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东山书院之旅(优质13篇)

东山书院之旅(优质13篇)



一篇优秀作文需要有独特的观点和深入的思考,以及准确的语言表达。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作文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东山书院之旅作文

如果要用“志当存高远”这句名言来描写毛主席爷爷,那是最适合不过了,他从小就有着为中国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而东山书院,也就是毛主席的母校,更是引导毛主席求学励志的起点。今天,我们四、六年级就有机会来参观东山书院。

到了那里,我们一个个像出了笼的小鸟,迫不及待地跑出了车里,一下车,我就见到那美丽的景色:古老的房屋,上面砌着青砖青瓦,让人感觉有清凉之爽,旁边的花草树木,在向我们点头呢!

这时,一位老师走出来,哦!她就是我们的导游。现在,导游带我们来到了一厅,里面全是关于毛主席爷爷的故事。在大厅中间,有一尊毛主席的铜像,那是毛主席爷爷年轻时候拿着一本书的铜像。忽然,我看见了一首诗,这是一首毛主席离开家乡时写的一首诗:

孩儿立志出乡关,学不成名誓不还。

埋骨何须桑梓地,人生无处不青山。

接着,我们看见了一口井,听导游说,曾经毛主席和几位同学在这旁边坐,这时从井里跳出一只青蛙,于是作了一首诗,诗的内容是这样子的:

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

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随后,我们来到了毛泽东爷爷上课的教室,教室面积宽广而又整齐,一排排座位齐刷刷地摆在我们面前。讲台上面,有两块重叠的黑板,上面吊着两根绳子,可以上下移动。毛主席的座位就在二组倒数第二个,但他学习还是很认真。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毛主席的自修室。它十分简陋,只有八张桌子和八张椅子,再加上一盏灯,便是自修室了。可以想象,当时毛主席爷爷那股非常热爱学习的劲。

参观完毕,我恋恋不舍地上了车。心想:毛泽东爷爷,您的品德让人赞叹!您的学习让人惊艳!我敬佩您!

东山书院之旅作文

冒着蒙蒙细雨,怀着喜悦的心情。我来到了国家4a级旅游景点——东山书院。

踏入这座有着百年文化气息的学院,首先映入我眼帘的是一块汉白玉石的门匾,上面有毛泽东的题词“东山书院”几个熠熠生辉的大字。跨入大门,是一个由环形石板路围绕着的鱼池。鱼池边,桃红柳绿,各色鲜花争奇斗艳。鱼池里不知名的水生植物就像一把把小刀立在池子里。水池里泛起一圈圈波纹,原来是调皮的小鱼吹了一个个小泡泡。我拿出食物撒了一些,成群结队的鱼儿立刻冲了过来,挨挨挤挤地争抢着食物。

离开鱼池往前走,一座白墙青瓦的楼房出现在我的眼前:黑色的门柱、朱红色的房梁、高高翘起的屋角。这些历史悠久的建筑物,让人过目不忘。来到大厅看到了孔子雕像,这位拥有3000弟子的政治家,教育家,让我敬佩不已。穿过东斋,又去参观了毛泽东的寝室和自修室。走过长长的走廊,来到了毛泽东曾经就读的教室,几排古老的座位整整齐齐的摆放着。我特意在毛泽东的座位上坐了一下,我想这应该是每个游客来这里都想做的事情吧。

风景优美的东山书院,在小雨的滋润下,更加美丽,也给我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美丽的东山书院作文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我一路哼着小曲,蹦蹦跳跳的跟着爸爸去参观风景优美、历史悠久的东山书院。

跨进大门,一幅美丽的画卷立刻映入我的眼帘:一条光滑的石板路;路旁的树木郁郁葱葱,樟树像一个个威武的战士,高大挺拔;垂柳的枝条像小女孩的小辫子,倒映在水面上,真美丽!榆树已经有30年的历史了,枝繁叶茂,真像一把撑开的大伞;路旁还有一口古井,古井很深,像一个无底洞,听说,当年毛泽东主席看到这井里的青蛙,写下了“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这样充满霸气的诗句;书院里还有一条环绕的小河,河里鱼儿成群,有的在睡大觉,有的在做游戏,有的在吃鱼食。啊!多美呀!我心里不禁发出阵阵惊呼。

慢慢地走到石桥的尽头,我发现有一座庙宇似的屋子,门额为汉白玉石,上面书写着“东山书院”四个熠熠生辉的大字。爸爸告诉我:“这四个字是清代书法家黄自元题写。革命领袖毛泽东、谭政、陈赓都在这里学习过呢!”

来到大厅,我发现了一座青铜雕像,是孔子的塑像,两旁的墙壁上写着“博学笃志,切问近思”八个字,这是告诉我们,要广泛的学习,坚定自己的志向,多问多思考。

经过东斋,我来到了毛主席少年时学习过的教室,我迫不及待地坐到毛主席坐过的位置上,心里想:如果我也能像毛主席一样为百姓造福,那该多好啊!

来到西斋,发现里面有毛主席睡过的卧室,里面非常简陋。爸爸告诉我,毛主席求学时按规定是一室两床,每床一个人,他因把被褥送给了一位贫困工友,自己与表兄文运昌共睡一床。这件事让我很受感动。

东山书院,古朴典雅,庄严肃穆,充满着百年文化气息。我和爸爸依依不舍地离开了东山书院。

东山书院之旅作文

东山位于漳州市西部,是一个不起眼的小地方,面积不大,但却风景优美,大家都认为长城,黄山才是真正的旅游胜地,但请恕我直言:“你们真是有眼不识泰山,我认为东山的风景不亚于黄山,长城,不信吗?我就猜你们不信,让我也来当一次导游吧。”

先说东山马銮湾,夏天那里人山人海,每个通往马銮湾的街道都水泄不通,我们挤了20分钟才挤了进去,马銮湾风景真好,海水热腾腾的,散发着热气,海面一望无际,我租了一辆水上摩托,想开到最快,呀,这比小轿车的速度还快,我听到的只有风呼呼的声音,只见尽头越来越近了,水也越来越深了,我好像到了尽头,呀,又是大海,比马銮湾更广阔了,看着广阔的大海,和禁止通行的符号,只好来了个360度的大转弯,别人看着我已经冲到了禁线,之后来了个“凯旋归来”,都投出了羡慕的眼光,哈哈,我可成了“明星”了。

风动石可就更好玩了,它可是中国五星级的旅游胜地,我们踏上了石级,先来到了关公庙,关公骑着赤兔马,看上去威风凛凛,之后来到了人民纪念馆,上面还有蒋介石的照片呢!之后“主角”登场了,我们来到了风动石,风动石,顾名思义,意思是:只要有一丁点风就会摇摇欲坠。虽然在山崖边,但悬而不落,我站在山崖上,实在是太高了,我的手都一直在颤抖。我们还看见了一棵长了2的古榕树,经过了无数战火的洗礼,仍傲然挺立着。此外,一座古代房子遗址、竹梯、山洞、岩石、蔚蓝的大海……使风动石更显得壮观。

怎么样?听了上面的介绍,你不得不承认东山是个名副其实的旅游胜地了吧?它可不是徒有虚名哦!

东山书院之旅作文

下午,太阳公公换上衣装,精神饱满。看来他也想跟我们去春游呀——今天,小记者们要集体去东山书院踏青!我们一路嗅着春天的芳香,看着春姑娘画的生机勃勃的初春图,来到了东山学校。

踏上古老的石板路,望着精致的木建筑,我心里荡起一层层涟漪。原来我们伟大的毛爷爷小时候在这所学校读书。我暗下目标:我长大了也要考上这东山学校。走进书院,惹眼的绿出现在我面前。这里到处是成片的树木。樟树挺立在湖的.一圈,像是这里威严的卫士。树干又粗又直,给人一种安全感。柳树也不甘示弱,披着一头绿发,身姿妖娆,像一位娇羞的姑娘。

我们继续漫步院内,上了一座石桥,桥有些些缺陷,这时岁月的痕迹呀!桥下是一个大湖,绿得那么深,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但是,调皮的鱼儿划破了平静的水面。花花绿得鱼群像一条条绸缎向着我们游来,好像在对我们说:“欢迎你们来到这里!”

我们往里面走,来到了毛爷爷的寝室和进修室。我惊呆了!寝室里只有一张由几块木板拼成的床,上面再铺一层床单。这样不会睡得不舒服吗?进修室里也只有一张红漆桌和椅子,桌子上方吊着一颗灯泡。毛爷爷在这么艰苦的环境里学习还能如此才华横溢,那都是因为他有一颗热爱学习的心。我们穿过古典的红木柱走廊,来到毛爷爷的教室。毛爷爷的座位在倒数第二排,我试着上去坐了一会儿,在这个位置很难集中注意。想到这里,我不禁想到毛爷爷聚精会神、奋笔疾书的画面了。最后,我们来到了毛爷爷铜像下瞻仰。导游老师说:这是全国最大的室内铜像,不加底座,高9、9米。哇!这么高呢,我想这应该也表明毛爷爷在我们心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吧!铜像毛爷爷凝视远方,手握望远镜,好像在规划着我们中国的无限美好前程呢!

毛爷爷是我们中华人民的榜样,东山书院之行使我更加坚定信心:长大后要成为爷爷这样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东山书院之旅作文

星期天,我和爸爸妈妈来到东山书院游玩。

走进大门,踏着脚下的石板路,来到了一座石桥边,走上石桥,往下看,看到了碧波盈盈的湖面,湖里有许多各种各样的鱼儿。

走过石桥就来到了一个小草坪,这是毛泽东爷爷求学时的操场,走过了草坪就看见“东山书院”几个苍劲有力的大字,门口的右边有一个小门,那是理发室,看得出当时学校非常重视学生仪表。

走过小门就来到“西斋”,西斋共有斋房四间,少年毛泽东求学时的寝室是西斋一楼第一间,那些床是木制的,上面铺着柔软的被子,我真想体验一下睡在这张床上的感觉,我们随后来到了一个大厅中,大厅中央摆着孔子的雕像。

看完“孔子“,我们来到了“东斋”,这是毛泽东爷爷的教室,我仔细找到了毛泽东爷爷当时坐的课桌,坐在位子上,我仿佛感受到了毛泽东爷爷求学时认真听课的情景。

东山书院之旅作文

凉风习习,秋高气爽,我早早地起了床,今天我要和爸爸去爬东山公园。

我们迎着晨风,迈着兴奋的脚步,走向东山公园。虽然是早晨,但人已经很多了。向东山上望去,树木间人若隐若现。山里不时传来鸟儿清脆的鸣叫声。我深吸一口气,哇,好清新!

沿着台阶往上走,一棵火红的枫树像燃烧的烈火,热情可爱,又像早晨刚出生的太阳,散发着光和热。我不禁想起,“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银杏树落下金黄的小扇叶,好似一只只黄蝴蝶翩翩起舞,顽皮至极。飞落到大地妈妈的怀抱里,甜蜜地和泥土睡在一起。松树还是那么郁郁葱葱,他笔直地立在山坡上,活像一位穿着绿色军装的战士。我兴高采烈地走在前面,一会儿蹦跳着采几株毛茸茸的狗尾巴草,一会儿停下脚步细细地观赏路边的野菊花,他们带着娇嫩的身子,在美丽的秋天尽情开放。一会儿像小猴子,和爸爸玩捉迷藏,真是快活得无以复加了。

东山书院导游词

亲爱的游客朋友们:

大家好!

今天我将带领大家去参观东山书院。我叫胡惠琳,大家可以叫我胡导,也可以叫我小胡。

首先,大家跟我往右边走,大家看,这里有一口井,没错,当年我们的伟人——毛主席非常喜欢到这井旁边读书,养精神。有一天突然有一只青蛙正好蹲在大石头上,同学们便让毛泽东现场作诗,所以毛泽东写下了《咏蛙》这首诗。“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好,看完了诗,我们到桥那边去看看!“这里有六块石板,三块是新的,三块是旧的,那么请大家来猜一猜,哪三块是新的,哪三块是旧的?”其实,这三块比较平的是旧的,那么很多人就会问为什么呢?因为这三块石板经常有人走,所以,它渐渐被磨平了!好,我们再往里走,其实当年毛主席来求学的时候,是有专门的理发室的。大家看,这里是训诂室,相当于我们的教师办公室。这是监学室,当时教育部工作人员就在这里工作。这就是我们的堂长室,也就是校长室,其实当年毛泽东是被破格录取的。因为毛主席17岁来时,错过了考试时间,保安就不让他进来,可是毛主席从韶山跑到这儿来读书,怎能就这么轻易放弃呢?刚好这时校长从这儿经过,便让他把自己的志向写出来,于是毛主席写下了救国救民、保家卫国的长长文章,校长怎么也没想到,年仅17岁的少年,竟有这么大的志向和抱负!他被破格录取了!

大家再看这里,这是藏书楼,毛主席非常喜欢到这里来借书。我们现在去看看他们的宿舍吧!当时是两个人同一间宿舍。记载有一次毛泽东把自己的棉被给了没带被子的同学,自己跟表兄挤在一张床上。青年时期的毛泽东是那样关心别人!这里还有他们的自修室,是他们上自习的地方。接着,我们去看看他们的教室吧。他们教室比起我们现在的教室要简陋一些。毛主席的位置在2组倒数第2位。大家可以去坐一下,体验一下。

东山书院是由刘锦棠指挥修建的,用了一万四千七百二十九串七百四十文。现已发展到182亩,有全日制教学班76个,学生4800余人,是目前湘乡乃至湖南最大规模的全日制寄宿学校。

今天的参观到此结束,感谢大家的配合!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

东山书院是一所历史悠久的学府,位于中国福建省福州市鼓楼区,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经历了多个朝代的变迁,东山书院成为了传承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场所。在一次参观东山书院的活动中,我有幸亲身体验到了这座书院的独特魅力,并从中获得了一些珍贵的心得体会。以下是我对东山书院的心得体会的连贯阐述。

第一段:东山书院的历史背景与建筑文化。

我来到东山书院的第一印象是它的庄严肃穆,有古代学府的氛围。东山书院始建于宋代,经历了明、清两代的扩建与翻修,其建筑结构形式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建筑的精髓。我在书院里看到了精美的花岗岩石雕、木雕以及壁画,这些都展示了当时建筑工艺的精湛技艺。东山书院的建筑体系以文化庙宇为主,书院中的各个建筑呈现出一种平和、静谧的氛围,使人仿佛穿越到了那个古老的时代。

东山书院不仅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更体现了传统的教育理念与方法。书院内设有讲学堂、寝室、卧室、厨房等功能区域,这些区域都围绕着中央的“棂星门”而布置,体现了中国古代书院的教育格局和行政管理模式。书院里常年聚集着学者、名儒,他们通过互相讲学、争辩思想的方式,形成了一种开放的学术讨论氛围。这种自由的学习环境不仅培养了学生们的学术能力,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具备了独立思考、勇于表达的能力。

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东山书院保存了大量的珍贵文化遗产。书院内的藏书楼收藏了大量的经书、古籍和文献资料,这些资料对于了解古代文化、研究历史非常有价值。书院内还陈列了许多名家手迹,这些手迹记录了他们的思想、情感和对世界的观察。书院还设置了孔庙、孔祠等文化场所,供人们进行祭祀活动和学习先贤思想。这些文化遗产的传承与保护,不仅是对古代智慧的尊重,更是对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扬。

第四段:东山书院的独特魅力与教育意义。

在我游览东山书院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它的独特魅力。这里有清新的空气、丰富的文化艺术氛围,以及悠久的历史底蕴。在这里,我仿佛与古人对话,感受到了学习、交流和进步的重要性。东山书院的存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需要回归传统,重视人文关怀与思想交流,通过学习东山书院的精神,培养出具有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的新一代人。

第五段:对东山书院的期望与珍惜。

作为一座具有丰富历史文化的传统建筑,东山书院的保护与传承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我期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了解、珍惜并参与到东山书院的保护与发展中来。同时,我也希望东山书院能够更好地展示自己的文化魅力,吸引更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以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扬。

通过参观东山书院,我对中国传统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我相信,只有继承传统,发扬光大,我们才能使中国文化在世界的舞台上绽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

湘潭东山书院导游词

宋淳煕间赵汝愚等闻朱熹“得道统之正”,乃建馆城冠山东峰,延朱熹主讲其中。从弟汝靓、子崇宪及曹建等师事之。朱熹题其堂曰“云凤堂”。后为人所据。李荣庭赎复之。后又为兵毁。

明初一度入于寺。弘治二年(1489)知县沈时重建于绝顶。不久又毁于战火,正德六年(1511)巡抚任汉命知县徐冠迁建于冠山之中峰。中构堂5间,南向有祠,堂之东仍构云凤堂,西筑讲堂,东西廊号房以处讲学者。规制为之一新。提学副使李梦阳为记。万历八年(1580)复废。继就二贤祠基址重建,明末圮。清顺治十一年(1654)兴屯道翟风翥堕修,题额“高风百世”。内祀朱熹,以赵汝愚、赵汝靓、曹建、柴元裕、饶鲁、胡居仁等配享。翟自为记。

康熙十二年(1673)知县江南龄会同邑士民增建,自为记。嘉庆十五年(1810)重修云凤堂、千越亭、集义堂、慎独堂、丽泽堂、文昌宫、魁星阁,后又在门外阶下建入德门坊,道光三年(1823)书“明体达用”横匾与“读书志在圣贤,为官心存君国”联语悬之。同治七年(1868)邑人重修。知县常山凤立《捐置东山书院膏火经费善后规条》,立定经费管理、生徒膏火额数与发放、扣除,考课取录及对生童的奖惩制度等。

东山书院心得体会

段一:东山书院的背景介绍(200字)。

东山书院是我国古代最重要的私塾之一,建于明代永乐年间,位于福建福州三坊七巷。东山书院自建成以来,一直扮演着重要的教育和文化交流的角色。其丰富的藏书和著名的学者使得这座书院成为东南地区的学术中心。东山书院以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和它的雅致建筑吸引了许多学子和游客。

段二:参观东山书院的感受(200字)。

在我参观东山书院的过程中,我被它的壮丽和庄严深深吸引。进入书院的一瞬间,我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古代的教育殿堂。那高大而古朴的木结构建筑和古老的雕刻给人一种恍若置身于古代的感受。漫步在长廊间,书法和古籍的氛围扑面而来,我仿佛能感受到古代学者们在这里饱读诗书,畅游在知识的海洋中的情景。尽管如今绝大多数的学习场所采用现代化的教学设施,但是东山书院的传统韵味却能让我沉浸在古代智慧的长河之中。

段三:东山书院的价值与意义(200字)。

东山书院的价值不仅在于其作为古代教育场所的历史底蕴,更在于其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书院既是教育机构,也是理想境地。在书院内,学者们不仅会学习各种经典著作,更重要的是他们能够和其他志同道合者展开深入的学术交流和思想碰撞。这种开放和自由的学术氛围对后来者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东山书院的传承,古代的智慧和文化得以传播和弘扬,这对于我们的文明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段四:参观东山书院后的启示(200字)。

参观东山书院对我个人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它使我意识到学习不应只停留在课堂上,而是要通过不断的行动和实践来发现和探索。东山书院曾经培养出许多杰出的学者,正是因为他们能够将知识融入自己的生活中,深度思考并付诸实践。此外,东山书院也提醒我要保持对知识和智慧的渴望,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水平和修养。

段五:结语(200字)。

总之,东山书院作为我国古代私塾的代表,具有重要的历史和文化价值。它不仅是古代学者获得知识的场所,更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参观东山书院,我深刻领悟到知识和智慧的重要性,并对古代学者的不懈追求和勤奋工作表示敬佩。希望更多的人能够重视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我们的文明遗产。同时,我也希望东山书院能够持续发展,吸引更多的学子和游客前来参观,并继续成为东南亚的学术瑰宝。

湘潭东山书院导游词

湘潭是全国的湘莲之乡,是个山清水秀、风景迷人的地方,自古就有莲城的美称。提起湘潭——莲城,我们心中便充满骄傲和自豪。莲城是一座英雄的城市,是一块神奇的土地,人杰地灵,人才辈出。是一代伟人毛主席,彭德怀、陈赓、谭政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故乡,也是齐白石、杨度、张天翼等名人志士的家乡。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古城,千年的文化积淀造就了莲城辉煌的历史。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莲城发生了翻天履地的变化,莲城人民用聪明才智,勤劳的双手和敢于拼搏的精神,使古老的莲城焕发了青春,一个“文明、诚信、平安、温馨”的莲城展现在我们面前,以其独具魅力的精神风貌赢得了人们的广泛赞誉。你可知道,莲城以前仅有雨湖、菊花、和平等几个小公园,市民将他们戏称为绿色“补丁”。为美化环境,改善居民生活条件,近年来,湘潭市投资1亿多元。新建、改造了丝绸、芙蓉、护潭、君子莲、雨湖、白石等绿化广场。在许多社区和街道,新建了大小绿化小游园。在街道两旁,广植花木。前不久,还被省政府授予“绿色园林城市”呢。

如今的莲城,坑坑洼洼的街道不见了。新修的街道宽阔平坦,绿树成荫。一座座楼房拔地而起。

如今的莲城交通便利,通讯发达。公路四通八达,湘黔线横贯市境,上瑞、京珠高速公路,宛如一条条巨龙,蜿蜒起伏在丘陵之间。

美丽的莲城,有澄碧如带的湘江穿城而过。像一条银白色的丝带,把莲城打扮得像一位亭亭玉立的少女。沿岸是一个接一个的码头,河西大堤已建成沿江风光带。

莲城山清水秀,林茂粮丰。它的变化是“一年一个样,三年大变样。”市民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

同学们,我们有全心全意为人民谋福利的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有一代代勤劳勇敢的家乡人民的不懈努力,莲城就一定会有更加美好的明天!

同学们,朋友们,把莲城建设得更美好,应该成为我们莲城新一代少年儿童共同的奋斗目标和光荣责任。从现在开始,从点滴小事做起,为莲城各项事业的发展作贡献。

莲城,我爱你,这里有我童年的脚印,少年的欢乐,更有我对未来的憧憬。我向你保证,我一定要学好本领。将来用我的勤劳和智慧把你建设得更加富饶、更加繁荣、更加美好!

湘潭东山书院的导游词

湘乡东山书院是伟大领袖走出韶山求学励志、成长报国的第一站。这里历史悠久,英才辈出,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

东山书院始建于清光绪二十一年(公元1895年),由原湘军将领、新疆巡抚刘锦棠及湘乡县举人许时遂、黄光福等人倡修,建成于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规模为正厅三进,东西各五斋,合计60余间。书院门额为汉白玉石,上书“东山书院”四字,为清代榜眼、大书法家黄自元所写。

书院建筑具有典型的湖湘书院文化特色,在布局上体现了“礼乐相成”的儒家思想,采取中轴对称、多重院落、前后连串、层层深入的空间组合,给人以幽深宁静的感觉。在装璜上不求华丽,青砖青瓦,没有堆砌的装饰和虚造的声势,呈现出端庄、朴实、宁静、典雅的特色。书院建筑同时融入了地方祠庙建筑特点和西式建筑风格,如围以围墙,环以便河,饰以照壁,架以石桥,配以过亭,设以天井,无不体现出传统建筑的作法。出入书院的两座大门,亦依文王八卦卦位建在“乾、坤”二卦的位置上,喻意从东山书院走出的学生,都将大有作为、响震乾坤。而边廊式的两层楼房、高大的横格玻璃窗、大教室设计则显然吸收了西洋建筑的风格。

东山书院是甲午战争后国人救亡图存的产物,它遵循实事求是、积极变通的原则,秉持“公诚勤俭”的校训和“唯才是教”的理念,“废科举,兴新学”,打破传统书院的读经模式,脱离科举仕进的轨道,设立算学、格致、方言、商务四斋,分科造士,培养专业实用人才,开湖南新式教育之先河。民国期间教育部《第一次中国教育年鉴》曾盛赞东山书院,认为它为湖南全省维新局面的展开起到了积极作用。书院“培养实用人才,以济当时之急”的办学方向,也为现代教育树立了楷模,具有广泛的社会影响。

自书院创建至今,共产生和培养了共和国开国领袖、将军、学者等数以万计的英才俊杰。杰出校友有开国元首、国际著名诗人和翻译家萧三、全国政协常委易礼容、新民学会创始人之一的萧子升、解放军大将陈赓和谭政、湘鄂赣省委书记兼军事部长杨幼麟、福建省委书记、股东区特委书记柳宗陶等。在东山学校百年校庆时,国家教委也发来贺电,称赞“东山学校为中国革命作出了特殊贡献”。

书院曾历经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省私立东山初级中学、省立东山小学、东山学校等名称的更迭。1958年9月10日,给师生写信并为母校题写了“东山学校”校名。2003年,为东山学校重题了“公诚勤俭”的校训。

东山书院如今仍为全省乃至全国保存最完好的一所书院,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2006年5月25日,东山书院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