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的编写可以提前帮助老师规划好教学的步骤和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小编整理了一些编写高效教学计划的方法和步骤,希望能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指导。
教材第47页例1,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3题。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明确加法和减法是同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是同一级运算。同级运算的顺序。
2、过程与方法:能结合解决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理解同级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初步学会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掌握用递等式计算的书写格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不同层次练习中感受并理解混合运算的运算规则,激发思考探究乐趣,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用综合算式解答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
一、常规口算(精选含有加、减、乘、除运算的口算)。
二、情境引入,整体感知。
问题:刚才的口算中,都有哪些运算?
揭示:在数学里加法、减法、乘法、除法称为四则运算,加法和减法是同级运算,乘法和除法也是同级运算,它们是比加、减法更高一级的运算。
三、教学例1。
1、出示例1。
2、学生独立解题。
3、汇报:你是怎样解答的?
53-24=2929+38=67。
53-24+38=67。
4、告诉学生:第三道算式是将前两道算式合在了一起,我们叫前两道算式的综合算式。
5、两步算式脱式计算的格式。
(1)示范:刚才我们列出综合算式,并且直接口算出结果,如何把每一步的计算过程表示出来,它有特定的书写格式:教师边板书边阐述基本格式规范。
53-24+38。
=29+38。
=67。
揭示:像这样的计算过程就是用递等式计算。
下面的书写就是错误的:
53-24+38。
=29。
=67。
(2)学生练习,注意格式:65-18-29。
6、计算15÷3×5。
(1)说说这题的计算顺序。
(2)按脱式计算的要求计算,注意格式。
7、同级运算的规则。
在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都要从左到右按顺序计算。
8、揭示课题:像这样含有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内容。
四、巩固练习。
1、教材第47页做一做,注意顺序和格式。
2、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3题。
3、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2题。
五、总结:计算没有括号,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两步式题应按什么顺序计算?
六、布置作业:
教材第50页练习十一第1题。
关于混合运算,《标准》在1~3年级学段内容标准中没有提出具体要求,4~6年级学段内容标准阐述为: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但考虑到1~3年级学段,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时,要用到两级混合运算,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所以在本册安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是两级两步运算。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形式独立编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包括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和简单的三步(可以两步解答)混合运算等。结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探索乐园”。
另外五年级以上还要再安排一次,主要学习三步计算问题和运算顺序。本套教材关于混合运算内容的安排有以下特点:第一,同级混合运算结合有关计算单元安排。如,加、减混合运算(包括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都是结合加、减法的计算学习的。第二,在知识内容构建上,打破“先学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混合运算的编排和活动设计上,都采取“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来学习的。需要说明的是,学完相应的运算顺序后,再解决简单问题时,不要求学生必须列出综合算式。
1.结合小区建房问题,经历自主解决问题、从分步计算到三个数连乘计算的过程。
2.认识连乘算式,会计算简单的三个数连乘的运算式题。
3.了解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办法,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熟练进行计算。
了解算式的意义。
一排楼房的图片、连成算式卡片。
一、情境创设。
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的发展,我们身边建起了许多漂亮的楼房,同学们注意到了吗?有一个生活小区计划还要新建8栋楼房呢,我们一起看看楼房示意图好吗?学生读文字叙述并观察楼房示意图。
了解事情中的信息和要解决的问题:
1.有8栋楼房。
2.每栋有五个单元。
3.每个单元可住12户居民。
4.问题:可解决多少户居民的住房问题?
二、自主探索。
学生独立列式计算,做完后想一想每一步的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
你能只列一个综合算式就解决问题吗?列式的方法可能有:(板书)。
(1)12×5=60(户)60×8=480(户)。
(2)8×5=40(户)12×40=480(户)。
(3)12×5×8。
=60×8。
=480(户)。
(4)5×8×12。
=40×12。
=480(户)。
三、合作交流。
1.小组交流。
把你列式的.方法向你小组的同学介绍介绍并说清楚你每一步运算要解决什么问题。小组内交流列式的方法,其他同学补充算法。小结本组方法。
2.全班交流。
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小组的方法向全班同学说一说?小组内选派代表发言,其他小组准备作补充。
3.讨论连乘算式中每步运算的实际意义,认识连乘及运算顺序。板书:连乘算式按照从左向右的顺序计算。
四、巩固练习。
做一做。
1、一只小燕子孵出以后,一天要吃35只害虫,5只小燕子30天要吃多少只害虫?
2、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
五、布置作业:教材47页第3、5题。
(1)12×5=60(户)60×8=480(户)。
(2)8×5=40(户)12×40=480(户)。
(3)12×5×8。
=60×8。
=480(户)。
(4)5×8×12。
=40×12。
=480(户)答:可以解决480户居民住房问题。
2、我们学过的加、减、乘、除四种运算统称四则运算。
3、说一说下面各题的运算顺序:96-16+20、96÷12×4同级运算:从左往右计算。
加减法称为第一级运算,乘除法称为第二级运算。
96÷12+4×2含两级运算:先乘除后加减。
4、通过刚刚的练习,我们已经总结了没有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下面我们来继续学习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板书课题: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5、请同学们看这个算式:(板书:96÷12+4×2)说一说算式的运算顺序。
6、老师在这道题的基础上加上小括号,变成96÷(12+4)×2,(板书:96÷(1+4)×2),再给这个算式加上中括号,变成96÷【(12+4)×2】,(板书96÷【(12+4)×2】)运算顺序怎样呢?下面我们来自主学习含有小括号和中括号的例4。
1、画一画:红笔画出关键知识点,标清疑问。
2、想一想: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怎样。
3、议一议:既有小括号,又有中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怎样?
4、算一算:完成学习单上的例4。
1、96÷(12+4)×2:计算顺序怎样?有小括号的算式怎样计算?
2、96÷【(12+4)×2】:认识【】,读法,写法,算式读法。
计算顺序怎样?有中括号的算式怎样计算?
与96÷(12+4)×2比较,数相同,运算符号相同,计算顺序不同,计算结果不同。
3、小括号和中括号在一个算式中,有什么作用呢?(板书:改变运算顺序)。
1、p9——做一做。
先说顺序,再计算,学习单汇报。
2、你知道吗?
猜一猜:一个算式里,有大括号、中括号、小括号,计算顺序是什么?
3、p11——3。
先分别说一说每组算式的计算顺序,再计算每组最后一道题。
学习单汇报。
4、p11——2。
书中完成,展台汇报。
(1)注意320要写在算式最前面,中括号的正确用法。
(2)注意×34要写在算式最后面,小括号的正确用法。
二、教学目标:。
2.用列综合算式的方法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点:对混合运算进行系统整理和复习。
四、教学难点:对所学知识进行整理和复习。教学过程:。
五、教学基本流程:。
六、教学过程。
(一)整理混合运算的顺序;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
72-5×8=;。
30÷6+29=。
(14+21)÷7=。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
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
(2)只含有加减或乘。
说出各题的运算顺序,再计算。
4×6÷8=72-5×8=。
问题:读题目要求,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问题:1.你能把这6个算式分分类吗?并说说为什么这么分类。
2.每一类按什么顺序进行计算呢?
(1)在有加减乘除混合运算中,按先乘除后加减的顺序计算。
(2)只含有加减(或乘除),要从左至右按顺序计算。
(3)有小括号的,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比较上下两题的运算顺序和计算结果。
18+27÷94×8-3。
(18+27)÷94×(8-3)。
问题:每组中上、下两题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小结:在做混合运算时,一定要想一想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二、复习列综合算式解决问题。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你会解答吗?选择一个你喜欢的问题把你的想法写出来。
5.解答正确吗?
4.能说说你们的想法吗?
3.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小男孩:。
3×4+5。
=12+5。
=17(元)。
小女孩:。
10-(3+5)。
=2(元)。
10-3-5。
=2(元)。
(26+19)÷5。
=45÷5。
=9(个)。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能列个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
4.为什么要加小括号呢?
5.解答正确吗?
8×3-10。
=14(瓶)。
问题:。
1.你知道了什么?
2.要求“还剩多少瓶”,你们会解决吗?能列综合算式表示你的思路吗?
3.说一说你的想法。
4.这道题需要加小括号吗?
5.解答正确吗?
三、课堂作业。
作业:第58页练习十三,第1~3题。
四、课堂小结拓展、提升。
学了这节课你有什么想法和收获?
(2)完成练一练第2题和练习十五第4题。通过预习让学生对单位“1”产生初步的印象并知道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加以运用。
书本上的例2我放手让学生独立解题,然后交流并指出: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可以按照整数加减混合运算的顺序进行计算。同时我组织学生交流不同的解题方法,鼓励算法的多样性。
(1)最后的计算结果没有约分成最简分数;
(2)加减法相互混淆。通过强化练习情况有所好转。
文档为doc格式。
。
3、培养学生认真、严谨的学习习惯。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三步混合运算的计算。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尝试练习法、合作学习法。
ppt、小黑板等。
一、直接导入新课,板书课题。
1、师:同学们,知道我们今天要学习什么新的内容吗?你对混合运算已有了哪些认识?
2、说一说下面各题应先算什么。
(1)180-120÷6(2)15×9÷6(3)168÷(15+6)。
二、自主探究。
1、师:去过商店吗?下面我们一起去一家文具店看看。
出示:(图片)。
钢笔:12元三角尺:2元文具盒:20元。
2、师:能看懂吗?能试着编一道应用题吗?
生思考,指名回答。
3、现在老师要买5支钢笔和10把三角尺,一共要付多少元?怎样解答?请列出综合算式。
学生口答,师板书。师:会计算吗?试一试。
有针对性地指名板演,其余在自己本子上完成。
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想的?这样算行吗?
4、师:你能再接着提问吗?该怎样算?
同桌交流,指名说说。师:对于刚才学习的混合运算,你有什么收获?
5、出示:试一试。
150+120÷6×5。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集体评议。师:你是怎样算的?为什么?
三、巩固提高。
1、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1)小组交流:这些题分别应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2)独立完成计算,指名4人板演。
(3)集体订正,反馈、改正。
2、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先找一找错在哪里,再改正。做完后,同桌交流,集体评议。
3、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出示)。
做完后,交流:你的估计正确吗?能说说为什么吗?
4、完成“想想做做”第4题和第5题。
学生先列式解答,再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和解题方法,集体订正。
四、总结质疑。
1、师:本课学习了什么?你有哪些收获?你还想学习什么?
2、布置作业:“想想做做”第6题和补充的混合运算题。
关于混合运算,《标准》在1~3年级学段内容标准中没有提出具体要求,4~6年级学段内容标准阐述为:能结合现实素材理解运算顺序,并进行简单的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以两步为主,不超过三步)。但考虑到1~3年级学段,探索长方形、正方形的计算公式时,要用到两级混合运算,同时,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三年级的学生也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所以在本册安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是两级两步运算。这是本套教材第一次以单元形式独立编排混合运算。主要内容包括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和简单的三步(可以两步解答)混合运算等。结合单元内容,还安排了“探索乐园”。
另外五年级以上还要再安排一次,主要学习三步计算问题和运算顺序。本套教材关于混合运算内容的安排有以下特点:第一,同级混合运算结合有关计算单元安排。如,加、减混合运算(包括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都是结合加、减法的计算学习的。第二,在知识内容构建上,打破“先学混合运算的计算方法,再解决应用问题”的传统教材体系,而是让学生在尝试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理解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在混合运算的编排和活动设计上,都采取“呈现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学生自主尝试解决——试着写成一个算式”的过程来学习的。需要说明的是,学完相应的运算顺序后,再解决简单问题时,不要求学生必须列出综合算式。
本单元教材是在学生认识了小括号、掌握了带小括号的加减混合运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此时的学生已经能够解决一些需要两步计算的简单问题了。这里主要是让学生经历将分步计算改写成混合运算的过程,使其体悟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
1.结合现实素材,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2.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能进行简单的、有条理的思考。
3.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4.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运算与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
了解同一问题有不同的解决办法,能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第1课时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p56~p57)。
第1课时(p56~p57),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教材编排了两个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活动一,教材呈现了饮料瓶的情境图和一共有多少瓶饮料的问题,让学生用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尝试解决,在交流个性化计算方法的基础上,通过蓝灵鼠的“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的问题,指导学生将分步计算的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了解两级混合运算和分步计算的关系。再结合解决问题的过程,说一说改成后的算式怎样计算,理解含有乘、加的混合运算要先算乘法的道理。活动二,教材安排了常见的鞋子价钱问题,放手让学生尝试解决。鼓励学生通过将含有减、除的算式改成一个算式,并自己确定运算顺序进行计算。然后,通过上面的两个活动,引导学生归纳两级混合运算的计算顺序。
1、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经历自主探索,并尝试将分步计算改写成不带括号的两级混合运算的过程。
2、理解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会进行两级混合运算。
3、在自主解决问题、改写算式等活动中,初步感受混合运算顺序在实际应用中的合理性。
正确掌握两级混合运算的顺序。
一、出示练习,检查铺垫。
1、教师投影出示下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
把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
2、学生汇报交流,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3、教师卡片出示下列题目,指名说说先算哪一步。
二、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2、生交流,师板书:有3箱饮料,每箱有24瓶,箱外有8瓶。
3、那谁能算一算一共有多少瓶饮料?(师边提问边板书问题:一共有多少瓶饮料?)。
4、生自己试着解决问题。
5、指名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并请学生到前面板演。
6、(教师提出蓝灵鼠的问题):谁能试着将两个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7、生试着在练习本上进行改写,教师巡视并进行相应指导。
8、指名汇报改写后的算式并板演。
11、同桌讨论运算顺序并交流汇报。
13、生小结:一个算式里,既有乘法又有加、减法,我们应先算乘法。
三、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2、生交流汇报。
3、你能用你所学会的知识,独立解决这个问题吗?
4、生独立在练习本上解决。
5、师:谁来说说你的解决办法?
1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培养学生看、听、说、写等良好学习习惯。
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口算卡片。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数鸭子》的儿歌吧,播放儿歌,好听吗?你们听到了那些数学数字呀?(1、2、3、4、6、7、8)你们真厉害!
你们能用这些数字组成连加连减的算式吗?(能)。
生1:1+2+3=6、6-3-2=1。
生2:1+2+4=7、7-1-2=4。
生3:1+3+4=8、8-4-3=1。
你们知道是怎么算的吗?
生: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上3人。
提问:。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在班上说一说?指名说,真棒!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列成算式吗?学生列算式:7-2+3。
(板书:7-2+3)。
(4)哪位同学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2、揭示课题。
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减混合)。
3、探究算法。
(1)怎么算呢?能摆一摆你们的小木棒吗/?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说。
(2)摆完小木棒,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7-2+3=8。
5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说。(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小结。
像“7-2+3”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板书: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表演。
(1)你们愿意把刚才看到的上下车情境演一演吗?指名表演。
(2)谁愿意把刚才看到的表演说一说?指名说: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还剩8人。
(3)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列出算式。学生列式计算:7-2+3=8,再说出计算过程。
3、谁也想来说一道?先后让几位学生说说,其他的边听边列式计算,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4、第1、2题。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列出算式,再说出计算过程。
5、听算。(8道)。
(1)老师说出算式,学生边听边写边算。
(2)集体校对。
6、看算。(10道)。
老师出示口算题,学生伸出十指,边看边说边屈手指算。
7、唱儿歌。
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会,唱一首《找朋友》的儿歌,好吗?(好)。
8、做游戏。(第4题)。
9、第6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端正,算得最认真。
四、作业。
第3题: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
(二)明确在式题计算中,两个小括号要同时进行脱式计算,从而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与认真的学习态度.。
重点: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难点:掌握有小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脱式过程中不出现遗漏和不等式.。
口算:(卡片)。
8+2×79×3+2×318÷3-4。
81÷9×216+3×456÷8-2。
7×6-1038-5×53×9÷3。
24÷4×3100÷4-2020-20÷5。
最后一道口算题“100÷5×3”请说明运算顺序.(先算100÷5等于20,再乘以3)。
出示例1:计算74+100÷5×3。
出示例1:计算74+100÷5×3审题,根据下面问题进行思考:(投影)。
(1)这道题包括几级运算?
(2)应该按怎样的运算顺序进行计算?
(3)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最后算什么?
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同桌同学讨论一下,然后在自己作业本上试做.(个别同学写在玻璃片上)。
订正时,请讲出计算过程.。
74+100÷5×3。
=74+20×3。
=74+60。
=134。
在学生回答的基础上,老师给予具体指导.。
口算:500-400÷4。
(500-400)÷4。
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同?(运算顺序不同)为什么?(第2题加了小括号,改变了运算顺序)。
出示例2:
计算(440-280)×(300-260)。
师:这道题有两个小括号我们应该怎样计算呢?(有人写在玻璃片上)。
让学生自己尝试,可能会出现下面两种情况.。
(1)(440-280)×(300-260)(2)(440-280)×(300-260)。
=160×(300-260)=160×40。
=160×40=6400。
=6400。
订正时,引导学生讨论.。
师:同学们在脱式计算时,有以上两种脱式计算形式.(1)题是一步一步脱式计算,
通过讨论师生共同总结得出“两个小括号同时进行计算比较简便”的结论.。
(440-280)×(300-260)。
=160×40。
=6400。
(1)65-6×4÷2。
(2)38+56÷7×3。
(3)(59+21)×(96÷8)。
(4)(220-100)÷(15×2)。
订正时,请说一说每题的运算顺序.。
(1)700-8×5×4。
(2)840÷6÷7+630。
(3)(15×40-360)÷6。
(4)(26+19)×(49÷7)。
(1)45+55÷5-20(2)130+60-90×2。
=100÷5-20=190-90×2。
=20-20=100×2。
=0=200。
()()。
(3)48+20÷4×5(4)320-15×4+40。
=48+20÷20=320-60+40。
=48+1=200-100。
=49??=200。
()()。
(1)96÷8=12(2)12+24=36。
12+18=3036÷9=4。
84-30=544×5=20。
列式:________列式:________。
(1)12×6+8÷4=20。
(2)12×6+8÷4=42。
(3)12×6+8÷4=96。
师生共同总结。
作业:第92页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四则运算中,加法和减法叫做第一级运算,乘法和除法叫做第二级运算.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运算的算式,通常称为混合运算.加、减、乘、除的混合运算也叫做四则混合运算.在四则混合运算中,规定的计算先后次序,称为运算顺序.数学上规定的'四则运算顺序如下: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联系生活情境,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能正确地进行口算。
2、发展学生初步的计算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倾听和认真书写的习惯。
4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正确的计算方法和培养学生看、听、说、写等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加减混合的含义和计算顺序。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木棒、口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听儿歌吗?(喜欢)好,我们一起来听一首《数鸭子》的儿歌吧,播放儿歌,好听吗?你们听到了那些数学数字呀?(1、2、3、4、6、7、8)你们真厉害!
你们能用这些数字组成连加连减的算式吗?(能)
生1: 1+2+3=6、 6-3-2=1
生2: 1+2+4=7、 7-1-2=4
生3: 1+3+4=8 、 8-4-3=1
你们知道是怎么算的`吗?
生: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二、主动探索,体会领悟。
1、提出问题。
多媒体出示例题图:车上有7人,先下车2人,接着上3人。
提问:
从刚才的画面中,你们看到了什么?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在小组内交流)
谁愿意在班上说一说?指名说,真棒!
你们能把刚才看到的列成算式吗?学生列算式:7-2+3
(板书:7-2+3)
(4)哪位同学试着读读看?(7减2再加3)
老师领读,学生齐读,同桌互读。
2、揭示课题。
这道题跟我们前面学习的连加、连减有什么不同?
指出:像这样有加又有减的算式,叫加减混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加减混合)
3、探究算法。
(1)怎么算呢?能摆一摆你们的小木棒吗/?请同学们一边摆一边说。
(2)摆完小木棒,你们知道怎么算了吗?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板书:7-2+3=8
5指名再说说计算过程,同桌互相说说。(先算7-2=5,再算5+3=8,所以7-2+3=8)
小结。
像“7-2+3”这样有加又有减的加减混合题,计算方法与连加连减一样:都是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板书:先算前面的,再算后面的)
三、巩固深化,应用拓展
1、表演
(1)你们愿意把刚才看到的上下车情境演一演吗?指名表演。
(2)谁愿意把刚才看到的表演说一说?指名说:车上原来有7人,先下车2人,又上车3人,现在车上还剩8人。
(3)请同学们把刚才看到的听到的列出算式。学生列式计算:7-2+3=8,再说出计算过程。
3、谁也想来说一道?先后让几位学生说说,其他的边听边列式计算,并指名说说计算过程。
4、第1、2题。
指导学生认真观察图画,帮助学生弄清题意,列出算式,再说出计算过程。
5、听算。(8道)
(1)老师说出算式,学生边听边写边算。
(2)集体校对。
6、看算。(10道)
老师出示口算题,学生伸出十指,边看边说边屈手指算。
7、唱儿歌。
现在我们来休息一会,唱一首《找朋友》的儿歌,好吗?(好)
8、做游戏。(第4题)
9、第6题。
比一比,看谁写得最端正,算得最认真。
四、作业。
第3题:比一比,看谁写得又快又对。
五、课堂总结。
今天这节课你们学到了什么本领?
以上就是数学网小编分享加减混合运算的教案的全部内容,教材中的每一个问题,每一个环节,都有教师依据学生学习的实际和教材的实际进行有针对性的设置,希望大家喜欢!
1掌握没有括号的两步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能正确进行两步计算的四则混合运算。
2让学生经历探索四则混合运算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两步混合运算(两级)与同级两步运算之间的联系与区别。
3在计算中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体会四则混合运算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四则混合运算的`价值。
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播放课件)同学们,商店的商品可多了,请看:都有哪些商品,它们的单价各是多少呢?学生观察,并说出货架上的商品名称和价格。
1教师:小明、小红和小强,他们各买一个文具盒,一共需要多少钱呢?(文具盒每个7元)学生列式计算后,指名汇报,教师板书:7+7+7=21(元)或7×3=21(元)。
2李老师也来到商店,要为学校买4个篮球和1个足球,需要多少钱呢?还能用一步计算出来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两步混合运算。(板书课题)。
二、引导探索,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2引导学生汇报。
教师板书:35×4=140(元)140+45=185(元)或35×4+45=140+45=185(元)。
教师:谁来说—说,他们是先算的什么呢?
学生1:他们都是先算的买4个篮球要多少钱。
学生2:他们都是先算的乘法,再算的加法。
学生:要先算乘法,再算加法。
3.尝试练习。
教师:能正确算出答案吗?
学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教师:要解决这个问题,应先算什么呢?
学生:先算出买13个同样的文具盒—共要多少钱。
教师:你知道怎么算买13个文具盒的钱吗?
学生:7×13。
教师:能列出一个算式算出找回多少钱吗?
教师:谁能说说这个算式,在计算时先算什么,再算什么?
学生:先算乘法,再算减法。
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教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算式里都有哪些运算?计算时是先算的什么?
学生:有加法、减法,也有乘法、除法。先算的乘法和除法,再算的加法和减法。
教师:谁能小结一下,像这样的算式,它的运算顺序是怎样的?请同桌相互说说。
指名学生说。
教师小结:在一个算式里,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算乘、除法,再算加、减法。
教师:像这样,算式里只有加法和减法,或者只有乘法和除法,运算顺序应该是怎样的呢?请同桌相互讨论讨论,并用自己的话说说。指名说说运算顺序。小结如果在一个算式里只有加减法,或者只有乘除法,就从左到右依次计算。
三、巩固运用。
1第7页,练习一,第1题。先说说运算顺序,再计算,然后集体订正。
2第7页,练习一,第3题。学生先独立完成,再全班集体讨论。
3第7页,练习一,第2题。学生独立完成后,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先算的什么。
四、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你有哪些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北师大版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58、59页。
情感与态度: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给学生独立发挥的空间,让学生获得解答对问题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中运用讲解法、演示法、引导学生自主探究。
1、体会整数运算定律在分数运算中同样适用;
2、利用分数运算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画图分析解决日常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一情景引入
1、出示生活中的图标:
师:请同学们分别向左右两侧的墙上看,最吸引你眼球的是什么?(请勿吸烟的图标)对,这个图标随时提醒人们,吸烟有害健康。
师:在生活中你还在哪些地方见到过类似的标志呢?
师:(课件出示)“交通标志、医院标志”等。生活中人们利用这些图标作为语言,指示某种事物显得通俗易懂。
2、引出数学图示:
师:在数学上,我们能不能也利用一些图形表示一定的数量关系呢?请看大屏幕。
课件出示:圆圈图、线段图、统计图,让学生根据这些图分析数量关系。
师:同学们,数学上利用这些图形能够清楚准确的表示一些数量关系,如果我们能够灵活合理运用,可以帮助我们分析,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二探究新知
师:我们学校最近要举行运动会,这是我们共同期待的事情。我最近将去年和今年召开运动会的情况做了一些调查,发现:
(1)估算:请同学们先估计一下大约需要多少个,可以估计大致范围。
(2)画图分析:线段图,统计图(图略)
(3)列式计算(板书)
先算今年增加多少个?先算今年是去年的几倍。
80+80×1/480+(1+1/4)
检验:100人与我们估算结果一致,说明是正确的,然后写出答案。
(4)对比发现
师:请你们观察,这两个算式,你有什么发现?说明了什么?
整数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2、出示例2:
师:我们已经算出了学校要准备100个花环,为了培养大家动手能力,学校让我们自己动手扎花环,现在把这个机会给了五二班和咱们班,出示:
五二班和五三班共扎100个花环,五二班已经扎好了3/5,五三班要扎多少个?
(引导学生独立解决)
小结:刚才我们通过认真思考分析,解决了这两个实际问题,现在我们想一想,解答这样较复杂的分数问题时可以分几个步骤呢?(出示想一想)
出示解题步骤:(1)读懂题意,合理估算;
(2)画图分析;
(3)列式计算、检验;
(4)写答案。
三巩固练习:
(1)抢答
17×5/6+17×1/620×(3-3/4)
5/6×1/7×2/52/3×(3/8×1/9)
(2)应用题:
四全课小结
这节课我们都学了哪些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yanjianggao/59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