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范本是研究文学、语言和写作规律的重要素材,可以拓宽我们的知识面。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著名范文范本,希望能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思路。
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教学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但目前仍未被应用于财政学课程中。将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
目前我国多所高校提出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研究型学习与研究型教学是建设研究型大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研究型教学已经在我国高等教育诸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度梳理后发现,研究型教学目前尚未被应用于财政学课程的教学中。
财政是国家治理的基础和重要支柱。与财政在国家治理体系中的重要位置相对应,财政学作为一个跨经济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学科领域的综合性学科,是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程,对于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财政学课程中开展研究型教学对于提高该课程的教学质量,提升经济管理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本文在中国知网(cnki)检索主题为“研究型教学”的`论文,共检索到论文2420篇(截止到2015年9月)。主题为“研究型教学”的论文最早出现于1996年,此后论文数量逐年增加,年均增长率超过35%,如图1所示。这一现象说明研究型教学方法在我国课程教学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
其中,被引频次最高的论文是张安富于2012年发表的“改革教学方法探索研究型教学”一文。文中提出“应强化研究型教学的意识,转变教学范式,这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造就创新型人才的关键环节”[1]。从检索结果看,研究型教学方法已被广泛应用于高等教育、外国语言文学、数学、教育理论与教育管理、物理学、计算机软件及计算机应用、医学教育与医学边缘学科等学科,如图2所示。
例如,于歆杰等在清华大学电路原理课中进行研究型教学,认为研究型教学强调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和研究兴趣[2]。
范钦珊等提出在基础力学课程中实施研究型教学需做到“教学内容重在学术深度、教学过程重在启发与互动、课外学习重在研究、考试考核方法重在刺激思维鼓励创新、教育技术的应用重在与课程整合、实验教学重在自主设计”。李桂娥借鉴剑桥大学研究型教学的经验,从区域经济学的学科特点出发,以创新教学理念为指导,以问题为导向,从课堂教学和课外指导两个方面开展研究型教学[2]。
范钦珊等指出清华大学自2001年就开始在“材料力学”“理论力学”“工程力学”等课程教学中进行研究型教学的尝试[3],并取得了显著的成效。陈侃等运用课堂观察数据进行研究,发现本科课堂上实际体现的研究型教学主要表现为从讨论和发表意见的氛围、鼓励批判和探索、以问题为中心激发探求欲、结合当下应用实际、介绍研究过程和成果等五个维度。然而,通过对现有文献进行深度梳理,发现“研究型教学”目前尚未被应用于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
第一,教学手段单一。
尽管目前本科财政学课程已采用多媒体方式教学,但是这种方式仍以教师为主,偏重对财政学基本理论知识的系统讲授。如果片面地认为使用了多媒体设备,就是进行了教学方法的创新,那么多媒体教学不过是从黑板作为载体的“填鸭式”教学转化为以计算机为载体的“填鸭式”教学,这样的方式依旧难以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部分教师在财政学课程中运用案例教学法,例如任传普、郑洁[4-5]。然而,受限于本科生财政学课程案例教材的缺乏,案例教学效果目前仍难以保证。
第二,教学内容滞后。
在当前的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过分强调学科的理论体系,过分强调学生对财政学基本理论的学习与掌握,缺乏对财政学研究前沿进展的跟踪,缺乏对当前公共财政问题的深入分析与解释,使得学生对财政学的理解浮在表面,不清楚政府为什么要在不同阶段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不理解政府为什么要采取不同的财政政策对经济和社会进行调控,不能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无法透过现象探索财政本质,达不到揭示支配这些财政现象的规律的教学目的[6]。
3、研究型教学方法在财政学课程中的应用。
针对目前研究型教学在我国高等教育各个学科运用的情况以及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将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财政学课程中,有助于弥补现有教学方法的不足,提升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第一,以研究型教学带动研究型学习为理念,以推进课程论文写作和ppt演示为手段,将“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和合作研究能力。
在“导论”教学过程中增加中英文文献的检索方法、数据搜集方法等内容的讲授,并在该章内容结束后列出若干课程论文选题供学生选择,学生也可以依据自己的研究兴趣自行选题,要求学生自己查阅文献、搜集数据、分析问题,并在课程结束后提交课程论文。
根据学生的科研兴趣,组建“财政学兴趣小组”,由任课教师担任兴趣小组的指导教师,鼓励学生自由报名参加,吸引部分具有科研潜质的学生参与到兴趣小组中来进行研究型学习。围绕大家共同感兴趣的财政问题,利用课余时间,通过qq、微信等平台进行互动和交流,开展科研训练,通过“干中学”提高学生的独立研究能力。
在财政学课程教学过程中开展合作学习,以“收入分配的衡量”为例,按照自然班级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要求每组学生运用所学方法围绕“在校大学生贫富差距现状”开展调查研究,并将调研结果制作成ppt在课堂上演示,演示结束后留出一定时间回答同学们的提问,如图3。
第二,以研究型考核方式检验研究型教学和研究型学习的效果,研究型考核方式侧重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财政问题的能力。研究型教学和研究型学习的效果需要研究型考核方式来进行检验。课题组将通过课程论文质量、课堂ppt演示效果、期末考试成绩三个方面综合评价学生的学习成绩,杜绝死记硬背,鼓励自由探索、提倡运用所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的财政问题。
课程论文质量主要由任课教师从学习态度、任务量、创新性、内容质量和撰写质量等五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课堂ppt演示效果采用德尔菲法,教师评价(权重60%)、学生自评(权重20%)与同学互评(权重20%)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评价;期末考试成绩将降低客观题的比例,加大主观题的比例,将客观题比例控制在20%以内。
课堂ppt演示效果的教师评价以ppt演示前的准备情况、ppt演示情况、ppt演示结束后的互动交流情况三方面的考核相结合,合理分配各项权重。学生自评和同学互评均采用课题组设计的量规表进行评价。量规表的设计侧重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解决问题的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表达能力等四大项,每项再设计2~5个二级指标,如图4。
总之,将研究型教学方法引入财政学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既能够帮助学生完成预定的专业学习任务,又能够培养学生的研究型学习能力,包括独立研究能力和团队研究能力,同时通过课程论文写作和ppt展示,提升了学生的文字表述能力以及口头表述能力。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税收筹划成为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税务管理则是税收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在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负的最小化。文章梳理了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涵、内在关系,并就控制税务成本、维护税收权益、增加企业盈利机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方面详细论述税收筹划对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价值创造。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管理条例的前提下,以实现合理节税、降低企业税负为目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策划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该类行为一般具有目的性、专业性、前瞻性。就本质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如何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能够有效降低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扩大企业税后利润。“税务管理”是基于税收筹划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指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情况,在有效控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务成本的最小化。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相对税收筹划,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过程,更加注重纳税的整个环节以及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实现税收成本与风险的平衡。
税收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与价值体现。税收筹划能够有效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筹划,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灵活、主动的实施空间。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进行系统性分析、筹划、检测、实施,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与实施环境。
2.2税务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
虽然税收筹划能够减少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的,然而由于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国家政策风险、成本-收益风险、执法风险。倘若单纯以降低企业税负为目标,由此造成的涉税风险成本可能远超税收筹划带来的收益,因此更加系统性地、注重风险控制的税务管理不可或缺。因此可以看出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3.1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为满足不断扩张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势必将加大税收力度。企业是以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通过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能够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扩大其税后利润。目前企业税收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税收实体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因企业纳税行为不当造成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避免税收处罚成本。税收筹划对企业合理规避税务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通过分析其资本结构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税负的有效控制、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如企业通过借款融入资金时存在“税盾效应”,即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作为费用列支,并允许企业在计算其所得额时予以扣减,然而企业的股利支付却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因此,企业可通过借入资金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与因借入资金实现的税负降低额的大小,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通过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方向、享受税收优惠的投资地点、享受免税或税收抵减的投资方式,实现企业税负的减少。在投资方向选择方面,政府出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可充分利用该类优惠政策,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在投资地点的选择方面,国家出于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的目的,会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如对保税区、经济特区、贫困地区等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通过选择注册地享受该类优惠政策;在投资方式选择方面,企业可选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投资方式。如企业可通过选择购买国债等享受免缴所得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坏账处理等进行会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实现不同的企业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应缴税款的递延,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如企业在进行存货计价时,在符合当前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从而使得企业账面利润减少;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金额;采用最有利的坏账核算办法,降低企业所得额等。
3.2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全面、扎实的税务知识与实务处理能力。税务筹划要求企业拥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能力,以及一支业务精专、能力突出的税务处理团队。同时,税务筹划必将不断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对税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3有效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增加企业盈利机会。
递延纳税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根据税法的规定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时期后再缴纳。企业可通过递延纳税的方式,有效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递延纳税虽然不能减少企业应纳税额,但通过延迟缴纳税款可以使企业无偿使用该笔款项,相当于政府给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可利用该笔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或进行再投资。
3.4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这在客观上使得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逐步使企业走上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的道路,使得企业将生产资源配置到全要素生产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的新型产品生产中,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与配置,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5维护企业税收权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纳税主体,一方面应承担依法纳税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维护自身税收权益,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纳税。由于纳税主体与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倘若任由税务机关以征代纳,必然导致税务机关滋生惰性,导致税务征收质量的低下,同时也让企业难以实施税收筹划。因此,企业应从依法治税的角度,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对权利与权利失衡进行纠正,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外部实施环境。
[1]刘慧.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2013(4):222,224.
[2]严伟林.基于企业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研究[j].特区经济,2012(10):267-269.
[3]徐太文.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6-88.
[4]周开君.税务筹划的价值与风险[j].经济导刊,2010(10):94-96.
[5]郭建生.从税收筹划到税务管理的转型[j].当代经济,2016(6):50-51.
财政专项资金在促进经济发展、推进民生改善、支持城市建设、加强社会管理等方面有着重要作用。根据当前财税体制改革、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等相关部署要求,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是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提高财政资金绩效的重要内容。
近年来,为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变化和事业需要,各级地方政府不断加大对经济发展、民生保障、城市建设、社会管理等领域的财政投入力度,为保障各职能主管部门履行工作职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促进地方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地方经济、社会进入新常态和政府治理要求不断提高,专项资金管理上也暴露出一些问题和不足:一些专项资金专项不专,应属于职能运转的经费也从专项支出列支,挤占了专项资金;专项资金设置“碎片化”,重点不突出;部分专项资金结构固化,“专项资金部门化、部门资金处室化”的现象比较突出;一些专项资金支出进度滞后,绩效不明显;专项资金分配方式和使用方式大多经久未变,难以适应经济发展、财税制度改革要求;部分专项资金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不清,未能充分发挥基层管理优势和充分调动基层积极性,等等。鉴于上述弊端,为进一步发挥专项资金在专项事业发展和特定工作任务中的重要功能作用,履行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亟需按照国家关于深化财政改革的要求对专项资金进行全面清理、整合优化并改革创新其管理机制。
遵循“统一领导、科学设立、分类管理、规范使用、绩效优先、公开透明、跟踪监督”的原则,全面清理财政专项资金,进一步整合优化财政专项资金、创新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方式、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绩效、规范财政专项资金管理,逐步形成结构合理、重点突出、科学高效、公开透明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和政策体系,发挥财政专项资金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保障支撑和引导带动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稳定健康发展。
(一)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的主要措施。
1.全面清理专项。建议设立财政专项资金清查领导小组,由地方主要领导挂帅,财政部门牵头,各职能主管部门配合,制定专项清理方案,对专项资金的`规模、分布、管理和使用情况进行全面清查,清理去除应属部门运转经费而设置的专项部分,使专项资金复归本质属性。
2.优化专项设置。统筹考虑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不断变化的形势要求,对当前财政专项资金的分类设置与预算安排进行调整完善,对性质相近、用途相同、使用分散的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归并,优化完善专项资金的功能定位、支出范围、支持重点,实现财政专项资金设置的科学化。
3.突出保障重点。紧紧围绕地方政府的战略决策部署,优先保障政府中心工作和重点任务的资金需求,支持部分亟需资金投入的重点领域,补齐缺位、拉长短板,支持一批地方性的重大优质项目加快发展、形成能力,为地方经济社会的稳定健康发展提供支撑。
4.完善预算管理。健全财政专项资金项目库管理制度,地方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下级政府要加强对财政项目库的滚动管理。推行零基预算,避免“资金等项目”现象。
5.创新分配方式。积极探索财政专项资金因素法分配、竞争性分配、ppp等分配和使用方式,推动上级财政专项资金由专项转移支付向一般性转移支付转变,由上级政府“直接资助项目”为主向“激励引导下级”为主转变,推动竞争性领域资金由“行政性分配”为主向“市场化运作”为主转变,明确地方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充分调动基层和市场积极性,发挥基层和市场优势。
6.强化绩效管理。强化以绩效目标为导向的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机制,将专项资金绩效管理的重点向项目绩效深化、向政策绩效延伸,量化绩效目标考核内容,落实绩效管理责任,实施项目合同制管理,切实提高专项资金绩效。
(二)清理优化整合,建立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清单。
1.推进财政专项资金清理优化整合。对法律、法规、规章有明确规定的专项资金,原则上予以保留;对设立依据不充分、执行背景已发生重大变化的,予以撤销;对符合政府重点工作目标和现实发展需要,但支持方向、扶持对象和用途相同或相近的,予以归并。按照财政资金支持方向进行分类整合、分类管理。根据政府工作重点和社会事业发展需要,按用途和性质整合为“产业发展类、民生保障类、基本建设类”等三大类。今后按规定增设的专项资金,须归入相应类别进行管理。其中,产业发展类用于支持农业、工业、服务业等行业中重点产业发展和特色传统产业的提升改造以及科技、人才等领域的投入;民生保障类用于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的教育、就业、住房、社保、卫生医疗等方面的保障性支出;基本建设类用于社会事业、城建、水利、园林文物、信息化等方面的政府投资项目建设。
2.实行财政专项资金清单式管理。按照财政专项资金目录清单管理的要求,定期公布专项资金目录清单、转移支付目录清单及其管理办法、预算安排情况,定期根据专项资金的使用绩效调整专项目录清单和预算安排规模。专项资金主管部门要积极转变观念,加快完善工作机制,及时修订管理办法,细化明确绩效目标,强化资金绩效管理,切实落实管理责任,及时向政府报送专项资金使用绩效情况,定期向社会公布预算执行情况。
3.规范财政专项资金设立和调整。专项资金清单一经确定原则上不再新增,新增事项在现有专项资金中统筹安排。今后确需新设专项资金的,或专项资金政策执行过程中因经济社会形势变化确需调整和完善的,应由主管部门会同财政部门对新设或调整的必要性、可行性、资金规模和管理办法进行论证,报政府批准后执行。
(三)实行零基预算,改革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编制办法。
1.实行零基预算和项目储备管理。需列入下年度财政专项资金预算的项目,各主管部门应提前一年将其纳入项目储备库进行收集储备、分类筛选、评审论证、排序择优,项目申报和评审工作原则上应于当年9月底前完成。未纳入项目库的项目不能作为专项资金分配对象。一个项目只能申报一项专项资金。下级政府应按照轻重缓急的原则并结合自身财力状况,推进本级项目库的滚动管理,在分配使用上级专项资金时,要从项目库中择优选取项目。
2.严格项目前期审核。对重点项目、专业性较强以及产业发展类项目,原则上应组织专家成立评审论证小组或者委托有专业资质的社会中介组织开展第三方评审论证。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的补助额、奖励额与项目投资额相关的,项目实施单位应委托符合条件的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审计报告;对于特别重大或情况较为复杂的项目,必要时由主管部门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出具专项审计报告。
3.据实编制专项资金预算。对跨年度实施的项目,主管部门应按当年度实际需要的资金数编制预算建议。已纳入财政项目库的备选项目,需经财政部门结合预算年度财力状况、专项资金预算编制要求和政府工作重点等因素审核后方可纳入预算。
(四)创新分配方式,改革专项资金使用办法。
1.深化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资本化运作方式。产业发展类专项资金的分配方式,逐步转为间接资助为主,间接扶持资金比例应占到50%以上。对保留的具有一定外部性的竞争性领域专项,应控制资金规模,突出保障重点,逐步改变行政性分配方式,主要采取设立产业引导基金,通过“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方式,拓宽实体经济融资渠道,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和金融创新发展,逐步与金融资本相结合,充分发挥财政资金杠杆放大作用,带动引导社会资源支持产业发展。少数不适合实行基金管理模式的专项,应在事前明确补助机制的前提下,事中或事后采取贴息、先建后补、以奖代补、保险保费补贴、担保补贴等补助方式。
2.突出民生事业类专项资金均等化分配理念。按照“保基本、兜底线、促公平、可持续”的要求,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结构,支持文化教育、社会保障、医疗卫生、社会养老等民生事业发展,促进民生改善、社会公平,确保当前可承受、未来可持续。加快建立教育一般性转移支付机制,促进全市教育事业均衡协调发展。支持卫生医疗资源优化整合,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支持非公立医院发展。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社会救助等保障机制,鼓励和支持社会资本参与养老服务,进一步构筑完善覆盖面广、公平合理、机制完善的民生政策支持体系。逐步加大专项资金转移支付方式改革力度,赋予下级政府统筹安排权限,强化下级政府落实政策要求的主体责任。
3.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积极稳妥推进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基础设施、公共服务项目和新型城镇化建设。加快探索基本建设类专项资金撬动社会资金和金融资本参与合作项目的有效方式,设立ppp引导基金,根据ppp项目实施进展情况,通过以奖代补和基金化方式,对ppp项目提供前期费用补贴和引导支持,推动项目加快落地、加快实施。严格执行国务院和财政部等部门出台的一系列制度文件,加快筛选、储备、推出一批适合ppp模式的项目,科学编制项目实施方案,合理选择运作方式,认真做好评估论证,加强项目实施监管,不断提高政府资金规范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五)引入竞争机制,提高财政资源分配效率。
推广政府购买服务,凡属事务管理性服务项目,原则上通过公开竞争的方式优选承接的社会力量,以提高公共服务水平,满足公众多元化、个性化需求。在部分符合条件的产业发展类、民生保障类项目中开展专项资金竞争性分配改革,分配时把需要支持的产业、企业或下级政府项目的综合性绩效作为主要依据,按规定程序评审、公示、公开后择优分配,由下级政府按规定范围和方向统筹安排。
(六)明晰财政事权,完善财政专项资金合力协作机制。
为激励下级政府做好本辖区范围内的事业发展和特定工作任务提供保障,避免出现下级政府不作为或因追求局部利益而损害其他地区利益或整体利益的行为。按照“增强上下级合力、强化激励约束、提升分配绩效”的原则,建立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相适应的专项资金合力协作机制。根据财政专项资金特点,对扶持项目按规模和性质进行适当划分,上级主要扶持重大项目,下级主要承担一般项目,赋予下级选择项目、安排资金等自主权,调动上下级共同推进发展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对确需上级扶持的一般项目,由上级将专项资金通过因素法分配转移支付到下级,由下级按照上级有关办法规定,结合下级资金安排情况,确定扶持项目、统筹安排预算、实施后续管理,并按要求及时向上级报送资金使用情况,年终由上级相关部门进行检查和考评。
(七)强化绩效管理,提高财政专项资金使用效益。
根据预算绩效管理相关要求,针对专项资金用途和性质,实行分级分类绩效管理。各职能主管部门要积极探索因素法分配、竞争性分配、ppp等方式,及时修订完善专项资金具体管理办法,对专项资金的申报、分配、审批、拨付、监督等内容进行规范,并及时向社会公布。每年年初,各主管部门要明确专项资金管理的预期绩效目标;年度预算经地方人代会审批通过后,要及时组织预算执行,并加强项目绩效跟踪管理;年度终了后,要及时形成绩效评价意见,并主动接受人大、财政、审计和社会公众监督。政府督查、审计等部门要及时对专项资金管理改革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不及时推进专项资金改革、专项资金使用达不到主要绩效目标以及管理使用过程中存在严重问题的,要及时报请政府进行调整或取消该专项资金。
(八)加强组织领导,确保财政专项资金改革顺利推进。
1.加强组织领导。建议设立深化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改革领导小组,地方主要领导为领导小组组长,各专项资金分管领导为副组长,财政部门、各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主要负责整合规范专项资金工作的组织领导和重大事项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财政部门主要负责人为办公室主任,主要负责整合规范专项资金工作的实施部署、协调督办。
2.强化协作配合。各主管部门要切实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按照专项资金整合规范要求,会同财政部门开展调研、深入研究、整体推进;充分发挥职能作用,按照各自职责积极配合牵头部门开展整合规范专项资金工作,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和办法。要根据各专项资金的使用主体和重点的不同,制定具体的实施办法.
拙文行将付梓,掩卷遐思,感触颇深。和任何一个初涉学林、深沐师恩的学子一样,我在学问上的点滴寸进无不渗透着尊师的心血与汗水。
我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心中的感动与谢忱。回朔三番应考,屡屡败北之际,先生一如既往,鼓励倍加,是我一生矢志不移之鞭策。先生笔耕学苑之执着,教书育人之严谨,人生际遇之恬淡,名利得失之超然,宛如春风化雨,将我人生中之困惑、焦灼与浮燥一扫无余。在我入室问学的两千余日日夜夜里,恩师罗剑朝教授的倾心扶植与绵密关照是我人生转折的契机与动力。
在论文研究中,王忠贤教授、徐恩波教授、张襄英教授、霍学喜教授、郑少锋教授、贾金荣教授、王礼力教授、陆迁教授、李录堂教授、李世平教授、王征兵教授、姜志德教授、杨立社教授、姚顺波教授、王静副教授、吕德宏副教授、崔永红副教授、杜君楠讲师、张永辉讲师、牛荣讲师、任海云讲师等对我学问的浸润和熏染已成为我学术生命中浑然不可析分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我同窗数载的学兄学姊--张军、阮峰儿、杨峰、秦宏、李嘉晓、刘为军、谭亚荣、史建俊、赵晓鹏、车君、武晓明、吴后宽、于转利、李文刚等,以及冯永忠、杨培志、乔飞、王涛等,也将以其诚恳助人的风格与情同手足的厚谊,在我的心碑中镌刻下他们温馨的名字,并伴我走好以后数十年的风雨人生。
其实,在这座七旬学府的六度春秋,让我感念需要铭记的还有经管学院资料室的诸位--段波老师、刘志莲老师、刘蔼老师、陈金允老师、杨晓霞老师、陈兰英老师,以及更多的师友。
我的爱人张颖慧女士分担了大量的家务,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必要的时间,论文的完成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她的辛劳。
我会默默地在心底珍藏所有帮助过我,给过我鼓励的人的名字,并轻轻祝福一声,好人一生平安!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简历要先对自己各方面能力进行归纳和汇总,用词应简单明确,最重要的是要强调你在相关行业中所获得的特殊专业才能,表明你在专业领域内是块难得的好料。有吸引力的简历能博得人的“第一印象”,才能顺利的征服未来的雇主。
在简历中尽量展示你工作的稳定性。很少有企业喜欢跳来跳去的跳槽一族,一般情况在一家公司工作一年以上会被认为工作稳定性合格。如果一年内换了很多家单位,则被认定为工作稳定性很差,同时也会认为你工作能力达不到要求。
以下是小编分享的财政学专业个人简历范文,更多内容请关注个人简历网。
个人信息。
目前所在:顺德区年龄:26。
户口所在:韶关国籍:中国。
婚姻状况:已婚民族:汉族。
诚信徽章:未申请身高:165cm。
人才测评:未测评体重:58kg。
我的特长:
求职意向。
人才类型:普通求职。
应聘职位:财务/审计/税务,财务/审计/税务,财务/审计/税务。
工作年限:3职称:
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日期:一个月
月薪要求:5000--8000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佛山,。
工作经历。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建筑。
担任职位:会计主管。
工作描述:1、负责费用报销及付款审核,编制内部财务管理规范及核算流程;。
2、指导出纳、费用会计进行资金、账务处理,编制并报送会计报表;。
3、统筹2011年度资产盘点,编写盘点报告;。
4、编制2012年度经营预算;。
5、协助部门领导做好本部门员工的培训工作;。
6、会计凭证、合同及相关财务资料的'整理与归档;。
7、兼任美的小学财务负责人,主管美的小学财务工作。
离职原因:
公司性质:股份制企业所属行业:房地产开发。
担任职位:总账会计。
工作描述:1、编制年度费用预算,对执行情况进行分析并提出建议报送管理层;。
2、费用报销及付款单据审核,严格管控成本费用支出;。
3、负责收入、成本费用、税金等全盘会计账务处理,编制相关报表;。
4、撰写财务分析报告;。
5、开展合理有效的税务筹划,主持2010年度所得税汇算清缴;。
6、维护与税务、银行等外部单位关系,配合国税开展的税务稽查;。
7、工资核算。
离职原因:
教育背景。
毕业院校:重庆工商大学。
起始年月终止年月学校(机构)所学专业获得证书证书编号。
语言能力。
外语:英语良好粤语水平:优秀。
其它外语能力:懂粤语和客家话!
国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
1、具备独立处理全盘账务的能力;。
2、取得会计上岗证,并已通过注册会计师税法科目考试;。
3、能够熟练使用金蝶k3、用友u8和nc等财务软件;。
4、熟练使用日常办公软件,特别是使用excel进行数据处理;。
5、良好的职业操守,厚积而薄发,稳重而不失时机。
文档为doc格式。
。
摘要:为了帮助大家设计撰写论文,为大家分享了关于财政学的国债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供您参考!
3月9日,日本发生9.0级超级地震的前两天,在同一地区(即仙台外海)发生了一个7.2级的大地震。现在看来,7.2级的只是前震,11日的9.0级的才是主震。
20xx年9月15日的世纪金融海啸也已够大了,但要小心,它也可能只是个前震,主震还在后头。
星级债券基金经理被称为债券大王的葛洛斯(billgross)最近罕见地大幅减持了他手中的'债券,提高现金比例,要不就是把长债改为短债。
葛洛斯的举动引发了各方的高度关注,他倒是毫不保留地以3个问题讲出了他的想法与逻辑:
(1)谁买了国库券?
(2)谁正在买国库券?
(3)谁将来会买国库券?
葛洛斯的3个问题可以用一个浅显的例子来说明。
(1)有一家公司经营不善,股价大跌,跌到了资不抵债的地步,怎么办?必须想办法护盘。就是想出办法让股票有人买,不致一路跌下去。
(2)谁来买呢?谁来护盘呢?由子公司出面。子公司的钱从哪里来?向银行借。银行凭什么借钱给子公司?由母公司以资产作担保。
(3)母公司向银行做担保,银行借钱给子公司,子公司拿钱买母公司的股票,母公司股价就被“暂时”护盘护住了。
(4)接下来,就有两种可能:a.母公司趁股价拉高时,偷偷出货,让市场中许多不知情的散户吸货,来个金蝉脱壳;b.另一种可能,是还来不及出货,由子公司借钱护的盘就难以为继了,垮下来了,或者,散户也不上当,不跟进了。这就导致最终清盘下市。
现在,只要把美国比为母公司,债券比为股票,美国财政部比为银行,联储局比为子公司,美国政府以外的买家包括各国政府及法人基金都比为散户,就差不多了。
美国这家公司经营不善,赤字累累,不发债借钱无以度日,发债又怕没人买,因此只好由联储局自己印钞票买财政部发行理的国债了。这就是“量化宽松”货币政策。量化宽松货币政策的目的,是除了自己印钞票来买自己的国债(护盘)之外,更希望“诱使”其他散户跟进,共襄盛举,一同护盘。
于是葛洛斯的三个问题都有了答案:(1)谁买了国债?答案是众多散户(尤其是各国政府);(2)谁正在买?答案是美国联储局,七成的新国债是被联储局买的,因为散户不太愿意跟进了;(3)谁将来会买国债?指的是今后再发行的新国债谁来买?如果愿跟进的散户越来越少,那么只有以提高国债孳息才能产生更大的购买意愿,这也就意味着一个持续膨胀的国债泡沫正在接近破灭的临界点。
这里,有一个问题是关键,所谓“散户”(也就是除了美国联储局之外的其他购买者)对美国国债的兴趣与支持,除了看它的孳息外,也关注美元的价值。如果美元持续贬值,再多的孳息也难以产生购买的意愿。
最近美国犹他州众议院通过一项认可金银币成为法定货币的法案。这项法案认可居民可以自由选择用金银币或美元来支付税收及偿还债务。除犹他州,接下来还有12个州将要审议类似的法案。
联储局主席伯南克针对这种回归“金本位”的主张表示,“黄金不是万灵药”,而且他说,全球目前的黄金储量尚不足以有效支援美国的货币发行量。
伯南克为什么不以有关货币发行权归属的宪zhen问题作为回应呢。事实上,犹他等13个州的提案看似荒诞,却也凸显了一个有关美元信心的深层次危机。美国用尽心机,甚至不惜动用军事手段来维护美元作为全球国际储备货币的地位,如今却因为一再的破坏财政纪律及货币纪律,连美国自己的国民也对美元的信心开始动摇了——真是“祸起萧墙之内”矣。
全球债券大泡沫一旦戳破,恐怕就是世纪金融海啸真正的主震了。
现在的财政学本科大学生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比较严重,一切还都是以教师为中心,学生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没有主动性创新思维,没有对学习的兴趣,学习效率比较低,不会也不可能尊重个体的差异化发展。尤其是在财政学专业覆盖范围不断缩小的情况下,这种现象就更为突出。早期的财政学研究范围较广,从学科专业设置来看,一些大学的财政系除了现在所说的财政学专业之外,甚至还包括货币银行学、信贷、会计等专业。
从研究方向来看,财政学专业还包括现在财政界很少涉及的财务管理和投资。伴随金融学、会计学专业的迅猛发展,财政学因学界的自我放弃,发展空间越来越小,财政学的研究对象甚至连财政部门活动都无法全部覆盖,在发展中甚至放弃了财政部门管理的一些领域,专业设置越来越窄,覆盖范围越来越小,教学内容陈旧、方法单一引起财政学教育界的广泛关注。受传统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影响,其培养的学生已明显与现有社会需求不相符。在过去,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多输送到以财税部门为代表的政府部门;如今,面对高等教育大众化形势与财税机关人事制度改革的形势要求,财政学专业培养的学生明显与社会需求、市场需求不符。但各高校财政学专业的传统教学理念并未发生重大改变。教师依然主要结合教材,根据财政学专业领域中出现的新问题、新观点来更新自己的讲义,把相邻学科的知识点充实进来,一股脑儿地讲授给学生。这种强调“一切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理念,即教师是信息的组织者、传播者和把关人,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已有观念,使学生的主动性和能动性受到压制,使学生失去了自由思考的空间和激情。
这种注重学术养成、注重知识传授、注重批量化生产、忽视个体的差异化发展的倾向,严重束缚了大学生个性的发展。使得就业空间本就不大的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与其他经济类专业的本科生相比竞争能力更加弱化,更加不能满足社会对人才的多元化需求。财政学专业对本科生的教育同样如此,应当实行宽口径的培养,拓宽培养目标,除面向财税等政府部门外,还要面向各类企业、公共部门和非盈利组织。专业培养目标的改变促使传统的'财政学专业的教学理念必须发生改变。而在专业日益细化、就业形势日益严峻、教育层次日益完善的情况下,要使财政学专业的本科生适应学生的多元化需求就必须向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专业本科教学理念转变。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本科教学理念,是与传统教学理念有着重大区别的新的教学理念。其核心思想是强调重视人的个性与个性化发展,以对个人的独特性及其家长的尊重最大化原则。近年来许多高校也认识到这点,开始改变原有的教学理念,并对财政学专业的课程体系进行了调整、修订,尤其是财政人才的培养涉及本科、硕士、博士三个层次的综合性大学。
二、基于个性化发展财政学本科人才培养与教学平台。
培养人才是一切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整个教学过程都是为了培养人才而展开。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科学与否,直接关系到毕业生工作与学习的竞争力。目前,大部分高校的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主要以“因校施教”为原则,即充分利用学校现有资源,而非“因材施教”。传统的财政学本科教育培养目标主要体现在拓宽本科生知识面、培养学习与创新能力方面。具体而言,就是知识结构完善、掌握经济学基本原理、熟悉财税基础理论、熟悉财税基本政策法规,具备运用经济学基本原理分析财税问题的能力。它忽视了与学生的兴趣、个人职业规划等个体差异性因素,这种在不以学生为中心确立的人才培养目标下,培养出适应社会的能力就相对较差。现在,我国许多综合性大学的财政学专业正在双轨推进培养学术型与应用型人才的目标与制度。面对近几年就业难的问题,培养创业型、创造型人才愈加重要。不过,对创新型和创业型人才的培养制度和培养模式还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基于此,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模式改革相对于重视知识传承、学术养成、标准化教学、批量制造的传统财政学本科教育模式,就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种类型的高级人才:学术型、职业型、创业型与创造型等。况且经济类专业的大学生,包括财政专业大学生的创业基础较好,具有某些特殊的优势,充分发挥他们的天赋与潜能,其更易于成为社会所需要的创业型与创造型人才。个性化教育是引导个性生命独特性发展的教育,它以尊重差异为前提,以提供多样化教育资源和自主选择为手段,以促进个体生命的自由和充分发展为目的(冯建军,)。基于个性化发展的财政学本科教学培养目标,应该从尊重和培养个体的个别性、特殊性、差异性立场出发,结合学生的兴趣与个人职业规划,充分利用各自学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引导学生向不同类型的专业领域、不同层次的专业方向发展,为学生今后的发展创造足够的条件,培养学生在财政学领域具备一定的专业化水平和创新能力。培养财政学专业个性化人才的完整途径主要表现为:首先,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通识教育阶段,培养目标应体现宽口径、厚基础的“广博”培养原则,进一步扩充通识基础模块,增设相关学科的教学内容,供学生选择,可以建立以思想政治类、工具类课程为先导,以经济学基本原理课程为核心,以人文素质类、科技类课程为辅助的综合课程体系。
其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专业及拓展教育阶段。结合不同高校的特色,在突出专业培养的同时,围绕专业课程进行充分的拓展,引导学生结合专业与个人兴趣,合理制定大学选修课程菜单。在课程设置上,可以建立以财税类课程为必修课,以经济类、管理类相关课程为选修课的综合课程体系,同时,辅之以学术讲座、第二课堂等开放式培养手段。选修课的取舍要体现不同高校的资源优势与特色,体现不同高校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个性。并且,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尽可能提供更多的课程供学生选修,使学生最大可能地选择自己最有兴趣的课程,激活他们的多元兴趣与多种思维,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升,进而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差异性发展。再次,在财政学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创新能力培养阶段,就大学本科生的人才培养而言,本阶段培养手段与方法是否科学有效,直接关系到学生创新能力的积累和今后个人能力的可持续发展。此阶段的人才培养方案,应弱化理论课程的安排,强化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如通过学术报告、学生科创、社会调查、案例分析、社团活动、假期实践、毕业实习等方式,有组织、有目的、有成效地实施人才培养活动,为财政学专业本科生毕业后的个人综合能力的提高与可持续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这种以培养个性化财经类本科大学生为目的的教学模式,应该以“问题—发展”模式为主。正如李亦菲在《个性教育的历史脉络和发展趋势》中所述:要努力超越“以教师为中心”和“以学生为中心”的对立,尽量实现“教师与学生的关系是合作对话、平等、民主和互惠的关系,而不是先知与后知、控制与被控制、主体与客体的关系”,这种没有拘束的开放交流,是认识自我和认识世界的重要方法。在一些必修课和选修课中,教师可以组建多元的小型团队,引导学生各自按照自己的兴趣和特长组建自己喜欢的个性化团队。以公共收入与支出的部门为导向的“职业型”研究团队,以“经济与社会”为导向的“创新型”研究团队等。并将最近兴起的行为经济学、试验经济学的研究方法———试验法,用于财政专业课程的讲授,将此教学方法运用于各种财政实践中模拟和实践,引导学生对学习的热情,提高他们的动手实践能力以及分析能力。
应该以“问题———发现”型的新型模式为主,被动接受的传统教学模式为辅,对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出了进一步的要求。一方面,要具备多层次的教师队伍,既要有研究型教师队伍,也要有负责教学任务的一线教师队伍,还要有针对学生特殊需求的专业辅导员队伍,从而使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得到充分的满足。大学究竟是专门搞学术研究的地方,还是培养个性化、专业化、富有创新思维人才的地方,这是我们值得深思的问题。另一方面,必须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要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延展到学校图书馆、实验室、国库、税务机构等财政活动现场,使学生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参与、积极投入。使“讲堂”变为“讨论”、“对话”、“研究”内容“发酵”、“火花四溅”的具有个性色彩的“研究性学堂”,以增强教学效果为目的,以学生为主体来选择组合教学方法。但要注意在运用试验教学法时,要与课程的合理定位、内容设计和相关资源建设相结合。学生学习的场所不应该受到约束,应该在广阔的天地中自由成长。
引导语:论文常用来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简称之为论文。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财政学课程论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现阶段,财政学专业教学过程中普遍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理念,一味地强调理论知识的传授,很少会重视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了转变这种局面,《财政学》课程建设中应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作为基本立足点,使传统知识传授型教学模式转变成实践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为了成功实现这一转型,必须在《财政学》课程建设以及改革实践的全过程中都贯穿这种实践能力培养理念,具体应该包括以下几点内容:。
1.1教学目标定位。科学、合理的教学目标对于课程改革而言显得尤为重要,相当于行动的导向和指南针。教师应根据不同的授课对象需要掌握的能力不同设置相应的专业教学大纲,主要分为非财政学专业以及财政学专业,而且应该从理论教学、实验实训教学两个方面进行设计,也就是根据学生需要掌握的不同能力编制教学计划,这样才可以有效确保教学计划的针对性、有效性。
1.2教材整合。应该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合理整合、重构财政学教材体系以及教材内容,使财政学教学不仅能够满足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的需求,也可以满足非财政学专业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需求,其次也便于教师更好地选择教学内容,将课程内容设计的前沿性、系统性、科学性、思想性充分体现出来。
1.3教学手段、教学方法改革。传统的财政学教学手段及教学方法比较单一,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为财政学教学手段的创新和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渠道。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应有机结合传统教学手段以及现代教学手段,丰富课堂教学方法,避免传统教学手段对于学生实践能力的束缚,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1.4教学过程优化。学校应积极建立实验实训平台,同时应构建课外学习交流平台,进一步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以及实践能力,使学生在实训的过程中学会灵活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提高学生的知识转化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能力培养型教学模式必须始终坚持以学生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明确定位合理的教学目标,进一步优化、改革教学教材、教学方法、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综合能力,提高财政学教学效果。
财政学课程教学的授课对象不仅有财政专业学生,同时也包括非财政专业学生,但是对于不同授课对象,在实践能力培养方面也具有不同的要求。具体而言,对于财政学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目标主要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要求学生能够全面掌握财政相关的理论知识,同时也需要具备观察、思考、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实践能力。对于非专业财政学专业学生来说,最主要的能力培养目标是提高学生的业务能力,相对而言能力要求相对较低,只需要掌握最为基本的财政理论知识,学习相关的财政制度,了解相关的财政业务操作方法及流程。为此,财政学教材章节结构应区分一般知识介绍以及具体实践介绍、理论介绍以及制度介绍,在教学体系上不仅要便于教师选择教学内容,在教学内容上也应该就学生的不同知识需求,合理调和专业教学需求以及非专业教学需求。其次,应克服财政宏观理论以及微观理论“两张皮”的弊端,将财政宏观理论和微观理论有机结合。尤其是需求突出财政学实践课程方面的内容。
在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应该拓宽、丰富传统的教学方法,积极拓展学生的思维。财政学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尤其是对于专业学生来说,对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尤其重视。因此,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通过分析一些现实的经济典型案例使学生学会如何通过自己学习的财政理论知识解释这种经济现象。而且应该以案例的方式提出一些现实存在的财政发展问题,并且引导学生总结、探讨出一个合理的解决方案,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实践能力。通过案例教学可以加深学生们对财政理论知识的理解,向学生们介绍一些国家的财政法律法规及政策、大体的财政运行状况,不仅有利于拓宽学生的视野,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于实际财政工作的感性认识。如果是具有较高教学价值的案例,可以通过搜集网络、图书以及报刊中的相关信息资料,并且将其应用于课堂实际教学指导以及实际教学过程中。
课堂讨论环节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及主动性,不仅可以提高财政学课堂教学氛围,加强教学互动,也有利于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问题、分析问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以及思维能力。而且,通过课堂讨论教师也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案。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必要抽出2-3个课时组织学生们进行课堂讨论。其次,教师应定期让学生们撰写小论文,让学生们进行课外阅读,不断补充新的'知识,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样有利于锻炼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科学研究及理论分析能力。通常情况下,财政学专业学生要求应写2-3篇2000-3000字左右篇幅的小论文,在学生写完后教师应及时评阅,并且给出客观的评语。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提出一些财政发展的热点问题和学生们讨论,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们踊跃的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应积极鼓励学生们申报本校的科研项目,并且组织学生们多参加一些社会调查类科研项目,当然教师也需要全程指导学生们的调研,可以是小组辅导方式,也可以是讲座方式。如果发现学生在科研调查的过程中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应作为重点培养对象,多提供一些阅读书目让学生平时多阅读、多学习,还可以利用周末、长假、暑假等比较空闲的时间进行专题调研,如果有比较好的文章可以发表。
实验教学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方式,近年来很多高等院校已经开始慢慢意识到实验教学的重要意义。在财政学教学过程中,应该通过实验实训平台加强学生实践,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财政学实验教学主要是通过财政综合信息系统、财税综合模拟实验室、税收实验室、税控防伪信息系统等结合实际教学内容设计仿真模拟情景进行教学。比如,可以在实验室中引入不同公共管理部门在财政管理方面的实际操作流程设计政府会计、政府采购实务操作、政府预算模拟流程实验、税务稽查模拟实验等仿真模拟操作。其中,关于政府预算模拟的相关流程实验还可以具体划分为财政支出管理系统、财政收入管理系统、部门预算编制等三个部分。这种实验教学方式可以大大提高教学内容的系统性、生动性以及具体性,便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掌握,从而提高学生的知识实际应用能力。其次,财政学课程教学应积极建立知识拓展平台。因为财政学涉及到的知识面非常广,知识容量较大,课堂上的授课内容非常有限,因此必须将课堂学习向课堂外延伸。学校可以充分利用学校校园网络建立一个专门的财政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也即是财政学课程网络,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站在线观看关于财政学的授课视频,这样有利于学生在课外“充电”,针对性的补充自己的弱点,弥补自己的不足,彻底弄懂在课堂上没有弄懂的问题。同时,学生可以通过网站论坛相互讨论,当然也可以和老师们随时交流,一旦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随时咨询老师。其次,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多样的社会调查。比如,针对“高等教育的个人回报率”、“农民负担”、“农村费税改革”、“我国政府用于高等教育投资的利益归属”、“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公交线路调价问题研究”、“农村义务教育状况”、“城市公园资金筹措机制证”等问题都是比较好的社会调查专题。这样有利于学生及时了解财政改革过程中的难点、热点,将财政知识和社会服务联系起来,在实践的过程中不断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综上所述,传统财政学教学中的人才培养目标和现代社会人才的实际需求存在很大偏差,并没有发挥财政学教学的作用。以实践能力培养为导向构建能力培养型财政学教学模式,不仅符合经济学科的特点,也正好满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因此,现代财政学教学中应坚持以实践能力培养为教学导向,不断优化教学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不断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社会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应用型财政专业人才。
摘要:在当前的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是处于发展的状态,但始终在面临着较为严峻的挑战,而其中财政税收政策的影响占较大比重,而能够促进一个国家发展的基础就是这个国家的中小企业。所以本文通过对当前经济背景下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合理建议。
关键词:新经济;中小企业;优惠政策;财税政策。
在当前新经济的背景下,我国中小企业在财政税收方面出现的问题越来越多。虽然我国的经济整体上处于平稳发展的状态,但是实际上内在的经济形势是复杂多变的,比如,当前劳动力素质较低,各行各业的企业内部自身存在的结构问题以及国际上的经济形势不断影响国内的中小企业的发展,逐渐降低了他们的竞争力。所以,目前必须要将中小企业的财税政策进行调整和优化,才能真正实现我国经济的健康向前发展。
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我国的中小企业出现的问题是消费者物价指数与生产者物价指数成方向变动,且变动相当之大,甚至许多中小企业会逐渐发现他们生产成本的价格上涨的速度与物价的上涨速度相比简直是天壤之别。生产者物价指数上涨的主要原因是因为当前劳动力的缺乏导致劳动力整体工资的上涨以及各种生产的原材料成本也处于持续上涨的状态,所以现在,各中小企业低于减免征税的呼声越来越高。虽然国内的其他经济政策对于中小企业的运营和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但是远比不上财政税收政策对整个中小企业的影响来的重要。在当前这个汇率波动较大的经济社会中,原材料和劳动力工资不断上涨的状态会使大多数中小企业在运营发展过程中面临极大的阻碍。与西方的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财政税收方面的征收额度较高,大部分发达国家会通过较低的征收额度来刺激中小企业的快速发展。美国成为经济霸主不只是因为他的经济稳定且高速发展,主要还是因为美国国内的中小企业在低税收刺激下的迅猛发展。我国中小企业的范围和规模在不断扩大,这些中小企业也逐渐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我们那的吃穿住行用几乎都是通过中小企业才得以实现,所以这些中小企业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原动力,也是能够使经济平稳运行的基石。就目前经济情况来说,因为我国财政税收政策的落后和传统使各中小企业没有在急需帮助的时刻受到国家的优惠政策影响,甚至于缺少专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福利待遇,减税、免税以及优惠税率对于他们更是闻所未闻。没有合适规范的财政税收政策是难以使中小企业在整个经济社会中进行优化和发展的,而目前,我国也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了其中的问题,所以我国现在已经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状态,只希望能够尽快出台一部完善的能够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从而使其能够健康向前发展。
(一)税收优惠政策并不完善。
中小企业是促进我国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使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处于平稳状态的保证,我国政府陆续出台的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虽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减免国家的税收负担,但对于中小企业的影响却是微乎其微,不能与其内部生产活动相适应,从而导致整个企业内部生产力的下降。我国自身是希望建立一个健全的、综合的财政税收政策体系,但是在税收优惠方面仍然存在不小的问题。我国在高新技术产业方面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是在企业所得税方面,通过减少征收企业所得税,使企业的生产成本相应的降低,而且如果企业年底出现了亏损,还可以获得国家的递延补偿;但是对于经营企业的个人所得税所实施的优惠政策较少,而且在一些研发和投资方面的费用还存在一些困难,既没有对于进口货物的免征政策,也没有关于转让科学技术的优惠政策,甚至对于一些基本的、新兴的,同时也是急需要整体进行优化和创新的资源和产业所享受到的税收优惠几乎是完全没有,所以我国的税收优惠政策的范围还要不断进行调整和扩大。
(二)企业内部财务人员不能够完全明确国家的财税政策。
我国中小企业的发展所需要的资金是有限的,所以在财务方面的管理和控制是比较容易的,但同时因为规模较小,人员数量也是有限的,这样就会造成在企业发展经营的过程中缺乏高级的财务专管人员对于企业运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解决。而且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一定会涉及到财税方面的问题,所以税收筹划是每个中小企业所必须要面对的难题,这就需要专业的税收专业的相关人员进行分析、规划,但是因为人员数量优先,专业素质较低,知识储备不够,就会使企业的发展出现各种障碍,整体降低了企业的发展速度。如果要使各相关财务人员能够完全理解国家的'财税政策,需要在企业内建立起较为完善的税收风险筹划制度,处理好税收收入和企业收益之间的关系。但是目前不仅是因为人员数量较少,还因为其工作能力较弱,对于国家的税收政策不能及时接收和掌握,使企业对自身的税收难以完全掌控,这样不仅不能帮助企业自身减少税款,甚至还会带来不小的税收风险。
(三)国家对于财政税收在科技方面的投入不尽合理。
我国当前资源配置中受益最大的就是科研所,各中小企业因为国家或是本级政府对其投入的科研资金较少,势必会降低在科研方面对于企业的刺激,再加上本身对于开发、创新、优化各项资源和结构缺乏兴趣,很难成为国家科研方面的主体。而且各级政府普遍只重视各项研发的结果和所得荣誉,对于其结果对当前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并不是十分重视,所以就很难发挥国家财政税收的优惠政策对各项研发的影响,也不会鼓励企业去大量研发适合群众使用的新型产品,从而会导致企业研发成本提高,而收益却止步不前的情况。
(一)建立健全的税收优惠政策。
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如果想要一个国家的经济能够健康长久的发展,就必须要使各地方的经济能够平稳运行。在当前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中小企业对国家经济影响较大,这就表明我国现在如果想要整体经济有序发展,势必要加快中小企业的前进步伐,同时政府以及国家相关财政部门也需要做出相关的管理措施,出台一些适合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为其今后的快速发展奠定一个坚实的经济基础。在当前新经济背景下,如果想要形成一个良好的经济氛围,就需要我国政府加大对市场的管理和监督力度,做好对各中小企业的宏观调控,才能总体提高财税政策对企业的影响。在这种情况下,还应该进一步扩大政府优惠政策的范围,使各中小企业获得的收益最大化,进而刺激他们进行自主创新。总体来看,我国财政部门需要进行有效的宏观调控,从而大量降低企业的应纳税款,同时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使其在快速发展的同时,更加趋于稳定。同时在科研方面,我国也要加大对企业的投资力度,为各中小企业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支持,使得他们不仅发展自身的产业,还可以大力创新新型技术,以获得更多的收益,从而形成有效的循环。
(二)政府应适当的实行扶持政策。
由于现在还没有出台一套完善的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优惠政策,现在的中小企业出境可以说是较为窘迫,所以现在只能通过政府的扶持和适当的税收制度,才能提高中小企业在当前经济市场中的竞争力。在企业的整体发展中,政府需要对企业发展的规模、经营模式、存在的优势及出现的问题进行研究和分析,针对不同的问题采取不同的措施,提高财政资金对企业的支持力度,同时制定新的适当的发展规划,才能有效提高中小企业的发展规模。但是,政府的财政资金拨款的条件还是需要严格的审核,以免使一些企业钻了空子。在税收的优惠方面,也必须要按照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只有政府推行公平公正的优惠政策,中小企业才会实现公平公正的的市场竞争,从而实现企业之间的相互刺激、相互激励,使各企业能够快速发展。当某个中小企业开始出现盈利时,国家也需要适时的出台相关财税政策,对于快速发展且不断进行自主创新的企业给予更多的优惠政策,或者是适当的降低税收的征收标准,使税收优惠的范围能够兼顾很多企业;对于发展较慢、竞争力较弱的企业,政府也需要采取相应的扶持政策,同时进行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降低企业的成本,提高企业的盈利,从而使企业能够重新振作起来。
(三)完善企业内员工的个人所得税政策。
国家实行的税收优惠政策在扩大范围的同时也要有针对的实行,税收优惠除了可以使整个企业的成本降低,还可以影响企业内部的员工收入。政府可以在征收个人所得税方面实施优惠政策,从而提高员工的工资,刺激了员工的工作热情,还可以使员工为了提高自己的工作效率而进行相应的学习,从而提高了员工的知识储备,使整体的工作环境得到相应的改善。同时还可以建立适当的奖惩制度,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进而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
(四)对于税收管理方面的相关政策还需完善。
如果要降低企业的税收风险,不仅需要企业自身进行监督和管理,同时还需要政府通过完善的相关政策法规进行监督和协调。首先,政府应该使各企业内部财政部门相关人员明确自己所承担的税收权力和义务,明确自己不仅有纳税的义务还有享受税收优惠的权利;其次政府可已通过相关宣传,使企业养成自觉主动纳税的习惯,降低企业出现税收风险的几率;最后还可以使企业在内部实行一些队友偷税、漏税人员的惩罚措施,从根本上杜绝此类情况。
在当前新经济的背景下,中小企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主体,而现在中小企业的发展确实差强人意,这不仅是企业自身发展缓慢,更多的原因是国家政策扶持的不足,所以现在需要国家抓紧出台相应的优惠政策,再配合政府的资金扶持,才能使我国的经济真正做到稳步向前发展。
[1]贾雁岭,娄爱花.促进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税收政策[j].西安航空技术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
[2]叶志东.积极财政政策背景下完善中小企业税收扶持政策研究[j].山东行政学院学报,2012.
[3]庄家林.支持我国中小企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d].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博士学位论文,2011.
[4]孙桂清.新经济环境下中小企业财政税收政策的创新[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36:161.
摘要:
电子商务在促进经济发展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但是其独有特征所造成的税收流失问题给我国现行税收征管制度带来了巨大的挑战。借鉴国外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和经验,提出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税法体系,加强电子商务监管,实施电子商务税收优惠政策,以进一步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制度。
关键词:
电子商务;税收问题;国际经验。
一、我国电子商务发展现状。
据中国电子商务中心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市场数据监测报告》显示,,中国电子商务市场交易规模达13.4万亿元,同比增长31.4%。其中,b2b电子商务市场交易额达10万亿元,同比增长21.9%;网络零售市场交易规模达2.82万亿元,同比增长49.7%;电子商务服务企业直接从业人员超过250万人,由电子商务间接带动的就业人数已超过1800万人。中国经济发展“电商化”趋势日益明显,无疑是中国经济的一个新增长点。但是由于我国相应的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不够完善,造成税收流失问题严重。因此探讨如何规范电子商务税收秩序,引导电子商务健康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电子商务特点以及引发的税收问题。
(一)数字化、信息化、无纸化与传统以纸质化会计凭证为交易证据不同,电子商务的无纸化程度越来越高,交易过程及所涉及的票据均以电子文档形式保存,不涉及现金流的使用,减少了作为征税依据的纸质凭证。电子商务的数字化、信息化导致征税对象难以确定,并对不同税种造成不同程度的冲击。依据税法规定,根据交易对象和内容的不同将征税对象分为有形商品、劳务和特许权,但电子商务的数字化和信息化模糊了征税对象的性质,难以区分商品、劳务和特许权。电子商务采用在线销售方式,基于互联网以数字化方式传送销售,将有形产品转化为无形的数字化产品后,这对增值税的冲击表现为征税时适用的税种发生了变化。对于网上销售无实物载体的纯数字化产品(如电脑软件),征收的税种由增值税变为营业税;电子商务在线交易数字化产品,钱货的交付均在网上完成,海关难以获得传统票据来掌握此类交易,海关征税的税基不存在,使海关的征税变得十分困难。而且无纸化的电子商务使增值税专用发票难以获取,极大冲击了以传统纸质会计凭证为依据的增值税专用发票管理体系。
(二)虚拟性、隐蔽性电子商务是基于互联网的新型商贸方式,交易全过程都在虚拟的网络空间完成,使交易主体、场所、商品或者服务等均虚拟化,使得纳税主体难以确认。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征管工作时,必须首先确定纳税主体以及相关的交易信息,但是对于电子商务中的经营者而言,只要交纳一定的注册费用,就可以拥有自己的网页进行电子商务交易,交易双方无需见面,传统意义上的有形仓库和经营场所均被网络虚拟化,纳税机关很难确定纳税主体及应税事实,经营者也很容易逃避工商登记。依据税法规定,营业税按照劳务发生地原则确定营业税的课税地点,但是电子商务的虚拟化使劳务发生地点难以界定,削减营业税的税基,造成税收流失。我国企业所得税是对我国境内的企业和其他取得收入的组织的生产经营所得和其他所得征收的一种税,但在电子商务中,互联网的虚拟化难以确定“我国境内企业”,企业所得税的征管更是无从谈起。
(三)国际化、快捷化互联网的全球化使电子商务打破地域限制,计算机的自动化极大地缩减了交易时间,减少了交易环节,降低交易双方的交易成本。但是传统的流转税的多环节纳税体系难以适用电子商务,电子商务的快捷化使交易的中介环节减少甚至消失,以致课税点的减少,侵蚀税基,导致税收流失。电子商务的国际化加大了营业税课税地点确认的难度。电子商务中的远程劳务具有消费地和提供地相分离的特点,致使劳务发生地难以确认。当发生跨国劳务交易时,如果以劳务消费地为课税地点时,对于国内企业接受境外远程劳务时,则应征收营业税;对于国内企业向境外提供远程劳务,则不应征收营业税;而如果以劳务提供地为课税地时,则国内企业向境外提供远程服务需要缴纳营业税,国内企业接受境外远程服务不需要缴纳营业税。
三、国内外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比较。
(一)中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法制建设中存在的“两大困境”当前我国电子商务相关法制建设落后于电子商务征管的需要,电子商务的法制建设亟待完善。虽然近几年我国出台相关规章制度对电子商务征税问题进行规范,但是可操作性不高,《税收征管法》在电子商务的立法方面存在很大的漏洞。
1、电子商务税务登记困境。《税收征管法》没有明确规定从事电子商务的纳税人是否应该进行税务登记,亦缺乏电子商务登记方式的规定。于203月15日起施行的《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办法》虽然规定从事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的经营者,应当依法办理工商登记注册。但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的自然人,则应该在第三方平台进行实名登记。“不具备工商登记注册条件”缺乏明确规定,可操作性有待商榷。
2、电子商务税务稽查困境。由于电子商务的虚拟化、数字化,交易中涉及的电子凭证具有可修改性,这使得税务机关进行税务征管稽查工作时失去基础。虽然《网络发票管理办法》进一步确定了电子发票的效力,但是此办法并非针对网络购物和电子商务征税,而是为了规范发票使用和税收征管。因此,针对专门规范电商在具体操作中不主动开具发票、篡改发票等形式偷逃避税行为的相关规章制度亟须出台。
(二)美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主要政策法规作为电子商务发源地的美国,从电子商务发展初期,美国各级政府就高度重视电子商务的发展,积极制定规范电子商务健康发展的法规政策。
1、美国电子商务税收法律体系。自1995年以来,美国政府出台一系列电子商务税收政策。1995年,美国政府研究制定与电子商务有关的税收政策,并成立了电子商务工作组和经济分析局,收集信息作为今后征税依据;美国财政部发布《全球电子商务选择性税收政策》白皮书,主要规定了电子商务的技术特征、遵循原则、税务管理方法;发布的《全球电子商务框架》确立了税收中性、透明、与现行税制及国际税收一致的原则;美国国会通过了《互联网免税法案》规定连续三年的免税期限,并确定属地征税等原则以避免多重课税和课税歧视;美国电子商务咨询委员会再次通过的《互联网免税法案》延长了免税期限;美国国会于又通过《互联网税收不歧视法案》扩大了免缴互联网接入服务税范围;美国参议院通过了《市场公平法案》,该法案规定在简化各州征税法规前提下,对电商企业征收地方销售税和使用税,移动应用开发者、云计算服务音乐与电影等数字产品的下载领域也被纳入征税范围。
2、美国电子商务税收监管体系。美国政府成立专门机构对电子商务征税进行调查分析。1995年美国成立的电子商务工作组和经济分析局,专门研究与制定电子商务税收政策。该工作组的决策信息是由另设的三个政府机构提供:美国普查局提供电子商务数据统计信息;美国经济分析局分析电子商务产业增长与税收变动效应;美国劳工统计局记录电子商务行业劳务数据。通过多方面获取大量电子商务信息统计,以确保电子商务税收政策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三)欧盟及韩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情况。
1、欧盟。欧盟主张对原有税收征管条款进行补充修订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欧盟颁布的电商增值税新指令,将此前非欧盟居民企业向欧盟个人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不用缴纳增值税的规定修正为非欧盟居民企业,不管是向欧盟企业提供电子商务,还是向欧盟个人消费者提供电子商务,都要缴纳增值税,以平衡居民企业与非居民企业之间的税收负担。欧盟通过新的增值税改革方案,规定由收入来源国开征增值税。欧盟对电子商务征税采用代扣代缴方式,欧盟成员国采用一种自动扣税软件,该软件将用户申请和用户银行卡绑定,在交易进行时,该软件自动计算消费额和税额,扣款成功后,将消费款划至公司账户,将税款划至税务部门,并将税务信息传至网上税务监控中心。欧盟实行的电商税收优惠政策是在对年销售额在10万欧元以下的非欧盟公司免征增值税。
2、韩国。韩国为了规范电子商务交易行为,保护各方的权益,于颁布《电子商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并规定以前相关法律规章也适用于当前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为保障电子商务市场的健康发展,制定严格的市场准入制度并实行中央和地方分级监管的多头监管电子商务交易行为。韩国为鼓励电子商务的发展,实施一系列税收优惠政策,如对中小企业的税收收入减免0。5%的年度电商交易额;对于境外网购有形商品的购货款与运费之和低于十万韩元的,免征进口税;对于网上输出娱乐、教育软件等电子物品视为出口,免征关税。
四、完善我国电子商务税收征管体系的建议。
(一)构建完善的电子商务税法体系通过对国内外电子商务税收征管的现状和经验分析,可以看出,完善立法是解决电子商务税收流失问题的重要前提。电子商务市场与传统市场存在相似之处,只需要对原有税法条款进行适当的补充修改,就可以适应电子商务的发展需求,为电子商务发展创造公平的运营环境。在税收实体法中,应进一步明确规定征税对象,无论是有形商品、无形商品、数字化产品或线上交易和线下交易,都应该统一纳税,享受同等的税收待遇。如美国在最近颁布的《市场公平法案》中明确将云服务等纳入征税范围之内,我国应在税收法案中对征税对象明确界定。依据电子商务特征对各种税种的冲击,应对各税种的征税规定进行一定的调整,以适应电子商务发展的特征。关于增值税的调整,首先应规范电子发票。基于增值税专用发票在增值税征管中的`重要性以及电子发票在当前电商蓬勃发展的经济环境中日益重要的作用,在现有的网络发票管理办法中补充专门针对电子商务发票管理的新规十分必要。如新规中明确以电子签名保障电子发票开具内容的真实性、开具电子发票的企业需到税务部门备案以供稽查等。其次应重新界定增值税和营业税的征税范围。由于电子商务数字化特征,使很多劳务和商品数字化,以致难以区分商品和劳务。对此,可以将增值税的征税范围扩大,亦符合营改增的政策指向。关于关税的调整,短期来看,为了鼓励国际贸易自由化,应对电子商务的关税进行减免,但是从长远来看,为避免关税的流失,应引入先进的技术平台,组建网上海关征管电子商务的关税。在税收程序法中,针对电子商务虚拟性和国际性造成的税务登记困境以及《税收征管法》、《网络商品交易及有关服务行为管理办法》对此方面规范不足,必须对电子商务的税务登记进行特殊规定管理,并与电商注册网页、域名的管理进行协作,如企业进行注册登记时,应将注册域名、服务器地理位置等材料进行报送,税务机关应据此核发登记证并进行特殊管理。电子商务税收缴纳方式可以参照欧盟代扣代缴体系,由第三方支付平台按一定的征收率代扣代缴应纳税收。
(二)加强电子商务运行监管,优化发展环境根据国外税收监管的经验,大致有政府加强监管和政府减少干预两种方式,比如韩国实行多级政府联合监管,就强调了政府在电子商务税收监管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应根据国情,加强政府对电子商务市场的监管,整合各部门力量,进行多方面的监管。在国家层面应该成立专门监管电子商务税务的管理部门,负责全国电子商务税务管理的统筹工作,收集整理全国电子商务交易信息,下发给各级负责单位机构;开发电子商务征税软件,推进电子凭证的管理,以技术手段保证电子商务的税务监管。开发的征税软件应攻克电子票据可修改的弊端,以保证电子票据信息的真实性,同时,应充分利用云计算来保存数据,防止数据丢失,保证数据的持久性和可查性。管理部门应该加强与各金融机构的合作,如联合开发相关应用软件,在电子商务网络支付贸易发生时,可以提醒相关企业纳税,管理部门也可以据此应用软件收集电子商务数据。电子商务税收管理部门还应该加强与第三方支付的合作,因为我国目前的电子商务交易大多是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完成的。利用第三方支付平台大数据系统,通过与金融等相关部门的合作,监控电子商务交易的全过程,掌控电子商务交易额,防止逃避税行为。地方的税务机关应负责核实专门管理部门下发的相关信息数据,对地方电商进行分类监管,以地方物流信息和社会信息为辅助,形成完整的监控信息链,并利用社会媒体力量,严打电商不合规的纳税行为。
(三)实施电子商务税收优惠政策借鉴国外的电子商务征管经验,各国对本国电子商务的发展都实行相关的税收优惠政策。我国电子商务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其作为经济发展的一个新增长点,对于缓解就业压力、增强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作用,实施适当的税收优惠政策,有助于促进电子商务的稳定发展。美国实行的《市场公平法案》规定,对国内远程年度销售额不超过100万美元的电商,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免除部分销售额的税金,即电商企业可以申请豁免销售税。我国应依据电商规模的大小,设置不同的起征点,同时应根据电子商务的社会效益和利润率的实际情况来设置网络交易的税收起征点。韩国的税收优惠政策对中小电商企业的交易额中减免部分收入,我国可借鉴此法,对刚起步的电商企业,在一定期限内,对收入的一定百分比免税或者直接免税,同时结合小微企业优惠政策,鼓励创业,促进就业。为促进电子商务国际贸易的发展,可以对提供国际型产品的电商企业实行出口退税优惠政策。
[参考文献]。
[1]李恒,吴维库,朱倩。美国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及博弈行为对我国的启示[j]。税务研究,(2):75。
[2]吴黎明,胡芳,王博宇。关于电子商务征税问题的探讨[j]。商业会计,2014(4)。
[3]江晓波。我国电子商务税收法律立法现状及对策[j]。法制博览(中旬刊),2014(3)。
[4]张丹。国外电子商务税收政策对我国的借鉴[j]。商业研究,2014(3)。
[5]何辉,侯伟。电子商务税收对策:国际借鉴与我国的现实选择[j]。观察,2013(1)。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我国用于行政事业单位的资金投入越来越多,在资金监管不严格的情况下出现了诸多问题,因此我国施行了财政预算制度,在这样的大背景下,财政预算管理显得尤为重要。各行政事业单位在各个时间节点申报单位的预算,对各单位的开支进行预算管理。在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也必须适应形势的变化,基于新的经济现状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也要有新的改变。作者基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当前的现状,结合自身多年的工作经验,对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
关键词: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重要性。
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管理的第一步,也是管理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收支的重要一步,行政事业单位作为行政执行、行政监督服务于人民社会公共事业的职能部门,在开展各项工作时以维持单位日常运转为根本,强化预算管理、明确支出、细化用途,深刻认识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本人结合自身多年工作经验,基于当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实际情况,对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的重要性提出了一些自己的看法。
1.1财政收入增幅总体趋缓。
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型,带来了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此外,还要应对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社会和环境问题,这些问题造成近些年我国gdp增速逐年放缓。在国家财政收入总体趋缓的情况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做到精细化尤为重要。
1.2预算法治化。
在新形势下,《预算法》也为应对新形势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本次《预算法》坚持“强化预算约束、加强预算管理”的方针,下大力度对行政事业单位在预算编制上进行管理和监督,因此在新《预算法》正式实施之后,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编制必须要转变编制方式,对单位的财政收支做出更明确、更细致的.测算,需要面对更多的问题,尤其是在预算细致的情况下,按照预算进行收支管理,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问题。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需要在新《预算法》的规定下进行合理、科学的编制,才能增强预算的严肃性和约束力。
1.3党风廉政建设加强。
自十八大以来,党内廉政建设加强,中央先后制定出台了“八项规定”、反对“四风”等一系列规定和措施。行政事业单位通过加强预算管理,加强预算的预警作用,自我管好、用好财政资金,从源头上治理f败,促进廉政建设。
1.4预决算公开成为新常态。
近年来从中央到地方都在进一步加强各单位预决算公开,单位预决算的公开,让单位所有的开支都公之于众,通过让社会各界对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监管,来监督和规范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收支,面对预决算公开化的新形势,行政事业单位必须积极的拿出应对方案,对可控的因素进行精细化管理,对不可控的因素进行科学估算,力求达到预决算的公开透明。
2.1在总体经济增长放缓的背景下,加强预算管理是减小经济压力的重要手段。
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行政事业单位都需要财政预算,把这些预算资金加起来会是一个十分庞大的数字,现在经济增长放缓,行政事业单位这些庞大的财政预算又给国家财政增加了负担。因此,做好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当前国家财政状况下的总体要求,也是面对经济下行压力下的必要手段,对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工作有着重大意义。
2.2新形势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是贯彻新。
《预算法》的重要体现新《预算法》实施全口径预算管理,并将地方债务纳入预算管理,从源头上将财政资源配置做了有效的管理。从法律层面上更加细致的规定了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管理上的相关事宜,从预算的编制到预算的执行最后到年底的决算都做出了严格的规定。新《预算法》的颁布,象征着我国对于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的管理又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因此,在新《预算法》颁布的背景下,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既是符合《预算法》的表现,也是行政事业单位在财政预算上对国家法律的服从和支持。
2.3做好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是防止f败发生的先决条件。
在当前形势下,预决算公开是政府依法行政、廉洁履责的需要。预决算管理作为政府实施公共财政资金配置的核心内容,合法、公开、透明并接受社会广泛监督是政府依法行政的基本要求。预决算公开对于推动廉洁政府建设的政治意义不可小视。将行政事业单位的收支明细列于广大民众眼下,接受阳光监督,无疑会推动清明廉洁的政治风向。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编制要求,是按照基本满足本单位实际办公需要编制的,如果出现预算超标,开支不合理等现象,自然过不了民众监督这一关。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还是践行党中央“廉政建设”的总体要求,同时也是净化干部队伍的有效途径。
2.4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是预决算公开化的必要条件。
财政预决算公开既是国家政治民主的重大举措,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体现。依法保障公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是我国民主政治制度建设的主要内容。在当前形势下,我国新一轮的财税体制改革刚刚开始,存在制度缺陷,导致财政支出不合理现象。预决算公开有利于促进体制内和体制外的共同监督,从而促进我国政治民主生态的平衡发展。公民有权参与并监督公共财政资金的使用,而预决算公开是公民实现这些权利的先决条件。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对财政预决算公开工作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新修订的《预算法》对行政事业单位预决算公开的诸多环节做出了具体要求。这就要求行政事业单位将财政预算管理纳入常规性的管理范畴。行政事业单位的预算管理不能简单地把其看作是数字金额方面的反映,预算是一种资源分配,预算执行者根据预测到的可能存在的问题、环境变化的趋势,将财政资金做出合理有效地分配。同时,预算管理也是一种控制手段,是过程中的控制,即事前控制、事中控制、事后控制。通过对财政资金的规划、协调、限制以及鉴别偏差对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与调配。这不仅是对预算管理的重视,更是对单位自身形象的树立,树立单位一个健康、良好的形象。新形势下行政事业单位的财政预算管理意义十分重大,在本人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类工作问题,都是针对预算管理上的,但是新形势下的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应该从全局着眼,从预算管理的长远发展来看,因此做好行政事业单位财政预算管理在当下显得尤为重要。
[1]曹鲲,徐琴.中国的预算改革与廉政制度建设[j].湖北社会科学,2014(3).
[2]齐勇,周普芳.加强军队预算管理的几点思考[j].审计与理财,2015(12).
[3]陈玉梅.如何完善行政事业单位预算管理[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4(30).
[摘要]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系的不断完善,税收筹划成为企业优化内部管理、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实现价值最大化的重要手段。税务管理则是税收筹划和税务风险控制的有机结合,在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负的最小化。文章梳理了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涵、内在关系,并就控制税务成本、维护税收权益、增加企业盈利机会、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方面详细论述税收筹划对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税收筹划;税务管理;价值创造。
1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内涵。
税收筹划是指企业在遵守国家法律、法规与管理条例的前提下,以实现合理节税、降低企业税负为目的,在企业的筹资、投资和经营活动中进行合理的安排,对其经济活动进行统筹策划以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该类行为一般具有目的性、专业性、前瞻性。就本质而言,税收筹划是企业财务管理的一部分,是一种企业理财行为。如何在有效控制税务风险的前提下,更加合理、有效地进行税收筹划也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对于企业而言,税收筹划能够有效降低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效果,扩大企业税后利润。“税务管理”是基于税收筹划衍生出来的一个全新概念,是指企业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根据自身的战略目标与经营情况,在有效控制涉税风险的前提下实现企业税务成本的最小化。税务管理的主要内容为税收筹划和风险控制,相对税收筹划,企业税务管理是一个更加系统的管理过程,更加注重纳税的整个环节以及全过程的风险控制,实现税收成本与风险的平衡。
2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的内在关系。
税收筹划是企业税务管理的一部分,也是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与价值体现。税收筹划能够有效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降低企业税务负担,改善企业经营成果,从而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企业税务管理的最终目的是在税务风险可控的前提下实现税收筹划,通过系统性、前瞻性的规划,为企业实施税收筹划提供更加灵活、主动的实施空间。企业通过对涉税业务和纳税事务进行系统性分析、筹划、检测、实施,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前提条件与实施环境。
2.2税务管理能够有效控制税收筹划过程中存在的税收风险。
虽然税收筹划能够减少企业税负,提升企业盈利能力,同时也是在税法允许的范围内开展的,然而由于筹划过程中存在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存在筹划收益偏离纳税人预期的可能性。税收筹划风险大致可划分为三类:国家政策风险、成本-收益风险、执法风险。倘若单纯以降低企业税负为目标,由此造成的涉税风险成本可能远超税收筹划带来的收益,因此更加系统性地、注重风险控制的税务管理不可或缺。因此可以看出税收筹划与税务管理两者相互制约、相辅相成,共同服务于企业战略经营目标的实现。
3税收筹划是提升企业税务管理价值创造的推动作用。
3.1有效规避不必要的税务成本。
随着市场经济规模的不断扩大,政府部门为满足不断扩张的社会公共服务需求,势必将加大税收力度。企业是以实现其收益最大化为经营目标,通过合法、有效的税收筹划能够规避纳税义务之外的税务成本,扩大其税后利润。目前企业税收成本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税收实体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应缴纳的各项税金;税收处罚成本,主要是指因企业纳税行为不当造成的税收滞纳金和罚款。通过科学、合理的税收筹划能够降低或节约企业的税收实体成本,避免税收处罚成本。税收筹划对企业合理规避税务成本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企业筹资、投资、经营过程中。企业在筹资过程中,通过分析其资本结构对企业预期收益和税负的影响,选择合适的融资渠道,实现企业税负的有效控制、所有者权益的最大化。如企业通过借款融入资金时存在“税盾效应”,即企业融资过程中产生的利息支出可作为费用列支,并允许企业在计算其所得额时予以扣减,然而企业的股利支付却不能作为费用列支。因此,企业可通过借入资金实现降低税负的目的。企业可以通过计算、比较借入资金的利息支出与因借入资金实现的税负降低额的大小,选择适合自身的融资渠道。企业在投资过程中,通过选择符合国家产业政策的投资方向、享受税收优惠的投资地点、享受免税或税收抵减的投资方式,实现企业税负的减少。在投资方向选择方面,政府出于优化国家产业结构的目的,对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经济发展计划的投资项目,给予一定程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企业选择投资项目时,可充分利用该类优惠政策,享受更多的税收优惠;在投资地点的`选择方面,国家出于调整生产力战略布局的目的,会对不同地区制定不同的税收政策,如对保税区、经济特区、贫困地区等制定的税收优惠政策,企业可通过选择注册地享受该类优惠政策;在投资方式选择方面,企业可选择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投资方式。如企业可通过选择购买国债等享受免缴所得税。企业在经营过程中,通过对存货、固定资产折旧、费用分摊、坏账处理等进行会计处理,在不同会计年度实现不同的企业所得额,从而实现企业应缴税款的递延,提高了企业资金使用效率。如企业在进行存货计价时,在符合当前税法规定和会计制度的前提下,使发货成本最大化,从而使得企业账面利润减少;采用加速折旧法,加大当期折旧金额;采用最有利的坏账核算办法,降低企业所得额等。
3.2有助于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税收筹划要求企业具备成熟的财务会计制度,具备全面、扎实的税务知识与实务处理能力。税务筹划要求企业拥有规范的财务管理和会计分析能力,以及一支业务精专、能力突出的税务处理团队。同时,税务筹划必将不断促进财务人员加强对税务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知识的学习,不断更新其知识结构,从而实现财务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不断提升。
3.3有效获取资金时间价值,增加企业盈利机会。
递延纳税是企业税收筹划的一项重要内容,是指根据税法的规定将应纳税款推迟一定时期后再缴纳。企业可通过递延纳税的方式,有效获取资金的时间价值。递延纳税虽然不能减少企业应纳税额,但通过延迟缴纳税款可以使企业无偿使用该笔款项,相当于政府给企业提供了一笔无息贷款。企业可利用该笔资金解决资金周转困难,或进行再投资。
3.4促进企业优化资源配置,提升企业竞争力。
企业为享受税收优惠政策,根据国家制定的产业政策进行投资,开展经营活动。这在客观上使得企业符合产业发展规律,逐步使企业走上产业结构优化、生产力布局合理的道路,使得企业将生产资源配置到全要素生产效率更高、能源消耗更低的新型产品生产中,为企业未来发展做出了合理的规划与配置,无形中提升了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3.5维护企业税收权益。
企业作为市场经济纳税主体,一方面应承担依法纳税的应尽义务;另一方面也应积极维护自身税收权益,合理规避不必要的纳税。由于纳税主体与税务机关存在一定的信息不对称,倘若任由税务机关以征代纳,必然导致税务机关滋生惰性,导致税务征收质量的低下,同时也让企业难以实施税收筹划。因此,企业应从依法治税的角度,积极争取自身权益,对权利与权利失衡进行纠正,从而为企业税收筹划提供良好的外部实施环境。
参考文献:。
[1]刘慧.企业税务管理问题探讨[j].财经界:学术版,(4):222,224.
[2]严伟林.基于企业视角下的税收筹划研究[j].特区经济,(10):267-269.
[3]徐太文.税收筹划的意义和方法[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86-88.
[4]周开君.税务筹划的价值与风险[j].经济导刊,(10):94-96.
[5]郭建生.从税收筹划到税务管理的转型[j].当代经济,(6):50-51.
3、支持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的财政政策研究。
4、我国软件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5、中国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长效供给研究。
6、中国义务教育财政投入不均衡问题研究。
7、发展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政策研究。
8、政府采购政策功能研究。
9、中国金融业税收政策研究。
10、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政策研究。
11、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12、我国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研究。
13、中国地方政府性债务科学化管理研究。
14、我国税收立法权配置问题研究。
15、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农民工市民化研究。
16、可持续发展视角下的北京政府投融资研究。
17、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18、我国地方政府债券运行机制研究。
19、转型时期中国居民消费分析及宏观政策研究。
20、中国个人所得税制度改革研究。
21、我国准公共品多元化供给研究。
22、云南省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实证研究。
23、中国地方政府债务管理研究。
24、公共服务均等化问题研究。
25、转型时期中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及政策研究。
26、实现我国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的公共财政研究。
27、中国现行土地财政模式转型研究。
28、促进我国二氧化碳减排的碳税政策研究。
29、中国均等化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研究。
30、环境规制的经济效应研究。
31、中国式财政分权对城乡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32、我国老年公寓发展问题研究。
33、社会保障筹资机制改革研究。
34、公共财政视角下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研究。
35、中小企业税务风险管理研究。
36、城镇基本住房保障体系研究。
37、财政信息公开机制研究。
38、城乡基础教育均等化供给研究。
39、中国财政民生支出规模与结构的优化研究。
40、财税政策的环境治理效应研究。
41、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研究。
42、中等收入阶段中国减贫发展战略与政策选择。
43、金融危机背景下中国积极财政政策的效应分析。
44、中国地区间税收与税源非均衡性问题对策研究。
45、中国地方政府间税收竞争机理及效应研究。
46、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管理研究。
47、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调整的财政政策研究。
48、中国增值税制度深化改革研究。
49、我国不动产课税制度研究。
50、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与政策建议。
我国公共财政体制下公共医疗卫生研究。
我国个人所得税制的改革。
我国政府采购制度创新研究。
促进中部地区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我国财务管理人员培养模式研究。
预算权的宪政之维。
关于湖南株洲市财源建设的。
调查报告。
民营中小企业融资困难的原因分析及对策探讨。
新农村建设视角下农村公共产品供给研究。
税收优先权初探。
。
财政学,是指从一般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财政与政策体系。本文专门现代财政学的诞生,不涉及财政学的阶段和学术流派的划分与认识等其它理论问题。
分配活动是与人类的生产活动相伴随的。从原始末期开始,便出现了剩余产品的分配问题,也同时产生了财政活动以及支配财政活动的财政思想。这样,生产关系中的一部分变成了财政关系。财政关系在出现了货币、国家之后,逐渐发展成为各种财政范畴、财政政策与财政理论。
西方最早对财政问题作专题研究的人当数奴隶社会古希腊的思想家色诺分(公元前430—354或355年)。他在《论希腊雅典联盟的收入》专论中,第一次提出了财政收入和财政支出的概念,详细研究了国家财政收入来源和财政支出项目,并对收入和支出进行了分类,还有创见地提出了增加财政收入的政策主张。古希腊的另一位思想家与家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322年),对财政问题的研究也很深入。他认为国家机关、法官、军队等开支,都是靠行使国家权力从各盟邦中以缴纳和贡赋而征收来的,战争是获得财富的来源之一。亚里士多德还提出了财务的概念,并对财务进行了分类研究。
由此可见,财政活动和财政思想早已广泛存在。进入封建社会后,财政活动已被国家拓展为众多的财政范畴,税收、公债、货币发行、关税等手段被广泛。思想家们也把注意力集中在财政经济问题上,提出了许多有关国家财政活动的观点和主张。如意大利的托马斯。阿奎那(1225?—1274年)、弗拉契斯科。彼得拉尔卡(1304—1374年)、法国的波丁(1530—1596年)等人,都在税收制度、公债性质、关税作用等方面,确立了自己的理论成就。
然而,由于社会生产力和经济活动在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社会经济形态中尚未达到建立专门经济学的发展水平,国家财政与王室收入没有分开,生产力落后,产业单一,商品货币关系没有扩展到主要生产和消费领域,财政学不可能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财政学的诞生,只能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以后的事情。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确立,从奠定基础的15世纪最后30多年的资本主义萌芽算起,到19世纪初欧美各国先后完成产业革命为止,经历了350年左右的时间。在长河的这一阶段,伴随着资本原始积累、封建制度灭亡、资产阶级政权建立、产业革命等一系列社会经济的变革,经济思想和经济理论得到了空前的繁荣和发展。财政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已经具备了理论积累及实践积累等条件,财政学的诞生,已是水到渠成。
在经济思想发展史上第一次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进行理论探讨的是重商主义者。重商主义于15世纪末最初出现在贸易量较大的意大利和英国,16—17世纪流行于欧洲大多数国家。15—16世纪的英国,在资本主义生长过程中,对积累货币和扩大市场有着强烈的要求。要满足这种要求,当时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扩大出口,以贸易顺差达到货币积累和扩大海外市场的目的。如何才能做到扩大出口?国家干预是一种较好的政策选择。英国的斯泰福(1554—1612年)、托马斯。曼(1571—1641年)等人主张通过国家财政对出口的奖励政策来实现。这便是重商主义的代表观点——贸易差额理论与国家干预主张。这种理论和主张虽然强调了国家财政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作用,突出了财政的地位,但它考察的重点只在于流通领域。到了17世纪中叶,当资本的发展超过商业资本的时候,这种理论便失去了对经济的指导意义,特别是国家干预的主张不合时宜,财政的`作用和地位不被人们所重视。虽然如此,重商主义的贸易差额论与国家干预主张,连同它在财政支出、税收原则、国家公债等问题上的研究成果一起,为现代财政学的诞生作了充分的理论积累,也为国家财政实践活动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为现代财政学奠定科学基础的第一人,当是英国学者威廉。配第(1623—1687年)。威廉。配第的财政理论贡献是多方面的。他针对当时英国财政经济的混乱局面,提出了全局性的理财观点,认为要从国家的人口、产业、财富等基本情况出发,推算出财政收入总量,再据以确定财政支出项目和数额,主张缩减非生产性支出,增加生产性支出。他还对税收原则、具体的税收制度设计等多方面提出了政策主张。他对商品的价值量作了正确的,认为商品的价格决定于生产该商品所耗费的劳动时间,认为劳动和土地是一切财富的根源,初步建立了劳动价值理论。配第认为,不管课征到哪种所得或收入上的税收,其税负最终都要落到土地和劳动上面,这就在实质上已经触及到了剩余价值问题,找到了税收和剩余价值的本质联系,为财政的分配理论奠定了科学基础。
继英国学者的研究之后探讨财政收入源泉的经济学派应数德国的重农学派。布阿吉尔贝尔(1646—1714年)、魁奈(1694—1774年)等人对财政与经济的关系有着较深刻的认识。布阿吉尔贝尔认为,流通领域并不创造财富,只有农业生产才是财富的源泉。农业和畜牧业是国家的两个“乳头”,它们完全可以代替秘鲁的银矿。只有农业发展了,才有商业的发展,才有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才有国家财政和国民收入的增加。魁奈认为,只有农业才能创造出总产量超过生产费用的“纯产品”,即剩余价值,而土地所有者是唯一占有纯产品的阶级。如果国家财政收入短缺,便只能提高地租税的税率,对土地所有者课以重税。
无论是威廉。配第,还是重农学派,他们虽然探究了财政分配的实质和财政收入的源泉,但由于他们理论自身的缺陷,更由于他们对财政地位与作用的认识局限与矛盾,建立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的客观过程并没有完成。威廉。配第没有完全摆脱重商主义理论的,错误地把苛重的税收与不公平的税负归罪于统治者的“无知”,认为只要减轻和公平税负,国家财政状况就可以好转。重农学派对财政与经济两者关系的认识也仅仅局限于农业生产,不能说明工业生产、流通领域里的财政分配关系。在经济学中全面研究和阐述财政分配关系以及财政诸范畴,完成现代财政学理论体系建立过程的是英国学者亚当。斯密(1723—1790年)和他1776年出版的代表作《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
18世纪的英国,已出现从手工生产过渡到机器大生产的趋势,英国资本主义进入了工业革命时期。作为新兴资产阶级在理论上的代言人,亚当。斯密强烈地反对国家对经济的干预,要求资本主义的发展不受任何阻碍和干扰。他认为,政府的活动不创造物质财富,属于非生产性劳动。从而,国家的财政支出是社会财富的一种虚费,它严重妨碍资本的积累和国民财富的增长。为了从根本上说明国家财政对资本积累的影响,斯密研究了国民经济各方面的活动和联系,探讨了财政收支规模,阐述了国家职能,比较正确地说明了财富的本质和成因,论证了财政是对社会财富的分配,并认定了生产对分配、经济对财政的决定作用。斯密还指出了财政分配与国家的本质联系,把财政看成是国家或政府的活动,把财政支出看作是社会的一种消费,从而把财政确认为是一个与国家相联系的经济范畴。在《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第五篇“论君主或国家的收入”中,亚当。斯密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财政收入、财政支出、税收、公债等财政范畴,提出了税收原则,规范了税收分类,讨论了税收转嫁,批判了国家公债,分析了财政收入来源和财政支出用途,使第五篇实际上成了财政学理论的专篇。
由此可见,亚当。斯密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不但完成了财政本质、财富源泉、国家、生产、经济、分配、贸易、消费之间的相互联系与制约关系这些财政学基本理论体系的构建工作,而且还完成了收入、支出、税收、公债等财政范畴的确认工作。同时,斯密还通过他提出的一系列税收政策、公债政策、关税政策、支出政策等操作性主张将理论和实践统一了起来,使得财政学在事实上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至此,现代财政学的诞生,万事俱备,只等一声呼唤。
财政学这个新生儿呱呱堕地,即财政学名称的首先提出或命名,由德国学者抢了头功。德国旧历史学派学者卡尔。劳(1792—1870年)在其1826年出版的《政治经济学》第一版中,明确提出了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存在的条件已经成熟,应该给这门独立的经济学科新分枝冠以财政学名称。以后在其1828年出版的《国民经济政策原则》一书中,卡尔。劳再次论及财政学独立的问题,他把政治经济学划分为三个部分,并主张将第三部分命名为财政学。此后他身体力行,于1832年出版了书名为《财政学基本原理》的专著。在这本著作中,卡尔。劳确定了财政学的研究对象,定义了财政学的概念,强调财政学的应用科学性,论述了财政学与政治经济学、国家经济政策等范畴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卡尔。劳的许多观点虽然偏离了亚当。斯密的理论论述,但他毕竟使财政学脱离了政治经济学母体,并成为一门自成体系的独立学科。这里要说明的是,在卡尔。劳之前,也有不少学者论述过要把财政学独立出来的问题,如格莱弗。苏登、褚苏甫、曼斯科、肖恩等人。特别是曼斯科和肖恩,前者在1830年出版了《财政学教科书》,后者于1832年出版了《财政学原理》,但他们都没有系统完备的理论体系,在学术界的影响也远不如卡尔。劳,因此没有引起理论界的重视和认可。卡尔。劳的《财政学基本原理》出版以后,财政学首先在德国,随后在欧洲其它各国被确认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经济理论界迅速掀起了一股研究财政学的热潮。这股热潮在19世纪80年代达到了顶峰,1883年出版了瓦格纳(1835—1917年)四卷本《财政学》巨著,1888年出版了第一本财政论文集,即列鲁阿的《财政科学论文集》。斯泰因(1815—1890年)、谢夫勒(1831—1903年)和瓦格纳被誉为19世纪后半叶创建德国财政学黄金的三大巨星。
为什么财政学的诸多范畴和政策实践在英法等国深广、久远,而作为独立学科体现的财政学专著却在相对落后的德国首先出现?这是我们需要回答的。
前面的已经说明,现代财政学诞生的条件有两个。一个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逐步建立,商品货币关系的不断发展,要求国民收入、国家收入、生产经营单位收入以及个人收入彻底分离,并以某种规则来规范各收入主体之间的分配关系,处理各收入主体之间的分配矛盾,以利于生产和国民的快速发展。这些规则的不断完善使国家经济政策和财政政策不断发展,财政实践活动也不断丰富和拓展。这是现代财政学产生的经济实践条件。另一个是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萌芽以来,几代学人在经济理论方面的不断积累和探新,使经济学理论、国家学说理论、收入分配理论、产业发展理论等达到了既能联系统一,又能自成体系的学术高度。这是现代财政学产生的经济理论条件。
具备了经济实践条件和经济理论条件,并不能产生现代财政学。现代财政学的诞生,还必须具备第三个条件。这第三个条件是什么?让我们再深入一步分析。
从15世纪资本原始积累到19世纪末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形成为止的大约400年时间里,资本主义的发展在大多数欧洲国家一直处于自由竞争的主流状态,主张国家干预经济的理论观点和政策只存在了一个较短的时期。当资产阶级夺取政权、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确立之后,经济自由主义思想便成为主宰。这种情况,使得国家财政的职能与作用受到很大限制。因此,经济理论界不刻意强调财政的重要性是必然的。在“廉价政府”的背景下,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建立,显然缺乏制度的牵引力。德国却不同。德国在17—19世纪中叶,仍处于邦国的封建割据状态在各邦国之内,专制集权是其特征,王室财务与国家财政合二为一,具有典型的封建财政特色。德国早期学者引进英法的重商主义观点和主张,建立了适合自己国情(经济落后,政治封闭割据)的官房学派经济理论,强调的是集中统一。19世纪70年代初,德意志帝国的成立标志着封建邦国向资本主义制度的转折。当德国刚刚跨入资本主义门槛的时候,西方先进国家早已凭借自己强大的经济实力和军事实力将世界瓜分完毕。怎么办?俾斯麦政府只能依靠国家的力量,即集中财力来扶持资本主义的发展,迅速挤进列强的行列。这样,从封建的集中统一转换到资本主义的集中统一,中间并没有经过欧洲其它国家经历过的自由发展时期。这一特殊条件使得德国的财政理论具有了独特的发展动力。无论是斯泰因的再生产财政学,还是谢夫勒的社会有机体财政学,还是瓦格纳的社会政策财政学,都强调了国家在经济发展和社会分配中的主导作用,突出了财政的重要地位,强化了财政的职能。
上述分析表明,财政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只能在要求突出财政的重要地位和加强财政职能与作用的国度里诞生。这就是现代财政学产生的第三个条件,即经济制度条件。这也同时回答了财政学专著首先在德国出现的原因。
关于现代财政学的诞生问题,学术界研究并不深入,但有一些不同观点需要加以讨论和说明。
第一个问题是现代财政学内涵指什么?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财政学就是资本主义财政学,只有资本主义财政的存在,才有资本主义财政学的存在。而资本主义财政是以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为标志的,因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有什么样的国家,就有什么样的财政。按照这种观点,现代财政学的诞生是以资产阶级的第一个政权即1640年建立的英国资产阶级政权为标志的。另一种观点认为现代财政学是指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将相当大一部分国民收入进行集中分配而形成的财政分配关系,理由也是因为财政是以国家为主体的分配关系,国家垄断时期的财政才体现现代意义。按照这种观点,现代财政学的诞生是以瓦格纳的四卷本《财政学》为标志的。第三种观点认为,现代财政学就是指马克思主义财政学,因为资产阶级的财政学理论都是庸俗的再生产理论,只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才是的真理。按照这种观点,现代财政学的诞生应以马克思的《哥达纲领批判》为标志,《哥达纲领批判》指出了初次分配之前的社会六项扣除,这是财政分配理论的科学基础。
上述三种观点和认识都有值得商讨的地方。第一种观点混淆了财政和财政学的界限。不同社会形态有不同性质的财政,这是毫无疑问的,不同的阶级也有不同性质的财政学说,这也是肯定的。但我们讨论现代财政学的诞生问题,是要回答财政学是什么时候,以什么为标志,才从政治经济学中分设独立出来,而不是讨论其性质。显然,用第一本以财政学命名的经济著作出现作为诞生标志是合适的。第二种观点混淆了财政学诞生与财政学发展的界限。作为诞生,只有一次,而作为发展,是有许多阶段的,可以说财政学在某个阶段的发展达到了成熟阶段,或更具现代意义,但无论如何不能以成熟阶段代替出生日。第三种观点混淆了财政的共性和个性,以阶级性代替学术性,其错误是显而易见的。此外,第三种观点还同时混淆了财政学诞生与财政学发展的界限。
第二个问题是要不要研究财政学的诞生问题。这一研究的学术价值何在?有人认为,能不能只讲发展,不讲诞生,因为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是源远流长的,很难以什么标志来划分其存在与不存在。我们认为,这种观点多少带有一点学术虚无主义的意味。实际上,讲发展就要讲诞生,诞生本身也是一个发展阶段。诞生讲不清楚,发展也讲不清楚。不能因为其研究的困难性而放弃某种研究。
也有人认为,研究财政学的诞生问题没有什么实际意义。也许,这种纯学术性的研究对现实经济发展没什么帮助。但我们认为,其一,任何一门学科的发展都建立在其基础理论之上,基础理论研究的价值是不以现实经济效益为衡量标准的。其二,财政学的诞生对于财政理论的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事实上,财政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之后,使财政理论的研究领域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拓宽。德国财政理论就极大地丰富了现代财政学的。它们最早探索了财政理论与宪法、财政业务活动与财政实质、国家财政与财务、财政中体现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税收自身的再生产与社会再生产、财政结构与经济结构、财政政策与社会政策、财政与经济运行机制、财政与收入的合理分配、财政活动原则、财政支出、财政的生产性等等众多的理论问题,开创和深化了财政理论研究领域,拓宽了财政实践活动范围。所有这些,都是在财政学独立之前所无法做到的。可以说,现代财政学的诞生是财政理论发展的一次飞跃。
1.马克思:《资本论》第二卷,人民出版社,1975年版。
2.王传纶:《资本主义财政》,人民大学出版社,1981年版。
3.(日)坂入长太郎:《欧美财政思想史》中译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7年版。
4.(苏)昌特拉捷:《财政理论问题》中译本,中国财经出版社,1987年版。
5.彭澄、倪平松:《外国财政》,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1987年版。
6.(苏)包德列夫:《资本主义国家财政》,中国财经出版社,1986年版。
7.胡寄窗、胡永刚:《西方经济学说史》,立信图书用品社,1991年版。
8.(英)亚当。斯密:《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中译本,商务印书馆1972年版。
岳麓山依旧,湘江水长流!转眼间,我已在麓山脚下的湖南大学度度过了四个年头。这四年的光阴让我成长,让我从青涩走向成熟。
在这宝贵的两年半的研究生生活中,首先我要感谢我的导师--陈共荣教授。“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陈老师正是这样以言传身教来教导着我们。
毕业论文的每一个过程都凝结着x老师的心血,从选题到答辩的每一步,都离不开x老师悉心的指导。有这样的导师是我大学生涯的一大幸事!遗憾的是,毕业在即,能够在x老师身边学习的日子已屈指可数。多么希望时间可以再多些,日子可以再长些,让我可以有更多的时间、更多的机会向x老师再多学一点。在此,我要真诚的说声:“谢谢您,陈老师!”
感谢在研究生学习期间给我诸多教诲和帮助的会计学院的各位老师,感谢何xx老师、朱xx老师、凌xx老师、周xx老师给予我的指导和帮助!
感谢和我一起生活四年的室友,是你们让我们的寝室充满快乐与温馨,“君子和而不同”,我们正是如此!愿我们以后的人生都可以充实、多彩与快乐!
感谢我的同门,谢谢你们给予我的帮助!
感谢我的朋友,感谢你们在我失意时给我鼓励,在失落时给我支持,感谢你们和我一路走来,让我在此过程中倍感温暖!
感谢我的家人。没有你们的支持就不会有今天的我!
一个人的成长绝不是一件孤立的事,没有别人的支持与帮助绝不可能办到。我感谢可以有这样一个空间,让我对所有给予我关心、帮助的人说声“谢谢”!今后,我会继续努力,好好工作!好好学习!好好生活!
近日在百度网上输入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出现最多的可能是这样一条新闻“国家财政部部长经过讨论决定将个人所得税起征点从原来的1600元每月上调到2000元每月”
个人所得税是以个人(自然人)取得的各项应税所得为征税对象所征收的一种税收.个人所得税自17在英国创生,至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如今在世界各国广泛推广采用,并成为发达国家最主要的税收来源.我国于1980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税法,首次开征个人所得税,其后经历了两次修订.1994年分税制改革,颁布施行了现行个人所得税.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一个主要部分,间接执行了财政的三个职能:资源配置职能,调节收入分配职能,经济稳定和增长职能,现就开篇关于个税起征点上调做几点引申分析。
税收是一个国家行使职能的根本保证,同时对个人的现期消费水平有着直接的影响。虽然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开征较晚,但从古便有《捕蛇者说》等向我们宣告税收的渊源.一个朝代的灭亡往往与其重压于百姓身上的沉重的徭役,赋税(即税收)有关.可见,税收的征收要有一个度。轻则国家的权力,职能得不到保障,重则影响经济的运行。从西方经济学角度,称之为“拉弗尔曲线”即“税率禁区”理论。小于该禁区则是无效率的,超过该禁区会导致经济衰退。
那么,中国现行个人所得税状况又是怎样的呢?有关学者认为税率、个人所得税起征点应考虑到贫困线,即个人所得税是居民收入冲动减去劳动力价值(劳动力自身生活所需的价值)后所得的剩余价值的一个比例部分。中国目前所公认的贫困线仍是几十年前确认的每年645元或675元。明星低于其他国家的贫困线。而今年,物价以惊人的速度上涨,即cpi指数上升。在此,cpi做如下阐述,cpi即消费物价指数,如果消费者物价指数升幅过大。表明通胀已经为经济不稳定的因素,央行会有紧缩的倾向政策和财政政策的风险。从而造成经济前景不明朗。因此,该指数过高的升幅往往不被市场欢迎。例如,在过去12个月,消费者物价指数上升2.3%,那表示生活成本比12个月前平均上升2.3%。当生活成本提高,你的金钱价值便随之下降,也就是说,一年前收到的一张100元纸币,今日只可以买到价值97.7元的货品及服务。当cpi3%的增幅时,5%的增幅时,就是严重的通货膨胀。而在网上又有另一则消息发布:“财政部部长谢旭人19日表示,在12月初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已经确定:,货币政策将从“适度从紧”转变为“从紧”,财政政策继续“稳健””。由此反映,我国政府已经在采取措施防止物价上涨可能引起的通货膨胀。而这也是政府将个人起征点上调的一个原因。有人预测起征点还会上调,甚至有人建议调至3000-5000元。无疑,此次个人所得税调整受到了工薪阶层的欢迎,财政部部长谢旭人公布,把个人所得税工薪所得减除费用标准提高至每月2000元,将减少财政收入约300亿元;同时,工薪阶层纳税人数占全国职工总人数比例将由50%左右降为30%左右。而这从整体上说是非常有意义的,根据斯卢茨基方程,在其他条件相同的前提下,收入所得税对穷人的挫伤效应要高于对富人的挫伤效应。而这是有违公平与税收的调节作用的。因而改变中等收入工薪阶层的主要纳税人地位是有进步意义的。日本经济学家大前研一提出了“m型社会”概念--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富者的财富快速攀升,而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却沦落到中下阶层,整个社会的财富分配,在中间这块,忽然有了很大的缺口,即“m”
的字形一样。整个世界分成三块,左边的穷人变多,右边的富人也变多,但是中间这块,就忽然陷下去,然后不见了。这种“m”型社会显然与马克思主义所设想的共产主义社会是南辕北辙的。然而这却又是全球化经济状况下我们不得不面临的一个现实压力。
国家统计局10月曾对当前重庆市收入分配现状做过调查,据测算,重庆市1%抽样调查样本的劳动力个人收入基尼系数为0.438,已经超过国际上公认的基尼系数0.4的“警戒值”,反映出当前重庆市一个较高的收入不平等状况存在。由于国家统计局未公布全国范围内的基尼系数,城乡居民户的收入状况又是按组计算后分别公布,因此本文无法将重庆市的收入分配状况与同一数据来源的全国水平进行比较。但根据世界银行公布的20中国基尼系数接近0.47的报告,以及赵人伟等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1995年进行的居民收入抽样调查计算的全国居民个人可支配收入基尼系数0.452的结论。基本可以断定中国分配不均,同时反映出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对个人收入分配进行调节的力度有限,作用很不明显。
个税起征点的上调,有人会担心财政税收因此受到影响。其实,税收收入的症结在于税收流失现象严重,而非征收低收入者的税收。目前,我国个人所得税流失的主要原来和渠道包括:(一)居民个人收入隐性化非常严重(二)个人所得税代扣代缴单位没有依法履行代扣代缴的职责(三)纳税人或代扣代缴人采用化整为零,虚拟冒领的手段逃避个人所得税.(四)利用各种减免优惠规定,搭靠或钻政策的签字,骗取优惠减速免。京致通振业税收筹划事务所税务专家李纪有指出:“如果个人所得税的征管按照《办法》规定的力度进行,预计我国个人所得税的收入可能增加3-5倍。”李纪有则认为,未来提高征税点后,国家将损失一部分财政收入,但通过对个人征管力度的加大,能够把该收的税款收回来。由于偷税、漏税严重,税收流失大量而普遍地存在,使得个人所得税“自动稳定器”的作用徒有虚名。对个人收入分配差距调节也很难到位。不仅没有达到政策制定者所设想的调节收入分配的初衷,反而有可能加剧个人收和分配的不公,引起社会的不满。根据我国征收个人所得税的初衷,应该是对高收入进行调节。收入分配的重点应该是对高收入阶层征收个人所得税,然而实际上高收入阶层由于收入来源多样、隐蔽性强。加之个人所得税征管不力,高收入阶层税收流失严重,而实际负担并没有主要落在高收入阶层身上。而主要由中等偏上收入的高工薪收入者负担。有的专家不这者不禁发问:我国个人所得税究竟调节谁?前不久在一期采访富二代的《鲁豫有约》节目中,最高职位总裁,最低职位副总经理的四位富二代的工资账面居然最高的只有2500元。富豪们能将个人的支出计入企业成本,而不给自己开工资,由于没有工资作为税基,税也无从征起。同时,又降低了企业利润的账面余额。而工薪阶层是无论如何也难跑得掉的。于是,富人很轻松的成为了“漏网之鱼”
总而言之,个人所得税存在,高调力度不够,公平分配职能不理想,歧视勤劳所得,不符合税收原则;税收征缴过程中,真正的高收入阶层逃税避税严重;个人所得税在税制中的地位比较薄弱等问题。从而改革和完善税收制度,使适应当前中国的经济状况、平衡上入差距以经在为一项不可再延迟的任务。正如杨卫华所说:“但是,提高免征额治标不治本,这并不是个税制度改革的关键。我国的经济发展存在地区发展不平衡的问题,各地物价水平不一。我主张分地区制定免征标准,实行浮动的扣除标准。经济发达地区物价高,消费范围广,免征额就应该定高一点;反之,就应该低一些。”还有专家表示,征管方式“一刀切”的现象也应改革,这与科学的财税制度相背离。应该建立以家庭为单位的综合征税体制,以税收调节社会分配,体现社会公平。财政部部长谢旭人日前也曾表示,明年将推进个人所得税改革,研究实行综合与分类相结合的个人所得税制度,强化个人所得税调节收入分配作用。我个人认为至少应做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收入来源明晰化,尽快消除目前个人收入来源多渠道化、隐性化和实物化的做法,这也是扩大税基的前提。(二)税率设计优化,合理税收负担.改变工薪阶层税率偏高,个体企业工商户税率偏低的情况。明晰工薪与资本性收益的区别。促进社会公平,降低基尼系数(三)加大征管力度,实施奖励、严惩制度。减除偷税、漏税现象。使个人所得税的征收真起码起到收入分配,促进公平的作用。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刚进入xx大学时怀揣的美好愿景还在心中回荡,转眼却已到离别之时。四年的大学生活,不仅有辛勤探索时的.迷茫与辛苦,也有收获成果时的满足与幸福,而这所有的一切都为我缤纷的生活添上了多彩的一笔。现在,我也将要再一次拔锚起航,迎接未来新的挑战,但同时在心中也对曾经给我提供帮助的人充满了感激之情。
衷心感谢我的导师x老师。白老师是我们学术上的领路人,他用渊博的知识、敏锐的思维和洞察力为我们在学术的大海里指明方向,同时他严谨的治学态度、兢兢业业的工作作风也时刻影响和激励着我,并对我从论文的选题到终稿完成的整个过程中,给予了极大的帮助。
在这里,我谨向白老师表示衷心的感谢和最诚挚的敬意。在xx大学的四年大学生活中,是经管院的各位老师在学业上对我悉心指导,让我对专业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在此特别感谢张xx老师、xx老师、冯xx老师、郭xx老师、王xx老师。
感谢我的舍友,他们积极、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影响着我,是他们在平时生活中对我的包容和鼓励,让我度过了快乐的大学阶段。
特别感谢我的家人一直以来对我无微不至的关怀和爱护,他们在任何时候都是我最坚强的后盾,是我向前奋进强大的精神支柱和源源不断的动力,您们辛苦了。
最后,向所有关心和帮助过我的亲人朋友们表示最诚挚的谢意。
摘要:行为经济学和财政学相结合为行为财政学,其借助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析方式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补和完善,使财政学更富有解释力。由于行为财政学在目前是一种全新的领域,其对于实践也是极其重要的。本文将通过分析行为财政学的构架,并对行为财政学进行研究,对国外行为财政学的有关理论进行总结,以达到进一步的解析行为财政学。
关键词:行为财政学;行为经济学;传统财政学。
前言:
在二零零二年的诺贝尔颁奖中,将行为经济学纳入经济学领域中,使这门新兴的科目得到热切关注。在随后的几年里,行为经济学逐渐向实际应用领域靠近,其中,行为财政学就是行为经济学与财政学相结合而出现的科目。行为财政学首先是由美国加州大学研究院院长提出的,此后,号召全球众多的经济学研究专家共同探讨此项目。在二零零六年,随着一本《行为财政学》书籍正式出版,向人们确立了行为财政学的诞生。
一、分析行为财政学的构架。
行为财政学与传统财政学的区别在于:行为财政学是以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分析对传统财政学进行修补和完善。其研究内容为行为财政学与财政收支和财政政策等有关;在研究方面,行为财政学将众多研究领域学科融入其中。
形式的概念在于是具有内在要素由外在表现出来的事物,形式就是一切内在要素的总和。在财政学中,如果拥有相同的内容是由不同的方式表达出来,则结果也会不同。在面对相同金额的税收和费用支出时,由于人们多具有躲避税收的心理,人们更想让此种支出是费用支出而不是税收支出。在研究财政学中可以发现一个现象:如果将一定的金额税收分为多个较小的税收,则纳税人对税收会感到负担沉重,这种情况根据心理学来说,就是人们没有将这些小金额税收在心理进行加总。
从数据中可以看出,形式对于财政政策来说,具有其指导意义,政府可以通过改变称谓和分解税收来使人们的抵触心理降低。当然,其形式要素也会对财政产生一定的影响,形式要素最少具有三项负面作用:其一,政治缺少实质内容,只是在走形式,政府工作人员将时间和金钱花在形式上;其二是由于不同的外在形式具有不同的特征,因此,会使财政具有不稳定性;其三,如果人们倾向在形式上优越而没有实质内容的财务政策,则会使社会的整体经济水平下降。针对此三种负面影响,其研究了三种解决方案:第一,需要提高人们的文化素质,让人们在生活中理性的看待财政;第二,构造激励制度,使行为向理性发展;第三,完善规章制度,使财政失误率减少[1]。
在行为财政学的领域中,无论是财政收支还是财政政策,都关乎两方当事人,即政府和纳税人。政府在制定财政政策时,需要考虑纳税人的意见。纳税人的意见对于财政政策来说有可能会遵守,也可能不遵守,这些意见会对财政政策的实施造成极大影响。因此,遵从要素是财政学的一个重要构架。部分学者认为:如果社会的.遵从要素太低,会使政府无法提供社会需求的必须品,从而造成经济无法发展。因此,需要研究哪些要素会影响遵从制度,就可以促使社会整体的遵从程度得到提高。在现实社会中,人们除了利己思想外,还具有利他思想等,公共物品的供给就是人们利他思想的最好诠释。因此,需要在利己思想外,以多种思维来看待财政领域中的遵从问题。
对于行为财政学研究内容所涉及到的领域而言,其主要原因在于两点:一是行为财政学研究领域与其他领域并没有明显的划分;第二是由于财政支出含有政策主导性,因此,以现有的行为财政研究很少涉及到财政支出,一般情况下均是以财政政策相结合来研究财政支出的。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大部分是研究财政政策及财政收入。因此,对于财政收入来说,其相关研究主要在于两点:税收遵从的特征;税收信任。而在财政政策领域中研究的两种主题为:推行社会保障制度;调节财政的内在需求。
2.1税收遵从的特征。
以多种模型为基础,将纳税人的行为特征引入,以此获得四种税收遵从模式。第一种为:不愿意逃税,即在纳税人的主观中没有逃税的意识;第二种为:愿意但是无法逃税,即在纳税人的主观中有逃税的意识但在客观上没有逃税的条件;第三种为:愿意并且能逃税,但是不敢去实施,即纳税人主观意识中具有逃税意识并且客观条件足够,但由于法律的约束不敢逃税;第四种为:能逃税且愿意逃税,并且敢于逃税,即主观上有逃税意识,客观上条件也足够,而且已经具有逃税行为。
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曾做了一项实验,其结果表明公平心理是影响人们行为的重要心理因素,即人们不仅关心自身的获得和损失,也注意他人的获得和损失,以此对社会公平进行对比。政府如果没有合理的提供公共品,则会使人们感到政府的不公,这就使税收遵从程度降低。但是在实际生活中很难确定公共品是否合理,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观意识,因此会造成对同一种公共品产生不一样的看法[2]。
2.2税收信任。
在税收领域中,税收信任的体现在于:信任博弈。在一项研究中,一位学者认为增加税收遵从程度,就要加强稽查率和处罚金额。但是在随后的论证研究中,根据研究数据表明:对于原本就具有税收遵从程度较高的纳税人,加强稽查率和处罚金额会使税收遵从程度降低。根本原因就在于信任问题,纳税人会认为政府不信任自己,因此就会导致原本税收遵从程度较高的纳税人采用偷税、漏税、逃税等方式进行抗争。
2.3推行社会保障制度。
政府实施社会保障政策有两点原因:第一为外在因素,由于如今人们缺乏自我约束力,因此无法将收入和支出有效的平衡,而政府推行社会保障政策则是强制个人预留年老后的消费,从而使个人行为的偏差得到修正;第二为内在因素,社会保障制度是政府出于自我保护的机制。其目的在于稳定社会,如果没有社会保障制度,人们将会缺少约束性,使储蓄的汇入降低,退休后则会面对收入与支出的不平衡,这就需要政府来进行援助,为了防止此现象发生,政府建立了社保障制度[3]。
2.4调节财政的内在需求。
在未来,人们将会逐渐提高对自身的外在需求,而降低内在需求,对于金钱、权力、声望需求等注重,而对于亲人、朋友等需求降低,从而使人们做出错误的选择,这就会降低未来社会发展水平。由于内在需求降低,政府就需要将人们的未来效益偏差归入政策议程中,需要思考人民的内在需求,以长远目光提供公共物品、公共服务等,以满足社会的需要,满足人们的内心需求,降低未来效益偏差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结语:行为财政学将传统财政学的基本形成开扩,不仅在理论上是全新的领域,更在实际活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由于国外行为财政学的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这就使我国的行为财政学研究才刚刚迈入门槛。这就需要我国在借鉴国外研究经验的同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对行为财政学的研究和分析要做到全面、妥善,在实施时要多听取群众意见,及时的对政策进行修改,这样才能有利于国家平稳发展和社会进步。(作者单位:北京大学经济学院)。
参考文献:
[3]董勤发.浅议国际财政学[j].外国经济与管理,2010,8(29):8-11.
文档为doc格式。
。
3、中央财政环境保护预算支出政策优化研究。
4、交通基础设施的经济集聚效应。
5、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研究。
6、现阶段中国地方政府债务风险评价与管理研究。
7、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8、促进就业的财政政策研究。
9、我国农村商业性金融发展研究。
10、中国电动汽车产业发展财税政策研究。
11、环境政策研究。
12、关于促进自主创新的税收政策及相关税政管理体制研究。
13、金融风险及防范对策研究。
14、我国城乡基本医疗保险一体化研究。
15、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中政府角色转变研究。
16、农民专业合作社效率研究。
17、南欧主权债务危机研究。
18、我国国防财政政策研究。
19、支持物流业发展的财税政策研究。
20、中国公共卫生支出理论与实证分析。
摘要:公共财政学课程在高校财经类专业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为了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应不断完善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在具体措施上,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关键词:公共财政学;教学方法;案例教学;实践模拟。
1引言。
公共财政学课程在财政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属于核心主干课,也是高校财经类专业开设的一门重要的专业基础课,课程安排的时间一般在大学二年级,是学生较早接触的一门专业课,在整个本科教育体系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目前公共财政学的教学方法相对于传统的教学方法而言已经有了比较大的进步,在传统的课堂讲授法中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ppt的内容信息量大,课堂的效率有所提高。但是,即使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不可否认的是大多数教师的课堂仍是注入式教学,这种填鸭式的方法往往以教师为主体,由教师系统讲授概念与理论,而学生参与度不高,只是被动接受知识,再加上现在手机网络等诱惑,教学效果难以保证,起不到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和反应能力的目的,也无法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更没有办法使学生的组织协调能力与团队合作能力得到锻炼。
2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的对策建议。
如何完善公共财政学课堂教学方法,应主要考虑以下几个部分: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组织课堂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和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
2.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为了使学生对课程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建立公共邮箱、微博或者微信群等,一方面教师通过与学生的日常交流沟通,增进师生之间的友谊;另一方面教师将日常接触到的与授课内容相关的教学素材,如时事素材,幽默段子,网络热词,书籍评论等,让学生在非课堂的时间里潜移默化地慢慢接近公共财政学这门课程,消除陌生感并产生兴趣,这样学生才会有兴趣去进一步的了解,慢慢理解消化相对枯燥的理论内容。比如在讲三公经费之前,将关于公车改革第一人叶青和全国监督公车私用第一人广州区伯的事例事先发送到微信群中。湖北省统计局局长叶青从自身做起进行公车改革,并曾连续8年给全国两会上书要求进行公车改革;广州区伯在微博上将涉嫌公车私用的车辆曝光,并向相关部门举报。学生像读故事般去了解这两个人的事迹,于是,很自然地就导入了三公经费中的车辆购置及运行费,这样学生学习起来就会感到很接地气,产生了兴趣后,上课就会比较有吸引力了。
2.2重视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山东财经大学的朱德云教授曾指出,为了更好的发展课堂中的案例教学,应降低期末考试成绩所占比重,增加平时成绩占比,可以采用案例分析、综合讨论发言等多种方式,实行多次、多方式、多环节考核。这种改革,使案例教学在整个课程的设计上能够有所保证。在案例教学中,案例的选取既要有典型性充分体现和反映财政学相关理论,又要贴近生活、真实生动,同时案例的设计要注重系统性,选取的案例应深入浅出,层层深入。案例可以充分利用各种多媒体手段,也可以通过学生的情景表演来展现整个案例,多种方式结合来促进学生的形象思维刺激。案例导入时,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前导入,也可选择在讲授财政理论时导入,还可以在讲授完某一章节之后导入。在案例教学中,要重视案例教学的课堂讨论。将案例的核心部分找出来,由学生讨论该方案的具体实施,如何解决实施中可能会遇到的各种困难,可由全班同学投票选出最佳的方案。最后在案例教学结束以后,教师要对案例结论进行整理点评,归纳总结出案例中所包含的财政学理论,达到由具体财政现象反观财政理论的目的。
2.3组织讨论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如何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中国人民大学安体富教授认为在教学方法上应该摒弃“满堂灌”的做法,通过布置题目让学生在课下进行文献的查阅,之后课上讨论,最后由教师来点评,进而循序渐进引导学生,达到丰富学生知识,提升自学能力、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可以在理论学习结束后,对知识进行灵活运用。教师可以选取学生身边的生动的财政现象,鼓励指导学生课下主动地自主学习,而不再是各种现成知识的`存储和提取,并选取财政热点现象以小组形式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展示学习成果。整个过程是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探索和创新,同时强化了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虽然教学内容偏理论性,但是教师可以辅之以数据经验分析,用数据来说话,让数据经验部分更加生动活泼。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学术搜索,在目前的大数据背景下,公共财政学课程中的几乎任一个章节都可以在互联网上搜索到非常多的相关信息数据。目前我校的图书馆开通了中国知网、中经网、国研网、维普中文期刊、中国资讯行、万方知识服务、超星电子图书、金图外文图书等常用数据库,通过数据库的资料查询,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被动旁观变为主动参与,锻炼了学生在实际中利用财政理论分析现实问题的能力。
2.4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公共财政学课程缺乏综合性、设计性和研究性的实践模拟,往往仅限于实验报告的完成。以财政学中实践性较强的内容为切入点,以实务性特征明显的税收制度内容为例,我校目前的经济管理实践中心购买了福斯特税务软件,里面涉及税收实务、税务筹划、税务稽查和电子报税等几个模块。通过软件的运用,使学生对我国目前的税制体系有直观的印象,比如一个公司在一个纳税年度都需要缴纳哪些税,哪些行为需要交税,哪些财产需要交税,是交给地税局还是交给国税局,缴纳的时候税率多少等等,这样通过一个公司的实际情况,使学生将陌生的税制变得身边化,也加深了税制的理解,同时对我国的税制进行进一步的思考。在公共财政学授课的过程中,可以借助此类的软件以及其他相关的财务软件等,使学生对抽象的知识感观化、具体化,能让学生在实践模拟实验当中,自主地去汲取知识,并上升到理论高度。通过创造实践模拟机会,制造更多的理论与实践之间联系的桥梁,这种方式对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要求较高,不光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意识到所学习知识的有用性,使学生顺利产生符合教学需要的内在动机,对财政知识的理解效果比单纯教师讲授要好得多。
2.5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目前公共财政学的研究内容不断深化细化,由关注宏观制度改革转向有关理论、制度的更加具体问题的研究,比如,在对公共支出理论的研究,传统的财政学大都侧重研究总支出,对支出决策的政治过程不太关注,而现在的公共财政学不仅细化地去研究每类具体的公共支出及其经济效应,而且也将支出决策过程作为研究的重点内容。因此在公共财政学的课堂教学,要引导学生去寻找相关问题的学术前沿,指导学生如何撰写学术论文,引导学生开展和推进科学研究。以一个学期为例,可以给学生布置1-2个3000字的小论文,教师可以对优秀的论文进行奖励,对论文进行指导,鼓励其投稿公开发表。同时,借助目前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机,设计和开发具备先进性、挑战性和现实应用性的实验教学内容,寻找公共财政学与大学生创新创业的契合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实践热情,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知识创新意识和研究学习能力。
3结语。
如何使学生学好公共财政学,合适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当然每一种教学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应该将各种教学方法有机融合,取长补短、相辅相成,更好的为公共财政学课程教学服务。
参考文献。
[5]郑洁.论财政学案例研究与教学方法优化[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07).
摘要:财政学覆盖面较广,是一门交叉的综合类社会学科。而当代的财政学是从社会的角度研究财政现象,并以此为前提探寻公共财政发展。通过对税收、预算等财政制度变化的研究,探索现代化国家的整体构架以及政治文明进步的成果,并使财政学研究提升到了一定高度。在全球范围内,财政学学者在此问题上都投入了较大的精力,其思想上不谋而合。目前,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的重要时期,对财政社会学的研究将极大促进我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因此,本文将结合当前我国财政现状,对财政社会学源流与我国当代财政学的发展进行研究分析,以此完善我国整体经济建设水平。
关键词:财政社会学;当代财政学;发展策略。
财政社会学与财政学不同。财政社会学的整体结构注重研究财政与整个社会内部系统间的关系与收支系统内部的联系。主流财政学家认为,应该将这些不同的关系割裂分开单独认识,其公共财产交易体制在内部中的视野也就消失了。在这一问题上,国内外很多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陷入了困境。与此情况不同的是,财政社会学主要研究税收以及预算制度间的变革,极大程度上推动现代国家的构建以及政治文明的进步,从而使传统的财政学打破了瓶颈。作为一门内容相较复杂的独立学科,一直以来都有极大的研究价值,并始终向好的方向发展。
一、财政社会学思想核心。
在财政社会学领域内,较有影响力的是长期引领世界学术潮流的学者瓦格纳。他认为社会是一个广义的体系,具体由经济、政治以及社会三个系统构成。三者之间的关系相符相成,缺一不可。相关研究学者提出,共同体产生于国家之前,因此财政上的需求是共同体上升为国家的必要途径,因此也使财政成为历史上各国家的核心议题。财政社会学是分析社会的最好的出发点之一,特别是在新的经济体制产生的情况下[1]。因此,对财政问题展开进行分析研究也是对整个社会认识全面的最为有效的途径。在分析问题时,不能将财政问题看作是单一的问题,要从多方面展开思考,将其看作是整个社会的发展问题。
在重要的经济转型期,我国必须沿着财政社会学的理论在经济上寻求突破口。在财政社会学的基础之上,人民会对国家与社会的定义产生不同方面的理解范畴,从而得出一些更有创建性的结论。从此方面来看,财政学问题对于现代国家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整体上提升财务授予预算能力,国家的'整体实力将会不断加强。依据实践理论,国家整体的权力划分与制衡均得到了一定的保障。财政社会学本身就十分看重对于国家本身的研究,现代国家产生和整体经济税收制度的发展离不开财政社会学的介入。也就是说,财政社会学可将经济基础转变为政治结构,无论从哪一角度出发,财政都代表着我国的总体实力,对财政社会学的研究也将决定国家的特点以及综合面貌[2]。从财政社会学的核心理论来看,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之下,国家整体的经济收支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因此整体的政治结构以及经济活动方式也发生了巨大的改变。我国在此方面的经验主要来自外国发达国家,针对财政社会学的研究也有一定的方向。从整体上来说,财政社会学代表着整个国家的财政发展方向。
从当前我国国情来看,财政上仍有极大的上升空间。对于财政社会学的研究还需要加大研究力度,对于社会的发展来说,财政社会学的研究成果为各个方面带来的改观明显,整体上可拉动社会经济水平。许多财政制度也是以财政社会学为依据而制定的。因此,相关部门应加大对这一学科的重视程度。当前,国家正处于经济的重要转型阶段,经济财政体制上还面临着很多方面的不足,这些缺陷需要财政经济学的介入,从各个方面入手寻求突破口,对不合理的地方及时拿出理论依据进行改革完善[3]。经济转型期的社会不能跨越关键步骤,社会各个方面也应担负起应有的责任,不断改良整体财政情况。可以说,财政社会学的研究价值巨大,对我国全方面平衡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四、结语。
我国当前正处于重要的转型阶段。财政社会学对于社会整体发展来说意义重大,对各方面均起到一定的保障作用。财政关系到我国的整体经济发展水平,对其他方面的平衡发展均会产生一定影响。因此,现代学者专家学者应继续对此方面进行大力研究,寻求国家财政上的突破口。对财政社会学的研究结果将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方向,对我国当代财政学的进展影响巨大,同时也关乎着国家的整体综合建设方向。
参考文献:
[1]李炜光,任晓兰.财政社会学源流与我国当代财政学的发展[j].财政研究,2013(7).
[2]崔潮.现代财政理论演化分析[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4(3).
[3]崔潮.现代财政理论的构架及启示[j].河南财政税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5(1).
拙文行将付梓,掩卷遐思,感触颇深。和任何一个初涉学林、深沐师恩的学子一样,我在学问上的点滴寸进无不渗透着尊师的心血与汗水。
我几乎无法用言语来表达心中的感动与谢忱。回朔三番应考,屡屡败北之际,先生一如既往,鼓励倍加,是我一生矢志不移之鞭策。先生笔耕学苑之执着,教书育人之严谨,人生际遇之恬淡,名利得失之超然,宛如春风化雨,将我人生中之困惑、焦灼与浮燥一扫无余。在我入室问学的两千余日日夜夜里,恩师罗剑朝教授的倾心扶植与绵密关照是我人生转折的契机与动力。
在论文研究中,王忠贤教授、徐恩波教授、张襄英教授、霍学喜教授、郑少锋教授、贾金荣教授、王礼力教授、陆迁教授、李录堂教授、李世平教授、王征兵教授、姜志德教授、杨立社教授、姚顺波教授、王静副教授、吕德宏副教授、崔永红副教授、杜君楠讲师、张永辉讲师、牛荣讲师、任海云讲师等对我学问的浸润和熏染已成为我学术生命中浑然不可析分的有机组成部分。
当然,我同窗数载的学兄学姊--张军、阮峰儿、杨峰、秦宏、李嘉晓、刘为军、谭亚荣、史建俊、赵晓鹏、车君、武晓明、吴后宽、于转利、李文刚等,以及冯永忠、杨培志、乔飞、王涛等,也将以其诚恳助人的风格与情同手足的厚谊,在我的心碑中镌刻下他们温馨的名字,并伴我走好以后数十年的风雨人生。
其实,在这座七旬学府的六度春秋,让我感念需要铭记的还有经管学院资料室的诸位--段波老师、刘志莲老师、刘蔼老师、陈金允老师、杨晓霞老师、陈兰英老师,以及更多的师友。
我的爱人张颖慧女士分担了大量的家务,为论文的写作提供了必要的时间,论文的完成有很大一部分要归功于她的辛劳。
我会默默地在心底珍藏所有帮助过我,给过我鼓励的人的名字,并轻轻祝福一声,好人一生平安!
文档为doc格式。
。
2、当前公共卫生信息管理现象与策略。
3、分析如何把公共卫生管理运用在卫生监督工作中。
4、我国公共卫生管理体制改革研究。
5、公共卫生事件档案的管理与利用。
6、公共管理视阈下档案服务社会化浅析。
7、构建农村公共设施基层管理模式的思路。
8、公共自行车智能管理系统的改进。
9、突发公共事件病区批量患者搬迁的流程管理与评价。
10、城镇化背景育公共服务管理浅析--以陕西省为例。
11、新闻媒体对公共危机管理的积极介入。
12、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专业人才知识结构的研究。
13、新常态下的公共管理:困境与出路。
14、市场经济与公共管理制度创新关系论述。
15、新公共管理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中的利与弊。
16、浅谈公共管理中的数字化城市管理。
17、关于公共建筑工程项目管理的探讨。
18、新时期我国非政府组织参与公共危机管理研究。
19、包容性视野下的公共安全管理:维度分析与战略创新。
20、新公共管理理论视域下高等教育行政管理体制研究。
21、城市公共危机网格化应急管理模式存在问题及解决路径研究。
22、基层公共图书馆电子阅览室科学管理及服务优化。
23、浅析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24、公共治理视域下高等教育管理改革路径探析。
25、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探究--以新公共管理为视角。
26、公共部门信息质量管理的基本问题研究。
27、公共管理视角下政府机构借助网络数字技术对非遗的保护机制研究。
28、城乡公共服务网格化管理模式的设计及运行。
29、论自媒体时代下的政府公共危机管理。
30、探究公共危机管理的法律规制。
31、风险社会背景下公共安全管理教学改革架构。
32、关于高校公共计算机实验室的管理和维护分析。
33、公共管理视角下的企业社会责任。
34、浅谈基于gis的公共卫生管理与分析决策系统。
35、医药院校公共事业管理特色专业建设。
36、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与企业专利管理人才培养研究。
37、网络舆情参与对现代公共管理的影响。
38、加强公共安全管理的三维空间。
39、我国公共组织管理中人员激励问题的思考。
40、浅谈新公共管理视域下的社区警务。
41、“互联网+”时代的公共管理学科。
42、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生态化管理的优化路径探析。
43、论新常态下公共管理的困境与出路。
44、法治视角下地方政府公共管理法律风险防控体系的构建研究。
45、档案部门参与民族地区公共危机管理实现路径探析。
46、公共品视角的创客空间分类管理研究。
47、现代公共管理理论下政府流程再造的路径选择。
48、公共危机管理视角下重塑政府形象的思考。
49、公共事业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完善。
50、城市公共交通管理系统方案设计。
51、公共自行车租赁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研究。
52、医院公共卫生管理的功能定位研究。
53、公共管理部门人力资源管理的特点及改进对策。
54、公共项目管理视角下民族地区特色文化教育问题探究。
55、公共政策排斥语境下网络预约出租车管理规范。
56、关于完善公共财政框架下部门预算管理的探讨。
57、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的途径。
58、试论政府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新闻传播。
59、论公共政策导向的城市规划与管理。
60、政府管理下的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研究。
61、从经济绩效看我国农村公共事业管理制度的变迁。
62、谈小型公共图书馆文献资源管理与利用。
63、风险社会与社会公共危机管理的长效路径。
64、构建公共场所电梯安全“全员管理”体系设想。
65、公共管理视角下促进会展业资源整合的途径。
66、基层公共图书馆信息资源管理与评价。
67、公共科研平台事业编制与非事业编制人员趋同管理的实践与思考。
68、纽约地铁公共艺术的管理与运营研究。
69、公共卫生间水电节能管理控制器设计。
70、市开放式管理公共绿地的节约性设计探究。
71、关于我国公共卫生危机管理应对机制的研究。
72、公共卫生项目社会效应的.舆情分析方法探讨--以黄陂健康管理为例。
73、从中石油连续事故浅析辽宁地方政府公共危机管理能力。
74、如何有效推动传统行政向公共管理转型。
75、防暴恐新常态下公共交通场所治安管理研究。
76、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责任伦理研究。
77、我国公共危机管理中的政府形象塑造研究。
78、新媒体在公共危机管理中的作用与限度。
79、国外前沿公共管理运动与我国的政府绩效创新融合性探讨。
80、新公共管理影响下的我国绩效审计。
81、化学品突发公共事件医疗应急管理系统的研发与应用。
82、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教育路径探究。
83、大数据生态法治新常态下的环境监管义务推进。
84、我国网络言论自由救济及其机制的构建。
85、国外互联网内容管理的经验。
86、论“法治中国”视阈中司法公信力重建。
87、推进民事诉讼制度现代化需加强制度设计。
88、我国城市空间增长现状剖析及制度反思。
89、基于能耗视角的我国城市最优规模研究。
90、察形象与警察公共关系构建的实践意义。
91、监督管理过失理论核心问题探析--以日本刑法理论为切入点。
92、以法治保障对外投资和贸易助力“一带一路”战略。
93、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改革浅析。
94、基于能量管理和可靠性约束的弹性微网集群。
95、继电保护动作评价方法及体系。
96、新媒体时代政务微信订阅号运营与管理解决方案研究。
97、高校科研实验室的建设与管理浅析。
98、公共关系视角下的档案用户类型探讨。
99、论信息化时代的档案管理。
100、北京城市地下管线精细化管理模式研究。
101、高校公用房管理系统设计与开发。
102、石漠化综合治理二期工程创新管理机制探讨。
103、社会组织对公共服务质量的影响研究。
104、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管理职能转变的实现。
105、浅谈医院信息管理系统的维护。
106、新媒体环境下的企业危机传播管理研究。
107、国外城市精细化管理的经验与启示。
108、面向产业链成员的系统性金融解决方案。
109、关于绿色财务管理理念的探讨。
110、“三效益型”企业环境管理政策研究。
111、论人事档案管理的权利制衡。
112、建设工程勘察设计管理条例。
113、论“混合式”公共风险监管法实施制度。
114、如何做好石油企业安全监督与管理。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gzhenggongwen/296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