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材料是用来描述某个人或团体所经历的具体事件和行动的一种书面材料,它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和认识这个人或团体的历程和成就。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越来越多的事迹材料被撰写和记录下来,成为人们学习和借鉴的宝贵资源。
众所周知,我国是五个核大国中从原子弹到氢弹突破速度最快的一个。
美国作为先行者,从第一颗原子弹到第一颗氢弹用了7年零3个月(1945.7.15--1952.11.1),它的冷战对手苏联用了约4年时间(1949.8.29--1953.8.12),美国的坚定盟友英国用了4年零7个月(1952.10.3--1957.5.15),"独立特行"的法国用了8年零6个月(1960.2.13--1968.8.24)。
1967年6月17日,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距离第一颗原子弹成功仅仅有2年零8个月。
现在网上有人认为我国时间短是"后发优势",但20世纪50、60年代美苏英等核大国对氢弹的研制高度保密,我国没法学习借鉴其他国家的成功经验和数据,同为西方国家一员的法国从原子弹到氢弹的跨越耗时8年,本身就是对脑补的"后发优势"的最大否定。
如果一定要说外国经验对我国有什么帮助,那就是美苏英三国作为先行者,他们告知了全世界还有氢弹这么一种威力比原子弹要强大得多的、采用核聚变原理的核武器,仅此而已。
从原子弹到氢弹,美苏等超级大国耗时日久,最主要的原因是技术路线不明,还有计算量的繁复。虽然1948年英国科学家klausfuchs就最早提出了辐射内爆压缩热核装药的想法,但这一想法美国人1951年才重新发现,这就是著名的氢弹teller-ulam构型的核心要素。
苏联直到1954年才认识到辐射内爆这一关键因素,并在1955年11月22日成功进行了辐射内爆氢弹的。另外需要特意指出的是,苏联1953年8月12日的rds-6s氢弹使用"千层饼"构型,与其说它是氢弹,不如说是增强型原子弹。如果rds-6s也能算氢弹的话,那么美国早在1951年就成功了这种含有聚变热核材料的助爆增强型原子弹;而我国第一颗氢弹成功的时间,也可以认为是提前到1966年。
氢弹teller-ulam构型,它是用一颗原子弹(图中圆形)引爆核聚变材料。
苏联早期发展的“千层饼”氢弹,它的威力小,只算得上助爆增强型原子弹,后来被放弃。
为深入贯彻提出的“结合新的实际,大力弘扬焦裕禄精神”和州党委“学习李元敏同志先进事迹”的精神,连日来,昭苏县团委开展学习活动,深入学习李元敏先进事迹精神。
集中听取李元敏先进事迹报告会。4月23日昭苏县团委组织机关干部集中收看了李元敏先进典型事迹报告团的演讲实况,通过观看实况加深了对李元敏先进事迹的了解,4月25日上午,组织机关干部在县委礼堂同全县干部一起参加了李元敏先进事迹报告会,在报告会上,台下的党员被李元敏的事迹所感动,会后,党员干部表示,李元敏的事迹不仅讲的好,工作干的更好,她是大家学习和工作的榜样。
利用新媒体手段开展自学活动。昭苏县团委及时将关于李元敏的事迹报道从“我们身边”微信平台转发到“昭苏励志青年团”微信群中,让全县各族团干部通过微信这一移动新手段学习李元敏的先进事迹,尤其是《【深度】我们身边的“焦裕禄”》这篇报道,更是引起了团干部们的热议。
将学习身边的人的事迹相结合。学习李元敏先进事迹不仅仅停留在听取报告上,昭苏县团委将学习昭苏县喀夏加尔镇克乌克加尔村党支部书记库尔买提·对山先进事迹与学习李元敏先进事迹结合起来。通过学习身边的人的先进事迹加深对李元敏先进事迹的理解,感受新时期基层的优秀共产党员的优秀品质,认真学习,在工作中大力弘扬。
从此我国氢弹研制走上快车道,1966年5月9日我国第一颗助爆增强型原子弹成功,为氢弹理论研究提供了实测数据,用于改进氢弹扳机的设计。1966年底,我国首颗氢弹核扳机和被扳机设计冻结,进入制造阶段。1966年11月28日我国进行了一次氢弹原理试验,当量12.2万吨tnt,其实较真的说它从原理、材料和构型上看,都是一次成功的氢弹试验,只不过它只是作为氢弹原理的验证试验而不是正式准备的第一颗氢弹,并特意限制了当量而已。
1967年6月17日,我国使用图16轰炸机空投完成首颗氢弹的,当量330万吨,标志着"1100"工程最终获得圆满成功。
世界上只有两种氢弹构型。
于敏构型是其中一个。
喜欢军事的朋友可能早已听到过这么一种说法,"世界上只有两种氢弹构型,于敏构型是其中一个。"。
这种说法略有夸张,因为在尖端科学技术上殊途同归,各核大国的氢弹构造很快就变得大同小异。但可以这么说,世界上只有两国国家独立研制了氢弹,美国是第一个,另个一个就是我们中国。
前面提到著名的氢弹teller-ulam构型,即用一颗原子弹作为扳机来引爆氢弹的聚变材料,于敏提出的构型也是如此。但话说起来简单,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五大国的物理学家、核科学家们都在绞尽脑汁去寻找引爆聚变材料的方法。
英国科学家klausfuchs先想出了teller-ulam构型,但他没有条件去实现。后来美国人重新发现了这个构型,并在工程上实现了。美国、英国同为盎格鲁-萨克逊人,二战后好到同穿一条裤子,美国人成功后对英国盟友进行了指点,所以英国在1957年也成功研制了氢弹。
法国人一向"高冷",但出于对付红色苏联的需要,英国人对法国核武进展缓慢非常着急,1967年9月进行了"点拨",于是法国在1968年8月了首颗氢弹。
“一个汉族女村党支部书记三年如一日,在一个维吾尔族群众占到85%以上的村子里一心一意为群众办事,彻底改变了这个村子贫困落后的状况,真正体现了一名基层党员的人生价值,也增进了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的凝聚力,我们都要向她学习。”7月15日,霍城县兰干乡组织村干部学习伊宁县胡地亚于孜乡盖买村党支部书记李元敏先进事迹,这是该乡其宁巴克村党支部书记阿不来提学习后所说的一番话。
为了在基层党员中形成“学先进比奉献”的浓厚氛围,使广大基层党员尤其是村干部感受到榜样的力量,从而转化为扎根基层奉献基层服务群众的动力,兰干乡党委组织开展了“学习李元敏、争做群众贴心人”的主题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该乡组织委员高晖向参会人员详细介绍了李元敏书记的先进事迹,号召大家学习她舍小家顾大家,毫无私心地为群众办实事,学习她正义凛然改变基层党组织涣散作风的勇气,学习她用爱浇灌民族团结之花的大爱情怀。
在学习会后的座谈交流中,大家纷纷发言,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要立足于本地实际,创新工作思路,在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及新农村建设道路上勇挑重担,使成为上级党委放心,让基层群众满意,真正将党的群众路线落到实处。
我国氢弹的研制,在第一颗原子弹之前就开始了。1960年底在钱三强的领导下,我国开始氢弹理论探索,在原子能研究所内设立了"轻核反应装置理论探索组",黄祖洽担任组长,组员包括蔡少辉、刘宪辉和萨本豪,后来何祚庥也加入。为了增强轻核理论组的研究力量,组长黄祖洽多次向钱三强建议,调来了理论专家于敏。1961年1月12日经钱三强约谈后,于敏加入轻核理论组并担任副组长,此时于敏年仅35岁。
当时全组只有十一二个人,而且当时我国核武器研究重心是突破原子弹的工作,国内唯一的一台万次电子管计算机95%的工作量也用于原子弹理论计算,连组长黄祖洽主要精力都在原子弹上,于敏承担了轻核理论组的主要研究和组织工作。由于电子计算机主要用于原子弹的研制,于敏和组内成员不得不主要使用计算尺进行计算,在数年的工作中解决了大量的基础理论问题。
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成功后,氢弹的工程研制迅速在1965年初提上日程,代号"1100"工程,这个代号意义是全重1吨左右、当量100万吨的氢弹。不过氢弹研究毕竟十分复杂,虽然早在1963年我国已经突破了助爆增强型原子弹的原理,但氢弹原理直到1965年7月仍然没有获得关键突破。为此不得不计划先进行助爆型原子弹的,根据试验反馈增强对热核聚变的了解。
1964年,我国首颗原子弹成功。
1965年10月于敏在做学术报告的过程中,理顺思路认定提高热核聚变材料的密度是氢弹研制的关键--提高密度靠炸药是远远不够的,只能靠原子能。这也是英国科学家klausfuchs在1948年提出、美国人在1951年重新发现的氢弹核心要素。
于敏经过几天的分析和思考,想出了减少原子弹能量损失,提高压缩能量利用率的精巧设计结构,并进一步提出了两个模型。11月初,于敏等人经过计算验证了理论模型的正确性。
于敏等人提出的氢弹原理基本思路,是以原子弹来维持热核材料的自持聚变。为此氢弹包含初级和次级两个部分,原子弹引爆部分称为初级、扳机或引爆级,而热核材料发生聚变的部分称为次级、被扳机或氢弹主体。
于敏以他超乎寻常的物理直觉,能在复杂纷乱的现象和数据中理出头绪找到关键,在氢弹研制许多关键性问题上,于敏都做出了最主要的贡献,是我国当之无愧的"氢弹之父"。
出生年月:1926年。
籍贯:中国河北宁河(今天津)人。
职务:中国科学院院士、理论部副主任,理论。
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副院长、院科学。
技术委员会副主任。
于敏河北宁河(今天津)人,1926年生,男,中共党员,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1949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攻读研究生并兼任助教。1951年起在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任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从事核理论研究工作,做出了优异成绩。1960年底开始从事核武器理论研究。1965年调入二机部第九研究院,历任理论部副主任,理论研究所副所长、所长、副院长、院科学技术委员会副主任,1994年1月起任院高级科学顾问等职。
在氢弹原理突破中解决了热核武器物理中一系列基础问题,提出了从原理到构形基本完整的设想,起了关键作用。后长期领导并参加核武器的理论研究、设计,解决了大量关键性的理论问题,做出了重要贡献。从70年代起,在倡导、推动若干高科技项目研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82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1985年、1987年和1989年三度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1992年获光华奖特等奖,1985年荣获“五一劳动奖章”,1987年获“全国劳动模范”称号。1999年9月18日获“两弹一星功勋奖章”。
我国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改革先锋于敏,于1月16日在京去世,享年93岁。
于敏毕业于北京大学,后被著名物理学家钱三强、彭桓武调到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他与合作者提出了原子核相干结构模型,填补了我国原子核理论的空白。
1961年,于敏开始了长达28年隐姓埋名的氢弹理论探索任务,并取得了我国氢弹试验的成功,为我国科技自主创新能力的提升和国防实力的增强作出了开创性贡献。
腾讯新闻精选知乎答主的优质回答,通过这些回答或许你能看到一个更真实的于敏。
知乎答主我是一只小萌刀:于敏是一个不知道天高地厚的人。
建国初期参与原子弹氢弹研究,他几乎是唯一一个没出过国的土专家,竟然不知天高地厚参与研究。
国内当时就一台每秒万次的电子管计算机,95%给了原子弹计算,只有5%用于氢弹设计,他居然不知天高地厚领着人去做,工具就是计算尺,居然解决了一个又一个难题。
因为他的不知天高地厚,中国也不知天高地厚,从原子弹到氢弹,按照突破原理试验的时间比较,中国只用了两年零两个月,而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
他对自己的身体更是不知天高地厚。1969年,于敏因奔波在北京和大西南之间,胃病严重在工作现场几至休克。1971年10月,幸亏上级考虑于敏身体状况,特许妻子照顾他,才不至于深夜休克无人发现,终于被医生抢救过来。1973年,他在回京车上便血,在医院输液时又一次休克。
但他似乎又懂得天高地厚。因为工作性质,他隐姓埋名三十载。他面对别人甚至最亲近的人时,他说的最多的也是我不能说,就像邓稼先面对妻子质问时,回答的是地点我不能说,去多久我不能说,干什么我也不能说。
他曾遗憾的说一生没有出过国,如果出国学习,也许现在对国家的贡献会更大。其实他可以出国,但为了国家,他放弃了。
对于别人说他是氢弹之父,他总是婉拒。他说:“核武器的研制是集科学、技术、工程于一体的大科学系统,需要多种学科、多方面的力量才能取得现在的成绩,我只是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氢弹又不能有好几个父亲。”
于敏最大的遗憾是他的夫人去世了,他经常看到遗迹遗物,睹物思人,因为他觉得亏欠夫人太多,他引用了元稹的一句诗——报答平生未展眉。
于敏在房间里挂了诸葛亮说过的一句话——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我当年坐在饭馆里吃饭,电视上正在颁发国家最高科技奖。于敏坐着轮椅缓缓走过来领奖。我看着颁奖,我高兴地哭了。
我看着坐在轮椅上的他,我记得他因为家里穷没路费,于是暑假不回家自己跑到景山顶,迎着夏日的凉风,拿着课本,做着习题,他从不认为自己天赋异禀,他只是勤奋。
我看到了那个年代那帮科学家的一个缩影。
近十年里,公司每年颁发的优秀员工/干部荣彰里都印刻着一个人的名字,更甚的是,你还能听到几乎异口同声的称赞“他的优秀荣誉是无可争议的!”、“他的优秀事迹是有目共睹的!”。为什么他如此倍受领导、同事的关注与青睐,倍受如此高的评语,他的“优秀表率”又由何而来呢?就让我细细介绍这位表面腼腆、有加菲猫式的眯眼、招财猫式的笑靥特质,工作中孜孜不倦、有条不紊的怪才,即生产部仓库主管兼生产计划员——郭繁荣先生!
20xx年9月,公司入职一名身材魁梧、微笑时总露出整齐虎牙而顿显朴实敦厚的仓库搬运工。从此,大家能看到一个‘竟自订规定、每天将生产仓库(含原材料、成品、包装仓)清扫两遍’的朴影,可目染一份‘领导与同事的工作指导只讲解一遍就能心神领会、谨记于心并执行’的萌态。这名执着的搬运工,抓紧休闲时间揣摸、慎思工作细节,善用业余空档自习电脑书籍。入职不到1个月,他已识记了仓库的所有产品,每一物品特性与进出仓库都稔熟于心。
20xx年12月,这名不断给人带来惊喜的搬运工,很快成了仓管员,那份精益求精的执着更找到了用武之地。这不,才调职一周的他已发现:仅凭物品型号归纳存库,很容易出现滞货、查找产品费时费力的现象,就尝试着从自己的工作区域开始改正,大胆采用物品系列与产品型号相结合的方法修正了产品出入库的纰漏。不久,他又查到包装仓库存在粉尘过多的现状,并建议:将仓库粉刷地板漆以修整环境。为节省施工成本,他自调地板漆颜色并合理规划通道与货区的区域位置,约请三位同事齐心协力地加班一天,就粉刷出令人赞叹不已的崭新面貌。
当太多的‘喜出望外’已累积成一种恒定的信任时,郭繁荣自然成了兼任生产计划员的最佳人选了。当时这份重要又细致的工作,并无专职人员给予指导,他硬凭着一股倔劲将生产与销售业务的链接流程、最佳匹配方式带到了‘餐风宿露’里,即就餐与睡梦中都在苦思冥想,研究如何做得更好。很快,又被他折腾出效果:逐步实现了对产品、原材料的优化,避免产生呆料,降低了库存的资金损耗。每月近千批次的订单输入、统计、核实的井井有条,细微规划的未出任何差错。
生产部仇经理这样精评着:“我从不担忧郭繁荣工作的过程与细节,他定能为我呈现满意的结果。他的本职与协助工作都无可挑剔,他是一个能将平凡的工作做出不平凡业绩的人!”
20xx年初,工作出色的郭繁荣晋升为仓库主管。身为一名管理者需努力以公司目标去引导员工目标、关心与调动员工工作激情的管理技能,早已被他帷幄的炉火纯青。
搬运工武元生透露:“繁荣就是让我心服口服!他能清晰了解仓库不常用的存货,一丝不苟的将细小物品整理为规范样本,言传身教地指引我注意工作细节。在我忙不过来时,他会毫无怨言地放下手中堆积如山的工作跑下来帮我收货、发单。当然了,所有请假员工,包括叉车工的事他都加班帮着干……”顿了顿,武元生诚挚地感叹:“说实话,我来广东二十年了,做过多家工厂,见到无数的人与事,繁荣真的是最好的上司了。”
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
郭主管的人缘好,点子多,平时市面盛行的文娱风潮,几乎都能复制、捣腾出噱头与看点,公司每年春节联欢会必少不了繁荣哥哥的“倩影”,总让周围充满了笑声。
大家喜欢称呼他的众多“头衔”。例如:下大雨时拔他电话,叫声“司机”,不一会儿便看到绕很远路程赶过来的他;公司聚会或朋友庆生时,唤道“服务员”,立见他殷勤的倒茶递水、端盘送果;等众声齐聚的呐喊:“k歌王子、k歌王子来几首”,起初他总是会羞涩的笑着,随之即兴豪迈一首“爱拼才会赢”,励志又激荡的赢得了全场掌声,紧接着真诚一曲“好兄弟”,陶醉又畅饮着同事共处的情谊!
一个人人都喜欢的人,是他迸发出的内涵势不可挡的光彩夺目!更是这一份傲人的满意度已席卷了十年的工作历程!
一是政治觉悟高。该同志入驻中心以来能够主动阅读党刊党报,关心国际国内形势。能够积极改变观念,根据岗位工作特点,变管理为服务,始终保持昂扬的工作热情,谦虚的处事态度,满腔热忱的接待办事群众,为打造窗口形象默默奉献。
二是服务态度好。窗口上忙碌是最正常不过的事了,无论是上班前开始排队,还是下班前不肯离去的工作对象,他都能让群众来得开心,走得满意。在工作中能做到大原则守住底线,小瑕疵变通处理;允许有权更正人现场更正申请材料内容;非许可项目上允许申请人后补材料。赢得了办事群众的信任与好评,为窗口赢得了赞誉。有不少于十名办事群众在窗口负责人面前给予了表扬。
三是作风纪律严。该同志注重自身修养,时刻以一名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不断增强组织纪律观念。尊重领导,关心集体,廉洁奉公,在各方面都表现出一名党员的风范。全年未发生不假外出及违反中心规定事项。
四是业务技能精。该同志能够自觉服从工作需要,在“专”业上下功夫。窗口工作是业务单纯,工作量大,责任心重。他能在工作中钻研,在学中干,在干中学。遇到问题就记在本子上,在翻阅法规仍然解决不了的情况下请教专家。并整理归纳,注重业务提高。在全年办理的五仟余项审批中未发生一起失职事件。
1、学生公寓是学生课外生活、学习、娱乐的重要场所之一,如何给学生创造宁静、温馨象家一样的环境,对公寓进行科学化管理,领导班子的精神状态和面貌非常重要。精神文明建设是公寓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思想保证,班子成员必须率先垂范。公寓管理中心充分发挥领导的核心作用,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列入了年度工作计划的议事日程,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成立了以主任为组长的精神文明建设领导小组。制定创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窗口实施方案,认真研究制定出精神文明建设活动规划,提出明确的目标、任务和要求,并纳入公寓管理整体工作统一安排布置,抽调专人负责。精神文明领导小组深入各楼层检查、落实精神文明活动开展情况。小组成员充分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全面加强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先后开展了精神文明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民主评议领导干部等活动,增强精神文明建设的针对性、实践性和创新性,提高领导班子的战斗力和决策力。使精神文明建设成为推动公寓发展的主旋律。
2、重视精神文明的创建活动,使精神文明建设做到有规划、有目标、有措施、有落实。在组织保证上,进一步调整和完善公寓精神文明领导小组,使之统领全中心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在工作观念上,通过定期专题研讨,针对公寓管理薄弱环节提出解决对策;在工作思路上,确定了以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为目标,软硬环境一起抓。注重利用党报党刊、电化教育教材等宣传教育手段,组织学习交流会、组织党员群众阅读学习和观摩,外出参观考察等多种途径和形式,突出观念引导。中心支部对精神文明服务窗口的创建工作大力支持。去年底,我们特意组织党员群众到铜川参观学习了优秀共产党员郭秀明故居,亲身领会郭秀明的先进事迹。在一年一度的毕业生离校和迎接新生入校的工作中,专门设立了“党员精神文明岗”,及时解决学生与家长的在离入校期间所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提升了公寓管理中心的形象,为学校争得了荣誉。
3、公寓管理中心始终把精神文明建设工作摆在中心的重要议事日程上。一是定期研究精神文明建设现状,专题分析在精神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认真检查,及时整改。二是分工落实到位。根据责任分工,明确党员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抓点带面。专门落实了具体主管人、参与人,做到分工明确,责任落实。三是考核监督到位。以支部委员为骨干,对与精神文明建设相关的工作做不间断的检查与监督。四是建立健全公寓党支部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并将这些制度付诸实施,做到责任明确,公开上墙,随时监督。从而保证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1、江泽民同志讲过:教书者必先强己,育人者必先育己。我们认为:它突出强调道德素质是素质教育的灵魂。我们在推进公寓管理规范化中,一定要把员工的思想道德建设放在一切工作的首位。一方面在公寓管理服务的岗位聘任上,规定了本岗位人员思想素质的基本要求与标准,要求“职业道德一票否决”制。另一方面通过在公寓开展“管理、服务育人”先进个人表彰活动,构筑优良的职业道德。在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方面,我们主要抓了三个环节:一是通过制定科学化的规章制度,规范学生的道德认识。在日常管理中,改进服务内容和方法,对入校新生进行基本道德要求和校规校纪的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这种形式的思想品德教育。二是通过主题鲜明、内容丰富的橱窗和黑板报全方位的宣传各种主题教育活动,增强学生的道德意志。三是通过营造温馨的环境潜移默化的陶冶学生的道德情操。充分利用多种形式,将精神文明建设融入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中。
2、以人为本,提高员工素质,加强服务意识,我们在管理中一是加强员工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员工的荣誉感,爱心、耐心和凝聚力,经常关心员工疾苦,尽量为他们解决实际问题。二是完善配套设施,提高服务质量,充分发挥学生代表、学生会干部的作用,发扬学生自我管理优势和自治自律精神,让学生参与管理,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工作能力。管理员、值班员每天都要巡视到宿舍检查、引导、及时发现和处理问题,避免意外突发事件的发生,使用比较人性化的管理方式,让学生认同,使民主性和规范性并重,自律性和自治性并举。大学生知识层次较高,思想活跃,个性鲜明,我们在管理中注重贯彻“以人为本”的思想,避免用严管硬卡的方法,把工作做细、道理讲通,用亲情去和学生沟通,充分发挥公寓学生自主管理的主体作用,主动维护好公共利益,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把公寓精神文明建设落到实处。在具体的工作中,我们在全体服务管理人员中开展“亲情服务”活动,要求大家统一着装,挂牌上岗,欢迎学生与职工监督检查。还在一线的各楼长与门卫值班员中开展“使用文明用语竞赛活动”,极大地提高了公寓中心的服务形象和服务质量,受到学生们的好评。
3、把落实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与业务工作一起部署,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一起落实。省教育厅的“高校标准化学生公寓评估”活动是公寓中心近年来的一项重点工作。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同时,中心支部把精神文明建设与之联系结合起来,一起布置,一起检查,一起落实,使我校桃园校区学生公寓标准化建设取得显著成效。桃园校区学生宿舍按省厅“标准化学生公寓”要求,分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与精神文化建设、治安管理、清洁卫生等四大项45个分项进行了检查评估。参评人员一致认为:桃园校区学生公寓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已基本达到了“标准化学生公寓”的要求。为同学们创造一流环境是公寓服务工作的一个目标,清新整洁幽雅的环境,使人心情舒畅催人奋进。建造”环境一流,服务一流”家一样的公寓,做到学生满意,家长放心。
1、为了确保入住的大学生有一个安全宁静、环境优雅、清洁卫生、服务完善的学习和生活环境,我们一方面建立健全了一整套切实可行、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不断探索管理的新方法,使学生公寓的服务更加科学化、系统化,提高了服务管理水平。公寓值班室健全了各种登记如:“住宿学生名册”、“学生住宿卡”、“来客登记”、“值班日记”、“报修记录”、“违规违纪记录”、等相关的登记便于查找和及时解决遇到的问题,一目了然。另一方面,每个楼内还设有意见箱,充分发挥学生参与管理,为管理献计献策。对学生我们也建立了《学生公寓管理手册》,使之有据可依,有章可循。第三,给学生配备了一些比较完善的设施,如各寝室全部都配置了电话、电风扇、电插座、网线等,我们中心也精心维护和维修这些配套设施,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提供方便。保障学生有一个安全、稳定的良好学习生活环境。公寓中心的党员职工在毕业生离校之际,开展”全天候服务”活动,及时解决毕业生遇到的各种困难。在每年一度的毕业生离校工作中,我们保持周到细致的服务态度与认真负责的工作热情,保证了全校毕业生平安、顺利的离校,也保证了公寓内外设施设备的完好无损,圆满完成一年一度的毕业生离校工作。
2、在建设精神文明服务窗口活动中,公寓管理中心把丰富公寓文化、美化公寓环境作为我们追求的目标,这是当今高校公寓建设的一个亮点。良好的公寓文化不仅能团结广大员工,振奋工作热情,还是对学生进行”环境育人”的心灵课堂。今年,积极与江山传媒广告公司联系,在公寓楼内免费安装设置了“八荣八耻”等德育教育宣传展版150个。不仅达到了教育育人与环境育人的目的,还节约宣传资金1。2万元。
3、对学生进行潜移默化的熏陶。积极倡导人性化管理氛围。新时期的公寓管理,要求我们必须用“以人为本”的理念来管理公寓,以抓基础、重落实为根本,在日常服务管理中做到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人性化服务为管理手段,用制度化管理为依托,创造一流服务为管理目标。在工作中党员带头做到:微笑服务;发现问题决不推诿;当学生有困难时,积极帮助解决;平时多与学生进行沟通,增强学生的信任度,耐心做好对学生的宣传教育和行为引导工作。再就是维修设备或设施时,注重管理细节,教育员工勤俭节约,保证公寓内高效、快捷维修服务,保证设施设备维修的质量。
3、开展“树党员形象”活动。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党员干部加强学习,提高自身修养,努力工作,在管理、服务等方面做出表率。支部党员发扬敬业精神,端正服务态度,增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自觉性,在员工中开展向全国劳动模范李素丽同志学习的活动。在学生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为本”,以“用我们的努力,换您的满意”为出发点,认真做好学生的管理和服务工作。今年为桃园校区、北校区学生公寓区制作晾衣架200余米,晾衣绳1000余米,解决了学生晾衣不方便的问题。我们还针对公寓熄灯后电风扇不能转动的问题,现场仔细分析论证,确定了照明线路与电风扇线路分开的方案。通过认真的市场调研,首先舍弃了委托社会外来公司承包(需30万元)施工的方案,而采用了由中心自主组织人力加班加点施工的方案。通过努力,不仅在炎热的夏季到来之前,如期完成了该项改造工程,还节约工程资金10余万元。中心xx职工利用楼内宣传板报办理宣传精神文明建设教育内容板报64期。学生区悬挂宣传横幅5期。使精神文明建设宣传更加深入人心。
4、从思想上、作风上和纪律上深入扎实开展工作。紧紧围绕学生公寓的工作,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窗口的工作,充分发挥在各个岗位上的每个职工的聪明才智,组织职工积极参与制定学生公寓的发展规划及年度工作计划。近年来,公寓中心所有宿舍家具(方凳12000余个、方桌500余张、书架800余个)的维修与翻新都采用舍弃外来承包而组织内部人力自行维修办法;楼层设备及电路改造等也多采用技术革新和修旧利废办法,累计节约资金8万余元。桃园校区电柜改造节约资金4万余元。为学生创造一个优美的住宿和学习环境。公寓中心和团委、学生会联合多次举办学生宿舍设计大赛,得到了院系与学生的一致好评。去年冬季来临,9号楼住宿学生较少,我们合理配置公寓的有效资源,对学生住宿进行重新调整,对未使用的楼层,关闭水、电、暖,减少浪费,降低管理成本,使效益达到最优化。为学校节约资金20余万元,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今后,我们将在发扬成绩、保持优异的基础上,继续针对因办公地点分散、公寓管理服务工作面宽,而使得各楼层精神文明建设活动开展不够平衡的问题,不断加大公寓精神文明建设服务窗口创建工作力度,加强日常检查与指导;不断根据新形势,抓好制度创新,与时俱进,开拓进取。把公寓管理中心精神文明服务窗口的创建工作不断深入地开展下去,做不懈地努力。
十一年,单从字面上来说,仅仅是一个数字,但是对江燕伟来说,却是一个成长的历程,一份份收获的积累,一个从仓管员到创新者的探索和奋斗历程。
江燕伟是20xx年进入南昌公司的,刚进入单位时,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仓管员。以前分公司缺乏装卸,大部分到货的材料和中转库都是仓管员和装卸工一起卸货的,仓管是一项又苦又累的活,而且还要两班倒,对人的精力和体力都是一种挑战和考验,但面对困难和挑战,江燕伟并没有退缩,更没有牢骚,而是以百倍的精神和努力,投入到工作中,拿他的话来说,就是做仓管员,也要做最优秀的。在仓库里,江燕伟总是干得最快,当仓管,开叉车,扛东西、搞搬运,一点都不惜力气。
江燕伟的扎实实干和任劳任怨得到了领导和员工们的一致赞扬和充分信赖,被提升为仓库主任。从仓管员到仓库主任,虽说职务变了、环境也变了,但对江燕伟来说,工作作风不变。
20xx年4月27日,广州公司新建成投产,江燕伟由南昌公司调任广州公司仓库主任职务。他勤于学习、认真探索,凭借自己的经验并结合公司实际,对仓库的各项管理制度、流程不断进行规范和优化,使整个仓库团队的仓库管理能力逐步提高。随着工作经验的不断积累,江燕伟对产销流程进行了优化,强化了对物流工作的管理,大大提高了产销工作的效率。他还提出对各车间的小料称量工作进行集中的称量、管理,不仅大大降低了小料工的配备数,还提高了小料称量的准确性和小料损耗。
干工作要多想、善思、积极开动脑筋,这是江燕伟经常说的一句话。20xx年6月,通过竞聘,江燕伟担任了广州公司办公室主任。从此,他更加自我加压、严格要求自己,而且在工作中,他积极开动脑筋,力争通过自己的努力和创新,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
在他的探索和建议下,分公司把小袋白糖(50kg)换成大袋白糖(1吨),并采用电动葫芦吊起,采用底部开口的方式倒糖,实现了半自动化的改造,大大减轻了员工搬运白糖的负担,提高了效率,降低了劳动成本。
酸碱液是每个车间做cip清洗的最主要材料,不仅用量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还存在安全隐患,在一番观察和思考之后,江燕伟和酸碱供应商进行了沟通,用小桶改为大桶,这一方法不仅提高了数据准确性,而且大大降低了人力、减少了安全隐患。
结合现场管理,江燕伟做了岗位机台对比表,将机台的工作每周进行检查后的考核和问题情况和其他车间相同机台被考核的情况一起下发,在分公司内形成一股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
在娃哈哈的这十一年里面,江燕伟从基层做起,一步一个脚印。在他的成长历程中,没有惊天地、泣鬼神的事迹,但他却用最坚实的脚步告诉我们:坚持做最好的自己,明确目标,带出最好的团队,成就最好的公司!
“我和于敏是堂兄弟,他比我大26岁,但我们一家都是于敏寄钱供养的。”63岁的于确告诉记者,他祖父育有两男三女,大女儿和二女儿因病早亡。长子于振宵即于敏的父亲,曾当过宁河芦台二村的村长;次子于振远即于确的父亲,曾在宁河芦台十村当先生,很受乡亲们的推崇。于家祖上几代都是文人,虽然说家里不富裕,可总是尽力供子女们读书。
“虽然我父亲和我伯父各自成家,但两家9口人吃住在一起,从没分家。”于确说,在他的记忆里,也只有春节能见到于敏。那个时候,他特盼着过年,因为于敏回家给他带许多好吃的、好玩的。
“虽然一年才能见哥哥一面,但是月月都会收到哥哥寄来的钱。”于确说,因为那时其父亲和伯父已年迈,又没正式工作,兄弟姐妹几人都小,没有经济来源。于敏从1951年调到近代物理研究所后,有了工资收入,从此便开始给家里寄钱,供养一家人的生活。“那时候我还没出生,直到有了记忆后,每月15号收到哥哥的汇款单已经成了规律。”于确说,在他的记忆里,投递员一进大门洞就喊:“于振远,拿手戳!”由于每月寄钱来,投递员都知道是谁给寄来的,每当盖手戳时,少不了要称赞几句:“于先生您真有福气,这样的好侄子,天底下难找呀!”周围乡亲们更是羡慕。
于确说,于敏每月寄来的钱,都贴补了家用。有一次,已经过了15号,汇款单还没寄来,一家人的生活难以为继了,整整过了一周时间,汇款单才邮到。后来家里人才知道,那次于敏的工资被人偷了,只好东筹西借把钱凑足给家里邮寄过来。1960年,于敏的父亲去世后,于敏还继续给家里寄钱,直至1978年于确的父亲去世,在于确家人的要求下,于敏才停止寄钱,整整27年。
“哥哥每月给家里寄钱,绝不是他钱多,而是他礼重,他深深地懂得做人‘以孝为先’的道理。”于确说。
在于确的记忆中,1960年伯父于振霄病故时,于敏回家为父亲送终。此后,长达44年的时间里,家中很少能见到他的身影。“我和哥哥虽然很少见面,但他谦逊谨慎的品格却影响我一生。”于确说。
为工作抱憾没能参加叔父葬礼。
在于确家里有一个珍藏多年的箱子,里面全是于敏寄来的家书。“哥哥寄来200多封信,由于种种原因,现在只有30多封保存完好。每次哥哥来信,父亲就把全家人聚在一起读给大家听。”于确说,于敏的信里从不谈工作,全部是关心老人身体健康、关注孩子健康成长的内容。
1978年1月12日,于确的父亲怀着对于敏深深的思念离开了人世,于敏同样也十分想回家见叔父最后一面。然而上世纪七十年代后期,我国开始了中子弹研究工作,于敏是我国中子弹物理设计的统帅,为了中子弹的研制,他选择为国尽忠,没能回家尽孝。
10年前,于确到北京探望于敏,提到叔父时,于敏动情地流泪了。于确说,这是他平生第一次看到哥哥落泪,于敏十分愧疚地对于确说:“真对不起叔父,没能在他弥留之际见上一面。”于确劝慰说:“哥哥为了国家强盛,兢兢业业,是为国家尽了忠;27年汇款供养我们全家,已经尽孝了。哥哥是这世上忠孝两全的男人!”
1999年9月18日,共和国五十华诞前夕,于确在电视上看到了于敏的身影。在中共中央、国务院和中央军委隆重举行的表彰为研制“两弹一星”作出突出贡献的科技工作者大会上,共和国“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被佩带在于敏胸前,于敏接过荣誉证书,并代表23位授奖科学家,走上人民大会堂的讲台讲话。
当时于确热血沸腾,为哥哥感到高兴和自豪,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他拨通了于敏家的电话,却哽咽地说不出话来。电话那头,于敏的声音还是那样的平静、谦和,他劝慰弟弟不要太激动,自己为国家做点儿事,没什么了不起的。
于确说,2004年5月2日是他终生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于敏相隔44年重返故里。“当时他在电话里告诉我,不要惊动地方领导。让我领他到小时候住的地方和上小学的地方看看,然后再到汉沽看一看。”看到于确一家生活不错,于敏非常欣慰:“看到你一家人生活得很好,我就放心了。”话语里充满了对兄弟深深的惦念之情。于确说,芦台大桥西曾是于家旧时的宅院,芦台完小是他上学的地方,于敏游兴极高,他对于确说:“人到老年有个共性,对于每个学习工作过的地方都流连难忘,林亭怀旧,频频回首,抚今追昔,感慨万千。”
于确告诉记者,于家与汉沽及滨海新区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于家原籍在北塘,后落户芦台。于敏祖父于绍舟就读于通州师范,毕业时第一年赶上废科举,曾被官派到汉沽寨上教书办学,汉沽有名的大买卖“桐裕盛”的创始人张相炎,就是于绍舟的学生,1927年于敏的祖父患病故去。于确的二哥于慰曾在汉沽杨家泊教学,1976年唐山地震时遇难。于确为了照顾年迈的父母和二哥一家,1980年从天津碱厂调到位于汉沽的天津化工厂。
我从事辅导员工作近四年,肩负着老师和家长的双重责任,其中的酸甜苦辣是无法言表的,辅导员即是班级的组织者,校规校纪的执行者,也是学生的监督员和导向员,几年的工作经历有很多的感想和体会。
我负责20xx秋中技共460多人的德育教育和日常管理工作,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原则,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服务”,“以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管理理念,高度重视和加强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社会道德和职业道德。“己所不正,何以正人”处处以身作则,时时刻刻谨记自己是一名辅导员,要用自身的言行感染身边的学生,只要是在学生面前都努力按照一名优秀辅导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而且做到更好,达到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的效果,使辅导教育工作更具说服力和感染力。在业余时间,我每天坚持学习,通过书籍、电脑、电视,学习一些有关管理与教育的内容题材,使我很受启发,对于工作中有用到的地方,便结合工作实际需要灵活运用,这也是我提高个人素质和学习的重要途径。
在参加辅导员工作以来,不管是从事何种工作,都能本着负责的态度认真完成,在工作中的表现,体现了强烈的工作责任感和事业心。
(一)常年坚持如一日,每天早6:30与学生一起出早操、开例会,晚上十点学生就寝后离校,回到家也要11:00才能休息,长时间如此,身体确实感到疲惫,总觉得早上起不来,但一想到还有学生在出操,自己必须要以身示范,给同学起表率作用,就要坚持到底,不仅如此,还要每天三次集合实习课班级开例会,每周日下午3:30在学生返校高峰期到校,坚持每周一次全天值班。算起来日平均工作13小时以上,而且当年级中有需要及时处理的事情,就顾不得回家或再晚也要到学校来,有时也让家人不理解,说这工作时间长,没有黑天白天,而且有事就得到学校去,家里也顾不上,因为毕竟是新婚不久,而且又有一岁多的孩子需要人照料,我确实没有尽到家庭的责任,但我无怨无悔,我说要以校为家,没有学校这个大家庭,就没有我们这个小家和现在幸福的生活。
(三)年级中定期召开会议,每月一次“年级会”,每天召开“走读生会”,每周一召开“班干部会”,每周二“班长会”,每周召开“重点生会”,通过各种会议及时有效的发现学生当中的问题,并加以处理和解决,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重点生的教育上,因为在一个年级中,经常出现重大违纪的往往是这一类学生,能否做好重点生思想教育工作,也是一个年级“安全、稳定”的关键所在,这样的学生通常是在初中表现较差,叛逆心理最强的学生,也是许多老师认为最难管的学生,但经过对这一类学生的了解和分析中,有大部分同学是单亲家庭、特殊家庭,父母溺爱或不管的家庭,导致这一类同学内心有阴影,思想偏激、行为极端和不良影响,造成破罐子破摔,内心仇恨和不满,如果不及时教育会误入歧途,我从不歧视学生,更不会冷淡成绩差的学生,对这些同学要更加尊重他们、关心他们、体贴他们,多看到他们的长处和“闪光点”,多鼓励、多表扬、多激励、正确引导他们,要留心观察、耐心教育、陈述利弊,让他们感到老师是在真心的关爱和帮助他们,真正做到把管理变成教育,把理解变成激励,这样他们就会振作精神,从而能够做到听老师的话,表现的越来越好。
(四)为了更好发挥班干部的工作和模范带头作用,在年级中创立了全年级班干部管理责任制和班干部考核制度,每月评选出10名“优秀年级干部”,全年级大会表彰并颁发“优秀年级干部牌”,使每名班干部明确职责,做到“责、权、利”相结合,充分发挥学生干部的主体作用。
xx区教育学会在省、市教育学会的具体指导下,严格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有关政策,自觉接受业务主管单位区教育局和登记管理机关区民政局的业务指导和监督管理,依照章程较好地开展业务活动,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财务管理,运作良好,做到年初有工作计划,年终有工作总结,按时参加每年的年度检查;积极开展群众性的教育科研、教改实验和学术交流活动,努力探索适应xx区经济发展的教育理论并付诸实践,为xx区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得到了省、市教育学会和全区教师的充分肯定。其主要事迹:
区教育学会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作为学会学术活动开展的`基本宗旨,认真落实《面向二十一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等相关文件精神,认真研讨xx区教育改革与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与时俱进,积极开展教育和教学科研活动,深化课改与教改,不断提高我区教学、教育科研能力和水平,加强了科研成果推广和校本课程建设,促进了教学质量提高。
(一)新课改年级全面启动,推进了素质教育进程。
1、修改方案,深化课改。20xx年实验之初,根据xx区课改实验总方案的要求,初步拟定了《xx区中、小学各学科课改实施方案》,草拟了《xx区中、小学各学科评价方案》。
2、开展培训,奠好基础。通过岗前培训、过程性、渗透性培训,近年共组织专题讲座158次,参加人数达18138人次;课标、教材培训160次,参加人数达17452人次;开展课改活动274次,参加人数达23914人次,营造了良好的课改氛围,广大参加课改的教师正逐渐进入对自身观念转化、素质提升和行为转变的过程,促进了课改在我区的顺利实施。
3、建立骨干队伍,推进学科课改工作深入。成立了课改学科指导小组,创造性地把课改学科指导小组和学科教学中心组结合在一起,壮大了xx区课改实验工作的骨干队伍,适时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课改教学研讨活动,在全国、省、市、区举行的教师各类竞赛中展露头角,取得优异成绩。
4、修订学科课改实施方案,重点搞好评价方案的完善。
5、强化“五个一”工作,丰富课改工作的内涵。每一学月将着重做好“五个一”工作,即每月一次全区性的集体备课活动,一次公开示范课演练,一次经验交流,一次调查分析研究,一次课改工作研讨会。
6、课改取得的阶段性成果。近年共收各类课改论文、案例、评价方案等达xx余篇,部分学科对此进行了评比,并参加了全国、省、市、区的评奖,获全国一等奖2篇;省级获奖36篇;市级获奖425篇。编辑出版了《四川省宜宾市xx区教育局新课程改革实验成果集》6册,收入的文章达483篇。组织教师参加各级优质课及说课比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获国家级一等奖1人;获省级奖54人;获区级奖266人。指导学生参加各类竞赛,也取得了优异成绩:近年来获国家级一等奖2人,二等奖35人,三等奖88人;省一等奖8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18人;市一等奖79人,二等奖72人,三等奖66人。
(二)认真开展各类培训,提高业务水平。
积极开展教材、教法培训。中小学组织教材教法培训320次,参培教师17452人次,有力推进了课改的实施。组织新教师培训,共培训100次,培训新教师2400余人。组织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各学科组织骨干教师培训104次,培训骨干教师2984人。
(三)深入基层,加强教学视导。
集体视导,教学会诊,全年,教研员对全区乡镇中心校、单设初中、城区中小学、幼儿园进行了集体视导,累计集体视导164次,听课、评课20xx节。镇乡教研联片,共谋教研新篇。镇乡教办撤消后,为完善教研网络,发挥片区教研联组的作用,建立了象鼻、李庄、西郊等8个片区教研联组,使镇乡教学研究活动始终保持了活跃状态。
(四)深入开展各种教学研究活动。
开展各种教研活动26次,参加人数35292人次。对全区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起到很好的引领作用。开展论文、案例评比活动,活跃学术交流氛围。
学会立足于本区,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开展学术交流活动。xx年3月学会与中山街小学联合邀请全国著名学者、华中师大杜时忠教授,全国名校成都市实验小学精品教师金波、于露,到xx区讲学,到会听课教师达300余人。邀请成都市武候区教师培训中心副主任肖成全到xx区就教育科研课题的开发、微型教育科研课题等进行专题讲座。与此同时,教育学会针对xx区中小学校长开辟了“校长论坛”,在论坛上,中小学校长发表教学管理观点,交流管理经验,现已举办5期,得到了中小学校长的广泛好评。为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尊重科学,积极组织全区中小学生参加宜宾市政府举办的第八届、第九届“科技之春宣传月”手抄报展评活动,收到稿件300余份,获奖113件,有力地促进了全区学生科技文化素养的形成。
教育学会十分重视教育科研工作,各专业研究积极投身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中,努力探索适合xx区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方法,在宜宾市人民政府“首届教学成果”评比中,全区有11个项目分获一、二、三等奖,是全市获奖项目最多的县(区)。
加强领导,提高研究会领导成员素质。各研究会均能按学会章程规定的条例落实各项工作,并按学会章程办事,认真贯彻执行党的方针政策,积极开展学术研究活动。“中学教育研究会”、“小学教育研究会”、“幼教教育教学研究会”“职教教育研究会”“行政管理教育研究会”五个专业委员会,制定了章程及各种管理制度,规范了活动行为,促进了xx区教育学术研究、教研活动的深入开展。
我国核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于敏先生,于2019年1月16日逝世,享年93岁。提起于敏先生,恐怕真的没有多少人知道。世人多念同为“两弹一星”元勋的钱学森、钱三强、邓稼先等老前辈们。其实,“两弹一星”一共授予了23人,每一个人的贡献都无可替代,功勋卓著。
很多时候,因为工作的特殊性,他们的声名不宜大肆宣扬,所以在非学术界,人们很少听到他们的名字。
于敏老先生的名字解密时间是1988年,而第一次公布于大众面前,是在1999年的“两弹一星”功勋奖章发布会上,此时距离于敏从事氢弹研发,已经过去28年了。
于敏生于1926年8月,他的年少时期几乎经历了中国最动荡的年代,十三岁的时候他在天津市里骑自行车,迎面而来开车的日本人顺势就想撞他,从此他的心中就生出一个念头“国家强大起来,绝对不要再受外国人的欺负!”
幸而,于敏很聪明,转入天津最好的高中耀华中学,仍能轻松考第一,当学霸。1944年考上了北大,1951年研究生一毕业,就被钱三强前辈指派到刚成立一年的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进行核物理理论研究。
那时候,我们国家刚刚成立,积贫积弱,1950年的朝鲜战争打的更是惨烈。美军在志愿军面前吃瘪,当时的总统杜鲁门在记者招待会上透露出有可能使用原子弹来对付中国和朝鲜,举世哗然。
这个消息传到国内,大家都很慌乱,虽然在英法等国家的劝阻下,美国承诺不再使用原子弹,但是核武器始终是悬在我们顶上的达摩克利斯之剑。别人用原子弹威胁我们,如果我们没有对应可以牵制对方的武器,那么战争的局势必定一边倒,中科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就是在那个背景下仓促成立。
幸运的是,50年代,我们跟苏联的关系还是老铁,在1957年签订了《国防新技术协定》之后,苏联很大方的帮助我们打造核工业设施,也给了我们部分原子弹的核心技术,一直到1959年苏联撕毁协议。接下来在钱三强、邓稼先等老前辈们的努力下,1964年我们的第一颗原子弹终于成功发射。
原子弹的研制,算是苏联领着我们走了一段路,可是在1951、1953年,美国和苏联分别研发出氢弹了,氢弹的威力是原子弹的几百倍,我们只有原子弹远远不够。
而氢弹的奥秘,苏联对我们三缄其口,一点话都套不出来,我们国家要想不受制于人,不惧别国的核威慑,只能自己啃下来这个硬骨头。
于敏则是1960年第一批被调去研究氢弹的研究人员。
那时候的研究员们有多艰辛,我们可能根本体会不到。1959年开始的三年自然灾害,人民还要勒紧裤腰带向苏联还债,许多人饿的全身浮肿,还要坚持在科研一线。
研究氢弹的于敏小组,根本得不到国际上任何研究报告,人们只知道要用原子弹的裂变引爆氘氚产生核聚变,他们只能每个人提出自己的想法,互相讨论攻关,有时想法不同吵得不可开交,就是在大家相互激辩下,氢弹研制的道路越来越清晰。
1965年,于敏带领一只小分队去往中国唯一的计算机研究所进行模型分析,那时候的计算机还是那种打孔纸带式的,效率贼慢,有时还罢工,即使这样,这台计算机也是只有5%的时间分配给氢弹,往往都还是夜里。研究人员在空闲时,就用算盘和计算尺来进行前期数学演算,努力赶进度。
于敏在一次模型结果出来后,果断推测当时设计的原型不能够引燃氢弹,他思来想去,提出了一种新的想法,跟别的科学家一分享,大家均佩服的不得了,赶忙照着这个模型重新演算。终于,于敏提出的新模型,解决了热核材料自持燃烧的关键,氢弹制造,初见曙光!
00:221967年7月,中国成功的进行了氢弹试验,世界为之震惊。从原子弹到氢弹,美国人用了七年零三个月,英国四年零三个月,法国八年零六个月,前苏联四年零三个月,而我们国家只用了两年零八个月!
后来据美国那边分析,于敏提出的氢弹结构原理,与当时其他国家的泰勒-乌拉姆结构类似,但于敏提出x射线透镜而非x射线反射镜来实现从初级到次级的能量传送,在设计上更有先进性,因此,我国的第一个氢弹就实现了小型化,实现弯道超车。
之后于敏没有停下研究脚步,美国在研究核武的道路上越走越远,而我们国家也不能落后。后来于敏由于常年生活不规律,过度劳累,在1969年到1973年中间有三次和死亡之神擦肩而过,但他总是在病刚刚好转就又投身研究中。
80高龄之时,于敏老先生仍然在研究激光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他几乎为我国国防事业贡献了自己的一生。
2015年1月9日上午,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2014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著名核物理学家、“两弹一星”功勋、中国“氢弹之父”于敏院士获2014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于敏先生,一直对于自己的工作成就看的很淡,别人说,要给他封一个“中国氢弹之父”的称号,他总是拒绝:“这个提法不对,我受之有愧。核武器事业是一项集体的事业,是全国各条战线、多个部门大力协同的成果,不是哪一个人、哪一个单位能够独立完成的。我自己只是做了应当做的工作,荣誉属于参加核武器研制的全体科技工作者、干部、工人和解放军指战员。”
其实于老太过于谦虚,“中国氢弹之父”并不是记者们强行冠名,而是同为核物理学家,也是诺贝尔奖得主阿格·玻尔在到访中国时提出,作为同行,波尔当然知道于敏先生的成就到底有多么巨大。他说,中国能做出氢弹,于是中国有了“中国氢弹之父”这个称号,于老受之无愧。
再次向于敏老先生以及无数默默奋斗一生的人们,致以最崇高的敬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gzhenggongwen/21597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