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是教学评价的基准,通过合理的教学计划可以更好地进行教学评估。下面是一些教学计划范文的思路和参考,希望对大家在教学计划的制定中有所帮助。
1、认识绘本的封面及绘本的题目,能对绘本中出现的“爱心树”“树叶”“树枝”“树墩”“树干”字型有初步的感知,对识字保持兴趣。
2、了解故事的大概内容,并能在游戏中表达自己对故事的了解和感知。
3、引导孩子体察父母不计代价、无怨无悔、永无止尽的付出。籍由情境故事带入品格教育(听话、体贴、順服父母),以增进亲子关系。
多媒体设备、黑板、爱心树上的爱心树叶、树精灵面具、字卡、ppt 。
一、师生见面
(和几个小朋友握手,互相问好。)大家好,猜猜我是谁?
“我是从森林里偷偷溜出来的树精灵,我们森林里有许多大树,每棵树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你们想听我给你们讲故事吗?我讲故事的时候你们要怎么听呀?”提出听故事的要求:小耳朵竖起来,小眼睛看上面。
二、学习封面
1、出示绘本封面:“瞧,(ppt音乐)这是一本书的封面。睁大小眼睛,你看到了什么?”
2、引导学生说出“大树、苹果、男孩子、英文、书的题目、作家”
3、根据学生回答,板帖:在黑板上画上一棵数(课前),板帖“爱心树”三个字,教学“爱心树”三个字的读音:和老师一起念,请有爱心的小朋友念。
说话训练:(鼓励小朋友是爱心小朋友,老师也是爱心老师,还有谁是爱心?)。
4、看了这个封面,聪明的小朋友肯定能提出很多问题。
5、学生提问,
三、教师讲故事
根据ppt出示,教师讲故事。
片面设计一:
1、小男孩采集树叶可以干什么?生“做王冠”。
2、如果你去采树叶,你愿意干什么?
3、板帖“树叶”,教学树叶的读音,想和老师一起去采集树叶的同学一起念一遍。
片段设计二:
2 2、师生模拟大树和男孩的情境对话。如:“抱一抱”、“亲一亲”、“说一说”引导学生说爱的语言:“大树,我爱你。”“大树,我喜欢你。”“大树。我们是好朋友。” 教师扮演大树表示很快乐。
片段设计三:教师深情并茂地大声读绘本的第二部分,引领学生走进文本。
片段设计四:
1、树精灵的故事讲完了,孩子们,大树为什么一直感到那么快乐?
2、学生试着讲述自己对文本的领悟和理解。
片段设计五:
1、师生齐读最后的一首诗:他就是我们的爸爸妈妈。
2、小朋友,你的爸爸妈妈是怎么爱你的?今天,你想对妈妈说什么?
四、情景游戏,体验亲情
(一)游戏:诞生
1、师:小朋友,只要你快乐,你的妈妈也会感到快乐的。那你知道妈妈把我们生出来时,她的感受吗?我们来玩个诞生的游戏吧。
2、游戏过程:
(1)提问:自己想当哪种小动物?这个小动物是怎么叫的,怎么跳的。请5个小朋友上台。
(2)青蛙、老虎眼睛闭起来,我拍哪个小动物的肩膀,哪个小动物就悄悄地跟我钻进动物妈妈的肚子里去。其他小动物猜猜哪种小动物要出生了。其他小朋友当评委小老师,看看这些小动物猜得对不对。关键是我们要帮妈妈的忙,给动物妈妈使使劲,让它顺利地把小动物生出来。
(4)我们小朋友从哪里来呢?那每年生日你要对妈妈说什么呀?还可以做什么呀?
(二)游戏:爱心树叶
2、我的礼物是“爱心树叶”,我送给森林妈妈三十张树叶,有一天,森林妈妈感到累了:“树精灵,帮妈妈洗洗碗。”我就屁颠屁颠跑去了。我的礼物棒不棒。想不想在你生日的时候也送给妈妈爱心树叶。
3、谁能猜猜这些字,猜出了老师就送给他一片爱心树叶。
五、推荐新书:
故事大王还要向小朋友推荐一本新书:《胡萝卜先生的胡子》,(ppt)你们一定会喜欢的。小朋友,再见!
六、教学反思:
《爱心树》的内容:从前有一棵苹果树,她很爱一个小男孩。每天男孩都会跑来和她一起玩,玩累了,便在她的树荫下睡觉。那男孩很爱那棵树,树很快乐。日子一天一天的过,男孩长大了,树开始感到孤独。一天,男孩来到树下,树嚷着要跟男孩玩,男孩说他已不是小孩子,不要玩耍;他要钱买东西来玩。树没有钱,便叫男孩拿她的苹果到市场去卖。男孩爬到树上,摘下苹果,把苹果全部带去卖。树见可以帮到男孩,十分快乐。之后,男孩很久都没有来,树很伤心。有一天,男孩回来了,树很高兴,逗着要跟男孩玩。男孩说他很忙,没有时间和树玩;还说他想要妻子和小孩,所以他需要一间房子。树说她没有房子,不过男孩可以砍下她的树枝去盖一间房子。男孩快乐地砍下树枝,帮了男孩的树也很快乐。自此以后男孩很久都没有再来,所以当男孩回来的时候,树很是快乐,轻轻地说要跟男孩玩。此时,男孩却说自己又老又伤心,很想有一条可以带他远走的船。树很希望男孩可以快乐地远航,便叫男孩砍下她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听罢,男孩便砍下树干,造了条船,坐船走了。树看似很快乐,其实却不是真的。过了很久很久,男孩又再回来,树抱歉地告诉男孩她只剩下一块老树根,已经没有东西可以给他了。男孩说自己经已很老也很累,要的已不多,只想有一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来休息。树叫男孩坐到她的老树根上,还说老树根是最适合坐下来休息的。于是,男孩坐了下来,而树,她很快乐。
本书是世界绘本的经典作品之一,出版30年来,一直是绘本世界的著名典范。这是一个由一棵有求必应的苹果树和一个贪求不厌的孩子,共同组成的温馨,又略带哀伤的动人故事:这是一则令人心醒动容的寓言一在施与受之间,也在爱与被爱之间。作者的作品描绘了一则有关“索取”与“付出”的寓言。绘本故事生动,画面可爱,有亲和力,字里行间流溢着爱的温馨。本次教学是对我来说一次尝试。在这儿,我试着用“情境”和“体验”相结合的设计原则,采用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形式,让孩子投入绘本的角色中。学生在课堂上表现非常出色,能随着人物状态的变化进行转变。
山不轉路轉。有時候转变一下教学方式,让孩子们在语文游戏过程中得到乐趣,是培养语文能力最棒的开始。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3.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激发学生读书的热情。
1.通过讨论,发现《爱心树》带给我们的启示,并从中领悟绘本的无穷魅力。
2.学习看图画书的方法,激发孩子们浓厚的读书兴趣。
1、学生交流读过的书
师:老师知道,大家都是爱读书的孩子,你都读过什么书,能给大家介绍介绍吗?(指名说)
2、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本好看的绘本书,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非常喜欢读。它就是《爱心树》。我们一起写一写它的名字。(板书课题)
(课件出示)
1.请先看这本书的封面,你读到了哪些信息?
(1)书的作者
(2)猜一猜这本书写的是谁和谁的故事?
(3)小男孩在干什么?(接树上掉下来的苹果)
2.学生交流。
3.过渡:其实,这棵大树给予男孩的远远不止一个苹果,那么她还给予小男孩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
(一)读读说说,感受的大树与小男孩相亲相爱的快乐
1.课件【第一页】:从前有一棵大树……
引导想象:这是一棵什么样的大树?
2.【第二页】有一天,她喜欢上了一个小男孩。
问:你能从图中找到小男孩吗?(请一生上台指出)
问:看着这只小脚丫,想一想这会是一个怎样的小男孩?(顽皮、可爱……)
3.瞧,小男孩来了!他每天会和树什么呢?学生想象说。
(1)他每天都会跑到树下。让我们来猜猜他跑到树下会干些什么?
(2)生边读边做动作,师出示画面:【第四——第九页】
6、那大树为什么很快乐呀?(因为它给小男孩快乐)
(二) 小组阅读,感悟大树给予男孩的快乐(15)
1.过渡:小男孩和大树相亲相爱,这是多么快乐的童年啊!但是日子一天天过去,孩子逐渐长大,他还会和小时候一样,和大树玩耍吗?请大家接着往下读。
2、学生自由默读,小组完成连线题。
小男孩的要求 大树给小男孩的
钱 树枝
房子 树根
船 苹果
休息 树干
师:老师当男孩,你们当大树,我们来读一读它们的对话。(师生对话,同时指导朗读大树的话,体会男孩没来时大树的孤独及无私奉献自己时的快乐。)
4.选择四次给予中的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同桌分角色读,体会人物心情。
5.师小结:大树从枝繁叶茂陪伴小男孩儿成长到最后它只剩下一个光秃秃的树墩,它几乎把自己的一切都给了这个男孩,只要他快乐, 只源于一个字,那就是——爱。所以我们把它叫做——爱心树。
6、交流:生活中谁还像这棵大树?对,是妈妈、爸爸、老师。妈妈是最无私的,最像这棵大树,默默无闻地给予我们关心与爱护,让我们快乐地成长,不过在我们被爱的同时,别忘了去爱我们的妈妈和所有关爱我们的人!
1.交流自己喜欢的绘本(读自己喜欢的句子,也可以同桌或小组合作分角色读。)
2.交换阅读。
看到大家这么喜欢读这些精美的绘本,老师真高兴!相信大家都和这些书成了好朋友。美好的一天从阅读开始,那就让我们养成读书的好习惯,每天享受书带给我们的快乐与智慧!
1、引领学生置身绘本情境,展开丰富想象,激活言语思维,强化言语表达,丰厚绘本内容。
2、培养学生边读边思的阅读习惯。(这条怎么修改?)
3、在阅读中,理解“给予”的崇高含义,感受爱与被爱,懂得感恩。
一、整体感知,了解故事主人公
1、今天的这节课,穆老师要和给大家一起来读一本图画书,它的名字叫——《爱心树》,指名读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想知道什么?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这个故事吧。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个故事,去看看里面的人和事吧!
(播放整本故事)
2、老师看同学们看得可认真了,那谁能告诉大家故事的主人公有几个?分别是谁?
生:大树和小男孩
二、感受故事
(一)感受快乐
师:如果你现在就是这棵大树,你现在觉得怎么样?(快乐)
师:你知道大树为什么会这么快乐吗?
生:因为它喜欢小男孩,小男孩也爱他,还天天陪它玩耍,所以它很快乐。
2、师:我们仔细看看图,你一定能体会到大树此时此刻心情的快乐。(出示大树的形态图)
孩子跑到了树下,大树那柔嫩的枝条,就像?
小男孩采集树叶做成王冠,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爬上了树干,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和大树玩起了捉迷藏,大树的枝条?
小男孩累了在树下睡觉,大树的枝条?
小结:透过这一幅幅画面,我们走进了大树的内心,感受着在它心底流淌着的快乐。(板书:快乐)
(二)品味“给予”
师:但是,时光流逝,孩子逐渐长大,大树常常感到孤寂。画面上只有这孤零零的大树了,大树的树枝交叉着下垂,那么落寞,枝条底下的树干上,分明是男孩小时候与大树最亲密时刻画的爱心,然而爱心仍在,却惟独不见男孩的踪影。
1、有一天,男孩来看大树,他没有再和大树一起玩耍,他来干什么了呢?(从故事中找一找画下来读一读)
生:孩子爬上大树,摘下了树上的苹果,把它们拿走了,(板书苹果)
生:男孩就把大树的树枝砍下来,把他们拿走,盖了一栋房子了(板书树枝)生:孩子把树干砍断,做了一条船,驶走了。(板书树干)
生:大树觉得能帮助小男孩就很快乐。
生:大树觉得能给小男孩这么多东西,所以很快乐。
师:可此时,大树的快乐和以前一样吗?这份快乐中还有些什么呢?
生:伤心,心酸,难过?
师:为什么?(孩子每说完一种感情,马上追问他为什么,然后再问其他人你们又觉得大树现在的心情怎样?)
生:因为小男孩每次回来只是跟他要东西,不再跟它玩耍。
生:因为小男孩拿走了它那么多东西,也不感激,也不说谢谢。
师:但大树却那么无私地宽容了男孩,尽自己所能去帮助男孩,他是那么爱男孩,所以看到男孩快乐,大树的心中也充满了快乐。
3、又过了很久,孩子又来了,在他与大树的对话中,有了这样一句话:“非常抱歉。”这句话是谁对谁说的,从故事里找一找。
师:大树为男孩做了那么多的事情,为什么还要说抱歉?
生:因为他什么都没有了,无法再给小男孩任何东西。
生:他觉得能让小男孩坐在他身上休息。
师:大树能为男孩做的唯一的一件事,就是让男孩坐在他的身上休息,他已经为了他深爱的男孩付出了一切,但他依然快乐着。
4、师:孩子们,读了这个故事,你觉得这是一棵怎样的大树?
生:很好,无私奉献的,很爱小男孩,给了小男孩那么多,也不图回报,它觉得给予就是一种快乐。
5、师:大树和小男孩比较你更喜欢谁?
生:大树
师:为什么不是小男孩?
生:因为他只知道跟大树要东西,却从来不关心大树
开学来给孩子们选的共读绘本都是围绕“爱”这一主题的,在一起共读《猜猜我有多爱你》时,我们一起聊“母爱的话题”,聊“最美妈妈”的话题,我们建起了“兔子之家”,我们还知道了“我在妈妈肚子里是怎样长大的?”邦对妈妈说:“你的胳膊粗也没事,你那是为了给我更好的营养才吃胖的,胖也美。”瞧,孩子们都能懂,绘本的药用价值体现的淋漓尽致。
悄悄在活动区游戏时间播放了两周的歌曲《爱心树》,今天专门拿到集体活动时间来欣赏,有的孩子马上就说:“我听过这首歌。”“在哪里听过呢?”我问,“在中班?在奶奶家?不对不对,是在这几天的区域活动时间。”由于之前都是悄悄给孩子输入的,没有告诉孩子这首歌一点的信息,所以这是全凭孩子们你一言我一语回忆起来的,这说明这几天的播放孩子全都接收到了。
认真的闭上眼睛静静欣赏歌曲,和孩子们感受了歌曲那温馨甜蜜又充满了感情的风格,提前感受过就是不一样,只欣赏一遍后孩子们就能轻轻跟着哼唱了。
再聊“爱的话题”,是围绕绘本《爱心树》展开的了。
也许这本经典的绘本书蕴含的意义很深刻,对于孩子来说还有些遥远,但相信孩子还是有自己的理解的,每读一幅图孩子都会说出自己的理解,我告诉孩子这种不求回报的爱,天底下只有父母能给,但父母不求回报并不是不需要,而是源于“爱”啊,所以我们是要回报父母的爱的。
孩子还居然会说,这本书就像《猜猜我有多爱你》一样,是拟人写法,树就是爸爸妈妈,小男孩就是我。
和孩子一起读故事真的很享受,从孩子们那里会学到很多,悟到很多,最后一起找到好朋友来表演《爱心树》的歌曲,气氛又活跃了起来,大家的组合很有创意,最重要的是大家很喜欢也很享受这样去表现。
师:我想首先了解一下,同学们平时都读过哪些课外书呢?(你是个爱看书的好孩子,你的知识面真广。)
生:有,绘本故事。
生:这是一棵苹果树,因为有苹果从树上掉下来。(你很会观察)
生:故事发生在大树和小男孩之间。(你真聪明)
师:下面就让我们走进爱心树,去阅读好听的故事,寻找不同的心灵感受。你看到了什么?(一棵树)从前有一棵树。大树长得——很茂盛、很高大。
师:你又看到了什么?(一个男孩向大树走来。)你从哪里看出来?一个小脚丫。你的想象很丰富,也有可能是女孩哟。绘本就有这个特点,只画出图画的一部分,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这叫留白。让我们插上想象的翅膀,继续聆听故事。
师:男孩向大树跑来,大树欢迎男孩。收集她的叶子,用来做什么?(做贴画、编帽子、做书签、做口哨……)想象真丰富。做了什么?把叶子编成王冠,想象自己就是森林之王。多神气!
师:男孩哪里去了?爬到树上去了。你怎么知道的?他双手紧紧抓着树干,光着的小脚丫夹着树干。你还看到什么?一双鞋子。一只正着,一只反着。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男孩?调皮的`、快乐的、无忧无虑的。你的词汇真丰富。男孩爬到树上干什么呢?(摘苹果、荡秋千)荡秋千、吃苹果。大家像谢尔一样会编故事,真了不起。这是在干什么?捉迷藏。大树好像在说:“我找到你了”累了的时候,就在树荫里惬意的睡一觉。
师:你有什么发现?对,日子一天天过去。你又有什么发现?树后伸出两双脚丫,树上多了一颗心。猜一猜,这是怎么回事?男孩长大了有了新的伙伴。树常常好孤独。
师:有一天,男孩来到大树下。树说——指一名女生读红色部分。一男生读蓝色部分。老师读旁白。
师:让我们轻轻地读最后一句。为什么大树好快乐?
生:男孩带走了苹果,苹果可以卖钱,男孩有钱了,可以做自己想做的事情,男孩快乐了。男孩快乐,大树就快乐。
师:说得真好!大树又剩下孤零零的一个人,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树好伤心。
师:有一天,男孩回来了,大树高兴得发抖。她说——女生齐读红色部分,读出大树的高兴。男生齐读蓝色部分,读出男孩的请求。女生读。
师:于是,男孩砍下了她所有的树枝,拿去盖房子。齐读——树好快乐。
师:可是,男孩好久都没有再来。大树只剩下了光秃秃的树干在秋风中摇曳。此时,大树非常——孤独、难过。
师:所以当男孩再回来的时候,树太快乐了,快乐得几乎说不出话来。树为什么快乐?
生:因为他又见到了男孩。师:是啊,大树朝思暮盼的人终于回来了,他们又可以回到过去了。
“来啊,孩子,”她轻轻地说,“过来,过来,来玩啊!” “我又老又伤心,玩不动了。”男孩说。“我想要一条船,可以带我远离这里。你可以给我一条船吗?”男孩说。
师:男孩的愿望是——去远航。大树能满足他的愿望吗?让我们继续读故事。女生接着读。“砍下我的树干去造一条船吧!”树说,“这样,你就可以远航……你就会很快乐。”
师:于是,男孩砍下了她的树干,造了一条船,坐船走了。树很快乐。可是心里……几分不舍,几分牵挂。男孩走得更远了,树再也见不到他。大树只剩下又矮又老的树根在寒风中叹息。
配乐读。师读大树的话红色,全体旁白黑色,一男生读男孩的话蓝色。一直到——树好快乐。男孩静静地坐着,再不会离她而去,他们可以永远在一起了。
师:此时,男孩也许在回忆……也许在向大树倾诉……也许……生补充。
生:大树给了男孩很多。
师:是呀,大树无私奉献不求回报。在我们身边有没有这样的人关心呵护着你?是谁?
生:爸爸、妈 妈。
师:谁能讲一讲爸爸、妈 妈是怎样关心、呵护你或者是满足你的愿望的?
师:爸爸、妈 妈给了我们生命,抚养我们长大。有句话说得好——父爱如山,母爱似海。爸爸、妈 妈默默奉献,不求回报。儿女们过得开心,他们就开心。那么你有什么想对爸爸、妈 妈说的吗?(多么懂事的孩子,爸爸、妈 妈一定能感受到你的这份孝心。爸爸、妈 妈为你感到欣慰。好孩子。)
师:老师写了一首小诗,把它送给同学们的爸爸、妈 妈和全天下的爸爸、妈 妈。
1、把你想对爸爸、妈 妈说的话写下来,
读给他们听。给他们一个轻轻地拥抱,告诉他们
“我爱您”。
2、阅读绘本故事《猜猜我有多爱你》
和谢尔的另外一部作品《缺失的一角》。
相信你会有不同的感受。
师生讨论点评:牙刷和牙膏为了谁的本领大这个问题争论起来,你一言,我一语,争得不可开交,小作者的提示语写得真好!“得意洋洋”、“毫不示弱”、“反驳”、“火冒三丈”等词语,把牙刷和牙膏的性格特征刻画出来了。最后牙齿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使他们讲和,从此,“他们各自干各自的活,彼此很和睦,成了保卫牙齿的好卫士”,这样的结尾很符合生活中的实际情况,这样的“人物”形象就很亲切、生动。范读示例二:《一场及时雨》电报!电报!花草树木的首领--玫瑰花给机器人打来了电报,说:“渴死了!渴死了!机器人大叔给点水喝吧!”机器人从电视屏幕上看到了:小花狗热得伸舌头,麦苗倒在大地妈妈的怀中……机器人拿起对话机,向“113”飞机发出降雨命令,要它马上给大地水喝。哗--哗--哗,一场大雨从天而降,小花狗在雨中淋浴,麦苗在喝水,树木在喝水,小草在喝水,花儿边喝水边打扮自己。“够了!够了!”玫瑰花又打来了电报,机器人收回了飞机,又打开屏幕看。只见眼前出现了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树木们穿上了绿装,小草穿上了绿裙,花儿们穿上了五颜六色的衣裙。看到这里,机器人咯咯地笑了,大家也笑了,到处是一片欢呼声。大家都说:“真是一场及时雨呀!”讨论点评:真有趣,玫瑰花会打电报,机器人会降雨。可读这篇文章,又觉得这些地方描写得还真像那么回事。这说明,小作者既能大胆地想象,又会具体的描写。三、指导写作。1、请你从下列动物中(老虎、猴子、鸭子、乌龟、小兔、大象、小刺猬、小鸡)任选两个或两个以上动物,想象一下,在这几个动物之间会发生些什么事,编一个童话故事。先讲给同学们听一听,再写下来。(如果认为一定的困难,也可以自己任选其他的动物。)2、指导:拟人要贴切;要有一定的意义。3、生个别说,评议。四、生写,师巡回指导。五、学生习作讲评。
设计意图:
《爱心树》这一本用简单黑白线条勾勒的图画书,书里讲了一颗苹果树和一个小男孩之间爱的故事。虽然书的插画很简单,但是故事很有内涵很有教育意义,所以我选择了这个绘本。由于《爱心树》这个故事比较长,一节课孩子们可能接受不了,因此我设计了二节课时。本节课是第一课时,我将通过不同形式讲述故事,激发情感,层层递进,唤起幼儿情感的共鸣,让幼儿在本次活动中自然真实的表达自己的所感所想。让幼儿感受、理解生活中好朋友的概念是广泛的,包括父母、亲人、老师、伙伴等,体验他们对自己的点滴关怀,从而激发幼儿对于朋友的感恩之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大胆地表述自己的想法。
2、感受大树无私的奉献精神,懂得付出也是一种快乐。
3、初步体验亲人朋友们的关爱之情。
活动重点难点:
理解故事内容,感受大树对小男孩的付出和爱。
活动准备:
3、词语字卡、画笔、心形卡纸、《让爱住我家》音乐。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部分:
以图质疑,激发兴趣,兴趣是幼儿主动参与学习的关键,开门见山。
出示一棵树让幼儿观察,并引出《爱心树》的故事。
1.出示课件图片1:一棵树。
教师:你觉得这是一棵什么树?大家猜猜看(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2.出示课件画面:小男孩。
教师:这是谁呢?爱心树和小男孩之间会发生什么事呢?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图片)。
二.分段感受故事。
1、互动讲述故事,讲述男孩在儿童期和大树的.故事欣赏故事:带着疑问。让幼儿有目的的欣赏故事,出示幻灯片,幼儿直观的观看图片理解故事内容,并在重点部分提出问题,让幼儿探讨,达到重难点的突破。
(1)出示故事中的第一张ppt图片:从前,有一棵树,并提出问题:大家看看这棵树长得怎么样?(又高又大、枝叶茂盛)。
(2)出示第二张ppt:瞧,来了一个小男孩,大树会喜欢他吗?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在向小男孩招手;大树舞动着枝条,好像是大人的手臂想把孩子抱在怀里......)那小男孩喜欢这棵大树吗?他看见了大树,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大树,你好!大树,我想和你玩。)。
(3)猜一猜:男孩会到大树这来玩什么呢?(先幼儿猜一猜,说一说。然后教师再讲述。)。
(4)出示小男孩和大树做游戏的ppt图片。
1、采集树叶做树叶皇冠、
3、吃苹果。
4、荡秋千。
5、捉迷藏。
6、睡觉。
师:小男孩来到大树身边做了哪些事情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引导幼儿看图讲述出大意,提醒幼儿要用完整的话来回答)。
幼:小男孩在捡树叶——他捡了这么多树叶用来干什么呀?(做王冠:出示相应的图片)看看这时小男孩的表情怎样?(很神气)瞧,他昂首挺胸,神气地走来走去,真像一个森林之王。(让幼儿学一学)。
幼:小男孩在爬树——你从哪里看出来的?(树干上的小手小脚)他爬到大树上去干什么呢?(荡秋千:小男孩在哪呢?他在树上玩什么游戏?你们玩过荡秋千吗?好玩吗?什么感觉?)(吃苹果:你从哪里看出来的?)他还在大树身边做了什么?(捉迷藏:小男孩在干什么?他躲在哪里?)(睡觉:小男孩睡觉时,大树在干什么?)捉迷藏这个环节我采用跟幼儿玩游戏——捉迷藏。为了调动孩子学习的兴趣活跃上课的气氛。
(5)出示图片:现在小男孩和大树的关系怎样?你从哪里看出来的?(和大树拥抱)嗯,现在他俩相亲相爱,这时小男孩会对大树说什么呢?(大树,你真好!大树我爱你!)男孩非常非常爱他,大树很快乐。
师:小朋友们,大树为什么这么快乐?(因为男孩喜欢他,常去和他玩,去陪他)。
(6)教师小结:大树和小男孩相亲相爱,他们每天都在一起玩耍,多么幸福快乐……。
(2)男孩来看大树了吗?
(3)男孩见到大树对大树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4)男孩摘走了大树所有的苹果,大树为什么还很快乐?
(5)小结:因为大树帮助男孩达成了心愿,所以它很快乐。这是一棵充满爱心的大树,当男孩从大树身上摘走苹果,大树很快乐;原来付出爱也是一种快乐呀!
三.情景迁移,体验亲人和朋友们大树般的关爱之情。(这个环节教师的引导语言相当重要。)。
幼儿讨论:在你们的身边有谁像爱心树一样关心、爱护、帮助着我们呢?
(1)说说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怎样爱我们的?
(2)我们该怎么对待自己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懂得感恩与他人,学会回报亲人,并且能够在日常生活中体现出来。如:我会帮大人做什么......
四.制作爱心卡,表达感激之情。
1.提问:你最爱谁呢?你会为她做些什么事让她也感觉到快乐?
2.幼儿用绘画的方式制作爱心卡。
3.幼儿相互交流。
4.在音乐“让爱住我家”中结束:爱心卡装载着我们小朋友无限的爱,让我们把爱送给爱我们的人和我们爱的人,让全世界的人都拥有爱,让爱永远住在我们幸福的家。(音乐起一起舞蹈)。
活动延伸:
在语言区为幼儿提供“爱心树”小图书,供他们区域活动时欣赏阅读。
因为是借班上课,课前围绕《三国演义》有关常识与学生进行交流,既检查了学生对《三国演义》熟悉程度,又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做到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一教时。
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三顾茅庐》,〈〈三顾茅庐〉〉就选自罗贯中所著的〈〈三国演义〉〉。现在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要求:1、读通课文,做到正确流畅;2、联系上下文理解生字词;3、读后想想课文写了怎样一件事。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随机指导,及时表扬读得认真的学生。)。
师:谁愿意站起来朗读?
(学生分节朗读)。
生:“久闻大名”就是早就听说您的名气了。
生:“光临草舍”就是来到我这么简陋的家。
生:“光临草舍”就是您来到我这么简陋的茅草房。
生:“礼让一番”就是“你先坐,你喝茶”这样的话。
生:我觉得课文的言语很精练。
生:刘备、诸葛亮都是有学问的人,讲话也就文雅了。
生:刘备、诸葛亮他们的性格谦恭有礼、温文尔雅。课文里的话符合他们的身份。
师:说得真好。言语描写要符合人物的身份,人物的性格,让人如闻其声,如见其人。我们仔细体会体会,好好读一遍。
(反馈听写结果,相互纠错改正]。
师:联系上下文,你能说说这五个词语在文中的意思吗?
生:“怏怏而回”就是很不高兴地回去了。课文指刘备三人见不到诸葛亮很失望。
生:“谒见”就是去拜访。
师:我到你家来拜访是不是谒见?
生:那不能用。应该是下级拜见上级。晚辈拜见长辈。
师:说得很准确。而且是很有敬意的拜见才叫谒见。
生:辅佐就是帮助别人。课文指诸葛亮帮助刘备。
师:请你帮个忙把教室的门关一下,能说请你辅佐吗?
生(大笑):不能说,这件事太小了。辅佐要用在大事情上。
师:对,辅佐就是帮助成就大的事业。
[运用归谬法让学生形象地了解词语的感情色彩,表达程度,适用范围,把词语教活。]。
生:“三顾茅庐”就是三次去拜访茅草房。
师:是拜访茅草房吗?
生:是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
师:连起来说完整。
生:三顾茅庐就是刘备三次拜访住在茅草房里的诸葛亮。
师:对,这就是课题的意思。请你们迅速搜读课文,在课题前加上拜访的原因,课题后加上拜访的结果。自己试着连起来说说,要求语言通顺连贯。
(学生边默读边作记号)。
生: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就三顾茅庐,请出了诸葛亮。
生:刘备非常仰慕诸葛亮的才干,想请他帮助自己完成统一大业,就三次到茅草房里去拜访。诸葛亮看到刘备很有诚意,就答应出山,并辅佐他打了很多胜仗。
生1:刘备是个对人诚心诚意的人。
生2:刘备是个礼贤下士的人。
生3:刘备是个求贤若渴的人。
师:是啊,刘备这个人物形象逼真鲜明,跃然纸上,令我们过目不忘。作者是怎样来描写的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主要内容。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划出文中能体现刘备求贤若渴的语句,然后可选择一处加以评述,也可组合起来评述。
1学生默读,自划,评述。
2同桌轻轻交流。
第二教时。
师:上节课我们对刘备这个人物进行了研究,现在来交流一下。
生1:我从刘备对张飞的两次斥责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的诚心。因为刘、关、张桃园三结义,亲如兄弟。可是现在为了请诸葛亮不惜斥责自己的兄弟。足见对诸葛亮的诚心。
师:你说得真好,第一次是斥责,第二次是大声斥责,你能把这两句话读好吗?
(学生读得很冲,给人骂的感觉)。
师:你这个刘备好凶啊!虽是斥责,但毕竟是兄弟啊!
(这一“挑逗”,学生领悟了,读的语调更合情理了。)。
师:这就叫聪明。一点就通。还有愿交流的吗?
生2:我从“刘备还有半里多地就下马步行,以看出他的诚心。”古人对特别有地位的人有这样的要求,叫文官落轿,武官下马,表示极大的尊敬。(听课教师一片掌声)。
师(大为佩服):了不得,你怎么知道?
生:我从电视上看来的。
师:看了能记住,记了能用上,就是好本领。留心生活,处处皆学问啊!
生3:我从“轻轻敲门,恭恭敬敬地等着,等了好长时间”可以看出刘备对诸葛亮是诚心诚意的,那么长时间,自始至终这样恭敬的,一般人肯定做不到。
师:你们认为读好这段话,应该强调那些词语?
生:我觉得像“半里多地、就下马步行、轻轻敲门、恭恭敬敬、好长时间”这些词语都应强调。
师:说得好。不知你读得好不好?
(学生读得很投入)。
生4:我从“下拜、谒见、恳请”这些词语可看出来。因为从身份、地位、年龄上来看,刘备根本不需要如此客气,如此谦逊的。
师:你分析的很准确。
同学们寻找得很全面,很准确,分析得也很透彻,但只是零星的、分散的表达,现在我增加难度,要求同学们寻找一个好的方法,把它整合起来概括地回答。先自己试试。
(学生自由准备,同桌讨论。)。
生:我觉得刘备邀请诸葛亮很有诚意,当他前两次拜访诸葛亮都不在时,他毫不气馁,第三次又前往;当张飞对诸葛亮不敬时,他是大声斥责;当他离茅庐还有半里多地时,就下马步行;当知道诸葛亮还在睡午觉时,他就在檐下恭恭敬敬地等待;当见到诸葛亮时,他赶紧下拜。这些足见刘备的诚意。
师:这位小朋友真聪明,用“当------时,刘备-----”的句式把内容整合起来表达,效率就提高了。
生:我从刘备的说话上看出来,他称诸葛亮是当今大贤,见到诸葛亮用”谒见、恳请“这些谦恭的词语;从行动上看出来,雪一停马上起身;未到茅庐就下马步行;诸葛亮睡午觉就恭敬等候;见到诸葛亮是赶紧下拜。
师:这位同学根据语言、行动归类表述,简单明了,更是技高一筹。
生:我还从张飞和刘备对诸葛亮的不同态度上可以看出来。刘备是那么诚心,而张飞却是那样无礼。
生:我觉得张飞是个很卤莽,不懂礼节的人。从他说三句话可以看出来,“叫来得了;一根绳子捆来就是了;放一把火,看他起来不起来?”
师:仅仅是卤莽吗?你还发现什么?
师:你真聪明,因为敬重所以生气。你能把这三句话的味道读出来吗?
(学生朗读,但没那种气势)。
师(提醒):张飞说话多干脆啊,“得了”,“就是了”,“看他起来不起来”,这就是张飞的语言啊!这些词你得把握好,再来试试。
(生读,朗读质量明显提高)。
师:同学们,我们今天的研究很有成效,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品质就在他的一言一行中体现出来了。现在请同学们根据刚才对人物的理解,自选一段,读出人物的形象,读出人物的味道,读出人物的神韵来。等下竞赛。
(每组一人竞赛,朗读很到位。然后一起读最后一段。)。
师:课文最后一句说诸葛亮辅佐刘备打了很多胜仗,你知道有哪些胜仗?
生:火烧新野,火烧赤壁。
生:七擒孟获,
生:三气周瑜,智降姜维,空城计。
生:草船借箭。
师(竖起大拇指):你们的知识真丰富!诸葛亮帮助刘备打了很多很多胜仗,而且最后建立了蜀汉王朝。你想,到那时,张飞回忆起三顾茅庐时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呢?请你写在书本上。
(学生饶有兴趣,很认真地写。)。
生:张飞想,诸葛亮果然是个人才,水平果然了得。当时我真是有眼无珠,说他是一个村夫,如果当初只把他捆来,他肯定不情愿,捆得了他的人,捆不了他的心啊。
生:张飞想,大哥不愧为大哥,真是慧眼识英才,若不是大哥三顾茅庐,就请不来诸葛亮,也就没有了现在蜀汉王朝,我太卤莽了,险些坏了哥哥大事。
生:张飞想,大哥对人那么有诚意,才请来了大贤诸葛亮,才打了那么多胜仗。我也应该像大哥一样,遇事不卤莽,要尊重人才,重用人才,那才能打更多的胜仗。
```````。
师:是啊,千军易得,一将难求。尊重人才用好人才,方能成就大业。古时候是如此,在知识就是经济,人才就是财富的今天,就尤为突出了,所以“三顾茅庐”这个成语到今天也成为尊重人才,求贤若渴的代名词了。
今天的课到此就结束了,最后我想补充的是我们六年级已经有能力去看原著了。
如原著中诸葛亮的草堂有副对联:宁静而致远,淡泊以明志。这副对联对刻画人物有用吗?
又如原著中诸葛亮醒来吟了一首诗:大梦谁先觉,平生我自知。草堂春睡足,窗外日迟迟。
这首诗又有什么含义呢?因此去读原著定会给你更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拓展延伸,课内外结合。培养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尤为重要。]。
教后评析:
本实录是笔者在新昌县小学语文教师培训班上交流的两堂课,回顾这两堂课,我认为尽力做到了:
1、感悟体验与学习语言相结合。
这两堂课的教学,处处紧扣文中的语言来进行,首先在初读课文时凭借语境,调动学生原有的语言积累,理解与学生现有语言有一定距离的词语,如“久闻大名”、“光临寒舍”等等,让学生进行言语的转换,同时,还进一步让学生体会什么人说什么话,说话符合人物身份这一语文知识,又通过反诘、归谬等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用词的准确和感情色彩;在深入阅读时,牢牢抓住文中有关语言、行动描写的词句,揭示词句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朗读体验,评价人物,把孩子们投入到语言的世界里,引领学生进行语言的艺术解读,体会语言运用的规律和作者的思维结构。使语言和精神同筑共生。
2、师生互动,相得益彰。
“阅读是一种被引导的创造。”我们强调学生在阅读过程的自主地位,同时又不能忽略老师的正确引领。引导学生思维和话题的走向,使讨论焦点化,避免活动的盲目性和形式化的倾向。本教学中,教师始终围绕着对刘备真诚求贤、尊重人才这一话题展开,学生凭借文中的语言,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自己的认识,很有个性化的色彩。教师一面是倾听学生的发言,一面则同样以一个读者的身份与学生一起参与与文本的对话。教师几次精要的言语一是对学生发言的肯定和评价,二是补充和引导向思维的更深处开掘,使孩子们的认识得以升华。
3、有意识地增加语文课堂的实践性。
语文课既要反对机械呆板的训练,也不宜提倡虚无缥缈的“对话”。整个教学过程中,安排了朗读训练、归纳全文主要内容、语言品味、人物评价等语文实践活动。其中一个自认为是设计亮点,动笔写一写“张飞回忆起三顾茅庐时的情景,心里又会怎么想。”这一小练笔,既训练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深化了课文的主题,一举多得,同时还把语文实践活动从课内引向课外,提供原著中的相关语言材料供学生阅读、思考,培养读书的兴趣。
“乱花渐欲迷人眼,斑斓未必皆是春”。本文教学努力植根在语言的学习上,朴实无华,但又洋溢着人文精神。使本课语文教学做到了“平平淡淡就是真”!
作者邮箱:oxc7862@。
[导言]:选自《庄子》的《秋水》是一篇寓言故事。故事虽短小,情节也简单,但是主人公河伯的形象丰满动人,惟妙惟肖。此外,全文蕴含着丰富的内涵,值得好好体会感悟。在这个环节之前,我引导学生串讲了课文,学习了需要掌握的几个词语,练习运用了“望洋兴叹”和“见笑大方”这两个成语,分析了故事中何伯的人物形象,学生对课文十分熟悉,这就为下面的交流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教学中我尝试着引导学生深入感悟蕴含其中的哲理,获取生活的智慧,因为有了前面的铺垫,一切显得那么的水到渠成,游刃有余。以下是引导学生感悟本文哲理启示的一段课堂实录。
[生]我谈一下整篇课文给我的启示。这篇课文告诉我们:一个人所能学到的知识是很有限的,而知识的海洋是无限的,所以我们不能认为自己懂得了很多,是非常渊博的,而应当时时刻刻做到谦虚。
[生]一个人如果自以为比别人都伟大,那是很可怕的.,要知道:天外有天,人外有人。
[生]任何时候不能太骄傲,自我感觉不能太良好,狂妄自大只能让内行嘲笑。
[师]这几个同学都从文章整体得到了一定的启示,非常好,再有没有别的见解?
[生]我觉得文章想告诉我们的就是戒骄戒躁。
[师]还有吗?
[生]我读了第一句话有点想法。“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邃狙轮间,不辩牛马”,这说明黄河水以前并没有这么壮观,许多河流的注入才壮大了它的声势,学习就像黄河一样,需要积累,才能积少成多。
[师]非常好!***同学非常善于挖掘语言深层的意义。谁再说说?
[生]何伯看见自己壮观就夜郎自大,看到海洋广阔才发现自己的渺小,所以我觉得人在生活中要经常把自己和别人进行比较,要能正确看待自己,给自己正确地定位,从而不断地提高自己。
[师]太好了!这就是我们常常说的: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
[生]人不但要和别人比较发现自己的短处,看到别人的长处,取长补短,还要善于自我反思,善于反思的人善于进步,《劝学》里面说了: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师](笑)我经常告诉大家要“学能致用”,***同学的分析就是典型的“学能致用”,大家要向他学习。(学生鼓掌)。
[生]我觉得何伯还算有自知之明,没有一直自我膨胀下去,很可爱。
[生]人应当敢于正视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也不能因为嫉妒对别人的长处视而不见。
[生]人应当敢于自我批评,这需要勇气。
[生]我觉得我们不能相信道听途说的一些东西,要从实践中总结经验。
[师]此话怎讲?给大家解释一下。
[生]课文里面说:“闻道百,以为莫若己着”,我之谓也。何伯原先只是听说有这种人,经过自己的切身体验他才发现自己就是这样的人,所以我觉得只听不行要多实践。
[师]大家觉得***同学说得有没有道理?
[生]有!
[师]很好!还有吗?
[生]活到老,学到老!
(众人笑)。
[生]如果你是一个内行,不应当嘲笑不如自己的人,要帮助他们懂得更多的知识和道理。
[师]不错,这一点我可没有想到,看来人多了智慧也多,谁还有吗?
[生]没有了!
[师]好,同学们刚才说了很多很多,都非常有道理,给了我们很多意想不到的智慧,因为时间关系我们就交流到这里,以后在熟读课文的过程中说不定还会有新的发现,一定要及时记下来,和同学们讨论讨论。
[后记]《秋水》这篇课文虽然短小,但是一节课下来却让学生得到了很多东西,很多是我在备课过程中都没有想到的,所以我和学生都感到很高兴。我觉得语文课一定要好好设计,做到环环相扣,相辅相成,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完整的过程,让他们积极主动地去发现去表达,这样才算回归了语文学习的本真,这样的课堂效果才是最好的。
作者邮箱:xingruixia_72@。
教学目标:
1、能辨析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这7种修辞手法。
2、能够熟练地运用比喻、拟人、夸张、和反问仿写、改写句子。
3、能够运用修辞手法自己写句子。教学重难点:
激发学生学习各类修辞的兴趣,培养学生自主整理复习修辞的能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说说常见的修辞手法。
说说什么是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和对比。
(指名生回答,师板书,引出本课复习内容——修辞手法)。
二、课件展示,复习7种修辞。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用来比方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2)排比: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3)夸张: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4)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自问自答)。
(5)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表达比肯定更强烈的情感。可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的效果。
(6)拟人:把物当人来写。
(7)对偶:把字数、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的语句成对排列的修辞方法。
三、小组自学完成自学提纲。
自学提纲:
我能给每种修辞写个例句,还会用自己的话说判断的理由(例句可从。
课本和资料书中找或自己写。)。
1、比喻句:。
2、拟人句:
3、夸张句:
4、设问句:
5、反问句:
6、排比句:
7、对偶:
四、完成练习。
一、我会判断下列句子的修辞。
1、共产党像太阳。()。
2、千万颗雨点落在水面上,好像一群小女孩在跳芭蕾舞。()。
3、马跑得越快,离楚国不是越远吗?()。
4、是谁准确、及时地按住了大海的脉搏,使它紧随祖国前进的步伐一跳?是他们,战斗在海洋台站的海洋工作者。()。
5、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6、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
7、公共汽车里挤得连根针也插不下。()。
8、田野里,小虫为他演奏。()。
9、冬风生气地吹掉了老鸦的住宅。()。
10、这芝麻大点事还用你来解决。()。
1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二、把陈述句改成反问句。
1、我们不会忘记党的恩情。
2、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
3、这比山高比海深的情谊,我们不会忘记。
三、把反问句改成陈述句。
1、十万支箭,三天怎么造得成?
2、世界上还有几种剧种是戴着面具演出的呢?
3、你们看见过这样的总理吗?
四、我会按要求改写句子。
1、教室里很安静。(改为夸张句)。
2、小河哗哗地流向远方。(改为拟人句)。
3、黄叶从树上掉下来。(改为比喻句)。
四、教师小结。
板书设计:
修辞。
比喻、排比、设问、反问、夸张、拟人、对偶。
文档为doc格式。
活动目标:
1、通过自己动手泡茶,激发幼儿对花茶的兴趣,知道花也能泡茶。
2、通过活动引导幼儿初步了解各种花茶的名称。
3、感受粗浅的茶文化,尝试以茶代客。
活动准备:
各种各样的花茶若干,一次性透明杯若干,小勺若干,开水壶(茶桶)六只,各种花的字卡。
一、情景导入。
1、语言导入。
玩了“老狼老狼几点了”这个游戏,累吗?(累)现在你最想做的一件事是什么?(休息、喝水)对啊!我也累了,看看,这里有水吗?(有,幼儿桌子上的茶杯里有白开水)喝吧,喝吧!
2、情感深入。
哈哈,我可是第一次和你们做游戏哦,来为我们的第一次合作成功干杯(幼儿在位子上举杯)(让幼儿发现我的茶里有东西,而且是有颜色的`)想知道为什么?好,可以!
二、体验理解。
1、认识可以用来泡茶的花。
那你们先来看看,我的茶杯里有什么?(幼儿观察后回答——花)真棒!找找啊,花在哪儿啊?对。在你们的桌子上,认识吗?哦,不认识,那怎么办啊?(幼儿想办法认识)这样吧,我们请今天来的客人老师告诉我们,你拿好你想知道名字的花的名字卡,找客人老师问,它叫什么名字,喝了之后对我们有什么作用?知道后可要记住哦,把它告诉你周围的好朋友,这样不就都认识了吗?(幼儿开始行动,并要求幼儿认识后将字卡放回原处。)。
2、了解粗浅的茶文化。
教师示范,并用语言讲解步骤)。
3、尝试自己动手泡茶。
幼儿自己泡茶,并说说自己泡的茶:什么名字?什么颜色?味道如何?
听清楚要求和值得注意的事项。
*茶叶不能放很多。
*水只能倒半杯。
*当心开水烫,注意次序。
*细心观察,相互交流。
财务报告分析工作,一般应当按照以下步骤进行:
(一)财务报告分析准备阶段。
财务报告分析准备阶段主要由以下四个步骤组成:
1.明确财务报告分析目的。
明确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是搜索与整理资料、选择合适分析方法、得出正确结论的前提。有了分析目的后,就可以确定分析的内容、范围及重点,并由此制定分析工作方案。
2.确立财务报告分析标准。
分析目的不同,分析标准也不同。根据具体的目的,可以分别采用相对标准、历史标准与预算标准等。只有确立正确的分析评价标准,才会得出准确的分析结论。
3.制定财务报告分析计划。
财务报告分析计划包括财务报告分析人员组成及分工、时间进度安排、拟采用的分析方法等。这个计划可以形成文件,也可能只是口头的。
4.搜索整理财务报告分析资料。
资料的搜集整理需要注意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根据分析的目的和计划进行;二是要注意及时性、完整性和准确性;三是要注意经常性、一般性的资料搜集与整理。搜集、整理和核实资料是保障分析质量和分析工作顺利进行的基础性程序。
(二)财务报告分析实施阶段。
财务报告分析实施阶段,即具体分析阶段,是在财务报告分析准备阶段的基础上进行的。它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步骤:
1.报告整体分析。
它主要是指运用一些分析方法对各主要财务报表和相关管理会计报表等进行的全面分析,它对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与财务状况有重要的作用。该种分析的关键是选用适宜的分析方法。
2.财务指标分析。
财务指标能准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财务指标分析是对各种财务指标,尤其是财务比率指标进行的分析,是财务分析的一种重要方法或形式。该分析的关键是正确选择与计算各种财务指标。
3.基本因素分析。
基本因素分析就是从深层次的原因着手,对一些主要指标的影响因素进行的定量分析,以确定各因素对其影响的方向和程度,为企业财务评价提供最基本的依据。
(三)财务报告分析报告阶段。
财务报告分析报告阶段是财务分析实施阶段的继续,具体看又可分为三个步骤:
1.得出财务报告分析结论。
分析结束后,要对分析的对象作出中肯的评价,得出明确的`结论,这个结论的正确如否是判断财务报告分析质量的惟一标准。
2.提出可行的措施建议。
财务报告分析的目的是为了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分析报告中应当包括分析人员针对分析过程中发现的矛盾和问题所提出的改进措施或建议。这些切实可行的措施或建议是解决问题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3.编写财务报告分析报告。
分析结束以后,要把财务报告分析的基本问题、财务报告分析结论,以及针对问题提出的措施建议以书面的形式表示出来,为财务报告分析的需求主体提供决策依据。编写财务报告分析报告是财务报告分析的最后步骤。
知识目标:
1、懂得自古以来,我国各族人民在中华大地上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2、知道中华文化的特点以及对我国发展和世界文化发展的影响。
3、能够从中华民族的历史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
能力目标: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提升文化认同感,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
一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统一。
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处于组织者的地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1注重发展学生的智慧。2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同事,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加强适合学生学习方式,学习方法的指导,4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学生的情感生活。
以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发现法:
1乐观的儿童观。
2强调内部动机的重要性。
3教材内容的安排遵循程序原则4重视强化的作用。
我国中学常用的教学方法。
1讲授法2谈活法3讨论法4读书指导法。
大凡教学实验过程,都遵循一般科学研究的程序,即发现问题、明确问题、提出假说、验证假说等。反思性教学实验也不例外。这里以这几个环节为线索,描述反思性教学的实验设计及实施过程。
1.反思教学现状,发现问题。可采用的方法有:
(1)参与实验的教师向别人讲述自己教学的故事,在此过程中发现自己教学的问题或请别人发现自己的问题。
(2)观看自己教学的录像带,在专家或他人的帮助下发现自己的不足。
(3)观察实况,发现教学中需要改进之处。
(4)讨论,对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问题达成共识。
(5)文献检索,从学生作业、教学计划、教学理论文章等中发现问题。
当然,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是形形色色的,反思性教学小组要对发现的问题反复论证,以便准确地把握。
2.进行目的一手段分析,提出假说。反思性教学的目的与要解决的教学问题的关系比较复杂。一方面,着手解决的问题不同,达到的目的可能两样。因此,在进行目的一手段分析之前,还需要进一步明确问题。
教学中的问题可从三方面审视:
一是真问题与假问题(所谓真问题即客观存在的有研究价值的且有可能解决的问题;相反.有一个必要条件不能满足的便是假问题)。
二是个别问题与普遍问题。三是感性问题与理性问题。
一般来说,应当选择真问题而不是假问题,理性问题而不是感性问题(或者将选择的感性问题转化为理性问题)。至于是选择个别问题还是普遍问题,这取决于参与教师进行反思性教学的目的。如果仅是为了自己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可选择个别问题;如果是为了创立理论,可选择普遍问题。另一方面,解决教学问题本身是一个目的,但反思性教学的整体目的远不止于此。因此,在明确问题后,还需要弄清通过解决问题进而实现的发展教师和学生的整体目的。明确目的后,用何种手段实现目的.至为重要。在选择手段方面,搜索树是有效方法之一,即先设想若干促使问题由初始状态向目标状态转化的手段,再比较择优。
设想手段可从三方面进行:
一是自我假设(说)。
二是专家假设。
三是同行假设。
由于设想者立足点的差异,提出的办法通常大相径庭,因此,反思性教学小组最后要综合各方面的意见,定下较佳方案。
3.制定教学计划,将假说具体化。要将假说落实到教学的各个环节,即将前述解决教学问题的办法,尽可能地具体化,变成可操作的步骤,根据倩况逐步落实到相应的教学阶段,使假说在全部教学过程中得到检验,当然,如果假说只涉及某些教学环节或阶段,则不必面面俱到。
4.实施计划,进行教学。在反思性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按教学计划要求观察教学过程,收集证实或证伪假说的材料。
5.分析和处理材料,得出初步结论,写出反思性日记或论文、实验报告等。
这是一个相对完整的反思性教学周期。如果需要,下一周期再从提出问题开始。经过若干次循环,教师学会从选题到验证假说以及形成研究结论的全过程,从而成为遇到教学问题能用科学方法解决的学者型教师。
《反垄断法》第17条:禁止具有市场支配地位的经营者从事下列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
(一)以不公平的高价销售商品或者以不公平的低价购买商品;(低买高卖)。
(二)没有正当理由,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掠夺性定价)。
倾销:具有市场竞争地位的企业把其产品价格定在生产成本之下,在其竞争对手被排挤出市场后,再提高价格,获取高额垄断利润的滥用行为。
《反不正当竞争法》第11条规定:“经营者不得以排挤竞争对手为目的,以低于成本的价格销售商品。”这一行为之所以被视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是因为它违背了公认的商业道德而不具有合理性。但如果行为人拥有市场支配地位,进而达到损害市场竞争的程度,则这一行为即可以被认定为限制竞争行为,受反垄断法的调整。
(三)没有正当理由,拒绝与交易相对人进行交易;(拒绝交易)。
(四)没有正当理由,限定交易相对人只能与其进行交易或者只能与其指定的特定的经营者进行交易;(独家交易)。
(五)没有正当理由搭售商品,或者在交易是附加其他不合理的交易条件;(搭售)。
(六)没有正当理由,对条件相同的交易相对人在交易价格等交易条件上实行差别待遇;(差别待遇)。
(七)国务院反垄断法执行机构认定的其他滥用市场支配地位行为。
三、经营者集中。
(一)经营者集中的概念和类型。
1、概念。
经营者集中,是指经营者合并,经营者通过取得其他经营者的股份、资产以及3)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的情形。
2、经营者集中的类型。
1)横向集中。
是指因生产或者销售具有可替代性的产品或服务而处于相互直接竞争关系中的企业之间的集中。
2)纵向集中。
是指同一产业中处于不同经济阶段,彼此之间不存在直接竞争关系,但存在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的集中,亦即某种产品的买方和卖方之间的合并或者上游经营者与下游经营者之间的合并。
3)混中。
一般指既不存在竞争关系也不存在买卖关系的企业之间的合并,即跨行业的企业合并。
3、法定情形。
《反垄断法》第20条规定的【禁止经营者集中的情形】。
(一)经营者合并;
(二)经营者通过取得股权或者资产的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
(三)经营者通过合同等方式取得对其他经营者的控制权或者能够对其他经营者施加决定性影响。
(二)经营者集中的申报与审查。
1、申报制度。
1)经营者集中的申报制度分为事前申报制度和事后申报制度。
我国《反垄断法》采取的是事前申报制度:经营者集中达到国务院规定的申报标准的,经营者应当事前向国务院反垄断法执行机构申报,未申报的不得实施集中。
2)经营者集中申报豁免(经营者集中为改变其整体对外市场份额状况的情形)。
《反垄断法》第22条:经营者集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不向国务院反垄断执行机构申报:
(二)参与集中的每个经营者百分之五十以上有表决权的股份或者资产本同一个未参与集中的经营者拥有的。
2、经营者集中的审查因素。
《反垄断法》第27条:审查经营者集中,应当考虑下列因素:
(一)参与集中的经营者在相关市场的份额及其对市场的控制力;
(二)相关市场的市场集中度;
(三)经营者集中对市场进入、技术进步的影响;
(四)经营者集中对消费者和其他经营者的影响;
(五)经营者集中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
(六)国务院反垄断法执行机构认为应当考虑的影响市场竞争的其他因素。
3、经营者集中的豁免。
《反垄断法》第28条后段:经营者能够证明该集中对竞争产生的有利影响明显大于不利影响,或者符合社会公共利益的情形。
五、反不正当竞争法。
一、概述。
(一)反不正当竞争法与知识产权法的关系。
另一方面,反不正当竞争法是规范市场竞争关系、保护公平交易的一项基本法律,它还可以在知识产权法提供的特殊保护之外为知识产权提供附加性或兜底性保护。
因此,在通常情况下,但是知识产权已经规范的侵权行为,应当直接使用知识产权法的规定,只有对那些缺乏特别法规范的不正当竞争行为,才需要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做出裁判。
(二)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具体形式。
不正当竞争是指经营者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社会经济秩序的行为。
不正当竞争行为的构成要件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1、主体方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不正当行为的实施者是以营利为目的,参与市场交易活动并能够依法承担相应法律责任的经营者。
2、客体方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体是指经营者通过事实不正当竞争行为所侵犯的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消费者的合法权益以及良好的竞争秩序。
3、主观方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主观方面是指经营者事实不正当竞争行为时的主观心理状态,包括故意和过失。
4、客观方面:不正当竞争行为的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事实了与诚实信用原则或者其他公认的商业道德相悖的行为。
二、市场混淆。
(一)概念。
市场混淆,又称仿冒行为,是指经营者使用与他人相同或相似的商业标识,致使自己的商品或服务与他人的商品或服务产生混淆,造成购买者误认误购,减损他人商业标识的市场价值的行为。
(二)市场混淆的特征。
1、主观方面:市场混淆的目的是开展竞争,市场混淆人具有主观过错(故意),其目的在于使交易对方为其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务产生混淆或者误解,误认为是特定经营者的产品或服务来扩大自己的销售量。
注意:如果不具有竞争目的或者与市场竞争无关的混淆,不属于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制的范围。
2、对象方面:商业标识是市场混淆的客体或者对象。
世界知识产权组织(wipo)《反不正当竞争保护示范条款》第2条——典型商业标识:商标、商号、特殊标记、商品外观、商品或服务标示、知名人士或者众所周知的虚构形象。
4、后果方面:市场混淆或者淡化他人商业标识。
(三)市场混淆的表现形式。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的规定,市场混淆的表现形式主要有:
1、假冒他人合法商业标识行为。
2、仿冒知名商品其他标志的行为。
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或者使用与知名商品近似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
教学设计作为对教学活动系统规划、决策的过程,其使用范围是比较广泛的。它既可以是对课堂教学的设计,也可以是对课外活动的设计;既是适用于整个教学体系的设计,也是适用于一门课程、一个教学单元、一堂课的设计。但无论是在什么范围内设计,设计者遵循的基本设计原理和程序大体一致。一般来说,教学设计的过程包括以下几方面:
(1)规定教学的预期目标,分析教学任务,尽可能用可观察和可测量的行为变化来作为教学结果的指标。
(2)确定学生的起点状态,包括他们的原有知识水平、技能和学习动机、状态等。
(3)分析学生从起点状态过渡到终点状态应掌握的知识技能或应形成的态度与行为习惯。
(4)考虑用什么方式和方法给学生呈现教材,提供学习指导。(5)考虑用什么方法引起学生的反应并提供反馈。(6)考虑如何对教学的结果进行科学的测量与评价。
(1)教学目标(2)教学内容(3)教学策略、教学媒体(4)教学评价。
这四个基本要素从根本上规定了教学设计的基本框架,无论在何种范围内进行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者都应当综合考虑这四个基本要素,否则,所形成的教学设计方案将是不全面,不完整的。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8317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