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行政公文

统计表教学设计(优质17篇)

统计表教学设计(优质17篇)



通过统计,我们可以对某个群体的特征和趋势进行描述和分析。下面是一些统计研究案例,它们涵盖了不同领域和问题,可以作为参考和启发。

统计表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

(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师指出:如果我想在表格里一下子能找到后面二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出个好主意,可以对这四张表格进行怎样处理?(合并)。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1)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1,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2)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课件出示2(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3)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出示表3(把性别、组别、人数放在表头里)。

(4)引出表头,学生设计表头。

选择几名学生的设计作品集体评讲,重点说明表头的每一部分所指的含义。(板书: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5)师问:同学们,现在你能从表中直接找到女生一共多少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还是不能,再添一栏)。

(6)添总计一栏。出示表5(屏幕显示有总计一栏的统计表)。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同时课件显示)。

(7)完整统计表。(课件显示标题、日期)

2、学生填写统计表。

(1)提出要求:现在老师把里面一些数据擦掉,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学生填在准备好的没有数据的统计表里)。

(3)总计数是怎么得到的?(横栏相加或纵栏相加)。

追问:看来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到总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强调验证)。

(4)添加日期。

(5)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3、分析表格。

(1)定义: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2)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抢答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观察后口答。

(3)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口述:结合埭头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并呈现复式统计表;口述:结合实验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指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再让我们来看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吧!(一起填写第29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震撼每位同学)。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灵活运用:变式题。

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里有一部分数字需要学生自己去填。

学生填完后,指名上电脑前来动手填,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人教版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准备:

一、课前活动。

学生打鼓表演。

二、创设情境,收集数据。

1、收集数据。

师:同学们表演得太好了,谢谢你们!

对了,老师昨天安排大家去收集三年级各班同学打鼓的人数,收集好了吗?(生:?)好,请同学们告诉老师,各班打鼓的人数是多少。(师随机出示各班打鼓人数)。

请同学们拿出表。

1、表2,告诉老师,表。

1、表2分别统计的是什么内容?

学生合作完成表。

1、表2,并指明两位同学上台填表。

学生完成后,教师出示表。

1、表2,根据学生汇报,完成表。

1、表2.师:现在你能很快说出哪个班参加打鼓的女生最多吗?对,通过我们整理之后填在统计表的数据一目了然,能很快看出谁多谁少。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两张表:表1只统计了三年级各班男生打鼓的人数,表2只统计了女生打鼓的人数,它们统计的内容都比较单一,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

(1)、这两张表有什么相同?什么不同?(2)、三(1)班参加打鼓的男生多还是女生多?(3)、三(2)班参加打鼓的男生比女生少几人?根据解决问题存在不方便,尝试把两张表合并起来。

4、合并表格,分析数据。

1、介绍表格出示复式统计表,简单介绍表头、标题。

2、填写复式统计表。同桌合作完成表3,指明上台填写。

4、命名统计表。

像表3这种可以统计两组或更多组数据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5、分析数据,回答问题。

四、巩固练习。

1、出示图片,学生观察图片内容。

2、统计本班同学喜欢这些活动的情况。完成表4指明两位同学上台,一位填表,一位统计数据并汇报。

3、根据统计数据回答问题。

(1)、你能从这张复式统计表中获得什么信息?

(2)、你能根据表中统计的数据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吗?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吗?

(4)、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能算出男生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全班有多少人吗?

4、根据学生计算的人数适时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

五、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学了什么知识?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1.知识与技能: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多媒体课件表格标签。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在体检中有一项是称体重,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1.1.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的体重情况吗?

1.2.你怎么看出来的?(学生说:我是从下面这张统计表中看出来的……)。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2.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2.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2.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3.课堂练习。

3.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3.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要求:先将记录单中的数据整理在统计表中,再说一说这个班的体育成绩。

3.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4.拓展练习。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5.课堂小结。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3)师生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会了把两张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张复式统计表。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板书。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

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出示教材第36页情境图。

提问:这是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情况,你从图中能知道些什么?

提出要求:你能把这6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下面的统计表中吗?

男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女生最喜欢的活动。

活动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玩电子游戏。

人数。

学生各自填写,老师提醒学生应注意核对统计数据。

提问:男生最喜欢什么活动?女生最喜欢什么活动?

指出:这里的每张统计表都只是反映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如果要对男、女生最喜欢的活动的人数进行比较,就显得不是很方便了。所以,人们就想到把这些简单统计表合并成一张统计表(出示例题中的复式统计表)。

二、探究新知。

1、谈话:请同学们先认真观察这张表,在想一想,表中各个栏目是什么意思?

情境中的第三个统计表填写了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数据,像这样的统计表就是复式统计表。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单式统计表只能表示一组数据与单式统计表相比,复式统计表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3、读复式统计表。

(1)复式统计表左上角的一个格用斜线隔成三部分,分别表示出表内横向、竖向所放内容以及所统计数据的名称。

(2)竖排表示所统计的对象是男生和女生,因此对应表头处写“性别”。横排表示的是最喜欢的项目情况,因此对应表头写“活动”。中间部分是不同性别、不同活动的相应人数,因此在表头对应的中间格写“人数”。

4、解决问题。

从第一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男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从第二个单式统计表中可以知道,女生喜欢的活动分别是什么,对应的人数是多少。观察这两个统计表可以发现,每个统计表的活动都一样,调查的都是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第三个统计表包含三项内容:活动项目(看书、踢球、看电视、画画、跳绳和玩电子游戏),人数,性别(男生、女生)。根据表中调查的数据可以判断出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什么。哪个数据大,那个活动就是学生最喜欢的。要想知道调查的人数一共是多少人,把各个项目中的人数相加即可。我们还可以根据表中的数据的大小,,对这次调查的结果提出看法和建议。

小结: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能反映一个小组的男、女生人数;用刚才的统计表不便于比较不同小组的人数,这张统计表不仅便于比较各组人数,而且能看出四个小组的整体情况。

引导:如果把刚才的几张统计表叫做“单式统计表”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什么名称?学生讨论后揭题。(板书课题)。

三、课堂作业新设计。

指导完成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先让学生说说题目提供的是什么数据,再指名学生介绍一些与这些数据有关的事。然后让学生把上面的数据填写在统计表里。

四、思维训练。

1、某书店20xx年第二季度的图书售出情况如下,根据所给数据制成统计表。

四月份:教辅书2631本,文学类图书3452本,工具书302本。

五月份:教辅书3689本,文学类图书2478本,工具书352本。

六月份:教辅书5634本,文学类图书1953本,工具书427本。

2、下面是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想想怎样填写表中空缺部分。

三(1)班同学饮食情况统计表。

合计蔬菜鱼类肉类豆制品。

总计13。

第一组10331。

第二组406。

第三组40。

看了这张统计表,你能得到哪些信息?你对我们班同学的饮食习惯有什么建议?

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正确的填写表格,并对表中数据进行合理分析。

2.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二)自主探索,建构新知,创造复式统计表。

出示单式统计表,引出复式统计表,并分析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

(三)数据分析,比较体验(复式统计表)。

师:喜欢跳绳的男生比女生多还是少?

(四)练习巩固。

出示有数据的复式统计表,(喜欢水果的)提问分析数据。

师:喜欢吃苹果的男生比女生。

(五)填写表格。

出示课件体育成绩单,学生会自己填写优,良,及格,不及格的有几人。

(六)课堂总结,说说本课学到了什么。

(七)课下调查。

师:同学们课下应该多读书,读好书,丰富自己的知识,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三年级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本节课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出发,选取学生身边熟悉的事例,生活素材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之中,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统计活动的全过程,加强与同伴的合作与交流,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高。本节课的教学突出了以下几点:

1、加强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教师充分相信学生的能力,放手把两个年龄段的体重放在课前进行分段统计,课堂上再交流汇报统计数据的方法,这样既复习了旧知又为新知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2、教师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时间。由于学生已经具有填写单式统计表的基础,当把两年的体重数据填入一张复式统计表中时,首先让学生独立尝试填写,然后小组合作交流,最后找代表汇报,使每个学生都参与到统计的工作之中。

3、通过观察对比突出复式统计表的优点。教师善于引导学生观察单式统计表和复式统计表,找出它们的不同点,突出复式统计表便于对比,更便于观察分析这一优点。

4、渗透生活基本常识很自然,老师请学生拿自己的体重与标准体重进行比较时,引出我们怎样做才会有好的身体,你有什么好的建议。教育学生平时不偏食、一日三餐吃饱吃好,平时要多参加体育锻炼,这样我们才能有一个好身体。

人教版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授课内容: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格式,能够正确填写表格,制作表格,并对表中的数据进行分析。

2、经历统计的全过程,体会统计表的产生及其优越性,增强统计的意识和能力。

3、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根据单式统计表动手制作出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学难点:

理解复式统计表,知道使用复式统计表的意义,会对复式统计表进行分析。

教具准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1、出示:学校学生社团活动的小视频。

这是我们学校在组织同学们参加什么活动?(社团活动)。

师:是的,我们每周都会参加学校的社团活动,我们学校有哪些社团?(口答)。

学生猜测,意见不一。

师:看来大家意见不统一,你能用我们以前学习的办法解决吗?

引题:可以用统计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建构新知。

1、复习铺垫。

预设1:一同举手表决。

预设2:我们统计的是男、女分别最喜欢的社团,所以应该分开统计。

2、完成单式统计表的数据收集和整理。

师:好的,现在我们就分别对男、女生最喜欢的社团进行统计,女生统计男生的,男生统计女生的(每个学生手中只有一种统计表)(略)。

请几位同学到前面统计各项人数,填写表格。

3、根据你手中的统计表,你们知道了什么信息?

(学生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口答)。

4、师:由于男、女生的特点不同,看来喜欢的社团差别很大,老师想知道女生喜欢舞蹈的比男生的多多少人?只看手里的这一张表格你能告诉老师吗?(学生困惑)。

5、师:你们有什么办法吗?(我们需要把两张表放在一起,才能比较)。

6、小组合作。

师:看来只有一张表是比较不出结果的,需要把两张表合在一起,下面我们同位两人为一个小组,根据两张统计表中的数据,制作一个“男、女生最喜欢的社团”统计表,并画出来。

教师巡视指导。

7、利用多媒体展示学生作品。请同学说一说是如何设计的?

观察几类表格的相同点与不同点,引导学生选出最优方案。

8、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运用课件逐步呈现新的统计表。

师根据表格内容引出表头,并加以介绍。

第一行横向为社团,第一列纵向男女为性别,中间部分的内容是统计出的人数。

师:我们的这张统计表是怎样得到的?(把以前的两张合在了一起)。

以前我们学习的是单式统计表,把表格中的数据加以归纳整理,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复式统计表。

9、复式统计表与我们之前的单式统计表有什么不同?(口答)。

板书:信息丰富便于比较。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下面我们就尝试利用今天学习的复式统计图解答问题。

三、练习巩固,运用拓展。

(1)填空。

2班同学爸爸、妈妈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统计表。

1、大多数爸爸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是小时。

2、大多数妈妈每天工作和做家务的时间是()小时。

3、看到这个统计结果,你有什么感受。

(2)选择。

三年一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男生喜欢体育运动的人数比女生多()人?

a、10b、8c、6d、2。

3、有女生和男生都比较喜欢的节目吗?()。

a、动画片b、电视剧c、知识竞赛类d、少儿综合类。

(3)判断。

中国、美国、俄罗斯在三届奥运会中所获金牌数量统计表。

关于上面三届奥运会,下面哪些说法是正确的?

1、中国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多。

2、俄罗斯获得的金牌一届比一届少。

3、每届都是美国获得的金牌最多。

(4)整理数据回答问题。

育才小学三(1)班学生的体育成绩记录单。

比较一下这个班男生和女生的体育成绩。

这个班的体育成绩怎么样?

四、回顾所学,总结梳理。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是怎样学会的?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难点:通过数据的整理和分析,使学生能对数据作出简单的判断和预测。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你们喜欢学校的大课间吗?喜欢放学在家的时光吗?这些课余时间你都喜欢什么活动呢?(学生谈自己的爱好)。

2、猜测男生和女生最喜欢的活动是哪一项?

学生猜测,意见不统一,引出主题————统计解决问题。

二、探索新知。

(一)复习与铺垫。

1、选择适当的方式收集数据。

(是全班一起举手还是男女分开举手?)。

2、数据的收集与整理。

(二)观察对比。

1、两张表有什么共同之处和不同之处?(项目相同、对象数据不同)。

2、制造问题:两张表格放在一起提问需要对比数据的问题让学生回答。

3、两张表这样放比较数据是不是有些麻烦,那你可以试着把两个表合并成一个表呢?

4、小组试着讨论一下,怎样把两个表合并为一个表。

5、小组派代表汇报讨论结果。

6、教师课件演示过程。

(三)完善认知,揭题。

1、出示合并后的统计表(提问,包含哪几项内容)。

2、比较: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出示课题:复式统计表(学生齐读)。

(四)体验复式计表的优点。

1、学生对照着单式统计表把数据填入课本37页的复式统计表中。

2、完成课本中的问题。

三、课堂小结。

把几个有联系的单式统计表合并成一个统计表,这样的表叫复式统计表。

复式统计表可以表示多组数据,更有利于对所收集的数据进行观察、比较和分析。

四、巩固练习。

1、课本38页第一题。

2、课本38页第二题。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了什么?

六、板书设计。

几个合成一个。

优点:有利于数据的观察,对比,分析。

统计表教学设计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目标解析】在学习本课之前,学生对收集数据、记录数据的方法已经有初步的体验,会将数据整理后填入单式统计表,并能对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和解决简单的问题,也积累了一定的学习经验。在此基础上,本单元借助复式统计表的学习,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体会数据中蕴含的丰富信息及其应用价值,引导学生进一步体验统计的方法和意义。复式统计表呈现、处理数据的方法也是学生以后学习复式条形统计图、复式折线统计图的基础。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ppt课件等。

1.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

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2)提出问题:最喜欢看书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最喜欢踢球的是男生多,还是女生多?多多少?

……。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3)揭示课题:复式统计表。

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1.课件出示教材第37页“做一做”。

(1)全班讨论,集体收集数据。

(2)记录数据,小组讨论分析。

(3)解读信息,完成三个问题。

2.课件出示教材第38页练习八第1题。

思考:这个表格与例题相比有什么不同?怎样阅读表格?

引导学生根据表格结构有序地阅读信息,在此基础上完成本题辨析。

3.课件出示教材第39页练习八第2题。

4.设计活动(课件出示对应内容)。

【设计意图】通过分层练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巩固运用复式统计表,在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回顾课堂,畅谈收获。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2.新旧对比,积累经验。

复式统计表和单式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优势?

【设计意图】通过回顾总结、畅谈收获让学生重温回顾本课内容的同时,也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深化统计思想,享受数学的简洁美。

教材练习八第4~6题。

统计表教学设计

1、让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一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对复式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课件、四张表格纸、计算器。

1、课前,徐老师了解到了我们班有许多同学参加了学校的兴趣活动小组。谁来说说你参加的是什么兴趣小组?(我参加的是书法兴趣小组……)。

2、今天,徐老师带来了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图片,我们来看看是什么兴趣小组。

从这些图片中你能获得关于这些小组的哪些信息呢?(航模组男生8人,女生6人……)。

学生独立填写。

填得快的同学请仔细核对数据,以免出错。

谁来汇报一下你填的数据?

学生汇报。

4、请大家观察这四张统计表,从中能知道航模组男生有多少人?(8人)美术组一共有多少人?(10人)。

那哪个组男生最多?(航模小组)你知道这四个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指名2至3人。

这四个组一共有多少人?指名学生回答(2到3名)。

引导学生思考有必要把四个小组的人数合并在一张统计表里。

1、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指四张表)小组之间讨论一下!指名回答。

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并加上表格线,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出示统计表。

出示复式统计表,提问学生看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回答。

2、同学们对这张统计表有了一定的认识。对于这一格(师指)同学们还认识得不够清楚。我们一起来看看。这一格你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这个表头被分成了几个部分?(3个)。

“性别”是对哪一行内容的概括?(对第一行内容的概括)。

“组别”是对哪一栏内容的概括?(对第一竖栏内容的概括)。

那么“人数”指的又是哪些内容?(表格中填的数据)。

3、对于这张空表格,你还有什么地方不清楚吗?(没有了)。

好,接下来我们就来填数据。

请同学们拿出表格二,填写数据。学生填写。

展示学生的作业,并适当提问。

4、问:这里的“总计”数是怎样算出来的呢?表示什么意思?

还可以怎样算呢?表示什么意思?

让学生明确用这两种方法可以验证这一栏。接下来学生检验。

嗯,同学们都能把数据正确地填入表格中了,最后我们不要忘记日期。这张统计表就填写完整了。

5、现在,看看这张统计表,你能不能很快回答老师刚才提出的问题了呢?教师提问。

比较这张统计表与前四张统计表的不同点。

学生回答。教师小结。

6、前面的几张统计表我们把它们叫做单式统计表,那么你觉得这张统计表叫做什么比较合适呢?(复式统计表)。

这样的统计表就叫做“复式统计表”(板贴课题)。

课件出示生活中的复式统计表。

1、教学“试一试”:谈话:关于本届奥运会的有关情况。

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其实在竞技体育中也往往会用到复式统计表。(出示课件)。

拿出表格三,独立填写这张统计表。

展示学生作业。

2、第2题:学生独立填写。

引导学生为什么没有“合计”与“总计”一栏。

刚才,我们举了一些例子,确实复式统计表在生活中有广泛的运用。接下来,徐老师想了解一下今年的圣诞节同学们想收到什么样的礼物?(问2到3名学生)。

如果徐老师想了解全班同学收到礼物的情况,你说该怎么办呢,我一个一个问吗?(可以调查,统计一下)。

下面我们就来调查与统计。

学生填表。

从上面的统计表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你有什么收获?

统计表教学设计

和第44页练习七第1题。

1、使学生认识简单的统计表和单第式条形统计图,了解相应的结构、特点和表达数据的方法;能根据收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和完成条形统计图,根据统计数据进行简单分析。

2、使学生经历完成统计表和统计图、简单分析数据等统计活动,了解数据处理、分析的大体过程,掌握简单的数据处理技能,体会数据蕴含信息,发展初步的数据分析观念。

3、使学生感受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和价值,增强学习统计的兴趣。

认识并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

学生分为4-6组。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都喜欢看电视吧,想一想,你喜欢看什么类型的电视节目呢?

谈话:同学们:为了清楚地弄清本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数据,就需要对记录单上的数据分段整理。(板书:数据的分段整理)。

2:谈话:我们以前学过的可以用什么方法来分段整理数据呢?请发表意见。(学生的意见可能有数数、用不同的符号记录、画“正”字记录等。)。

3:下面我们来看一看张丽华同学用画“正”字记录的记录表:

谈话:除了可以用画“正”字的记录表进行记录?你觉得还能用什么方法表示出这里的数据,就能让大家更清楚地看出最喜欢每类电视节目的人数各是多少?(板书:制作统计表)。

引入:要清楚地表示收集的数据和结果,就需要认识统计表和统计图,用统计表或统计图来表示收集的数据。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学会用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表示数据。(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知:

1:例1中收集完成的数据记录表、

(1)引导:这里第一幅是简单的统计表,表里的“6”和“15”表示的是什么?

观察统计表,你知道一张完整的统计表要有哪些要求?

说明:完整的统计表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表示统计的什么、注明什么时候统计的,这里标题是“某班同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表”:

(2)要有和收集数据相对应的统计项目,这里的统计项目有“科普类、综艺类、动画类、体育类”几项,还有“合计”栏;(3)表示的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

提问:表中的合计起什么作用?(既能反应总人数,又能检验分段整理的数据有无错误。)。

请你们把整理好的数据填入统计表。

交流:你的统计表是怎样填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是多少?(呈现学生的统计表交流、检查,注意统计日期)

追问:表里的合计数是怎样计算的?

说明:统计表除了每个项目要根据整理出的数据正确填写,一般还要计算合计数,它表示各项目的数据相加一共有多少。这里合计数46人,是统计的最喜欢各类电视节目的全班总人数。

过渡:如果更能清楚地看出数据的多少,还可以制成什么?(条形统计图)。

出示:条形统计图。

提问:条形统计图由哪些都分组成,怎样表示数据的?

追问:这幅条形统计图中每一格高度表示几人?

(2)说明:完整的条形统计图需要有:(1)反映统计内容的标题和日期,这里标题是“某班向学最喜欢的电视节目统计图”,(2)一般在统计图的横向底线和纵向左边线上分别表示出项目和数量,这里沿横向底线表示项目,沿纵向左边线是表示数量的刻度,这里每格高度表示2人;(3)用直条表示数据是多少,直条长度要根据左面数量的刻度确定。

2、指导学生完成条形统针图。

引导;你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完成条形统计图吗?那请大家独立完成在课本上。学生描图,教师巡视、指导。

(2)交流统计图数据。

交流:你是怎样表示最喜欢动画类节目和体育类节目人数数据的?(呈现学生的统计图交流、检查)。

追问:每类数据的条形高度怎样确定?

(3)小结方法。

提问:回顾填写统计表和完成统计图的过程,你觉得要提醒大家注意什么?

指出:在统计表里表示数据,一要注意正确填写每个项目的数量,二要注意正确计算合计数。在条形统计图上表示数据,一要看清各类项目的位置。在对应的位置上表示相应的数据:二要根据每格表示几确定条形画多高,准确表示数据;三要在直条的上部标出表示的数量、不管是统计表还是统计图,都要注明统计的日期。

3、简单分析数据。-。

提问:从这里的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里,你还能知道些什么?

人数最多的和人数最少的从哪里可以看出来?

说明:从统计表和统计图里,除了可以知道最喜欢的电视节目各有多少人,还能知道最喜欢哪几类电视节目的人数比较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多,最喜欢哪类节目的人数最少,喜欢不同类节目的人数相并多少等。所以统计可以知道许多想知道的信息,不同的统计又可以知道不同方面的信息。在学习、生活里可以统计的内容很多,想要了解哪方面的信息,就可以收集数据,用统计表或统计图表示出结果,并进行分析。

统计表教学设计

《体积单位换算》这节课我是按照平时上课的要求来上的,没有什么特别出彩的地方,但上课的效果看来比精心准备的公开课来得实在一些,就此也对这节课的设计以及上课后的实践谈谈自己的想法。

本节课的最初设计是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感知体积单位,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但是考虑到1000这个数字太大了,如果说要让学生感受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就用1000个学具小正方体装在1个1立方分米的学具盒内,但是一千个这样的小学具不好找,再说找到了也得花费很多的时间去实践操作。基于以下原因:1.考虑到自己的课件操作水平较好。2.观察法也是学生学习数学的一种方法,虽然不常用,但也在一定的领域产生相应的作用!3.新课标指出:现代信息技术也是学生学习数学和解决问题的强有力的工具,致力于改变学生学习的方式,使学生易于并有更多的经历投入到显示的、探索的数学活动。所以本节课期望通过学生观察课件的演示来理解这个进率关系。

本节课的教学纯粹依靠课件的演示和教师的讲解。教学方法主要以学生的观察学习法和教师的讲解法为主。所以本节课教师的语言要求非常关键,重点在于10个小正方体排过去长10cm也就是1dm,宽数过去共有10个小正方体共10cm也就是1dm,高数上去共有10个小正方体共10个10cm也就是1dm。为了突出本节课的重点,我加强了板书的设计,力求以合理醒目的板书来辅助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1.由于制作的课件能够很好的给学生以直观的演示,演示过程中又有个计数器来记录小正方体的个数,学生一边观看演示,一边跟着计数器来数小正方体的个数。很好的理解1立方米=1000立方分米、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

2.如果说直观演示从感性的角度来认识体积单位间的进率关系,通过第二环节的推导给学生从理性推理的角度来认识这个规律。

通过观察学生的上课参与反应和课后习题的完成情况,可以感觉到这节课的上课效益还是挺好的。

我想这次课上得比较成功的原因是课件的制作能够比较直观的给学生1个棱长为1分米的正方体可以装1000个棱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从而得出1立方分米=1000立方厘米。这样课件的动态演示消除了以往静态的模型教学。

这样的教学设计虽然能够能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但我又担心没有符合新课标的让学生经历这个过程。

统计表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体会到制作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从而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形成、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让学生在统计的过程中体验、学习统计的方法,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活动的意识和欲望,同时提高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快乐的情感体验。

引导学生在单式统计表的基础上,逐步“合并”形成复式统计表,并体会制作复式统计图的必要,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对统计表作简单的分析。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并体会其优越性。

课件、作业纸。

一、创设情境,激发认知冲突。

1、收集信息,揭示课题。

师:为了更清楚地看出各组的人数情况,我们可以把这些数据整理到统计表中。(依次出示四个兴趣小组图和相应的统计表)。今天这节课我们将继续学习统计表。(板书:统计表)。

2、填表。

(1)学生独立完成练习纸表格。

(2)小组交流,全班校对。

3、制造冲突,激发自主探究欲望。

(1)眼力大考验。

师:现在老师要来考考大家的眼力了。根据这四张统计表,看看你能不能快速得找到问题的答案。

问题1:古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葫芦丝兴趣小组男生有多少人?(全班齐答)。

请一列学生开火车回答,比赛。

问题2:古筝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3:葫芦丝兴趣小组女生有多少人?

问题6:小提琴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问题7:这四个兴趣小组男生一共有多少人?

(问题比较淡薄,多提几个,___比___多/少,男总,女总等)。

师:(对着最后一个学生)你的速度最慢,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3)讨论。学生独立思考,在小组讨论交流。(产生把四张合并成一张的需求)。

二、自主探究,经历复式统计表的形成。

(一)尝试、合作、交流。

(1)刚才同学们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交流,一致认为要把四张表的信息合并到一张表中,究竟怎么合呢?请大家拿出老师准备的表格试一试。你可以使用整个表格,或选择表格中的一部分。要求:先独立思考,完成后小组交流,每组选择一张比较满意的作品准备展示。

(2)收集答案,展示。

a。(完全是机械性合并的)你有什么感觉?

c。(更加完整的)刚刚四张表格中的信息在这一张表格中都能找到吗?

(这张表格已经和我们数学上规范的统计表很像了,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出示书上的统计表。看一看有什么不同,引导学生关注到表头部分)。

(二)完善统计表。

师:刚才同学们通过思考、交流,把四张表合并到现在的一张表中,很不错,每一种都是你们创造的,了不起。通过进一步比较,大家认为方案三比较科学合理。好现在我们就针对方案三具体来看一看还有什么改进的地方吗?视情况而定:

1、重复的栏去掉。

2、标题错误的修改。添上制表日期。

3、添加“总计”一栏(为了更加方便统计四个组的男生人数和四个组的女生人数,咱们通常还要加上总计一栏,你会填吗?依次说一说是怎样填的,分别表示什么意思?)。

4、完善表头。说说表格中各个项目。最上面一行表示的是性别,最左边一列表示的是四个不同兴趣小组的名称,就是组别。表格的右下方是数据,这里表示的是人数,单位/人。左上角写性别你觉得妥吗?在这一格中要反映出什么?如何填写呢?(根据学生回答分层完成表头设计)这三部分内容合起来我们称之为这个表格的表头。通过表头我们就可以很快知道这个表格每一部分所表示的内容了。

(上面这一块要调整,重点认识表头,认识统计表的结构,可以说一说每一格表示什么含义)。

(三)归纳小结,揭示“复式统计表”名称。

我们已经把这四张简单的统计表合并成一张比较复杂一点儿的统计表了,简单一点的统计表我们叫单式统计表,比较复杂的这张表就叫复式统计表(板书添上“复式”)复式统计表是由三部分组成,它们分别是标题、制表日期、表格,最主要的部分是表格,在表格中我们主要是要看懂表头,这个表头有三个部分,分别是性别、组别和人数。在这张表中,横栏反映的是性别,纵栏反映的是组别,数据栏反映的是人数。

(四)填写统计表。

一起填写,思考“合计数”怎么填写,“总计数”怎么算。还可以怎样算?(教师可以用不同颜色的比把两种不同算法的数字框起来。)。

师:总计数有两种计算方法,正好起到了相互检验的作用。(总计数非常非常重要,必须要检验,横算则竖算检验,竖算则横算检验)。

(五)眼力再考验。

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再玩一次眼力大考验问题(把书上几个问题放进来)(“从复式统计表中,你还能了解到哪些信息?”这个问题要让学生多说一说)。这次你有什么感受,你感觉复式统计图有什么优点?(板书:更集中、更丰富、好比较)(好比较放在最后)。

三、组织实际调查(第85页练一练)。

1、提出问题。

2、收集、整理数据。

怎样来进行这个活动呢?(小组交流,集体评议,引导明确:先在小组内调查统计,分类整理收集数据,再把小组数据汇总到全班完成统计)可以请一名学生来组织全班的汇总。

3、描述数据。

把收集到的数据整理到书上的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怎么填写。(表头先不出示,让学生想一想这张统计表的表头可以怎样设计)。

4、分析比较。

(1)全班同学想学习哪种乐器的最多。

(3)根据统计结果,你还能想到什么?

四、练习应用,感受联系(练习十五第一题)。

阳阳调查了东山小学各个班级会游泳的人数,统计的结果如下:(课件出示)从中你能知道些什么?(一共六个年级,每个年级都是有3个班,每班都有一些会游泳的同学)你能把这些数据填在下面的统计表里吗?并回答下面的三个问题。独立完成在书上。提醒他们认真填写,确保准确无误。全班校对。指名学生重点说一说合计栏和总计栏应该怎样计算,以巩固对复式统计表的认识。交流表格下面的三个问题。

(计算量非常大,可以尝试使用计算器帮助计算,重点要放在分析解决问题上面)。

五、全课总结。

2、课后实践作业(练习十五第二题)。小组合作,利用课余时间调查本校各年级男、女生人数,并把数据整理到一张复式统计表中。说一说通过调查,你有什么发现。【汪】要注意到复式统计表的几个注意点:

1、复式统计表结构的完整(标题、日期、表格)

2、复式统计表数据的准确(总计这一栏要重点讲,必须要检验)。

3、复式统计表排版的美观(总体布局是横排还是竖排视情况而定)。

小学三年级下数学《复式统计表》教学设计

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36—37页的例1。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过程与方法。

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据收集和整理的必要性和数据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3、情感与价值观。

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教学重点/难点/考点。

教学重点: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正确填写数据,并进行简单的数据分析。

教学难点: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

考点分析:使学生认识复式统计表,会根据复式统计表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四、专家建议。

要充分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由于学生已经有了很多关于统计表的知识基础,教学时可以放手让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小组讨论的方式探索新的知识,通过这种学习方式,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的开放性。

五、教学方法。

讲解法、小组合作、课件演示。

六、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表格。

七、教学过程。

1、复习引入。

同学们,为了我们的健康,每年我们都要进行一次体检,在体检中有一项是称体重,你们还记得吗?今天,老师带来了我们班同学的体重统计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出示课件)。

1.1你能简单地说一说同学们的体重情况吗?

1.2你怎么看出来的?(请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通过边演示边说想法,明确一沓就是一个十,几沓就是几十,为后面的学习做好铺垫。

2、探究新知。

教学例1。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师生交流:同学们,课余时间你有什么兴趣爱好?

学生意见不一,引发用统计解决问题。

【设计意图】联系生活实际,以学生的兴趣爱好为出发点,创设了一个调查学生最喜欢的活动情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也让学生初步感受到统计的必要性,为复式统计表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自主探究,构建新知。

2.1复习旧知,铺垫新知。

(1)收集数据。

统计一下本班同学最喜欢的活动(每人限选一种)。你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调查呢?

预设1:全班集体举手表决;

预设2:男生和女生的特点不一样,喜欢的活动也有很大差别,应该分开统计。集体讨论后,用男女生分开统计的方法进行调查统计。

(2)整理数据。

根据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并填入以下表格。

问题1:观察统计表,能验证你刚才的想法吗?

问题2:从统计表中还知道哪些信息?在使用统计表时有什么发现?

(3)分析数据。

从上面的表格中,可以知道哪些信息?

2.2对比分析,引发冲突。

(1)观察讨论:这两张表有什么共同点?又有什么不同点?

(这两张表统计的项目都是一样的,但调查的对象不同,每项的数据也不同。)。

(3)引发冲突:两张表不方便比较,有更好的方法使男女生各项对比更方便?

2.3合并表格,揭示课题。

(1)合并表格,认识“表头”。

(2)比较表格:这张统计表与合并前的统计表有什么不同?

2.4解读信息,体验优势。

这张表包含哪几项内容?根据上表回答下面的问题。

(1)男生最喜欢哪种活动的人最多?女生呢?

(2)参加调查的一共有多少人?

(3)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设计意图】本环节是新课教学的主体,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培养数据分析观念。从复习二年级上册学过的单式统计表入手,把握学生知识的起点,通过对比分析,引发学生内在的认知冲突,从而产生合并创造一个更简洁的表格的欲望,真切地感受到复式统计表的优越性和必要性,体会数学学习的价值。

统计表教学设计

1、使学生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认识复式统计表,能根据收集、整理的数据填写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2、使学生在认识、填写、分析复式统计表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统计方法,发展统计观念。

3、使学生通过学习进一步体会统计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数理学好数学的信心。

认识复式统计表的结构,会填写复式统计表,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进行简单的分析。

多媒体、实物投影仪、计算器,课前调查好家庭中的电话数量。

1课时。

一、谈话导入。

(课件显示教科书第105页例1的场景图)。

2、提问:这是青云小学五年级四个兴趣小组的活动情况,从图中你能知道哪些信息?(让学生分别说出是什么兴趣小组,各有几名男生,几名女生。)。

3、教师边出示4张统计表,边提出要求:你能把四个兴趣小组的人数填在统计表里吗?学生在教科书上各自填写,提醒学生注意核对数据。

4、请同学们比一比:这四张表格有什么相同和不同之处。

相同点:结构中都有性别和人数两栏;不同点: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某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人数情况。

5、抢答题:从这4张表上,我们知道了那么多的信息,现在老师有几个问题你能回答吗?(限时3秒)。

(1)哪一组的男生人数最多?

(2)女生一共有多少人?

(3)四个小组一共有多少人?

(生:第一个问题的答案表格里能找到,而其他的要结合四张表格进行计算才能得到,比较麻烦。)。

师指出:如果我想在表格里一下子能找到后面二个问题的答案,谁能出个好主意,可以对这四张表格进行怎样处理?(合并)。

二、认识复式统计表。

1、在合并过程中初步感受。

(1)师:那怎么合并呢?(学生可能回答,把四张表竖着接在一起,教师出示表,课件演示1,四张单式统计表竖着接拼在一起)。

(2)组织学生讨论:对合并后的统计表你有什么修改建议?课件出示2(把性别、合计一栏重复的部分删去)。

(3)提问:你觉得这张统计表明确吗?哪里不明确?出示表3(把性别、组别、人数放在表头里)。

(4)引出表头,学生设计表头。

选择几名学生的设计作品集体评讲,重点说明表头的每一部分所指的含义。(板书: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5)师问:同学们,现在你能从表中直接找到女生一共多少人,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吗?(还是不能,再添一栏)。

(6)添总计一栏。出示表5(屏幕显示有总计一栏的统计表)。

师强调:为了醒目给人一眼看出合计数和总计数,一般总计这一栏放在最上方。(同时课件显示)。

(7)完整统计表。(课件显示标题、日期)

2、学生填写统计表。

(1)提出要求:现在老师把里面一些数据擦掉,请同学们把刚才几张单式统计表中数据填写在这张统计表中,会不会?试试看。

(学生填在准备好的没有数据的统计表里)。

(3)总计数是怎么得到的?(横栏相加或纵栏相加)。

追问:看来这两种方法都能求到总计,你觉得这样有什么好处?(强调验证)。

(4)添加日期。

(5)讲述统计表“合计数”与“总计数”的区别。

提问:合计与总计有什么不同?(合计是指各个兴趣小组男女生人数之和,而总计是指所有兴趣小组人数之和以及男女生人数之和)。

3、分析表格。

(1)定义:像这样的统计表叫复式统计表。板书课题:复式统计表。

追问:复式统计表一共有哪几个大部分组成?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标题\日期\表格(表头、横栏、纵栏、数据)

(2)启发:从现在的这张统计表中,你又能方便地知道什么?

教师再次提出课始的抢答题:四个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女生有多少人?哪个组的男生最多?学生观察后口答。

(3)比较:你觉得这张统计表与刚才的四张统计表比较,有哪些特点?对我们分析数据有哪些帮助?同桌讨论。

结合学生发言指出:刚才的每张统计表都只反映了一个兴趣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不便于比较,这张统计表能反映出各小组的男女生人数,便于我们总体分析。(口述:结合埭头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并呈现复式统计表;口述:结合实验小学各班的男女生人数,想象用两种统计表统计的情况)。

三、巩固应用。

1、完成“练一练”

师:2008年的北京奥运会,它令世界瞩目。作为一个体育爱好者和一个有心人,小明收集了几届奥运会奖牌的数目。(课件出示“练一练”的题目。)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几届奥运会我国体育健儿的表现吧。

学生在书上填写数据后,指一名同学在实物投影上展示,交流核对,提醒学生别忘了填写日期。及时反馈填写正确率。

提问:你是如何计算金、银、铜牌合计数的?又是怎样计算每一届的奖牌总计数的?226枚是怎样算的?(两种方法)。

谈话:从这张统计表中你了解了什么?同桌说说,指名交流(这4届共获得226枚奖牌;这4届金牌数最多,铜牌数最少;第26届获得的奖牌总数最少,第28届奖牌总数最多;等等)再让我们来看看第29届北京奥运会奥运健儿所取得的辉煌战绩吧!(一起填写第29届奥运会我国的奖牌数,震撼每位同学)。

你想对奥运健儿说些什么?你不想对自己提点希望吗?让我们一起为奥运健儿加油喝彩,让我们也积极投身到全民健身活动中去。

2、灵活运用:变式题。

出示一张复式统计表,表格里有一部分数字需要学生自己去填。

学生填完后,指名上电脑前来动手填,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想的?

四、总结。

张毅。

教学内容:教科书106—108。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渗透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多参加课外活动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答题卡。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收集数据。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参加暑假的夏令营活动吗?我们二年级7班和8班决定在暑假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一共有四个地点供大家选择,一起来看看。(课件1)a、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明城市的领航者。b、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刚刚开幕的世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c、海南三亚在我国的南方,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d、云南的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四季如春,百花盛开。

师:现在我想问问小朋友想去哪里举行夏令营呢?大家的想法现在不统一呀,可是我们只能去一个地方,怎么办?生:统计。

师:统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板书:统计)。

2、初步统计。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统计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想好你最想去的地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你们两个可别忘记自己呀,准备好了吗?开始。

二、整理数据。1观察统计结果。

师: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小朋友最想去哪个地方?生:xx。

师:那咱们两个班就可以决定去xx举行夏令营了吗?

师:为什么不是?谁来说说看?这只是我们班的情况,那还要怎么办呢?师:在课前老师已经把7班的情况调查统计过了,瞧(出示表2)从这两个统计表中你们能知道去哪个城市了吗?但是这样的两张表看起来方便吗?为了让大家一看就能清楚明白的知道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老师给大家想了个办法。把两个班的统计结果填在一个统计表中。(出示表3)。

2、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继续板书课题)。

师:复式统计表的上面一排是城市的名称,左边是班级。7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上面一排,8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下面一排。师: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谁到前面来试试?(请一生上台)。

师:现在统计的结果出来了,我们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活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是的,应该分类的汇总,把两个班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加起来。

三、分析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1、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小组长收集数据填在表格里。

3、每组的组长汇报,全班汇总。

4、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来安排比赛的时间?

5、小结:大家下课后要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这段时间老师就发现下课后再也没有追赶打闹的小朋友了,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发扬。

五、独立自主学习填写复式统计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导入:老师还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挺爱运动的,多运动锻炼身体,能增强人的体质,老师带来了咱们班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二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请你打开书翻到107面,先完成中间的复式统计表,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2、对于体重较轻和较重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建议?

师:是的,我们不能偏食和挑食,每种菜里的营养都不同,我们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3、预测三年级时体重在哪个千克段的人最多?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大家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六、联系实际说说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统计的知识?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只要我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一定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统计表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的优点,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2、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3、通过对熟悉的事例的调查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4、渗透一些基本的生活习惯如不偏食、多参加课外活动等等,使学生明确统计的知识是为生活服务的。

教学重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的过程。

教学难点:根据统计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答题卡。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收集数据。

1、导入:

师:小朋友们,你们想参加暑假的夏令营活动吗?我们二年级7班和8班决定在暑假组织一次夏令营活动,一共有四个地点供大家选择,一起来看看。(课件1)。

a、北京是我国的首都,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是我国文明城市的领航者。

b、上海是一座现代化的大都市,刚刚开幕的世博会就是在这里举行的。

c、海南三亚在我国的南方,金色的沙滩碧蓝的大海,是很多人向往的地方。

d、云南的昆明是一座美丽的城市,四季如春,百花盛开。

生:统计。

师:统计确实是一个不错的办法。(板书:统计)。

2、初步统计。

师:那你准备用什么方法来统计呢?

统计之前老师要提醒大家,想好你最想去的地方,每人只能举一次手,你们两个可别忘记自己呀,准备好了吗?开始。

二、整理数据。

1观察统计结果。

师:一起来看看,咱们班的小朋友最想去哪个地方?

生:xx。

师:那咱们两个班就可以决定去xx举行夏令营了吗?

师:为什么不是?谁来说说看?这只是我们班的情况,那还要怎么办呢?

师:在课前老师已经把7班的情况调查统计过了,瞧(出示表2)从这两个统计表中你们能知道去哪个城市了吗?但是这样的两张表看起来方便吗?为了让大家一看就能清楚明白的知道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老师给大家想了个办法。把两个班的统计结果填在一个统计表中。(出示表3)。

2、认识复式统计表。

师:像这样的表格我们叫它复式统计表。(继续板书课题)。

师:复式统计表的上面一排是城市的名称,左边是班级。7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上面一排,8班想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写在下面一排。

师:能完成这张统计表吗?谁到前面来试试?(请一生上台)。

师:现在统计的结果出来了,我们应该去哪个地方举办夏令营活动呢?你是怎么知道的?

师:是的,应该分类的汇总,把两个班去每个地方的人数加起来。

三、分析表中的数据,根据表中的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师:请大家仔细的观察这张统计表,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学生提出问题,并及时解决问题。

四、小组合作,体验收集、整理、分析数据的过程。

1、导入。

2、学生小组活动,小组长收集数据填在表格里。

3、每组的组长汇报,全班汇总。

4、根据这些数据,回答下面的问题。(课件)。

师: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怎样来安排比赛的时间?

5、小结:大家下课后要多开展有益的课外活动,这段时间老师就发现下课后再也没有追赶打闹的小朋友了,这样有益于身心健康,希望大家能继续保持发扬。

五、独立自主学习填写复式统计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1、导入:老师还发现咱们班的小朋友挺爱运动的,多运动锻炼身体,能增强人的体质,老师带来了咱们班小朋友一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二年级时的体重表(课件出示),请你打开书翻到107面,先完成中间的复式统计表,再回答下面的问题。

2、对于体重较轻和较重的小朋友你有什么建议?

师:是的,我们不能偏食和挑食,每种菜里的营养都不同,我们要合理搭配,这样才能有好的身体,才能更好的学习。

3、预测三年级时体重在哪个千克段的人最多?

师: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们的体重也在不断的增加,大家的推测是有道理的。

六、联系实际说说统计在生活中的作用?

今天这节课一起学习了复式统计表,统计表能让我们清楚明白的知道一些信息。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有哪些地方运用了统计的知识?数学和生活是紧密联系的,只要我们能灵活运用所学的知识,一定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统计表教学设计

1.学生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时,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体会复式统计表的优点。通过对比,便于比较、了解复式统计表的意义。

2.使学生初步认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3.通过对周围现实生活中有关事例的调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重点难点。

1.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2.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难点:把几个单式统计表合并成复式统计表,体会引入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教学教具。

相关课件。

一、情境引入。

师:同学们,昨天你们在学校图书馆找到了自己最喜欢的书,并制作了统计表?完成的很好,我们一起来看看统计结果。

二、新知探究。

(一)感受复式统计表的必要性。

师:这是男生制定的统计表(出示男生制定的统计表),女生可以提问题。(预设:喜欢哪类图书的人最多?.......)。

生:有困难。表格里没有,要两张表中放一起,通过比较或计算才能得到。

生:可以把两张表重新安排制作成一张新的统计表。

师:嗯,办法不错。把这两个小组的信息都反映在一张统计表上了。那你觉得这样的一张新的统计表应该反映出哪些信息呢?(或这样的一张统计表里应该设置哪些项目呢?)小组之间讨论一下!

(预设:把学习的权力交给学生,出示他们想出的各种情况,提出改进的意见。从而引导学生制定出复式统计表。)。

师:对!把同学们所说的这些项目排列起来,首先要有性别,可以分为男、女两栏,然后加上表格线、表头,我们再给它添上一个名称,就可以制作成这样一张统计表(课件逐一展示)。出示统计表。我们把这样的统计表叫做复式统计表。

板书:复式统计表。

(二)学习复式统计表。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认识这一格(师指)一般统计表的左上角一格称为统计表的“表头”。(板书“表头”)。

师:好,表格制作好了,你会把相关的数据填进去吗?学生在自己的练习本上填写。(课件逐一展示)。

你对调查的结果有什么看法和建议?

师:嗯,的确很方便。那么你觉得这张复式统计表和前面两张统计表相比,有什么不同呢?(课件)。

(学生回答)。

师:说得很好!这张统计表能容纳的数据信息比前面两张统计表多得多,全面反映了统计情况,而且便于组与组之间进行比较。

板书:信息全面,便于比较。

三、巩固拓展。

1、请看一组信息。(出示课件)。

(1)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独立完成这张统计表吗?拿出作业纸,完成这一题。(学生回答)。

(2)那么,从这张统计表中,你还能回答哪些问题呢?(学生回答)。

2、师:请各小组下去统计一下调查本班学生最喜欢哪种电视节目(1)小组长汇报后,教师填在表格中,请同学们拿出作业纸,完成这张复式统计表。

(2)看着这张复式统计表,你又获得了哪些信息?(回答问题)。

四、全课总结。

师:请同学们翻到教材第36页,课下完成例1的内容。将你统计的结果直接填写在书上。

生1:写表头的时候要注意不丢项目,并且填写的数字和每个项目一一对应。生2:分析复式统计表的时候要认真,看清哪个项目对应的哪些数,不要看串了。

师:这节课我们认识了简单的复式统计表,大家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你们表现很棒!继续努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