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可以激励和鼓舞我们,通过回顾成绩和收获,增强自信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一些总结范文,希望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不知不觉,我担任专职的音乐教师已经一学期了,在此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
一、对音乐教育的认识。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意境,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发芽成长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觉得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我认为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合理选材,精心设计,引起兴趣。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孩子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或者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比如游戏“照镜子”就是选取了孩子们生活中的内容作为素材,加上音乐让孩子根据音乐对自己已有的照镜子的经验进行再次创作,这样很容易使幼儿理解,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并能运用音乐、律动等手段加以表现。也就是说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我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编制了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孩子们在这样设计编排的音乐活动中兴趣很高,使他们觉得象做游戏一样。
三、鼓励幼儿动手动脑,积极创作。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考虑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比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编出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变化的天气”“我们去郊游”等等。幼儿将获得的有关音乐知识,都在新情境中运用起来,虽然运用的有很多是复习与重复的方法,但也是建立在思维经验的基础上,它注重的是幼儿通过对物体(乐器、道具)的操作摆弄经过亲身的感性活动,去真正理解知识。现在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人人能敲奏各种乐器,并且中、大班孩子甚至小班的孩子都能用乐器来表现音乐内容。比如:小班一节音乐课《小兔和狼》,歌词中提到“小兔子蹦蹦跳跳”、“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等,我会启发孩子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些事物,孩子们会想到用木鱼来表现小兔子,用沙球来表现风儿和树叶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孩子们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特性了解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重新组合,进行创作。所以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才能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如创编歌词,创编乐曲、歌曲、舞蹈等,幼儿渴望充分地表达自己能表达的东西,他们自然地进行探索、创造。现在的音乐活动中,我尽量不在幼儿音乐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指导性意见,而是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小熊运西瓜”游戏活动,不管是小熊如何运西瓜,还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西瓜滚跑等等,我没有进行示范,都是通过幼儿多次地尝试游戏活动,大胆地去理解探索创造,他们的乐感就渐渐形成了,也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不要求幼儿立刻把音乐成果创作得完美无暇,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带有孩子气的,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拔,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如在幼儿随音乐自由想象动作的过程中,我不着力于幼儿动作的漂亮,而着重于观察其形态,倾听其想象然后进行点拨提高。又比如:乐器创作活动“我的一天”,孩子们最后用乐器给自己的故事配的音都很简单,而且形式也比较单一,但是这毕竟是孩子刚开始自己创作的作品,而且是大家共同合作做出来的,虽然作品不是很成熟,但我给予了孩子们很高的评价,也使孩子们有一种成功感。我觉得教师不能着急:“这像什么音乐”,应耐心等待,而且一开始建构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很简单的,不像样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安全感,逐渐让幼儿从不像样趋向像样,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真正体现幼儿在学习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四、情景式教学的运用。
情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通过进行情景式教学的实验,总结了情景式教学的几个步骤:
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转化情境。
(一)、设置情境。
1、特殊的学习环境的创设。
这学期,幼儿园专门设了音乐教室,孩子们来到这个环境中,就知道是来进行音乐活动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教师带领儿童综合的运用各自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并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来观察、操作这些环境和材料。儿童通过与这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会自觉的把这种外部环境中孕含的音乐的各种因素吸收进去,最终构成内心的音乐体验和音乐概念。
2、组织教学,设置与课堂教学目标相配套的教学情境。
组织教学主要包括安定学生情绪,让学生听着音乐律动进教室,感受音乐氛围和师生问好几个基本步骤。比如:游戏“去寻宝”(音高练习游戏),老师首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模拟的寻宝探险区域,通过教师的语言导入:“今天我们要到大森林里去寻宝,我们赶快出发吧!”把孩子引入到大森林的自然环境中,引发了孩子对接下来森林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期待,同时也能迅速的进入角色,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感受情境:
这一环节中,主要的目的是让学生“热身”,通过与教学内容配套的一些基本训练,激起学生学习的情绪,同时有针对性的初步解决一些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为教学设下铺垫。仍拿“去寻宝”作例,当孩子坐好后,我设计了听辨旋律的基本练习,通过教师生动的语言导入:“我们去探险的过程中要经过三道特殊的门,打开这个门的咒语是一句音乐,只有你唱对了每个门唱出的旋律才能通过,我们先来把自己的耳朵练一练好不好?”接着,我进行了一些模唱练习,整个课堂开始进入一种师生都全身心投入的状态,为良好的教学效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表现情境:
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孩子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愉快的学习,并尝试创造性的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所学的技能等各种方式来表现音乐的情境。在“去寻宝”中,孩子们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游戏,到每一扇门前时都会认真听老师给的旋律,但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是在进行模唱练习,反而是想办法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每一个阻碍。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是将学习内容游戏化、情景化,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出色的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四)拓展情境: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比如:对歌曲的创编、音乐的再现等等。在“去寻宝”中,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设置每一扇门的音乐咒语,其他孩子来模唱,这对孩子来说又是积极创作、互相学习的机会。在拓展情境这一环节所有的创编活动中,都是孩子创造性的表现,或小组成员大家共同合作完成,因此所有的人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尔后又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
(五)转化情境: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使幼儿从情境中获得科学知识,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老师要引导大家去做总结,人人都可以很自信的、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一环节中,缓和孩子的情绪,并使他们带着一种期待离开课堂,同时也和开头的组织教学形成了呼应。
总之,在情境式教学模式中每节课都没有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为幼儿创设一种与教学目标、内容相配套的情境,引导幼儿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让幼儿真正的参与实践活动,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去怎样做。
五、积极评价,恰当鼓励。
在评价时教师往往用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相同的技能。教师将大量时间化在评价幼儿是否遵守规则,惩罚或贬低做了错事的幼儿,让许多幼儿静静坐着等待教师处理纠纷。在音乐活动中,我尽量摒弃传统教学的一些作法,重视了整体性的评价。
首先,重视幼儿从事音乐活动的情感因素,重点讲评幼儿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愉悦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如幼儿在进行多声部儿歌轮念、轮唱,轮奏的系列游戏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真正从中感受到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我错了声音就不好听了,我尽力用下面评价鼓励幼儿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当游戏未取得成功时,我就通过提问或提出建议,并让幼儿进行思考、实践、鼓励幼儿最后通过努力合作而取得成功。因而,在这引起活动中使那些顽皮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都增强了自控能力,促进了幼儿兴趣的发展。
其次,评价中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我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其能从自主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学习,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因为,幼儿参与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他们的音乐素质(及各方面的素质)在教师创造的适当的环境中,自然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一定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评价,使每个幼儿“花朵”都渐渐绽开。如一次我让幼儿欣赏一段乐曲,引导幼儿想象并作画,在评价时,我让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在评价中较注重调动、推进幼儿与材料间,成人与同伴间的互动,评价的效果是能激励每个幼儿动起来,思考起来,至于幼儿“编”得怎样,并不看得过分重要,评价中要重视发现幼儿的独特见解,培养幼儿与教师讨论的勇气,因此,教师应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方式,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作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以增加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这种教学着眼于幼儿的未来。在教学中可能会感到起步很慢,但这过程中幼儿所获得的点滴知识都不是教师“灌”的,而是自己探求到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六、不足之处。
当幼儿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幼儿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幼儿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幼儿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幼儿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但有时把握不住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使金浑身解数也“镇”不住他们。像有一次,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由于孩子们对乐器非常感兴趣,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但这时也乱了,他们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讨论起来,时间到了我怎么也拉不回来了。我觉得肯定是我表扬没运用在点子上,过于频繁反而失去了它的威力,要不就是自己备课不足,没有“备”好孩子或者不够吸引孩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能有所改进。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幼儿在有趣的音乐活动中实现幼儿园音乐教学的目标,这是我们努力的方向,我们要将每一个幼儿带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炒萝卜》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演唱。
x年4月14日—15日,省学前教育研究会领导下的省音乐教研小组在合肥开展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的重点是进一步探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来自合肥的十一家省级一类幼儿园和蚌埠的两所省级一类园参加了活动。研讨的方式是每家在自身研讨的基础上拿出一节音乐活动供小组研讨,这次活动共研讨了十四节音乐欣赏活动,其中省委幼儿园潘茜老师的《藏族舞蹈》欣赏活动和105医院幼儿园陈娟娟老师的《元霄乐》欣赏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幼儿园音乐欣赏的面可以拓宽。这次音乐欣赏活动有舞蹈欣赏(包括教师用自身的优势直接让幼儿感受和通过录像让幼儿欣赏)、皮影戏欣赏、外国歌曲欣赏、幼儿自己的舞蹈欣赏、进行曲欣赏、山歌欣赏等等,各幼儿园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人耳目一新,拓宽了与会者的思路,大家一致认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可以在原来只是乐曲欣赏的基础上加以扩大,只要找准切入点,幼儿是可以理解的。
2、通过音乐活动,探索学科的'整合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每个学科自成体系,如何找好位置,使各科之间能够很好地进行整合是大家探索的问题,如《幸福快车》歌曲欣赏,大家就认为可以进行整合,虽然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但通过活动可以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歌曲中贯穿着的爱的教育内容等,都可以整合进去,这就比单纯的音乐欣赏更具有一定的意义,由此,引发了大家对选材的研讨。
3、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研讨。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体现《纲要》的精神,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在这次活动中,每位教师基本上都能做到(1)注重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结果次之;(2)能从幼儿的角度提出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能很好地尊重幼儿,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如教师的语言“谁愿意上来跳的,可以跟老师一起跳”,这时可以看到有些幼儿愿意表现,而有些幼儿则愿意坐在位子上欣赏,教师并不是一刀切或统一要求,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愿意;(3)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多通道去感知音乐。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音乐欣赏和韵律活动的区别有些模糊,对选取的材料本身的挖掘不够深刻,切入点把握不到位,如何更好地将《纲要》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年青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育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都有待于研究和探讨。这次活动,我们将推荐《藏族舞蹈》、《元宵乐》、《幸福快车》、《小马放飞》、《义勇军进行曲》和《快乐小牧民》等赴南京参加由许卓娅老师组织的南京音乐教研小组活动。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炒萝卜》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演唱。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了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发现,幼儿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感情更融洽了。因此说,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小学音乐课教学是小学基础课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音乐教育不但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也能培养学生的优良的品德和情操,还能使他们的智力与非智力因素都能得到提高。同时,能够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
传统的教学观念认为音乐课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一定的技术和音乐知识因此在音乐课中过多的强调了学习技能、技巧。小学音乐教育并不是要让每个学生都成为音乐家,如果单纯的技术训练就会带有一定的强迫性,容易使学生产生对学习音乐的厌烦心理,丧失对学习音乐的热情和信心。所以我认为作为音乐教师应该明确音乐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悟,以审美教育为核心,使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是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凡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课程,只有课程设置节次的多少之别,并无正副课之分。只要是学校分配的课程,都得无条件的完成任务。
作为音乐教师,写好音乐教学总结汇报有很大的帮助。在音乐课程改革大形式下,对于我们音乐教育工作者,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必须全身心投入到音乐教育改革的浪潮中。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有关于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希望你喜欢。
音乐活动对幼儿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幼儿只有学会认识音乐、驾驭音乐,学会体验音乐的美、追求音乐的美才能进入音乐的天地,获得积极的人生经验。本学期我们音乐领域组以“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为中心,开展了系列活动。
首先,我们进行了理论的学习和研讨。在以往的幼儿音乐教育中,由于教育本身存在的缺陷和具体教育工作者对教育目标理解的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认识上的模糊和行为上的盲目。因此,这对这些问题,我们音乐组的成员一起学习了《浅谈幼儿园音乐活动设计的原则与方法》、《浅谈如何上好幼儿园音乐欣赏课》等3篇文章。在学习中,我们感悟在开展音乐活动时,要根据幼儿的心理发展和年龄特点,从他们喜欢的音乐入手,注重他们的感受、体验和情感的表达方式,让幼儿成为音乐活动的小主人。
其次,我们开展了“一课三研”活动。我们音乐组的老师一起进行选材和备课,研讨氛围浓烈。小班幼儿喜欢“躲猫猫”游戏,我们抓住幼儿的兴趣爱好,选择了小班音乐游戏活动《找小猫》,由毛丹老师执教。活动设计以三段体的形式,设计了层层深入的游戏活动,小朋友在情境中反复游戏,乐此不疲,让幼儿在音乐游戏中尽情享受音乐给我们带来的愉悦。毛丹老师也在“一课三研”活动中,获得了新的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成长了很多。
通过本学期音乐组的教研活动,我们意识到要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把握兴趣、爱好,把音乐与生活、玩耍融为一体,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感受音乐的美和表达的内容,从而达到幼儿喜爱音乐的目的。我们老师还需要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提高音乐教学能力。让我们共同探索,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特有功能,促进幼儿身心的全面和谐发展。
音乐教育有不同于科学教育与思想教育的特殊作用,它不是单纯的是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而是一种提高幼儿智力和智慧,培养幼儿审美能力、创造能力、合作意识和个性,帮助幼儿初步形成正确的审美、技能技巧的教育。简而言之,艺术教育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它的这一特点决定了音乐课堂教学所采用的方法要有别于其他学科。
通过这一次的音乐教学观摩活动,很多老师能够从思想上高度重视,在选择题材上另辟蹊径,在教具的准备上也各显身手。这次观摩教学比较突出的地方表现在:一是音乐活动、游戏贯穿始终,从易到难,提升要求,能让幼儿反复感受并体验节奏的新颖有趣,实现了情感启迪,情感交流和情感表达。二是充分发挥了幼儿学习的主体性,让幼儿学会分享合作。并用自己手中的乐器与教具中的图谱产生积极互动,加深了对不同音乐的理解。三是活动设计紧凑巧妙,教学形式多样,幼儿比较感兴趣。重点难点突出,幼儿基本上都能掌握,并且操作性强,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四是本次活动不是单纯一个音乐活动,而是在活动中渗透了多种元素。如从技能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粗浅的知识技能,从情感角度看,幼儿获得了对音乐活动新颖有趣的情感体验,从认知的角度看,幼儿学会了用自己手中的乐器与教具中的图谱产生积极互动,从社会性角度看,幼儿获得了与同伴合作分享的经验。这其实是一个综合活动,但其中又贯穿了一条主线。
例如:杨松、孔亚柳、董成云几位老师的音乐课比较好的地方:一是题材选择很有新颖有童趣,对于开发幼儿的右脑、促进形象思维的发展,和创新意识养成都有很大的好处。二是老师相信孩子,鼓励幼儿思维开放。从活动中可以看出孩子的想象力是惊人的,只要你给他空间、时间,他们就能插上想象的翅膀飞翔。三是整个活动中根据孩子的想象给予技能上的指导。由于孩子表现自己的所想,活动时显得很愉悦,在这样的气氛中产生了很多很好的创意。
李颖、姜晓波、刘亚南、鲁园园几位老师的音乐课比较好的地方:一是选材适宜,符合托班幼儿的认知发展水平。二是教学游戏化,很好的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而兴趣是音乐活动的重要动力,托班幼儿作为音乐教学的初始对象,兴趣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它会影响幼儿音乐技能的提高速度。三是建立一个轻松、和谐、平等的学习环境,教师通过很好的时机,循循善诱,因势利导,让小朋友在学习技能上得到了充分的自信心。
特别表扬牛林红老师,作为一个刚刚担任教学的年轻助教教师,牛林红老师认真肯学的态度是值得大家学习的,首先是她作为教师的激情和状态很值得提倡,再者是她的教态一直很亲和,有感染力。教学自始至终都在与孩子的互动中,充分调动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这次音乐观摩教学不足之处:
1;音乐课程的特色凸显不够,有些年轻教师有脱离教案的做法,把所制定的目标要求抛在一边,组织活动随心所欲的现象还时时存在。个别教师在选材及制定教学目标上没有依据班级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发展水平,所以教学效果就大打折扣。教师在音乐活动中首先要遵循幼儿音乐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恰当地选用教材,细心地研究教材,从中挖掘有助于培养能力的教育因素,切合幼儿实际情况进行音乐教育,儿童就能得到音乐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孩子有了一定的音乐能力之后,再结合与教材相关的知识技能和生活体验,引导幼儿感受和领悟音乐的情绪情感和教育内涵。我们有意识有目的地安排和制定教学计划并作出合理的安排,使孩子们循序渐进的接受新的知识,教育又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2;有些老师的教具准备不够充分,不够醒目。对幼儿没有吸引力,使他们的注意力不稳定,缺乏自控能力,身体的协调能力不够。
3、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创新。幼儿缺乏经验,但他们的观察力不受约束,也就不会形成固定的思维模式,这让幼儿说出做出的形象往往是成人意识不到又发人深思的。我们需要的是理解与尊重,并给予鼓励。如果我们要求幼儿的观察是建立在客观的基础上,就会把他们带进单一的世界,幼儿的想象力、创造力也会丧失殆尽。在倡导素质教育的今天,创新意识不可避免地被放在了首位,教师要在尊重幼儿的前提下,抛弃原有的教学观念,引导幼儿自己去发现、去观察、去探索、去创造,让创造教育贯穿于各科教学活动中,使幼儿在创新的天地里自由地张开想象的翅膀。
作为一名教师,不是我说你做,而要善于激活幼儿的思维,让幼儿独立思考,产生自己的思想,如果我们的教育总是建立在一个问题只有一个答案的基础上那我们的就是失败的。我们要让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允许标新立异。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那么我们要允许孩子有自己的思想和个性也,相信用这样的观念来教育孩子,他们一定会成长得更棒的!
_年4月14日-15日,省学前教育研究会领导下的省音乐教研小组在合肥开展了幼儿园音乐教育活动的研讨,本次研讨活动的重点是进一步探讨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来自合肥的十一家省级一类幼儿园和蚌埠的两所省级一类园参加了活动。研讨的方式是每家在自身研讨的基础上拿出一节音乐活动供小组研讨,这次活动共研讨了十四节音乐欣赏活动,其中省委幼儿园潘茜老师的《藏族舞蹈》欣赏活动和105医院幼儿园陈娟娟老师的《元霄乐》欣赏活动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通过这次活动,大家得到了以下几点启示:
1、幼儿园音乐欣赏的面可以拓宽。这次音乐欣赏活动有舞蹈欣赏(包括教师用自身的优势直接让幼儿感受和通过录像让幼儿欣赏)、皮影戏欣赏、外国歌曲欣赏、幼儿自己的舞蹈欣赏、进行曲欣赏、山歌欣赏等等,各幼儿园都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使人耳目一新,拓宽了与会者的思路,大家一致认为,幼儿园的音乐欣赏教学是可以在原来只是乐曲欣赏的基础上加以扩大,只要找准切入点,幼儿是可以理解的。
2、通过音乐活动,探索学科的整合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强调学科之间的整合,每个学科自成体系,如何找好位置,使各科之间能够很好地进行整合是大家探索的问题,如《幸福快车》歌曲欣赏,大家就认为可以进行整合,虽然是一节音乐欣赏活动,但通过活动可以进行健康方面的教育,保持愉快的心情,以及歌曲中贯穿着的爱的教育内容等,都可以整合进去,这就比单纯的音乐欣赏更具有一定的意义,由此,引发了大家对选材的研讨。
3、对教学方式方法的研讨。如何在音乐欣赏活动中体现《纲要》的精神,也是大家关心的话题,在这次活动中,每位教师基本上都能做到(1)注重活动的过程,活动的结果次之;(2)能从幼儿的角度提出活动目标,在活动中能很好地尊重幼儿,体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如教师的语言“谁愿意上来跳的,可以跟老师一起跳”,这时可以看到有些幼儿愿意表现,而有些幼儿则愿意坐在位子上欣赏,教师并不是一刀切或统一要求,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愿意;(3)教师的教态亲切、自然,语言规范,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幼儿多通道去感知音乐。
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音乐欣赏和韵律活动的区别有些模糊,对选取的材料本身的挖掘不够深刻,切入点把握不到位,如何更好地将《纲要》的教育理念转化为教师的行为,年青教师的教学机智和教育策略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等等,都有待于研究和探讨。这次活动,我们将推荐《藏族舞蹈》、《元宵乐》、《幸福快车》、《小马放飞》、《义勇军进行曲》和《快乐小牧民》等赴南京参加由许卓娅老师组织的南京音乐教研小组活动。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作为提高幼儿素质的重要学科,是对幼儿进行美育的重要手段,是显露孩子个性、爱好、潜力的最好途径。所以,我在音乐教学中运用讲故事做游戏、即兴表演等各种“动”的形式来充分调动幼儿对音乐学习的用心性,培养他们对音乐的兴趣和爱好。以下是我多年音乐教学实践的几点体会:。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透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三、透过欣赏,提高鉴赏潜力。孩子用动作表现出了乐曲中个别动物的动作。
这时我鼓励幼儿随着乐曲中动物主角的变换,发挥想象,大胆地自编动作,使幼儿在边听边想边做的过程中感知音乐,表现音乐总之,对于大班孩子来讲,教师只能遵循幼儿的年龄特点,利用多种形式,突出一个“活”字来进行音乐教学,才能激发他们对音乐活动的兴趣,提高了他们的音乐素质,同时也大大促进了其智力的开发。
转眼间本学期的教学工作已圆满结束.一个学期以来,有辛苦的付。
幼儿园的音乐教育是对幼儿进行的音乐启蒙教育,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采用音乐游戏的形式,选取适合幼儿的音乐教材,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幼儿只有在兴趣性较强的音乐活动中才能真正喜欢参与音乐活动,感受音乐的情趣。因此,在音乐教育中大班可采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2.通过合理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3.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
二、语言是音乐教育的保证。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
。
一、数学教学游戏的设计不宜单一,游戏内容要考虑幼儿的能力差异。
1、设计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趣味游戏。
《纲要》指出:在每项活动中,应让幼儿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才能使他们的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因而,游戏的设计应具有让幼儿独立思考的成分,从而让幼儿主动去学习,让幼儿积极运用自己的心智去探索周围世界,在探索过程中有所发现,才能有效地发展幼儿思维能力。因此,我在编制数学教学游戏时,都会根据幼儿数学活动的内容和目标,选择和编制大量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的、有趣的游戏,使幼儿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如在小班“学习分类”活动中,我设计了“颜色宝宝找家”、“好玩的图形”等各种游戏,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游戏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了分类。又如在中班游戏“击鼓传球”、“玩具商店”、“小猫钓鱼”中帮助了幼儿练习正确、迅速地数数能力,也促进了幼儿目测能力的发展。
2、游戏内容要因材施教。
教师必须了解本班幼儿的不同水平,按幼儿能力的差异来安排游戏的内容,做到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如:在“使两组数量相等”游戏中,我在提供操作材料时,根据班级幼儿的情况分层次提供,能力强的幼儿提供数量差异大,且不对应排列的操作卡;能力弱的幼儿提供对应排列差异较小的操作卡,这样使幼儿在原有水平上都得到了发展。因此,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可选择不同的游戏形式,如个别玩的游戏,结伴玩的游戏,小组玩的游戏以及集体进行的游戏等。这样既能提高幼儿学习的密度,又能适合不同发展水平幼儿的需要。再如中班数学“学习10以内的相邻数”中,既有幼儿的单独操作游戏“给小动物送礼物”,又有集体参与的游戏“找朋友排队”等,使每个幼儿都能积极、愉快地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3、数学游戏要渗透其它领域。
将数学活动与音乐、美术、体育等游戏进行结合。让幼儿在各种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习数学。如在学习“比较多少”时,我让幼儿玩“抢椅子”的音乐游戏。当音乐一停,会有一位幼儿没有坐到椅子,这时,我就引导幼儿用一一对应的方法来比较,幼儿能通过游戏实践获得“比较多少”的方法的数学知识。
二、提供合适的操作材料,且游戏材料的提供要有利于幼儿智力的发展。
4、提供适宜的操作材料。
“4—5”的教学时,为让幼儿正确感知5以内数量,我为每个孩子准备了一套数卡、实物印章以及做纸球用的皱纸。孩子们通过“给数卡排队做实物卡”、“看数字做纸球”等游戏,很快就理解了数字所表示的物体的数量,体现了材料为数学游戏服务的宗旨。
5、操作数学材料促进幼儿智力发育。
幼儿时期是智力发展的最佳时期,在这个时期促进幼儿智力发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数学教学活动游戏化为幼儿在活动中接触各种材料提供了条件,幼儿在操作材料进行游戏的.过程中,可以认识各种材料的特性,体会物体与物体间的相互关系、相互作用以及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不仅发展了视觉、听觉、嗅觉、等各种感官的感知能力,还发展了幼儿的观察力。例如在“学习10以内序数”的教学活动中,我采用了幼儿非常感兴趣的“捉迷藏”游戏。小动物们分别躲在10间小房子里,请幼儿把它们找出来,孩子们进行了积极地观察,并回答出“某某小动物藏在第几间房子里”,既认识了序数,又发展了观察力、思维力。在操作游戏材料的过程中,幼儿可以探索尝试多种解决问题的途径,不断运用想象和思维,从而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各种经验,促进幼儿的智力发展。
6、创设良好的数学环境,增强幼儿主动性。
教师还要注意为幼儿创设与数学游戏活动相适应的数学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主动性。因此,为了给幼儿提供更多的游戏和自我发现的机会,我在益智区放置了各种教玩具,其中有贝壳、小花片、各种印章、各种珠子、各种图形、操作卡片、数字卡、点卡、分类盒等等,并根据教学内容和幼儿的需要及时地进行添加和更换。在区域中,幼儿可以自由随意地操作各种材料,通过玩“图形接龙”、“母鸡下蛋”、“会变的数卡”、“找邻居”、“小动物住哪里”等游戏进行巩固和练习所学数学知识。
三、教师应善于以不同的角色灵活地指导不同性质和形式的游戏。
7、充分发挥幼儿参与数学的主动性。
教师要正确处理教学活动中的主体与客体的关系,充分发挥幼儿的主体性。把教学活动从教师在教育目标控制下的对幼儿的施教过程转变为教师指导下的幼儿主动学习的过程,使幼儿的学习能体验到游戏的乐趣。幼儿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主导。在幼儿的操作活动中,我一般通过观察、询问、交谈的形式对幼儿进行启发、暗示,进行指导和评价,并及时、准确地进行反馈、调整。
8、教师要扮演不同角色指导幼儿学数学。
在不同形式的游戏中,我们要以不同的角色身份进行指导。在集体进行的游戏中,教师主要起组织与协调的作用;在小组玩的游戏中,教师起观察与鼓励合作的作用;在个别玩的游戏中,教师以观察为主,并对个别幼儿进行交谈与指导;在情景性、娱乐性较强的游戏中,教师一般以角色身份进行组织与指导;在操作性、竞赛性的游戏中,教师主要以评价者的身份进行启发与发现。
幼儿园数学教育应注重启蒙性,生活化,游戏化,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积累数学经验,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为孩子顺利进入小学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备好课是上好课的基础,教案设计的质量是课堂教学的基础,也是正在进行的《新大纲》与新教材学习要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由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由于年龄特征、知识水平、思维水平等因素,不可能直接学习教材,教师在教材和学生之间起一个“转化”作用,即把教材转化为教案,把教案转化为学案,而设计教案是这个转化过程的中间环节。在教案设计上,我根据不同课型,不同水平学生,不同班级情况和自己已有的经验精心设计,以教材为主要教学内容,以学生为主体,以学法指导为重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为主旨,充分发挥教师自身的创造力。在实践过程中有时会出现计划与实际的矛盾,我尽量写好教学后记,便于及时发现矛盾,解决矛盾。
要想学生对音乐课感兴趣,首先要消除学生心中对课堂上的种种顾虑,努力营造轻松、和谐的学习氛围。教师应该保持良好的自身情绪,注重自己的语言艺术,将自己的快乐情绪“传染”给学生;幽默的语言、亲切的微笑、鼓励的眼神、有趣的动作都毫不吝啬地奉献给学生,让学生和教师走得更近,这样学生才能更喜欢音乐课。
传统的教学方式以传授知识为目的,以教师为中心,让学生被动地接受,课堂气氛讲究一个“静”字。而现代教育讲究学生的“参与”、“创造”,要让学生大胆发问,敢于质疑,课堂气氛讲究一个“动”字。那么如何引导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音乐活动中去,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积极能动地参与教学活动,音乐知识和技能、个性有所发展,教学方法的运用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教学方法上,我认为还要勇于创新,要灵活选用发现教学法、问题教学法、体态律动法、自由参与法、课件激趣法等先进的教学方法,用新颖的教学方法来提高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驱使他们积极参与,形成主动性。
教学活动是师生之间相互促进、相互影响的过程。教学取得成功的关键是师生之间能否产生和谐共鸣效应。教师应在教学过程中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交流互动关系。教学形式灵活多样,突出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便于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便于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交流,在新课程音乐教学中,要以学生的生活经验、兴趣为出发点,为学生提供学习、积累音乐文化的广阔天地。
良好的课外音乐活动的开展,也有助于调动学生的情绪、启发学生的思维情感。本学期因各种条件的限制,活动组织较少,可以与课外结合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举办各式艺术节,让每个学生乐于学习更多的音乐技能,学生音乐潜能会被充分发掘,浓郁的艺术氛围在校形成。
总之,在这一学年中我边从事教学工作,边利用课于时间学习探索新教学理论,当然也有许多的不足之处,让我感触最深的是,音乐教育是一门高深的艺术,必须从各方面提高自己,跟上知识发展的步伐,才能更好地让这一代的学生从更高的角度体现人的崇高精神境界的学识财富。但我深信作为一名新世纪的音乐教师,自己能在不断的追求探索艺术的同时,能真正地让学生感受、领悟,从而主动追求真正的艺术,也深信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会有所突破,为社会的发展献上自己微薄的力量。
《纲要》中明确指出:艺术教育应为幼儿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然而在音乐活动中幼儿常常会因为教师指导策略的不当而产生焦虑,教师因重视表现技能或艺术活动的结果而忽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的倾向,影响学习效果。
通过对音乐活动流程的学习和实践,使自己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了新的认识和体验,能有效的促进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并积累了一定的教学经验,同时在实践中也反映出存在的问题,以此作为总结,为日后的工作能有更好的借签。
1、(够用的)故事。
2、为故事匹配(够用的)相应动作。
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
3、用动作去感知音乐(一般需要2-3遍后再添加其他)。
4、增添其他挑战。
《狗熊吃面包》的活动主要是感受乐曲ab两段不同的情绪,学习a段创编动作做面包的过程,b段玩躲避狗熊的游戏。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尝试随音乐创编在身体不同部位捏面团的.动作。体验与同伴在多种变式游戏中玩躲藏游戏的快乐。对此活动我进行了创造和改编。
我将活动的主题换成了《喜羊羊和灰太狼》,我想借助这个孩子们耳熟能详的动画片作为引子,以提高孩子参与活动的兴趣,一个简短够用的故事很快就吸引了孩子:羊村举办一个服装大赛,小羊们都在高兴地为自己设计各种各样的衣服准备参加比赛,灰太狼得知了这个消息也想参加趁机来抓小羊......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吧!孩子们的兴趣都很高,也很兴奋,都想积极的展开游戏。
这时,我提出让孩子们来创造做衣服的动作,孩子们轻松愉快的情绪状态并没有被阻断,游戏又得到了延伸。
在另外一个音乐欣赏活动《神奇的魔汤》里,开始也同样是以一个简短够用的故事开始,以“小精灵”为主角叙述了一个神秘的故事:在森林里住着一个能干的小精灵,她非常的能干,会调制神奇的“魔汤”,“魔汤”不是用来喝的,是用来帮助人们实现愿望的。故事引出后,孩子的好奇心也被提起,都想一探究竟的样子。后续的活动也就正常展开了。
通过两个案例都让我深深体会到,活动的导入既要语言简明、适宜接受。最好是孩子熟悉感兴趣的主题内容,主要是吸引孩子,能为后续的活动做好铺垫。
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
在这个过程中能提高孩子的学习品质,会出现观察模仿学习、创造性学习、解决问题学习。在活动前我们就应该设计清楚是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还是采用幼儿创造的动作。
如《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活动中,a段我们需要收集剪、缝、熨、抖这四个动作。动作来源于孩子创造,收集动作时在众多孩子中只收集一个匹配(够用的)相应动作就可以了。而且在实践活动中我们收集并展示动作时一定要清楚、准确。
而在音乐欣赏活动《神奇的魔汤》里是采用老师规定的动作,同样我们也需要示范精准,切记“想当然”的引导幼儿学习。
用动作去感知音乐。
动作明确以后,就可以放音乐,动作合音乐。
如《喜羊羊和灰太狼》这个活动中,a段我们需要做剪、缝、熨、抖这四个动作。跟音乐展示动作时老师一定要清楚、准确。在练习完一遍后,我们可以引导幼儿去整理我们的动作,在记忆动作的同时感知音乐,再次练习时能更好的用动作来表现音乐。
但是在实践活动时,我光强调了做动作,我忽略掉的问题是,对动作的空间方位没有考虑到去提醒引导孩子,如:剪的动作,那我们剪的时候可以向上、向下、向左、向右剪,但是却不能剪到其它“小羊”的“布”,这样它就做不成衣服了。
如《喜羊羊和灰太狼》b段音乐时,灰太狼出现了,孩子们既兴奋又害怕,有的蹲着,有的站着,有点捂着眼睛,有的兴高采烈的盯着灰太狼的出现,这样的情况也让我失去了控制局面的能力。后面也就显得混乱了。如果在活动前就有了语言暗示或者是要求,就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了。
因此,我们在顺应总流程的同时,还得用心去把握各个环节的设计和实施,在音乐游戏与空间状态中就包含其它方面的学习,如空间流程、合作流程、动作流程、这些流程都是相辅相成的。互相交织的,缺一不可。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有效顺利的进行。
在幼儿熟悉音乐活动的基础上增添适宜的挑战,如;人际合作、创造性表演、队形变换等具有一定难度的活动。但是“高度”要适宜,是孩子踮踮脚尖就能勾到的。从而获得成长的快乐。
通过一系列的学习,让我了解了音乐就是材料,借助动作和游戏作为手段,使孩子达到成长的目的!
蒙台梭利告诫我们:“教师应当经常对儿童的困境进行反思。”我们更应该对造成儿童困境的原因进行反思,从中找出自身及其他可能的原因,积极采取适宜的指导策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促进儿童健康成长。
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自1996年《幼儿园工作规程》颁布之后,国内掀起了一股对于幼儿园教育的讨论热潮。而幼儿园最佳的教育方式就是游戏,怎样让幼儿园教育游戏化是幼教界普遍关注的问题。此情况下,幼儿教师有关幼儿教育游戏化的理解有偏差,笔者从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条件、幼儿园教育游戏化存在的问题和怎样解决问题这三个方面来论述幼儿园教育游戏化的现存问题。
关键词:幼儿园教学。
游戏。
教学游戏化。
1.问题提出。
1.1幼儿园教学与幼儿园游戏的关系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随着本人对游戏理论的了解、认识与探索,进一步引发了如何对游戏的教育价值、游戏与幼儿园教学的整合问题的思考。通过对游戏理论的深入学习,发现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不失为一条可行之路,而“理想的教学游戏”恰恰正是将幼儿教育、教学“游戏化”的有效手段与集中体现。很多研究都认为:儿童对游戏的需求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和食物、睡眠、安全等基本需求相提并论,在幼儿园中,对幼儿教育的最佳方式自然也是游戏。
2.概念界定。
1.游戏。
1我国关于教学的定义多数是针对学校教育而言。此处摘取较有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定义:《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说:教学是“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的共同活动。学生在教师有目的有计划的指导下,积极主动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能力,增强体质,并形成一定的思想品德。[2]”王道俊、王汉澜主编的《教育学》中解释教学为:教学是教育目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一种教育活动[3]。
在半年实习中发现,几所幼儿园在课程设置和空间布置方面没有注意到要为幼儿提供充足的游戏时间和充裕的游戏空间,成为教学游戏化活动开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2)教育性游戏材料的投放。
幼儿园教学的组织开展需要采取小组化和个别化方式。这也就相应的对幼儿园师生比例有了一个基本要求。如果师生比例太低,则幼儿教育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的状态是无法保证实现的,如果比例过高则会造成资源的严重浪费,不符合经济原则。
3.2幼儿园教师的游戏化理念与技能巫待提升(1)教师的游戏化教育理念。
2传统教育中,教学活动的开展主要采用集体教学的方式,教师在长期的教育工作中也形成了许多适应该教学方式的教育经验与技能。教师习惯于“领导者与组织者”的角色,对纪律的要求十分严格,幼儿的一切活动与行为都必须服从集体、统一要求,都必须顺应教师的教学安排。然而教学游戏化要求教师要具有较强的灵活性与随机应变能力,要时刻关注每一位幼儿的兴趣与需要,适时、及时的提供有效指导。
4、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实现的途径4.1创设富含游戏性因素的幼儿园环境。
幼儿园环境是一个包括了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综合环境。幼儿园环境的优化必须把幼儿园物理环境、制度环境和人文环境作为一个整体的背景来实施。首先要做到以下几点:
每个人对于周围的事物、事件都有都会有一定的价值判断,幼儿园教学游戏化也需要一个评估系统,幼儿园发展性评价系统的建立需要以下几个方面的努力。
34.4重视家园合作,争取家长对教学游戏化的理解与支持。
幼儿园教学游戏化如果没有家长的理解和支持,也是注定要失败的。因此要做到以下几点:
(1)幼儿园要向家长宣传、普及游戏知识。
幼儿园管理模式从封闭式的、单向管理方式转变为开放式、民主化管理模式,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在整个社会文明发展中彰显了游戏精神的存在。参考文献:
[1]刘众:幼儿园游戏教学论,中国社会出版社,1999年,第40一56页。[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5年,第150页。
[3]王策三:教学论稿,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第88页。
本学期的教研活动主要研究如何在幼儿园有效的开展音乐活动,在这期间我们举行了几次观摩活动,老师在一起相互学习相互研究,使我们老师在这一学期对音乐教育有了很大的进步。对本学期的教研收获有以下两点。
一、培养音乐情趣是关键。
1、遵循幼儿生理心理特点,培养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本班这学期开展了几次音乐活动,开始只是用音响先让幼儿听音乐然后结合律动一句一句的学歌词,通过几次的教研活动让我明白采取生动活泼的教学内容和形式,培养和发展幼儿对音乐的兴趣是十分重要的,如采用音乐游戏音乐律动的形式,带孩子在音乐的伴奏下,动手、动脚、动口做一些活泼有趣的活动,在此,我们以音乐游戏的形式开展音乐活动《小红帽》,幼儿在活动中兴趣性很强,孩子们用活泼愉快的音乐游戏活动,在听听、动动、说说中,培养和发展了音乐听觉能力,音乐的记忆能力和动作的协调能力。
2、通过节奏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3、拓宽幼儿知识面,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
二、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
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如在新授歌曲“小红帽”时,先和幼儿玩一个情景表演游戏,让幼儿扮成小小红帽,教师扮成“大灰狼”这个游戏是为学唱歌曲服务的,因此玩的次数要恰到好处,才能收到满意的效果。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教师应当为幼儿创造多样化的环境,使幼儿的生活、游戏、劳动都有优美的音乐伴随,美化幼儿的生活,美化幼儿的心灵。
音乐活动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的音乐教育的基本目标是能喜欢参加艺术活动,并能大胆的表现出自己的情感和体验。以下是的幼儿园音乐教学心得体会,欢迎阅读。
一、拉近距离,引起情感共鸣。
一大班的孩子由于年龄特点,对那些抽象、平板的讲述是很难产生兴趣的,所以,我在教学中就用生动、形象的体态语言来进行授课。通过灵活的眼神、活泼的语气、夸张的动作来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以此来缩短我与孩子们之间的距离。久而久之,孩子们很自然地就对我产生一种亲切感和信赖感,喜欢和我交流,愿意表达自己的内心感受。同时,他们就会把对我的这种感情迁移到对我所担任的音乐课的学习上,逐渐对音乐产生了兴趣,并有了强烈的学习欲望。
二、创设意境,提高歌曲表达力。
如何培养幼儿对歌曲的表达力呢?
1、讲述故事,引发兴趣歌词,是音乐的一种文学形式,虽词语不多、篇幅短小,但却是幼儿与歌曲接触的第一步,歌词中所描绘的人物、情节、语言、动作对幼儿有着直接的影响。但幼儿园的孩子还不具备独立朗读和理解词义的能力,此时若采用传统的条文式的灌输,对他们来讲则会由于抽象而失去吸引力。如歌曲《小乌鸦爱妈妈》,我就是在讲述故事的过程中将歌曲通过角色对话演唱出来的——这样,孩子们在听故事的同时,情不自禁地对歌曲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学习的积极性随之高涨。
2、范唱感染,激发欲望每首歌都有各自所要表达的不同内容和情感,他们或高亢、或低沉、或欢快、或抒情,如何让幼儿感知这一切呢?这时就需要教师按照歌曲的情感要求、风格特点进行有感情的范唱。例如在歌曲《炒萝卜》这节课,我进行了两次范唱。第一次范唱是清唱并借助于动作,让幼儿感知歌曲的美妙、欢快活泼及有趣;第二次范唱是边弹边唱,让幼儿根据我唱的内容展开丰富的想象,在脑海中描绘出歌中所唱娃娃厨师切菜切肉、翻炒做饭,用心者饭香菜香味道好,贪玩者饭焦菜焦真糟糕的有趣画面;而在歌曲《小乌鸦爱妈妈》的范唱中,我通过丰富的表情,抒情的旋律以及有感情的演唱,让孩子们体会妈妈生病了,小乌鸦不贪玩,捉了虫儿飞回家,一口一口喂妈妈的感人画面——这样,使孩子们对歌曲有了一个较完整的艺术形象,从而激发了幼儿学唱歌曲、急于表演的欲望。
3、模仿演唱,由于大班孩子尚未具备一定的视唱的能力,不能独立处理关于音准的高低、节奏的快慢等方面的问题,所以他们只能采用模仿演唱的方法来演唱。
三、
提供让幼儿展示个人音乐见解的舞台,提高幼儿的音乐表现能力。
喜欢音乐的孩子们特别喜欢表演,为此,我经常为幼儿提供表演的机会,让幼儿在不同的音乐中,在广阔的音乐舞台上展示自己。如。在游戏中为幼儿开辟一块自由表现的舞台,为幼儿播放幼儿喜欢的音乐,幼儿就会在这片舞台上自由自在的表现自己。当然,音乐的表现手法还有很多,唱歌、朗诵、绘画、舞蹈等。音乐欣赏激发幼儿了的创新欲望和兴趣,针对不同的音乐选择不同的表现方法。从而更好的发展了幼儿的创新能力。
通过研究发现,幼儿不但喜欢上了音乐,而且在音乐的熏陶下,幼儿的自制能力得到了提高,而且不同音乐的熏陶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锻炼,音乐的感受能力得到了培养,良好的倾听习惯得到了巩固,幼儿的思维开拓了,课堂气氛也活跃了,在其他活动中同样学会了从各个不同的方法去考虑问题,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师生感情更融洽了。因此说,教师在活动中要善于引导、善于发现、善于为幼儿提供表现和锻炼的机会,使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身心得到和谐的发展,能力得到不同的提高。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意境。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幼儿园音乐教学工作总结2017,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间过得真快,我担任专职的音乐教师已经一学期了,在此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意境,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发芽成长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觉得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我认为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孩子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或者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比如游戏“照镜子”就是选取了孩子们生活中的内容作为素材,加上音乐让孩子根据音乐对自己已有的照镜子的经验进行再次创作,这样很容易使幼儿理解,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并能运用音乐、律动等手段加以表现。也就是说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我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编制了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孩子们在这样设计编排的音乐活动中兴趣很高,使他们觉得象做游戏一样。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考虑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比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编出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变化的天气”“我们去郊游”等等。幼儿将获得的有关音乐知识,都在新情境中运用起来,虽然运用的有很多是复习与重复的方法,但也是建立在思维经验的基础上,它注重的是幼儿通过对物体(乐器、道具)的操作摆弄经过亲身的感性活动,去真正理解知识。现在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人人能敲奏各种乐器,并且中、大班孩子甚至小班的孩子都能用乐器来表现音乐内容。比如:小班一节音乐课《小兔和狼》,歌词中提到“小兔子蹦蹦跳跳”、“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等,我会启发孩子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些事物,孩子们会想到用木鱼来表现小兔子,用沙球来表现风儿和树叶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孩子们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特性了解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重新组合,进行创作。所以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才能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如创编歌词,创编乐曲、歌曲、舞蹈等,幼儿渴望充分地表达自己能表达的东西,他们自然地进行探索、创造。现在的音乐活动中,我尽量不在幼儿音乐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指导性意见,而是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小熊运西瓜”游戏活动,不管是小熊如何运西瓜,还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西瓜滚跑等等,我没有进行示范,都是通过幼儿多次地尝试游戏活动,大胆地去理解探索创造,他们的乐感就渐渐形成了,也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不要求幼儿立刻把音乐成果创作得完美无暇,
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带有孩子气的,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拔,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如在幼儿随音乐自由想象动作的过程中,我不着力于幼儿动作的漂亮,而着重于观察其形态,倾听其想象然后进行点拨提高。又比如:乐器创作活动“我的一天”,孩子们最后用乐器给自己的故事配的音都很简单,而且形式也比较单一,但是这毕竟是孩子刚开始自己创作的作品,而且是大家共同合作做出来的,虽然作品不是很成熟,但我给予了孩子们很高的评价,也使孩子们有一种成功感。我觉得教师不能着急:“这像什么音乐”,应耐心等待,而且一开始建构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很简单的,不像样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安全感,逐渐让幼儿从不像样趋向像样,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真正体现幼儿在学习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情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通过进行情景式教学的实验,总结了情景式教学的几个步骤:
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转化情境
(一)设置情境。
1、特殊的学习环境的创设
这学期,幼儿园专门设了音乐教室,孩子们来到这个环境中,就知道是来进行音乐活动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教师带领儿童综合的运用各自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并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来观察、操作这些环境和材料。儿童通过与这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会自觉的把这种外部环境中孕含的音乐的各种因素吸收进去,最终构成内心的音乐体验和音乐概念。
2、组织教学,设置与课堂教学目标相配套的教学情境。
组织教学主要包括安定学生情绪,让学生听着音乐律动进教室,感受音乐氛围和师生问好几个基本步骤。比如:游戏“去寻宝”(音高练习游戏),老师首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模拟的寻宝探险区域,通过教师的语言导入:“今天我们要到大森林里去寻宝,我们赶快出发吧!”把孩子引入到大森林的自然环境中,引发了孩子对接下来森林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期待,同时也能迅速的进入角色,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感受情境:
(三)、表现情境:
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孩子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愉快的学习,并尝试创造性的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所学的技能等各种方式来表现音乐的情境。在“去寻宝”中,孩子们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游戏,到每一扇门前时都会认真听老师给的旋律,但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是在进行模唱练习,反而是想办法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每一个阻碍。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是将学习内容游戏化、情景化,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出色的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四)拓展情境: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比如:对歌曲的创编、音乐的再现等等。在“去寻宝”中,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设置每一扇门的音乐咒语,其他孩子来模唱,这对孩子来说又是积极创作、互相学习的机会。在拓展情境这一环节所有的创编活动中,都是孩子创造性的表现,或小组成员大家共同合作完成,因此所有的人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尔后又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
(五)转化情境: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使幼儿从情境中获得科学知识,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老师要引导大家去做总结,人人都可以很自信的、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一环节中,缓和孩子的情绪,并使他们带着一种期待离开课堂,同时也和开头的组织教学形成了呼应。
总之,在情境式教学模式中每节课都没有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为幼儿创设一种与教学目标、内容相配套的情境,引导幼儿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让幼儿真正的参与实践活动,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去怎样做。
在评价时教师往往用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相同的技能。教师将大量时间化在评价幼儿是否遵守规则,惩罚或贬低做了错事的幼儿,让许多幼儿静静坐着等待教师处理纠纷。在音乐活动中,我尽量摒弃传统教学的一些作法,重视了整体性的评价。
总结是事后对某一阶段的学习或工作情况作加以回顾检查并分析评价的书面材料,它能够使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不妨让我们认真地完成总结吧。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幼儿园小班音乐教学总结,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不知不觉,我担任专职的音乐教师已经一学期了,在此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意境,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发芽成长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觉得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我认为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孩子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或者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比如游戏“照镜子”就是选取了孩子们生活中的内容作为素材,加上音乐让孩子根据音乐对自己已有的照镜子的经验进行再次创作,这样很容易使幼儿理解,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并能运用音乐、律动等手段加以表现。也就是说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我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编制了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孩子们在这样设计编排的音乐活动中兴趣很高,使他们觉得象做游戏一样。
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带有孩子气的,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拔,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如在幼儿随音乐自由想象动作的过程中,我不着力于幼儿动作的漂亮,而着重于观察其形态,倾听其想象然后进行点拨提高。又比如:乐器创作活动“我的一天”,孩子们最后用乐器给自己的故事配的.音都很简单,而且形式也比较单一,但是这毕竟是孩子刚开始自己创作的作品,而且是大家共同合作做出来的,虽然作品不是很成熟,但我给予了孩子们很高的评价,也使孩子们有一种成功感。我觉得教师不能着急:“这像什么音乐”,应耐心等待,而且一开始建构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很简单的,不像样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安全感,逐渐让幼儿从不像样趋向像样,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真正体现幼儿在学习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情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我通过进行情景式教学的实验,总结了情景式教学的几个步骤:
设置情境感受情境表现情境拓展情境转化情境
(一)设置情境。
1、特殊的学习环境的创设
这学期,幼儿园专门设了音乐教室,孩子们来到这个环境中,就知道是来进行音乐活动的,在这种特殊的环境中,教师带领儿童综合的运用各自的听觉、视觉、触觉、运动觉,并通过各种游戏的方式来观察、操作这些环境和材料。儿童通过与这种环境的相互作用,会自觉的把这种外部环境中孕含的音乐的各种因素吸收进去,最终构成内心的音乐体验和音乐概念。2、组织教学,设置与课堂教学目标相配套的教学情境。
组织教学主要包括安定学生情绪,让学生听着音乐律动进教室,感受音乐氛围和师生问好几个基本步骤。比如:游戏“去寻宝”(音高练习游戏),老师首先把教室布置成一个模拟的寻宝探险区域,通过教师的语言导入:“今天我们要到大森林里去寻宝,我们赶快出发吧!”把孩子引入到大森林的自然环境中,引发了孩子对接下来森林里发生的一系列故事的期待,同时也能迅速的进入角色,主动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二)、感受情境:
(三)、表现情境:
这一环节是整个课堂教学的基本内容,孩子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主动、愉快的学习,并尝试创造性的用自己的声音、肢体语言、所学的技能等各种方式来表现音乐的情境。在“去寻宝”中,孩子们在模拟的情境中进行游戏,到每一扇门前时都会认真听老师给的旋律,但孩子们并没有感觉到是在进行模唱练习,反而是想办法要通过自己的努力突破每一个阻碍。在这一环节中关键的是将学习内容游戏化、情景化,发挥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他们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能够出色的完成自己所承担的任务。
(四)拓展情境:
这个环节是整个教学模式的核心和课堂教学的高潮。主要是学生创造性和主动性的发挥,是课堂教学的深化和延伸。比如:对歌曲的创编、音乐的再现等等。在“去寻宝”中,可以让孩子自己来设置每一扇门的音乐咒语,其他孩子来模唱,这对孩子来说又是积极创作、互相学习的机会。在拓展情境这一环节所有的创编活动中,都是孩子创造性的表现,或小组成员大家共同合作完成,因此所有的人都会全身心的投入,尔后又为自己创作的成功感到欣慰与自豪。
(五)转化情境:
在这一环节中主要通过教师的启发总结,使幼儿从情境中获得科学知识,领悟所学内容主题的情感基调,做到情与理的统一,老师要引导大家去做总结,人人都可以很自信的、大胆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在这一环节中,缓和孩子的情绪,并使他们带着一种期待离开课堂,同时也和开头的组织教学形成了呼应。
总之,在情境式教学模式中每节课都没有太多的讲述,教师主要为幼儿创设一种与教学目标、内容相配套的情境,引导幼儿去做什么,接下来就是即兴创作,大家似乎感到每一节课都是在“玩”,在置身于“玩”的过程中去感知音乐的内涵,去产生情感上的沟通与联系,在“玩”中增强合作意识和在群体中的协调能力。让幼儿真正的参与实践活动,把教师怎样讲变成让学生去怎样做。
在评价时教师往往用一个预先确定的标准来评价幼儿,希望所有的幼儿都能完成同样的任务、形成相同的技能。教师将大量时间化在评价幼儿是否遵守规则,惩罚或贬低做了错事的幼儿,让许多幼儿静静坐着等待教师处理纠纷。在音乐活动中,我尽量摒弃传统教学的一些作法,重视了整体性的评价。
首先,重视幼儿从事音乐活动的情感因素,重点讲评幼儿活动过程中所感受到的愉悦情绪体验,帮助幼儿建立自信,获得成功感,发现幼儿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如幼儿在进行多声部儿歌轮念、轮唱,轮奏的系列游戏活动中,在一次次的实践活动中,幼儿真正从中感受到我是集体中的一员,我错了声音就不好听了,我尽力用下面评价鼓励幼儿发展自我控制能力,当游戏未取得成功时,我就通过提问或提出建议,并让幼儿进行思考、实践、鼓励幼儿最后通过努力合作而取得成功。因而,在这引起活动中使那些顽皮的,注意力不集中的幼儿都增强了自控能力,促进了幼儿兴趣的发展。
其次,评价中重视幼儿的探索与创造,我允许幼儿有不同的答案,鼓励其能从自主解决问题和实践中学习,营造一种相互讨论的气氛。因为,幼儿参与在活动过程中,不断进行自我学习,他们的音乐素质(及各方面的素质)在教师创造的适当的环境中,自然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教师一定要了解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评价,使每个幼儿“花朵”都渐渐绽开。如一次我让幼儿欣赏一段乐曲,引导幼儿想象并作画,在评价时,我让幼儿相互交流、讨论,发表自己的见解。我在评价中较注重调动、推进幼儿与材料间,成人与同伴间的互动,评价的效果是能激励每个幼儿动起来,思考起来,至于幼儿“编”得怎样,并不看得过分重要,评价中要重视发现幼儿的独特见解,培养幼儿与教师讨论的勇气,因此,教师应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方式,接纳所有幼儿的音乐创作作品,鼓励幼儿大胆创新,以增加幼儿主动参与活动。这种教学着眼于幼儿的未来。在教学中可能会感到起步很慢,但这过程中幼儿所获得的点滴知识都不是教师“灌”的,而是自己探求到的。而这恰恰是最重要的。
当幼儿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幼儿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幼儿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幼儿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幼儿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但有时把握不住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使金浑身解数也“镇”不住他们。像有一次,我把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由于孩子们对乐器非常感兴趣,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但这时也乱了,他们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讨论起来,时间到了我怎么也拉不回来了。我觉得肯定是我表扬没运用在点子上,过于频繁反而失去了它的威力,要不就是自己备课不足,没有“备”好孩子或者不够吸引孩子。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能有所改进。
进音乐美好的境界中,在感受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纯洁他们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性情,促进他们身心和谐发展。
我担任的是一至六年级的音乐教学,从这一周多给同学们的上课情况来看,大部分学生在唱歌的姿势上,习惯较好,而且表情也较丰富,能根据歌曲情绪进行表达,部分班级还能识读简单乐谱。还能即兴创编同歌曲情绪一致的舞蹈,并参与表演。但在读谱知识的运用上较弱,咬字,吐字也不够清晰,特别是男生好胜心强,爱表现自己,常会出现喊歌现象,导致缺乏对声音美感的正确认识,缺乏气息的支撑。
二、教学目的要求及重难点。
1、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把“五爱”的教育和活泼乐观情绪,集体主义精神的培养渗透到音乐教育中,使学生成为“四有”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和建设着。
2、启迪智慧、陶冶、培养审美情趣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3、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掌握浅显的音乐基础知识和简单的音乐技能,使学生具有认识简单乐谱的能力。
4、了解我国各民族民间音乐,培养学生对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三、教学的具体措施与要求。
(一)创设情境,培养兴趣,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要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和智慧,教师就要创设一定的情境,使他们获得直接的体验,并激发其创造的欲望,从而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
1、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黑格尔说过:“音乐是情感的艺术。”只有使学生处在形象活泼的音乐氛围中,才能受到良好的音乐熏陶,达到的教学效果。教育家杜威也提出:“为了激发学生的思维,必须有一个实际的经验情境,作为思维的开始阶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适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动脑、动口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把学生带入情境之中。
2、利用教具,培养兴趣。
乌申斯基说:“没有兴趣,被迫进行学习会扼杀学生掌握知识的意愿。”科学家爱因斯坦也曾讲过:“兴趣是的老师”。教学中如何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引发好奇心,这是一门技巧。如:利用美丽的画面,动听的歌声去看、去听,充分调动学生的视觉和听觉器官,更形象直观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扩大音乐视野。教师随时抓住学生的注意力,善于摸索、分析学生心理,了解学生的心态,这样才能不断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所以,我们在音乐教学中应努力营造音乐氛围,引导学生抓住音乐特点,“读”懂音乐,感受音乐。
(二)精选教法,快乐学习,提高音乐教学实效。
儿童如同一株花苗,要浇之以爱,灌之以鼓励,她才能绽放美艳的花蕾。因此,音乐教师应有意营造一种非常宽松、活泼、自由的氛围,以民主的态度,商量的口吻,指导学生进行音乐活动。放手给学生一个充分自由发挥的空间,为他们营造一个“自由王国”,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一种积极的活跃状态。这样,就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使他们学得主动、学得开心。
1、创设舞台,展示自我。
心理学和教育学研究表明:“爱动”是儿童的天性。在学习和生活中,儿童总是喜欢亲眼看一看,亲耳听一听,亲手试一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为学生设置一个展示自我的舞台是非常重要的。在孩子们进行集体演唱时,我觉得老师应该为学生营造一个“自由王国”。因为低年级学生通常是活泼好动的,在教学教育活动中,应灵活地运用多种多样的手段,为学生提供“动起来”的机会,从而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获得知识、掌握新技能。在顺利完成歌曲教学任务后,我又设计开展了“课堂舞会”这一活动环节,放手让学生尽情地唱、尽情地跳,把整堂课营造的喜悦气氛推向潮,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展示自己的才能。顺其自然,依据学生的认识天性,为学生留出课堂空间,就是为学生留出了快乐天地,为学生留出了主动学习的时空,有了学生展示自我的舞台,课堂教学会张弛有度,教学效果也会事半功倍。
2、趣味游戏,快乐学习。
无论是什么样的游戏对学生都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学生爱玩的天性决定了他们愿意参与教师为他们精心设计的游戏。为了巩固学过的歌曲,我设计了“开火车”这一游戏。由我做火车司机,唱歌曲中的任意一句,由学生接唱,只有唱正确的才能坐上我的小火车,孩子们个个热情高涨,积极踊跃,不亦乐乎。“开火车”游戏的目的在于让学生乐于开口,大胆演唱,让学生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培养学生敢于表现的意识,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音乐课堂借助游戏,使得教师乐之教,教的新,学生乐之学,学的活。教育在发展,教学手段要革新,教学艺术要提高,我们教育工作者只有勤奋钻研,投身教改,才能开拓一条成功的课堂教学之路!
在音乐教学中,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是现代教学观念的核心。学习者是整个课程的核心,是一种通过学生主动学习来促进主体发展的一种教学思想和教学方式,其实质体现了现代教育特征。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让学生体验到一种自己在亲身参与与掌握知识的情感,乃是唤醒青少年特有的对知识的兴趣的重要条件。”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求知的心奋感与成功感的结晶,是教师不断引趣、启发、练习、创造、反馈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教师在教学中让学生通过说、听、唱、做、想等多项活动,把学生从简单低级的趣味性阶段,引向求知的乐趣上。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根据教学需要,创设合乎实际的教学情境,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通过听、视等多种途径积极参与教学过程,这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教学方法。
如果说“听”是引导学生对音乐形象的初步联想,那么“视”就是把这一联想进一步深化到具体形象。音乐离不开听,但又不能仅仅停留在听觉阶段。因为音乐总是在表现和探索并形成一定的意境。如果过分强调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排除干扰专心的听,这只是注重了音乐艺术本身的个性。如果能运用各种辅助手段,多元化的帮助学习者消化、吸收音乐,这就注重了音乐与其他艺术的联系。可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理解多元文化。这些与音乐相关的领域、相互沟通、彼此强化。教育心理学家认为:如果学习者能同时开放多个感知通道比只开放一个感知通道更准确,更能有效的把握学习对象。如动态的、视觉冲击等参与音乐的感知与体验,收效会不错。因此,采用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更能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从而培养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创造性。有一项调查显示:视听与只听获得的收益,视听明显大于只听效果。而视听结合的教学模式,最重要的是学生积极的参与。新的课程中也给学生留下了很大的想象与参与空间。
第一,角色转换。即以学生为本位,改变以往被动的角色,让学生承担一定的课题,给学生以发挥的空间。组织学生生机勃勃的参与。带给学生以快乐。使课堂内充满笑声。学生设计,教师的补充。师生共同讨论。教学容量大,学生印象清晰、受益匪浅。
第二,设疑。这是教师有目的有选择地向学生提出问题。设疑是为了启发学生探索的欲望,这是为了一步步引导学生通过探索找到正确的答案。“疑”可以是针对教学重点而设,也可以是为解决教学难点而设,还可以为启发诱导加深印象而设。
第三,音乐教学的根本目的不只是让学生在课内多听几首好的作品,而是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利用有限的教材去激发学生欣赏音乐兴趣的火花。兴趣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动力,学生有了这种动力就可以利用多余课内教学时间的多少倍,去寻找比音乐课堂内多若干倍的音乐作品。传统的音乐教学把内容与注意力重点放在过去是被中西文化的阐释或演绎,而这些东西虽具历史性,然而历史感太沉重,与现代生活的艺术相隔的时间太过久远,无法跟上时代的脉搏。无法跟上学生前进的脚步与需要。如将视听的教学模式贯穿于教学中,注重学生的创新潜能开发,强调他们的创新性,使学生不仅听到声音,同时能欣赏到形象,从而陶冶性情,加深对学习音乐的爱好。
爱因斯坦曾说过:“在学校和生活中,工作中最重要的动机是工作中的兴趣,是工作获得结果时的乐趣,以及对这种结果的社会价值的认识。”所以,我们作为基本教学中的一员,要不断创设出符合时代需求,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新思路。
不知不觉,又是一学期过去了,本班这学期我班共有幼儿27名,其中男生16人,女生11人。在此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鉴于这一特征,“新标准”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放在课程目标的首位。可是在现实音乐教学中,也有幼儿对它兴趣索然。
小、中班幼儿无论在生理上还是心理上都不同程度的年龄特征,音乐兴趣应侧重激发和培养。因此备课前我都会根据教学内容自制一些相应的教具,运用在课堂学习过程中来引起孩子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兴趣。大班的幼儿,仍然以形象思维活动为主,但抽象思维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增强。音乐兴趣不仅要保持还须使幼儿乐于参与音乐活动,其音乐学习领域有必要拓宽接触的音乐曲目需要更加丰富,音乐体裁、音乐表演形式,音乐知识也需要增加内容。在教学中我尽量采取新颖的教学手段来培养其音乐兴趣,我曾以节奏为主题为幼儿开展--节奏接龙 的音乐活动,实践中幼儿展现自己的个性在教师的鼓励下用不同的节奏表达,幼儿敢于对已有知识提出质疑和修改,从而引导幼儿创新思维的发展。
每堂课安排5分钟的时间进行节奏问好及练习,这个项目学生非常喜欢。我总在出示节奏类型后,请学生尝试拍打节奏,亲身感受节奏带来的美感,再由幼儿互相启发评价,最后由教师讲解,授以正确的做法。这个看似简单的节奏练习一旦融入思维的过程,就变得其乐无穷了。在教学中融入其它学科的教学方法。在教学中我首先让幼儿整体感知乐曲,说说听后的感受,你最喜欢哪一个乐句?找出相同的乐句。在此基础上进行试唱、视唱、哼唱,以及歌曲的教学,在教学时有针对性,幼儿学习的难度降低了,效率提高了,兴趣更浓厚了。
心理学家研究证明:当孩子的行为表现受到教师的肯定、激励和赞赏时,他们就会产生愉悦、积极主动的情绪体验,就会以饱满的热情、百倍的信心,投入到学习中去。在音乐教学中,要让幼儿人人都积极参与,并能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作用和创新思维,需要教师用爱心鼓励他们大胆探究,大胆创新。要允许根据教学任务有独立的创作和实践,让每个幼儿的思维不受限制,对幼儿每一个思维的闪光点都给予充分鼓励。
在活动中,我会创设平等、民主、愉悦的环境,能够在课堂中点燃学生的求知火焰。但有时把握不住幼儿音乐课上总是乱糟糟的使金浑身解数也“镇”不住他们。
像有一次,我把幼儿分成若干组,让他们自由设计活动内容。《可爱的小动物》是一首深受小朋友喜欢的歌曲,歌词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他们对小动物天生就有一种特殊的情感。在教学中,有个小朋友说:“老师我想把歌词内容改一改,因为我有一只可爱的小花猫,行吗?我还能画给大家看呢。”听了孩子真诚而幼稚的话语,我欣喜地笑了:“怎么不行,大家都可以画一画、改一改。”于是,课堂气氛活跃了,也是这时乱了,他们各自画了起来或三人一组,或五人一组,纷纷讨论起来时间到了我怎么也来不回来了,等等场面。肯定是我没有运用表扬没在点子上,过于频繁反而失去了它的.威力,要不就是自己备课不足,没有“备”好幼儿?或者是不是自己的表现力不够没能吸引学生。希望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能有所改进。
教育原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我们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汽车开来了》一课教学时,幼儿听了两遍录音范唱便会了,但绝大多数是面无表情地唱。我便启发他们:“你们坐过汽车吗?谁说说坐汽车时的心情?”小朋友一下子来劲了,坐过汽车的幼儿纷纷举回答,他们有的去过北京、上海、南京……我又说:“老师今天带大家去旅行,于是我扮司机,小朋友扮乘客,在教室里转起圈来,边玩边唱刚学过的歌曲,小朋友们个个情绪饱满,兴奋异常。歌声中充满了情感,洋溢着美的色彩。
总之,教师必须善于走进幼儿教育的情感世界,把自己当作幼儿的朋友,与幼儿平等相处,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并让美的音乐去触动他们的心弦,让音乐与孩子的心灵靠得再近一些吧!
出,也有甜蜜的收获,我尽心尽责,投入于工作中,在工作中不断实践、总结、更新,力求做到最好。孩子们各方面的能力都不同程度地提高了,我与孩子们的感情也日益深厚,看到孩子们开心的笑容,我感到了莫大的快乐。孩子进入幼儿园,接触音乐的机会增多了:晨间活动有音乐相伴,音乐课上有动听的歌声每时每刻都有音乐莹绕在孩子们的身边。以下是本人这个学年的音乐工作总结:
1、培养幼儿参与音乐活动的兴趣
2、通过合理训练培养音乐情趣。
幼儿活泼好动,总是蹦蹦跳跳闲不住。节奏性活动是幼儿喜欢的活动。教师一方面可以通过拍手、拍腿、拍脚等动作来进行节奏训练;另一方面可以为幼儿提供一些打击乐器引导他们在有节奏的身体动作和运用乐器演奏活动中感受节奏性活动的兴趣和美感。
3、提高唱歌兴趣。
幼儿歌曲来自幼儿生活,反映幼儿生活。引导幼儿了解与歌曲相关的知识,不仅可以拓宽幼儿知识面,结合歌曲内容培养动手动脑能力,还有助于对歌曲内容、情绪的理解与感受,提高歌唱的兴趣和表现力。
音乐和语言有着非常密切的关系,一首活泼、动听的歌曲往往就是一首首好的儿歌、诗歌;一首首优美、诙谐的乐曲都好象讲述着一个个有趣的故事。音乐教学不仅能培养幼儿的音乐素质,而且能全面促进幼儿身心和协发展。其中,语言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语言是开展音乐教育的重要保证,我们应该寓语言于音乐教育之中。
首先,我们在进行音乐教育时,要有意识地去培养幼儿的语言能力。在幼儿听完一首歌曲或乐曲后,教师应及时鼓励幼儿读者讲讲自己的感受和对作品的理解。这样,既增加了幼儿表达的机会,又满足了他们表达的愿望,提高了他们的语言能力。
其次,要把握好尺度,即在进行音乐教学活动时,要正确处理好音乐与语言的关系。
自己对音乐的感受和理解,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编出自己喜欢的小故事。这使幼儿享受到了表现自我的乐趣,同时发展了幼儿的语言。
总之,幼儿园的音乐教育不应局限于音乐课中,应渗透于日常生活中。
1、感受与同伴一起活动的乐趣,愿意在集体中进行表演,2、感知、理解故事内容,丰富相应的词句“敲”、“门关的紧紧的”。
3、能用有关的动作表达出对角色的理解,进行简单的表演。活动准备:
1、故事磁带、录音机;设置故事背景图一张。
2、头饰:兔子(4个)、狼;瓶子5个。
3、一个小兔子玩偶。活动过程:
3、教师生动有趣的讲述故事《小兔子乖乖》。(1)教师边演示教具边表演故事。
(2)分段讲述故事,重点强调小兔子的特征;故事情节的对话;不同角色的不同声音的说话、唱歌的表达。
4、播放故事磁带,集体完整地欣赏故事。(1)围绕故事内容,教师进行简单的提问:师:你最喜欢故事里面的谁?你来学学它的动作。(2)讨论:小兔子乖不乖?不要随便给陌生人开门。
5、采用合作的方式,让幼儿参与故事的讲述。
(1)教师再次讲述故事,在幼儿熟悉的故事环节中,请幼儿参与故事的表达。(小兔子说的“我们知道了”及大灰狼和兔妈妈不同声音的歌曲演唱。)(2)集体讨论:大灰狼/兔妈妈是怎么唱歌的?小兔子听到大灰狼/兔妈妈是怎么回答的?(3)师幼用歌声共同重复狼和小兔、兔妈妈和小兔的对话。
眨眼间这个学期又接近了尾声。一群哭哭啼啼来幼儿园的孩子们马上要升中班,成为哥哥姐姐了。看着这些可爱的孩子们,不禁回想起一学期来与他们共同生活、共同收获的点点滴滴……忙碌、紧张,却又充实而快乐。现对本学期各个方面的工作进行总结与反思,从而汲取经验,发现不足: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意境,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发芽成长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觉得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我认为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孩子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或者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比如游戏“照镜子”就是选取了孩子们生活中的内容作为素材,加上音乐让孩子根据音乐对自己已有的照镜子的经验进行再次创作,这样很容易使幼儿理解,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并能运用音乐、律动等手段加以表现。也就是说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我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编制了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孩子们在这样设计编排的音乐活动中兴趣很高,使他们觉得象做游戏一样。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考虑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比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编出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变化的天气”“我们去郊游”等等。幼儿将获得的有关音乐知识,都在新情境中运用起来,虽然运用的有很多是复习与重复的方法,但也是建立在思维经验的基础上,它注重的是幼儿通过对物体(乐器、道具)的操作摆弄经过亲身的感性活动,去真正理解知识。现在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人人能敲奏各种乐器,并且中、大班孩子甚至小班的孩子都能用乐器来表现音乐内容。比如:小班一节音乐课《小兔和狼》,歌词中提到“小兔子蹦蹦跳跳”、“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等,我会启发孩子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些事物,孩子们会想到用木鱼来表现小兔子,用沙球来表现风儿和树叶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孩子们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特性了解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重新组合,进行创作。
所以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才能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如创编歌词,创编乐曲、歌曲、舞蹈等,幼儿渴望充分地表达自己能表达的东西,他们自然地进行探索、创造。现在的音乐活动中,我尽量不在幼儿音乐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指导性意见,而是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小熊运西瓜”游戏活动,不管是小熊如何运西瓜,还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西瓜滚跑等等,我没有进行示范,都是通过幼儿多次地尝试游戏活动,大胆地去理解探索创造,他们的乐感就渐渐形成了,也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不要求幼儿立刻把音乐成果创作得完美无暇。
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带有孩子气的,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拔,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如在幼儿随音乐自由想象动作的过程中,我不着力于幼儿动作的漂亮,而着重于观察其形态,倾听其想象然后进行点拨提高。
又比如:乐器创作活动“我的一天”,孩子们最后用乐器给自己的故事配的音都很简单,而且形式也比较单一,但是这毕竟是孩子刚开始自己创作的作品,而且是大家共同合作做出来的,虽然作品不是很成熟,但我给予了孩子们很高的评价,也使孩子们有一种成功感。我觉得教师不能着急:“这像什么音乐”,应耐心等待,而且一开始建构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很简单的,不像样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安全感,逐渐让幼儿从不像样趋向像样,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真正体现幼儿在学习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音乐教学年度工作总结|音乐教学年终工作总结|音乐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音乐教学年度工作总结|音乐教学年终工作总结|音乐教学个人工作总结。
不知不觉,我担任专职的音乐教师已经一学期了,在此我对这一学期的教学工作进行如下总结来自我反思、发现不足、以求进步。
音乐是一种情感艺术,音乐的魅力在于您给人们一个驰骋想象的空间,一首好的音乐作品或是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或是抒发一种温馨的意境,这种立意与意境之美对人有着深刻的感染力,会在心灵留下美的烙印。如何把一音乐这颗美好的种子播种在孩子的心中并发芽成长是我最大的愿望,我觉得音乐教学需要情感的投入,因此,必须营造宽松愉悦的氛围,而善于为学生营造宽松、愉快的成长环境,我认为甚至比学识是否渊博更为重要,因为教师与学生相互以心灵感受心灵,以感情赢得感情。
有一位教育学家曾经说过“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因此,音乐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人的全面发展,是教育人、培养人,但决不是把每个孩子都有培养成音乐家,而是为众多将来不是音乐家的孩子们着想,鼓励他们成为积极的,有一定音乐能力的音乐爱好者,使他们从音乐中享受到喜悦、乐趣,从音乐中得到启迪,使他们的智力得到开发,培养他们的创造力,并为他们今后的成长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音乐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它的最大特点就是通过艺术活动来调动人的兴趣,打动人的情感,让人愉快地受到教育。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了解幼儿的发展水平及需求,选取那些适合孩子的内容。我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幼儿实际的需求是带有童稚的,孩子气的东西,他们是从本能需要的立场出发,追求天然的、本能的、自发的、游戏式的、趣味式的东西,因此,在音乐活动中要选那些旋律简单、形象鲜明、或有游戏性质的音乐,或者从幼儿生活范围里选取适当的内容。比如游戏“照镜子”就是选取了孩子们生活中的内容作为素材,加上音乐让孩子根据音乐对自己已有的照镜子的经验进行再次创作,这样很容易使幼儿理解,使孩子们喜欢,学起来有积极性,并能运用音乐、律动等手段加以表现。也就是说只有教材的处理和教学的设计充满趣味性的,这样,才能吸引孩子学习。我从选择音乐最基本的结构要素入手,编制了台阶式、递进式的活动目标及内容,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近到远,由具体到抽象的音乐游戏及音乐活动,孩子们在这样设计编排的音乐活动中兴趣很高,使他们觉得象做游戏一样。
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首先考虑为了幼儿的学而教,采用积极的.方法,努力做到通过教而达到不需要教的目的,不再通过单纯的重复去掌握知识,而是通过解决各种各样有趣的、有意义的课题来掌握知识。比如:引导幼儿自由选择各种不同音色的乐器,编出相应的节奏来表现“变化的天气”“我们去郊游”等等。幼儿将获得的有关音乐知识,都在新情境中运用起来,虽然运用的有很多是复习与重复的方法,但也是建立在思维经验的基础上,它注重的是幼儿通过对物体(乐器、道具)的操作摆弄经过亲身的感性活动,去真正理解知识。现在孩子在音乐活动中人人能敲奏各种乐器,并且中、大班孩子甚至小班的孩子都能用乐器来表现音乐内容。比如:小班一节音乐课《小兔和狼》,歌词中提到“小兔子蹦蹦跳跳”、“风儿呼呼吹”、“树叶沙沙响”等,我会启发孩子用什么乐器来表现这些事物,孩子们会想到用木鱼来表现小兔子,用沙球来表现风儿和树叶等等,这些都是建立在孩子们对各种乐器的音色、特性了解以及已有的生活经验的基础上,通过自己的理解来重新组合,进行创作。所以只有教师创造性地教,幼儿创造性地学,才能激发幼儿兴趣,充分发挥自身的潜力,如创编歌词,创编乐曲、歌曲、舞蹈等,幼儿渴望充分地表达自己能表达的东西,他们自然地进行探索、创造。现在的音乐活动中,我尽量不在幼儿音乐操作前展示自己的范例或指导性意见,而是尽力鼓励幼儿表达自己的理解和情感,如“小熊运西瓜”游戏活动,不管是小熊如何运西瓜,还是在音乐的什么地方西瓜滚跑等等,我没有进行示范,都是通过幼儿多次地尝试游戏活动,大胆地去理解探索创造,他们的乐感就渐渐形成了,也培养了幼儿的学习兴趣。
另外,我不要求幼儿立刻把音乐成果创作得完美无暇,幼儿在探索,创作过程中的东西必定是稚拙的,带有孩子气的,那才是幼儿自己的东西,这时教师的作用在于观察倾听幼儿的言行,然后加以点拔,使幼儿在过程中不断提高。如在幼儿随音乐自由想象动作的过程中,我不着力于幼儿动作的漂亮,而着重于观察其形态,倾听其想象然后进行点拨提高。又比如:乐器创作活动“我的一天”,孩子们最后用乐器给自己的故事配的音都很简单,而且形式也比较单一,但是这毕竟是孩子刚开始自己创作的作品,而且是大家共同合作做出来的,虽然作品不是很成熟,但我给予了孩子们很高的评价,也使孩子们有一种成功感。我觉得教师不能着急:“这像什么音乐”,应耐心等待,而且一开始建构出来的东西,一定是很简单的,不像样的,如果能认识到这一点,就会保护幼儿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使之获得一种安全感,逐渐让幼儿从不像样趋向像样,从不成熟到成熟的一个成长过程中,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真正体现幼儿在学习中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情景式教学是指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实物、音乐、画面等多种手段,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生动真实的教学环境,激发学生积极的情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的获得知识,对学生进行个性的陶冶和人格的培养,并培养学生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能力的一种教学模式。
传统观念认为,游戏只是学习劳累之余用以帮助幼儿放松疲惫的身心的一种娱乐活动。其潜在的意思是,游戏只是一种调剂品而非日常生活的主流。这种思想轻视了游戏对于提升幼儿的学习效率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如果通过精心的设计将游戏与幼儿的学习结合起来,则既可以帮助幼儿享受到游戏的轻松有趣,又可以培养幼儿对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激励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教学应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教育综合化的幼儿教育实践模式,把游戏融汇于幼儿的一日生活中,充分体现寓教育于游戏之中[1]。
因此,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举措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对其实践效果的研究十分必要。
2.游戏化教学的理论解析。
游戏化教学是在教学设计过程中根据学习者心理特征,借鉴游戏中的教育功能,将游戏的趣味性、情境性、参与性等融入教学实践中,设计、选择适当的教学策略、学习工具、评价方法等新型的教学模式[2]。
由此可知,幼儿园音乐活动游戏化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注重加强游戏形式与教学目标和内容的融合,借助轻松活泼的游戏载体,传达丰富有趣的教学内容。
游戏化教学模式已经逐步被落实到幼儿教学中,但是相关的理论研究比较落后,尚未形成一套科学完整的教学体系。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游戏化教学的开展大多是由教学一线的音乐教师们,根据各自的主观理解,进行游戏和教学内容的搭配,其教学效果缺乏一套有效的评价体系。因此,对幼儿园音乐教学游戏化的理论研究要紧跟实践步伐,为教学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有价值的理论指导。
教学活动的游戏化是依据幼儿在活动中是否获得兴趣性体验、自主性体验和胜任感体验等游戏性体验来判断[3]。其中,兴趣性体验,顾名思义,就是引发幼儿对音乐产生好奇心和学习欲的心理状态;自主性体验就是一种主动学习的愿望;胜任感体验就是对自身能力的认可。
3.1通过动作演绎实现游戏化。
幼儿阶段的歌唱教学主要是在教授姿势、发音、呼吸、吐字等基本规则的基础上,重点教会他们感受节奏和旋律,并学习通过歌唱表达自己的内心世界。例如在《谁饿了》这首歌的教学中,教师通常选择在歌唱中加入一些表演动作,激发幼儿的模仿兴趣。例如幼儿可以扮演小狗的角色,和着节拍模仿小狗走路,然后双手捂肚子做出狗狗肚子饿了的动作,等到高潮处幼儿可以跟着拍子有节奏地指向肉骨头,到了第7小节做出双手抓骨头的动作,表演小狗在啃肉骨头的状态等。动作演绎与歌唱的融合在幼儿音乐教学中十分普遍,也确实能够激发幼儿的模仿天性,进而对他们的音乐学习发挥切实有效的作用。
3.2通过情境设置实现游戏化。
为了使幼儿设身处地地感受音乐内容所要抒发的情感和表达的精神,教师们还会通过人为创设虚拟情境,让幼儿仿佛置身于所要学习的音乐内容所描述的情境中,从而更准确地把握音乐的基调,提高对音乐的理解力和鉴赏力。以《摇篮》这首歌曲为例,该歌曲反复提到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三个主人公,并且反复提到飘、翻、吹这三个动作。这首歌的意境比较容易营造,一些教师选择运用情境创设法,首先准备星宝宝、鱼宝宝和花宝宝的图片并示范飘、翻、吹的动作,然后给孩子们准备布娃娃和摇篮,让他们亲自尝试哄娃娃睡觉,在此过程中幼儿们需要完整地演唱这首歌。实践表明,恰如其分的情境创设不仅能够有效帮助孩子们理解和记忆歌词,更能帮助他们理解歌曲中蕴含的情感,因此该方法获得良好的实践效果并得到广泛的应用。
3.3通过角色扮演实现游戏化。
角色扮演是比情境创设更突出体验性的一种游戏化方法,幼儿通过亲自扮演歌曲中的角色,更轻松地进入相关的情境中,进而促进理解和学习。例如在学习《水族馆》这首歌时,教师可以组织部分幼儿演小鱼,另一部分演水草。幼儿们根据音乐的节奏,做出符合自己角色特点的动作。例如小鱼探望水草的时候是快乐活泼的,动作比较灵巧多变;而在与水草道别时应该是依依不舍的,那就应该表演出与水草紧紧交缠、难舍难分的动作。而作为水草,它的姿态是优美的,歌曲中它还要经历慢慢长大的过程,扮演着要根据它的成长阶段变换不同的动作,表现水草在不同时期的心理状态。
角色扮演是目前深受幼儿园师生喜爱的一种游戏方式。幼儿们通常就像是在演一部童话剧,对学习的兴趣自然浓厚而且学习质量有所提高。但是角色扮演对教师的课前准备工作质量要求比较高,因为教师需要根据教学目标和内容对游戏的各个环节进行精心的设计和道具准备;同时角色扮演法考验着教师对场面的控制能力,因为幼儿游戏起来容易表演过度自由、行为无秩序的状态。所以虽然该方法有利于教学,但在实践中使用还是受到各方面的局限,教学效果也不稳定。
4.结语。
幼儿园音乐活动的游戏化教学取得一定的效果,尤其是对于动作演绎和情境创设法的应用已经比较成熟,但是对于角色扮演的使用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教师可以从这个方向提升自己的教学技能。
在音乐教学中将根据活动内容自编的故事导入新课,使活动过程情节化,创设了很好的活动情趣。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把表演游戏渗透于教学活动中,不但可以增加课堂的情趣,可以发挥孩子的音乐潜能,提高他们的音乐素质,达到育人目的,活动有滋有味,学生情绪饱满。为幼儿创造自由平等,师生互动的学习氛围,培养孩子们的创新能力,让幼儿拥有宽松的学习环境,思维、想象能力得到充分发展,个性得到发展,主观能动性得到发挥。在活动中,我把自己融入到孩子们当中,与孩子们零距离接触,让他们感受到了母亲般的温暖和朋友间的互相关爱,建立起了一种轻松,和谐互动的学习氛围。
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对幼儿综合能力的培养是其核心内容,创新能力、想象力、学习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学幼儿想象力的培养不仅使自己的知识更丰富,使教学活动妙趣横生,更有助于幼儿注意力、记忆力、思维能力的发展,正如此,我们更需要鼓励幼儿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并运用创新的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我们的表演区有许多乐器,让幼儿随时取用,使他们知道用不同的方法敲击乐器可产生不同的效果,进而引导他们听辩乐器。从而把学习技能和训练创造性思维、融为一体,幼儿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了充分的发挥。
音乐所塑造的形象来自于生活,与孩子们的生活想吻合,因此孩子们可以通过感知、联想、共鸣、反应等一系列心理活动来陶冶个性,并引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艺术素质和创造力也的到了提高。儿童早期的几年是孩子音乐成长的关键时期,我们应该不失时机地充分利用这段时期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不仅仅是为了提高孩子的音乐能力,更是为了促进他们全面的发展。
《纲要》中指出:幼儿园的教育内容是全面的、启蒙的,可以相对划分为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五大领域,也可作其他不同的划分。各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从不同的角度促进幼儿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在幼儿全面发展的教育过程中,音乐教育是早期艺术启蒙教育的重要领域。可以通过音乐培养和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增强幼儿对音乐美的感受力,大胆想象创造,体验音乐的美的乐趣。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733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