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教案是教师用来记录教学过程、分析问题和反思教学经验的重要工具。在接下来的内容中,我们将分享一些高三教案的案例,希望对广大教育工作者有所启发和帮助。
以年级组的计划目标为统帅,以高考政治考试大纲为依据,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教研组和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20xx年的高考中取得良好成绩。
二.总体时间安排。
1.第一轮复习:(必修四)20xx年2月―3月,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
2.第二轮复习:20xx年3月―4月,主要目的是综合能力突破。
3.第三轮复习:20xx年5月―6月初,主要目的是提高应用能力。
三.具体设计。
1.第一轮复习(20xx年2月到3月)。
第一轮复习重点抓好课本基础知识,夯实基础,并注意知识的整合及理论体系的构建,注重点面结合,梳理教材基本知识点,加强学科内综合能力的培养。这一轮复习首先要完成记忆任务,即所需记忆的知识必须以背、默为合格,做到对所学知识特别是每一个高考考点了如指掌、烂熟于心,绝不能浮光掠影,蜻蜓点水。当然,要做到这样既需要老师精心备课、科学指导,也需要学生自己动手、动笔、动脑进行一些总结活动,考点各个击破,进行全面深入的理解,要以节、课为单位构建小的“知识网”,再将一个个小的“知识网”连接成“知识树”,这个工作惟有自己动手才会印象深刻。由于时间紧迫,在第一轮复习中也应有所侧重,在第一轮复习中,考生应尽快熟悉考试模式、性质、形式、特点及要求,对自己的学习方法及思维方式作出及时的调整。做到每一个考点过关、每一个考点的复习从考点分析、深层分析、知识联系、典型事例、综合运用等几方面分析。
具体措施:。
(1)、不定期小测。18:30―18:55学生朗读背诵。每周至少小测一次。学生背、默知识点和知识网络。
(2)、课前时事报道。重点班高三(4)班2个人一个小组写出评论制成ppt,利用课前10分钟小组两位同学上讲台讲解给学生听。(5)班、(6)班学生按学号轮流上讲台读报。
2.第二轮复习(20xx年3―4月)。
第二轮复习(专题复习):主要有三项基本任务:
一是强化知识,系统记忆,也就是系统地掌握各专题的知识网络、结构,把知识提炼、升华。
二是注意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运用所学各项知识,大跨度、多角度、多层次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三是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从本质上讲,二轮复习是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的一种复习,因此专题复习我们准备不再注重知识的先后次序,而是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从实践上讲,高三进入三月都将开始第二轮复习。和理科不同,政治科目仍然有成绩提高的巨大空间。在这段时间,还是要以课本为依据,把所有的考点梳理一遍。梳理先从宏观后从微观。
具体措施:。
(1)按各模块的知识体系,确定若干个专题,逐一进行知识梳理,进行复习。
(2)就本专题高考复习的重点、热点问题进行针对性的归纳和总结,即进行知识链结。
(3)英语人机对话考完后(3月中旬),每个班每周都有一次早读(7:00―7:35)。
(4)本学期每周日下午14:30―17:00安排文综测试。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性。
3.第三轮复习(5月到6月初)。
第三轮复习:安排在考前一个月(5月份)的冲刺阶段。这一阶段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落实《考试大纲》中的考点,明确哪些内容是常考点,哪些是必考点,同时要求学生回归课本,查缺补漏,有的放矢地进行综合模拟训练。这一阶段,考试频繁,外来信息量大,因此,要认真总结第一、二轮复习中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查漏补缺,有选择性地进行综合模拟训练,但必须告诫学生不可盲目做题,更不能搞题海战术。这一轮复习,要注意的是消化吸收,逐步过渡到自主复习。
开始第三轮复习,高考也就进入冲刺复习阶段,这时候,大家都做了很多各类练习题,可还是有不少考生觉得自己的政治成绩仍不是很理想,不知道这一阶段怎么复习才可以把成绩提高的更多,有的考生还产生了畏惧情绪,心理压力很重。其实,只要在最后的复习中调整好心态,就一定可以在考试中发挥自己的水平。
具体措施:
(1)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高考题目年年都有变化,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都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学生按照《考试大纲》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
(2)看纠错本。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的漏洞,思维方式的偏差,解题规范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的精选一些材料进行训练,不让同样的错误在高考中重现。
(3)浏览重点、热点问题。高考一直都与社会实际联系紧密,尤其是社会的重点、热点问题。冲刺阶段,学生应该根据老师给出的时事复习资料,或者参考相关的时事政治书,把每个考点的来龙去脉理清楚,熟悉事件中的关键词。
(4)画联系图。以社会重、热点问题为中心向外辐射,将与其联系的所有政治知识挑选出来标在周围,增加对重点、热点问题和学科知识联系的熟练程度,为辨析、论述等题理顺思路。
(5)注意答题技巧与规范。做选择题时要在审题的同步找出关键词和题目材料的主旨,选出表述正确的选项比较、对照,找出正确并符合题意的答案。做材料题时要先看到底要考什么,然后从所问的角度切入,找到材料与所考知识的结合点,编写答案。注意写材料题的答案时,要全面具体、重点突出,恰当运用知识和术语,条理清楚的表述。
(6)调整状态,进入考试时间。建议学生在复习时要看练结合。可以把做真题的时间放在与高考文科综合或者政治科同步的时间去做。这样除了可以保持高考复习所需要的训练量,还可以调节自己的生物钟,保证高考时良好的精神状态。看纠错本的时候,也要注意不仅仅是用眼去看,必须随时记录一些感想、体会,思考自己当初出现问题的原因,必要的时候还要回归课本,澄清一些概念。高考虽然迫在眉睫,但复习仍需贴近考纲、教材和自己的实际。只有扎实灵活,科学得法,冲刺就能事半功倍,取得理想的效果。
生活是艰难,从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的那一刻开始。痛,并快乐着其实是生命个体体验的过程。很多人痛却不快乐着,为什么?因为他们活在三种脆弱的人生态度中:不能享受,不能承受,不愿接受。人生的厚重和精彩只有在修复好这三者之后才可能出现!
享受,从而活得有乐趣。
人不能享受生活,背后有很多原因。例如,在成长过程中,受到太多的强求和责备,导致良心过度敏感,以至于养成一种受虐的倾向,只要享受一下生活,就会感到内疚。再如,在生活中太多违背自己,渐渐丧失了享受生活的能力;或者,苛求自己完美,容不得身上有某个缺点,因而会长期盯着那个缺点不放,越来越陷入痛苦之中。
这些蒙蔽了人的双眼,于是看过去全是不幸,看自己一无是处,看现实都是问题,看未来没有希望。只有挖掘他生活中的光亮,才可能让他从过去的生活中重新找到快乐,在生命的内部发现丰富的资源,在现实生活中发现幸福的条件,在未来的发展中发现各样的可能性。
享受让我们活出生活的乐趣,享受生活让我们爱自己,爱生活,对自己有信心,对生活有热情。观察一个抑郁者,我们会发现,因为没有享受生活,他不爱自己,不爱生活。他的生命不能在生活中扎根,甚至很容易放弃自己,放弃生活。这提醒我们,当我们充分享受生活时,我们内心就会感到满足,我们的生命就会在生活里扎下深根。当然,我们知道,享受不是生活的全部,我们还需要学会判断,在我们的生活中,什么是可以享受的,什么不是;什么是值得享受的,什么不是;什么是适当的享受,什么不是。我们享受生活,但不沉溺于低俗的享乐主义。
高三坚持不下去的打开看看。
承受,从而活得有价值。
一般人会以为,遭受心理困扰的人是最能承受的,因为他长期受苦,甚至习惯于受苦。但是,他所受的苦,是症状的苦,而不是生活的苦。一个人接受“生活是艰难的”,并且愿意在其中承担自己的一份责任,他为此而受的苦,就是合理受苦,这苦是有意义的。但是,一个人害怕并且逃避生活的艰难,不愿去承担自己的责任,他最终陷入了症状的苦,这时他受的苦就是无意义的苦。因此,荣格说神经症是合理受苦的替代品。
承受不同于忍受。承受是自愿的,忍受是被迫的;承受可以是适当的,忍受是过度的;承受是一种责任行为,忍受则是回避的反应;合理的承受让人产生能力感、价值感,过度的忍受则让人滋生委屈、怨恨;通过承受,让一个人获得了爱的能力,而不断地忍受会在他心里累积负面的情绪,以至于他内部的爱源都渐渐耗损掉了。
许多人因为过度忍受,反而不能适当承受;或者,因为了适当的承受,反而失掉了爱与责任的自主性。因此,要有边界意识。对自己应该去承受的',却不去承受,这是逃避责任;对超越自己承受能力的,却出于面子强撑磁着去承受,这是自讨甘吃,结果损害了自己;对本来是别人应该承受的,却不适当地替人承受,这是越俎代疱,结果是让自己受了苦,并不使人得益。例如,许多父母对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也要包办代替,反而阻碍了孩子发展出适当的责任能力。
生活是艰难的,当一个人过于逃避生活的困难,他自身就发展出心理的困难。但在许多情况下,当事人并非有意为之,而是无意识的。所以我们要建立承受的态度,回到生活的困难中去,承担责任,合理做事。
如果没有享受,生活变得乏味;如果没有承受,生命显不出价值。因为享受生活之乐,我们的内心是满足的,因为承受生活之苦,我们的生命是丰富的。因为充分地享受生活,我们的生命得以扎根,因为合理地承受人生,我们的生命变得成熟。
接受,从而活得有境界。
接受与否的本质是态度。我们可以说,不是人“病”了,而是他的“态度”病了,不接受的态度,就是一种病的态度。它常常通过这样一些方式表现出来:因为发生了一件事,当事人抓住客观存在不放,拒不接受这样的事情在他身上发生,想不知道这件事情的发生,不是由他决定的,也不是可以改变的。同样的情况如,一场车祸带走了我们的亲人,年轻的时候做出一个错误的选择,我们小的时候有一个愿望没有得到满足等,不管它们怎样让人难受,令人遗憾,我们都没有办法回头去纠正它们。因为它们是不可改变的,它们就是需要你来接受的。许多心理困扰,就来自当事人拒不接受的态度。他要求事情“必须”怎样,“应该”怎样,就是“不应该”是现在这样;他强求自己“必须”怎样,“应该”怎样,就是“不应该”是他本身那样。
对待人生,成熟的态度是尽力而为,接受结果。但有一种态度—他什么也不去做,却期待有一个好的结果,结果没有出现他拒不接受。还有一种态度—他要求自己把一切都做得完美,以为这样一定会有一个好结果,竟然也没有出现,他拒不接受。因为不授受,一个人受许多无谓的苦。因为不接受,一个人陷入症状,让自己卷入一场无意义的战斗,甚至“战则不止”,不惜战死在无意义的沙场上。有人不接受自己头脑里会有不好的念头,每天都在跟这些念头进行战斗,以至于他不能享受生活,不能承受做事,活得不自然,活得没意思,活不出自己来。
在享受的领域,我们尽量让自己活得快乐些,过自在的生活,做自然的孩子;在承受的领域,我们尽力而为,活出生命的价值,管好自己的生活,做自己的经理;到了接受的领域,我们发现,我们不是宇宙的总经理,需要学习在现有的条件下做事和生活,而现有的条件包括这两个本质的方面:第一,我们自身是有限的,不可能完美,第二,我们居住的这个世界不是绝对有保障的,其中有各种规格测的因素。
我们必须接受,有时候不管我们怎样努力,都不会出现期待的结果,因为结果是由许多因素决定的。我们必须接受,有许多事情我们不能做到,也不能改变,因为它们在我们的控制之外。
接受让我们活得有境界,我们需要学习接受,但接受并不是一种消极的态度,不是逃避改变的借口。圣弗兰西斯说过这样的话:“我向上帝祈求一颗勇敢的心,让我去改变可以改变改变的;我向上帝祈求一颗平静的心,让我去接受不可以改变的;我向上帝祈求一颗智慧的心让我分辨什么是可以改变的,什么是不可以改变的。
(2)理解道德的时代性和主体差异性。
(4)理解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去。
(5)知道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的重要意义,理解如何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1)能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地落实到行动中去;自觉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搜集有关身边道德模范的事例。
搜集中国历有关诚信的名言。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走向生活,走向社会,通过多种途径,调动学生积极进行调查,使他们由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索取,切实感受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资源,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
【设计意图】创境凝趣,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多媒体展示标题)一、我心目中的思想道德模范。
教师:在每个人的心目中,都会有一些催人奋进的杰出人物。请你说一说你心目中的道德模范。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通过催人奋进的杰出人物的列举,使学生明确道德的时代性和主体差异性。
学生讨论。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白杰出人物都正确的处理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集体的关系,都践行了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坚持了集体主义原则。通过这个活动,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多媒体展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区别于其他社会形态思想道德的显著标志。
教师: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集体主义为原则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居于什么地位呢?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04页第一段的内容,并完成学案相关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学生填写学案,培养学生及时整理、归纳所学知识的能力。
学生回答。
教师:社会主义思想道德,集中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性质和前进方向。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必须紧紧抓住思想道德建设这个中心环节。思想道德模范的时代性和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的地位决定了我国必须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我们学习他们的精神,就应该深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思想道德模范常态化。
板书(略)。
(多媒体展示标题)二、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性工程。
教师:要加强思想道德建设,还必须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做好凝魂聚气、强基固本的基础工程,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加强意识形态领域的工作。
(多媒体展示)。
观点辨析。
没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一种文化就立不起来、强大不起来,一个民族就没有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一个国家就没有统一意志和共同行动。
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学生讨论。
(提示学生从文化与经济政治、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作用角度思考)。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培养他们组织研究材料和运用研究方法的能力,在这一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更好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教师归纳:观点告诉我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在一个国家和民族的生存发展中居于重要的地位。任何一个国家在意识形态领域、在指导思想问题上都必须抓紧。
教师:在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过程中,我们应该树立什么样的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
教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是什么?请大家阅读教材第105页正文第二段的内容,并完成学案相应内容。
学生完成学案。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对所学知识及时归纳整理的能力。并充分发挥导学案对学生学习的引领作用。
(多媒体展示图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教师: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精神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倡导社会主义荣辱观——(这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
教师:为了更好地凸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核心要素,确立当代中国最基本的价值观念;更加符合大众化、通俗化的要求,便于阐发和传播,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化为实实在在的要求,便于人们遵循和践行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人民群众的距离,让老百姓很快能够耳熟能详,变成自己内在的信念,外化为外在的行为。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提出了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教师:我们的核心价值观是不是抽象的、一成不变的呢?请大家看下面的观点。
(多媒体展示)观点辨析。
所有的价值观都是具体的、历史的。如-、自由、平等、公正等价值观念都不是抽象的,都是有具体的社会政治内容的,并随着经济社会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
你如何看待这个观点?请结合教材第106页第一段的内容,说一说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特点。
学生:发言。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问题的能力,帮助学生正确认识和深刻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与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让学生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提出实质上是文化创新,要进行文化创新必须要立足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发展,就必须立足实践,继承传统、吸取世界优秀文化成果,这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独特之处。
教师过渡:那么,在实际的社会生活中,国家是怎样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呢?请大家看下面的思维活动。
(多媒体展示)。
为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活动,邹平县青阳镇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青阳镇组织编写《青阳三字歌》一书,其内容既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又切合青阳的实际;镇机关开展了唱、背、诵“三字歌”活动;青阳初中还将其作为校本教材,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各村(居)建立了“三字歌”文化墙。通过一系列活动的开展,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地气、有生命力,在全镇上下营造了“树正气、崇美德、讲文明、思进取”的良好氛围。
【设计意图】充分利用学生身边的事例,拉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学生的距离,使政治课教学更加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热点。
(多媒体展示图片)。
【设计意图】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增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觉性和主动性。
(多媒体展示标题)。
三、全面提高公民素质。
近年来博兴县把做好公民道德教育工作作为推动全县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举措。
该县利用农村大集、春节等场所和节点,开展集中法律咨询和宣传;大力实施以“富可贷,穷可贷,不守信用不可贷”为特色的“文明信用联动工程”;开展了评选“助人为乐模范”、“诚实守信模范”、“敬业奉献模范”、“孝老爱亲模范”等活动;全县各村(居)深入开展“好媳妇”、“好婆婆”、“文明诚信户”等评选活动,用身边的人和事教育感召身边的人。
思考:
1.为什么高度重视公民道德教育工作?
2.国家应怎样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合作探究并发言。
【设计意图】提高学生提取和利用信息的能力,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文化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培养学生合作探究的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师过度:我国自古以来就传诵这许多知荣明辱的道德格言。你能否列举一些。我也搜集了一些格言与大家共勉。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是我国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宝贵的资源,加深学生到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升华(宣誓仪式):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广大青年学生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勤学、修德、明辨、笃实,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自己的基本遵循,全面提高道德素质,并身体力行大力将其推广到全社会去,努力在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中创造自己的精彩人生。
【设计意图】使学生加形成自觉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念,自觉为实现中国梦做出自己的贡献。
请大家搜集所在村(居)委会或社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弘扬和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资料,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们在行动”为主题办一期主题展版。
【设计意图】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在生活中学习知识,在学习中快乐生活。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动力。
(1)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人类在改造自然和社会的实践中,创造出自己特有的文化。离开了社会实践,文化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人们不可能作出有价值的文化创造。
(2)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一方面,社会实践不断出现新情况,提出新问题,需要文化不断创新,以适应新情况,回答新问题。另一方面,社会实践的发展,为文化创新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准备了更加充足的条件。
(3)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根本途径。
(4)社会实践是检验文化创新成果的标准。
(5)推动社会实践和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
补:文化创新的主体。
人民群众从来就是社会实践的主体,也是文化创造的主体。
2.文化创新的意义。
(1)文化创新的作用,既表现为不断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又表现为不断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
(2)文化创新可以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文化源于社会实践,又引导、制约着社会实践的发展。推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
(3)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3.创新与继承的关系。
(1)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改造传统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推陈出新、革故鼎新创造新文化、发展先进文化过程。
(2)着眼于文化的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这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3)一方面,我们不能离开传统,空谈文化创新。另一方面,体现时代精神,是文化创新的重要追求。文化创新,表现在为传统文化注入时代精神的努力之中。
1.国家(含义;属性)。
(1)含义:国家是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进行阶级统治的政治权力机构。(或者说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
(2)属性:具有主权属性、阶级属性和社会属性。其中,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2、国体。
(1)含义:即国家性质,是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的地位。具体地说,就是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一个阶级手中;哪个阶级是统治阶级,哪个阶级是被统治阶级。
(2)决定因素:统治阶级的性质决定国家的性质。
(3)判断标志: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实行为哪个阶级服务的政策,这是判断国家性质的根本标志。
3.民主。
(1)含义及其阶级性: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统治阶级内部),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
民主是一种国家制度,是国体(“在一定阶级范围”,即统治阶级内部)和政体(“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的统一。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抽象的、完全的民主和全民的民主是不存在的。
(2)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是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民主与专政是相互区别、相互对立的。民主只适用于统治阶级内部,专政则适用于被统治阶级。另一方面,民主和专政是相辅相成、互为前提的。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4.国家职能:
(1)含义:是指国家在阶级统治与社会管理中所负的职责和功能。它反映了国家活动的基本方向、根本任务和主要任务。
(2)分类:对内职能(政治统治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对外职能(保卫职能和交往职能)。
(3)国家性质与国家职能的关系: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5、我国的国体:
(2)首要标志,阶级基础:工人阶级的领导是我国国家性质的首要标志。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政权的阶级基础,(包括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和其他社会主义劳动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联盟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基础。)。
(3)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
(4)特点及优点:广泛性和真实性。第一,民主具有广泛性。表现在民主主体的广泛性和人民享有的民主权利的广泛性。第二,民主具有真实性。在我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有制度、法律和物质的保障。
依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抓实课本,抓牢基础,关注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主体知识体系;注重讲练结合,突出能力培养,落实教学环节,秩序渐进,逐步提高学生了解、理解和运用知识的水平和能力。
(二)一轮复习内容。
4本必修:必修1《经济生活》、必修2《政治生活》、必修3《文化生活》、必修4《生活与哲学》(注:关于选修内容等20xx年考试说明公布后再定)。
(三)一轮复习所用教材资料。
(四)一轮复习目标、要求及措施。
1、目标:着重复习掌握单元基础知识,巩固各知识点,强化知识体系;同时加强综合训练,全面提高学生解题能力以及思考能力。通过这一轮复习,要让学生达到下列要求:
(1)掌握考纲规定的基本知识,能够对知识进行基础的归纳总结,能把握教材主干知识。
(2)能学会辩证的思维方法。
(3)答题做到规范化,能形成一定的解题思路,掌握基本的解题方法。
(4)能运用所学思想政治知识观察、分析简单的生活实例和一些重大的社会热点问题,做到理论联系实际,活学活用,提高观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素质。
二、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措施。
1、精心备课。针对工作量相对较轻的情况,我们会精心准备每一节课。每节课都设计一份教学案。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高考考点、考点综述、重难点突破,易混点、近年有关本考点的历届高考题、该节课的反馈练习等。认真研究《浙江学科教学指导意见》,不让学生走弯路。
2、提高课堂效率。以教学案为基础,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充分做好课前准备、课后巩固。
3、分层次教学。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多给一些时间自由消化,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每节课留5分钟对重要观点进行强化记忆。
4、发挥课代表的作用,自觉组织背诵和默记。及时联系老师,反馈信息。
考点基础复习阶段:1.7月5日—xx年年7月19日:《国际政治》新课讲授专题345。3.209月—年9月30日:《政治生活》单元复习。
4.2011年10月《文化生活》单元复习。
5.2011年11月《生活与哲学》单元复习四.复习目标:(1)立足教材,把握考纲规定的每个考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能力建立在知识的基础上。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
一、教材中显性的基本知识,即通常所理解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三、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的知识。近几年来,文科综合试题所涉及的知识范围,已超出政治教材中所规定的内容,涉及到文学、美学甚至艺术等多个领域。因此,在复习备考的第一阶段,必须对基础知识做到全面、认真的复习。(2)整体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对知识有整体的把握和理解,从而做到活学活用知识。(3)深化知识,初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解题思维和分析能力。
五.复习措施:(1)学生根据相关资料阅读教材,把握每个考点所涉及的基础知识。(2)教师课堂分析、讲解重点、难点和知识结构以及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突出学科主干知识。帮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即以某个重点知识作为核心,用辐射法将相关知识串联起来,也可用网状图对知识进行横向串联和纵向串联。突出知识的条理性、系统性。(3)高考试题剖析。为学生选择相关高考试题进行课堂练习和分析,帮助学生认识高考试题的特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思路和基本方法、组织答案的基本要求等,从而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4)强化训练和评讲,以提高学生的能力。(5)自我检测。
1、复习目标:(1)建构新的理论知识框架。本阶段的复习不应再注重知识结构的先后次序,应该本着问题的提出、分析和解决的思路,去寻找所需要的、有用的方法和技能;本着解决问题的目的,将知识进行必要的拆分、加工和重组。将学过的知识和已经具备的基本技能和方法运用于解决问题。学生必须将学科理论体系打破,根据问题情境的展开情况,根据认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重新筛选、整合理论知识。(2)在熟悉学科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帮助学生发现和建立本学科的能力结构和思维方式。
制定科学的复习顺序,做好进度测算,合理安排各模块的衔接与呼应。
因为今年是恢复本省命题的第一年,福建省自己组织专家命题,不会购买全国考试中心的试卷,因此,本届高考的题型风格和设问偏好,都是一个未知数。更为棘手的是,至今为止,没有权威人士出面澄清,是否会考选修模块。选修模块究竟应该如何安排,成了安排教学进度的一个重大困难。对此,我们决定以不变应万变。首先复习高二会考刚刚复习过一遍的《哲学》模块,趁热打铁。因为哲学模块对思维有比较独特的要求,而且也是会考复习中比较蜻蜓点水的内容(会考难度不大),所以我们有必要顺势将这一模块彻底让学生搞懂、学透。
其次,我们安排在整个高考中占分数比重最大的《经济》模块。这一模块也是高考的另一个难点和重点,对学生的知识面以及思维整合能力,都提出较高要求。无论是否考选修,我们都应该强化这两个模块的复习。
再次,我们安排《政治模块》,这样既遵循了知识内容上的历史顺序,同时也为选修模块的考查做好知识铺垫。本人测算一下,大概到高三第一学期半期考,我们可以完成《经济》和《政治》两个模块内容的复习。那么,半期考之后,如果消息出来了,确定要考选修,我们可以用三周(18节课)时间,接着《政治》模块的内容,自然过渡到选修模块。然后,最后再进行分值较小、而且学生遗忘率也较高的《文化模块》,把它放在第一次市质检前的最后一个内容来复习。这样做,一来,如果到时时间太赶,我们损失的也只是《文化》模块的复习;如果时间有剩,我们可以再将前面三本分值较大的必修模块知识再做一个快速的复习巩固。政治学科的特点,确实需要多次反复,学生才能从“渐悟”到“顿悟”。
2、如何处理一轮复习的内容——。
努力学习新版教材的框架思路和知识整合方式,一轮复习不在新教材弱化处理的知识上逗留太多时间。
我认为,高考命题者一定会带入新教材进行命题。因为政治学科是一门是时政性很强的学科,很多知识的表述方式、强调的中心点,都应该紧跟中央的最新提法和热点问题。因此,既然新教材本学期就在新高一推广使用,那么,命题专家一定会吸收借鉴新教材的内容,特别是新旧教材有交集、但是新教材做了重新表述的内容,往往会成为高考的考点。
因此,在制定复习进度时,我将《经济》模块的复习思路,调整为新教材的“基本经济制度篇”+“经济发展篇”这样的大体结构顺序。目的是为了强化新教材关于“基本经济制度”的知识体系,但是又不破坏“生产——分配”的内在知识逻辑。
本届高三的一轮复习,研读新教材,将新旧教材的知识交集进行提取,并且用一个最为适用的逻辑体系串讲知识,将是一轮复习的一个重要任务,也是对教师的较大挑战。高三老师,必须全面掌握高一新教材的结构体系!
新教材淡化处理的“商品货币”、“企业经营”、“投资理财”等微观经济学内容,我们在一轮复习不要逗留太多时间,主要关注这些板块与其他板块的逻辑联系,让学生能够融会贯通即可,至于高考究竟怎么考,等逐渐有了更清晰的消息,我们再决定是否在二轮复习时对这些板块进行深挖和加大难度。
3、如何解决一轮复习的难点——。
一轮复习要注重主观题的讲评,做到精选精练、精细化讲评!
说到主观题,这是让一线教师都觉得头大的问题。不少老师在讲评前,也只是一看完题目就直接看答案,讲评时就直接去讲解答案,类似于照本宣科,缺乏原创性的架构和思考。我认为,每一道布置下去的主观题,老师都要自己先做,筛选出真正有逻辑含量的、有能力提升功能的题目,供学生解答,然后再“手把手”地教会学生如何一步步生成答案。还原思维的过程,成为主观题讲评的关键。而这,需要耗费老师大量的备课时间!!文科,知其然很容易,就像大家看到了答案就都懂了,然而要想讲清楚答案的来龙去脉,则非常不易!我建议老师们每一道主观题,都要做出自己独家版本的答案,然后供学生比较老师自己版本的答案和题目自带参考答案,各有哪些可取之处,采各家之所长,并领悟两种版本的答案是如何“殊途同归”的。
4、如何用好一轮复习的载体——。
“死磕”选定的一轮复习用书,注重题目的适己性改造,不要“东咬一口,西咬一口”
很多学生会自己购买很多套习题,然后最佳的复习方式是,在老师的指导下,跟紧一本教辅用书。每本教辅用书都有自己的“长处”,也会有自己的“短处”。教师的功能,不就是能够在使用教辅时,发挥其长处,及时弥补它的短处。所以,在花费时间选择了一本基本不错的教辅用书后,我们需要做的,是跟紧这本书,以它为复习的载体,彻底吸收它的可取之处和精华所在。
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如果我们发现这本书有哪些不足,教师可以自己动手对题目或者知识点的表述进行修正和“二度创作”,这也是上高三的教师相对于其他年段教师,最为有创造性的劳动之一。作为教师,我们一定要懂得自己在教什么,自己这个学科到底在做什么,解题是怎样一回事。文科类的学科,尤其需要思考这些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教师的思想,集中表现在对教辅这一载体的批判继承上——思考如何用好它!
作为高三教师,我们不仅自己要动手改造题目,还要教会学生改造题目,站在命题者的高度去审视题目,才能获得更为主动的发展。我们不能总是被别人考,我们也要懂得如何考别人!
平等、团结、互助。
2.我国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是什么?它们之间的关系如何?
(1)民族平等(首要原则)、民族团结(重要原则)、各民族共同繁荣(根本原则)。
(2)这三项原则是互相联系、不可分割的。
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民族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发展,又是民族平等、民族团结的物质保证。
3.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含义是什么?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在国家统一领导下,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设立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的制度。
4.民族区域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有哪些?
自治机关是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旗)的人民代表大会和人民政府。(注意,不包括当地的法院和检察院。)它在行使一般地方国家机关职权的同时,享有和行使自治权。
5.什么是自治权?包括哪些?
自治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内容。自治权是自治机关根据本地方实际情况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政策,自主地管理本民族自治地方内部事务的权力。
包括立法自治权、变通执行权、经济自治权、文化管理自治权、其他自治权等方面。
6.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有何优越性?
(1)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全。
(2)有利于保障少数民族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
(3)有利于发展平等、团结、互助的新型民族关系。
(4)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蓬勃发展。
7.我国的宗教政策是什么?
宗教信仰自由,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宗教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和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8.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具体要求是什么?
9.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本方针是什么?
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这是我国推进政治文明建设必须遵循的基本方针,也是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区别于资本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征。其中,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必须掌握的基本原理:
1.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马克思主义科学揭示的规律。即: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生产力决定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生产方式和生产关系对生产力,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又有反作用;人类社会由低年级向高级发展,依次存在着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共五种生产方式、生产关系、社会意识、社会制度。
这一规律的发现彻底揭开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秘密。为人类由“必然王国”进入“自由王国”,科学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提供了唯一正确、无比强大的思想武器。为无产阶级和全人类获得彻底解放,消灭资本主义制度,建立共产主义制度,实现世界大同指明了道路。它是迄今为止人类研究自身社会所获得的最伟大发现。是对人类作出的最伟大贡献。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核心和灵魂,是马克思主义的真谛,是贯穿于马克思主义整个思想体系的一条红线。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学说都同这一规律紧密联系着,都是对这一规律的证明和运用,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形成了一个科学的、统一的、彻底的、完整的思想体系。
2.社会主义的本质。
20xx届高三政治第一轮复习要从二中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20xx年浙江省《文科综合考试说明》和《教学指导意见》为依据,遵照学校和年级的工作安排,尊重教育教学规律、学习规律和复习规律,发挥备课组集体协作的力量,有计划有步骤地实施。
一、学生现状分析:
本届高三文科应届有一个文本班和一个艺术本科班而专业班学生文化课基础更差,且复习时间较少。同时,根据高一、高二的几次考试情况表明:
1、本届高三绝大部分文科学生对课本非常生疏,基础知识较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差。
2、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态度消极。
3、不少学生对于高三复习缺乏明确规划。
二、本学期工作设想。
本学期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三年级的复习计划目标为统领,以高考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根据本学科高考的特点与要求进行复习,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提升我校高三学生政治学科成绩。
三、本学期目标及对策。
1、复习目标:
(1)、继续落实“双基”,夯实基础,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多看、多做,熟练掌握教材,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2)、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从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热点问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强化学生模拟训练,着重题型训练、规范训练、限时训练、变式训练。
(4)、全面提高政治教学成绩,特别关注语数外成绩优秀、而政治学科成绩有点欠缺的临界同学,争取辅导取得实效。
2、对策思路:
(1)、立足教材,夯实“双基”;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立足规范,提高能力。
(2)、精选复习资料和试题,增强复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仿真性。
(3)、归纳总结高考试题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进行变式演练。
(4)、重视每一次综合检测与讲评,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科内与学科间的综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四、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
强化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作为落实常规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立足教材狠抓基础,精心编写教案。充分利用每周正确把握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力避盲目性。
2、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精、细、实”:
课堂教学是学生高考复习的主阵地,每位老师精心策划,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近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三基四能的考查,作为高三复习,应该将之贯穿与教学的始终。特别是要加强对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省份高考试题及模拟题的研究。明确考什么,怎么考。探究有效课堂,规范教学行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3、精选试题,与高考接轨:
精心组织练习,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加大对新课改省份高考政治试题的研习,加强针对性。特别是要通过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练习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的批改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组织好每次的月考,达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促进学生知识应用和技能的提高。
4、积极参加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温州市政治学科的教研活动。
积极参加平阳县教师发展中心、温州市政治学科的教研活动。根据教学中心的教学安排,加强听课评课,加强教师间的学习交流,共同提高,及时组织大家认真评课,从教学设计、教学过程的实施、教学效果及反思等方面科学、中肯、充分地交流,学习优点,指出不足,及时整改,使得大家共同进步。
5、关注高考信息,洞察高考方向,吸收各方面的资料,及时把握高考的走向,以便指导自己的复习工作。
6、培优辅差方面:重点抓好优秀生的学习,提高优秀率,加强学法及解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作业批改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导,及时调整。注意辅差方面,落实各班的差生名单和情况,并注意对差生信心的树立,学习的督促和要读要背内容的指导和落实。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交流工作,加强学习指导,以促进课堂稳定。对政治学科薄弱的学生和临界优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辅导,提高总分优秀率和合格率,处理好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教学相长。
五、本学期进度与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及政治高考的能力要求,政治课复习要坚持全面掌握知识,注重能力提高,努力增强素质,而本学期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全面复习,对高考考点逐一落实。
(1)、识记、理解、把握全部考点的基本概念与基本原理。全面复习,又突出重点、难点、薄弱环节。根据教材知识的掌握特点和运用特点,复习的顺序为《经济生活》.《生活与哲学》.《政治生活》.《文化生活》。
(2)、根据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将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按照其内在联系系统化。内在联系包括单元内知识的联系,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及文综内相关知识的联系。复习知识点以内在联系为线索,而思考内在联系又以知识点为立足点。
(3)、对每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与观点进行归纳,启发学生自己指出疑点,解决疑点,只有发现疑点才会深入钻研,才能加深理解,有效堵塞知识上的漏洞。
本届高三文科应届有三个文科班而艺术类学生文化课基础更差,且复习时间较少。同时,根据高一、高二的几次考试情况表明:
1、本届高三绝大部分文科学生对课本非常生疏,基础知识较差,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极差。
2、部分学生学习信心不足,缺乏学习动力,学习态度消极。
3、不少学生对于高三复习缺乏明确规划。
二、本学期工作设想。
本学期以学校的工作计划为指导,以高三年级的复习计划目标为统领,以高考考纲为纲,以教材为本,以社会热点、重大实际问题为素材,根据本学科高考的特点与要求进行复习,以夯实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为核心,充分发挥备课组的集体智慧与力量,加强学法指导,坚持有效的训练,提升我校高三学生政治学科成绩。
三、本学期目标及对策。
1、复习目标:
(1)、继续落实“双基”,夯实基础,督促学生在课堂上多看、多做,熟练掌握教材,理解和灵活运用教材上的理论知识。
(2)、着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懂得从经济、哲学、政治、文化等多角度去分析、思考、解决热点问题,着眼于学生能力的提高。
(3)、强化学生模拟训练,着重题型训练、规范训练、限时训练、变式训练。
(4)、全面提高政治教学成绩,特别关注语数外成绩优秀、而政治学科成绩有点欠缺的临界同学,争取辅导取得实效。
2、对策思路:
(1)、立足教材,夯实“双基”;立足课堂,提高效率;立足规范,提高能力。
(2)、精选复习资料和试题,增强复习的实效性、针对性和仿真性。
(3)、归纳总结高考试题题型与解题方法技巧,进行变式演练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2015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
(4)、重视每一次综合检测与讲评,做到讲练结合。
(5)、加强学科内与学科间的综合,团结协作,共同提高。
四、具体措施。
1、坚持集体备课:
强化集体备课,把集体备课作为落实常规教学的重要任务来抓。立足教材狠抓基础,精心编写教案。充分利用每周正确把握复习教学的针对性和方向性,力避盲目性。
2、课堂教学目标突出“精、细、实”:
课堂教学是学生高考复习的主阵地,每位老师精心策划,努力提高复习的效率,近年的高考试题充分体现了对学生三基四能的考查,作为高三复习,应该将之贯穿与教学的始终。特别是要加强对近年来新课程改革省份高考试题及模拟题的研究。明确考什么,/article/,请保留此链接!。探究有效课堂,规范教学行为,向课堂45分钟要质量。
3、精选试题,与高考接轨:
精心组织练习,通过练习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问题并及时解决。加大对新课改省份高考政治试题的研习,加强针对性。特别是要通过练习全面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通过练习不断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增强应变能力,迁移能力的培养。通过练习的批改及时反馈信息,进行教学调控。组织好每次的月考,达到复习巩固的作用,促进学生知识应用和技能的提高。
5、关注高考信息,洞察高考方向,吸收各方面的资料,及时把握高考的走向,以便指导自己的复习工作。
6、培优辅差方面:重点抓好优秀生的学习,提高优秀率,加强学法及解题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形成一套适合自己特点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通过作业批改及时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对他们的不足之处及时指导,及时调整。注意辅差方面,落实各班的差生名单和情况,并注意对差生信心的树立,学习的督促和要读要背内容的指导和落实。做好学习困难学生的思想交流工作,加强学习指导,以促进课堂稳定。对政治学科薄弱的学生和临界优生进行认真细致的辅导,提高总分优秀率和合格率,处理好师生间的沟通与合作,实现教学相长2015届高三政治复习计划工作计划。
五、本学期进度与方法。
根据学生实际及政治高考的能力要求,政治课复习要坚持全面掌握知识,注重能力提高,努力增强素质,而本学期的第一轮复习主要是全面复习,对高考考点逐一落实。
(2)、根据分析与综合相结合的原则,将每一个知识点的内容按照其内在联系系统化。内在联系包括单元内知识的联系,单元之间的联系,学科内知识的联系及文综内相关知识的联系。复习知识点以内在联系为线索,而思考内在联系又以知识点为立足点。
(3)、对每个知识点可能出现的错误认识与观点进行归纳,启发学生自己指出疑点,解决疑点,只有发现疑点才会深入钻研,才能加深理解,有效堵塞知识上的漏洞。
。
本节课是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二《政治生活》第二课第四框题的教学内容。监督权是我国公民依法享有的政治权利之一,正确行使民主监督权也是我国公民参与政治生活的重要途径,本节课主要学习民主监督权利的具体内容,进行民主监督的渠道、意义,使学生正确行使监督权。本节课是第一单元的落脚点,同时又为后面学习“为人民服务的政府”做好必要的铺垫,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
二、学情分析。
本节课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高一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学生思维活跃、理解能力较强,因此本课应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交流”的学习方式,让学生在情境中体验、在合作学习中发展、在交流中获得新知、在思辨中作出正确的选择,从而树立正确参与民主监督,共同守望公共家园。
三、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公民监督权的内容;明确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途径和方式;理解公民行使监督权的意义;懂得公民要负责任的行使民主监督权利。
2、能力目标。
能结合自身生活经验,对民主监督的途径和方式进行归纳;对进行民主监督的行为能进行正确的分析,作出正确的选择;注重联系生活实际,提高参与政治生活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民主监督的意义,珍惜自己享有的权利,增强主人翁责任感;。
加强法制观念,养成依法行使政治权利的行为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公民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方式、行使民主监督权利的意义。
2、教学难点:正确行使民主监督的权利。
五、教法学法。
1、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小组探究学习法、启发式教学法。
2、学习方法:自主学习法、合作学习法、探究学习法。
。
一、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理念支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识。
二、教材分析。
征税和纳税是国家分配的重要环节,是财政收入的重要内容,承接上一框题,同时也是现代公民应该而且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税收的含义及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
(2)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3)知道我国的主要税种;。
(4)知道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及其作用;。
(5)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知道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辨别比较的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个人所得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理解公民在纳税问题上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个人所得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正确理解公民在纳税问题上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景创设、激趣设疑。
教师活动:塑造陈胆大形象,引出话题。
设计意图:调动兴趣,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情景分析、层层递进。
引申: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而税收的强制性又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必须具有固定性。
总结: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本质)。
设计意图:讲解税收的本质及其特征。
(过渡):陈胆大再次把主意-税收上,他的人生从此偏离了一条正常的航道。
创设如下情景:
甲说:我们安排会计,做两套帐。一本是内部帐,一本外部帐,多隐瞒收入,发票尽量少开,能不开就不开。
乙说:拖,拖死他,来了就说没钱。
丙说:把职工名册改一下,弄一些残疾证,来骗点税收优惠。
丁说:下次,税务的人来时候,你先躲一下,我们把他们轰出去。
问题:大家说说,这些都是些什么行为啊!这些做法可行不可行?
预设:略。
设计意图:讲解违反税法的四大表现。
(过渡):陈胆大偷逃增值税及抗税而入狱。
问题:增值税是一种什么样的税?
预设:(略)。
设计意图:讲解增值税,同时为后续讲解铺垫。
第三阶段陈胆大锒铛入狱。
过渡并创设情景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观点:
观点一:钱是我辛辛苦苦赚的,交给国家,我一分好处都没有得到!!!
观点二:交上去的钱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税去哪了),交了白交?
观点三:我已经交了那么多的个人所得税了,这次的判决对我实在不公平的。
问题: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将如何劝说呢?你可以微信传天下。
预设:略。
设计意图:讲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并促成情感升华。
(三)、课堂结尾:情景回归、总结升华。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巩固知识,形成体系。
本框《色彩斑斓的文化生活》重点突破三个内容:一是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二是正确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三是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本框包括以下三个目。
第一目“当代文化生活素描”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当今我国文化生活的多样性以及这种多样性的文化生活对我们的影响;二是导致文化生活多样性的原因:科学技术的发展,为多样性的文化生活提供了技术支撑;文化生产的繁荣,为人们提供了更多的文化选择。目的是表现当代文化生活的新特点:从未有过的斑斓色彩。
第二目“文化生活的‘喜’与‘忧’”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文化生活带来的可喜变化;文化市场的盲目性和大众传媒的商业性,给文化生活引发的令人忧虑的现象;对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要积极管理,正确引导。
第三目“发展人民大众喜闻乐见的文化”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人们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的多样性特点,要提供多种类型、多样风格的文化产品,以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我们所倡导的大众文化,即面向广大人民,反映人民的利益与呼声,为人民大众所喜闻乐见的社会主义文化;发展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的文化所坚持的原则,即弘扬主旋律,提倡多元化。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了解人们在文化生活中面对多种选择;。
(2)认识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双重影响;。
(3)理解大众文化的含义。
(二)能力目标。
通过学习、讨论、探究、辩论等活动,培养学生对文化现实问题的判断、比较、鉴别、概括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社会文化生活现状以及当代社会文化生活“喜”与“忧”问题的探究,培养学生主动追求健康向上文化生活的意识,以及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现象影响的意识价值观。
三、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如何正确评价文化市场和大众传媒的发展对我们文化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正确把握大众文化的含义。
四、学情分析。
通过《文化生活》前三个单元的学习,学生懂得了什么是文化、学习了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了解了我们的中华文化,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现在的高中学生思想活跃,思维敏捷,独立性强,他们关注社会,对流行文化的感受力越来越强烈。同时,他们对良莠不齐的流行文化缺乏分辨能力,对传统的主旋律作品采取冷淡的态度。如何认识文化生活的“喜”与“忧”?怎样的主旋律作品才能吸引他们?如何引导他们去解读流行文化,使自己的精神生活更健康,更丰富多彩?如何把握流行趋势,理性地选择,使自己的个性得到张扬的同时,更快更好地融入集体、社会,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一个重要而又亟待解决的问题。
五、教学方法。
1.事例探讨式教学方法。师生共同讨论、相互交流,由浅入深,由感性到理性由不自觉到自觉,让学生掌握科学的方法,并学会运用这一方法去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
2.自学引导法。课前布置相关问题,让学生自学。让学生在自学中,对本节课的基本知识点有一个基本的认识,从而引发思考。
3.探究性学习法。组织学生课后分小组进行探究性学习。在探究性学习中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的目的是:让学生作学习的主人,“爱学、乐学”,并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让学生进行合作学习的目的是:在小组分工合作中,在生生互动(学生与学生互动)中,促使学生克服“以自我为中心,合作精神差,实践能力弱“等不足,培养综合素质。
4.理论联系实际法。关注生活,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六、课前准备。
1、文化生活中“喜”“忧”的表现图片。
本课在全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树立正确的消费观》是人教版教材高中政治“必修一”“经济生活”上学期第一单元第三课第二框题内容。
第一单元的主题是解决“为什么生产?”----即为了消费!在讲完神奇的货币和多变的价格之后,第三课开始涉及消费的内容。第三课第一框讲了消费及其类型,了解了影响消费的客观因素和类型以及消费结构等知识。本框题则是从影响人们消费的主观因素方面分析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践行正确的消费原则。
第一,说教学目标。
依据新课程标准“经济生活”模块中“生活与消费”部分“描述几种消费心理,比较消费行为的差异,辨析消费观念的变化,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目标要求和内容标准中的有关规定,结合高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理解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的基本特征,知道如何评价这几种消费心理,理解量入为出、适度消费,避免盲从、理性消费,保护环境、绿色消费,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等基本消费原则。
2.能力目标:正确评价和对待各种消费观及消费行为的能力,提高科学理财的意识与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正确的消费观,以科学求实的态度对待消费。能坚持正确的消费原则,发扬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精神,树立和增强环保意识,自觉落实环境保护行动。
第二,说教学重点与难点。
为了完成以上教学目标,进一步培养学生能力,根据教材与学生实际,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理解并能正确评价从众、求异、攀比和求实消费心理。
重点的依据:这是学生日常消费行为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多数学生消费心理存在误区,需要重点讲解。
2.教学难点:如何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懂得应该坚持怎样的消费观念。
难点的依据:旨在结合前面内容,对学生进行正面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
(过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讲清疑点,使学生能够达到本框题既定的教学目标,下面我再从教法和学法上谈谈。
第三,说教法。
教学是一门艺术。既需要规范性,又需要创造性和实践性。高中新课程标准倡导这样一些基本理念:如“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以及“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等等,这就要求我们在教学中必须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在引领学生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
因此,考虑到本校高一学生及自身实际,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
(过渡):通过以上的教学方法,既充分调动了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发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作用,又很好地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第四,说学法。
让学生从“学会”向“会学”转变,成为真正的学习的主人,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这是我们从事教学的基本原则。因此,我在教学过程中特别重视学法的指导。这节课我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和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方面主要采取以下方法:
自主探究法、分析归纳法、总结反思法。
(过渡)最后,我再具体来谈谈这堂课的教学过程。
第五,说教学过程。
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我这样设计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3分钟)复习导入—提问上节课知识(影响消费的主要因素、消费的类型和消费结构)。
2.讲授新课:(30分钟)结合教材内容重难点和学生实际,设计生活中的两段生活场景,通过设问的变化分别讲解形形色色的消费心理,知道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践行科学的消费原则。利用多媒体,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得知识兴趣化。
3.课堂小结:(2分钟)强化认识。
4.板书设计:注重系统直观清晰,把内容主干知识书写。
5.课堂练习与布布置作业:(5分钟)《学案与测评》,巩固所学。
课后再布置以“我们中学生如何做名合格的消费者?”为主题的探究小论文。
一、设计思想:
依据新课程理念支撑,创设情境,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生成知识。
二、教材分析。
征税和纳税是国家分配的重要环节,是财政收入的重要内容,承接上一框题,同时也是现代公民应该而且必须掌握的知识,在整个教材体系中有不可或缺的地位。
三、教法与学法。
情境教学法,讲授法,学生自主合作学习。
四、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知道税收的含义及其在国家财政收入中的地位;。
(2)了解税收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
(3)知道我国的主要税种;。
(4)知道增值税、个人所得税的含义及其作用;。
(5)理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
(6)知道偷税、欠税、骗税、抗税等违法行为。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辨别比较的能力,观察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把握事物本质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理解个人所得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理解公民在纳税问题上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纳税光荣、偷税可耻的观念,增强主人翁意识。
五、教学重难点。
(1)理解个人所得税是实现社会公平的有效手段;。
(2)正确理解公民在纳税问题上应具有的权利和义务意识。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情景创设、激趣设疑。
教师活动:塑造陈胆大形象,引出话题。
设计意图:调动兴趣,引出新课。
(二)新课教学:情景分析、层层递进。
引申:税收的三个特征是紧密联系、不可分割的。税收的无偿性要求它具有强制性,而税收的强制性又是无偿性的保障;税收的无偿性和强制性又决定了税收必须具有固定性。
总结:税收是国家凭借政治权力,依法取得财政收入的基本形式,是国家参与社会财富的分配。(本质)。
设计意图:讲解税收的本质及其特征。
(过渡):陈胆大再次把主意-税收上,他的人生从此偏离了一条正常的航道。
创设如下情景:
甲说:我们安排会计,做两套帐。一本是内部帐,一本外部帐,多隐瞒收入,发票尽量少开,能不开就不开。
乙说:拖,拖死他,来了就说没钱。
丙说:把职工名册改一下,弄一些残疾证,来骗点税收优惠。
丁说:下次,税务的人来时候,你先躲一下,我们把他们轰出去。
问题:大家说说,这些都是些什么行为啊!这些做法可行不可行?
预设:略。
设计意图:讲解违反税法的四大表现。
(过渡):陈胆大偷逃增值税及抗税而入狱。
问题:增值税是一种什么样的税?
预设:(略)。
设计意图:讲解增值税,同时为后续讲解铺垫。
第三阶段陈胆大锒铛入狱。
过渡并创设情景让同学们讨论一下观点:
观点一:钱是我辛辛苦苦赚的,交给国家,我一分好处都没有得到!!!
观点二:交上去的钱也不知道去哪里了(税去哪了),交了白交?
观点三:我已经交了那么多的个人所得税了,这次的判决对我实在不公平的。
问题:如果你是他的朋友,你将如何劝说呢?你可以微信传天下。
预设:略。
设计意图:讲解依法纳税是公民的基本义务并促成情感升华。
(三)、课堂结尾:情景回归、总结升华。
设计意图:总结归纳,巩固知识,形成体系。
目标预设:
知识与能力:通过教学使学生认识到集体的重要性。树立共同的目标,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对心目中班集体的描绘,让学生了解到加强集体观念的重要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明白只有每个人热爱集体,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互相支持,创建出优秀的班集体,才能在集体中不断成长成材。
教学重难点:
重点:如何创建新集体。
难点:如何创建新集体。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粉笔,学生课前准备好展示才艺的道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新授。
板书课题创建新集体。
(一)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板书)。
活动1。
想一想:你最喜欢的班级是怎样的?并说出自己的理由。(师生交流)。
填一填:
我希望生活在、、的班集体中,因为在这样的集体中,我们。因此,我们都愿意生活在一个集体中。
提示:(1)可用“健康、活泼、团结、和谐、民主、奋进”或“目标一致,团结互助,人尽其才,民主和谐”之中任意三个词来描绘最喜欢的班级。因为,它能激发我们对学校生活的热爱,有助于同学间融洽关系的形成和纯洁友谊的建立,能为我们提供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能让我们认识到自己之所长,发挥自己的闪光点,能促进我们沟通协作、相互配合,在集体中不断成长。(只要言之有理即可)。
师:我们生活在一个班级中,如果没有共同的期望,各想各的,各做各的,班级就像一盘散沙,不可能成为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所以我们首先要通过讨论总结出最喜欢的班级的模样,这样我们就有了共同的目标,就可以让我们的集体向着我们理想的方向发展,而共同的目标自然也就给了我们团结奋斗的不懈动力。
活动2。
分组讨论:为创建优秀班集体提建议,并填表。
我们心目中班集体的特点。
创建优秀班集体可采取的措施。
(二)各尽所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板书)。
活动3。
看看你有哪些才智能为集体建设弹奏出美妙的“音符”。
如:我很热心,所以我可以做班级的收信员。
我很爱画画,所以我可以……。
师:我们知道彩虹的美丽在于它的七色光彩,班级的美丽在于我们每个人的独特性。每个人都能在班级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集体建设作出贡献,谁都无法替代。
团结就是力量,创建优秀班集体,还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
(三)团结协作,互助前行(板书)。
活动4:
阅读p8材料,思考:
1、这个班级曾面临哪些困难?(中、差)。
2、这个班级成为一个优秀的集体,靠的是什么?(优)。
3、你可能也有过在优秀的班集体中生活的经历,在这样的集体中生活,你有何感受?(中、优)。
答案:答:这个班级面临的困难有:学校的设施差,生活艰苦;同学们各自原来的生活环境不同;好多同学是战地孤儿,知识水平参差不齐;等等。
这个班级能成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靠的是老师和学生、同学和同学之间的团结一致,相互帮助。
活动5:
让几个唱歌唱得好的同学唱歌演示。想一想他们唱得好或不好的原因。(让学生体会团结协作的重要性)。
活动6:
介绍名言警句:
一滴水只有放进大海里才永远不会干涸——雷峰。
人多力多推山倒,众人拾柴火焰高——谚语。
和则一,一则多力,多力则强,强则胜物;。
争则乱,乱则离,离则弱,弱则不能胜物。——荀子。
师:俗话说:“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没有班级中人与人之间团结协作,即使我们每个人都能奏出最美妙的音符,人们听到的,也只能是杂乱无章的噪音。只有团结协作,相互配合,我们才能奏出美的班级乐章,在集体中不断成长。
三、课堂总结。
踏入初中生活,一个新的班集体将在我们自己的手中诞生!让我们行动起来,与老师一起,用自己的双手创造出一个我们为之自豪的集体。
四、课堂作业。
。
一、知识与技能:
理解宗教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社会主义条件下宗教存在的长期性、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内容、正常的宗教活动和封建迷信活动的区别。
二、过程与方法:
能够从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的要求,分析说明树立科学世界观的重要性,培养学生比较分析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和懂得马克思主义关于宗教的基本观点和基本知识、我国宗教的基本概况,正确认识我国宗教政策,拥护和执行党和国家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增强民族团结观念,努力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通过学习,使学生理解我国的宗教政策,增强维护各民族团结和国家统一的观念,并能够积极学习科学理论,自觉抵制和反对各种迷信,努力树立科学世界观。
教学建议。
教材分析。
一、本节结构:
第二节:我国的宗教政策,共设四个框题。民族和宗教是既互相区别又相互联系的两种社会现象,在第一节讲完民族后讲宗教,这既和国家问题有机结合起来,又和民族的问题有机结合起来。
教材第一框《宗教及其社会作用》,首先讲了宗教的一些基本知识,用马克思主义观点说明宗教的性质,产生的根源及复杂的社会作用。第二框《我国的宗教概况》分析了我国的宗教概况,特别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的根本变化。第三框《我国的宗教政策》在第一、二框题的基础上,讲了我国宗教政策,对于宗教存在的长期性,为什么实行宗教自由政策就比较好理解了。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因此要用正确的世界观来武装人的头脑,必须坚持无神论,反对封建迷信,这是第四框《树立科学世界观单队封建迷信》的内容。
二、具体内容:
第一个框题宗教及其社会作用。讲了三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宗教的本质。主要讲了两点,一是关于宗教的本质。主要是从意识形态和社会力量两方面来理解。从社会意识形态来说,宗教是唯心主义世界观,但宗教不同于一般社会意识形态,它还是一种不容忽视的社会力量。这样,就把宗教和国家紧密联系起来,和哲学上讲宗教问题有所区别,哲学上主要是从意识形态来讲的。二是宗教产生的根源,教材未区分什么是认识根源,什么是社会根源,而是从自然压迫和社会压迫的角度说明宗教产生和存在的根源,这样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难度,便于理解和认识。教学中让学生明确?quot;从宗教产生来说,它是自然压迫的产物,从宗教存在和发展来说,则主要是社会压迫的存在,即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存在。
第二个问题,当代世界主要宗教。教材对伊斯兰教、佛教都作了简要介绍,这是属于一般性知识,让学生有所了解即可。这也是为了解我国宗教状况打下知识基础。
第三个问题,宗教的社会作用。这是本节的一个重点,也是难点。教材全面地讲了宗教的社会作用,既讲了消极作用的一面,也讲了积极作用的一面。遵循历史事实,教材重点分析了消极作用的一面,主要是从对人们认识和改造自然、社会及科学发展方面,比较全面地分析了消极作用的表现。对其某些积极作用也是从社会发展、文化艺术、道德规范方面作了介绍。宗教无小事,对宗教社会作用的全面介绍,有利于消除人们认识上的某些偏颇,强调一面而否定另一面,将不利于全面贯彻宗教政策。'教材在讲其作用的正文下面,均辅以指体字,通过具体事例或事实加以说明,以便使学生对其作用有更具体更深入的理解。
本框中引用了思格斯和列宁的两段话,这两段话言简意赅。思格斯这段话对宗教本质作了深刻的揭示,说明了宗教存在的历史根源。列宁这段话深刻揭示了宗教产生的社会根源,说明自阶级产生后,剥削阶级的压迫是宗教存在和发展的深刻社会根源。教学中,在讲述宗教的本质和宗教产生的根源时,可让学生学习这段话。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gzhenggongwen/2425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