数点定位问题。
教具。
多媒体。
教学方法。
讲解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268÷4224÷4252÷6345÷15。
学生独立完成,完成后集体订正,任选一题说一说怎样算的。
二、探索新知:
1、出示例1的情景图,引导学生观察图并说图意。
师:坚持晨练可以锻炼身体,王鹏坚持晨练,按计划他平均每周应跑多少千米?
师:这里的除法和前面学的除法比,有什么不同呢?
师: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课题,小数除以整数。
(板书课题:除数是整数的除法)。
2、师: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怎样算?请大家先独立思考,再把自己的意见在小组交流一下。
方法一:
22.4千米=22400米。
22400÷4=5600(米)。
5600米=5.6千米。
方法二:
22.4×10=224。
4×10=40。
224÷40=5……24。
3、师:
这样可以算出结果,但是计算时有什么感觉?下面我们一起探讨一种更简便的算法,这就是直接用小数除以整数。
5.6。
422.4。
20。
24。
24。
二次备课:
思考:(1)余下的2表示什么呢?这个24又表示什么?
(2)24个十分之一除以4,每份是多少?
(3)怎样在商上面表示六分之一呢?
师:观察这个竖式中被除数和商的小数点,你发现了什么?
比较:224÷4与22.4÷4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师:经过上面的探讨,你觉得应该怎样计算小数除以整数?
(1)按整数除法的方法除。
(2)计算时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
三、巩固练习:
1.完成“做一做”
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计算的。
2.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算一算,比一比,这两题的计算方法哪些地方相同?哪些地方不同?
3.完成练习三第2、3题。
四、课堂小结:
师:这节课学习的什么内容?通过学习你知道些什么?
五、作业:
课本第19页第1、2、3题.
板书设计:
小数除以整数。
22.4÷4=5.6(千米)。
答:王鹏平均每周应跑5.6千米.
教学反思。
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计算步骤与整数除法基本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解决小数点的位置问题。为了说明商的小数点要和被除数的小数点对齐的道理,计算中在除过被除数的整数部分后还有余数,要着重说明把它化成用较小的计数单位表示的数,并与被除数中原有的同单位的数合并在一起,再继续除。
因此本节课,利用学生已有经验进行自主探索学习。在教学方法之前为了给学生探索创造条件,探讨后,学生进行汇报。对于正确的方法给予肯定,并且为找寻正确的思路,引导学生分别用整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和转化为整数除法的两种思路进行解题。培养学生知识的迁移能力,和对问题的转化能力,这也是本节课设计中的一个难点。让学生自己学会解决问题的方法,增强数学的综合能力。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梳理,合作交流补充的过程中,展示想画面的本领,尝试用小标题概括,在老师的指导下关注遗漏或合并,进而读懂这篇散文的主题是为了表现乡村生活。
2.在交流中,尝试运用本单元想象画面的方法来感受乡村生活的情趣。
3.读文后,同桌检查文中要求认识的“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这八个生字,分类积累描写声音及“吃茅茅针”的语句,并尝试运用。
一、谈话导入,回顾阅读方法。
生:我们要有感情地朗读。
生:还要把自己喜欢的部分背下来。
生:我们要想象画面。
师:想象画面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走进文中,会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是吗?
师:光想画面,还不过瘾,还要走进画面。怎样走进画面呢?这个单元的导读可以帮助我们。我们来看看。
师:当我们读到描写瓜果芳香的句子时,你该怎么读?
生:我们应该想象着用耳朵去【板书:听】。
师:当我们读到描写辽阔的草地,成群的牛羊的句子,我们又该怎样做?
生:我们应该想象着用眼睛去【板书:看】。看都不够,得欣赏。
师:对呀,调动我们的感官,用鼻子闻,用耳朵听,用眼睛看,甚至是用嘴巴【板书:尝】,用手去【板书:触】摸,这样才能让我们走进画面。
师:想画面,走进画面,这两方法你学会了吗?下面我们读《麦哨》这篇课文来检验一下同学们的读书本领。首先要看同学们想画面的本领。看看你能看到几幅画面?开始读吧!
二、初读课文,梳理画面。
1.师:大家都读完了吗?请把书扣过去,看到几幅画面?用手势告诉老师。看到一幅的,可以得六十分,看到三幅画面的请举手,可以得八十分,看到五幅画面的,可以打一百分。
师:老师想先请看到一幅画面的同学来展示,现在不说,后面可就没机会了。
(第三自然段)。
生:我看到了孩子的穿着这幅画面。
师:看来,你在读第三自然段的时候,眼前浮现出这些孩子们的样子?
师:那在你们眼前的画面中。
这群孩子在干什么呢?对这就是割草的孩子们的画面。翻开书找到这段写下来。
(第四自然段)。
生:我看到了有许多植物,有麦子,油菜花......
师:看来,你们明白这个意思,但把他们叫做植物或农作物,感觉就像科学书上的插图,冷冰冰,这是风景呀!这是哪里的风景,还记得吗?翻开书快看。田野的风光。好,把田野圈起来,在上面写上风光两个字。这就又是一副画面了。
(第五自然段)。
生:我看到的是孩子们翻跟头、竖蜻蜓、摔跤的画面。
师:你们看到了孩子们竖蜻蜓、摔跤、翻跟头,这些都是孩子们在——游戏。
师:这活动的地点太特别了,知道在哪吗?!那这幅画面可得改改了,对,那这就是在草地游戏。好,批注在书上。
(第六自然段)。
生:我还看到了孩子们吃茅茅针的画面。
师:你在读书时看到了孩子们吃茅茅针,这个画面不仅有吃茅茅针,还能看到什么?看看书。有采集的,有品尝的,还有茅茅针的样子。
师:那合起来就是采集茅茅针的画面,不仅有采集的,有品尝的,还有茅茅针的样子。记在书上。
师:刚才老师不是说了吗?五幅得100分,除此之外,同学们还看没看到其他的画面?
(第一二、七八自然段。)。
师:除了这四幅画面,还有没有其他的画面啦?看看书,还有哪些段落你没有关注到。
师:对,孩子们吹麦哨的画面。记在书上。
梳理:
师:我们来看,你们最开始看到的几幅画面和现在我们看到的画面一样吗?
师:有没有五幅画面都看到的。了不起,你真是阅读高手。
师:其他同学请起立,哪个画面,你在最开始读书的时候漏掉了?快说说,要诚实呀!在比如说,在割草的孩子这个画面中,谁只注意孩子们,而没有注意到割草啦?草地玩耍这个画面,谁只注意玩耍,而没注意到草地的?把看到的画面打上对号,没看到的画面打上重点号。以后读书细致点,你们也一定能成为读书高手。
生:都是在写孩子们的生活。
师:作为一个生活在城市里的孩子,看着这样的乡村生活画面,你有什么想法?什么感受?
三、想象体会,感受乡村生活。
1.你羡慕他们什么?到底是什么让大家羡慕、向往、甚至是想体验一下他们的生活呢?
2.默读课文,批注交流。你读书用......干什么啦!读是能读到,但会读的人,会闻到,看到,听到,尝到。
师:来我们来交流一下,说说你的感受。
第五自然段(玩耍之乐)。
生:最吸引我的是第五自然段,“孩子们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竖蜻蜓,还有摔跤比赛。草地柔软而又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读到这,我感觉他们玩的太开心了,可以自由自在地做他们想做的游戏。
点评:同学们知道他为什么羡慕吗?因为他都想象着用脚去踩那片草地了,太舒服了。
听着他的话,我们都感受到你已经跑到草地上翻跟头、竖蜻蜓去了。
听你一说,都感觉到他的身子都到草地上打滚了。他在读书的时候都会调动整个身子来想象啦。来给我们读,让我们也想象着打个滚。
呀,你的手都已经拄在草地上了,你才知道他有多软啊!
同学们,他简直是用脚在踩着草地来读书啊,让我们也踩着那柔软舒适有弹性的草地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yanjianggao/6026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