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中国家规心得体会(汇总22篇)

中国家规心得体会(汇总22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积累经验和教训的一种方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和决策。以下是一些写作心得体会的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中国家规》心得体会范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重要精神,我校开展了“学家训、立家规、正家风”主题教育活动,努力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好地融入我们日常的生活中,加强家庭建设、培育良好家风。

孟子曾经说过:“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从孟母三迁到岳母刺字,好的家训、家规、家风不仅承载了祖祖辈辈对后代的希望对后代的策鞭,也同样体现了中华民族优良的民族之风!这就告诉我们万事都要先有规矩,才能把这件事做好。

我们天长市是“孝文化”底蕴非常浓厚的一个城市,我们应当结合我校实际,学我市“孝亲经典”家训。常言道“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朱寿昌弃官寻母的事迹至今仍在广泛流传。在工作中、生活中,我会以此为家训,做一个孝敬父母、懂得感恩的人。

家规是指一个家庭所规定的行为规范,一般是由一个家族所遗传下来的教育规范后代子孙的准则,也叫家法。所谓“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就是指一个国家有一个国家的法律,一个家庭有一个家庭的规矩;这个家庭的规矩就相当于国家的法律。我们应当立“外廉里孝”之家规。在外要讲究廉洁、自律,在家里要孝顺,树立“首在行孝道、重在守清廉”的理念。

家风是指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也就是说一个家庭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即构成了家风。顾名思义,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人们常说,父母是子女的第一任老师。由于耳濡目染,自然熏陶,父母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都不自觉地对子女起着榜样和引导作用。所以有人说:子女的身上,有着父母的影子。一个人的言行举止也能体现出一个家庭的素养。良好的家风对于社会而言,它就是一种道德力量,和谐社会的建设,社会正能量的传递,这都需要正确的道德观,价值观去引导。我们应当正“孝爱勤美”之家风。

“学家训、立家规、正家风”,在以后的工作中、生活中,我会立足天长孝文化,根据我们高庙九年制学校实际情况把“孝”、“廉”贯穿始终,把家训、家规、家风放在首要位置。

“学家训、立家规、正家风”可以弘扬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推动公民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建设美好天长,创建高庙九年制学校“文明校园”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心得体会

2月13日上午在区会展中心观看了“中国传统中的家规”之范仲淹专题,深受启发,对职业道德的内涵,特别是对社会主义职业道德的内涵的认识,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对个人修养和工作产生了积极影响。老子说:“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康德说:“世上有两种东西,我们越是对它们加以深入地思考,就越是对它们充满无限的敬畏,那就是我们头顶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长期思考道德和道德律,是我们每个人一生的必修课。思想决定行动,即是行动的指南,修养决定人生的质量,德是思想和修养中的黄金,是重中之重。

一、通过这次学习,我更加深刻领会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坚定了责任感、使命感。作为国家工作人员更应该带头加强道德建设,自觉引领和培育良好的社会风尚,因为国家公务员是党和政府各项政策、法律、法规规章制度的执行者,是行政管理活动的领导者和管理者,其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如何,将直接影响整个政府形象和政府公信力。具体而言,在平时就应当把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当作自己不可推脱的责任和使命,不断学习、善于学习,学习党的政策、学习先进的文化,在弘扬主旋律、引领社会风尚上发挥带头作用。党员干部更应该以身作则,带头倡导和弘扬时代精神,时时刻刻做到艰苦奋斗、求真务实,无私奉献,牢固树立良好的党风、政风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念,摆正“集体”和“个人”的关系,不断增强永葆党员先进性的自觉性和坚定性,为广大人民群众做出榜。特别是近几年开展的“身边人讲述身边事,身边事感动身边人——文明钟山系列行动”——对培育优良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具有深远意义。其充分体现了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为更进一步良好的社会风气的形成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二、通过这次学习,更坚定信心,不断巩固廉政为民,秉公执法思想意识,牢树“螺丝钉”和“一块砖”精神,努力加强道德修养培养,坚守好教育工作者的良知,牢固思想防线,爱岗敬业,遵纪守法,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办好事。人品、官品如同干部的两翼,缺一不可。做官必须先做好人。人品决定官品,好人不见得是好官,但好官却首先是好人。人品高尚者,日三省其身,时刻保持警醒,面对权力、金钱、美色的诱惑不丧失道德底线,不迷失人生方向,始终对群众感情真挚,对教育事业忠诚可靠,对同事热心诚恳。没有好的人品做底子,一旦权力在手,势必生邪心、走歪路、办坏事。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好的人品,还要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教育工作者的“德”应该有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即要有高尚坚定的理想信念,有强烈牢固的公仆意识,有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利益观,常修为政之德,常思贪欲之害,常怀律已之心,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一身正气、一尘不染,始终保持艰苦创业的工作作风,为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心得体会

范仲淹青少年时,冷头沃面,划粥为齑,刻苦攻读,誓“以天下为己任”。入仕后,他为官一任、造福一方,殚心竭虑、鞠躬尽瘁,始终把百姓的冷暖忧乐挂在胸怀。难能可贵的是,虽官居要职,他始终严于律己,注重家声,国财民脂秋毫不犯。逝世后,治丧无其所,“入殓无新衣”。

范仲淹二儿子范纯仁,娶妻王氏。王氏为朝廷重臣王质长女,在娘家舒适享受已成习惯,到范家后很不适应清贫生活。一天范仲淹看到这位儿媳从娘家拿来优质丝绸做帐幔,心里很不高兴,指责儿子和儿媳说:这样好的绸缎,怎么能用来做帐幔呢?我们家一贯讲究清素节俭,你们如果把这些奢华的坏习惯带到家里,搞乱了我的家法家规,我就要在庭院里用火烧这些绸缎!

其兄范仲温曾要求范仲淹给自己的儿子们谋个一官半职,范仲淹在《与中舍书》回信中,着重谈了对侄子们的教育问题,指出要督促二侄、三侄发奋学习,每天必令其钻研功课,苦读苦练,决不能让他们得过且过,混天度日。要让他们了解,只有等到他们学有所成,自己才能按规定向朝廷请示给他们安排职务。两位侄子在他的教导下,学业上进,品行端正,深受邻里乡亲的喜爱。后来经范仲淹推荐,朝廷按典章惯例给予恩荫入仕。此时范仲淹又马上给他们写来书信,提出了一系列做人做官要求:“汝守官处小心,不得欺事。与同官和睦多礼,有事即与同官议……莫纵乡亲来部下兴贩,自家且一向清心做官,莫营私利。”

其要义在于“莫营私利”。

从五代起,范家世居苏州,先人陵墓多在天平山。范仲淹曾在苏州为官,兴水利,办府学,造福乡梓。据传,他在南园一带曾买下一片土地,阴阳先生说,这是块风水宝地,“居之,必世出卿相”。范仲淹本来打算建房居住,听后却办起了学宫,苏州府学即自此开始。晚年,他又到苏州办起了义庄。至今,府学、义庄旧迹仍在。

范仲淹《严先生祠堂记》有云,“云山苍苍,江水泱泱,先生之风,山高水长”,想来,这便是他一生所追求的境界与品质。

在物欲横流的当下,传承范仲淹的家风和家教,尤为必要。作为人民公仆,要励精图治,“公”字当头。

这一周学习了范仲淹的故事以后,受到很大的启发,特别是他写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名句,不但让我理解了内容,而且让我知道了做人的道理,给了我极大的教育。

范仲淹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人物,他通过艰苦奋斗、刻苦努力做了大官,处处为群众着想,为国家做了很多贡献.让人最感动的是能够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充分表明了他的胸怀是多么宽宏,表现出对广大人民深厚感情的崇高品质!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比较计较个人的利益,凡事都先要自己先得到满足,没有达到目的往往就会不高兴,有时候还会闹情绪。在家里常因为吃东西与小妹妹计较,甚至为了一个荷包蛋的大与小都要发牌气;在学校也常常因为一些小事与同学争吵,弄得面红耳赤;有时还会把自己的快乐建筑在别人的痛苦之上,不顾同学的感受。

通过学习范仲淹的故事让我受到了很深的教育,以后我要向范仲淹学习,树立为人民服务的远大理想,多做对人们有益的事,在家要对妹妹多谦让,有什么时候好吃的东西尽量先让给她,有什么家务要争取多做;在学校更要有谦让精神,对同学要团结友爱,思想上要为班集体多做有益的事情,不能做损害班集体的事。要真正做到忧愁在别人前面,享受在人家后面。要在日常生活中培养好的品质,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守纪律的好孩子!

《中国家规》读书心得体会年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x以来,习总书记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历史悠久,流传亦广。最近阅读了《中国家规》一书,学习了50个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者家族的家规,感受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书中,x晋商大院群体的杰出代表:王家大院一直秉承了“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的家规家训,做生意懂得吃苦吃亏,讲究合作共赢、对乡土乡亲“为善最乐”,王家人代代都坚守家训,因而历经700余年,八世繁盛;而位于x祁县的乔家大院中堂第一代先祖乔致庸治家严谨,为了防止子孙习染富家子弟的诸多不良风气,制定了著名的“六条家规”。他的教诲对子孙的立身处世有很大影响,也使乔家商业走向了辉煌。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通过家规家训等教导后辈,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从古至今,兴家之训代代相传。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流传下来的家训,对我们今天培育良好的家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培育优良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社会新风尚。而家风的建设,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要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将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要从思想上规范约束自己,时时刻刻把握住方向,守住底线,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切实用好手中权力。同时,也要注重培育良好家风,要身体力行,示范做好“最美盆景”。树立旗帜、确立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清正廉洁的党员身份在社会大家庭中有情怀、负责任、勇担当,在生活小家庭中立得起、叫得响、有分量。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坏家风似顽疾毒瘤,毁其一生。近年来,“家族式腐败”时有发生,从xx的“子接父任”,再到x“房媳”,这无一不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讯息:坏家风会铸成大错。习总书记曾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培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纠正不良家风。

党员干部有了良好家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千千万万家庭培育良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读《中国家规》心得体会范文参考

近日,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家规。“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

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中国家规的力量源泉。相信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家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提及家规,不由想起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这些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曾国藩是历史上为人做官的典范,拥有良好家风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经世之道,铸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已成为其子孙一生的坚守。清朝著名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我们每个人应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现实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无论是刘铁男的“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还是苏荣的“家是权钱交易所”,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习近平总书记在x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在《中国家规》中寻找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风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需要当好“家庭纪委书记”,常吹“风”、常念“经”,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心得体会《中国家规》读后感选编

闲来无事,偶尔翻阅《中国家规》一书,“厚德载福、宽让能宁”、“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自芳香,与恶人居、如入鲍鱼放肆,久而自臭”这些耳熟能详,为人处世、交友之道,似乎与古人在隔空对话,促膝交流,其中的道理让人时刻回味无穷,被书中的家训、家风、家规墨迹的飘香所感染,使我受益匪浅。

家规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人生价值观和为人处世、待人接物的行为举止。“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一个家庭的盛衰,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和缩影。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和优良传统,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家规,以成文的形式传承家风,家风,以无形的形式映射社会风气。良好的家规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和社会风气,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逐渐形成,离不开中国古代及几千年优秀文化的积淀,文化自信的初步建立,离不开中国古代优秀文化的不断传承和发扬光大。

家乃社会之基,国家之本,齐家方能平天下。家风正则社稷安,社稷兴旺责家家平安。对于社会来说,我们需要倡导一种核心价值观,这其实就是社会的“家风”。好的家风犹如一场春雨,能够滋润一个人的心田,从而犹如阳光一样温暖整个社会;不好的家风会促使个人养成不良品行,让其在错误的道路上渐行渐远。由此可见,家风对一个人的影响是一生的,也可以说,我们必须重视家庭建设。而在家庭建设的过程中,家风的建设至关重要。

细读《中国家规》,可知一个家族的振兴与腾飞,离不开引领家族发展的先辈们在总结无数家庭的得与失以及经验,结晶成为真正适合并引领家庭及家族走向辉煌的法宝。细读《中国家规》,我们懂得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点点滴滴无声无息日常中,谆谆诱导,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

细读《中国家规》,我们知晓文化家庭自古至今都讲究“家风”的传承。历史上曾经显赫长久的家族,都有自己独特的家风及家训,为后世学习的典范。《曾国藩家书》等许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中无不彰显出家风、家规和家训对于家庭成员性格培养方面的独特魅力。成长在拥有良好的家风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荣幸,能领先于他人及早地认知生活。这种家庭的人有着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标,日子里写满的是充实和意义;他们拥有一个健康的心态,日常举止规范,处世豁达,通晓事理,总能顺势而为,有着大家之风范;讲究耕耘,注重过程,顺其自然,不急功近利。

《中国家规》一书,让我深刻地意识到家训家规深刻的影响着一个家庭的家风,只有在生活的点滴之中不断地践行,形成一种无言、无声的教诲,成为最为经常的家庭教育,才能够铸就家庭言传身教的典范,铸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当然,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我们应该以身作则,加强教育,注重培养,使之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只有如此,精神血脉般的家风,才能够在与时俱进的道路上走得更远,不断实现属于自己的文化价值。

“不学诗无以言,不学礼无以立”。在《中国家规》中寻找精神力量,感受中国家规的强大魅力,从家规中感悟历史底蕴。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家训家规充满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优秀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家规就是要求我们要做到旗帜鲜明从严治党、牢记党规戒律,坚定不移重规矩、以上率下作表率,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把崇尚家规、家风、家训作为现时代倡导的内容,对现在人的浮躁、信仰缺失、信念淡薄的教育,我觉得显得尤为重要,《家规》一书,选取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家族的家规,讲述人物故事、家族经历、家规内容以及对后世的传承影响,本书立足于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为出发点,注重思想性、知识性、服务性、文化性,讲述家规故事,展现古代有识之士的家国情怀,力求更好地发挥家训家规文化的教化作用,促进树立良好家风的传承,这足以证明,家庭是传承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场所,家训家规充满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同时,也在提醒我们,要用长远眼光去观察思考当今社会、政治问题,任何事情不能就事论事,盲目跟风,必须用历史的眼光、民族的眼光、文化的眼光去思考、去观察,没有这样的世界观、价值观,无从谈起对中华文化真正的理解,对精华传统文化的吸收接纳,就谈不上在现实生活中的发展和活学活用。通过细读《中国家规》一书,与故人隔空对话,从中深刻汲取营养,以此尊重自己的历史文化传统,让我们明白文化自信就是相信几千年中华文化的伟大生命力和创造力,就是充分肯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在世界文明中的独特魅力,不仅在历史上为中华民族提供了丰厚的滋养,也必将在当代现实生活中立于不败之地,更会创造性的不断发扬光大。

毕竟一个观点、一个思维也有它时代的局限性,通过细读深学,要批判地继承,抛弃其糟粕,突出传统美德教育,在分析中不断提升自身修养,深刻认识和努力传承中华民族传统家训家规文化,以选择继承,真正活学活用,才会体现一个家庭整体的道德精神风貌。

良好家风的形成有赖于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从自身做起,传承优秀家风、营造良好社风、弘扬传统文化,并将之代代相传、永不停息,还社会一个风清气正的人文环境。

在加快改革步伐、努力实现中国梦的新形势下重提家风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家庭建设影响着社会建设,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在许多场合强调家风建设的重要性,要求“发扬光大中华民族传统家庭美德”。在家风问题上,也存在“子率以正,孰敢不正”的现象。家风是一个家庭或家族的传统风尚,体现着家庭或家族的价值观,我们只有带头传承家训、家规,以家的教化,促使家庭美德通过家风代代相传,为塑造个体人格、形成良好社会风尚提供支撑。

新形势下,我们更要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的学习过程,更要从传统家规家训中汲取家风滋养和丰富家风、家训、家规滋生的土壤,使培育良好家风的种子生生不息,血脉传承生命源泉永不枯竭,世代延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家庭细胞丰厚的滋养。

《中国家规》读书心得体会年

阖全家族之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是族人认同了的,是需要普遍遵循的规矩。家规家训诞生的过程也就是家族进行道德教育和形成共识的过程,希望通过制定家规,让家族成员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亦或者说是希望其成为怎样的一种人。规矩在字典中是冰冷而生硬的条条框框,但一旦蕴含了对家人的谆谆教诲和人生期盼,那么它又是温暖的让人愿意维护和遵循的。古人们的家规家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在所刻于的石碑上、镌于的牌匾楹联或传唱的诗词之中,相反它们的力量穿越了时空,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后辈子孙人才辈出,终不负先人期望,在流传百年的家规家训中,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行为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演绎了地域家族的兴旺发达。

家规是一曲穿越时光的歌,而传承则是这曲歌中最美丽动听的音符。家风不正会给后辈埋下罪恶的种子,家风没有传承好,也会发生“癌变”。近年来在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式腐败”屡屡发生,其中又以“虎妻”“虎子”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最为恶劣,例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容易“数典忘祖”,容易“忘记和背叛”。

中国家规读后感心得体会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

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中国家规的力量源泉。相信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家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提及家规,不由想起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这些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曾国藩是历史上为人做官的典范,拥有良好家风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经世之道,铸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已成为其子孙一生的坚守。清朝著名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我们每个人应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现实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无论是刘铁男的“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还是苏荣的“家是权钱交易所”,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习近平总书记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在《中国家规》中寻找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风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需要当好“家庭纪委书记”,常吹“风”、常念“经”,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心得体会

通过观看《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我深刻体会到,作为一名党员领导干部,在工作中要做到自律、自省、自强,时时刻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铸就强大内心,陶冶高尚情操。

一要强化自律意识。党的以来,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工作以及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提出了新思路、新理念、新要求、新部署。作为新时期一名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要能够把握大势,统一思想,认清当前的严峻形势,增强政治敏锐性,更要收敛自身行为、严格要求自己,提高遵纪守法的自觉性,增强自律意识,从自身做起。在工作中,要严格履行工作程序,要有担当精神,要有攻坚克难的精神。在日新月异的形势和环境下,特别是我们党办系统的党员干部,更要坚定理想信念,强调干部要敢冒风险、敢于担当,不怕做决策、不怕得罪人,敢抓敢管、敢做敢为,视风险为常态,仁者无敌、勇者无惧,在直面风险、化解风险中推动各项事业不断阔步前进。

二要坚持自省精神。“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是当前中央纪委、省纪委、市纪委对改进工作的总体要求。我们要把“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与自身的实际工作结合起来,积极创新。转职能,重在找准定位,将履行职责的范围归位到党章和行政监察法的规定上来,坚决将不该管的工作交还给主管部门,坚决纠正越位、缺位、错位的现象。转方式,重在转变观念、改进方式,将心思和精力凝聚到监督检查、执好纪、问好责、把好关上来。转作风,重在务求实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加强自身建设,深入调查研究,掌握实际情况,求真务实、真抓实干。

三要铸就强大内心。打铁还须自身硬”,作为一名新时期合格的党员领导干部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要注重自身的党性修养锻炼,坚持勤政廉政,以身作则、清廉自律,在执行“八项规定”、纠正“四风”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问题的整改上带好头。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消除特权思想和特权行为,增强纪律和规则意识,完善内部管理制度,坚持严格要求、严格管理、严格教育、严格监督,用铁的纪律来要求自己。

《中国家规》心得体会范文

习近平同志指出,领导干部的家风,不是个人小事、家庭私事,而是领导干部作风的重要表现。对领导干部来说,家风正则作风正、律己严,家风正则坐得稳、行得正。习近平同志一向注重家风,为我们树立了榜样。习家有着从严教子、勤俭持家的家风。2001年10月,习近平同志在给父亲的拜寿信中写道:“父亲的节俭几近苛刻。家教的严格也是众所周知的。我们从小就是在父亲的这种教育下,养成勤俭持家习惯的。这是一个堪称楷模的老布尔什维克和共产党人的家风。这样的好家风应世代相传。”习近平同志走上领导岗位后,母亲齐心立即召开家庭会议,要求其他子女不得在习近平同志工作的领域从事任何经商活动。习近平同志对家人要求非常严格,每到一处工作都告诫亲朋好友不能在他工作的地方从事任何商业活动,不能打着他的旗号办任何事。

对领导干部家庭来说,良好的家风无疑是抵御腐败的重要防线。没有良好的家风,领导干部就可能让自己和家庭成员变得“任性”。习近平同志指出,很多腐败之祸的起因“不在颛臾,而在萧墙之内也”。从近年来查处的一些案件看,出问题的领导干部普遍家风不正、家教不严。“官本位”的封建意识,“封妻荫子”的特权思想,“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丑陋规则,使原则在亲情面前变通、底线在人情世故中失守。周永康、__、徐才厚、令计划、苏荣等人的落马,都带有“全家腐”甚至是家族式腐败的特征。徐才厚对家人管教不严,甚至纵容袒护,致使妻子颐指气使、贪欲膨胀,女儿娇生惯养、生活奢侈,两名秘书也利用他的影响给人办事、收受贿赂,最终身败名裂。这些教训沉痛而深刻。

培育良好家风,关键在立家规、正己身、懂真爱。

立家规,就是发挥祖训家教在家风建设中的涵养和约束作用。家庭是思想性格的塑造场,家教是人生价值的奠基石,是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从个人到国家、到天下,“家”是最重要的纽带,父母长辈融化在爱之中的家教,是最能融入我们血脉的东西。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非常重视立家规。毛泽东同志要求子女树立平民思想,告诫子女:“靠毛泽东不行,还是要靠你们自己去努力、去奋斗。不要把我挂在你们的嘴边上去唬人,要做一个普通人。”周恩来同志要求家人和亲戚严格遵守“十条家规”。这些都为我们树立了范例。

正己身,就是以身作则,当好表率。家风好不好,家长、“”起主导作用。领导干部在家庭乃至家族中往往都是核心人物,其一言一行都是家规的模板、家风的旗帜,只有以身作则,恪守家规、传承家风,才能为家人作出榜样,才会有威严、有说服力。要廉洁自律、清白做人、干净做事,要求别人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不让别人做的自己坚决不做。要知行合一、言行一致,做到家里和家外一个样、台下和台上一个样、八小时外和八小时内一个样,始终保持高尚道德情操和健康生活情趣。

懂真爱,就是过好家庭关、亲情关。毛泽东同志曾强调:“恋亲不为亲徇私,念旧不为旧谋利,济亲不为亲撑腰。”领导干部要正确对待亲情,做到“发乎情,止乎礼”,关爱不溺爱、善待不纵容,管好自己不出事、管好家人不添乱、管好下属不掉队。要加强对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的教育约束,不得默许他们利用特殊身份谋取非法利益。一人不廉全家不圆。领导干部自己不出事,又加强对家属子女的教育管理,整个家庭乃至家族平平安安,这也是一种幸福。

《中国家规》读书心得体会年

最近单位组织阅读了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全书讲述了从春秋时期孔子到晚清梁启超等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读后深有感触。

书中人物之一杨震是东汉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他一生为官清廉,不谋私利。历史上广为流传的就是他“四知拒金”的故事,讲的是他在由x刺史调任东莱太守赴任途中,路经昌邑时,昌邑县令王密为答谢杨震知遇推荐之恩,特备黄金十斤,趁深夜无人之机,打算送给杨震。杨震不但不接受,还严厉批评了王密。王密辩解说:“三更半夜不会有人知道,更不会影响到老师的人品。”杨震说:“天知、神知、我知、你知,怎么能说无人知道呢?”从此“四知拒金”的故事,就传为千古佳话。杨震在廉洁自律的同时,也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教育和影响着家里的每一个人,他不肯为子孙置办产业,在他看来,始终保持清白廉洁的形象和节操,就是他留给后世子孙最好的遗产和礼物。在杨震的直接要求和影响下,其子孙为官清廉,世代杨氏后裔也以杨震为榜样,以“清白传家”作为家规祖训不断传承。

如今,虽然历史和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杨震为后人留下的“清白家风”,依然散发着无穷的魅力。杨震的为官品德和治家理念,对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值得今天的领导干部镜鉴。廉官清白,大多能荫泽后代;贪官敛财,从来都祸及子孙!

今年的“5.10”思廉日活动中,单位组织全体人员观看了警示教育片“小官巨贪”,片中原x市北戴河供水总公司总经理马超群因涉嫌受贿、贪污、挪用公款,被带走调查,在马超群的家中和办公室里,办案人员搜出了1.2亿元的现金,还有37公斤黄金,68套房产手续。x市住建局建筑业管理科原科长侯福才,通过各种方式向找他审批建筑施工许可证的建筑企业索取钱财,在6年之内敛财5000多万。x市国土资源局顺城分局原局长罗亚平,利用为开发商拿地、办理规划审批手续等机会搞权钱交易,甚至直接造假套取土地补偿金,敛财上亿元,被中纪委领导批示为“级别最低、数额最大、手段最恶劣”。

从这些小官巨贪的腐败案件看,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一些领导干部一人当官,全家腐败,首先从自己烂起,上梁不正下梁歪,父子兵、夫妻档、兄弟帮,屡见不鲜,把公权力私有化,最终一起走上不归路。无数腐败案例警醒、告诫我们,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都要绷紧家风建设这根弦,始终守好优良家风这道拒腐防变的思想屏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想事干事前面,从8小时之内延伸到8小时之外,从工作圈延伸到社交圈、生活圈、家庭圈。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每一个领导干部都要下功夫培养良好的家风,使家庭成为自己拒腐防变,永葆本色的最坚实、最可靠的后方阵地。

我作为一名基层行政执法单位的领导干部,虽然没有什么大的权力,但一直从思想上警醒,以反面典型为镜,心中常记杨震的“四知”,把正方向、守住底线。在行政执法工作中,坚持原则,依法办案,切实用好手中权力。我常想,要做好一名合格的基层领导干部,就要注重家风建设,不能把家风看成是小事、私事。要管好身边家人亲属,管好家人亲属就是爱护他们,就是维护家庭的和谐。要时刻约束家人亲属,在小是小非面前也应该讲规矩守底线,教育好家人亲属正确看待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严格约束家人亲属,不做干预职权范围内的事,不吹枕边风,不说三道四。经常在家人面前开展警示教育,教育激励家人勤俭持家、清廉做人、谨慎处事、宽厚待人,形成家风正、家人廉的浓厚氛围。做到家人之间相互提示,相互警醒,当个人感情同党性原则、私人关系同人民利益相抵触时,必须毫不犹豫站稳党性立场,坚定不移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

认真读完《中国家规》这本书,从中感受历史人物家规的强大魅力,我要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从中汲取规矩意识、纪律意识,培育廉洁正能量。

来源:网络整理免责声明:本文仅限学习分享,如产生版权问题,请联系我们及时删除。

content_2();。

《中国家规》读书心得体会年

《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国与家,就像血与肉,天与地,时光与微风,深深镌刻和穿梭在浩瀚博大的历史轨迹上,通过阅读《中国家规》中讲述的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止于晚清梁启超,包括杨震、王羲之、范仲淹、包拯、张载、王阳明、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收录了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跨越了时间的纬度,牵引住传承的脉络,无异于幽谷中的潺潺溪流,梅雨后的一抹艳阳,醍醐灌顶,心旷神怡。

拜读《颜氏家训》《治家格言》,可以发现家规经典之所以流传千百年却依旧醇香,鲛珠百年愈发夺目,不仅仅是因为家规展现出家族的契约精神,更是因为这是阖全家族之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通过历史沉淀和甄别,获得绝大多数族人认同,是约定俗成规矩。家规家训形成的过程也就是家族式道德教育乃至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过程,族人希望通过制定家规,树立“道德标杆”,划定“道德红线”,形成家族式“公序良俗”,让家族成员明白有所为之,有所不为,为而有序。

家规不是家谱中冰冷而生硬的条条框框,而是先辈温柔的耳边呢喃,蕴含了对家人的谆谆教诲和人生期盼,它既是“言传”,又是“身教”,温暖的让人愿意自觉维护和遵循。先人们的家规家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退于所刻于的石碑上、镌于的牌匾楹联或传唱的诗词之中,相反它们的力量穿越了时空,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后辈子孙人才辈出,终不负先人期望,在流传百年的家规家训中,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行为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演绎了地域家族的兴旺发达。

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第一个台阶”,是国家发展、民族进步、社会和谐的基点。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直接决定了家族成员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不仅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名成员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印证了注重家风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良好的家风是整个社会风清气正的基础。

从“四知拒金”到“画荻教子”,再到“孟母三迁”,充分说明家教是一个社会最基础、最直接、最有效的教育方式,良好的家风,即是良好的门风,是调整维系家庭成员之间感情关系和利益关系的道德规范,是社会美德的一种展现方式。通过长辈的言传身教,把道德规范、原则传递给家庭成员,是家庭成员的行为符合道德要求,从而对后辈们产生潜移默化的作用。

正如歌中传唱的“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形成的“第一个台阶”,是人生的“第一位老师”。一个家庭的家风家规,直接决定了家族成员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不仅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名成员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在警示教育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特别近年来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式腐败”屡屡发生,其中又以“虎妻”“虎子”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最为恶劣,例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潭;全国政协原副主席苏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容易“数典忘祖”,容易“忘记和背叛”。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

习近平总书记在x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规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家规始之在于“言传”。家之兴替,在于礼仪,不在于富贵贫贱。中国传统社会历来讲求格物致知,从“一门三院士,九子皆才俊”,到西花厅的家规家训。无一不是口口相传,潜移默化的结果,言传好的家规,以润物无声的地内化人们的精神意识,成为人们的社会意识追求。

家规行之于“身教”。“欲影正者端其表,欲下廉者先之身”。好的家风要言传更要身教,需要传承更需要垂范示例。要用自己的行动来影响家人、约束自己,让好的家风真正得到发扬。领导干部只有“身正”才能“清廉”,最终才能“齐家”,才能严格要求配偶、子女,才能不放纵、不默许、不姑息。才能让好的家风教有其果,行而有效。

阅读《中国家规》,可以寻找到一份言传身教的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规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家风正则民风淳,民风淳则政风清,“你若盛开,清风徐来”,要以身作则,言传身教,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只有将家规升华为家风,家风聚为国风,国风细化为家风,言传身教,保持自律原则,坚持家风建设永远没有落伍。“一时之语,可以守之百世,一家之语,可以共之天下。”与君共勉!

家规心得体会

家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项重要管理制度,它规范了家庭成员的行为举止,维护了家庭的和谐与稳定。在实践中,我深刻认识到家规的重要性,并得出了一些心得体会。首先,家规是约束自己的利器;其次,家规是促进成员间关系的桥梁;再次,家规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引导;最后,家规是塑造家庭文化的重要元素。通过这些体会,我深信家规的有效制定和遵守对家庭的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

首先,家规是约束自己的利器。有了家规,家庭成员都会有一条明确的行为准则,知道什么是可行的,什么是不可行的。每个人都需要有自律的意识,遵守家规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抵制诱惑和冲动。比如,在家规中明确规定了禁止浪费食物,这就要求我在用餐时要精打细算、合理安排饭菜,尽量不浪费。通过遵守家规约束自己的行为,我慢慢培养了克制欲望的能力,提高了自我约束的能力,不仅在家庭中受益匪浅,也对我个人的成长有着深远的影响。

其次,家规是促进成员间关系的桥梁。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家庭的融洽与和谐。一个家庭如果没有明确的家规,很容易导致成员之间的摩擦和矛盾。有了家规作为共同遵守的准则,家人们更加注重彼此之间的尊重和关心,建立了相互信任和合作的基础。比如,在家规中规定了晚上10点以后要保持安静,这就要求家庭成员尊重彼此的休息时间。通过遵守家规,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相互之间互动的频次也增加了,家庭的凝聚力也得到了提高。

再次,家规是培养良好习惯的引导。家规中往往包含了一些良好的行为准则,遵守这些规定能够有效地帮助家庭成员培养良好的习惯。比如,在家规中规定了每天要读书半小时,这就培养了我良好的阅读习惯和知识积累。通过引导家庭成员养成良好习惯,家庭的教育功能得到了有效的发挥,使成员们能够形成良好的行为模式。培养良好习惯不仅在家庭中有益,也对个人成长以及日后的社会交往有着积极的影响。

最后,家规是塑造家庭文化的重要元素。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特色和文化,而家规恰恰是家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家庭成员通过遵守家规,传承和弘扬家庭的价值观和传统,形成独特的家庭文化。比如,在家规中规定了每个节日都要整理家里并进行家庭聚餐,这就弘扬了家庭团结和亲情的价值观。家庭文化的形成离不开家规的指导和遵守,它使每位家庭成员都能够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和凝聚力。

综上所述,家规在家庭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维护家庭和谐与稳定的利器。通过约束自己的行为,促进成员间的关系,培养良好习惯,以及塑造家庭文化,家规对家庭发展有着巨大的推动作用。通过我的实践体会,我深信家规的有效制定和遵守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家庭成员共同遵守家规,才能够为家庭的繁荣和发展创造更加和谐的环境。

中国家规读书心得体会

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由中国方正出版社出版,全国公开发行。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重视家风家规。“国家”是中华民族特有的概念,“国”和“家”紧密相连,国由家组成,有国才有家。《大学》讲:“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齐家。”正如_____指出的那样,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治国从治家开始,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是一个人价值观养成的“第一粒扣子”,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有什么样的家风家规,就有什么样的精神状态、价值追求。家风体现了家族代代相传沿袭下来的精神风貌,实质上是一个家庭的内生精神动力,更是生在其中每个人立身处世的行为准则。而党员干部的家风家规,更关系到整个国家的民风和社风。

踏着历史的足迹,寻找中国家规的力量源泉。相信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家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提及家规,不由想起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这些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曾国藩是历史上为人做官的典范,拥有良好家风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经世之道,铸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已成为其子孙一生的坚守。清朝著名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我们每个人应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现实中常有“一人当官全家涉腐”的现象,无论是刘铁男的“老子办事,儿子收钱”,还是苏荣的“家是权钱交易所”,诸类丑剧所透露出的“危险信号”必定带有家风败坏的成分。_____在十八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在《中国家规》中寻找精神力量,感受家规的强大魅力,感悟家风的历史底蕴。对于广大党员干部而言,需要当好“家庭纪委书记”,常吹“风”、常念“经”,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心中,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清正廉洁的正能量。

家规心得体会

家规是指在家庭生活中制定的规范和准则,是家庭成员相互遵守的行为规范。家规的制定和执行对于家庭和谐和成员个人的发展都至关重要。在家庭生活中遵守家规不仅可以培养良好的习惯和品质,还可以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信任。在长期生活中,我深深感受到了家规的重要性和影响。本文将从三个方面,即家规的制定、执行和效果,阐述我对家规的心得体会。

家规的制定是家庭成员共同参与的过程。家规要依据不同的家庭特点和成员需求进行制定,考虑到家庭成员的年龄差距、个性特点和兴趣爱好等。在我们家庭中,家规的制定一直是我们全家共同参与的过程。大家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和需求提出建议,并最终达成一致。这样,每个人都觉得自己的权益得到了保障,同时也愿意遵守家规。通过参与制定家规,我深深感受到了家庭成员之间的平等和尊重,这为我们共同遵守家规奠定了基础。

家规的执行是家庭成员的共同责任。家庭成员之间互相监督和督促,确保家规得到有效执行。在我家,我们制定的家规非常详细,包括了每个家庭成员的责任和义务,如完成家庭作业、保持家庭卫生等。大家相互监督,及时提醒和纠正,保证每个人都能按照家规去履行自己的责任。家规的执行不仅需要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还需要家长的引导和示范。父母作为家庭中的重要角色,需要以身作则,遵守家规,给孩子树立榜样。只有通过共同努力,家规才能得到有效执行,发挥它的作用。

家规的实施对于家庭的和谐起到关键作用。遵守家规可以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价值观念,培养出持之以恒的品质和习惯。在我们家庭中,每个人遵守家规成了一种习惯,每天都会按时完成自己的家庭任务,不会出现任何争吵和冲突。家规的遵守也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更加和谐,增加了彼此之间的信任和理解。同时,家规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共同的准则和方向,帮助我们更好地规划自己的生活和行动,实现个人目标和家庭目标的统一。

在家庭生活中,我深深体会到了家规的重要性和意义。它不仅是家庭成员行为规范的制定,更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互相支持和监督的过程。通过共同制定和执行家规,我很庆幸我们家庭中的每个人都能够树立起自律和责任感,不仅对个人的发展有益,也促进了家庭的和谐和团结。在未来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坚守家规,努力做到更好的自我管理,并通过自己的行动影响家庭成员,使我们的家庭更加美满和谐。

总之,家规的制定、执行和实施对于家庭的和谐和成员个人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在家庭生活中坚持遵守家规,通过互相监督和支持,可以培养出良好的品质和习惯,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和信任。在我的家庭中,家规的制定和执行已经成为我们生活的一部分,成为了家庭和谐的重要保证。我相信,在每个家庭中,只要每个人都用心遵守家规,我们的家庭会更加温暖和美满。

中国家规读书心得体会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以来,___曾多次在不同场合强调家风。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中国古代家规家训历史悠久,流传亦广。最近阅读了《中国家规》一书,学习了50个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者家族的家规,感受到了他们的家国情怀。

书中,山西晋商大院群体的杰出代表:王家大院一直秉承了“凡语必忠信凡行必笃敬”的家规家训,做生意懂得吃苦吃亏,讲究合作共赢、对乡土乡亲“为善最乐”,王家人代代都坚守家训,因而历经700余年,八世繁盛;而位于山西祁县的乔家大院中堂第一代先祖乔致庸治家严谨,为了防止子孙习染富家子弟的诸多不良风气,制定了著名的“六条家规”。他的教诲对子孙的立身处世有很大影响,也使乔家商业走向了辉煌。

中国历来重视家庭文明建设,通过家规家训等教导后辈,潜移默化地传达社会规范。从古至今,兴家之训代代相传。周公旦的《诫伯禽书》、司马谈的《命子迁》、诸葛亮的《诫子书》、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李毓秀的《弟子规》等等,不胜枚举。这些流传下来的家训,对我们今天培育良好的家风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培育优良家风,践行家庭美德,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社会新风尚。而家风的建设,离不开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党员干部要向榜样学习,做家风建设的表率。要向焦裕禄、谷文昌、杨善洲等同志学习,将修身、齐家落到实处。要从思想上规范约束自己,时时刻刻把握住方向,守住底线,在工作中坚持原则,切实用好手中权力。同时,也要注重培育良好家风,要身体力行,示范做好“最美盆景”。树立旗帜、确立标杆,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让清正廉洁的党员身份在社会大家庭中有情怀、负责任、勇担当,在生活小家庭中立得起、叫得响、有分量。

“家风好,就能家道兴盛、和顺美满;家风差,难免殃及子孙、贻害社会。”好家风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坏家风似顽疾毒瘤,毁其一生。近年来,“家族式腐败”时有发生,从广东揭阳的“子接父任”,再到山西“房媳”,这无一不在向我们传达一个讯息:坏家风会铸成大错。_____曾指出:“家风败坏往往是领导干部走向严重违纪违法的重要原因。”因此,必须重视家庭建设,注重家风培育,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及时纠正不良家风。

党员干部有了良好家风,才能带动社会风气的形成。千千万万家庭培育良好家风,才能支撑起全社会的好风气。

《中国传统中的家规范仲淹》心得体会

暑假里我读了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勤学自律的范仲淹》。

大概内容是这样的:范仲淹出生在江苏一个贫困人家,两岁时他的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改嫁到一户姓朱的人家。到了上学的年龄,由于继父实在也不富裕,范仲淹只有通过自学来识字。白天,他去别人家帮工,晚上就点上小油灯来读书。

有一天,他看到一个免费招学徒的布告。就赶紧跑进去请求老师收他为徒,老师说我的学生必须很刻苦才行,你能做到我就收你为徒。范仲淹说老师我什么苦都能吃。就这样老师收他为徒了。

有一天晚上,范仲淹仍在挑灯夜读,老师见他很用功,晚上又没吃东西,就从厨房里拿了一张大饼给他。看到他专心致志的样子不想打扰他,悄悄地放到他面前石桌上就走开了。范仲淹一点也没有觉察到。当他起来踱步思考问题时候随手拿起了面饼,但又放下了。虽然肚子饿得咕咕叫但由于也不知是谁放在这儿的,他看了两眼又专心致志地读书了。

家规心得体会

第一段:引言(200字)。

家规是家庭生活中的一种约束和规范,它是家庭成员之间相互关心、相互尊重和相互配合的体现。作为一个家庭的一员,我深深体会到家规的重要性和影响力。在过去的日子里,我积极遵守家规,并从中汲取了许多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家规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严格的家规(200字)。

在我的家庭中,家规非常严格。我们有特定的作息时间,每天固定准时起床、吃饭和休息。此外,我们还有明确的家务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和任务。在实行这些严格的家规的过程中,我意识到,严格的家规可以让家庭成员更加有纪律,更好地安排时间。同时,家规还能培养每个人的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第三段:尊重和理解(200字)。

在家庭中,尊重和理解是非常重要的价值观。家庭成员之间要相互尊重对方的意见和想法,并且要学会换位思考。尊重和理解的精神可以有效地缓解矛盾和冲突。在家庭生活中,我深感到尊重和理解的力量。只有保持平等和相互包容的态度,我们才能够建立和谐的家庭关系。

第四段:沟通和分享(200字)。

沟通是家庭中解决问题和增进感情的重要方式。我家注重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和分享。我们每天都会有固定的时间,全家聚在一起交流,分享彼此的喜怒哀乐。通过沟通和分享,我们彼此更加了解对方的需求和期待。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积极、公开和坦诚,让我们的关系更加紧密,也能够更好地解决问题。

第五段:家规的价值(200字)。

通过长期的实践和体会,我深信家规对于家庭的重要性。家规不仅能够为家庭创造一种秩序和规范,还能够培养孩子的责任感、团队协作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家庭成员遵守家规,可以增进彼此之间的关心、尊重和关爱。家庭要建立良好的家规体系,需要家庭成员之间的共识和努力,但它必将为每个家庭的成员带来更多的幸福和快乐。

总结(100字)。

家规是家庭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过遵守家规,我们可以培养自律精神,学会互相尊重和理解,提高沟通能力,增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家规的制定和执行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但只有通过共同的努力和奉献,我们才能够创造一个和谐、幸福的家庭。

中国家规读书心得体会

由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络中心组织编写的《中国家规》一书,看了让人深刻感受到家规家训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不仅使人陷入沉思。全书讲述了50个中国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族群的家规家风故事,起于春秋时期孔子,止于晚清梁启超,包括杨震、王羲之、范仲淹、包拯、张载、王阳明、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收录了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

诵读《颜氏家训》、《诫子书》和《治家格言》我们可以发现这些流传千百年的家规、家训并不仅仅是一个家庭要遵守的规矩,也不是一家一人定下的规矩,而是阖全家族之力在长期的社会实践、生产生活、育人治家、做人做事中不断总结、提炼而形成的,是族人认同了的,是需要普遍遵循的规矩。家规家训诞生的过程也就是家族进行道德教育和形成共识的过程,希望通过制定家规,让家族成员明白什么是不能做的,亦或者说是希望其成为怎样的一种人。

规矩在字典中是冰冷而生硬的条条框框,但一旦蕴含了对家人的谆谆教诲和人生期盼,那么它又是温暖的让人愿意维护和遵循的。古人们的家规家训并没有随着时间的流逝而消亡在所刻于的石碑上、镌于的牌匾楹联或传唱的诗词之中,相反它们的力量穿越了时空,发挥出了令人惊叹的力量。后辈子孙人才辈出,终不负先人期望,在流传百年的家规家训中,找到了修身立德的行为指南,在潜移默化中演绎了地域家族的兴旺发达。

家规是一曲穿越时光的歌,而传承则是这曲歌中最美丽动听的音符。家风不正会给后辈埋下罪恶的种子,家风没有传承好,也会发生“癌变”。近年来在已经落马的老虎案中,“家族式腐败”屡屡发生,其中又以“虎妻”“虎子”在背后对贪腐的暗合、支援最为恶劣,例如:国家发改委原副主任、国家能源局原局长刘铁男陷入“老子办事,儿子收钱”的贪腐泥潭;全国___原副主席苏荣本人忏悔,家就是权钱交易所,他本人就是权钱交易所所长,全家老小参与腐败。由此可见家风不正,容易“数典忘祖”,容易“忘记和背叛”。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风不仅关乎家庭或家族的兴衰,更关乎党风、政风、民风。正可谓:家风正,民风纯,政风清,社风好。家风传承的好,树木就会成为森铃,涵养出宜人的气候;家风传承的好,民风就会更加纯朴,汇聚出更好的风气。家风传承的好,人才会更加健康,点亮品德的明灯。在当下,党员干部学家规家训不仅是要学立身处世、持家治业的孜孜教诲,更要从传统家规家训中汲取家风滋养和廉洁正能量,做培育良好家风的表率.

心得体会《中国家规》读后感选编

近日研读了《中国家规》一书,对我启发教育颇深。《中国家规》共选取50个历史上有影响的人物或家族,讲述他们的家规故事、展现他们的家国情怀,为我们呈献了一份中华传统文化美德盛宴。通过学习使我深刻认识到努力传承中华传统家训家规文化,对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具有十分重要意义,既是领导干部政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做好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途径。

常言道:天下国家本同一理。作为分公司首批外出作业队伍,我时刻以项目部为家,从立家规、树家风、改作风入手,促进队伍和谐稳定,为企业安全生产奠定良好的环境基础。

一立家规,也就是制度化管理,中国有句老话:“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能很多大多数人理解的制度化,认为就是条条框框,就是处罚,就是让员工老老实实的干活,等等。事实上,制度化管理是指在管理中强调依法治企,法制规章健全,在管理中事事处处都有规章制度约束,因此以管理制度完善,并且注意管理的硬件,重视管理方法的科学化。

二树家风,作为这支队伍的基层领导,我必须时时以党纪条规左右自己的行动,给每位员工做好榜样。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中国古代,家风的传承往往是与家训、家规结合在一起的。树好家风有利于为员工树立基本价值观、培养道德意识、造就人格美德,以个人人格的美丽,才能造就一个文明幸福家庭的大家庭。

三改作风,要把驻外项目部各项工作做倒位,就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为此,要充分利用好项目部领导接待日、各类座谈会、谈心活动等多种渠道,与项目部职工进行沟通,时刻体察职工的冷暖,及时掌握职工的思想动态、职工头脑中的疑点和大家普遍关心的热点。在此基础上,一方面有意识地组织项目部职工围绕大家所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开展讨论,在互相探讨与研究的过程中达到统一认识、升华思想、凝聚人心目的。同时,要树立“职工困难无小事”的理念,积极为职工排忧解难,开展好包括“生日送祝福、生病送关怀、困难送温暖”等工作,把组织的`温暖及时传递到职工的心中。

通过这次学习《中国家规》一书,我深刻认识到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家风家训。家规、家风对每个人都有着潜移默化而重要的影响,对整个社会的影响也是巨大的,无数好的家规、家风必然可以引起好的社会风气。我要把学习《中国家规》作为一种有效载体,在项目部这个大家庭中开展主题鲜明、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活动,使职工在活动中、在交流中得到启发和教育,起到凝心聚力的作用。在我们的队伍中形成一股从善如流的好风气,维护好我公司在中天合创的良好形象。

――张伟。

《中国家规》是一部家庭教育、做人做事、完善人格,接受传统文化的读本。它让我们这一辈人懂得为人处世之道,懂得感恩,懂得珍惜,它教我们如何做人,如何做一个正直的人。在读到《朱子家训》时,我深有体会。在《朱子家训》中提到“见老者,敬之;见幼者,爱之。有德者,年虽下于我,我必尊之;不肖者,年虽高于我,我必远之。慎勿谈人之短,切莫矜己之长。仇者以义解之,怨者以直报之,随所遇而安之。人有小过,含容而忍之;人有大过,以理而谕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人有恶,则掩之;人有善,则扬之。”虽然全文不多,寥寥数百字,但通俗易懂,始于立人,着眼做人,功在为人,将塑造人格、为人处世、奉献社会三者有机统一起来,聚焦于提升人生境界、实现人生价值上。

一个人的一生都离不开家庭。古人早就告诉我们,环境的好坏对个人的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我的印象中父亲在我小的时候就老说的一句话“做人要正直,长大以后一定要行的正”我想,这也算是一种家训吧!现在我也有了自己的家庭、孩子。在生活中我无时无刻不在教育着自己的子女,教育他们如何去做人做事。没有过多的大道理,讲的都是些实实在在的东西,把自己几十年辛勤工作的结晶与感悟都好无保留地让子女分享。教育他们正直的做人,做一个有责任心的人,才能更好的为社会造福。

作为一名基层干部,在工作中也要少一些批评、抱怨与责骂。职工文化程度,家庭背景、性格特点等各不相同,在管理工作中,面对这样的教育对象,我们平时经常容易产生这样的行为,其实大家都知道,使用赤裸裸批评的办法,抱怨、责骂都是无补的,这样容易产生逆反,忧虑,甚至影响工作效率,阻碍了工作的进展。沟通才是最有效的解决方法。作为管理者,少一些批评、抱怨与责骂。因为任何事业都不是一个人的事业,更不是一个人能完成的事业,它真正需要的是一个和谐的团队,而批评、抱怨与责骂是和谐的死敌。

“你若盛开,清风徐来”。《中国家规》探索中华家风文化和历史的过程中介绍了满满的正能量。我们要将《中国家规》的精神刻入人心,当好社会风气的“风向标”,汇聚正能量。

――赵文运。

家训家规是中国古代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中国家规》这本书,讲述50个家规家训故事,个个都充满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都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构成部分。今天,我和大家分享一下于成龙的廉政故事。

于成龙于16,出生在今山西吕梁方山县来堡村一户农家。1661年,他44岁才开始进入仕途,在二十多年的宦海生涯中,从知县做到了两江总督。从官期间,政绩突出,为政清廉,即使在两江总督位上,也是粗茶淡饭,终年以青菜为菜,不知肉味,百姓称他“于青菜”。死后居室中仅“故衣破靴,外无长物”。真可谓是一生清贫,两袖清风,康熙在他生前和死后,都称他为“天下廉吏第一”。

于成龙的清廉品行,既非刻意清高,也非欺世盗名,而是发自本心。受于成龙影响,于氏族规家训十分强调廉洁,要求把“为人以仁存心,做官清正廉洁”作为后人世代坚守的人生信条,成为于氏族人时代践行的行为规范。

于成龙长子于廷翼,悉心奉养祖母和母亲,抚育两弟成人,自奉节俭,但在公益事业方面从不吝惜。长孙于准官至巡抚,也是为官清廉,大举善政,康熙曾御书额联,赞其“凯泽三吴滋化雨,节旄再世继清高”。于氏族人中,担任各种官职的有30多人,不论微品小官,还是封疆大吏,抑或士农工商,始终遵法纪、守规矩。

于成龙一生的廉政故事和于氏族规家训启示我:作为一名干部应将廉洁作为一种常态、一种习惯,成为一种文化自觉,成为一种生活方式,让廉洁文化深入到社会生活的每个方面,奠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四个自信”的基础。

对于党员干部家庭而言,家风家规更是至关重要,家风家规连着党风党纪,党员干部学习家规家训不仅是要学立身处世、持家治业,更要从传统家规家训中吸取家风滋养和廉洁正能量,廉洁修身、廉洁齐家,从根本上拒腐防变、不踩红线。

对于我们企业来说,一个企业也需要好的“家风”,“家风”最大的作用就是“引导”,企业有了“家风”,犹如有了方向,大家都不会迷路,企业才能健康有序的发展。其实,立家规、正家风也是一种责任担当。当下分公司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责任担当意识显得尤为重要,身为一名党员干部更应当提高大局意识,增强责任担当,为分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

《中国家规》心得体会

家规家训是治家教子、修身处世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近期,我阅读了《中国家规》一书,在此分享一些个人感悟。

俗话说“国有国法,家有家规”,何为“国和家”?家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延伸,家国同构,家国一体,家是小家,国是大家。那什么是“法和规”呢?国和家都是由人组成的,每个人的思想不尽相同,为了统一思想,制定了法律,人人遵守,不得违反,否则要承担相应的惩罚。规定和法律大同小异,只是适用的层面和范围不同而已,但规定必须以法律为基础制定,不得超出法律范围。

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规的出发点是维护家庭家族的有序和谐与繁衍发展,其实际的教化功能包括了树立基本价值观、培养道德意识、造就人格美德。家规成为了以礼为教的道德文化的重要成分,也成为了中华道德文化传承在最基本的社会层面的保证。而家教特别重视道德养成和价值观引导,尤其突出传统美德的教育。

有了家庭,就要有家规家训,两者的结合形成了家风的传承。家训家规是有形的规范,家风则是无形的传统,在实际生活中家风的形成、传衍则有赖于家规家训的传承发扬。家规家训是以家庭为范围的道德教育形式,也是中华道德文化传承的一种方式,起到了家族繁衍发展的重要保障作用。

在社会生活中,处处存在着“家规家训”。以电视剧《士兵突击》为例,主人公许三多所在的“钢七连”,连队制度就是家规,“不抛弃,不放弃”就是家训。战争片大家应该看过不少,有一点大家应该注意到了。每一个好的连队都有英雄的影子,这个英雄就是这个团体的灵魂,有了灵魂就能更好的传承家规家训,从而形成这个团队的家风。结合实际来讲,黄陵分公司也是一个家庭,自然也有自己的“家规家训”,行业的各项规定、公司的各项规章、部门的各项制度就是我们的家规,“煤销千里,德行天下”就是我们的家训。“煤销千里”说明的是能力,“德行天下”说明的是人格魅力,两者结合,就形成了黄陵分公司的家风。

说到这里,又使我联想起了福建永定苏家的家训——“和善心正,语言必谨,举动必端,处事必公,为官必廉,事君必忠,费用必俭,睦人必善,乡里必和”,这八必是通行的道德规范,对我们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人都有着学习和教育的意义。

优秀的家风家训就是道德规范。道德规范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根基。传习和继承我国人民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道德规范和优良美德,对推进社会主义道德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深刻认识和努力传承中华传统家训家规文化,既是领导干部政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我们加强和坚定文化自信的重要途径。

中国家规读书心得体会

公司党委把这两本书捆绑发放,明显是有用意的,强烈的对比更让人印象深刻。基于我先好后坏的习惯,我先读完了《中国家规》,其实在读之前很多家规我都耳熟能详,还经常拿来教育孩子。王羲之、范仲淹、包拯、林则徐、曾国藩等历史人物的家规故事,我们并不陌生。历史上号称“家训之祖”的《颜氏家训》、传诵千年的诸葛亮《诫子书》、被誉为“治家之经”的朱柏庐《治家格言》等家规名篇,我们更是印象深刻。家风正则民风淳,家风正则政风清,家风正则国家强。这些历史上充满温情和智慧的家风家教故事,展现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底蕴与精神风貌。

“立家之规,正须以身作范。”曾国藩是历史上为人做官的典范,拥有良好家风的集大成者。其以洞悉经世之道,铸就治家之言,形成以“尚廉、尚谦、尚劳”为核心的良好家风,已成为其子孙一生的坚守。清朝著名郑板桥曾以竹入联来教育自己的儿孙:“咬完几句有用书,可充饮食;养成树竿新生竹,直似儿孙。”我们每个人应像竹子一样虚心有节、刚直不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坚守榜样力量,弘扬传统美德,培育良好家风。

“荣辱两世界,贪廉一念间。”立好家风须“廉”字当头,没有好的家规家风,难以清白做人,无法专心做事。_____在__中央纪委六次全会上就强调:“每一位领导干部都要把家风建设摆在重要位置,廉洁修身、廉洁齐家。”这正是对每个党员干部的思想意识和道德品质进行主动的引导与修正,通过耳濡目染、潜移默化、言传身教的方式,严谨家风,管好家人,以良好的家风引领党风民风向善、向上。

曾国藩“居官以不要钱为本”,语即出曾国藩“八本”家训。

曾文正公言:“家中要得兴旺,全靠出贤子弟,若子弟不贤不才,虽多积银积钱积谷积产积衣积书,总是枉然。子弟之贤否,六分本于天生,四分由于家教”。家风持正,雨润万物。因虎门硝烟而彪炳史册的林则徐劝谏后辈说:“子孙若如我,留钱做什么?贤而多财,则损其志;子孙不如我,留钱做什么?愚而多财,益增其过”。家风隳坏,污秽尽来。

《中国家规》从正面给人以启迪,而《追问》则是以反面给人以警示。

在看《追问》之前,我刚看完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所以心中的感触就更多一些,如果说看《人民的名义》时还感觉有戏剧的成分,那么在《追问》中你好似看到了他们的原型。他们无疑都是优秀者,曾经是“社会中坚”、“国家栋梁”,进而成长为国家高级领导干部。他们大都曾是颇为耀眼的成功人士,却无一例外因为腐败而受到党纪处分,有的甚至成为阶下囚。就如作者丁捷在小说中的一句话:“如果你没有走对路,你走得越远,离魔鬼就越近。魔鬼,总是在各种邪路、错路前面守株待兔。”

看完了《追问》所有的故事,“内无妄思,外无妄动”,从这些落马干部的忏悔中不难看出,先是思想理念出了问题——有的是本可以成为一段年轻时候的美好回忆,却经不住美色的诱惑,丢掉了理想信念;有的是看到了太多的社会阴暗面,对社会主义前途丢掉了信心;有的是临近退休,认为没有必要再那么坚守。

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领导干部首先需要自身正,在面对外界的诱因时,才能找到自身行为的准则。标本兼治,是党治党管党的一贯要求。深入推进从严治党,必须坚持标本兼治。觉悟不是自然而然产生的,也不能自始至终保持新鲜,必须在党性修养和党内生活锻炼中不断提高,必须在工作实践和斗争磨砺中不断坚定。提高自身觉悟的过程,也就是与自身的欲望、自身的“恶”赛跑的过程。

其次,在一些权钱交易、利益同盟中,少不了不法分子的腐蚀。人的理性被吞噬,阈值被放大,有的案件中,几百万元人民币都变成了小数目。古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提到,“上帝欲使之灭亡,必先使之疯狂”。在深渊之前,人的欲望之门被无限放大,三妻四妾、声色犬马成了见怪不怪,反而觉得两袖清风、清正廉洁的干部是“傻瓜”。在一步一步蚕食落马干部理性的不法分子、“人精”眼中,或许眼前这些为了短期不法利益,放弃信仰,放弃党和人民信任的干部,陷自己于万劫不复的人,才是真正的傻瓜。抗拒这些图谋不轨的不法分子,也就是一场与外界的诱惑、他人的“恶”的赛跑。

人生,并不是一场比谁获得利益多的短跑冲刺,它更像一场注重过程的马拉松。选择了做党和人民的干部,更需要在这场比赛中追问自己的理想信念,校对好自己的行进方向,胜过欲望,跑得过诱惑,铭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