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可以让自己更好地认识自己,在学习中不断提高自我。以下是一些写得较好的学习心得,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启发。
党员干部要一心向党。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我始终牢记"抓好党建是本职,不抓党建是失职,抓不好党建是渎职"的座右铭。始终坚持两个凡是:凡是要以"党"为核心,凡事要以"党建"为龙头。只有始终站在党建工作一线这个责任落实的"主战场",紧扣时代脉搏、紧贴民生诉求,积极建构有力有序有效的党建工作新格局,才能真正营造出富有号召力、极具感染力和充满凝聚力的和谐发展好氛围。我是一名党组织书记,首先就要树立好"党"的模范杆子,带头苦干实干。我带领社区干部积极打造了"一网三平台"、"党员网格化管理"、"5+n"服务型党组织工作模式、带领18名干部利用三个月时间,手绘了40张民情地图等一系列党建特色亮点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让这些党建亮点工作成为人民路社区的一张张名片,真正让党旗飘起来、形象树起来,活动靓起来。
党员干部要一心带头。为了破解党员参加党组织生活兴趣不足、热情不高,上党课"台上讲得口干舌燥,台下听得乏味枯燥"印象的这一难题,作为社区党组织书记的我,可是绞尽脑汁,一头扎进工作,不分昼夜的学习,吸取先进经验,愣是凭着一股韧劲,创办了"指尖党课",对年轻党员进行网络教学;开设"流动党课",让老党员在家门口就能接受教育。为了使党课教育变得生动活泼,把"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更好的融入"三会一课",我又创新党课形式,通过"故事党课"、"电影党课"对社区党员进行更深层次的教育。
带着对工作的热情,我白天扛着扫帚,与在职党员一起参与老旧小区环境治理,晚上挎着包加班加点登记居民信息,第一时间解决居民群众的难事烦心事。陪93岁的朱大爷过生日,为70多岁的闫义学老党员送餐打扫卫生,每逢过节她都会来到困难党员、群众、残疾人家中,代表党组织把关怀和温暖送给他们。我上班忙事务,下班写材料,一心扑在工作上,患有低血压、颈椎病,但一工作起来就精力充沛;眼睛熬红了,就上点眼药水继续工作;儿子参加中考,我怕影响工作没有请过一天假。我始终认为,要想成为一个好干部,靠的就是理想信念坚定,把人生价值的实现要放在为居民的服务上。我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染了身边党员,一批批优秀党员在我的带动下,无私奉献、积极行动,成为"红色细胞"的播种机,让广大群众看到了党的形象,听到了党的声音,感受到了党的温暖。
响应“上山下乡”号召的青年习近平来到了梁家河这片贫瘠的黄土地,命运把他放在了一个极低的起点,在这里他不断的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立下了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心在哪里安放,人就会在哪里出彩,从梁家河到中南海。从“让乡亲们饱餐一顿肉,并且是经常吃上肉”到“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需求”,从“为人民做实事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折射出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忘初心,继续前行的使命担当。从1969年习近平总书记下乡当知青至今已五十多载春秋。他从大队党支部书记到党的总书记,一步一个脚印在每份岗位上都兢兢业业,干在实处,走在前列,政绩斐然。在梁家河当书记时,他务实亲民,创新实干。带领乡亲门打坝淤田,科学种田;开设铁业社,既满足村民劳动生产需求也改善了村民生活;学习四川等地沼气技术,为解决村民燃料及照明问题,成功创建陕西第一个沼气池。幸福生活是靠双手创造的,他和乡亲们打成一片。改善民生从身边做起,做起事来总是身先士卒,走在前、干在前,面对问题迎难而上,在他的带领下干一件成一件。赢得了乡亲们高度认可。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当年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都是生产生活的大问题。面对此景,习近平率领群众建成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打下知青井,创办铁业社、代销店、缝纫社,打下淤地坝。群众需要什么,他就干什么,什么能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他就做什么。与群众打成一片、融为一体、朝夕相处、同甘共苦,终凝成了梁家河村民对习近平同志十里相送的长情,而人走心留的第二故乡则练就了习近平同志情系百姓的情怀,也正是这种真挚为民的情怀,坚定了他带领中华民族奋发图强实现中国梦的决心,成就了中国的可喜巨变。中国桥、中国路、中国高铁、“中国制造2025”、自贸区、“一带一路”、亚投行、姑苏小镇城乡统筹、闽宁模式、雄安新区等等。中国方案、中国成就、中国理念,比比皆是,信手拈来,而这无一不让世界瞩目艳羡。
作为身在基层的公务人员,作为人民群众感受党和国家温暖的窗口,作为党的政策的具体落实者,我们更应学习习近平总书记从粱家河一路走来不变的为民情怀,心怀百姓,用心用情去服务,让人民群众切实从改革发展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初心出于青春,归于人民。七年的艰辛磨砺,七年深入群众,七年负重求索。由初到黄土地时的迷惘到自信,由彷徨到坚定,他收获了成长,真正体悟到“人民”、“实际”。梁家河的七年,他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带领乡亲们认清现实,为了更加美好的生活,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即便后来离开了梁家河的习近平也是把心留在了那方热土,无论身居何等职位,身处何方,他始终牵挂着梁家河的乡亲们,以至于在他离开梁家河的几十年里,始终力所能及地帮助着梁家河的乡亲们。但有所求必有回应,这也正好说明了习近平是个心系百姓,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党的践行者。
学习梁家河精神,追寻习近平七年知青岁月,探寻小村庄里的大学问,接受红色思想洗礼,从中汲取智慧。切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不懈的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推动工作。学习红色理论家郑德荣以身许党许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学习军工带头人张进锐意改革,把有限人生投入无限的事业,学习发动机焊接第一人高凤林,以匠人之心追求技艺的极致,不为利诱,为国奉献的实干精神。学习一代代为国之事业,民族之事业,勇挑重担,艰苦奋斗的共产党人,不畏艰险,默默奉献的献身精神。信仰在奋斗中淬火,信念在奋进中升华,伟大的红色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激励着一代代炎黄子孙,直面挑战,逢山开路,遇水架桥,为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奋勇前行。
使命呼唤担当,伟大复兴的征程呼唤榜样的力量。我们当立足本职岗位,自强不息、久久为功,不断突破自我实现事业新发展。努力做新时代的奋进者、开拓者、奉献者。让我们以榜样为鞭策,不忘初心跟党走,砥砺奋进建功业。强能力重学习,以时不我待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将榜样的力量付诸于干事的行动中,让奋斗的青春书写生命华章,让我们的梦想绽放在伟大复兴中国梦的进程中。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共赴新时代。
在梁家河这样偏远的乡村,过去交通不变几近与世隔绝,即便今日到访旧址,仍觉荒凉困苦,常人浑浑噩噩、怨天尤人亦是情理之中。习近平同志能克服巨大落差,通过“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的考验,在纵横的沟壑间,在7年的青春里。白天挑粪拉煤、打淤地坝、创新改民生;夜里陋窑苦读,用煤油灯点亮长夜。虽时穷而苦学不怠、苦行不倦,那年总书记才15岁。是为祖国、为人民奉献一切的信念,是对党的绝对忠诚,支持他坚持下去。于是有了8次入团申请、10次入党申请,终于被组织批准入团、入党,1974年还荣任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这种矢志不渝坚守党的信念,是青年习近平经受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
回看今朝,我们可能不再经历这种艰难困苦,少了苦行立志的磨练,多了糖衣炮弹诱惑的考验。唯有践行梁家河精神,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学深悟透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核心意识,坚守党的信念,坚持学习党的理论,提高政治站位,方为上好解药。
该书以叙述的方式,记叙了习总书记四回梁家河与群众互动和亲切交谈的生动场面,用乳名和当地语言与乡亲们交谈,朴实的乡土话语,让人感觉特别亲切。回忆着,当年从一个高干家庭,才刚满16岁的孩子,离别父母和亲人,从北京来到陕北延安梁家河插队落户,这个特别苦焦的地方,当农民一干就是七年啊,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战天斗地,且吃苦在先,个人利益在后,从一个普通的知靑,到申请加入党组织,又担任梁家村党支书记,以身作则,带头学习,带头实践。从修建全省第一个沼气,到办铁业社,分销店,又到打水坝、修水库,“数九寒天,跳到冷窟里面一干半天,落下了风湿褪的.病根。处处事事都以人民的利益致上,深深植根于人民群众之中的家国情怀,一个世界伟人,即平凡又伟大,把自己从事业都搞的都非常的好,深受人民群众的拥护。真的做到了“先天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而我也是农民的儿子,从农村长大的,也是从农民到入党,后担任村党支书记,再后来也被党组织破格重用,现在已退休,目前受组织委派到四皓酒业公司,担任党建指导员,已两年了。老觉得自巳功得德园满,为党和人民做了很多的实事、好事,也有一定的好口碑,应该是船到码头车到站,好好享清福了。然而,通过学习梁家河,认真反思,与人民群众联系的不够紧密,时而有把自已放在群众之上,同人民群众的感情认同上,与总书记相比,相差太远太远,凡事考虑个人得失过多,当党建指导员工作不够扎实,对公司贡献还不够大等。与习总书记相比,自已真真是无地自荣了,太妙小太妙小了,跟本不值一提。今后要以习总书记为榜样,努力学习学习再学习,深深植根于群众之中,为群众办好事、实事,做到人老,党性不老,人老为人民服务的热情不老,做到老有所为,继续发挥余热,和全体党员及员工们一道,不忘初心,继续前行,努力把四皓酒业公司,办成一流企业,让四皓酒业党旗更红,让四皓酒业发展的更好,为群众多办善事,为员工多谋福利,为国家多上税,为扶贫攻坚再添后劲。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也是共产党人重要的思想方法。习近平同志在回忆梁家河岁月时说,“陕北的七年,最大的收获有两点,其中之一就是让他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这是让他获益终生的东西。”例如一次公社给村里派发了一批救济粮,到底把粮分给谁?他为了把一碗水端平,带着党支部成员挨家挨户查看群众家里的粮囤,最终确定最缺粮的几户群众为救济户,乡亲们心服口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一个人要有一股气,遇到任何事情都有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就能处变不惊、知难而进。”这种务实担当的品格,充分体现了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精神,彰显了共产党人直面问题的政治勇气和解决问题的政治担当。幸福生活都是干出来的,当年习近平同志带领乡亲们打淤地坝,就是带头跳进刺骨的冰水里清理河底的冰碴和冻土,在他的带动下,乡亲们干劲冲天,打出了丰产高产的淤地坝。乡亲们说,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担任村党支部书记虽然只有短短两年时间,却干成了他们几十年都没有干成的事,使梁家河成为远近闻名的好村子。这种带头实干的作风,充分体现了优秀共产党人干在实处、走在前列的精神风范。
今年按照省高教工委、团省委的文件精神和学院、千阳县组织部的安排,我有幸在咱团千阳县委挂职,同时兼任“双百工程”千阳联络员,参与到了千阳脱贫攻坚决胜年的行动。我决心深入学习梁家河精神,锤炼扎实作风,提升综合能力,做好桥梁纽带,促进高校与地方的优势互补,协助团县委推进重点工作,助力脱贫攻坚工作有序开展。同时将“培树矢志不渝的信念、真挚为民的情怀、务实担当的品格、带头实干的作风”作为青春信条,引导广大青年以习近平同志为楷模,不负青春韶华,将梁家河精神融入思想、融入工作,用行动践行梁家河精神,将激昂青春梦紧紧融入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
邓拓先生曾说:“古往今来,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很严肃地对待自己的生命。当他活着一天,总要尽量的多劳作,多工作,多学习,不肯虚度年华,不让时间白白的浪费。”透过《梁家河》,我们看到这就是习近平总书记的真实写照。出生于革命家庭里的他自小就接受了很严格的革命传统教育。在那个社会文化、生活匮乏的年代。身处荒凉而闭塞的梁家河,青年习近平却痴迷读书而废寝忘食,白天打草、挑粪、耕种、打坝……常常晚上点着煤油灯看书到深夜。利用一切机会,在有限的时间里博览群书,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更留下了三十里借书三十里讨还书的生动故事。学习是进步的阶梯,实践是成长的良师。今天,习近平总书记仍在告诫我们:要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作为一种精神追求,一种健康的生活方式,一种工作责任,做到好学乐学。以学益智,以学修身,坚持干什么学什么。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以时不我待的精神。一刻不停增强本领,做到修身慎行,学思践悟、知行合一。
2018年6月30日,在中国共产党建党97周年的前夕,我们人社局43名同志在王宏局长的带领下,怀着无比激动和崇敬的心情来到延安市延川县的梁家河村参观学习。
我们先后参观了梁家河村委会、村史馆、陕西第一口沼气池、知青淤地坝、当年知青三处居住地等。每到一处,大家聚精会神,认真聆听讲解,现场感受了当年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学习、生活、工作和劳动场景,了解了当年习总书记和知青们在梁家河村住窑洞、睡土炕,与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的场景,大家深深被习总书记扎根基层、爱民为民的炽热情怀,敢于担当、开拓创新的实干精神和艰苦奋斗的意志所感染。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我的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获得的,“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青年习近平在与群众一块苦、一块过、一块干的过程中,实现了从迷惘、彷徨到充满自信的转变,孕育了他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形成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源泉,进而获得了投身伟大事业的强大精神力量。在他身上体现出的“三种精神”深深感染了我。
一是“崇尚学习”的精神。“那个时候,除了劳动之外,一个是融入群众,再一个就是到处找书、看书”习总书记回忆道,“白天劳动、晚上看书”成为习近平总书记知青岁月的生活常态。在梁家河的7年,他“痴迷”于读书,涉猎广泛,有古代的、现代的,有中国的、有外国的,有文学的、哲学的、自然科学的等等,也留下了“30里借书、30里讨书”的生动故事。这种勤奋好学的精神,贯穿习近平总书记的人生。我要学习总书记这种孜孜以求的尚学精神,向书本学,向实践学,不断增强工作能力和为民服务的本领。
二是“自强不息”的精神。习总书记15岁从北京来到陕北的一个山沟农村里,举目无亲,面对艰难困苦,经受重重磨练,与群众一起开荒、种地、放羊、铡草、挑粪、拉煤、打坝,闯过了跳蚤关、饮食关、生活关、劳动关、思想关,使他逐步融入农村生活,学会了农活技术,学到农民的实事求是、吃苦耐劳、自强不息的精神。“艰难困苦,玉汝于成”,习近平总书记自强不息、不畏艰难困苦的精神启示我们,经历就是财富,苦难也是锻炼,学会吃苦是人生的必修课。艰难困苦磨砺坚强意志,有了坚强意志,站位就高了,眼界就宽了,心胸就开阔了,就能经受住各种风险和困难考验,坚韧不拔、充满自信地沿着正确方向前进。
三是“创新实干”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当梁家河当知青和大队党支部书记的时候,从梁家河的实际出发,从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习,带领干部群众建淤地坝,增加粮食产量,挖水井,解决村里吃水的问题;修建了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为村里建起了磨坊、裁缝铺、铁业社等,件件事办到群众的心坎上,推动梁家河贫困面貌发生变化,改善了村民生活。这体现出习总书记“要为人民做实事”的担当、毅力、勇气和决心。我要牢记总书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教诲,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和坚韧不拔的顽强意志,从实际出发谋划事业和工作,体现责任担当。
参观学习结束后,我不断思索。梁家河已经不仅仅是一个山沟农村的名字,更代表的是一种信念一种力量,它是我党建党之初的信仰,是延安精神的传承,是不忘初心的体现,它忠实践行着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我要从总书记的成长历程中汲取深厚养分,寻找力量源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不断在工作和学习中磨砺自己,为“助力西安追赶超越,建设幸福新城”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
20__年6月30日,在熟读《梁家河》一书后,我有幸随着区人社局全体党员踏上梁家河这片神圣的土地,近距离参观《梁家河》书中讲述的一幕幕情景、一处处实物,详细了解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度过的七年时光。
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人生第一步所学到的都是在梁家河。不要小看梁家河,这是有大学问的地方。”总书记当年离开北京插队到梁家河,从一个15岁的少年成长到22岁的青年,从被动、抵触地适应这片土地到主动、用心地带领这片土地上生活贫困的乡亲们战天斗地、创造新生活,是这片宽厚包容的土地接纳了当年无依无靠的他,是这里朴实、厚道的乡亲们从自己嘴里省下粮食分给他吃,是这里的黄土地用7年时光磨练了他,让22岁离开梁家河的习近平不再迷惘、不再彷徨,而是有着坚定的人生目标,对未来充满了自信。反复阅读《梁家河》一书后,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从陕北黄土高原上走出来的“人民公仆”——习近平,他身上所承载着的如黄土厚实般坚韧、沉稳的性格,以及透过这些所折射出优秀共产党员忘我、无私、永保初心的人格魅力。
这次走进梁家河实地参观,是一次精神洗礼,脑海中仿佛闪过一幕幕梁家河人民挖沼气池、修梯田排子、打水坠坝火热的劳动场景。年轻后生们扑满灰尘的脸上流淌下的汗珠,姑娘、媳妇们憧憬新生活露出的欢欣笑容,老人们爬满皱纹的脸上被岁月写下的沧桑,孩子们迎着新时代的朝阳茁壮成长,这里孕育着希望,这里窖藏着信念的磅礴力量,就是这块曾经贫瘠的土地用实干孕育出了中国梦新的希望。
通过阅读《梁家河》,又走进梁家河,,我对习总书记的知青岁月有了新的认识,也对梁家河有了新的解读。这次在梁家河实地参观学习,令我印象深刻,我最大的感受就是:40多年前,年轻的习近平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做一名干部的重要遵循,他在梁家河谋事、创业、做人处处都透露了一个“实”字,给我们树立了很好的榜样。
工作要结合实际,发扬实事求是精神。当年在梁家河村,总书记因地制宜,带领群众通过打坝淤地,来增加耕地面积,减少水土流失。正是有了在梁家河的宝贵经验,让总书记能够“居高位而知基层,揽全局更懂细节”。做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同样需要实事求是,要深化政务服务公开,了解人民群众对新形势下人社工作的新要求和新期待,搭建政务服务公开平台。要做好宣传工作,让企业、群众了解人社工作,做好服务,多走访征求他们的意见和建议,不断完善和改进人社工作。
真心实干,真正赢得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想当初梁家河缺柴少油,燃料、照明、用水是生产生活最大的问题。于是习总书记就带领村民打井,建沼气池等,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用水、照明等问题。他也以“能吃苦,干实事”的党员干部良好形象,赢得广大群众的高度赞誉和真诚拥戴。今后,我们更应该以服务群众、服务企业为己任,以群众和企业满不满意来衡量和检验工作成效,全力当好服务群众、服务企业的“金牌店小二”,为他们提供五星级的服务。
实实在在,求真务实,树立人社铁军的良好形象。梁家河村在建大坝时,在水沟旁铲土是个苦差,总书记总是会主动去水沟旁铲土。这虽然是个微小的细节,但却体现出习总书记做人做事实实在在的朴实品质。因此,我们发扬梁家河精神,就要从点点滴滴的工作,从小事做起,从老百姓关心的事情做起,从企业的需求做起,全力打造阳光人社、高效人社、法治人社和活力人社,树立人社铁军的良好形象。
梁家河是中国党史上一个重要的名字,这里是中国共产党革命活动的重要发源地之一。作为中国共产党的团员,我有幸踏上梁家河这片红色土地,参观学习了梁家河的光辉历史和革命精神,并从中有了深刻的体会与收获。这段经历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中国革命事业而奋斗的信念,也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加明确的定位。
首先,梁家河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历史印象。在梁家河,我参观了梁家河旧址和梁家河革命纪念馆。梁家河旧址是中国共产党第一、二次代表大会的召开地,这里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和发展。革命纪念馆中,展出了许多珍贵的历史文物和照片,生动地再现了梁家河的革命斗争场景。这些历史的宝藏让我深感历史的厚重和革命的艰辛,也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其次,梁家河的革命精神深深触动了我。在梁家河,“红旗渠精神”给予了我巨大的震撼。红旗渠是一项伟大的水利事业,是中国革命的一座活的丰碑。这项工程的成功实施,不仅解决了当地农民的灌溉问题,也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各地的革命士气。红旗渠的建设者们以顽强的毅力和无私的奉献精神,成功创造了一项革命技术壮举。这种革命精神在我心中燃起了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同时也为我树立了崇高的榜样。
再次,梁家河之行让我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团员,我不能忘记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在梁家河,我看到了许多革命先烈的照片和事迹,他们为了中国的独立和人民的幸福,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回想起来,我常常觉得自己的努力还远远不够,还有太多需要改进的地方。这次梁家河之行提醒我,应当坚定自己的信仰,矢志不渝地为中国革命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
最后,梁家河之行让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发展方向。在梁家河,我接触到了许多革命的先进经验和理论知识。我深深感觉到,只有不断学习和提高自己,才能不辜负先烈的期望,为中国的革命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因此,我决定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更加努力地学习党史、革命理论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自己的理论素养,不断加强自身能力,为中国的繁荣和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梁家河之行是我人生中一次珍贵的经历,这次经历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革命精神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更加坚定了为中国革命事业奋斗的决心。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的团员,我将始终保持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不忘初心,在人生的道路上砥砺前行。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的未来一定会更加美好。
梁家河是一个贫穷而偏远的小村庄,无数的团员在这里接受着团组织的培养和教育。作为一名团员,我在梁家河的几年时间里受益匪浅,体会到了团组织的重要性和它对于个人成长的意义。在我看来,团组织不仅激发了我的爱国情怀,培养了我的集体意识,还让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成为一个更好的人。以下是我在梁家河团员期间的心得体会。
首先,作为一名团员,我深深感受到了团组织对于培养爱国情怀的重要性。在梁家河,我们经常参加一些爱国主题的活动,比如合唱《义勇军进行曲》,参观革命遗址等。通过这些活动,我们团员们能够切实地感受到许多先烈们为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所做出的贡献。这让我深刻意识到,只有热爱自己的国家和人民,才能够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其次,团组织还培养了我良好的集体意识。在梁家河,我们的团队常常参与各种集体活动,如扫地、清洗公共场所等。通过这些活动,我意识到了每个团员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团结一心,共同努力,才能够完成更多的任务。我也明白了团队精神的重要性,团队中每个人的贡献都是不可或缺的,只有齐心协力,我们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第三,梁家河的团组织让我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在这里,我们团员们时常需要组队完成一些任务。在合作的过程中,我学会了倾听他人的意见,尊重他人的看法。通过集体的智慧和协作,我们解决了许多问题,完成了许多看似不可能完成的任务。这让我意识到合作是一种很重要的素质,只有与他人真诚合作,我们才能够取得最好的结果。
第四,团组织还让我明白了个人的成长离不开自我培养。梁家河的团组织注重团员的素质培养,会定期组织一些学习和培训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我学习到了许多新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也学会了如何制定目标和计划,如何克服困难和挑战。团组织的培养让我意识到,只有自我不断学习和发展,才能够不断提高自己,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
最后,作为一名团员,我感受到了团组织对于我们的关怀和支持。在梁家河,我们团员们不仅有机会参加各种培训和学习活动,还会得到团组织的物质和精神上的关怀。当我面临困难和挫折时,团组织始终在我身边给予我鼓励和帮助。这让我感受到了团组织对于我个人成长的关怀和重视,也让我更加坚定地走在了团员的道路上。
总之,我在梁家河的几年时间里,通过团组织的培养和教育,我不仅培养了爱国情怀,提高了集体意识,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成为一个更好的人。团组织的关怀和支持也让我感受到了温暖。我相信,在今后的生活中,我将继续发扬团员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在社会快速发展、稍显浮躁的今天,阅读《梁家河》,似一条清凉甘洌的源头活水,启迪着我们的智慧,洗刷着我们的灵魂,使我们的精神得到了洗礼。我深刻的感受到:“今天的繁荣稳定,幸福光景来之不易;新时代,实现中国梦需要我们发扬梁家河精神,不忘初心,继续前行。
《梁家河》一书,通篇运用群众语言,淋漓尽致地展现了不同人物的鲜活形象,生动地还原了总书记在梁家河的点点滴滴,读起来让人感觉眼前有画面、耳旁有声音。总书记在梁家河插队的七年间,同这里的父老乡亲一起以实际行动践行和发展了延安精神,赋予了他新的时代内涵。在这七年的艰苦岁月里,总书记将延安精神融入到实践中,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大胆创新,带领梁家河的父老乡亲改善了这里的条件,并在实践中逐渐培育了适应时代发展的崇高精神,成为了一名真正的共产党员。
10月,习近平在访问英国伦敦金融城市长晚宴上,在回忆起梁家河时,他说:“年轻的我,在当年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的思考着生存还是灭亡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所以说,他在“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的历练中经受住了考验,在困境中完成了一次蜕变,实现了精神上的升华,那时他就立下了为民谋福利的信念和抱负,这就决定了他所走人生道路的不同。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亲身经历,完全贯穿了延安精神的核心价值,是延安精神在新时期的继承和发展,是新的历史任务和时代精神结合起来的延安精神,是我们战胜困难、勇往直前,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
对一个企业而言又何尝不是这样?作为公司一名普通员工,我们何尝不是身在自己的“梁家河”?面对困难,我们该如何做?通过学习,我深深感受到,我们只有在各种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凝心聚力,砥砺前行,才是我们向习总书记学习的最好行动。
一是坚定信念,不畏艰苦。在梁家河这样的艰苦地方一待就是七年,总书记遭受了多少挫折、面临过多少困难、承受过多大压力,但是他百折不挠,自强不息,带领着乡亲们打坝造田、修沼气池、建铁业社、发展生产,这是何等坚定的理想信念。作为企业一分子,我们更应该坚信在公司领导的正确带领下,有信心、有决心打赢“标杆企业”保卫战,顺利完成好年度各项目标任务。
二是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习总书记说过:“陕西是我的根,延安是我的魂”。在习总书记最困苦的时候,延安接纳了他,他的很多基本观点和基本特点,也是在延安形成的,而梁家河就是让习近平总书记锤炼升华的那片热土。梁家河的一山一水,梁家河发生的巨大变化,充分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为民造福的初心,有追求真理的精神,有埋头苦干的作风,有攻坚克难的意志,有中华复兴的梦想。这些都是我们学习领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生动教材。企业在我们青涩迷茫时接纳了我们,让我们在公司扎根,汲取养分逐渐成长,我们要感恩企业,立足岗位,无私奉献,为企业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三是注重锤炼,勇于创新。“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习近平是当时梁家河最年轻的知青,在最贫瘠的地方经历了艰难困苦的考验,入团、入党都不是一帆风顺的,特别是到最后只剩下他一个知青,如果没有坚强的意志,可能就会被击垮或退缩。但在逆境中他始终没有放弃理想和信念,没有放松读书学习,正是这7年的磨砺,使他学到了大学问,使他的思想和精神境界得到了升华。也为他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同时习总书记在艰苦的插队生活中每天手不离卷,晚上也借着昏黄的灯光读书,这种执着的精神才能铸就他现在的高度。他的思想和品质,也在梁家河这个地方得到了锤炼与升华。作为我们只有不断向习总书记学习,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技艺,增长才干,锤炼作风,将个人成长和公司发展完美结合,为公司再创新辉煌贡献一份光和热!
4月7日,安远县举办“梁家河故事”宣讲报告会,邀请赴梁家河学习考察团成员--瑞金市沙洲坝镇洁源村党支部书记曾小生前来宣讲。曾小生以讲故事的形式,娓娓讲述了当年在延安梁家河村插队当知青的工作生活经历,分享了个人学习考察的所见所闻所感,并号召大家以学习梁家河为动力,弘扬苏区精神和梁家河精神,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
报告会前,与会人员还观看了“学习梁家河当好村支书打好攻坚战”主题图片展。丰富多彩的内容,精彩动人的宣讲,让400余位在场聆听了报告的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在职大学生村官接受了一次梁家河精神的洗礼。天心镇水头村村支书黄东长在看了学习梁家河画展和听了宣讲会后感动地说:“习在那么艰苦的时代都能作出贡献,我现在更应该好好的把握机遇,带领群众、团结村两委干部,把村里建设得更加富裕、更加靓丽。”、“通过这次学习梁家河宣讲报告会,我感受很深,回去之后,我将认真落实大学生村官应尽的责任,结合当前精准扶贫、烟叶生产等各项农村工作,最大力度展示自己的才能,为安远的振兴发展做出贡献。”大学生村官邹夏夏在听了宣讲报告会后深受鼓舞,进一步坚定了扎根安远的信心和决心。
下一阶段,我县还将通过召开村班子座谈会、上门入户等形式宣讲“梁家河故事”。
走到村口,首先看到的是饮水思源的碑刻,这是习近平总书记插队时带领村民挖的第一口井。走过一片五谷丰登的稻场,我们来到了村党支部大院,映入眼帘的是习近平总书记“陕西是根,延安是魂,延川是我第二故乡”的标语,在讲解员的引导下走进“梁家河村史馆”,一幅幅珍贵难忘的资料图片,一件件留存至今的实物,听着讲解员生动的讲解,仿佛把我带回到四十多年前的知青岁月,脑海中浮现出青年习近平下乡插队的情景:一个15岁的青葱少年因客观原因从北京来到这个穷乡僻壤的地方,开始了与黄土为伴、与书本为友、与群众为亲的生活,他不畏艰苦,克服重重困难,学会了种地、捻毛线、补衣服、缝被子等,全然一个生活能手。这些生活的磨砺,深入群众的体验,为以后的从政为国为民之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1974年1月10日,公社党委批准了习近平的入党申请,接收他为党员。随后,梁家河大队推选他为党支部书记。习近平迎来了政治生活中的曙光。
梁家河是一个位于河南省南阳市淅川县的一个小村庄,这个小村庄因为苏荷夫曾经来过而名声大噪,但是对于团员梁家河来说,这个小村庄有着更深刻的意义。在梁家河村,团员们参观了博物馆、梁家河丝绸会馆等地方,并与梁家河村的居民交流、制作梁家河古琴等活动,收获良多,下面我将从交流、古琴文化、文化传承、敬业奉献、感恩精神等方面,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交流。
梁家河位于淅川县的北部,这里的居民日常生活大多和外界没有太多的联系,来自土生土长的梁家河村的村民讲话带着浓重的河南腔音,而我们来自不同的省市,许多人讲话也带着各自的口音,在交流上还有不少困难。但是,梁家河村的居民十分接待我们,他们非常热情,非常友善,真诚地为我们介绍这个古老的村庄的历史和风情,耐心回答着我们的问题,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并体验到这个古村庄的魅力。
二、古琴文化。
梁家河是一座有着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底蕴的古村庄,这里流传着精湛的古琴艺术。我们团队来到梁家河的几天时间里,学习和参与了有关古琴文化的制作和演奏活动。在梁家河博物馆,许多珍贵的古琴被陈列在展厅的角落,这让我有了深入了解古琴文化的契机。在学习古琴文化的过程中,我发现古琴不仅仅是一个乐器,更是一种文化、一种思想、一种精神的体现,体验到其中的神奇和壮美,也更加了解了中国传统音乐艺术的美妙和深刻内涵。
三、文化传承。
在梁家河村,我们还参观了梁家河丝绸会馆,这是一座由梁家河人出资而建的纪念馆和陈列馆。在这里,我们了解到梁家河当地的传统文化和历史。这座会馆追溯到大清时期,经历了多年使命斗争,但是它一直被当地的居民视为家乡的记忆和历史的见证。这让我感触到文化的重要性,它是我们现在生活维系、文化传承、未来发展的基础。我们更要懂得去尊重和继承文化,同时也要做好文化的保护和传承。
四、敬业奉献。
在梁家河村,我们学习了梁家河的古琴制作技艺,体验了制作古琴的过程。这其中需要非常多的耐心、专注和坚持,制作一个琴需要好几个月的时间,而古琴制作工匠们仍然坚持着自己的手工艺沿袭至今。他们的精神代表了中国工匠精神的代表,他们以自己的行动证明了敬业和奉献的重要性。我们的未来需要这样的精神,也更要学习这样的品质。
五、感恩精神。
回到家中,想起梁家河都让我感到非常温馨,梁家河村民们的淳朴善良、纯真无邪以及敬业奉献的精神,都让人深深感到人与人之间心灵的跨越。我们与他们接触虽然短暂,但已经让我深刻体验到人与人之间的真挚感情和无私情感,也触动了自己的感恩之心。
总之,梁家河之旅为我打开了一扇了解文化、了解人性的大门,削去了我内心狭隘的痕迹,让我更热爱文化,更感恩生活的点滴。希望以后的每个人都能有这样的体验,去发现世界、去传承文化,为自己和大家创造美好的未来。
团员梁家河是我校优秀的志愿者,也是一个充满着正能量的人。我曾经和他一起参加过多次志愿活动,深受他的感染和启发。在与他相处的过程中,我感受到了他内心深处的成长和提升。下面,我想分享一下我对他的心得体会。
第二段:平凡之路也有精彩。
梁家河的成长之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出身在农村家庭,成绩并不突出,但是他从小就有一个勤奋好学的习惯。在校园里,他积极参加各种活动,虽然没有获得过太多的奖项,但他并不气馁。梁家河深知自己的不足,认真思考反省,不断自我提升。正是这种积极向上的精神,支撑着他走过了平凡的学生时代,成为了一名优秀的志愿者。
第三段:关爱他人的真诚之心。
梁家河内心深处的另一个特质就是他对人的真诚和关爱。我们一起参加过许多志愿活动,他时刻关心着身边的人,特别是那些有困难的人。他总是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帮助他人,始终坚信自己能够对他人产生积极的影响。在梁家河身上,我看到了一颗温暖的心,他的行为感染了许多人,也让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关爱。
第四段: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
承担责任是梁家河的另一个特质,他总是能够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曾经,我们参加了一次山区义务植树活动,由于天气变化,许多人开始有了身体不适的症状,梁家河毫不犹豫地站了出来,帮助大家解决问题,并且带领大家安全地完成了植树任务。如果没有梁家河的勇气和信心,这个活动一定会遭遇挫折。
第五段:结论。
在我与梁家河交往的过程中,我不仅仅从他身上学到了很多技能和知识,更重要的是,我学会了如何做一个有勇气、有责任心、有真诚关爱的人。他的成长和进步告诉我们,一个人并不一定要拥有出类拔萃的天赋和才能,只要拥有积极向上的精神和关爱他人的心,同样可以成为千万人瞩目的人物。我相信,梁家河的成长之路,会给我们不断的激励和启示,让我们在成长的路上不断进步和提升。
我是一名普通的团员,文艺少年梁家河。在成为团员的这段时间,我通过参与团组织的各种活动,收获了很多心得体会。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来表达作为一名团员的身份带给我的变化。
第一段:团组织让我更加自信。
加入团组织后,我参加了许多活动,比如团队合作、公益活动、社区服务等,这些经历都让我变得更加自信。在团队合作中,我了解了集体的力量,明白了与人合作的重要性。在公益活动中,我知道了自己的力量可以帮助到很多人,感受到了积极向上的力量。团组织让我感到自己可以贡献和做出一些事情,在这个过程中收获了自信。
第二段:团组织让我更好地了解社会。
团组织带给我的收获不仅止于自身的成长,还拓宽了我的眼界。加入团组织后,我开始主动了解公共事务,关注社会动态,积极参与集体讨论。阅读报纸杂志成为了我的生活习惯,我从中了解到了国家改革发展的形势以及人们的思想意识的变化。团组织给了我一个机会去了解这个世界,让我不断地拓宽视野,提高了自己对社会的认识和理解。
第三段:团组织让我学会坚韧。
我曾经有过许多的失落和挫折,但是团组织让我学会了坚韧。在团队活动中,我可能遇到困难和挑战,但是我学会了要坚持不懈地去尝试,勇敢面对。在社会实践活动中,我了解到了生活中许多不平等的现象,但我不再绝望,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去改变社会。团组织让我学会了坚持,让我在人生的道路上能够感受到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团组织让我有责任感。
团组织是一个有共同理想和信念的集体,也是一个有明确任务和责任的组织。作为团员,我有责任去推动团组织的发展,也有责任去帮助他人。在参加公益活动中,我认识到了一些群体的不幸和困境,我也明白了自己有义务去帮助那些需要帮助的人。这个过程中,我成长为了一个有责任感的人,也更有意识去为自己的未来和社会的美好做出贡献。
第五段:团组织让我更懂得感恩。
在团组织的许多活动中,我得到了很多的帮助。这些帮助让我更加了解集体的力量,更懂得感恩。在这个团组织之中,我们可以得到许多人的帮助,自己也可以为别人做出一些贡献。这个过程中,我认识到了深刻的人际关系的价值,更珍惜了集体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感恩的力量,这也是一个美好的体验。
总之,团组织对我的人生成长有着巨大的影响,它让我更加自信、更加了解社会、学会坚韧、有责任感和更懂得感恩。这个组织给予了我许多的关怀和帮助,也在深刻地塑造我的人格和性格。我相信,在团组织之中,我可以继续发展并做出更多的贡献。
七年知青艰苦岁月,造就了他坚强的意志和顽强拼搏的精神,更树立了一心为民的博大情怀。习近平说,离开梁家河40多年来,不管走多远也不论分别多久,他永远不会忘记梁家河,永远不会忘记这里的父老乡亲。
2020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到陕西调研时说:“陕西是根,延安是魂”,表达了对曾经接纳和养育他的黄土地和陕北人民的无限热爱。即使已成为国家领导人,他依然视当时的“小伙伴”为最好的朋友,在伙伴们遇到困难时,总会有求必应。如果说梁家河是中国村庄的缩影,那梁家河人民就是全国亿万人民的一个缩影。
想想现如今,我们幸福地生活在新时代,出门有车坐,张嘴有肉吃,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呢?工作和生活中面对一点小小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们没理由退缩和逃避。今天国家能有这样一位优秀的掌舵人带领大家继续前进,我们更是感到庆幸。
习近平同志曾在一次自述中讲到:“七年上山下乡的艰苦生活对我的锻炼很大,最大的收获有两点:一是让我懂得了什么叫实际,什么叫实事求是,什么叫群众,这是让我获益终身的东西。二是培养了我的自信心”。他说:“上山下乡的经历,使我增进了对基层群众的感情,使我形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的品格。脚踏在大地上,置身于人民群众中,会使人感到非常踏实,很有力量,基层的艰苦生活能够磨练一个人的意志。而后无论遇到什么困难,只要想起在那艰难困苦的条件下还能干事,就有一股遇到任何事情都勇于挑战的勇气,什么事都不信邪,都能处变不惊,克难而进!”。
按照局党组的安排,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赴延安梁家河学习,深刻体会习总书记当年插队梁家河七年的知青岁月,深刻感悟习总书记“以人民为中心”的领导情怀!
当年,习近平等15名北京知识青年响应毛主席号召上山下乡,来到延川县梁家河村与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带领村民打坝淤地、发展沼气、修筑梯田、植树造林,在村里建立磨坊、裁缝铺、铁业社、代销店等,改善了村民的生产生活条件。梁家河村历届村“两委”会贯彻党的富民政策,带领村民艰苦创业,建设美丽乡村的艰难历程和巨大变化。习总书记在2月13日重回梁家河村看望乡亲们的感人细节更使我深受感动。
梁家河的变化,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展进步的一个缩影。梁家河精神是我们党员干部励志的范本,我要在工作中努力践行,发扬艰苦奋斗的革命传统,以实际行动弘扬梁家河精神,为群众多办事、办好事。
一是坚定信念。排除思想杂念,作“追赶超越”的铁军,坚定人生理想和奋斗目标,矢志不渝,努力让个人奋斗与人社“追赶超越”“同频共振”。
二是不忘初心。作为党的干部,特别是一名基层党员干部,只有扎根群众、服务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工作才能开展的好,才能做出有利百姓的实事好事。
三是坚持学习。习总书记曾说:“我爱好很多,最大的爱好就是读书”,在梁家河时,他除了劳动,就是到处找书、看书,常常看书到深夜,曾跑30里路去借书。这给我很大震撼。而这,是在那样艰苦的条件和繁重的劳动之余做到的,对比今天的自己,有什么理由不坚持学习、不勤于学习?因此我要以时不我待、只争朝夕的态度养成乐于学习、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好习惯,不断增强干事创业的能力。四是戒浮务实。从人社工作实际出发,脚踏实地干工作,着力发挥党员作用,成为“追赶超越”的最大动能,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自觉增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立足岗位做奉献,勇于担当有作为,不断提升工作水平。
这也是我学习梁家河精神的一些感悟,我要将这些感悟到的精神情怀融入思想认知,带入工作实践,努力为我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工作发展做出积极的贡献。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70890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