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是教师在备课过程中对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进行详细规划和安排的一份重要材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二年级语文教案,供大家参考学习。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单元)里的末篇讲读课文,它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课文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吃不着葡萄硬说葡萄酸的”,这当然是狐狸说的谎话。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了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尝,它们都将错过这一顿美餐。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情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
学生分析。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欲望,爱读、爱说、爱模仿、爱表演、喜欢想象、无所顾忌是他们的特征,像这种以动物为主人公的课文,而且是连环画课文,尤其喜欢学。基于本班学生也具有以上的特性,再加上他们朗读时感情上的欠缺。因此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我采取了层层递进,有浅入深的朗读方式。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个孩子喜欢阅读,主动阅读,快乐阅读,这是我设计和逐步实施教学的主要目标。为此,我努力营造一种“我努力,我成功!我成功,我快乐!”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有所“思”,有所“悟”,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享受语文,快乐语文。
学习目标。
1、认识“酸葡萄狐狸串迫待硬”,会写“串兔告诉狐狸猴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情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
我着重思考的是怎样有机地整合“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个维度,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事实上,一个好的.学习活动,是可以融合这三个目标的。基于上述思考,我这样设计本课教学流程。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以趣促智,调动情感。
1.故事激趣,导入课文。
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了,我给孩子们讲《伊索寓言》中《狐狸和葡萄》的故事,体会狐狸“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为理解课文寓意埋下伏笔。
2.看连环画,快乐阅读。
这是一篇连环画课文,8幅图画一步步地展示了故事情节,对孩子们的阅读感悟起到了很好的辅助作用。因此,我利用阅读期待心理,让孩子们采用图文对照的方法,一边看图,一边读文,通过图画,猜读文字,了解课文内容。孩子们获得了自主识字、自主探究性阅读的空间,尝试阅读的快乐。
3.创设情境,诱发兴趣。
课文读对了吗?看一看动画片,和自己的猜测一样吧?老师播放动画片,再一次将孩子们带入故事情境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继续探究的欲望。
4.自由提问,掀起头脑风暴。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看完故事片后,我鼓励孩子大胆质疑,努力张扬个性,掀起头脑风暴,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体验。
二、层层递进,自读感悟。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我有意创设语言情境,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才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我安排了诵读三步骤激励孩子们自读感悟:
1.“这篇课文有285个字,我相信,孩子们一定能读得正确、流畅。愿意试一试吗?”
“谁还想读课文,谁就站起来大声读。”
2.读足了,读够了,进入第二步骤:
“课文是用对话来讲故事,把自己当作文中的小动物,边读边看插图,边读边想,试试看。”
“谁认为自己在班里读得最好,谁就站起来读。”
3.“你最喜欢哪段课文,你就站起来读哪段。”
孩子们读后,我请孩子“说说读的感受,让我们分享你的快乐。”
再请大家“谈谈刚才听读后的感受”。
我特别注意抓住两次对话引导悟读,把小松鼠、小兔子老实、轻信的语气读出来――。
小兔子摇摇头说:“我没吃过,可是小松鼠说葡萄很酸。”
小松鼠也摇摇头说:“我没敢尝,狐狸说这葡萄酸得很呢!”
就这样,老师不必多教,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三、快乐识字,温故知新。
识字是低段年级语文的教学重点,也是小学语文的基础知识中最“硬”的部分。汉字体现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精髓,作为老师,有责任把民族语言文化中博大精深的东西,适时地渗透给学生,而不是仅仅把字的音、形、义“扔”给孩子。要真正使汉字的音、形、义、用达到“四位一体”,就要增加信息量,让每一个汉字立体地、鲜活地呈现给学生,学生才会对汉字有丰富的认识。我努力教给孩子们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
本课有两个象形字“兔”、“串”,我用多媒体技术,展示了“兔”字从实物图形到象形字,再到现代汉语简化字,富有动感的画面,激发孩子们丰富的联想,使枯燥无味的笔画结构和生动鲜明的表象统一起来。写“兔”这个字时,很容易把“、”忘了,编一个形象生动的小故事,就可避免:“……那一点是小兔子的短尾巴,小兔子没有短尾巴就不可爱了,我们千万别把它忘了哦!”请看老师的板书――[教师在田字格里范写“兔”]这样做,更利于让学生直观地感受怎样布局、怎样运笔。
这个“串”字,让人联想到冰糖葫芦:“那两个‘口’是两颗糖葫芦,那一竖是串糖葫芦的棒。”在老师的启发下,有的孩子还会联想到羊肉串:“我最喜欢吃羊肉串了,那两个‘口’,就是羊肉,那一竖就是串羊肉的棒,合起来就是‘羊肉串’的‘串’。”这一课我还设计了一些孩子们很喜欢的识字游戏:
[cai演示玩转盘识字]“告、诉”是会意字,我采用动作识字法,帮助孩子们理解告诉的意思。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学会本课生字、新词;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明白课文内容大概内容。
(2)能力目标:有感情朗读课文的能力,读出不同语句应表达出的语气,培养学生分析的能力。
(3)创新目标:通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让学生讨论“你是怎么看这四位动物伙伴的”。
(4)德育目标:通过对课文的学习,学生能懂得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要求认识的9个生字。
(2)正确朗读课文,从小动物的对话、表情中体会它们的性格特点。
教学难点:
读出不同性格特点的小动物的说话语气,感悟做事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课前准备:
生字图片、课文插图、一杯醋、一杯蜜。
教材分析:
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共分为8个自然段。
学情分析:
本文属于连环画故事,教学时,可以借助连续的插图,阅读课文,感知生字,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通过仔细观察每幅图中几个动物的神态、动作,想象他们的语言,猜猜他们的心理,并练习有感情地朗读以达到体会深刻道理是本课的宗旨。
教学过程:
一、实物尝试,引入课题。
1.老师这里有些好东西,谁愿意来尝尝?
2.这两个字就躲在了我们的课题里,出示课题。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酸、甜”二字?
两名学生分别品尝“醋”与“蜜”。其他学生看表情猜猜是什么字。齐读课题。两名学生介绍识记方法,大家做表情大声读准这两个字。
二、创造条件主体参与:
1、有个有趣的童话故事藏在书的第74页中,请你看看图,读一读它,顺便和生字交个朋友。
3、识字归类:同类偏旁的字,意思有关联。
4、这里还有几位生字朋友,请你也帮忙认一认。
5、课文里的八幅图,你最喜欢哪一幅,就把那一段课文读给同桌听听。
6、认为你的同桌读得不错的,请你推荐他上来展示一下。学生读文。学生答出:1、葡萄架下2、出现了四只小动物。找出规律,是植物,所以有草字头,是兽类,所以有反犬旁。学生读:一串串、迫不及待、硬说同桌交流朗读。学生上台随意挑选出挂图贴好,朗读展示,教师相机引导识字、正音。
三.朗读感悟,想象体验。
1、现在,黑板上的八幅挂图是乱的,谁能根据课文内容把它们按顺序摆好?先读读课文,再和你的小组伙伴商量一下。
2、这八幅图就像火车的八个停靠站,现在我们的故事列车就要出发了。先请你自己练练本领,先读课文,再看图把故事连起来试着讲讲!开往第一站的司机请……(学生未点到的,教师相机提示:抓住每幅图中小动物的动作、神态或心理。)然后再请一位学生重新讲一讲。有时还可请车上的各位乘客评价。
3、课文中,你最喜欢谁?为什么?不喜欢谁?为什么?
4.挑出感兴趣的角色读,比比谁读得好。
5.同样是葡萄,为什么有的说它酸、有的夸它甜呢?
6.如果你是课文里那只聪明的小猴子,你会对小兔、小松鼠或者狐狸说什么?
反复读课文,小组交流后,选派代表摆图,并说明理由。借助连环画讲讲课文中的故事。可以照课文讲,也可以用自己的话讲。(本学习环节目的在于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发挥想象,同时为后一环节分析每种小动物性格做铺垫。)分小组读读说说,体会狐狸的狡猾、心胸狭窄,猴子的聪明、活泼,以及其他小动物的善良、轻信。全班交流。分角色合作读,其余部分齐读。学生思考,交流。(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它是酸的,小猴子它们尝过了,所以知道葡萄是甜的。)想象、交流。(以后你们要自己试一试,不能随便听信别人的话……)。
四.课后实践这是一个有趣的寓言故事。把这个故事说给你的家人或朋友听。再去课外找找其他有趣的寓言故事吧!(把课堂语文与课外知识联系起来)。
1、学习“酸、葡”等九个生字,会写“”的字。(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能力)。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情感)。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
2课时。
1、出示橘子:这是什么?什么味道?带着酸酸的感觉一起读“酸的”。
出示冰激凌:这是什么?什么味道?小朋友笑得好开心,带着这种表情读“甜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里去品尝这两种味道。齐读课题。
1、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家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自读。
2、再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识字情况。(运用多种方法)。
(1)出示句子: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听了狐狸的话,你有什么疑问?质疑。如: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和第一自然段。
(2)狐狸想吃葡萄吗?只是有一点想,还是非常想?你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名说。那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评议。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谁能读得让别人觉得葡萄是酸的?齐读。
(3)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小兔子和小松鼠听了,心里是怎么想的?请自己读一读2、3自然段,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自读。谁能把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议,男女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的部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了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1)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多了一个“迫不及待”)第二个句子多了一个“迫不及待”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现在把你的体会通过你的`朗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同桌读。看着大家读得这么带劲,老师也想读一读。师生合作读。
3、看见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吃葡萄,小动物怎么做的?小组之间读一读4、5、6自然段。指名说。
4、三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谁?你喜欢谁就读它说的话,一会儿,你就把你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并把它说的话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一评你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学生自己练读。
5、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谁喜欢小兔子、小松鼠和小猴子?指名3个同时上台,表演,生评价。
6、小猴子听了反而大口大口地吃,太奇怪了,为什么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想这时小猴子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出示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同桌读两个句子。说说第二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2)男女分读两个句子并加上动作。
8、小兔子和小松鼠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板书:尝试。
9、出示图片:瞧一瞧,吃了葡萄的小兔子和小松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们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那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指名说。
是呀,没有尝过,你又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1、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请小朋友找一找你们的小伙伴演一演,一会我们请几组小朋友上台表演。
1、复述故事,先同桌互相看图复述故事,再上讲台讲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有感情。
2、听了故事有什么感悟?
4、出示卡片,复习巩固生字。同桌读,小组读,组词读。
1、重点指导写反犬旁的字“狐、狸、猴”。注意提醒学生:狐的右边不要写成“爪”,猴字不要写成“候”。
2、学生观察其他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自己练习写。
1、做课后题:抄一抄,同桌检查,订正。
2、听写学写的生字,小组检查,订正。
狐狸-------酸的(狡猾)。
葡萄小兔子、小松鼠酸的(老实、轻信)。
小猴子-------甜的(聪明、敢尝试)。
出示一串葡萄:
这是什么?喜欢吃吗?板书:一串葡萄。
指名读,齐读。
“串”像不像我们吃的糖葫芦?
看看葡萄,记住“葡萄”这两个字。
(由学生熟悉的事物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同时把识字和具体事物联系起来,把生字形象化,符合低年级学生识字特点)。
谁来吃一颗?什么味道?
可是狐狸却说它是酸的,想知道怎么回事吗?
“酸”怎么读?你是怎么认识的?
还有什么东西味道是酸的?
(简笔画出一只狐狸,板书“狐狸”。)。
就是它说葡萄是酸的,我们认识认识它吧。
指名读词,结合图画记住这两个字。
(让学生根据生活经验记住“酸”字,结合图画“识记狐狸”这两个字,又一次活跃了课堂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学生借助图画自由读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
(这一环节是掌握学习语文方法的过程,猜读、根据图画理解的读,自己想办法,识字都是学习语文的一种技能)。
交流自己的感知内容。
三、结合图画再次识记生字。
出示图一,图四、图八及相关句子,自由读、指名读,识字“迫、待、硬”三个字。
“迫不急待”是什么样子?你在什么情况下会迫不急待?
“硬”字为什么是石字旁?还有什么东西很硬?
图一: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他吃不着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
图四:小猴子看着架上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急待的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图八: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在句子中又一次出现生字,读这些句子,既缓解了学生朗读课文的难处,又巩固了生字,加深识记印象)。
【原文】。
葡萄架下,有一只狐狸。它一会儿转来转去,一会跳起来摘葡萄,可是一颗也没摘到。于是,它指着架上的葡萄,说:“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
树上的小松鼠听了,心里想:狐狸很聪明,它说葡萄不能吃,那一定是很酸的。
小松鼠把狐狸说的话告诉了小兔子。小兔子一听,心里想:狐狸和小松鼠都说葡萄是酸的,那一定不能吃!
这时,来了一只小猴子。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小兔子连忙说:“不能吃,不能吃,这葡萄是酸的!”
小猴子笑着问:“你吃过吗?”小兔子摇摇头,说:“我没吃过,可是小松鼠说葡萄很酸。”
小猴子又问小松鼠:“你尝过吗?”小松鼠也摇摇头,说:“我没敢尝,狐狸说这葡萄酸的很呢!”
小猴子听了,大口打口地吃起葡萄来。小松鼠和小兔子见他吃的这么开心,也尝了一颗。啊!真甜。
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1、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1、认9个生字,会写8个字(重点)
2、复述课文,理解其中的道理(难点)
2课时
生字词语卡片、课文插图、小黑板
第一课时
直接板书课题:酸的和甜的读课题质疑课题
认识生字:酸酸和甜是一对反义词
1、出示8副插图,能看图说故事
3、学生自读课文,遇到不认识的字请教同桌和树叶上的拼音朋友
4、你喜欢哪段,正确地读给大家听,好吗?(正音)
出示:猴子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得爬上葡萄架,摘下一串就要往嘴里送。
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自由读——指名读——男女生赛读——齐读
划出其中的九个词语:一串串葡萄迫不及待硬说酸的狐狸
自拼读——小老师领读——齐读——开火车认读
去掉拼音和熟字,出示九个生字:串葡萄迫待硬狐狸酸
认识字形和字义:比较记忆葡——萄狐——狸中——串
反义词记忆:酸——甜硬——软
组词记忆:怎么记住“待”、“迫”,给它们找个朋友。
开火车认读单个生字——齐读
出示:狐狸猴
重点提示:狐的右边是“瓜”,“猴”的右边是“侯”,比“候”少一竖
师在填字格中范写“猴”
学生练写,评价
第二课时
并导入课题
1、出示:小松鼠和小白兔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
读出疑问的语气来。找出相应的段落来
2、重点悟读第一自然段
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那狐狸想葡萄吗?哪句可以看出?划出来
哪些词特别能看出狐狸很想吃葡萄?(一会儿……一会儿、转来转去跳起来)
朗读:谁能读出狐狸很想吃葡萄的语气来。
用“一会儿……一会儿……”说话
2、重点悟读第七自然段
那葡萄真的是酸的吗?找出相应的段落来(第7自然段)指导朗读
品读重点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感悟:大口大口)
同样的道理,自己去读:小猴子爬葡萄架。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感悟:迫不及待)
3、课文中这么多的小动物你最喜欢谁,为什么呢?
4、齐读课文
5、讲故事,用自己的话把这个故事讲给大家听
准备2分钟,指名上台讲故事
出示:串、兔、告、诉、颗
比较记忆:棵——颗(用法的不同)
重点提醒:串的两个“口”扁,上小下大,竖写竖中线。
兔和诉的点不能忘记。
生练写,评价
借助插图,了解童话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学习通过神态、动作进行生动描述的方法。
两教时。
【第一教时】。
教学目标:
认识9个生字,会写8个字。初步感知童话的内容。
教具准备:
生字卡片、图片。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新课。
同学们,你们喜欢童话故事吗?:我什么喜欢?
二、识字写字。
1、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本课生字。
2、借助拼音读带有生字的句子。
3、借助图片识字:学生观察图画,教师出示汉字。
4、小组合作交流识字方法。识字汉字。
5、教师检查识字情况。
6、写字指导。
三、出读课文,了解童话古事内容。
1、自由读课文,借助图画,说说童话故事的内容。
2、看图听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四、布置作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借助插图了解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教具准备:
图片、投影。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出示插图,指名逐段读课文。读准字音,了解课文。
二、小组任选自然段,练习朗读,体会童话内容。
三、小组展示:
比赛读出语气。
四、重点品读句子:
比较有什么不同。
五、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第五、六段,说说你的想法。
六、思考:
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七、小组练习看图复述课文。
八、小组合作,自编、自演童话剧。
九、板书设计。
狐狸、小松鼠、小白兔:葡萄是酸的'!
小猴子;葡萄是甜的!}应亲自尝试。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读,是组织一堂课的基础和前提,是培养学生语感能力的过程,是把学生带进文本构建学习的起点。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分层面,争取让学生每读一遍都有所收获。同时注意阅读方式的多样性,如自渎、范读、配乐读、竞赛读等,这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朗读兴趣。
二、注重情境的创设。
这节课,我根据不同内容创设了不同的教学情境。如课前搜集有关1938年祖国状况的资料,为学生创设了一个自主学习的空间。他们通过查书籍、看影视、问他人等多种渠道获取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使学生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收获。总向课外充分拓展和延伸,注重过程和方法的情境创设,同教师的灌输讲解所得的收获是不可同日而语的。另外在教学过程中,为解决“象征“这一难点问题,再创情境。引导学生转变角色,以”一只鸟“的身份舍身处地的去体会作者对”这土地“的挚爱之情。对主题的理解事半功倍。
三、注重评价。
评价能促进学生的发展,促进其潜能的开发,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发挥,从而使每一个学生拥有自信心和持续发展的能力。我注重了评价的多元化,评价在生生、师生之间充分展开。对朗读、讨论等环节的评价不仅使师生之间增加了亲和力,而且使教与学同时变得生机无限,摇曳多姿。
四、注重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内容。这首诗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绝好的素材。结合社会背景的对比分析,学生对经历磨难的祖国心生敬佩,并对祖国的未来充满希望。这就在教学资源得到最大优化的基础上全面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这节课的教学使三维目标在一定基础上得到了落实,但也存在着一定的问题。
1.过分遵循教学模式朗读与解读不必严格分开,可以将朗读融于解读中,更有利于对整首诗的理解和感悟。
2.解读过程没有充分放开学生讨论、总结、交流之后,教师不必重复归纳。这可能会挫伤学生的自信心,他回认为自己的答案是错误的。教师只点拨补充即可。
“教学有法,教无法定“,这只是对诗歌教学的一个尝试,如何最大限度优化语文课堂教学,还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的摸索。
《酸的和甜的》是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语文第三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课文。本组课文是围绕着怎样看问题,想问题这一主题展开。本课是一篇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讲的是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它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安慰自己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要不是小猴子敢于亲自尝一尝,它们都将错过这顿美餐。这个小故事告诉我们:遇到事情不能光听别人说,要敢于亲自去尝试。结合教材特点和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点: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8个字,能联系上下文来理解“迫不及待”等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并把这个小故事表演出来。
3、通过朗读,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
这节课我们来继续学习17课《酸的和甜的》,请大家齐读课题。
1、我们已读过了这个童话故事,故事有哪几个小动物?
(狐狸、猴子、松鼠、白兔)
2、这些小动物围绕“酸的和甜的”发生了一个什么样的小故事呢?
(让学生简单复述课文,达到整体感知课文的目的)
3、课后老师又让你们再读了课文,你们读了吗?说说你是怎么读的?
(让学生交流读书的方法)
学生可能说出:划出生字,划出好词,划出好句。
肯定学生的读书方法:小朋友们真会学习,学习的过程中划出好的词语、句子,注意积累,学习效果会更好一些。
谈话: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的?
学生可能提出:
1、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2、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白兔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吃葡萄呢?
3、“迫不及待”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后,让其余学生先尝试回答,老师不肯定答案。旨在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知识和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然后激励学生:小朋友那么爱学习、爱动脑,老师相信这节课你们再认真读读课文,肯定能自己解决这些问题。
(学生自由读课文)
〈一〉重点引导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第一段课文,其余学生体会一下狐狸的心情。
2、老师范读,学生戴头饰表演。
谈话:小狐狸,你们转来转去的在干什么?(摘葡萄)可当你想尽办法也摘不到葡萄时,你的心情是怎样的?(着急、唉声叹气、难过、失望等)
3、体会了狐狸的心情,相信你会读得更好,谁再来读一读?(多找几个学生读)
4、齐读
5、解决问题: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
引导:先让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如能答上来就表扬他既能提出问题,又会自我解决问题。如答不上来,再让其余学生帮助他解决。
可能会说:
1、狐狸很自私,他不想让别人吃到葡萄。
2狐狸摘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来安慰自己。
〈二〉选取自己喜欢的部分读
1、重点引导第四段
(1)、找学生试读,其余学生评价。
(3)、你能联系实际生活再举些例子吗?(这一环节让学生通过直观感受,不仅学习了“一串串”的用法,还丰富了学生的词语积累)
(4)、小朋友们,想象一下。葡萄架上挂满了一串串葡萄,密密麻麻,那葡萄粒紫中带红,好象水都要流出来了。看到这一切,你会怎么做?(学生自由回答)看出来,你们都很着急,所以小猴子就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课件展示)你明白“迫不及待”什么意思了吗?(找提出这个问题的学生回答)
重点句:他望望架上那一串串紫红色的葡萄,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谁来读读这句话,把小猴子着急的神情读出来。(多读几遍)
齐读,看哪只猴子最着急。
2、谈话:小猴子爬上葡萄架,他吃到葡萄了吗?(吃到了)从哪读出来的?
课件展示:小猴子听了,什么也没说,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解决问题:小猴子听了小松鼠,小兔子的话,为什么还大口大口地吃起来呢?
谈话;大口大口吃说明他吃得怎么样?(投入、津津有味、开心、香等)
有感情朗读这一句话。
“让我们也伸手摘下一颗尝一尝,味道怎么样?”用课文里的话。(啊,真甜)
“发自内心的还不够,再来一遍。”
齐读最后一段。
3、还有不明白的问题吗?
读是阅读教学的重中之重,本环节的设计,我摒弃了面面俱到的分析,抓住了重点词句,让学生入情入境,自读自悟。尊重了学生的个性,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熟读课文后,采用课本剧表演的形式,把自己领悟到的课文内容、情感,通过自己的语言、动作、表情小组合作表演出来。表演过程中,学生大胆创新,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把小动物们的神态、动作、表情惟妙惟肖地刻画出来。语言上也有所突破,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从而也体现了阅读教学“整体——部分——整体”的原则。使学生学得愉快,学得轻松。
谈话:看了这些可爱的小动物们,你们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或者有什么建议提出来。
如:“小狐狸,你太狡猾了,自己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是酸的。”小狐狸说:“我以后再也不狡猾了。”真正做到口语互动。
学生还可能会说:
1、小猴子,你敢于亲自尝试,我真佩服你。
2、小松鼠、小兔子,你们再不要随意轻信别人的话,遇到事情要亲自尝试等等。
“你有没有话要对同学们说?”(如×,希望你今后不要一遇到难题,就问老师,问同学,要敢于亲自尝试。)
(让学生在相互沟通中,能联系生活实际,明确文章的教育意义。同时也训练了口语交际能力。)
《语文课程规范》中指出同学是学习语文的主人,教师是同学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课堂是同学学习、活动、发展的重要场所,是他们自身的课堂。教师在教学中应激发同学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同学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同学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让每个同学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活动中,点燃小朋友思维的火花,开启心灵的智慧,感受胜利的快乐。使同学在生动和谐的课堂氛围中充沛锻炼自身,展示自身,提高自身,为同学创新能力的发展提供一片广阔的天空。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培养同学的想象能力,扮演能力。
2、通过同学的朗读、扮演等形式协助同学深入感悟。
3、懂得做事不要轻信他人的话,要敢于亲自尝试的道理。
本课中有四个小动物,他们身上都有着各自的优点,有着他们的可爱之处,同学会根据自身的理解,选择自身喜欢的小动物重点朗读,那么,教学时,便以同学的`兴趣为基点,以他们喜欢的小动物为切入口,变序进行朗读指导。根据课文内容进行自编课本剧的扮演,发明性地使用教材。
1、回顾课文,激趣导入。
(点击课件,播放动画故事)。
2、质疑想象,朗读感悟。
请你们读一读你喜欢的局部,再读给同桌听。
你喜欢哪个小动物呢?(相机贴图)。
根据同学的回答,相机指导朗读。
a、小狐狸。
演示动画。
指名读第一自然段。
指导读第一自然读第一自然段的第二句话。
启发想象:小狐狸心里会想些什么呢?
指导朗读小狐狸说的话。
质疑:读到这儿,你有什么不懂的问题吗?
b、小猴子。
重点品读句子,比一比有什么不一样。
(课件出示句子)。
(1)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2)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相机指导小兔子阻止小猴子说的话。
小组合作分角色读读这局部。
c、小松鼠和小兔子。
小松鼠和小兔子的想法跟小猴子的一样吗?
小松鼠和小兔子真不明白葡萄明明是甜的,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你们明白了吗?
3、拓展延伸,深化明理。
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啊,那你想对他们说点什么吗?
4、扮演童话,师生评价。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加进你们的想象,把这个故事演出来吧!
哪组想来为大家扮演?
你觉得谁扮演得最好,能评为今天的“扮演大王”?为什么?
5、总结。
希望同学们在以后的生活中能够勤于考虑,大胆尝试,那你们一定会有许多新的发现!鼓励同学做一个勤于考虑,敢于尝试的人。
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二年级上册《酸的和甜的》。
《酸的和甜的》是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上册第四组(怎样看问题、想问题单元)里的一篇讲读课文,它是以连环画的形式编排的。课文讲了一个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吃不着葡萄硬说葡萄酸”,这当然是狐狸闹的笑话。狐狸用这种“精神胜利法”得到了心理安慰,却迷惑了小松鼠和小兔子,如果不是小兔子勇于尝试,他们将错过一顿美餐。是啊,没有尝过,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事要亲自体验,勇于尝试,不要光听别人说。
二年级的孩子经过一年的学习)(,初步具备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的能力和欲望,爱读、爱说、爱模仿、爱表演、喜欢想象、无所顾及他们的特征,像这种以动物为主人公的课文,尤其喜欢学习。
《语文课程标准》把“喜欢阅读”放在(1—2年级)阅读教学阶段目标的第一条。创设一个充满生命活力的生活化的课堂教学环境,让每个孩子喜欢阅读,主动阅读,快乐阅读,这是我实施教学的主要目标。
为此,我努力营造一种“我努力,我成功!我成功,我快乐!”的氛围,让孩子们在整堂课中始终保持着那份“读”的热情与渴望,有所“思”,有所“悟”,感受语言的魅力,明白朴实的道理,享受语文,快乐语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朗读课文。
2、懂得做事情要亲自去体验,去尝试,不能光听别人说。
我着重思考的是怎样让孩子们在兴趣盎然中,通过一定的过程和方法,掌握知识和技能,形成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基于上述思考,我这样设计本课教学流程:
1、谜语激趣,导入课文。
孩子们喜欢听谜语吗?通过四个谜语猜出课文中的一群可爱的小动物:小狐狸、小松鼠、小兔子,小猴子。小孩子最喜欢听故事了,老师用一句:“秋天到了,葡萄成熟了,发出一阵阵香味,这一群小动物在森林的葡萄架下发生了一件有趣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就是《酸的和甜的》”板书课题。再以“这是一个怎样的故事呢,请同学们欣赏动画“从而顺势导入课文。
2、创设情境,整体感知。
老师播放动画片,将孩子们带入故事情境中,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在欣赏中整体感知课文,继续探究的欲望。
3、适当设问,一石激起千层浪。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看完故事片后,我以“谁最先来到葡萄架下”,让孩子们带着问题进行阅读体验。
1、感悟狐狸。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看完故事片后,我以“谁最先来到葡萄架下”,引出狐狸,引导孩子们观察图画,通过狐狸嘴角的口水得出狐狸非常想吃葡萄,再利用cai课件孩子们生动感知狐狸想吃葡萄的动作。
通过学生找出“一会儿﹍一会儿﹍“将这两个动作连成的一句话,让学生练习读,读中感知狐狸摘葡萄的着急与忙碌。当狐狸一颗葡萄也没摘到中孩子们自然而然体验出不同情感,为品读”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进行不同情感的阅读体验埋下伏笔。以狐狸吃不到葡萄就说葡萄酸闹出的笑话迷惑小松鼠,小兔子过渡到下一个环节。
2、感悟小松鼠,小兔子。
阅读教学以读为本,尤其是对低年级的孩子更不能做过多的讲解。这一环节我设计师生合作读,在读中感悟小松鼠,小兔子轻信别人,没尝就断定葡萄是酸的,同时让学生回忆课文内容,森林中别的动物也想他俩容易相信别人吗?学生自然回答,小猴子不会,从而过渡到第三个环节。
3、感悟小猴子。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我有意创设语言情境,让孩子们反复朗读,注于目,出于口,闻于耳,记于心,才能深入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因此,我特别注意抓住两次对话引导悟读,把小松鼠、小兔子老实、轻信的语气读出来。
小兔子摇摇头说:“我没吃过,可是小松鼠说葡萄很酸。”
小松鼠也摇摇头说:“我没敢尝,狐狸说这葡萄酸得很呢!”
就这样,老师不必多教,让孩子们充分地读,在读中整体感知,在读中有所感悟,在读中培养语感,在读中受到情感的熏陶。
4、交流分享,深层体悟。
(1)、理解词语,培养语感。
怎样帮助孩子理解词语呢?我采用了英国阅读教学中常用的“阅读预报法”:
读读比比:(每组的第二句话比第一句生动、形象。)。
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爬上葡萄架。
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小猴子吃起葡萄来。
语感是语文能力的核心部分。抓住关键词“迫不及待”“大口大口”,让孩子们联系生活实际,具体、真切地感悟词义,再运用词语进行扩词、说话等练习,以加强对词语的理解和记忆,促进语言的积累,使语言文字的知识性学习更为到位。
(2)、分角色朗读,培养语感。
前后四人为一小组,分角色朗读。再一次给孩子们提供读的机会、读的空间,体验读的快乐、读的成功。让规范的书面语言反复进入孩子的口语,会自然地同化并改造孩子的语言,在不知不觉中帮助孩子重构语言模式。
酸的和甜的》是一篇以事喻理的课文,孩子们最困难的是难以明白故事的寓意。我的做法是,思考小松鼠和小兔子提出的问题:“狐狸为什么硬说葡萄是酸的呢?”让学生自由畅谈体会,点明现在人们就用“吃不到葡萄葡萄酸“这句话形容像狐狸那样心态的人,并出自伊索寓言《狐狸和葡萄的故事》。
1、你想对这些可爱的动物说点什么?
可以激发孩子说话的兴趣,乐于参与活动;将优美词语运用到自己的话语中,语言自然会越来越丰富多彩。
2、在生活中,假如遇到小松鼠,小兔子那样不了解的事,该怎么办?
朗读、讨论、交流,是感悟的基础。如果说让孩子们自主阅读,在“读”中“悟”,在“悟”中“读”,是领悟语言文字的过程;如果说让孩子们辩论,是孩子与文本产生共鸣的过程;那么分角色表演就是孩子由对语言文字的感悟品味到内在情感的真切流露。当语文学习变成了一次次有趣的活动,在愉悦的活动中,文本内容便悄无声息地走进孩子们的心里。
最后,我采用“图文式”板书,直观的图画吸引孩子的注意,精练的语言破解难点,揭示课文寓意。
教学内容: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教材书第一课《古诗二首》的第一首古诗《村居》。
教材分析:《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美景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
学情分析:二年级的学生对春天已有了自己的感受,能较好地与课文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教师可利用这一点,激发课堂教学的情趣,真正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古诗教学达到魅力无穷、活力四射的境地。所以,在本课的古诗教学中,要以读为主,通过多种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读中进入到诗歌所营造的意境中,在读中意会,读中感悟,读中体验,在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
【知识与技能】
1、会认、会写生字
2、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课文
3、理解古诗含义,想象画面
【过程与方法】
1、学生在语境中自主识字并学会联系生活实际识字
2、借助画面理解诗句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春天的美好,热爱春天
教学重点:识字、写字,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
教学难点:想象画面,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诗中的美景;感受春天的美好,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教学方法:讲授法、合作探究法、情景法
第一课时
一、激发情趣、导入课题
用多媒体出示一张有关于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从而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教师:同学们,老师展示出了一张图片,谁能够来说说图片里有哪些景物呢?(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进行点评)
教师:通过大家的回答,可以看出同学们观察的十分仔细。老师呢还有一个疑问,这些景物通常是在哪个季节里出现呢?(学生:春天)回答正确,这些景物是在春天里出现。春天是美丽迷人的,春天是绚丽多彩的,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小山村里的春天吧!
(板书课题――《村居》,学生齐读课题)
二、走进作者
1、教师:有谁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吗?他是哪个朝代的呢?(点名回答,并给予评价)
学生:清朝的高鼎。
教师:回答的不错,这首诗是清朝的高鼎所写。我们对诗人仅仅知道名字和朝代是远远不够的,还要了解他的生平事迹。所以,请同学们把目光移到多媒体上,让我们来更全面地了解这位诗人。
2、课件出示作者简介,教师朗读
三、初步学习古诗
1、自读古诗,读准字音:
(1)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在文中圈画出生字,多读几遍,争取把诗句读正确。
(2)同学们都圈好了,请把你刚认识的新朋友自豪地念给同桌听,如果有没念准的请互相帮助一下。
(3)同桌检查朗读古诗。
(4)请学生朗读古诗。
(课件出示易读错的字,教师在学生自读古诗时进行提示:“莺”的韵母是ing,不要念成in;“趁”的韵母是en,不是eng ;“鸢”不要读成yan)
2、学习生字,认读字词:
(1)出示“醉、烟、童、散、忙”这些生字,学生借助拼音认读生字。
(2)小组成员一个一个接着朗读生字并组词。
(3)引导学生观察“忙”的结构特点,说说这个字书写时应该注意什么?
(4)课件出示笔顺跟随表,说出笔顺。指名反馈(学生自由发言,找到关键笔画,后再通过课件演示)
(5)教师针对会写字进行书写指导。
(6)学生描红、临摹。
3、自读古诗,读出节奏:
(1)(出示诗句)自由诵读,力争读出诗句的'节奏。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
(2)指名读(在评价中引导学生在朗读时候语速要稍慢,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要带着活泼、开心的语气)
(3)配乐练读
教师:让我们闭上眼睛,伴着美妙的音乐,一起来读读这首诗吧!
(4)全班齐读
四、品悟古诗
1.配乐范读,想象画面:
(1)学生边看插图边听老师配乐朗读,想象诗中所描绘的画面。
(2)学生自由交流想象中的画面,老师激励小结。
2.借助插图,启发想象:黄莺一边飞一边干什么?(叽叽喳喳地叫)它好像在说什么?
再次启发想象:春风轻轻地吹来,柳条会怎样呢?(轻轻摆动,好像在跳舞;轻轻地摇摆,陶醉在了美丽的春色里……)
诗人高鼎看到这样的景致写下了这样的诗句:出示“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学生齐读)
让我们想象着春天的美丽景色,有滋有味地诵读。学生练读、指名读、引读。
3.联系生活,换位体验:在这样美妙的春光里,沐浴着和煦的春风,(出示儿童放纸鸢图片)孩子们放起风筝,你们放过风筝吗?你放风筝时什么心情?(学生自由发言)
现在你就是那几个刚刚放学回来的小孩,请你欢快地诵读这句诗,读出你心中的高兴、喜悦。(学生练读)
4.再读古诗,感悟春天
(1)自己再完整地读读这首诗,你感受到了一个怎样的春天?
预设:美好的春天;快乐的春天;温暖的春天……
(2)想象自己就是高鼎,置身于这幅美丽的画卷中,学作诗人吟诵出此诗。(学生练读、指名配乐诵读)
(3)绿草如茵,柔柳如烟,莺歌燕舞,天真活泼的儿童,还有那晴空飘飞的风筝,把这江南春光点缀得更加活跃欢快,更加生机盎然。诗人信步走来,呼吸着春天的气息,在自然绿色的怀抱里,春光明媚得让诗人心醉,也让我们陶醉。就让我们通过朗读表达出此时的心情吧!(学生再次齐诵)
五、背诵全诗
1、教师边展示本课配图边引导学生联想诗句所描绘的美景:早春的山村,草长莺飞,杨柳依依。孩子们也将自己心爱的风筝放飞。多美的春景图啊!它不仅吸引了诗人高鼎,也迷住了大家。我相信你们一定能背下这首古诗。
2、学生自由背诵。
3、集体配乐吟诵。
六、交流资料、扩展朗读
自古以来,人们都喜欢春天,珍惜春光。古代诗人出了《春晓》《村居》以外,还写了很多咏春的诗句,把你积累的诗句与小组内的同学交流交流。(也可以出示教师摘抄的诗句,让学生来读一读。)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沾水开。――徐俯《春游湖》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苏轼《春宵》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
布置作业
1、背诵古诗《村居》
2、搜集高鼎的其他古诗名句,进行整理。
1、通过简单的动手操作,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2、探究生活中有关力的科学现象。
3、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4、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对力进行分析,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感受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积极意义。
知道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改变。
通过橡皮筋的实验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关系。
一、玩变脸游戏,激趣导入
1、(教师玩一个变脸游戏,引导学生看一看。)同学们,大家看一看,老师用手在脸上这样一捏,老师的脸还跟原来一样吗?(不一样了)大家也像老师一样做一做变脸游戏,看谁做的最滑稽有趣。
2、学生做变脸游戏,教师指5到6名学生上台表演。(注意不重复)
4、学生交流讨论,教师小结:是的,我们的脸发生变化是因为力的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八课――形状改变了。
5、板书课题:8、形状改变了
6、学生齐读课题。
二、探究物体形状的改变
学生把自己带来的东西拿出来放在桌子上面,展示一下。
2、同学们带的东西真多呀!大家看这些东西放在桌子上面是这个形状,那么大家能不能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改变呢?下面请大家动手来试一试。
3、学生自由动手操作,用各种方法使这些东西的形状发生变化,引导学生尽量使同一种东西的形状发生不同的变化。
4、全班交流,指生上讲台演示自己使物体形状发生变化的操作方法。
6、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是的,这些物体形状发生改变的原因是他们受到了力的作用,是力使这些物体的形状发生了变化。
三、探究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大小的关系。
2、学生预测结果:有关系,没有关系
3、不管有没有关系,我们用事实来说话。下面我们来做一个有关橡皮筋的小实验,探究一下力的大小与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有没有关系。
4、出示实验材料:橡皮筋、实验钩码3到5个、挂钩、一块板(可以用小黑板)、小尺。
5、实验的方法:出示课本第26页下面这幅图,引导学生认真仔细观察,了解实验的方法。
6、教师强调实验的要领:
(1)注意黑板上挂钩的高度要一样,便于我们记录。
(2)橡皮筋要用新的,这样弹力差不多,便于我们统计实验的结果,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7、学生分小组实验。教师巡视,了解学生实验的情况,并相机指导。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记录。
8、各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记录,交流实验结论。
9、教师表扬学生在实验中认真严谨的态度并小结:正如同学们实验得出的结论一样。力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用力大,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大;用力小,物体的形状发生的变化小。力的大小和物体形状变化的程度是成正比的。
四、比较传统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形状的方法。
1、同学们,用力都会使物体的形状发生或大或小的改变,但是,用力不同,物体形状发生的改变也不一样,下面我们来研究一下,传统用力和现代用力改变物体的物体形状的方法产生的结果。
学生观察观察图片,仔细比较,同桌之间相互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相机指导:过去,由于受生产力和科学技术的影响,人们仅仅依靠自身的力气,改变物体形状的能力很小。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展,人们不断改进技术,利用现代化的生产工具,使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变得更容易,更符合人们的要求。可见,科技进步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是非常巨大的。
4、大家再思考思考,想想看我们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使物体形状改变的现象?
5、学生列举生活中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五、课堂总结
刚刚大家列举了生活中许多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是的,力可以使物体的形状发生变化,而且力的大小直接对物体形状改变的结果产生直接的影响,用力大,物体形状变化大;用力小,物体形状变化就比较小。
六、课后延伸
请同学们在课后留心观察一下,生活中还有哪些用力来改变物体形状的现象?
1、认真观察画面,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看懂图意,理解课文内容。
2、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知道植物叶子与果实的关系。懂得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并且懂得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而受损失的道理。
一、复习巩固
1、让学生结合生字表自己读读生字
2、看投影,读词语。先让学生自己练习读,再指名读。
葫芦一些挂着雪白邻居奇怪治一治自言自语
二、学习课文
1、教师范读,让学生在文中标出自然段。
2、教师出示课文内容的插图,学生一边看插图一边读课文,图文对照,看哪段文字描述了哪幅图的内容。与同桌练习说一说。
3、逐段学习课文。
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其他同学一边读课文一边标出共有几句话。
(2)让学生说一说每句话的意思,谈一谈读懂了什么。
第一自然段讲有一个人种了一棵葫芦,葫芦藤上长了叶子,开了花,结了小葫芦,他非常高兴。
(3)教师强调两点:
a、第一句中的葫芦是指一种植物,课题中的葫芦指的是葫芦的果实。
(4)教师指导学生朗读。结合语言文字体会那个人高兴的心情,“多么可爱的小葫芦哇!”读出那个人喜爱小葫芦的语气。
让学生自己练习,而后指名读,大家进行评价。
第二自然段:
(1)小声读第二自然段,边读边想:这个自然段告诉我们什么
讲那个人看见叶子上生了蚜虫一点也不在乎,眼睛只盯着小葫芦。
(2)让学生在书中画出那个人是怎么想的,又是怎么说的。而后练习读一读,谈一谈应读出什么语气。自己先思考,遇到问题与同桌商量商量。
(3)指名让学生谈想法,相互交流。
(4)教师和学生一起进行归纳:
“有几个蚜虫怕什么”那个人满不在乎,在读书时要读出满不在乎的语气。种葫芦的人希望小葫芦长得比南瓜还要大,要读出满怀希望的语气。
(5)让学生练习读,而后指名读,进行评价。
(6)思考:同学们想一想叶子和葫芦有什么关系
学生们结合一些资料谈自己的认识,而后教师再加以补充。叶子是植物营养器官之一,植物通过叶子吸收太阳光和二氧化碳,再与根部吸收水分和无机盐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有机物,成为植物的营养,叶子死了葫芦也活不了。
第三自然段:
(1)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学习。:练习分角色朗读,边读边体会邻居和种葫芦的人的看法。
(2)进行交流:“叶子上的虫还用治”意思是:种葫芦的人认为叶子上的虫根本不用治,为什么叶子上的虫不用治呢?理由是:“我要的是葫芦。”读这些语句时要读出不以为然,自以为是的语气。“我要的是葫芦。”要读重些,是肯定的语气。结合学生说的,板书:蚜虫,不治)
邻居的话要读出诚恳的语气,表示自己的建议。
(3)分角色朗读,大家评议。
第四自然段:
(1)让学生默读,思考:葫芦为什么掉了?板书:落了
(2)引导学生交流:葫芦藤上先长叶子,再开花,最后结果实。小葫芦开始长得很好,后来生了蚜虫,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蚜虫越长越多,最后小葫芦一个个都落了。
(4)指名读这个自然段,教师小结: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不能孤立地看问题,有错就改,不要等到问题严重了再后悔。
三、布置作业
1、看图说说每幅图的意思。
2、在小组内练习分角色朗读课文,而后互评。
附:板书设计
1、认识课文中的十四个生字,会写其中十个字、认识反文旁。
2、注意正确书写“杂、齿、省”三个字的笔顺、
3、会组词、造句。
重难点。
区分字形,感受汉字的形体美。
乐学善思办法。
采用各种赛读形式来识记生字。
教学流程。
一、回顾课文检查识字。
1、“开火车”认读生字、生字卡片。
2、在小组内互教互学生字。
3、选出小老师,带领大家认读生字。
4、老师利用卡片抽查识字情况。
5、学生交流记字方法。
二、指导书写巩固识字。
1、指导书写“班、造、杂、齿、省”等五个字。重点强调“杂”下面是“”。
2、老师在田字格中范写,学生在写字书中描红、临写。
3、展示学生所写的字,进行评议。
4、练习利用所组词语造句。
三、运用所学积累内化。
1、比一比,组词。
班棵()杂()。
斑()颗()朵()。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量词。
一()宫殿一()小草一()叶子。
一()口子一()工具一()小河。
3、多音字。
划传。
1、学习“酸、葡”等九个生字,会写“”的字。(知识)。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分角色表演课文。(能力)。
3、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的道理。(情感)。
朗读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做事要亲自尝试。
通过朗读表演,明白狐狸“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趣导入:
1、出示橘子:这是什么?什么味道?带着酸酸的感觉一起读“酸的”。
出示冰激凌:这是什么?什么味道?小朋友笑得好开心,带着这种表情读“甜的”。
2、今天,我们就一起到课文里去品尝这两种味道。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感知生字。
1、自由读课文。要求大家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自读。
2、再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生字,多读几遍。
3、检查识字情况。(运用多种方法)。
三、再读课文,朗读感悟。
(1)出示句子:这葡萄是酸的,不能吃!听了狐狸的话,你有什么疑问?质疑。如: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呢?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图和第一自然段。
(2)狐狸想吃葡萄吗?只是有一点想,还是非常想?你从图上什么地方可以看出来?指名说。那课文是怎样描写的?指名读,评议。现在我们一起来读读,看谁能读得让别人觉得葡萄是酸的?齐读。
(3)狐狸说葡萄是酸的,小兔子和小松鼠听了,心里是怎么想的?请自己读一读2、3自然段,体会一下他们的心情。自读。谁能把小兔子和小松鼠的心情读出来?指名读,评议,男女分角色读,老师读叙述的部分。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句子:小猴子爬上了葡萄架。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
(1)读一读这两个句子,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指名读。(多了一个“迫不及待”)第二个句子多了一个“迫不及待”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现在把你的体会通过你的朗读读给你的同桌听。同桌读。看着大家读得这么带劲,老师也想读一读。师生合作读。
3、看见小猴子迫不及待地爬上葡萄架吃葡萄,小动物怎么做的?小组之间读一读4、5、6自然段。指名说。
4、三只可爱的小动物你喜欢谁?你喜欢谁就读它说的'话,一会儿,你就把你喜欢的小动物介绍给大家,并把它说的话读给大家听,让大家评一评你的声音是否洪亮,有没有适当的动作和表情。学生自己练读。
5、出示头饰:老师这里有4顶神奇的帽子,是什么呢?(生回答)它们可神奇了,只要你戴上它就能变成这个小伙伴。下面的小观众注意听他是否把高兴的心情读出来,有没有动作和表情。谁喜欢小兔子、小松鼠和小猴子?指名3个同时上台,表演,生评价。
6、小猴子听了反而大口大口地吃,太奇怪了,为什么呢?发挥你们的想象力,想想这时小猴子是怎么想的?指名说。
出示句子:小猴子吃起葡萄来。小猴子大口大口地吃起葡萄来。
(1)同桌读两个句子。说说第二个句子让你体会到了什么?指名说。
(2)男女分读两个句子并加上动作。
8、小兔子和小松鼠是怎么知道葡萄是酸的?
板书:尝试。
9、出示图片:瞧一瞧,吃了葡萄的小兔子和小松鼠的表情是什么样的?他们真不明白狐狸为什么说葡萄是酸的,那你想对他们说些什么?指名说。
四、小结:是呀,没有尝过,你又怎么能断定葡萄是酸的呢?我们平时做事要亲自去尝试、去体验,不能光听别人的话。
三、拓展:
1、你们觉得这个故事有趣吗?请小朋友找一找你们的小伙伴演一演,一会我们请几组小朋友上台表演。
第二课时。
一、回顾课文,激趣导入。
1、复述故事,先同桌互相看图复述故事,再上讲台讲故事。要求:态度自然大方,口齿清楚,有感情。
2、听了故事有什么感悟?
4、出示卡片,复习巩固生字。同桌读,小组读,组词读。
二、指导写字:
1、重点指导写反犬旁的字“狐、狸、猴”。注意提醒学生:狐的右边不要写成“爪”,猴字不要写成“候”。
2、学生观察其他字在田字格的位置,自己练习写。
三、巩固练习:
1、做课后题:抄一抄,同桌检查,订正。
2、听写学写的生字,小组检查,订正。
狐狸酸的(狡猾)。
葡萄小兔子、小松鼠酸的(老实、轻信)。
小猴子甜的(聪明、敢尝试)。
1、在班集体中,能和同学交流、分享感受、想法和活动成果。
2、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重难点】
感受与体会到自己的进步,并愿意朝着新的目标努力。
【教学过程】
1、同桌交谈:暑假里最高兴的事是什么?学到了什么本领?
2、交换暑假中的作品,互相看看、说说作品中有意思的故事。
1、小小展示会:我们快乐的暑假生活。
请同学将自己暑假中的作品按照暑假作业、小制作、照片、数学日记等分类放在讲台上。
2、小组活动:把每件作品中的.故事讲给小组内的同学听。
小组评一评谁讲得最有趣、最有价值,推选他为小组代表。
3、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全班同学听,也可以两三个同学合讲、表演、演示,等等。
4、评选优秀小制作。
组织学生评选优秀小制作,送交学校展览。
1、提出问题启发学生思考、讨论:新学期开始了,我们有很多美好的心愿,你的心愿是什么?请学生感受并交流自己的心愿。
2、心愿果。
每人画一个苹果(简笔画,空心),把自己的心愿写或画在上面,并在小组里交流。
3、心愿树。
出示一棵“我们的心愿树”。
请同学把自己的心愿苹果挂在树上。然后把这棵树放在班里适当处,经常激励每个同学实现自己美好的心愿。
1、与同桌说说自己的心愿,讲讲自己打算如何实现心愿,请同桌见证。
2、全班交流自己实现心愿的方法,学习别人的好方法,请其他同学一起出谋划策。
教学反思:
1、让学生深入了解蜻蜓的有关知识,仔细观察蜻蜓的外形、结构、色彩以及各种姿态。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学会用各种线条、色彩描绘蜻蜓的身体和翅膀。
3、充分发挥想像和创造,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1、有重点地观察蜻蜓,了解对称对于飞翔的重要性。
2、创作一幅以蜻蜓为主题的作品。
引导学生观察蜻蜓,抓住其对称的特点。
运用不同的手法表现蜻蜓。
教具:课件、蜻蜓标本、图片。
学具:作业纸、各种材质的彩纸、笔、剪刀、胶水等工具。
教学过程
思路·反思
一、组织教学:
清点人数,稳定情绪
1、师:二年级五班的同学很聪明,都很善于动脑筋,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个谜语,想不想证明一下自己的能力。请大家看屏幕。出示课件。
2、猜猜我是谁。
(1) 身体细细长又长,身后背着四面旗。
斗大眼睛照前方,专除害虫有助益。
(2)小飞机,纱翅膀.飞来飞去灭虫忙.
低飞雨,高飞睛,气象预报它内行.
生:蜻蜓。
3、师:大家是从那些地方猜出是蜻蜓的。
生回答。板书:身体、翅膀、眼睛
4、师:大家真的很聪明,说的很好,谜语抓住了蜻蜓的外形特征描写了它。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9课――蜻蜓飞飞。板书课题。
1、刚才大家猜了谜语,现在老师有2个问题,出示课件。
(1)你都知道有关蜻蜓的那些知识?(包括生活习性、环境等)
(2)蜻蜓姑娘是美丽的,你觉得它美在那?
2、现在我们来分组讨论一下,把你了解的知识在小组内交流一下。
3、小组汇报。
生:我知道蜻蜓在水中产卵;我知道蜻蜓有一双复眼,复眼有许多小眼睛组成;蜻蜓下雨以前飞的很低,晴天飞的很高;我还知道“蜻蜓点水”的成语…….
教学过程
思路·反思
4、同学们了解的知识真多,说的真棒,想知道老师收集的资料和看法吗?出示课件。
我知道:(1)蜻蜓:是目差翅亚目昆虫。翅大,膜质,多翅脉。翅展开时可达16厘米。翅平展,与体纵轴成直角。复眼大,占据头的大部。是飞行最快和最善捕食的昆虫之一。幼体水生,叫水虿(chai)。
(2)我觉的蜻蜓这些地方漂亮,如:
身体:它长长的细细的,有漂亮的花纹
翅膀:有两对,又长又薄,纹理很多
眼睛:有两对,复眼大又圆
颜色:很丰富
(3)刚才同学说“蜻蜓点水”,它本身的意思是蜻蜓在水里产卵,它的另一个含义是指人在学习和工作中,不扎实、肤浅的意思。希望大家这节课对学习可不要象“蜻蜓点水”。
1、刚才我们用语言来描绘了蜻蜓,我还给大家来了一些漂亮的图片,请大家仔细欣赏同时,认真观察蜻蜓,是不是向我们说的那样美丽。
2、欣赏了图片,大家能把蜻蜓的美丽,说的再详细些吗。
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翅膀的纹理;肚子的图案;身体是对称的。
教师用肢体语言表现对称,介绍对称对蜻蜓的飞翔很重要。
3、下面我们就来看一下书中小朋友的作品,他们是怎样表现蜻蜓的。
教学过程
思路·反思
学生发表见解,教师小结。小朋友用线条表现了蜻蜓的身体和翅膀,画的很详细,表现了蜻蜓的动态。
4、大家想不想用自己的方法表现蜻蜓。
1、学会用线条描绘来描绘蜻蜓身体和翅膀的细部。
2、用剪刀剪下蜻蜓的身体,并粘贴到背景画面合适的位置上。3、大家有什么方法可以做的蜻蜓有快又好。
学生回答:将作业纸对折,在中心线的一半上画上蜻蜓的一半,剪下,再用彩笔画出蜻蜓的细部即可。
师:你根据什么这样做的?
生:因为蜻蜓身体是对称的。
师:你真棒。
4、学生练习。
这节课我们依靠集体的力量共同完成了一幅长卷,每个同学表现的都非常优秀,很积极,都能有重点的观察和表现美丽的蜻蜓,那你能不能评一下。
1、谁的作品与众不同?谁观察蜻蜓最仔细?
2、这节课你除了学会制作蜻蜓,你还知道了些什么知识?学生回答。大家表现的很优秀,今天的课就上到这,下课。
《泉水》是一篇短小精悍、平凡却温馨感人的美文。故事讲述的是清泉从石缝冲出来,流向山腰的水池、山间的平地、山坡的果园、静静的山谷带给伙伴温暖甘甜的泉水,给朋友带来快乐和帮助。文章无华丽的词藻,但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却告诉人们在他人需要帮助、温暖时我们应伸出热情的双手,献上火热的心,让这个世界充满爱。根据教材编写意图和新课标的教学要求,结合学生思维情感、认知发展的需要和教学的实际情况。确定以下教学目标:
(1)认识泉水一文中的生字、词。
(2)培养学生看图说话,串词成句的能力。
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
(3)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泉水一路奉献的精神。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学会串词成句的能力。
为了使本节课的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达到最佳的整合,教学设计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主导,在ppt演示中集文字、图片、flash动画、音乐于一体,给学生自主探究提供了有利的支持,加上教师适时点拨把欣赏精美的图片与说话、写话练习结合起来,有效加强了语言文字的训练。本课教学,灵活整合运用网络及多媒体提供的丰富资源的交互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点燃学生创新发展的火花。
一、图片导入,揭示课题。
1、演示ppt图片,引导学生说出本课要学习的课题“泉水”。
2、简要介绍泉水方面的知识及泉水的作用。
二、看图说话,串词成句。
1、认识图片上的几个词语:一股、石缝、哦。
2、看图说话,写出关键词:丁冬、泉水、石缝......然后在教师的指导下,让学生把这几个词串成一句通顺的话。然后再比较作者是如何写的。在比较中发现,如何才能把观察到的内容写得更精彩。
3、知道泉水是从哪里来的。(从石缝里冲出来)。
三、承上启下,讲解下面几幅图片。
1、出示图片,根据前面学到的串词成句的能力,观察老师展示出来的四张图片,张图片写出一段话。其格式为“***在干什么泉水说:“*吧,*吧,我的水很*,很*,*得可以怎样。”经过这样的训练,进一步巩固学生写作的能力。把作文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之中。为以后的作文教学打下基础。
2、体会泉水的无私奉献精神。
3、学生有感情的朗读课文。重点体会泉水说的话。指导学生读好下面的词句“来吧,来吧,很清很清;很多,很多;很甜,很甜.....”.等。
3、读懂全文。明白泉水从哪里,中途又流经了哪些地方,最后又将到哪里去。让学生理清文章脉落,便于背诵。
四、放flash动画,学生跟读课文,升华情感。
看图说话。
关键词:泉水石缝丁冬。
串词成句。
一股泉水从石缝里冲出来,发出丁冬丁冬的响声。
《坐井观天》是一则寓言故事,课文通过青蛙与小鸟之间生动有趣的对话,给孩子们讲述了一个寓意深刻的故事。文章通过青蛙和小鸟对天的大小的争论,阐明了一个深刻的道理:看问题,认识事物,站得要高,看得要全面,不能像青蛙那样犯了错误还自以为是。
1、学生能分角色朗读课文,有感情地朗读对话。
2、学生能发挥想象,续写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
3、理解“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等词语,学生能从中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初步理解寓意。
1、理解“井沿、无边无际、一百多里、大话”等词语,学生能从中体会青蛙和小鸟的争论,初步理解寓意。
2、学生能发挥想象,续写青蛙跳出井口之后与小鸟的第四次对话。
课件、青蛙和小鸟的图片和头饰。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两位新朋友。(出示青蛙图片)青蛙从生下来的那天起他就一直生活在井底。(画井)在井里抓虫,在井里玩耍,从来没有见到过外面的世界。另一位朋友是(出示小鸟图片)小鸟生活在广阔的天空,他每天在天上飞来飞去,见到了很多东西。今天,这两位新朋友要带大家去学习一篇有趣的寓言故事。
1、请打开课文60页,自由地朗读课文,边读边数一数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标上序号。
2、再读课文:课文的哪些词语你弄不明白的把它画出来。
3、全班交流:无边无际井沿一百多里大话。
过渡:同学们通过读书提出了这么多词语,老师相信你们通过读书也能自己找到答案。
1、“井沿”
谁能告诉老师“井沿”这个词语出现在哪一个自然段?谁来读一读?
井沿在哪里?到底哪里是井沿?谁来指一指?是井的哪一部分呢?(井的边上)。
井的边上叫井沿,桌子的边上叫什么?河的边上叫什么?床的边上叫什么?
谁能让小鸟飞落在井沿上?
小结:现在同学们知道了,这只小青蛙的家住在井里,小鸟呢?从天上飞来,飞累了,落在井沿上。故事就这样开始了,青蛙和小鸟为了一件事争吵起来了,谁也不让谁,究竟是什么事呢?请快速地浏览一遍课文,找出答案。
2、无边无际。
请你试着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先自己读一读。
指名读。
读出来没有?谁能读的比他读得更好?
天是无边无际的,我们还可以说什么是无边无际的?
我们还可以从小鸟的那句话中看出天是无边无际的呢?自己找一找。
指名读。
你从这一自然段中哪个词语可以看出天无边无际?
3、“一百多里”
一百多里有多远啊?
试着把一百多里的感觉读出来。(指名读,评价)。
飞了一百多里,小鸟可能看见了什么呢?
小鸟看见了这么多东西,飞了这么远的路,还是没有看到天的尽头,天大不大?一起把天很大的样子读出来。
4、大话。
小鸟认为天是无边无际的,青蛙却认为小鸟在说“大话”。
什么样的话是大话呢?(吹牛、夸张、不切实际)(撒谎的话是谎话。)青蛙的观点是什么?它眼中的天是什么样?它为什么说天只有井口那么大呢?(坐在井里,没有出去)。
试着把青蛙的话读一读。(男生读)。
5、青蛙和小鸟都认为自己说的对,那么你认为谁说得对?小组先讨论。
小结:我们来玩个小游戏好不好?请同学把书卷成圆筒状,告诉老师你都看到了什么?(强调“一部分”,你只看到了一部分,那小青蛙会看到什么呢?天的一部分)井壁挡住了青蛙的视线,所以他只看到天的一部分,就认为天只有井口那么大,谁能用一个词来形容小青蛙呢?(目光狭窄、自以为是)。
6、你还从课文的哪一句话可以看出青蛙是自以为是的呢?请你找一找。
小青蛙不接受别人的意见,他认为自己是对的。下面请小朋友读第六自然段,要读出小青蛙自以为是的样子。
7、分角色朗读。
青蛙还是不相信小鸟的话,他们争论的更加激烈了,我们也学着他们争论争论好不好?
(1)戴上头饰同桌对读。
(2)师生共读:师读旁白,男女生分角色读。
设想一下,假如有一天,青蛙跳出水井,跳到井沿上,它会看到什么?说些什么呢?用下面的句式来说:
青蛙鼓足了勇气,跳了出来。它看见……。
它说:“……”
课堂小结:后来,人们给这个寓言故事起了个名字叫“坐井观天”。(板书:坐井观天)现在你们明白“观”是什么意思吗?是谁坐在井里看天呢?同学们可千万不要学井里的小青蛙呀,目光狭窄还自以为是。老师希望你们看更多的书,了解更多的知识,千万不要当坐井观天的“井底之蛙”呀!
今天我们学习了“坐井观天”这个有趣的寓言故事,小朋友们还想不想读更多有趣的寓言故事呢?请你们利用课余时间多读一些寓言成语故事,然后到班上来一起交流分享。
小鸟(图)。
13坐井观天。
天有多大小鸟:大无边无际。
青蛙(图)。
青蛙:小只有井口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教学要求:学会生字4个,并能够正确书写。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初步了解象形字和会意字的构字特点。
教学准备:投影,幻灯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们古代人很聪明,创造出了我们现在用的汉字。那么古代人是怎么造字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做古代人,看看字是怎么造出来的。
二、看图领会字义识字。
1、出示投影片:“亭子”
(1)、图上画的是一座什么?(亭子)亭子什么样?(亭子上面有顶,有屋檐,下面有柱子)。
(2)、出示生字卡片“亭”指名拼读生字卡片。注意纠正后鼻音。
(3)、“亭”这个字的样子和亭子的样子很像,古代人真有本事。
2、活动演示投影片:将“人”拉至“亭子”旁。
(1)、现在图上画的是什么?在这个亭子的边上加了一个人,那么这是什么意思呢?
(人来到了亭子边)人到亭子边干吗?(看到亭子想进去坐坐,休息休息)。
说的真好,人看到亭子就停下来(出示“停”)看看这亭子造得真漂亮。
(2)、出示“停”,指名读,注意纠正后鼻音。
“停”和“亭”读音相同,但是它们的意思完全不同。
(3)、再次指名读“亭”和“停”,并分别组词。
(4)、象“停”这样看字就能知道意思了。古代人真是聪明啊!
3、出示投影片:人在门中听。
(1)、那么这幅图画了什么?(图上画了一个人在听)。
他在哪里听?(在门里听)。
你觉得他在听什么?(在听鸟叫声,在听人说话,在听歌声……在听声音)。
谁能把这幅图的意思连起来说一说?
指名学生说,尽量照顾全面,发现错误及时纠正。
(2)、出示生字卡片“闻”
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呢?(一个人在门里听声音)。
指名拼读生字卡片。“闻”是前鼻音,注意纠正。
齐读生字卡片,抽读。
(3)指名用“闻”组词。
4、出示投影片:鸟鸣图。
(1)、这是什么?(鸟)一只什么样的鸟?(漂亮的、美丽的、可爱的……)。
(2)、出示生字卡片“鸟”和“鸣”。
把这两个字和图对应起来,我请同学来连线。
指名学生连线。
(3)、说说你为什么这么连?(“鸟”字和鸟站在树枝上的样子很像)。
(“鸣”字就是小鸟张开嘴巴在唱歌)。
“鸣”字也是表示叫的意思,出示“鸣”。
(4)、指名学生分别拼读“鸟”和“鸣”齐读,抽读,分组读。
指名分别组词。
三、
我们古代的人真聪明,想出那么多办法来造字,有些字的样子和东西的'样子很像,我们就叫它们“象形字”(学生齐读3遍),像“亭”和“鸟”。有的字一看到字就能知道这个字的意思,我们就叫它们“会意字”(学生齐读3遍),像“停”、“闻”、“鸣”。我们小朋友也很聪明,连古代人的心思都能猜到,真了不起。
读卡片后词语,并造句。
四、指导书写。
1、我们除了要知道古代人的心思外,还要向古代人学习一样本领,那就是学写字。
2、分析结构,指导书写。
亭:上中下结构,中间的秃宝盖要写在横中线上,上小,下大。
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右边“亭”中间的秃宝盖同样写在横中线上。
闻:半包围结构。中间“耳”的笔顺要注意。
鸣:左右结构,“口”要写在横中线上方。“鸟”注意笔顺。
3、教师板书,学生书空,描红。
4、学生临写田字格,教师巡回指导,纠正不良的书写习惯及姿势。
5、展出写得好的字,并予以鼓励,师生共同评议。
指出写得不好的地方,有待改进的地方。
五、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gzhenggongwen/16285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