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体会(实用18篇)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体会(实用18篇)



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评估和提升自己的工作表现。以下是一些心得体会的典型案例,可以给大家提供一些写作的思路和方向。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体会范文

通过看核电站领军人乔素凯,国防军工业陈行行,维修工人王树军,火箭焊接安装高凤林,地质钻探者朱恒银,特高压带电作业人员王进,钳工夏立,复兴号高铁转向焊接员李万军,油田开采谭文波,修复工匠李云鹤等领军人物最大感触是,不管是各行各业的人只要是通过自身的不断努力,不断创新,不怕吃苦,敢于亮剑的精神最终会得到成功的,为国家带来更大的利益,带来最大的辉煌。

只要对党忠诚,敢于担当,有努力奋斗拼搏的精神,我们的梦想会让中国再升一个新高度,我们执着、勇敢、奉献、坚守,会让我们中国富起来,我们敬业、精益、专注,不断创新会让我们中国强起来。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体会

由中华总工会、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大国工匠年度人物”揭晓,全国共10位劳动者获此殊荣。其中,湘钢焊接顾问艾爱国位列榜首,成为湖南省首位“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艾爱国是湖南省焊接行业领军人物,在工作中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勇于自主创新,由他牵头成立的湘钢焊接实验室通过了计量资质cma认证,被评为“焊接工艺技术湖南省重点实验室”,被中华全国总工会命名为“全国示范性劳模创新工作室”,先后参与了国内多项“大国重器”与“超级工程”建设,为我国冶金、矿山、机械、电力等行业攻克各种焊接技术难关数百项。

“快过年了,艾劳模又‘隐身’了。”1月21日,在华菱湘钢,听闻记者要找公司焊接顾问、“七一勋章”获得者艾爱国,他的徒弟欧勇打趣道。只要过年过节,艾爱国总有办法让人找不到他。徒弟打电话,他说在厂里忙;徒弟赶到厂里,他改口说在公园散步……就是不愿意麻烦徒弟,不想收礼。“那在哪里能找到艾劳模?”记者急了。欧勇笑着说:“只要你有技术难题,师傅自然就出现了。”

在接受记者时,艾爱国说道“我虽然72岁了,但焊接一天不学就落后,以前的经验只能作为参考。”艾爱国说着,眼睛却不离开电脑,“但是我喜欢挑战难题,解决了我就高兴。”说罢,艾爱国继续沉浸到眼前的焊接难题中。刘春说,只要有艾爱国在,他心里就有底。

“艾劳模很忙,但只要请教焊接方面的难题,他有求必应。”刘春说。重大项目,身影频现在国内外不少重大项目建设中,也能找到艾爱国工作的身影。

“很多人以为湘钢只研发、生产钢材,事实上,要承接一个重大项目,焊缝质量同等重要。”华菱湘钢海工钢研发工程师脱臣德说,“艾劳模就像一个‘钢铁裁缝’,研究的就是如何将不同性能的钢板完美‘缝合’。”,华菱湘钢瞄准了国内首个自营深水油田开发项目——流花项目。流花项目的导管架要求全部使用高强钢,华菱湘钢是国内第一家将新研发的高强钢送去给项目检验的钢厂,艾爱国参与了焊接工艺的研究。然而,在实验室测试合格的焊缝,到了施工现场,却是另一回事。艾爱国很着急,接到电话,次日一大早便坐高铁到了珠海,在高铁上一个个核对焊接数据。从珠海站出来已是中午,到施工现场还有1个多小时车程,艾爱国拒绝了先吃中饭的提议,直奔目的地。

穿上工作服、拿上防护面罩,艾爱国趴在钢板上查看焊缝,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是否做了预热?预热温度是多少?电流、电压情况……观察记录完整后,他和现场工程师坐下来一一分析,根据生产现场的实际情况,优化出一套新的焊接工艺。现场工程师隐隐意识到,来的这个老头,也许是一位“技术大神”,试探着说了句:“我们焊别的材料时,焊材消耗大……”“走,去现场看看!”艾爱国立马起身,几步蹬上铁架,“顺手”解决了这个重大工程的另一个焊接难题。最终,湘钢的钢材和焊接工艺,通过了各方试验,独家拿下了流花项目2.6万吨高强钢订单。然而,想找到艾爱国参与重大项目的凭证,并不容易。曾有人找艾爱国要当年报道过他的报纸、照片存档,艾爱国洒脱地说:“我哪里还有那些东西,全部丢掉了!”徒弟们拿他也没办法,他们深知,在师傅心中,成绩只代表过去,现在和将来才是下一个目标。

“艾劳模”无私奉献、乐于助人、善学善思、不慕名利的精神由内而发,感染着身边一群群血气方刚的年轻人。一个“艾劳模”势必要带出一批“爱劳模”。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体会

陈兆海:1974年12月出生,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现任公司首席技能专家。陈兆海先后参建了我国首座30万吨级矿石码头——大连港30万吨级矿石码头工程;我国首座航母船坞——大船重工香炉礁新建船坞工程;国内最长船坞——中远大连造船项目1号船坞工程;我国首座双层地锚式悬索桥——星海湾跨海大桥工程,以及目前在建的大连湾海底隧道和光明路延伸工程。

陈兆海二十七年如一日地追求着测量精准的`极致化,靠着钻研和磨砺,凭着专注和坚守,刷新了一个又一个的测量行业传奇。在大连湾海底隧道建设过程中,陈兆海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带领团队主动钻研业务、统筹思考问题。在沉管主线基础开挖施工过程中,总结完成了《多波束测深系统扫测代替传统水工隐蔽工程验收方式技术研究》,构建了厘米级精度多波束测量方案设计与优化及测量质量控制指标体系,同时发明的两项实用型专利也成功的应于主线施工中。在沉管最终接头施工测量过程中,通过周密的筹划,细致的推演,反复的论证,最终完成1毫米以内的主控项目测量精度要求。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

刘更生有多大岁数,就跟木制家具打了多少年交道。今年54岁的他出生在原崇文区鲁班胡同的一个木匠家庭。当年清末宫廷“造办处”很多工匠流落到民间,聚在天坛周围开设了多家木匠铺。刘更生从小在原崇文区的木匠圈里“泡”大,18岁接了木匠父亲的班,进了“龙顺成”,从此也成了一名木匠。通过一双巧手让古旧家具残件“起死回生”,刘更生的这个绝活儿让他在首届“北京大工匠”比赛中脱颖而出。

刚到家具厂,刘更生从学徒做起。第一次给木头凿孔没有经验,不小心打坏了一个眼儿,师傅抬手就是一个大嘴巴。师傅发愁这块砸劈了的珍贵红木如何能起死回生,而他摸着火辣辣的脸,发誓要练好童子功。从那以后,别人下班回家休息,刘更生就背着一大包废旧木材回家练习。下锯、凿孔、雕刻……这些简单的基本动作被重复了成百上千次,现在还能从他粗壮的大手上看到大大小小的疤痕。功夫不负苦心人,凭借日益精湛的工艺技术和扎实肯干的奉献精神,刘更生逐渐成长为“龙顺成”第五代传人。

在“北京大工匠”的挑战赛中,比赛项目是制作一个金丝楠木小插屏。主办方只提供一个30厘米见方的金丝楠木板和一些碎木料,参赛者要根据图样对木材进行加工制作,做得最快最好者获胜。比赛过程中,刘更生几乎一直在用“骑马蹲裆”的姿势,裁木料、打磨、抛光……5个小时之后,他交上的小插屏看上去线条流畅、摸上去光滑、拿起来结实,17块碎木料全部被他恰当地选用在了小插屏的不同部位,完成作品后工作台前只有成堆的碎木屑,一块木料都没有浪费。而别的选手的作品当中,有的摸上去粗糙,有的摇摇晃晃要散架,只有他拿出的是一件近乎完美的作品。

刘更生能当上“北京大工匠”,在外人看来一点儿都不意外,与木头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经过多年的锤炼,早已熟悉了它们的习性。“要想打好一个眼儿,首先你得把木板放在屁股下边压一半,然后侧着身体用锤子凿,用力得均匀,那个眼儿打出来才光滑,木头也不会开裂。”看似最简单不过的`打眼儿,却关系到一件家具是否能经得住长年使用。

除了把握家具的制作工艺,刘更生手头还有一件大事,就是修复古旧家具。“就好比一个医生,把病人残碎的肢体重新拼接起来。”启发刘更生为古旧家具修复的,是一位客人。前些年,有人曾带着几个麻袋找上门,里面装的全是零散的木头残件,大大小小足有上百件。来人说这是家里收藏的,只记得“像是个桌子”。于是,刘更生花了大半年时间,对上百个残件做了无数次排列组合,最终,一张乾隆时期的透雕龙凤牡丹图案的圆形紫檀包厢转桌在他手中完美再现。

“其实这些老物件当中,有很多老祖宗留下来的好东西,我想把这些好东西都挖出来,传下去。”在金隅天坛家具龙顺成的库房里,多年来收集了上万件古旧家具残件,有的甚至都看不出是什么物品。“首先要判断残件的年代,才能知道从哪儿下手。”刘更生拿起一个凳子腿说,“你看这上面雕的是一条鳞龙,纹饰工艺复杂,是清中期的东西。”判断出年代,才能知道用什么样的方法修复,刘更生已经可以做到一眼就能判断出残件的年代、材质和工艺,并设计出“修旧如旧”的方案,将残缺的部分修复好。

如今,刘更生已经参与修复了几百件古旧家具,包括紫檀转桌、元代铁梨木活结构条案、清代攒拐纹琴桌等,大量珍贵明清款式家具文物在他手中得以恢复和保存。作为东城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京作硬木家具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刘更生认为自己最大的使命与职责,就是像当年师傅带徒弟一样,把自己掌握的技艺全部传授给下一代,使“京作”家具制作更好地传承下去,让博大精深的中华瑰宝得以继续发扬光大。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体会范文

今天,项目部组织全体职工观看了央视一套播出的2018年度大国工匠年度人物评选节目,讲述了那些大国工匠们用双手匠心筑梦的震撼而又感人的故事。他们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大国工匠们精益求精的精神让他们创作了各种工程上的“中国精度”。高凤林,焊接火箭“心脏”发动机的中国第一人,面对0.08毫米的管壁,他0.01秒的精确控制,是中国航天高成功率的保障;夏立,一个普通不过的钳工,但是能将手工装配精度做到头发丝直径的1/40--0.002毫米,他亲手装配的天线指过北斗,送过神舟,护过战舰,亮过“天眼”;乔素凯,作为国内唯一核燃料组件修复团队领军人,4米长杆完成水下3.7毫米的修复工作,难如用抓大象的工具抓蚂蚁;陈行行,一个年仅29岁的国防年轻工匠,在高精密数控加工上不断改进工艺和技术,将无数尖端武器装备上薄薄的壳体以100%的合格率加工出来。

大国工匠们勇于创新的精神让他们攻破了无数技术难关,让“中国制造”达到新的高度。朱恒银,一个普通的钻探工人,用智慧、毅力,向技艺的巅峰不断挑战,彻底颠覆传统的定向钻探技术,让由30多个小时的取芯时间一下缩短到了40分钟;王树军,一个普通的维修工,闯进国外高精尖设备维修的禁区,针对国外产品的设计缺陷,突破进口生产线的技术封锁,生产出我国自主研发的大功率低能耗发动机,让中国在重型柴油机领域和世界最强者站在了同一水平线上。

大国工匠成功的背后,更离不开他们不畏艰险的气魄和持之以恒的坚守。靠着无畏的勇气,王进在特高压带电作业这个世界最级危险职业岗位上,成为正负660千伏超高压直流输电线路上带电检修的世界第一人;冒着生命危险试验新技术的谭文波,最终研制出电动液压地层封闭技术,打破了地层封闭工具都要从国外引进的局面。持之以恒的坚守,更是工匠精神的基础,如坚守大漠20年的谭文波,如坚守核电站26年的乔素凯,更有李云鹤老人,靠着对传统文化的坚守,在风刀沙剑的敦煌面壁六十二年,写下一百多本修复笔记,独创了大型壁画整体剥离的巧妙技法,让掩藏的更为久远的历史舒展卷轴,无限增值。

大国工匠们代表的是千千万万的基层劳动者,他们,在平凡中坚守,用岁月轮回,铸就民族腾飞的臂膀;他们,在执着中超越,将无限忠诚,转化为彰显中国的力量。他们的精神,应成为我们工作的动力,他们的事迹,是我们人生道路的榜样。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体会

近段时间,央视推出八集系列节目《大国工匠》,讲述了八位不同岗位的劳动者,用灵巧双手匠心筑梦的故事。

他们检测手感堪比_光般精准;他们能把密封精度控制在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他们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丝漏点……他们没有耀眼的文凭,但却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坚守、孜孜以求,每日近乎苛刻般地磨练职业技能,力求达到完美和极致。八位大国工匠脱颖而出,跻身“国宝级”技工行列,离不开平时的踏实苦练。

成就大国工匠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大国工匠称号是一种荣誉,反应出的却是一种精神,一种素养。这种精神和素养,正是当前社会最需要的——从小处说,是一个企业发展进步的基础;从大处说,是“中国创造”走向世界的基石。

无论身处什么岗位,我们都应将大国工匠作为学习的榜样,脚踏实地、专注磨练业务本领,精益求精、专心干好本职工作,如此才能担当起肩上的重担、才能对得起同事信任、才能收获到人生成功。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

大国崛起,良匠为基。金隅集团历来重视对工匠人才的培养和打造,作为北京市产业工人队伍改革十个项目试点单位之一,始终秉承“技能报国、技能兴企、技能成才”理念,集团工会着力构建工匠人才“金字塔”培养体系,经过辛勤耕耘,集团涌现出一批又一批优秀的工匠和行业高技能人才。

在保供冬奥期间,金隅天坛家具公司为北京冬奥会共计43个场馆(竞赛场馆、非竞赛场馆、训练场馆)提供21.1万件家具产品。同时,龙顺成为北京冬奥会场馆礼宾及相关空间(11个场馆、20个空间)提供展陈家具产品服务。时间紧任务重,展陈家具从原料到成品经历100多道大小工序,刘更生带领团队圆满完成保供任务,向世界展现了中国传统家具之美。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近年来,随着金隅集团的不断发展壮大,为工匠人才提供了施展精湛技艺的广阔筑梦舞台。通过战略重组、资源整合、改革创新等重大举措,实现了稳健快速发展,在规模效益、行业地位、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等方面取得了突破,为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做出积极贡献。从服务北京城市副中心建设到承担北京冬奥保障任务,从北京中关村科学城-金隅智造工场创新中枢打造到故宫古旧家具修复,从助力北京南中轴线申遗到北京琉璃文化创意园打造,都能见到金隅工匠“敬业、精益、专注、创新”的身影。

刘更生作为金隅工匠人才的`优秀代表,用敬业、执着与创新,在“攀登技艺高峰”的同时,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金隅干事文化,展示着金隅人自强不息,开拓进取、勇于创新、追求卓越的宝贵精神。他的此次获评,也将鼓舞着更多金隅工匠化茧成蝶,争做新时代的奋斗楷模,竞相成为不负时代的“大国工匠”。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

一个国家的快速发展离不开科技,更离不开人才。近些年来,我国在很多方面都取得了突出成就,而这自然离不开众多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随着时代发展,越来越多技艺精湛的“大国工匠”出现在人们视线之中,其中,一位破解了西方顶尖技术的中国小伙引起了全世界人民的关注,他就是洪家光,通过多年的不懈努力,洪家光带领团队创造了不少突出成绩,而一项成就更是为国内航空发动机生产事业节约了上千亿,为了奖励洪家光及其团队,以及鼓励更多的人为国家发展献出自己的力量,国家下令:奖励800万。我国网民对洪家光也表达了极高的评价,认为这个中国小伙实在太牛了。

随着领空权越来越重要,各国对战机的发展也越来越上心,而这无疑考验着各国研制航空发动机的能力,毕竟航发是一架飞机的“心脏”,如果航发不能提供足够动力,那么该飞机的性能也不会很优秀。因此,我国十分重视航发的发展,投入了巨大精力研发性能更加可靠的发动机。

航空发动机的研制并不容易,其需要极强大的军工技术和雄厚的资金支持,也需要不同学科的人员合作。洪家光从1999年便进入了中航工业旗下的一家公司,成为了一名技工,为了学习更多的.技术,洪家光非常刻苦,几乎将所有时间都用来钻研技术,据悉,其一年的工时居然达到了非常惊人的七千小时,比别人多出了三千小时。

当初,西方国家为了阻碍我国发展,所以在航空发动机领域进行了技术封锁,我国要想生产航空发动机,就必须要拥有自己的发动机叶片生产工具,这个时候,洪家光主动请缨,拥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洪家光展开了一系列的研究,最终使我国的超厚滚轮精度超过了西方国家,不仅如此,就连使用寿命也比西方国家的同类产品要多两倍,在洪家光的努力下,我国航空发动机的研发取得了巨大突破,国家对洪家光的研发成果给予了非常高的评价,而洪家光本人也靠这一技术获得了2017年的国家科技技术进步奖。

之所以说洪家光的研究使我国节约了上千亿,是因为他还在夹具上做出了一定的改进,促使加工过程中的振动故障率由85%降到了5%,如此一来,生产周期大大缩短,成本自然也大大降低了。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体会

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将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这不是神话故事里的神奇力量,而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身上最普通的工作经验。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难度的焊接技术,不管反复看几次,都不禁让人感叹这究竟是技能还是艺术。技术与艺术,精神与工作,有时候就在这样的岁月里刻成了美美与共的极致。

在工作时,管延安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

李政道博士说过:“越往前走,技术就精神化。”《大国工匠》中播出的这八名工匠,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的代表,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谱写了“德技双馨”的大美,无不令人叹服。望我们的新闻媒体能够借鉴《大国工匠》的成功经验,把更多的镜头、画面、时段和版面留给广大职工和一线劳动者,讲好劳动者的故事,展示劳动者的风采,从而让更多的劳动变成创造,让技术变成艺术,让劳动成为一个个“匠心筑梦”的旅程。

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

视新闻推出记录性节目《大国工匠》,节目分为八集,分别讲述八个不同身份不同职业的中国工人。他们是劳动的楷模,有着愚公那份坚定不移的精神。

胡双钱,一个专门加工大飞机零件的工人,是大飞机制造首席钳工技师。35年坚守在自己的岗位,曾面对其他高薪资好工作的诱惑却无动于衷,几十年的职业生涯,加工过数十万个零件,零件的精密甚至达到一根头发丝的大小,而所有的的零件中没有一个是次品,他被称为航空"艺人"。日日夜夜全身心投入在自己的岗位,对家庭的照顾少之又少,也获得无数奖项,是对家人的安慰,年老的他依然想为祖国的航天事业多做十几二十年的贡献。

同样为航天事业献身的还有高凤林,与胡双钱不同的是,高凤林从事火箭方面的工作,他被誉为火箭"心脏"焊接人。0.13毫米的焊线误差,一次焊接工作就要数万次点焊,工作的艰辛有时候让他十分钟都不敢眨一次眼,连呼吸都很小心。高凤林,国家高级技师,每一个焊点都凝聚着中国人的梦想,这些梦想随意火箭飞向太空,探索宇宙。

捞纸大师周东红,三十多年置身于捞纸的过程中,是宣纸工艺高级技师,每做一张纸就有上百道工序,每一天数不清的纸张,每一天都是重复着捞纸的动作。所有的纸都被他捞出了质量,捞出名气。正因如此,国内许多著名书法家都点名用他做出的宣纸。从业多少年,敬业多少年,把每一件产品都做出最好的质量,同时也把自己的技艺练得深厚。

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岗位,每一个岗位都会有那么一种精神:奉献自己,贡献他人,贡献社会,坚定不移的站在自己的岗位。

看了讲述这三人的节目后,我感触很深。这些人是多么伟大,多么敬业,为了集体的利益,牺牲小我,是一种无私的奉献精神,同时他们的细心与执着更值得我们去学习,传承无畏的精神。有一句话说得很对,"劳动最光荣",无论劳动者从事什么工作,他们都是光荣的,他们的工作都是神圣的。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观后感

抓质量要一丝不苟。“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高级技师,生产的都是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轮船可能沉没,这些产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证质量。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在平时质量管理中动不动就是“差不多”、“还凑合”,这些词都不能用在我们的质量管理中,我们的产品质量也要求是100%。这就需要我们的一线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要一丝不苟,想办法、动脑子,把质量确确实实提上来。我们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机械制造业的品牌不是靠广告宣传能换来的,是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从用户的口碑中换来的。我们全体员工要时刻把质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坚决不入库,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要有持之以恒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产品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未来的高级技术工人会大有作为。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靠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转型升级,就务必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透过人制造出来的,没有能人产品永远也不可能升级。我们企业过去是生产中小型产品为主的企业,我们的部分职工过去只是制造小型产品,此刻升级为制造大型数控产品及生产线,这些都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过去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底层,此刻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顶层,尊重知识、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望全体职工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提高了,你才会大有作为。

请大家看一下“大国工匠”这个报道,向全国各行业的优秀技师学习,大家会从中受到启发的。期望全体一线职工勤学习,肯钻研,爱岗敬业,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会成为百圣源的工匠,成为中国的工匠。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在节目里,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广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透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文档为doc格式。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直播心得

学校组织我们观看《大国工匠》系列纪录片,让我们了解了大国工匠的故事,并深深的被他们的事迹所感动,我作为一名职校学生,未来的技术工人,不禁反思我与他们的差距,不禁梦想向他们靠拢。

当我看完大国工匠的宣传片后,我就一次次的问自我,到底什么样的工人,才是大国工匠。必须是高端科技吗必须是独一无二吗必须是奢华卓越吗都不是!

那大国工匠到底是什么样的人呢他们都是在第一线辛勤工作的平凡工人,他们有钳工,有捞纸工,有研磨工等等,无一例外,都是平凡的普通工人,他们不是领导,不是富翁,甚至不是高学历,但他们每一个人都靠着对职业技能的完美追求,靠着对技术的忠实传承和钻研,靠着几十年如一日的专注和坚守,于平凡的工作中掌握不平凡的技能,成为国家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更为可贵的是,他们身上所传承的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指工匠对自我的产品精雕细琢,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的精神理念。仅有秉承着这种精神理念,踏踏实实、仔细认真的做好自我的工作,才能一步步向大国工匠们靠拢,才能逐步成为行业精英!

其实,我们在专业学习中也是一样,有时候我们忙,我们会累,我们会烦,我们会厌倦,可我们换位思考一下,大国工匠们他们难道不累吗难道不厌倦吗胡双钱守着台虎钳一干就是二十年,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教师傅。周东红守着又冷又潮湿的捞纸池就是十几年,錾刻大师孟剑锋师傅在研究新工艺的时候,失败一次又一次,但他始终没有放弃。他们并不是不累,并不是不厌倦,而是有工匠精神在支撑着他们,当他们完成一件作品的时候,成就感和荣誉感袭来,所有的疲倦都不值一提了。

同学们,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技校学生,更应当向这些工匠们学习,学习他们身上吃苦耐劳、精益求精的精神和品质,学习他们坚定不移、始终如一的工作劲头,学习他们不忘初心,不受外界诱惑,一步步走下去的坚韧与执着!工匠精神,贵在执着坚持,贵在追求卓越,让我们继续秉承工匠们这宝贵的优秀品质和精神,认认真真学手艺,扎扎实实练技术,争取早日也能跻身于技能精英的行列,成就自我精彩的人生!

观看《年“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有感

今年“五·一”国际劳动节期间,中央电视台播出了纪录片《大国工匠》系列节目,对根植于我国劳动者中的“工匠精神”,给以忠实记录和颂扬。就有这样一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以工匠的名义,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

纪录片《大国工匠》以热爱职业、敬业奉献为主题,讲述了八位“手艺人”的故事。他们中间,有在中国航天事业中,给火箭的“心脏”——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高凤林,有载人潜水机上被称作“两丝”钳工的顾秋亮,有高铁研磨师宁允展,有港珠澳大桥深海钳工管延安,有捧起大飞机的钳工胡双钱,有錾刻人生、为apec会议制作礼物的孟剑锋,还有捞纸大师周东红。他们文化不同,年龄有别,但他们都拥有一个共同的闪光点——热爱本职,敬业奉献。他们之所以能够匠心筑梦,凭的是传承和钻研,靠的是专注与磨砺。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这些大国工匠给我们以财富,这就是要深植“劳动光荣、技能宝贵、创造伟大”的观念,继承中国源远流长的工匠精神、精湛手艺,让“中国制造”、“中国创造”释放出更为夺目的光彩。

在这个五光十色、极致物欲横流的当下,对这些成功的工匠们也少不了几倍工资、几套房子、几多升迁的诱惑。但是,他们都没有为此所动。因为他们的共同和特殊点,不仅在于技艺精湛,而且在于有一颗热爱祖国,对所从事的事业的爱心和忠心,有一种令人高山仰止、富有职业操守的“工匠精神”。高凤林的话,代表了大国工匠们的心声:“每每看到我们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送到太空,就有一种成功后的自豪感,这种自豪感用金钱买不到。”

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每一个从事五金制造的业者,都是一个个工匠,都有一份份责任。每个业者都应该以同样“大国工匠”的精神尺度,尽职尽责,赢得尊重。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直播观后感

九十年代起,中国经济大潮汹涌澎湃,使大多数人产生了金钱至上的思想观念,好多年轻人都不愿到生产一线工作,要么经商做生意,要么考公务员,使得我们制造业一线年轻技术工人严重断层。

抓质量要一丝不苟。“大国工匠”中的几位高级技师,生产的都是飞机、火箭、高铁、轮船,是一批质量要求相当高的产品,如有01%的质量问题,飞机可能坠落、高铁可能脱轨,轮船可能沉没,这些产品要求的是100%的保证质量。我们的干部和职工在平时质量管理中动不动就是“差不多”、“还凑合”,这些词都不能用在我们的质量管理中,我们的产品质量也要求是100%。这就需要我们的一线职工在各自的岗位上,要一丝不苟,想办法、动脑子,把质量确确实实提上来。我们大家要明白一个道理,我们机械制造业的品牌不是靠广告宣传能换来的,是靠过硬的质量和优越的性能从用户的口碑中换来的。我们全体员工要时刻把质量放在心中,不合格的工件坚决不入库,不合格的产品坚决不出厂,要有持之以恒和一丝不苟的工作作风把产品做好,只有这样,我们的企业才会不断地发展壮大,大家才能过上越来越幸福的生活。

未来的高级技术工人会大有作为。中国经济经过三十年的飞速发展,经济总量已有显著提高,已跃居世界第二,但是粗放式的发展,过度依靠于消费资源和破坏环境为代价,也使得中国的制造业量大而不精,因此,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是必然趋势。要转型升级,就务必有一批高水平的技术工人,再先进的机器也是透过人制造出来的,没有能人产品永远也不可能升级。我们企业过去是生产中小型产品为主的企业,我们的部分职工过去只是制造小型产品,此刻升级为制造大型数控产品及生产线,这些都要求我们的一线职工要提高自身素养,学习先进技术,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过去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底层,此刻的生产一线工人是最顶层,尊重知识、崇尚劳动,已成为我们这个时代的最强音。望全体职工努力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的技术水平,技术水平提高了,你才会大有作为。

请大家看一下“大国工匠”这个报道,向全国各行业的优秀技师学习,大家会从中受到启发的。期望全体一线职工勤学习,肯钻研,爱岗敬业,在不久的将来,很多人都会成为百圣源的工匠,成为中国的工匠。

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20x年,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一次,生产急需一个特殊零件,从原厂调配需要几天的时间,为不耽误工期,只能用钛合金毛坯来现场临时加工,这个任务交给了胡双钱。

在节目里,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广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米。

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透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这些大国工匠,基本都是奋斗在生产第一线的杰出劳动者,他们以聪明才智,敬业勤勉,书写着一线劳动者的不平凡,他们为我们的时代,为我们的社会做出突出的贡献,让我们为之震惊,为之叹服,为之激动,为之点赞。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直播观后感

《大国工匠》据了解,这是央视新闻推出的一个系列片,该片主要讲述了中国八位高级技师的敬业、爱国的精神,以及在其领域起到的重要性和极力突破极限的能力。

刚开始,我是对这些毫无兴趣的,毕竟影视界这么发达,不如去看个美国大片过瘾。但是,随着视频的打开,我一下子就被里面的镜头所吸引!只见镜头里,一个带着焊接面罩的焊接工,不断的给一个大型的机器做焊接工作,即便他的脸庞被面罩所遮挡,但不难看得出他非常的认真。过了一会儿,焊接工把面罩摘了下来,露出的是一张中年男子的脸庞,他眼神专注,仿佛对外界的一举一动都不知情,脸上的皱纹如同刻上去一般清晰。他,就是火箭“心脏”焊接工——高凤林!

说起这高凤林,他的成就可真是了不得。不仅为中国航天事业做出了一生的付出,更是以最佳焊缝成型第一个完成美国abs焊接取证认可,受到美国船检官员的称赞并被首推该试件为工艺评定试件。被国家评聘为特级技师!是中国焊接领域顶级精英之一!

视频中的高师傅坦白,曾经有人用一套房子和高出几倍的工资挖他,这种巨大的诱惑怕是很多人难以抗拒。但是高师傅却拒绝了,原因是看到他们自己生产的发动机把卫星打到太空,得到的一种成功的、民族的自豪感,是金钱所买不到的!看到这里,我不经直了直腰。这不仅是一个特级技师,还是一名民族英雄!

视频的时间不长,等我们看完了高凤林,就经不住想再看下一部片子,好像这系列的片子有着无穷的魅力,等着我们去发掘。之前我所想的看美国大片的念头,便是瞬间没了踪影。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总算认认真真的看完了《大国工匠》这整个系列的视频。顿时,整个教室没人发出一丝声音,因为寂静无声的我们感到震撼!感动!同时还有发自内心的敬佩!

视频里,这八名技师经过努力、坚持、研究,最后所突破的工业技术上的极限,所得到的成功,是生活在快节奏的我们所想象不到的!里面呈现出那一个个眼花缭乱的数据、不可思议的技术、令人头皮发麻的工业标准,更震惊的是,这八位师傅不仅完成了这些标准,还精益求精的取到了无人可达的更高的成绩。这震撼感,就像大锤子重重的击打在我的心脏上,发出了一圈又一圈的涟漪!不可思议——这便是我所能用语言才表达出的话。我无法想象一个钳工用他的双手打磨出各种精致、百分百合格的航空飞机零件。一个捞纸工,所捞出晒成的宣纸,每张重量误差竟然不超过1克。一个在深海工作的钳工,仅有着初中文化的他,经过努力的锻炼,做到了许多人做不到的仪器之间的零缝隙连接。一个lng船的焊接工能够连续完美焊接13公里长、仅有牛皮纸薄的殷瓦板!除此,还有好几位师傅的经典事迹,加起来一共八名。这一个个不可能,在他们手上变成了事实。这就是他们所带来的震感,这就是奇迹!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心得

1979年,洪家光在沈阳出生,父母都是农民。年少的他主动承担家里的农活,虽然生活艰辛,但他乐观豁达。早就业,早当家,初中毕业后他去了一所离家很远的技校学习技术。

那个年代,交通不如现在发达,洪家光每次去技校都要在路上花费4个小时。勤奋好学的他将汽车当作“移动的图书馆”,乐在其中。三年的时光里,他在车上自学完了4本技术方面的书,这种毅力鲜有人能做到。

功夫不负有心人。1999年,按照当时毕业包分配的.原则,在校期间全校第一的洪家光进入了中航工业有限公司工作。

不过当他到了车间后,发现环境和工作与他想象的并不一样,他只是负责加工制造一些小零件,还不能接触发动机这样庞大的工程。曾经技校第一,想要大展宏图的洪家光开始思考何去何从。

正当洪家光处于迷茫时,车间的一个老师傅点醒了他,使他幡然大悟性。他告诉洪家光,每个人的工作都像社会这个大机器中的一颗小螺丝,机器要运转需要每个螺丝各尽其责,虽然你的工作看似简单,但我们国家需要成千上万像你们这样的劳动者。

领悟后的洪家光找到了前进的动力,明确了前进的方向。他以情的态度对待每天的工作,还经常向不同车间的老师傅请教,学习他们的本领。

当时工厂里有一位叫孟宪新的老师傅,曾被评为全国劳模,洪家光非常敬佩他,想做他的徒弟。

但两人并不在一个车间,于是洪家光每天都去帮孟老师傅打下手,干活跑腿都非常积极。经过两个月的相处,孟宪新认为洪家光是一个值得栽培,有恒心有毅力的大好青年,于是将自己的技艺传授给了洪家光。

洪家光的“工作狂”形象在工厂里是人尽皆知,其他工友一年最多完成4000个工时,他却能完成7000多个工时。在2000年,由于工作强度比较大,洪家光一不留神,他的手被沉重的工件砸成了粉碎性骨折。医生建议休养2个月,但洪家光是个责任心很强的人,还没等痊愈就拎着缠满绷带的手就回到了工厂。工友们都对洪家光这种吃苦耐劳的精神佩服得五体投地。

2002年,公司接手了一个难度巨大的任务——打磨飞机发动机叶片的滚轮,并且要把误差缩小在0.003mm内。一向乐于挑战高难度工作的洪家光毫不犹豫地向工厂毛遂自荐,“拼命三郎”从来不会让大家失望,经过10多年的马不停蹄,他将误差缩小到了0.002mm。

小有成就的洪家光在工匠之路上越战越勇,他又攻克了金刚石方面的难题,使得金刚石滚轮技术有了新的突破,这项成就给他所在的公司带来了8500多万的市值。

虽然成功的路很艰辛,但洪家光一直用老师傅的话勉励自己,一直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态。29岁的他就评上了高级技师,斩获多项国家级别发明和专利,39岁就时获得了国家科技奖。在参加全国车工大赛中,他还以98.75的高分夺得魁首。从车间技工到一步步成为大国工匠,洪家光的确很猛。

洪家光在成为大国工匠后,名声很快传到了国外。一家外企看中了年少有为的洪家光,想以每月90万的高薪将他挖过去。但洪家光不为所动,毅然拒绝,他认为如果自己学得一身本领却不能报效祖国,那都是无意义的。

洪家光不仅有着强烈的爱国之心,也是一个懂得回报社会的人。他深刻明白知识才能改变穷人家孩子的命运,于是成立了基金会,用来帮助经济困难的孩子实现学业梦想。他还将自己高超的技艺悉数传给学徒。

洪家光是我们的骄傲,他伟大的“工匠精神”是我们前进方向中的指明灯,相信我们的国家在这群默默无闻、甘于奉献的工匠支持下,一定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直播观后感

这群劳动者,他们的成功之路不是上名高中、进名大学,而是追求职业技能的完美和极致,靠着传承和钻研,凭着专注和坚守,他们成为国宝级的顶级技工,成为一个领域不可或缺的人才,观后使我感触良深。

一、大国工匠,匠心筑梦。有的人能在牛皮纸一样薄的钢板上焊接而不出现一点漏点,有的人能密封精度控制到头发丝的五十分之一,就拿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火箭总装厂高级技师高凤林来讲,他绘火箭焊心脏,是发动机焊接的第一人。0.16毫米,是火箭发动机上一个焊点的宽度0.1秒,是完成焊接允许的时间误差,如此高的焊接技术,不由人折服。

二、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的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錾刻大师-孟剑锋师傅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也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上百万次的錾刻敲击零失误,他的标准是追求零失误。

三、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2研究所-顾秋亮,被誉为两丝钳工。载人潜水器有十几万个零部件,其组装对精密度要求达到了“丝”级,在中国,能实现这个精密度的只有顾秋亮。成功把“蛟龙”送入海底后,他的新挑战是组装中国首个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4500米载人潜水器。

四、胡双钱就是其中一位拥有非凡技术的匠人,至今,他都是一名工人身份的老师傅,但这并不妨碍他成为制造中国大飞机团队里必不可缺少的一份子。,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立项,对胡双钱来说,这个要做百万个零件的大工程,不仅意味着要做各种各样形状各异的零件,有时还要临时救急。胡双钱所讲述的任务难度广大,令人难以想象:一个零件要一百多万元,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是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要求是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件,那是只能依靠胡双钱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铁钻床,仅用一个多小时,36个孔悉数打造完毕,一次性通过检验,也证明胡双钱的金属雕花技能。

五、南车青岛四方机车车辆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宁允展,他是crh380a的首席研磨师,是中国第一位从事高铁列车转向架“定位臂”研磨的工人,被同行称为“鼻祖”。从事该工序的工人全国不超过10人。他研磨的转向架装上了644列高速动车组,奔驰8.8亿公里,相当于绕地球2圈。

六、沪东中华造船集团焊工——张冬伟,殷瓦焊是世界上最难的焊接技术,殷瓦板牛皮纸一样薄,一条lng船上的手工焊缝长达13公里,一个针眼大小的漏点,都有可能带来致命后果。张冬伟的焊接技术不但质量百分百有保障,外观上也完美无缺。

《“大国工匠年度人物”发布仪式》观后感大国工匠年度人物

央视大国工匠观后感汇编出自胡双钱,工作30多年来,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胡双钱凭着他对航空事业的热爱和对民机梦想的执着,兢兢业业、任劳任怨,始终奋战在民机制造的第一线。胡双钱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对品质的极致追求,用他自己的话说:“加工出一流质量的飞机产品,是我一生的追求!希望自己能再干十年、二十年,为中国大飞机多做一点贡献。”

深海钳工管延安在工作时,要进入完全封闭的海底沉管隧道中安装操作仪器。按照规定,接缝处间隙误差要小于一毫米,他却能做到零缝隙。只有初中文化的他,全凭自学成为这项工作的第一人。他所安装的沉管设备,已成功完成16次海底隧道对接。他曾说过“装好了也要拆,拆了在装,这是为了手感”。因为执着,坚持,求学。他成为了一名大国工匠。

北京apec会议上,我国送给外国领导人及夫人国礼之一“和美”纯银丝巾果盘,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孟剑锋在只有0.6毫米的银片上,经过上百万次的精雕细琢才打造出的“丝巾”。同时航天英雄、奥运优秀运动员、汶川地震纪念等奖章都是出自孟剑锋之手。用他自己的话说:“追求极致,超越自己”。

手工捞晒宣纸,每张重量误差不超过1克的中国宣纸股份有限公司高级技师周东红;创造了十三里焊缝全手工且质量达到百分之百的张冬伟等等一大批大国工匠在各自不同的工作岗位上默默奉献。他们视技术为艺术,他们倡导一丝不苟、精益求精、一以贯之的“工匠精神”,他们彰显了爱国敬业的精神内涵。《大国工匠》给人们展示了中国工匠的博大情怀和无以伦比的技艺。我们要以“工匠精神”为动力,立足自己的本职工作,干一行爱一行,要勇于担当、敢于担当、善于担当。真正做到我的岗位我负责,我的工作请放心。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