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行政公文

纪念鲁迅先生(模板20篇)

纪念鲁迅先生(模板20篇)



优秀作文常常充满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生的思考,让读者在阅读中受益匪浅。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掌握写作技巧,下面是一些优秀作文的指导范文。

纪念鲁迅先生作文字

第一天早上,大家都是三点多就起来了,匆匆忙忙赶到旅行社前,四点半准时出发到厦门去乘飞机。

那时窗外还是黑糊糊的一片,看不清什么,只能勉强看到稀少的小点灯火。大家在车上却没有睡意,都很兴奋地与导游瞎扯,很快就打成一片。尽管不是特别的了解,但也有了大致的印象。

六点钟左右到了厦门的高琪国际机场。开始买票、办理托运、安检等等。

我们乘坐的是7:10的飞机。八点多到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又坐车到绍兴。这才真正开始了我们为期五天的旅行。

这趟华东之旅到的第一个地点给大家留下了不错的印象。绍兴市区没有什么高楼大厦之类的建筑,有很多是古朴的黑瓦百墙建筑,这种房子在这带被称做“粉墙黛瓦”。

鲁迅是绍兴人,所以我们去的这个景点便是鲁迅故居,此处就是鲁迅从小生活的地方。一下车,就可以看到一个广告牌,右边是鲁迅先生夹着支烟正抽着的模样,左边是鲁迅故居从大门看进去古朴的道路,上方用连笔写着“鲁迅故居”四个大字。

进去后导游带我们参观的先是“德寿堂”。这块方形的匾额下挂的是鲁迅的祖父与其两个妻子的画像。鲁迅祖父的原配旗子在鲁迅祖父的左手边,续弦在右边。因原妻去世得早,续弦则是与祖父相伴到老的,所以在画上看起来原妻比续弦还要年轻。

在另一间屋子里,我们看到了和德寿堂里一模一样的布局。大家奇怪了,两座房子里面怎可能一样?导游不紧不慢地说了,其实在以前,这间屋子并不是这样。由于当时鲁迅的家族衰败了,无奈,只得将这间屋子卖给别人。而以前的人都是很迷信的,买下这座房子的人,认为鲁迅的家族衰败,不吉利。当地有个习俗,像这种觉得不吉利的,必须掘地三尺。于是这户人家便开始挖掘。、在这座房子的后面一间有一个很高的台阶,那便是这户人家掘地三尺的痕迹。但是,当时开始了革命,这些地并没有掘到三尺,这座房子的里面便被破坏了。到后来根本就不知道原来是什么样子,大家只好按照德寿堂的样子把里面重新修建起来。

在这里的房间分得还很仔细。有女孩子绣花的房间,书房,厨房、卧室等等等等。

在书房里有许多样子和棺材很像的的东西,导游说那是装书的。棺材在现在人看来极其的不吉利,可是在那个年代,棺材棺材,寓意就是升官发财。和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是两个极端。

厨房里有一些大缸啊坛坛罐罐啊地窑啊什么的,这些都是用来装粮食的.、茶米油盐的。

接下来到的地方是重头戏了:鲁迅笔下的三味书屋、百草园和风情园。

也许百草园很多人都会和我们一样误解为是有很多草的园子。实际上我们看到的仅仅是个菜园。刚进时看到的是鲁迅小时候爬上爬下的栏杆,然后是一片绿油油的菜地。绿树如卫兵,环绕在园子四周,许多游客在树下乘凉、聊天,尽情地感受着百草园的魅力。

接下来的到的是风情园。

在一个水面平静得没有一丝涟漪的池塘中央,有一个古朴的亭子。亭子里有一个姑娘正唱着绍兴那里的乐剧。{到底是什么剧来着……}姑娘一身粉色的长裙,舞动长长的袖子,“咿咿呀呀”地唱着谁也听不懂的东西。

最后就是三味书屋了。虽然说我们没看到什么值得一写的东西。

我们开始是从马路走进来的,出去时做的是乌蓬船。乌蓬船真的很“乌”,通身是黑油油的。水路旁边就是我们平常走的马路,在河边种了很多柳树。在乌蓬船上有惊无险地摇晃,看着水面被我们一次又一次荡开层层涟漪,笑着诉说游完鲁迅故居的感受,下船时还恋恋不舍地说“怎么这么快啊……”

纪念鲁迅先生作文

一提起鲁迅先生,大家都一定已经非常熟悉了。

鲁迅原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五四新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代表作有《呐喊》、《彷徨》等。毛泽东对他评价说:“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先生给我带来的印象无疑是非常深刻的,我眼中的鲁迅先生是乐观向上的,坚强不屈、知错就改、伟大的人。

他用尖锐的目光看到了社会的腐败,他认为国人的病要用文字来医,而药只能救助几个人。他以尖锐的笔尖向敌人刺去,他呐喊着,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有志青年,在铺满荆棘的道路上奋勇前进,追寻着一片光明,企图唤醒在“黑屋子”里沉睡的人们。

鲁迅先生在一次又一次地批判中,孤身一人走上了为民族、为人民的奋斗之路。这一路上,鲁迅先生一次又一次受尽迫害,尝尽辛酸,自己写得文章屡次查封,但他依然不放弃,不惧迫害。他用满腔热血实践了“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人生追求。

他对青年的关心无微不至,给予那些失落的、生活在社会底层的青年鼓励,给他们父亲的慈爱和关怀。

他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族魂,历史在人们心中,永远铭记他的名字,这就是我心中的鲁迅,这就是民族之魂。

纪念鲁迅先生作文

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国文化的主将。也被称为“民族魂”,这便是鲁迅。

他早年与历绥之和钱均夫一起,去日本公费留学,于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肆业。但最后他认为当一名医生只能救人的身体,救不了人们的心灵,于是鲁迅又以写作为已任。

别人都说鲁迅是天才,但他自己却说:“那有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都用在了工作上。”他还说,“节约时间,就等于延长一个人的生命。”

鲁迅先生十分担心别人,却一点也不担心自己,鲁迅的女佣叫阿三的,阿三的丈夫失业了,她的眼睛也愁得起了蒙,鲁迅也不让她干重活,但鲁迅对自己的病一点也不在乎,时常三更半夜写文章。

时间就如同一块海绵里的水,只要挤一挤总会有的,有的人愿意去挤,有的人却不愿意去挤,这就是人与人的差别。

这便是我眼中的鲁迅先生,一个站在顶峰的人。

纪念鲁迅先生作文

走了的人,掉了的魂。最近,家里来了位不素之客。父亲的一位朋友离开只得把猫寄养了。记得鲁迅先生是仇猫的,我对这一副媚态的畜生也没什么好感。

哟,狗不是仇猫吗?说来也确实有理。如果可以这样概述,我宁愿做一只狗。有人提醒我,我有虐猫症。的确,朋友们没有说错,我对猫的敌意如同鼠一样,不同的是,我是人。

就眼前这畜生来讲,我是想进办法的来折磨它。诺大的房子中唯剩下我这只“狗”和一只等着灾难将临的猫。只怪它不知趣,一个劲的往我身边靠拢,我摆出一副慈善的面孔,酝酿着,如何让它死的更加具有意义。

世间的万物都有它存在的意义和价值,评论它们原本不必那么严肃。但是,仇猫这点一一道来还必须是要出些认真。就像在网上写文章,发了出去,若稍不注意言辞,得罪了那种一言九鼎的“大人物”。便是难见风雨云雾一般的轰炸。不管你是幼稚无知的小孩,还是细腻成熟的大家。切记,勿与世争。猫则不同,它永远跟随着“潮流”。老虎凶猛吧?不及猫恐怖。狐狸狡猾吧?不及猫阴险。我最欣赏三种人,一种是好人,一种是坏人,其次是既不好也不坏的人。有人问我说的这些不都是废话吗?不然,比如“猫”!

还未等我接着往下思考下去,这不知死活的畜生已挪到我身旁。以前很少和猫如此亲近,今日仔细端察它,确实有副妖艳的脸蛋。民间流传它是老虎的师傅我想大概也有它的纹酷似老虎的因素吧,黑黄交错的披在身上。不大的脸孔上嵌着一双黄色的眼,瞳仁则是黄色中的黑色一点,就是那么一点,让我觉得这东西如此邪恶。几道白色的胡须分别向嘴左右延伸,配合似的承托出它的“与众不同”。若它不动凭它的几分姿色,我个人也许也会被迷惑。但是,它错了,错在不该拱起身子,犯贱一般的走来。四只脚,分成了两排,每走一步,都是前面的前进,后面的跟上。装的不露痕迹,还不免让人觉得这是种艺术。就如同一些具有时代意义的绅士一般,肩上是劳国劳民的重担。为人民服务,服务与人民,等到人民被“服务”到了绝境,还口口声声念着这些关荣前辈的好。这点不得不令人佩服,只可惜我学不来。

鲁迅先生有一段话足可以概括我的想法,因为我没有鲁迅一样的文笔,凭现在的水平用千言万语也是不及他的,所以只得知趣的把他的作品“搬”上来。这点我确信,鲁迅先生如果地下有知,不但不会心生任何不满之意,反而还会热情的招待我一番。当然,这也只是我的幻想。不过,我没有将他人的成绩生生“套”在我身上,然后堂而皇之的去炫耀,不得不承认,在二十一世纪,这点小的不算功绩的功绩确实值得褒扬。悲哀吗?没必要,你尽可以收起无济于事的感情来。

“虫蛆也许是不干净的,但它们并没有自命清高;鸷食猛兽以较弱的动物为饵,不妨说是凶残的罢,但它们从来没有树立过‘公理’‘正义’的牌子”这是鲁迅先生一段言在此意在彼的盖括性的话。比如“猫族”吧,捉老鼠来说,且不谈手段何等下流,何等残忍,有一点倒是很多“有名望,有学识,有社会地位的‘成功人士’”都效仿的呢。猫啊,捉耗子,添的是自己的肚子,给自己找乐子,自己玩好了,吃饱了,还得了个荣誉的称呼,何乐而不为?可怜的就是那些,一直奉行它如此廉洁的人儿。这时我们便可以拿出积攒已经的感情来宣泄一下。

如我所想,这只可爱的小猫猫真的玩够了,到了正午,父亲的朋友来领它。它可是迫不及待的飞奔到主人的怀里。那一刻,我心里不禁痛快的又多了一条仇猫的理由:这畜生,真是不懂礼貌。

纪念鲁迅先生作文字

想写一篇文章来纪念鲁迅先生,是几年前的事了,却羞愧自己的文笔,怕误了先生的英明,一直都不敢下笔。如果,要我在中华民族几千年历史中涌现的若干伟人中选出三个人来代表我们这个民族,先生必是其一。我对于鲁迅先生的敬仰,是无法言表的。他首先是一位思想家,其次是一位文学家,还是一名斗士、一位革命家,不愧于革命的旗手。

如果,仅用数量来衡量一个文学家的成就,那先生很难与当今的那些专业写手抗衡。他们堆砌文字的功夫已与工人堆砌砖瓦的功夫不相上下,这就是他们胆敢蔑视先生的原因,也是胆敢说自己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原因,遗憾的是这句话也是出自古人之口,非他们原创。幸运的是,从古至今,从中到外,没有用数量来衡量文学贡献的。先生的贡献,仅仅是《呐喊》、《彷徨》、《朝花夕拾》和《野草》就可以站在世界文学史的山顶了,何况还有《中国小说史略》、《汉文学史纲要》等开创性的研究成果。这一点,其实已不容我在这里多话,先生在世的时候,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就已经承认和肯定了他的成就和贡献。血写的事实不是现在的一些屑小之辈可以抹杀的,更不是现在的一些无耻之徒通过谩骂可以改变的。

现代文学在中国发芽以来,鲜有对历史具有批判意义、对现实社会具有指导意义、对未来进步具有积极意义的作品,而鲁迅先生的作品具有以上意义和作用!他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在这些文字中。

首先是对历史的批判和继承。鲁迅先生对历史的批判是无情且深刻的,但是,请记住,他批判的是历史文化中负面的消极的保守的落后的部分,是“吃人”的那部分历史文化,而不是全部历史文化。相反,他比一般人更重视对历史文化的研究和保护,更重视对优秀历史文化的继承。现在,有些人,动不动全面否定历史文化,谩骂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垃圾,不适应经济社会文明的发展进步,对资本主义国家的文化礼顶膜拜,完全背叛自己的祖宗!其中,竟有一些人打着鲁迅先生的旗号,以为先生是他们的先导,这是对先生最大的诽谤之一!鲁迅先生不仅继承了我们的优秀历史文化,而且,还发扬光大了我们的历史文化,他自己的作品和精神也已经成为我们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中不可缺少的一个优秀部分!我们要踏着他的足迹,举着他的旗帜,在继承中发展、在学习中创新,不断发展我们的优秀文化,为世界文明作出中华民族的.贡献!

其次是对现实社会的改造。先生所在的时代离我们并不遥远,他出生、成长在清末,成熟、战斗于**的民国。他为什么要弃医而从文?就是因为他认识到医生仅仅只能医治个别人身体上的病,不能医治中华民族精神上的病;医生仅仅只能挽救个别人的生命,不能挽救中华民族于水深火热之中。他所在的时代,是一个需要旗手的时代,而他,就是一名旗手,他深刻的认识到这个社会需要改造,需要革命,而他,就是一名革命者。有人说,他没有拿起枪、举起刀,没有去冲锋陷阵,是的,革命需要行动的实践者,但是,革命更需要思想的实践者,革命的思想是革命的方向,革命的思想是革命的旗帜,没有方向和旗帜的革命是盲目的,无畏的牺牲有什么意义?别忘了,在他努力寻找民族解放与民族自强的道路时,更多的文人是合流同污,风花雪月,粉饰太平,如梁实秋、张恨水之流,最更悲的是,他们现在又“重生”了,红火了,历史又在重演!

鲁迅先生的精神是什么?就是革命。革命的精神实质是什么?就是创新。不断革掉落后的保守的腐朽的,创造先进的开放的文明的。这种精神会过时吗?永远不会!先生的革命精神在他的杂文里表现的最清楚,他努力与中华民族的一切落后的保守的腐朽的文化、思想、传统作斗争,与这些文化、思想、传统的代言人作斗争,他努力为中华民族的兴盛、强大寻取一条正确的道路,十分迫切的希望自己的祖国民主、富强、文明,十分迫切的希望自己的民族解放、自由。现在,我们不仅不能没有鲁迅先生的精神,相反,我们比以前更加需要鲁迅先生的精神!为什么?因为,革命还远远没有成功!就如毛泽东同志说的,建立新中国,只是万里长征成功迈出了第一步,后面的道路更加漫长而且艰巨。现实告诉我们,革命的任务还很艰巨,外部环境,资本主义依旧统治着世界,它们对我们的敌视和颠覆一刻也没有停止,军国主义、帝国主义随时可能死灰复燃;内部环境,官僚主义还十分严重,腐败问题还十分严峻,它们时刻都在威胁我们的社会主义道路,严重影响我们的政治、经济、社会健康发展。

有时候,我都有点痛恨先生,为什么把中国人的劣根性看得那样深、那样准!可是,不得不承认,现实依旧每天在重演先生笔下的故事,无情的官僚、冷漠的看客,阿q一般的人物,活灵活现的生活在我们中间。所以,先生的时代并没有远去,这不是我们的幸福,这是我们的悲哀!今天,我写文章纪念鲁迅先生,不仅为我们的历史,更为我们的现在。我们要好好读一读先生的文章,好好想一想先生的用心,为着过去、为着今天,更为着未来!

纪念鲁迅先生作文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这,就是鲁迅先生的名言,而现在鲁迅先生虽然已经去世了,但是他的精神永垂不朽,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

这几天我们学习了《少年闰土》、《我的伯父鲁迅先生》和《有的人》这几篇文章,让我更了解鲁迅先生了,同时也更崇敬仰慕鲁迅先生了。

鲁迅,原名周树人,是浙江绍兴人,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朝花夕拾》…是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以及革命家,是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鲁迅先生,用他那锐利的笔写下了一篇篇犹如锋利匕首的文章,刺向了敌人的心脏,使敌人一次又一次的恐慌。

鲁迅先生是一盏蜡烛,更是一位英雄!他燃烧了自己,照亮了他人,他点燃了几代中国人民奋发的星火,是他用锐利的眼光为我们开辟出了前进的道路。

鲁迅先生虽然去世了,但是他给后人留下了很多很多,有怀念,有崇敬,更有深深的思考。而《有的人》就是诗人臧克家为了纪念鲁迅先生逝世13周年所写的一首诗,从此就可以看出人们对鲁迅先生的尊敬与爱戴。

的确鲁迅先生就是这样的一个人,为自己想的少,为别人想的多,永远永远活在每一个人的心里。

纪念永远的鲁迅作文

一张瘦瘦的脸庞,两道犀利的目光,透露出坚强与不屈。悠扬的手常常在纸上‘沙沙、沙沙’的留下一排排刚劲有力的文字,他的文字给人清爽的感觉,他的文字是那么的优美,带着的又是刚毅与坚强!一头不屈的硬发,一根根精神抖擞地竖着。他就是鲁迅!

鲁迅先生逝世的时候,终年才55岁,但他写出了无数经久不衰的书:如《阿q正传》、《狂人日记》、《彷徨》、《坟》等,他的作品广为流传。被世人所敬仰的鲁迅先生却总觉得自己做得还不够。每当夜幕降临的时候,鲁迅先生的房间必定是最“热闹”的,因为,他正在演奏着“文字交响曲”希望这一首首动听的曲子能唤醒麻木不仁的中国人。

原本我对鲁迅几乎一无所知,是我读了许许多多鲁迅的文章后才知道的。刚看到鲁迅二字时,居然……想想也真好笑。居然以为鲁迅就是造伞的那个,春秋时期的人……结果,后来一查才知道,原来造伞的那个是鲁班啊!鲁迅,原名周树人,是个伟大的作家。鲁迅先生被毛主席赐予中国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教育家、革命家,以及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奠基人。鲁迅一路走来的艰辛只有他自己知道,开始时,鲁迅选择的是做医生的,而鲁迅也是当时的一代名医,救死扶伤。后来,弃医到从文,用笔做武器,一次又一次的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的丑恶!也因此被国民党反动派列入了黑名单,是他们的眼中钉,他们眼中的一根刺。鲁迅屡屡遭受迫害,不,因该说是无论何时都有人想迫害、加害于他。他的武器虽然只是一支极为普通的笔,却是最有力的武器!他用笔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同学们,鲁迅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鲁迅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那充满黑暗的年代,他的笔杆像抢一样精准,他的文章像子弹一样打进反动派的心脏。他让中国人民看到了希望,他用自己的身体燃烧出星星之火。“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就是鲁迅对自己一生的写照。

纪念鲁迅先生作文

他是一个文化战士,不知怎么想起他来,或是时常在想起,而这一刻有点淡忘才又记下来。

他不鲁,也没有鲁家人,好像绍兴姓鲁的也不太见到,更为现实的是他可以在任何方面都作出杰出的成就,比如医学,他就学得很不错,如果让他学外文,他也绝对是一个领军人物,哪怕学其它的专业,凭他的聪明,完全都能胜任且独树一帜,但他更为不鲁地选择了文学,更为睿智地发现了我们国民的劣根,他在百姓头上当头棒喝,还摩挲两下,说:你该醒醒了!

这是鲁迅,我思想中的鲁迅,穷尽一生的心血只为敲响警钟,让人看到不只有眼前的幸福和快乐、黑暗和无奈,更有心的追求、灵的栖息。倘若鲁迅活到现在,如果他还有一个非常善于思考的头脑,他又该说些什么呢?是歌颂?是批判?是揭露?还是像芸芸步他后尘的杂家们一样,来一些对时代的呻吟之语。我想如果他确是鲁迅,他确仍能发表自己的作品,定会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讶和震动,这种惊讶与震动就像几十年前他给以国人的警示一样,就像他的《狂人日记》对于中国的震撼,就像他的《野草》燃烧起的熊熊烈焰一样。只是我们已经不能知道那会是怎样的一些作品,会是如何地启迪人的心智,现在社会的人群都无法给我们一个这样的答案。

鲁迅是什么?他已幻化为一种精神,在不少人心目中那种刚正不阿、鞭笞时代的勇士。但鲁迅还是一个普通的人,一个脱离不了现实的人,他只是将自己的全部激情熔铸到了他的文字当中。他要生病,他也要逃离,他也要为生计谋,他也要在社会百姓中寻找自己的一个定位。但他始终有一个不变的理念:明辨真理与谬误、善美与恶丑。什么都逃不过他的眼睛和头脑,如果他现在仍能思考,同样会以这样的标准去衡量、去发现、去呐喊,绝不会让不堪的事实腐蚀人们生的斗志、真的追求。

如果他是一个只能在旧社会叫嚣的呐喊者,那么他就不会有世界文豪的地位,如果说其他的文豪在用文字展现他们的才华、构画社会的立体图画、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那么他则是剖开了胸膛,用自己全部的心和血,画出一个个人们尚不能表达、却又渴望理解的符号,他是真正的智者、明者。

后来者,用他所创的杂文、所用的笔法也为发扬他的精神继续努力着,他们继续着呐喊,但他们不可能达到鲁迅那样的高度,不仅是因为他所处的那个时代,还因为他所用的思想,那不是用表象的东西所能替代的,即使到了现在,他是不会固步自封的。他的“迅”在于真正的与时俱进,更在于最直接地揭示人最本质的、最隐含的东西。

想他的时候,是因为我们需要有擦亮眼睛的东西。

鲁迅纪念馆作文

暑假里,我们去了鲁迅公园,它坐落在上海虹口区甜爱路上。一进公园大门,右侧有个鲁迅纪念馆,我们走进了纪念馆的院子。纪念馆大厅十分宽敞,屋顶是半透明玻璃,看上去非常典雅。大厅的楼下有工艺品商店、鲁迅先生语录书画展览室。楼上的展厅介绍了鲁迅先生伟大的一生,那些意味深长的话语,以及精心创作的人物故事,记录下他成长的足迹。

当我看到书墙上鲁迅先生作品的封面,不禁为之震撼,他创作了大量的小说、杂文,还以俄语、日语、英语、德语等语言,翻译了世界上很多优秀的作品。英国著名作家萧伯纳是鲁迅先生的朋友,我国著名作家张天翼是他的学生,大家都很敬重他。

在纪念馆里我看见几个青年围坐在鲁迅先生身旁,他的身子微倾,手夹一支烟,正在侃侃而谈。“哇!,鲁迅先生还在人世间!”我心中一阵惊喜,妈妈却说:“傻孩子,这是蜡像。”这些蜡像以假乱真,竟制作得如此栩栩如生,鲁迅先生虽然离开了人世,但他永远活在我们的心中。

鲁迅纪念馆作文

暑假里,我阅读了许多鲁迅的文学作品。这一天,爸爸妈妈便带我来到绍兴鲁迅故居。虽然烈日炎炎,但是我想要遇见“鲁迅”的兴致却丝毫没有减少。

我们先来到了鲁迅故居,我一迈进院子,就往屋子的后院跑去。那里有一个大花园,那是鲁迅儿时的乐园。你们猜这是什么地方呢?对了,这就是百草园。在鲁迅的笔下,这是一个柳绿花红的乐园,可以捉蝴蝶,找蚂蚱,无忧无虑,自由自在。现在,百草园的中间有个小菜园子,几棵柳树围在菜园四周。蝴蝶在园子里飞来飞去,偶尔还会有几只蚂蚱跳了出来,可一眨眼便不见了踪影。顿时,书中百草园的影子浮现在我眼前,我仿佛能感受到鲁迅在这里与他的动物伙伴们欢快地追逐。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一路上都开着灿烂的鲜花,不时有几只鸟儿从天上飞过。没走多久,我们就来到了三味书屋。我抬着头,四处张望。我在找鲁迅刻在桌子上的那个“早”字呢!“在这儿”,我激动地叫了起来。鲁迅的课桌被放在了一个角落里,上面的“早”字还清晰可见。这个“早”字让我感受到了那时鲁迅的自律。

细细品味了鲁迅故居后,我便立刻调转方向,向咸亨酒店走去。很快,我远远地便看到了咸亨酒店的招牌和站在路中间的“孔乙己”,他弓着腰,穿着长衫,站在柜边,好像在思考着什么。走进店里,挂在墙上的一个木牌显得格外醒目:“孔乙己欠十九钱”。孔乙己其实很少欠钱,这让我喜爱,而他的迂腐也反映出了当时社会的腐败和人们的麻木不仁。

最后,我们来到鲁迅纪念馆。在这里,我参加了“遇见鲁迅”的游学活动,这使我对鲁迅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他的文字一直影响着我们。正像臧克家说的那样“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鲁迅纪念馆作文

9月12日上午,青少年活动中心文学社组织我们参观鲁迅纪念馆,瞻仰鲁迅先生之墓,并游览鲁迅公园。在这春意盎然、万象更新的春天,利用假日参加这一活动,我觉得特别有意义。

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原名周树人,鲁迅是他的笔名。鲁迅二字蕴含着愚鲁之人应当赶快做的严格自勉,是他的人生哲学的写照。

鲁迅纪念馆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修建的第一个名人纪念馆,1951年正式开放,我们敬爱的周恩来为它题写了馆名。鲁迅纪念馆十分宽敞、明亮。1650平方米的陈列厅,用新文学开山、新人造就者、文化传播人、精神界战士、华夏民族魂五个主题,真实地再现了鲁迅先生博大精深的精神世界,以及他曲折多姿的战斗人生历程。我认真地浏览了鲁迅的生平介绍。鲁迅先生不屈不挠的战斗精神深深的打动了我,他毕生为造就理想觉醒的国民而呐喊着;他用文学作武器与敌人进行战斗。他的小说《呐喊》、《彷徨》、《阿q正传》等以及杂文《二心集》、《且介亭杂文》等,风格犀利泼辣、冷峻幽默,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它似匕首,如投枪,刺向敌人的心脏。敌人恨他,人民爱他,几十年来,他“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这次参观,我对鲁迅有了更深、更多的了解。鲁迅伟大、崇高的形象,将永远活在我们的心里。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1950年春由华东军政委员会文化部筹备,1951年1月7日正式开放,周恩来题写了馆名。

来源:上海鲁迅纪念馆以鲁迅故居、鲁迅墓、鲁迅纪念馆的生平陈列三位一体,1994年由上海市政府命名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xx年6月,由中共中央宣传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上海鲁迅纪念馆原与山阴路上海鲁迅故居毗邻,1956年9月迁入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1998年8月开始改扩建,于1999年9月25日建成开放。

学术报告厅"树人堂"可容纳136人,配有影视放映及同声传译设备,经常举行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活动,电化教育示范以及小型演出。

馆内跨院专题展订"奔流艺苑"350平方米,可自由组合的上轨道移动式文化展览。

鲁迅纪念馆免费开放,为控制人流量,入口处设立领票处。

鲁迅名言鲁迅纪念馆出口还有个“百草园”,春天去百草丛生与“鲁迅sb”的花草连成一片,风光独特。

上海鲁迅纪念馆免费向市民和游客开放,只要参观者在纪念馆门前领取参观票就可以进馆参观。上海鲁迅纪念馆是新中国建立后第一个人物性纪念馆,1951年1月正式开放,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和上海市红色旅游主要景点之一!

鲁迅先生作文鲁迅先生作文

藤野严九郎《谨记周树人君》。

附板书:

•神态笑乐观开朗平易近人。

•穿着审美自然朴素人情练达。

•饮食起居简单随和体恤他人。

•琐事待人接物爱护青年支持革命。

•休闲娱乐幽默风趣童心未泯。

•读书.写作博学广识克已待人。

作者邮箱:

[1]。

《回忆鲁迅先生》.由本站会员分享,,转载请注明出处!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绍兴鲁迅纪念馆始建于1973年。20xx年初,为恢复鲁迅故里的传统风貌,与环境尺度不协调的陈列厅被拆除,恢复为周家新台门。

新建的纪念馆位于鲁迅故里东侧,它东接鲁迅祖居,西邻周家新台门,北毗朱家台门,南临东昌坊口,与寿家台门隔河相望。

鲁迅纪念馆总占地面积为6000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5000平方米。它以“老房子、新空间”的设计理念,使其与该地区传统街巷肌理保持统一。纪念馆外部为绍兴台门建筑形式,主入口采用绍兴传统竹丝台门。

纪念馆环境幽雅,广场及各出入口室外地面均采用绍兴传统的青石板地面。其中展厅和鲁迅祖居毗连的绿化巷,栽竹叠石,花木扶疏,更是绍兴的典型传统天井庭园。还有一条水景系列,从序厅西侧开始逶迤北上,在馆址西北方形成开阔水面,加以填土移木,积石理水,配置绍兴特有的廊桥、乌篷船舫等建筑小品,营造出一派江南水乡意境。陈列厅庭园植物以文化含义深厚的樟、松、兰、梅为主,同时遵照鲁迅《朝花夕拾》中记载,选栽枣树、皂荚树、桑椹、木莲藤及覆盆子等物种,再现鲁迅当年的环境氛围。

绍兴鲁迅纪念馆“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本身是一座富有绍兴特色和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展馆,造型简洁平和,朴素无华,充分体现了鲁迅精神的人文内涵。内部采用雕塑、不锈钢装饰墙面,以现代化展示手段加强了纪念馆建筑的文化内涵和艺术感染力。建筑与水景纵横交错,室内外空间相互渗透,构成了一个充满灵气的具有绍兴特色的现代展馆。镶嵌在陈列厅正面墙上的“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大字为郭沫若所题。

陈列厅由序厅、南北主展厅、辅助展厅、名人文库及休闲区等几部分有机组成。

进入序厅,映入眼帘的是一尊大型青铜座像,坐在鲜花丛中的鲁迅,表情自然,和蔼可亲,仪态从容,更多地表现了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真实面貌。序厅两侧设有“水乡绍兴”、“越中名贤”大型浮雕,反映绍兴悠久历史、灿烂文化。边上放置导游触摸屏等。序厅空间开敞亮堂,配置盆栽乔木,氛围庄重朴实,体现鲁迅先生的伟大和平和。

主展厅共两层,分为南、北展厅两个大空间形式,同时又与序厅紧密相连,空间贯通一体。

南展厅底层为*部分:鲁迅在绍兴(1881—1897)。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特别是众多的历代越中先贤,给鲁迅的思想以很大的熏陶和影响。鲁迅7岁启蒙,12岁进三味书屋读书。他不囿于《四书》、《五经》,多方寻求课外读物,从野史、笔记、小说及各种民间文艺中吸取养料,努力掌握文化历史知识。鲁迅从小接触农村,亲近农民,这使他既了解了绍兴的风土人情,又看到了广大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祖父的科场案发生,鲁迅家从小康而跌入困顿的地步,使少年鲁迅饱受人情冷暖,世态炎凉,心灵受到创伤。建筑空间布置成鲁迅当年的生活环境,使观众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南展厅二层为中庭式回廊展场,主要展出鲁迅在南京、日本、绍兴、北京、厦门、广州、上海等地的生平事迹。

第二部分:鲁迅在南京、日本、绍兴(1898—1912)。鲁迅在南京求学,努力寻求新的知识,逐步形成“将来必胜于过去,青年必胜于老人”的社会发展观。东渡日本留学.他立下了“我以我血荐轩辕”的誓言,积极参加反清革命活动。在事实的教训面前,他改变医学救国的初衷,认为主要是要改变国民的精神。于是毅然弃医从文,以笔作为武器,投入了新的战斗。辛亥革命前夕,他从日本回国,先后在杭州的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任教。一方面培养青年,一方面又积极投身于辛亥革命。

第三部分: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1912—1927)。在“五四”新文化运动中,鲁迅站在时代的前列,写下了许多战斗檄文,猛烈抨击旧思想、旧文化和旧道德,并同帝国主义、新旧军阀展开了针锋相对的斗争,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在大革命的高潮中,鲁迅离开北洋军阀盘踞的北京,先后到厦门、广州,一边从事教学、文学创作,一边投入新的战斗。他在广东经受了腥风血雨的考验,在事实面前严厉解剖自己的思想,纠正了过去只信进化论的“偏颇”。

第四部分:在上海(1927—1936)。鲁迅到上海定居,开始了他一生中*光辉的十年。他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武器,团结广大进步文化人士,向敌人冲锋陷阵,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成为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与共产党人交往密切,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政策。他以“窃火者”自喻,致力于中外文化交流,倡导新兴木刻运动。他关心青年,培养青年,为青年的成长付出了大量的心血。

北展厅二楼为第五部分:民族魂。鲁迅逝世后,举国哀悼,人们喻之为“民族魂”。人们纪念他,学习他。建国后,北京、上海、广州和绍兴等地相继建立鲁迅博物馆(纪念馆),《鲁迅全集》多次再版。鲁迅著作被翻译成英、法、德、日、俄等50余种文字,远播世界各国。北二楼建筑环境明朗,建筑空间宽敞,再现鲁迅先生民族魂的伟大气概,给参观者无限的振奋和沉思。

展览通过大量的实物、手稿、照片、书信、图表、模型等展品,采用现代化展示手段,如多媒体触摸屏、三维立体成像及鲁迅与闰土、鲁迅与藤野等仿真人物蜡像,生动地再现了鲁迅一生的光辉业绩,既有鲁迅青少年时期的绍兴地方特色,反映了绍兴乡土文化对鲁迅的熏陶和早期家庭变故对鲁迅的影响,同时又有鲁迅在上海十年韧性战斗的重点,真实形象地再现了鲁迅的光辉业绩及其思想发展的历程。

辅助展厅单独设在主展厅西侧,与主展厅隔水相望。通过一条明亮的玻璃廊桥,与主展厅有机结合。辅助展厅东侧临水设有玻璃通廊和弧形挑台。在参观中不仅将庭园水景尽收眼底,而且在主展厅与辅助展厅之间通过透亮的玻璃墙面,构成相互渗透相互烘托的活跃人文景观。

名人文库采用藏书室形式,设在东侧,面对封闭式绿化庭院,环境幽静,是学者、公众进行资料收集、学术研究的好场所。

北展厅底层为休闲区,设有休闲茶座、三味书店及休息观景平台。观众可在此休闲购物,欣赏美景。

鲁迅先生

鲁迅,一个神圣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处的神话人物一样,在鲁迅周围始终有一种威慑的气氛和蛮横的力量,压迫着我不敢双眼直视他。他是作为一个不可言说的奇迹存在的。

从小康家庭而坠入困顿,在每天店铺和药店的循环往复之间看清世态炎凉;从绍兴到南京学洋务,在奚落和排斥中与亲人分离;从中国到日本致力医术,在外人的.歧视中发现国人的麻木不仁;从彷徨到呐喊,在万难被毁的铁屋中大嚷挽救将从昏睡入死的民族……谁能在如此特殊的年代有着如此特殊的经历?在我认识的人中想来也只有鲁迅了吧。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面对政府的“围剿”和迫害,面对“御用文人”的诽谤和风刺,面对广大人民的的麻木愚昧,“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是向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成为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生在近代,却无时无刻不警示着一代一代的后人。读过鲁迅的作品,个个丑陋的中国人:奴性、面子观念、看客心态、麻木、卑劣、自私、狭隘、保守、愚昧等等都揭露无遗,即便是现在,我们的身上仍残留着它们的种子,行走在社会上仍处处可见。鲁迅站在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审视着当时甚至现今的社会,对丑恶,陋习,弊病进行着无情的揭露批判,多么深刻。

鲁迅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问的推移被人们淡忘,它已经播散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血现实,勇于反省自我,不断前行。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各位游客,欢迎你们参观绍兴鲁迅纪念馆。绍兴是座历史文化名城,自古人杰地灵,群星灿烂,我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鲁迅就是其中一个杰出的代表。鲁迅原名周树人,1881年9月25日诞生于绍兴都昌坊口一个破落的封建士大夫家庭。他7岁启蒙,12岁就读于三味书屋。13岁时,祖父因科场贿赂案下狱,父亲周伯宜因此一病不起,从此家道中落,饱受世态炎凉。鲁迅18岁那年,毅然“走异路,逃异地,去寻求别样的人们”,先后去南京、日本学习。1920xx年夏回国后,先后在杭州、绍兴、北京、厦门、广州和上海等地从事教学工作和文学创作。1936年10月19日病逝于上海大陆新村寓所,享年56岁。鲁迅一生有1/3以上的时间是在绍兴度过,他不仅在故乡度过了童年和青少年时代,而且还进行了他初期的教学实践、文学创作和社会革命活动。故乡的生活经历不仅对他的思想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同时也是他文学创作的重要源泉。今天我们要踏着这位伟人的足迹,寻访他的故园。

现在我们来到鲁迅先生的出生地——鲁迅故居。鲁迅故居位于都昌坊口周家新台门西首。周家新台门是周家多年聚族而居的地方。它建于清嘉庆年间,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是一座典型的江南特有的那种深宅大院。1920xx年经族人共议将这座屋宇连同后面的百草园卖给了东邻朱姓。房屋易主后,原屋大部分已拆除重建,但鲁迅故居的主要部分幸得保存,所以今天我们能有幸看到这原汁原味的鲁迅故居。

这两扇黑油油的石库台门,原系周家新台门的边门,是鲁迅家人出入的地方。

这间普通的泥地平屋是鲁迅家当年用来安放交通工具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绍兴有“东方威尼斯”之称,因此在一般家庭中都备有水上的交通工具,那两支高大的橹是大船上所用,而那两支小的是乌篷船上用的桨。轿子是陆上交通工具,其中轿杠系鲁迅家原物。从右侧门进去,穿过长廊,就到了“桂花明堂”。明堂在绍兴俗称天井,这里原来种着两株茂盛的金桂,桂花明堂由此得名。鲁迅小时候夏天经常躺在桂树下的小板桌上乘凉,他的继祖母蒋氏则摇着芭蕉扇一边打扇,一边给小鲁迅猜谜,讲“猫是老虎的师父”、“水漫金山”等故事,使鲁迅从小就受到民间文学的熏陶,为他以后的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后来,他在《狗·猫·鼠》、《论雷峰塔的倒掉》等文章中均有生动的回忆。

穿过桂花明堂,便来到鲁迅的卧室。1920xx年夏,鲁迅从日本留学回国后,从杭州回到故乡,先后在绍兴府中学堂和山会初级师范学堂担任教职。这间卧室是当时他在绍任教期间的卧室兼书房。鲁迅常常在这里备课、写作到深夜。他的第一篇文言文小说《怀旧》就在这里写成。卧室里陈列着的铁梨木床是当年的原物。

穿过石板天井,迎面就是保存完好的鲁迅故居两楼两底。拾阶而上,东首前半间是当年鲁迅家吃饭、会客的主要活动场所,绍兴俗称“小堂前”。鲁迅在绍任教时期,经常在这里接待来访的朋友和学生。客厅的右上角那张皮躺椅是鲁迅父亲用过的。当年鲁迅祖父周福清科场舞弊案发后,鲁迅的父亲被革去秀才身份,此后就一蹶不振,郁郁寡欢,借酒消愁,以至病魔缠身后被庸医所误,年仅36岁就去世。从此鲁迅家也就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经历了这一系列的家庭变故,少年鲁迅饱受世态炎凉和人情冷暖,看到了上层社会的堕落和丑恶,对他的思想产生了极大的影响,从而走上了寻求真理的道路。

与客厅一板之隔是鲁迅母亲的房间。南边那张八脚大床是鲁迅的母亲——鲁瑞睡过的原物。东边这张小床是当年鲁迅的弟弟周建人睡过的床。

的母亲如果年轻二三十岁,也许要成为女英雄呢。”鲁瑞确实是一个很不平凡的母亲,她培养的三个儿子被现代文坛称为“周氏三杰”。

小堂前的西边是鲁迅继祖母蒋氏的卧室。这位继祖母性情开朗,讲话幽默风趣,经常给侄孙辈讲故事、猜谜语,鲁迅对这位继祖母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与鲁瑞卧室相隔一天井,就是鲁迅家烧菜做饭的灶间,也就是厨房。在厨房正前方的这座绍兴旧时大户人家所用的“三眼大灶”,是根据当事人回忆复原的,灶壁上绘有祈福避邪的图画和文字。北面墙上的菜罩是当年鲁迅家的“忙月”章福庆亲手制作的原物。章福庆有时将儿子运水带来帮忙,并与鲁迅结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鲁迅和运水第一次见面就在这厨房里。“紫色的圆脸,头戴一顶小毡帽,颈上套一个明晃晃的银项圈”,就是这个运水让鲁迅认识了一个在书本上见不到的陌生世界。1920xx年,鲁迅在创作小说《故乡》时,把运水作为模特儿,塑造了“闰土”这个活生生的艺术形象。

后面这三间是鲁迅家存放稻谷、农具的地方,右边这间是章福庆的住所,中间是通向百草园的过道。

各位来宾,现在我们看到这个园子就是著名的“百草园”,百草园的名称虽雅,但其实是一个普通的菜园,是当时新台门内十几户人家共有的一个荒芜的菜园,平时种一些瓜菜,秋后用来晒稻谷。童年鲁迅经常和小伙伴们在百草园内嬉戏玩耍,夏天在树荫下乘凉,秋天在泥墙根一带捉蟋蟀。冬天就在雪地上捕鸟。对于百草园,鲁迅曾在《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篇著名的散文中作了非常形象生动的描述。文中他无限深情地写道:“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的趣味。”现在我们所看到的百草园就是鲁迅当年笔下的景致。鲁迅12岁时被家人送到三味书屋读书,不得不与他的蟋蟀们、覆盆子和木莲们告别,去全城最严厉的私塾读书。下面让我们告别这里的一切,跟随鲁迅的文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从鲁迅故居出来,东行数百步,往南走过一座石板桥,从一扇黑漆竹丝门进去,就到了鲁迅少年时代读书的地方——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很有名的私塾,它坐东朝西,原是寿家书房,鲁迅12岁开始到这儿读书,五年多的学习生涯,使他受益匪浅,积累了丰富的文化知识,为日后从事文学创作打下了非常坚实的基础。

书屋正中悬挂着“三味书屋”的匾额,两边柱子上有一副抱对:“至乐无声唯孝悌;太羹有味是诗书。”都是清朝著名书法家梁同书所写。何为“三味”,根据寿镜吾先生的儿子回忆:“读经味如稻粱,读史味如肴馔,诸子百家,味如醯醢。”其中醯醢是调味品。匾额下挂着一幅《松鹿图》,学生每天上学要先对着匾和图行礼,然后才开始读书。

当时私塾的教学,老师是坐在中间的这张方桌边上的高背椅子上,两旁的椅子则是供来宾歇坐。学生的课桌是自备的,所以看上去参差不一。鲁迅的座位在书屋的东北角,这张硬木书桌和椅子是当年鲁迅使用过的原物。我们现在还可以看到当年鲁迅在桌子右下角亲手刻下的“早”字。关于这个“早”字,这里面还有一个小故事。有一次鲁迅因家中有事,上学迟到了,受到先生的严厉批评,他为了提醒自己,就在书桌上刻下一个“早”字,勉励和告诫自己今后不可再迟到。

三味书屋的老师名叫寿镜吾,这是他的画像。鲁迅评价他是“极方正、质朴、博学的人”。寿老先生品行端正,性格耿直,终身以坐馆授徒为业,他的为人和治学态度给鲁迅留下很深的印象,对鲁迅产生很大的影响。

三味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子,园内种有两株桂花和一株腊梅,当年鲁迅和小伙伴常在这一方小天地里玩抓蟋蟀、找脱壳的蝉蜕,看蚂蚁背苍蝇等游戏。

请来宾们随我穿过马路。现在大家看到的这组颇具规模的清代建筑群就是我们今天要参观的鲁迅祖居——周家老台门。鲁迅祖居是目前保存最为完好的典型台门建筑群,是鲁迅祖辈世居之地。乾隆十九年(1754年),周氏第八代世祖周绍鹏因家业发展的需要,举家迁址于覆盆桥,营造这座台门大院,成为颇具规模的封建士大夫住宅。鲁迅祖居坐北朝南,青瓦粉墙,砖木结构。台门主体建筑有台门斗、大厅、香火堂、后楼共四进。东首有坐东朝西的厢楼九间,西首有坐西朝东的厢楼七间,堂屋之间均有明堂和廊屋贯通。现由“鲁迅祖居复原陈列”和“绍兴民俗陈列”两部分组成。现在请各位先随我参观“鲁迅祖居复原陈列”。

这沿街第一进俗称“台门斗”,建有头门、仪门。头门就是这六扇黑漆竹丝大门,俗称“竹丝台门”。接着便是仪门,左右各有耳房,仪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字的“翰林”匾,自右而左书着“翰林”两个字,左右还有泥金小楷的上下款,上款:“巡抚浙江等处地方提督军务节制水陆各镇兼管两浙盐政杨昌浚为”,下款:“钦点翰林院庶吉士周福清立”。这位钦点翰林的周福清便是鲁迅的祖父。这对周氏来说是前所未有的荣耀,因而在周氏聚族的三个台门斗里都挂起完全相同的“翰林”匾。第二进为厅堂,绍兴俗称“大堂前”,是周氏族人举行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的公共活动场所。大厅是三开间的一个通间,正中上方挂着一块长方形白底黑字的“德寿堂”大匾,这是周氏老台门的堂名。大厅两旁的左右柱子上有一抱对:品节详明,德性坚定;事理通达,心气和平。大厅北面隔一天井是第三进,俗称“香火堂前”。是祭祀祖宗和处理丧事之用,原堂前正中上方有神龛,存放周氏历代祖先牌位。香火堂左右各有一间,左边为客厅、餐室,右边为佛堂、客房。香火堂北面再隔一个方形的石板天井是第四进。俗称“座楼”,是周家的主要生活住宅区。座楼中间一问小堂前一般作为平时会客、祭祖用。

各位来宾,我们已参观完整个中轴线部分,现在请大家参观西侧厢。西侧厢自南而北依次是厨房和佣人房间。接下来请大家随我一起参观东侧厢。东厢花厅是大书房,是台门子弟启蒙读书的地方。其陈列与三味书屋不同。书房正上方悬挂着一块“志伊学颜”匾额,“伊”指以才著称的商汤宰相伊尹,“颜”指以德著称的孔子弟子颜回。这是教育台门弟子要立志高远,学习认真。墙上挂有一盏灯笼,灯笼上有“文星高照”四个字,灯笼外倒挂着一株葱,灯笼里点一支状元蜡烛,以示弟子聪明之意。

周家老台门是周氏的祖宅,所以当时周氏有重大喜庆活动和祭祖都在老台门的大厅举行,鲁迅在绍兴时期,遇到节庆或祖先忌日,必去老台门行礼。鲁迅最后一次到老台门是1920xx年举家北迁之时。“鲁迅祖居复原陈列”的参观到此结束。

下面去参观鲁迅生平事迹陈列厅。陈列厅是一座中西结合的建筑,门楣上方“绍兴鲁迅纪念馆”七个鎏金大字为郭沫若所题。进入大门迎面是一座汉白玉鲁迅胸像。序厅左右墙上各挂有鲁迅手迹。我们的参观是从左边开始。整个陈列以鲁迅的思想发展为主线,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介绍鲁迅少年时期的社会环境与生活情况;第二部分是鲁迅青少年时代在南京、日本、杭州、绍兴寻找救国救民的真理与积极投身反清革命斗争的事迹;第三部分是辛亥革命后,鲁迅在北京、厦门、广州继续探索革命的新路,最后举起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大旗,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第四部分是鲁迅在上海辉煌的十年;第五部分介绍了鲁迅逝世后,人们用各种不同的方式纪念他、学习他。

各位来宾,绍兴还有许多与鲁迅有关的人文景观,离鲁迅故居不远有一家因鲁迅的名篇《孔乙己》而名扬四海的百年老店——咸亨酒店,各位如有兴趣不妨去“拜访”一下孔乙己,品一品绍兴酒,嚼一嚼茴香豆,领略鲁迅笔下的绍兴风情。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鲁迅故里主要由三味书屋、鲁迅故居、鲁迅纪念馆和百草园组成的,我们先来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小时候读书的地方,在这里鲁迅先生小时候读书的课桌上,还可以看到一个“早”字,这是先生小时候为了提醒自己上学不迟到刻下的。这里还有一个后院,书院课程枯燥乏味,当先生讲得入神时,学生们就会偷偷到这里玩。

绍兴的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给鲁迅先生的思想以很大的影响,他的许多小说都是以绍兴为背景创作的。绍兴“鲁迅纪念馆”包括鲁迅当年生活过的故居、三味书屋、百草园,恢复过的周家新台门、寿家台门、土谷祠、风情园等一批与鲁迅有关的古宅古迹,现在已经成为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经典景区”之一,很值得一游。

鲁迅纪念馆简介

欧阳修纪念馆建在安徽省滁州市琅琊山上。欧阳修在庆历新政失败后被贬滁州,其间他写下千古名篇《醉翁亭记》,这成为琅琊山文化底蕴的精髓。为了纪念欧阳修,滁州市政府从上个世纪60年代筹建纪念馆之初,就征集到郭沫若先生的亲笔题名。在新落成的纪念馆内,陈列着重塑的.欧阳修雕像以及欧公生平所画的30幅画。欧阳修纪念馆目前已正式对外开放。

附录:欧阳修家谱《江西欧阳氏旧谱与福建欧阳氏古谱世系对照表》(符合人类生育规律者则为正宗古谱)。

江西欧阳氏旧谱福建欧阳氏古谱。

世次祖名生年祖名生年。

一世欧阳通625-欧阳韶626-。

二世欧阳幼明645-欧阳幼咸655-。

三世欧阳昶公670-欧阳素公672-。

四世欧阳琮公700-欧阳衍公700-。

五世欧阳晤公725-欧阳昌公725-。

六世欧阳彻公756-欧阳詹公755-。

七世欧阳弦公775-唐开成二年进士幕府参军欧阳秬795-。

八世欧阳邈公800-欧阳澥820-。

九世欧阳规公825-潘湖欧厝吉州推官欧阳郴870-。

十世欧阳绪公850-历官文理院工书南京通判欧阳偃(925-后唐状元黄仁颖字仁达号潘湖翁嫡子)。

十一世欧阳万公874(安福令支派始祖)-欧阳观952-。

十二世欧阳诚公(和公)900-欧阳修1007-。

十三世欧阳雅公925-。

十四世欧阳效公950-。

十五世欧阳托公(弦公)975-。

十六世欧阳莘老公1000-。

十七世欧阳仁达(即状元仁颖)1025-。

十八世欧阳偃公1050-。

十九世欧阳观公1075-。

二十世欧阳修1100-(与史实欧阳修10出生时间不相符,貌似不是一个人吧)。

欧阳修死后葬于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新郑市辛店镇在县城西13公里欧阳寺村现有欧阳修陵园,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该园环境优美,北依岗阜,丘陵起伏,南临沟壑,溪流淙淙。陵园肃穆,碑石林立,古柏参天,一片郁郁葱葱,雨后初晴,阳光普照,雾气升腾,如烟似雨,景色壮观,故有欧坟烟雨美称,为新郑古代八景之一。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10月5日我们和表弟他们相约去绍兴鲁迅故居游玩,我们早早地出发了,车子开了大约一个半小时,我们就到了目的地。那里车水马龙,连车位也找不到,后来在收费员的指引下我们终于把车停进了一个车位。

我们走到了领票的地方,领了五张票,。从入口进去,我们先去了鲁迅祖居,里面是鲁迅的祖父住的地方,那里既宽敞又美观,每个房间都有每个房间的用处,比如有书房、卧房、琴房、藏书房等,每个房间都古色古香。

出了鲁迅祖居,我们又去了鲁迅纪念馆,鲁迅纪念馆里展示的都是关于鲁迅生前的资料,其中有些是他读书时写的文章,文章上面还有他老师为他批改的文字。我看了一下,原来鲁迅读书时也会写错别字,也有语句不通顺的。我们还去了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鲁迅读书的地方,里面放着几张桌子和椅子,鲁迅的座位在最角落里,因为鲁迅上课经常迟到,所以老师才罚他坐在角落里,在鲁迅的桌子还刻了一个早字,提醒自己以后不能迟到。

最后我们去了百草园,百草园是鲁迅小时候经常玩耍的地方,里面有一口井用木头堵住了,可能是鲁迅太调皮,大人怕他掉下去才封住的吧。

我们还去品尝了绍兴的特色—臭豆腐,味道实在是太好吃了。我想以后在别处肯定吃不到这么美味的臭豆腐。

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就到了下午四点,我才依依不舍地离开了那个美丽的地方。

绍兴,我以后有机会一定还要来玩。

鲁迅纪念馆导游词

绍兴,是众所皆知的地方。在这里,闪出了一颗璀璨的明珠,用它的光芒笼罩着绍兴。而他,就是鲁迅。终于,我在一次冬令营有幸近距离接触了鲁迅先生童年的生活。这样,让我对鲁迅先生有了进一步的.了解,也让我,更充实。

我们先进了三味书屋。那儿弥漫着芬芳的、浓郁的书香味,是我们陶醉其中。这就是鲁迅先生在小时候学习的地方。我们走进教室,有一张桌子十分显眼,那就是鲁迅先生儿时学习用的书桌。那个“早”字和含义,我相信,已深深的印入我们的、鲁迅先生的脑海里了吧!事事早,应该早已成为鲁迅先生成功的诀窍之一。

继而,我们来到了鲁迅故居。鲁迅故居就是鲁迅先生少年时和家人一起居住的地方。这一幢房子古色古香,充满了历史的沧桑感,让我联想到鲁迅先生在这里的笑容与泪水。

百草园可是个神奇的地方呢!虽然没有奇花异草,可是一进去,似乎有一种磁力吸引着我们,让我们陶醉其中。而且,你瞧你瞧,不仅是我们入迷了,连蜂蝶也来助兴呢;你看你看,不仅是我们陶醉了,连蛐蛐也来叫几声呢!这仿佛如同仙境一般。也许就在这时,长妈妈在为小鲁迅讲着惊心动魄的故事;也许就在这儿,小鲁迅已经捉住了几只蛐蛐;也许就在这里,鲁迅先生度过了一个充足、快乐的童年吧!

也许……。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