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的风格多种多样,有古典、现代、民族等不同的表现形式。探索建筑设计的多样性和创新思维,为我们打开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为了认真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建设美丽乡村的实施意见》(君办发〔20xx〕3号)工作部署,按照美丽乡村建设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特制订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对农业农村工作的系列讲话精神,及党的xx大和xx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全面落实《关于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意见》(湘办发[20xx]34号)部署要求,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以美丽乡村建设统领全镇农业农村工作,按照“规划科学、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宜居宜业”的总要求,加速推进全镇美丽乡村建设,补齐农业农村发展短板,把广大农民群众的家园建设得更加幸福美好。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群众主体;。
2.分类实施、全面推进;。
3.因地制宜、精准施策;。
4.全民参与、营造合力;。
5.改革创新,激发活力。
二、工作目标。
紧紧围绕布局美、产业美、环境美、生活美、风尚美的“五美”乡村格局,着力打造生态环境友好、湖湘特色鲜明、村村宜居宜业、人人共建共享的幸福家园。具体对全镇12个村(居),分三类梯级实施,到20xx年,全镇建成2个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争取打造美丽示范镇,85%的村庄基本达到美丽乡村建设要求,争创全区美丽乡村整域推进示范镇。
(一)美丽乡村基础类(三类):对基础薄弱,尚不具备美丽乡村建设条件的村(居),以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住房改善(主要是规范村民建房)、封洲禁牧淘汰牛羊、文明乡风为主攻方向,力争一年打基础、两年见成效、三年上台阶。(广兴社区、黄安村、六支渠村、胜利街社区)。
(二)巩固提升类(二类):对有一定的工作基础,但创建条件尚不成熟的村(居),持续巩固农村环境卫生整治、引导规范村民建房、封洲禁牧淘汰牛羊及村庄绿化等工作成果,并结合实情有选择性地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产业提质、基础设施改善和精神文明建设,确保巩固成果、补齐短板、整体提升。(联合村、保庆村、团湖村、永明村、殷家铺社区)。
(三)示范创建类(一类):对基础条件好、班子战斗力强、群众积极性高,开展美丽乡村示范创建。在今年我镇沿江村完成市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省级实事项目)、完成洪市村区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创建。合兴村按照区级示范村标准创建。
以上三类村(居),按递进层级,完成所属类型的建设任务,经镇和区委农办考核,达到相应标准后,自动进入上一层级类型,直至达到省级美丽乡村建设标准。要按照夯实基础、补齐短板、升级进位、彰显特色的工作目标,强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三、工作重点。
自20xx年起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八大行动”:
(一)开展农村环境卫生整治行动(牵头领导:江辉,责任单位:城建环卫站,责任人:张定洪、各村(居)联点干部)。
工作目标: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突破口,建立健全农村环境卫生整治长效机制,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
1、镇制订20xx年农村环境卫生整治方案,建立长效机制,落实镇负责、村为主、组到位、户落实的工作机制,全面治理“脏、乱、差”,纠正不文明卫生行为,推行农村垃圾分类减量。
2、各村(居)按“二基四化四改四清”的标准定方案、定责任、定人员,确保村内卫生、整洁,群众满意度高。
3、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大力实施化肥、农药“零增长”行动,逐步扩大绿肥种植面积,不断提升耕地地力。
5、加强养殖污染治理,按规定取缔畜禽禁养区内规模养殖户(场),加强排污监管和整治。
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大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根据《xx区党委办公厅xx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x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结合xx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按照“全域整治、突出重点、搞就搞好、逐步拓展”的基本思路,坚持“共同缔造”,深入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因地制宜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加强传统村落保护,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二)基本原则。
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宣传动员、组织协调作用,发动群众广泛参与。
综合整治、美化环境。持续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整合适用项目集中投入,提升公共服务能力。
传承文化、突出特色。传承发展民族文化和传统文化,突出风貌分区差异化。
建管并重、注重长效。严格实施农房管控,补齐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短板。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三)目标任务。
全域环境整治。完成x.x万个村屯基本整治,完成xx个县(市、区)全域环境整治。
特色风貌塑造。完成xx.x万栋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涉及xxx个县(市、区)的xxxx个村屯。
农房管控。构建完善的农房管控机制,推动建房办证、带图报建、按图验收、违法建设查处等工作落到实处。
保护传统村落。大力推动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完成xxx个传统村落、x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和xxx个传统村落项目建设计划编制。
(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抓好脱贫户住房安全保障动态清零。继续实施农村危房改造和地震高烈度设防地区农房抗震改造,探索推广烈度为x度及x度以上抗震设防地区农房抗震加固实用技术。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边境一线农房居住功能提升。完成全区行政村(含乡〔镇〕人民政府驻地行政村和街道办事处下辖行政村)范围内所有房屋安全隐患排查和排查出的用于经营的农村自建房安全隐患整治,有序推进其他农房安全隐患整治工作。
(二)扎实开展乡村建设行动。持续开展农村生活垃圾处理设施改造升级,积极推广适用新技术和新设备,完成xx个乡村垃圾中转站和xxx个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建设;完善镇区污水收集管网,推动实质性收取污水处理费,加大镇级污水处理设施运营补贴力度;持续提升村屯公共照明水平,完成xxxx个村屯公共照明建设任务;多渠道筹措资金推进屯内道路硬化。
1.深入推进“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坚持把“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作为乡村风貌提升的重要基础工作。全力推进清理村庄垃圾和禽畜粪便、清理乱堆乱放和道路障碍物、清理池塘沟渠,以及拆除乱搭乱盖、拆除违规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等工作。采用“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等生态治理方法,广泛开展房前屋后、道路沿线环境整治,加大对视线廊道内影响美观和视觉通达的废弃建筑物、构筑物、广告招牌等的清拆力度,确保村屯环境整洁、干净、通透。引导村屯建立健全村规民约,推动成立村民理事会或相应的管理组织,不断优化基层治理。建立健全村民分片包干管护环境卫生以及公共器材、设施的长效管护机制。
2.因地制宜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重点推进“四化、五网、六改”项目建设。
(1)推进“四化”建设。一是亮化。按照“简洁、实用、满足需要”的要求,开展村屯公共照明项目建设,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照明灯具,鼓励和引导村民参与路灯建设。二是绿化。保护乡村自然生态,推动实施村头村尾、公共区域的绿化,开展“绿美乡村”建设。三是美化。保护乡村美景,增强乡村韵味,因地制宜推动村口景观、水体景观、绿化景观等村庄特色景观塑造。四是文化。弘扬农耕文明,保护传统格局,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与历史,建设宣传栏、文化景观小品、村史馆,留住乡愁。
(2)推进“五网”建设。一是推进电网建设,持续完善农村电网网架结构,增强农村地区供电能力,加快农村电网向智能化转型,加快新电力区域农村地区供电补短板,解决供电过载和严重低电压问题。二是推进路网建设,优化村屯内路网设置,提升村屯内道路硬化水平;采用石板、青砖、碎石、鹅卵石等乡土材料铺装巷道。三是推进互联网建设,实现行政村宽带网络全覆盖,并向具备条件的自然村屯延伸。四是推进广播电视网建设,因地制宜采取卫星传送、无线转播、有线广播、有线电视等多种方式,大力推进农村数字广播电视覆盖和入户接收,满足农村居民收听、收看广播电视节目的需求。五是推进排水网建设,结合村屯道路硬化等项目,推动村庄有组织排水,切实解决排水无序问题。
(3)推进“六改”建设。一是改房行动。强化现代农房设计,完善农房使用功能,整体提升农房居住功能和建筑风貌。鼓励有条件的地区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和农房新型建造方式。二是改水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工程维修养护,完善农村供水设施,强化水源地保护,确保农村饮水安全。三是改厕行动。持续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开展户用厕所改造,实施行政村所在自然村或集中连片xxx户以上自然村的公厕、集贸市场公厕、中小学校公厕、乡村旅游景区公厕等改造建设,探索建设切合当地实际的农村黑灰污水处理利用设施。四是改厨行动。开展以“改灶、改台、改柜、改管、改水”为主要内容的改厨工作,建设干净整洁卫生、满足基本功能、管线安装规范、烟气排放良好的清洁厨房。五是改圈行动。全面治理人畜混居,完善储粪房、沼气池或储液池配套设施,加强粪污处理和资源化利用,基本实现人畜分离。六是改沟渠行动。开展清淤疏浚行动,持续推进村屯内部河塘沟渠治理。
2.加强农房特色风貌塑造。以《xx壮族xx区农村房屋特色风貌管控导则》(以下简称《导则》)为指导,以“两高两道”(即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和国道、省道)等沿线区域为重点,全面推动农房特色风貌塑造,彰显桂风壮韵。加强规划引导,以“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或村庄设计为引导,开展村庄整治和建设;编制当地农房建设图集,供农户新建或改造农房选用,实现带图报建。突出特色风格,根据《导则》和地方传统民居特色,全面实施坡屋顶改造建设,开展墙面功能提升美化;坡屋顶应根据村屯和农房实际,采用硬山顶、悬山顶等中国传统屋顶形式进行改造建设,并运用好屋脊、檐口、瓦当等传统建筑元素充实完善;墙面色彩和材料、门窗构件、勒脚等要简洁美观,与村庄和农房风格整体和谐,确保改造后农房特色鲜明。优选建筑材料,既要经济也要质量可靠、经久耐用;充分利用乡村山清水秀生态美的自然条件营造景观,避免采用x石等脱离乡村实际的装饰材料。
3.严格实施农房管控。聚焦宅基地管理、建房办证、带图报建、按图验收、违法建设查处等关键环节,进一步完善农房管控工作体系,严格落实部门和地方责任,确保农房管控落到实处。强化建房审批,制定农房建设规划管控办法或村庄规划设计通则,做好规划许可管理工作;推广应用农房建设图集;制定公布简洁实用、通俗易懂的审批流程,方便群众办理。强化管理队伍力量,提高乡(镇)“乡村建设综合服务中心”机构履职能力,统筹使用好队伍力量,明确负责农房管控工作的人员,提升其能力水平,使其掌握办证、指导建设、组织竣工验收等工作技能。强化违法建设查处,加强乡(镇)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按照有关法律规定对违法用地、违法建设等行为开展执法,加大执法监察动态巡查力度,受理群众举报和投诉,及时发现、制止和处置涉及宅基地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防止产生新的违法占地建房现象;因地制宜构建巡查举报网络,设立举报电话、信箱,落实村级协管员,推动实行农房管控成效与村干部年度绩效奖励挂钩机制。强化考评奖惩,制定公布考评细则,将农房管控纳入相关考评体系,奖优罚劣。强化舆论宣传,组织开展农房管控系列宣传活动,加强正面引导,提高广大群众知法、懂法、守法意识。
4.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应结合乡村风貌提升,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将生态环境、文化资源、特色风貌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将乡村风貌提升所形成的乡风文明、基层治理、群策群力优势转换为发展乡村经济的强大动力,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产增收。注重系统谋划,从规划引导开始,将人居环境整治、设施完善、特色塑造与产业发展结合推进,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良性互动格局。
(四)加强传统村落和传统民居保护。积极推进传统村落保护规划编制和实施。完成xxx个传统村落和x个历史文化名镇保护规划编制;年内组织开展一次传统村落申报评选;多渠道整合资金,推进传统村落防火等防灾减灾设施和道路、排水等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传统村落人居环境;开展传统民居和历史环境要素摸底建档和挂牌保护,精准核定保护对象;推动传统村落各类传习场所和基地建设,促进建筑艺术和传统文化传承利用;将传统村落作为农房管控的重点区域,按照规划来管控建设行为。组织开展村落之外的传统民居调查摸底,探索建立单栋民居保护机制。
(一)实施步骤。
1.启动阶段(xxxx年x—x月)。下达项目计划、资金。制定公布全域基本整治验收考评细则和乡村风貌提升初期考评细则。组织开展技术培训和实地指导,推动xxxx年第一批农房特色风貌塑造项目尽快全面开工。
2.实施阶段(xxxx年x—xx月)。原则上xxxx年x月xx日前基本完成第一批农房特色风貌塑造任务,xx月xx日前基本完成第二批农房特色风貌塑造任务。组织开展x次乡村风貌提升初期评估。开展农房管控专项督促指导,进一步夯实各级各部门职责。适时召开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推广经验做法。
3.验收阶段(xxxx年xx月)。开展全域基本整治、农房特色风貌塑造、农房管控等工作验收评估。总结推广先进经验。谋划xxxx年的工作任务。
(二)工作程序。采用“八步工作法”组织实施。第一步,制定工作计划。第二步,编制规划设计方案。第三步,发动群众广泛参与。第四步,开展村庄“三清三拆”环境整治。第五步,推动村庄基本公共设施建设。第六步,开展农房特色风貌塑造。第七步,落实农房管控要求。第八步,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
(一)资金来源渠道。积极统筹(二)xx区奖补标准。xxxx年,全域基本整治按照x万元/村标准进行补助,农房特色风貌塑造按照x.x万元/栋标准进行补助。xxxx年第一批任务于xxxx年x月xx日前完成的,给予x.x万元/栋奖励;第二批任务于xxxx年xx月xx日前完成的,给予x.x万元/栋奖励。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要将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抓手,落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的要求,构建党委、政府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推进的工作格局。xx区住房城乡建设厅要进一步强化统筹协调,研究制定年度计划和文件政策,组织检查指导和工作考评,及时协调解决存在的问题;xx区各有关单位要按照职责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形成工作合力。各市县要加强组织领导,完善工作机制,全力推进当地乡村风貌改造建设,确保年度任务全面完成。
(二)整合资源投入。要按照项目主体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使用性质不变、管理权限不变的要求,统筹整合各部门适用项目资金集中投入乡村风貌提升重点区域,着力推进“四化、五网、六改”项目建设,进一步改善农村人居环境。要着力拓宽投资渠道,充分挖掘政策性金融支持、社会投入等潜力,减轻筹资压力;要探索“增减挂+、旱改水+、低效闲置资产利用+、农村集体资产开发利用+”等筹资模式,用好用活政策。要积极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共建,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
(三)强化指导服务。组织动员高等院校、科研单位、规划院所、建筑企业等选派优秀专业技术人员,组建xx区、市、县三级专家指导组,经统一培训后开展巡回指导。通过网络培训、视频培训、实地教学等方式加强业务培训,每一位具体操作实施的工作人员熟悉乡村风貌提升的政策、技术要领等。加强农村工匠指导培训,推动技术下乡,探索建立农村工匠xx管理新模式。
(四)严格检查考评。制定出xx村风貌提升、农房管控等初期考评和验收考评细则,强化考评结果在乡村振兴等相关工作中的运用,全年完成x次初期评估,年内完成验收考评。加强推进过程中组织模式、改造风格、建设质量、综合成效等方面的监督检查,及时纠偏,确保建设质量。
(五)加强宣传引导。通过广播、电视、报纸、微信等渠道,以及召开群众大会、发放致群众一封信等方式,进一步加大宣传发动力度,积极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的良好氛围。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和典型案例宣传引导,向群众讲清楚乡村风貌提升的重要意义,提升群众认可度。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桂办发〔2018〕39号)和《中共南宁市委办公室南宁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宁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南办发〔2019〕22号)有关精神,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结合兴宁区实际,制定行动实施方案如下。
到2021年,实现对城区村庄风貌整治“扫一遍”的目标,完成村庄空间规划编制试点,根据资源禀赋的差异按基本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推进村庄整治,建立乡村风貌管控的长效机制,逐步塑造和形成“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兴宁区乡村风貌。
(一)规划体系要求。以南宁市的乡村建设规划为引导,优化居民点布局、落实宅基地安排、明确配套标准、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实现乡村规划基本覆盖。
对于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村屯,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风貌提升和“多规合一”的要求及时修编规划。50户或200人以上、未编制过村庄规划的村屯,按照“多规合一”和“好编、好懂、好用”的基本要求,与各镇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衔接,划定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村庄建设用地范围;优先配套完善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村庄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以及公共环境的整治措施;因地制宜制定村庄风貌特色管控要求。50户或200人以下的分散型、小规模村庄,可以在上位的乡村建设规划的总体约束下,以文字形式规定农房建设管理、宅基地预留和安排要求。
(二)建设分类要求。坚持整治提升为主,按照基本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三种类型分类进行建设。
1.基本整治型。重点是开展“三清三拆”、落实“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
2.设施完善型。在完成基本整治改造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意愿高的村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因地制宜改造和完善村庄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村庄公共服务。
3.精品示范型。在完成基本整治和完善设施服务的基础上,选择部分区位条件好、生态环境优、资源禀赋强、发展潜力大、群众意愿高的村庄,开展旧房风貌改造和居住功能提升工程。实施乡土化环境改造,增添乡村韵味。具备条件的村庄可推进村史室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和提质升级,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产增收。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加强农村宅基地档案管理,完善“一户一宅”合理分配机制,严格宅基地审批管理,强化村民自主管理,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促进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科学规范管理。
基本整治型村庄的主要任务是开展乡村规划“三落实”行动、“三清三拆”、乡村文明“三治理”行动;设施完善型村庄的主要任务是因地制宜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六改造”和公共服务“十完善”行动;精品示范型村庄的主要任务是实施特色风貌“三提升”行动,突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特色风貌改造、环境改善、文化提升和产业发展等精品建设工程。
(一)开展乡村规划“三落实”行动。
1.落实居民点空间布局。确定规划应保留和撤并的村庄,引导农民向规模较大的居民点和产业发展区集中。(牵头单位:城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2.落实宅基地安排。推动村庄规划有效实施,落实宅基地安排,推进农村废弃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拆旧复垦或建设为小花园、小菜园、小果园等,依法依规消除存量违法用地,严格遏制违法用地增量,建设集约节约型村庄。(牵头单位:城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3.落实规划实施保障。建立乡村建设规划有效实施机制,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管,夯实各镇主体责任,推动“两违”(违法建设、违法用地)整治向农村延伸。优化“四所合一”办事审批流程,完善权责清单和服务清单,加强基层规划建设管理人才的引进和培育,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和规范管理,整体提升农房建设管理水平和质量。贯彻落实自治区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依规划融合发展。(牵头单位:区委编办;责任单位:城区“两违”办、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城管局、应急管理局,各镇人民政府,兴宁生态环境局)。
(二)开展村庄环境整治“三清三拆”行动。
开展“三清三拆”,即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乱搭乱盖、拆除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具体是通过组织发动群众,开展清理村庄垃圾、庭院杂物、卫生死角、禽畜粪便,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私搭乱建、违章建筑,拆除废弃危旧建筑,清除残垣断壁、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拆除非法违规广告、招牌等。(牵头单位:城区住建局;责任单位:城区乡村办、城管局、“两违”办,各镇人民政府)。
(三)开展乡村文明“三治理”行动。
1.推进村民自我治理。加强农村群众性自治组织建设,健全和创新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提高村规民约的针对性实用性,充分发挥其在乡村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劳模等本土乡贤在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沟通协调和带动作用。到2021年实现所有50户或200人以上村庄制定有村规民约等制度。(牵头单位:城区民政局;责任单位:城区自然资源局、住建局,各镇人民政府)。
2.推进乡村以德治理。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营造爱国爱家、和谐文明、共建共享的社会新风尚。(牵头单位: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区委政法委,城区民政局、乡村办、住建局、司法局、农业农村局、妇联、教育局、卫生健康局,各镇人民政府)。
3.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依据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深化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村庄规划实施监管,加大“两违”查处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形成尊法、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牵头单位:城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城区城管局、“两违”办、司法局,各镇人民政府)。
(四)开展村庄基础设施“六改造”行动。
1.改路行动。推进村村通柏油路或水泥路工程建设,实现兴宁区具备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硬化道路的目标,完成约5个左右便民候车亭建设(具体以上级下达任务为准)。(牵头单位:城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新建砂石或硬化屯级道路1公里以上,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20户以上自然村(屯)基本通砂石路以上的等级道路,完成约20个中心村和一般自然村的屯内道路硬化(具体以上级下达任务为准)。(牵头单位:城区扶贫办;责任单位:城区农业农村局、住建局,各镇人民政府)。
2.改水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20年,城区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9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95%以上。(牵头单位:城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3.改厕行动。推动农村“厕所革命”新三年行动,改造农村户用厕所(具体任务数以上级下达为准),重点推进贫困村改厕所,重点支持竹排江、那考河、那平江、四塘河等内河流域内农村区域户用厕所改造工作,实现城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在100%。推进具备建设公厕条件的行政村所在自然村或集中连片300户以上的自然村、集贸市场、中小学校、乡村旅游景区等人群聚集地区公共厕所的建设或改造。(牵头单位:城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城区卫生健康局、住建局、城管局、教育局、文旅局、林业局、自然资源局,兴宁生态环境局,各镇人民政府)。
4.改厨行动。开展以“改灶、改台、改柜、改管、改水”为主要内容的改厨工作,完成上级下达的具体任务,建设干净整洁卫生、满足基本功能、管线安装规范、烟气排放良好的清洁厨房,走向厨房文明。(牵头单位:城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城区卫生健康局、住建局,各镇人民政府)。
5.改沟渠行动。按轻重缓急开展清淤疏浚行动,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抓好村庄清淤疏浚治理试点,参照其它地区的经验全面推进村屯内部河塘沟渠的治理。(牵头单位:城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兴宁生态环境局,各镇人民政府)。
6.改农村电网行动。推动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具体以上级下达任务为准)。(牵头单位:城区发科局;责任单位:市供电局兴宁分局,邕宁供电有限公司,各镇人民政府)。
(五)开展村庄公共服务“十完善”行动。
1.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巩固提升各类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到2020年,覆盖全城区具备建设条件的行政村。选择有条件的村庄推进乡村文化讲堂建设,充实乡村文化载体,为村民打造精神家园。(牵头单位:城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有效解决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校外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服务等问题,加快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到2020年,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建设“儿童之家”。(牵头单位:城区妇联;责任单位:城区教育局、民政局,各镇人民政府)。
2019年至2020年,对一批农家书屋进行补充更新,每年每个书屋补充更新图书不少于80本。到2020年,建成约39家数字农家书屋。(牵头单位:城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2.完善公共交通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到2020年,实现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重点完善十里花卉长廊干道旁新建乡村公交站点和便民候车亭,统一制定站台建设标准,设置顶棚、休息椅、站牌,张贴乘车时间表,方便村民出行。重点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还应设置旅游指示标牌、建设生态停车场。(牵头单位:城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城区文旅局,各镇人民政府)。
3.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探索农村污水治理ppp试点工作,结合市场手段,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明显改善。重点支持那平江和四塘河等周边村屯的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着力推动灭源控污、截污纳管工作。
新建成昆仑镇级垃圾中转站项目。合理设置农村生活垃圾二次分拣站及垃圾桶,配备一支强有力的乡村保洁队伍,巩固完善农村垃圾转运和处理体系,到2020年城区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保持在90%以上。全面推进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及时关闭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分阶段清运和处理陈年垃圾,基本消除垃圾山、垃圾沟、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牵头单位:城区城管局;责任单位:城区乡村办、住建局、农业农村局,兴宁生态环境局,各镇人民政府)。
新建成昆仑镇级污水处理设施及配套管网,各镇要实施城镇污水收集管网向镇区周边村屯延伸工程,提高镇级污水处理厂进水浓度和负荷率。(牵头单位:城区住建局;责任单位:城区自然资源局,兴宁产业园区,各镇人民政府,兴工公司)。
完成10个以上自然坡的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项目建设(具体以上级下达任务为准),优先考虑那平江、四塘河等内河沿河村屯,探索采取ppp模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和运营。(牵头单位:城区住建局;责任单位:城区发科局,兴宁生态环境局,各镇人民政府,兴工公司)。
4.完善金融服务。持续开展农村金融服务进村示范点专项活动,推进农村支付户户通工程和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牵头单位:城区财政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5.完善医疗健康服务。标准化配置医疗设施,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实施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农村医学生培养计划,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完善慢性病处方用药政策,为农民及时提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牵头单位:城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6.完善便民超市服务。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可建设完善便民超市,以安全可靠和价格实惠的商品服务广大农民,并为农民提供商品代购、收寄快递、费用代缴、农产品网上销售等便民服务项目。重点支持贫困村乡村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村邮乐购”便民服务站),推动邮政农村电商一体化运营建设。(牵头单位:城区经信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7.完善广电网络服务。2019年至2020年,每年建设一批乡镇无线台站;全面推进数字广西“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基础网络全覆盖。(牵头单位:城区文旅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8.完善通信网络服务。到2020年底,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个4g基站,并以行政村通光纤和4g网络为基础,逐步将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牵头单位:城区经信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9.完善气象为农服务。依托广西突发事件预警信息发布系统,利用气象预警大喇叭、气象多媒体显示屏、手机短信等渠道推送0—12小时天气预报服务信息,提升农村综合防灾减灾能力。(牵头单位:城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10.完善教育服务。(1)小学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进一步优化乡村学校布局,重点建设寄宿制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完善乡村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全面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将村小学和教学点纳入乡村中心学校考核范围,加强乡村中心学校对村小学、教学点的指导和管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开齐开足国家课程,不断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2)幼儿园教育。实施学前教育普惠工程,扩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支持有条件的小学附设幼儿园独立办园,继续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奖补政策,完善普惠性民办幼儿园激励政策,加强农村幼儿园保教人员配备,规范园内管理,健全监管体系,为农村幼儿提供就近普惠的学前教育。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牵头单位:城区教育局;责任单位:各镇人民政府)。
(一)第一阶段(2019年10月前)。制定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和年度实施计划。推进乡村空间规划编制,总结、推广试点实施经验和做法,按照上级下达的任务启动村庄规划编制,推进并完成上级下达的基本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任务。贯彻落实自治区、南宁市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工作的政策文件。
(二)第二阶段(2019年10月—2020年11月)。总结、推广第一阶段的实施经验和做法,完成上级下达的村庄规划编制任务和基本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任务。
(三)第三阶段(2020年11月—2021年底)。在巩固第二阶段成果的基础上,全面推进其它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完成村庄“三清三拆”整治任务,完成设施完善型和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任务;组织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总体验收考评,系统总结经验做法,适时召开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总结大会,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兴宁区“美丽兴宁”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城区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建立兴宁区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在兴宁区“美丽兴宁”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召集人由城区人民政府分管副区长担任,副召集人由城区住建局、自然资源局、农业农村局、城管局、乡村办负责同志担任,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城区住建局,办公室主任由城区住建局主要负责人兼任,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具体人员名单由城区住建局商各单位确定后自行印发)。各镇(街道)人民政府(办事处)是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要切实担负起落实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责任。
(二)加强资源整合,形成投入合力。各级各部门要围绕乡村振兴战略充分整合各类项目和资金,并切实提高资金使用效益。要将拆旧复垦、扶贫开发、“一事一议”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使用,项目资金采用整合部门涉农投入、自治区财政奖励资金、市和城区筹措的资金,鼓励群众自筹、社会投入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做到项目主体不变、资金渠道不变、使用性质不变、管理权限不变,整合各部门涉农项目资金集中投入,形成放大效应。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具有市场前景和招商可能的项目建设。
(三)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指导服务。要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抓好进度统筹、问题协调、资金筹措和项目推进,形成各地各部门共同参与、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四)创新机制模式,确保持续发展。转变思维模式,从农民生产生活实际需要出发,按照“疏堵结合、奖惩并重、注重长效”的原则,贯彻落实广西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从根本上解决“有新房没新村、有新村没新貌”的问题。勇于探索投入模式、推动模式和管理模式,激活和培育乡村内生动力,让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迸发出来,让全社会支农助农兴农的力量汇聚起来,为乡村风貌提升添活力、强动力、增后劲。
(五)强化宣传引导,形成良好氛围。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统一思想认识,激发工作热情,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风貌提升的良好氛围。结合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能复制、易推广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工作取得实效。
为持续推进三海街道美丽乡村建设,提升乡村风貌,加快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根据《自治区党委办公厅、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方案的通知》(桂办发[20-]39号)《灵山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灵办发[209]1号)精神,结合我街道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自治区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体要求,分类推动村庄改造建设,不断优化乡村空间布局,严格保护乡村生态环境,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推进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进一步规范农房建设和风貌管控,提升乡村风貌水平,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
(二)总体目标。
到20-年,实现对全街道村庄风貌整治“扫一遍”的目标,逐步.塑造和形成“传承文明、桂风壮韵、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广西乡村风貌。
建立乡村风貌管控的长效机制,全街道新建农房基本采用特色农房实用图集进行建设,违法建设和违法用地现象得到有效整治,村庄环境明显改善,各类设施配套逐步完善,宅基地改革逐步推进,宅基地规范管理不断加强,村民自主管理水平明显提高,乡风文明稳固提升。
(三)基本原则。
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要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衔接起来,与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统筹衔接起来,与生态环境保护基础设施建设三年作战方案统筹衔接起来,与“美丽广西”乡村建设统筹衔接起来,与脱贫攻坚统筹衔接起来,与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五振兴”统筹衔接起来。
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多规合一”要求,坚持科学性、实用性、可操作性原则,编制街道乡村建设规划和村庄规划,到2021年,实现街道乡村建设规划和保留村庄实用性村庄规划基本覆盖。
(一)规划体系。
以街道乡村建设规划为引导,优化居民点布局、落实宅基地安排、明确配套标准、改善人居环境,推动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决策权,实现乡村规划基本覆盖。
1.编制实施街道乡村建设规划。街道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牵头组织对街道乡村建设规划编制情况进行梳理,明确要编制乡村规划的自然村,以及无须编制乡村规划的自然村的建设指引等内容。街道乡村建设规划要根据当地发展水平、区域条件等,形成由中心村和一般自然村两个层次构成的村庄体系;划定居民点管控边界,确定村庄建设用地规模和管控要求;确定村庄供水、污水和垃圾处理、道路、电力、通信、防灾等重要基础设施的用地、规模和建设标准,配置教育、医疗、商业等公共服务设施;分区制定田园风光、自然景观、建筑风格和文化保护等风貌控制要求;分区、分类制定村庄人居环境整治要求,提出相应重点整治项目、建设标准和推进时序;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建立宅基地规范管理长效机制。
2.编制实施实用性村庄规划。根据县的乡村振兴有关部署,已完成村庄规划编制的村屯,应按照乡村振兴战略规划、乡村风貌提升和“多规合一”的要求及时修编规划。50户或200人以上、未编制村庄规划的村屯,按照“多规合一”和“好编、好懂、好用”的基本要求,与当地村委(社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好衔接,划定符合土地利用规划的村庄建设用地范围;优先配套完善污水和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制定村庄生态环境的保护措施以及公共环境的整治措施;因地制宜制定村庄风貌特色管控要求。50户或200人以下的分散型、小规模村庄,可以在街道乡村建设规划的总体约束下,以文字形式规定农房建设管理、宅基地预留和安排要求。村庄规划要简化、管用和以问题为导向,大型村庄(601人以上)或精品示范型村庄规划要求“三图一书(村庄现状分析图、村庄建设规划图、村庄基础设施规划图和建设规划编制说明书)”,中型村庄(600人以下)村庄规划要求“一图一书(村庄建设规划图、建设规划编制说明书)”,还要结合地方文化特色,符合现代农村生活需求,确保村民易懂、村委能用、街道好管。
(二)建设类型。
坚持整治提升为主,优先发展中心村,保障一般自然村,因地制宜、因村施策,按照基本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三种类型分类进行建设。
1.基本整治型。对未实施过村庄改造建设的村庄开展基本整治,重点是完成规划编制、按照“一户一宅”要求整治宅基地、营造干净整洁的乡村环境、建立完善长效管理机制。该类型风貌提升内容:编制和完善建设规划,建立和完善乡村治理体系,开展乡村规划“三落实”、乡风文明“三治理”和“三清三拆”活动,进一步完善乡村垃圾治理三级体系,鼓励将村庄保洁、垃圾清运、道路维护、村庄秩序、规划建设等管理纳入村规民约实现长效管理,巩固提升“清洁乡村”成效。
2.设施完善型。在完成基本整治改造的基础上,选择基础条件好、群众意愿高的村屯,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因地制宜改造村庄基础设施,完善村庄公共服务。该类型风貌提升内容:在完成基本整治型建设任务的同时,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开展基础设施“七改造”和公共服务“十完善“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和村级公共服务短板,并用“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微庭院”生态治理方法,整治村庄环境,以自愿为基础,激励引导农民开展旧房改造,推动按图集新建或改造农房。
3.精品示范型。在完成基本整治和完善设施服务的基础上,选择区位条件好、生态环境优、资源禀赋强、发展潜力大、群众意愿高的村庄,开展旧房风貌改造和居住功能提升工程。实施乡土化环境改造,增添乡村韵味。具备条件的村庄可推进村史室建设,提升乡村文化品位。推动乡村产业转型和提质升级,发展特色产业,培育乡村旅游新业态,将文化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农民就业创业和增产增收。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加强农村宅基地档案管理,完善“一户一宅”合理分配机制,严格宅基地审批管理,强化村民自主管理,建立宅基地有偿使用、有偿退出和增值收益分配制度,促进农村宅基地节约集约利用、科学规范管理。
(一)开展乡村规划“三落实”行动。
1.落实居民点空间布局。编制街道乡村建设规划和县级传统村落保护发展规划,确定规划保留和撤并的村庄,明确撒并村庄农房建设管理要求,引导农民向规模较大的居民点和产业发展区集中,安排旧村改造、“空心村”整治、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等项目,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和水平,形成居民点大小尺度适宜,既利于生产、又便于生活,生态良好的空间格局。
2.落实宅基地安排。全面推动村庄规划实施,落实宅基地安排,推进农村废弃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闲置建设用地拆旧复垦,依法依规消除存量违法用地,严格遏制违法用地增量,建设集约节约型村庄。重点在精品示范型村庄开展农村宅基地改革试点,取得经验后稳步推进。对农村宅基地进行全面调查摸底,对一户多宅、超占面积、闲置房屋、村内空地、附属设施、户籍信息等进行准确登记,充分掌握农村宅基地利用现状,完善宅基地档案。建立农村宅基地统一规划、统一整治、统一使用、统一管理的制度体系,完善农村宅基地取得、流转、退出、审批、监管等相关制度,促进土地集约利用和耕地保护落到实处。严格落实“一户一宅、建新拆旧、法定面积”的要求,推进农村宅基地审批程序、申请条件、审批结果、建房名单公开公示,协调处理好村内农民建房选址、轮候排序和承包地调整等工作,优先解决无房户、危房户建房需求。积极探索对符合村庄规划,但超过规定面积标准、已经实施建设的农村宅基地进行有偿使用。按照村集体主导、群众自愿、退出补偿的原则,因地制宜建立农村宅基地退出机制。按照宜耕则耕、宜林则林、宜建则建的要求,对闲置或废弃宅基地进行土地综合整治,统筹盘活,合理利用,暂不能利用的宅基地,由村集体统一管理。充分发挥村民事务理事会在:宅基地申请、流转、退出、收益分配等事务民主管理中的作用,保障宅基地管理各项制度得到严格执行。
3.落实规划实施保障。建立街道乡村建设规划有效实施机制,加强村庄规划实施监管,夯实村委(社区)主体责任,推动“两违”(违法建设、违法用地)整治向农村延伸。建立完善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机制,进一步优化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等“四所合一”新机构办事审批流程,完善权责清单和服务清单,加大机构职能整合力度,健全监督管理机制,规范行政执法体制,研究、制定和出台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人才扶持政策,加强农村建筑工匠的培训和规范管理,整体提升农房建设管理水平和质量。贯彻落实县乡村规划建设管理条例,保障农村生产、生活、生态空间依规划融合发展。
(二)开展特色风貌“三提升”行动。
2.提升农房特色风貌。加强农村和农房建设管理,严格按照村庄规划要求新建住房,全面推广使用农房建设实用图集。对于与乡村风貌不协调的旧建筑,通过调动村民的积极性,有序推动并按照旧房风貌改造技术导则、图集要求进行改造。推动按图集新建和改造农房全覆盖,整体提升农房特色风貌水平。加强研发和推广使用符合我街道生态乡村建设需要的各类新型墙体材料,开展新型建材下乡活动,推广乡土节能绿色农房建设,为农民提供绿色、生态、经济、安全的建筑材料。加大财政资金和节能减排资金对农村自建房使用新型墙体材料的项目或新型墙体材料供应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加大农村自建房新型墙体材料推广应用力度,逐步推进装配式农房建设。严格实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力争到20-年实现新建农房办理乡村建设规划许可证比例达到90%以.上。
3.提升村庄特色景观。按照村庄规划和“三清三拆三整理四美化”的要求,提升村庄特色景观。
清理村庄垃圾:查遗补缺垃圾桶和垃圾箱,落实保洁员和保洁经费,封存和有计划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采取激励措施回收和资源化利用玻璃瓶等废弃物,清理村庄禽畜粪便,规范禽畜养殖。
清理乱堆乱放:落实建筑垃圾或者渣土填埋地点,清理村庄及周边的建筑垃圾规范填埋,清理村庄道路障碍物规范车辆停放,整理村庄和房前屋后建筑材料、农具、柴草杂物规范堆放。
清理池塘沟渠:清理村庄及周边池塘、沟渠淤泥、漂浮物、障碍物,消除村庄的黑臭水体。
拆除乱搭乱盖:拆除村庄及周边的乱搭乱盖、违法违章建筑。拆除广告招牌:统一规划广告、招牌的位置和标准,拆除非法违规广告、招牌,统一规范广告、招牌标准。
拆除废弃建筑:按照“一户一宅”的要求,拆除农村危旧房、废弃猪牛栏及露天厕所茅房和废弃建筑“残坦断壁”等。由涉及项目的主管部门牵头组织实施,小型项目由村委或农民工匠牵头组织实施。
“三整理”:组织群众自觉主动清除有碍观瞻的“残垣断壁”.危房、乱堆乱放杂物等。
“四美化”:开展“微田园、微莱园、微果园、微庭院”生态环境治理,实现村庄环境硬化、净化、绿化、亮化、美化。
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开展景观绿化、雕塑小品、水岸步道等景观设施建设,推动村庄特色景观塑造。
村口景观。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活动场地与建筑空间建设等,突出景观效果,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风貌。
水体景观。整治疏通河道水系、湖泊、塘坝,改善水质环境。河道坡岸尽量随岸线自然走向,采用自然斜坡形式。滨水驳岸以生态驳岸形式为主,采用硬质驳岸形式不宜过多,断面形式宜采用台阶式。滨水绿化以亲水型植物为主,丰富河岸景观。
绿化景观。实施“绿美乡村”建设行动,选择一批具备发展乡村旅游条件的重点村屯因地制宜种植开花树种、彩叶树种、芳香树种,打造四季有花、四季有果、五彩缤纷的乡村森林美景。
亮化景观。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参与路灯建设,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灯具,完成60个公共照明试点村和10个太阳能光伏发电或太阳能路灯示范村项目建设。
庭院环境。注重围墙、绿篱等围合构筑物和庭院出入口的美化处理,不宜采用大面积的硬质铺装;绿化格局层次丰富、错落有致,植物配置采用乔、灌、草结合的方式,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三)开展乡村文明“三治理”行动。
1.推进村民自我治理。加强村民理事会建设,优化人员结构和议事流程。充分发挥老党员、老干部、老战士、老教师、老劳模等本土乡贤在乡村规划建设管理中的沟通协调和带动作用,引导农民自我建设、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提高,形成乡村规划建设共同参与、互相商量、互相支持、互相帮助,共同建设美丽家园。进一步完善村规民约。
2.推进乡村以德治理。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家庭、五好家庭、十星级文明户等创建活动,开展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医生、村官、家庭等活动,营造爱国爱家、和谐文明、共建共享的社会新风尚。
3.推进乡村依法治理。依据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法律法规,深化乡村规划建设管理制度改革,强化村庄规划实施监管,加大“两违”查处力度。加强法律法规宣传教育,提高村民的法治意识,形成遵纪守法、平安稳定的良好氛围。
(四)开展村庄基础设施“七改造”行动。
2.改水行动。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工程。到20-年,全县农村饮水安全集中供水率达85%以上,自来水普及率达80%以上。
3.改厕行动。推动农村“厕所革命”三年行动,改造农村户用厕所400户以上(以县下达为准),实现全街道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保持在90%以上。推进行政村所在自然村、集贸市场、中小学校、乡村旅游景区等人群聚集地区公共厕所的建设或改造。
4.改厨行动。开展以“改灶、改台、改柜、改管、改水”为主要实施内容的改厨工作,建设干净整洁卫生、满足基本功能、管线安装规范、烟气排放良好的清洁厨房,走向厨房文明。
5.改圈行动。全面治理人畜混居,完善储粪房、沼气池或储液池配套设施,加强粪污处理力度和资源化利用,在农户屋外建设独立畜圈,基本实现人畜分离,提高村民生活环境宜居舒适程度。
6.改沟渠行动。大规模开展清淤疏浚行动,各村委(社区)在村庄清淤疏浚治理试点的基础上,按我街道村庄整治任务全面推进村屯内部河塘沟渠治理。
(五)开展村庄公共服务“十完善”行动。
1.完善村级公共服务平台。继续巩固提升各类村级公共服务中心建设,到20-年基本覆盖全县具备建设条件的行政村。选择有条件的村庄推进乡村文化礼堂建设,充实乡村文化载体,为村民打造精神家园。
有效解决我街道农村儿童特别是留守儿童的校外游戏、娱乐、教育、卫生、社会心理支持和转介服务等问题,加快推进“儿童之家”建设。到20-年,实现90%以上的行政村建设“儿童之家”。
2.完善公共交通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客运基础设施。到20-年,实现全县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客车率达100%。
在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和干道旁新建公交站点,统一制定站台建设标准,设置顶棚、休息椅、站牌,张贴乘车时间表,方便村民出行。发展乡村旅游的村庄还应设置旅游指示标牌、建设生态停车场。
3.完善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合理设置农村生活垃圾二次分拣站及垃圾桶,配备一支强有力的乡村保洁队伍,巩固完善农村垃圾处理体系。到20-年,全街道农村生活垃圾治理率保持在90%以上。全面推进农村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整治工作,及时关闭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分阶段清运和处理陈年垃圾,基本消除垃圾山、垃圾沟、工业污染“上山下乡”现象。
4.完善金融服务。持续开展农村金融服务进村示范点专项活动,创建农村金融服务进村示范点。积极推进农村支付户户通工程和移动支付便民示范工程。
5.完善医疗健康服务。标准化配置医疗设施,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织实施村卫生室订单定向农村医学生培养计划,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动完善慢性病处方用药政策,为农民及时提供基本医疗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6.完善便民超市服务。具备条件的中心村可建设完善便民超市(电子商务服务站点、村邮站),以安全可靠和价格实惠的商品服务广大农民,并为农民提供商品代购、快递收寄、费用代缴、农产品网上销售等便民服务项目。做好街道乡电商运营中心、仓配中心、“邮乐购”门店规划,推动邮政农村电商一体化运营建设。
7.完善广电网络服务。20-年,完成1个街道无线台站建设;20-年至20-年,每年再建设1个街道无线台站;全面推进数字广西“广电云”村村通户户用基础网络全覆盖。
8.完善通信网络服务。到20-年底,实现行政村通光纤。到20-年底,实现每个行政村至少有1个4g基站。到20-年底,以行政村通光纤和4g网络为基础,逐步将光纤宽带网络和:4g网络向有条件的自然村延伸。
9.完善气象服务。布点建设土壤水分自动观测站,开展“三农”气象服务专项建设。
10.完善教育服务。
(1)小学教育。实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工程,进一步优化乡村学校布局,重点建设寄宿制学校,保留并办好必要的教学点。完善乡村学校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加快条件薄弱学校改造,全面改善乡村学校办学条件。加快乡村学校信息化建设,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进一步完善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机制和管理办法,将村小学和教学点纳入乡村中心学校考核范围,加强乡村中心学校对村小学、教学点的指导和管理。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开齐开足国家规定的课程,不断提高乡村学校教育质量。
(2)幼儿园教育。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工程,扩大农村公办学前教育资源。支持有条件的小学附设幼儿园独立办园。继续实施公办幼儿园建设奖补政策,完善多元普惠幼儿园激励政策,加强农村幼儿园保教人员配备,规范园内管理,健全监管体系,为农村幼儿提供就近普惠的学前教育。防止和纠正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基本整治型村庄要优先开展乡村规划“三落实”行动、乡村文明“三治理”行动;设施完善型村庄要在基本整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开展村庄基础设施“七改造”和公共服务“十完善”行动;精品示范型村庄要在设施完善的基础上,重点实施特色风貌“三提升”行动,突出农村宅基地规范管理、特色风貌改造、环境改善、文化提升和产业发展等精品建设工程。
(一)实行“八步法”工作流程。
第一步:制定我街道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明确任务范围、工作目标、年度计划、激励政策、保障机制等内容。2018年底前报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备案。
第二步:确定工作计划。结合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达的任务指标,分别制定第一至第三期工程实施计划,明确每期的重点任务、建设目标。
第三步:优选建设地点。根据每期工作计划,将工作项目化,落实基本整治型、设施完善型、精品示范型村庄名单和项目布点对象,报县级审核后上报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汇总审定。
第四步:落实具体项目。街道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将每期工程重点任务清单提交各成员单位,由各成员单位根据部门职能和涉农项目提出投入的项目资金计划,形成“对点对位”的项目清单,由街道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统一印发实施。
第五步:资金筹措方式。通过整合部门涉农投入资金,统筹自治区财政奖励资金,市、县参照自治区专项资金补助要求进行配套,群众自筹,社会积极投入等方式筹措。
第六步:推动项目建设。按照县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局际联席会议办公室下达的任务清单和项目计划组织实施,按期完成任务。
第七步:综合验收考评。每年年底,街道组织项目实施情况的绩效评价,对产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等作出评价,特别要通过项目受益群众的满意度调查,系统总结经验做法,为今后涉农项目实施提供借鉴经验。
第八步:完善长效机制。至20-年底,在系统总结实施经验和做法的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长效机制,制定出台相关规定。
(二)分三期工程组织实施。
20-年启动前期工作,分三个阶段组织实施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
1.一期工程。20-年1月底前,制定我街道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实施方案。20-年全面启动91个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推进30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基本完成村庄“三清三拆三整理”整治任务、3个设施完善型村庄建设和1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
2.二期工程。总结、推广一期工程实施经验和做法,全面推进51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基本完成村庄“三清三拆三整理”整治任务、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建设和1个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
3.三期工程。在巩固二期工程的基础上,完成剩余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面推进剩余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全面完成村庄“三清三拆三整理”整治任务、设施完善型村庄建设和精品示范型村庄建设;组织开展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总体验收考评,系统总结经验做法,查找问题,推动建立长效机制。
(一)成立组织机构,明确工作责任。
街道乡村振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负责统筹推进全街道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工作。建立三海街道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联席会议(以下简称“联席会议")制度,在街道乡村振兴(“美丽广西”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领导下工作,召集人由街道住建分管领导担任,副召集人由街道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主要负责人担任,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街道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办公室主任由街道住建分管领导兼任,统筹协调各成员单位按照职责分工抓好联席会议议定事项的落实。各村委(社区)是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责任主体,要统筹推进辖区内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各项工作。各村委(社区)是乡村规划建设管理的直接责任主体,要切实担负起落实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责任。
(二)加强统筹协调,优化指导服务。
要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强化监督考核激励,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抓好进度统筹、问题协调、资金筹措和项目推进,形成各级各部门共同参与、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
(三)强化宣传引导,形成良好氛围。
充分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和网络新媒体,采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重大意义和政策措施,提高公众的知晓率和参与度,统一思想认识,激发工作热情,切实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全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乡村风貌提升的良好氛围。街道相关部门牵头,各村委(社区)抓落实,注重现场资料的收集,结合开展试点示范,总结并提炼出一系列符合当地实际、能复制、易推广的好典型、好经验、好做法,加强新闻报道,示范先行,推动工作取得实效。各村委(社区)各相关部门每周五统一将推进情况报街道联席会议办公室。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__大、__届_中、_中、_中、_中全会精神及省、市、县关于新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加快推进苏坑镇嵩山村*新农村建设步伐,根据县委、县政府美丽乡村建设工作部署,结合该村实际,现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情况。
苏坑镇嵩山村系革命老区基点村,位于永春北部,是苏坑镇政府所在地,毗邻德化,泉三高速德化连接线、泉德公路贯穿全境,全村人口4576人,耕地2100亩,山地3700亩,20__年工农业总产值55369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344元,村集体收入万元。村党支部、村委会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xxx理论和xxx三个代表xxx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xxx建设*新农村xxx和xxx构建*和谐社会xxx为工作着力点,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实现了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二、创建目标任务。
按照xxx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xxx的要求,紧紧围绕县委xxx推进新跨越,建设新永春xxx工作主线位,坚持产业带动,继续推进苏坑茶叶加工集中区建设,以发展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核心,以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为重点,立足村情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整村推进,力争使该村在经济发展、农民增收,村容村貌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上取得新成绩,为全县新农村建设起到模范带头作用。
1、村庄整理。拆除老厝、旧房屋30幢4200平方米,附属建筑45座1700平方米,征地35亩,新建房屋100套,计划投入60万元。
2、立面装修。推广永春县美丽乡村农村住宅设计图集,将对塔兜31幢房屋进行立面装修,店前埕硬化,排水排污设施建设,计划投入80万元。
3、道路建设。加宽、硬化小区道路公里,新建道路500米,计划投入75万元。
4、溪岸筑砌。筑砌溪岸500米,计划投入40万元。
5、村庄绿化。开发xxx四旁四地xxx等规划林地,种植红豆杉、香樟、罗汉松、桂花、天竺桂等珍贵树木5000株,建设篮球场,内设健身器材1套,计划投入45万元。
6、环境保洁。配置垃圾转运车1部,推车2部,专职保洁人员3人,新建垃圾池15个,河床清淤3公里,计划投入15万元。
7、村庄亮化。架设太阳能路灯18盏,电力型路灯300盏,计划投入10万元。
三、工作措施。
为切实加强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的组织领导,我村专门成立了美丽乡村建设领导小组,镇人大主席蔡明福同志担任组长,镇党委组织委黄裕滨担任副组长,成员由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组成。具体负责我村美丽乡村工作的指导,协调和督促工作。
1、规划先行。建设功能完善,环境优美、文明和谐的美丽乡村,要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展,从我村的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出发,做好规划工作,明确美丽乡村建设的思路、目标和工作措施。
2、广泛宣传。通过进村入户、召开两委会、群众大会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动员,加大宣传力度,真正使美丽乡村建设这一xxx惠民工程xxx、xxx民心工程xxx家喻户晓,让群众看到美丽乡村建设的具体成效,从而激发农民的积极性,使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主体。
3、加大投入。积极争取上级财政支持,同时多方筹资,全力搞好美丽乡村建设。在建设中采取对口部门投资,群众投工投劳的原则,全力配合各项目实施单位,切实引导群众主动地参与新农村建设,使之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受益主体和重要投资成分。
4、细化分工。在美丽乡村建设中要落实政府引导、农户为主体、社会来参与的工作机制,村党支部,村委会要充分发挥作用,党员干部带头先行,号召群众积极参与,有钱出钱,有物出物,齐抓共管,尽心尽责。
5、强化监管。推选村民代表成立项目监督小组,建立美丽乡村建设工作制度,明确职责,与党务村务公开一样,实行全程公开,接受群众监督,以确保美丽乡村建设任务如期完成。
实施方案是指对某项工作,从目标要求、工作内容、方式方法及工作步骤等做出全面、具体而又明确安排的计划类文书,是应用写作的一种文体。实施方案其中最常要用到是项目实施方案。项目实施方案也叫项目执行方案,是指正式开始为完成某项目而进行的活动或努力工作。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乡村风貌提升实施方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为了贯彻落实自治区和贵港市党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决策部署,加快改善我乡农村人居环境,建设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结合我乡实际,特制定本工作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我乡将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以及实施强首府战略的重要抓手,深化村庄环境整治,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不断优化基层治理,着力提升村容村貌,确保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在村屯的“形”上有新突破、在“实”和“魂”上有新发展,不断增强广大农民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
(二)基本原则。
1.坚持政府统筹与尊重民意相结合。深入推行“共谋共建共评共管共享”的“共同缔造”理念,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示范引领作用,积极引导新乡贤回乡参与乡村建设,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发挥群众在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主体作用。
2.坚持全域整治与重点提升相结合。在全域推动“三清三拆+”村庄环境和村容村貌整治(即基本整治型村庄)基础上,打造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
为确保工作有效推进,成立罗播乡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指挥部,领导小组成员名单如下:
组 长:
副组长:
成 员:
指挥部下设办公室,办公室主任由谭旭龙同志兼任,副主任由梁天生同志兼任,办公室成员由刘奔、黄华靓、卢美华组成。
(一)全域“三清三拆+”环境整治。
全域推进11个村85个屯“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分阶段实施,其中先实施罗播村、罗北村、罗西村全域30个屯“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在4月底前全面完成;纳入“玉桂、平兴二级、荔玉高速”沿线及乡政府所在地村屯农房风貌改造的村屯“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在5月底前完成;其他村屯的“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在5月底前完成。
(二)荔玉高速、玉桂二级、平兴二级及乡政府所在地村屯农房风貌改造。
1.“两高两道”沿线农房风貌改造工作。陈岭村:上水屯、大岭脚屯、太甲庙屯、木磨屯、石珠塘屯、车雷屯、野鸭屯、长岭屯、长标屯、陈村屯、龙角屯,西村:屋湾自然村屯、良塘自然村屯、西岸自然村屯14个荔玉高速公路沿线村屯;罗北村:寻昌湾屯、杨村屯、罗播村:云梯坪屯、承棠村:富斗塘屯、湴垌顶屯、六凤村:旺塘屯、鸭咀屯(玉桂二级)、万寿村:上垌屯、白鹤屯、福兴屯、旧州大屯、旧州小屯、罗西村:新桂屯、古斋屯、罗北村(平兴二级)2个省道沿线的村屯,具体资金及实施时间,以市安排为准。
2.乡政府所在地农房风貌改造工作。罗北村(北街屯)及乡政府所在地农房风貌改造,于4月初开工,2021年5月底前完成。
(一)开展“三清三拆+”环境整治。
以“三清三拆+”作为村庄基本整治的标准和内容,实现全乡所有自然村“扫一遍”目标。“三清三拆+”是指在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三清三拆”(即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乱搭乱盖,拆除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的基础上,增加人居环境整治和乡村治理2个方面的6项具体内容。
在完成“三清三拆+”村庄环境整治的基础上,因地制宜,因村施策,分梯次打造乡村风貌提升示范带。结合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和群众积极性高(有一定的投工投劳能力和一定的投资能力)来建设示范带,从示范带中选取部分资源禀赋和群众基础较好的点,推动示范带运营一体化建设,推动靓丽风景成片成面。在确保农房建设有坡屋顶、披檐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开展墙面、门窗、层间线、勒脚、院落围墙等其他建筑部位的改造,彰显特色。对以往实施过改造的农房,按照上述要求“补课”,基本做到示范带内农房风貌改造全覆盖。
(三)严格实施农房管控工作。
在开展“三清三拆+”和农房风貌改造的同时,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按照《贵港市乡村住房设计通用示范图集》和《桂平市乡村住房设计通用示范图集》,各相关单位按照农房建设现场踏勘、批后放线、基槽验收、竣工验收“四到场”和审批程序、申请条件、建房名单、审批结果“四公开”要求,加强建设过程管理。落实“带图报建”和“按图验收”制度,强化农房违法建设查处,一经发现,责令停止建设、限期整改,逾期不改正的,依法予以拆除。
(一)统筹落实资金。
1.争取上级补助资金。
争取自治区对“两高”沿线开展农房风貌改造,补助0.5万元/栋,市级补助3.5万元。
2.筹措市本级配套资金。
全域“三清三拆+”环境整治计划任务,由各乡镇人民政府和村作为主体实施,按平均5万元/村屯进行补助,所需资金由市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融资解决。
农房风貌改造按平均4万元/栋进行补助(含自治区补助资金)。由市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作为 “两高”沿线农房风貌改造项目建设业主;由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作为 “两道”沿线重点区域、旅游风景区周边、乡镇政府所在地村屯农房风貌改造项目业主;所需项目建设资金分别由市产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和市城市投资有限公司融资解决,具体实施以现场核实设计确认为准。
3.保障工作经费。
由市住建局根据各乡镇改造任务和任务完成情况统筹安排,各村各屯的工作经费根据市局下拨经费再进一步统筹安排。
(二)明确奖罚措施。
1.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纳入村级绩效考评范围。视开展情况按细则进行考核评分,对工作推进不力、没有完成任务或完成任务较差的,采取扣减绩效工资等措施,并在全乡范围内通报批评。
2.20-年全域“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各村根据实际情况抓紧推进,4月15日前完成全域“三清三拆+”环境整治的村屯,奖励5000元/屯。
(一)“三清三拆+”环境整治。
1.制定清单。“三清三拆+”各村屯作为主体实施。乡政府组织村“两委”和村民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以及村民等,对照“三清三拆+”标准,制定工作内容清单。要明确清理范围、内容,落实拆除对象、数量,拟定村容村貌整治和基层治理方面需要补充或者调整完善的内容。
2.照单实施。村“两委”会同村民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等召开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村民大会,详细介绍“三清三拆+”的主要内容,获得村民认可后,由村民组织实施。
3.验收确认。自然屯完成“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工作内容清单上的项目后,由乡人民政府予以验收确认。我乡完成所辖全部村屯“三清三拆+”环境整治,并完成下达的示范带的建设任务,经桂平市乡村风貌提升指挥部验收合格后,由自治区乡村风貌提升指挥部抽查验收,合格的予以确认。
(二)“两高两道”沿线周边村屯及乡所在地行政村农房风貌改造。
1.成立乡工作专组和村理事机构。
2.做好宣传发动工作。
乡人民政府、乡直各相关单位、各村委要通过多种形式,加大对乡村风貌提升的宣传力度。村“两委”要会同村民理事会、新乡贤理事会等召开村民大会,详细介绍农房风貌改造的主要内容,做到项目实施前农民同意、项目实施中农民参与、项目实施后农民满意。
通过召开群众大会、广播宣传、标语、板报等大力营造乡村风貌提升浓厚氛围,提高群众主体意识,充分调动群众积极性形成社会氛围,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到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来。然后大力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和培训工作,实现各村屯有墙体宣传专栏、宣传标语,每村均由驻村工作队组织开展1次专题培训以上,群众对生活垃圾分类知晓率达80%以上,生活垃圾分类参与率达80%以上。
(一)加强组织领导,提高思想认识。各村委、各部门要充分认识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重要意义,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层层落实责任,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同、上下联动、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
(二)完善工作机制,全面统筹推进。在乡党委、政府统一领导下,挂点联系领导协调推进,建立上级统筹、以乡镇为主体、村屯落实的工作机制。乡直各部门各村委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加强沟通,密切配合,形成推进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强大合力。乡直相关单位要深入各乡镇开展业务指导工作,及时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指挥部办公室定期收集工作进度,报告指挥部主要领导。
(三)强化宣传引导,充分发动群众。要充分运用各类媒体,广泛宣传风貌提升工作的重要意义及工作成效,采取经验交流、主流媒体报道等方式,及时总结宣传好的经验和做法,发挥典型示范作用,为推进两项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结合“万名干部回故乡,带领群众建家乡”主题活动,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带头作用,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风貌提升工作。要充分发挥农民主体地位作用,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农民权益,保障农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受益权,确保风貌提升工作顺利推进。
(四)加强督查检查,狠抓工作落实。由乡全域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组成督导组,加强对工作推进情况的监督和指导,及时掌握工作进展情况。每周通报进度并进行排名,对每月进度排名靠后的三个村进行黑榜通报;对每月进度排名靠前的三个村进行红榜通报。对存在工作不落实、进度缓慢、虚假瞒报等情况适时进行全市通报批评,对措施得力、成效显著的,进行通报表扬。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集局属各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总结现阶段我局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部署下一阶段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会议指出,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以“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并提出以下四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杜绝形式主义,继续以“三清三拆”为突破口推进环境整治;三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四要借鉴各地经验做法。对照分析研究,弥补自身不足,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各项工作。
我局通过转发左江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宣传视频、折页图集,传达学习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让各镇、各村借鉴学习兄弟县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先进经验,让更多的群众知晓、了解。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全面营造浓厚氛围,以便做好接下来的各项工作。
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我市2019年需完成油隘村、练江村、马垌村、燕安村、新鸣村、白马村共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底前,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做到应编尽编。目前,我市委托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凭祥市油隘村、练江村、马垌村、燕安村4个村庄规划,规划总面积约为170公顷,已于6月份对练江村、油隘村进行实地调研,正在编制规划成果。委托华诚博远(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凭祥市新鸣村、白马村2个村庄规划,于7月份进行了村庄初步调研,了解村庄概况,准备下一步的村庄细致调研工作。我市派道-美人山乡村振兴风貌提升(旅游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包含37个基本整治型村庄、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2个精品示范型村庄。现委托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开展凭祥市派道-美人山乡村振兴风貌提升(旅游示范带)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已将初稿和各村群众进行征求意见,现在正在根据群众意见修改设计图。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原则,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全面推进31个行政村151个屯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2695多吨,清理乱堆乱放1275处,清理池塘沟渠319处,清理黑臭水体88处,拆除乱搭乱盖369间,拆除危旧房196间,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23处,拆除废弃建筑残垣断壁126处,拆除拆除广告招牌58个,修建排水明沟3580米、排水暗管2820米,景观改造120处,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整治274处,投工投劳累计达4150人次。
2019年上级下达我市任务基本整治型村庄6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8个,精品示范型村庄2个。截止目前,基本整治型村庄开工数65个,开工率100%,竣工数21个,竣工率32%,计划投资额13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86万元;设施完善型村庄开工数8个,开工率100%,竣工数1个,竣工率13%,计划投资额36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57万元;精品示范型村庄开工数2个,开工率100%,竣工数0个,竣工率0%,计划投资额115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584万元。
2018年我市录入排查整治信息系统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为友谊镇三联村那吊屯和友谊镇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本着“一处一策”、“一点一方案”的原则,以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为出发点,我局积极督促友谊镇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方案,切实做好“专点专治”。三联村那吊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堆放垃圾多为烂水果,数量多且清运量大,堆放点地形又为边坡荒地。综合考虑对外运输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所需的成本以及堆放垃圾类型,友谊镇采取就地封场整改方式,安排挖掘机,泥头车运输土方对烂水果进行就地掩埋,促使烂水果自然分解,融入地表,形成养分。经过友谊镇政府的努力,三联村那吊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于2018年6月底完成整改工作。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堆放垃圾多为建筑拆除垃圾和新建建筑施工垃圾,友谊镇采取开异地治理的整治方式,将建筑垃圾用于周边村屯道路、施工场地和鱼塘的土方填埋,实现变“废”为“宝”。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于2018年6月底完成整改工作。
(一)党建引领,破解“推动不力”问题。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注重发挥各村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及农村党员的先锋作用,形成支部引导、理事会牵头、党员带头、群众主体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有支撑。建立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全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作战图、进度表,定期开展实地督查,对各镇的进度进行通报。
(二)创新推出“乡贤+乡村振兴模式”,构建多元化力量撬动乡村振兴。搭建乡贤助力乡村建设平台,全力服务乡贤回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召开乡贤座谈会,动员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推进会,得到了乡贤的大力支持。哨平村板灵屯把农富文等3名乡贤纳入村民理事会,引导乡贤人士共同商议本屯发展。乡贤不仅带头整治自家房前屋后,主动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沟通,在乡贤带动下,群众积极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踊跃参与打造村屯新风貌。我市积极发动各村屯整合自身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利用村内平整空地、自然绿化、可利用材料等,动员群众参与打造村屯建设。夏石镇哨平村板灵屯,全屯群众踊跃参与乡村建设,自觉让出两块空地,自发提供拖拉机清理垃圾。群众还自筹资金约3万余元,主要投入挖掘机清理作业。大力清理屯内垃圾、竹根,以及平整场地、拆除旧房等。清理场地面积300平方米,拆除旧房20余间。
(四)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有别与以往的建设项目,我市改变了以往由政府自上而下大包大揽的模式,动员村屯干部发动群众,群众每家每户至少出一个人投工投劳、参加集体劳动,调动群众积极性,对于一些简单的项目,通过聘请村里的老工匠,其他群众投工投劳,节约资金成本。在开展乡村建设,“三清三拆”工作前,村干召开“一事一议”的群众大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哪里要拆?那里要建什么?都要得到村民的认可才可以动工。夏石镇新鸣村旧洲屯,传承“帮”的精神,大家互帮互助参与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在理事会的组织号召下,全屯135户共自筹1万余元资金用于屯碑的建设,第2小队的群众自发组织将屯内池塘边的小房子拆除让出土地建设相帮亭、互助亭;旧州屯还实行“每月一劳动”,组织群众共同做好房前屋后柴草摆放、屋内卫生、清理屯内杂草等整治工作。
(一)基层技术性人才不足。乡镇作为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实施主体,直接影响着乡村风貌建设的推进。乡村风貌建设的一些项目专业性较强,需要了解一定的规划、设计等知识,但目前乡镇技术性人才严重不足,对乡村风貌建设的推进有一定的影响。
(二)各村集体土地少,制约了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建设。凭祥市各村屯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和集体土地尚未开发利用的村屯少,其他各村的集体土地已被用来建设党员、村民活动室、卫生室等,这对于下一步推进风貌提升改造工作带来难度。由于集体土地紧缺,绿化、凉亭、休闲活动场所等项目无集体用地而无法安排。
(三)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各镇开展活动的进度不一样,个别农户已完成“三清三拆”整治工作,但个别农户积极性不高,停滞不前。村干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有待加强。
(四)部门联动不足,人手调配不够。我市虽成立乡村风貌推进工作组,但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住建部门原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暂时无法跟上进度要求。部门间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一)加快示范带的规划设计。目前,我市已经邀请了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示范带进行规划和设计,村庄建设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并将初稿与各村群众进行征求意见,现在设计院正在按群众意见修改设计稿,下一步,我市将加快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加强与设计院、各村屯群众的沟通,尽快将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完成,并督促各镇各村按照设计图进行建设。
(二)积极推进“三清三拆”行动。我市将积极推进“三清三拆”行动,对于示范带上的44个屯,将按照设计院的房屋拆除规划图,结合群众的意见,开展全面的“三清三拆”整治行动,通过示范带带动周边村屯,加强对周边村屯开展“三清三拆”行动的力度,助力风貌提升行动。
(三)加强产业培育,持续发展。凭祥市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农家乐、生态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规划发展目标,结合群众意见,发展符合各村屯实际情况的产业,带动村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増辟致富门路。
为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广西乡村风貌提升的决策部署,因地制宜、整合资源,进一步提升我市村庄风貌,努力打造“传承文明、滨海风情、生态宜居、和谐美丽”的乡村新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推动我市乡村振兴,结合实际,制定本方案。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及自治区党委十一届九次全体(扩大)会议部署,以乡村振兴为引领,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坚持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相结合,以农房管控和农房风貌改造提升为突破口,持续推进乡村风貌,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实施乡村风貌提升打造群众致富平台,努力把农村建设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
以全市“两高两道”,即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国道、省道沿线乡村风貌提升和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为契入点,逐步向纵深发展,把城镇、旅游景点、重要节点周边的村庄连片、成区域进行推进,久久为功,持续努力,实现我市风貌改造提升全覆盖;整合资源,将“两高两道”沿线村庄结合新型城镇化示范乡镇和田园综合体,区域化协调推进乡村建设,实现点上有“精品”、线上有“风景”、面上有“形象”。打造出富有钦州区域文化和民族特色、感观效果好的高品质高水准乡村风貌改造提升示范带和精品线路。完成自治区下达我市南钦高速铁路沿线500米可视范围和兰海高速、大浦高速、贵合高速公路沿线200米可视范围内村庄房屋的风貌改造提升年度任务。
三、工作内容。
各县区在编制示范带规划设计时,应组织规划设计人员深入村庄,了解示范带内各个村庄的资源禀赋、空间形态、生产生活条件、历史文化和群众诉求等,合理确定村庄用地布局、产业发展、设施配套、风貌选型等内容,将分散的村庄集中进行统一规划设计,对改造范围内的村庄进行现状分析,明确规划目标与思路,提出建设方案和实施内容,突出抓好特色风貌、精致环境、文化挖掘、产业发展等内容。(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
(二)开展村庄“三清三拆+”环境整治。
村庄要在“三清三拆”(即清理村庄垃圾、清理乱堆乱放、清理池塘沟渠,拆除乱搭乱盖、拆除广告招牌、拆除废弃建筑)和“三微”建设(微田园、微菜园、微果园)的基础上,“+”实现道路平整、村庄通透、乡村绿化、建立完善村规民约和村民理事会、组建新乡贤理事会和维护管理机制。(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民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水利局、市林业局、市乡村办、市扶贫办)。
(三)塑造农房特色风格。
按照有基本元素、有基本格调、有基本色彩等要求,坚持重文化、重外形、重质量、重长久等“四重”质量标准,开展农房改造和新建,塑造特色风貌。在《广西农村房屋特色风貌管控导则》指导下,结合《钦州市农村房屋风貌控制导则》要求,编制简洁实用、特色鲜明的农房改造设计图集作为农房新建或改造的基本依据,在确保房屋有钦州地域特色的前提下,根据实际开展墙面、门窗、勒脚等其他建筑部位的改造,彰显特色。以往实施过改造的农房,要按照上述要求“补课”,基本做到乡村风貌提升综合连片,打造“两高两道”沿线内农房特色塑造全覆盖。(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财政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四)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
在完成基本整治的基础上,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群众意愿并整合相关资源集中投放,进一步完善村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原则上,村庄按照四化(亮化、绿化、美化、文化)、五网(电网、路网、宽带网、电视网、排水网)、六改(改房、改水、改厕、改厨、改圈、改沟渠)的要求开展整治。(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水利局、市农业农村局、市文化广电体育旅游局、市卫生健康委、市林业局、市扶贫办,钦州供电局)。
(五)严格实施农房管控。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耕地保护严厉查处违法占用耕地行为的部署要求,杜绝占用耕地违法建设行为发生。严格执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制度,简化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严格实施“带图报建”和“按图验收”制度,落实“四到场”和“四公开”要求,加强建设过程管理。强化农房违法建设查处。(牵头单位:各县区人民政府;配合单位:市自然资源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农业农村局)。
自治区共下达我市任务数32个自然村3103栋。其中,钦南区21个自然村1889栋,钦北区11个自然村1214栋。
以自治区最终下达任务为准,目前我市共申报106个自然村5478栋。其中,灵山县16个自然村1050栋,浦北县63个自然村2000栋,钦南区19个自然村1218栋,钦北区8个自然村1210栋。
待自治区下达任务后按照相关要求实施。
按照《钦州市农村房屋特色风貌管控导则》要求,结合各县区建筑风貌的主要特点和空间组合形式,组织技术力量编制“两高两道”沿线农房的规划设计方案和农房图集,5月底基本完成风貌提升工作,6月底前全面完成乡村风貌提升任务目标,同时完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建设,并竣工验收。
结合各县区实际情况,对已申报的项目科学组织和安排好项目建设。
多渠道筹措资金,资金筹措按照“四个一点”原则,即“自治区补助一点、市级支持一点、县区配套一点、农民自筹一点”的原则,建立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支持的多元化投入机制,为乡村风貌提升提供强有力的资金支持。
(一)自治区补助资金。
列入自治区任务范围内的村庄房屋改造,自治区计划按照8000元/栋进行补助,目前已按照5000元/栋进行补助,对工作任务量大的地方,给予适当奖励。同时,自治区对做得较好的地区给予资金奖励及土地指标奖励。
(二)市、县区资金。
参照自治区补助标准,市本级财政对列入今年自治区房屋改造任务范围内的农房补助资金8000元/栋,剩余资金缺口由各县区结合实际情况统筹解决。同时做好违章建筑甄别,对超出农房管控规定范围的农房不予补贴。
(一)积极宣传引导,鼓励群众参与。
丰富宣传方式方法,通过发放一封信、入户动员、召开群众大会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向群众广泛宣传乡村风貌提升的意义,通过问卷调查、走访了解,征求群众对设计方案、“三清三拆”、设施建设的意见建议;要进一步充实完善村民理事会和新乡贤理事会等自治组织,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基层引导群众集中力量开展村庄环境整治,增强推动乡村风貌提升的合力,掀起全民关心农村人居环境改善、农民群众自觉行动、社会各界积极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热潮。
(二)加强资源整合,形成部门合力。
将拆旧复垦、扶贫开发、“一事一议”、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土地整治、“旱改水”、宅基地有偿使用资金等涉农项目资金统筹使用。充分引入市场机制,积极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具有市场前景和招商可能的项目建设。着力强化金融服务支持作用,扩大农村金融服务规模和覆盖面,加快建立多层次、广覆盖、可持续、竞争适度、风险可控的现代农村金融体系。建立完善工作协调机制,加强上下联动、部门协作,形成各部门共同参与、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认真抓好项目建设,形成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强大合力。
(三)确保建设质量,保障安全施工。
要全面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管理,严格把关材料质量和过程管理,科学组织施工,推动工作任务落实,确保建设质量和现场施工安全。
(四)建立考评机制,落实奖励问责。
严格落实奖优罚劣政策,根据年度考评验收结果,对改造提升成效显著的县区、责任单位予以通报表扬;对工作推进缓慢、不作为、乱作为的相关单位和责任人予以严肃问责。同时,将采取不定期督查、暗访相结合的形式,对各县区工作情况进行督查,推动工作任务落实。
(一)积极推进“三清三拆”专项整治工作。我镇将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作为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幸福乡村的有力抓手,扎实开展“三清三拆”整治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逐步提升村容村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镇领导挂村、村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三级联动,按照村庄风貌整治“扫一遍”的总体目标,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专项行动。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多次召开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镇主要领导、包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等多次进村入户进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宣传发动,做好政策的解读、群众的思想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三清三拆”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共组织“三清三拆”群众会议近x次/x人次。
各村均成立有新乡贤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在镇工作组及各村党组织带领下,由理事会牵头组织群众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新乡贤理事会领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乡村风貌治理。累计组织乡贤捐款x元,乡外干部返乡开展工作x人次。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通过广泛发动、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加快推进基本整治型村庄“三清三拆”工作。加上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主动捐款支持工作,在村的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形成合力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工作。
加强“两违”巡查力度,对在建农房进行定期巡查,持续对辖区内国土资源进行动态执法巡查,坚决杜绝违建现象。对违法占地违建农房的,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做思想工作,下发限期整改拆除通知书,动员其自行拆除。三是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管控工作。严控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对于已开工建房中、发现超过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要求的,第一时间坚决制止,督促其做好整改,从初始阶段遏制超面积情况,做好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层数的管控,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建房未出现“超高超大超标准”的情况。
(四)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全镇2019年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完成实际投资额x元,实际支付x元,其中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实际支付金额为x元,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实际支付x元,群众集资、乡贤捐份资共x元。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意识不强,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且部分村屯外出人口较多,工作开展的规模和力度小,有流于形式和被动开展工作现象。
(二)村庄基础较薄弱,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村庄缺少统一布局和规划,建房用地协调难度大,房屋较零乱。
(三)资金缺口大。群众缺乏资金,对村庄危旧房的拆除及“三微”建设力度不够。
(四)部门联动不足,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现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未能跟上进度要求。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巩固提升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风貌提升的热情。
(二)持续推进“三清三拆”整治工作,进一步组织和加强三心一带村屯及示范村的工作,通过示范作用,继续凝聚起群众的强大力量,持续带动全镇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加强对街道、市场的监管,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违法广告牌招牌进行清理整顿,不断营造良好的街面秩序和经商环境。
(三)进一步解决好乡村风貌提升提供资金保障,增加资金投入。
(一)以高标准开展三清三拆工作。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原则,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全面推进31个行政村162个屯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3127吨,清理乱堆乱放1593处,清理池塘沟渠383处,清理黑臭水体112处,拆除乱搭乱盖112间,拆除危旧房248间,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63处,拆除废弃建筑残垣断壁139处,拆除广告招牌66个,景观改造189处,开展公共空间整治301,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整治364处。
(二)大力推进三种类型村庄建设。
2019年上级下达我市任务基本整治型村庄6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8个,精品示范型村庄2个。截止目前,基本整治型村庄开工数65个,开工率100%,竣工数34个,竣工率52.3%;设施完善型村庄开工数8个,开工率100%,竣工数4个,竣工率50%;精品示范型村庄开工数2个,开工率100%,竣工数1个,竣工率50%。
(三)村屯实施屯内主干道硬化建设情况。
示范带项目资金下达3条屯内主干道硬化建设资金共60万元,分别是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上石镇燕安村受行屯、上石镇油隘村上蒙屯,截止日前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正在施工,已完成工程量的70%,等池塘清淤等项目完成后,就可以硬化完成,计划11月中完成。上石镇燕安村受行屯已完成建设;油隘村上蒙屯已完成工程量的70%,计划11月底完工。
(四)农村公共厕所改造情况。
示范带项目资金下达3座农村公厕建设资金共30万元,分别是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夏石社区咘井屯、上石镇上石社区中区屯,目前夏石镇夏石社区咘井屯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计划11月底完工;新鸣村旧州屯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和地面硬化,已完成工程量50%,计划11月底完工;上石镇上石社区中区屯已完成工程量的50%,计划11月底完成。
一是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太长。存在等待资金落实后才开展前期工作的现象,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二是融资进展缓慢。部分项目资金来源只有融资贷款,融资未落实,影响项目的推进。三是上级补助资金支付率低。各镇开展工作时未能及时将项目材料完善,导致资金无法支付。四是基层技术性人才不足。乡村风貌工作所需专业性较强,但目前乡镇技术性人才严重不足,影响风貌建设的推进。五是工作要求理解有偏差。三清三拆工作进行不够彻底,四微生态环境治理没有针对性,没有做到因村制宜、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体现不出当地特色风韵。六是形象工程问题突出。排水排污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垃圾清理机制尚未健全、危旧房屋尚未拆除,却本末倒置将有限资金大量投入美化亮化绿化等艺术创作,没有做到由内而外改善生态宜居。
一是抓好任务分解落实。要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抓好细化分解,真正做到分解落实到位;二是抓好质量标准提升。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因村制宜、这三个坚持,不忘初心,杜绝形式主义;三是抓好工作责任落实。乡镇是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的工作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直接负责,靠上推动。各村是实施主体,要充分调动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四是抓好项目资金落实。加快融资进度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基础;五是加强乡村风貌人才培育。计划联系崇左市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开展乡村风貌专题培训班,积极培育一批农村泥瓦匠和村两委干部。六是加大力度推进三清三拆行动。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按照一村一规划的要求,因村制宜,联系实际,做到有颜值、有风格、有竞争,多措并举打造特色示范带建设。七是因村制宜抓好屯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三清三拆为突破口,以群众意愿为导向,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做牢做实屯内基础设施建设。八是加强产业培育,促进持续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符合各村屯实际情况的产业,带动村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増辟致富门路。
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持续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镇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全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厕所茅房共x间,拆除广告牌招牌x块;。
各村均成立有新乡贤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在镇工作组及各村党组织带领下,由理事会牵头组织群众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新乡贤理事会领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乡村风貌治理。累计组织乡贤捐款x元,乡外干部返乡开展工作x人次。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通过广泛发动、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加快推进基本整治型村庄“三清三拆”工作。加上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主动捐款支持工作,在村的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形成合力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工作。
加强“两违”巡查力度,对在建农房进行定期巡查,持续对辖区内国土资源进行动态执法巡查,坚决杜绝违建现象。对违法占地违建农房的,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做思想工作,下发限期整改拆除通知书,动员其自行拆除。三是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管控工作。严控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对于已开工建房中、发现超过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要求的,第一时间坚决制止,督促其做好整改,从初始阶段遏制超面积情况,做好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层数的管控,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建房未出现“超高超大超标准”的情况。
(四)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全镇2019年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完成实际投资额x元,实际支付x元,其中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实际支付金额为x元,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实际支付x元,群众集资、乡贤捐份资共x元。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意识不强,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且部分村屯外出人口较多,工作开展的规模和力度小,有流于形式和被动开展工作现象。
(二)村庄基础较薄弱,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村庄缺少统一布局和规划,建房用地协调难度大,房屋较零乱。
(三)资金缺口大。群众缺乏资金,对村庄危旧房的拆除及“三微”建设力度不够。
(四)部门联动不足,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现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未能跟上进度要求。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巩固提升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风貌提升的热情。
(二)持续推进“三清三拆”整治工作,进一步组织和加强三心一带村屯及示范村的工作,通过示范作用,继续凝聚起群众的强大力量,持续带动全镇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加强对街道、市场的监管,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违法广告牌招牌进行清理整顿,不断营造良好的街面秩序和经商环境。
(三)进一步解决好乡村风貌提升提供资金保障,增加资金投入。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镇成立专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保证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顺利有序开展。在项目实施推进中,及时深入群众,做好动员协调等工作,形成了全镇齐抓共管的良好的建设氛围。
(二)明确目标,稳步实施。
1、因地制宜,制定规划。
根据本镇实际,制定了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建设目标,对全镇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努力把全镇打造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
2、统一思想,全民动员。
(一)协调美观的整体风格初步形成。围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清洁道路等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村庄道路绿化和空地绿化建设,村内沟渠得到全面整治,的整体美观初见效果。
(二)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改路行动”情况。我镇27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实现全镇建制村全部通硬化道路的目标,通达率100%。截止目前,全镇94个基本整治型自然屯屯内道路2018年以来新增硬化8.1公里,完成投资243万元。94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已全部开工建设“三清”工作。
(三)健康文明的村风民风明显是升。在建设过程中,村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每逢重大节日,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分挖掘当地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弘扬健康向上的农村新风尚;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乒兵球场合图书阅览室等文体建设的成果。
1.建设资金不足。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我镇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较低,现有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的需求。
2.后续管理机制欠缺。随着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由于缺乏管理经费等问题,出现了建后无人管理现象,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3.经济发展后劲乏力。随着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特色产业乏技术和资金支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致使多数农民没有富裕起来,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1.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探索建立“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一点、受益农户等筹措一点”长效管理经费管理筹措机制,切实做到人员、经费、职表、制度四落实。
2.提升规划水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理设。坚持水、田、房、路综合改造。为麻垌镇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建设奠定基础。
3.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不断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规模效益,为全镇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
“今天我们出动了2台挖掘机,将在今天内完成道光村2个旧房子约300平、2个违建铁棚、3处乱堆乱放的拆除清理工作。”在道光村,早晨8点不到已经开展“三清三拆”工作了。伴随着挖掘机的轰鸣声,一座危旧废弃的房屋被拆除,“三清三拆”工作热火朝天地进行着。
01。
加强组织领导,凝聚工作合力。
定江镇组建了11个工作组,建立以主要领导统管、分管领导包村、工作队员包户的工作机制,有效压实“分管领导每日必进村、党员骨干每日报进度”的工作职责,凝聚起强劲持续的工作合力。各组及时召开碰头会,汇报进度,交流经验,形成各部门各工作组共同参与、高效有力的工作推进机制。党员干部、人大代表示范带动了80名党员自愿者、135名村民群众主动参与整治提升工作,针对乡村垃圾、乱堆乱放、池塘沟渠进行清理,对村庄及周边乱搭乱盖、非法违规广告招牌、废弃建筑进行专项整治。
02。
加大宣传引导,激发内生动力。
各工作组召集村民召开动员会,及时传达“三清三拆”工作内容及要求,引领群众主动配合、积极参与乡村风貌建设。村“两委”干部向身边的亲戚朋友、邻里乡亲宣传清拆和整治工作的重大意义。在各方宣传引导下,有效调动群众的参与积极性,“三清三拆”工作得以全面铺开,顺利拆除废弃建筑、乱搭乱盖房屋87处,清理垃圾杂物堆160余处,清理沟渠4.5公里,坑塘30余处。
“我觉得这个政策很好。我家的房子之前是建好了,但是没钱装修了。现在政府出钱开展外立面和坡屋顶改造,这样我能省下2万多元的装修费,房子也变得漂漂亮亮的了!”庄上村村民秦红卫欣喜地说道。“我本人也主动配合政府把我的房前的旧杂物间拆了。政府出钱把村里基础设施和环境搞好,这样我们住起来也舒服多了。”
03。
强化监督机制,提升质量效率。
定江镇按村按户制定了作战图和进度表,每日下午5点前,各组向镇乡村风貌办提交每日工作进度表,形成比拼赶超的工作氛围。
施工队伍也抓紧了工作进度。“为了在3月底前完成工程,我们雨天不停工、晴天早开工,加班加点地拆旧房、清理垃圾、改造立面和坡屋顶,争取早日让农村环境换新颜、村民房子换新装。”施工人员杨海军说道。挖掘机对村中危、旧房开展大清拆,一堆堆垃圾、淤泥被清理干净,一个个破旧墙体、废弃旱厕被推倒……“三清三拆”工作有序推进。
截止目前,定江镇贵广高铁、泉南高速沿线的11个村庄的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已全部开工,累计参与党员300余人次、群众240余人次,完成226栋农房改造,计划在3月底完成第一批任务的全部清拆和改造工作。
为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精神,决定举办“2017烟台开发区少年儿童阅读年”系列活动之“讲仁爱·促诚信·知礼仪·承家风”征文比赛。现将具体方案公布如下:
一、活动要求。
(一)征文内容要求:以“讲仁爱·促诚信·知礼仪·承家风”为主题,讲述未成年人对仁爱、礼仪、诚信的理解和对家风家训的传承,也可以讲述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仁爱、礼仪、诚信故事和家风家训的传承故事等。题目自拟,文章内容健康向上,除诗歌外,文体不限。文章要求原创,且未公开发表过,内容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
(二)征文字数限制在500—1500字。
(三)征文截止时间:2017年8月10日。
(四)来稿请注明作者姓名、单位、联系电话、地址、邮编和电子邮件等信息。
(五)征文报送方式:参赛选手将征文电子版于征文报送截止日前报送至开发区图书馆指定邮箱:xxxxxx@。邮件名称格式为:“讲仁爱·促诚信·知礼仪·承家风”征文+姓名。
二、活动时间。
2017年6月15日—8月10日。
三、组织机构。
主办单位:烟台开发区工委宣传部。
承办单位:烟台开发区图书馆、烟台开发时报社。
四、参赛对象。
18周岁以下学生。分为小学低年级组(1—3年级)、小学高年级组(4—6年级)、中学组(初中、高中)三个组。
五、获奖名额设置。
获奖名额原则上不超过征集作品总数的三分之一。
六、活动咨询。
烟台开发区图书馆,联系电话:
该方案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方案”,也就是说,案例之前获得的方法和案例之前呈现的方法是“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持续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镇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全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厕所茅房共x间,拆除广告牌招牌x块;。
各村均成立有新乡贤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在镇工作组及各村党组织带领下,由理事会牵头组织群众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新乡贤理事会领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乡村风貌治理。累计组织乡贤捐款x元,乡外干部返乡开展工作x人次。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通过广泛发动、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加快推进基本整治型村庄“三清三拆”工作。加上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主动捐款支持工作,在村的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形成合力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工作。
加强“两违”巡查力度,对在建农房进行定期巡查,持续对辖区内国土资源进行动态执法巡查,坚决杜绝违建现象。对违法占地违建农房的,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做思想工作,下发限期整改拆除通知书,动员其自行拆除。三是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管控工作。严控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对于已开工建房中、发现超过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要求的,第一时间坚决制止,督促其做好整改,从初始阶段遏制超面积情况,做好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层数的管控,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建房未出现“超高超大超标准”的情况。
(四)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全镇2019年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完成实际投资额x元,实际支付x元,其中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实际支付金额为x元,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实际支付x元,群众集资、乡贤捐份资共x元。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意识不强,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且部分村屯外出人口较多,工作开展的规模和力度小,有流于形式和被动开展工作现象。
(二)村庄基础较薄弱,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村庄缺少统一布局和规划,建房用地协调难度大,房屋较零乱。
(三)资金缺口大。群众缺乏资金,对村庄危旧房的拆除及“三微”建设力度不够。
(四)部门联动不足,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现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未能跟上进度要求。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巩固提升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风貌提升的热情。
(二)持续推进“三清三拆”整治工作,进一步组织和加强三心一带村屯及示范村的工作,通过示范作用,继续凝聚起群众的强大力量,持续带动全镇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加强对街道、市场的监管,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违法广告牌招牌进行清理整顿,不断营造良好的街面秩序和经商环境。
(三)进一步解决好乡村风貌提升提供资金保障,增加资金投入。
(一)加强领导,明确分工。镇成立专责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日常工作,保证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顺利有序开展。在项目实施推进中,及时深入群众,做好动员协调等工作,形成了全镇齐抓共管的良好的建设氛围。
(二)明确目标,稳步实施。
1、因地制宜,制定规划。
根据本镇实际,制定了坚持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进,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建设目标,对全镇进行了科学合理规划,努力把全镇打造成为“生活舒适的乐园、道德示范的家园、生态良好的田园、乡愁记忆的故园”。
2、统一思想,全民动员。
(一)协调美观的整体风格初步形成。围绕垃圾处理、污水治理、清洁道路等内容,深入开展农村环境整治。大力推进村庄道路绿化和空地绿化建设,村内沟渠得到全面整治,的整体美观初见效果。
(二)开展村庄基础设施“改路行动”情况。我镇27个行政村已实现村村通水泥路,实现全镇建制村全部通硬化道路的目标,通达率100%。截止目前,全镇94个基本整治型自然屯屯内道路2018年以来新增硬化8.1公里,完成投资243万元。94个基本整治型村庄已全部开工建设“三清”工作。
(三)健康文明的村风民风明显是升。在建设过程中,村民的文明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一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每逢重大节日,村民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充分挖掘当地独有的特色文化资源,弘扬健康向上的农村新风尚;二是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文化活动中心、篮球场、乒兵球场合图书阅览室等文体建设的成果。
1.建设资金不足。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建设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由于我镇基础设施相对较差、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农民收入较低,现有的资金远不能满足建设的需求。
2.后续管理机制欠缺。随着各项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由于缺乏管理经费等问题,出现了建后无人管理现象,缺乏长效管理机制。
3.经济发展后劲乏力。随着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建设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基础设施日益完善,特色产业乏技术和资金支持,难以形成规模效益,致使多数农民没有富裕起来,村经济发展后劲不足。
1.完善工作机制,进一步细化工作方案,探索建立“财政补助一点、村级集体投入一点、受益农户等筹措一点”长效管理经费管理筹措机制,切实做到人员、经费、职表、制度四落实。
2.提升规划水平。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理设。坚持水、田、房、路综合改造。为麻垌镇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建设奠定基础。
3.壮大村集体经济。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的技术和资金支持,不断培育壮大村集体经济,提升规模效益,为全镇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建设打下坚实的经济基础。
(一)以高标准开展“三清三拆”工作。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原则,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全面推进31个行政村162个屯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3127吨,清理乱堆乱放1593处,清理池塘沟渠383处,清理黑臭水体112处,拆除乱搭乱盖112间,拆除危旧房248间,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63处,拆除废弃建筑残垣断壁139处,拆除广告招牌66个,景观改造189处,开展公共空间整治301,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整治364处。
(二)大力推进三种类型村庄建设。
2019年上级下达我市任务基本整治型村庄6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8个,精品示范型村庄2个。截止目前,基本整治型村庄开工数65个,开工率100%,竣工数34个,竣工率52.3%;设施完善型村庄开工数8个,开工率100%,竣工数4个,竣工率50%;精品示范型村庄开工数2个,开工率100%,竣工数1个,竣工率50%。
(三)村屯实施屯内主干道硬化建设情况。
示范带项目资金下达3条屯内主干道硬化建设资金共60万元,分别是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上石镇燕安村受行屯、上石镇油隘村上蒙屯,截止日前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正在施工,已完成工程量的70%,等池塘清淤等项目完成后,就可以硬化完成,计划11月中完成。上石镇燕安村受行屯已完成建设;油隘村上蒙屯已完成工程量的70%,计划11月底完工。
(四)农村公共厕所改造情况。
示范带项目资金下达3座农村公厕建设资金共30万元,分别是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夏石社区咘井屯、上石镇上石社区中区屯,目前夏石镇夏石社区咘井屯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计划11月底完工;新鸣村旧州屯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和地面硬化,已完成工程量50%,计划11月底完工;上石镇上石社区中区屯已完成工程量的50%,计划11月底完成。
一是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太长。存在等待资金落实后才开展前期工作的现象,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二是融资进展缓慢。部分项目资金来源只有融资贷款,融资未落实,影响项目的推进。三是上级补助资金支付率低。各镇开展工作时未能及时将项目材料完善,导致资金无法支付。四是基层技术性人才不足。乡村风貌工作所需专业性较强,但目前乡镇技术性人才严重不足,影响风貌建设的推进。五是工作要求理解有偏差。“三清三拆”工作进行不够彻底,“四微”生态环境治理没有针对性,没有做到因村制宜、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体现不出当地特色风韵。六是“形象工程”问题突出。排水排污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垃圾清理机制尚未健全、危旧房屋尚未拆除,却本末倒置将有限资金大量投入美化亮化绿化等艺术创作,没有做到由内而外改善生态宜居。
一是抓好任务分解落实。要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抓好细化分解,真正做到分解落实到位;二是抓好质量标准提升。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因村制宜、这“三个坚持”,不忘初心,杜绝形式主义;三是抓好工作责任落实。乡镇是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的工作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直接负责,靠上推动。各村是实施主体,要充分调动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四是抓好项目资金落实。加快融资进度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基础;五是加强乡村风貌人才培育。计划联系崇左市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开展乡村风貌专题培训班,积极培育一批农村“泥瓦匠”和村“两委”干部。六是加大力度推进“三清三拆”行动。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按照“一村一规划”的要求,因村制宜,联系实际,做到有颜值、有风格、有竞争,多措并举打造特色示范带建设。七是因村制宜抓好屯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三清三拆”为突破口,以群众意愿为导向,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做牢做实屯内基础设施建设。八是加强产业培育,促进持续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符合各村屯实际情况的产业,带动村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増辟致富门路。
(一)以高标准开展三清三拆工作。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原则,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全面推进31个行政村162个屯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3127吨,清理乱堆乱放1593处,清理池塘沟渠383处,清理黑臭水体112处,拆除乱搭乱盖112间,拆除危旧房248间,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63处,拆除废弃建筑残垣断壁139处,拆除广告招牌66个,景观改造189处,开展公共空间整治301,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整治364处。
(二)大力推进三种类型村庄建设。
2019年上级下达我市任务基本整治型村庄6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8个,精品示范型村庄2个。截止目前,基本整治型村庄开工数65个,开工率100%,竣工数34个,竣工率52.3%;设施完善型村庄开工数8个,开工率100%,竣工数4个,竣工率50%;精品示范型村庄开工数2个,开工率100%,竣工数1个,竣工率50%。
(三)村屯实施屯内主干道硬化建设情况。
示范带项目资金下达3条屯内主干道硬化建设资金共60万元,分别是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上石镇燕安村受行屯、上石镇油隘村上蒙屯,截止日前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正在施工,已完成工程量的70%,等池塘清淤等项目完成后,就可以硬化完成,计划11月中完成。上石镇燕安村受行屯已完成建设;油隘村上蒙屯已完成工程量的70%,计划11月底完工。
(四)农村公共厕所改造情况。
示范带项目资金下达3座农村公厕建设资金共30万元,分别是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夏石社区咘井屯、上石镇上石社区中区屯,目前夏石镇夏石社区咘井屯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计划11月底完工;新鸣村旧州屯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和地面硬化,已完成工程量50%,计划11月底完工;上石镇上石社区中区屯已完成工程量的50%,计划11月底完成。
一是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太长。存在等待资金落实后才开展前期工作的现象,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二是融资进展缓慢。部分项目资金来源只有融资贷款,融资未落实,影响项目的推进。三是上级补助资金支付率低。各镇开展工作时未能及时将项目材料完善,导致资金无法支付。四是基层技术性人才不足。乡村风貌工作所需专业性较强,但目前乡镇技术性人才严重不足,影响风貌建设的推进。五是工作要求理解有偏差。三清三拆工作进行不够彻底,四微生态环境治理没有针对性,没有做到因村制宜、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体现不出当地特色风韵。六是形象工程问题突出。排水排污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垃圾清理机制尚未健全、危旧房屋尚未拆除,却本末倒置将有限资金大量投入美化亮化绿化等艺术创作,没有做到由内而外改善生态宜居。
一是抓好任务分解落实。要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抓好细化分解,真正做到分解落实到位;二是抓好质量标准提升。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因村制宜、这三个坚持,不忘初心,杜绝形式主义;三是抓好工作责任落实。乡镇是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的工作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直接负责,靠上推动。各村是实施主体,要充分调动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四是抓好项目资金落实。加快融资进度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基础;五是加强乡村风貌人才培育。计划联系崇左市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开展乡村风貌专题培训班,积极培育一批农村泥瓦匠和村两委干部。六是加大力度推进三清三拆行动。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按照一村一规划的要求,因村制宜,联系实际,做到有颜值、有风格、有竞争,多措并举打造特色示范带建设。七是因村制宜抓好屯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三清三拆为突破口,以群众意愿为导向,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做牢做实屯内基础设施建设。八是加强产业培育,促进持续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符合各村屯实际情况的产业,带动村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増辟致富门路。
(一)积极推进“三清三拆”专项整治工作。我镇将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作为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幸福乡村的有力抓手,扎实开展“三清三拆”整治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逐步提升村容村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镇领导挂村、村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三级联动,按照村庄风貌整治“扫一遍”的总体目标,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专项行动。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多次召开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镇主要领导、包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等多次进村入户进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宣传发动,做好政策的解读、群众的思想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三清三拆”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共组织“三清三拆”群众会议近x次/x人次。
各村均成立有新乡贤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在镇工作组及各村党组织带领下,由理事会牵头组织群众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新乡贤理事会领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乡村风貌治理。累计组织乡贤捐款x元,乡外干部返乡开展工作x人次。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通过广泛发动、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加快推进基本整治型村庄“三清三拆”工作。加上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主动捐款支持工作,在村的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形成合力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工作。
加强“两违”巡查力度,对在建农房进行定期巡查,持续对辖区内国土资源进行动态执法巡查,坚决杜绝违建现象。对违法占地违建农房的,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做思想工作,下发限期整改拆除通知书,动员其自行拆除。三是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管控工作。严控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对于已开工建房中、发现超过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要求的,第一时间坚决制止,督促其做好整改,从初始阶段遏制超面积情况,做好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层数的管控,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建房未出现“超高超大超标准”的情况。
(四)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全镇2019年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完成实际投资额x元,实际支付x元,其中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实际支付金额为x元,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实际支付x元,群众集资、乡贤捐份资共x元。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意识不强,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且部分村屯外出人口较多,工作开展的规模和力度小,有流于形式和被动开展工作现象。
(二)村庄基础较薄弱,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村庄缺少统一布局和规划,建房用地协调难度大,房屋较零乱。
(三)资金缺口大。群众缺乏资金,对村庄危旧房的拆除及“三微”建设力度不够。
(四)部门联动不足,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现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未能跟上进度要求。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巩固提升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风貌提升的热情。
(二)持续推进“三清三拆”整治工作,进一步组织和加强三心一带村屯及示范村的工作,通过示范作用,继续凝聚起群众的强大力量,持续带动全镇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加强对街道、市场的监管,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违法广告牌招牌进行清理整顿,不断营造良好的街面秩序和经商环境。
(三)进一步解决好乡村风貌提升提供资金保障,增加资金投入。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集局属各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总结现阶段我局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部署下一阶段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会议指出,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以“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并提出以下四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杜绝形式主义,继续以“三清三拆”为突破口推进环境整治;三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四要借鉴各地经验做法。对照分析研究,弥补自身不足,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各项工作。
我局通过转发左江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宣传视频、折页图集,传达学习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让各镇、各村借鉴学习兄弟县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先进经验,让更多的群众知晓、了解。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全面营造浓厚氛围,以便做好接下来的各项工作。
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我市2019年需完成油隘村、练江村、马垌村、燕安村、新鸣村、白马村共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底前,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做到应编尽编。目前,我市委托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凭祥市油隘村、练江村、马垌村、燕安村4个村庄规划,规划总面积约为170公顷,已于6月份对练江村、油隘村进行实地调研,正在编制规划成果。委托华诚博远(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凭祥市新鸣村、白马村2个村庄规划,于7月份进行了村庄初步调研,了解村庄概况,准备下一步的村庄细致调研工作。我市派道-美人山乡村振兴风貌提升(旅游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包含37个基本整治型村庄、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2个精品示范型村庄。现委托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开展凭祥市派道-美人山乡村振兴风貌提升(旅游示范带)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已将初稿和各村群众进行征求意见,现在正在根据群众意见修改设计图。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原则,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全面推进31个行政村151个屯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2695多吨,清理乱堆乱放1275处,清理池塘沟渠319处,清理黑臭水体88处,拆除乱搭乱盖369间,拆除危旧房196间,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23处,拆除废弃建筑残垣断壁126处,拆除拆除广告招牌58个,修建排水明沟3580米、排水暗管2820米,景观改造120处,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整治274处,投工投劳累计达4150人次。
2019年上级下达我市任务基本整治型村庄6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8个,精品示范型村庄2个。截止目前,基本整治型村庄开工数65个,开工率100%,竣工数21个,竣工率32%,计划投资额13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86万元;设施完善型村庄开工数8个,开工率100%,竣工数1个,竣工率13%,计划投资额36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57万元;精品示范型村庄开工数2个,开工率100%,竣工数0个,竣工率0%,计划投资额115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584万元。
2018年我市录入排查整治信息系统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为友谊镇三联村那吊屯和友谊镇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本着“一处一策”、“一点一方案”的原则,以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为出发点,我局积极督促友谊镇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方案,切实做好“专点专治”。三联村那吊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堆放垃圾多为烂水果,数量多且清运量大,堆放点地形又为边坡荒地。综合考虑对外运输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所需的成本以及堆放垃圾类型,友谊镇采取就地封场整改方式,安排挖掘机,泥头车运输土方对烂水果进行就地掩埋,促使烂水果自然分解,融入地表,形成养分。经过友谊镇政府的努力,三联村那吊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于2018年6月底完成整改工作。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堆放垃圾多为建筑拆除垃圾和新建建筑施工垃圾,友谊镇采取开异地治理的整治方式,将建筑垃圾用于周边村屯道路、施工场地和鱼塘的土方填埋,实现变“废”为“宝”。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于2018年6月底完成整改工作。
(一)党建引领,破解“推动不力”问题。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注重发挥各村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及农村党员的先锋作用,形成支部引导、理事会牵头、党员带头、群众主体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有支撑。建立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全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作战图、进度表,定期开展实地督查,对各镇的进度进行通报。
(二)创新推出“乡贤+乡村振兴模式”,构建多元化力量撬动乡村振兴。搭建乡贤助力乡村建设平台,全力服务乡贤回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召开乡贤座谈会,动员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推进会,得到了乡贤的大力支持。哨平村板灵屯把农富文等3名乡贤纳入村民理事会,引导乡贤人士共同商议本屯发展。乡贤不仅带头整治自家房前屋后,主动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沟通,在乡贤带动下,群众积极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踊跃参与打造村屯新风貌。我市积极发动各村屯整合自身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利用村内平整空地、自然绿化、可利用材料等,动员群众参与打造村屯建设。夏石镇哨平村板灵屯,全屯群众踊跃参与乡村建设,自觉让出两块空地,自发提供拖拉机清理垃圾。群众还自筹资金约3万余元,主要投入挖掘机清理作业。大力清理屯内垃圾、竹根,以及平整场地、拆除旧房等。清理场地面积300平方米,拆除旧房20余间。
(四)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有别与以往的建设项目,我市改变了以往由政府自上而下大包大揽的模式,动员村屯干部发动群众,群众每家每户至少出一个人投工投劳、参加集体劳动,调动群众积极性,对于一些简单的项目,通过聘请村里的老工匠,其他群众投工投劳,节约资金成本。在开展乡村建设,“三清三拆”工作前,村干召开“一事一议”的群众大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哪里要拆?那里要建什么?都要得到村民的认可才可以动工。夏石镇新鸣村旧洲屯,传承“帮”的精神,大家互帮互助参与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在理事会的组织号召下,全屯135户共自筹1万余元资金用于屯碑的建设,第2小队的群众自发组织将屯内池塘边的小房子拆除让出土地建设相帮亭、互助亭;旧州屯还实行“每月一劳动”,组织群众共同做好房前屋后柴草摆放、屋内卫生、清理屯内杂草等整治工作。
(一)基层技术性人才不足。乡镇作为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实施主体,直接影响着乡村风貌建设的推进。乡村风貌建设的一些项目专业性较强,需要了解一定的规划、设计等知识,但目前乡镇技术性人才严重不足,对乡村风貌建设的推进有一定的影响。
(二)各村集体土地少,制约了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建设。凭祥市各村屯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和集体土地尚未开发利用的村屯少,其他各村的集体土地已被用来建设党员、村民活动室、卫生室等,这对于下一步推进风貌提升改造工作带来难度。由于集体土地紧缺,绿化、凉亭、休闲活动场所等项目无集体用地而无法安排。
(三)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各镇开展活动的进度不一样,个别农户已完成“三清三拆”整治工作,但个别农户积极性不高,停滞不前。村干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有待加强。
(四)部门联动不足,人手调配不够。我市虽成立乡村风貌推进工作组,但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住建部门原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暂时无法跟上进度要求。部门间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一)加快示范带的规划设计。目前,我市已经邀请了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示范带进行规划和设计,村庄建设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并将初稿与各村群众进行征求意见,现在设计院正在按群众意见修改设计稿,下一步,我市将加快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加强与设计院、各村屯群众的沟通,尽快将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完成,并督促各镇各村按照设计图进行建设。
(二)积极推进“三清三拆”行动。我市将积极推进“三清三拆”行动,对于示范带上的44个屯,将按照设计院的房屋拆除规划图,结合群众的意见,开展全面的“三清三拆”整治行动,通过示范带带动周边村屯,加强对周边村屯开展“三清三拆”行动的力度,助力风貌提升行动。
(三)加强产业培育,持续发展。凭祥市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农家乐、生态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规划发展目标,结合群众意见,发展符合各村屯实际情况的产业,带动村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増辟致富门路。
。
我镇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问题为导向,强化工作措施,狠抓工作落实,持续开展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大力推进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专项行动,全镇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取得明显的阶段性成效,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为全镇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奠定坚实的基础。
拆除危旧房、废弃猪牛栏、露天厕所茅房共x间,拆除广告牌招牌x块;。
各村均成立有新乡贤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在镇工作组及各村党组织带领下,由理事会牵头组织群众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新乡贤理事会领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乡村风貌治理。累计组织乡贤捐款x元,乡外干部返乡开展工作x人次。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通过广泛发动、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加快推进基本整治型村庄“三清三拆”工作。加上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主动捐款支持工作,在村的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形成合力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工作。
加强“两违”巡查力度,对在建农房进行定期巡查,持续对辖区内国土资源进行动态执法巡查,坚决杜绝违建现象。对违法占地违建农房的,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做思想工作,下发限期整改拆除通知书,动员其自行拆除。三是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管控工作。严控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对于已开工建房中、发现超过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要求的,第一时间坚决制止,督促其做好整改,从初始阶段遏制超面积情况,做好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层数的管控,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建房未出现“超高超大超标准”的情况。
(四)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全镇2019年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完成实际投资额x元,实际支付x元,其中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实际支付金额为x元,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实际支付x元,群众集资、乡贤捐份资共x元。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意识不强,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且部分村屯外出人口较多,工作开展的规模和力度小,有流于形式和被动开展工作现象。
(二)村庄基础较薄弱,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村庄缺少统一布局和规划,建房用地协调难度大,房屋较零乱。
(三)资金缺口大。群众缺乏资金,对村庄危旧房的拆除及“三微”建设力度不够。
(四)部门联动不足,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现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未能跟上进度要求。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巩固提升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风貌提升的热情。
(二)持续推进“三清三拆”整治工作,进一步组织和加强三心一带村屯及示范村的工作,通过示范作用,继续凝聚起群众的强大力量,持续带动全镇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加强对街道、市场的监管,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违法广告牌招牌进行清理整顿,不断营造良好的街面秩序和经商环境。
(三)进一步解决好乡村风貌提升提供资金保障,增加资金投入。
为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税务总局关于家庭、家教、家风建设的有关精神,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推动以良好的家风带税风促政风正党风,在全系统干部职工树立向善、向好、向上的良好风尚,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着眼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着眼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着眼于加强国税文化建设,通过寻找、征集、传播、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建设风清气正的家庭文化,引导广大干部职工从自身做起、从家庭做起,正家风,纯税风,清政风,端党风,为江西国税事业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家庭基础和思想保证。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家风家训”专题党课教育。
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以基层党组织为单位,组织全体党员参加“家风家训专题党课”,邀请专家学者讲述传承良好家风家训的意义,进一步强化党员教育,发挥党员干部在“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尤其是党员领导干部要带头树良好家风,正作风,争当楷模。
(二)开展“学家风家训促国税发展”读书活动。
各地围绕家庭教育中和谐、孝道、劝学、劝善、勤俭、励志、修养等内容,选取一批既能够反映我国传统美德和优良家风,又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书籍,供广大干部职工学习,接受传统美德的教育。通过组织开展诵读经典家训、开设论坛、道德讲堂等活动,学习经典,交流经验,培育正能量,引导广大干部职工将良好的家风家规自觉地践行在日常生活中。
(三)组织“最美国税家庭”评选。
评选活动不设门槛,不定统一标准,重点突出好家风家训家规对家庭成员的引领示范。选树一批在夫妻恩爱、孝亲敬老、教子有方、邻里和睦、勤俭持家、热心公益等某一方面表现突出、事迹感人、群众认可、优秀上进的国税家庭。采取家庭自荐、单位推荐等形式,由下而上,逐级开展评选报送活动。以设区市为单位各推荐1-3个家庭,省局将评选30个“最美国税家庭”,并给予表彰和在《江西税务》杂志上予以宣传。
(四)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宣讲。
通过自下而上、逐级推荐、层层选拔的方式,在全系统挖掘一批传承好家风好家训的典型故事、先进人物。择优选择部分先进典型,适时在全省国税系统组织开展宣讲会,弘扬普通家庭的真善美,传播群众身边的文明家风,引导干部职工自觉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促进好税风。
(五)开展“老同志、老税干讲家规”活动。
各地采取听讲座、开座谈会、走访等形式,请本地老革命、退休老同志、税务老干部结合自身成长和工作经历讲述好家书、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谈心得,谈体会。通过一个个鲜活的真实事例,以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进一步激发干部职工干事创业、服务税收的热情。
(六)开展“我家的家风家训”有奖征文活动。
以“我的家风、家训、家规”为主题,组织有奖征文活动。发动广大干部职工围绕传承好家训、建设好家风、创建最美家庭等内容,讲述我家的家风、家训。省局将对评选出的优秀作品给予适当奖励,并将获奖者名单及部分获奖作品择选刊登在《江西税务》杂志。
三、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各级国税机关要高度重视家风建设工作,把家风建设摆上议事日程,结合税收工作实际,认真动员部署,扎实开展传承好家风好家训活动,以家风带税风,以税风促家风。
(二)认真谋划。各级国税机关要整合各类资源,做好规定动作,创新自选动作,组织开展好系列活动,努力使培育好家风、传承好家训成为每个国税家庭的内在需求,从而带动良好税务风气的形成。
(三)总结宣传。各级国税机关要注意总结活动中的好做法、好经验,不断创新方式方法,扎实有效推动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要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杂志、内外网站、宣传栏、微信等各类宣传平台,加大好家风好家训好家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宣传效果,努力营造以良好家风带优良税风、国税家庭个个弘扬家庭美德、人人构筑中国梦的良好氛围。
该方案从目的、要求、方法、方法、进度等方面都是一个具体、细致、可操作性强的计划“方案”,也就是说,案例之前获得的方法和案例之前呈现的方法是“方案”。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一)以高标准开展“三清三拆”工作。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原则,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全面推进31个行政村162个屯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3127吨,清理乱堆乱放1593处,清理池塘沟渠383处,清理黑臭水体112处,拆除乱搭乱盖112间,拆除危旧房248间,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63处,拆除废弃建筑残垣断壁139处,拆除广告招牌66个,景观改造189处,开展公共空间整治301,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整治364处。
(二)大力推进三种类型村庄建设。
2019年上级下达我市任务基本整治型村庄6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8个,精品示范型村庄2个。截止目前,基本整治型村庄开工数65个,开工率100%,竣工数34个,竣工率52.3%;设施完善型村庄开工数8个,开工率100%,竣工数4个,竣工率50%;精品示范型村庄开工数2个,开工率100%,竣工数1个,竣工率50%。
(三)村屯实施屯内主干道硬化建设情况。
示范带项目资金下达3条屯内主干道硬化建设资金共60万元,分别是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上石镇燕安村受行屯、上石镇油隘村上蒙屯,截止日前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正在施工,已完成工程量的70%,等池塘清淤等项目完成后,就可以硬化完成,计划11月中完成。上石镇燕安村受行屯已完成建设;油隘村上蒙屯已完成工程量的70%,计划11月底完工。
(四)农村公共厕所改造情况。
示范带项目资金下达3座农村公厕建设资金共30万元,分别是夏石镇新鸣村旧州屯、夏石社区咘井屯、上石镇上石社区中区屯,目前夏石镇夏石社区咘井屯目前已完成工程量的90%,计划11月底完工;新鸣村旧州屯目前已完成基础建设和地面硬化,已完成工程量50%,计划11月底完工;上石镇上石社区中区屯已完成工程量的50%,计划11月底完成。
一是项目前期工作时间太长。存在等待资金落实后才开展前期工作的现象,导致项目进展缓慢。二是融资进展缓慢。部分项目资金来源只有融资贷款,融资未落实,影响项目的推进。三是上级补助资金支付率低。各镇开展工作时未能及时将项目材料完善,导致资金无法支付。四是基层技术性人才不足。乡村风貌工作所需专业性较强,但目前乡镇技术性人才严重不足,影响风貌建设的推进。五是工作要求理解有偏差。“三清三拆”工作进行不够彻底,“四微”生态环境治理没有针对性,没有做到因村制宜、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体现不出当地特色风韵。六是“形象工程”问题突出。排水排污设施建设尚未完善、垃圾清理机制尚未健全、危旧房屋尚未拆除,却本末倒置将有限资金大量投入美化亮化绿化等艺术创作,没有做到由内而外改善生态宜居。
一是抓好任务分解落实。要把握时间节点,突出工作重点,抓好细化分解,真正做到分解落实到位;二是抓好质量标准提升。坚持规划先行、质量第一、因村制宜、这“三个坚持”,不忘初心,杜绝形式主义;三是抓好工作责任落实。乡镇是乡村风貌提升行动的工作主体,党委书记是第一责任人,要直接负责,靠上推动。各村是实施主体,要充分调动干部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四是抓好项目资金落实。加快融资进度为乡村振兴建设提供基础;五是加强乡村风貌人才培育。计划联系崇左市乡村振兴培训学校开展乡村风貌专题培训班,积极培育一批农村“泥瓦匠”和村“两委”干部。六是加大力度推进“三清三拆”行动。充分挖掘村庄文化内涵,按照“一村一规划”的要求,因村制宜,联系实际,做到有颜值、有风格、有竞争,多措并举打造特色示范带建设。七是因村制宜抓好屯内基础设施建设。以“三清三拆”为突破口,以群众意愿为导向,充分了解群众需求,做牢做实屯内基础设施建设。八是加强产业培育,促进持续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符合各村屯实际情况的产业,带动村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増辟致富门路。
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迅速召集局属各有关部门召开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总结现阶段我局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部署下一阶段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会议指出,我局在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下,以“三清三拆”环境整治为突破口,村庄环境整治初见成效。并提出以下四点要求:一要提高政治站位。把乡村风貌提升工作作为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重要检验;二要坚持问题导向。杜绝形式主义,继续以“三清三拆”为突破口推进环境整治;三要树立“一盘棋”思想。强化规划引领,坚持统筹推进,充分发挥村民主体作用;四要借鉴各地经验做法。对照分析研究,弥补自身不足,扎实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各项工作。
我局通过转发左江日报微信公众号文章、宣传视频、折页图集,传达学习全区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现场推进会精神,让各镇、各村借鉴学习兄弟县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先进经验,让更多的群众知晓、了解。充分调动干部群众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提升群众的内生动力,全面营造浓厚氛围,以便做好接下来的各项工作。
根据上级下达的任务我市2019年需完成油隘村、练江村、马垌村、燕安村、新鸣村、白马村共6个行政村村庄规划编制工作;2020年底前,结合国土空间规划编制在县域层面基本完成村庄布局工作,有条件、有需求的村,做到应编尽编。目前,我市委托广西华蓝设计(集团)有限公司编制凭祥市油隘村、练江村、马垌村、燕安村4个村庄规划,规划总面积约为170公顷,已于6月份对练江村、油隘村进行实地调研,正在编制规划成果。委托华诚博远(北京)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编制凭祥市新鸣村、白马村2个村庄规划,于7月份进行了村庄初步调研,了解村庄概况,准备下一步的村庄细致调研工作。我市派道-美人山乡村振兴风貌提升(旅游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工作,其中包含37个基本整治型村庄、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2个精品示范型村庄。现委托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开展凭祥市派道-美人山乡村振兴风貌提升(旅游示范带)规划及村庄建设规划编制工作,目前初稿已经完成,已将初稿和各村群众进行征求意见,现在正在根据群众意见修改设计图。
坚持“党建引领、群众主体”原则,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全面推进31个行政村151个屯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截至目前,共清理垃圾2695多吨,清理乱堆乱放1275处,清理池塘沟渠319处,清理黑臭水体88处,拆除乱搭乱盖369间,拆除危旧房196间,拆除废弃猪牛栏及露天茅厕123处,拆除废弃建筑残垣断壁126处,拆除拆除广告招牌58个,修建排水明沟3580米、排水暗管2820米,景观改造120处,微花园、微菜园、微果园整治274处,投工投劳累计达4150人次。
2019年上级下达我市任务基本整治型村庄65个,设施完善型村庄8个,精品示范型村庄2个。截止目前,基本整治型村庄开工数65个,开工率100%,竣工数21个,竣工率32%,计划投资额13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86万元;设施完善型村庄开工数8个,开工率100%,竣工数1个,竣工率13%,计划投资额36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157万元;精品示范型村庄开工数2个,开工率100%,竣工数0个,竣工率0%,计划投资额1150万元,实际完成投资额584万元。
2018年我市录入排查整治信息系统的非正规垃圾堆放点为友谊镇三联村那吊屯和友谊镇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本着“一处一策”、“一点一方案”的原则,以改善和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水平为出发点,我局积极督促友谊镇因地制宜制定整治方案,切实做好“专点专治”。三联村那吊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堆放垃圾多为烂水果,数量多且清运量大,堆放点地形又为边坡荒地。综合考虑对外运输所需要的人力、物力、财力所需的成本以及堆放垃圾类型,友谊镇采取就地封场整改方式,安排挖掘机,泥头车运输土方对烂水果进行就地掩埋,促使烂水果自然分解,融入地表,形成养分。经过友谊镇政府的努力,三联村那吊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于2018年6月底完成整改工作。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堆放垃圾多为建筑拆除垃圾和新建建筑施工垃圾,友谊镇采取开异地治理的整治方式,将建筑垃圾用于周边村屯道路、施工场地和鱼塘的土方填埋,实现变“废”为“宝”。卡凤村渠历屯非正规垃圾堆放点已于2018年6月底完成整改工作。
(一)党建引领,破解“推动不力”问题。我市坚持党建引领,实行“市领导包镇、镇领导包村、党员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四级联动,注重发挥各村党组织、驻村第一书记及农村党员的先锋作用,形成支部引导、理事会牵头、党员带头、群众主体的工作格局,确保全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有支撑。建立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联席会议制度,及时协调解决推进乡村风貌提升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制定全市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作战图、进度表,定期开展实地督查,对各镇的进度进行通报。
(二)创新推出“乡贤+乡村振兴模式”,构建多元化力量撬动乡村振兴。搭建乡贤助力乡村建设平台,全力服务乡贤回村参与乡村振兴工作。召开乡贤座谈会,动员乡贤参与乡村建设推进会,得到了乡贤的大力支持。哨平村板灵屯把农富文等3名乡贤纳入村民理事会,引导乡贤人士共同商议本屯发展。乡贤不仅带头整治自家房前屋后,主动与自己的亲朋好友沟通,在乡贤带动下,群众积极开展“三清三拆”工作,村容村貌焕然一新。
(三)整合资源,发挥优势,踊跃参与打造村屯新风貌。我市积极发动各村屯整合自身资源,发挥区位优势,利用村内平整空地、自然绿化、可利用材料等,动员群众参与打造村屯建设。夏石镇哨平村板灵屯,全屯群众踊跃参与乡村建设,自觉让出两块空地,自发提供拖拉机清理垃圾。群众还自筹资金约3万余元,主要投入挖掘机清理作业。大力清理屯内垃圾、竹根,以及平整场地、拆除旧房等。清理场地面积300平方米,拆除旧房20余间。
(四)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有别与以往的建设项目,我市改变了以往由政府自上而下大包大揽的模式,动员村屯干部发动群众,群众每家每户至少出一个人投工投劳、参加集体劳动,调动群众积极性,对于一些简单的项目,通过聘请村里的老工匠,其他群众投工投劳,节约资金成本。在开展乡村建设,“三清三拆”工作前,村干召开“一事一议”的群众大会,充分征求群众意见,哪里要拆?那里要建什么?都要得到村民的认可才可以动工。夏石镇新鸣村旧洲屯,传承“帮”的精神,大家互帮互助参与乡村风貌提升行动中,在理事会的组织号召下,全屯135户共自筹1万余元资金用于屯碑的建设,第2小队的群众自发组织将屯内池塘边的小房子拆除让出土地建设相帮亭、互助亭;旧州屯还实行“每月一劳动”,组织群众共同做好房前屋后柴草摆放、屋内卫生、清理屯内杂草等整治工作。
(一)基层技术性人才不足。乡镇作为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的实施主体,直接影响着乡村风貌建设的推进。乡村风貌建设的一些项目专业性较强,需要了解一定的规划、设计等知识,但目前乡镇技术性人才严重不足,对乡村风貌建设的推进有一定的影响。
(二)各村集体土地少,制约了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建设。凭祥市各村屯山多地少,人均耕地面积和集体土地尚未开发利用的村屯少,其他各村的集体土地已被用来建设党员、村民活动室、卫生室等,这对于下一步推进风貌提升改造工作带来难度。由于集体土地紧缺,绿化、凉亭、休闲活动场所等项目无集体用地而无法安排。
(三)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各镇开展活动的进度不一样,个别农户已完成“三清三拆”整治工作,但个别农户积极性不高,停滞不前。村干宣传发动群众参与有待加强。
(四)部门联动不足,人手调配不够。我市虽成立乡村风貌推进工作组,但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住建部门原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暂时无法跟上进度要求。部门间统一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
(一)加快示范带的规划设计。目前,我市已经邀请了广西城乡规划设计院的专家对示范带进行规划和设计,村庄建设规划初稿已经完成,并将初稿与各村群众进行征求意见,现在设计院正在按群众意见修改设计稿,下一步,我市将加快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加强与设计院、各村屯群众的沟通,尽快将示范带的规划设计完成,并督促各镇各村按照设计图进行建设。
(二)积极推进“三清三拆”行动。我市将积极推进“三清三拆”行动,对于示范带上的44个屯,将按照设计院的房屋拆除规划图,结合群众的意见,开展全面的“三清三拆”整治行动,通过示范带带动周边村屯,加强对周边村屯开展“三清三拆”行动的力度,助力风貌提升行动。
(三)加强产业培育,持续发展。凭祥市坚持以“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发展农家乐、生态农庄等乡村休闲旅游产业,下一步,我市将按照规划发展目标,结合群众意见,发展符合各村屯实际情况的产业,带动村民通过旅游业的发展増辟致富门路。
(一)积极推进“三清三拆”专项整治工作。我镇将乡村风貌提升三年行动作为助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建设幸福乡村的有力抓手,扎实开展“三清三拆”整治工作,用实实在在的行动,逐步提升村容村貌。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镇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领导小组,实行“镇领导挂村、村干部包自然村、农户包责任区”三级联动,按照村庄风貌整治“扫一遍”的总体目标,带领广大群众开展“三清三拆三整治”乡村风貌提升专项行动。
二是广泛宣传动员。多次召开乡村风貌提升行动工作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开展工作,着力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镇主要领导、包村工作组、村“两委”干部等多次进村入户进行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宣传发动,做好政策的解读、群众的思想工作,广泛发动群众开展“三清三拆”工作,营造良好的宣传氛围。在全镇干群的共同努力下,共组织“三清三拆”群众会议近x次/x人次。
各村均成立有新乡贤理事会、村民理事会,在镇工作组及各村党组织带领下,由理事会牵头组织群众开展工作,充分发挥新乡贤理事会领头作用,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共同参与乡村风貌治理。累计组织乡贤捐款x元,乡外干部返乡开展工作x人次。
(二)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通过广泛发动、组织、引导广大农民群众投身乡村风貌提升建设,加快推进基本整治型村庄“三清三拆”工作。加上在外务工的青壮年主动捐款支持工作,在村的群众自发投工投劳,形成合力投入到乡村风貌提升“三清三拆”工作。
加强“两违”巡查力度,对在建农房进行定期巡查,持续对辖区内国土资源进行动态执法巡查,坚决杜绝违建现象。对违法占地违建农房的,组织工作人员多次做思想工作,下发限期整改拆除通知书,动员其自行拆除。三是高度重视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管控工作。严控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对于已开工建房中、发现超过农村危房改造建房面积要求的,第一时间坚决制止,督促其做好整改,从初始阶段遏制超面积情况,做好宅基地面积、房屋建筑面积和房屋层数的管控,2019年农村危房改造建房未出现“超高超大超标准”的情况。
(四)项目资金筹措情况。全镇2019年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完成实际投资额x元,实际支付x元,其中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实际支付金额为x元,基本整治型村庄建设实际支付x元,群众集资、乡贤捐份资共x元。
(一)群众思想认识不够到位,参与乡村风貌提升工作意识不强,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引导。且部分村屯外出人口较多,工作开展的规模和力度小,有流于形式和被动开展工作现象。
(二)村庄基础较薄弱,部分村屯工作相对滞后。村庄缺少统一布局和规划,建房用地协调难度大,房屋较零乱。
(三)资金缺口大。群众缺乏资金,对村庄危旧房的拆除及“三微”建设力度不够。
(四)部门联动不足,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有待完善。仍有个别部门配合积极性不高,目前仅依靠镇国土规建环保安监站现有人手开展统筹工作,在材料收集和进度督促方面的工作上未能跟上进度要求。
(一)进一步加大宣传工作力度,带动群众参与,发动群众投工投劳,实现“要我干”为“我要干”。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做好巩固提升工作,不断提高广大村民的积极性,激发群众主动参与乡村风貌提升的热情。
(二)持续推进“三清三拆”整治工作,进一步组织和加强三心一带村屯及示范村的工作,通过示范作用,继续凝聚起群众的强大力量,持续带动全镇工作广泛深入地开展。加强对街道、市场的监管,对乱搭乱建、乱堆乱放、违法广告牌招牌进行清理整顿,不断营造良好的街面秩序和经商环境。
(三)进一步解决好乡村风貌提升提供资金保障,增加资金投入。
。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改善我市农村面貌和发展环境,进一步提高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水平,提升农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指导意见》(x府〔2020〕xx号)精神,结合我市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二中、三中、四中、五中***精神,深入贯彻******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书记xx莅揭指示要求和市委x届x次、x次***精神,将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农村优化发展,由表及里提升乡村风貌颜值、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振兴动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二、总体目标。
(一)第一阶段。到2021年底前,20xx年前创建的xxx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基本完成“四小园”建设,沿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周边等核心区域率先完成存量农房、公共建筑微改造,新建农房风貌得到有效管控,实现村庄空间规范、有序、清洁,外立面整洁、美观、协调,管理有效、持续、统一。
(二)第二阶段。2022年底前,宅基地“一户多宅”、农村违法建设明显减少,存量整治成效显著,新建农房管理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全市主要交通沿线、市际边界、重要景区等沿线基本完成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示范县(揭西县)基本完成存量农房、公共建筑微改造;示范镇基本完成“四小园”建设和存量农房、公共建筑微改造;20xx年前创建的xxx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完成“四小园”建设和存量农房、公共建筑微改造;2020年创建的xxx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基本完成“四小园”建设,沿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周边等核心区域率先完成存量农房、公共建筑微改造。
(三)第三阶段。2025年底前,宅基地“一户多宅”、农村违法建设基本解决,规范有序、管控有效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新秩序全面建立。全市xx%以上村庄存量农户完成微改造,其中示范县、示范镇、示范村全面完成“四小园”建设和存量农房微改造,xx、xx特色乡村风貌突显,乡村闲置资源和乡土文化得到活化。建成一批产业兴旺、美丽宜居、农旅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精品村。
三、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统筹与尊重民意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参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构建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格局。
(二)坚持遏制增量与整治存量相结合。坚决遏制新增农村违法违规建房行为,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增量问题“零容忍”;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整治工作,对存量农房分策分批微改造,开展绿化美化行动,整体提升农村风貌水平。
(三)坚持示范创建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领、逐步推开;顺应自然保护生态,区分不同地域和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彰显特色,防止千篇一律、千村一面。
(四)坚持传承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塑造相结合。重视传承历史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和生态环保材料,注重融入现代美丽乡村元素,打造体现乡愁、各尽其美的潮汕、客家乡村。
(五)坚持财政专项与多渠道投入相结合。在加强财政投入保障的基础上,拓宽资金来源,动员村民和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
四、重点工作任务。
(一)积极有序推进农房管控。
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尊重农民合理意愿,体现地域风格和农村特色,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简约实用的村庄规划,合理布局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并做好与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结合当地实际编印农房设计图集,免费提供村民选择采用。鼓励村民集中建房,形成相对集中、集约高效的村庄用地建设布局。
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审批,禁止未批先建、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经批准易地建住宅的,要将原宅基地退还村集体。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可以通过建设农民公寓、农民住宅小区等方式,满足农民居住需要。。
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结合机构改革完善“一个窗口受理、一支队伍执法”的工作机制,推行村庄规划、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审批结果、投诉举报方式“五公开”制度,全面落实申请审查到场、批准后丈量批放到场、住宅建成后核查到场的“三到场”要求,规范有效管理村民住房建设。加强执法监管,涉及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行政执法权由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根据《xx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行政执法权的公告》行使,依法组织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涉及农村建房、宅基地使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加强对历史遗留问题的研究处置,按照“依法依规、尊重历史、分类指导、逐步化解”的原则分步妥善解决。
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尊重村民意愿和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法通过有偿转让、有偿调剂、有偿收回等方式,引导村民有序规范退出宅基地。拆旧复垦腾退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应优先保障所在村村民新增宅基地需求、村庄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需要。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除依法需上缴的外,全部用于农业农村发展。鼓励宅基地使用权人经本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后,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符合条件的村民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收储再利用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二)因地制宜提升乡村风貌。
一是以县(市、区)为单位,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摸清各地风貌提升需求和沿机场、高铁、高速公路、景区周边村庄数量,按照整治提升类、保护修复类、地域特色类等3个类型进行归类。同时,摸清存量农房和具有历史价值的祠堂、传统民居、历史文化建筑和古驿道、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为推进一体化整治和风貌提升打好基础。二是在全面摸清村庄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梯次提升的要求,以县(市、区)为责任主体,乡镇(街道、场)、村(社区)为实施主体,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范围、工作目标、年度计划、激励政策、保障机制等,以各类示范村和沿边沿线村庄为重点,务实有序提升乡村风貌。
一是整治提升类村庄,要巩固提升“三清三拆三整治”成效,重点清理整治破旧泥砖房、削坡建房、危房和违法建筑,推进基础环境整治、绿化美化和农房立面改造等,充分体现乡土气息和良好生态环境。二是保护修复类村庄,结合全市传统古村落保护活化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安排,重点保护传统村落的格局、风貌等整体空间形态与环境,全面保护和活化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红色遗址以及古驿道等,修缮和改造要严格审批、科学实施,确保修旧如旧;要注重挖掘其背后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名人轶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农村历史故事,为乡村风貌提升注入历史文化内涵。三是地域特色类村庄,对具有山区、平原、水乡、滨海等不同地域特色的村庄,要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重点挖掘其地域特征和传统文化习俗,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人文个性特色。
各县(市、区)要对存量农房依据安全性能、建筑风格、住房用途、历史价值、是否合规合法等因素,分类施策统筹组织进行微改造或保护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村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但不得过度装饰和大拆大建。对结构完整、风貌和谐、质量完好、合规合法的传统民居等存量农房应保持现状;严重危及安全、无纪念价值的要清拆整治;对年代久远、局部破损、有地方特色和使用价值的传统民居等建构筑物可加固修缮、活化利用;对无乡村风貌特色、水泥框架结构为主、“火柴盒”式的新屋,要突出潮汕、客家等地方特色,结合当地实际,统一风格、统一色调、统一规范进行外立面整饰或局部改造。农房微改造要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保护乡情美景。鼓励采用传统建材或新型轻质环保建材,对屋顶铺瓦戴帽,有条件地要安装山墙、翘脊;对进村大道、主干道、公共场所的临街建筑门头、楼层界线等加装斜坡式屋檐;窗户加装窗棂;墙边、门前铺设人行道,有条件的植树绿化、安装路灯,形成风格统一、错落有致、新旧协调的村庄风貌。
各地要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地、清拆形成的空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丰富乡村形态,形成兼具生产性和观赏性的特色景观。一是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等塑造村口景观,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风貌。二是结合农村“水岸同治”,推动生态驳岸、亲水平台建设,加强河岸绿化,塑造滨水景观。三是实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积极选用乡土树种,对村房前屋后、村道巷道、村边水边、空闲地进行规整植绿、建栅栏圈围,塑造乡村森林美景。四是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参与路灯建设,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灯具,提升村居亮化率,塑造亮化景观。五是注重围墙、绿篱等围合构筑物和庭院出入口的美化处理,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一是省定美丽乡村示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范县揭西县要以县为单位整县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率先示范带动。二是示范县以外其他县(市、区)每年各打造x个以上示范片(带)示范带动。三是示范县所辖镇(街)和示范镇(街)整体推进以外,其他镇(街)每年各打造x个以上示范村示范带动。四是2021年以后新创建的美丽宜居村各打造x个以上自然村(或片区)示范带动。
各地示范片(带)建设要以沿机场、高铁、高速公路、重要景区周边的村庄为重点,开展沿线一体化整治、农房微改造和绿化美化;要以各类示范村、历史文化村、旅游景区等为主要节点,塑造节点景观,规范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指引牌等,建设美丽驿站和风景长廊。要结合“四好农村路”和村内道路硬化、古驿道保护修复利用、万里碧道建设等工程,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草和路桥、水利等设施对乡村风貌塑造提升的重要作用。示范村建设要围绕村庄自然肌理、建筑传统、历史文化等要素,对重要节点、公共设施和标识、主干道路以及河流岸线等环境设施进行系统构建和整治提升,整村打造乡村风貌特色精品村。
五、强化保障机制。
战略实绩考核,建立定期通报、函询约谈、追究问责等。
制度。
机制,压实县级主体责任,确保镇、村实施到位。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工作机制,推动工作有序有效开展。图集;会同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发挥乡村建筑工匠作用的政策措施。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制定以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风貌提升的相关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开展保护和活化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红色遗址以及古驿道等工作。市水利局组织开展河湖整治,推动生态驳岸建设,指导各地做好水利设施与乡村风貌提升的对接。市林业局组织指导各地开展乡村美化绿化工作。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指导各地做好“四好农村路”、村内道路硬化,做好道路、桥梁与乡村风貌提升的对接。市金融工作局会同xx银保监分局指导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农房风貌管控工作。市发改局、民政、财政、国资、档案、文史、地方志等部门要围绕部门职能强化支持保障。各县(市、区)要参照市的做法,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推进。等社会资本投入,强化资金保障。要发挥金融支农作用,在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各县(市、区)可在省、市涉农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贴息,支持村民或企业贷款,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参与新建、改造农房和乡村风貌提升。各地要持续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发挥乡贤作用,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推进快的村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依照统一风貌指引积极申报新建、改造农房的村庄和村民给予适当补贴支持。。
(五)强化用地保障。对符合要求的村民住房建设用地应保尽保,保障村民“一户一宅”和“住有所居”。积极盘活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低效建设用地开展拆旧复垦,为村庄发展腾出建设空间。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不得违法违规买卖或变相买卖宅基地,严禁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在优化提升村庄规划时应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的空间保障。
(六)加强人才和技术支持。各县(市、区)住建部门、自然资源部门要牵头成立县级农村风貌提升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存量农房改造、新农房建设和乡村风貌提升的技术指导。深入推进“三师下乡”“大师小筑”、专业志愿者等设计下乡专业技术服务,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鼓励建立驻镇(村)设计师制度。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扶贫干部、乡镇村干部和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充实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队伍,为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七)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乡镇(街道、场)要成立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工作机构,积极配合做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开展设计和施工指导;要建立乡村建设协管员机制,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监管和后期管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发动村民投工投劳、积极参与;要积极推行“农民工匠”模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建设成果。
(八)加强督查督导。将农房建设管控、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房建设管控、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跟踪指导和督促检查。建立定期通报工作进展制度,扎实推动工作开展。
(九)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的宣传引导,开展进村入户、进田间地头宣讲活动,广泛动员、争取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组织开展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特色精品村评选和现场交流会等活动,通过“现场比武”“打擂台”等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宣传,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工作计划是对未来重要工作的最佳安排,具有很强的方向性和指导性。它是应用写作的计划风格之一。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欢迎品鉴!
认真贯彻落实全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工作会议精神,切实抓好风貌整治工作,明确工作任务、工作步骤和工作目标,落实工作措施,为提升单位风貌、形象和品位奠定基础,努力推进“两个加快”,创造良好发展环境,为广大人民群众创造清洁优美的工作生活环境。
单位建筑物风貌;公共区域滨河上游沿线风貌;联系村建筑物风貌和卫生整治工作。
1、整治附属建筑物与主体建筑风格一致、风貌协调。
2、整治建筑物立面及附着物,做到建筑墙面整洁卫生,色彩协调;单位字牌安置规范、整洁、美观、安全;宣传栏、防护栏等附着物的设置,规格统一、色彩协调、高度一致。
(一)准备阶段。
2021年9月2日前,重点做好拟定专项行动实施方案,制定风貌整治规划,确定整治月目标,动员安排部署等工作。
(二)实施阶段。
2021年9月3日至30日,全面铺开单位、公共区域、联系点的建筑物风貌、环境卫生的整治工作和保持、巩固风貌整治成果,攻坚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全面完成整治月确定的目标,以整齐、优美的城乡环境。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成立我局城乡风貌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单位风貌整治专项行动的领导,明确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将各项责任落实到人。
(二)加大投入,强化管理。
加大对全局风貌整治工作的投入,提升单位整体形象。
(三)督促检查,考核问责。
2021年9月20日前,我局城乡风貌整治专项行动领导小组将按照《县城乡风貌整治专项行动考核标准》,对各二级局整治进展和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督查和考核,并将发现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后,于当日将全局整治工作成效报县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领导小组办公室。
根据《中共广西壮族自治区委员会、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开展城乡风貌改造的若干意见》(桂发〔2011〕22号)精神,为确保我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有效开展,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城乡风貌改造的范围。城乡风貌改造范围覆盖全区城乡,具体包括各市、县(市、区)、乡镇,以及沿我区主要交通干道(含高速公路、二级公路、铁路、水路)两侧的村屯、旅游景区景点周边的村屯等。
(二)城乡风貌改造的重点。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改造“竹筒房”和对改造区域的环境综合整治。具体包括:
1.城市主要交通出入口两侧的建筑物外立面改造;
2.主要交通干道两侧可视范围的村庄房屋外立面改造;
3.建制镇以上城市临街而建的“竹筒房”改造;
4.城市主干道可视范围城中村的“竹筒房”改造;
5.改造区域的城镇基础设施、市政公共设施配套和环境综合整治。
(三)城乡风貌改造的工作内容。
1.建筑物的改造。一是对建筑构造具备改造条件的“竹筒房”,采取局部改造的方式,以改善通风、采光条件,消除安全隐患,同时对其外立面进行改造。二是对具备整体拆除新建条件的“竹筒房”,采取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配套的建设方式,建设具有地方风格和民族特色的新街区。三是对不具备整体拆除新建条件的“竹筒房”,着重对其外立面进行“穿衣戴帽式”的改造。
2.市政基础设施配套。主要是结合“竹筒房”外立面改造开展环境综合整治,铺砌沿街路面,实施管线下地工程,种植行道树及绿地,配套和完善市政基础设施等,改善居住环境。
3.规范户外设施。主要是拆除建筑临街面外置防护栏,拆除、改造和规范设置建筑临街面各类雨篷,对商铺的店招、店牌、灯箱、广告、电话亭、书报亭、果屑桶以及城市家俱等进行统一设计、科学设置、规范管理。
4.改造城市景观。重点是研究、提炼具有地方、民族和文化特色的元素,塑造富有特色的城市小品,形成极具多样性、地方性和观赏性的特有的城镇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延续历史文脉,丰富城市文化内涵。
5.推出一批富有壮乡特色的民族村镇。重点是对交通沿线、旅游景点周边的村镇,根据不同地域、民族、民俗、景观的特点进行规划设计,建设富有广西特色的民族村镇。
结合我区实际,全区城乡风貌改造工作从218年9月至2021年9月,用三年时间分四期工程组织实施。
(一)工程分期及改造范围。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贯彻落实省委李希书记莅揭指示要求和市委、区委六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将全面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的重要抓手,以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促进农村优化发展,由表及里提升乡村风貌颜值、弘扬农村优秀传统文化,激发乡村振兴动力,不断增强农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
(一)第一阶段。到2021年底前,省级新农村示范片等2019年前创建的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基本完成“四小园”建设,沿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周边等核心区域率先完成存量农房、公共建筑微改造,新建农房风貌得到有效管控,实现村庄空间规范、有序、清洁,外立面整洁、美观、协调,管理有效、持续、统一。
(二)第二阶段。2022年底前,宅基地“一户多宅”、农村违法建设明显减少,存量整治成效显著,新建农房管理进入规范化法治化轨道。全区主要交通沿线、区际边界、重要景区等沿线基本完成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示范街道基本完成“四小园”建设和存量农房、公共建筑微改造;2019年前创建的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全面完成“四小园”建设和存量农房、公共建筑微改造;2020年创建的27个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基本完成“四小园”建设,沿主干道、公共活动场所周边等核心区域率先完成存量农房、公共建筑微改造。
(三)第三阶段。2025年底前,宅基地“一户多宅”、农村违法建设基本解决,规范有序、管控有效的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管理新秩序全面建立。全区60%以上村庄存量农房完成微改造,其中示范街道、示范村全面完成“四小园”建设和存量农房微改造,潮汕特色乡村风貌突显,乡村闲置资源和乡土文化得到活化。建成一批产业兴旺、美丽宜居、农旅融合发展、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精品村。
(一)坚持政府统筹与尊重民意相结合。坚持政府主导、村民参与、社会参与,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构建共谋共建共管共享格局。
(二)坚持遏制增量与整治存量相结合。坚决遏制新增农村违法违规建房行为,对农村乱占耕地建房增量问题“零容忍”;有力有序有效推进整治工作,对存量农房分策分批微改造,开展绿化美化行动,整体提升农村风貌水平。
(三)坚持示范创建与分类指导相结合。坚持试点先行、典型引领、逐步推开;顺应自然保护生态,区分不同地域和文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彰显特色,防止千篇一律、千村一面。
(四)坚持传承历史文化与现代风貌塑造相结合。重视传承历史文化,加强传统村落和历史建筑保护利用,合理运用现代技术和生态环保材料,注重融入现代美丽乡村元素,打造体现乡愁、各尽其美的潮汕乡村。
(五)坚持财政专项与多渠道投入相结合。在加强财政投入保障的基础上,拓宽资金来源,动员村民和社会力量多渠道筹集资金。
(一)积极有序推进农房管控。
1.强化规划设计管控。坚持先规划后建设,尊重农民合理意愿,体现地域风格和农村特色,因地制宜编制多规合一、简约实用的村庄规划,合理布局农村生产、生活和生态用地,并做好与上位国土空间规划的衔接。结合当地实际编印农房设计图集,免费提供村民选择采用。鼓励村民集中建房,形成相对集中、集约高效的村庄用地建设布局。
2.严格落实“一户一宅”等宅基地管理规定。严格执行农村村民一户只能拥有一处宅基地的法律规定。按照《揭阳市农村宅基地和住房建设管理办法》要求,规范农村宅基地建房审批,村民建房应向具有宅基地所有权的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或村民自治组织提出申请,经公示和村级组织审核,符合资格条件的报街道办事处审批,禁止未批先建、超面积占用宅基地。经批准易地建住宅的,要将原宅基地退还村集体。城镇建设用地规模范围内,可以通过建设农民公寓、农民住宅小区等方式,满足农民居住需要。
3.加强农村建房全程监管。街道办事处要结合机构改革完善“一个窗口受理、一支队伍执法”的工作机制,推行村庄规划、申请条件、审批程序、审批结果、投诉举报方式“五公开”制度,全面落实申请审查到场、批准后丈量批放到场、住宅建成后核查到场的“三到场”要求,规范有效管理村民住房建设。加强执法监管,涉及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行政执法权由街道办事处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农村村民非法占用土地建住宅行政执法权的公告》行使,依法组织开展动态巡查,及时发现和处置涉及农村建房、宅基地使用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坚决整治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加强对历史遗留问题的研究处置,按照“依法依规、尊重历史、分类指导、逐步化解”的原则分步妥善解决。
4.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深化宅基地制度改革,在尊重村民意愿和维护村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依法通过有偿转让、有偿调剂、有偿收回等方式,引导村民有序规范退出宅基地。拆旧复垦腾退出来的建设用地指标应优先保障所在村村民新增宅基地需求、村庄建设和乡村产业发展需要。闲置宅基地盘活利用产生的土地增值收益,除依法需上缴的外,全部用于农业农村发展。鼓励宅基地使用权人经本集体经济组织同意后,向集体经济组织内部符合条件的村民转让宅基地使用权。积极探索农村宅基地收储再利用机制,促进土地集约节约利用,盘活农村土地资源。
(二)因地制宜提升乡村风貌。
1.全面摸查、有序推进。一是以街道为单位,以自然村为基本单元,全面开展调查摸底。全面摸清各地风貌提升需求和沿铁路、高速公路、景区周边村庄数量,按照整治提升类、保护修复类、地域特色类等3个类型进行归类。同时,摸清存量农房和具有历史价值的祠堂、传统民居、历史文化建筑和古驿道、遗址等历史文化资源,登记造册、建立台账,为推进一体化整治和风貌提升打好基础。二是在全面摸清村庄建设现状的基础上,按照分类指导、示范带动、梯次提升的要求,以街道为责任主体,街道、村(社区)作为实施主体,制定工作方案,明确任务范围、工作目标、年度计划、激励政策、保障机制等,以各类示范村和沿边沿线村庄为重点,务实有序提升乡村风貌。
要注重挖掘其背后的人文历史、风土人情、名人轶事,以及非物质文化遗产,讲好农村历史故事,为乡村风貌提升注入历史文化内涵。三是地域特色类村庄,对具有城郊、平原、水乡等不同地域特色的村庄,要合理定位村庄主题特色,重点挖掘其地域特征和传统文化习俗,做到既融入整体大环境,又体现人文个性特色。
3.推进农房微改造。各街道要对存量农房依据安全性能、建筑风格、住房用途、历史价值、是否合规合法等因素,分类施策统筹组织进行微改造或保护利用,鼓励有条件的地方整村推进农房外立面改造,但不得过度装饰和大拆大建。
对无乡村风貌特色、水泥框架结构为主、“火柴盒”式的新屋,要突出潮汕地方特色,结合当地实际,统一风格、统一色调、统一规范进行外立面整饰或局部改造。
农房微改造要注重乡土味道,强化地域文化元素符号,保护乡情美景。鼓励采用传统建材或新型轻质环保建材,对屋顶铺瓦戴帽,有条件地要安装山墙、翘脊;对进村大道、主干道、公共场所的临街建筑门头、楼层界线等加装斜坡式屋檐;窗户加装窗棂;墙边、门前铺设人行道,有条件的植树绿化、安装路灯,形成风格统一、错落有致、新旧协调的村庄风貌。
4.开展特色景观微塑造。各地要充分利用村内闲置地、清拆形成的空地,因地制宜打造“小菜园、小果园、小花园、小公园”,丰富乡村形态,形成兼具生产性和观赏性的特色景观。一是通过小品配置、植物造景等塑造村口景观,体现村庄特色与标志风貌。二是结合农村“水岸同治”,推动生态驳岸、亲水平台建设,加强河岸绿化,塑造滨水景观。三是实行清旧补绿、拆旧建绿、积极选用乡土树种,对房前屋后、村道巷道、村边水边、空闲地进行规整植绿、建栅栏圈围,塑造乡村森林美景。四是鼓励和引导农村居民参与路灯建设,推广使用新型节能灯具,提升村居亮化率,塑造亮化景观。五是注重围墙、绿篱等围合构筑物和庭院出入口的美化处理,营造户户皆美景的环境效果。
5.实施乡村风貌提升示范行动。全区每年打造1个以上示范片(带);每个街道每年各打造1个以上示范村;2021年以后新创建的美丽宜居村各打造1个以上自然村(或片区)示范带动。
各地示范片(带)建设要以沿铁路、高速公路、重要景区周边的村庄为重点,开展沿线一体化整治、农房微改造和绿化美化;要以各类示范村、历史文化村、旅游景区等为主要节点,塑造节点景观,规范交通警示标志、旅游标识标志、宣传牌、指引牌等,建设美丽驿站和风景长廊。要结合“四好农村路”和村内道路硬化、古驿道保护修复利用、万里碧道建设等工程,充分发挥山水林田湖草和路桥、水利等设施对乡村风貌塑造提升的重要作用。示范村建设要围绕村庄自然肌理、建筑传统、历史文化等要素,对重要节点、公共设施和标识、主干道路以及河流岸线等环境设施进行系统构建和整治提升,整村打造乡村风貌特色精品村。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区农房建设管控、乡村风貌提升和宅基地管理工作联席会议制度,负责贯彻落实省、市、区部署要求,统筹谋划全区乡村农房管控、风貌提升和宅基地管理工作,指导督促各地各单位推进落实相关工作,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联席会议下设办公室,设在区农业农村局,承担联席会议日常工作。各街道作为此项工作的责任主体,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将纳入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绩考核,建立定期通报、函询约谈、追究问责等制度机制,压实街道主体责任,确保街道、村实施到位。各地要结合实际建立工作机制,推动工作有序有效开展。
(二)明确责任分工。建立区统筹、街道为主体、街道和村实施的工作机制,明确职责分工,形成上下联动、合力推进的工作格局。区委农办、区农业农村局发挥牵头抓总作用,协调推动区有关部门制定完善政策保障体系,加强检查指导和工作调度;会同区司法局、自然资源分局等部门拟订宅基地管理的有关政策措施,并指导各地组织实施。
区自然资源分局指导各地落实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制度,做好村庄规划评估和优化提升试点工作,贯彻落实省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等相关政策。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牵头制定农村住房建设管控和风貌提升指引及负面清单,指导推动各街道因地制宜编制农房设计图集,组织指导各地做好“四好农村路”、村内道路硬化,做好道路、桥梁与乡村风貌提升的对接;会同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制定发挥乡村建筑工匠作用的政策措施。
区文化旅游体育局制定以乡村旅游、乡村文化建设促进乡村风貌提升的相关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各地开展保护和活化利用文物古迹、历史建筑、传统民居、红色遗址以及古驿道等工作。区农业农村局组织开展河湖整治,推动生态驳岸建设,指导各地做好水利设施与乡村风貌提升的对接,组织指导各地开展乡村美化绿化工作。区金融办协调金融机构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方式,支持农房风貌管控工作。区发展改革、民政、财政、档案、文史、地方志等部门要围绕部门职能强化支持保障。各街道要参照区的做法,健全完善相关政策措施,切实保障各项工作依法依规有序推进。
(三)加强资金保障。各街道要统筹用好省、市、区涉农资金,加大财政投入,引导发动金融、企业等社会资本投入,强化资金保障。要发挥金融支农作用,在不新增隐性债务的前提下,可在省、市、区涉农资金中安排部分资金用于贴息,支持村民或企业贷款,撬动更多金融资本参与新建、改造农房和乡村风貌提升。各地要持续开展“万企帮万村”活动,动员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发挥乡贤作用,争取政府专项债券支持,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
(四)强化激励机制。要制定出台优化建设项目审批管理流程、奖补激励等政策措施。要做实做细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项目库,采取竞争性分配等方式,将财政资金优先投向群众积极性高、项目储备好、工作推进快的村庄,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率。要通过“以奖代补、先建后补”等方式,对依照统一风貌指引积极申报新建、改造农房的村庄和村民给予适当补贴支持。
(五)强化用地保障。对符合要求的村民住房建设用地应保尽保,保障村民“一户一宅”和“住有所居”。积极盘活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空心村等低效建设用地开展拆旧复垦,为村庄发展腾出建设空间。严格土地用途管制,不得违法违规买卖或变相买卖宅基地,严禁下乡利用农村宅基地建设别墅大院和私人会馆,在优化提升村庄规划时应加强对农村宅基地和农房建设的空间保障。
(六)加强人才和技术支持。区住房城乡建设局、自然资源分局要牵头成立区农村风貌提升专家指导组,加强对存量农房改造、新农房建设和乡村风貌提升的技术指导。深入推进“三师下乡”“大师小筑”、专业志愿者等设计师下乡专业技术服务,畅通各类人才下乡渠道,鼓励建立驻街道(村)设计师制度。开展农村建筑工匠培训、扶贫干部、街道村干部和建设管理人员培训,充实基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才队伍,为工作开展提供人才技术支撑。
(七)充分发挥基层组织作用。街道要成立推进农房管控和乡村风貌提升的工作机构,积极配合做好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开展设计和施工指导;要建立乡村建设协管员机制,参与乡村建设项目的实施监管和后期管护。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村务监督组织、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制定完善村规民约,广泛发动村民投工投劳、积极参与;要积极推行“农民工匠”模式,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推动村民共谋、共建、共管、共享建设成果。
(八)加强督查督导。将农房建设管控、乡村风貌提升作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重点内容纳入乡村振兴考核,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农房建设管控、乡村风貌提升工作的跟踪指导和督促检查。定期通报工作进展,扎实推动工作开展。
(九)营造良好氛围。要通过各种形式,加强农房管控、乡村风貌提升的宣传引导,开展进村入户、进田间地头宣讲活动,广泛动员、争取农民群众的积极支持和参与。组织开展美丽乡村、精品线路、特色精品村评选和现场交流会等活动,通过“现场比武”“打擂台”等形式,多途径多渠道宣传,营造全社会积极参与的良好氛围。
。
为深入贯彻落实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扎实做好2022年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村庄清洁行动,全面巩固提升村庄清洁成果,建设美丽宜居乡村。现就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充分认识开展村庄清洁行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村庄清洁行动、实现村庄干净整洁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最基本的目标任务。20-年以来,按照农业农村部和省委省政府的总体安排,全省开展了以“四清一改一绿”为重点的村庄清洁行动,20-年又拓展为“六清一修一改一建”,集中整治村庄环境脏乱差。通过集中开展整治行动,大部分村庄村容村貌明显改善,得到了农民群众的普遍认可。但从随手拍线索、明查暗访情况看,各地总体进展还不够平衡,有的地方重面不重里、重眼前不重长远、重组织干部不重发动群众,问题反弹反复、有卫生死角和盲区、环境脏乱差较重。
村庄清洁最直接最容易反映村庄面貌,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是一项长期工作,对提高农民文明素质、改善农村环境面貌、加快乡村振兴、实现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2022年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的重要一年,要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五年行动方案为统领,以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动员广大农民群众,广泛参与、集中整治,坚持春夏秋冬四季推进,着力解决村庄环境脏乱差问题,巩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成果。95%以上村庄实现干净整洁。
全力打好村庄清洁歼灭战持久战攻坚战。
围绕农业农村部“立足清、聚焦保、着力改、促进美”的12个字要求,要利用春节、五一、七一、中秋、国庆、党的二十大等重要时间节点,突出清理死角盲区,由“清脏”向“治乱”拓展,由村庄面上清洁向庭院屋内、村庄周边清洁辐射,重点做好“六清一修一改一建”,即清理农村积存垃圾、清理村内柴草垛、清理残垣断壁、清理村内沟塘、清理农户庭院、清理畜禽养殖粪污等农业生产废弃物,修整杖墙栅栏,改变影响农村人居环境的不良习惯、建立村庄清洁制度工作,建设美丽宜居村庄。
(一)突出公共空间整治。发挥农村生活垃圾收转运处置体系作用,以村庄主干道、文化广场、小公园、村委会、学校等村庄公共区域为重点,加强农村各种垃圾清理。加强村庄内散乱粪堆、土堆、砖堆、沙堆、石头堆、灰堆、柴草堆、木头堆、粮堆、菜堆清理。侵街占道的私搭乱建,危及公共安全的及时进行拆除,彻底清除安全隐患。整治农机具乱停乱放。整治农村户外广告,乱帖乱画等形象,规范发布内容和设置行为。推广克山县建设“柴草仓”做法,柴草垛摆放整齐、堆放有序。有条件的地方要统一规划村屯柴草垛集中堆放点。做好农资农药包装物、农膜等农业生产废弃物科学回收和安全贮存工作,确保农业废弃物按规定科学贮存、运输、处置,防止二次污染。
(二)突出农户庭院整治。教育引导农民加强屋内屋外、房前屋后日常卫生管理,做到物品摆放整齐、庭院干净整洁。做好农民思想动员工作,抓好废弃房屋、仓房、圈舍、厕所、棚架、院墙、板杖子、院门、残垣断壁等拆除工作,做到应修尽修、不能修的能拆则拆。农户垃圾桶“常扫常净、日产日清”。加强口罩等各类卫生医疗废弃物等特殊垃圾的收集、运输、消毒处理。散养殖户要做好畜禽粪污清扫、处理和合理利用,及时进行消毒清理。及时对病死畜禽尸体及圈舍和周边环境进行消毒处理,防止疾病传播。因地制宜适度种植绿植,确保栅栏的安全防护作用和绿化美观。
(三)突出河塘沟渠整治。以路边沟、小河沟、小泡塘为重点,及时打捞清理农药瓶、作物秸秆、塑料袋等废弃漂浮物,清理畜禽养殖粪污,清理岸边生活垃圾、建筑垃圾、工业垃圾及有碍景观、影响环境卫生的河道障碍物等。加强农村污水坑、臭水沟等黑臭水体治理,恢复和改善水环境。
(四)突出农民卫生习惯养成。通过大喇叭、标语、宣传画以及微信、公众号新媒体等多种载体为宣传媒介,定期对农户进行文明知识培训,让人人成为村庄清洁行动的倡导者、参与者,动员更多农民群众自觉参与村庄清洁行动,改变垃圾乱丢乱扔、污水乱泼乱倒、畜禽粪污随意排放等不良卫生习惯,确保村庄常年保持干净、整洁、有序。培养勤洗手、多通风等健康卫生习惯,加强村庄和农户室内室外环境消杀,筑牢疫情防线。通过开展美丽家园、美丽庭院、文明家庭评比等,宣传一批示范县、示范村、示范户,达到整治一屯、带动一村,整治一户、带动一片的效果。
(五)突出村庄清洁制度建立。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立城乡一体化、市场化保洁机制,实现常态化、长效化管理。探索建立村庄清洁日,固化清洁工作。利用节假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将村庄清洁与民风民俗活动相结合,用好“积分制”,通过组织召开联欢会、动员会等方式,使村庄清洁由“一时清脏”向“长期清洁”转变。发挥村规民约作用,推广“门前三包”等制度,明确村民维护村庄环境的责任和义务。
不断强化村庄清洁工作力度。
(一)进一步强化组织机制。村庄清洁行动由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小组办公室牵头推动,有关部门按照农村人居环境整治职责分工,各负其责,合力抓好组织实施。各市(地)和县(市、区)要将此纳入党委政府重要议事日程,统筹推进村庄清洁行动,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基层群团组织贴近基层、贴近群众的优势,带动群众参与。
(二)进一步强化责任机制。县级是责任主体,县(市、区)党委政府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部署、亲自动员、亲自推动,切实抓好组织实施工作。乡镇、村屯的党组织书记担任村庄“清洁指挥长”,负责辖区的村庄清洁行动。发挥村级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广泛发动群众、组织群众,确保各项任务落地见效。
(三)进一步强化督导机制。各市(地)要加强督促检查,强化明查暗访,掌握县(市、区)进展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继续实施“随手拍+明查+暗访+整改”组合拳,发现问题及时通报。对行动迅速、成效明显的县(市、区)给予表扬,对行动迟缓、停滞观望的县(市、区)给予通报批评。
(四)进一步强化考评机制。继续将村庄清洁行动列入“一图一表一评价”激励机制,按季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擂台赛,定期排名通报村庄清洁情况。力度大、效果好的县,年末优先向农业农业部推荐全国村庄清洁先进县。各市(地)每季度将工作进展情况报省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专项小组办公室。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gzhenggongwen/8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