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行政公文

审计部门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大全(17篇)

审计部门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大全(17篇)



部门是一个企业或机构内的一个独立部分,负责特定的工作领域。以下是一些部门之间良好合作的实践经验,希望对大家有所启示和借鉴。

县长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

(一)落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还存在不足方面:一是压力向下传导递减。常委班子核心作用发挥还不够好有的同志把自己等同于一般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等指标”、“等调度”机械地执行扶贫工作要求没有站在一个县委核心决策成员的高度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统筹思考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有的同志在常委会讨论脱贫攻坚事项时只要不涉及自己挂点或分管的领域发表意见就“随大流”多数时“没意见”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和少数部门对脱贫攻坚重视不够、被动应付多、主动作为少。二是以党建促脱贫乏力党建工作抓得不实还存在就党建抓党建、就脱贫抓脱贫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充分结合起来以致一些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村“两委”干部带动致富能力不强。比如少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很好地将党建与脱贫工作结合起来,“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开展未有实质性进展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不明显。

一是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充分整合资源在脱贫攻坚集中发力上有差距。比如201x年度计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专项资金_万元截止x月x曰整合资金_万元占计划数的_%。二是党政第一责任人不同程度存在对脱贫退出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比如按照_文件要求党政第一责任人对脱贫攻坚退出认识不到位x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均未参加_年度、_x年度贫困户、贫困村退出的县级审定会议。三是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和部门联动抓扶贫有差距。表现为:个别县级领导对所负责的乡镇、分管的行业扶贫深入调研不够、研究不深、推进不力;少数县直行业部门责任落实、统筹协同差距较大个别单位还存在各自为政、工作不实的情况;少数乡镇、村(社区)和挂包单位、挂包干部存在过关和侥幸的思想催一下动一下点一下做一下不在狠抓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不在做好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存在水到渠成、自然脱贫的心理;少数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没有认真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等待观望、依赖上级和挂包单位、驻村工作队对存在问题和短板“一交了之”。四是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互促共进融合不够。表现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方法、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没有落到实处;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有差距部分乡、村领导班子选配不及时部分村党总支书记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带领致富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需要。

(三)落实监督责任和监管责任方面。

一是履行脱贫攻,监督责任不到位。表现为:紧密结合实际深入整治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仍有差距少数乡镇、村及单位在脱贫攻坚中慢作为情况不同程度存在。二是基层监督组织出现阵地失守的情况。表现为:部分村监督委员会监督意识不强不会、不敢、不善监督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不明显。三是部分职能部门存在作风不实、慢作为等问题。部分脱贫攻坚主责部门对开展扶贫领域和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认识不到位自查不深入不扎实以简单查找业务问题代替腐败和作风问题。职能部门慢作为情况不同程度存在。

(四)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方面—是问题。

整改成效有差距。表现为:省级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反馈_县存在x类_项问题截至x月完成整改_项x项还未完成整改。二是部分部门履行整改责任不力。比如农村危房改造进度慢全县农村c、d级危房存量_户截至月底竣工率仅为_%;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力度不够_个搬迁点道路仍未硬化或未完全硬化,安置点入住率为_%。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存在问题既反映在班子集体上也体现在班子成员身上。综合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认识不够深用新思想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

以上存在问题反映出_x班子在抓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没有吃准吃透_x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缺乏主动性深度广度不够要求不严有时借口工作忙、任务重安排学习时紧时松尤其是对脱贫攻坚具体要求、政策规定、好的经验做法学得不深不透宣传引导群众不够深入。部分班子成员对扶贫知识和政策学习不够全面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没有认真学习、领会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精神致使对新形势下的脱贫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指导。

(二)站位不够高用新使命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

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复杂性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个别班子成员依然存在凭经验和习惯抓扶贫习惯于会议开了、要求提了、文件发了、材料报了少数基层千部片面地认为喊喊口号、蜻蜓点水就能过关交差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扎扎实实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

(三)能力不够强用新作为抓实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

_x班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识大势、抓大事的能力还不够强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与_x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定位新要求与_跨越发展、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形势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有的班子成员不注重提高能力素质学习的本领、政治领导的本领、改革创新的本领、科学发展的本领、依法执政的本领、群众工作的本领、狠抓落实的本领、驾驭风险的本领与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使命担当不匹配、不适应。

(四)标准不够实用新担当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有差距。

在决胜脱贫攻坚、加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最关键时期各项工作任务加重少数班子成员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和劲头有所松懈工作中有时强调客观因素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畏难情绪不敢碰硬不敢创新尤其是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缺乏采用非常手段解决非常问题的胆识和魄力苦干实干精神有所减退。面对新任务虽然全县干部都立下了军令状但工作落实不细不实的问题依然存在少数党员干部对履行挂包责任不上心、不用心、不尽心工作标准不高导致工作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考核、经不起动真碰硬。

(五)纪律不够严用新作风护航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

脱贫攻坚存在的所有问题无不与干部作风有关。在干部监督、干部履职等管理上有时紧时松把关不严导致在工作落实环节上推进、跟踪、督办力度不够。面对新任务新要求个别x级领导缺乏担当没有真正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少数乡镇主要领导和村党总支书记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有的部门主要领导对行业扶贫和帮扶工作重视不够。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少数干部存在怕得罪人得过且过的思想谨小慎微;怕出事明哲保身不敢担当;怕出力缺乏艰苦奋斗不敢大胆创新等情况。对执行政策缺乏刚性约束存在上级抓得紧下面才抓得严的现象随大流、看风头、搞突击、打游击的心态仍然存在缺乏工作抓在平时、抓在经常、重在落实的自觉性。

三、整改的初步意见。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_班子将坚持领导带头与示范带动相结合、近期整改与中长期整改相结合、取得实效与群众满意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履行主体责任细化措施、健全制度、加强督查、认真整改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扎实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工作思路由脱贫摘帽向脱贫摘帽与成果巩固提升相结合转变继续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精准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一是深入学习贯彻精准方略。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以会代训、曰常学习、“三会一课”、“党员曰”等形式深学悟透_x给予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用心找寻脱贫攻坚工作的方向、思路和办法紧紧叮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决纠正思想上、政策上、工作上的偏差确保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二是建立健全更加高效的指挥体系。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县、乡脱贫攻坚指挥调度机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调度会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督促县级指挥部各专项办公室、专项指挥部切实履行职责超前谋划、细化安排、督促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乡村两级要主动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三是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红旗村”创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动作用。四是抓好扶贫一线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党组织书记培养工程加大从科级后备干部选派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充分发挥好驻村工作队作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优势。

(二)强化责任落实抓整改。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将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动摇进一步调整优化精准扶贫政策举措提高精准帮扶工作力度下足“绣花”功夫。一是压实责任不松懈。所有县级领导和乡科级干部继续驻乡镇、村开展工作每月驻乡村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继续实行“三同”工作机制分片包组的科级干部、挂包干部每月至少走访一次挂包的村民小组和挂包贫困户、联系非卡户;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开展“回头看”工作对不胜任的要及时调整。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开展一次“大回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和省级评估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面排查短板弱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面消除漏评、错退风险。二是健全机制促脱贫。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立保险、救助等风险防控机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强社会综合保障健全“失血”救助提供兜底保障。三是整合资源聚合力。深化_x定点帮扶、_协作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劳务协作、助学助医、人才支援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借助省市挂包单位和社会资源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三)强化巩固提升抓整改。突出重点、精准落实突出打好住房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医疗社保、基础设施建设“五场硬仗”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一是打好住房保障硬仗。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全力抓好人居环境提升整治。二是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巩固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培养壮大增收产业对发展后劲不足、带动效果不明显的产业补足短板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三是打好就业扶贫硬仗。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两种力量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发力。建立从动员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实现对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就业收入和就业稳定性。四是打好教育医疗社保硬仗。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兜底保障着力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特殊群体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五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对水、电、路、网、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改善发展条件。

(四)强化群众工作抓整改。贫困群众的智和志是内力内因是脱贫攻坚的力量源泉。一是志智同扶补短板。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思想引导、能力引领、典型引路、路径引入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二是丰富载体重实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结合“爱心超市”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要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正向激励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群众婚姻、教育等观念的改造通过文化、教育、科技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帮扶促进观念的互通和思路的改变。三是典型引导树标杆。深入开展“光荣脱贫户”选树活动深入挖掘脱贫典型的精神内涵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贫困群众有目标、有方向。

(五)强化监督执纪抓整改。一是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举措的硬落实。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适时组织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优先提拔使用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施展舞台;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扶贫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启动问责程序。二是健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平台规范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公示公开制度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扶贫救助资金兑现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建立扶贫工作专项巡察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审计加大扶贫领域违规案件查处力度对向扶贫资金“动奶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确保扶贫资金精准安排、精准使用打造廉洁扶贫、阳光扶贫。

(六)强化标本兼治抓整改。全面抓好各级巡视巡察督查考核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要坚持把面上问题整改与点上问题整改结合起来把巡视发现问题整改与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结合起来把阶段性任务整改与长期任务整改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政治站位抓整改、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改、深化专项治理抓整改、层层压实责任抓整改、严明纪律要求抓整改、注重标本兼治抓整改细化明确整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实行台账管理整改一件、销号一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同时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做到深入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

县长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市委在“七一”前夕结合“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带头到挂钩联系村开展“下基层,过党日”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挂钩联系村组织生活会,与农村党员干部一起重温入党誓词,为基层党员干部上党课,并围绕“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这一主题,与广大党员群众共谋富民之路、共商发展之策,引导基层党员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推动基层学习教育学有所循、做能见效。今日起本报摘登市委在“下基层,过党日”活动中的党课讲稿,供各地各单位学习借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部署,在“七一”前夕市委同志带头开展“下基层、过党日”主题活动,给基层党员干部讲党课,一起谋划发展思路,一起接受党性教育。基层党员干部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骨干力量和领头雁,要牢记职责使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能力素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全力以赴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矢志不渝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第一、要做发展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和脱贫致富的领路人。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在“种养加”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挖掘潜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要找准脱贫路子,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严格落实挂钩帮扶制度,镇村干部要包村、包户、包人。针对不同群体要有不同措施,比如针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以引导他们到企业工作;针对因病返贫的贫困户,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医药费的问题;针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还要创新脱贫办法,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克服等待上面“抱”着自己走的错误观念。特别是要进一步鼓励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把他们培养成农村生产资料的保护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农业新品种新科技的推广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和农村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

第二,要做新风示范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不仅是经济、物质上的小康,更是思想文化素质上的小康。一句话,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道德修养。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广大党员要时常对照党章党规,认真贯彻执行《准则》《条例》,带头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老实做人、老实干事,还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好闽东丰富的廉政文化、畲族文化和红土地文化,从中汲取精神滋养,进一步夯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根基,从而赢得民众的广泛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要做和谐引领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注重提升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村与村、户与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切实为推进扶贫开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党员干部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按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办事,尤其是在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上,必须做到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公平、公开、公正。要带头参与普法工作,引导群众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权威。要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反映诉求,确保各类矛盾纠纷都能及时有效化解,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农村安定稳定。要下定决心把村级党组织建设好,帮助基层组织增加集体财力,提高村干部待遇,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底,按现行脱贫标准测算,我国仍有5575万农村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十三五”时期,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不能有人掉队的小康,绝不能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排除在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就是农村还有5575万贫困人口。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增进人民福祉。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才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展示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全国人大会对这次集体学习的安排,我向大家报告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的基本情况。共汇报三方面内容。一是世界减贫事业的进展及我国的作用;二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及现状;三是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

一、世界减贫事业的进展及我国的作用。

(一)世界减贫事业的目标和进展。

相当数量的人口陷于贫困,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面临的大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按照联合国宪章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但广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仍面临着消除贫困这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联合国为动员各国进一步采取实际行动,协调国际社会加大推进世界减贫事业的力度,在1992年12月召开的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决定。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又把到20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少一半,作为千年发展目标之一。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个发展议程共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指标,其中第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在这个目标下,设有7个具体指标,其中第一个指标是“到2030年,在世界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困”。

根据联合国的测算,世界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已从1990年的19亿人,降至2015年的8.36亿人,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减了54%(即10.64亿人),其中的主要进展是在20以后取得的。因此,可以说全球在减贫问题上已基本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

(二)我国在世界减贫进程中的作用。

我国有自己的贫困人口认定标准。按我国政府制定的1986年的扶贫标准,倒推到1978年,我国农村有贫困人口2.5亿人。但世界银行对我国的减贫进程有他们的评价。按每人每天1.25美元的标准测算,世界银行认为倒推到1981年我国有贫困人口8.39亿人;而按此标准,到我国的贫困人口已减少到8417万人。因此,世界银行认为,在此期间,中国的贫困人口共减少了7.54亿人,占全球同期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这也是关于中国30多年来减少贫困人口7亿多人这一说法的由来。

尽管全球基本上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减少一半贫困人口的目标,但总体进展很不平衡。根据世界银行按每人每天1.9美元的标准测算,全球贫困人口8.97亿人,其中43.4%,即3.89亿人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4.4%即3.09亿人集中在南亚。按世界银行的标准测算,20全球贫困人口最多的前3个国家,分别是印度(2.3亿人)、尼日利亚(8735万人)、中国(8700万人)。而我国按自己的标准(不变价2300元/人·年)测算的年农村贫困人口则为9899万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现行的贫困标准(2012年现价2536元/人·年)实际上并不低于世界银行推荐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标准。

(三)关于国际贫困标准。

自1991年开始,世界银行根据全球最贫穷国家的贫困线,制定了以美元表示的国际贫困线,用于监测全球的极端贫困状况,并根据“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进行更新。从世界银行制定第一个国际贫困线到今年,已经更新了三次。

第一个国际贫困线(1.01美元)。世界银行于1991年,对33个国家的贫困线用1985年购买力平价进行分析,最穷的8个国家(肯尼亚、尼泊尔、坦桑尼亚、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摩洛哥、菲律宾、巴基斯坦)的贫困线为每人每天1.03美元,其中6个国家为每人每天1.01美元。世界银行据此确定国际贫困线为每人每天1.01美元(简称1美元),在《世界发展报告1990》中正式使用。

第二个国际贫困线(1.08美元)。世界银行于,用1993年购买力平价,计算最穷10个国家(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尼泊尔、孟加拉、突尼斯、巴基斯坦)的贫困线中位数为每人每天1.08美元,据此确定了每人每天1.08美元的国际贫困线,并在相应的世界发展报告中使用。

第三个国际贫困线(1.25美元)。世界银行于,用购买力平价,计算最穷15个国家(马拉维、马里、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尼日尔、乌干达、冈比亚、卢旺达、几内亚比绍、坦桑尼亚、塔吉克斯坦、莫桑比克、乍得、尼泊尔、加纳)贫困线的平均数为每人每天1.25美元,据此确定每人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

第四个国际贫困线(1.9美元)。世界银行于2015年,用20购买力平价,对制定1.25美元标准时的15个国家的贫困线的平均数重新计算,得到每人每天1.89美元的国际贫困线,即1.9美元贫困线。

在使用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他使用的是购买力平价而不是汇率,因此不能将各国的贫困标准按汇率直接将本币对美元进行直接折算。同时,我国也并不认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换算系数。为了进行比较,我们了解到世界银行采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换算系数近年大体保持在1:3.5—3.6之间。按此换算系数,我国按现价计算的贫困标准为2800元/人·年,折合为777.78—800美元,每人每天为2.13—2.19美元。因此,按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的农村贫困线实际上是高于他们提出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这一点,世界银行方面也是认同的。

二、我国扶贫开发的进程和现状。

(一)扶贫事业的发展进程。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农村长期存在的大规模极端贫困现象得到了明显缓解。但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中,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处在温饱不足的贫困之中。到1978年,全国农村有贫困人口2.5亿,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30.7%。从1978年底开始,农村改革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大大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到1985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了1.25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8%。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成立了专门机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并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改革,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到1993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了80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7%。

1994年3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年)》,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由此,扶贫开发进入了攻坚阶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一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发生了由主要扶持贫困地区(主要是贫困县)向扶持贫困村、贫困户的转变。同时,较大幅度地增加了扶贫资金。到2000年底,按当时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已降至320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7%。“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一地区的贫困发生率降至3%时,即可认为已完成减贫任务)。

20,我国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扶贫工作重点与瞄准对象做出重大调整。扶贫工作重点县放到中西部地区;贫困村成为基本瞄准对象,以村为单位进行综合开发和整村推进。这一阶段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到年底,以当时扶贫标准1274元计算,农村贫困人口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8%。

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此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普遍建立,因此,这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开始从以解决温饱为主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国家大幅度提高了扶贫标准,明确以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围绕实现两不愁(吃、穿)、三保障(看病、子女上学、住房)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

党的以后,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底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进入精准扶贫新阶段。据预测,到2015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将降至6000万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十三五”时期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用五年的时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二)我国扶贫开发的基本做法和基本经验。

这些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重要举措。一是坚持改革创新,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推进,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扶贫行动,针对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发展规划。三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用发展来带动减贫,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同时注重调动扶贫对象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其自身发展能力,发挥其脱贫的主体作用。四是坚持农业优先、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与“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普遍受益。五是坚持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为贫困人口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六是坚持动员社会参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七是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扶贫开发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

经过30多年不懈的艰苦奋斗,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的主要任务,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在长期实践中,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最核心的经验有两条: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我国扶贫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经济增长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6亿多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就业。1979-2012年的33年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5%,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0.1个百分点。

第二,发挥政治和制度优势。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调集资源和各方面力量,投入扶贫开发。这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最鲜明的体现。一是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重要内容,连续制定专门的减贫规划,如《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两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奋斗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二是实行责任、任务、资金和权力四个到省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和各级政府扶贫工作首长负责制。三是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四是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五是调动各方面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合力。

(三)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客观情况看,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句是贫困人口依然庞大。按现行贫困标准,20底有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贫困发生率7.2%。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西部一些省区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六省区的贫困人口均超过500万。另外一句是脱贫难度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尚未脱贫的人口大多致贫原因复杂,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从工作层面看,面对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当前还存在认识跟不上、工作不适应的突出矛盾。一是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部分扶贫任务比较重的地方主要领导还没有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还没有落到实处。二是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中央对省(区、市)的考核机制还没有建立,部分省(区、市)对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还不完善。三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够清晰。不少地方还停留在“大水漫灌”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上,一些地方表面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但实际上还是缩小版的“大水漫灌”。四是投入力度还不够。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不相适应,财政扶持投入渠道分散,未形成合力。

(四)现行的贫困标准和贫困人口分布状况。

现行标准的由来和基本考虑。我国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以来,制定和调整过4次贫困标准,分别为1986年的206元,2001年的865元,的1196元,2011年的2300元。同时,在每次明确不变价为基数的贫困标准后,再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动逐年调整按现价计算的年度贫困标准。

现行的按2010年不变价2300元为基数的贫困标准,是2011年确定的。2011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并适度发展的要求以及政府财力的基础上,新的贫困标准比20的标准提高了92.3%。根据2300元的新标准,2010年的贫困人口扩大到了165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7.2%。2011-年,按现价计算的贫困标准分别为2536元、2625元、2736元、2800元,贫困人口数量分别降到12238万、9899万,8249万和7017万。

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的分布。贫困人口仍然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3518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50%。其中,滇黔桂石漠化区贫困人口数量最多,有488万,其次是武陵山区(475万)、秦巴山区(444万)和乌蒙山区(442万)。四省藏区的贫困发生率最高,为24.2%,其次是西藏区(23.7%)、乌蒙山区(21.5%)、吕梁山区(19.5%)、六盘山区(19.2%)和滇西边境山区(19.1%)。

统计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的关系。目前,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数据有两套,一是国家统计局的监测调查数据,二是国务院扶贫办的建档立卡数据。

从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对我国农村贫困状况进行监测,通过全国住户调查抽样数据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及分布,并每年发布《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作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状况的法定统计数据。从20起,国务院扶贫办按照精准扶贫方略的要求,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贫困人口规模为控制数,开始实施对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年,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为8962万人。这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8249万人多出713万人,即多出8.64%。

贫困监测调查使用的是国际通行的抽样调查办法,数据相对客观,但局限性是不能将贫困人口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建档立卡登记的农村贫困人口,是通过村内民主评议、村乡县逐级审核和“两公示一公告”等程序识别的贫困人口。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局的数据是根据每年的贫困标准通过抽样调查推测出来的。而在农村,由于不可能掌握每个人的实际收入数据,因此,确定贫困人口只能通过村里的民主评议,登记的只能是村里的相对贫困人口。通过建档立卡,把贫困人口落实到具体的户和人口,这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两套数据都必不可少、互为佐证、互为补充。

为避免两套数据对贫困人口数量产生歧义,经部门协商和国务院同意,确定:一是区分两套数据的表述。即贫困监测调查数据表述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表述为“扶贫对象”。二是明确两套数据的使用。贫困监测调查数据反映贫困总体情况和扶贫总体成效,并每年向社会公布。建档立卡数据反映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和成效,作为实现精准脱贫的工作依据。同时,两个部门也在努力完善各自的统计方法,以使统计的数据更为客观、准确。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形成过程。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国内考察调研25次,14次涉及扶贫,其中有7次是把扶贫作为重点考察调研内容,连续三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今年以来,先后到云南、陕西、贵州等地调研扶贫工作,在延安、贵阳两次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先后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会议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他指出:“从现在开始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他多次要求: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过硬的办法,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创新实践和主要经验,精辟阐述了扶贫开发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按照的要求,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下,中央农办、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下一步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总体目标、政策举措等一系列建议,形成了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交的扶贫开发工作汇报材料。7月20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专题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稳妥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采取切实管用的重大举措等四个方面,对脱贫攻坚作了深刻阐述。按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的要求,从今年7月起,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正式启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起草工作。中央农办、扶贫办牵头,组织26个部门组成文件起草组,在第一阶段汇报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论证完善和细化实化了重大政策举措,形成了《决定》(送审稿)。经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决定》于11月29日印发。

《决定》提出的主要举措,列入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要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五中全会后,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工程作出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的突出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到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面小康的成色就会受到影响,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也会质疑。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人民福祉。关心关爱贫困群众,让全体人民安康富裕、生活幸福,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脱贫攻坚战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解决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就能更加巩固。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到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就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将有力地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1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在《纲要》提出的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更明确、更量化的目标,就是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一是关于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考虑。从我国综合国力和近年来的扶贫实践来看,这一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2011年以来共减少了5221万人,平均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虽然减贫速度随着扶贫难度的增加而逐年下降,但是我们通过超常的、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几年每年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仍然是有可能的。这样,到2020年时还剩下约2000万贫困人口。而这2000万人主要是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是属于贫困发生率在3%以下的那部分人口。《决定》明确要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他们实行全部兜底,使他们人均实际生活水平高于贫困线。

二是关于贫困县全部摘帽的考虑。经过几轮调整,目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592个。2011年,新的十年扶贫纲要确定了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共有680个县,其中同属重点县和片区县的有440个,重点县和片区县共有832个。通过多年扶持,一些贫困县发展较快,已具备退出贫困县行列的条件。今后几年,通过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全可以使贫困县全部摘帽。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坚持分级负责、规范操作、公开透明、正向激励的基本原则,中央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政策解读、督促检查,对贫困县退出的标准、程序、政策和核查办法作出规定。地方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贫困县退出后,到2020年扶持政策保持不变。

三是关于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考虑。2011年在确定新的扶贫标准时,考虑到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已基本解决,应更多考虑他们巩固温饱成果、实现脱贫致富的发展需要,即要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这些目标,是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县摘帽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重要标志。

根据脱贫攻坚目标,中央确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核心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五中全会的《建议》明确了实施精准扶贫的基本路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据测算,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余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围绕“五个一批”,中央从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加强生态保护、加强教育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等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政策举措。

向大家重点汇报两个重大举措。

一是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到2020年,使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十二五”前四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约802亿元,累计搬迁贫困人口733万人。其中,发展改革委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71亿元,搬迁贫困人口302万人,目前人均补助标准为6000元;各省通过专门安排省级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切块到省的巩固退耕还林、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等资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共搬迁贫困人口431万人,人均补助标准主要在3000—6000元之间,个别地方超过10000元。

目前确定的搬迁对象主要为: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集中安置主要包括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分散安置主要指到有条件的农村插花安置以及投亲靠友等。

建设标准是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中央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适当提高搬迁补助标准,并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主要用于搬迁对象住房建设。东部地区主要依靠自身财力解决,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适当补助。

据目前初步测算,实现1000万人的搬迁,大约所需资金6000亿元。筹措渠道主要有:一是逐年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鼓励和引导农户自筹部分建房资金,两项合计力争达到1000亿元;二是通过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由省级政府向有关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1000亿元项目资本金,这部分资金实际上就是增发地方债;三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设立的专项建设资金,为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500亿元项目资本金。剩余的3500亿元缺口部分,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为省级投融资主体提供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贷款。

两家银行的贷款资金从何而来?考虑由两家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中央财政对贷款给予90%的贴息。2015年—暂安排2000亿元贷款规模。承贷主体为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投融资主体,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0年。由省级投融资主体负责还贷,不纳入地方政府债务。

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中央还出台了相应的财政、投资、金融和土地政策。其中在土地政策方面,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的需要,在分解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向搬迁任务重的省倾斜。在满足城镇化需要的基础上,允许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片区外重点县将部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正在制定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实施计划,各地正在进一步明确搬迁对象、确定省级投融资主体。

二是关于低保兜底脱贫。经测算,到2020年大约还有2000余万贫困人口属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对这部分人,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中央确定,把这部分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但由于目前扶贫与农村低保在政策衔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这两项制度还未能在减贫进程中充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聚合效应。

从两项制度覆盖的人数看,2014年底全国农村低保对象5129万人,贫困人口7017万人,据建档立卡数据,重合覆盖的人口约2600万人。4417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享受低保政策,2609万农村低保对象不在扶贫范围。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两项制度的对象识别标准不同。全国有统一的扶贫标准,各地据此都制定了地方扶贫标准,有11个省(市)高于国家标准,19个省(区、市)采用国家标准。但全国没有统一的农村低保标准,各地的标准由各省(区、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从各地低保和国家扶贫标准比较来看,有20个省份农村低保标准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最低的河南、广西、新疆,低保标准分别只有1824元、2029元、2029元;有12个省份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最高的北京、上海、天津,低保标准分别为7588元、7560元、6154元。从各地低保和扶贫标准的比较来看,有22个省份低保标准低于地方扶贫标准,有6个省份低保标准高于地方扶贫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都实施低保和扶贫的统一标准。

两项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扶贫开发促发展、农村低保保生存,在这一政策目标的引领下,确定的标准和标准所对应的人群存在一定差异,在现阶段是正常的。但从我国减贫战略需要来看,必须发挥两项制度衔接的综合作用。当前大多数地区农村低保标准低于扶贫标准的状况,使低保难以充分发挥兜底作用。因此,中央明确,按照逐步使扶贫和农村低保标准“两线合一”的思路,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同时要求,尽快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需要说明的是,低保对象主要是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以及部分因为特殊原因一时生活无着的人,而有劳动能力的人应在政府和社会的扶持下努力靠自己的劳动摆脱贫困。因此,低保制度不能成为一个养懒汉的制度。

在实施“五个一批”的同时,中央还着眼贫困地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对贫困地区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等。

(五)保障措施。

打赢攻坚战,要有一整套的保障措施。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围绕“强化政策保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涉及财政投入、金融扶贫、用地政策、人才支持、领导责任制、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督查问责、队伍建设、法治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今天重点报告在政治保障、资金保障和法治保障方面的有关决策部署。

1.关于政治保障。

发挥政治优势是我们过去取得扶贫开发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更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政治保障。这方面主要有两大举措。

一是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中央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大政治任务,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明确提出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对中央、省、市、县几级党委政府的职能进行了界定,党中央、国务院主要负责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出台重大政策举措,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市(地)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上。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同时要求,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要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每年要向中央作扶贫脱贫进展情况的报告。在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22个扶贫任务较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书记、省市长(或主席)都向中央签署了责任书,承诺到2020年实现本区域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同时中央还要求改进县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优秀干部,选好配强扶贫任务重的县党政主要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可以就地提级。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力度。

二是实行最严格的扶贫考核督查问责。包括:抓紧出台中央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选择重点部门、重点地区进行联合督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省份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等。

2.关于资金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脱贫攻坚,一定意义上要靠钱来支撑。为打赢这场攻坚战,今年以来,中央组织有关部门对脱贫攻坚的资金需求、来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测算和筹划。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扶贫开发的投入不断加大。主要有两个口径的钱。大口径就是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综合性支出,指的是中央财政用于农村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能够直接受益的资金。包括专项扶贫资金和农业生产、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农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支持以及彩票公益金等方面,这是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扶持生产、民生建设等方面总的支出。2011年是2272亿、2012年是2996亿、2013年是3717亿、2014年是4587亿。还有一个是小口径,指的是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11年的272亿,增加到2015年467亿。这笔钱是专门用于扶贫的支出,主要用在贫困农村贫困人口的发展产业、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国营农场、林场扶贫以及扶贫贴息贷款。

中央脱贫攻坚文件对今后五年财政投入总的要求是“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具体要求是:“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也就是说,无论是大口径的对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的中央财政支出,还是小口径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十三五”期间,都要适应脱贫攻坚战的需要。虽然当前面临经济下行和财政增收困难的压力,但是,中央已经明确,财政再紧张也要保证脱贫攻坚的需要。

在金融资金方面,中央要求“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再贷款、再贴现、差别降准等手段。“长期”是因为要在脱贫攻坚的5年内使用,并且不局限于5年,因为今后相当长时间还面临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贫困地区持续发展能力的任务。“低成本”是因为这是穷地方和穷人用的贷款需求。

中央脱贫攻坚文件有这样几个具体支持渠道。一是政策性金融债和专项建设基金,主要是人民银行给全国性银行使用的资金。其数额要根据我国货币政策节奏和脱贫攻坚的需要来定。如前所述,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拟发行350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和使用50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二是扶贫再贷款。再贷款是央行发放资金给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当地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式,主要发放对象是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四类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先后在和2014年分别设立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其特点是时间长、利率低。按照中央的要求,人民银行已经决定设立扶贫再贷款,目前已基本完成扶贫再贷款政策的顶层设计,为各类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其带动贫困户数量,给予五年期、低于支农再贷款利率(一年利率2.1%)的贷款支持。这项政策,将于明年1月份出台实施。2014年底和到今年三季度末,支农再贷款余额分别为2154亿和2126亿。扶贫再贷款的规模,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确定。三是在两家银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中央已同意在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专事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这就从机构设置上,为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提供了保障。目前,两家银行扶贫事业部的组建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同时,中央还在采用过桥贷款方式撬动信贷资金、扶贫小额信贷、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等多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

3.关于法治保障。

中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要求“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完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扶贫开发条例”。

我国扶贫开发的实践为扶贫法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进入新世纪以后两个为期十年的扶贫开发纲要和这次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定,为制定扶贫开发条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素材。近年来,先后有黑龙江、湖北、广东、广西、重庆、陕西、甘肃、内蒙古、贵州、云南、江苏、四川、青海等13个省(区、市)出台了扶贫开发工作条例。有关部门从20开始进行扶贫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上半年,起草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扶贫开发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按照这次中央决定的要求,把扶贫立法工作由制定扶贫开发法调整为制定扶贫开发条例,并争取纳入20国务院立法计划。

县长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

为了扎实的做好精准扶贫工作,许多单位都将年青干部作为了帮扶主力,既发挥年青干部的冲劲,又让年青干部在帮扶中成长。

走出青春烂漫的象牙塔,步入专业具体的基层机关,就是专业来自于农村的干部对农村的具体情况又知道多少呢?对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又了解多少呢?在扶贫的过程中,年青的干部上了一堂生动的人生课。

珍惜现有生活。房奴、孩奴、车奴…,生活的压力压着现在的年青人喘不过气,不去啃老难以为继正常的生活,就是让人羡慕捧着“铁饭碗”的国家机关干部也不例外。时常有人抱怨到自己生活压力大,很失意,潜意识里心态多少有些失衡。但是随着帮扶工作的深入,年青的干部迅速认识到了农村贫困群众的生活现状,因病、因残的贫困群众如果没有帮扶政策的支持,很难想象他们的生活会是什么样的状况。病残的人成家里的拖累,能劳动的独自支撑家里的里里外外,他们生活的压力大不大呢?相对于群众的压力,年青干部的生活是不是又很幸福了呢?现有的生活即时差强人意,是不是也该珍惜呢?珍惜来之不易的工作和职务,不以家庭困难紧张去走歪门邪道,不以待遇得失减退工作热情,踏踏实实地做人,清清白白地做事,珍惜现有的幸福生活。

品味农村工作。农村工作对于行业行政机关的干部同志来说是新鲜事物。虽然日常工作和农村工作有交叉,但是很少直接面对群众。扶贫工作作为一项农村工作,直接将机关干部摆在了群众的面前,怎么做好扶贫工作,怎么缓解群众的生活压力,助推帮扶村发展,这些直接的民生问题不是写个报告,修点水利设施就能解决的。围绕脱贫攻坚的目标,按照因地制宜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举措帮助帮扶村、贫困户发展就值得年青干部细细品味。人生百态,以家庭为生产单位的农村更是复杂多样,如果不深入到群众的家中,面对群众多一份倾听,是很难仔细了解到他们的生活情况的。笔者的帮扶户有因病致贫的也有失独的,习惯了长期的生活挫折,精神上的支持比物质上的援助珍贵,多一次入户走访,多一份关心关怀开启的或许就能翻开帮扶户生活新的篇章。

映衬个人素质。扶贫工作需要付出,不是每项工作都能拿来报账,有时候要开私车去走很长的泥泞路,烧油还扎心,对帮扶户的帮扶有时候也需要自己买单,怎么认识和处理这些付出就映衬着个人的素质和党员的修养。作为一名党员至少是一名公职人员,帮扶工作的付出就成了个人素质和党性修养的卡尺。好同志会心甘情愿地去付出,带着温度去帮扶。如果老是将帮扶作为一项工作而不是作为事业,总会有各种各样的理由拖延帮扶工作,对群众的帮扶很难深入,有时甚至会在同志们耳边抱怨。此时,每一名帮扶干部都应该思考帮扶的意义在哪里,是不是应该把帮扶仅仅看作任务,对于群众的感情在哪里?共产党员的榜样作用在哪里?如此才能在帮扶中提升个人素质,增强党性修养。

帮扶是一堂人生课,教会干部打破固定工作模式的局限去思考问题,给予人生的启迪和思考。干部只有带着感情去上课,才能在这堂人生课中劳有所得、学有所获。

习近平总书记的“三大战役”之一的脱贫攻坚工作在全国开展几年,几年来,就农村的人居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交通四通八达,水泥路通村通组,便民路走村串户,风貌打造后焕然一新,产业发展如火如荼。脱贫攻坚的战役取得了辉煌的成绩,但是还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一、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与人民群众的思想素质还存在着差距。党和国家的脱贫政策要求政府和群众共同努力,同心同德,互相配合,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共同摘掉贫穷落后的帽子奔小康脱贫致富。而部分群众缺是被动接受党和国家政策,不是主动配合乡村干部的引导,创业致富。

二、部分群众思想观念发生畸形变化。

三、部分群众“等、靠、要”的思想严重。耐心等待国家政策扶持,等着天上掉下馅饼,靠国家救济过日子,甚至恬不知耻到政策部门要求解决这样那样的问题。只向政府索取,自己却不愿意付出,稍不如意怨气冲天,这种人不知感恩,更不满意。

因此脱贫攻坚政策应加大提高人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教育,转变群众脱贫致富的观念,把“要我脱贫”变为“我要脱贫”这条正道上来。

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党员发挥作用。“做给群众看,带着群众干”,在扶贫工作中,我们要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帮扶责任人,我们在开展帮扶工作时,就应该时刻本着为人民服务,为人民办实事的态度去帮扶,而不是为了仅仅为了每月的填表签字按手印,作为党员,要时刻牢记肩负的职责与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不浮躁,不虚假,从群众利益的角度出发,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尽自己的努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就要建设好的村“两委”班子。就是要加强支部建设,整顿软弱涣散村级党组织,切实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把加强村支书队伍建设作为重中之重来抓,着力建设一支政治坚定、能力过硬、作风优良的村一把手队伍。要优化结构,坚持在“能人”中选“好人”,把致富带富能力强的党员群众吸纳进村“两委”班子,让得力的村“两委”班子配合好政府,带动贫困人口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激发贫困群众内生动力。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让他们的心热起来、手动起来。必须找准路子,实施精准脱贫,切实提高基层治理水平,激发贫困群众以更加振奋的精神状态、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自力更生、艰苦奋斗。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聚合全社会之力。脱贫攻坚需要形成合力,必须强化政府责任,引导市场、社会协同发力,构建专项扶贫、行业扶贫、社会扶贫互为补充的大扶贫格局。要动员全国全社会力量,把所有工作、各种资源、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焦、聚集、聚合,对照标准,彻底整改,高标准完成任务。

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加强党的领导力。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脱贫攻坚是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的一把手工程,是一项极其重大、极为严肃的政治任务。各级党委和政府必须进一步提高认识,强化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明确责任、尽锐出战、狠抓实效。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施大规模扶贫开发,使7亿多农村人口摆脱贫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当前,扶贫开发已经进入到了啃硬骨头和攻城拔寨的收官冲刺阶段,只能成功,没有退路。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我们共庆中国农民丰收节,分享丰收带来的喜悦,凝聚共识,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积蓄强大力量。

3月19日至20日,省委中心组举行学习研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统筹推进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部署会议、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和在疫情防控期间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孙志刚主持会议并讲话。他强调,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确保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夺取,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圆满收官。疫情发生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关于全国春季农业生产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为我们做好当前各项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深入贯彻,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抓紧抓细抓实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坚决避免麻痹思想、厌战情绪、侥幸心理、松劲心态,毫不放松落实“外防输入、内防扩散”各项措施,切实做到管住点、放开面,确保两场战役都要打赢、两个胜利都要必得。要始终保持战斗状态,疫情防控不获全胜决不轻言成功,脱贫攻坚战要坚决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要开动脑筋想办法,用创新的办法解决脱贫攻坚和经济社会发展遇到的困难和问题,确保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要只争朝夕苦干实干,一刻不能停、一步不能错、一天不能耽误,以百分之二百的付出确保百分之百的胜利。要具体深入落地落实,坚决杜绝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把抢回来、补回来的措施细化到行业、到企业、到项目,以实实在在的工作保证各项目标任务完成。我们要深刻理解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蕴含的重大而深远的时代意义、历史意义、战略意义、世界意义,深入领会其精神实质、核心要义、科学方法,坚决扛起督战榕江县脱贫攻坚的政治责任,把时间抢回来,把损失补回来,把进度赶回来,争分夺秒干,马不停蹄干,确保按时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战。

扶贫开发成效如何,关键要看是不是做到了识真贫、扶真贫、真扶贫。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在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上强调,扶贫攻坚特别要在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上下更大功夫。这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进入攻坚拔寨的冲刺期后,党中央更有针对性的要求。

随着扶贫开发工作的推进,贫困人口的情况也在发生变化,既有集中连片的特殊困难地区,也有零散分布的贫困村、贫困户、贫困人口。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指出,要更多面向特定人口、具体人口,实现精准脱贫,防止平均数掩盖大多数。这就需要改变以往扶贫工作中存在的福利化、平均主义倾向,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真正把好钢用在刀刃上。扶贫开发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在于精准。

实现精准扶贫,深入调研、准确识贫是前提。富裕的生活大体相似,而贫困的原因各有不同。各地要改变以往大水漫灌、手榴弹炸跳蚤的工作方式,深入调查,把扶贫对象摸清,把家底盘清。一些地方在识贫工作中总结出了四看法: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动能力强不强、四看家中有没有读书郎,就是实践中管用的好方法。各地要通过建档立卡,对扶贫对象实行精确化、规范化管理,做到心中有数、一目了然。

精准扶贫意味着精准施策。各地要在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对那些有劳动能力的,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对那些居住地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通过移民搬迁实现脱贫;对那些丧失了劳动能力的,通过低保政策实施兜底扶贫;对那些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通过医疗救助帮扶,做到一把钥匙开一把锁。

需要看到,现在大量农村劳动力外出务工,由此产生大批农村留守儿童和留守老人。精准扶贫,需要切实解决这一群体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供更加精准、完善的基本公共服务。各地要通过社会保障、社会救助、大病保险和新农合等政策,确保留守儿童和老人不成为被遗忘的群体。各级党委政府和基层组织要发挥积极作用,通过更加精准的管理和服务,加强对未成年人的监护和对老年人的关怀照顾,让他们感受到社会的温暖。

但愿苍生俱温饱,不辞辛苦入山林。实现贫困人口如期脱贫,是我们党向全国人民做出的郑重承诺。实现这一承诺,需要各地付出更大努力。贫困不是一两天产生的,要想根治,也不可能毕其功于一役,必须和发展相结合。各地要围绕四个全面战略部署的相关要求,下定打攻坚战的决心,以精准扶贫实现精准脱贫,让真正需要帮扶的群众享受到扶贫开发的阳光雨露。

近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陈希在电视电话会议上强调,组织部门要扎扎实实做好抓党建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各项工作。这要求组织部门始终坚持以“党建+”为统领,以“抓党建、强基础、谋发展、兴产业、促脱贫”为主线,将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有机结合,确保实现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为脱贫攻坚注入党建力量。

坚持以服务民生为导向,坚持力量下沉一线,打通群防群治“最后一公里”;。

坚持自治、法治、德治“三治”并进,深入推进“一抓两促”工程,以“思想共识”力量凝聚起“促发展动能”强大力量。

持续实施村级组织带头人整体优化提升行动,全面清理不合格、不胜任、不尽职的村干部;。

不断吸收优秀青年、致富能手进入党员队伍,培养壮大党员“致富带头人”队伍,让党员干部成为发展生态扶贫产业、推进乡村振兴的“标配”,推动党建引领村务善治。同时,抓头雁落实基础保障,形成统一规范标识、挂牌和功能室设置,体现党“服务性质与服务功能”的元素,如组建“党支部+基地+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发展富民产业、“党旗领航+农村电商”模式释放消费能力,提高村级组织各项工作运转效能。

建强基层驻村队,显关怀促支撑体系。乡村振兴“文明号角”已经响起,要通过全面走访慰问、提升生活保障、提拔重用干部等措施彰显党和人民的关怀,切实构建激励广大驻村干部担当作为支撑体系,为夺取脱贫攻坚战全面胜利提供组织保障。组建由选派单位领导、县委组织部干部组成的工作队,到全县所有村(社区)对全体驻村干部进行走访慰问,进一步鼓舞驻村干部的士气,坚定他们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信心和决心。坚决贯彻落实《激励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工作队员担当作为决胜决战脱贫攻坚若干措施》,严格落实驻村条件达到“九有”标准(即有床铺、有厨房饮具、有冰箱、有桌椅、有热水器、有卫生间、有空调或风扇、有安全设施、有电动车)和每人每天100元的标准发放驻村补贴,安排全体驻村干部免费体检一次,并为他们购买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同时,对表现优秀的驻村干部优先推荐提拔重用或给予职级晋升,或在职称评审、岗位聘用上倾斜,激励干部在脱贫攻坚一线干事创业,真正创造“有为才有位,有位须有为,有位更有为”的社会环境。

当前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收官冲刺的时刻,但脱贫攻坚的冲刺不能像马拉松那样大步冲,也不能像百米疾步冲,而是要像竞走那样稳步冲,要提高速度的同时,保持姿态、动作规范,蹄疾步稳跑好脱贫攻坚最后一公里。

提高“前进”速度。当前脱贫攻坚仍有一些贫中之贫、困中之困的“硬骨头”需要攻克,而距离完成任务目标仅有不到8个月的时间,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又为如期完成脱贫攻坚任务带来了新的挑战。面对时间紧、任务重的形势,广大党员干部要提高紧迫感和责任感,尤其是领导干部要时刻树牢责任担当,该带头冲锋的时候就决不能左顾右盼,该拍板决策的时候就绝不能瞻前顾后,要尽其所能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因素和社会力量助力脱贫攻坚,下好脱贫攻坚“先手棋”“多手棋”,切忌思想上存有“观望心态”,一味“等靠拖要”,严格保证脱贫成效稳中有进,在担当作为中当好群众的主心骨,让群众的生活更有盼头、有奔头。

保持“精准”姿态。竞走这一运动项目有许多动作要求,例如双脚不能同时腾空、支撑腿必须伸直等,一旦违反动作要求,将被予以警告或取消比赛资格。而对于脱贫攻坚来说,精准脱贫、精准扶贫就是规定的动作要求,需要一以贯之、常抓不懈。各级各部门要坚持“精准”导向,运用科学有效程序对扶贫对象实施精确识别、精确帮扶、精确管理。要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精准扶贫”的工作方针,改革现行扶贫思路和方式,变大水漫灌为精准滴灌,变“输血”为“造血”,变“给鱼”为“授渔”,重在从“人”“钱”两个方面细化方式,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一系列问题,确保帮扶措施和效果落实到户、到人。

严守“行为”纪律。严守党的纪律规定是脱贫攻坚干部队伍建设的迫切要求,也是脱贫攻坚取得全面胜利的必然要求。跑好脱贫攻坚的最后一程,党员干部要始终严守行为纪律,保证动作规范。要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始终保持饱满的精神状态,扑下身子去和当地群众打成一片,多方位、多渠道了解脱贫攻坚存在的突出难题,想法设法为群众解决实际困难,积极弘扬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用心用情用力做好各项帮扶工作。要不断提高站位,坚定理想信念,把党规党纪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把每项脱贫攻坚工作做深做细,用实实在在的成绩取信于民。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毛南族实现整族脱贫作出重要指示表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希望乡亲们把脱贫作为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新起点,再接再厉,继续奋斗,让日子越过越红火”。

整族脱贫是扶贫攻坚战的一大胜利,是民族发展进程中一件大事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党向人民作出的庄严承诺,我国作为拥有56个民族大家庭的多民族国家,全部脱贫,必然是“一户不落、一个不少”。脱贫攻坚工作是总书记牵挂最多的、投注精力最多的事情,从独龙族到毛南族,更多的少数民族实现整族脱贫,这次总书记同样欣然回信勉励,足见56个民族是一家的真挚感情。这必将激励各民族同胞一以贯之“继续奋斗”,全部脱贫、全面小康,携手开创美好新生活。

一以贯之“继续奋斗”,要坚持党的领导,让民族脱贫事业、民族发展始终在党的引领下阔步前行,让56个民族是一家更加心贴心、心连心。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愈发成熟和完善,在党的领导下,民族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更大成果,毛南族脱贫就是很好的例证。毛南族是我国28个人口较少民族之一,广西壮族自治区环江县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也是全国唯一的毛南族自治县,全县有毛南族6.45万人,占全国毛南族总人口的约70%。底,环江县贫困发生率降至1.48%。205月,环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综合全国毛南族脱贫情况,毛南族已实现整族脱贫。当前,脱贫攻坚工作临近收官,这场战斗走到今天,离不开党的领导,离不开党建在基层建设中的引领作用。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脱贫攻坚事业取得突破性进展,整体性贫困基本克服,各民族聚居地区应用尽用各项保障政策,因地制宜、因人而异,将扶贫扶智扶志相结合,或推进产业扶贫、或推进就业扶贫、或推进异地搬迁扶贫,让更多民族同胞享受到国家和社会进步成果,摆脱“穷”字困扰,走上致富新路。

一以贯之“继续奋斗”,要坚持树牢为民意识,让民族的发展植根中国大地,让脱贫事业更加有质量,让人民对未来美好生活更加信心百倍。

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观念,在发展的同时,切实做好民族地区的生态保护工作。让全国各族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加有梦想,有希望。

一以贯之“继续奋斗”,要不断完善和推进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让各民族之花竞相绽放,一起携手奔向更加美好的新生活。

民族地区工作,多是和边疆守护、民族关系、宗教关系联系在一起,处理民族问题,必须坚持好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坚持依法行政、依法执政,依据宪法和各项法规,在保障各民族合法权益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各民族之间的经济、社会、文化交流,促进物品流通和民族互助,大力增强各民族凝聚力、向心力,携手奔向更加美好新生活。民族之间没有高低贵贱,一律平等,各个民族都是祖国大家庭中不可或缺的一份子,每个民族的人民都是独一无二、不可或缺的。我们要坚持好党和政府的民族政策,尊重不同民族的不同习俗,在共同熔铸中华民族血脉传承的基因中,升华出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偕行共进的力量。高举爱国主义旗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人民,聚合一切可以聚合的力量,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凝聚无坚不摧的蓬勃力量,书写民族团结、民族进步、民族携手迈向更加美好新生活的恢弘篇章。

今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收官之年,护航打赢脱贫攻坚战是纪检监察机关贯穿全年工作的重要任务。近日,浙江省纪委省监委专题部署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开展专项监督工作,聚焦监督重点,紧盯薄弱环节,狠抓整改落实,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坚强有力保障。

据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系列重要指示特别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按照中央纪委关于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工作的要求,省纪委省监委在领导带队到一线调查研究、召开常委会专题研究的基础上,结合浙江实际制定出台了《关于开展省内扶贫开发和省外扶贫协作专项监督工作方案》,明确收官之年专项监督的工作目标、监督对象范围、监督内容和监督措施等内容,保障脱贫攻坚战全面打赢、全胜完胜。

聚焦省外扶贫协作各级责任落实,紧盯协作帮扶资金拨付使用效益、项目脱贫绩效、选派干部作风建设等加强监督检查,督促高质量如期完成扶贫协作任务。

看各类监督检查发现扶贫开发、扶贫协作过程中问题整改落实情况,监督推动党委切实抓好整改工作,真正解决扶贫开发、扶贫协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适时赴对口地区对协作帮扶资金和项目绩效、选派干部作风建设等情况开展督导检查。

专项监督工作还明确,全省各级纪检监察机关要强化协作配合,充分发挥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和对口帮扶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能作用,健全完善内部协调联动机制,统筹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视巡察监督力量,推动脱贫攻坚各项决策部署落深落细落实。

县长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

__乡在县委、县政府的领导下,在各村的支持配合下,认真贯彻落实201_年扶贫攻坚政策,坚持以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紧紧抓住开江县振兴发展的策略,推进秦巴山区连片扶贫开发与扶贫攻坚行动建设的历史机遇,用好中央、省、市、县的扶持政策,把扶持重点放在因病、因灾、文化水平低、劳动技能低下,目前尚无致富门路等具有发展能力的二类贫困户和有发展能力的三类贫困户,进一步解放思想,改进作风,切实抓好扶贫攻坚的各项工作。

一、严格把关,提高扶贫精准度。

扶贫就是要“瞄准重点、精准制导、定点清除”,实施精准扶贫,关键在于突出扶持重点,圈出贫困区域、划定贫困群体、制订具体帮扶措施,改“大水漫灌”为“滴灌”,提高扶持效果。我乡按照“识别到人、帮扶到户、落实到位”的要求,重点做好了几项工作:那就是准确扶贫对象,建立规范档案;量身定做扶持措施,确保扶贫效果;帮扶责任到位,完善考核机制。

认真做好建档立卡工作。按照精准度的要求,根据县核定我乡201_年贫困人口人的数量科学分配到各村、组,组织人员到村到户开展好贫困状况调查,为贫困户“建档立卡”,做到底数清,情况明。采取“五定”措施(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全面推进农村扶贫帮扶到户工作。

加强“两项制度”的有效衔接。加强了农村低保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的有效衔接,确保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保尽保,有劳动能力的贫困群众应扶尽扶。让他们都能实现“两不愁三保障”(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住房、医疗和教育)。

抓好“智力扶贫”即培训转移就业扶贫。通过实施农民技术培训,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能力,加快“输血”式扶贫转向“造血”式扶贫的工作进程。以贫困家庭“两后生”和进城进园安置贫困户劳动力为重点,集中扶持贫困户“两后生”职业学历教育培训和贫困劳动力就业技能培训,提高他们的职业技能,增强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201_年,计划完成学历教育及劳动力转移人。

加大产业化扶贫力度。积极探索创新扶贫模式,争取县相关部门的政策支持,以乡源头生态保护及县饮用水源地为基点,加大对特色产业的扶持,如白肋烟种植、银杏及青脆李和畜禽产业等等。

夯实基础设施基础。俗话说:“要想富,先修路”。面对全乡80%的小组路未硬化的难题,我乡积极争取上级资金支持,今年开工建设3.5公里路面硬化,积极向上级相关部门申报扶贫项目,争取资金1000余万,基本实现村通水通电,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工程目前已完成招标工程,即将施工。

二、我乡扶贫攻坚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

党委、政府高度重视,落实领导责任制,层层抓落实。我乡党委、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十分重视,扶贫攻坚工作由党委书记一把手负总责,并成立了扶贫攻坚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政府对扶贫攻坚工作实行“一票否决制”,同时加强完善组织领导,以实现扶贫开发的高位推动。按照“书记负总责,工作到村,扶贫到户”的总要求,充实完善监督体系,定期检查,形成制度,长期坚持。

正确引导产业转移,大力扶持特色产业,积极鼓励外出务工,帮助贫困农民增加收入。大力宣传我县产业转移扶持政策,引导农民加强土地流转,特色产业成规模,应对今年政策对白肋烟扶持力度减弱,导致产业收入的急剧减少,积极引导和鼓励贫困户就近就地开展二、三产业,并结合当地实际,帮助并组织农民搞劳务输出。我乡结合招商引资工作,采用引导贫困户到我县工业区就业的办法,增加贫困户收入。

加大培训力度,依靠科技提高扶贫攻坚的效益。以农民知识化工程和劳务输出岗前培训为载体,以提高农民应用果业生产先进技术水平、提高农民谋生手段为主要内容,为帮扶对象提供免费技能培训,使每户扶贫对象至少掌握1项就业技能或实用技术,促进稳定就业、增收脱贫。

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建立运作激励机制。我乡在扶贫工作中坚持“扶贫扶志、扶勤扶能”的原则,在政策、步骤、批此上区分不同情况,分类扶持,不搞“大锅饭”。对于有强烈脱贫愿望和具备一定劳动技能的贫困户,集中力量优先扶持,让这一部分贫困户先脱贫致富。对于无劳动能力、因残疾、因疾病致贫的,纳入社会民政救济体系。对于有劳动能力,但好逸恶劳、坐等靠要、懒惰酗酒致贫的,进行耐心教育和引导。以此激发、激活贫困户依靠自己的头脑和双手,通过勤奋劳动,自我脱贫,走向富裕的内在动力和机制,从而最大限度调动贫困户的生产积极性,使贫困户把压力变为动力,把动力变为活力,带来了贫困户从精神状态、思想观念、劳动能力、生产方式到收入水平的一系列变化。

三、扶贫攻坚工作遇到的难题及建议。

乡群众经济基础薄弱,加上近年为加强源头保护及县城饮用水源地保护实行了禁止河道两岸发展畜禽产业,在增加群众收入方面遇到非常大的难题,特别是现在白肋烟的扶持力度减弱,产业转移工作还在起步阶段,无经验可借鉴,特别是对于贫困家庭,小规模种植养殖户,抗风险能力更弱。建议加大产业转移工作调研,由县统筹作出更加合理的指导性意见。

基础设施薄弱,群众经济基础差,筹款能力弱,相对而言却是物价、人工上涨,补助标准偏低,今年来,通组路路面硬化,资金缺口巨大,补助杯水车薪,造成“要致富先修路,要修路先借钱”,陷入了越修路要背的债越多的怪圈,建议加大基础设施扶贫补助标准。

在智力扶贫方面,一方面存在资料过老导致贫困户兴趣降低,另一方面培训知识不够专、精,对提高工作竞争力帮助不够大,加上大部分贫困户本身学习兴趣不大,知识层面过低,对培训知识接受消化有难度。建议在加大智力扶贫力度的同时升级知识库,多提供先进、专精知识培训,并根据贫困户需要制定培训计划。

对贫困家庭资金扶持力度不够大,面对现在的生活成本、物价压力,扶贫资金杯水车薪,加上经济条件差申请贷款更是难上加难,“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建议提高补助标准并加大对贫困户的贴息贷款发放力度。

县长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

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市委在“七一”前夕结合“四下基层、四解四促”活动,带头到挂钩联系村开展“下基层,过党日”活动,以普通党员身份参加挂钩联系村组织生活会,与农村党员干部一起重温入党誓词,为基层党员干部上党课,并围绕“弘扬优良传统、推动脱贫攻坚”这一主题,与广大党员群众共谋富民之路、共商发展之策,引导基层党员以学促做,知行合一,推动基层学习教育学有所循、做能见效。今日起本报摘登市委在“下基层,过党日”活动中的党课讲稿,供各地各单位学习借鉴。

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按照中央、省委和市委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的部署,在“七一”前夕市委同志带头开展“下基层、过党日”主题活动,给基层党员干部讲党课,一起谋划发展思路,一起接受党性教育。基层党员干部是打好脱贫攻坚战的骨干力量和领头雁,要牢记职责使命、改进工作作风、提高能力素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服务群众,全力以赴把党的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矢志不渝地带领群众脱贫致富。

第一、要做发展带头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一个标志性指标。”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持续艰苦创业、攻坚克难、奋勇拼搏。特别是基层党员干部要当好农村发展的带头人和脱贫致富的领路人。首先要理清发展思路,在“种养加”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挖掘潜力,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其次要找准脱贫路子,做到因村、因户、因人施策,严格落实挂钩帮扶制度,镇村干部要包村、包户、包人。针对不同群体要有不同措施,比如针对有劳动力的贫困户,可以引导他们到企业工作;针对因病返贫的贫困户,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医药费的问题;针对因学致贫的贫困户,要想办法帮助他们解决孩子上学问题。还要创新脱贫办法,引导贫困户克服“等靠要”的落后思想,克服等待上面“抱”着自己走的错误观念。特别是要进一步鼓励引导大学生回乡创业,把他们培养成农村生产资料的保护者、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者、农业新品种新科技的推广者、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传播者和农村基层组织的骨干力量。

第二,要做新风示范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扶贫开发既要富口袋,也要富脑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更重要的是“全面”,不仅是经济、物质上的小康,更是思想文化素质上的小康。一句话,就是人的全面发展。要加强道德修养。发扬社会主义道德新风尚、提倡共产主义道德,是《党章》规定的党员义务。广大党员要时常对照党章党规,认真贯彻执行《准则》《条例》,带头践行社会主义道德,自觉遵守社会公德,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要培育良好社会风尚。带头践行“三严三实”要求,老实做人、老实干事,还要根据不同人群的特点,通过多种形式,带动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要弘扬优秀文化传统,传承好闽东丰富的廉政文化、畲族文化和红土地文化,从中汲取精神滋养,进一步夯实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厚根基,从而赢得民众的广泛认同,形成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第三,要做和谐引领人。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是党密切联系群众的桥梁和纽带,要注重提升化解社会矛盾和处置突发事件的能力,促进村与村、户与户、人与人之间和睦相处,切实为推进扶贫开发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党员干部要带头遵法学法守法用法,严格按法定权限、法定程序办事,尤其是在扶贫开发资金的使用上,必须做到于法有据、程序正当,公平、公开、公正。要带头参与普法工作,引导群众增强法治观念,树立法律权威。要化解矛盾纠纷,引导群众通过合法有效的途径反映诉求,确保各类矛盾纠纷都能及时有效化解,解决在萌芽状态,切实维护农村安定稳定。要下定决心把村级党组织建设好,帮助基层组织增加集体财力,提高村干部待遇,鼓励年轻人回乡创业、参与村级事务管理,激发基层党组织的生机活力,发挥好战斗堡垒作用。

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经过改革开放37年来的艰苦奋斗,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使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截至2015年底,按现行脱贫标准测算,我国仍有5575万农村人口生活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十三五”时期,要实现脱贫攻坚目标,补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最突出短板,必须进一步深刻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小康,是惠及全体人民的小康,是不能有人掉队的小康,绝不能把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排除在外。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是脱贫攻坚,最突出的短板就是农村还有5575万贫困人口。我们不能一边宣布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另一边还有几千万人口的生活水平处在扶贫标准线以下。如期完成脱贫任务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刚性目标、底线目标。只有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才能凸显全面小康社会成色,让人民群众满意、国际社会认可。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增进人民福祉。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如果贫困地区长期贫困,面貌长期得不到改变,群众生活长期得不到明显提高,那就没有体现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那也不是社会主义。”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经济社会持续发展,我国组织实施了大规模扶贫开发行动,扶贫开发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人民生活水平不断得到提升。只有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中国特色扶贫开发事业,才能不断增强贫困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展示和证明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得民心者得天下。中国共产党执政的根本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我们党只有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真正做到为人民造福,执政基础才能坚不可摧。只有全体人民过上了好日子,才能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十三五”期间的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必须坚持把扶贫脱贫作为我们党治国理政的一项重要工作。

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国家长治久安。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扶贫开发事业大踏步发展,极大地改变了贫困地区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状态和精神面貌,对促进社会进步、民族团结和谐、国家长治久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新的发展起点上,扶贫开发的标准在提高,更加注重发展型的民生改善。“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不仅要在改善贫困人口生产生活条件上着力,更要注重提升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的公共服务水平,使他们跟上全面小康的步伐。只有让全体人民安居乐业,社会才能和谐稳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尊敬的委员长、各位副委员长、秘书长、各位委员:

按照全国人大会对这次集体学习的安排,我向大家报告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和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部署的基本情况。共汇报三方面内容。一是世界减贫事业的进展及我国的作用;二是我国扶贫开发工作的进展及现状;三是中央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

一、世界减贫事业的进展及我国的作用。

(一)世界减贫事业的目标和进展。

相当数量的人口陷于贫困,始终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所面临的大敌。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按照联合国宪章形成了新的国际秩序。但广大在政治上获得独立的发展中国家,仍面临着消除贫困这一艰巨而繁重的任务。联合国为动员各国进一步采取实际行动,协调国际社会加大推进世界减贫事业的力度,在1992年12月召开的第47届联合国大会上,做出了将每年的10月17日定为“国际消除贫困日”的决定。2000年9月,联合国千年首脑会议又把到2015年将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和饥饿人口减少一半,作为千年发展目标之一。2015年9月举行的联合国发展峰会,通过了到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这个发展议程共包括17个可持续发展目标和169个具体指标,其中第一个目标就是“在全世界消除一切形式的贫困”。在这个目标下,设有7个具体指标,其中第一个指标是“到2030年,在世界所有人口中消除极端贫困”。

根据联合国的测算,世界生活在极端贫困中的人数,已从1990年的19亿人,降至2015年的8.36亿人,世界极端贫困人口减了54%(即10.64亿人),其中的主要进展是在2000年以后取得的。因此,可以说全球在减贫问题上已基本实现了联合国提出的千年发展目标。

(二)我国在世界减贫进程中的作用。

我国有自己的贫困人口认定标准。按我国政府制定的1986年的扶贫标准,倒推到1978年,我国农村有贫困人口2.5亿人。但世界银行对我国的减贫进程有他们的评价。按每人每天1.25美元的标准测算,世界银行认为倒推到1981年我国有贫困人口8.39亿人;而按此标准,到2011年我国的贫困人口已减少到8417万人。因此,世界银行认为,在此期间,中国的贫困人口共减少了7.54亿人,占全球同期减贫人口总数的70%以上。这也是关于中国30多年来减少贫困人口7亿多人这一说法的由来。

尽管全球基本上实现了千年发展目标中关于减少一半贫困人口的目标,但总体进展很不平衡。根据世界银行按每人每天1.9美元的标准测算,2012年全球贫困人口8.97亿人,其中43.4%,即3.89亿人集中在撒哈拉以南的非洲;34.4%即3.09亿人集中在南亚。按世界银行的标准测算,2012年全球贫困人口最多的前3个国家,分别是印度(2.3亿人)、尼日利亚(8735万人)、中国(8700万人)。而我国按自己的标准(2010年不变价2300元/人·年)测算的2012年农村贫困人口则为9899万人。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我国现行的贫困标准(2012年现价2536元/人·年)实际上并不低于世界银行推荐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标准。

(三)关于国际贫困标准。

自1991年开始,世界银行根据全球最贫穷国家的贫困线,制定了以美元表示的国际贫困线,用于监测全球的极端贫困状况,并根据“购买力平价转换系数”进行更新。从世界银行制定第一个国际贫困线到今年,已经更新了三次。

第一个国际贫困线(1.01美元)。世界银行于1991年,对33个国家的贫困线用1985年购买力平价进行分析,最穷的8个国家(肯尼亚、尼泊尔、坦桑尼亚、孟加拉、印度尼西亚、摩洛哥、菲律宾、巴基斯坦)的贫困线为每人每天1.03美元,其中6个国家为每人每天1.01美元。世界银行据此确定国际贫困线为每人每天1.01美元(简称1美元),在《世界发展报告1990》中正式使用。

第二个国际贫困线(1.08美元)。世界银行于2001年,用1993年购买力平价,计算最穷10个国家(中国、坦桑尼亚、赞比亚、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尼泊尔、孟加拉、突尼斯、巴基斯坦)的贫困线中位数为每人每天1.08美元,据此确定了每人每天1.08美元的国际贫困线,并在相应的世界发展报告中使用。

第三个国际贫困线(1.25美元)。世界银行于2009年,用2005年购买力平价,计算最穷15个国家(马拉维、马里、埃塞俄比亚、塞拉利昂、尼日尔、乌干达、冈比亚、卢旺达、几内亚比绍、坦桑尼亚、塔吉克斯坦、莫桑比克、乍得、尼泊尔、加纳)贫困线的平均数为每人每天1.25美元,据此确定每人每天1.25美元的国际贫困线。

第四个国际贫困线(1.9美元)。世界银行于2015年,用2011年购买力平价,对制定1.25美元标准时的15个国家的贫困线的平均数重新计算,得到每人每天1.89美元的国际贫困线,即1.9美元贫困线。

在使用世界银行提出的国际贫困标准时,必须注意的问题是,他使用的是购买力平价而不是汇率,因此不能将各国的贫困标准按汇率直接将本币对美元进行直接折算。同时,我国也并不认可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对美元的换算系数。为了进行比较,我们了解到世界银行采用购买力平价计算的人民币兑美元的换算系数近年大体保持在1:3.5—3.6之间。按此换算系数,我国2014年按现价计算的贫困标准为2800元/人·年,折合为777.78—800美元,每人每天为2.13—2.19美元。因此,按世界银行的标准,我国的农村贫困线实际上是高于他们提出的每人每天1.9美元的。这一点,世界银行方面也是认同的。

二、我国扶贫开发的进程和现状。

(一)扶贫事业的发展进程。

新中国的建立,使中国农村长期存在的大规模极端贫困现象得到了明显缓解。但在此后的20多年时间中,仍有相当数量的农民处在温饱不足的贫困之中。到1978年,全国农村有贫困人口2.5亿,占当时农村总人口的30.7%。从1978年底开始,农村改革激发和调动了广大农民生产积极性,农产品产量大幅增加,农民收入迅速提高,大大缓解了农村贫困问题。到1985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了1.25亿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14.8%。

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我国开始在全国范围内有计划、有组织、大规模地开展扶贫开发工作。1986年成立了专门机构——国务院贫困地区经济开发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安排专项扶贫资金,制定专门的优惠政策,并对传统的救济式扶贫进行改革,确立了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到1993年底,全国农村贫困人口减少到了8000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8.7%。

1994年3月国家颁布了《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1994—2000年)》,要求集中人力、物力、财力,用7年左右的时间,基本解决8000万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由此,扶贫开发进入了攻坚阶段。为了实现这一目标,这一时期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发生了由主要扶持贫困地区(主要是贫困县)向扶持贫困村、贫困户的转变。同时,较大幅度地增加了扶贫资金。到2000年底,按当时扶贫标准,农村贫困人口已降至3209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3.7%。“八七扶贫攻坚计划”确定的目标基本实现(根据国际经验,当一国、一地区的贫困发生率降至3%时,即可认为已完成减贫任务)。

2001年,我国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01—2010年)》,扶贫工作重点与瞄准对象做出重大调整。扶贫工作重点县放到中西部地区;贫困村成为基本瞄准对象,以村为单位进行综合开发和整村推进。这一阶段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尽快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到2010年底,以当时扶贫标准1274元计算,农村贫困人口2688万人,贫困发生率为2.8%。

2011年,国家颁布实施《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此时,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已普遍建立,因此,这一阶段的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开始从以解决温饱为主的阶段转入巩固温饱成果、加快脱贫致富、改善生态环境、提高发展能力、缩小发展差距的新阶段。国家大幅度提高了扶贫标准,明确以在扶贫标准以下具备劳动能力的农村人口为扶贫工作主要对象,以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围绕实现两不愁(吃、穿)、三保障(看病、子女上学、住房)为中心推进扶贫开发。

党的以后,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2013年底印发《关于创新机制扎实推进农村扶贫开发的意见》为标志,我国扶贫开发进入精准扶贫新阶段。据预测,到2015年底,农村贫困人口将降至6000万人。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确定,“十三五”时期实施脱贫攻坚工程,用五年的时间,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二)我国扶贫开发的基本做法和基本经验。

这些年来,我们主要采取了以下重要举措。一是坚持改革创新,保持经济持续稳定增长,不断出台有利于贫困地区、贫困人口发展的经济社会政策,为大规模减贫奠定了基础、提供了条件。二是坚持政府主导,把扶贫开发纳入国家总体发展战略,作为战略性任务来推进,集中力量组织开展大规模的专项扶贫行动,针对特定人群组织实施妇女儿童、残疾人、少数民族发展规划。三是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用发展来带动减贫,把发展作为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同时注重调动扶贫对象积极性、主动性,提升其自身发展能力,发挥其脱贫的主体作用。四是坚持农业优先、实行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方略和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与“多予少取放活”的方针,全面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使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普遍受益。五是坚持大力改善贫困地区的路、水、电、气、房等基础设施条件,为贫困人口创造良好发展环境。六是坚持动员社会参与,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了政府、社会、市场协同推进的大扶贫格局。七是坚持普惠政策和特惠政策相结合,扶贫开发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相衔接。

经过30多年不懈的艰苦奋斗,我国贫困人口大幅减少,贫困地区农民收入明显提高,生产生活条件逐步改善,社会事业不断进步,率先实现联合国千年目标的主要任务,为全球减贫事业作出重大贡献。

在长期实践中,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以经济发展为带动力量、以增强扶贫对象自我发展能力为根本途径,政府主导、社会帮扶与农民主体作用相结合,普惠性政策与特惠性政策相配套,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相衔接的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最核心的经验有两条:

第一,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我国扶贫成就的取得主要依靠经济社会发展的带动。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国民经济稳步增长,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人民生活从温饱不足发展到总体小康。经济增长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2.6亿多农业劳动力转向非农就业。1979-2012年的33年间,我国农民人均纯收入实际年均增长7.5%,比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0.1个百分点。

第二,发挥政治和制度优势。发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最大限度地调集资源和各方面力量,投入扶贫开发。这是中国特色减贫道路最鲜明的体现。一是始终把扶贫开发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的重要内容,连续制定专门的减贫规划,如《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两个十年《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明确奋斗目标和主要政策措施。二是实行责任、任务、资金和权力四个到省的扶贫工作责任制和各级政府扶贫工作首长负责制。三是建立健全从中央到地方的扶贫工作领导机构。四是不断加大扶贫资金投入力度。五是调动各方面资源和社会力量,形成支持贫困地区发展的合力。

(三)扶贫开发面临的主要问题。

从客观情况看,可以用两句话概括。一句是贫困人口依然庞大。按现行贫困标准,2014年底有农村贫困人口7017万,贫困发生率7.2%。现有贫困人口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中西部一些省区贫困群体规模仍然较大。贵州、云南、河南、广西、湖南、四川六省区的贫困人口均超过500万。另外一句是脱贫难度越来越大。经过多年的努力,容易脱贫的地区和人口已经基本脱贫,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尚未脱贫的人口大多致贫原因复杂,自身发展能力较弱,越往后脱贫攻坚成本越高、难度越大。

从工作层面看,面对繁重的扶贫开发任务,当前还存在认识跟不上、工作不适应的突出矛盾。一是部分地方领导干部思想认识还不到位。部分扶贫任务比较重的地方主要领导还没有把扶贫开发工作放在突出的位置,各级党政领导班子和党政领导干部的政治责任还没有落到实处。二是工作考核机制不健全。中央对省(区、市)的考核机制还没有建立,部分省(区、市)对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的经济社会发展实绩考核办法还不完善。三是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不够清晰。不少地方还停留在“大水漫灌”的传统观念和工作方式上,一些地方表面上建立了精准扶贫工作机制,但实际上还是缩小版的“大水漫灌”。四是投入力度还不够。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不相适应,财政扶持投入渠道分散,未形成合力。

(四)现行的贫困标准和贫困人口分布状况。

现行标准的由来和基本考虑。我国实施扶贫开发战略以来,制定和调整过4次贫困标准,分别为1986年的206元,2001年的865元,2008年的1196元,2011年的2300元。同时,在每次明确不变价为基数的贫困标准后,再根据物价指数的变动逐年调整按现价计算的年度贫困标准。

现行的按2010年不变价2300元为基数的贫困标准,是2011年确定的。2011年11月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在综合考虑经济发展水平、贫困人口解决温饱并适度发展的要求以及政府财力的基础上,新的贫困标准比2008年的标准提高了92.3%。根据2300元的新标准,2010年的贫困人口扩大到了16567万人,占农村总人口的17.2%。2011-2014年,按现价计算的贫困标准分别为2536元、2625元、2736元、2800元,贫困人口数量分别降到12238万、9899万,8249万和7017万。

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的分布。贫困人口仍然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2014年,连片特困地区贫困人口3518万,占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50%。其中,滇黔桂石漠化区贫困人口数量最多,有488万,其次是武陵山区(475万)、秦巴山区(444万)和乌蒙山区(442万)。四省藏区的贫困发生率最高,为24.2%,其次是西藏区(23.7%)、乌蒙山区(21.5%)、吕梁山区(19.5%)、六盘山区(19.2%)和滇西边境山区(19.1%)。

统计数据与建档立卡数据的关系。目前,我国的农村贫困人口数据有两套,一是国家统计局的监测调查数据,二是国务院扶贫办的建档立卡数据。

从1997年起,国家统计局开始对我国农村贫困状况进行监测,通过全国住户调查抽样数据测算全国农村贫困人口规模及分布,并每年发布《农村贫困监测报告》,作为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状况的法定统计数据。从2013年起,国务院扶贫办按照精准扶贫方略的要求,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贫困人口规模为控制数,开始实施对全国农村贫困人口的建档立卡工作。2013年,建档立卡的农村贫困人口为8962万人。这比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3年全国农村贫困人口8249万人多出713万人,即多出8.64%。

贫困监测调查使用的是国际通行的抽样调查办法,数据相对客观,但局限性是不能将贫困人口落实到具体的人头上。建档立卡登记的农村贫困人口,是通过村内民主评议、村乡县逐级审核和“两公示一公告”等程序识别的贫困人口。需要说明的是,统计局的数据是根据每年的贫困标准通过抽样调查推测出来的。而在农村,由于不可能掌握每个人的实际收入数据,因此,确定贫困人口只能通过村里的民主评议,登记的只能是村里的相对贫困人口。通过建档立卡,把贫困人口落实到具体的户和人口,这是实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重要手段。两套数据都必不可少、互为佐证、互为补充。

为避免两套数据对贫困人口数量产生歧义,经部门协商和国务院同意,确定:一是区分两套数据的表述。即贫困监测调查数据表述为“贫困人口”,建档立卡数据表述为“扶贫对象”。二是明确两套数据的使用。贫困监测调查数据反映贫困总体情况和扶贫总体成效,并每年向社会公布。建档立卡数据反映精准扶贫工作措施和成效,作为实现精准脱贫的工作依据。同时,两个部门也在努力完善各自的统计方法,以使统计的数据更为客观、准确。

三、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策部署。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决策形成过程。

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扶贫开发。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在国内考察调研25次,14次涉及扶贫,其中有7次是把扶贫作为重点考察调研内容,连续三年第一次国内考察都是到贫困地区。今年以来,先后到云南、陕西、贵州等地调研扶贫工作,在延安、贵阳两次召开扶贫工作座谈会,先后主持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政治局会议、政治局会议研究扶贫开发工作,对打赢脱贫攻坚战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要求。反复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没有农村的小康,特别是没有贫困地区的小康,就没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他指出:“从现在开始距离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只有五六年了,但困难地区、困难群众还为数不少,必须时不我待地抓好扶贫开发工作,决不能让困难地区和困难群众掉队”。他多次要求:采取超常规的举措和过硬的办法,倒排工期,算好明细账,决不让一个少数民族、一个地区掉队。关于扶贫开发的战略思想,全面系统总结了中国特色扶贫开发道路的创新实践和主要经验,精辟阐述了扶贫开发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是做好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科学指南和根本遵循。

按照的要求,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领导下,中央农办、扶贫办会同有关部门,研究提出了下一步脱贫攻坚的工作任务、总体目标、政策举措等一系列建议,形成了向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提交的扶贫开发工作汇报材料。7月20日,主持召开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10次会议,专题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发表了重要讲话,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稳妥处理好几个重大关系、采取切实管用的重大举措等四个方面,对脱贫攻坚作了深刻阐述。按照中央财经领导小组会议的要求,从今年7月起,在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领导下,正式启动《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起草工作。中央农办、扶贫办牵头,组织26个部门组成文件起草组,在第一阶段汇报材料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脱贫攻坚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论证完善和细化实化了重大政策举措,形成了《决定》(送审稿)。经过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会议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和国务院常务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决定》于11月29日印发。

《决定》提出的主要举措,列入了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建议》明确要求“实施脱贫攻坚工程”。五中全会后,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发表重要讲话。会议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分析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入决胜阶段扶贫开发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脱贫攻坚工程作出全面部署,动员全党全社会力量,齐心协力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

农村贫困问题是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面对的突出短板。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现。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关键在贫困的老乡能不能脱贫。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如果还有不少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全面小康的成色就会受到影响,人民群众和国际社会也会质疑。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人民福祉。关心关爱贫困群众,让全体人民安康富裕、生活幸福,是我们党义不容辞的责任。7000多万贫困人口脱贫,是当前最大的民生问题,脱贫攻坚战是最大的民心工程。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党的执政基础和国家长治久安。解决全部农村贫困人口脱贫,将充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坚定人民群众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心,党的群众基础和执政基础就能更加巩固。打赢脱贫攻坚战事关我国国际形象。我国扶贫开发取得的伟大成就,赢得了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到2020年实现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脱贫,就提前10年实现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出的减贫目标,将有力地向世界彰显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

2011年开始实施的《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根据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需要,在《纲要》提出的目标基础上,提出了更明确、更量化的目标,就是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

一是关于确保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的考虑。从我国综合国力和近年来的扶贫实践来看,这一目标经过努力是完全可以达到的。2011年以来共减少了5221万人,平均每年减贫1000万人以上。虽然减贫速度随着扶贫难度的增加而逐年下降,但是我们通过超常的、过硬的、管用的举措,今后几年每年完成减贫1000万人的任务,仍然是有可能的。这样,到2020年时还剩下约2000万贫困人口。而这2000万人主要是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是属于贫困发生率在3%以下的那部分人口。《决定》明确要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对他们实行全部兜底,使他们人均实际生活水平高于贫困线。

二是关于贫困县全部摘帽的考虑。经过几轮调整,目前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592个。2011年,新的十年扶贫纲要确定了11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西藏、四省藏区和新疆南疆四地州作为扶贫攻坚主战场,共有680个县,其中同属重点县和片区县的有440个,重点县和片区县共有832个。通过多年扶持,一些贫困县发展较快,已具备退出贫困县行列的条件。今后几年,通过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完全可以使贫困县全部摘帽。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建立贫困县退出机制。坚持分级负责、规范操作、公开透明、正向激励的基本原则,中央层面做好顶层设计、政策解读、督促检查,对贫困县退出的标准、程序、政策和核查办法作出规定。地方负责具体组织实施。贫困县退出后,到2020年扶持政策保持不变。

三是关于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的考虑。2011年在确定新的扶贫标准时,考虑到绝大多数贫困人口的生存问题已基本解决,应更多考虑他们巩固温饱成果、实现脱贫致富的发展需要,即要稳定实现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实现这些目标,是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贫困县摘帽的重要衡量标准,也是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的重要标志。

根据脱贫攻坚目标,中央确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举措。核心是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五中全会的《建议》明确了实施精准扶贫的基本路径:“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因人因地施策,提高扶贫实效。分类扶持贫困家庭,对有劳动能力的支持发展特色产业和转移就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实施扶贫搬迁,对生态特别重要和脆弱的实行生态保护扶贫,对丧失劳动能力的实施兜底性保障政策,对因病致贫的提供医疗救助保障。实行低保政策和扶贫政策衔接,对贫困人口应保尽保”。据测算,通过产业扶持,可以解决3000万人脱贫;通过转移就业,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通过易地搬迁,可以解决1000万人脱贫,总计5000万人左右。还有2000余万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全部纳入低保覆盖范围,实现社保政策兜底脱贫。围绕“五个一批”,中央从发展特色产业、引导劳务输出、加强生态保护、加强教育脱贫、开展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健全留守儿童、留守妇女、留守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等方面,明确了相应的政策举措。

向大家重点汇报两个重大举措。

一是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地区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力争“十三五”期间完成1000万贫困人口搬迁任务,到2020年,使搬迁对象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享有便利可及的基本公共服务,收入水平明显提升,迁出区生态环境有效改善,与全国人民一道进入小康社会。

“十二五”前四年,中央和地方各级财政投入约802亿元,累计搬迁贫困人口733万人。其中,发展改革委安排易地扶贫搬迁工程中央预算内投资171亿元,搬迁贫困人口302万人,目前人均补助标准为6000元;各省通过专门安排省级专项资金,统筹安排切块到省的巩固退耕还林、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特大型地质灾害防治等资金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等,共搬迁贫困人口431万人,人均补助标准主要在3000—6000元之间,个别地方超过10000元。

目前确定的搬迁对象主要为:居住在深山、石山、高寒、荒漠化、地方病多发等生存环境差、不具备基本发展条件,以及生态环境脆弱、限制或禁止开发地区的农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采取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安置方式,集中安置主要包括行政村内就近集中安置、建设移民新村集中安置、依托小城镇或工业园区安置、依托乡村旅游区安置等。分散安置主要指到有条件的农村插花安置以及投亲靠友等。

建设标准是按照“保障基本”的原则,中央补助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住房建设面积不超过25平方米。适当提高搬迁补助标准,并实行差异化补助政策。中央预算内投资补助资金重点支持中西部地区,特别是向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国家扶贫开发重点县倾斜,主要用于搬迁对象住房建设。东部地区主要依靠自身财力解决,中央预算内投资予以适当补助。

据目前初步测算,实现1000万人的搬迁,大约所需资金6000亿元。筹措渠道主要有:一是逐年增加中央预算内投资规模,鼓励和引导农户自筹部分建房资金,两项合计力争达到1000亿元;二是通过调整地方政府债务结构,由省级政府向有关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1000亿元项目资本金,这部分资金实际上就是增发地方债;三是通过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发行专项建设债券设立的专项建设资金,为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投融资主体注入500亿元项目资本金。剩余的3500亿元缺口部分,由国家开发银行、农业发展银行为省级投融资主体提供易地扶贫搬迁长期贷款。

两家银行的贷款资金从何而来?考虑由两家银行发行政策性金融债,中央财政对贷款给予90%的贴息。2015年—2016年暂安排2000亿元贷款规模。承贷主体为市场化运作的省级投融资主体,贷款期限一般不超过20年。由省级投融资主体负责还贷,不纳入地方政府债务。

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中央还出台了相应的财政、投资、金融和土地政策。其中在土地政策方面,新增建设用地计划指标优先保障易地扶贫搬迁的需要,在分解下达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指标时,向搬迁任务重的省倾斜。在满足城镇化需要的基础上,允许11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和片区外重点县将部分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节余指标在省域范围内使用。目前,中央有关部门和各地正在制定完善易地扶贫搬迁规划和实施计划,各地正在进一步明确搬迁对象、确定省级投融资主体。

二是关于低保兜底脱贫。经测算,到2020年大约还有2000余万贫困人口属于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对这部分人,无法依靠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脱贫。中央确定,把这部分人口全部纳入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范围,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但由于目前扶贫与农村低保在政策衔接上还存在一些问题,因此这两项制度还未能在减贫进程中充分发挥“一加一大于二”的聚合效应。

从两项制度覆盖的人数看,2014年底全国农村低保对象5129万人,贫困人口7017万人,据建档立卡数据,重合覆盖的人口约2600万人。4417万农村贫困人口没有享受低保政策,2609万农村低保对象不在扶贫范围。形成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两项制度的对象识别标准不同。全国有统一的扶贫标准,各地据此都制定了地方扶贫标准,有11个省(市)高于国家标准,19个省(区、市)采用国家标准。但全国没有统一的农村低保标准,各地的标准由各省(区、市)或者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按照当地居民生活必需的费用确定。从各地低保和国家扶贫标准比较来看,有20个省份农村低保标准低于国家扶贫标准,最低的河南、广西、新疆,低保标准分别只有1824元、2029元、2029元;有12个省份农村低保标准高于国家扶贫标准,最高的北京、上海、天津,低保标准分别为7588元、7560元、6154元。从各地低保和扶贫标准的比较来看,有22个省份低保标准低于地方扶贫标准,有6个省份低保标准高于地方扶贫标准,北京、天津、上海都实施低保和扶贫的统一标准。

两项制度设计的初衷是扶贫开发促发展、农村低保保生存,在这一政策目标的引领下,确定的标准和标准所对应的人群存在一定差异,在现阶段是正常的。但从我国减贫战略需要来看,必须发挥两项制度衔接的综合作用。当前大多数地区农村低保标准低于扶贫标准的状况,使低保难以充分发挥兜底作用。因此,中央明确,按照逐步使扶贫和农村低保标准“两线合一”的思路,加大农村低保省级统筹力度,低保标准较低的地区要逐步达到国家扶贫标准。同时要求,尽快制定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与扶贫开发政策有效衔接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合条件的贫困家庭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应保尽保。需要说明的是,低保对象主要是完全或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人口,以及部分因为特殊原因一时生活无着的人,而有劳动能力的人应在政府和社会的扶持下努力靠自己的劳动摆脱贫困。因此,低保制度不能成为一个养懒汉的制度。

在实施“五个一批”的同时,中央还着眼贫困地区的发展出台了一系列重大举措,包括对贫困地区加快交通、水利、电力建设,加大“互联网+”扶贫力度,加快农村危房改造和人居环境整治,重点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连片特困地区脱贫攻坚等。

(五)保障措施。

打赢攻坚战,要有一整套的保障措施。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围绕“强化政策保障”、“提供坚强政治保障”两个方面提出了一系列重大举措,涉及财政投入、金融扶贫、用地政策、人才支持、领导责任制、基层党组织建设、考核督查问责、队伍建设、法治建设等多方面内容。今天重点报告在政治保障、资金保障和法治保障方面的有关决策部署。

1.关于政治保障。

发挥政治优势是我们过去取得扶贫开发巨大成就的基本经验,更是我们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强政治保障。这方面主要有两大举措。

一是强化脱贫攻坚领导责任制。中央要求把脱贫攻坚作为“十三五”期间的重大政治任务,严格执行脱贫攻坚一把手负责制,省市县乡村五级书记一起抓,明确提出实行中央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负总责、市(地)县抓落实的工作机制。并对中央、省、市、县几级党委政府的职能进行了界定,党中央、国务院主要负责统筹制定扶贫开发大政方针,出台重大政策举措,规划重大工程项目。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对扶贫开发工作负总责,抓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监督考核等工作。市(地)党委和政府要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督促检查工作,把精力集中在贫困县如期摘帽上。县级党委和政府承担主体责任,书记和县长是第一责任人,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同时要求,要层层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扶贫开发任务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党政主要领导要向中央签署脱贫责任书,每年要向中央作扶贫脱贫进展情况的报告。在这次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22个扶贫任务较重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党委书记、省市长(或主席)都向中央签署了责任书,承诺到2020年实现本区域贫困人口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同时中央还要求改进县级干部选拔任用机制,统筹省(自治区、直辖市)内优秀干部,选好配强扶贫任务重的县党政主要领导,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脱贫攻坚期内贫困县县级领导班子要保持稳定,对表现优秀、符合条件的可以就地提级。加大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特别是后备干部到贫困地区工作的力度。

二是实行最严格的扶贫考核督查问责。包括:抓紧出台中央对省(自治区、直辖市)党委和政府扶贫开发工作成效考核办法。建立年度扶贫开发工作逐级督查制度,选择重点部门、重点地区进行联合督查,对落实不力的部门和地区,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要向党中央、国务院报告并提出责任追究建议,对未完成年度减贫任务的省份要对党政主要领导进行约谈等。

2.关于资金保障。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脱贫攻坚,一定意义上要靠钱来支撑。为打赢这场攻坚战,今年以来,中央组织有关部门对脱贫攻坚的资金需求、来源进行了认真的分析、测算和筹划。

近年来,中央财政对扶贫开发的投入不断加大。主要有两个口径的钱。大口径就是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的综合性支出,指的是中央财政用于农村贫困地区、农村贫困人口能够直接受益的资金。包括专项扶贫资金和农业生产、农村教育、农村医疗、农村社会保障、水库移民后期支持以及彩票公益金等方面,这是中央财政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扶持生产、民生建设等方面总的支出。2011年是2272亿、2012年是2996亿、2013年是3717亿、2014年是4587亿。还有一个是小口径,指的是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从2011年的272亿,增加到2015年467亿。这笔钱是专门用于扶贫的支出,主要用在贫困农村贫困人口的发展产业、以工代赈、少数民族发展、“三西”农业建设专项补助、国营农场、林场扶贫以及扶贫贴息贷款。

中央脱贫攻坚文件对今后五年财政投入总的要求是“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具体要求是:“中央财政继续加大对贫困地区的转移支付力度,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一般性转移支付资金、各类涉及民生的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和中央预算内投资进一步向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倾斜”。也就是说,无论是大口径的对贫困地区和农村贫困人口的中央财政支出,还是小口径的中央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在“十三五”期间,都要适应脱贫攻坚战的需要。虽然当前面临经济下行和财政增收困难的压力,但是,中央已经明确,财政再紧张也要保证脱贫攻坚的需要。

在金融资金方面,中央要求“运用多种货币政策工具,向金融机构提供长期、低成本的资金,用于支持扶贫开发”。“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主要包括政策性金融债、再贷款、再贴现、差别降准等手段。“长期”是因为要在脱贫攻坚的5年内使用,并且不局限于5年,因为今后相当长时间还面临巩固脱贫成果、提升贫困地区持续发展能力的任务。“低成本”是因为这是穷地方和穷人用的贷款需求。

中央脱贫攻坚文件有这样几个具体支持渠道。一是政策性金融债和专项建设基金,主要是人民银行给全国性银行使用的资金。其数额要根据我国货币政策节奏和脱贫攻坚的需要来定。如前所述,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拟发行3500亿元政策性金融债和使用500亿元专项建设基金。二是扶贫再贷款。再贷款是央行发放资金给地方金融机构、支持当地产业发展的一种方式,主要发放对象是小型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农村合作银行和村镇银行等四类地方性法人金融机构。人民银行先后在1999年和2014年分别设立支小再贷款、支农再贷款,其特点是时间长、利率低。按照中央的要求,人民银行已经决定设立扶贫再贷款,目前已基本完成扶贫再贷款政策的顶层设计,为各类企业和农业生产经营主体按其带动贫困户数量,给予五年期、低于支农再贷款利率(一年利率2.1%)的贷款支持。这项政策,将于明年1月份出台实施。2014年底和到今年三季度末,支农再贷款余额分别为2154亿和2126亿。扶贫再贷款的规模,要根据贫困地区的发展需要确定。三是在两家银行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中央已同意在国家开发银行和农业发展银行分别设立扶贫金融事业部,专事扶贫开发的金融支持,这就从机构设置上,为脱贫攻坚的金融支持提供了保障。目前,两家银行扶贫事业部的组建工作正在顺利推进。同时,中央还在采用过桥贷款方式撬动信贷资金、扶贫小额信贷、农民资金互助组织,设立政府出资的融资担保机构等多方面,出台了相关政策举措。

3.关于法治保障。

中央在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明确要求“推进扶贫开发法治建设。完善扶贫开发法律法规,抓紧制定扶贫开发条例”。

我国扶贫开发的实践为扶贫法治建设积累了丰富经验。进入新世纪以后两个为期十年的扶贫开发纲要和这次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定,为制定扶贫开发条例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实践和政策素材。近年来,先后有黑龙江、湖北、广东、广西、重庆、陕西、甘肃、内蒙古、贵州、云南、江苏、四川、青海等13个省(区、市)出台了扶贫开发工作条例。有关部门从2009年开始进行扶贫立法的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上半年,起草完成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扶贫开发法(草案)》征求意见稿。目前,正在按照这次中央决定的要求,把扶贫立法工作由制定扶贫开发法调整为制定扶贫开发条例,并争取纳入2016年国务院立法计划。

县长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___x要求,对标专题民主生活会会议主题,本人扎实开展了专题学习,广泛征求意见建议,结合自身思想工作实际,认真开展了对照检查,现汇报如下,请大家批评指正。

一、存在问题。

(一)对脱贫攻坚工作重要性、任务艰巨性认识不足。总认为不分管脱贫攻坚工作,只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即可,自己不用亲力亲为。对扶贫工作关心不够,只有上级领导要来检查或者过问的时候才会临时开展扶贫工作,没有将做好脱贫攻坚工作上升到政治的高度,作为一项政治任务去完成。

(二)扶贫政策学习不深入的问题。对扶贫政策学习不够深入,对扶贫政策满足于一知半解,不利于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的推进。

(三)主体责任意识不强。进村入户有“走马观花”的现象。比如在进村入户的帮扶过程中,走走看看问问了解基本情况多,切实帮助出主意、想办法、解决实际问题少。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分析。

(一)对扶贫工作认识高度不够、理论学习不够。

对领会党的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论述没有准确把握,对于扶贫工作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到位,在思想上存在“重业务工作,轻扶贫任务”的误区,把抓本职业务工作放在第一位,不注重扶贫政策的学习、停留在表面、对相关的理论性政策研究不深。

(二)工作作风不够实。一是对精准扶贫工作深层次的思考、研究不够,对扶贫方式考虑不周全,办法不多路子不广。二是工作落实力度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往往是前期进行了安排部署,也能及时跟踪督促检查,但是还有一些工作没有完全落到位。

(三)宗旨意识不够强。

自己对于帮扶的农户缺乏统筹管理,没有做好帮扶政策的分析研判,思想和精力也没有真正放在贫困户的增收问题上,在具体帮扶工作中,帮扶措施较为单一,仅仅停留在发钱发物上,帮扶针对性、实效性不强,没有做到因户施策,存在突击帮扶、一次性帮扶的问题,在帮助持续增收脱贫上下功夫不足,帮扶效果不理想。

三、整改方向及措施。

(一)强化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

增强“四个意识”,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政治责任,强化政治担当,要深入学习中央、省、市、县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相关部署要求,加深对各项脱贫攻坚政策的理解,做到思想上重视,充分认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紧迫性和艰巨性,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脱贫攻坚这一伟大任务上来。

(二)改变作风,强化责任。

(三)增强群众工作本领,做心系群众的贴心人。牢记为民服务宗旨,提升新时代为民服务水平。胸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政治情怀,严格按照党的组织原则和政策办事,做到公开透明、公正公平、实事求是,进一步增强大局意识,以身作则,充分发挥好“传帮带”作用,努力做好脱贫攻坚工作。

领导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

队伍强作风硬脱贫赢。

四率一度定标线精准严实是关键。

咬定目标精准发力苦干实干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要想脱贫致富紧盯政策谋出路。

产业扶到户致富有门路。

群众要想富发展产业是出路。

2、干部帮扶。

放下架子沉下身子选准路子干出样子。

结穷亲动真情斩穷根。

干部驻村接地气群众脱贫有底气。

资料经得起翻群众经得起问收入经得起算。

3、群众自力更生。

人穷志不短扶贫不扶懒。

脱贫不等不靠小康勤劳创造。

扶贫不是发钱脱贫不养懒汉。

一技在手脱贫无忧。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县长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

自接到集团党委下发的《关于对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查摆问题进行整改落实的通知》桂农投司党发223号文以来,我公司党支部高度重视,立即成立了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查摆问题整改工作小组,开展了一系列认真有效的整改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工作成效,现将现阶段落实的整改工作措施汇报如下:

一、提高脱贫攻坚认识,纵观全局看问题。

(一)坚持理论学习,提高政治站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

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决策部署上来。

(二)强化宗旨意识,抓好贯彻落实。以正在开展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体教育为抓手,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等指标要求,加强协调配合,坚决克服厌战情绪,把脱贫攻坚各项工作做得更细更实更具体更有成效。

(三)强化责任担当,持续改进作风。进一步增强行动自。

觉,发挥领导班子带头作用,督查政策落实。进一步加强作风建设。以这次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查摆问题整改为契机,强化对我公司扶贫整改情况的督促检查、跟踪问效,确保整改落实到位。

二、纠正不分管即无责的错误认识。

(一)提高思想认识。在脱贫攻坚工作思想认识上与集团党委高度统一,增强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感和使命感,要充分认识到,只有上下联动,形成合力,才能起到“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效果。

(二)巩固易地搬迁工作成果。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打赢脱贫攻坚的头号工程和重中之重来统筹推进,加强并完善易地扶贫搬迁产业发展、就业扶持及生产生活环境改善等后续帮扶工作,真正实现由我公司包村负责的建档立卡易地搬迁贫困户“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三)积极开展“单位包村、干部包户”工作。推行单位定点包村、领导班子成员定点帮扶责任制,确保脱贫攻坚工作不拉下一村、不拉下一人,形成良好扶贫氛围。

(四)干部驻村推进扶贫成效。驻村扶贫队员驻村开展脱贫攻坚工作,要做到人要“驻”得住,心要“驻”下来。有效推动精准扶贫各项工作深入开展,保障各项扶贫政策准确落地。

三、明确领导班子责任、规范扶贫材料。

(一)明确脱贫攻坚责任。公司党支部书记为脱贫攻坚工作第一责任人,坚持以上率下,亲自研究部署、检查推动、示范带动,全面压实领导班子成员帮扶责任。明确底前,我公司包村的全州县两河镇上宅村委、白水村委顺利完成各项脱贫攻坚任务,帮扶的十三户贫困户实现全面脱贫。

(二)建立健全脱贫攻坚档案。在公司现有扶贫工作档案管理基础上,建立脱贫攻坚工作专项档案室,按贫困户个人信息、扶贫工作方案、扶贫资金管理、扶贫会议记录、扶贫工作记录五大类分类存档,便于查找。

四、推进扶贫工作基层调研、加强脱贫工作力度。

(一)领导班子定期下农村调研。公司党支部书记带队,每年下基层进村有针对性的扶贫调研不低于2次,邀请老党员代表、村民代表参与讨论,面对面沟通谈心。看望慰问贫困户每年不低于6次,亲身体验村民生活,拉近与贫困户距离。

(二)开展扶贫主题党日活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每年以扶贫为主题活动不低于2次,内容以爱心助学、爱心捐赠、乡村清洁、扶贫党课为主,活动开展地点以我公司包村村委为宜,密切党群关系,促进扶贫工作开展。

(三)扶贫专项资金管理。扶贫专项资金拨付使用严格执行“三重一大”制度,建立与扶贫项目审批相适应的工作机制,公司纪检监察部门、财务部切实承担起扶贫专项资金监管责任,保证扶贫专项资金的使用安全、有效。

五、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整改工作再持续,对已完成的整改任务,适时组织“回头看”,巩固整改成果。对需要长时间坚持整改的问题,完善有效举措,重点监督检查,确保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二)整改成果全转化。坚持运用好整改成果,紧紧围绕“关键在落实、确保可持续”的脱贫攻坚工作要求,更加注重巩固精准扶贫成效,更加注重提升脱贫质量,进一步推动我公司脱贫攻坚工作向前进。

县长脱贫攻坚对照检查材料

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区关于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精神,根据巡视整改要求,深入排查问题,加强整改落实,全力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结合自己在脱贫攻坚中思想和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刻地自我剖析,现将个人有关情况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民主生活会整改措施落实情况。

针对理论学习不够,采取了注重学习,加强对党的方针、政策理解;针对政治敏锐性不够强,采取了坚定政治立场、严守政治纪律、政治规矩;针对抓工作落实不够,采取了抓好具体工作的落实,将工作做细、做深;针对创新意识、开拓意识不够强,采取了增大干事的激情及开展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针对抓作风改进不够,采取了大力开展干部作风大转变教育整治工作;针对对落实党风廉政建设“一岗双责”还不够到位,采取了抓好党风廉洁建设方面相关制度的落实。通过采取各项措施,度民主生活会查找的问题整改正在有序开展并取得一定成效。

二、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1、在落实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方面。一是政策掌握不到位。对扶贫政策和上级精神学的不深、吃的不透,缺乏深层次思考,影响实际帮扶成效。二是宣传工作不到位。没有及时地把上级精神和政策宣传到位,对扶贫脱贫政策法规宣传不够、力度不大、宣传面不广,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

2、在履行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方面。一是思想认识不到位。扶贫脱贫攻坚责任意识、使命意识不够,缺乏主动性。责任没有完全落实,在思想上存在重实物资金扶贫,轻精神扶贫的现象。二是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不够。没有从思想深处把脱贫攻坚当成一项极为严肃、极其重大的政治任务,还存在盲目乐观思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不到位,履行落实主体责任不深入,没有结合实际情况,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操作办法。

3、在整改落实各类监督检查发现的问题方面。主要表现在:一是帮扶台账不太规范,缺部分帮扶资料,扶贫手册缺项漏项且部分未及时更新,资料填报不准确。二是行作为扶贫干部,对反馈帮扶对象的第一手资料、安排的工作没有及时“回头看”,落实不够,导致工作质量不高,缺乏担当,工作要求不高,没有常敲警钟,出了问题不主动纠正,有依赖思想,对问题查的不深不透,心存侥幸。

4、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一是基础工作不到位。扶贫脱贫基础工作中存在对政策掌握不清、档案资料整理不规范、基础工作不细不实等问题,扶贫脱贫工作不够“精细”“精准”。信息工作不完善,工作记实和扶贫手册的填写有的空泛,有的太过于简单。二是精准扶贫的思路不够开阔。平时对扶贫工作思考的少,研究的少,因此在开展工作的过程难免会出现帮扶措施单一、脱贫方法不多的问题。三是帮扶工作不实。对贫困户发展需求不清楚,帮扶方式简单,停留在上门走访慰问、做资料层面,没有根据贫因户家庭状况、致贫原因结合扶贫政策制订可行的帮扶方案。

三、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1、对扶贫政策理论学习还不深入。对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一系列讲话精神,学习得还不深不透不全面、研究的还不透彻、把握的还不准确,用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得还不完全到位。推动脱贫攻坚工作的政治站位和政治自觉仍需进一步提高。

2、服务群众的宗旨意识有所弱化。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观念不够牢固,忽视群众感受,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不能及时去关心群众、帮助群众,在群众遇到困难和问题的时候不能真正想群众所想,急群众所急,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不能把脱贫攻坚工作和各项工作很好地结合起来,工作没有干精准,没有干在点上。

3、狠抓工作落实的作风还不够实。有时候自己对工作中深层次的思考、研究不够,一以贯之、一鼓作气、一抓到底的作风还不过硬。不能持之以恒的做到一竿子插到底、坚持不懈抓落实,没有做到把一切工作都要落实到为贫困群众解决实际问题上。扶贫措施不接地气,没能做到因户施策。

4、勇于担当作为的积极性还不够高。能够面对困难不退缩、面对矛盾不回避、面对不正之风敢斗争,确保区委各项扶贫工作决策部署落地生效。但在一定程度上缺乏“抓铁留痕、踏石留印”的实劲,缺乏做精做细做实的“工匠精神”,没有真刀真枪地干。

四、下步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1、提高思想认识。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战略思想,切实把认识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省委的要求部署上来,不折不扣地将党中央扶贫脱贫方针政策落实好。提高扶贫脱贫攻坚政治敏锐性,按区委扶贫脱贫精神,以打好打赢扶贫脱贫攻坚战总揽工作全局,履职尽责、担当实干、服务大局。

2、强化宣传力度。通过各种平台宣传上级扶贫精神和扶贫政策,加大宣传力度,扩大宣传面,进一步入户走访,针对家庭实际,有针对性把教育扶贫、医疗扶贫、健康扶贫、保险扶贫、产业扶贫等政策宣讲到每家每户,并主动帮助解决实际问题。积极将扶贫脱贫攻坚工作亮点、脱贫成效,向群众宣传扶贫成果,提升群众认可度。

3、规范基础工作。自觉规范扶贫脱贫基础工作,对照上级要求、验收标准和先进样板,确保扶贫脱贫各个流程符合程序,确保档案内容完整、填写规范、数据真实、信息一致,夯实扶贫脱贫基础性工作。

4、转变工作作风。在实际工作中,既要抓好统筹协调,又要抓好工作落实。每月拿出一定的时间,定期深入到结对帮扶的贫困户家中,详细了解贫困户的情况,掌握贫困户的脱贫需求,根据贫困户的实际情况,与贫困户共同商定脱贫措施、增收办法,让贫困户认可并积极实施,为贫困户建立增收的长效机制。用科学、严谨的态度,把信息档案工作更细化更科学更精准,及时规范完成扶贫工作的信息整理、上报、归档。

以上对照检查,可能查得不够全面、不够准确,原因剖析和整改措施也不一定到位,敬请批评指正,我将虚心接受,认真加以改正。

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根据县纪委、县委组织部《关于认真开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会前,扶贫办公室班子深入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江西时的重要讲话、关于巡视工作重要指示以及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学习了中央第十一巡视组组长刘维佳在全省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工作反馈会上的讲话精神以及省委书记刘奇在反馈会上的表态发言,我办领导班子本着自我教育、自我提高、自我改善的目的,坚决打牢开好这次民主生活会的思想基础。同时,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开展谈心谈话,主动查摆问题,深刻剖析问题产生原因,明确整改目标和努力方向。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年度民主生活会的整改措施落实情况**年度民主生活会召开后,班子对照查摆出来的问题进行讨论研究,制定了整改方案和整改清单,把查摆问题分为3个方面,坚持一边抓工作落实、一边抓问题整改。一项一项明确牵头领导和整改时限,整改工作有力有序推进。对需要集中力量加以整改的问题,明确责任领导,统筹好相关股室力量抓好整改;对需要长期坚持整改的问题,在抓“常”和“长”抓上下功夫,持之以恒抓好整改落实。截止目前,除需要长期坚持的整改事项外,其余均已全部销号完毕,已完成阶段性整改任务。

实整改的自觉性。

(二)精神状态方面。针对“宗旨意识”理解和把握不够透彻的现象。办党组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主要领导多次在会议上强调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认真贯彻《准则》《条例》,坚决落实民主集中制、“三重一大”、民主生活会、批评和自我批评、双重组织生活会等制度,指导机关党支部抓好“三会一课”,推动党内生活严格化、规范化、制度化。加强重要决策事项的事前沟通和充分酝酿,提高党组议事决策效率。同时,党组以“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为抓手,把党的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要位置,采取多种形式抓好政治理论学习,补足思想之“钙”、筑牢信仰之“基”,使广大党员干部牢固树立脱贫攻坚“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奉献精神和担当精神。

(三)工作作风方面。针对深入基层还不够的现象。一是党组班子加强改造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从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广大基层是我们党的根基所在,深入基层既是服务群众的需要,也是干部提升本领的重要途径。二是全办上下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工作上加强群众观念、增强宗旨意识,深入实际、联系群众,倾听群众意见,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忙群众之所需,同群众建立起水乳交融的关系。三是党组坚决贯彻落实上级决策部署,对重要会议、重要文件、领导批示以及脱贫攻坚、产业扶贫工作,做到第一时间传达学习、第一时间研究部署、第一时间贯彻落实,通过提醒催办、跟踪督办等方式,推动全县扶贫工作提速增效。

以上是县扶贫办领导班子**年度民主生活会整改落实情况,部分问题整改还在落实中,整改成效还不明显,仍需长期坚持,我们将发扬“绣花精神”将整改工作全面落实,做到最好。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一)在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方面。县扶贫办党组始终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关于扶贫工作的决策部署,但具体实施过程中,工作方式、方法还不够尽善尽美。一是对脱贫攻坚的精神实质没完全吃透、把握不够准确,创新工作方式举措少,没有学透、学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脱贫攻坚巡视工作的重要指示,面对脱贫攻坚新形势、新要求,学和用未能灵活运用,造成一些工作落实对照省市要求按部就班、上下一般粗,没有结合县域实际,没有创新举措。二是存在急于求成作风不实的现象,也就是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急躁症”问题,过分强调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排名,以此为衡量工作成绩的标杆,忽视了“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才是检验脱贫攻坚工作成效的硬性标准,助长了迎检自查、模拟评估等重检查轻实绩的不良风气。甚至少数扶贫干部、帮扶干部为迎检过关临时抱佛脚送钱送物,突击走访贫困户。三是产业助推脱贫攻坚进展较慢。对产业扶贫政策的操作把握不够到位,政策实施未达到预期目标,比如:光伏扶贫全县“十二五”、“十三五”二十个贫困村均已建成并网发电,但纳入国家补助的只有7个村,其余还在申报,未实现预期收益。中医药产业扶贫方面,虽然制定出台了中医药产业扶贫实施意见,鼓励和引导发展中药材种植扶贫项目,但产业扶贫针对性、可操作性不强,扶贫效果与心理预期有差距。产业扶贫思路上还不够宽阔,办法不多、措施不新。

(二)在改造脱贫攻坚政治责任方面。一是责任压力传导不够全面。办领导班子核心作用发挥不完全,没有形成全员合力攻坚的大格局,部分党员干部主动出击、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的政治站位不高,存在被动应战的工作心态。二是激发内生动力不足。在抓好物质扶贫的基础上,如何激发贫困户的自主发展内生动力、如何消除贫困户“等、靠、要”思想等方面思考不够、办法不多,没有很好的做到扶贫与扶志、扶智工作的有机结合。三是以党建促扶贫组合拳打得不够,党建带动扶贫工作氛围不浓,成效不明显。

依然存在。二是督促指导不深、不专。督促指导措施不到位、跟踪问效不及时,导致一些问题归属部门整不到位、改不到底,只停留在纸上整改、嘴上整改,又使新的问题产生。

(四)在纠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方面。一是深入基层践行群众路线不够到位,深入基层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少,与驻村“连心”小分队、与包片村、与结对帮扶贫困户共商脱贫攻坚工作不够。二是工作上存在过得去思想,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不能主动将脱贫攻坚工作做到精益求精,追求完美。三是文山会海、填表报数现象仍有发生,使基层扶贫干部疲于应付,一些工作只能生搬硬套,没有时间精力将工作做实、做好。

三、

问题的根源(一)理论学习不够到位。在加强理论学习方面还与上级要求存在一定差距,学习理论知识具有片面性,对脱贫攻坚方面的理论知识还不够充足,知识构架不够完整,学习的自觉性和系统性还不够强,特别是当工作与学习发生矛盾时,往往认为理论学习是“软指标”,导致未能做到准确把握政策方针,推动所有政策措施落地。

(二)宗旨观念淡薄。在坚持党的根本宗旨方面思想意识不够强、立场不够坚定。主要原因在于没有真正在思想上、行动上树立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意识,没有把广大残疾人和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主动服务意识还不强,服务质量与群众的期待相比还有较大差距,导致工作落实不到位、发挥作用不合格。

(三)忽视政治理论学习。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没有跟上,导致班子成员理想信念树立的不牢固,精神上“缺钙”。一是没有把政治理论学习放在一个应有的重要位置,学习浅尝辄止、不求甚解,缺乏系统性、经常性和针对性的深入学习,缺乏对党的政治理论的系统研究和深刻理解。二是学习的主动性不强、自觉性不高,没有很好地结合工作和实践的需要主动学习,而是被动地等待集体的统一安排。三是没有做到学以致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能力不强,不能完全用马列主义、科学发展观的立场和观点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四、今后努力的方向和整改措施。

针对查找出的问题和分析存在问题的原因,班子将抱着“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态度,真心实意地改,真刀实枪地改,结合“为谁执政、为谁执法”专题教育活动,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解放思想“三问”大讨论,回答和解决“我们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会有差距?我们怎么办?”的问题,努力以立言立行、见实见效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服务于民,更好的为贫困群众、移民群众谋福祉。

(一)坚持政治导向抓整改。提高政治站位,强化政治担当,坚持从政治上认识和解决问题,把抓好中央巡视反馈意见整改工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讲政治、讲忠诚、讲担当的重要检验,切实增强抓好巡视反馈意见整改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整改中的问题严格逐条严格整改落实到位。

(二)坚持责任导向抓整改。以最坚决的态度、最严实的担当、最有力的措施抓好整改,坚决防止以简单问责代替整改责任落实,坚决防止推诿扯皮,坚决防止层层加码,坚决防止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应付整改工作。

(三)坚持问题导向抓整改。紧盯巡视反馈问题,研究制定整改措施,逐条逐项抓好落实,确保高质量整改到位。坚决贯彻“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实现高质量、确保可持续”的工作要求,确保脱真贫、真脱贫。

(四)坚持效果导向抓整改。坚持举一反三,注重源头治理,着眼长期效果,把中央巡视反馈问题以及省委巡视和扶贫领域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同本次对照检查结合起来,一体整改、一体解决。更加注重帮扶脱贫质量,逐步建立稳定脱贫长效机制,打牢实现脱贫、逐步致富的基础。

脱贫攻坚四个问题对照检查材料精选_

按照县委和县纪委部署要求,本人认真领会上级脱贫攻坚会议精神,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脱贫攻坚工作的系列讲话,对标县委第四巡察组对我镇脱贫攻坚巡察的反馈意见,从思想认识、责任担当、作风扭转和工作落实四个方面深刻查找原因和不足,查摆问题产生的根源的危害,提出今后整改的方向、目标和措施。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对照检查出的问题。

1、学习上级精神和扶贫政策深度不够。主要表现在平常忙业务时间多,自行学习时间不充分,学习内容不够深入、不够系统、不够透彻、缺乏理性深层次思考,未能真正系统、全面、准确地学习领会上级精神,达到通过学习指导工作、推动工作的目的。

2、思想松懈,担当精神有所弱化。在脱贫攻坚工作的压力和竞争面前追求四平八稳,缺少勇于争先的精神,为迎检而工作、为考核为备战。对新形势下脱贫攻坚工作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使自己在某些方面的能力和水平不能及时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影响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3、驻村帮扶工作不够扎实,主观能动性不足。对上级相关扶贫政策认识不到位,沿用老套路、老办法,上门走访、问寒问暖、宣传政策,对因户施策制定长期帮扶措施无从下手,缺乏深入细致的思考研究。

二、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1、放松了学习的深入。

学习是终身的,学习的目的不仅在于思想改造、推动工作,也不仅满足于业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学习更重要的意义在于武装头脑、坚定信念、净化心灵,支配思想、指挥行动。

2、放松了宗旨意识的强化。

党的干部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均在人民群众。贯彻上级扶贫政策,关键在于群众的理解、认可和接受,群众路线、群众观念不够的直接体现就是宗旨意识不够强化。在扶贫工作中忽视群众工作的具体方式方法和与群众的联系,是产生问题的重要思想根源。

3、放松了自我要求。

思想上有时安于现状,存在求稳多、求进少的倾向,对于遇到的任务重、压力大的工作容易产生急躁情绪,有时对工作懈怠、得过且过,无形中放松自我要求,降低工作标准。

4、放松了担当意识。

基层工作时间长后,好人主义思想逐渐占据上风,工作中经常碍于情面,不能始终做到讲工作不讲情面、讲原则不讲潜规则、讲担当不逃避责任、讲矛盾不上交问题、讲奉献不讲回报,不能敢于面对问题、善于解决问题,工作的主动性、进取心有所减退。

三、今后整改的努力方向1、进一步强化学习。

要通过持之以恒的学习,提升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政治素质,要通过改变和树立良好的学风,培养自己主动学习、系统学习、经常学习的自觉性和好习惯。通过学习更好地将实践和理论有机结合,用来指导工作、促进工作,做到学用结合、用以促学、学用相长。

2、工作中始终紧扣“精准”二字。

脱贫攻坚贵在“精准”,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分类、精准施策、精准退出,包括巩固脱贫成果都需要定量分析、定性研判,将“精准”贯穿扶贫攻坚的全过程。

3、进一步扭转作风抓落实。

在今后的工作中,以“四不四多”(一不埋怨他人,多从自身找原因;二不埋怨村级,多从上面找原因;三不埋怨过去,多从现实找原因;四不埋怨条件,多从主观打原因)为突破口,从自身做起,重心下移,扭转作风,扑下身子,把贫困户冷暖放在心上,把尽责履职放在心上。上贫困户门、听贫困户苦、为贫困户办实事,用更精准的思路、更精准的举措,较真碰硬抓落实。

脱贫攻坚专项问题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这次专题民主生活会聚焦“提高政治站位,扛起政治责任,落实政治任务,确保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这一主题,是学习贯彻xxx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再深入,是贯彻落实以xxx为核心的党中央到2020年坚决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社会稳定和长治久安总目标的再对表,充分体现了市委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的坚定决心。会前,认真对照市委专题民主生活会方案要求、中央xx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中检视的有关问题进行了深刻反思,现将对照报告如下。

一、对脱贫攻坚工作的认识。

xxxxx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深的牵挂、最大的担当,亲自挂帅、亲自主持、亲自督战,推动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就。军xxx党委始终坚持以习主席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系列重要讲话和军委关于部队参与脱贫攻坚工作的指示为指导,以xx省和xx军区指示精神为依据,以帮支部、帮思想、帮教育、帮文化、帮民生为总思路,采取军地统一领导下开展扶贫行动、定期组织需求对接,健全军地协调机制、推动脱贫攻坚的方式打赢脱贫攻坚战。军xxx各级党委参与脱贫攻坚战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进一步树牢,始终以党的初心“立心”,以党的使命“为命”,把打赢脱贫攻坚战作为义不容辞的政治责任,始终站在为党分忧、为党尽责、为党践诺的高度,坚决抓好帮扶任务落实,确保了党中央、中央军委的决策部署在军xxxx部队坚决贯彻落实。在地方相关单位的紧密配合下xx参与地方脱贫攻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人民xx为人民的使命责任得到了充分的发挥和展现,为驻地推进脱贫攻坚发挥了助推作用。但对照习主席关于脱贫攻坚重要指示要求,对照中央xxx巡视组反馈问题清单,感到参与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还不够,指导思想、工作思路还不够聚焦的现象。深挖思想根源,查摆存在问题,紧抓快干整改,请市委xxxx书记和各位常委批评指正。

二、存在的突出问题。

对援建村贫困边缘户,返贫风险大的人员的关注和定期帮扶不够扎实有效,与习主席提出的“六个精准”的要求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部队从元月份就进入封闭式管理模式,周期较长,对部队人员出行、参加集体活动等有明确要求,针对这一情况,作为单位主官不能够及时研究制定相关措施,不主动作为,等靠思想严重,坐等上级通知,导致军xx部队均不能够按照年初制定的方案计划开展相关扶贫工作。

(二)把扛起脱贫攻坚提升到落实政治责任的意识不够。一是跟踪督导检查不够有力。xx党委将群众工作,特别是xx参加地方脱贫攻坚战工作纳入重要议事议程,每年党委扩大会做专题汇报材料,定期检查各单位开展脱贫攻坚工作开展情况,及时解决遇到的困难矛盾,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认真对照中央xx巡视组的反馈意见和2019年xx省脱贫攻坚成效考核指出的问题,总的感到,上级的指示精神都做到学习掌握,但落实在实际工作上存在蜻蜓点水的现象,有的指示要求末端落实不够,机关检查指导的能力不够,特别是发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够,导致有的问题得不到根治,脱贫攻坚领导小组人员落实定期检查,督促问题整改情况等方面处于被动状态,上级强调了什么就抓什么,上级注重了什么就突出什么,上级关注什么就落实什么。二是脱贫攻坚的成效不够明显。军xx党委、各区县人武部党委严格按照中央军委、xx军和xxxx军区相关要求,积极参加地方脱贫攻坚战,有的建立扶贫帮困,军民共建有一定的时间,有的因工作关系新调整援建村,但是仍然存在对情况掌握不全,底数摸的不准,按照“xxxx”的要求抓好脱贫攻坚工作上研究不深,制定的措施不够科学,特别是指导思想上有偏差,把脱贫攻坚理解为给钱给物,在真脱贫上下的功夫不够。三是方法手段不够灵活。各区县均有致富模范家庭、文明和谐家庭等,我们在开展脱贫攻坚工作上只注重了物质上的脱贫,对思想脱贫上想的不够,方法不活,充分利用现有资源、身边的典型来激发广大群众脱贫攻坚的使命感荣辱感方面做的还不够,虽然每年在援建村开展多种形式对优秀学生、致富模范、文明家庭,“三八”红旗手等进行通报表彰,但以点带面效果还不够明显,在全村兴起你赶我超的氛围不够。

(三)把脱贫攻坚战提升到落实政治任务的意识不够。一是特殊时期开展脱贫攻坚工作的创新不够。根据今年疫情和部队长期封闭式管理的实际,组织各区县人武部如何聚力抓好收官之年脱贫工作的政治意识不够强,强调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和部队高度安全稳定工作,放松了投身脱贫攻坚战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分区各级机关与乡镇(村)协调不够畅通,联系不够经常,任务衔接不够连续,研究在特殊情况下“帮什么、怎么帮”思路不够长远,对贫困群众的致贫原因、脱贫需求分析不够透彻,还没有很好地做到精准发力、精准施策、精准落实。落实军区脱贫攻坚《规划》有差距,对军区明确要求的帮扶工作,虽然能够及时建档立卡,制定年度脱贫计划,但是只注重了给予帮扶资金,解决生活困难,对扶志、扶技工作上力度不大。二是扶贫工作机制运行还不够顺畅高效。因机关人员变动大,与地方相关部门还未建立长效机制,导致与基层党委、扶贫主管部门之间沟通协调不够,需求对接、项目推进、矛盾化解、跟踪问效等不够及时主动,齐抓共管、共同治贫的整体合力没有真正形成,存在“自我设计”“单打独斗”现象。在提高精准度上下的功夫不够,在实行“一户一策”“一人一策”“包户到人”,突出援建村产业扶持,就业帮扶方面想的不够,在落实工作部署过程中往往不能一抓到底、亲力亲为,责任压力传导不够,深入一线督导落实力度还不大,所属各人武部扶贫进度参差不齐,一些项目还没有按方案展开,一些计划还没有按节点落实,一些投入还没有按需求保障,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整体效益。

三、

产生问题的原因剖析。

反思上述问题的根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没有把扶贫工作放在最高政治站位上思考。xx军分区人员少,物力财力保障有限,在持续推进扶贫工作上,任务衔接、工作推进上矛盾困难较多,有时把部队参与扶贫工作当作是单一性任务去完成,没有看到扶贫工作连着党的形象、连着稳定大局,没有看到部队参与扶贫就是在做党的工作,就是在树立党的形象,致使有时有任务心态,有些工作还没有高标准完成。二是参与地方扶贫工作的紧迫感责任心不够强。对脱贫攻坚工作深层次问题研究考虑少,尤其是对治贫治愚难、扶智扶志难、育人树人难、强基固本难等老大难问题,认识是清楚的,对驻地特别是所属单位共建村社区贫困户研究致贫原因、落实扶贫责任、解决脱贫难题上,招数不多,特别是如何履行好市委常委职责,责无旁贷、不等不靠去破解这些难题用心用力还不够。三是充分调动驻军和民兵参与脱贫攻坚主动性不强。脱贫攻坚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工作,要求我们必须把严实作风贯穿始终,驻xx部队大多与村社区学校建立共建关系,部队团以上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一对一帮扶,作为驻xxx部队与地方开展脱贫攻坚的牵头单位,提高市民兵队伍素质,加强国防教育,优化军民共建,深入基层检查调研,统筹协调驻xxx部队开展扶贫活动不够,缺少了事必躬亲的政治担当精益求精的工作标准,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

四、努力方向和整改措施。

始终牢记习主席嘱托,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以群众的利益为最高利益,以“一切为了人民群众”为行动指南和最终归宿,以这次民主生活会为契机,扎扎实实抓好扶贫工作。

一是带头提高政治站位。带头学习贯彻xxxxx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坚持以xxxxx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统领分区部队脱贫攻坚工作,及时跟进学xxxxxx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讲话精神,吃透精髓要义、把准方针政策、明晰目标标准,提高思想认识,走出对脱贫工作的认识误区,正解认识军委、xx军、xxx军区在参与脱贫攻坚战的重大意义和责任,主动发挥市委常委和主官作用,将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扛在肩上、抓在手上,真正做到有安排、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有问责,有实效。

二是扭住着力重点。提高政治站位,统一思想认识,积极主动找准脱贫攻坚定位,主动对接,多了解军民共建村(组)和帮扶群众现实需要,在帮支部、帮思想、帮教育、帮致富、帮民生上聚焦用力,严格落实分区2020年度脱贫攻坚工作方案计划,建立问题台账,责令限时整改,严肃责任追究机制,做到问题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不追究不放过、整改不彻底不放过,确保脱贫工作在援建村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三是强化严实作风。加强组织领导,主动与市委脱贫办沟通,学习相关政策法规,深刻吸取兄弟单位在脱贫工作上教训,突出问题导向,始终把严实作风贯穿脱贫治贫工作,确保真认账、真反思、真整改,真负责,使扶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决不做劳而无功的事,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时间和历史检验。

脱贫攻坚四个问题对照检查材料精选_

我认真的学习了《学习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宣讲活动》,贯彻落实脱贫攻坚;牢记党的使命,不忘初心;把握扶贫攻坚“十四项重点工作“,切实实行”六个坚持“,目标围绕”六个精准“,深入脱贫攻坚战,结合今年在全国党员中开展的学习党章党规,对照我自身的思想和工作实际情况,反思自己在脱贫攻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对自己存在问题进行了剖析和总结,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存在的问题。

(一)扶贫、扶志与扶智相结合的工作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贫困户内生动力激发办法不多;力度不够;效果也不明显。

(二)思想认识不到位。落实扶贫任务往往是仅仅完成上级下达的规定任务,脱贫攻坚责任意识;使命认识不够,缺乏主动性。责任没有落实,在业务上重视实物资金扶贫,轻视精神扶贫。

(三)宣传工作不到位。作为一名宣传委员,对脱贫攻坚的宣传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没有把攻坚上的精神和政策宣传到位。

(四)工作力度不够。对于脱贫攻坚重要工作部署和重大。

活动安排,虽然都能攻坚落实,但深入扎实的走访贫困户时间不够多,与群众心贴心、面对面交流较少;比如:走访群众有时浮于表面或用电话交流,对一些群众的真实要求了解不细。

(五)学习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访谈学习不深,研究不透;主动学习、主动思考不积极,存在着以干代学现象。

(六)统筹协调还不够有力。凝聚脱贫攻坚合力还不够,协调各部门加大扶持,帮助共谋发展力度还要加大,如当前乌江村基础设施还有欠账,配套设施还不完善,都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支持配合。

二、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一)政治学习不够,理论功底浅薄。平时只满足于读书、看报,研究专业少,联系实际不够,使自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与实际脱节,没有发挥理论的指导作用,没有做到真正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观察事物,研究新情况、处理新问题。思想和工作存在主观性、局限性和片面性,站的不高,想的不远。

(二)为群众服务的意识有待于进一步提高。没有树立牢固为老百姓服务的宗旨观;对于“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理解的不够深入透彻;没有坚定任何时候都要以群众满意不满意作为衡量标准,这是工作中缺乏耐心的根本原因。

(三)工作方法简单,只安于表面,认为把自己份内的事做好就可以了,处理事情方法比较简单,缺乏创新精神,工作作风还不够扎实,对问题深层次的分析、思考不够,有时把工作当成一种负担。

三、整改措施。

(一)端正态度,加强学习。做政治上的明白人,做工作上的踏实人,始终把学习放在第一位,把学习当做一种追求,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向书本学、向群众学、在干中学,做到思想上不断进步、观念上不断创新、生活上更加严谨。

(二)转变思想认识,认真贯彻落实学习习近平扶贫重要论述宣讲。牢记自己的使命,落实责任,努力做好本职工作,克服工作作风不实、主动作为意识不强的问题,重视精神扶贫,并且深入到群众中间去。

(三)加大宣传力度,大力宣传扶贫攻坚精神与政策,认真落实,带着高度的责任心,持续不断的加强工作实践。加大扶贫、扶志与扶智力度,激发贫困户自身动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积极完善配套设施;统筹协调各部门、各干部,凝聚力量打赢脱贫攻坚战,积极进取,不忘初心。

严”是慎独慎微的自律,是勤于自省的审慎,是严守纪律的敬畏,是坚持党性的觉悟。只要有“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的警惕才能经得起各种各样的冲击和诱惑,情为民所系,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

“实”是脚踏实地的干劲,敦本务实的精神,当官不避事的态度,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追求。只有认真学习党章党规,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保持“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的态度,才能在工作中脚踏实地、真抓实干,敢于担当责任,做一名合格共产党员,为鹿角的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我的汇报完毕,有不足之处请同志们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县纪委、县委组织部脱贫攻坚民主生活会有关要求,按照乡党委统一部署,结合工作实际,自己对近段脱贫攻坚开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查摆,现将民主生活会个人发言提纲汇报如下,不当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存在主要问题?

(一)脱贫攻坚理论学习不够,缺乏主动学习精神。一是对脱贫攻坚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觉得自己日常工作较为繁忙,需要实际操作、具体落实的工作多,学习缺乏主动,都是任务式地完成,工作忙时,理论学习就先放一放。其结果就是脱贫攻坚理论水平跟不上形势的发展和工作的需要。二是学习缺乏计划性。自我约束力不强,尤其是在系统学习扶贫知识上没有计划,囫囵吞枣、一知半解。三是在学习上存在着实用主义思想,觉得只要干好实际工作就行了,需要解决什么问题才去学习什么知识,导致扶贫业务知识不精、不专业。四是理论联系实际工作不够。学习的目的不够明确,导致学习归学习,理论和实际相脱节。没有把握在当前脱贫攻坚新形势下所遇到的问题与实际工作相联系起来,更谈不上从理论上去认识、去探讨,使自己在考虑和安排工作时缺乏前瞻性。

(二)业务工作繁琐,脱贫攻坚政策落实上存在纰漏。总求贪大求全、追求完美,导致眉毛胡子一把抓。在脱贫攻坚工作上满足于现状,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认为自己目前的业务水平已经够了,对具体的更深入的业务知识的学习劲头不高,缺乏刻苦钻研的精神。

(三)调查研究少,参谋助手作用不到位,担当意识不强。作为党委副书记,本应在脱贫攻坚中当好书记、乡长的参谋助手,但我个人存在忙具体事务多,在脱贫攻坚工作中没能主动全盘考虑全乡工作,没能静下心来,深入研究探讨,为全乡脱贫攻坚出谋划策。

(四)作风建设上还有差距。如:总感觉基层干部是与群众打交道的,手里也没有啥权利,只是政策的执行者,只要不把“经念歪”就行了,在所分包的扶贫村工作上,对贫困户的项目建设方面,谨遵上级会议精神,未能创新思维,广开脱贫思路,通过多次扶贫培训,才理解的贫困户脱贫是全面的,不能拘泥于文件上几个脱贫模式。

(五)担当作为方面亟待提高。重点表现在自己联系的村、户,政策实施思路不清、目标不明、业务知识不精。虽然内心很想把该项工作都做好做完美,但没有统筹好,个别时候还分不清轻重缓急,所以总感觉水牛掉到井里,有力用不到点子上。工作开展上存在头重脚轻,工作效率低下、工作成效不明显、重点不突出,对工作缺乏统筹。

(六)四风方面存在的问题。我个人认为自己的缺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对形式主义认识不深。表现为学风不扎实,工作落实不够有力。二是对官僚主义认识片面。存在傲气和主观倾向,考虑问题不够全面。接触群众不主动、不广泛。三是对享乐主义、奢靡之风的认识有偏差。吃苦耐劳的精神有所消退,在脱贫攻坚公务接待上存在怕得罪人思想。

(七)在廉洁自律工作上,存在自律不严现象。在贯彻中央八项规定、省委省政府20条意见、市委市政府十项规定、反对四风方面,对联系村各帮扶责任人要求不严,但内心总寄希望于同志们的自觉自律,总是从内心里认为乡村干部工作不容易,所以针对个别同志存在的小问题,小毛病总是以提醒为主,存在好人主义思想。同时,我个人也在思想上存在认识不足,自己虽然能够坚持原则,尤其是在坚持工作日中午不饮酒,不超标准接待等方面坚持的比较好,但在工作和生活中的一些细节上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二、存在问题的原因?

在查摆问题的基础上,我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反省。我个人认为,我自身存在问题的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风、政风需要改进。总认为学习与工作相比,学习是软尺子,什么时候学都行,但工作有时间限制,所以每当工作与学习冲突的时候,总是把工作放在第一位,导致重工作而轻学习。忽视了坚持学习的重要性,没有从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到系统的扶贫理论知识和成熟的战略思维,对于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在当前形势下推动群众快速脱贫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二是落实全面从严治党方面,不能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在全局性和敏感性问题上唯上思想较重,从思想上总认为自己属于执行层,只要不折不扣的把党委政府的扶贫政策和扶贫决策执行好就行了,不善于创新思维,不敢创新工作方式和方法。对一些问题的处理仍习惯按经验、惯例办事,特别是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有等、靠、依的思想。工作不够积极主动,精神状态欠佳,缺乏迎难而上、敢闯敢干、攻坚克难的信心,思想上存在着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谨小慎微、患得患失,缺乏创新求变的胆识和魄力。

三是在落实“一岗双责”方面,还有做的不到位的地方。在责任心上存在差距,主人翁精神不强,没有一股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神圣的使命感,一定程度上存在安于现状、消极守成的情绪。在勤于进取、建功立业上存在差距。

三、

整改措施?

一是重视学习、加强学习,提高脱贫攻坚理论水平。要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树立“活到老、学到老”的观念,认识到学习是青年干部进步的必要条件。以学习脱贫攻坚知识为重点,以灵活掌握脱贫攻坚政策为契机,转变观念,转变学风,不断增强学习贯彻和落实脱贫攻坚理论和政策的自觉性和纪律性,做到理论联系实际,在努力提高自身的思想认识的同时,带领各帮扶责任人一道加强学习,不断提高理论和工作水平,为脱贫攻坚工作提供坚实的理论保障。

二是努力做好联系村脱贫攻坚工作。要以脱贫攻坚推进为契机,进一步提高认识,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规范自己的行为,向先进典型和先模人物看齐,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统筹各项政策落实和群众各项目落地,实现作风转变,群众脱贫。

三是要密切联系群众。要关心群众,依靠群众,维护群众的利益,做好本职业务的同时沉下身子与群众打成一片,进村入户,了解情况,掌握第一手资料,一户一策,一户一项产业,多渠道、全方位增加群众收入,实现稳定脱贫。

四是求真务实,做好党委政府合格的参谋助手。改进工作作风,在做好联系村的基础上,坚持定期调研,不仅要干好具体工作,更要结合上级精神和全乡实际,多思考多调研多分析,当好党委政府的参谋助手。

五是身体力行,带好队伍。对自己所联系的两个村,要提高帮扶人员的凝聚力,善于敢于给同事们压任务压担子,善于给们提供机会和平台,让每一个人都能独当一面,让们成为做好脱贫攻坚工作的复合型人才。同时,多策并举,尽最大可能调动每一个人的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率,提高执行力。

六是廉洁自律,从严要求自己。牢记“两个务必”的精神实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贯彻中央八项规定落实在脱贫攻坚工作中,严于律己,严格遵守有关规定,不搞特殊化,以实际行动维护党纪政纪的权威性和严肃性,为党员干部树立勤政廉政的良好形象。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不断加强自我修养,时刻把为民务实清廉放在心中,进一步提高思想认识,转变工作作风,践行群众路线,履职尽责,当好参谋助手,为全乡整体脱贫工作尽一份绵薄之力。

党的十八大以来,总书记站在战略和全局高度,围绕脱贫攻坚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具有很强的系统性、逻辑性和时代性,为我们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彰显了党中央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意志。反复学习,倍受教育、很受启发,切身感受到习总书记对脱贫攻坚的高度关注、对贫困地区的极大关心、对贫困群众的亲切关怀,进一步增强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坚定信心和坚强决心。

近期,认真学习领悟中省领导讲话和有关通报精神,结合省市反馈意见,深入查摆自身在抓脱贫工作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对脱贫攻坚的艰巨性估计不足。总认为富平是农业大县,自然条件相对较好,虽然县不强,但民不穷,近年城乡居民收入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觉得群众的生活过的相对殷实,打赢脱贫攻坚战问题不大,思想上持有乐观态度。

二是压力传导不够。自己深入思考多、安排部署多,督促检查相对较少、严格问责更少,明察暗访发现个别镇办、部门对脱贫工作重视程度不够,依靠主管部门、分管领导思想比较严重,甚至有的主要负责同志政策不明、底子不清。

三是办法还不够多。针对一般贫困户,虽然采取了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发展村集体经济、扶贫搬迁等方式,但创新性的举措还不多,有些落实还不到位,给个别贫困户还没有找到符合自身实际的脱贫路子。

四是发动群众不够。政策宣讲、思想动员工作力度不大,群众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一些贫困户“等帮扶、等小康”,存在“干部干、群众看”的现象;“三联三包”、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工作还不扎实,群众对脱贫攻坚的满意度不高。

反思这些问题,主要有四方面原因。

一是学习还不深入。对中省脱贫攻坚政策和习总书记重要讲话,学习的还不全面、研究的还不透彻、把握的还不准确,用讲话精神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做得还不完全到位。

二是为民情怀还不深厚。没有完全沉下身子,经常深入贫困群众,和们密切联系、打成一片,与习总书记的扶贫情结、为民情怀和使命担当还有一定差距。

三是工作统筹还需加强。一些单位和部门还没完全把主要精力聚焦到脱贫攻坚上来,上下联动不经常、左右衔接不紧密,没有完全做到工作融合、力量整合。

四是监督管理不严。抓作风建设、干部管理和执纪问责的力度还不够大,从省市通报情况看,个别基层干部存在侵害群众利益、驻村不经常、帮扶措施不精准等问题,基层干部作风建设仍需加强。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市委统一部署,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工作任务,按照“率先脱贫摘帽、适时申报验收”的思路,采取更准、更实、更硬的措施,集中力量补短板、挖潜力、抓落实,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决不让一个贫困群众掉队落伍。

一是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底线任务。富平是总书记的家乡,是革命老区,政治地位特殊,社会关注度高,各项工作都应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更应该提高政治站位,深刻理解和把握习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战略思想,认真贯彻党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真正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尤其是作为“一把手”更应增强“四个意识”,自觉向核心看齐,切实把总书记的要求转化为脱贫攻坚的具体行动,以高度的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认真落实好市委十一项措施,主动对标、抓好整改,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不断取得新的成效。

二是要突出抓好重点工作。脱贫攻坚千头万绪、纷繁复杂,必须抓住重点、扭住关键。就富平来讲,就是要立足精准、分类施策,突出抓好产业帮扶、社保兜底、扶贫搬迁三项重点,确保脱贫攻坚工作稳扎稳打、取得实效。一是抓好产业帮扶。对一般贫困户,推行“新型经营主体+贫困户”模式,用扶贫专项资金和产业帮扶再贷款资金支持32家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壮大,由这些新型经营主体托管一般贫困户,连续3年为一般贫困户每人每年发放1200元固定收益金,并为70%的一般贫困户每户解决1人就业问题;同时将保洁员、护林员和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临时用工等公益性岗位向一般贫困户倾斜,将其作为一般贫困户就业的有效补充。在此基础上,通过多种途径扶持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大力发展“一镇一园”“一镇多园”,带动群众发展柿子、花椒、苹果、奶山羊养殖等优势产业,真正实现产业帮扶全覆盖。二是抓好社保兜底。去年,我们在全省率先实施“两线合一”政策,社保兜底的5684户16270人实现了全覆盖,并对1922户贫困群众住房进行了修缮,今后还要继续落实好相关政策,确保应保尽保、不漏一人;对个别存在安全隐患的房屋,尽快予以修缮,确保兜底户住房安全。三是抓好扶贫搬迁。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标准配套,加快6个移民搬迁安置小区建设,同步配套发展产业,确保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坚持实事求是,切实把上级政策与基层实际紧密结合,群众搬还是不搬,搬到镇区还是县城,搬大房子还是小房子,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尊重群众意愿,做到为民而不替民,绝不能把移民安置小区建成贫民小区,更不能把贫困户永远定格为贫困户。坚持把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建设与城镇化建设紧密结合起来,高标准推进庄里、薛镇等5个镇区街路改造,完善教育、医疗、文化等配套设施,不断提升小城镇现代化水平。同时,加大教育、医疗扶贫力度,广泛宣传教育资助、大病保险、大病救助等惠民政策,全面兑现落实,真正把叠加政策用足用好,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

三是要始终坚持正确方向。习总书记在中央政治局第39次集体学习时,专门强调“要把握好脱贫攻坚正确方向”。我理解,方向正确就是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脱贫攻坚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要坚持问题导向、突出效果导向,深入开展“自查自纠、补课补短”大排查大整顿活动,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全过程都要精准,下一番“绣花”功夫,真正做到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就是要扶真贫、真脱贫。脱贫解困来不得半点虚假,要扎实抓好脱贫过程,每项措施都要到户到人、见到实效,绝不能花拳绣腿、弄虚作假,更不能出现被脱贫、假脱贫、数字脱贫,让脱贫成效真正获得群众认可、经得起实践和历史检验。就是要发动群众、激活内力。注重外力帮扶与激发内力相结合,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扎实开展“三联三包”和统一扶贫日活动,引导群众树立主体意识,发扬自力更生精神,激发改变贫穷面貌的干劲和决心,依靠自己的勤劳双手过上幸福安康的好日子。

四是要不断夯实领导责任。脱贫攻坚是一把手工程,必须“三级书记”抓扶贫。自己要坚持以上率下、率先垂范,带头落实领导责任,认真研究谋划、精心部署落实,摸清底子、找准路子、用好法子,真正把脱贫攻坚工作抓紧抓实、抓出成效;要定期开展书记谈脱贫活动,强化监督考核、明察暗访和责任追究,落实各镇办书记的主抓责任;要坚持抓党建促脱贫,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把村级干部纳入管理体系,充分发挥“三项机制”作用,全面夯实村支书、村主任在脱贫工作中的直接责任;特别要抓好今年的村级换届工作,真正把那些政治觉悟高、工作能力强、道德品质好的干部选进村“两委”班子,打造一支“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根据省市委关于认真开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意见整改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要求,中共xx班子聚焦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落实监督责任和监管责任、问题整改落实等方面,综合采取民主评、群众提,集体议、互相帮,当面听、自己找等方式,广泛征求意见建议,深入查找了班子存在的问题,深刻剖析了产生问题的原因,提出了下一步的整改措施。现作如下对照检查: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及表现?

(一)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和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方面。一是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指示批示不到位。具体表现为:班子对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不够系统,特别是结合实际深学研讨不够,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理解把握不够到位。少数单位和干部职工学习仅仅停留于“背要点”,没能从根本上理解掌握精神实质,导致学用脱节现象不同程度存在。二是贯彻落实党中央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省委决策部署不到位。精准对照“两不愁、三保障”的综合研判能力不足,2018年以前贫困对象识别不够精准,还存在错评、漏评现象。三是扶贫与扶志、扶智相结合工作力度不够。具体表现为:贫困户内生动力激发办法不多、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部分村(社区)开展“自强、诚信、感恩”教育形式单一。没有充分利用乡村大喇叭、“大手拉小手”“光荣脱贫户”现身说法、文艺节目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组织,入脑入心的效果不明显。

(二)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方面。一是xx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充分,整合资源在脱贫攻坚集中发力上有差距。比如,2018年度计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专项资金xx万元,截止x月x日,整合资金xx万元,占计划数的xx%。二是党政第一责任人不同程度存在对脱贫退出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比如,按照xx文件要求,党政第一责任人对脱贫攻坚退出认识不到位,x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均未参加xx年度、xxx年度贫困户、贫困村退出的县级审定会议。三是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和部门联动抓扶贫有差距。表现为:个别县级领导对所负责的乡镇、分管的行业扶贫深入调研不够、研究不深、推进不力;少数县直行业部门责任落实、统筹协同差距较大,个别单位还存在各自为政、工作不实的情况;少数乡镇、村(社区)和挂包单位、挂包干部存在过关和侥幸的思想,催一下动一下,点一下做一下,不在狠抓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不在做好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存在水到渠成、自然脱贫的心理;少数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没有认真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等待观望、依赖上级和挂包单位、驻村工作队,对存在问题和短板“一交了之”。四是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互促共进融合不够。表现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方法、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没有落到实处;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有差距,部分乡、村领导班子选配不及时,部分村党总支书记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带领致富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需要。

(四)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方面。一是问题整改成效有差距。表现为:2017年省级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反馈xx县存在x类xx项问题,截至2018年x月,完成整改xx项,x项还未完成整改。二是部分部门履行整改责任不力。比如,农村危房改造进度慢,全县农村c、d级危房存量xx户,截至2018年10月底,竣工率仅为xx%;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力度不够,xx个搬迁点道路仍未硬化或未完全硬化,安置点入住率为xx%。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

上述存在问题,既反映在班子集体上,也体现在班子成员身上。综合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认识不够深,用新思想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以上存在问题,反映出xxx班子在抓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没有吃准吃透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缺乏主动性,深度广度不够,要求不严,有时借口工作忙、任务重,安排学习时紧时松,尤其是对脱贫攻坚具体要求、政策规定、好的经验做法学得不深不透,宣传引导群众不够深入。部分班子成员对扶贫知识和政策学习不够全面,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没有认真学习、领会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精神,致使对新形势下的脱贫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指导。

(二)站位不够高,用新使命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复杂性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个别班子成员依然存在凭经验和习惯抓扶贫,习惯于会议开了、要求提了、文件发了、材料报了,少数基层干部片面地认为喊喊口号、蜻蜓点水就能过关交差,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扎扎实实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抓。

(三)能力不够强,用新作为抓实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xxx班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识大势、抓大事的能力还不够强,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与习近平总书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定位新要求,与xx跨越发展、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形势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有的班子成员不注重提高能力素质,学习的本领、政治领导的本领、改革创新的本领、科学发展的本领、依法执政的本领、群众工作的本领、狠抓落实的本领、驾驭风险的本领与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使命担当不匹配、不适应。

(四)标准不够实,用新担当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有差距。在决胜脱贫攻坚、加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最关键时期,各项工作任务加重,少数班子成员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和劲头有所松懈,工作中有时强调客观因素,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畏难情绪,不敢碰硬,不敢创新,尤其是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缺乏采用非常手段解决非常问题的胆识和魄力,苦干实干精神有所减退。面对新任务,虽然全县干部都立下了军令状,但工作落实不细不实的问题依然存在,少数党员干部对履行挂包责任不上心、不用心、不尽心,工作标准不高,导致工作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考核、经不起动真碰硬。

(五)纪律不够严,用新作风护航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脱贫攻坚存在的所有问题,无不与干部作风有关。在干部监督、干部履职等管理上有时紧时松,把关不严,导致在工作落实环节上,推进、跟踪、督办力度不够。面对新任务新要求,个别x级领导缺乏担当,没有真正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少数乡镇主要领导和村党总支书记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有的部门主要领导对行业扶贫和帮扶工作重视不够。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少数干部存在怕得罪人,得过且过的思想,谨小慎微;怕出事,明哲保身,不敢担当;怕出力,缺乏艰苦奋斗,不敢大胆创新等情况。对执行政策缺乏刚性约束,存在上级抓得紧,下面才抓得严的现象,随大流、看风头、搞突击、打游击的心态仍然存在,缺乏工作抓在平时、抓在经常、重在落实的自觉性。

三、整改的初步意见?

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xx班子将坚持领导带头与示范带动相结合、近期整改与中长期整改相结合、取得实效与群众满意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履行主体责任,细化措施、健全制度、加强督查、认真整改,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扎实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工作思路由脱贫摘帽向脱贫摘帽与成果巩固提升相结合转变,继续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精准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一是深入学习贯彻精准方略。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以会代训、日常学习、“三会一课”、“党员日”等形式,深学悟透习近平总书记给予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用心找寻脱贫攻坚工作的方向、思路和办法,紧紧盯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决纠正思想上、政策上、工作上的偏差,确保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二是建立健全更加高效的指挥体系。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县、乡脱贫攻坚指挥调度机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调度会,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督促县级指挥部各专项办公室、专项指挥部切实履行职责,超前谋划、细化安排、督促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乡村两级要主动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三是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红旗村”创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动作用。四是抓好扶贫一线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党组织书记培养工程,加大从科级后备干部选派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充分发挥好驻村工作队作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优势。

(二)强化责任落实抓整改。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将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动摇,进一步调整优化精准扶贫政策举措,提高精准帮扶工作力度,下足“绣花”功夫。一是压实责任不松懈。所有县级领导和乡科级干部继续驻乡镇、村开展工作,每月驻乡村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继续实行“三同”工作机制,分片包组的科级干部、挂包干部每月至少走访一次挂包的村民小组和挂包贫困户、联系非卡户;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开展“回头看”工作,对不胜任的要及时调整。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开展一次“大回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和省级评估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面排查短板弱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面消除漏评、错退风险。二是健全机制促脱贫。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立保险、救助等风险防控机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强社会综合保障,健全“失血”救助,提供兜底保障。三是整合资源聚合力。深化xxx定点帮扶、xx协作,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劳务协作、助学助医、人才支援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借助省市挂包单位和社会资源,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三)强化巩固提升抓整改。突出重点、精准落实,突出打好住房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医疗社保、基础设施建设“五场硬仗”,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一是打好住房保障硬仗。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全力抓好人居环境提升整治。二是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巩固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培养壮大增收产业,对发展后劲不足、带动效果不明显的产业补足短板,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三是打好就业扶贫硬仗。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两种力量,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发力。建立从动员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实现对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就业收入和就业稳定性。四是打好教育医疗社保硬仗。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兜底保障,着力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特殊群体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五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对水、电、路、网、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改善发展条件。

(四)强化群众工作抓整改。贫困群众的智和志是内力内因,是脱贫攻坚的力量源泉。一是志智同扶补短板。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思想引导、能力引领、典型引路、路径引入,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二是丰富载体重实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结合“爱心超市”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要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正向激励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群众婚姻、教育等观念的改造,通过文化、教育、科技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帮扶,促进观念的互通和思路的改变。三是典型引导树标杆。深入开展“光荣脱贫户”选树活动,深入挖掘脱贫典型的精神内涵,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贫困群众有目标、有方向。

(五)强化监督执纪抓整改。一是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举措的硬落实。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适时组织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督查,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优先提拔使用,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施展舞台;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扶贫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启动问责程序。二是健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平台,规范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公示公开制度,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扶贫救助资金兑现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建立扶贫工作专项巡察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审计,加大扶贫领域违规案件查处力度,对向扶贫资金“动奶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确保扶贫资金精准安排、精准使用,打造廉洁扶贫、阳光扶贫。

(六)强化标本兼治抓整改。全面抓好各级巡视巡察、督查考核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要坚持把面上问题整改与点上问题整改结合起来,把巡视发现问题整改与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结合起来,把阶段性任务整改与长期任务整改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政治站位抓整改、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改、深化专项治理抓整改、层层压实责任抓整改、严明纪律要求抓整改、注重标本兼治抓整改,细化明确整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实行台账管理,整改一件、销号一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同时,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做到深入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

年班子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2021年班子脱贫攻坚巡视回头看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根据省、市《关于认真开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专题***的通知》要求县委常委班子在认真学习文件、广泛征求意见和谈心谈话的基础上聚焦专项巡视反馈问题把个人摆进去、把职责摆进去、把工作摆进去进行了深入查摆和深刻剖析明确了整改方向和重点。现将对照检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班子存在的突出问题及具体表现。(一)存在问题。x.落实巡视整改主体责任还存在不足方面:一是以党建促脱贫乏力党建工作抓得不实还存在就党建抓党建、就脱贫抓脱贫的问题没有很好地将党建工作与脱贫攻坚充分结合起来以致一些贫困村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不够明显、村“两委”干部带动致富能力不强。比如少数村软弱涣散党组织坚强堡垒作用发挥不明显没有很好地将党建与脱贫工作结合起来,“一领办三参与”模式开展未有实质性进展带领贫困户脱贫致富成效不明显。

二是压力向下传导递减。常委班子核心作用发挥还不够好有的同志把自己等同于一般领导干部在工作中“等指标”、“等调度”机械地执行扶贫工作要求没有站在一个县委核心决策成员的高度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统筹思考提出富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有的同志在常委会讨论脱贫攻坚事项时只要不涉及自己挂点或分管的领域发表意见就“随大流”多数时“没意见”导致一些党员干部和少数部门对脱贫攻坚重视不够、被动应付多、主动作为少。

(二)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方面。一是党委总揽全局、协调各方作用不充分整合资源在脱贫攻坚集中发力上有差距。比如x年度计划统筹整合使用财政涉农专项资金x万元截止x月x曰整合资金x万元占计划数的x%。

二是县乡村三级书记抓扶贫和部门联动抓扶贫有差距。表现为:个别县级领导对所负责的乡镇、分管的行业扶贫深入调研不够、研究不深、推进不力;少数县直行业部门责任落实、统筹协同差距较大个别单位还存在各自为政、工作不实的情况;少数乡镇、村(社区)和挂包单位、挂包干部存在过关和侥幸的思想催一下动一下点一下做一下不在狠抓补齐短板上下功夫、不在做好群众工作上下功夫存在水到渠成、自然脱贫的心理;少数乡镇党委书记和村(社区)党总支书记没有认真履行脱贫攻坚主体责任等待观望、依赖上级和挂包单位、驻村工作队对存在问题和短板“一交了之”。

三是党政第一责任人不同程度存在对脱贫退出认识不到位的问题。比如按照x文件要求党政第一责任人对脱贫攻坚退出认识不到位x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双组长均未参加x年度、x年度贫困户、贫困村退出的县级审定会议。

四是扶贫开发与基层党建互促共进融合不够。表现为:部分农村基层党组织在自身能力、工作方法、执政水平等方面存在着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情况农村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不强作用发挥不到位“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政治保障”没有落到实处;基层领导班子建设有差距部分乡、村领导班子选配不及时部分村党总支书记年龄偏大、学历偏低带领致富能力不强难以适应当前脱贫攻坚工作需要。

(三)落实监督责任和监管责任方面。一是履行脱贫攻,监督责任不到位。表现为:紧密结合实际深入整治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仍有差距少数乡镇、村及单位在脱贫攻坚中慢作为情况不同程度存在。

二是部分职能部门存在作风不实、慢作为等问题。部分脱贫攻坚主责部门对开展扶贫领域和作风建设专项整治自查自纠工作认识不到位自查不深入不扎实以简单查找业务问题代替腐败和作风问题。职能部门慢作为情况不同程度存在。

三是基层监督组织出现阵地失守的情况。表现为:部分村监督委员会监督意识不强不会、不敢、不善监督的问题不同程度存在村务监督委员会作用发挥不明显。

(四)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落实方面。一是问题整改成效有差距。表现为:x年省级扶贫开发成效考核中反馈x县存在x类x项问题截至x年x月完成整改x项x项还未完成整改。二是部分部门履行整改责任不力。比如农村危房改造进度慢全县农村c、d级危房存量x户截至x年x月底竣工率仅为x%;易地扶贫搬迁推进力度不够x个搬迁点道路仍未硬化或未完全硬化,安置点入住率为x%。

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上述存在问题既反映在班子集体上也体现在班子成员身上。综合剖析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站位不够高用新使命推进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对脱贫攻坚工作的严肃性、任务的艰巨性、形势的复杂性认识不到位、站位不高个别班子成员依然存在凭经验和习惯抓扶贫习惯于会议开了、要求提了、文件发了、材料报了少数基层千部片面地认为喊喊口号、蜻蜓点水就能过关交差没有深刻领会脱贫攻坚工作给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社会治理带来的重大机遇没有扎扎实实将帮助困难群众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政治任务和最大的民生工程来。

(二)认识不够深用新思想指导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以上存在问题反映出x班子在抓脱贫攻坚工作中还没有吃准吃透x关于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学习缺乏主动性深度广度不够要求不严有时借口工作忙、任务重安排学习时紧时松尤其是对脱贫攻坚具体要求、政策规定、好的经验做法学得不深不透宣传引导群众不够深入。部分班子成员对扶贫知识和政策学习不够全面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监督不到位没有认真学习、领会领导讲话和上级文件精神致使对新形势下的脱贫工作缺乏有效的工作指导。

(三)标准不够实用新担当压实脱贫攻坚责任有差距。在决胜脱贫攻坚、加速全面小康社会建设的最关键时期各项工作任务加重少数班子成员艰苦奋斗、吃苦耐劳精神和劲头有所松懈工作中有时强调客观因素自觉不自觉地存在畏难情绪不敢碰硬不敢创新尤其是在面对急难险重任务时缺乏采用非常手段解决非常问题的胆识和魄力苦干实干精神有所减退。面对新任务虽然全县干部都立下了军令状但工作落实不细不实的问题依然存在少数党员干部对履行挂包责任不上心、不用心、不尽心工作标准不高导致工作经不起推敲、经不起考核、经不起动真碰硬。

(四)能力不够强用新作为抓实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x班子总揽全局、协调各方和识大势、抓大事的能力还不够强在思想上、能力上、作风上与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宏伟奋斗目标与x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新定位新要求与x跨越发展、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的形势要求相比还存在不小差距。有的班子成员不注重提高能力素质学习的本领、政治领导的本领、改革创新的本领、科学发展的本领、依法执政的本领、群众工作的本领、狠抓落实的本领、驾驭风险的本领与推动高质量跨越发展的使命担当不匹配、不适应。

(五)纪律不够严用新作风护航脱贫攻坚工作有差距。脱贫攻坚存在的所有问题无不与干部作风有关。在干部监督、干部履职等管理上有时紧时松把关不严导致在工作落实环节上推进、跟踪、督办力度不够。面对新任务新要求个别x级领导缺乏担当没有真正扛起脱贫攻坚的重任少数乡镇主要领导和村党总支书记没有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来抓有的部门主要领导对行业扶贫和帮扶工作重视不够。在脱贫攻坚工作推进中少数干部存在怕得罪人得过且过的思想谨小慎微;怕出事明哲保身不敢担当;怕出力缺乏艰苦奋斗不敢大胆创新等情况。对执行政策缺乏刚性约束存在上级抓得紧下面才抓得严的现象随大流、看风头、搞突击、打游击的心态仍然存在缺乏工作抓在平时、抓在经常、重在落实的自觉性。

三、

整改的初步意见。针对查摆出来的问题x班子将坚持领导带头与示范带动相结合、近期整改与中长期整改相结合、取得实效与群众满意相结合的原则全面履行主体责任细化措施、健全制度、加强督查、认真整改确保各项整改工作落到实处、取得实效扎实做好整改“后半篇文章”。

(一)强化组织领导抓整改。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工作思路由脱贫摘帽向脱贫摘帽与成果巩固提升相结合转变继续调动一切资源和力量精准投向脱贫攻坚主战场。一是深入学习贯彻精准方略。采取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专题培训、以会代训、曰常学习、“三会一课”、“党员曰”等形式深学悟透x给予扶贫工作的重要论述用心找寻脱贫攻坚工作的方向、思路和办法紧紧叮住“两不愁三保障”目标标准坚决纠正思想上、政策上、工作上的偏差确保党中央关于脱贫攻坚方针政策和决策部署得到不折不扣贯彻落实。

二是建立健全更加高效的指挥体系。县委常委会、县政府常务会和县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定期听取脱贫攻坚工作情况汇报协调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完善县、乡脱贫攻坚指挥调度机制每月至少召开一次调度会统筹推进脱贫攻坚工作;督促县级指挥部各专项办公室、专项指挥部切实履行职责超前谋划、细化安排、督促落实好每一项工作;乡村两级要主动承担脱贫攻坚主体责任。

三是抓好扶贫一线队伍建设。大力实施党组织书记培养工程加大从科级后备干部选派担任村党总支书记工作力度切实解决基层组织软弱涣散问题充分发挥好驻村工作队作用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不走的扶贫工作队伍”真正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的优势。

四是抓好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深入开展“脱贫攻坚红旗村”创建充分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模范带动作用。

(二)强化责任落实抓整改。脱贫攻坚重在精准、贵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我们将始终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不动摇进一步调整优化精准扶贫政策举措提高精准帮扶工作力度下足“绣花”功夫。一是压实责任不松懈。所有县级领导和乡科级干部继续驻乡镇、村开展工作每月驻乡村时间不少于三分之一;继续实行“三同”工作机制分片包组的科级干部、挂包干部每月至少走访一次挂包的村民小组和挂包贫困户、联系非卡户;加强驻村工作队管理开展“回头看”工作对不胜任的要及时调整。组织全县各级干部开展一次“大回访”对照“两不愁三保障”各项指标和省级评估检查发现的问题全面排查短板弱项按照缺什么补什么、弱什么强什么的要求为群众办实事解难题全面消除漏评、错退风险。

二是整合资源聚合力。深化x定点帮扶、x协作在产业发展、项目建设、劳务协作、助学助医、人才支援等方面开展深度合作;进一步借助省市挂包单位和社会资源着力构建大扶贫工作格局。

三是健全机制促脱贫。建立健全稳定脱贫长效机制建立保险、救助等风险防控机制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对失去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通过加强社会综合保障健全“失血”救助提供兜底保障。

(三)强化巩固提升抓整改。突出重点、精准落实突出打好住房保障、产业扶贫、就业扶贫、教育医疗社保、基础设施建设“五场硬仗”全面巩固提升脱贫质量。一是打好产业扶贫硬仗。巩固产业发展成果进一步完善产业扶持政策培养壮大增收产业对发展后劲不足、带动效果不明显的产业补足短板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

二是打好住房保障硬仗。全面完成易地扶贫搬迁、农村危房改造全力抓好人居环境提升整治。

三是打好就业扶贫硬仗。综合运用行政和市场两种力量坚持外出转移就业和就地就近就业两手发力。建立从动员到培训、输出、管理服务的全链条工作机制实现对贫困劳动力技能培训全覆盖提高转移就业组织化程度提高农村劳动力的就业质量、就业收入和就业稳定性。四是打好基础设施建设硬仗。强化资金保障加大对水、电、路、网、文化设施等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力实施巩固提升工程持续改善发展条件。五是打好教育医疗社保硬仗。加大教育扶贫力度深入实施健康扶贫全面落实兜底保障着力解决广大群众特别是特殊群体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问题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四)强化监督执纪抓整改。一是健全社会监督、舆论监督平台规范精准扶贫各项工作公示公开制度加强对强农惠农政策落实、扶贫救助资金兑现等重点领域的监督检查。建立扶贫工作专项巡察机制加强扶贫项目审计加大扶贫领域违规案件查处力度对向扶贫资金“动奶酪”的发现一起查处一起绝不姑息确保扶贫资金精准安排、精准使用打造廉洁扶贫、阳光扶贫。

二是深入开展扶贫领域作风问题专项治理坚决纠正以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待扶贫工作、做表面文章的问题以作风建设的新成果促进脱贫攻坚举措的硬落实。采取明察暗访等方式适时组织对全县脱贫攻坚工作进行全方位常态化督查结果进行通报。同时强化结果运用对真抓实干、成效显著的予以通报表扬优先提拔使用让真正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干部有施展舞台;加大执纪问责力度对扶贫过程中不作为、慢作为、乱作为等问题启动问责程序。

(五)强化群众工作抓整改。贫困群众的智和志是内力内因是脱贫攻坚的力量源泉。一是丰富载体重实效。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充分认识到脱贫攻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结合“爱心超市”建设完善激励约束机制要对自力更生、主动脱贫的人员给予物质和精神奖励形成正向激励作用;有针对性地加强对贫困群众婚姻、教育等观念的改造通过文化、教育、科技等多领域全方位的帮扶促进观念的互通和思路的改变。二是志智同扶补短板。认真落实国家《关于开展扶贫扶志行动的意见》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进一步强化思想引导、能力引领、典型引路、路径引入加快补齐贫困群众“精神短板”让贫困群众想干、敢干、能干、会干。三是典型引导树标杆。深入开展“光荣脱贫户”选树活动深入挖掘脱贫典型的精神内涵用身边的事教育身边的人让贫困群众有目标、有方向。

(六)强化标本兼治抓整改。全面抓好各级巡视巡察督查考核发现问题的整改工作特别是要抓好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的整改落实。要坚持把面上问题整改与点上问题整改结合起来把巡视发现问题整改与各类监督检查发现问题整改结合起来把阶段性任务整改与长期任务整改结合起来通过提高政治站位抓整改、聚焦突出问题抓整改、深化专项治理抓整改、层层压实责任抓整改、严明纪律要求抓整改、注重标本兼治抓整改细化明确整改工作的时间表、路线图、任务书实行台账管理整改一件、销号一件一抓到底、抓出成效。同时要把“当下改”和“长久立”结合起来做到深入整改、全面整改、彻底整改。

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整改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材料

根据省局《中共吉林省水文水资源局委员会关于召开“中共巡视组巡视‘回头看’问题整改落实”专题民主生活会的通知》的有关要求,结合自身学习实际情况,检查自己存在的问题和根源,通过学习、反思和对照检查,进一步明确了今后落实整改、开展工作的中心和目标。现将本次个人对照检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存在问题。

1、在“四个意识”不强、党的领导弱化方面。

对理论学习的重要性认识不足,有一定的惰性,主动学习积极性有待进一步加强;思想认识和工作方法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对工作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缺乏思想准备,进取意识淡化,争创意识不够强烈;开拓进取精神不强,满足于维持现状。由于学习不够,认识不深,视野不宽,对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研究不够,使自己在某些方面不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

2、在党的观念弱化、党的建设缺失方面。

对党建知识掌握不够全面,党建工作重要性认识不足、热情不高。存在业务工作是硬指标,党建工作是软任务的思想,常常已工作忙为借口忽视政治理论学习,自学习能较差,缺乏认真的批评与自我批评,流于形式,总以为把业务工作做好就万事大吉。

3、在管党治党不严、全面从严治党不力方面。

思想认识还没完全到位,自身的身份意识不强。认为管党治党和党风廉政建设只是主要领导责任,班子成员只管业务就行,没有把自己摆进从严治党的大局中去,不能把业务工作与党风廉政建设很好的结合起来。

二、问题原因分析。

1、思想意识上松懈,政治理论学习重视程度不够,党性修养有所放松。

随着年龄的增长、工作经验的丰富,潜意识里有“吃老本”的思想,不由自主地放松了政治理论学习,自认为凭着已有的知识和工作经验,做好本职工作应该没有问题,从而自觉不自觉地放松了自我教育、自我约束、自我监督、自我完善,放松了党性锻炼和世界观的改造,把工作当成了硬任务、把学习当成了软任务。

2、创新意识不够强。

虽然在工作中能够做到主动谋求创新,但思想还不够解放,思路还不够宽,有些时候习惯于老办法、老套路,部分工作还存在思想因循守旧、观念有所落后的现象,开拓创新劲头不够足,方法不够多。

3、自律标准有所降低。

过去总觉得,自己整体上做得还不错,满足于比上不足、比下有余。自律标准还不够高,在修身律己、树立榜样、干事创业、做人处事等方面还有不小的差距。

三、努力方向及整改措施。

一是加强理论学习。突出学习重点:认真学习关于四种意识、三严三实的重要论述等,坚定共产主义信仰,提高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二是树立世界眼光与全局观念。在工作中积极探索吸纳先进价值理念、体质机制、发展模式和工作经验,并合理运用到日常工作中。

三是提高党性修养,扎牢宗旨意识。学习党章、遵守党章、贯彻党章、维护党章。以党的事业为重,不讲个人利益个人得失、从维护班子团结、推动事业发展的大局去谋划和开展工作。坚持身体力行、求真务实、言行一致的工作作风,脚踏实地,埋头苦干。

四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观念、大胆创新、扎实工作、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总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将牢固树立世界眼光与全局观念,发扬开拓创新的精神和务实工作作风,认真做好落实整改工作,做一名党员领导干部。请大家予以监督!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脱贫攻坚个人对照检查脱贫攻坚个人对照检查材料

_,县妇联妇儿工委负责人,5月成为西大桥村驻村工作队联络员,2010月担任西大桥村驻村工作队队长。驻村工作开展以来,_带领驻村工作队员和乡村干部一起入户走访座谈,访贫问苦,积极帮助争取项目,为贫困群众做了许多实事好事,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一、扎根基层,当好“领路人”

为了扎实做好西大桥村精准扶贫工作,不让一户贫困户掉队,_经常走村串户,与群众交心交谈、倾听民声,积极开展村情民意走访调查,足迹踏遍全村每一个角落。她还利用晚上空闲时间,到情况特殊的贫困户家中恳谈,倾听他们的呼声,及时将他们反映的问题带到村委会集中讨论,分析原因,寻找解决对策。在她的影响和带动下,驻村工作队和村委会凝心聚力,动真情、动真格、真扶贫、扶真贫、真抓实干和埋头苦干的工作风气蔚然成风。

二、敢于担当,做群众“贴心人”

“扶贫工作不能只强调解决大问题,更重要的是帮助群众解决身边的小事情,这样群众才能信任咱们。”这是她常常挂在嘴边的话。王振、王国太等贫困户均患有慢性病,可是多年来由于不了解慢性病证办理程序,一直没有办理。她听说此事后立即向领导汇报,协调医保局、中医院等有关部门,为贫困户办理了慢病证,王振妻子每次看到她都夸赞扶贫政策好。康会臣的儿子出车祸住院了,年事已高的康会臣承受不住打击也病倒了,_知道后,多次到医院及家里探望,并自己出钱给老人买了营养品。同时与镇民政部门沟通,为康会臣家申请了临时救助,康会臣每次见到她都觉得像见到亲人一样亲切。

三、弘扬正气,当好“明白人”

为了探寻产业发展新路子,她带领工作队员和帮扶责任人想办法、谋思路。,在帮扶单位正阳林场的支持下,西大桥村采取集中管理模式种植中草药,所得收益将采取平均分配的方式分发给45户贫困户,提高贫困户的家庭年收入。

一分辛劳一分收获。在她的带动下,如今的西大桥村内环境、人居条件得到改善,种植业以及特色产业化经营步伐加快,干群思想观念明显改变,一条条扶贫新路正在更远处延伸,有效带动村域经济的发展,20将如期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