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演讲稿

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模板14篇)

变色龙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模板14篇)



通过教学计划,教师可以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并及时进行调整和改进。下面是一些精心设计的教学计划模板,供教师参考和应用于实际教学中。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2、能力目标: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3、情感目标:认识沙皇专制统治的腐朽黑暗。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通过人物对话来把握人物性格,特别是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点;。

2、难点:理解奥楚蔑洛夫这一人物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说起人们眼下追求的个性宠物——蜥蜴,很多人的感觉是丑陋、可怕的,其实蜥蜴中的一种叫变色龙的,它会随着环境颜色的改变而改变皮肤颜色。俄国短篇小说大师契诃夫1884年创作的一篇讽刺小说就叫《变色龙》,其中的奥楚蔑洛夫警官也有善变的技能。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小说,去了解那里发生的故事。

二、明确目标。

(一)、了解沙皇专制统治的黑暗腐败。

(二)、学习运用精彩的对话刻画人物,理解细节描写对人物刻画的作用。

(三)、进一步理解和学习运用对比进行讽刺的写作方法。

三、简介作者和背景作者简介。

契诃夫(1860—1904),19世纪俄国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他出生于小市民家庭,靠当家庭教师读完中学,1879年入莫斯科大学学医,1884年毕业后从医并开始文学创作。

他的短篇小说,采取批判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以犀利的笔锋直刺罪恶社会,揭露小市民的庸俗和丑恶,抨击反动统治,批判黑暗的现实。

2、背景简介。

《变色龙》写作于1884年,当时的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三世,为了强化反动统治,豢养了一批欺下媚上的走狗,为其镇压人民服务。他也制定了一些掩人耳目的法令,给残暴的专制主义蒙上了一层面纱。沙皇专制警察往往打着遵守法令的官腔,而干的却是趋炎附势、欺下媚上的勾当。《变色龙》中的奥楚蔑洛夫正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四、字词注音。

逮住()。

逮捕()。

盛满()。

旺盛()。

畜生()。

畜牧()。

无赖()。

戳穿()。

坯子()。

醋栗()。

乞丐()。

魁梧()。

五、朗读课文。

1、听读课文,概括内容。

明确:小说讲述了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的故事。

2、完成以上表格,理清情节。

分类。

变化。

次数狗的主人对狗的评价对赫留金的态度。

1不知是谁野畜生、疯狗、弄死肯定被狗咬了。

2像是将军的小狗是钉子弄破的,鬼东西。

3不是将军的下贱胚子受了害,绝不能不管。

4是将军的名贵、娇贵的狗混蛋,怪自己不好。

5不是将军的野狗、弄死算了(不予表态)。

6将军哥哥的不赖、怪伶俐的早晚要收拾。

3、据本文的情节,课文大致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1~5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在广场巡逻时发现了一桩案子——“狗咬人’案件。这是故事的开端。

第二部分(第6—27段):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案件。这是案件的发展和高潮。

第三部分(第28、29段):案件处理结果:小狗被人带走,受伤者反遭到恐吓。这是故事的结局。

4、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几个趣味数字:6次判定。

5次变化。

4次写军大衣。

3次提到法律。

2次写到围观群众。

1次环境描写。

六、研读课文。

1、奥楚蔑洛夫在处理“狗咬人”案件中,是怎样判定的,态度有哪些变化?

明确:五次变化形成强烈的对比。

第一次:不知狗的主人是谁。宣判:弄死狗,狗的主人要罚款。

第二次:有人说这好像是席加洛夫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无辜,赫留金讹诈。

第三次:巡警说不是将军家里的狗。宣判:狗是下贱胚子,赫留金受了害,要教训狗的主人。

第四次:巡警说说不定是将军家的狗。宣判:狗是娇贵动物,赫留金受斥责。

第五次:将军家的厨师说没有这样的狗。宣判:“野狗”“弄死”。

第六次:厨师说这是将军哥哥的狗。宣判:小狗“怪伶俐”,赫留金遭辱骂。

2、奥楚蔑洛夫的态度是围绕什么而变化的?

明确:围绕“狗的主人是谁”而变化。

4、师生讨论分析,完成板书,形成结论。

变:对狗的评价和看法,因狗的主人不同而变。

不变:本性,即见风使舵、媚上欺下、趋炎附势。

七、课后作业。

1、《同步导学》;。

2、尝试画一幅奥楚蔑洛夫的肖像画。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老师问:大家见过变色龙吗?变色龙是个什么样的动物? 。

老师:下面,为了熟悉课文我们分角色朗读。请大家自报角色吧。

学生表演朗读。

同学们:得到两个思想。

老师:很好,下面我们分小组相互交流:。

1、交流自己在阅读中的发现和解决的问题。

2、将自己尚未解决的问题提交本组讨论。

学生们讨论。老师巡视各组情况,或参与某小组的讨论。各组都讨论完毕。

老师:各自都有什么根据?

(同学们发出了的赞成的掌声。)。

老师:李启嵩你们同意他的说法吗?

学生1组的代表表示同意。

文章特色:主要是采用了夸张的对比手法。我们组发言完毕。

彭灿:他是警官,人们怕他。说明大家被欺压惯了。

陆鹏飞:我觉得奥楚蔑洛夫也挺可怜的。

老师:这是一个很特别的观点,至今为止老师还是第一次听到。谈谈你的理由。

黄帅:这样的人坏透了,不值得同情,你的立场有问题。

陆鹏飞:他也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不得不用丧失人格和尊严来换取生存的空间。

老师:你的意思就是说他不能负主要责任。那是谁要负主要责任呢?

谢嘉宁:这个黑手就是那丑恶的沙皇统治的社会。才让这样的人有了生存之地。

……。

有了感受学生需要的心,什么样的课堂快乐不能享受的到呢。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师:你对它了解多少?请把你课前搜集到的关于鲸的资料与同学分享一下。

2、老师也找了一些图片,想看吗?听了同学们课前搜集的资料和看了老师的图片,你觉得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用一两句话说说。

3、下面我们一起来学习“鲸”这篇课文,看一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有关鲸的那些知识,是怎样介绍的。(齐读课题)。

二、整体感知。

1、请大家轻声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课文中每个自然段都向我们介绍了什么。

2、汇报a、学习生字。

接下来,我们来看看,课文的每个自然段分别向我们介绍了什么?板书:

大小。

演变。

种类。

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

大家看:吃食。

呼吸。

睡觉。

胎生咱们可以总的概括为鲸的生活习性。

3、再请学生结合着板书,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指导学生用最简练的语言来概括。(后用投影出示填空)。

画出有关语句,然后读一读。

2、鲸是很大的动物。(比较句子)。

假如你是作者,你更喜欢用哪个句子介绍鲸呢?为什么?更形象更鲜明。

再坐的各位谁知道自己的体重有多少公斤?40公斤,谁来算一算,多少个五年级的学生的体重抵得上最大的鲸的体重。4000个。一辆小轿车的重量大约是1000公斤左右,160辆小轿车的重量才抵得上最大的鲸的体重。

我们一家三口一天吃1公斤水果,吃多少天的水果重量才抵得上最小的鲸的体量,2000天,那是大概5年多的时间啊!(投影)大家有何感受?鲸鱼真是大啊!

假如你是鲸,你将如何介绍自己的体重?谁能说得更具体更得意。

四、小结。

小结写作方法:作者运用了列数字、作比较和举例子的方法把鲸的大描写得非常具体,让读者很清楚,所以,我们向别人介绍事物时也要学会运用这些说明方法。

五、全班交流,试着用举数字的方法说明一事物.

1、通过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从课文内容和说明方法两方面引导学生总结)。

2、练一练:用上一两种说明方法介绍一样事物,试着写一写。(先出示例子)。

鲸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一篇常识性说明文,介绍了鲸的形体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文章既展现了一幅幅关于鲸的生动画面,也向学生开启了一扇探索动物世界的科学之门。作者运用列数字、举例子、做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对鲸的特点加以说明,融知识性与趣味性于一体,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

教学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正确读写“目前、上腭、哺乳、退化、垂直、经验、判断、胎生、寿命”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鲸的特点、进化过程、种类和生活习性等方面的知识,激发学生探索海洋动物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情感。

4、认识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等说明的方法。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中介绍的与鲸相关的各种知识。学习作者用多种方法说明事物特点的表达方法。

教学难点。

学习说明文基本的说明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搜集有关鲸的文字、图片资料,教师准备相关课件。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听说过或见过鲸吗?谁能简单说说你对鲸的了解?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新课文,讲的就是有关鲸的知识。(板书:鲸)。

二、学习生字,读顺课文。

1、学生自由读课文,不认识的字可查字典解决。

2、课件出示生字词,学生认读。重点指导容易写错的字。

3、再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提出来大家说说。教师根据学生讨论的情况,提出。

一些重点词语,让学生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来理解。

三、再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1、自读课文,看看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2、学生汇报。

每个自然段基本上讲了一个意思:第1自然段讲鲸特别大;

第2自然段讲鲸是哺乳动物,不是鱼;第3自然段讲鲸的种类;第4自然段讲鲸怎样进食;第5自然段讲鲸用肺呼吸;第6自然段讲鲸如何睡觉;第7自然段讲鲸的生长特点。

概括起来说,4至7自然段分别从四个方面介绍了鲸的生活习性。

四、细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

1、学生自读课文,体会鲸的特点,说出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

2、分组合作学习。

(1)根据选学内容分成若干个学习小组。(2)对自己最感兴趣的部分进行深入研读。

(3)学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选择朗诵家、小画家、演说家、表演家中的一个角色来汇报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感悟。当朗诵家的读出鲸的特点,当小画家的画出鲸的特点,当演说家的讲解出鲸的特点,当表演家的演示出鲸的特点。

3、各组推荐代表在全班汇报,教师和其他学生进行评价。

五、教师小结,布置作业自主读课文,抄写生字新词。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二、巧用细节,点明人物的活动舞台。

三、巧用细节,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四、巧用细节,反映人物的不幸遭遇。

通信地址:江苏滨海县第三中学。

邮编:224500。

email:。

电话:548。

个人小传:陆可爱,男,1969年7月出生,1990年8月毕业于江苏省盐城教育学院政史系,走上教坛后,一直从事初中语文和思想政治教学,同时笔耕不辍。先后在各类报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其中板书《小橘灯》获语文教学与研究杂志社全国语文教师第五届“四项全能”比赛板书设计 二等奖。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解读:

《变色龙》是初中语文的传统名篇,是俄国著名作家契诃夫的短篇讽刺小说,看似浅显却含意深刻,看似故事短小,但却蕴含技巧。小说写的是警官奥楚蔑洛夫在街上巡视,恰逢首饰匠赫留金的手指被狗咬伤,随着狗主人的身份不断的变化,奥楚蔑洛夫的态度经历了前后五次的变化,故事就是在奥楚蔑洛夫与赫留金之间的矛盾中展开的,情节设计非常巧妙,波澜起伏,引人入胜,并且运用夸张的手法,对奥楚蔑洛夫进行了辛辣的讽刺,通过对他语言,动作,神态前后对比的描写来表现人物的内心世界,烘托了人物的性格,人物的性格鲜明突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说的主题就在人物的形象与当时的背景中表现出来,并给人留下久久的思考。

设计依据: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义务教育初中阶段文学作品教学提出的目标是:欣赏文学作品,能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的思想感情倾向,能联系文化背景作出自己的评价;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因此我对本堂课的把握是要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小说这种文学样式,通过认识人物,把握情节,联系小说的写作背景去认识小说的主题,认识社会、人生。

新课改还指出:改变传统教学中以教师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恢复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大力倡导和形成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语文学习新方式,改变过去语文教学中教师高高在上发布权威结论或答案的角色,“蹲下身子”,与学生进行平等对话、交流、讨论,力争使学生产生语文学习的亲切感。在这节课的教学设计和实际操作中,我努力去体现这种新思想、新理念,获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精选教学人口是我设计本堂课的一大亮点。对于小说的一般教法,或从整理故事情节入手,或始于人物形象分析。因此,我在教学本文时,以拟课题为切入口,积极引导学生阅读、情景再现,分析和讨论,不仅有利于学生正确把握主题,而且有助于学生对人物形象、情节结构乃至语言文字的全方位理解,进行整体感悟和整体把握,避免了肢解作品的弊端。

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对小说导学的要求,结合小说《变色龙》具体特点,我把这篇课文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知识与能力:学习小说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体会写作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认识当时沙皇警察统治的黑暗与腐朽,思考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教学过程设计:

一、直接导入,探究学习目标:

今天,我们来学习契诃夫的《变色龙》。(板书:变色龙契诃夫),看到这个标题,大家会向老师提什么问题?我们今天来起学习这篇小说,我们要达到什么学习目标?学生自由畅谈。

大屏幕显示出本课的学习目标。

三、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1、学生自由默读课文后,让学生根据各自对小说的初步理解,另给本文拟一个题目,并说说拟题的原因。

小结:刚才大家发言用词虽然不同,但都抓住了警官奥楚蔑洛夫的一个显著特点———变,文中用这个标题看来更能形象地表现文中主人公变这个特点。

四、细读课文,再现“变色”情景。

2、请学生自己由组合小组分角色再现其中某次变化的情景。

五、理解人物形象,探究本文主题。

六、拓展延伸。

小结:作者塑造“变色龙”这个形象的意义正如鲁迅先生所说的不仅仅是给我们笑的,作者借这篇小说,借奥楚蔑洛夫这个人来讽刺那个崇拜官僚的俄国社会,那个穷凶极恶的沙皇专制主义,我们做人还得做一个诚实的人,不做虚伪的人,当然在复杂的环境中我们也需要这种善变的本领。

七、作业:

这篇课文结尾写道:“我早晚要收拾你!”奥楚蔑洛夫便裹紧大衣离开广场走了。后来怎样了呢?课文没有交代,留给读者去思考。现在,就请同学们发挥想像力,把后来的事情说出来,以《广场事件之后》为题,做口头作文。这篇口头作文,第一,内容要和原文衔接,不是另编故事;第二,人物的思想品质、道德作风,必须和原文一致;第三,口头作文的中心思想,要和原文中心思想吻合;第四,在符合上述三点要求的条件下,充分发挥想像力,添出生动有趣的故事情节来。

说课设计:

说教材:

《变色龙》是一篇传统篇目,又是一篇短篇小说中的精典范例,它例似如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样风趣中带给人久久的思考,变色龙这篇文章讽刺的效果更好,对当时的社会的揭露作用更强,我如何能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让学生很好的自主探究学习这篇课文,是我这堂课要探讨的重点。

说目标:

1、知识与能力:学习小说通过对话描写塑造人物性格的写法,从作品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及作品的社会意义的入手,初步学会欣赏小说的基本方法。

过程与方法:在阅读中体会写作人物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通过人物对话所表现出来的对俄国沙皇走狗的讽刺之情,认识当时沙皇警察统治的黑暗与腐朽,思考应该做一个什么样的人。

根据以上教学目标和学生对小说所反映的俄国十九世纪社会现实缺乏了解的实际情况,本文教学的重点是引导学生从课文的对话中领会主人公奥楚蔑洛夫的性格特征,结合背景资料来分析奥楚蔑洛夫这一形象的深刻社会意义则是本文教学的难点。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指导纲要》明确指出:课程改革的目标是要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根据导学对象的特色和课程改革理念的要求,在本课的导学过程中,我把课堂活动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放手学生自主探讨学习目标,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入情地演,出色地评,自由地议,大胆地想,尽情扮好学习主人这一角色。

自主探讨学习目标:

传统的教学是老师的教学目标在备课前已经设计好的,我这次由学生根据自己学习小说的体会来生成本课的学习目标,这既是对老师平时语文课检测,也是充分地发扬民主平等的课堂,把学生的地位摆在主体地位的一种表现。

自主的读:

课堂上要给学生尽可能多的时间读书思考。为了激发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的强烈欲望,我采用形象直观的多媒体手段导入新课,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用鲁迅先生的话作为一个情景激趣,并向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走向课文。

入情地演:

表演是学生非常感兴趣的事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根据本文故事性强,表演难度不大,角色易于装扮的特点,我将把课文交由学生自主改编成自己喜欢的片断课本剧,自导自演,让学生在无限兴趣的情节表演过程中品味小说语言的讽刺效果,领悟文章的主旨。

出色地评:

评,既是学生对参与教学活动的同学的评价,也是学生之间思想交流的重要形式,在本篇小说导学过程中,我将通过引导学生对同学们给课文另拟的题目进行评议,对课本剧表演的优劣中进行评议等等,让学生在平等的融洽的气氛中互相交流,导引学生深入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自由地议:

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在充分展示各自给课文另拟的题目等环节中让他们充分交流,自由地议论,使学生在讨论交流中互相沟通,互相启发,互相补充,教师适时地给予评定和表扬,以鼓励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独到的见解,不但可以帮助学生领会课文的内容,而且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求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大胆地想:丰富的想象是创新的翅膀。为了加深学生对小说所揭示的奥楚蔑洛夫警官媚上欺下、见风使舵、反复无常形象特征的理解,我启发学生根据奥楚蔑洛夫警官在处理狗咬人案件时的对话展开联想和想象,对奥楚蔑洛夫警官当时的心理和神态进行再创造,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说课后反思:

本课我一直在实现着自己的新课程理念,其实我在现实的语文教学中在不断摸索实践,摆正学生的主体地位,自己也在认真做好学生的引领者,这篇传统篇目我怎样上出新意?我着手从导入,初读课文讨论课题,学生情景再现,分析人物讨论主题,学后思考等几个环节来设计安排的,但我总觉得在文本的利用上还做得不够,对语言的评析上只是蜻蜓点水,学生虽然活动很充分,但在文本的开发上不知怎样做文章。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运用“绘声绘色”、“名副其实”。

3、凭借语言文字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增强保护动物的意识。

4、体会文章表达、说明的方法,指导练写动物。

教学重难点:

了解变色龙的特点,学习文章的表达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课前搜集资料,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整体读文、全面感知。

1、教师引入:神奇的大自然总是充满奥秘,形形色色的动物更为大自然增添了生趣,今天我们就要认识一只神奇的精灵—变色龙!

自读全文思考:课文介绍了变色龙的哪些特点?

2、教师指导读文,重点是9、11、12、14段。

二、细读文章、深入了解。

1、品读第9节:了解变色龙的外形特点及课文描写顺序,朗读课文。

师:变色龙长什么样子?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描写变色龙的?

课件欣赏变色龙,并根据图画口述变色龙特点,谈内心感受。

2、品读第11、12节:了解变色龙捕食本领高超,体会文章描写生动,用词精当。如“窥探”、“卷”、“绘声绘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师:默读文章,划出描写变色龙捕食神奇、迅速的词句,朗读并体会其中含义。重点体会文章用词的精当,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课件欣赏变色龙捕食经过,感受动作迅速。

3、品读第14节:了解变色龙变色的神奇,理解运用“名副其实”。

交流课前搜集到的资料,探究变色龙变色的奥秘及原因。

4、交流读文感受及课外搜集关于变色龙的更多资料。

三、统领全篇、学习写法。

1、默读全文,体会文章表达方法。

2、找出文中的过渡段,体会其作用。

3、学习常用的说明方法。

四、课外延伸、激发兴趣。

1、教师补充关于热带雨林及野生动物的资料,增强学生保护环境,爱护动物的意识,激发探索自然奥秘的热情。

2、学生交流课外搜集到的神奇大自然资料。

3、教师总结:这样一只神奇的精灵也需要我们的关爱!

五、综合实践、培养能力。

1、制作变色龙卡片。

2、学写一种小动物。(二选一完成)。

板书设计:

外形特异。

神奇的精灵 捕食迅速它也需要关爱。

变色神奇。

教学反思:

浅谈阅读教学中的读写结合。

《变色龙》是一篇以趣味性故事展开,介绍变色龙特点的文章。作者借用一次见闻,引领我们走进变色龙的世界,揭开变色龙的奥秘,让学生感受到了动物世界的奇妙,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科学的兴趣。全文采用对话方式叙述,语言亲切自然,易于理解接受。教学中我以朗读为突破口,在理解文本的基础上适当对学生进行习作指导。在《语文课程标准》的阅读教学中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可见朗读在阅读教学中是非常重要的,是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培养语感,陶冶情操的有效手段。随着语文课程教学改革的深入,朗读训练越来越受到重视。然而在文章的写作方法方面无论老师朗读指导多么出色朗读训练多么到位,学生也很难体会到文章写法的巧妙。所以教师有必要在学生朗读理解课文之后对文章的写法进行适当的点拨,哪怕是一两句话,也能起到举一反三、事半功倍的作用。否则等到学生习作时教师才费九牛二虎之力大讲特讲写法问题,学生还是一头雾水。

我认为这篇课文虽浅显易懂,但作者描写动物的方法却值得学生好好体会,于是在教学过程中,我紧紧抓住作者的写作方法,指导学生学习写作方法。第二课时教学时,重点引导学生消化吸收文中介绍变色龙外形、捕食、变色的句段,最终达到能自己组织语言来介绍变色龙,并在读中、复述的过程中学习观察表达的方法。

在学习变色龙的外形特点时,我首先让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的第9小节,随即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变色龙外形的画面,接着再与图片对照,从中得出结论:课文之所以能将变色龙写得这么生动,因为能抓住动物的主要特征。在学习变色龙的捕食特点时,也就是学习课文的第11节,这节以非洲工人的介绍为主,写了变色龙的眼睛的独特之处。文中描写变色龙眼睛的词句,很好地体现了语文课特点,体现浓浓的语文味。“他的每只眼睛都能单独转来转去,分别观望四面八方的东西。当他的两只眼睛同时注视前方时,就会产生一种立体感……”在教学这两句时,我先让学生读文后说说变色龙眼睛的独特之处,学生都能回答出来,但我没有局限于此而是让学生再次读文,揣摩语句,你觉得哪些词语能很准确地反映出它的这个特点呢?学生很快就有了答案:“单独、分别”因为只有变色龙的眼睛每只眼睛是独立活动,不同于我们人类以及其他动物的眼睛。而且两只眼睛能分别观望。随后我总结到:当我们准确地使用词语,就能准确反映事物,把自己的意思准确地表达出来,这是一种语文能力,我们要学习。这部分教学时我没有局限在让学生了解变色龙眼睛这一浅显的层次,而是通过语言文字的揣摩,使学生体会文中用词的准确,而且没有游离课文内容,做到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最后我还让学生交流课前搜集的关于变色龙资料,并谈谈自己的感受,既能激发学生对变色龙的喜爱之情,也为课文最后“我们放回变色龙”作了铺垫,又有助于调动学生积累、运用词语的积极性。

学生的习作是阅读教学的一面镜子。阅读教学中的问题往往会通过学生的习作反映出来。阅读教学要体现读写结合,引导学生读中悟写,从读学写,加强读与写的联系。不应把阅读仅仅作为理解内容的手段,还应把阅读和品词品句,揣摩表达作用,学习文章写法结合起来。切实提高小学习作教学的质量,对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提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我们只有在平时的教学中一点一滴地渗透一些关于习作的知识,在学生的头脑中慢慢积累起来,形成一定的感性认识,在习作中才会不知不觉地去运用。

《变色龙》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      解释下列词语并造句。

绘声绘色:   。

造句:                               。

名副其实:    。

造句:                               。

2、本文通过记叙我们         、        。

          的过程,展示了变色龙。

                             。

的特点,从而提醒人们                。

知识宽带网。

在生活中,“变色龙”有时还被用来作比方,说说我们还用它来形容什么?

课后小练笔。

《家》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同学们,今天是个特别的日子,因为你们的家长也走入了我们的课堂,你们高兴吗?那好,我们就用最热烈的掌声欢迎家长们走进一年班这个大家庭。现在,就让我们以最饱满的.热情来上这节课。

今天,我们来学习第三课《在家里》,请同学们齐读课题。

2、你能试着用“小红的家里有……,有……,还有……”来说一说吗?

3、谁能试着读这些词语?

4、现在老师把这些词语音节去掉,你还能认识吗?哪位同学来试着领读词语。

5、(学生准备好卡片)下面老师要给你们出四个谜语,请大家注意力集中,猜一猜是什么?马上举起词语卡片大声读一遍:

老大天天演戏(电视)老二每日作文(报纸)。

老三供人休息(沙发)老四送来光明(台灯)。

同学们真聪明,四个谜语都猜到了啦!

1、请同学们继续观察,图上都有谁?

2、他们都在做什么呢?

3、大家说得不错,我们看看书中是怎样写的?请同学们把书翻到50页。请同学们借助音节试着读一读课文,如果有不会的地方可以举手问老师。

4、课文有三句话,老师想请三名同学来读一读。

5、请全班同学齐读。

6、文中也有几个二类字,你认识了吗?老师要考考你。老师出示字卡,学生读。

7、大家都认识了,相信课文一定会读得更好,我们一起来齐读课文,好吗?

8、同学们,你们说,爸爸、妈妈为什么笑了?我为什么也笑了呢?

9、你在家里都做些什么呢?

学习“上”:

1、请同学们有感情地齐读课文。

2、你能找到一个表示时间的词语吗?(晚上)。

3、“上”就是我们要学习的一个一类生字。谁愿意拼读一下。请同学们认真看老师写音节,注意它是一个翘舌音。跟老师读一遍。

4、“上”是怎么写的,请看大屏幕:先写一竖,然后是一短横,最后是一长横。

5、指导书写。

6、谁能用“上”来组词呢?

学习“下”:

9、教师一边板书一边说:下的音节是三拼音,中间的介母是i,跟老师拼读。

10、谁能领大家书空写。

11、指导书写。

12、“下”还能组哪些词语?

ke。

沙发报纸台灯电视晚上送花水果可笑。

yaodongshi。

我也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认识14个字。认识8个偏旁“讠、、纟、火、、日、辶、。”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做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好孩子。

认识14个生字。

认识8个带有偏旁的字。

挂图;几个合体字的构字部件(偏旁与另一部分)的卡片;《我的好妈妈》的录音带;贴有苹果卡片的小黑板等。

二课时。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的课堂上来了一位本事可大的小妹妹,她把自己的家都搬来了。小朋友们想到她家去玩玩吗?(生答)那好,现在就让老师带你们一起去玩玩吧。(出示课文挂图)。

1、指一生上台指认图上画的都有什么物品。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文中8个不注音的词语。

1、你认识哪些词语或生字?(指名认读不注音词语)你是怎么认住这些字的?(让学生了解识字方法)。

2、学生借助文中拼音认读词语。(然后小组内汇报自学情况)。

3、指名认读书中8个注音词语。

4、出示词语中的生字,学生先自读,再指名认读。

5、认识染红色的5个偏旁(先找会认的同学教认,然后再齐读5个带有红色偏旁的生字)。

1、看图:图上画的是什么时候的事?(认识“晚”、“上“两个生字)都有谁,在做什么?(出示课文中3个句子)。

2、学习句子中染红色的其他4个生字(随句子认识)。

3、认识偏旁“日、辶、竹”。

4、谁能把这几句话有感情地读一读?(指3名学生读,并让学生评出“朗读星”)。

1、把本课14个生字放在一起,学生自认。

2、找一个学习伙伴,把你认识的字读给同伴听。

3、“找朋友”(学生动手拼合体字:沙、报、纸、视、晚)。

4、打乱生字顺序,先让学生自认,然后男、女生比赛认,评出本节课的“识字大王”。

5、学生认记文中生字表中的生字,并自选其中2~3个字说说自己是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个字的。

6、游戏:摘苹果。(如果学生认对了苹果卡片后的生字,这个苹果就送给他。)。

1、说说自己在家里做些什么?

2、听儿歌《我的好妈妈》,然后说说你从中学到了什么?

3、教师对学生进行尊敬长辈,热爱劳动的思想教育。

这节课同学们学得真棒。希望大家在今后的生活中多多识字,多做家务,做一个既爱学习,又爱劳动的好孩子。

点评。

《课程标准》中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识字教学更要体现学生自主识字,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王珺老师完全领会了《课程标准》的有关精神,把握了识字课的特点,把教学的重点放在“主动”、“兴趣”、“探究”上。无论是教学流程,还是教学设计,都理顺了自主和示范的关系,自主和合作的关系。识字以学生的自主探索为基础,教师适时示范一些易读错的字。学生在自主基础上合作,在合作学习中发展自主意识。

本课时生字的呈现形式采用了分散呈现和集中呈现相结合,识记的方法多样化,采用变换词序,变换字序,游戏活动等方式巩固识字,激发了学生识字的兴趣,从而提高了学习效率。

本节课还注重了语言文字的训练和思想教育,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又达到了“教书育人”的根本目的。

不过,本课教学如果能更加注重让学生在生活中识字就会更好地体现识字课的特点。比如让学生在家里搜集电视、电话、台灯、挂钟等物品的包装盒以及一些旧报纸等,然后在课堂中进行展示、交流,这样更能激发起学生在生活中自主识字的愿望。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正确读写贪玩、尽职等词。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是如何把猫的特点写具体,并表达出自己对猫的喜爱之情的。

【教学重点】。

了解作者是怎样写出猫的性格特点的。【教学难点】。

在阅读中体会“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教学过程】一激趣导入。

1.猜谜语、谈话导入。

1、猜谜语游戏引入猫。

2、提问:同学们见过猫吗?哪些同学家里养过猫?你们仔细观察过猫吗,它们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让学生谈一谈对猫的了解。

3.欣赏猫的写真集。

过渡:有一位著名的作家,他的名字叫老舍,原名舒庆春,字舍与,满族人。其中《茶馆》《骆驼祥子.》《四世同堂》都被改编成了电视剧,深受人们喜爱。他非常喜欢猫,还特地为猫写了一篇文章呢,也就是我们今天要学的课文《猫》。

板书:15猫。

老舍。

指名读课题,再齐读。

2、同学们已经朗读了课文,那老师来检查检查,同学们是否能读准字音。检查字词:

3、讲解多音字。

4、请同学们说一说写了哪些时期的猫?生汇报交流。

生汇报:课文第1-3自然段在写大猫,第4自然段在写小猫。师:写大猫的3个段落是围绕哪一句来写的?读一读。生:猫的性格实在有些古怪。

师:对。同学们用波浪线把这句话勾下来。这是这3个自然段什么句?生:中心句。

师:那你能迅速找出第4自然段的中心句吗?也把它勾下来,读一读。生:小猫满月的时候更可爱,腿脚还不稳,可是已经学会淘气。

三、

研读课文,在阅读中体会“大猫的性格古怪“1.细读第1-3自然段,体会猫的古怪性格。师:同学们快速浏览第1-3自然段,看看猫的性格古怪体现在哪些方面?圈出表现猫古怪的关键词,画出具体描写的句子。生:交流汇报学习成果。

师:猫的性格古怪主要体现在(板书)既老实,又贪玩,又特别尽职,有时候极其温柔,有时候又极其冷漠,还体现在它:既极为胆小,又极为勇猛。看来,这真是一只——生:性格古怪的猫。(板书)。

过渡:这篇课文老舍先生是用具体的事例来写猫的性格特点的。a.首先说说猫有多老实呢?谁找句子读一读。生读:说它老实吧,它的确有时候很乖。它会找个暖和的地方,成天睡大觉,无忧无虑,什么事也不过问。

师:那你从这段话里体会到了什么?生:这只猫很老实很乖。

师:那么谁能把这只猫读得更乖一些。生读句子。b.师:这只猫一直都是这么老实吗?谁能读一读。

什么叫“任凭”?课件出示:任凭......也生:不管、无论„„。

生:着急生:去找它。

在这一句话里面有三个语气助词,凸现了作者对猫的喜爱,心疼,担忧,种种情态尽在其中。可猫就是不回来,你又拿他没办法,谁能再读一读猫贪玩的句子。

c.师:猫是这样贪玩,可他面对老鼠的时候又是怎样的呢?

生读:可是,它听到老鼠的一点响动,又是多么尽职。它屏息凝视,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生:一连就是几个钟头,非把老鼠等出来不可。

(小结)今天我们学习了猫的古怪性格,它的古怪具体在: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老实、贪玩、尽职这是一组互相矛盾的词语,而正是这组矛盾表现了猫的古怪。

今天这堂课我们学习了猫的古怪,下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猫的古怪还表现在哪里。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1页的例1、例2和试一试,完成练一练和练习一的第1~2题。教学目标:

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类特殊的等式。教学重点:

理解并掌握方程的意义。教学难点:

会列方程表示数量关系。教学过程:一、教学例11、出示例1的天平图,让学生观察。

提问:图中画的是什么?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想到什么?2、引导:

(1)让不熟悉天平不认识天平的学生认识天平,了解天平的作用。

(2)如果学生能主动列出等式,告诉学生:像“50+50=100”这样的式子是等式,并让学生说说这个等式表示的意思;如果学生不能列出等式,则可提出“你会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吗?”二、教学例21、出示例2的天平图,引导学生分别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2、引导:告诉学生这些式子中的“x”都是未知数;观察这些式子,说一说写出的式子中哪些是等式,这些等式都有什么共同的特点。

1、下面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

2.将每个算式中用图形表示的未知数改写成字母。四、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一第1题。

完成补充习题。

《猫》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这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一年级下册的内容。本识字课是一首充满童趣的儿歌,主要写小动物在夏天活动的情形,体现了夏天的美好快乐。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创设情境,将学生带入夏天这一优美的情境中。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充分与文本进行对话,发挥小组学习的合作力量,鼓励主动学习,勇于创造。

1、认识“蝴、蝶”等11个带有虫字旁的字,会写“蚂、蚁”这两个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儿歌。

3、认识并了解夏天一些动物的生活,体会小动物给夏天带来的情趣,使学生产生好奇,愿意观察了解大自然。

4、能仿照课文编编儿歌。

多媒体课件、彩色教材、小动物的资料。

1、多媒体播放青蛙和知了的叫声。

2、交流。

1、自由读儿歌。

2、认读带有虫字旁的词语。

3、再读儿歌:

看看小动物们在忙什么。

4、检查初读情况。

1、伙伴自由交流最喜欢的小动物,读读相关句子。

2、集体交流:

集体交流有关小动物的知识,相机指导朗读儿歌。

3、齐读儿歌。

1、多媒体播放蜗牛、蜜蜂的录像。

2、小组合作仿编儿歌。

1、出示词语:

蜻蜓蝴蝶蚯蚓蚂蚁蝌蚪蜘蛛。

说说发现了什么?

2、学写两个虫字旁的字:

蚂、蚁。

观察小动物是怎么生活的,或者搜集一些喜欢的小动物的资料。

《画》第一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贝、男、虾、原、爱、跑6个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感受家乡的美丽,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感情。

教学重点:认识12个生字。流利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感受家乡美在哪里。能读出家乡的美。

教学课时:2课时。

教学方法:讨论法、讲授法、合作法、情境设置法。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揭题,导入课文。

1、出示乡,组词,再练习()的家乡。

2、揭题《画家乡》,齐读课题。

3、出示第一自然段,朗读,突出美丽的。

板书:美丽的家乡。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师范读,生找一找:课文写了几位小朋友的家乡。

(也可以听录音或请学生读)。

2、交流,划出每个自然段的第一句话,读一读。

3、自由读课文,提醒学生注意读书姿势及读准字音。

4、跟录音轻轻试读。

三、学习生字词语。

1、出示标有拼音的词语。点名读;齐读;

2、擦去词语中的拼音。点名读;齐读。

3、四人小组学习生字,并说说怎么记住它。

4、单个生字变序抽读。

四、再读课文。

1、给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

2、自己选择最喜欢的段落练一练。

五、巩固练习。

1、圈出正确的拼音。

奔(benbeng)宽(kuankan)市(sishi)原(yuanyan)。

2、比一比。

四----匹下-----虾贝-----见现------宽。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检查。

1、出示词语,点名检查。

2、抽个别词语检查。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读一读。

2、教学第4自然段。

(1)自由读第4自然段,说说平平的家乡美在哪里?

(2)交流,师指导并板书:

海边。

美丽的家乡山里。

平原平坦、宽广(风景美、物产丰富)。

草原。

(3)有感情地朗读。练读;录音。

3、四人小组自由尝试学习其他段落。

4、交流,师指导,并进行有感情地朗读,板书:

海边蓝宽。

山里山高水清。

美丽的家乡平原平坦宽广风景美物产丰富。

草原一眼望不到边。

5、整体朗读课文。

三、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1、指导朗读。

2、练读。

3、录音、背诵。

五、语言文字训练。

他画的海那么蓝,那么宽。

他画的平原那么平坦,那么宽广。

----------那么---------,那么-----------------。

五、书写指导。

六、课后延伸。

画画自己的家乡。

教学反思:《画家乡》一课文中五个孩子以画画的形式介绍了自己的家乡,向小朋友们展示了我们祖国清新美丽的山水。读着《画家乡》,好象置身在一座百花盛开的大花园里旅游观光。你看,那浩瀚的大海,掀起万倾波涛,海底蕴藏着丰富的宝藏。你看,辽阔的平原,像无边无际的绿色海洋;茫茫草原一碧千里,别有风光。你看,连绵群山,威武雄壮;一座座现代化城市,高楼大厦耸入云霄。你将再次感受到我们祖国是那么伟大,它像巨人一样屹立在世界东方,像一只高昂着头的雄鸡在放声歌唱。课文图文并茂,情景交融,可以说是一幅极具人文色彩,适合欣赏、领悟的风景画。学生在欣赏美的同时受到了美的熏陶,积累了美的语言,获得了美的享受,培养了美的情操。一幅幅的优美的画面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到了祖国的美丽与家乡的可爱,更激发了对祖国和家乡的热爱,使孩子们不由自主地想拿起笔去画自己的家乡。

因此,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有兴趣地朗读课文,积累自己喜欢的语言,识字、写字,画一画自己的家乡。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级的孩子要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激发阅读兴趣在低年级教学中是重要目标之一。因此,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结合课文插图,向孩子们展示了祖国各地的秀丽风光,把学习课文变为和小画家交朋友到他们的家乡去游览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孩子们去祖国各地游览、观赏。这时,读课文不再是一件枯燥的事,而是一次有趣的旅游。学生在愉快的读书活动中走进了文本,感知了课文内容。这样既符合儿童的心理特点,又激发了学生对学习课文的兴趣。

在上这篇课文时,最大的遗憾是没有课件,没能向学生展示无边的大海,苍翠的群山,一望无际的大草原,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大城市。如果有这些生动的画面,学生一定会更深刻的理解课文。

教学反思:这篇课文是一篇优美的少儿文章,很适合一年级的学生朗读,在课文开始之前,我问学生:你能不能告诉老师,你的家乡在哪里呢?你能不能介绍一下你的家乡呢?你的家乡都有哪些特产呢?学生显得特别高兴,纷纷举手表示,之后引入课文,在第一课时时,我让学生先听我示范朗读,在读的过程中,标上小节号,划出课后的生字词,再想一想这篇课文中讲述了几位小朋友的家乡?他们的家乡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带着问题去聆听。在汇报时,我根据提问的顺序,让学生一一讲述,先抽出课后的生字,让学生讲读,并让几位同学按照课文的自然段来朗读以抽查预习情况,在第二课时时,我让学生解决最后两个问题,先通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当中讲述了几个小朋友的家乡,都是什么样子的呢?学生寻找答案,在寻找的过程中,我让学生随机朗读,并指导他们有感情地去领悟这些语句,因为文章本身很美,所以在轻音乐的伴随下,学生也能很快陶醉其中,这节课上最大的亮点便是我有一个延伸过程,我让学生仿照课文的内容来说一说自己的家乡,很多学生模仿的特别好。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