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行政公文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精选19篇)

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精选19篇)



建筑设计需要考虑到人们对于室内、室外环境的需求,包括舒适性、安全性和美观性等方面。接下来是一些用建筑创造的艺术空间,它们给人带来了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市绿色建筑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区绿色建筑科技与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根据《x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x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x〕37号)、《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x市绿色建筑推广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x办〔x〕30号)、《x市住建委x市xx市规划局x市财政局x市机关事务管理局x市公共资源管理局关于转发〈x省住房城乡建设厅x省发展改革委x省财政厅x省机关事务管理局关于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发展的通知〉的通知》(x函〔x〕691号)精神,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按照“新时代、新责任、新担当”的要求,以新型城镇化和美丽乡村建设为契机,以转变城乡建设模式为根本,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改善建筑舒适性为核心,以节能减排为动力,严格规划、设计、建设、验收、运营等环节管理,强化政策法规、技术推广、产业支撑,全方位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促进绿色低碳生态城区建设,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主要目标。

实行绿色建筑评价标识工作,建成一批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绿色建筑项目,积极培育绿色建筑产业发展,推动建设领域节能降耗水平显著提升,实现从节能建筑到绿色建筑的跨越式发展。“x”期间,全区新建民用建筑节能标准执行率达到100%。自x年起,全区政府投资的公益性建筑及大型公共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区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到x年末,绿色建筑占新建民用建筑竣工面积比例力争达到50%。

三、重点工作。

(一)提高建筑节能水平。

1.强化新建建筑节能监管。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坚持按标准设计、按标准施工、按标准监理、按标准竣工验收,确保每年全区城镇新建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执行率达到100%。(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重点局、区城投公司等)。

2.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立完善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机制,政府机关既有办公建筑、政府投资和以政府投资为主的既有公共建筑未达到民用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应当制定节能改造方案,按规定报送审查后开展节能改造。旧城区改造、市容整治、老旧小区综合整治、既有建筑抗震加固、围护结构装修和用能系统,应当同步实施建筑节能改造。鼓励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x、区公管局、区城管局、区统计局、区商务和粮食局、区文体局、区教科局、区卫计委)。

3.加强公共建筑节能管理。逐步建立建设领域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统计制度,完善公共建筑和公共机构能耗统计。新建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安装用能分项计量装置。加强建筑施工过程能耗监管,完善建设领域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统计工作,确保到“x”末,全区建筑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x”末下降10%。(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x、区公管局、区城管局、区统计局、区商务和粮食局、区文体局、区教科局、区卫计委)。

1.强化规划控制。城乡规划部门要在城镇新区建设、旧城更新和棚户区改造中,将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装修方式等指标体系,作为约束性条件纳入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并落实到具体项目。(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国土局、区x、区重点局)。

2.民用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自x年1月1日起,全区所有民用建筑必须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在新区建设和房地产开发项目中,积极引导执行绿色建筑标准,争创“可再生能源示范项目”和“绿色小区”。(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国土局、区x、区重点局)。

3.积极推进绿色农房建设。区住建部门和各乡镇街要按照村镇绿色生态发展要求,组织指导编制村镇建设规划,加强村镇绿色建筑技术指导,大力推广农房节能技术,科学引导农房执行建筑节能标准,开展农村危房改造建筑节能示范,改善农民生活质量。(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x、区农委及各乡镇街)。

4.深入开展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按照x省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技术导则,做好城乡建设规划与区域能源规划的衔接,优化能源系统集成利用。加快绿色生态城区规划建设,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生态环保、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土地集约利用、再生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将其纳入控制性详细规划、修建性详细规划和专项规划,并落实到具体项目。(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x、区农委)。

(三)扎实推进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全区范围内新建和改建民用建筑要积极采用太阳能光热、光电与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应用技术,并做到可再生能源技术与建筑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具备可再生能源利用条件的保障性住房、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学校、医院等政府投融资建筑项目、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等应至少利用1种可再生能源。(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x、区财政局、区重点局、区教科局、区卫计委)。

(四)大力发展应用绿色建材。

1.大力发展绿色建材。结合本地气候特点和资源条件,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发展壮大绿色建筑建材产业园区,广泛提供先进技术和适宜产品,促进绿色建材快速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x、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区重点局、区城投公司)。

2.积极推广绿色建材应用。全面推广以工业废渣、粉煤灰、建筑渣土等为原料生产的各种砌块、轻质板材、复合墙体等新型墙体材料和节能环保产品,提高绿色节能建材产品在工程中的应用率。积极推广发展使用装配式建筑、预拌混凝土、预拌砂浆,引导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的发展利用。(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x、区财政局、区国土局、区重点局、区城投公司)。

3.加强绿色建材市场监管。加强建材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稽查,杜绝性能不达标的建材进入市场。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工作,按省、市相关要求完成“禁实”、“禁粘”目标任务;逐步限制生产粘土墙材制品,分期分批拆除粘土砖窑;大力发展高强、利废、节能、环保的新型墙体材料产品,到x年末,新墙材产量占墙体材料总量的比例达到90%以上。加大散装水泥推广力度,落实叶集城区、姚李镇区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的规定。从x年开始,城区和城镇规划区禁止在施工现场搅拌混凝土和砂浆。加大监督管理力度,将禁止使用粘土制品情况纳入日常监督管理。(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x、区经信委、区国土局、区环保局、区市场监管局)。

(五)积极推广绿色施工。

科学制定绿色施工方案。依据住建部颁布的《绿色施工导则》,在保证质量、安全等基本要求的前提下,制定科学合理的绿色施工方案,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与减少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四节一环保”。(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重点局)。

(六)建好绿色生态示范区做好绿色生态示范,实施一批绿色建筑示范项目。以示范城区建设引领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城乡的试点示范,力争达到x省或国家绿色建筑示范区建设的相关标准。东部生态新城内的新建建筑必须按照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设计、施工与验收。对以政府为投资主体的重点项目、地标建筑、高档住宅以及政府行政办公建筑均以绿色建筑二星或三星作为建设目标。推广太阳能光伏应用、分布式能源与冷热电联供的应用。新建的民用建筑要按照使用一种以上可再生能源设计建造。(牵头单位:区住建局〈规划局〉,责任单位:区x、区财政局、区税务局、区统计局、区经信委、区国土局、区环保局、区文体局、区重点局、区教科局、新城建设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建立绿色建筑齐抓共管、协调顺畅的长效工作机制,成立区绿色建筑发展协调小组,研究制定全区绿色建筑行动计划,协调解决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加强对各乡镇街、区直各部门工作任务完成情况的调度和督察。协调小组下设办公室,负责具体工作实施。

(二)强化目标责任。各相关部门负责人要切实负起责任,亲自研究,亲自部署,亲自协调解决具体问题,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确保推进绿色建筑工作落实到位。将推进绿色建筑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实行年度考核,定期公布结果,接受社会监督,对完不成任务的严格问责,对成绩突出的予以表彰奖励。(三)加大支持力度。加大绿色建筑发展财政投入和奖补力度。区财政部门每年视财力情况统筹安排绿色建筑专项资金,重点用于绿色建筑发展研究、宣传培训、技术与产品研发和对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的奖励。制定城市配套费减免等政策,研究容积率奖励等政策,在土地招拍挂出让规划条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的建设用地比例。区住建和财政部门要积极做好星级绿色建筑申报、奖励审核和备案工作,积极争取上级财政奖励资金。有关部门在组织“鲁班奖”“黄山杯”“皋城杯”等优质示范工程申报时,对取得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的项目应优先推荐。

(四)严格监督管理。严格按照标准对绿色建筑的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阶段进行全过程监管。规划部门在新建区域建筑的规划审查中增加绿色生态指标审查内容。国土部门将可再生能源利用强度、再生水利用率、建筑材料回用率等涉及绿色建筑发展的指标列为供地的重要条件。住建部门对绿色建筑项目在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专项审查内容,达不到要求的不予通过,不满足绿色建造要求的不予颁发施工许可证;监理单位要按照建筑节能标准审查合格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和监理规范,编制建筑节能专项监理方案进行监理;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编制建筑节能专项监督方案。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项目,不予验收备案。实行民用建筑绿色信息公示制度。建设单位在房屋施工、销售现场,根据审核通过的施工图设计文件,把民用建筑的绿色性能以张贴、载明等方式予以明示。建设单位在组织竣工验收时,对民用建筑进行节能专项查验,对不符合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的,不得出具竣工验收合格报告,不得交付使用。

(五)强化能力建设。有关部门要共同做好绿色建筑推广适用技术研究和配套标准体系建设,开展试点示范,积极探索推广符合我区实际的绿色建筑新技术、新产品。组织相关从业人员技术培训,不断提升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和运行管理水平。

绿色出行创建行动实施方案

按照县政府转发市发改委《关于绿色生活创建行动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我县城市公共交通实际情况,更好的为广大群众提供安全便捷的出行环境,制定本方案。

一、主要目标。

通过开展低碳生活、绿色出行等形式,广泛宣传推广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推动绿色出行,促进绿色发展,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绿色生活方式普遍得到推广,形成崇尚绿色出行的社会氛围。

二、基本原则。

1、系统推进统筹开展城市公共交通领域绿色出行创建活动,在理念、政策、宣传、行动等多方面共同发力,形成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推进机制。

2、广泛参与引导和推动全社会积极参与绿色出行活动,提升创建活动绿色化水平。

3、分类实施根据不同交通工具的实际情况,制定各有侧重、体现特点的具体方案。

三、

创建内容。

(一)加大公交充电基础设施建设。

在公交公司现有充电站基础上,计划在2021年底,在高铁西站新建综合客运枢纽站,为乘客提供城际客运、城市公交、出租车一站式客运服务,配套建设充电桩设施。

(二)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

在城市公交、出租车车辆更新工作中,大力推广新能源车辆的使用,力争在2020年底,城市公交车全部更换为纯电动公交车,出租车按公司运力比例更换新能源车型,逐步淘汰高耗能、高排放车辆。

(三)提升城市公交供给能力和通行效率。

对现有的公交线路进行合理规划,进一步提升公交运行效率。在有条件的路段设置公交专用车道,城市道路公交优先路权,保障公交车通行效率。

(四)改善公众出行体验。

进一步完善城市公交站亭建设,利用电子站牌、智能公交调度系统等科技手段为旅客提供更加便利的出行环境。在公交车安装智能刷卡系统,提供线上支付、移动支付功能。

市绿色建筑实施方案

大力发展绿色建筑,以绿色、生态、低碳理念指导城乡建设,是落实十八大报告提出的“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目标的有效途径。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发办〔2013〕1号)以及江苏省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江苏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苏政办发〔2013〕103号)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苏州市绿色建筑工作实施方案》。具体内容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遵循以人为本和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绿色理念,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全民参与的发展思路,以科技为动力,着眼于建设项目的决策、设计、施工、使用、维护乃至拆除回用等全寿命周期,以最少的能源投入、最低的资源消耗和最少的环境干扰,营造安全、健康、舒适的建筑环境空间,提升人居环境,建设生态文明的苏州城。

二、总体目标。

(一)“十二五”期间,全市达到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总面积超过1700万平方米,其中2013年新增300万平方米。

(二)2015年,全市城镇新建民用建筑全面按一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2020年,全市50%的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按二星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三)形成有效的绿色建筑工作制度体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建筑能效测评与能耗统计体系,以及绿色建筑的全寿命周期动态监管体系,落实绿色建筑能源审计长效工作机制。

三、具体任务。

以绿色建筑为核心,开展相应的主题活动。开展年度绿色建筑展览会议及论坛,组织参加国家及省级绿色建筑相关博览会。建立苏州绿色建筑示范基地,通过实物展出、建设专题网站等形式宣传正确的绿色建筑理念、演示合理运用各种绿色建筑相关技术、倡导规范建筑用能行为。编制绿色建筑宣传手册和公益广告,使绿色建筑理念深入人心。

(二)推进绿色建筑规模化。自2013年起,全市新建保障性住房、各类政府投资项目、省级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中的新建项目以及20000平方米及以上大型公共建筑等四类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积极引导社会投资项目、其他新建项目按照绿色建筑标准建设。

积极建设绿色生态城区。绿色生态城区要按照绿色、生态、低碳、智慧、宜居的理念进行规划,确定区内建设相关指标体系。区内新建建筑应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其中,二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应超过30%。力争至2015年,各市、区均有一个及以上的绿色生态城区。

(三)加快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积极推动太阳能、浅层地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在城镇建筑中的应用。医院病房、宾馆、学生集体宿舍等热水需求集中的建筑必须优先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鼓励超过十二层的住宅楼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鼓励各地编制区域能源规划,并做好与城乡建设规划的有机衔接。因地制宜、合理开发利用浅层地热能。以污水处理厂周边1.5公里范围内的区域性建筑为主要应用对象,推广城市污水热源热泵。积极创建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市、县,大力推动太阳能光伏建筑一体化建设。

(四)提升公共建筑节能管理水平。严格执行江苏省公共建筑节能管理相关规定,新建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应安装建筑能耗分项计量装置,并将建筑能耗数据上传到苏州市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鼓励既有公共建筑安装分项计量装置,并上传能耗数据。开展公共建筑能源审计和能效公示等工作,确定重点用能单位、高耗能建筑和节能标杆建筑,对超标高能耗建筑使用单位实行惩罚性能源价格。探索绿色物业管理机制,鼓励物业管理企业根据公共建筑特点,对建筑用能系统运行管理、节水管理、建筑物室内温度控制管理、生活垃圾分类管理等方面编制绿色物业管理方案并予以实施。

(五)加大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力度。

每年确定一批高能耗公共建筑,强制进行节能改造。全市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在装修、扩建、加层等改造及抗震加固时,均应同步采取节能改造措施。改造重点为建筑空调系统、水泵系统、照明系统以及外窗。积极开展“建设节约型医院、宾馆和商场”活动。大力支持节能服务企业和用能单位采取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节能改造。鼓励各地创建国家、省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示范城区。到2015年末,全市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面积达289万平方米。各地应在老旧小区出新和环境综合整治中,同步开展节能改造,切实提高居住和环境舒适度。到2015年末,全市既有住宅节能改造面积达147万平方米。

(六)推广绿色建材使用。大力推广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鼓励建设、设计、施工单位优先使用获得产品认证的绿色建材。引导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的建筑应用,到2015年末,500兆帕以上高强钢筋用量达到建筑用钢筋总用量的20%以上。大力发展预拌砂浆,从2014年起,全市范围内所有建筑工程禁止施工现场搅拌砂浆。深入推进墙体材料革新,全市建设工程禁止使用实心粘土砖,到2015年末,各市、区实现城区禁止使用粘土砖目标。加强绿色建材产品质量监督抽查,及时公布抽查信息,引导规范市场消费。

(七)积极开展绿色施工工作。

积极开展绿色施工创建活动,鼓励引导施工企业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进步,最大限度地节约资源,减少对施工周边环境的负面影响,实现“节能、节水、节地、节材和环境保护”的目标。推荐优秀施工项目参加省级及以上绿色施工评选,对绿色施工项目给予政策和资金上的奖励。到2015年,全市绿色施工技术应用覆盖率达50%以上,全市大中型工程10%以上达到绿色施工工程标准,省级示范区50%以上的工程应达到绿色施工工程标准。

四、保障措施。

市建筑节能领导小组负责全市的绿色建筑工作,定期召开联席会议,协调、监督、指导各相关部门、单位落实绿色建筑工作各项任务,审定年度考核结果。凡本实施方案中所涉建设项目,发改委在项目审批、核准、备案时落实绿色建筑要求。财政部门要制定扶持绿色建筑发展的财政激励政策和措施。规划主管部门应把绿色建筑等相关指标体系列入城市建设总规等各项规划中。住建部门要做好绿色建筑年度任务分解和考核工作,加强对绿色建筑推广和技术指导,严格督查绿色建筑项目的建设全过程。国土主管部门应逐步分类制定促进绿色建筑发展在土地转让方面的政策。市机关事务管理及卫生、教育、旅游、体育等部门要加强对相关公共建筑使用运行中的节能监督与管理,积极组织相关单位开展能耗监测和节能改造。

(二)强化政策激励与扶持。

建立绿色建筑市级配套资金奖励制度。对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的住宅项目(别墅项目除外),按15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奖励;获得绿色建筑二星级标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按25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奖励。对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的住宅项目(别墅项目除外),按25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奖励;获得绿色建筑三星级标识、建筑面积1万平方米以上的公共建筑项目,按50元/平方米的标准给予奖励。奖励资金兑付给建设单位或投资方。落实资源综合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利用《资源综合录用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规定的资源作为主要原材料生产建筑材料。研究制定符合法定程序要求的绿色建筑容积率奖励、城市配套费减免等激励政策。制定绿色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在建设安全文明施工措施费中明确绿色施工内容及对应费率标准。

(三)强化过程监管。

发改委应将绿色建筑标准作为强制审批要求,并在确定投资时充分考虑绿色建筑投入,对达不到要求的项目不予审批(核准)立项。规划主管部门在核发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前,应就建设项目是否符合绿色建筑比例、标准等征求建设主管部门意见。

住建主管部门应严格按照国家、江苏省绿色建筑标准,加强对绿色建筑建设的全过程监管,加大对绿色建筑的能效测评等评估阶段的监督力度,严把绿色建筑的施工图审查关、工程竣工验收关,确保绿色建筑各项指标落实到位,对不符合绿色建筑标准的项目不得通过竣工验收备案。积极协助建设单位申报国家绿色建筑星级标识。

(四)落实绿色建筑建设各方主体责任。绿色建筑建设单位是落实绿色建筑建设的第一责任单位。建设单位应转变建设理念,提出适宜的建筑功能和使用目标,切忌盲目追求建筑的“新、奇、特”。禁止建设单位擅自降低已经确定的绿色建筑星级标准。设计单位应结合建筑场地、气候环境等特点,合理制定绿色建筑的技术路线,帮助建设单位选择合适的绿色建筑达标项目,避免不适用的技术、产品,达到绿色建筑的最佳性价比。施工单位应按照国家《绿色施工导则》以及省、市制定的相关要求开展绿色施工,从“四节一环保”方面制定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和措施,依靠节能减排创新和工艺创新,实现“高效、低能、环保”生产。施工图审查机构和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应按照绿色建筑的相关标准,对绿色建筑的建设进行全过程监管。

积极推动绿色建筑科技进步。加大高强钢、高性能混凝土、防火与保温性能优良的建筑保温材料和高性能空调、水泵等设备的推广力度,及时制定发布相关技术、产品推广公告、目录,促进行业技术进步。积极开展绿色建筑技术培训活动,将绿色建筑技术作为规划师、建筑师、建造师、监理工程师继续教育的重要内容。提高绿色建筑咨询服务水平,建立市级绿色建筑评价专家库,帮助更多相关单位开展绿色建筑工作。鼓励支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程技术中心建设,引导和支持高校、科研院所、设计咨询、施工检测等企业开展绿色建筑科研攻关和应用示范,提升我市绿色建筑技术水平。

绿色建筑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转变城乡建设模式和建筑业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节能减排约束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提高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于转发发展改革委、住房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行动方案的通知》(国办发【2013】1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充分认识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重要意义。

开展绿色建筑行动,以绿色、循环、低碳理念汉子道城乡建设,严格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扎实退经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约资源,提高建筑品质,对转变城乡建设模式,调节能源资源瓶颈约束,改善群众生活生产条件、培育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二、开展了绿色建筑行动的基本原则。

二、三星级绿色建筑标准,推动新建保障性住房项按产业化方式建设和既有非节能居住建筑实施节能综合改造。

三、

重点任务。

(一)切实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工作。

3、大力发展城镇绿色建筑。“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新建绿色建筑不少于3500万平方米。鼓励政府投资的建筑、单位建筑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的大型公共建筑,按照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推行本市已确定的未来科技城等生态示范区建设。积极引导房地产开发企业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绿色居住区。引导工业建筑按照绿色建筑相关标准建设。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制定绿色建筑工程计价依据。强化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结合施工图审查,简化一星级绿色建筑设计标识评价程序,并研究简相应的永兴标识城西。推行绿色施工,推广应用施工新技术新设备,强化施工扬尘污染治理,继续开展绿色文明安全工地评比活动。

4、积极推动绿色农村住宅建设。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建立健全部门联动、政策集成、资金聚焦、资源整合的推进机制,继续住宅实施农民住宅抗震节能改造工作。市规划、住房城乡建设部门组织编制农村住宅图集,引导采用绿色建材,免费提供技术指导和服务;科学引导引导农村执行建筑节能标准,逐步推行抗震节能农村住宅合格证书制度。市农村、规划、国土、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探索推动绿色生态村镇试点建设,按照生产、生活、生态相协调的原则,制定低碳生态试点镇规划纲要和建设实施方案,明确功能定位和主导产业,提出交通、市政基础设施、建筑节能、生态环境保护等方面的发展目标、发展策略和控制指标。

(二)大力退经既有建筑节能综合改造。

2、积极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十二五”期间,基本完成公共建筑供热计量改造,实施30余家市级政府部门办公设施综合节能改造工程。对普通公共建筑进行节能改造;市商务、旅游、教育、卫生等部门,依法对上产潮湿、宾馆饭店、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所有权人或运行管理单节能改造工作进项主导监督。狗哥哥建筑所有劝人或运行管理单位要履行节能改造实施主体责任,开展节能诊断,科学采取无成本和低成本改造、建筑用能系统改造及建筑围护结构改造等措施,提高用能效率和管理水平。市发展改革、财政、住房城乡建设、市政市容等部门,要根据建筑节能项目的特点,创新支持政策,切实推动合同能源管理,为市场化童子创造有利条件。积极申请国家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和“节约型高等学校”示范。

3、创新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工作机制。结合本市房屋全生命周期管理平台,做好基友建筑节能改造的调查和统计工作,制定就具体改造方案,从分听取各有关方面的意见,在田间许可并证得业主同意的前提下,研究采用夹层、扩容等方式进行节能肥仔,积极推行航工业化和标准化施工。基友非节能建筑实施抗震加固和改建、扩建及公共建筑重新装饰装修时,要同步实施节能法子,并同意立项、同于设计、同意施工。市规划、施工、材料等关口,确保安全和工程质量。节能改造工程完工后,应进行节能专项验收备案,对达不到要求的不得组织竣工验收((三)、开展城镇供热系统节能。

(四)退经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的规模化应用。

结合本市可再生能源资源禀赋条件和首都产业发展方向,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敌人能、生物质能等可再生能源,一点带面,高端示范。扩大本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规模,提供应用水平。严格贯彻落实本书有关太阳能热水系统建筑应用管理办法和技术标准,在新建居住建筑和有热水需求并局部条件的公共建筑中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推进农村能源结构调整,推广使用天然气和太阳能灯能源。按照“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理念,构建形成“一县两区多基地”的新能源空间发展故居。高水平建设延庆国家绿色能源示范县;价款建设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光伏集中用用示范区。支持顺义区开展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示范,积极支持本市有条件的区县争创国家可再生能源在建筑中集中连片应用示范区。2015年,全是使用可再生能源的民用建筑面积达到存量建筑总面积的8%。

(五)加强巩固建筑节能管理。

严格齿形公共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在建筑设计阶段引入电耗、热耗等分类能耗指标;对新建、改建、扩建的大型公共建筑,进行能源利用效率测评和标识,避免造成能源浪费。加强能耗监测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继续完善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等公共机构和大型公共建筑用电分项计量及检测平台的功能,扩大覆盖范围,并纳入全口径统计。加强监管平台建设的统筹协调,建设节能检测服务平台,实现检测数据共享,避免重复建设。不断提高建筑能耗统计工作质量,监理可计量、可统计、可考核的建筑节能指标突袭。完善公共建筑能源利用状况报告制度,组织开展商场超市、宾馆饭店、学校、医院等行业的能源审计、节能诊断和能效对比等活动。对高能耗建筑和具有示范作用的低能耗建筑进行能效公示,促进管理节能。自2014年始,试行公共建筑电耗限额管理并逐步扩展到综合能耗限额管理,对超限额用能公共建筑试行级差电价或惩罚性电价。公共建筑的所有权人或去委托的隐形管理单位,负责用能分类分项计量和数据远端传输装置的维护管理,保障其正常运行。鼓励商务、科技、教育、会议扥功能性园区和有条件的公共建筑设立能源管理中心,并与相关行政主管部门的在线检测系统联网。严格执行公共建筑空调温度控制标准。继续编制完善公共建筑合理用用能指南,推行绿色物业管理,促进行为节能,在公共建筑和供热系统运行管理中逐步实行能源管理制度。

(六)推动住宅产业化。

按照强制与鼓励相结合的原则推进住宅产业化。申请利用自有土地建筑的保障性住房、是市保障性住房投资建设管理中心投资的公共租赁住房、中心城人口疏解丁香安置房项目等,应按住宅产业化标准进行建设。每年安排部分商品住房土地用于建设产业化住宅和全装修住宅,实施范围由行业主管部门适时调整。市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财政、规划、国土等部门,要综合运用土地供应、项目立项、面积奖励等手段,促进项目落地,做好项目设计审查和质量验收等环节监管工作。鼓励以产业化方式建设农村住宅。市规划、住房城乡建设、经济信息化、质监等部门,要加快监理包括设计、施工、部品生产等环节的住宅产业化标准体系,推动部品的标准化、系系列化和通用化,加快发展预制和装配技术,提高技术集成水平。推广建筑信息模型管理技术,市规划、国土部门在项目规划和土地招拍挂出让条件中明确全装修要求,并将全装修工程设计作为施工图审查的重要内容,做到装修于主体结构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和同步验收。2015年,新建保障性住房基本采用产业化方式建造,新建住宅基本实现全装修,产业化住宅不少于1500万平方米。

市财政、科技部门要保障资金投入,支持价款绿色建造共性和关键技术研发,加强绿色建筑集成技术体系建设,因地制宜发展和推广适宜本市的绿色建筑规划与设计技术、建筑信息模型综合优化技术、建筑能效提高和能源优化配置技术、水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室内外环境健康保障技术、新型预制装配集成技术、绿色建材成套应用技术,绿色施工技术、绿色农村住宅本地资源利用技术等。加强绿色建筑技术标准管饭研究,开展绿色建筑技术的集成示范。依托高等院校、研究机构等,加快绿色建筑佘永技术推广目录多喝建设梁宇科技创新成果推广项目,市发展改革部门发布节能低碳技术产品推荐目录。

(八)大力发展绿色建材。

大力发展安全耐久、节能环保、便于施工的绿色建材。进驻生产和使用粘土砖、粘土瓦、粘土陶粒等,加快发展高效防火隔热建筑保温体系和材料,推广低辐射镀膜玻璃、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等建材和设备。引导使用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2015年末,标准抗压强度60兆帕以上混凝土用量达到总用量的10%,屈服强度400兆帕及以上高强钢筋用量达到建筑用钢筋总量的65%以上。大力发扎预搅拌混凝土、散装预搅拌砂浆,建设工程禁止现场搅拌混凝土,严格控制现场搅拌砂浆。大力推广结构保温装饰一体化预制外墙、叠合楼板、预制楼梯灯预制部品,并实行产业化住宅部品评审认证制度,定期发布产品认证产品目录。相关行业主管部门继续编制和发布推广、限制、禁止使用的建筑材料、设备、技术、工艺目录和供热系统产品目录。配合国家主管部门研究建立绿色建材认证制度,编制绿色建材产品目录,刈规范市场消费。结合城市功能定位及总体产业布局,积极支持绿色建材产业发展,一道绿色建材产业合理布局,推动绿色建材产业向规模化和集团化方向发展,组织开展绿色建材产业化示范。市质监、工商、经济信息化、住房城乡建设等部门,要加强建材生产、流通和使用环节的质量监管和检查,加强建材采购备案管理,建立建材质量可追溯机制,严谨性能不达标的建材流入市场。

(九)严格建筑铲除管理程序。

加强城市规划管理,维护官话的严肃性和稳定性。各区县及建筑的所有权人和使用权人,要加强建筑围护管理,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政策使用寿命期间内的建筑,除基本的公共利益需要外,不得随意拆除。拆除大型公共建筑,要按照有关程序提前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市规划、住房城乡建设、发展改革等部门,要研究完善建筑拆除的相关管理猪肚,探索实行建筑报废拆除审核制度。对违规拆除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对拆除性工程要编制拆除计划,禁止随意拆除。

(十)推进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

以建筑垃圾排放减量化、运输规范化、处置资源化和利用规模化为主线,着力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行业主管、属地负责的建筑垃圾管理体系和城乡统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垃圾处置体系。2015年,全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处置能力达到800万吨。市政市容、城管执法、公安交通管理、交通运输等部门,要建立执法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严格查处不按照规定处置建筑垃圾的行为。示范站改革、市政市容、住房城乡健身舞、质监等部门,要将建筑垃圾综合利用工作纳入循环经济发展规划,研究出台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鼓励性政策;加快建筑废气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完善建筑垃圾再生产品质量标准、应用技术规程,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完善建筑垃圾在生存品质质量标准、应用技术规程,开展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示范。研究建立建筑废气物再生产品标识制度,将建筑垃圾在生存列入推荐使用的建筑材料目录、政府绿色采购目录,促进规模化使用。

四、保护措施。

(一)完善政策法规体系。

修订《北京市建筑节能管理规定》,进一步明确城乡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公共建筑节能运行监管、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等工作的事实原则、推进政策、监督管理和法律责任等。尽快制定本市绿色建筑规范性文件,完善住宅产业化相关政策措施。

(二)强化目标责任。

综合考虑各区县经济发展水平、建筑存量及容量、节能潜力等因素,将全市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抗震节能农村住宅建设、可再生能源应用、绿色建筑、住宅产业化等绿色建筑行动的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结合本市现行考核和评价体系,将绿色建筑行动目标完成情况和措施落实情况纳入区县政府、行业主管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节能目标责任评价考核体系,并将考核强狂纳入市政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考核结果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批评价的重要内容。

(三)加大政策激励。

二、三星级的绿色建筑运行标识项目分别给予每平方米22.5元和40元的财政资金奖励,并根据技术进步、成本变化等情况适时调整。市发展改革、财政、税务等部门,要认真落实国家各项税收优惠政策,鼓励房地产开发企业建设绿色建筑,引导消费者购买绿色住宅。市金融部门要鼓励金融机构改进和完善对绿色建筑的金融服务,金融机构对购买绿色住宅的消费者在购房贷款利润上给予适当优惠。市住房城乡建设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出台鼓励措施,将绿色建筑和住宅产业化内容纳入企业资质动态管理、信用体系管理、招投标管理、施工合同管理工作中;利用新型墙体材料专项基金支持大型企业建设大型预制部品生产线。

住建局绿色建筑创建工作方案

为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建筑高质量发展,根据《市绿色建筑创建工作方案的通知》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创建目标。

以城镇建筑作为创建对象,实施绿色建筑创建行动,到2022年底,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70%,到2025年底,当年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面积占比达到80%。星级绿色建筑持续增加,既有建筑能效水平不断提高,住宅健康性能不断完善,装配化建造方式占比稳步提升,绿色建材应用进一步扩大,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全面推广,人民群众积极参与绿色建筑创建活动,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的社会氛围。

二、重点任务。

(一)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将民用建筑建设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格督促城镇新建建筑全面按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实现城镇新建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全覆盖。新建政府投资或以政府投资为主的公共建筑、社会投资建筑面积2万平方米及以上的单体公共建筑,应按照一星级及以上绿色建筑标准设计建造。

(二)提升绿色建筑实施水平。加强建设全过程管理,强化绿色建筑建设标准执行,严格施工质量把控。严格固定资产投资项目管理,建筑工程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或者项目申请报告应当包含绿色建筑要求。加强项目招投标管理,应在项目相关招标文件中明确绿色建筑相关要求内容。加强项目建设监督检查,区住建局将会同有关部门定期对绿色建筑各项标准措施落实情况进行检查,督促项目形成绿色建筑执行情况的闭合管理。

(三)推进星级绿色建筑标识评价工作。贯彻落实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办法》和《省绿色建筑评价标识管理实施细则》,利用全国绿色建筑标识管理信息系统,提高绿色建筑标识工作效率和信息化水平。按照省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管理要求,强化既有绿色建筑评价项目管理。

(四)稳步推广装配化建造方式。坚持质量安全和宜装配则装配原则,因地制宜选择适合本地区的装配式建筑技术。以公益性建筑、保障性住房等政府投资项目为切入点,推进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逐步提升装配率。以公共建筑、工业建筑为重点,大力推广装配式钢结构技术体系。大力推广先进技术、加强人才培养,提升装配式施工水平。

(五)推动既有居住建筑绿色化改造。结合老旧小区改造、海绵城市建设等工作,推动既有居住建筑节能节水改造。探索市场化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模式。鼓励各项目主体合理选取建筑外遮阳、节能门窗、建筑屋顶和外墙保温节能改造等改造措施,开展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

(六)提升公共建筑运行能效水平。开展公共建筑能效提升建设,建立完善运行管理制度,推进公共建筑能耗统计。结合围护结构装修、用能系统更新,开展公共建筑节能改造,推动能耗建筑发展,推广可再生能源应用和再生水利用。

(七)加大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力度。加快推进绿色建材评价认证和推广应用,推动建材产品质量提升。加大政府投资工程、重点工程、市政公用工程、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项目中绿色建材应用力度,逐步提高城镇新建建筑中绿色建材应用比例。加强绿色建材推广应用宣传,指导建材企业积极申报绿色建材评价标识认证。

(八)建立绿色住宅使用者监督机制。贯彻落实国家《绿色住宅购房人验房指南》,明确房屋绿色性能和全装修质量验收方法。建立民用建筑能效信息公示制度,在商品房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明示住宅绿色性能信息及全装修质量相关指标,明确质量保修责任和纠纷处理方式。住宅开发建设单位要配合购房人做好验房工作。

三、

工作措施。

(一)明确各方主体责任。

开发建设、勘察设计、施工图审查、施工和监理等工程建设各方主体要认真执行绿色建筑政策标准。

1.建设单位在进行项目立项时,应当明确绿色建筑等级,在编制建筑工程项目建议书、可行性研究报告或项目申请报告时,要有绿色建筑相关内容,并将有关成本纳入投资概预算。建设单位在组织分部分项验收和竣工验收时应复核绿色建筑施工的有关要求,严格执行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未按施工图设计文件要求和绿色施工要求执行的,不得通过竣工验收。

2.设计单位要积极采用先进的绿色建筑设计理念,认真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和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规范,在编制设计方案中应当包括绿色建筑设计专项说明,编制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应当包括绿色建筑专篇。

3.施工图审查机构要对绿色建筑设计专篇进行专项审査,并在审查合格书中明确注明结论意见。

4.施工单位在施工组织设计中要制定详细的绿色建筑专项施工方案和绿色施工要点,明确绿色建筑施工措施,确保绿色建筑实施质量。加大对优质、诚信的绿色建筑、绿色建材等相关企业的宣传。

5.监理单位要认真落实绿色建筑工程验收标准,严格履行监理职责。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在监督抽查中发现违规行为应及时提出整改要求,监督整改。

(二)加强建设全过程监管。

区住建局将把民用建筑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纳入工程建设管理程序,严把施工许可、竣工验收备案等关键环节,确保绿色建筑工作的落实。并定期、不定期组织开展项目现场专项检查,重点检查工程各方责任主体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情况、专项施工方案编审情况、专项监理编审情况等,严格执法,督促各项标准和规定的落实。

(三)做好宣传培训。

认真贯彻《方案》内容,大力宣传推广绿色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面向行业管理和技术人员,重点围绕发展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等重点工作的政策、技术、标准以及成效,开展多种形式宣传培训。加强行业信息报送工作,及时。

总结。

提炼和宣传推广各地经验做法、典型案例。

绿色家庭创建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和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建设美丽中国”的总体要求,全面促进能源资源节约,加快绿色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节能与绿色发展工作部署,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和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目标,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为动力,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市场驱动、社会参与,加快新旧动能转换,确保完成“十三五”节能目标任务,实现经济发展与能源节约双赢,推动形成节能与绿色发展新模式,为建设生态文明青岛提供有力支撑。

(二)主要目标。到2020年,全市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16%,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在3380万吨标准煤以内。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强度比2015年降低20%左右,非化石能源占一次能源的比重达到8%。实现公共机构单位建筑面积能耗、人均综合能耗、人均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降低10%、11%和15%。创建省级绿色社区、绿色学校各30个。全社会人均生活消费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15年降低20%。新建建筑中绿色建筑比例达到100%。全市营运货车、营运船舶单位运输周转量和港口生产单位吞吐量综合能耗分别比2015年降低68%、6%和2%。

(一)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深化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促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推进产品全生命周期绿色管理,不断优化工业产品结构。支持重点行业改造升级,鼓励企业瞄准国际国内同行业标杆全面提高产品技术、工艺装备、能效环保等水平。严禁以任何名义、任何方式核准或备案产能严重过剩行业的增加产能项目。强化节能环保标准约束,严格行业规范、准入管理和节能审查,对电力、钢铁、建材、化工、石油石化、船舶、印染、造纸、制革、染料、电镀、农副食品加工、原料药制造、农药等行业中,环保、能耗、安全等不达标或生产、使用淘汰类产品的企业和产能,依法依规有序退出。优化产业布局,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产业层次和核心竞争力。(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环保局、市科技局、市质监局等,各区、市政府。以下均需各区、市政府按照方案内容组织开展相关工作,不再列出)。

(二)加快新兴产业发展。围绕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基地,以培育蓝色、高端、新兴产业和发展智能制造、绿色制造、服务型制造为主攻方向,推进“海洋+”“互联网+”“标准化+”在制造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培育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挥“互联网+”先导作用,打造互联网工业领军城市。(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质监局、市科技局等)。

(三)推动能源结构优化。努力压减煤炭消费总量,逐步降低煤炭消费比重。大力推动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推广使用优质煤、洁净型煤,推进煤改气、煤改电,鼓励利用可再生能源、天然气、电力等优质能源替代燃煤。协调推进风电开发,推动太阳能大规模发展和多元化利用,增加清洁低碳电力供应。对超出规划部分可再生能源消费量,不纳入能耗总量和强度目标考核。到2020年,煤炭占一次能源消费比重下降到62%左右,天然气提高到7%至9%,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提高到6%,油品消费稳定在15%左右。(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局等)。

(一)加强重点领域节能。

1.加强工业节能。拓展“工业绿动力”计划实施范围,加快高效环保煤粉锅炉、新型水煤浆锅炉和太阳能集热系统等。在工业领域应用,推进煤炭清洁化利用和新能源高效利用。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审查活动,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管理。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树立行业标杆,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加强高耗能行业能耗管控,推进企业能源管理中心建设,推广工业智能化用能监测和诊断技术。到2020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比2015年降低20%以上。(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质监局、市环保局、市城市管理局等)。

2.强化建筑节能。新建建筑要全面执行绿色建筑设计标准。推进绿色施工科技示范工程创建,加快工程施工绿色化进程。严格执行居住建筑节能75%、公共建筑节能65%标准,积极发展超低能耗建筑。扎实开展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鼓励实施绿色化改造。落实建筑能耗限额制度,加强建筑能耗监测平台运维及数据应用。探索建立建筑节能市场机制,鼓励推行合同能源管理、ppp等节能服务新模式。大力推动装配式建筑发展。(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市财政局等)。

3.促进交通运输节能。提升运输装备大型化、专业化和标准化水平,加快淘汰高能耗、低效率的老旧车辆。大力发展公共交通,以公交都市建设为契机,发展现代有轨电车等中低运量的公共交通工具。促进交通用能清洁化,大力推广节能环保汽车、新能源汽车、天然气(cng/lng)清洁能源汽车、液化天然气动力船舶等。将绿色低碳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融入交通基础设施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养护全过程,围绕一批重大工程建设应用,全面推进绿色低碳交通基础设施向纵深发展。继续推进高速公路不停车收费与服务系统(etc)建设,稳妥有序推进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站、充电桩等设施建设。广泛应用公路节能新技术,推广路面材料再生和废旧资源再利用技术。实现新能源和清洁能源车辆比例在2015年基础上显著提高,到2020年,全市新增重型货车、营运客车、公交车中清洁能源和新能源车辆比例分别达到8%、10%、100%。(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市财政局等)。

4.加强公共机构节能。深化实施节约能源资源目标责任管理。规范能源资源消费数据汇总、审核、统计、分析、上报,组织开展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数据会审和质量抽查,建立能源资源消费统计数据信息公开机制。完善全市公共机构名录库。公共机构要率先淘汰符合报废条件的老旧车辆,带头使用新能源汽车,按照规定逐步扩大新能源汽车配备比例。新建和既有停车场规划建设配备电动汽车充电设施,或预留充电设施安装条件,比例不低于10%。探索公共机构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方式进行节能管理和节能技改新途径。(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等)。

5.推动商贸流通领域节能。推动零售、批发、餐饮、住宿、物流等企业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加快淘汰落后用能设备,推动照明、制冷和供热系统节能改造。贯彻绿色商场标准,开展绿色商场示范创建,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设置绿色产品专柜,推动大型商贸企业实施绿色供应链管理。加快绿色仓储建设,支持仓储设施利用太阳能等清洁能源,鼓励建设绿色物流园区。(责任单位:市商务局、市交通运输委等)。

6.推进农业农村节能。鼓励引导农机具报废更新,加快淘汰老旧农业机械,推广农用节能机械、设备和标准化渔船,发展节能型设施农业。推进节能及绿色农房建设。推动城镇燃气管网向农村延伸,因地制宜采用生物质能、太阳能、空气热能等解决农房采暖、炊事、生活用热水等用能需求,提升农村能源利用的清洁化水平。鼓励农村居民使用高效节能电器。(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农委、市城乡建设委、市城市管理局、市海洋与渔业局等)。

7.强化重点用能单位节能管理。结合国家开展的重点用能单位“百千万”行动,对百户重点用能单位进行目标责任评价考核。督促重点用能单位围绕能耗总量控制和能效目标,对用能实行年度预算管理。推动重点用能单位建设能源管理体系并开展效果评价,健全能源消费台账,按标准要求配备能源计量器具。依法开展能源审计,组织实施能源绩效评价,开展达标对标和节能自愿活动。严格执行能源统计、能源利用状况报告、能源管理岗位和能源管理负责人等制度。(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机关事务局等)。

8.强化重点用能设备节能管理。加强高耗能特种设备节能审查和监管,构建安全、节能、环保“三位一体”的监管体系。持续推进锅炉设计文件节能审查、定型产品能效测试和定期测试工作,加强锅炉运行及管理人员节能培训。加快高效电机、配电变压器等用能设备开发和推广应用,淘汰低效电机、变压器、风机、水泵、压缩机等用能设备,全面提升重点用能设备能效水平。(责任单位:市质监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环保局等)。

(二)实施节能“七大重点工程”。重点企业节能管理工程,分行业制定能效标杆指南,科学评价企业节能水平和节能效果,提高企业节能科学管理水平。终端产品能效提升工程,加快高效电机、变压器推广应用,制定在用低效设备淘汰路线图,推动用能设备制造业转型升级。燃煤锅炉节能环保提升工程,推广应用高效环保锅炉,淘汰落后燃煤锅炉,到2020年年底,全面完成能效不达标的在用锅炉节能改造。新能源推广应用工程,突出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和地热能四大领域,重点突破中高温高效太阳能集热、光热发电、太阳能冷热联供等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加快太阳能光热工业化利用。智慧节能应用示范工程,运用“互联网+”、云计算及大数据管理等技术,开展重点用能单位能源在线监测,加强能源梯级利用,发挥能源消费监测、节能管理、节能服务等作用。高效照明产品推广工程,加快高效半导体照明产业发展,在市政领域建设一批示范工程。节能环保产业壮大工程,围绕高效锅炉、高效电机、高效配电变压器、高效节能照明产品、资源综合利用装备产品、新能源运输工具、大气治理、水处理等重点领域,大力提升节能环保技术装备水平,推进节能改造和节能技术产业化。(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质监局等)。

(三)建立健全节能市场化机制。

1.建立市场化交易机制。健全用能权、碳排放权交易机制,创新有偿使用、预算管理、投融资等机制,培育和发展交易市场。根据国家统一安排,推进碳排放权交易相关工作。建立用能权有偿使用和交易制度,探索开展用能权交易试点。(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等)。

2.推行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合同能源管理推广工程,鼓励节能服务公司创新服务模式,为用户提供节能咨询、诊断、设计、融资、改造、托管等“一站式”合同能源管理综合服务。建立节能服务公司、用能单位、第三方机构失信黑名单制度,将失信行为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政府机构按照合同能源管理合同支付给节能服务公司的支出,视同能源费用支出。鼓励社会资本建立节能服务产业投资基金。创新投债贷结合模式,促进合同能源管理业务发展。(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市机关事务局等)。

3.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根据国家、省要求,推广实施能效“领跑者”制度。将“领跑者”能效标准与新上项目能评审查、节能产品推广应用相结合,推动企业技术进步,加快标准更新换代,促进能效水平快速提升。开展公共机构能效、水效“领跑者”遴选工作。(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质监局、市城市管理局、市机关事务局等)。

4.强化电力需求侧管理。按照国家、省要求制定实施全市有序用电方案,在优先保障居民生活和重要用户用电的前提下,按照“先错峰、后避峰”原则,降低用电负荷,确保电网稳定运行。推广海尔、海信、海湾化学等企业电力需求侧管理经验,鼓励电力用户采用符合国家有关要求的高效用电设备和变频、热泵、电蓄冷、电蓄热等技术,优化用电方式,提高电能利用效率。推动电网企业开展电力需求侧管理。(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等)。

(四)落实节能目标责任。

1.健全节能计量、统计、监测和预警体系。健全能源消费统计指标体系,完善企业联网直报系统,加强统计数据审核,强化统计数据质量管理,提高能源统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为节能决策、考核提供依据。完善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对重点用能单位能源消耗实现实时监测。(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质监局、市统计局等)。

2.合理分解节能指标。实施能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强化约束性指标管理,健全目标责任分解机制,综合考虑能源环境状况、经济结构、节能潜力等因素,将全市节能目标分解到各区(市)。各区(市)要明确年度工作目标并分解落实到重点用能单位,确保完成节能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设委、市交通运输委、市机关事务局等)。

3.加强目标责任评价考核。强化节能约束性指标考核,对未完成能耗目标任务的区(市)进行问责,实行高耗能项目缓批限批。对重点用能单位节能考核结果进行公告并纳入市公共信用信息平台,对未完成目标任务的,暂停审批或核准新建扩建高耗能项目。(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机关事务局、市统计局等)。

(一)建设绿色节约型政府。

1.推进政府机关节能减碳。加强政府机关能耗监测体系和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开展节约型机关示范单位创建活动。完善考核评价细则,加强节约能源资源工作考核。完善政府机关节能法规制度体系,制定能源资源消费定额标准。开展政府机关办公建筑节能改造。(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等)。

2.提倡公务活动绿色出行。大力倡导“135”绿色低碳出行方式(1公里范围内出行尽可能选择步行,3公里范围内出行尽可能选择骑车,5公里范围内出行优先选择公交)。健全公务用车油耗、运行费用单车核算和年度绩效评价制度,严格执行车辆节能降耗规定,有效控制车辆能耗。引领新能源汽车消费和应用,依托新能源汽车自助分时租赁等模式,推进公务出行绿色低碳化。(责任单位:市机关事务局、市交通运输委、市财政局等)。

3.实施政府绿色采购。落实节能产品政府采购政策,严格执行强制采购和优先采购制度。提高政府采购和工程招标中使用节能产品比重。鼓励应用再生产品和绿色产品。到2020年,争取节能产品采购金额占比达到90%以上。(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城乡建设委、市政务服务管理办等)。

(二)构建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

1.建设以公共交通为主导的城市绿色交通体系。推进绿色交通发展,加快落实“公交优先”发展战略,建立以轨道交通和地面公交为主体,出租车为补充的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体系,确立公共交通在城市交通中的主导地位。打造城市绿道系统,倡导水运、铁路运输发展,推进交通结构低碳化。加快地铁等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尽快形成轨道交通网络。优化城市公交线网,建设完善交通换乘枢纽与公交专用道。打造城市绿道体系,鼓励非机动交通发展。(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城乡建设委,青岛海事局等)。

2.促进清洁能源车船发展。深入开展“车船路港”千家企业低碳交通运输专项行动,推广应用通用型交通节能技术。推广应用天然气汽车,示范应用纯电动汽车,推进天然气加气站建设和电动汽车充换电站建设。发展液化天然气船,研发推广新型船用替代燃料。推广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鼓励新建码头和船舶配套建设靠港船舶使用岸电的设备设施,鼓励既有码头开展靠港船舶使用岸电技术改造。提高天然气等清洁能源在港区的消费比重。(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城市管理局、市城乡建设委、青岛海事局等)。

3.发展智能交通与现代物流。鼓励智能化信息化技术应用,重点推动交通运输信息化系统工程实施、不停车收费系统建设、物联网应用服务推广等,提升港区物流信息化与智能化水平,提升车辆、船舶运输效率和管理水平,降低能源消耗和碳排放。整合公路、铁路、水路、航空各种运输方式的优势,大力推进多式联运发展,通过多种运输方式“无缝衔接”和“一体化”运作提高运输效率与质量,降低中转环节能源消耗和碳排放。(责任单位:市交通运输委、青岛海事局等)。

(三)建设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

1.提高园区绿色规划建设水平。统一规划建设各类园区电力、热气供应等设施,推进园区能量梯级利用。整合规划热电联产、余热利用、污水、垃圾处理和海水淡化等公用工程,实施生产生活配套、废物处理等设施资源共享,实现污水、海水、废热等资源综合利用。增加天然气等清洁能源使用比例,优化园区能源利用结构,探索利用风能、太阳能、地热、生物质等可再生能源,实现能源消费结构多样化和低碳化。(责任单位:市发展改革委、市经济信息化委等)。

2.打造国家级绿色低碳示范产业园区。推进中德生态园开展国家低碳城镇试点,青岛高新区开展国家低碳工业园区试点、绿色低碳交通城市创建等国家试点。以碳排放峰值和碳排放总量控制为重点,探索开展产城融合低碳发展模式的青岛市低碳区(市)试点。推动董家口经济区、中德生态园、红岛经济区、蓝谷等重点区域绿色低碳化建设,重点区域单位产值能耗、电耗和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全国同类园区先进水平。(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等)。

3.引导园区产业发展向绿色低碳化转型。以绿色低碳发展、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理论为指导,明确园区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确立低碳产业价值链,实行各园区产业互补、跨区协同和错位发展。在产业规划、招商引资、项目建设、科技改造等方面采取措施,提高准入门槛,科学规划低碳产业项目,引导园区发展向绿色低碳化转型。依托蓝谷等重点区域,打造国家级低碳技术研发中心和孵化基地,搭建低碳技术创新平台,组织低碳技术研发,为全市低碳发展提供技术支撑,提高园区低碳竞争力。(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科技局等)。

(四)开展绿色低碳小镇建设试点。探索符合青岛区域特点的绿色低碳小镇建设发展模式。选择一批镇(街道)开展绿色低碳小镇建设试点,吸纳社会力量参与,从土地集约利用入手,统一规划建设。在小城镇内实施雨水收集与储存、水资源循环利用与地下水补充工程,实现人工系统与自然生态的互惠共生。推广应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沼气等生物质能。结合城镇化需求,组织建设农村节能住宅,开发经济适用的农村建筑节能技术,开展节能改造试点示范。充分利用城镇及周边绿化达到实现生态间隔、吸附污染物、为建筑和行人遮阳等节能减排效果。(责任单位:市城乡建设委、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农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资源房管局等)。

(五)鼓励引导建设绿色社区。

1.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搭建社区绿色教育平台,引导推动社区居民提升绿色低碳意识,树立绿色低碳理念,普及绿色低碳行为。做好绿色低碳宣传工作,通过举办社区绿色低碳技术产品展览、绿色低碳讲座、绿色低碳技能培训等活动,引导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形成社区绿色低碳文化。(责任单位:市环保局、市城市管理局、市城乡建设委等)。

2.大力推广生活垃圾分类。深入实施居民生活垃圾分类,引导居民自觉、科学地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加强生活垃圾分类配套体系建设,建立与分类品种相配套、与再生资源利用相协调的回收体系,完善与垃圾分类相衔接的终端处理设施。探索开展餐厨垃圾就地资源化处理试点。探索建立垃圾协同处置利用基地。(责任单位:市城市管理局、市环保局、市商务局、市机关事务局、市城乡建设委等)。

3.开展绿色家庭创建活动。充分利用社区宣传栏、展板等各类宣传载体,通过向居民发放宣传资料、科普读物等方式,大力宣传日常生活中的节能环保知识,提高家庭生活绿色环保水平。组建绿色家庭创建志愿者队伍,深入社区和家庭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咨询,指导居民建立绿色文明、健康简约的生活方式。围绕创建目标精心组织各类内容丰富、形式新颖的活动,引导广大家庭自觉践行绿色生活方式。(责任单位:市妇联、市环保局等)。

(六)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开展绿色节能教育和技能培训。在国民教育体系中增加绿色节能教育和技能培训,培养青少年绿色低碳意识和行为习惯。制定绿色教育年度计划,编制绿色低碳教材和读物,把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及低碳城市建设的相关内容贯穿到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学计划中,引导学生强化节能环保意识,倡导低碳生活。开展绿色学校创建活动,建立节能低碳工作评价考核制度,将创建节约型学校纳入全市教育督导考核体系。积极创建省级及以上绿色学校。(责任单位:市教育局、市环保局等)。

(七)倡导绿色低碳生活方式。

1.引导鼓励绿色低碳产品生产和消费。鼓励企业产品参加绿色产品标志认证,倡导消费者购买能效标识产品、节能节水认证产品、环保标志产品。以海尔、海信等企业家用电器的节能技术研发和生产为依托,建立家用电器节能示范基地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示范基地,促进节能和可再生能源利用装备的规模化和产业化发展。鼓励使用符合环保纺织标准和绿色服装标准的纺织品和服装。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强“三品一标”农产品监管,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研究出台相应管理办法,逐步限制直至取消一次性物品使用,简化快递物品包装并加强回收再利用。鼓励民众搭乘公共交通,或选择步行、自行车等低碳出行方式。提倡减少夏冬两季空调使用,控制建筑室内温度。(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城市管理局、市交通运输委、市农委、市商务局,市邮政管理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

2.广泛开展绿色低碳宣传活动。利用报刊、广播、电视、网络等渠道宣传普及绿色低碳理念与相关知识,采用专题讲座、研讨、经验交流、成果展示等形式推介绿色低碳技术和产品。组织“世界环境日”“地球一小时”“无车日”“公交出行日”“能源短缺体验日”等主题活动,提高全社会节约、环保的自觉意识。开展以“节能攻坚、全民行动、绿色办公、低碳生活”为主题的节能宣传周活动,广泛发放节能宣传资料,营造绿色低碳发展的浓厚氛围。(责任单位:市委宣传部,市经济信息化委、市发展改革委、市机关事务局、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总工会、团市委、市妇联等)。

(一)完善价格收费政策。严格执行高耗能行业差别电价、惩罚性电价、阶梯电价政策。深化供热计量收费改革,科学合理制定基本热价和计量热价。严格落实非居民用水超定额(计划)累进加价制度。根据国家、省部署,进一步完善天然气价格政策,完善居民阶梯电价(煤改电除外)制度,全面推行居民阶梯气价(煤改气除外)、水价制度。(责任单位:市物价局、市城市管理局、市财政局等)。

(二)完善财政税收激励政策。加大对节能与绿色发展工作的资金支持力度,统筹安排相关专项资金,支持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工程建设和公益宣传。创新财政资金支持节能与绿色发展重点工程、项目方式。落实支持节能与绿色发展的企业所得税、增值税等优惠政策,落实资源综合利用、购置环保设备等税收优惠政策。(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税务局等)。

(三)健全绿色金融体系。加强绿色金融体系建设,推进绿色金融业务创新。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对节能重点工程给予多元化融资支持。对银行机构探索开展绿色评级,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完善绿色信贷机制,支持以用能权、碳排放权和节能项目收益权等为质押的绿色信贷。推进绿色债券市场发展,积极推动金融机构发行绿色金融债券,鼓励企业发行绿色债券。发挥新旧动能引导基金作用,支持社会资本以市场化原则设立节能环保产业投资基金。支持符合条件的节能项目通过资本市场融资,鼓励绿色信贷资产、节能项目应收账款证券化。(责任单位:人民银行青岛市中心支行,市财政局、市经济信息化委、市金融工作办,青岛银监局等)。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对节能与绿色发展工作的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主要领导要亲自抓,明确责任部门和责任主体,落实目标任务,加强考核督查。要建立工作推进机制,加大统筹协调力度,形成工作合力。各区(市)要结合实际,制定相应实施方案并抓好落实。要组织开展节能与绿色发展综合督查和专项检查,督促各项措施落实,加大对重点行业、重点单位、重点设备执法检查力度,严厉查处各类违法违规行为,依法公布违法单位名单,并按规定纳入各级信用信息平台,对严重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公开通报或挂牌督办,确保各项法律、法规、规章和强制性标准有效落实。(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质监局等)。

(二)强化社会监督。鼓励公众对政府节能环保工作、社会用能排污行为进行监督。在建设项目立项、实施、后评价等环节,建立沟通协商平台,听取公众意见和建议,保障公众环境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和表达权。(责任单位:市经济信息化委、市环保局、市发展改革委,市委宣传部等)。

文明交通绿色出行行动方案

1、运用简单的调查与统计的方法,了解人们日常出行的方式。

2、尝试积极地讨论,大胆地交流摩托车、汽车等给环境带来的污染。

3、懂得低碳绿色的生活方式的好处,具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1、活动前请幼儿询问并记录家人最常选择的一种出行方式。

2、调查表,统计表,故事课件,彩笔,每名幼儿红色、绿色圆点各一枚。

1、出示调查表,引导幼儿以听课老师为对象进行出行方式的调查。“今天我们这里来了许多的客人老师,我们来调查一下她们的出行方式吧!”

“你想怎样去询问客人老师?”引导幼儿有礼貌地去询问客人老师。

2、统计调查结果,分辨出选择哪一种出行方式的最多、最少。

(1)“你的调查表上选择哪种出行方式的最多?”请个别幼儿展示调查表,并示范如何将调查表粘贴到相应的标记下面。

(2)全体幼儿粘贴调查表。

(3)教师与幼儿一起统计调查的结果并进行分析。

3、幼儿操作红色圆点进行第一次自我出行方式的选择。“如果现在你要外出,你最喜荒种出行方式?为什么?”

4、教师播放课件讲故事,引导幼儿了解汽车、摩托车给环境带来的污染,知道什么是环保的绿色出行的方式,学习选择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出行。

(1)为什么小兔子和小花狗会被慢羊羊村长拦住?

(2)为什么其他小动物没有被拦住?它们选择的出行方式有什么好处?

5、幼儿操作绿色圆点进行第二次自我出行方式的选择。“如果你现在又要外出了,你又会选择什么出行方式呢?为什么?”

6、教师列举生活实例,引导幼儿在讨论中掌握如何选择合适的绿色出行方式。知道乘坐公交车也是一种绿色的出行方式。

(1)如果要去的地方不远,我们可以选择怎样的出行方式?

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将公交车与小汽车尾气排放量与乘坐人数的对比,知道公交车排放同样的尾气可以运送更多的人,乘坐公交车也是一种环保的绿色出行方式。

(3)如果我们有4个小朋友都要去公园玩,可以怎样去?

7、与生活实际相联系,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是低碳生活,低碳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

“小朋友,你知道怎样节约用水(用电)吗?”“什么样的出行方式是我们应该选择的?”

教师小结:低碳生活就在我们的身边,对于我们小朋友来讲就是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市绿色建筑实施方案

广州市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加快推进我市建设领域生态文明建设和美丽广州建设,根据《广东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广东省绿色建筑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粤府办〔2013〕49号)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主要目标。

(一)进一步提高全市新建绿色建筑比例。严格执行国家、省和市绿色建筑的相关规定。“十二五”期间完成新建绿色建筑950万平方米,到2015年底力争达到30%,到2020年底绿色建筑占新建建筑比例力争达到40%以上。

(二)创建国家、省级绿色生态城区示范。以创建绿色生态城区为契机,推进绿色市政、绿色交通、绿色能源等领域创新发展,“十二五”期间创建1—2个绿色生态城区,至2020年全市绿色生态城区力争达到5个以上。

(三)加快推进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创新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市场机制,“十二五”期间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250万平方米以上,到2020年累计完成既有建筑节能改造面积700万平方米以上。(四)创建绿色数据中心示范。结合我市作为华南地区信息数据中心的特点,积极推广数据中心节能技术应用,编制出台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导则,到2020年创建1—2个绿色数据中心试点项目。(五)建设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生产基地。“十二五”期间,全市力争建设4个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项目,实现年处理能力200万吨、资源化利用率90%以上。到2020年,全市建筑废弃物年处理能力达500万吨。

二、重点任务及分工。

(一)积极落实绿色生态规划建设。

1.实施城市低碳生态发展规划,打造低碳生态示范市。以省政府与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共建低碳生态示范省为契机,以“低碳、生态、绿色”理念为指导,贯彻落实广州市低碳城市建设规划纲要,推广应用广州低碳社区标准与控制性详细规划指引。贯彻执行国家、省有关防范城市热岛效应的规划技术指引,优化城市风环境,通过降低城市热岛效应实现城市整体降温。(市规划局、市建委)。

2.推进绿色市政基础设施建设。在全市基础设施建设与运营中推广绿色理念和绿色技术,逐步实施市政基础设施绿色化建设,大力推进绿色轨道交通建设和运营。(市建委、市地铁总公司)3.发展城市绿色交通网络。结合城市设计及控制性规划编制工作,进一步加强慢行交通规划,解决市民公共交通最后一公里出行问题,倡导市民绿色、低碳出行。大力发展公共交通,到2017年,力争城市建成区公共交通占机动化出行的比例达到70%。(市交委、市规划局、市建委)。

4.建立城市水循环系统,综合治理中心城区231条河涌,打造滨水岸线和一批人工湖。因地制宜,多途径修复水系态,加大力度推进珠江水系跨区域联防联治。贯彻落实建设项目雨水径流控制管理相关规定,项目配套建设的排水设施落实雨水径流控制措施;对于相同的设计重现期,建设后的地表径流量不超过建设前的径流量;硬化地面中可渗透面积不低于40%。(市水务局、市建委)。

5.推广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园林,建设城市多元绿色生态系统。突出花城特色,建设主题花园,形成规模化、立体化、网络化的花城形态。继续实施森林围城、森林进城战略,全面提升完善森林公园,推进林分改造,提高碳汇能力。拓宽绿色空间,继续加强绿道网、街头绿地和社区公园建设,保护农村自然生态田园,拓展城市立体绿化空间,积极推广屋顶绿化、垂直绿化。(市林业和园林局)。

(二)深入推进新建建筑节能工作1.科学规划,加强源头管理。在城市发展新区规划中落实绿色节能理念,建立包括绿色建筑比例、公共交通、可再生能源利用、中水利用、废弃物回收利用等内容的指标体系。对重点建设片区(起步区达到1.5平方公里)组织编制绿色建筑、区域能源、绿色市政等专项规划。(各区〔县级市〕政府、市规划局、市建委)。

2.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管理。城镇建筑全面实现设计和施工阶段100%执行建筑节能强制性标准,逐步推行新建公共建筑能耗指标限额设计制度。新建、改建和扩建的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逐步普及能效测评和标识制度,并将重点耗能建筑纳入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管理。(市建委)。

3.大力发展绿色建筑。在本市行政区域内应当实施绿色筑的项目,各相关部门在基本建设程序的重点环节严格把关。鼓励房地产开发项目执行绿色建筑二星级及以上标准,建设绿色居住区。推行绿色施工,将绿色施工措施纳入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市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各区〔县级市〕政府)。

(三)加强既有公共建筑节能管理。1.全面实施既有公共建筑节能信息统计工作。制订既有公共建筑能耗统计报表制度,建立各部门协同配合的公共建筑能耗统计工作机制,形成相关单位定期报告与开展调查相结合的工作模式。(市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国土房管局、市经贸委、各区〔县级市〕政府、市自来水公司、市燃气集团、广州供电局)。

2.实施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电耗)限额管理。分类制定我市既有公共建筑能耗定额指标。到2017年,基本实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定额管理制度;对超限额用能(用电)的,按国家和省规定实施阶梯价格。(市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国土房管局、市质监局、广州供电局)。

3.积极推动公共建筑节能改造。各部门、各区(县级市)政府分别负责确定各系统内、各辖区内的重点节能改造建筑名单,并组织开展节能改造,鼓励采用合同能源管理模式进行节能改造。实施节能改造的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纳入市级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实施能耗实时监测。(市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经贸委、各区〔县级市〕政府、广州供电局)(四)完善绿色建筑实施体系。1.加强绿色建筑地方标准与制度建设。编制修订符合我市实际的绿色建筑规划、设计、施工、验收、运行管理、评价等技术应用指南。建立和推广绿色建筑竣工标识制度,对按规定应执行绿色建筑标准的建筑逐步推行强制性标识制度。(市建委、市质监局)。

2.加快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发和适宜技术应用。加快推进绿色建筑关键技术研究,重点攻克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节水与水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建材、废弃物资源化、室内环境质量控制等方面的技术,开展岭南特色绿色建筑技术研究和集成应用示范。(市建委、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五)积极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规模化应用。1.完善建筑光伏发电上网政策,推广分布式屋顶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加快推进微电网技术研发和工程示范。(市发展改革委、市建委、广州供电局)。

2.加强建筑领域太阳能热水系统推广应用工作。在项目立项、规划、设计阶段对应当安装太阳能热水系统的房屋建筑项目进行把关和指导,不具备太阳能热水系统安装条件的,可采用空气源热泵等其他可再生能源技术措施替代。(市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六)全力打造绿色节能试点示范。

1.积极创建绿色生态城区示范。以创建绿色生态城区为目标,将绿色生态理念落实到城市发展新区规划、建设和运营中,力争到2015年创建1—2个国家级、省级绿色生态示范区,至2020年达到5个以上。(各区〔县级市〕政府、市建委、市规划局)。

2.打造岭南特色绿色建筑精品。在城市重点功能区城市意象的景观通道、城市节点、城市地标、滨水地带等地带进行岭南特色城市设计。倡导在绿色建筑设计中采用传统岭南建筑的空间组织方式,通过空间布局、外遮阳、自然通风等传统措施的巧妙运用,建设一批展示岭南文化的新时代城市名片和代表性岭南建筑、园林精品。(市规划局、市建委)。

3.创建低能耗建筑示范。引导有条件的居住建筑项目执行65%节能设计标准。出台绿色数据中心建设导则,提高数据中心能源利用效率。(市建委、市科技和信息化局)。

(七)大力推动建筑工业化。

1.大力推广安全耐久、节能环保、施工便利的绿色建材。加快发展防火隔热性能好的建筑保温体系和材料,积极发展热反射涂料、低辐射镀膜玻璃、断桥隔热门窗、遮阳系统等绿色节能建材。引导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的发展应用,重点推广使用高强混凝土和高强热轧带肋钢筋。依托科研院所、学会、协会,促进产学研合作,研发并推广应用蒸压加气混凝土墙板、高强高精蒸压加气混凝土砌块和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市建委、市经贸委)。

2.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建筑工业化技术政策,实施政策激励措施。贯彻执行国家和省关于建筑工业化设计、部品生产、施工验收标准和技术导则以及激励政策,研究制定地方实施细则,加快推进建筑产业现代化。(市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经贸委、市财政局、市国税局、市规划局、市国土房管局、市科技和信息化局、市工商局、市地税局、市物价局)。

3.以保障性住房为试点,示范推广应用预制楼梯、阳台、内墙板、外墙板等部品、部件及装配式施工技术,逐步建立我市建筑工业化发展的政策技术体系。(市国土房管局、市建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

4.积极推行新建住宅全装修。鼓励新建住宅一次装修到位或实施菜单式装修,促进个性化装修和产业化装修相统一。保障性住房全面实现装修交房。(市国土房管局、市建委)(八)加强建筑拆除综合管理,推进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

1.加强建筑拆除源头管理。将建筑拆除管理纳入规划统筹布局,探索建立建筑报废拆除审核制度。对符合城市规划和工程建设标准、在正常使用寿命内的建筑加强维护管理,除基本的公共利益需要外,不得随意拆除。拆除大型公共建筑、列入文化遗产保护线索的建构筑物等,要按照有关程序提前向社会公示并征求意见,接受社会监督。对违规拆除行为,要依法依规追究有关单位和人员的责任。(市国土房管局、市建委、市城管委、市规划局)。

2.建立健全建筑废弃物运输处置利用管理体系。构建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属地负责的建筑废弃物管理体系和布局合理、管理规范、技术先进的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体系,“十二五”期间全市建筑废弃物处置利用能力力争达到200万吨以上。将建筑废弃物运输与消纳管理措施纳入建筑废弃物运输联单管理,以明确和跟踪所有可利用的建筑废弃物的去向,并由城管部门对相关主体企业进行建筑废弃物运输诚信综合评价管理。(市城管委)。

3.推进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推广使用。贯彻执行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产品标识制度,出台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推广使用办法和应用指引,将建筑废弃物再生建材产品列入节能产品推荐目录,促进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产业健康有序发展。(市建委、市城管委、市交委、市林业和园林局、市水务局、市财政局)。

4.建立激励与处罚并举的联动工作机制。研究出台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鼓励性政策,将建筑废弃物循环利用工作纳入市循环经济发展规划与政策扶持,依法查处不按照规定运输、处置和利用建筑废弃物及其产品的行为。(市城管委、市财政局、市经贸委、市建委、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市交委)。

三、保障措施(一)强化工作责任。

根据国家和省下达的目标任务,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牵头,将本实施方案提出的各项绿色建筑行动目标任务,分解到各区(县级市)政府、相关部门和重点用能企业,纳入市建筑节能领导小组目标责任评价体系,并将有关情况纳市政府绩效管理评价体系。

(二)加大政策激励。

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规划、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研究制定二星及以上等级的绿色建筑激励办法;对符合税收优惠条件的企业,市税务部门依法贯彻落实相关税收优惠政策。鼓励各区(县级市)政府安排建筑节能专项资金,促进绿色节能工作,推动绿色节能科技进步。

(三)严格建设全过程监管。

由国土房管行政主管部门在土地出让合同中明确,用地单位须按照规划设计条件要求执行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相关技术标准、规范及技术措施;由发展改革行政主管部门在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环节明确绿色建筑建设要求,并将绿色建筑建设增量成本纳入工程预算;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和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在规划设计方案审查、修建性详细规划审查、施工图设计审查中增加绿色建筑内容。民用建筑销售时,建设单位应当向购房人明示所售房屋的绿色建筑标识星级、建筑节能措施及质量保修期等基本信息,并在房屋买卖合同和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中予以说明。(四)强化实施能力建设。

由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建立全市政府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平台,对全市重点建筑能耗进行动态监测。加强绿色建筑评价标识体系建设,严格评价监管。加强建筑规划、设计、施工、评价、运营维护等人员的培训,将绿色建筑知识作为相关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培训的重要内容。(五)加强宣传教育。

采用多种形式积极宣传绿色建筑法律法规、政策措施、典型案例、先进经验,营造开展绿色建筑行动的良好氛围。将绿色建筑行动作为节能宣传周、科技活动周、城市节水宣传周、全国低碳日、世界环境日、世界水日等活动的重要宣传内容,提高公众对绿色建筑的认知度,开展全民节能减排行动,倡导绿色消费理念,普及节约知识,引导公众合理使用节能产品。

绿色家庭创建行动方案

四中全会。

精神,按照巩义市妇女联合会、巩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六部门关于印发《巩义市绿色家庭创建行动实施方案》的通知(巩妇字〔2020〕30号)文件精神要求,紫荆路街道妇联决定在绿色生活创建行动中开展绿色家庭创建行动,现制定具体方案如下。

实施绿色家庭创建行动,面向全街道家庭广泛开展丰富多彩的宣传展示和主题实践活动,倡导绿色价值理念,普及节能环保知识,到2022年,力争全街道60%以上的家庭初步达到创建要求,生态文明理念进一步深入人心,家庭中简约适度、绿色低碳、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初步形成,全街道涌现出一批绿色家庭优秀典型,全社会形成崇尚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文明新风尚。

(一)引导家庭成员提升生态文明素养。动员广大家庭成员通过多种渠道,学习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了解生态文明相关法律法规,掌握家庭绿色环保知识和方法,遵循《公民生态环境行为规范(试行)》,提升生态文明意识和环境科学素养。

(二)引导家庭节约资源、实行生活垃圾分类。鼓励家庭在日常生活中使用清洁能源,节约用水,尽可能做到一水多用;节约用电,设定适宜的空调温度,减少各类家用电器待机状态;节约用纸,推行无纸化办公,减少使用一次性纸杯频率;节约粮食,家庭成员相互提醒监督,不浪费粮食。提升旧衣物、旧玩具等物品的重复使用率;实行生活垃圾减量分类,减少生活垃圾产生量,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投放,节约资源,减少能源消耗。

(三)引导家庭绿色消费。鼓励家庭优先购买和使用节能电器、节水器具等获得节能、节水或绿色认证产品。家居装修环保简约,不用或少用塑料袋、塑料餐具等一次性用品,减量包装,适度消费,减少清洁洗涤用品使用量,不购买、食用、使用受保护的野生动植物制作的食品和产品,在日常消费中崇尚绿色健康,保护自然生态。

(四)引导家庭绿色出行。鼓励家庭成员优先选择步行、骑行、公共交通、共享交通等绿色出行方式,购车时优先考虑新能源汽车或小排量型汽车,逐步淘汰高能耗、高排放车辆,做到节约能源、提高效能、减少污染,共同打造绿色出行环境。

(一)面向家庭开展绿色生活宣传。

通过多种形式宣传,营造倡导绿色生活的良好社会氛围,引导家庭成员树立社会主义生态文明观。

1.依托村(社区)开展绿色生活宣传。通过多种形式,面向广大家庭大力宣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等环保理念,宣传绿色环保知识,宣传绿色家庭创建的重要意义。与“郑州巾帼大讲堂”相结合,在村(社区)开设“绿色讲堂”,邀请专家向广大妇女和家庭传授垃圾分类、卫生清洁、绿色生态、低碳节能、勤俭养德等理念和知识。依托基层巾帼宣传队、四组一队,采用戏曲、快板、三句半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宣传绿色家庭创建的重要意义,引导更多的家庭学习身边典型,争创绿色家庭。

2.依托学校开展绿色生活宣传。通过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校信通等多种家校沟通渠道,向家长传播绿色环保相关知识,引导家长把生态文明教育融入到日常家庭教育中,培养孩子从小树立尊重自然、热爱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发展理念,养成勤劳简朴、低碳环保的良好生活习惯。

(二)面向家庭开展绿色生活主题实践活动。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实践活动,引导家庭成员践行绿色生活,不断提升家庭成员的生态文明素养。

1.开展“美丽中国我是行动者”主题实践活动。各村(社区)结合实际,开展形式多样的环保体验和实践活动,最大限度调动群众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倡导家庭成员身体力行参与生态文明共建,广泛汇聚美丽中国建设的社会正能量。

2.开展“绿色生活·最美家庭”主题实践活动。村(社区)妇联组织结合常态化开展寻找“最美家庭”活动,组织开展寻找“绿色生活·最美家庭”主题实践活动,选树一批践行简约适度、绿色低碳生活方式的绿色家庭典型。通过“郑州好家风”进社区、进乡村等活动,讲好家庭故事,广泛传播家庭典型事迹和环保经验,引导更多的家庭践行绿色生活方式。

3.实施“绿城妈妈”社区环保服务项目。依托“绿城妈妈”项目点,大力发展“绿城妈妈”志愿者,发动广大妇女和家庭积极开展清洁家园、垃圾分类、变废为宝、环保酵素制作、社区绿植等五大环保行动,将绿色发展理念根植于群众日常生活,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4.开展“黄河绿色捡跑”等主题实践活动。利用周末、假期、文明实践日等,通过小手拉大手,组织家庭成员在黄河边慢跑边捡拾垃圾,在增强体质、改善健康的同时保护美丽的大自然。各级妇联组织要结合当地实际,抓住时间节点,组织开展形式新颖的亲子绿色环保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家庭做环境保护的参与者、践行者和推动者。

5.开展“巾帼林”义务植树活动。组织巾帼志愿者、家庭志愿者、妇联各类先进典型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引导广大妇女和家庭为建设“三宜”美丽新巩义做贡献。

6.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宣传实践活动。按照国家、省以及市委市政府有关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部署和要求,依托城乡公共服务设施等阵地,发挥志愿者、社会组织等力量,线上线下深入开展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宣传和主题实践活动,引导广大家庭认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掌握垃圾分类知识,养成垃圾分类减量好习惯,争做垃圾分类的宣传员、指导员和监督员。

1.加强组织协调,建立工作机制。每年11月上旬前,各村(社区)妇联将工作推进情况以书面形式报送街道妇联。

2.明确职责任务,坚持齐抓共管。各村(社区)妇联做好组织开展绿色家庭创建行动的各类主题活动,做好家庭典型宣传和上报工作。

3.注重示范引领,完善激励机制。各村(社区)妇联按照绿色家庭创建标准,通过多种方式选树宣传一批绿色家庭典型,加大宣传力度,用好激励机制,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带动作用,引导更多家庭学习典型、争做绿色环保的倡导者、参与者和践行者,促进形成全社会崇尚绿色生活、绿色发展的文明新风尚。

4.广泛动员发动,形成创建合力。各村(社区)妇联要通过各种渠道,积极动员志愿者、辖区单位、社会组织等参与到绿色家庭创建行动中,开展相关宣传和主题实践活动,形成工作合力,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建生态文明的良好氛围。

校园绿色建筑项目方案范文

高一六班教室。

1、提高学生环保意识,改变不良生活习惯;

2、让学生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从自己做起,从身边的小事做起。

3、变废为宝,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竞做科技小制作。

一、导言:我们发现部分同学的环保意识淡泊,不良的卫生习惯和破坏校园环境卫生的情况还屡屡出现。希望通过此次班会,唤起全体同学对环境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得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切实地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创设一个干净整洁的社会环境。此外,倡导大家充分挖掘自己的智慧,“妙手回春”,让我们再“创造”出一个崭新而丰富多彩的绿色空间。

节电、节气、熄灯一小时从这些点滴做起。除了植树,还有人买运输里程很短的商品,有人坚持爬楼梯,形形色色,有的很有趣,有的不免有些麻烦。低碳生活可以理解为: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就是低能量、低消耗、低开支的生活。但前提是在不降低生活质量的情况下,尽其所能的节能减排。“节能减排”,不仅是当今社会的流行语,更是关系到人类未来的战略选择。提高“节能减排”意识,对自己的生活方式或消费习惯进行简单易行的改变,一起减少全球温室气体(主要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意义十分重大。“低碳生活”节能环保,有利于减缓全球气候变暖和环境恶化的速度。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选择“低碳生活”,是每位公民应尽的责任。

二、学生对于这些事进行自由发言,学生代表发言小结。

三、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讨论,小组代表发言。

四、养成低碳生活习惯。

4.出门购物,尽量自己带环保袋,减少使用塑料袋;

5.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使用一次性杯子;

6.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

7.养成随手关闭电器电源的习惯,避免浪费用电;

8.尽量不使用冰箱、空调、电风扇,热时可用蒲扇或其他材质的扇子。

10.用过的塑料瓶,把它洗干净后可用来盛各种液体物质;

11.食物废料、残渣,可以用作肥料用;

还有一些不容易注意的几点:

1.每天使用传统的发条闹钟,替代电子闹钟;

2.一旦不用电灯、空调,随手关掉;手机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手机充电插头;

3.用节能灯替换60瓦的灯泡;不开汽车而改骑自行车或步行;

4.使用电脑时,尽量使用低亮度,开启程序少些。

5.尽量少看电视。建议多看书,既节电,又可以增长知识。

6.用剩的小块肥皂香皂,收集起来装在不能穿的小丝袜中,可以接着用。

7.冰箱内存放食物的量以占容积的80%为宜,放得过多或过少,都费电。食品之间留10毫米以上的空隙。

万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6万吨。

9.减少使用塑料物品,塑料废物去到垃圾处理厂及堆田区,一般需要20~30年才能被土壤稀释及完全氧化。泥石流、土地下沉等问题并不是自然现象,而是人为造成的,请爱护我们的土地,爱护地球。

五、班主任评价:

通过此次班会,同学们都意识到了平时没注意到的生活小细节,认识到只有共同创设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更好地学习和生活。美好的校园环境,人人有责。环保并不遥远,我们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同时,作为一个中学生,也要宣传环保,让身边的亲朋好友环保意识进一步加强,为我们的校园有一个美好的环境出力。学校的科技展台将是大家的智慧展台,用智慧来创造绿色吧!

新建建筑绿色建设方案范文

为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快推进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数字发展规划(20xx-20xx年)》,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完善数据资源体系。

2.大力推动数据汇聚共享。进一步推进城市数据的汇聚整合共享,完善政务数据目录和共享部门梳理,凡是无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规定,可不予共享的数据,均应按照无条件共享和有条件共享两种方式提供共享。到20xx年底,县级信息资源共享率要达到90%。(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数字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3.提高公共信息资源的社会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城市信用服务、医疗卫生、社保就业、公共安全、城建住房、交通运输、教育文化、科技创新、资源能源、生态环境、工业农业、商贸流通、财税金融、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社会救助、法律服务、生活服务、气象服务、地理空间、地名地址、机构团体等22个方面公共数据资源的开放水平。到20xx年底,公共信息资源社会开放率达到90%。(牵头单位:县政府办公室;责任单位:数字建设领导小组成员单位)。

(二)夯实数字基础设施。

6.提高多尺度地理信息覆盖精度和广度。城市规划区1:1000或1:2000比例尺地形图覆盖率达到90%。制作1:500数字正射影像图(dom),满足智慧时空大数据平台国家试点项目高精度、高分辨率航空影像成果更新的需求。(责任单位:县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7.开展多功能智慧灯杆建设。分阶段推进智慧灯杆试点建设,作为新型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设施,在重点区域推广新建集智慧照明、视频监控、交通管理、环境监测、5g通信、应急求助等功能于一体的智慧杆柱。到20xx年底,完成智慧灯杆试点建设。(责任单位:县综合行政执法局)。

新建建筑绿色建设方案范文

为贯彻落实全省、全市城市和农村建设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完善城乡基础设施公共服务功能,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为“十四五”规划开好局、起好步奠定坚实基础,根据《^v^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全方位推动住房城乡建设高质量发展超越行动计划》(泉委办发〔20xx〕3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20xx年全市城乡建设品质提升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20xx〕6号)文件要求,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居住品质提升。

1.老旧小区改造。完成改造2000年以前建成的城市老旧小区万户。分批分期实施161个建设年代早、失养失修失管、市政配套设施不完善、社会服务设施不健全、居民改造意愿强烈的老旧小区改造项目,同步推进智慧安防小区建设。推动西街南片区、东街南片区、涂门南片区等3个老旧片区改造项目前期工作,统筹布局各类公共服务设施,逐步建设成“完整社区”。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江南城建集团、文旅投资集团,各街道办事处(排序第一的单位为牵头责任单位,其他单位按职责分工负责,下同。)。

2.棚户区(危旧房)改造。对建成时间长、整体环境差、结构安全等级低的棚户区(危旧房)实施成片区改造,重点推动繁荣片区、站前西片区、江南兴贤路中段片区等3个棚户区成片改造;深入开展玉霞片区、华塑厂片区、高山古民居片区等棚户区改造前期工作;推广安置型商品房建设模式,新开工延陵三期、锦美二期、金泰花园二期、爱国路安置房等4个安置房项目。对于零星危旧房,按照政府引导、群众自建、适当补助的原则,推进综合整治和改造。

责任单位:区住建局、财政局、自然资源局,江南城建集团、文旅投资集团,各街道办事处。

3.农贸市场升级改造。推动城区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加快实施北门、石崎等2个菜市场提升改造项目。推广引入市场运营商等多种模式,提升市场管理水平,打造购物环境超市化的市场,提升群众购物体验。鼓励规模小、设施旧、交易量低的农贸市场整体改建为小型便民超市。

责任单位:区商务局、财政局、市场^v^,各街道办事处。

4.房屋安全专项治理。持续深化人员密集场所房屋结构安全专项治理,深入推进房屋安全复核整治、钢结构厂房等专项整治,深化标准地址二维码社会化应用,建立房屋安全“一楼一档”,基本消除房屋安全隐患。建设房屋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建立房屋安全行业核查、“健康绿码”等常态化管理机制,有序推进全区城市危房改造、规范房屋建设、工业厂房升级、历史“两违”处置等“四大工程”。

责任单位:区房屋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指挥部,应急局、住建局、城管局、财政局、工信局、自然资源局、市场^v^,公安分局,各街道办事处。

(二)交通品质提升。

新建建筑绿色建设方案范文

将低碳理念贯穿到社区土地利用规划、城市建设规划及控制性详细规划,统筹已建区域改造与新区开发的关系,合理配置居住、产业、公共服务和生态等各类用地,科学布局基础设施,加强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推行社区“15分钟生活圈”,强化社区不同功能空间的联通性和共享性。

绿色建筑。

所有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各个阶段全面落实绿色建筑要求,充分考虑昆明当地气候条件,因地制宜采用被动式设计策略,最大限度地利用昆明天然的采光通风,合理选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严格做好绿色施工过程节能降耗及环境保护,社区绿色建筑达标率达到70%。

低碳交通。

可再生能源。

建设太阳能光电、太阳能光热等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建筑屋顶太阳能光电、光热利用覆盖率达到50%以上,同时道路照明局部采用太阳能路灯,整个社区可再生能源替代传统能源的比例至少达到2%。

水资源利用。

统筹社区内、外水资源,优先接驳市政给排水体系,同步规划建设供水、排放和非传统水源利用一体化设施,全部实行雨污分流。污水社区化分类处理和回用,从单体建筑、小区、社区三个层面统筹建设中水回用系统。采用低影响开发理念,建设雨水收集、利用及控制系统,雨水收集利用设施容量达到7680m3。

固体废弃物处理。

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就地化”的处理原则,采用社区化处理方式,建立节约、高效、低碳、环保的社区垃圾处理系统。合理布局废弃物便捷回收设施,社区内设立旧物交换站,商场、超市等设立以旧换新服务点。建设厨余、园林等废弃物社区化处理设施,促进社区内资源化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率达到50%。有效衔接市政固废处理系统,配备标准化的分类收集箱和封闭式运输车等设施。

社区生态环境。

社区开发建设过程中,优先保护自然林地、湿地等自然生态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社区景观绿化优先选用栽植本地植物,强化乔、灌、草相结合,维护社区生态系统平衡,促进社区景观绿化与自然生态系统有机协调,每个邻里的绿地率至少达到30%。

低碳管理。

建立覆盖社区内各类主体的碳排放管理体系,制定碳排放管理制度,明确各主体责任和义务,建立社区重点排放单位目标责任制。社区内新建建筑建立数字化碳排放监测系统,对社区内重点建筑和重点用能设施实行全覆盖,对社区所有新建建筑的水、电、气、热等资源能源利用情况进行动态监测。

低碳生活。

新建建筑绿色建设方案范文

为加快推进我县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根据《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实施意见》(政办发〔20xx〕27号)和财政部办公厅、住建部办公厅、水利部办公厅《关于开展系统化全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工作的通知》(财办建〔20xx〕35号)和《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市进一步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的通知》(政办发〔20xx〕24号)要求,结合我县实际,制定本方案。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中央城市工作会议和^v^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按照大力建设自然渗透、自然积存、自然净化的海绵城市要求,科学规划和统筹实施建筑与小区、道路与广场、城市绿地与公园、城市水系统建设,努力实现海绵城市“渗、滞、蓄、净、用、排”的功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将生态格局融入城市规划建设的全过程,实现城市生态发展的良性循环。

以创建“全国文明县城”为载体,系统化全域开展海绵城市建设,以解决城市内涝、雨污分流、雨水收集利用、水质提升为突破口,结合棚户区、老旧小区、危房和城中村改造等工作开展区域治理,逐步实现小雨不积水、大雨不内涝。到2030年,县城建成区60%以上的面积达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要求。

(二)远期目标(2026年—2030年)。按照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要求,持续开展新建建筑、小区、道路、公园、广场、绿地等建设和改造工作,全面落实国家对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标准。

(一)坚持生态为本、自然循环。充分发挥植被、土壤等自然下垫面对雨水的渗透作用,发挥湿地、水体等对水质的自然净化作用,综合考虑降雨、洪涝、排水、水系、径流、土壤、植被等因素,科学布局,努力实现城市水体的自然循环。

(二)坚持规划引领、统筹推进。修订完善我县海绵城市专项规划,科学合理、因地制宜确定我县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充分发挥规划的控制和引领作用。严格落实海绵城市指标体系,在推进新建建筑、小区、道路、公园、广场、绿地等建设和改造工作中,统筹发挥自然生态功能和人工干预功能,切实提高县城排水、防涝、防洪和防灾减灾能力。

(三)坚持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政府的调控引导作用,加大政策支持力度,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积极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等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广泛参与海绵城市建设。

家庭绿色行动和绿色消费活动方案

北极熊已经“时日不多”了!

光举例子是没有用的,只有行动才能得到效果。以我的能力无法让全民开始绿色行动,但从我、从我们家开始是没问题的。

每天早晨用淘米水来洗手、洗脸。上学、上班走路或骑自行车去。不浪费一张纸、一支笔、一块橡皮。少用纸巾,重拾手帕。一旦不用电灯、电扇、空调,随手关掉。出门自带喝水杯,减少购买矿泉水。出去吃饭多用永久性的筷子、饭盒,尽量自带餐具,避免使用一次性的餐具。出门购物,自己带环保袋,无论是什么的'塑料袋都减少使用。电子厂品一旦充电完成,立即拔掉充电插头。尽量少看电视,少用电脑,多看书。

这一条条生活方式做起来简单,坚持起来把这些变成习惯就难了,但再难也要行动,只有坚持低碳生活才能起到效果,才能保护我们的地球。

希望看到这篇文章的人都能像我一样开始绿色行动。为了北极熊、企鹅、以及所有的生物不会灭绝;为了上海、以及所有海边地区不被淹没;为了整个世界和我们民族的兴盛和繁荣;为了我们能继续生存下去。真正过上低碳环保的生活。

行动吧!绿色不止在我们的心中,更在我们的行动之中!

绿色质量提升行动会议讲话词绿色质量提升行动方案

(206月日)。

同志们:

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2006年上半年,安排部署下半年,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目标,加强指导,抓好落实,全面完成年初确定的目标任务。下面,我代表市局党组讲三个问题:

一、2006上半年的简要回顾。

今年以来,全市质监系统在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全市的经济建设,按照省局坚持“一个中心”、实施“两大战略”、“推进三项改革”、建设“四大服务体系”、“推进五项责任制”的思路,不断加大改革和力度,各项都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一)多管齐下,关口前移,从源头上把好食品质量安全关。

为切实履行好生产加工环节食品质量卫生监管职能,全市质监部门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进食品质量安全监管。一是加强组织领导,保证力量到位。市县(分)局均成立了以局长任组长、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食品安全领导小组,设置了食品安全监督管理科(股),配备了食品安全专管人员,从组织上保证了食品安全监管的顺利进行。二是明确责任,建立长效动态监管机制。全市各级质监部门根据各地实际,制定了《食品生产加工业整治方案》,到目前,金昌市政府、永昌县政府、金川区政府均已批转了各地的整治方案,初步建立了以各级政府为第一责任人的监管机制。三是严厉查处制售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市县分局统一行动,通过日常巡查和集中检查,重点打击分散在城乡结合部的非法生产加工窝点,严惩掺杂掺假、以假充真、制假制劣等违法行为,全市共出动420人次,排查食品生产企业167家,抽查食品469批次,查处案件51起,对68户企业进行了整改或处罚。

(二)突出重点,标本兼治,深入开展执法打假。

全市各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落实国家局从源头抓打假的要求,保持主动出击、高压打击的态势,突出抓好食品、建材、农资等专项行动,全系统共出动执法人员1600余人次,查处各类违法案件246件,查获假冒伪劣及不合格产(商)品货值120余万元,罚没款39万元,查处了一批群众反映强烈的大案要案,较为典型的案件有制售假冒白酒案、制售劣制化肥案等。同时,受理投诉61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5.6万元。

在抓好执法的同时,我们还建立和完善各项制度,逐步探索打假治劣的长期机制。年初,市局印发了《金昌市质监系统区域打假责任制实施办法》,把全市划为金川区、永昌县、河西堡镇三个责任区,分别确定主管领导、责任人,把对当地生产活动的监管任务分解到人,明确监管执法责任,努力对制假活动做好早发现、早打击、早报告、早控制。责任区执法人员经常到乡镇加强巡查,能及时掌握案源,及时采取措施,缩短了制假违法行为从发生到发现的时间,提高了监管效能。

(三)强化基础,从源头抓好标准化和计量。

农业标准化进一步得到加强。按照市政府农业“一特两化”战略的部署和市委主要领导的要求,我们组织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做好啤酒大麦标准化的意见》报市政府批转执行。自永昌县啤酒大麦被列为全国第四批农业标准化示范县以来,在市县局的共同努力下,永昌县啤酒大麦种植面积已达到30万亩,比增加17万亩,共建成麦芽加工企业7家,年加工能力达到18万吨,形成了公司农户,产加销一体化的格局,已成为全国啤酒大麦的重要生产基地。目前,永昌县已将啤酒大麦农业标准化列入“十一五”规划,把永昌县建成全国啤酒大麦的生产、科研、加工、检测基地。

计量以法制计量为重点,不断加大力度。今年3月份,市人大组织市政府、质监、商务、工商等部门,对《计量法》执行情况进行了执法检查,对我市近年来执法《计量法》的情况表示满意,并就执行中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对加强垄断行业计量监管提出了意见的建议。目前,我局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等行业计量的意见》已经市政府批转执行,为我们下一步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有效控制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特种设备的安全监察按照省局的安排部署,以质量为基础,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对特种设备的设计、制造、安装、使用、检验、修理及改造七个环节实施了全过程监察,对13户重点监控单位进行重点跟踪检查。上半年共共检查特种设备使用单位55户,特种设备385台,共查出安全隐患69起,下发安全检察通知书10份,查出未经申报擅自安装的特种设备9台,对其中的3台实施了强制报废。

(五)进一步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增强了自我发展能力。

从去年开始,我们就把加强技术机构建设,增强自我发展能力做为一项重要切实抓紧抓好。一是加大。

了对技术机构的投入力度,在去年投入43万元的基础上,我们又投资10万元对检测所进行了整体搬迁,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对市特检所投资22万元购置了2台检验车辆及部分检测设备。目前,价值13万元的仪器设备已经列入省局招标计划,预计年内可以到位,届时,技术机构的装备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六)强化信息宣传,努力提高质监宣传水平。

今年,我们继续加了对宣传的力度,一是和金昌电视台联办了“3.15”晚会,集中宣传了全系统近年来在打假治劣、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取得的成绩;拍摄了宣传短片,介绍了我局检测机构的能力的水平,使社会各界了解质监部门所做的。二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共在《甘肃经济日报》、《金昌日报》、《甘肃质量》杂志、中国质量信息网等媒体上发表稿件23篇。

(七)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逐步建立教育预防为主的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我局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进一步明确全局各单位、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明确了各部门“一把手”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确保了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年初,我们和各部门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把5个方面31项具体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承担任务的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纪检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及时督促检查;市局党组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门的汇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研究解决纪检监察进展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我局党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在今年的全市“行风政热线直播节目”中,群众对我局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没有提出一起涉及行风方面的问题。永昌县局还聘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企业代表15名做为党风、行风建设监督员,同县检察院签定了预防职务犯罪责任书,从方方面面强化了党风行风建设,全系统已经初步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上下齐抓共管、共同促进提高的良好局面。

回顾半年来的,应当说全市质监系统各项获得了健康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部门的业务收入普遍较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度增长。到止前为止,全市质监部门共完成各项收入216万元,占年计划的81.6。其中,市检测所、特检所、河西堡分局、质量监督科、特监科、食品科均已超额完成上半年的任务。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理顺了各部门的关系,增强了整体合力。今年上半年,市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样品抽检的通知》,对全市的抽样做了重新安排,对样品的抽取、检验、后处理等环节做了具体规定,解决了在抽检中长期存在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不良现象。市检测所、特检所通过推行以“工效挂钩、绩效挂钩”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对大家半年来的辛勤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06年上半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在于和不足: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个别单位进度相对较慢,下半年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二是各单位在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但是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完全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三是科、所、队之间的配合还不够协调,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还需要继续强化;四是部分单位对信息报送重视不够,影响了全系统的对外宣传。

三、关于2006年下半年的主要。

下半年,全市各级质监部门要以落实年初签定的目标责任书为主线,突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狠抓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按照这个要求,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

(一)以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机制,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严格审查,提高发证质量,严格责任追究,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效率。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强化企业法人第一质量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要进一步抓好分片定责制,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分片定责制,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等“四定”,提高监管效能。

(二)以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大打假治劣力度。要集中开展食品、农资、“地条钢”、“黑心棉”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的打假治理,查处一批涉及面广、数额较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要案。

(三)以减少和杜绝重特大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制。继续建立和完善执法检查、强制检验、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建立起以“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为核心内容的安全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继续加强对特种设备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对危险化学品、燃气储运设备、客运架空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要加大监察力度,做到现场监察到位,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以法制计量为重点,深入贯彻市政府批转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等行业计量的意见》。当前,要突出做好民用电表、水表的首次强检,切实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强化基础,从源头抓好标准化。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特两化”战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当前,一是要加强协调力度,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农业标准化的情况,尽快提请市政府批转我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啤酒大麦标准化的意见》,努力把我市的啤酒大麦产业做大做强。二是要加快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要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知识,加大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

(六)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开创质监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开创质监事业新局面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关键在人。全市质监部门都要把队伍建设做为各项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一是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并针对一些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和中存在的漏洞,不断健全制度,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二是要继续开展以“八荣入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三是要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开展反商业贿赂活动,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七)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水平。从去年开始,我们共投入90万元用于购置检验设备和改善办公条件,在此基础上,下半年还要投入40万元购置建材检验和定量包装检测设备,投资30万元用于特检所办公场所的硬化、绿化,投资30万元建设河西堡分局办公楼。同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还要改善市局机关的办公条件。

同志们,下半年的任务繁重,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以创新的思维谋划,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既要正视困难,敢于解决难题,又要认清优势,善抓机遇。要自我加压,负重前进,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来保证各项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全市质量技术监督新局面!

谢谢大家!

了对技术机构的投入力度,在去年投入43万元的基础上,我们又投资10万元对检测所进行了整体搬迁,办公条件得到较大改善,对市特检所投资22万元购置了2台检验车辆及部分检测设备。目前,价值13万元的仪器设备已经列入省局招标计划,预计年内可以到位,届时,技术机构的装备水平和自我发展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

(六)强化信息宣传,努力提高质监宣传水平。

今年,我们继续加了对宣传的力度,一是和金昌电视台联办了“3.15”晚会,集中宣传了全系统近年来在打假治劣、维护消费者权益方面取得的成绩;拍摄了宣传短片,介绍了我局检测机构的能力的水平,使社会各界了解质监部门所做的。二是通过建立和完善信息报送制度,加大了对外宣传力度,共在《甘肃经济日报》、《金昌日报》、《甘肃质量》杂志、中国质量信息网等媒体上发表稿件23篇。

(七)党风廉政建设和行风建设进一步加强,逐步建立教育预防为主的长效机制。

今年以来,我局把党风廉政建设与业务一起部署,一起落实,一起检查,一起考核,进一步明确全局各单位、各部门党风廉政建设的任务,明确了各部门“一把手”为党风廉政建设的第一责任人,确保了全年党风廉政建设各项任务的完成。年初,我们和各部门分别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目标责任书,把5个方面31项具体目标任务进行了分解,承担任务的各部门各司其职,各尽其责,密切配合;纪检部门加强组织协调,及时督促检查;市局党组不定期召开会议,听取各部门的汇报,分析党风廉政建设面临的形势,研究解决纪检监察进展和落实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了我局党风建设的深入开展,在今年的全市“行风政热线直播节目”中,群众对我局的给予了较高的评价,没有提出一起涉及行风方面的问题。永昌县局还聘请了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纪检、企业代表15名做为党风、行风建设监督员,同县检察院签定了预防职务犯罪责任书,从方方面面强化了党风行风建设,全系统已经初步形成了党风廉政建设上下齐抓共管、共同促进提高的良好局面。

回顾半年来的,应当说全市质监系统各项获得了健康发展,取得了长足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各部门的业务收入普遍较去年同期有了大幅度增长。到止前为止,全市质监部门共完成各项收入216万元,占年计划的81.6。其中,市检测所、特检所、河西堡分局、质量监督科、特监科、食品科均已超额完成上半年的任务。二是进一步加强了内部管理,理顺了各部门的关系,增强了整体合力。今年上半年,市局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样品抽检的通知》,对全市的抽样做了重新安排,对样品的抽取、检验、后处理等环节做了具体规定,解决了在抽检中长期存在的相互推诿、相互扯皮的不良现象。市检测所、特检所通过推行以“工效挂钩、绩效挂钩”为主要内容的分配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领导班子和广大干部职工共同努力的结果,在此,我代表市局党组,对大家半年来的辛勤表示衷心的感谢!

二、关于2006年上半年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们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还要清醒地看到存在的问题在于和不足:一是受多种因素影响,个别单位进度相对较慢,下半年的任务还相当繁重;二是各单位在加强制度建设和内部管理方面虽然做了大量的,但是还不够深入,还没有完全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三是科、所、队之间的配合还不够协调,服务意识、大局意识还需要继续强化;四是部分单位对信息报送重视不够,影响了全系统的对外宣传。

三、关于2006年下半年的主要。

下半年,全市各级质监部门要以落实年初签定的目标责任书为主线,突出做好食品安全监管和特种设备安全监管,狠抓领导班子建设、职工队伍建设和党风廉政建设,努力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按照这个要求,我们要着力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

(一)以维护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为目标,加强食品安全监管,进一步落实“全国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的机制,构建食品安全监管网络。要进一步规范行政审批程序,严格审查,提高发证质量,严格责任追究,严把市场准入关,提高效率。要在地方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全面履行好食品安全监管职责,建立食品质量安全区域监管责任制,强化企业法人第一质量责任人的责任意识,确保食品质量安全。要进一步抓好分片定责制,对食品生产加工企业实行分片定责制,即定人、定责、定区域、定企业等“四定”,提高监管效能。

(二)以规范整顿市场经济秩序、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为目标,加大打假治劣力度。要集中开展食品、农资、“地条钢”、“黑心棉”等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行业的打假治理,查处一批涉及面广、数额较大、危害严重、影响恶劣的大要案。

(三)以减少和杜绝重特大事故为目标,进一步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监管责任制。继续建立和完善执法检查、强制检验、事故处理、责任追究制度。切实建立起以“使用登记率、定期检验率、持证上岗率、事故结案率”为核心内容的安全责任制,完善考核机制。继续加强对特种设备隐患的排查和治理,开展重大危险源监控,防止和减少特种设备事故发生。对危险化学品、燃气储运设备、客运架空索道和大型游乐设施要加大监察力度,做到现场监察到位,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

(四)以法制计量为重点,深入贯彻市政府批转的《关于进一步加强集贸市场等行业计量的意见》。当前,要突出做好民用电表、水表的首次强检,切实维护企业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五)强化基础,从源头抓好标准化。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一特两化”战略,突出重点,以点带面,全面推进。当前,一是要加强协调力度,主动向市委市政府汇报农业标准化的情况,尽快提请市政府批转我局制定的《关于进一步做好啤酒大麦标准化的意见》,努力把我市的啤酒大麦产业做大做强。二是要加快农业标准的推广实施。要广泛宣传农业标准化知识,加大农业标准的实施力度。

(六)全面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为开创质监事业新局面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开创质监事业新局面关键在各级党组织,关键在各级领导班子,关键在人。全市质监部门都要把队伍建设做为各项的重中之重,切实抓紧抓好。一是要继续加强制度建设,并针对一些容易出问题的环节和中存在的漏洞,不断健全制度,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二是要继续开展以“八荣入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切实加强干部队伍的教育;三是要按照省局和市委市政府的安排部署,全面开展反商业贿赂活动,努力解决自身存在的问题。

(七)继续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和技术装备水平。从去年开始,我们共投入90万元用于购置检验设备和改善办公条件,在此基础上,下半年还要投入40万元购置建材检验和定量包装检测设备,投资30万元用于特检所办公场所的硬化、绿化,投资30万元建设河西堡分局办公楼。同时,在财力许可的情况下,还要改善市局机关的办公条件。

同志们,下半年的任务繁重,我们要始终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增强加快发展的紧迫感,以创新的思维谋划,用发展的办法解决问题。既要正视困难,敢于解决难题,又要认清优势,善抓机遇。要自我加压,负重前进,以求真务实的作风来保证各项落到实处,努力开创全市质量技术监督新局面!

谢谢大家!

家庭绿色行动和绿色消费活动方案

1.优先购买无氟冰箱、无磷洗衣粉、无铅汽油、节水型水具、节能灯具等绿色产品。

2.自带布袋和纸袋购物,不用商家提供的塑料袋;。

3.在室内采用自然光源,减少电灯和空调的使用。

4.将生活垃圾分类,丢掷时注意垃圾筒上“可回收垃圾”和“不可回收垃圾”的不同标志。

5.在餐馆拒绝使用一次性筷子和一次性餐盒。

6.“135出行”:即1公里以内步行,3公里以内骑自行车,5公里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7.食具不太油腻时用温水清洗,减少使用洗洁精。

8.冰箱不贮存太多食物,这样省电又减少中毒危险。

9.离开房间时关掉电灯和空调。

10.储存足够的衣物才开洗衣机,既省水省电又省时间。

11.尽量用密封盒或瓶装食物,减少消耗保鲜膜。

12.采用可回收材质包装的商品,少买其他包装。

13.用电动剃须刀,不用刀片,减少浪费金属资源。

14.多用乳胶漆,少用磁漆,因为水溶性油漆污染较少。

15.干洗衣服耗用化学物质污染环境,能免则免。

16.尽量用蓄电池或可充电的电池,少用普通电池。

17.旧电池应回收,切勿随意丢弃。

倡议人:xxx。

时间:xxxx年xx月xx日。

家庭绿色行动和绿色消费活动方案

尊敬的宾客:

生存发展环境压力的越来越大,地球资源的日渐枯竭将威胁我们的生存繁衍,全球气候的反复无常、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已经使我们感受到大自然的报复和警告。为此,我们郑重倡议:关注环境、关心健康,打造绿色饭店,选择绿色消费,让我们一起来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

我们倡议:提高酒店员工的环保意识,在提供优质服务的同时开展绿色行动,营造温馨和谐的就餐环境;有效地落实各项节能措施,节约每一滴水、每一度电,不浪费任何能源;努力减少洗涤剂、塑料制品的使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拒绝以野生保护动物为原料,积极采用绿色用品,提供绿色产品,推广绿色服务;引导宾客共同参与环境保护活动,减少一次性用品的消耗和水资源的浪费;在餐厅设置绿色温馨提示牌,提倡按需经济用餐,不铺张浪费,提倡多余饭菜打包制度,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对环境不负责任的生活方式是造成生态环境恶化的根源,愿广大餐饮消费者选择对健康有益的、与环境友好的绿色消费方式。我们真诚地希望得到你们的理解、支持和配合,因为:

一、餐厅为你们提供打包和存酒服务,提醒你们适量点菜,酒店并不是吝惜投入,只是希望减少浪费,让有限的资源发挥最大的功用。

二、酒店无意限制你们的行为,只是希望与你们共同致力于环境的改善,使你们在整洁的、绿色的环境中消费,并获得美好的感受。

倡议人:xxx。

xx年xx月xx日。

新建建筑绿色建设方案范文

自^v^安排扫黑除恶专项整治以来,我区打击传销违法犯罪取得了根本性好转,但是传销活动仍具有反复性、顽固性、隐蔽性、流窜性、长期性特点,为巩固我区近年来打击传销成果,进一步完善预防和打击传销工作体系,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以党的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关于社会综合治理和扫黑除恶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坚持“党政主导、政法牵头、部门协同、公众参与、综合治理”的打传方针,积极构建“区委区政府统一领导、地方政府负责、部门指导协调、各方联合行动、公众共同参与”的工作格局,夯实基层基础,强化源头综合治理,进一步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切实维护人民群众财产和健康安全,促进社会公共安全。

设立区打击传销和创建无传销城市领导组,组长由兼任公安局局长的副区长和分管市场监管工作的副区长担任,副组长由区政府办副主任、市场^v^局长和公安局分管打传的副局长担任,成员为区政法委副书记、区宣传部副部长、各乡镇办镇长或主任、区直相关单位领导。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区政府,负责协调打传工作。

(一)打击传销宣传教育工作有成效,群众防范和自觉抵制传销意识明显增强。

(二)建立健全“联、防、宣、打”监管防范和打击传销长效机制。

(三)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效果明显。对新出现的传销活动能及时发现、及时打击,无因传销发生引发严重刑事案件或影响当地社会稳定的群体性事件。

(四)符合以下条件的积极申报无传销社区(村)。两年内无传销活动行为。确定人员开展工作;宣传、摸排等日常工作有效开展,出租房屋和流动人口信息采集登记率完整、规范;积极密切配合公安、市场监管执法人员开展打击传销工作;对户籍地在本辖区的参与传销人员及家庭开展帮助教育工作。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