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实用云南考察心得体会(案例18篇)

实用云南考察心得体会(案例18篇)



通过写心得体会,我们可以更好地总结经验教训,提高自己的能力。分享他人的心得体会,可以让我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习近平考察云南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对云南进行了考察,这次考察给习总书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收获颇丰。云南这片美丽的土地不仅有壮丽的自然风光,还有着丰富的人文历史和多元的民族文化。习总书记此次考察云南,不仅是对云南的关心和重视,更是对全国各地的扶贫工作的关注和指导。在考察中,习总书记不仅深入了解了云南的扶贫工作,还为云南今后的发展提出了一系列的重要指示。这次考察不仅对云南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也对全国的扶贫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首先,习总书记考察云南体现了他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深入了解了当地的扶贫工作情况,并与一线干部以及群众进行了亲切交流。他指出,扶贫是一项光荣的事业,要持之以恒,一步一个脚印,切实推动脱贫攻坚工作。习总书记强调,扶贫必须精准扶贫,不能空洞化,贫困户要真正受到实惠,才能取得真正的效果。

其次,习总书记对云南的自然风光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云南是我国西南地区的一个省份,这里的自然风光独特迷人。习总书记在考察期间登上了昆明石林,感叹于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他还参观了大理洱海,欣赏了湖水之美;他还到了昆明滇池,感受了湖光山色的宜人。习总书记赞美云南的自然风光,同时也对云南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要求,希望云南能够更好地保护好这片宝贵的自然资源。

再次,习总书记的考察对云南的旅游业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习总书记强调,云南要通过发展旅游业,提高当地百姓的收入水平,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习总书记对云南的旅游业提出了明确要求,希望云南要注重保护环境,打造独特的旅游品牌,提供高品质的旅游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为云南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最后,习总书记的考察对云南的未来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习总书记在考察期间提出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乡村振兴、加强农业科技创新等一系列的重要指示。他强调,云南要立足地域特色和自身优势,科学制定发展规划,坚持绿色发展道路,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习总书记的指示为云南明确了发展方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

总之,习近平考察云南给予了该地区以及全国的各个地方的扶贫工作以重要的指导意义,他提出的一系列要求和指示将为云南的发展和脱贫攻坚工作注入新的动力。云南这片美丽富饶的土地将在习总书记的关心和指导下,迎来更加光明的未来。同时,习总书记的考察也为全国各地的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为全国的脱贫攻坚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借鉴和启示。相信在习总书记的关心和引领下,云南将取得更大的发展,走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

云南考察学习心得体会

2015年1月,在我省“两会”即将召开、羊年春节将要来临之际,总书记把2015年首次离京考察选在云南,这是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总书记冒着严寒亲临鲁甸地震灾区检查指导恢复重建工作,实地考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亲切看望慰问各族干部群众。在3天的考察中,总书记时时处处体现了心系人民、亲民爱民的领袖情怀,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夙夜在公、勤勉工作的精神风范,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作出了表率。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和总书记对云南的高度重视、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灾区人民的真情大爱、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力支持,为云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带来了宝贵机遇、注入了强大动力。大家表示,一定要深刻认识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大意义,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切实抓好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工作,自觉用讲话精神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努力把云南发展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绩和各项工作,深刻阐述了事关云南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指明了前进方向,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云南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具有纲领性、战略性指导意义。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要在深刻领会总书记讲话的思想内涵和精神实质上下功夫,做到全面理解、准确把握、坚决贯彻,更好地用讲话精神统一全省党员干部群众的思想和行动。

结合习总书记考察提出的发展思路,根据中国邮政集团公司李国华总经理提出确立“一体两翼”的经营发展战略。这是中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邮政发展进入新阶段后,集团公司根据中国邮政面临的市场环境、客户需求、企业资源等发生的重大变化,从业务层面作出的一项重大战略决策。“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的确立,喻示着中国邮政必将像鲲鹏一样,振翅腾飞,翱翔在时代的天空。全国各级邮政员工一定要明确“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的丰富内涵,并在这个经营发展战略的指引下,进一步明晰三大板块之间的关系,从而开创邮政经营工作的新局面。

我们要清楚,“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是在“三大板块”的基础上提出来的,“一体两翼”与“三大板块”不是相互矛盾的,而是互为表里。“三大板块”突出的是组织架构,强调的是专业化经营;“一体两翼”突出的是业务经营,强调的是板块之间、业务之间的相互关系。换句话说,“一体两翼”是对邮政发展新阶段三大板块相互关系的形象表述,是方向性的、动态的经营发展战略。从邮政的经营格局来讲,“一体”与“两翼”是紧密相联、相依共生的有机整体。“一体”要为“两翼”提供强力支撑,“两翼”要带动“一体”实现中国邮政的腾飞。因此,三大板块的各级领导都要正确认识“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要站在中国邮政全局的高度看问题,正确定位,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相互借力,既发挥好各自的优势开拓市场,又聚合资源协同发展。近年来,在中国邮政发展的过程中,集团公司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邮政企业”的发展战略,制定了到2020年要实现的具体目标;明确了“深化改革,创新发展,转变方式,整合资源,科学管控,构建和谐”的24字中心任务;今年又围绕总体发展战略,提出了“一体两翼”的经营发展战略。可以说,中国邮政已经初步形成了一个系统的发展框架,构建了一个科学的理论体系。中国邮政发展的目标越来越明确,发展的路径越来越清晰,发展的理念越来越成熟。

我们要在集团公司的正确领导下,全力实施好“一体两翼”经营发展战略,坚定信心,奋勇前行,创新发展邮务类业务,重点发展金融业务,加快发展寄递类业务,大力发展农村电商业务,努力实现中国邮政资源利用最大化、整体利益最大化。

学习习近平考察云南讲话精神心得体会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对云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重要讲话,同2015年1月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以及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临沧是边疆多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全市工作的“魂”和“纲”,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作出了“三个阶段性特征”和“两次跨越”的重大判断,在“飞燕型”综合交通网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沿边小康村建设、对缅开放、边境维稳、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民生保障、美丽临沧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临沧速度”“临沧精彩”,形成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局面。

进入新时代,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凡是我们把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的时候,临沧的工作就有了正确方向和根本保证,就能战胜困难,夺取胜利,创造精彩。我们要根据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云南有“四个突出特点”的科学判断,对照“坚持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决战脱贫攻坚”“践行初心使命,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的重要指示,进一步深化市情认识,进一步优化发展思路,积极对接、主动服务、深度融入国家发展战略,努力在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为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贡献力量。

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以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为抓手,突出工业化、城镇化、现代化,突出生态建设,突出对缅开放,推动经济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制度体系,全面深入持久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坚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加快建设沿边小康村,不断增强边疆民族地区治理能力;要坚决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收官战,深入实施“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推进乡村振兴,发展乡村旅游,促进农业现代化、农村城镇化、农民职业化,扎实做好民生保障工作,不断满足各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要巩固和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把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打造成奋进新时代的“动车组”,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当前,疫情防控战略重点已经转移,我们将按照“人管住、货畅通”的要求,切实承担起“外防输入”的责任。与此同时,着眼“快、准、狠、大”,全力争取地方政府新增专项债券、新增中央投资、中央预算内投资等重大机遇,以重大项目建设拉动全市经济发展。以秋风扫落叶之势,严厉打击跨境违法犯罪,严厉打击零星贩毒和吸毒,把边境整治得清清爽爽。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是当前的头等大事,也是长期的重大政治任务。在省委的坚强领导下,我们一定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以要快、要苦、要敏锐、要有办法、要坚定的精神状态,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临沧大地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要讲话中强调,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要以对人民群众、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和责任,真正下决心把环境污染治理好、把生态环境建设好,努力走向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发展的战略高度,深刻阐述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提出了一系列新思想、新论断、新要求,对于推动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进一步深化对生态文明建设重要性的认识,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作为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和生物多样性宝库,云南承担着维护区域、国家乃至国际生态安全的战略任务。同时,云南又是生态环境比较脆弱敏感的地区,保护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的责任重大。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我省的生态文明建设。2008年习近平同志在我省考察工作时指出:云南拥有天然良好的自然环境、自然风光等自然条件,又长期注重加强环境保护、生态建设,生态环境比较好,这也是云南的一大优势。这些年来,云南坚持生态立省、环境优先,坚持走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以“七彩云南·我的家园”为主题,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七彩云南保护行动”、“全民节能·云南在行动”等活动,在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中引起广泛认同,也在国内外引起积极反响。

希望云南的同志进一步巩固现有基础,发挥自身优势,扎实做好工作,使云南的天更蓝、地更绿、水更清,使云南的人民都能够喝上干净的水、呼吸清新的空气、吃上放心的食物,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排头兵。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的重要指示和这次在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为我省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指明了方向。全省各地各部门要立即行动起来,迅速掀起学习贯彻落实热潮,加快建设美丽云南,努力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

全省各地各部门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紧密联系实际,深刻领会、切实把握精神实质。

一要深刻领会“两个清醒认识”是指引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清醒认识保护生态环境、治理环境污染的紧迫性和艰巨性,清醒认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决不走“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西方发达国家曾走过的“先污染后治理、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老路,在我国走不通,也走不起,也没有条件和可能再走。我国一些地方把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割裂开来,甚至重蹈“先污染后治理”的覆辙,付出了过大的生态环境代价。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在思想上充分认识到污染治理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要做好打攻坚战、持久战的准备,不畏难、不推诿、不懈怠,努力取得实际成效。充分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是保持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不能把生态文明建设当成一句空洞的口号,依然固守“gdp至上”的旧思维,必须用新的理念、新的思路、新的方式去解决目前面临的复杂艰巨的生态环境问题,使经济社会活动对生态环境的损害降低到最小程度,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多赢。

二要深刻领会坚持保护优先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跨越发展的重要方针。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坚持保护优先方针,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自然规律、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更加深化,对发展与保护关系的把握更加科学。保护优先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实阶段的必然要求,标志着我国发展理念的重大转变,有利于从根本上缓解生态环境压力。我们必须坚持保护优先的方针,切实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在更加突出位置,既注重末端治理,又强调源头预防,既不欠新账,又要多还旧账,实行从严从紧的环境政策,把良好的生态系统保护起来。

三要深刻领会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国土是生态文明建设的空间载体,要划定生态红线,构建科学合理的城镇化推进格局、农业发展格局、生态安全格局。生态红线是生态安全的底线,是公众健康的底线,是可持续发展的底线。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谋划国土空间开发,是从时空的视角诠释生态文明,是用创新的思想处理发展与保护的关系,有利于遏制以生态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现象,实现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的统一。划定并严守生态红线是对生态环境保护提出的新的更高要求,对于维护国家生态安全,优化生态安全格局,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大意义。我们必须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在生态环境保护问题上,不能越雷池一步,否则就会受到惩罚。

四要深刻领会着力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是以人为本执政理念的生动体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良好的生态环境是人和社会持续发展的根本基础。环境保护和治理,要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环境问题为重点。随着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环境问题往往最容易引起群众不满。我们必须按照总书记的要求,坚持预防为主、综合治理,以解决损害群众健康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强化水、大气、土壤等污染防治,着力推进重点流域和区域水污染防治、重点行业和重点区域大气污染治理,既要打好攻坚战,也要打好持久战,努力取得实际成效,让人民群众看到希望。

五要深刻领会完善生态文明制度是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保障。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彻底转变“以gdp论英雄”的观念,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指标权重。要建立责任追究制度,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责任,而且应终身追究。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催人警醒!我们要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抓紧制定我省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体系及考核体系,使其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发挥引导、规制、激励、服务和保障作用。

一要迅速掀起学习贯彻热潮。全省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精心组织,周密安排,迅速掀起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的热潮,确保学习活动扎实开展,取得实效。各级领导干部要带头把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党委(党组)中心组的一项重要学习内容,在近期内安排一定时间,有计划地组织专题学习,带动全省学习的深入开展。省委宣传部要组织力量,深入研读和阐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围绕省第九次党代会关于经济建设与生态建设同步进行、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同步提高、产业竞争力与生态竞争力同步提升、物质文明与生态文明同步前进的要求,推出一批有深度、有分量、有影响的研究成果,开展好面向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宣讲活动。

二要切实把生态文明建设摆到重要位置。省委、省政府决定出台《关于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的决定》,对深入推进云南生态文明建设作出安排部署。各级党委和政府要高度重视,认真研究解决本地区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问题与薄弱环节,着力提高资源节约和综合利用水平,着力加强生态保护与建设,着力建设生态文化,着力建设城乡宜居生态环境,着力完善生态制度建设,着力强化生态保障措施,确保生态文明建设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三要全面提升云南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融入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各方面及全过程,深入实施“生态立省、环境优先”战略和“绿水青山、节能减排、防灾减灾”计划,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争当全国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为全省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四要切实加大宣传舆论引导工作力度。各级宣传部门和新闻单位要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利用多种形式、多种渠道,集中深入地进行宣传。要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大意义,宣传讲话的一系列重要论述,及时报道全党全社会的热烈反响,报道全省各地各部门学习贯彻讲话精神、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实际行动,展示我省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取得的成绩,为我省加快生态文明建设,继续保持在全国生态优良的领先地位,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示范和表率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到了今天,剩下的都是难啃的硬骨头,难就难在“贫困程度深、致贫原因复杂、减贫难度大、脱贫成本高”。正常时候,帮助这部分贫困人口成功脱贫,需要更多资源、更高成本,而且,他们脱贫之后返贫风险高,更何况今年这个特殊年份。决战决胜,就是要啃下“硬的骨头”,想方设法让最难脱贫的同胞实现“两不愁三保障”。

脱贫攻坚,最不可或缺的就是全社会凝心聚力,人人都能搭把手、个个都肯出份力。一直以来,兜住民生底线是基础,持续改善民生是方向。只有做好保障民生这篇大文章,解决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后顾之忧,才能营造出和谐团结的社会氛围,“人心齐,泰山移”,脱贫攻坚也就有了坚强后盾。

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乃民生之源。兜住民生底线,最实在的办法就是让老百姓“有活干”“有钱赚”。民之所望,政之所向。今年全国两会,习近平总书记“下团组”参加审议,多次谈到要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六稳”“六保”都将就业放在首位,凸显了国家对就业问题的重视。只有解决好就业问题,非贫困人口才能不致贫、已脱贫人口才能不返贫、深度贫困人口才能尽快脱贫。

越是面临发展困难,越要兜牢民生底线。民生连着民心,有了民心,就有信心、有决心,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已经到了最后的冲锋阶段,踏平坎坷成大道,斗罢艰险又出发,向最难处冲锋,就需要这股心劲儿!

春节前夕,习近平总书记赴云南考察,并亲临腾冲看望慰问边疆各族群众,这是腾冲人民的骄傲。总书记在考察云南中发表的重要讲话,是对云南的定位和省情的再把脉,是对“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的再部署,是对决战胜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再动员;对腾冲工作的重要指示,深刻指出了事关腾冲发展的方向性、根本性问题,为新时代腾冲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注入了强大动力!在进两个多月是时间里,我认真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结合《腾冲市开展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学习讨论活动学习资料摘编》,认真通读了一遍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原文(或新闻通稿),参加镇党委组织的理论中心组集中学习、专题研讨、重走习总书记路线等学习,通过反复品味、认真研读,感受颇深。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云南工作,2008年、2009年和2011年先后作出重要指示批示,2015年1月、2020年1月先后两次考察云南,立足云南实际,对云南的发展提出了准确定位和重要要求。2015年1月,习总书记要求云南“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2020年1月,习总书记希望云南正确认识和把握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坚决贯彻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统筹推进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保稳定工作,努力在建设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上不断取得新进展,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在云南的讲话涉及新发展理念、制度、民生、党建四个板块的工作,共提了23点要求。一系列的讲话精神,特别是对腾冲“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生活的第一步、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让党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传播好马克思主义要大众化、通俗化”四点指示为今后我们的工作指明了政治方向,明确了目标。在脱贫攻坚的道路上,要始终秉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的原则,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主动融入脱贫攻坚工作大局,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在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上,要守好筑牢民族团结这条生命线,始终贯彻不谋民族工作就不足以谋全局的理念,紧抓发展这个第一要义,大力繁荣民族文化,进一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断增强民族地区发展的动力和活力。在政治理论学习上,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把学深悟透做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重大政治任务,真学真信真懂真用,履行自身的职责使命,切实把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到工作全过程各方面。

要全面落实党中央各项惠民政策,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各族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要决战脱贫攻坚,聚焦深度贫困地区,聚焦工作难度大的县乡村,按照“五个一批”的办法,强化分类施策、挂牌督战,着力攻克最后的堡垒,牢牢把握“两不愁三保障”基本标准,严格验收。要防止因后续政策支持不足返贫或因病因伤返贫。要坚持“富脑袋”和“富口袋”并重,加强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加强开发式扶贫同保障性扶贫相衔接。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情怀,正所谓“树高千尺也忘不了根”,党员干部心中是不是时刻装着群众,决定着处理重大问题的原则立场和方式方法,只有牢固树立群众的观念,树立为党和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党的事业第一、人民的利益第一,坚持把群众工作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用群众工作统揽工作全局,才能真正在群众中、在实践中找到科学的办法,才能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敢于担当、鞠躬尽瘁。

(一)加强理论学习。系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和现行各项方针政策,尤其要把学习掌握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理论学习的重点,把讲话精神转化为干事创业的动力。从实际出发深刻理解“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原文学、视频学、集中学、研讨学、党课学、跟进学,努力把上级路线、方针、政策与分管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增强政策分析把握能力。

(二)严守政治规矩。始终做到对党忠诚,个“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一名组织委员,必须以一种“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危机感、“坐不住”的责任感,以坚强的执行力作保障,坚决贯彻、严格落实、创新执行镇党委政府各项工作部署,决不能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有令不行、有禁不止、落实不到位的情况。必须时刻心存敬畏、手握戒尺,自觉讲诚信、懂规矩、守纪律,具备忠诚老实、坚忍不拔的品质操守,具备攻坚克难、敢于攀登的勇气魄力,具备安于寂寞、无私奉献的胸襟气度。必须树立攻坚克难的勇气,敢于正视问题,敢于迎难而上,敢于较真碰硬,时刻做到与镇党委政府保持高度一致,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见实效不罢休,以一个个难题的破解,为加快建设美丽新芒棒作出应有贡献。

(三)牢记党的宗旨。坚持人民的利益第一,把群众工作理念贯穿于工作全过程。在党委书记带领和班子成员的支持下,立足实际,指导分管部门认真做好基层党建、卫生、保密、档案、后勤、计生等做好相关工作。在工作中广泛开展调研活动,全面了解基层实际,帮助基层解决实际困难,也为今后工作积累宝贵经验。

习近平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发表了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出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省、我区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跨越式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为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注入了强大动力,现将学习心得体会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全面总结了近年来特别是十八大以来云南在认真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扎实推进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建设,基础设施建设,转方式调结构,改革开放、扶贫开发、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生态文明建设、改进党风政风社风方面取得的新成效,充分肯定了云南在鲁甸6.5级、景谷6.6级地震中开展的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并对云南今后的工作提出了“五个着力”。

一是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像云南这样发展滞后矛盾比较突出的地区,在保证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前提下,速度上可以也可能快一些。要在推动产业优化升级上下功夫,在提高创新能力上下功夫,在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上下功夫,在深化改革上下功夫。要把中央出台的改革举措真正落实到位,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大动力。

二是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城乡统筹发展,坚持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推进,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积极发展多样性农业,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下大力气打好扶贫开发攻坚战。特别强调要全面提高农村民房抵御地震灾害能力,把农村民房建成群众的“保命房”。

三是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是云南的宝贵财富,也是全国的宝贵财富,一定要像保护眼睛一样保护生态环境,坚决保护好云南的绿水青山、蓝天白云。一定要世世代代保护好,决不能在我们这一代人手里把它们弄没了、搞坏了。习近平总书记列举了云南石林、西双版纳,大理苍山洱海等地的美景,还列举了治理滇池的难度,指出生态环境中,生态是基础,生态环境保护的重点是增加绿色植被面积,保持生态系统内部的合理匹配关系,使生态系统处于良性循环之中。要以美丽乡村、特色村寨建设为抓手,推进农村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把农村建设成广大农民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要因地制宜搞好规划,开展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治理,减少农业面源污染,改变农村许多地方污水乱排、垃圾乱扔、秸秆乱烧的脏乱差状况。要从农村实际出发,补农村的短板,扬农村的长处,注意乡土味道,保留乡村风貌。不要轻易改动一些有历史文化意义的地名,认为改一下地名就能带动发展的想法是不切实际的。

四是着力推进民族团结进步。民族团结是我国各族人民的生命线,做好民族工作,最关键的是要搞好民族团结。云南是全国民族工作任务最重的省份之一,发展是解决民族地区各种问题的总钥匙。要把民族地区发展融入全省发展大棋局中,把政府推动发展同吸引各族群众积极参与发展统一起来、把生产条件改善同生活条件改善统一起来、把生产和发展教育文化事业统一起来,最大限度调动当地群众的积极性,变要我发展为我要发展。同时要保护好云南少数民族文化和历史遗迹,做好全省安全稳定工作,确保边境地区安全稳定。习近平总书记重点强调:云南民生工作面广量大,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一年接着一年干,一任接着一任做,日积月累,久久为功,使民生工程真正成为民心工程。

五是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从组织上落实从严治党。人不以规矩则废,党不以规矩则乱。要采取一切措施,认真地而不是敷衍地、深入地而不是表皮地解决党内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思想建党和制度建党,加强组织制度建设和组织日常管理,严格管理标准、延伸管理链条、落实管理责任,使每个党员、干部都及时纳入组织管理,使党组织对每个党员、干部都做到情况明、问题清、措施严。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广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向焦裕禄、杨善洲等身边的先进典型学习,努力做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好干部。

习近平总书记此次云南之行的重要讲话,高瞻远瞩、总揽全局,思想深邃、内涵丰富,言辞恳切、语重心长,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指导性、针对性,对于我们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更好地推进全区经济社会快速协调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特别是对我们基层党员干部的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作用。

(一)围绕全区经济社会建设工作,着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水平。当前,我区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新常态。基础设施建设、新农村建设、城镇化建设、社会事业发展等都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主动适应新常态,服务新常态,实践新常态,坚持加快发展第一要务不动摇,把发展作为解决一切问题的关键,主动融入和服务全区的发展战略,切实做到对党忠诚,对事业负责。在完成分管工作的前提下,敢于打破常规、创新思维、民主集中、科学决策,努力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和工作水平。一是积极配合协助区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委员会其他领导工作,大胆提出自己的工作建议和思路,努力使自己的工作上新水平,城管委工作上新台阶。二是严格按照区委、区政府工作安排部署,协助区政府领导完成温泉公园建设管理处各项工作。协调相关部门,坚持依法行政、依规办事的工作思路,立足工作实际,把新型城镇化的理念贯穿到片区开发建设的各个领域和环节,为温泉片区征地拆迁、失地群众安置、片区规划开发建设等做好服务协调工作,努力提升片区开发建设和管理水平。为将温泉片区打造成为昭通中心城市新名片、新亮点,增强片区的综合承载能力,促进片区经济社会发展不懈努力。三是组织协调相关部门,深入研究房地产二级市场“两证”办理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本着尊重历史、坚持原则的宗旨,认真清理并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规范房地产市场秩序,为昭阳区房地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四是积极服务配合区政府领导开展招商引资工作。昭阳区经济要发展,优势在区位,抓手在引资,出路在开放。要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云南桥头堡建设的洪流,充分利用昭阳区的区位优势,积极主动面向全省和川、黔地区,吸引和整合各类资金,引进一批具有相当规模可持续发展的企业到昭阳区扎根落户。为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形成创新活力,优化创新机制,探索新的增长点尽自己的一丝绵薄之力,使昭阳区成为云南对外开放的又一前沿高地,成为滇东北极具活力的新兴市场。

(二)围绕全区重点工程建设工作,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保护生态环境必须依靠制度、依靠法治。要彻底转变“以gdp论英雄”的观念,把生态环境放在经济社会发展评价体系的突出位置,建立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目标体系、考核办法、奖惩机制,大幅度提高生态环境指标权重。对那些不顾生态环境盲目决策、造成严重后果的人,必须追究责任,而且应终身追究。总书记的讲话振聋发聩,催人警醒!温泉片区的开发建设,涉及到昭通极其宝贵的温泉水资源的利用和保护,如何较好地利用好温泉水资源,做到开发建设与保护并重,是一件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系统工程。去年的两会上,部分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已就温泉水资源的开发保护提出了议案,温泉公园建设管理处已一一办理并给予了答复。代表和委员积极参与昭通中心城市的开发建设,既是对温泉公园建设管理处工作的鞭策和鼓励,更是一种负责任的监督。在今后的片区开发建设中,一是要配合有关部门,督促片区开发严格按批准的规划进行建设,不走样,不变调,不变通。具体到住宅小区生产生活用水的排放,片区雨污分流的设计等等。二是要严格执行党风廉政建设的有关规定,自省、自警、自律,摆正自己的身份,积极为片区开发建设企业服好务,不插手工程建设,不收受礼品土特产,不瞎指挥,做到为人干净、公道正派,切实履行好一名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三是要以世行项目两河治理工程为契机,配合相关部门做好穿过片区的河道治理工作,切实使河道治理与片区开发建设融合配套,相得益彰。

(三)围绕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着力提高自己的政治思想素质。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明确指出:从严治党靠什么?靠党中央下决心,靠各级领导机关、领导干部来带头,靠全党同志齐努力,靠人民群众支持和监督。在新时期新形势下,严于律己、以身作则,既是实际工作的需要,更是对一名共产党员的必然要求,也是自己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与否的具体体现。自己作为一名基层党员领导干部,必须自觉地把自己的思想和行动,高度地统一到中央的要求上来,坚决维护中央的权威,不折不扣地贯彻执行各级党委党风廉政建设的各项规定,切实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要求,严格遵守中央“八项规定”和“六条禁令”,坚决防止和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关心同志、认真倾听群众呼声,以一名普通人的身份贴近群众、了解群众,团结带领大家一道共同完成好区委、区政府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在生活中将一名共产党员为民务实清廉的形象树立好,维护好。不把组织安排的岗位当地位,不把人民赋予的权力当权利,自觉用党的纪律规范自己的行为,用焦裕禄等先辈的先进事迹,随时对照检查自己,老老实实做人、实实在在做事,时时刻刻接受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不浮夸,不浮躁,不骄傲,不自满,不插手工程,不公车私用、不铺张浪费,不收受红包,不收受土特产等,用工作实绩回报组织的关心培养,用法律法规和道德标准,筑牢拒腐防线。认真履职、脚踏实地、敢于担当、真抓实干,努力做昭阳好干部,为昭阳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工作贡献自己微薄的力量。

当前,形势正往积极方向变化,经济社会秩序正在加快恢复,但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然而,我们既不能因为疫情形势向好而麻痹松懈,也不能因疫情风险存在而裹足不前。脱贫攻坚在决胜阶段,唯有咬定目标不放弃,全副武装继续向前,才能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打赢脱贫攻坚战。“万众一心加油干,越是艰险越向前。”眼下,脱贫攻坚任务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既战“疫”,又战“贫”,齐头并进夺取全胜在此一战。而贵州,这个中国脱贫攻坚战的主战场,通过“决战三步走”正做出自己的努力。

第一步:解封省内交通“关卡”,降低疫情应急响应。在采取全省统一集中收治、疫情防控形势出现积极变化后,贵州率先提出解除省内各市州、各县、乡村之间设立的“关卡”畅通省内交通、流通,为复工复产创造良好条件。随后,发布《关于全省统一部署应用“贵州健康码”的通知》,在各类公共交通场所入口统一部署应用“贵州健康码”。

通过扫描贵州健康码登记个人信息,对所有流动人员进行精准管控,防好“最后一公里”。同时,在全省疫情防控形势转好后,按照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的总要求,率先将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应急响应级别由省级一级响应调整为省级三级响应,抓好依法依规、有序规范、联防联控、群防群治的基本原则,最大限度助力全面复工复产。

第二步:做好远教培训,不失时机抓好春季农业生产。一年之计在于春,春季农业生产对于贵州来说至关重要。我省避免人员聚集产生聚集性疫情隐患,努力降低疫情影响,依托“村社合一”农村合作制经济模式因地制宜调整产业结构,通过远教平台,发放春耕培训资料,帮助农民学习科学耕种知识、农作物种植方法,积极支持、有序推动广大农村春耕备耕。

贵州还组织12支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产业专班,充分发挥科技人才优势和智力优势,利用电话、微信、公众号、远程视频、实地查看等平台和方式开展春耕备耕技术指导、技术培训、专家讲座等,为农民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科学引导农民投身春耕生产。第三步:苦干实干,抓紧时间决战脱贫攻坚在决战脱贫攻击的关键时期,贵州出台多个政策措施,力求“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我省文化旅游行业受到重创,贵州出台十条措施支持文化旅游业恢复并高质量发展,重振文化旅游发展信心。发布《关于切实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农民工就业工作的通知》,帮助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加强用工单位和农民工双向对接,确保至少一户一人就业。加强与外出农民工就业目的城市沟通,打通交通卡点,通过包车包机等方式“点对点、一站式”直达运输,精心组织推进农民工零风险健康返岗就业。

组织9个督查组分赴全省各地督导检查,设立1800亿元补短板稳投资专项融资资金,开展复工复产情况调研,了解脱贫攻坚实际困难。以更严、更细、更实的作风把各项工作抓到位,更加深入的开展农业产业革命,苦干实干、实干巧干,使先前被疫情打乱的部署回到正轨;把疫情带来的损失,从产业结构调整中补回来。在“战疫情”和“斗贫困”两个战场中,全省人民众志成城、共克时艰,只争朝夕,不负韶华,努力“把耽误的时间抢回来,把遭受的损失补回来”。

全省有6万多个基层党支部、50多万名党员干部强化责任带头干、扑下身子扎实干,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两手抓,努力打赢疫情防控这场战“疫”,努力夺取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全面胜利,向党和人民交出一份满意答卷。

总书记到云南考察期间,充分肯定了近年来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云南经济社会发展思路和各项工作取得的成绩,深刻阐述了云南在全国发展大局中的战略地位,提出用“四个全面”,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和“五个着力”即:着力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着力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着力推动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着力发挥党组织作用。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期间发表重要讲话,从党和国家全局发展的高度,明确了云南的发展地位,深刻阐述了事关云南全局和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明确提出了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云南的前进方向和重要任务,对于我们扎实做好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更好地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近段时间,通过参加单位组织的形式多样的学习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对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后感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不但为云南的工作明确了方向、凝聚了力量,还极大地鼓舞了全省各族干部群众;让我们人大工作者备受鞭策和鼓舞,同时更加认清了肩上的责任。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决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要求化作依法履职的强大动力,牢牢把握总体要求,切实增强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对如何以学习贯彻落实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引领来推动人大工作,在实际工作中自觉把讲话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才能促进人大工作的发展,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

加强学习是人大工作新形势、新任务向我们提出的必然要求。人大工作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和社会各个领域,是全方位综合性的工作,具有极强的政治性和政策性,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具备一定的政治理论水平、法律知识等等。因此,我们一定要充分认识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时刻保持努力学习的劲头,不断增强学习的自学性和紧迫感,切实树立“学习为本”的理念,才能立足全局,依法履行职责,行使好人民赋予的权利。我们进一步要加强对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紧密结合,与深入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紧密结合,与省委、州委全会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相结合,与实际工作相结合,深学细悟,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

我们要以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导,紧密结合人大工作实际,推进开展专题教育取得实效。要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全会对人大工作提出的新要求,树立“一线”思想,克服“二线”思想,切实增强担当意识、责任意识、使命意识;切实增强做好人大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切实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切实做到做人大人、讲人大话、办人大事;切实做到敢于监督、善于监督,想监督、会监督、能监督;切实做到心中有人大、心中有人民、心中有责任、履职为人民;切实做到忠于宪法和法律,忠实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人大的职权,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不断加强和改进监督工作,着力增强监督实效。我们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作为一名人大干部,我们要结合人大工作实际、结合“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结合个人思想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进一步定实工作措施,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我们要以饱满热情和谦虚勤奋的工作的态度,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激发活力。立足本职,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在工作上要早谋划、早统筹,把工作一件一件、一桩一桩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找到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

作为一名人大工作者,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我们只有认清形势,明确任务,用科学的理论武装自己,用服务意识来指导工作,用以身作则来影响他人,才能把好事做好、把实事做好。

人大机关既是监督机关,更是民意机关。一是要为政于民,把民众愿望作为人大工作的着力点。如在确定工作议题时,要通过新闻媒体、组织座谈讨论、实地走访等多种形式,广泛听取群众意见,确保人大工作更加贴近民情民意,调研议题要具有前瞻性、可行性和广泛的民意基础。二要问计于民,着力构建群众参与与人大监督的长效机制。对拟监督事项要提前公布,保障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监督权;在开展调研视察、执法检查等活动时,力求更多群众参与其中,听取基层声音,收集群众意见,以拓展监督深度,扩大人大影响,激发群众参政议政热情。三要问效于民,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在每年年底要对本年度的监督议题进行全面“回头看”,逐条对照、逐条检查,结合群众反映,对落实情况不理想,问题解决不到位的,汇总督办,务求善始善终,不留尾巴,努力实现人大监督与群众监督的有机结合。

信访工作,强化跟踪督办,做到件件有答复,事事有回音,妥善解决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发挥代表作用,使人大工作更具群众基础。人大代表作为人民代表大会的主体,来自人民、代表人民、是联系人大和人民群众的桥梁和纽带。只有切实发挥代表作用,引导代表积极履职,人大工作才不会偏离群众路线。一是创新活动机制,让代表服务群众有平台。充分利用好代表小组活动阵地,积极开展人大代表“回选区、访选民”活动,促使代表真正融入群众。二是抓好建议办理,让代表建言献策有作用。代表建议、批评和意见是一段时期群众呼声最直接、最集中的反映,在不断加强跟踪督办、重点督办力度得同时,要逐步探索建立代表建议办理考核办法,努力实现代表建议办理从“答复型”向“落实型”转变,推动代表建议真正落到实处;三是强化代表服务,让代表履职行权有保障。通过定期向代表通报政情,及时向代表寄发公报、纪要等有关刊物和资料,经常邀请代表参加人大的会议和活动等方式,为代表知情知政、参政议政提供服务,探索建立代表接待选民、向选民述职制度,促进代表依法履职,真正让人大代表活动成为人大联系服务群众的桥梁纽带,使人大工作更具有群众基础。

我们要坚决贯彻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把总书记的要求化作依法履职的强大动力,牢牢把握总体要求,以“四个全面”引领人大工作,深刻理解、准确把握“五个着力”的重点任务,紧紧围绕“五个着力”的任务要求和州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任务,与全州各族人民一道,团结奋斗,为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推进依法治州建设法治__、与全国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到2020年现行标准下的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是党中央向全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必须如期实现。在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的关键时期,当“以点带面”齐心聚力抓好收入、住房、医疗三大点,夺取脱贫攻坚全面胜利。

抓好收入关键点,扩大就业增收面脱贫攻坚是一场“硬仗”,解决贫困群众的收入问题是确保群众“真”脱的关键点。抓好收入关键点,应当立足实际看问题,依据现状定措施。就业扶贫做好“点对点”、“一站式”服务助力稳岗复工,产业发展落实“奖励奖补”激发生产积极性;消费扶贫助销农产品,确保产得出销得完,扩大贫困户的就业增收面,让群众劳有所得,共享社会经济发展成果。攻克住房重难点,保障群众安居面扶贫工作一看房,二看粮。保障贫困群众的住房安全是脱贫攻坚的重难点。

攻克住房难题,要有针对性,要早部署、早谋划、早行动。开展全面摸排工作,深入到贫困户的家中去,详细了解贫困户情况,制定“一村一方案”“一户一策”的作战方略。全方位落实危房改造政策,动员全社会力量通过捐赠资金、建房材料等灵活助力贫困群众建房,参与到脱贫攻坚战役中来,全面解决贫困人口的住房问题,共圆百姓安居梦。

抓牢医疗参保点,覆盖大病救助面因病是当前许多建档立卡贫困户致贫,可能返贫的一大重要因素。解决这一难题,要持续开展慢性病认定工作,严格落实各项医疗兜底保障政策。保持现有的脱贫攻坚的政策的稳定,对因病致贫、可能因病返贫的贫困户要扶上马送一程,动员其做好基本医疗参保,做到全方位无死角解决看病难,难看病的问题。“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

1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带着党中央、国务院的深切关怀,亲临鲁甸地震灾区,踏上废墟实地视察灾情,走进甘家寨过渡安置点“红旗社区”帐篷慰问受灾群众,并就鲁甸县恢复重建工作作重要讲话,让全县人民倍感党中央的温暖和关怀。鲁甸县委组织部组织全体干部职工学习贯彻习总书记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精神,结合部门职能职责,提出了“四强化四增强”的贯彻落实要求。

 组织部门是党的政治核心部门,组工干部首要的任务就是讲政治,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治国理政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新要求,组工干部要深入加强对党的思想理论知识学习,尤其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的学习,要深学细悟,做到学而信、学而用、学而行,用党的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切实增强自身政治理论水平。要严格对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把“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追求深深根植于思想和行动中。要紧紧围绕县委、政府的工作大局,服从和服务于县委、政府的中心工作,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要严格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使命,“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始终树立对党忠诚的思想,个人干净的情操,勇于担当的责任。

党要管党,从严治党,是组织部门职责所在。责任面前容不得丝毫懈怠,作为县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肩负着管党治党的重任,要把重心凝聚到强组织上,把精力集中到筑基础上,把功夫下移到抓基层上,把保障落实到促发展上。要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推进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当前,抓好恢复重建工作是全县最大的政治、最硬的任务,完成恢复重建各项目标任务,必须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不断增强党组织的凝聚力、创造力、执行力和战斗力,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充分调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组工干部要用创新的思路解决改革发展中的矛盾,解决恢复重建中的问题,以创新求突破、以创新促落实,建设安全美丽新家园。

组织部门是党委的重要职能部门,要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发挥县委参谋助手作用,勇挑重担,敢于担当,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建设中,争当“排头兵”,成为思发展、议发展、谋发展的典范。组工干部是管党员的党员,管干部的干部,要严格对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对照检查自己,勤于思考,勤奋工作,成为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模范。要树立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精神,严格落实ab角岗位工作责任制,股室密切配合,干部通力协作,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工作中积累经验,在实践中激发活力,切实增强干事创业激情。

 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古往今来必成于实。“讲政治、重公道、业务精、作风好”,既是对组织部模范部门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衡量组工干部党性强不强的根本要求。因此,在工作中要强化落实,积极争先进位,做奋勇争先的表率。组织部门就是要按照“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的要求,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县委的决策部署,对党委的决策部署抓实、抓快、抓好,一抓到底,抓出实效。组工干部就是要对党委的决策部署雷厉风行、抓紧落实,不等待观望、拖延时间,要发扬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坚强刚正、无惧无畏的傲骨精神,敢为人先、奋勇争先的创新精神,淡泊名利、宁静致远的奉献精神,高标准、严要求、高质量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别是在推动恢复重建工作中,习总书记叮嘱:“当前最紧要的工作,是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受灾群众安全温暖过冬”。要把开展“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与推进恢复重建工作紧密结合,引导广大干部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以优良的作风把全县各族群众紧紧凝聚在一起,拧成一股劲,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全面建成安全美丽新家园。

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刻,2020年春节前,习近平总书记记再次亲临云南考察,面对面指导云南工作,充分体现了总书记记对边疆民族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的亲切关怀,为教体战线的师生员工践行初心使命、奋进新时代提供了强大精神动力,为我们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坚定了必胜的信心决心,为我们推进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谱写好中国梦的隆阳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

在腾冲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记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民族都不能少。要加快少数民族和少数民族地区发展,让改革发展的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各民族。他说:脱贫只是迈向幸福的第一步,是新生活、新奋斗的起点。总书记记要求,要把学的创新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他同时指出,主题教育有期限,践行初心无穷期,要推动广大党员干部继续努力,真正使“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成为加强党的建设的永恒课题、终身课题,激发奋进新时代的力量。

教育在民族团结示范区建设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们要立足于这个发展定位,积极开展民族团结教育示范校建设,把这项工作提高到政治高度来认识,来抓好落实。全区现有民族团结教育示范学校7所,2020年,我们将与民宗局等单位协作,创建双语学校2所,实施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100人,积极创新更多的示范学校。下大力气处理好高黎贡山移民学生的教育保障问题,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做好控辍保学工作,强化职业培训,确保移民学生享受公平有质量的教育。

2020年是十三五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谋篇布局之年。不谋全局,不足以谋一隅。我们要以战略的眼光,超前的思考,谋划好脱贫攻坚后的教育发展,认真做好“十四五”规划,做好与“现代化大城市”发展定位相匹配的校点布局调整工作。2020年,我们将协调各方,推进青阳中学建设,加快火车站小学建设,确保2020年9月新学校建成开学。同步推进实验小学青华校区建设、下村小学扩建工程,积极破解解决城区入学难问题。目前,我们积极争取申报政府专项债5.56亿元用于改善办学条件。下一步,我们要狠抓要素保障,细化实施方案,全面推进工程实施,为隆阳教育从基本均衡向优质均衡迈进打下坚实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记在云南师范大学西南联大旧址调研时指出:我们教育的目的,就是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坚持正确的办学方向,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加强高素质教师队伍建设,培养有历史感责任感、志存高远的时代新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这是习近平总书记记对教育的举旗定向,是新时代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根本遵循。青少年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是人生的“拔节孕穗”期。要切实解决好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人这一教育的根本问题,教体系统将进一步深化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的讲话精神和在全国思政课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切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切实办好保山市第十一中学,强化对涉罪未成年人的帮教工作。在教学过程中,要切实落实好“六个下功夫”,即“在坚定理想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在加强品德修养上下功夫,在增长知识见识上下功夫,在培养奋斗精神上下功夫,在增强综合素质上下功夫”。把培养有坚定理想信念,拥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作为我们终生奋斗的目标。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教体系统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记系列讲话精神、考察云南时重要讲话精神,作为教师队伍建设的指南,全面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引领力和示范力,让每个教职员工都成为奋战新发展、夺取新胜利的战斗员,在新学期着力打好“八场战役”:

一要高质量打赢脱贫攻坚收官战。要着力破解控辍保学难点,确保义务教育有保障,重点做好高黎贡山移民25名适龄儿童少年失辍学问题,组织工作专班,实施台账销号,不获全胜,决不收兵。要全面落实各项惠民政策,确保党的政策不折不扣地落到实处,惠及到孩子身上。要着力改善办学条件,重点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办学难问题。要注重“两后生”职业教育,利用东西协作计划的实施,年内完成150名卡户两后生到上海就读中高职的目标任务。

二要全面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要把全区16万师生员工的生命安全放在第一位,以“外防输入”为重点,按“一校一策”要求,建立领导体系、制度体系、实施体系、责任体系。当前要把14.6万学生春季开学工作列为重要事项来抓紧抓实抓好。

三要稳妥打好教育改革前哨战。2020年,隆阳区被列为云南省义务教育学校校长职级制、教职工区管校聘改革试点。目前我们已完成了校长职级的认定工作,按计划要在本学期完成校长的聘任、教职工的聘任工作。要通过教育改革,优化教育发展的政策环境,确保教育高质量发展。

四要全面推进质量提升攻坚战。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要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教师教学技能提升、教学课题研究、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四轮驱动”,力保全区教学质量稳步提升。

五要全程打好党风廉政建设持久战。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要把师德师风作为教体系统工作作风建设的有力抓手,对标“四有好老师”,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作为师德师风建设的主线,通过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三名”创建工程,在全区推出一批有知名度和美誉度的优秀教师。

六要全过程打好校园安全保卫战。安全不保,谈何教育。要建立与公、检、法、司各部门联动机制,切实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整治,加大校园安全管理力度,确保不发生安全责任事故。要实现城区一键报警系统安装全覆盖,实施明厨亮灶工程,为师生生命安全保驾护航。

七要全方位打好素质教育阵地战。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推动学校“一校一案”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和《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加强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教育,加强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国防教育、法治宣传教育。加强体育教育,打造“体育特色学校”,丰富课外体育锻炼,定期举办学校综合性运动会、体育单项比赛等赛事,开展好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加强美育工作。配齐音乐、美术教师,抓好学生艺术社团建设,开展好高雅艺术和戏曲进校园、学生艺术展演等活动,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2项艺术技能。加强劳动教育。建立完善学生劳动教育评价制度,探索制作劳动教育记录评价手册,做好等级评价,记入学生综合素质档案。组织好校外劳动,引导学生开展家务劳动,建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组织好公益劳动,开发好志愿者服务项目。

八要全员打好基层党建进位战。认真落实党对教体工作的全面领导,年内校长、书记一肩挑比例达到90%以上,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率达100%。创新学校党建新范式,积极开展智慧党建工作,切实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为教体改革发展的战斗堡垒,成为教体事业改革发展的强大保障。

2020年1月,习近平总书记再次考察云南,对云南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这次重要讲话,同2015年1月考察云南的重要讲话,以及近年来对云南工作作出的一系列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一脉相承、相互贯通,共同构成了新时代云南发展的行动纲领和根本遵循。

临沧是边疆多民族地区,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战略地位极其重要,区位优势无可替代。党的十八大以来,临沧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习近平总书记对云南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作为全市工作的“魂”和“纲”,围绕“一个跨越”“三个定位”“五个着力”,作出了“三个阶段性特征”和“两次跨越”的重大判断,在“飞燕型”综合交通网络、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沿边小康村建设、对缅开放、边境维稳、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民生保障、美丽临沧建设、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以及党的建设等方面创造了“临沧速度”“临沧精彩”,形成了“党的光辉照边疆,边疆人民心向党”的生动局面。

云南药材考察心得体会

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云南药材考察活动,这次经历让我深刻感受到了云南丰富的自然资源和药材文化的长远历史。通过对云南药材的考察研究,我对药材的种植、采集和加工等环节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对人们对药材的研究和利用心存敬畏。下面,我将围绕这次考察经历,总结一些心得体会。

第二段:云南的自然资源和药材种植。

云南是中国的药材重镇,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适宜的气候条件,种类繁多的药材在这里得以茁壮生长。我们在考察中见证了云南多样的地形地貌,从高山峻岭到平原湖泊,从热带雨林到寒温带的高原,每个地区都孕育着不同的药用植物。比如,在滇西北的香格里拉地区,我们见到了一些独特的高山植物,如丹参、藏红花等,它们由于高山严寒气候的影响,所含有效成分更加丰富。而在低海拔地区,如昆明市郊的安宁,我们则见到了一些温带植物,如当归、白花蛇舌草等,它们适应了云南的温暖湿润气候,优势较大。云南的丰富植被资源为药材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第三段:药材采集和加工的关键环节。

药材采集和加工是保证药材品质的关键环节。在考察的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云南一些药材的采集和加工工艺,亲身体会到了其中的重要性。云南药材的采集通常要求在药材的最佳生长季节进行,这样可以确保药材的品质最佳。同时,采集的过程也需要细心谨慎,避免对药材的造成任何损伤。在加工的环节中,制定合理的工艺流程,确保每一步的操作都经过严格控制,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药材的有效成分,同时排除有害物质。云南的药材加工工艺经过多年的研究和实践,达到了高度可控和规范化,为药材的品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段:药材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和前景。

云南作为药材资源的重要产地,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关注。在考察中,我们了解到云南药材的研究和利用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突破。一方面,云南大学等高校的科研机构通过对本地特色药材的研究,提取和分离了一些重要的有效成分,并研发了相应的药物创新。另一方面,云南的一些企业开始重视传统药材的加工与销售,推动了药材产业的发展。此外,云南还积极探索在药材种植中的标准化和规模化经营,为药材的产业化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药材研究和利用的现状和前景给我们展示了云南药材的巨大潜力,也为我们在这个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借鉴。

第五段:个人体验与收获。

通过这次云南药材考察活动,我不仅了解到了云南的丰富自然资源和药材文化,也更深入地认识到了药材的种植、采集和加工等环节的重要性。我学到了很多关于云南药材的知识和经验,也看到了这个领域的巨大潜力和发展机遇。同时,我也意识到在药材产业的发展中,科学研究和创新、合理利用资源和加强标准化管理的重要性。这次考察无疑是一次宝贵的经历,我相信我所学到的知识和体会将会使我在药材研究和利用的道路上更加扎实前行。

总结:通过这次考察,我对云南药材的种植和利用心生敬畏,也对药材研究和利用的前景感到乐观。我将会继续关注云南药材产业的发展动态,希望通过自己的努力,为云南药材事业的繁荣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云南服装考察心得体会

我是一名服装设计专业的学生,最近有幸参加了一次云南服装考察活动。这次考察不仅让我见识到了云南独特的服装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我的思考方式和设计理念。在这篇文章中,我将总结我的云南服装考察心得体会,并分享我的见解和感受。

首先,云南的服装文化是如此多样而独特。作为中国少数民族的聚集地,云南的服装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民族特色。从彝族的彩色图腾布料到傣族的独特剪裁,每一种服装都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在考察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我从未见过的服装样式和工艺。这些服装不仅展示了云南人民对自然的敬畏和热爱,还让我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性和价值。

其次,云南服装的设计理念值得学习和借鉴。云南的服装设计注重舒适性和实用性,兼顾了美观和实用。例如,在傣族的服装中,设计师将大面积的颜色和图案巧妙地应用于服装上,既体现了传统文化,又让服装看起来格外鲜艳夺目。同时,云南的服装注重细节和工艺,每一件服装都经过精心的设计和制作,展现出一种独特的工艺美。

第三,云南的服装文化融合了现代元素。在我参观云南少数民族服装展览时,我发现云南的服装不仅保留了传统元素,还融合了现代时尚的元素。一些设计师将特色图案应用于现代款式上,将传统文化与时尚元素巧妙地融合在一起。这种创新的设计让我看到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时尚的和谐共生,也启发了我在自己的设计中加入创新元素的灵感。

第四,云南的服装文化注重可持续发展。考察中,我得知云南的一些服装设计师致力于使用环保材料和绿色工艺。他们从传统材料和工艺中寻求灵感,将传统与现代的技术相结合,创造出对环境友好的服装。这种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使我深思,在未来的设计中也要注重材料的选择和工艺的实践,为环保事业贡献一份力量。

最后,云南的服装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从这次考察中,我不仅学到了新的设计理念和工艺技巧,更加坚定了我的追求传统文化的心。云南的服装文化不仅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更是一个国家和民族的象征。我希望将来能有机会去云南深入学习,并将云南的服装文化传承下去。

通过这次云南服装考察,我收获良多。云南的服装文化丰富多样,设计理念独特,融合了现代元素,注重可持续发展。这些都给我提供了很多启发和思考,也让我在日后的设计中更加有自信和创新。我相信,随着这次云南之行的影响,我将成为一名更有激情和创造力的服装设计师。我愿意为云南的服装文化贡献一份力量,让它在世界范围内得到更多的认可和传承。

心得体会考察云南

考察云南是很多人梦寐以求的体验,它不仅有着独特的地理环境和文化风情,也有着独特的风景和氛围。在过去的日子里,我也终于得以实现了这个向往已久的旅行,实际上这个旅行为我带来了很多不同的收获和体会,让我更深刻地理解了云南的美好,也让我看待这个世界有了不同的态度。

第二段:景点体验。

在这次旅行中,我考察了很多著名的景点,如大理古城,丽江古城,洱海和昆明石林等地。这些地方都是非常值得去一探究竟的地方,它们不但具有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人文特色,同样有着无穷无尽的魅力和能量。我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旖旎风光,它们的美丽会让你深深地记住每一个瞬间,留下来一起去沉淀。

第三段:文化体验。

在云南,这个有着众多民族的地方,你也可以深入探究这个地方的文化。比如它们的传统服饰,他们的民俗文化表演和他们的美食。我也亲身经历过民族的特别表演,这也让我更加理解和尊重不同文化的存在。我想,这也是旅游带来的重要收获之一。

第四段:人文体验。

在云南,这个地方,你会遇见许多不同的人。它们有着热情的当地人,也有着来自不同国家的旅游者。但是不管你遇见的人是什么境况,你都会被深深地感动着。我曾经遇见的许多当地的人都非常热情,他们的热情使我觉得身心舒畅,也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个地方的人情味。

总得来说,在考察云南的旅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不同的启示,它们或深层次地让我思考,或让我变得更加理性和乐观。这些心得体会,不能用语言来传达,但是无论在何时何地,都能够深深地激发我的动力和信心,让我能够迎接人生中的每一个挑战和机遇。

习近平考察云南心得体会

习近平总书记于近日考察云南,深入了解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并对云南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评价。这次考察对于推动云南的高质量发展,提升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以下是笔者的一些心得体会。

第一段:产业升级,推动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对云南省委、省政府提出了要求,要云南按照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要求,推动云南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习总书记的要求,促使云南勇于担当、敢于创新,加快推进旅游、文化、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发展,推动云南产业结构升级。这对于云南来说是一个重要的发展机遇,也为推动云南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第二段:扶贫攻坚,提升脱贫质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期间还深入了解了云南省的扶贫工作,并强调要加大脱贫攻坚力度,确保高质量完成脱贫攻坚任务。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再次为云南扶贫工作指明了方向,也鼓舞了广大扶贫干部和贫困群众的信心和决心。云南作为全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之一,要更加精准地制定措施,努力实现贫困地区的持续稳定脱贫,同时注重提升脱贫质量,确保贫困人口真正过上好日子。

第三段: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考察云南期间,习近平总书记还强调了云南省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提出云南要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习总书记的指示意味着云南要按照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不断提高生态环境质量,推动生态文明建设。这对于云南而言,不仅是一种责任,更是一种机遇。云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生态环境,在推进绿色发展的同时,还能以此为优势引领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第四段:精准扶贫,助力乡村振兴。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时,强调要把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来,发挥好云南特色产业、生态环境、文化旅游等方面的优势,推进脱贫县和非贫困县的差距缩小,助力云南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习总书记的要求是非常明确的,这对于云南来说是一个新的发展机遇。云南通过精准扶贫,不仅能让更多贫困地区实现脱贫,也能进一步发挥好乡村振兴战略中的重要作用,促进云南各地的综合发展。

第五段:政治意识,增强“四个意识”

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期间,强调了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要引导云南全体党员干部增强“四个意识”,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宗旨意识,自觉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习总书记的重要指示,为云南广大党员干部提供了精神动力,要求他们始终牢记自己的政治使命,发挥好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为云南的发展贡献力量。

总结: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为云南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充满信心地看待未来的发展。云南有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文化底蕴,通过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习总书记的要求,相信云南一定能够迎来更加美好的明天。

心得体会考察云南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到不同的地方旅游,了解不同城市的人文景观与社会历史,同时也带来经济的贡献。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考察云南的活动,收获颇丰,下面我将结合自己的体会与经验,谈谈我对云南这座城市的看法。

第一段:对云南旅游的认识。

云南位于我国西南部,以其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旅游资源而著名。它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之一,拥有着跨越了森林、草原、高原和低海拔地区的国家林业公园,这儿因此而拥有着丰富的全国特色旅游景区资源。在这次考察云南的活动中,我有幸仔细领略了云南丰富的文化和旅游资源。

第二段:探访瑰丽丽江古城和梦幻腾冲。

我们的旅游车迈进了古色古香的丽江古城,这里保留了不少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的遗迹。我们在那里了解了苍山洱海的故事,更了解了纳西族的文化和传统。由此而来,我们开心的继续走进更为神秘的腾冲云海和温泉。腾冲的天气非常特别,就像是一个放大镜,时常在早上或三两天天晴的时候,在云层的上方聚攏起来,形成了一片美丽的云海。在一个相对保护的通道内,有来自五湖四海的人们聚集在一起,享受现代化星级服务的温泉。这融合了现代和传统的东西,让我记忆深刻。

第三段:领略昆明的千姿百态。

这座城市很明显与其他城市不同。人们沿着马路蜿蜒向上,顺着这条路,昆明的日头在顶端降落。城市中的各种建筑风格的多样性浓度逐渐增加,我开始感到了城市的端庄和美丽,我们尤其体验了鹿儿岛无人岛,黄尾树、孔雀园和牛街等旅游景点,花时间尝试自己体验摄影,从而了解城市的历史和现代化建设。

第四段:踏入巅峰——玉龙雪山。

在这次旅游活动中,我还有幸来到这座城市周围的杨林峡和玉龙雪山——一个宏伟的雪山。导游非常专业,让我们了解了这座雪山的真正魅力,他为我们展示了其美丽的山峰和山脉,加上蓝天、河流和森林,让我们更加感受到了云南的静态美。

第五段:云南旅游的意义。

在这次旅游考察的活动中,我更加深刻的意识到旅游不仅仅是为了享受美食美景,更是展示了一座城市的文化内涵,让游客了解和体验当地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产业。我希望更多的人能够来到云南旅游,了解这里的文化和风情,同时为城市的经济贡献颇多。我相信这座城市一定会越来越繁荣,在未来的日子里,云南将成为我国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

习近平考察云南学习心得体会

通过孙勇老师对习总书记在云南考察的重要讲话就行讲解,认真学习了总书记在云南考察时的重要讲话,内涵丰富、思想深刻。总书记离京第一站来到云南鲁甸,昆明,大理等,这是云南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件大事。总书记在云南三天的考察中,时时处处心系民心,亲民爱民的领袖情还、深入实际、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尤其是习总书记在深入鲁甸地震灾区看望受灾群众,反复叮嘱要把安排好群众生活,确保群众安全温暖过冬作为当前最要紧的工作,这使我们民政工作者备受鞭策和鼓舞,更加认清了肩上的责任。学习习总书记讲话精神,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将讲话精神融入思想,化为实践,贯穿于工作的各个方面。习总书记亲临云南考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云南的高度重视,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深切关怀,对灾区人民的真情,大爱,对边疆名族地区的大力支持,为云南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带来宝贵的机遇,注入强大的动力。

总书记在云南考察工作时,就明确提出要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引领各项工作,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发展战略,闯出一条跨越式发展的路子来,努力成为我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生态文明建设排头兵、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谱写好中国梦的云南篇章。

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为云南积极探索一条跨越式的发展路子指明了方向,自然成为指导云南跨越式发展的思想纲领。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的依据是云南发展的现实需要。谱写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云南篇章,是云南各族人民群众最大的现实需要,也是一个宏大的艰巨的系统工程。正是在这样的现实需要下,总书记提出的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战略目标顺势而出。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积极回应了云南人民的热切期待。推动云南跨越式发展有利于解决云南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认清经济新常态下的发展机遇,云南具有许多潜在的后发优势。在保证效益、质量的前提下,云南经济发展仍然有可能保持可观的速度,这是由于在能源、生物、旅游等产业的先期投入上还会发生后续的效应,进一步加大对东南亚、南亚开放会带动新一轮的出口驱动。经济新常态下的云南经济社会发展将对人才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加上云南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吸引力,会产生新一轮的人才引进、涌入的浪潮,从而推动云南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书记指出:“大时代需要大格局,大格局需要大智慧。”“能不能适应新常态,关键在于全面深化改革的力度。”因此,观念要更新,体制要创新。要重视顶层设计和整体规划,树立战略思维,顺势而为,积极谋划新常态下云南跨越式发展战略。要高扬民族团结进步旗帜,加快建设云南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在国家“一带一路”战略中,发挥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区的优势,发挥云南省26个跨境民族族源、亲缘、地缘和教缘的优势,打造跨境民族的周边文化共同体。在周边外交过程中,要以地缘主体为基础,高举民族团结进步旗帜,积极建设交流平台,根据民族和宗教的多样性,开拓多渠道的分层外交。应该以我国丰富的资源为基础,搭建各种层面的交流平台。其中,民族、宗教可以成为公共外交的交流平台之一。此外,以地缘关系、亲缘关系为纽带的跨境民族可以成为我国民间外交主体。在历史上,云南不同区域的少数民族群众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跨境民族、亲缘民族就以文化交流为平台,形成了鲜明的跨民族、跨地域发展的特点。这一跨境传播的平台也是我国积极开展多渠道的公共外交的国际性平台。

习总书记的讲话深入贯彻的高校中通过这次的学习,我们应该从以下三个方面做起:

一,是应该时刻保持努力学习的劲头,学无止尽。我们要以总书记这次到云南考察为契机、为动力,深入学习党的十八大会议精神和习主席的讲话精神,在工作中学习,在书本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将学习作为一种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学习中不断提升自己的认知能力和认知范围,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文化素质和应对各种复杂情况的能力。世界在不断变化,知识技术也在不断更新,只有通过不断学习才能做到与时俱进,才能掌握最新的知识和最有效的方法,才能在本职岗位上创造出新的成绩。二,是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工作中,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作为一名普通的民政干部,我们要结合民政工作实际、结合“三严三实”和“忠诚干净担当”专题教育、结合个人思想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进一步定实工作措施,进一步推动工作落实。我们要以饱满热情和谦虚勤奋的工作的态度,立足本职,在工作上要早谋划、早统筹,把工作一件一件、一桩一桩落到实处,在工作中找到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从而达到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本职工作。

三,是应该廉洁自律,时时处处严格约束自己,自觉地排除私心杂念,守得住清贫、耐得住寂寞、稳得住心神、经得住考验,严守党纪国法,自觉做到不义之财不取,不义之利不沾。对待工作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高度的责任感,为工作尽心尽力、尽职尽责,能够忘我地工作、无私地奉献。

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饱含着对云南各族人民的殷切希望,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作为高校的大学生,我们需要与时俱进,及时关注国家时事,融入国家民族的建设中。

心得体会考察云南

旅游是一种放松身心的方式,当我们选择旅游目的地时,我们会考虑许多因素。而作为一个热爱自然和文化的人,我选择了去云南考察。这次云南之旅非常难忘,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云南这个美丽而神秘的地方。

第二段:初到云南。

我第一次来到云南,感受到的第一件事就是它的气候。云南气候温和湿润,在南方不像其他地方那样闷热,使我无法适应。我们住在昆明市,这是一座美丽的城市,有很多有名的景点。通过我们的导游,我们学习了很多关于昆明和云南的知识,包括文化和历史上的精彩故事。我们喜欢云南的风景和人情味,这些都让我们感到很舒适。

第三段:云南的自然景观。

云南是一个非常适合旅游的地方,因为它有许多元素吸引游客。我们去过石林、玉龙雪山和梅里雪山等著名的景点。这些地方让人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力量和美丽,它们不仅让我们充分体验到云南的自然景观,也增加了我们对自然环境保护的意识。我们拍摄了很多照片,以便分享和回忆这次旅游的美好时刻。

第四段:云南的文化。

云南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我们参观了千年古镇束河、看到了著名的建筑和艺术品,如大理三塔、傣族文化村等。我们还去了云南民族村,在那里我们了解了各个少数民族的传统生活和文化。我们对云南多民族的文化特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我们深深感受到了整个云南人民的热情和好客,这比任何景点记录都更难忘。

第五段:总结。

云南之旅让我有机会认识这个充满了独特自然和文化底蕴的地方,让我从多方面认识了这个把“山水·人文·休闲”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的地方。这次旅行中我学到了很多,我觉得体验云南文化和美食的经历也非常珍贵。此次体验感悟不仅仅体现在我所学到的知识方面,更是在我对生活产生了新的认知方式。总之,这次云南之旅让我彻底爱上这个地方,期待下一次的探索之旅!

云南服装考察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云南是中国西南地区的一个多民族聚居地,各民族独特的文化和服饰一直以来都是世人的瞩目。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云南服装考察活动,深入了解了云南各民族的服饰文化,这次考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二段:多民族文化交融的服装(200字)。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份之一,拥有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服饰文化。在我参观的几个少数民族村落中,我看到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各族服饰的特点各不相同,但是同时也能感受到少数民族服饰文化之间的交融和融合。每种服饰都有其独特的材质、图案和细节,反映了当地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审美观念。这种多民族文化交融的特点使云南的服装文化显得更加丰富多样。

第三段:传承与创新的服饰设计(200字)。

云南的服饰文化源远流长,几千年的发展使得云南的服装设计技艺非常成熟。在考察中我了解到,云南一直致力于传承和发扬传统的服饰文化,让更多的人了解这些独特的文化艺术。同时,在对传统的尊重和保护的基础上,云南的服装设计师也在创新和融合中不断探索,为服饰注入现代元素,使得云南的服装文化更具时尚感和独特性。这种传承与创新相结合的设计理念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第四段:服装与身份的关系(200字)。

云南的少数民族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更是身份的象征。不同民族的服装往往能够通过颜色、图案和样式等来辨别身份和地位。在考察中,我了解到一些少数民族的服饰是有特定的使用场合和场所的,例如彝族的节庆服饰、白族的婚礼服饰等。每一种服装都有其独特的意义和象征,相信云南的少数民族同胞们通过穿着这些服装也能够更好地维护和宣扬自己的文化和身份。

第五段:云南服饰文化的价值和意义(200字)。

云南的服饰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可以让我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云南的民族文化。传统服饰不仅仅是一种衣物,更是一种历史文化的载体和传承。通过考察和学习云南的服饰文化,我深感云南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民族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价值,这种多元文化的体现使得云南的服饰文化更加珍贵和有影响力。我相信,云南的服装文化将继续传承和发扬光大,为我们呈现更多的精彩和独特之处。

总结(100字)。

通过这次考察,我对云南的服饰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云南的服装文化以其多民族交融、传承与创新、身份象征和文化价值等特点令我印象深刻。我相信云南的服饰文化将继续在传承和创新中焕发出新的活力,为我们呈现更多的文化魅力。

考察云南心得体会

云南,一个气候宜人、风景秀丽的地方,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作为一个富有历史、文化、民俗的地方,云南不仅仅有着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云南考察活动,与众多志同道合的朋友一同领略了这个地方的魅力。下面我将从云南的风景、风土人情、美食、文化传承和人与自然的和谐等方面,盘点我个人的云南之行所得。

首先,到达云南的第一印象就是那美丽如诗的风景。云南拥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拥有高山、草原、湖泊、森林等多样的自然景观。在这里,我看到了大大小小的湖泊,如若尔盖草原、滇池、洱海等,清澈的湖水倒映着周围的山峦和云彩,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而到了香格里拉,我仿佛置身于另一个世界,那里有着宽广的草原、纯净的湖泊,还有藏族风情浓郁的建筑和民俗。每一次的风景都让人流连忘返,仿佛一场梦幻。

除了令人惊叹的自然风景外,云南的风土人情也令人难以忘怀。我参观了云南的许多古镇,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丽江和大理。丽江古城保存着很多明清时期的建筑,小青石板铺就的街道、清澈见底的小溪、精致的四合院、古老的石桥,每一个细节都显露出古城的独特韵味。而大理古城更是有着较为独特的文化风情,白族的民居、崇圣寺的佛塔、洱海的倒影,每一个景观都让我感受到古城的历史渊源与文化底蕴。在这些古镇中,我也了解到了云南的多民族文化,如纳西族、彝族、白族等,他们的传统服饰、音乐、舞蹈等都是云南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而在云南的旅行中,美食更是让人念念不忘。云南的美食以其独特的味道和烹饪方式而闻名,辣味的火锅、香酥的过桥米线、鲜美的云南野生菌、独特的干酪等等,每一道菜品都味道独特,令人食指大动。在云南的各个小吃摊,我也品尝到了许多道地的小吃,如糍粑、灵芝果、杨格康等,让我领略到了云南独具一格的美食文化。

除了美食之外,云南传承了丰富的文化,这也是我来云南考察的重要目的之一。我参观了几个著名的文化遗址,如元阳梯田和西双版纳的傣族风情园。元阳梯田以其壮观的景象和精湛的农耕文化享誉世界,而在傣族风情园中,我了解到了傣族的传统文化、手工艺和以及独特的民俗风情。云南的文化传承不仅仅表现在遗址和展览中,更体现在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如传统的纳西族的“三茶一饭”、傣族的泼水节等,这些传统节日和仪式告诉着人们云南深厚的文化传统。

最后,我深深感受到了云南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态度。云南的自然环境非常美丽,而云南人对自然的尊重和保护也是令人敬佩的。无论是在古城的小巷中还是在山间的小路上,我都看到了人们对植被和水资源的爱护和保护。在云南的旅途中,我也亲身体验了云南人民的友好和热情,他们总是笑脸迎人、热情的向游客介绍他们的家乡。

总而言之,这次云南的考察深深地打动了我,不仅仅是美丽的自然景观,更是丰富的人文底蕴。在云南,我体会到了独特的风景、浓郁的文化、美味的美食和人与自然的和谐,这些都成为了一段难以忘怀的回忆。非常感谢这次考察活动,让我有机会亲身体验了云南的魅力。

云南考察体会

9月下旬,在局领导的带领下,我有幸参与了云南学习考察活动,认真考察了昆明、西双版纳等地区的交通状况,受益菲浅。现将学习体会报告如下:

云南作为西南大省,交通事业发展快速,许多好的做法和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一是全新的发展战略,实行“一个龙头、两个重点”,举债搞建设,发展大运输、大物流,一手抓交通建设大跨越,一手抓精神文明建设大跨越。二是科学的发展规划,提出了“发展现代交通,奉献一流服务”的发展理念,努力实现一流路况、一流服务;调整高速公路网规划,致力于打造全国交通枢纽;制定昆明国际化大都市等专项交通运输规划,推动交通快速发展。三是深刻的行业改革,坚决摆脱落后封闭的传统观念,怎样发展快,就怎样快发展,敢于求变,敢为人先,掀起行业思想大解放。大刀阔斧改革高速公路、干线公路、农村公路以及客运经营管理体制,形成加快新格局。全面推行竞争上岗、干部轮岗,以实绩论英雄,下力气治懒、治庸,极大激活了干部职工的积极性。四是过硬的加快措施,刚性问责,明察暗访,突破质量难关;铁腕治超,长效管理,打赢了公路财富保卫战;自加压力,科技攻关,创造了云南交通速度。

“十二五”是我市、我区交通运输战略机遇期、建设关键期。我们要围绕“发展现代交通、构建国际交通大都市”的主线,着力加快发展步伐,着力转变发展方式,着力提升发展质量,快速发展、协调发展、高效发展、绿色发展、创新发展。

一、规划引领。倾听民意,深入论证,做好交通运输发展规划;完善公路枢纽规划;增强综合运输、现代物流、低碳交通等战略重点研究;建立前期工作责任制。

二、创新提升。创新发展理念,建设低碳交通;创新管理流程,提升质量、效益和服务;创新科技、体制、机制和政策,提升发展水平。

三、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社会投资,努力增加财政投入,多方鼓励民间投资,继续利用银行贷款,不断探索融资新途径。

四、改革推动。探索建立综合运输沟通协调机制;加快推进三级路网管理体制改革步伐;重点推进高速公路安全管理体制、公路路政执法体制、公路管养体制、客运体制、交通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五、人才支撑。努力造就一大批适应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素质高、作风硬、本领强的各级各类人才。

六、精神驱动。深入开展职工培训,建设学习型行业;全面实施星级化管理,提升行业服务水平;创新交通文化,建成一批文化成果;强化舆论引导,营造良好舆论氛围;努力创建全国文明行业。

考察云南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介绍考察云南的背景,展开谈一下对这次考察的期待)。

作为中国拥有丰富自然资源和多元文化的地区之一,云南一直以来都备受人们的喜爱。我有幸参加了一次关于云南考察的活动,期待能够亲身感受这片神奇土地的魅力,深入了解云南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文化。

第二段:云南的自然景观(描述云南的自然风光,如昆明的春城、大理的洱海、丽江的古城等)。

云南拥有独特的自然环境和多样化的地域景观。昆明被誉为春城,温暖的气候和繁花似锦的植被使人感到心旷神怡。大理的洱海湖水清澈见底,蓝天白云与山水相映成趣。丽江的古城建筑独具特色,穿行在街巷间仿佛时光倒流,时而感受到古老的文化底蕴。云南的自然景观丰富多样,每一个地方都值得深入探索。

第三段: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介绍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如彝族、纳西族、哈尼族等)。

云南是中国少数民族聚居最多的省份之一,因此,云南的文化也是多元而丰富的。彝族、纳西族、哈尼族等民族都有自己独特的传统文化和风俗习惯。在云南的小镇上,我们有幸观赏到了一场彝族的传统舞蹈表演,欣赏到了原汁原味的歌曲和舞蹈。参观纳西族的传统村落,了解他们的历史和生活方式。通过与少数民族的交流和互动,我们更深刻地感受到了他们的独特文化魅力。

第四段:云南的特色美食(谈论云南的特色美食,如过桥米线、云南火锅、腊排骨等)。

云南的美食更是令人留连忘返。特色小吃过桥米线是云南的一道代表菜品,一碗碗热腾腾的米线,滋味鲜美,让人回味无穷。云南火锅以其独特的火锅底料和鲜嫩的食材,吸引了众多游客的味蕾。还有腊排骨、烤乳猪等传统烹饪,给人们带来了独特的口味体验。在这里,我们不仅可以品尝到美食,还能够了解到云南独特的饮食文化。

第五段:总结(谈一下对云南考察的体会和收获)。

通过这次对云南的考察,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云南的自然景观和多元文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除了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富的民族文化,云南还有独特的美食,让人独特体验到这个地方的魅力。我相信,这次考察将对我未来的生活和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希望将来能够再次来到这里,深入了解云南的魅力。

云南心得体会

云南是一个神奇而美丽的地方,这里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我有幸在旅行中深入了解了云南的魅力。以下将从云南的自然风光、民族文化、美食体验、人文底蕴和旅行感悟五个方面,分享我对云南的心得体会。

首先是云南的自然风光,这里有令人叹为观止的山水美景。丽江玉龙雪山宛如一幅壮丽的画卷,巍峨的雪山在蓝天的映衬下更显壮观。丽江古镇则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古代城市,它以其独特的民居建筑和古老的街道闻名。此外,云南还有大理的洱海、泸沽湖、石林等一系列美景,让人仿佛置身于仙境之中。

其次是云南的民族文化,这里有着多元的少数民族和独特的传统文化。在大理,我参观了傣族的三道茶仪式,体验了傣家人的热情好客。在丽江,我欣赏了纳西族的古老音乐和舞蹈表演,感受到了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云南的少数民族文化丰富多彩,每一个民族都有自己的传统服饰、民俗和节日,给云南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云南美食也是让人留念不已的。我品尝了焕建酸汤鱼,这是一道以鱼为主要原料制作的特色菜肴,酸中带甜,鲜香可口。还有蒸过鸡,以用蒸的方式融合了多种调料,吃起来鲜嫩爽口。云南的美食种类众多,味道独特,深受人们喜爱,让人流连忘返。

云南的人文底蕴同样令人震撼。我参观了丽江古城的福临门拱桥,它是丽江文脉的象征,也是丽江的地标性建筑之一。在城市里,我观赏了许多大型文艺表演,如印象丽江、印象大理等,感受到了云南的独特魅力。除此之外,云南还有许多历史悠久的寺庙和古迹,记载着丰富的历史和文化。

最后是我的旅行感悟。云南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的自然景观和文化底蕴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静心和宁神的感觉。在云南旅行中,我也收获了许多友谊。和当地人交流,我了解到了他们的善良和朴实。在云南的旅行让我深刻体会到,生活的意义不仅在于追求物质的享受,更在于对自然和人文的热爱与感悟。

综上所述,云南是一个令人陶醉的地方,它以其独特的自然风光、多元的民族文化、美味的食物、丰富的人文底蕴和深远的旅行感悟吸引着人们驻足。云南让我感慨万分,也让我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我相信,这片美丽的土地将继续吸引着更多人的目光,成为他们心中的梦之旅。

云南考察心得体会

云南,一个位于中国南部、以其多样的地貌、丰富的资源和独特的民族文化而闻名的省份。近期,我有幸参与了一次云南的考察活动,亲身体验了这片神奇的土地,并深受其吸引。以下是我对云南考察的一些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云南的壮美景色。

云南以其壮美的自然景观而著名,无论是雄伟的梯田还是神秘的丛林,都让我深深地被吸引。在腾冲的火山地貌中,我看到了那些仿佛凝固的岩浆,形成了一片独特的风景。而在丽江的古城里,那些古老而精美的建筑也让我瞬间穿越到了过去的岁月。此外,还有云南独有的石林和大理的洱海,它们每一处都如同一幅绝美的画卷,使我流连忘返。云南的壮美景色叫人陶醉,每一次的欣赏都让我心旷神怡。

第二段:云南的多样民族文化。

云南是中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考察中,我与多个少数民族进行了交流和接触,对他们的风俗习惯和文化传承有了更深的了解。在瑞丽的傣族村寨,我参加了一场盛大的水灯节活动,看到了浩浩荡荡的龙舟队伍,听到了悠扬的泼水歌舞。在丽江的纳西族村寨,我参与了一场传统的茶马古道表演,感受到了他们温和而淳朴的生活方式。每一次接触和了解,都让我对云南的民族文化有了更加全面的认识。

第三段:云南的特色美食。

云南以其独特的风味和美食而闻名于世。在考察中,我品尝了许多地道的云南美食,其中最令我印象深刻的是云南过桥米线。这是一道由米线、各种鲜菜和鸡肉构成的汤,吃起来既鲜美又下饭。除了过桥米线,云南还有其他许多美食,如“菠菜烙饼”、“豆花鱼”等等,每一样都值得一试。云南的美食让我大开味蕾,也让我对当地的饮食文化有了更深的了解。

第四段:云南的人文景观。

除了自然风光和民族文化,云南还有许多人文景观值得一看。在考察中,我参观了云南民族村、石头城、大观楼等等。其中云南民族村是一个集合了各个少数民族建筑形式和风格的地方,我不仅看到了各民族的建筑特色,也了解到了民族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而石头城和大观楼则让我感受到了云南的古老和庄重。这些人文景观展示了云南丰富的历史和文化底蕴,让我对这片土地有了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第五段:云南之行的收获和启示。

云南之行让我收获颇丰,不仅开阔了眼界,也让我对生活和世界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我看到了自然的伟大和美丽,也深刻感受到了不同民族的多样性和共存。我了解到了云南人民朴实善良的生活态度,也对他们与大自然的和谐相处有了更深入的思考。从云南之行中,我悟到了保护环境、珍爱生态的重要性,以及传承优秀的历史文化的责任。

总结:

云南考察之旅是我一生难忘的经历,这片神奇的土地给了我很多的启示和体验。它的壮美景色、丰富的民族文化、特色美食和人文景观,都让我深深地爱上了这片土地。云南之行让我重新审视了生活,激发了我更多的热爱和关注。我希望有更多的人能走进云南,感受它的独特魅力,也希望云南能一直保持它的自然和文化的独特魅力,让更多的人们体验和欣赏。

心得体会

云南,这片神奇的土地,一直以来都是我向往的地方。最近,我有幸参加了一次考察云南的活动,这次考察之旅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和宝贵的经验。在这次考察中,我感受到了云南的独特魅力,也提高了自己的视野和认识。下面,我将与大家分享我在这次考察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云南的自然风光让我惊叹不已。云南拥有壮丽的高山、清澈的湖泊、奇特的溶洞等,这些美景构成了一幅幅令人叹为观止的画卷。在我们考察旅程中,我有幸亲眼目睹了玉龙雪山的壮丽和滇池的美丽。玉龙雪山巍峨耸立,雪峰皑皑,仿佛一条巨龙腾空而起;滇池则宛如一面明镜,湖面上波光粼粼,恬静而宁谧。这些令人陶醉的景色让我感受到了大自然的伟大和宏伟。

其次,云南的民族风情让我震撼。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拥有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在考察中,我们深入民族村寨,与当地人民交流互动。他们向我们展示了自己的传统手工艺,演绎了自己独特的歌舞表演。尤其让我难忘的是与彝族人民共进晚餐的经历。他们亲切热情地招呼我们进入自己的家中,为我们做出了一桌丰盛的饭菜。我们品尝了正宗的彝族美食,感受了浓郁的彝族风情。这次经历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云南多元文化的独特之处。

再次,云南的发展速度让我赞叹。云南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也是旅游业发展最为迅猛的省份之一。在考察中,我们参观了滇池国际旅游度假区,亲身感受到了云南旅游业的蓬勃发展。这里的度假村鳞次栉比,设施一流,各类旅游项目完善。这次考察让我意识到,云南通过发展旅游业,不仅为当地带来了经济效益,也为世界游客提供了一个美好的旅游目的地。

最后,云南的美食让我回味无穷。云南拥有丰富的独特美食,其中以过桥米线最为闻名。在考察中,我们品尝了正宗的过桥米线,它的鲜美让我一度陶醉其中。除了过桥米线,云南还有许多美食,如云南火锅、云南豆腐脑等,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云南的美食让我领略了不同地域的独特口味,也让我爱上了云南的美食文化。

通过这次考察云南的活动,我深深感受到了云南的独特魅力。云南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发展速度和美食文化都让我印象深刻。这次考察不仅提高了我的视野和认识,也让我更加热爱这片土地。我相信,云南将会持续吸引着更多的人们前往考察和旅游,让更多的人们感受到云南的魅力和独特之处。

云南考察心得体会

随着旅游业的飞速发展,各类旅游景点深受游客们的喜爱。而云南,作为中国的旅游热点之一,以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丰富多样的民族文化而备受瞩目。在一次云南考察中,我深深感受到了云南的美丽与魅力,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的心得与体会。

首先,云南的自然景观让人叹为观止。在旅游行程中,我走访了玉龙雪山、丽江古城、大理洱海等著名景点,每一处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玉龙雪山高耸入云,白雪皑皑,令人仿佛置身仙境般的美景,给我留下了难以磨灭的记忆。丽江古城的古朴风情,古建筑与现代生活的有机结合,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与现代化的活力。大理洱海则在其广阔的湖面上映衬着周边的群山,美丽壮观,仿佛一幅天然的画卷。这些自然景观让我忍不住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也让我深深感受到了云南的美。

其次,云南的民族文化令我着迷。云南是一个多民族的地方,各种少数民族的文化在这里得以完整地保留下来。在考察中,我去了一些较为原始的少数民族村寨,与当地的居民交流,了解他们的生活和文化习俗。彝族、白族、纳西族等各民族的服饰、建筑和独特的民俗风情让我眼前一亮。尤其令我印象深刻的是泸沽湖畔的摩梭人,他们崇尚女性至上的社会制度和母系氏族的家庭结构,这种独特的文化形式引起了我的极大兴趣。云南的民族文化给我带来了全新的体验,让我更加尊重和关注各个民族的多样性。

再次,云南的美食让我流连忘返。云南素有“食在云南”之说,这里的美食琳琅满目、种类繁多,每一道菜都有其独特的风味。我在云南尝试了过桥米线、火锅、烤鸟巢等当地特色美食,每一道菜品都让我回味无穷。尤其是云南的过桥米线,那醇厚的汤底和细腻的面线,让我不禁多次品尝。而云南的火锅也是别具一格,特色辣椒和新鲜的食材让人垂涎欲滴。云南的美食不仅满足了我的味蕾,也让我更加了解了当地的饮食文化。

最后,云南的旅游环境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无论是五星级酒店还是家庭旅馆,云南的旅游设施都非常完善。这些设施不仅提供了舒适的住宿条件,还提供了各类便利设施,让游客能够愉快地度过整个旅行。同时,云南的旅游管理也值得称赞,景点的维护和服务都做得非常到位,让我既感受到了美丽的景色,又能够放心游览,这让我的旅行更加愉快和难忘。

通过这次云南考察,我深深感受到了云南的美丽与魅力。云南的自然景观、民族文化、美食和旅游环境给我带来了难以磨灭的记忆。同时,这次考察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关注我们的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我相信,云南将会继续吸引更多的游客,展现出更多的魅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