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师在一定时间内对学生学习内容和学习目标进行规划和安排的重要工作,它对于教学的有效性和效率至关重要。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优秀教学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学习。
1.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推导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使学生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
教具学具:课件、一个平行四边形、剪刀
一、创设情境,生成问题
1.故事导入
2.从平行四边形的地中引出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课件出示教材第87页方格图:现在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这个平行四边形和这个长方形的`面积。说明要求: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表格中(见教材第87页表格)
(2)学生完成,汇报结果。
(3)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得到:平行四边形的底与长方形的长相等、平行四边形的高与长方形的宽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2.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1)提问:如果不数方格,能不能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呢?
(2)引导解决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
(3)学生动手操作:拿出你们准备的平行四边形,以同桌为一小组,用课前准备的平
行四边形和剪刀进行剪拼,教师巡视指导。
(4)学生汇报演示剪拼的过程及结果。
(5)教师用课件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
(7)出示讨论题,小组讨论。
(8)小组汇报交流,教师归纳:
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
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因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所以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三、巩固应用,分层提高
1.教学例1
例1、一块平行四边形花坛的底是6米,高是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1)读题并理解题意。
(2)学生试做,交流做法和结果。
s=ah=6×4=24(m2),
答: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
2.练一练
(1)一个停车位是平行四边形,它的底长5米,高2.5米。它的面积是多少?
(2)判断题
(3)选择题
(4)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5)扩展题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
2.用本课所学的知识证明老财主没有偏心。
五、板书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1、通过观察、实验操作、合作和讨论,使学生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会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答有关的问题。
2、通过操作、分析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
动手操作的能力和归纳、概括的能力,初步渗透转化等数学思想,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等活动,使学生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解决问题,发展应用意识;同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和结果,培养合作交往能力。
4、通过学习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体验数学活动的意义和作用。
使学生在进行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推导过程中,理解并掌握计算方法。
能正确推导得出计算公式,会正确应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一、情景引入
1、联系实际选择建房用地。
(2)联系刚才的选择地的情况,让学生比较两块地的大小情况。
二、探究新知
1、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
(1)讲解相关的要求。明确小组研究要求。
(2)操作验证。巡视,个别指导。
(3)集体交流,得出三个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问:你剪拼成了什么图形,你从中发现了什么?(得出多种方法)
(4)明确各种相等(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推导面积公式。
引导: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发现了什么(面积相等)我们还发现些什么(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教师逐步点击交互,得出: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5)用字母表示面积计算公式。
(6)小结。(明确转化的方法。)
2、面积计算公式的应用:
(1)联系引入部分,提出利用计算的方法来比较那两块地的大小: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讨论后,给出底和高,进行计算。
(2)计算长方形面积,再次通过计算的方法说明两块地面积相等。
(3)试一试: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3、教学小结。进行推导:
(1)明确研究的要求。
(2)动手操作:根据要求将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同组中相互交流。)
(3)得出多种方法,明确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后,它的面积大小没有改变,并逐步得出其它的相等的情况。
(4)结合媒体的剪拼过程的演示,集体交流,进一步明确三个相等,得出面积计算公式。
(5)了解认识、明确:s=a×h,s=a·h或者s=ah。
(6)进行小结。
4、初步运用公式。
(1)教学试一试,(2)练一练。
三、巩固应用
1、练习二“第1题”。
先让学生独立思考,画一画。交流时说出思考过程,进一步强化对平行四边形与转化成的长方形之间联系的认识。这是一个反向建构的过程。
2、练习二“第2题”。
可以先提问学生: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测量哪些数据?然后组织学生测量和计算,提醒他们测量时一般取整厘米数。
3、练习二“第3题”。
这是生活中实际存在的问题。既让学生应用公式解决问题,也渗透了估测的方法。解答完后让学生明白:计算的结果只是这块菜地面积的近似值,而这样的近似值一般已能满足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需要。
4、练习二“第5题”。
让学生在读懂题意的基础上先独立思考,给学有能力的同学以锻炼思维的机会,然后让同桌拿出准备好的两个同样大小的长方形木框。
四、课堂总结
今天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让学生自由发挥。)
上述教学设计中,学生兴趣盎然,始终以积极的态度、主人翁的姿态投入到每一个环节的学习中。我们认为教学成功的关键在于学生是通过自主探究得到了知识,获得了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创设生活情境,激发探究欲望
小学数学内容来源于生活实际,它应当是现实的,有意义的、富有挑战性的。创设与学生的生活环境和知识背景密切相关的又是学生感兴趣的学习情境有利于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到数学活动中去。上述教学中,教师带领学生选择建房用地,看到了平行四边形来源于生活实际,也体会到了计算它的面积的用处,这就使学生对学习的内容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和亲切感,激发起他们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能以饱满的热情投身于新知识的探究之中。
(二)重视学生的自主探索和合作学习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基础上组织学生进行合作交流这是本节课的重点环节,教师在放手让学生从自己的思维实际出发,给学生以独立思考时间的基础上让学生进行交流是十分必要的。由于学生的学习活动是独立自主的,因此面对同样的问题学生会出现不同的思维方式,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合作交流能满足学生展示自我的心理需要,同时通过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够使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能够对自己和他人的观点进行反思与批判,在合作交流中互相启发、互相激励、共同发展。上面的教学片断中,学生之所以能想到用割补法将平行四边形转化为长方形,正是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相互启发才得到"灵感"的,而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各种方法正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学生只有在相互讨论,各种不同观点相互碰撞的过程中才能迸发出创造性思维的火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不断得到增强。
(三)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能给学生的思维以方向和动力,不善于发现、提出和解决问题的学生是不可能具有创新精神的。要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首先教师要精心设计具有探索性的问题,教师的提问切忌太多、太小、太直,那种答案显而易见的一问一答式的问题要尽量减少。上述教学片断中,为了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能想什么办法自己去发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呢?"这一问题的指向不在于公式本身,而在于发现公式的方法,这样学生的思维方向自然聚焦在探究的方法上,于是学生就开始思索、实践、猜想,并积极探求猜想的依据。当学生初步用数方格的方法验证自己的猜想后,我又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这个公式能运用于所有的平行四边形吗?”这个问题把学生引向了深入,这不仅使学生再次激发起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对知识理解得更深刻,同时更是一种科学态度的教育。其次,要积极鼓励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教师对学生产生的问题意识要倍加呵护与尊重,师生之间应保持平等、和谐、民主的人际关系,消除学生的紧张感,让学生充分披露灵性,展示个性。在上述教学片断中,我积极的鼓励学生进行大胆的猜想,提出自己的问题。于是,“平行四边形面积该怎样求?是等于两条邻边乘积还是等于底乘高?”“该怎样来验证自己的猜想呢?”“怎样用数方格来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样用转化的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呢?”……这些问题在学生的头脑中自然产生,学生在独立思考、相互交流、相互评价的过程中感受到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满足了学生自尊、交流和成功的心理需求,从而以积极的姿态投入到数学学习之中。
1、通过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电子白板的操作、探究、对边、交流,经历平行四边形的推导过程,初步认识转化的思想方法,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3、运用猜测、验证的方法,使学生积极的情感体验。发展学时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电子白板课件、平行四边形模型、剪刀、初步探究学习卡。
1、课前通过同学们的谈话,轻松引入主题。师:同学们,你们都玩过七巧板吗?
2、播放制作七巧板的视频。
3、出示一组图形,学生观察,数方格算出面积。拉开幕布,学生们看到露出一点点的图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都跃跃欲试,学生动手逐个拖拽出想拖里面的美丽图案。在学时汇报平移的方法时,教师利用电子白板中的拖动图片平移的功能,直接在屏幕上操作演示,感知割补、平移,转化等学习方法。导出视频,拖动、平移等功能。
1、电子白板导出两个花坛,比一比,哪个大?
2、揭示课题。学生比一比,猜想这两个花坛的面积大小。让学生猜一猜、想一想,导出两个花坛的课件。
1、利用数方格,初步探究。
2、出示“初步探究学习卡”同桌交流一下填法,汇报。用数方格的方法得出图形的面积,是学生熟悉的、直观计量面积的方法。同时呈现这两个图形,暗示了他们之间的联系,为下面的探究作了很好的铺垫。导出“初步探究学习卡”
1、探索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成已学习过的图形。
2、观察拼出的图形,你发现了什么?在班内交流操作,重点演示两种转发方法。
4、引导学生用字母来表示:s表示面积,a表示底,h表示高。那么面积公式就是s=ah利用白板的拖动功能,根据学生反馈的转发方式,随机演示。白板演示、突出拖动、旋转等功能。
1、课件出示例1。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树立责任感。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口算卡片。
2、口算: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1)底12米,高是7米;(2)高13分米,底长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4)底0.24分米,高0.5分米。
4、出示课题。
1、补充例题。
一块平行四边形的麦地底长125米,高24米,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独立列式后,指名口述,教师板书。
(2)如果改问题为“每公顷可收小麦6吨,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吨?”怎么解答?
让学生议一议,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评讲。
与上题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让学生自己列式。
辨析:老师也列了三个算式,到底哪个对呢?帮个忙!
a900×(125×24÷10000)。
b900÷(125×24)。
c900÷(125×24÷10000)。
2、小结(略)。
练习十七第6、7题。
练习十七第8、9题。
板书设计:
教后感:
文档为doc格式。
。
教学内容:
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用转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方格图、平行四边形纸片、直尺、剪刀、三角尺。
教师: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1:虾池的面积是多少?2:虾池是什么形状的?……)。
师:虾池是什么形状的?(平行四边形)。
师:求虾池的面积就是求什么的面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猜想。
师: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个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有没有公式呢?(有,师同时出示课件:虾池的平面示意图)。
师:希不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这个公式?
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在探究之前,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来说?
(1、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邻边”。我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的。)。
师:谁有不同想法?
(2、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我发现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下来,移过去就拼成了长方形,所以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
师:现在出现两种猜想,各有各的理由,而真正的计算公式肯定只有1个。我们怎么办?(验证)。
师:对!我们要逐个进行验证,看看正确的公式究竟是什么。
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来代替虾池,还有一些学具,或许会对你们的验证有所帮助。在动手验证之前,老师有几点小提示,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指名读)。
1.小组同学先讨论验证的方法,再动手验证。
2.小组成员要团结合作,合理分工。
3.每组推选1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4.使用学具时注意安全,用完后装入信封。
2、验证“底×邻边”
师:先来验证“底×邻边”这个猜想对不对。
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得好,最先找到答案!小组长拿出第一个信封,开始。
(学生合作,教师巡视)。
3、交流。
师:经过大家的动手操作,相信都有答案了。哪个小组愿意先来交流?
(我们小组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而用猜想公式算出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所以“底×邻边”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听明白他们小组的做法了吗?(找两人分享)感谢你们的介绍。还有不一样的小组吗?(没有)。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验证的过程:(课件演示)用方格图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而量一量它的底是7厘米,邻边5厘米,根据“底×邻边”的猜想公式算出面积为35平方厘米。所以通过“数方格”验证,“底×邻边”这个猜想是错误的。虽然这个猜想是错误的,但我们要感谢提出这个猜想的同学,因为你的猜想很有价值,让我们大家对“底×邻边”为什么不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既然“底×邻边”是错误的,那“底×高”是不是正确呢?现在请收起你的方格图,我们再次小组合作利用第二个信封的帮助再来验证“底×高”这个猜想对不对。一定要交流好验证方法再动手操作,开始。
4、验证“底×高”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5、交流。
师:相信大家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哪组先来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
(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厘米,高4厘米,乘积是28平方厘米,所以“底×高”的猜想是正确的。
师评价:他们小组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我发现他们小组很会利用资源。刚才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8平方厘米,于是他们想到的验证方法就是用底×高,看是不是等于28。有不一样的验证方法吗?注意听,看看他们采用的究竟是什么方法。)。
(2、我们小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把它拼成长方形,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让其利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
师:我们再通过大屏幕一起看(播放课件):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通过平移拼成长方形,面积有没有变化?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板书: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板书:长、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板书:宽、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以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呢?(这样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就能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奥,我明白了。原来这一剪的作用很大,把我们不会解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难题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简单问题了。
师:是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裁剪都可以?(是的)。
(平行四边形没有“长”和“宽”。)。
师:说的真好,我们可不能混淆了。
三.应用公式,巩固训练。
师: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你能独立解决虾池的面积这个问题吗?写在你的练习本上。(出示虾池平面图课件,指名板演:90×60=5400(平方米)。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提供这样一条信息:每平方米放养虾苗30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虾池能放养多少尾虾苗?)。
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30×5400=16(尾))。
(出示课件:四个挑战)。
为什么?(单位:厘米图略)。
4、聪明小屋: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师:真不错,挑战成功。
四.收获平台,课外延伸。
师: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学会了“转化”这种方法;我们学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师:回忆一下:我们在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时是按什么步骤进行的?
(猜想--验证--结论。这是数学上常用的探究方法,相信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它。这节课,同学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简单的问题来解决。课后想一想生活中你是否也用过转化法解决问题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通过让学生数方格和剪拼图形的方法,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指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向学生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和平移的方法。培养学生动手操作、推理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理解平行四边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并会应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归纳、表达能力。教学准备:课件、图形卡片、剪刀、活动的.长方形框架。
猜想—验证—推理—实践—总结。
:这节课主要是采取学生动手操作的形式展开活动的,先以魔术引入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呈现问题让学生猜测,并通过对问题的大胆设想展开验证,学生通过看书,用数方格的方法进行观察对比长方形的面积与平行四边形面积的关系,再次动手把平行四边形剪拼成长方形,证实了自己的猜想,后得出结论。练习设计以浅入深,特别是最后的两道拓展题有效的让不同的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整节课充分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和知识迁移类推的能力。体现了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的教学新理念。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平行四边形的基本特征,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与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它是为下一步学习三角形的、梯形、圆形的面积作铺垫。教材的编排是在学生利用数方格的方法理解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的关系,并通过让学生动手剪拼来加深理解两者之间的联系,知道通过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以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空间思维和动手操作的能力,培养学生语言的综合能力。
五年级学生已经掌握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对于把平行四边形转变成长方形的过程以及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方法有一定的难度,特别是在语言的归纳总结方面需要引导。五年级的学生有主见喜欢创新独立探索,在教学过程中充分的发挥学生的特长,让学生亲身经历,实践、探索、观察、发现,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平面图形?
正方形面积=边长×边长(板书)。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已经认识的平面图形和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为下。
师:同学们喜欢看魔术吗?今天老师要变个魔术给大家看,但有一点要求,就是要。
1、
2、
谁发生了变化,谁一直没变?
4、师:你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吗?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
[设计意图:以魔术的形式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且让学生亲自玩这个魔术。
体验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的过程,充分加深了对这两个图形的观察,更加清楚。
的看到什么变了,什么没有变。]。
2、学生可能会出现三种情况:(1)8×4(2)4×3或6×3(3)6×4或8×3。
3、你们认为他们做得对吗?
四、验证。
(一)自由看书,从书中你知道了哪些知识?
[设计意图:依纲靠本,培养学生自学、独立思考问题的习惯。]。
(二)选择你要研究的一组数据,以小组合作交流的方式完成表格。
1、第一种情况8×4,指名说为什么这么想。(因为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是两条邻边相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是两条邻边相乘。
如图中两个平行四边的两条邻边都相等,它们的面积相等吗?
说明什么?
2、第二种情况4×3或6×8,让学生用刚才测量的数据算一算看两数据算出来的结果是否一样。同一个平行四边形,如果刚才的猜想正确算出来的结果应该是相等的。
3、第三种情况底乘高6×4或8×3,让学生数方格,一个小方格的边长是1厘米,一个方格的面积是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这个结论说明了用底乘对应的高计算是正确的。
生:可以剪了再拼。
活动内容:以小组为单位,把这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拼的方法变成一个长方形。并完成下面内容:
讨论:1、应该沿着哪条线剪?2、剪开后怎样拼成长方形的?
完成操作后讨论:
(1)平行四边形变成长方形后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学生有可能会出现如下剪法,如果学生是在斜边的中点垂直剪的就对,如果不是就不能成立。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通过剪拼的方法我们发现,剪拼成的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剪拼之后形状变了,但面积的大小没变。
(3)你能根据这些条件从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
板书:长方形面积=。
s=ah。
s=ah。
6×4=24平方米。
答:它的面积是24平方米。
师: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需要哪些条件?
生:底和高。
师:从这个练习你想对大家说些什么?
理解什么叫对应的底和高。学生围绕上面三个图形进行分析。
1、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等实践活动,经历主动探索面积计算公式的过程,培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3、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激发探索的兴趣,增强数学应用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倒过程,会利用公式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学生汇报。
(多媒体出示一块长方形的地,一块平行四边形的地)。
学生汇报。
师:你们准备怎样解决呢?
师:怎样才能知道这块长方形地的面积呢?(引导学生得出两种方法:数格子和用公式计算:测量出它的长和宽,用长乘宽就等于长方形的面积。)。
多媒体出示方格和长方形的长与宽,学生求出长方形的面积。
学生小组交流。
二、动手实践,探索新知。
学生汇报,教师引导:
(多媒体出示格子,并说明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
师:现在就请同学们用这个方法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说明要求: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
师:通过数格子,我们发现我们的平行四边形萝卜地和老伯的长方形地的面积一样大,这样一来,我们换地公平了吗?(公平)。
学生猜测。
师:这还只是我们的一个猜想,大胆合理的猜想是我们迈向成功的第一步,那么接下来就请同学们利用手中的平行四边形卡片、剪刀等学具,想办法来验证验证。
学生动手实践,合作交流。
学生演示剪拼的过程及结果。(师:为什么要转化成长方形呢?学生汇报,师生总结:因为长方形是特殊的平行四边形,它的面积等于长乘宽)。
教师用课件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
师: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同学们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引导学生讨论:
1、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比,面积变了没有?什么变了?
2、拼出的长方形的长和宽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有什么关系?
学生汇报,教师归纳:
经过同学们的努力,我们发现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面积相等,平行四边形的底等于长方形的长,平行四边形的高等于长方形的宽。
学生汇报,教师板书: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s=a×h。
师:刚才我们已经推导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知道了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要知道哪几个条件?(底和高,强调高是底边上的高)。
三、练习深化,巩固新知。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2、先估一估,再算一算下面哪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给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一样大?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3、先根据信息猜测是哪个省市的地形图,山西南北大约590千米,东西大约310千米,估计它的土地面积。
此主题相关图片如下:
四、知识应用,总结评价。
师: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到我们今天所学的知识呢?
学生交流。
学生交流。
【教学内容】:
青岛版实验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76页内容。
【教学目标】:
1、用转化的方法探索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经历探索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培养初步的观察能力、抽象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解决现实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数学和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准备】:
学生:方格图、平行四边形纸片、直尺、剪刀、三角尺。
教师:课件、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提出问题。
(1:虾池的面积是多少?2:虾池是什么形状的?……)。
师:虾池是什么形状的?(平行四边形)。
师:求虾池的面积就是求什么的面积?(平行四边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计算呢,这节课我们共同来探究。(板书课题: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二、合作探索,解决问题。
1、猜想。
师:我们学过的长方形、正方形的面积计算都有一个公式,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有没有公式呢?(有,师同时出示课件:虾池的平面示意图)。
师:希不希望通过自己的探究找到这个公式?
师:相信你们一定能行!在探究之前,先请同学们猜想一下: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能是什么?并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独立思考)。
师:谁来说?
(1、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邻边”。我是根据长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猜的。)。
师:谁有不同想法?
(2、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我发现沿着高把平行四边形剪下来,移过去就拼成了长方形,所以我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底×高”。)。
师:现在出现两种猜想,各有各的理由,而真正的计算公式肯定只有1个。我们怎么办?(验证)。
师:对!我们要逐个进行验证,看看正确的公式究竟是什么。
为了方便大家探究,老师为每个小组都准备了同样大小的平行四边形纸片来代替虾池,还有一些学具,或许会对你们的验证有所帮助。在动手验证之前,老师有几点小提示,请看屏幕:(课件出示,指名读)。
1、小组同学先讨论验证的方法,再动手验证。
2、小组成员要团结合作,合理分工。
3、每组推选1名代表进行汇报,其他组员可以补充。
4、使用学具时注意安全,用完后装入信封。
2、验证“底×邻边”
师:先来验证“底×邻边”这个猜想对不对。
比比看,哪个小组合作得好,最先找到答案!小组长拿出第一个信封,开始。
(学生合作,教师巡视)。
3、交流。
师:经过大家的动手操作,相信都有答案了。哪个小组愿意先来交流?
(我们小组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来验证的。我们通过数方格的方法数出平行四边形纸片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而用猜想公式算出的面积是35平方厘米。所以“底×邻边”的猜想是错误的。)。
师:听明白他们小组的做法了吗?(找两人分享)感谢你们的介绍。还有不一样的小组吗?(没有)。
师:我们再一起看看验证的过程:(课件演示)用方格图数出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28平方厘米。而量一量它的底是7厘米,邻边5厘米,根据“底×邻边”的猜想公式算出面积为35平方厘米。所以通过“数方格”验证,“底×邻边”这个猜想是错误的。虽然这个猜想是错误的,但我们要感谢提出这个猜想的同学,因为你的猜想很有价值,让我们大家对“底×邻边”为什么不对有了更深刻地认识。既然“底×邻边”是错误的,那“底×高”是不是正确呢?现在请收起你的方格图,我们再次小组合作利用第二个信封的帮助再来验证“底×高”这个猜想对不对。一定要交流好验证方法再动手操作,开始。
4、验证“底×高”
(学生活动,教师参与)。
5、交流。
师:相信大家又有了新的发现和收获。哪组先来分享你们的研究成果?
(1、我们小组是这样做的:量一量平行四边形的底是7厘米,高4厘米,乘积是28平方厘米,所以“底×高”的猜想是正确的。
师评价:他们小组的这种方法怎么样?我发现他们小组很会利用资源。刚才知道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是28平方厘米,于是他们想到的验证方法就是用底×高,看是不是等于28。有不一样的验证方法吗?注意听,看看他们采用的究竟是什么方法。)。
(2、我们小组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来,把它拼成长方形,我们发现长方形的长就是平行四边形的底,长方形的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所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可让其利用投影仪向全班展示。)。
师:我们再通过大屏幕一起看(播放课件):把平行四边形沿着高剪开,通过平移拼成长方形,面积有没有变化?也就是长方形的面积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板书:长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而长方形的长就是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底)(板书:长、底),宽就是平行四边形的(高)(板书:宽、高)。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可以推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板书)。我有一个疑问:为什么要沿着高剪呢?(这样剪能拼成一个长方形,拼成长方形就能够求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师:奥,我明白了。原来这一剪的作用很大,把我们不会解决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个难题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简单问题了。
师:是不是沿着平行四边形的任意一条高裁剪都可以?(是的)。
(平行四边形没有“长”和“宽”。)。
师:说的真好,我们可不能混淆了。
三.应用公式,巩固训练。
师:我们已经知道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了,你能独立解决虾池的面积这个问题吗?写在你的练习本上。(出示虾池平面图课件,指名板演:90×60=5400(平方米)。
师:如果老师再给你提供这样一条信息:每平方米放养虾苗30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这个虾池能放养多少尾虾苗?)。
师:谁来解决这个问题?其余同学写在练习本上。(30×5400=162000(尾))。
(出示课件:四个挑战)。
为什么?(单位:厘米图略)。
4、聪明小屋:下图中正方形的周长是24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多少?
(图略)。
师:真不错,挑战成功。
四.收获平台,课外延伸。
师:不知不觉中就要下课了。想一想,这节课你有哪些收获?
(我学会了“转化”这种方法;我们学到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猜想--验证--结论。这是数学上常用的探究方法,相信你们在以后的学习中会经常使用它。这节课,同学们不仅仅学到了知识,而且掌握了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把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转化成长方形的面积这一简单的问题来解决。课后想一想生活中你是否也用过转化法解决问题呢?同学之间互相交流一下。)。
教学目标:1、使学生通过探索,理解和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会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活动,初步认识转化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概括能力,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数方格的方法计算面积。
(1)我们已经知道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来得到一个图形的面积,请大家拿出你准备好的方格纸,用数方格的方法来数出方格纸中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的面积。(说明要求:一个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算)把数出的数据填在方格纸的下面。
(2)同桌合作完成。
(3)汇报结果,可用投影展示学生填好的表格。
(4)观察表格的数据,你发现了什么?(平行四边形与长方形的底与长、高与宽及面积分别相等,这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底乘高,这个长方形的面积等于它的长乘宽。
(1)拿出你准备好的平行四边形和剪刀,自己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变成一个长方形。
(2)请学生演示剪拼过程及结果。教师演示剪--平移--拼的过程。
(3)我们已经把一个平行四边形变成了一个长方形,请大家观察,拼出的长方形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你发现了什么?同桌互相说一说,可围绕以下3个问题讨论:
(4)同学交流,教师归纳相机板书。
(5)观察面积公式,要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
s=ah(7)请大家想一想,我们是怎样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渗透转化思想)。
三、巩固和应用。
1、出示例1,读题并理解题意。学生试做,交流做法和结果。
2、强调用公式计算的格式,s=ah=6*4=24(平方米)。
3、练习,82页1、2。
4、一块平行四边形钢板,底是15米,高是底的1。2北,这块钢板的面积是多少?
5、82页3。
6、出示两个同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让学生讨论:面积相等吗。为什么?
四、小结:通过本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对于。
s=ah。
教学反思:1、数方格的方法有些学生忘了,课前铺垫不够好,有些耽误时间了。
2、对于学生动手操作过程中个别人出现的错误情况,如,把平行四边形多出的部分剪掉变成了长方形,因怕耽误时间,没能让他展示,并纠正。
3、让学生观察拼出的长方形与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时,问题设计不好,学生不知道如何回答,因此耽误了时间,以至与后面习题做的也比较少。
教学目标:
通过看一看、剪一剪、拼一拼、比一比、算一算,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并能进行简单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
教学过程:
1、 让生看p69,观察方格纸上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并填写:
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不满一格的,都按半格计算),数一数,长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 )平方厘米。
2、 观察并讨论:这个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怎样的关系?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小结得出:长方形的长和平行四边形的底相等,长方形的高和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
1、 出示:平行四边形,请你想想办法,怎样求它的面积。(让生每人先准备两个平行四边形)。
2、 让生小组讨论,尝试。
3、 检查学生讨论的结果。如果有学生想出,让他到讲台上给其他同学介绍。
(2)比一比:这两个图形有什么关系?什么变了,什么没变?
这两个图形形状变了,但面积相等。
(3)、请你量一量长方形的长与宽,算出它的面积。
4、 总结得出。
如果用s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用a和h分别表示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可以写成:
s=ah。
(1) 让生独立做。
(2) 检查:18×10=18(平方米)。
(3) 注意:面积单位。
6、 看书,质疑。
三、练习。
底(厘米)。
50。
12.5。
100。
9
高(厘米)。
40。
8
36.4。
4
面积(平方厘米)。
12米。
25米。
50厘米。
四、总结。
五、课堂作业。
p71 5。
1、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问题。
2、养成良好的审题习惯,树立责任感。
:能比较熟练地运用平行四边形的计算公式,解答有关的应用题。
:口算卡片。
2、口算:
4.9÷0.75.4+2.64×0.250.87-0.49。
530+2703.5×0.2542-986÷12。
(1)底12米,高是7米;(2)高13分米,底长6分米;
(3)底2.5厘米,高4厘米;(4)底0.24分米,高0.5分米。
4、出示课题。
1、补充例题。
(1)独立列式后,指名口述,教师板书。
(2)如果改问题为“每公顷可收小麦6吨,这块地共可收小麦多少吨?”怎么解答?
让学生议一议,然后自己列式解答,最后评讲。
与上题比较,从数量关系上看,什么是相同的?什么是不同的?
让学生自己列式。
辨析:老师也列了三个算式,到底哪个对呢?帮个忙!
a900×(125×24÷10000)。
b900÷(125×24)。
c900÷(125×24÷10000)。
2、小结(略)。
练习十七第6、7题。
练习十七第8、9题。
板书设计:
教后感:
《义务教育教科书》人教版数学课本五年级上册87——88页。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基础上安排的教学内容。是学习的平面图形面积计算的进一步拓展。应用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推导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是学生的初次接触,让学生为了解决问题主动地实现转化就成为本节课教学的关键。只要突破这一关键,其余的问题就会迎刃而解。
学生对平行四边形的特征有了一定的了解,但对平行四边形如何转化为长方形还没有经验,转化的意识也十分薄弱。因此,要让学生把转化变为一种需要,教师必须通过问题引领,为学生提供解决问题的直观材料和工具帮助学生探究,从而实现探究目标。
1、经历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探究推导过程,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方法。能应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在探究的过程中感悟“转化”的数学思想和方法。
3、通过猜测、验证、观察、发现、推导等活动,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品质。
4、引领学生回顾反思,获得基本的数学活动经验。
讲述阿凡提智斗巴依老爷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1、联系旧知,做出猜想。
看到这个题目,你想到了我们学过哪些有关面积的知识?
2、初步验证,感悟方法。
根据自己的猜想,测量并计算面积,然后选择合适的工具进行验证。
引导学生:可以用数方格的方法试一试。(出示方格纸中的平行四边形)。
学生数方格并来验证自己的猜想。
3、剪拼转化,发现规律。
除了数方格,我们还能用什么方法来验证呢?(学生思考)。
(1)请大家先以小组进行讨论,然后动手实践,比一比哪个小组完成的更快。
(2)展示交流。(演示)。
4、观察比较,推导公式。
s=a×h。
5、展开想象,再次验证。
是不是所有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面积都可以用底乘高来计算呢?
学生先闭眼想象,再借助手中的工具加以验证。
6、回顾反思,总结经验。
回顾我们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探究过程,我们是怎样推导出面积计算公式的,从中可以获得哪些经验。
然后找到转化前、后图形之间的联系。(寻找—联系)。
根据长方形面积公式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推导—公式)。
1、解决实际问题。
2、出示如下图。
算一算停车场里两个不同的平行四边形停车位的面积各是多少。(学生动手算一算,再让学生汇报。)。
3、下面是块近似平行四边形的菜地(引导学生理解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底和高必须是相对应的。)。
王大爷:43×23李大爷43×20,请你判断一下,谁对?谁错?
4、现在你明白阿凡提是怎么打败巴依的了吗?
引导学生明白:阿凡提利用了平行四边形易变形的特性调整了篱笆。
思考:阿凡提调整篱笆后的菜地面积变为100平方米,底20米,你知道高是多少吗?
转化思想是一种重要的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它是连接新旧知识的桥梁,合理利用,不仅可以掌握新知,还可以巩固旧知。希望同学们能把它作为我们的好朋友,帮助我们探索更多数学奥秘。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同学们一定收获很多,下课以后,把自己的收获用日记记录下来,主动地到生活中去发现和解决一些关于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的问题。
【设计意图:试图把学生带入更加广阔的学习空间。】。
s=a×h。
内容的梳理:
在《2011版数学新课标》中,“图形与几何”这部分内容包括:空间和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图形的性质、分类与度量,图形的平移、旋转、轴对称、相似和投影,平面图形基本性质的证明,运用坐标描述图形的位置和运动。“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节课,是在图形的度量这一范围当中。
与其知识相关联的知识链接:一是空间平面基本图形的认识,二是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与面积的计算,三是关于平行与垂直的认知。这些是学习本课内容的知识基础。此外,“平行四边形面积”这节内容,对后续学习三角形、梯形、组合图形及圆形等其他平面图形的面积也是一个铺垫。
教材的解读:
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图形的特征以及长方形、正方形面积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是进一步学习三角形面积、梯形面积、圆的面积和立体图形表面积的基础,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又为学习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打下坚实的基础。
学生的了解:
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初步的预习能力,也有了一定的活动经验,根据教材中的描述,学生基本上能对割补法有初步的体验,只是在语言的描述上还有一定的困难。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力不够丰富,对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有一定的困难,因此本节课的学习就让学生充分利用好已有的`知识,调动他们多种感官全面参与新知的发生、发展和形成过程。
思想的渗透:
“转化”是数学学习和研究的一种重要思想方法,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就采用了转化的方法。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应以学生的探究活动为主要形式,通过操作,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主动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从而找到面积的计算方法。这样,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面积计算公式,印象深刻,思维也得到发展。
活动经验的积累:
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是建立在学生数、剪、拼、摆的操作活动之上的,所以操作是本节课教学的重要环节。教师既要做好引导,又要注意不要包办代替,一定要学生在独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基础上进行操作,切记有教师带着做。因此,教学中先用数格方法计算图形的面积,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面积和面积单位的含义,为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提供感性材料。再通过割补实验,把一个平行四边形转化为一个与它面积相等的长方形,把新旧知识联系起来,使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内在联系,便于从已经学过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推导出新的图形面积计算公式,使学生明确面积计算公式的意义和来源。通过实际操作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动手操作能力。
很高兴,能有这样的机会和各位数学精英们切磋交流,还恳请各位多提宝贵意见,多多给予我指导,谢谢!
。
3、在操作、观察、比较中,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
4、在探究活动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
推导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并能够运用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课件平行四边形硬纸片剪刀透明方格纸。
一、情境激趣:
生: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师: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板书课题)。
二、实验探究:
1、猜想。
那么大家猜一猜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可能与边有关)只与它边的长度有关?大家看老师手中这个平行四边形,(演示)还可能与什么有关?(高)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究竟与它的底和高有怎样的关系?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研究。
2、实验。
1)独立自主探究:
生:我用数格子的方法。
师:数格子时,不足一格的按一格算,把得到的数据填在表格里。
师:还有什么方法?
生:我用剪一剪、拼一拼的方法。
师:用剪拼方法上的同学请读一下操作提示。(一生读)下面你们就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试一试。
2)小组内交流:
师:通过数格子或者剪拼的方法,哪位同学有收获了?把你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小组长组织好。一会要向全班同学汇报你们小组的方法。
3)学生汇报:
第一个小组:(1)数格子(把表格带到前面说)。
(2)剪拼。
师:你们成功的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了长方形,这一长方形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有什么关系?(生:长方形的长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宽等于平行四边形的高)你们小组转化的清楚,介绍的明白真了不起)。
是这样吗?师课件演示解说强调平移。
(多么巧妙的剪拼,我发现你们的思维很灵活啊。)(我只能说两个字了:“佩服!”)。
师: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其他几个小组同学,通过动手操作你们得到了什么结论。一起说(师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四、运用公式解决。
师:现在我们来算一下铺这块平行四边形草坪要用多少钱?
(生口算)。
五、拓展练习。
底15厘米,高11厘米。
(不仅准确计算出了结果,速度还很快,真不错。)。
2、开放题:这是一张全国地图,有一个省的地形很像平行四边形,山西省。山西南北大约590千米,东西大约310千米,你能估计一下它的土地面积吗?(东西能否再平些)。
(能在实际问题的解决中恰当运用公式,了不起)。
3、学校要建一个面积是12平方米的平行四边形花坛,请你帮学校设计一下,(要求底、高均为整米数)1)可以有几种方案?2)哪种方案更合理?(你们能从不同角度考虑,为学校选择更合理的方案,老师非常感谢大家)。
六、全课小结:
师:这节课,你是怎么学习的?你有哪些收获?
(我是用数方格的方法、我用平移这种方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再与平行四边形进行比较得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师演示)你们很了不起,能想办法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我们以前学过的长方形来研究它的面积。我们这节课使用的这种方法,以后在学习其它图形面积时还会用到。今天的家庭作业是以《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为题写一篇数学日记,写清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的推导过程,可以画、也可以剪贴。
课后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因此,在教学时,我把关注的焦点放在学生身上,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自主建构,更关注学生真实的学习过程。从而适时地激发学生的情感,点燃学生的智慧,发挥学生的创造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适时渗透、领悟思想方法。
数学教学的价值目标取向不仅仅局限于让学生获得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数学教学活动中,经历问题解决的过程,了解数学学习的价值,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获得数学的基本思想方法。我觉得,这节课学习的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将永远铭刻在学生头脑中,将在学生今后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适时引导、主动建构知识。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过程是主动建构的过程。因此,在教学中,我让学生象科学家一样经历大胆猜想、动手验证、得出结论的过程。先让学生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进行猜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可能与什么有关?然后,给学生足够的探究时间和空间,“数”、“剪拼”都是学生的智慧,“数的过程”、“剪拼的过程”都是学生的思维过程。最后,让学生同伴互助去探究、去发现、去总结,给每个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机会,真正的实现了自主学习。
3、适时点拨、有效进行指导。
探究学习是把学生的“学”作为实施教学的基本点,而教师的“导”是实现学生“学”的根本保证。因此,在教学中我适时地对学生进行点拨、指导,做到“放得开、收得住”。如在自主探究过程中我发现,有的学生把平行四边形剪开后无法拼成长方形。于是,我进行了个别指导。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只有沿高剪开才能拼成长方形?通过指导,使学生明白沿平行四边形的高剪开,是将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关键。
课例点评。
这节课教师在教学时以图形内在联系为线索,以转化这条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在操作、观察、比较活动中,通过孕伏、理解、强化的过程,让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领悟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具体表现在以下几点:
1、在情境中蕴含知识,孕伏思想方法。
这节课情境的创设一方面紧紧地围绕所要探索的数学知识,另一方面又充分体现了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创设了江滨公园铺草坪的情境图,分别呈现了一个长方形和一个平行四边形的草坪,并提供每平方米草坪的价格,引导学生根据信息提出问题。这一情境中既有长方形面积的计算,又有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把这些知识都融入一个具体的生活情境中,既唤起了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又暗含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有关。
2、在探究中体验知识,理解思想方法。
这节课沿着“提出猜想思考验证方法实践验证”这个过程进行。一是独立探究。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进行探究,并且提出了活动要求。一方面启发学生设法把所研究的图形转化为已经会计算面积的图形,渗透“转化”的思想方法;另一方面引导学生去探究所研究的图形与转化后的图形各部分之间有什么联系,从而找到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二是合作探究。在学生独立探究的基础上,让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通过交流,学生知道,任何形状的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长方形,这样,他们对图形变换的认识不再是个案的体会,而是对图形本质联系的体验。
3、在反思中提炼知识,强化思想方法。
教师在教学中注重引导学生对转化过程进行反思。第一次是在学生汇报交流之后,教师用课件呈现图形转化的过程引导学生进行反思,重点是理解转化的思想方法;第二次是课即将结束时,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这节课学习内容时再次回放图形转化的过程,重点是强化转化的思想方法。并引导学生:“在今后学习其它平面图形的面积时,还要用到这种方法。”这样为学生以后学习三角形、梯形面积的计算进行了思想方法的延伸。
总之,这节课教学时有两条主线,一条是数学基础知识,另一条是数学思想方法,并且把领悟数学思想方法作为数学教学的要务,把掌握数学思想方法作为学生数学学习的最高境界。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gzhenggongwen/599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