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挖掘并发现隐藏在日常生活中的细节和价值,从而使我们的成长更加全面和有意义。小编整理了一些有深度和触动人心的心得体会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
党的二十大报告在“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部分,做了大篇幅、多层面的科学阐述。我经过学习深刻感受到构建新发展格局,不仅是党中央新时代的理论创新,更是一项英明决策。
新发展的核心是高质量。实践证明,经济建设的低质量或差质量,危害极大,不仅有害于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更会丧失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产生恶性循环,在社会和市场无立足之地。进入新时代党中央提出新发展的理念和格局,非常及时、非常重要,点到了经济建设的要害和穴位。新发展格局与时俱进,能够在国际大市场永不掉链而保持良性循环,是我们国家的强国之路,是企业的诚信之基,生存之本,发展之需。是社会、民众的共同期盼。新发展格局其实质就是由偏重于产量、数量转向“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因此党中央这一英明决策,对国家经济建设和企业发展是一盏光芒四射的指路明灯。
当然,决定因素还是人。新时代也是网络信息时代。只有人的智能化和提升的高素质,才能适应和掌控新发展格局,使党中央这一英明决策落地生效。
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可谓高瞻远瞩,切中要害。
在这样的变革和发展机遇中,党员干部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对党忠诚的诺言。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的战略任务,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个体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不回避矛盾,善于发现问题,体现自己的责任担当。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发现不了问题,就会坠入“自我感觉良好”和盲目乐观的窠臼,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党员干部善于发现问题,是对能力素质的挑战,更是对责任担当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发现不了问题,一因对自己工作不够熟悉,缺乏调查研究,缺乏发现问题的基础性积累和素质。二因责任意识不强,奉行明哲保身,凡事先想自己,处处考虑后路,对问题绕着走,装作看不见。
善于发现问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发现问题?首先是作风要务实。要经常性地沉到基层接地气,深入一线摸情况,坐稳群众家里的“小板凳”,常走给群众办事的“泥泞路”,最大程度地认识并掌握问题的全貌,用责任担当守好每一个关口。如此,就不难发现本地本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好的木匠,拿到一块木头掂掂,就知道能派什么用场;高明的中医,听听病人的咳嗽,就能基本判断病情。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熟悉并干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学会辩证思维,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关键。
善于发现问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有针对性地搞好调查研究,特别是本地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中发现真问题,提出新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研讨班开班式讲话中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一名党员,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艰苦奋斗,一心为民,创新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把握新发展阶段,启智融慧,艰苦奋斗。新发展阶段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历史性跨越的新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在实际的工作中也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广大党员一要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思维,积极转变落后观念,用党的新思想理论武装头脑,启智融慧,深入研究新情况,破解新难题。二要坚定敢打敢拼的决心和信心,努力实现“未来三十年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一历史宏愿,切实在艰苦奋斗中勇往直前,为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
贯彻新发展理念,凝心聚力,一心为民。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新发展理念是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作为党员,我们要主动深入认识、深入理解新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凝心聚力,把职责和使命始终贯穿工作全程,用心密切联系群众,真真切切为人民谋幸福,在新的征程上创造新的辉煌。
构建新发展格局,创新发展,自立自强。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就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让中国智慧不断在创新中奋勇前行,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更强竞争力,显著提升国家综合实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描绘了“十四五”的蓝图,新时代的我们要勇挑重担,敢于创新,推动创新发展,共同擘画伟大蓝图。
深入理解准确把握。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上,对国家2035年发展远景目标和“十四五”发展目标作了系统全面规划,指明了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发展的指导方针、目标任务、战略举措,描绘了未来5年乃至15年中国发展的宏伟蓝图,发出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动员令,为我们谋划推进“十四五”乃至新发展阶段各项工作指明了奋斗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注入了强大动力。
持续学习增进认同。我们要把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的重大政治任务,作为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要求、推进党建工作的头等大事,推动学习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切实增强学习的理论深度、实践力度、情感热度,增进党员干部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
统一思想凝聚合力。我们要深刻领会全会的重大意义,准确把握全会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用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振奋精神、凝心聚力,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
学以致用推动发展。各级党员干部要先学一步、深学一层,带头学习研讨、带头谈认识谈体会、带头撰写理论文章,发挥好示范表率作用。要全面系统学、深入思考学、联系实际学,通过学习进一步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积极为公司高质量发展谋划新思路新举措,为把能源公司建设成为全球清洁能源供应商和世界一流能源企业贡献力量。
二、把握发展方位,在战危机育先机开新局上站排头。
认清新形势,把握新趋势。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不确定因素明显增加,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一大变局加速演进。当前,国内经济呈现加速恢复态势,煤炭市场实现“v”型反转、产销两旺。我们要辩证认识和把握国内外大势,增强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在大变局中掌握战略主动,在大挑战中用好战略机遇,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推动矿井发展新突破、新跨越。
认清新变化,把握新要求。一方面,随着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和5g技术的发展和在煤矿的应用,煤矿智能化建设已成为推动煤矿安全高效发展的核心动力,据统计全国有400个以上采煤工作面实现了智能化生产,煤炭生产机械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演进呈现不断加快趋势。另一方面,社会对煤矿事故的关注度越来越高、容忍度越来越低,各级政府、法律法规要求越来越严,政策风险越来越大,煤矿安全生产的形势面临巨大变化。全会也把安全放在了更加突出的位置,彰显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今年10月份,国家成立矿山安全监察局,建立“国家监察、地方监管、企业负责”的矿山安全监管监察新体制,并采取“四不两直”等方式进行24小时动态监管。不仅煤矿安全事故不能出、出不起,存在重大安全隐患也将面临法律制裁甚至矿井停产关门风险。新的一年,能源集团实行三级安全管理模式,进一步明确各矿处安全管理的主体责任。我们要尽快适应国家安全执法新变化、公司安全管理新机制、重大灾害治理新要求,科学预见发展走势和隐藏其中的风险挑战,坚决做到依法合规生产,做到未雨绸缪、科学研判、细化措施,推进矿井安全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守住安全底线、筑牢安全防线,实现安全生产长治久安。
牢记新使命,推动新发展。石拉乌素煤矿资源储量大、煤种好、煤层厚、产能高,公司上下高度关注石拉乌素煤矿发展。去年以来,公司出台精准激励政策,从人、财、物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接力奋斗,矿井已经具备了安全高效生产的基础。我们一定要站在讲政治、讲大局、讲担当的高度,牢记把石拉乌素煤矿建设成为山能集团陕蒙地区品牌示范矿井使命,把支撑公司发展的责任扛在肩上、放在心上、抓在手上、落实到行动中,把矿井建设好、管理好、经营好、发展好,以扎实工作、良好业绩提升公司在陕蒙地区美誉度,擦亮新山能品牌。
三、奋力争先进位,在增量提质提效上争一流。
理清思路,明确目标。站在全面实现由基建矿井向生产矿井转型的新起点上,我们将在能源公司、煤业公司、能化公司的正确领导下,认清新形势,把握新要求,牢记新使命,以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安全高效生产为中心任务,以建设用人少、自动化程度高、安全保障程度高的智能化矿井为目标,乘势而上、接续奋斗、攻坚克难,着力在安全管理、生产组织、经营管理、创新创效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圆满完成上级公司下达的各项工作任务,加快建成能源公司陕蒙基地品牌示范矿井。
明确重点,强化措施。越是工作任务繁重,越要突出重点精准施策,围绕中心抓好落实。要坚定灾害可防可治理念,把重大灾害防治作为安全生产的首要任务,突出冲击地压、防治水、自然发火等重大隐患的超前防治,在重大灾害治理上用心着力,推动矿井依法合规生产,实现矿井长远可持续发展。牢固树立“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安全第一”的理念,旗帜鲜明把安全作为政治任务和头等大事来抓,在固本强基保安全上用心着力,推动矿井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实现矿井安全发展。在降成本提效益上用心着力,推动精益化管理、市场化管理“两化”融合,提升管理规范化、闭环化、绩效化水平,实现矿井高质量发展。
今天听格局屏天下网上授课,聆听了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授课。感悟颇多,对我们经营企业也有很多启示。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指导的。经营企业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认真学习先进经营理念,切实用先进理念指导企业经营。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企业发展的“牛鼻子”。要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满足客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兼顾各方,不能“一头冒尖”。要正确处理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和资金流、企业发展和员工培养等问题,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企业经营必须遵循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四、开放是企业发展的必有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见世面,开眼界,长本事,在与“狼”共舞中不断强肌体、强内涵。
五、共享是企业发展的本质要求。企业不是企业家一个人的,而是大家的、社会的。要切实保障好合作伙伴、客户的利益,与企业共发展。要确保员工的利益,与企业共进退,让员工充分感受到“家”的温暖,让员工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以上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收集有关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800字(三篇)的相关信息,如需了解更多范文内容,请持续关注本网站,小编将会为大家带来更多信息。
2020十四五规划有哪些?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坚持把扩大内需作为战略基点,对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作出重要战略部署。以下是为大家整理的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4篇,欢迎品鉴!
做为一个销售人员,我们的时间有限的,所有来店的客户都是有希望成交的,而在一天的时间里个个不放过,从而浪费了大量的时间在那些因客观原因非要置后合作的客户身上。首要的事是对客户进行分类,从而在最短时间内找到一些重中之重的客户。
在进行完与客户和第一次亲密接触后,我们一定会碰到许多难缠的客人,误解也会产生储多问题。当遇到这样的一些障碍时,我们不能先去抱怨客户,他不够理解我们。事实上我们是有可能挽回这些客户的,虽然达不到的成功率,但我们经过一些方式的努力后,事实证明我们将大多数的客户,争取回来了。如何先理解客户呢?那我们必须先要进行区分对待,对于新接触而抗拒的客人来说,关键在于别太在意他说什么,甚至可以认为他们这只是一种托辞罢了(别忘了,客户他的思想也会随时在变的,永远没有一成不变的客户)。我们只需记得我们得将我们产品的优点亮点告诉他。你会很惊奇的发现客人的态度慢慢转变,这样,机会来了!
互相交流各自所拥有的丰富经验优为重要。下次我可以用在相类似的客户身上,我们就有更多成功的把握了。我们也可以从同行那边学到知识,那样才能“知彼知己,百战不殆”,在竟争中,让自已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我们要不断的超越自已,紧记一句话,不要与你的同事去比较长短,那样只会令你利欲熏心,而让自已精力焕散。与自已比赛吧,你在不断超越自已的同时,很可能你已经超越他人,而你是没在任何恶性压力下,轻松达到一个顶峰。
运用多媒体辅助课堂教学是课堂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只要我们将多媒体技术跟传统教学的优点结合起来,在透彻研究教材的基础上,结合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科学地开发和选择多媒体课件,就一定能抓住教学重点,突破教学难点,很好地完成教学目的,充分体现多媒体辅助教学的优势,确实实现教育的信息化、现代化。下面我就谈谈自己运用多媒体教学的感受。
1.能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陶冶美的情操。
教学过程,实际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学生是认识的主体,知识的掌握和能力的培养只能在主体自己相应的积极自觉活动中才能形成。多媒体课堂教学模式,由于利用了现代的声、光、电创造出一种形象、直观的现代氛围,使语言教学从单调的文字描述中解放出来,在学生面前展现的是文字、语音、形象、色彩这一新奇的美,这种美感会吸引学生注意力,从而激发浓厚的学习兴趣。——“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是新课标中新列入的教学任务。
在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像是导演,导演出一幕幕场景;教师像是画家,用斑斓的色彩展开生动的画面;教师像是导游,引导学生在语言的海洋中漫游……这种全方位展示着的英语教师气质的美,就是一个强有力的磁场,吸引着学生,给他们一个愉悦的环境,使他们对课堂产生审美情感,使他们获得美的陶冶,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处在美的环境中,产生良性循环,增加学生学习的活力。
2.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得到了更好地体现。
因材施教或个性化教学是我们不断追求的一种教学状态,但在传统的班级授课中,教师不可能完全顾及几十个学生的不同情况,即便人们探索出分层教学,差异教学等教学方式,也只是在一定程度上的改进,难以做到适合每一个学生。然而计算机网络可以实现对学生个性化的较全面的关照,学生能从课件中选择适合自己特点的教学服务,计算机网络的便捷可以使学生得到适合的教师指导和同伴交流。
3.能开启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良好的学生素质。
新课标明确指出:中学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听、说、读、写技能,形成一定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记忆、思维、想像能力和创新精神”。众所周知,在诸多能力素质中,创造思维能力是促成其他能力形成的核心机制。
传统的英语教学模式培养的是僵化的思维定势,它桎梏着学生的创造力。而多媒体教学模式,由于能全方位地、多元化地调动学生的视觉、听觉、动觉,多层地启发学生、引导思维、拓宽思维境界、引发发散性思维,使思维的广阔性、深刻性、独立性、敏捷性等方面得到训练,从而发展了学生的创造能力,培养出良好的学生素质,达到教育的最终目标。
一是现在有些学校(像我们学校)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学校开设多媒体辅助教学课并不多,学生听说上多媒体课会比较兴奋,上课时可能只带一本书,听教师讲,看老师做,这样多媒体课对于他们来说成了纯粹的娱乐,缺乏主动学习主动记录的意识。经过长时间的研究表明,记笔记不仅可以控制学生的注意,促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而且有助于学生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这就要求教师在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的过程中,要注意屏显的速度和时机,随时提醒学生主动记录摘要,培养他们思考和讨论问题的习惯,如果屏显过快,学生没有思考、讨论和记录的时间,如果屏显过早,当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和讨论时,答案和分析已经显示出来,学生已经没有思考和讨论的兴趣。
二是由于多媒体教学速度快、容量大,新学的知识难以在学生头脑中持久保留。这时应利用多媒体的交互性特点,增加课堂上即时反馈频率,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内容加以巩固和强化,取得成绩立即给予肯定,存在问题及时得到纠正。这样教师可以知道学生的掌握程度,也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教学效果达到最优化。
1、多媒体教学应当和传统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多媒体课堂教学的直观性、趣味性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但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手段与方法。传统的教学模式是广大教育工作者经过长期的课堂实践所总结出来的教学经验、教学方法、教学手段的结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与实用性。我们不能一味地去追求表面的美观和大容量,一味地去追求新颖和现代化,结果可能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或搞得学生在课堂上顾此失彼,导致降低了课堂效率。刚开始接触多媒体时,我为了让自己的课有“新意”,能够体现自己跟得上现代化的脚步,勉强地将课本上的知识堆积到计算机上,把本属于教师自然过渡提示的语言内容都制作成计算机课件,使得一节课几乎全是播放演示,学生只是观看或做练习,而没有时间思考,这样的课堂教学效果可想而知。将所有的英语课都采用多媒体教学,但这是一种错误的做法。多媒体教学有其很多优点,但也有它的弊端。如,容易造成“喧宾夺主”,影响师生交流;机动性,灵活性不够,不易根据课堂授课效果调整教学进度和方法(因为在课堂上调整课件内容是很难的);在丰富了学生听觉、视觉的同时,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学生动手,动脑的机会,等等。例如,在人教版八年级上的unit2的第一个话题——人体部位的时候,我们就无须用多媒体画张图告诉学生哪里是鼻子,哪里是嘴巴,哪里是耳朵,跟学生玩touchyourself的游戏,比起应用多媒体教学来得更为直观,易操作,省时高效。学生在短时间内便能记住这些单词;还有,我们在教学“问路与指路”时,与其让学生观看简单的动画表演角色,还不如让他们自己分配角色自己表演。能手、口、脑同时使用,肯定比坐在多媒体教室里看教学片效果要好得多。因此,教师不能对多媒体过于“迷信”,什么课都用多媒体。必须因“材”施教,根据“教材”即教学内容灵活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只有这样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我们在应用多媒体进行教学的过程中,要客观地考虑传统方面的优势,如传统教师的板书、启发、演示、讲读、指导、引导、学生讨论、理解、归纳总结等合理的教学手段,都使得教学效果达到最佳化。所以只有将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2、在多媒体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突出教学重点与难点。
我们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紧扣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借助其交互优势和视听优势,从听觉、视觉、空间等多种视听途径将抽象的、难以直接用语言来表达的概念和理论以形象的易于接受的形式呈现给学生,从而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思维效果。然而,有不少教师在制作课件时,只注重漂亮花哨的表现形式,注重大容量,注重内容的全面性,课件中的动画修饰太多、图标太多、声音太多、显示窗口太多,最终导致课件的内容多、杂、乱。这样既淡化了主题,又分散了学生的精力。在一次校级公开课上,我在教学中运用了多媒体教学,将整个教学过程都制成了课件,从复习、导入、新授到练习,全部通过课件一层一层、一题一题地显示,学生本应逐步讨论、逐步思考的知识点问题,都被一次性展示出来,答案映然而出。虽然课件的界面制作的很漂亮,交互性很强、技术含量很高、容量也很大,但由于在课件中没有突出重点、难点知识,加之学生没有时间思考、巩固,最后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所以我们不仅要遵循学生的心理特点、感知规律、注意规律和记忆规律,还要结合教学内容恰当地运用多媒体技术,这样可以更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情绪,恰到好处处地化解难点、消除疑点,对个别的重点、难点知识以特殊的方式、特殊效果来激发学生的视觉、听觉,加强学生的听课效果,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正确灵活地处理好教师、学生、教材与媒体的关系。
刚开始接触多媒体教学时,我也曾因为观念没更新,用的多想的少,只是把别人的多媒体课件生吞活剥地搬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上来,我往讲台上一站,操作电脑一屏一屏地显示,学生在下面静悄悄地看,屏幕上光影闪烁、色彩斑斓,伴随着悦耳动听的声音,非常有趣,但却是华而不实,收不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在进行多媒体教学时,教师应考虑怎样合理地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学到更深、更多和更广的知识。整个教学过程要靠教师去组织,多媒体的应用要在教师的安排下逐步引入,要使多媒体发挥高效作用,都取决于教师在教学中对具体教学环节的调节的控制。教学内容和选择的媒体是固定的,而学生却是多种多样的,当某些学生遇到某个教学难点或疑点时,若只用多媒体机械地重复,不能因人而异,不能深入浅出,教学效果往往大打折扣。这时若能穿插教师的讲解,随点随讲,随讲随映,这时会因教师语速、语气的不同,使学生有新的收获。因此在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之前,教师应作必要的讲解和启发,使学生知道看什么,怎么看,听什么,怎么听,在教师的精心指导下,引导学生思考,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他们主动地积极地从中获得知识,充分体现出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多媒体的辅助功能,决不能让多媒体简单地替代教师的授课。
随着多媒体教学的深入开展,教师通常喜欢用自己开发的课件,但在开发过程中必须注意课件的科学性、教育性和必要性,防止课件的内容的文字化、过量化、杂乱化及不可操作性。技术性高、艺术性强、具有很强教育性的多媒体课件可强化其视听教学效果,增强教学感染力。如果我们在制作或选用课件之前,没有透彻地研究教材,在课件中出现科学性错误或者缺乏教育性,会对学生产生误导,使学生兴趣迁移,分散学生注意力,降低了教学效果,多媒体的优点就会变成了缺点。
现在有些教师感到,只要用了先进的多媒体教学手段,肯定就提高了教学质量。这是个误区。教学手段的先进,并不代表课的质量就一定得到了提高。一堂教学课程质量高不高,并不在于教学手段是否先进,而在于有没有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学生能否深刻学习,领会授课内容,获取知识,有无实现老师的授课意图。如果仅仅是用了多媒体,但没有达到这个根本的教学目的,也就谈不上质量的提高。值得提出的是,或许有人会说,我使用了各种各样的课件来教学,学生上得很高兴,很投入,这样难道不是更容易达到教学目的吗?教学质量不也自然提高了吗?这点需要引起老师们的注意。用多媒体上课,在引起学生兴趣的同时,也容易因为课件的美观、好看,而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导致“听课”变成了“欣赏”。学生欣赏了可爱的动画,聆听了美妙的音乐,却忘了要学着用英语去思维,用英语去交流,用英语去创造自己的世界,这样反而影响了教学质量。因此,作为教师必须要恰如其分地使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学生通过另一种方式认识到教师无法在黑板上展示的内容,那才是多媒体教学的作用所在,这样才能提高教学质量。
最后,必须说明的是,采用多媒体教学方式,是时代的需要,发展的必然,象一片沃土,似一棵新芽,值得我们去辛勤耕耘、精心培育。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为我们提供了传统教学无可比拟的教学环境,我们要抓住目前我国大力普及信息技术的契机,解放思想、开拓思路,将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与现代教育思想紧密结合,探索出更多新的教学模式。
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看法是:上半年国民经济运行基本平稳,在平稳中还保持了较快增长,总体形势良好;第二,世界经济增速减缓对我国的负面影响有所显现,进入第二季度以来,经济运行出现了一定的减缓;第三,下半年外需继续减弱,发展前景不尽明朗,但内需有保持较快增长的趋势。
国家以扩大内需为主的宏观调控政策,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从今年以来经济增长的情况看,有这样三个特点。
第一,从生产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是由工业增长所推动。从今年工业走势看,相对比较稳定,总体上已增长的趋势发展.
第二,从需求角度看,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主要靠内需增长所拉动。从今年需求变化情况看,投资增幅提高比较明显,一开局就比较高,增速逐月加快,表明国有及其他投资是相当活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也是一样,从内需的角度看,都是两位数的增长,表明内需增长机制有所改善。与此同时,进口和出口增幅都出现了下滑的趋势进.出口相抵,出现顺差,表明外需出现明显的回落。
第三,从运行过程看,整体经济呈现较快增长、较低通胀和较高经济效益的良好运行态势,表明国民经济继续沿着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
从效益看,财政收入,工业企业利润都曾增长趋势。农民收入和城镇居民收入也保持增长。由此,宏观效益和通货膨胀都在良性循环区间内。
但从发展趋势看,国民经济增长出现了减缓的苗头。呈现逐月大幅回落走势。
今年以来,社会总需求在宏观调控政策的积极作用下,保持了适度增长,满足了国民经济稳定较快增长的需要.内需增长加快,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外需的减弱,因而支持了当前经济的增长。而外需,由于国际形势不好以及我们出口政策和工作方面的一些问题,出口增幅出现了较大幅度的回落。
需要指出的是,内需增长的加快,无论是从投资还是从消费看,都显示出政府主导的特征。在投资领域,国有及其他经济类型固定资产投资增长比集体和个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快。在消费领域,城镇居民消费增长比农村居民消费增长快很多.
各方面都比较关注。存量和增量调整都有新的进展,农业和工业结构进一步优化,投资结构有所改善,但经济结构调整中出现的反复苗头和收入分配问题的日益突出应引起高度关注。
在存量调整方面。农业结构调整比较理想。种植业结构继续向优质、高效方向发展。一是品种优化。二是布局优化。东部沿海较大幅度调减了粮食面积,集中发展优势经济作物和出口创汇农业;中部地区也加大了优质专用粮开发步伐。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煤炭行业在巩固近两年成果基础上,继续实施关井压产,企业产品平均售价上升,煤炭行业整体上扭亏为盈。冶金行业在继续做好“关小、淘汰落后”工作的同时,加快了企业组织结构调整步伐,宝钢、首钢、武钢宣布战略结盟,市场销售较好的产品增长较快,产品价格稳中有升.
在增量调整方面。从投资角度来说,第三产业投资快速增长,西部地区投资也明显加快。其中运输、邮电、通信业投资科教、文化投资增长都很快.从收入角度来说,国家提高了国家机关行政事业单位人员及离退休人员的收入标准,对特殊地区实施特殊岗位津贴,这必然增加低阶层的收入,“两个确保”工作也得到了强化,下岗职工和离退休人员的收入保证率上升。这都是一个良好的趋势。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这一重要表述,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指南和遵循。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毫无疑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必须有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来予以实现。必须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借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其他形式和类型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都要发挥,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离不开产业体系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以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共享,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绝不是西方式脱实向虚的产业体系,绝不是虚拟经济部门过度膨胀的高质量发展,而一定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一定是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扎实推进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求城市的发展外,一定也是要求农村的充分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此外,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求东部发达地区的率先发展外,一定也是要求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矢志不渝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只有绿色发展,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才可以持续,因此,我们必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开放,我们能够更好的借助世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开放我们能够吸纳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经过多年的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密钥之一就是对外开放。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深化国内改革,助推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具体而言,就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离开了安全,发展无从谈起。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越趋复杂,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打压越趋严酷,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作用,打通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
1月31日下午,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第二次集体学习。在此,我简要交流一下学习心得。
习近平强调,要完善扩大投资机制,拓展有效投资空间,适度超前部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扩大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持续激发民间投资活力。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在科技领域、水利工程、交通枢纽、基础信息设施等方面建设成果显著,基础设施总体水平实现飞跃,但经济动能仍受多重考验。向外看,全球经济增长持续低迷、下行风险依然存在。向内看,中国经济持续复苏,但基础尚不牢固,集中表现在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大方面。发挥好基础设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的连接效应和速度效应,既能在生产、消费、交换、分配各环节实现产业结构优化,又能进一步打造新型城乡和区域关系。
2024年是工程局推进改革兴业工程的攻坚之年、决胜之年,基础设施业务要做大规模、提升能力;投资运营要做优品质,提升质量。我们要进一步精准研究并用好国家和地区的稳经济政策,坚持高端对接,坚持区域深耕,坚持业务多元,着力扩大基建产出,塑强专业竞争优势,提升投资质量,拓展投资创效空间。公司要加大资源投入,全面对接政府、平台公司、产业方、融资方等,通过投建协同,带动建造主业,并享受投资收益。要重点布局市政道路、轨道交通、水务水利、光伏等新能源建设领域,聚焦重点项目实现突破。
我的发言完毕。
篇二:
以《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心得体会》为标题,书写一篇3000字的中文文章,一定程度上可以弘扬我们党和国家发展理念,激励人们积极面对未来。
近年来,我国经济由高速增长进入新常态,经济发展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面对新时代新挑战,我们必须以上海合作组织领导人上海会议《上海精神》为指导精神,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坚持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
其中,要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伴随着科技发展,创新水平将更上一个台阶,要挖掘好创新发展的新机遇和新得益,使经济发展更多进步、更高质量。要加强技术创新,树立发明创新的思想,创新的办法,积极调动社会各界的积极性,让每一项创新活动都能有利民生。要加强管理创新,优化营商环境,为投资者建立良好的互惠共赢的环境,不断提供更好的服务和政策,改善市场结构,加快科技成果转移转化。
其次,要尊重协调发展规律。充分认识持续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积极意义,积极开展有效的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从宏观上促进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效降低区域发展偏差,实现均衡可持续发展。要贯彻绿色发展理念,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节约优先,倡导绿色低碳生活,加强资源环境保护,建设一个绿色发展的体系,推动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结合起来,实现可持续发展。
-1-。
第三,要推动开放发展。充分利用开放带来的发展机遇,加大外贸投入,实现更多的外贸交流,提高全球竞争力,完善外贸政策,建立多元开放的市场,推动开放合作,支持全球开放机制,促进个体实现跨越发展。
最后,要坚持共享发展理念。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的同时,落实政府职能转变,以精准扶贫、安全服务等政策支持,实现财富均衡分配,让每一个人都有机会受益,让每一个家庭都有机会过上幸福生活,形成比较充分的发展空间。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要勇于探索新路,破除思维定式,发展创新思维,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开辟更多更好的发展空间。激发全社会的创造力,提高全社会的文明程度,为中国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总之,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把握好发展机遇,实现持续健康发展,推动经济社会更快发展。只要大家秉持改革创新精神,以科学发展为理念,勇于发现、把握、利用新机遇,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必将把我国谱写成一部新的发展史。
-2-。
篇三:
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是构建新发展格局起步之年,也是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始之年。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春节前夕在贵州视察中作出了更加具体的指示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强化产业支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于各级领导干部而言,既要吃透把准“三新”内涵,更要把重点放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探索实践上来。要着眼于形成新发展格局,从创新的层面去激发动力活力。要利用大数据的平台和资源优势,推动大数据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提档升级传统产业,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持续动力。要不断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尤其是事关经济社会发展方面的战略性产业,要加大扶持与帮扶力度,加大政策支持,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提供新的源动力。要着眼于产业体系建设,既要持续壮大传统产业,也要支持鼓励现代产业发展,要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角度去建立健全现代产业体系。
构建新发展格局要强化消费支撑。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充分发挥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和内需潜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而这个新发展格局又有侧重点,要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要扭住扩内需这个战略基点,持续强化消费支撑。消费作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之一,在构建新发展格局和推动双循环战略中,具有重要的引领和拉动作用。去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消费被压抑,随着中国经济实现v型攀升,要积极释放消费需求,不断拓展消费新模式,把消费潜力充分释放出来。
红利。各地要结合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加大改革开放力度,主动融入国家发展大战略之中,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今天,我学会了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通过学习,我们关注习近平总书记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意义。现在我将深入贯彻新的发展理念,谈谈一些个人经验。
首先,我们需要提高我们的政治地位,并认识到这一重要性。习主席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研讨会开幕式上强调,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地贯彻新的发展理念。习主席的重要讨论深入阐述了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对促进十四五期间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全面建设。新的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高效、更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唯一途径,是针对当前突出问题和挑战的战略指导,基于新的发展阶段,实施新的发展理念,抓住新的发展模式机遇,指出方向,提出明确的要求,提供基本遵循,不断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措施更加准确、务实,真正促进高质量发展。
二是认真落实,改进工作作风。
努力落实。要以高度的政治意识和行动意识认真落实,以更科学的方法和有力的措施促进落实。完善落实工作机制,细化实际工作措施,以严格的精神改进工作作风,以真实的精神把握发展任务,使努力工作,大力落实普遍趋势。
命”为指导,把服务和奉献摆在首位,苦干实干拼命干,积极踊跃参加社区党员志愿活动,尽自己的微薄之力,为群众做一份实事。
以上是我学习的心得体会。学习实践提质增效所需要的远远不止于这些,我将在后阶段学习过程中,增强学习深度和广度,提高能力和工作质量,为今后的学习和工作实践做指导。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习近平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这一重要表述,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指南和遵循。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毫无疑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必须有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来予以实现。必须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借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其他形式和类型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都要发挥,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离不开产业体系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以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共享,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绝不是西方式脱实向虚的产业体系,绝不是虚拟经济部门过度膨胀的高质量发展,而一定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一定是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扎实推进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求城市的发展外,一定也是要求农村的充分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此外,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求东部发达地区的率先发展外,一定也是要求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矢志不渝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只有绿色发展,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才可以持续,因此,我们必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开放,我们能够更好的借助世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开放我们能够吸纳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经过多年的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密钥之一就是对外开放。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深化国内改革,助推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具体而言,就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离开了安全,发展无从谈起。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越趋复杂,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打压越趋严酷,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作用,打通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构建国内经济大循环,一个重要的突破点就在于构建供给和需求交互增强、循环促进的内在机制。一方面,居民消费需求、企业投资需求、政府购买需求三者构成了完整的需求体系,而三类需求的规模扩张和结构升级都能够诱发新的供给。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暴露出我们在公共卫生、传染病防治、专用医疗设备等方面的供给短板,政府和企业都将在这些方面加大投资力度,这就产生了巨量需求,从而为相关产业扩大供给、提档升级提供重大机遇。同时,疫情促使人们生活方式的调整,居民消费需求结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并有效激发了电商物流、在线教育、信息监控等方面的供给扩容。
另一方面,供给创造需求,供给侧改革有助于优化需求结构。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一些潜在的需求不断通过市场挖掘显示出来,而新科技革命为挖掘这些潜在需求提供了技术支撑。“新基建”就是供给带动需求的典型案例,对于移动互联网、5g网络、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创新而言,其本身就将带动巨量的投资需求,更为重要的是,这些技术与传统产业紧密结合起来,将极大地改变居民消费需求的实现方式。譬如,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实验室推出的“天猫精灵”通过动态数据抓取和信息筛选技术,可以根据居民以往显示出的需求偏好和支出预算,为其推荐量身定制的产品,实现了供给与需求的精准对接。
以进口保护促进出口。要改变长期以来侧重于增加出口赚取外汇,而忽视改善进口贸易结构的做法。提高进口产品的规模和质量,不仅有利于扭转我国长期以来国际收支顺差的局面,也有助于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多方面的物质文化需要。要进一步优化关税结构,大力发展自由贸易区、自由贸易港、跨境电商,通过进口激发本土企业的竞争意识,以进口带动高质量的出口。
以“引进来”促进“走出去”。但是,今天的“引进来”,是要在严格执行外资进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前提下,积极引进那些具有显著竞争优势的外资项目,弥补本土产业链缺失或相对薄弱的环节,进一步提升本土产业链条的强度。“引进来”有助于促进本土企业“走出去”,随着中国产业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本土企业凭借完整的产业链条和价值网络掌控力,将以更加成熟的姿态走出去。转向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和促进全球化可持续发展的意愿。
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当前,“一带一路”建设已成为国内大循环切入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突破口。“一带一路”把我国中西部地区与亚欧大陆西板块和环印度洋地区整体上连结起来,为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等区域战略提供了西向通道,同时也呼应了京津冀一体化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体现了对外开放反推对内开放的政策意图。有利于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打造对外开放新高地。
总的来看,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首先要让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这一经济流程顺畅无阻,生产与消费首尾相顾,根据需求变化调整供给规划。其次,在三个方面实现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在对外贸易活动中,更加注重以进口促进出口;在外资活动中,以高质量的“引进来”促进本土企业更为积极地“走出去”;在处理对内开放和对外开放的关系时,以“一带一路”建设促进广大中西部地区发展,形成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在七一重要讲话中指出,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就要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全力推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不断把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推向前进。深入学习贯彻七一重要讲话精神,就要始终牢记现阶段的主要任务,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
回顾我国经济发展历程,新状态、新格局、新阶段总是在不断形成、不断演进。随着经济总量不断增大,我国在发展中不可避免地遇到一系列新情况新问题。从国内看,主要是经济发展面临速度换挡、结构调整和动力转换三大节点;从国际看,全球贸易进入低迷期,我国出口增速拐点已经到来。经济发展新常态呈现的新特点和新变化,既凸显了亟待化解的种种困难与矛盾,也孕育了我国经济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优化、结构更合理阶段演进的重大机遇。
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决__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局、当前和长远、重点和非重点的关系,补齐短板,在协调发展中释放潜力,增添后劲。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既要尊重自然,也要顺应时代。在对待自然问题上,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对外开放问题上,要面对经济全球化潮流谋发展,不断增强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自觉性和能力,切实提高对外开放质量和水平。
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尤为重要的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既要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不断把蛋糕做大;又要把不断做大的蛋糕分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让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得到更充分体现。
非知之难,行之惟难。坚持以新理念引领新常态,贵在行动。我们要以七一重要讲话精神为指南,加快形成崇尚创新、注重协调、倡导绿色、厚植开放、推进共享的机制和环境,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有质量、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地发展。
____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把握三大逻辑。
____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__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__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全面理解丰富内涵。
过去的一年,____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____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____新时代__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____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____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__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__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____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____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___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____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__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__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篇二:
经验是指经过阅读和实践后形成的一种接受性写作。语文阅读体验类似于数学阅读笔记经验是指将所学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通过实践和记录反映出所学的内容,类似于经验总结。
欢迎品鉴!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仅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而且将其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关键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任务十分重要。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总的来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侧来看,我国企业凭借优越的要素组合和独特的制度环境优势,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档次的同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物美价廉成为中国产品的代名词,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从供给侧来看,传统的技术进步和对外合作方式面临调整压力。过去,我国技术水平比较低,与先进技术差距比较大,这时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不会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形成竞争关系,而是会形成上下游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我们虽然凭借低廉的成本优势赚了一些辛苦钱,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赚得更多。这时不仅不会有矛盾,甚至会很受欢迎。但当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有些方面还处在比较领先位置、不少产品开始形成与发达国家产品竞争关系的时候,矛盾和摩擦就会随之而来。从需求侧来看,扩大出口方面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出口份额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调整和变化,伴随着国家间一些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情况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影响不明显,因为那时我们的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体量较小,但当我国达到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并仍然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的时候,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矛盾和冲突也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也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从而为我们克服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除了拥有巨大和快速成长的内部消费和投资需求市场这一基本优势外,所具有的独特的超大规模性优势亦十分明显。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一方面,我国传统的曾经十分有效且作出巨大贡献的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越来越大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发展阶段变化也使我们形成了巨大而独特的内部发展优势和潜力,为应对挑战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从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深刻含义。
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任务和本质要求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所需完成的主要任务,《建议》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等几个方面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好两大核心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大扩内需力度,更充分地释放内需潜力,使内需在支撑今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加快补齐我国发展中的诸多弱项、短板,进一步增强我国发展的韧性和安全性。
需,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二是通过改革释放需求潜力。比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关系,不断释放消费需求潜力;通过深化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释放投资需求潜力等。三是处理好释放内部潜力与扩大开放的关系。
分地发挥出来,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和促进全球增长,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和能力,从而对更好地做好对外开放和扩大外需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反之亦然,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也能为我们更好更有效地畅通国内循环和释放内部发展潜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是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基础和优势的前提下,在若干重要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优势,以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利用的关系。在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按照《建议》要求,要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构建新发展格局,看似是发展问题,实则是改革开放问题。无论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弱项,还是充分利用我国优势条件挖掘内需潜力,都要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对于“十四五”时期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建议》已经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出发,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竞争相关制度,包括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市场准入评估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
其次,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下一步的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扩大开放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已经提出了诸多明确要求,比如,要“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要“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等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关键是要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
再次,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的生态和环境。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而是一个包含文化、理念、制度等在内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预见,下一步创新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必须下大力气着力改革我国的教育、科研和人才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的诸多“卡脖子”问题,着力营造与新时期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生态和环境。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营造良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顶层设计主要应当明确方向性、原则性,要给基层探索留下充足的空间。二是加快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更加充分地调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地方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改革,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选择;全面深化改革,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这场新的历史条件下的伟大革命,成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活力之源。
改革开放是提高我国经济实力、实现综合国力由弱变强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总量不断迈上新台阶,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由弱变强,成功实现由低收入经济体向上中等收入经济体的历史性跨越。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根本动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经济的繁荣局面。
改革开放是改善人民生活、实现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人民群众得到实惠最多、生活水平提高最快,城乡居民生活由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再向全面小康迈进,社会保障从低水平到建立制度框架再到全覆盖。改革开放创造了改善人民生活的雄厚物质基础。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人民的美好生活。
改革开放是提升我国国际竞争力、实现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历史必然。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不断拓展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从沿海到沿江、沿边和内陆,从制造业到农业和服务业,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我国与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变化。改革开放提升了我国的国际竞争力。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中国举足轻重的国际地位。
伟大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由之路。要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必须坚定不移沿着改革开放这条富民强国之路走下去。
听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同志关于《20xx年经济形势与政策要点》的视频讲座后,感受很深,尤其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讲座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不仅在经济知识、信息、数字方面内容丰富,而且在经济政策、理念、成就方面也分析透彻,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目标。高水平的讲座带给人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希望老干局多组织这样的讲座,以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形势、判断形势,为师市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01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世界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国际贸易20xx年9月、10月、11月逐步增长,20xx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击冲,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6.8%,党中央提出"六稳”、“六保"等应对策略,二、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逐季上升,全年gdp有望实现增长2%。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就业形势也在恢复正常。物价稳中有升,cpi(消费物价指数)回落。人才加速回流。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02牢记五个根本。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即: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作为退休干部要始终做到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不吃老本,再立新功”,退休不褪色,永远听党的话,发挥正能量,为党旗增光添彩。
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实现产业转移,劳动密集性产业推进地区间梯度转移,例如重庆变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笔记本电脑出口市场;郑州吸引了智能手机后变成了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基地。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要引进高端产业、人才、技术。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抓好20xx年的八大重点工作,提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努力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篇三:
今天听格局屏天下网上授课,聆听了中国改革报社副社长、中央电视台特约评论员杨禹关于“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精彩授课。感悟颇多,对我们经营企业也有很多启示。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一定的发展实践都是由一定的发展理念指导的。经营企业不能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算哪里,要认真学习先进经营理念,切实用先进理念指导企业经营。对于我们来讲,就是要认真学习贯彻新发展理念。
一、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住了创新,就抓住了企业发展的“牛鼻子”。要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满足客户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二、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要兼顾各方,不能“一头冒尖”。要正确处理企业发展和企业文化、企业发展和资金流、企业发展和员工培养等问题,不断增强发展整体性协调性。
三、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人因自然而生,人与自然是一种共生关系,企业经营必须遵循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
四、开放是企业发展的必有之路。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要通过“请进来、走出去”,见世面,开眼界,长本事,在与“狼”共舞中不断强肌体、强内涵。
福感、安全感,朝着共同富裕的方向稳步前进。
国家的发展策略是国家高层的智囊团思考出来的,把它拿来建设国家有用,同样的,把它拿来建设公司和个人同样有用。
第一,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放在个人身上,就是正确认识自己的发展阶段,正确认识公司的发展阶段,拿我自己来说,我现在对于自己的发展仍然需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发展自己、巩固自己,需要一切从实际出发,根据这个实际来制定对自己的规划与安排。同于国家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我也有自己的远期奋斗目标,所以我现在的规划需要为未来的前进奠定基础。文章里提到,必须继续谦虚谨慎、艰苦奋斗,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用在自己身上,就是团结自己的兄弟和朋友,工作上积极办好自己的事,摸着石头过河。同时,奋斗和坚持是长期的,不可能一劳永逸。
第二,发展理念不能一成不变,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就是坚持以客户为中心、以身边的人为中心,换位思考,想他们所想;其中的八字方针,巩固、增强、提升、畅通,就是要推动自身及企业的高质量发展,不断巩固和提升自我。文章引用了一句古话,“天地之大,黎元为本”,就是天地间最重要的,是黎民百姓的元气,这可以理解为照顾好自己的身体,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身体好才有后面源源不断的创造和成果。
第三,从问题导向把握新发展理念,这里可以理解为根据自己日常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抓紧研究、明确思路,找到发展方法。同时,我们也应有忧患意识,随时准备应对更加复杂困难的局面。总之,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就是要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即自己的自立自强、企业的自立自强。
听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同志关于《2021年经济形势与政策要点》的视频讲座后,感受很深,尤其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讲座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不仅在经济知识、信息、数字方面内容丰富,而且在经济政策、理念、成就方面也分析透彻,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目标。高水平的讲座带给人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希望老干局多组织这样的讲座,以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形势、判断形势,为师市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01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世界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国际贸易2020年9月、10月、11月逐步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击冲,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6。8%,党中央提出”六稳”、“六保”等应对策略,二、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逐季上升,全年gdp有望实现增长2%。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就业形势也在恢复正常。物价稳中有升,cpi(消费物价指数)回落。人才加速回流。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02牢记五个根本。
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作为退休干部要始终做到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不吃老本,再立新功”,退休不褪色,永远听党的话,发挥正能量,为党旗增光添彩。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意产品质量的打造(去国外买马桶盖)、教育质量(去国外留学70多万)和医疗质量(去国外就医70多万)的提升,注重需求侧管理,保障内、外循环畅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实现产业转移,劳动密集性产业推进地区间梯度转移,例如重庆变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笔记本电脑出口市场;郑州吸引了智能手机后变成了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基地。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要引进高端产业、人才、技术。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抓好2021年的八大重点工作,提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努力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篇四:
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可谓高瞻远瞩,切中要害。
在这样的变革和发展机遇中,党员干部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对党忠诚的诺言。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的战略任务,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个体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不回避矛盾,善于发现问题,体现自己的责任担当。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发现不了问题,就会坠入“自。
我感觉良好”和盲目乐观的窠臼,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党员干部善于发现问题,是对能力素质的挑战,更是对责任担当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发现不了问题,一因对自己工作不够熟悉,缺乏调查研究,缺乏发现问题的基础性积累和素质。二因责任意识不强,奉行明哲保身,凡事先想自己,处处考虑后路,对问题绕着走,装作看不见。
善于发现问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发现问题?首先是作风要务实。要经常性地沉到基层接地气,深入一线摸情况,坐稳群众家里的“小板凳”,常走给群众办事的“泥泞路”,最大程度地认识并掌握问题的全貌,用责任担当守好每一个关口。如此,就不难发现本地本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好的木匠,拿到一块木头掂掂,就知道能派什么用场;高明的中医,听听病人的咳嗽,就能基本判断病情。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熟悉并干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学会辩证思维。
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可谓高瞻远瞩,切中要害。
在这样的变革和发展机遇中,党员干部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对党忠诚的诺言。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的战略任务,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个体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不回避矛盾,善于发现问题,体现自己的责任担当。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发现不了问题,就会坠入“自我感觉良好”和盲目乐观的窠臼,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党员干部善于发现问题,是对能力素质的挑战,更是对责任担当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发现不了问题,一因对自己工作不够熟悉,缺乏调查研究,缺乏发现问题的基础性积累和素质。二因责任意识不强,奉行明哲保身,凡事先想自己,处处考虑后路,对问题绕着走,装作看不见。
善于发现问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发现问题?首先是作风要务实。要经常性地沉到基层接地气,深入一线摸情况,坐稳群众家里的“小板凳”,常走给群众办事的“泥泞路”,最大程度地认识并掌握问题的全貌,用责任担当守好每一个关口。如此,就不难发现本地本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好的木匠,拿到一块木头掂掂,就知道能派什么用场;高明的中医,听听病人的咳嗽,就能基本判断病情。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熟悉并干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学会辩证思维,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关键。
善于发现问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有针对性地搞好调查研究,特别是本地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中发现真问题,提出新问题。
脖子”问题突出,结构转换复杂性上升。解决这一矛盾,要求发展转向更多依靠创新驱动,不断提高供给质量和水平,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大国经济发展的关口,我们要主动适应变化,努力攻坚克难,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篇五: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用写心得体会的方式将其记录下来,这样有利于培养我们思考的习惯。那么你知道心得体会如何写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心得体会(精选10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心得体会1近日,我很荣幸地参加了市委组织部在深圳举办的林芝市党政领导干部增强改革开放意识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专题培训班学习。虽然培训时间不长,但收获颇大,感想也颇多。下面,我就此次学习培训的经历,简要地谈几点感受。
此次培训时间不长,但内容丰富,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既有课堂教学又有实地考察。我们聆听了陈磊教授关于深圳先行示范区创新发展的解读,吴泽鹏教授关于乡村振兴和林芝林业经济发展的战略分析,以及郭晓渝、杨永群等专家、领导关于高质量发展、全域旅游的经验分析和对林芝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建议等。同时还实地考察学习了盐田示范区、前海自贸区及相关企业等。通过课堂学习,丰富了理论知识,提升了思维能力;通过现场教学,开阔了视野,转变了观念。通过这次的学习工作生活,我在思想上和行动上都受到了很大的触动,接受了很好的教育。
学习培训的体会感悟通过此次学习,特别是深圳燃气集团党委委员、纪委书记廖海生同志关于深圳国企改革探索实践的案例教学,我对深圳国企改革发展有了一些浅显的体会和感悟:改革开放以来,深圳国资国企始终坚持以改革为突破口,围绕国资国企改革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大胆探索、先行先试,推动国有资本和国有企业不断做强做优做大。
一是在彰显功能优化布局上先行示范。
加快构建城市保障、城市建设、金融投资、新兴产业四大板块。
二是在国资监管机构职能转变上先行示范。
力创资产佳、效益优、责任强、服务好、品牌响的地方国资监管机构。
三是在完善国资监管体制上先行示范。
努力打造充分尊重市场经济规律的国资监管立法典范,建设一流国有资本投资公司、运营公司,建好智慧监管系统。
四是在全面加强党的领导党的建设上先行示范。
完善国企党建“1+n”制度,“一企一品”打造更多特色党建品牌。实现引资本与转机制相促进,优化了党领导下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党的领导与公司治理深度融合,以“市场化、契约化为导向”推进选人用人改革,探索建立国企职业经理人制度,全面激发了国有企业活力。
学习培训后的意见建议通过本次学习培训,我见证了地处沿海发达地区的深圳在人才队伍培养、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培育壮大、城乡建设提质、文化发展繁荣、生态环境优美、人民生活殷实、社会和谐稳定等方面的先进经验和做法,我觉得林芝作为边疆地区,虽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与深圳有很大的差距,但我们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我们可以学习借鉴深圳发展的先进理念和做法,加快推动林芝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是要不断解放思想。
思想是行动的指南。科学的思想能够推动和促进社会实践的发展。我们要认真抓好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少数”,不断提高其思想境界和水平,面对经济新常态,要敢于用新的思维、新的方法、新的手段来面对和解决新的问题,不断推动林芝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二是要发扬担当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领导干部要敢于干事、敢于担责,敢于给有知识、有能力、有干劲,能做事、会做事、做得成事的干部舞台和机会,让他们在的新环境下发挥才干。
三是要勇于真抓实干。
己的实际行动为林芝经济建设添砖加瓦,建设林芝更加美好的明天。
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心得体会2“新经济”依托以知识经济、信息经济为支撑的高技术产业,具有高人力资本投入、高科技资本投入、高隐形资产的“三高”特性,能够有效保障经济持续增长与低通胀、低失业并存,满足消费者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将成为“十四五”时期乃至今后更长时期的主流经济形态。为保障并推动“新经济”高质量发展,需要创新监管,构建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组织多元协同、共享共治的监管体制,为“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制度保障和支持。
创新监管的技术手段。
“新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互联网技术,很多交易过程需要通过互联网进行,相比传统经济,“新经济”的每一笔交易发生的时间、地点、金额、主体信息、质量反馈等都需要在网络上有记录、可核查。这实际上为政府监管部门对“新经济”的监管提供了更好的条件。监管部门应该充分运用大数据,把大数据作为提升政府对“新经济”监管能力和水平的重要工具和新途径,建立起“用数据说话、用数据决策、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的监管新机制,力争在“十四五”时期全面实现“新经济”监管的网络化、虚拟化、信息化,降低政府的监管成本;对“新经济”的监管应实现基于计算机数据的自动流程化管理,做到身份数据化、行为数据化、数据关联化、思维数据化和预测数据化,在数据汇集的基础上发现规律、风险点和薄弱环节,进而增强监管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打破各类“新经济”监管的“信息孤岛”,实现数据按需、契约、有序、安全式开放,形成跨部门数据共享机制。
创新“新经济”的监管模式。
体之间的媒介,形成政府管理平台,平台管理企业,企业管理个人的链条。监管部门在与平台的协作和互动中,可以将其中一些具有普适性的规则上升到国家法律法规的层面,对于一时看不准的情况,则可以以平台为主,继续在各方互动中逐渐探索明晰。“十四五”时期,为了进一步促进“新经济”发展,实施多中心化的“平台型”监管模式,将成为一个明显优势。
二是“协会型”监管。为了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监管中的作用,政府监管部门应督促“新经济”行业协会建立自律机制,在发展过程中维护企业合法权益,调节企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冲突,保证“新经济”企业在健康轨道上快速发展。因此,“十四五”时期,政府对“新经济”的监管要取得实效,须与行业协会等各类合作伙伴建立起横向的行动线,这是新时期提高政府对“新经济”监管绩效的重要举措。
以监管创新释放“新经济”发展红利。
世界正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国正处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建立起以新业态、新基建、新场景、新消费、新开放、新服务、新材料为内容的“新经济”体系,寻找新的增长动力,获取“新经济”红利,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外部挑战的有效之举。
创新对“新经济”的监管,发展“新经济”,一要把握新基建机遇,厚植数字经济发展根基,抓住算力、数据、普惠ai等数字经济关键生产要素,瞄准“建设、应用、安全、标准”四大主线谋划推进,使“新经济”发展具备集网络基础稳固、数据智能融合、产业生态完善、平台创新活跃、应用智慧丰富、安全可信可控等特征于一体的新型基础设施。
二要拓展新场景应用,全力支持科技型企业创新发展,聚焦人工智能、5g技术、物联网、大数据、区块链、生命科学、新材料等领域,以应用为核心,通过试验空间、市场需求协同带动业态融合、促进上下游产业链融通发展,推动“新经济”从概念走向实践、转换为发展动能,促进科技型企业加快成长。
三要挖掘新消费潜力,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顺应居民消费模式和消费习惯变化,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强消费产品和服务标准体系建设,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多元化、品质化消费需求。
四要实施新开放举措,不断提升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发挥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与自由贸易试验区政策叠加优势,搭建更高水平开放平台,着力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五要提升新服务效能,着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主动适应新动能加速成长的需要,大力破解体制机制障碍,深化“放管服”改革,努力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高地。
当前,党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围绕这一重要要点,我单位党支部开展了专题大讨论,我受益匪浅,作为一名党务工作者,体会颇深。
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心得体会3结合农场深入开展的"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积极思考如何历练营销实践经验,在具体营销实践过程中,主要探索研究微商销售稻花香米的一些途径和方法,使北共青品牌让更多人熟知,家乡的产品让跟多人喜爱。
一、营销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难题。
黑龙江大米在全国是知名的,东北大米家喻户晓,尤其稻花香米香气宜人,无论味道、口感、色泽都属上佳。黑龙江五常大米,全国范围内铺天盖地,都是冠以"五常大米"的商标,在全国各地售卖,造成到处都是五常米,而且许多的"五常大米"都是假货,甚至是陈大米,鱼龙混杂,导致人们都不敢买"五常大米",主要是投机倒把者把"五常大米"品牌给毁了,其实真品"五常大米"无论从包装、米质、色泽等方面做的是比较成熟的。
面存在一些制约的瓶颈。一是大米总体品质需要精益求精。前面说的"五常大米"有严格的分级包装程序,黑龙江市场上的"五常大米"真货居多。单看大米质量,略高一筹。提高大米质量势在必行,质量上去了,价格才能有保证。二是本地大米生产经营应注重集约化。受本地区大米加工经营起步晚、营销经验积累的不厚重等客观因素影响,规模经营是下步探索的方向。三是包装设计、对外推介等细节因素应更加细腻,在产品包装和经营理念上植入具有共青特色的企业文化元素。
二、营销过程中的点滴体会。
我认为大米品质应在各项因素中排第一位的。我在具体大米营销过程中,没有选择我场的大米礼盒进行营销推广。而是采取简单的真空米转包装形式,收集共青本地米、五常大米、梧桐河大米等不同厂家不同地域的大米。通过微信朋友圈等形式,在同学、亲朋中进行宣传、试吃。作为北方稻花香米在南方市场是比较受欢迎的。反馈结果是质优、品质好的稻花香米脱颖而出,通过试吃品尝后,一单就订购了200斤稻花香米。我在实际营销过程中,并没有添加品牌标签,但质优的大米是最受欢迎的。在物流运输上,采用邮政电商平台,全国大部分地区运费均价不超过1元/斤,是最便宜最便捷的物流快递途径。
三、营销经营中的几点建议。
1、优选大米品质。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购买理念是大米品质必须好,价格贵点无所谓。我场水稻种植经验丰富,种植出优质水稻不是难题,下步需努力提高的是加工环节,和后期分装环节,甄选分级、抛光等环节注重细节,从提高产品质量上下功夫。
2、精选大米种类。通过分级、精选把大米分成若干等级,选出精品、优品和普品。分级的优点是能买上好的价钱,按照分级后进行定价,提高大米的附加值,提高经济效益。
3、区域内建立龙头企业。若想提高区域内享誉度和产品综合竞争力,建立基地+龙头企业模式,引进大型龙头企业,并做大做强,提高整体竞争实力。北共青大米质量过得硬,品牌叫得响,才能走出龙江,走向全国。
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心得体会4农场为进一步引导全场党员干部以新一轮思想大解放、观念大更新,重构现代农业新模式,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经营销售新体系,我部门组织了"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座谈会。
通过此次座谈会的讨论和学习,我的思想和认识得到一次全面升华。作为一名常年工作在农场农业战线上的工作者,我有了很多的感想,结合此次学习内容和工作实际情况,谈谈以下心得体会:
一、激活固有思维,在更高的层次看待此次活动。
此次讨论内容是为了更好地贯彻落实、扎实推进农场第十八届二次职代会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以思想大解放推动高质量发展,重构现代化农业新模式,重聚产业发展新动能,重塑经营销售新体系,具体探讨内容:一是针对小微企业开展招商工作;二是省内为主的内部创业孵化;三是外出招商考察等内容。
二、联系农场发展,更深入的剖析座谈学习内容。
自1955年到2019年,一代又一代的垦荒人为共青农场的发展奉献着青春,为农场的建设添砖加瓦,经过六十多年的不断开拓进取,农场已经发展成为以生产绿色产品为主的现代化农业国有农场,现代化大农业形成了较为完成的农业生产科研、开发和推广体系,农业基础设施、农田水利设施配套。已经建设黑龙江一流的高标准农业科技园、水田科技示范园、水稻育秧示范基地、农机园区等四大农业科技。
五十多万亩的耕地潜能已经被最大化的挖掘出来,农场的经济发展也进入了瓶颈期,破解耕地资源瓶颈,冲破耕地资源的束缚,如何探索出一条有效的农场持续增效、职工持续增收的发展之路。
从《共青农场开展解放思想构建产业与经营体系推动北方共青城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中可以看出,场领导已经探索到前进的方向。农场的工作重心已经由单一的农业生产向招商引资、项目引进、农产品营销等方面倾斜,在稳定农业的基础下发展商业,为职工增效益,为农产品找市场,为农场人带来更多的就业机会。
三、结合工作实际,用丰富的理论知识指导今后的工作。
新,求得大突破、实现新飞跃,切实增强做好产业发展,加快产业发展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为促进产业发展,结合此次学习内容,我认为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开展小微项目招商引进工作。加大农场小微项目招商引进力度,加强宣传工作,增加农场项目种类,延伸农产品产业链条,使农产品产业链条形成产业集群。二是为农场"绿展会"提供各项服务工作。做好"绿展会"管理区产品展销工作,统筹农场十个管理区产品,对各管理区进行实地调研,增加展会产品的‘种类及类别。三是做好各种展会产品展出工作。利用各类展会展示农场绿色产品,加大对外宣传"北共青"品牌绿色产品力度,增强农场产品的知名度,使更多的消费者了解北共青。四是深入管理区挖掘产业项目。走访各管理区、作业站,从管理区主任、作业站站长、农场职工等渠道,挖掘特色种植、特色养殖、农产品加工等产业项目,丰富农场产品种类和规模。五是发掘有意愿创业的职工群众。为创业职工提供信息服务,通过政策支持、鼓励创业人员,自主创业,引导有意愿创新、创业的人员通过产业致富。六是鼓励职工发展绿色有机食品种植和精深加工,让绿色食品产业成为加速产业结构调整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能",引导管理区种植有市场前景的经济作物。
为推动农场产业事业更进一步,产业办将用学到的新理论知识渗透于今后的工作中去,务求实干不遗余力抓改革、促发展,把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
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心得体会5在农场要求深入开展“解放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大讨论活动中,我们积极参与此次活动,在思想上得到了进一步解放,在观念上得到了大的更新,进一步弘扬改革创新精神,在工作作风建设上得到了提高,推动高质量发展的举措和思路得到了进一步提升。通过开展此次大讨论活动,使我们在如何开展项目精准对接,如何提高产业项目的高质量发展,如何拓宽农产品的销售渠道有了新的思路和理念,在今后的工作中查摆问题,补足短板,为推动产业项目高质量发展而努力。通过此次活动和社会实践,结合自己的工作,体会不少,感触颇多。
作为一名招商局的基层工作人员,查摆日常的工作中,存在思想。
党的二十大为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总书记特别强调,我们必须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总书记在大会上的这一重要表述,为我们今后一段时期做好经济工作提供了指南和遵循。
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这是我国进入新时代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毫无疑问,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在当前必须有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来予以实现。必须通过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坚持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借以助推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是建立在较为完备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基础上的高质量发展,是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的高质量发展,而不是其他形式和类型的高质量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市场的作用和政府的作用都要发挥,两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废。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离不开产业的支撑,离不开产业体系的支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高质量发展,是以人民为中心的高质量发展,以社会财富为全体人民共享,以实现共同富裕为特征的高质量发展。因此,我们高质量发展的产业体系绝不是西方式脱实向虚的产业体系,绝不是虚拟经济部门过度膨胀的高质量发展,而一定是以实体经济为主导的产业体系,一定是以创新为第一驱动力的发展,这就要求我们扎实推进科技强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创新驱动战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航天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
我国的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求城市的发展外,一定也是要求农村的充分发展,因此必须通过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现农村的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此外,高质量发展除了要求东部发达地区的率先发展外,一定也是要求中西部相对落后地区的进一步发展,因此我们必须矢志不渝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深入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新型城镇化战略,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
只有绿色发展,我们的生产、生活和生态才可以持续,因此,我们必须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统筹产业结构调整、污染治理、生态保护、应对气候变化,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
通过开放,我们能够更好的借助世界市场,优化资源配置,通过开放我们能够吸纳全人类所创造的优秀成果。经过多年的开放,我们已经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毫无疑问,中国经济发展奇迹的密钥之一就是对外开放。因此,我们必须进一步推动高水平开放,以高水平开放深化国内改革,助推经济的高水平发展。具体而言,就是稳步扩大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加快建设贸易强国。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深度参与全球产业分工和合作,维护多元稳定的国际经济格局和经贸关系。
离开了安全,发展无从谈起。从经济安全的角度来看,随着我国的不断发展,我们面临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越趋复杂,西方国家对我国的打压越趋严酷,这就要求我们着力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必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充分发挥国内大市场的作用,打通供给和需求不相匹配的堵点、痛点和难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增强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
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要从两个方面来研究和布局:一是更有针对性地加快补上我国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弱项,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二是提升国内大循环内生动力和可靠性,提高国际竞争力,增强对国际循环的吸引力、推动力。但全面建成新发展格局还任重道远。为此,我们必须坚持问题导向和系统观念,着力破除制约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主要矛盾和问题,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实践创新、制度创新,不断扬优势、补短板、强弱项。
一个好老师一定是会主动反思的老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作为一名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文化素质,还要不断地反思自己的课堂教学,只有在不断的反思中,我们教师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所在,才能明白自己需努力的方向,也只有在反思中,教师才能不断地提高自己,让自己的教学去适应所有的孩子的学习方式与方法,也只有在反思中,教师才能快速的成长起来。
。
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的精神面貌决定了国家的精神面貌与发展前途。
新时代需要新青年,新青年要有新使命。我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更多的青年的师范生涌向乡村,在乡村谱写一曲曲动听的教育青春歌。
新时代需要不忘初心的“引路人” 立足新时代,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又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的召唤。新时代需要新青年,但也需要老一辈的引领和启蒙。
初到__中心小学任职的时候,看着朋友圈在市区当老师的同学经常晒自己的学校生活后,我一度陷入迷茫,不禁问自己“为什么我要来农村?”在听完了老党员的发言中,我找到了答案。
在会上,我在其他党员教师中学会了:不忘初心,用行动践行新时代。
__中心小学的游国全老师,他的初心是“坚持”。游老师在教育岗位上奋斗了近四十个春秋,多少年寒暑交替,岁月更迭,他始终用心做教育、用爱来教学。他长期坚持小学高年级语文教学;他善于发现学生的写作和书法特长,除此之外,后进生在游国全老师的心中也占有重要地位,他利用课余时间、假日辅导后进生,让他们进步。更难能可贵的是,游国全老师除了认真完成本职工作外,从-起,他每周都挤出时间,回到离现在居住点十二公里外的家乡小学,义务指导学生学书法。他十年如一日,风雨无阻,从不间断,也是他的这一份坚持,提高了家乡小学生的书法兴趣和水平。
__月明小学的陈学森老师,他的初心是“坚守”。月明小学是__镇最偏远的村级小学,因为基础条件不完善,很多孩子们都转学到镇上的小学,但还有5名留守儿童的家庭条件不允许,只能继续留在这个偏远的小学校。陈老师曾经自嘲,他就是这个学校的“孩子王”,既是校长、又是传道授业的老师,更是关心他们生活的父亲。也是他的这一份坚守,这几名留守儿童才能继续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自在的遨游。
新时代的农村教育,不仅需要新青年教师担起大任,更需要老教师们身体力行,行为示范,为我们这些年轻教师树立起榜样。而我身边正有这么一些前辈,成为我乡村教育旅途航行中乘风破浪之时的一盏盏指路明灯,让我不忘初心、坚定初心、扬帆远航。
新时代需要争做接班人的“红领巾”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为了让未来的主力军、生力军的少年儿童们能扣好这第一粒扣子,党中央一直在为之努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仅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而且将其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关键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任务十分重要。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总的来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档次的同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物美价廉成为中国产品的代名词,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从供给侧来看,传统的技术进步和对外合作方式面临调整压力。过去,我国技术水平比较低,与先进技术差距比较大,这时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不会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形成竞争关系,而是会形成上下游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我们虽然凭借低廉的成本优势赚了一些辛苦钱,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赚得更多。这时不仅不会有矛盾,甚至会很受欢迎。但当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有些方面还处在比较领先位置、不少产品开始形成与发达国家产品竞争关系的时候,矛盾和摩擦就会随之而来。从需求侧来看,扩大出口方面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出口份额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调整和变化,伴随着国家间一些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情况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影响不明显,因为那时我们的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体量较小,但当我国达到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并仍然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的时候,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矛盾和冲突也会越来越多。
内部消费和投资需求市场这一基本优势外,所具有的独特的超大规模性优势亦十分明显。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一方面,我国传统的曾经十分有效且作出巨大贡献的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越来越大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发展阶段变化也使我们形成了巨大而独特的内部发展优势和潜力,为应对挑战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从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深刻含义。
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任务和本质要求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所需完成的主要任务,《建议》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等几个方面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好两大核心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大扩内需力度,更充分地释放内需潜力,使内需在支撑今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加快补齐我国发展中的诸多弱项、短板,进一步增强我国发展的韧性和安全性。
需,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二是通过改革释放需求潜力。比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关系,不断释放消费需求潜力;通过深化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释放投资需求潜力等。三是处理好释放内部潜力与扩大开放的关系。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扩大对外开放并不是相互矛盾或相互替代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循环更加畅通了,内部优势和潜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和促进全球增长,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和能力,从而对更好地做好对外开放和扩大外需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反之亦然,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也能为我们更好更有效地畅通国内循环和释放内部发展潜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是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基础和优势的前提下,在若干重要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优势,以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利用的关系。在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按照《建议》要求,要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要靠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看似是发展问题,实则是改革开放问题。无论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弱项,还是充分利用我国优势条件挖掘内需潜力,都要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对于“十四五”时期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建议》已经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出发,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竞争相关制度,包括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市场准入评估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
其次,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下一步的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扩大开放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已经提出了诸多明确要求,比如,要“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要“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等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关键是要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
再次,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的生态和环境。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而是一个包含文化、理念、制度等在内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预见,下一步创新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必须下大力气着力改革我国的教育、科研和人才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的诸多“卡脖子”问题,着力营造与新时期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生态和环境。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营造良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顶层设计主要应当明确方向性、原则性,要给基层探索留下充足的空间。二是加快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更加充分地调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地方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
寒假伊始,承蒙学院领导的远见卓识和切实关爱,我随同党政口一行赴深圳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一、收益大。以本次深大培训为例,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两种形式,培训学员收益很大,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良好的收益,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师资力量强。本次培训由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培训师资也从深圳大学知名专家中选取,7名授课教师中,有4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高级培训师。二是授课教师纪律观念强。7名授课教师中有6名均在上课之前5分钟准时走上讲台。三是授课内容紧跟时代前沿。例如,宋涛教授主讲了《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许晓迪副教授主讲了《十九大后中国改革的发展趋势》,汪永成教授紧紧结合深大发展实际,主讲了《学校文化与高校发展》。四是授课效果好。以主讲《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的王晓钧教授为代表,深入浅出,现身说法,谆谆教诲,尽显强大的人格魅力,学生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点头应答,时而陷入沉思,下课时分,学生仍听得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五是现场教学行程紧凑内容丰富。短短两个下午,奔赴莲花山拜谒了邓小平同志塑像,参观了深圳博物馆、蛇口前海自贸区和深圳大学南山校区。通过现场参观,对让人叹为观止的“深圳速度”和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切身体会。
二、启发多。从深大培训工作方面来看,在接受培训的短短几天时间,有几个方面使我感触很深。一是注重培训细节。俗话说: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深大培训教室外,设置有茶水桌。桌上放置着一次性纸杯、茶叶、暖水瓶和泡好的多种茶水。这大大方便了参加培训的学员,也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学员的需求。小小细节,但足以温暖人心。二是注重制度落实。深圳大学的教师上课迟到10分钟,即构成教学事故,将会扣发奖金、取消年终评优评先和晋升资格。严明的纪律要求和强有力的落实措施,极大的保障了教学纪律,也树立起了深大教师的良好形象。从深圳自身建设来看,一是引用高精尖人才。30年来,深圳从一个渔港小镇,发展成为全国排名第三的经济区,被称为“深圳速度”,除了政府的政策倾斜,跟引进数以万计的高精尖人才是分不开的,这得益于深圳的包容和深圳政府的发展措施。而且深圳政府公租房建设力度很大,为80%的人口提供了安家乐业的保障。二是政务处理智能化。比如在户口办理等方面,深圳领先采用电子智能,大大方便了群众,提高了群众满意率。三是城市建设科学化。深圳城市绿化率高,街道干净整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发达。城市建设成熟,修修挖挖现象少。这给来自“天天挖沟”的郑州的我们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三、激励强。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极大增强了个人改变现状,奋发学习和工作的决心,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一是要切实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要有触动内心的力量,要从固有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不因循守旧,不固执己见。要充满热情和激情,要与时俱进,要专心做事,努力做人。要走出去,向先进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二是要树立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竞争促进发展,要善于在竞争中发展自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三是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解放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个人角度重在发展自我,从集体角度就是集一己之力,为集体增砖添瓦,具体到纪委工作,就是引领教职工在喜闻乐见的廉政教育活动中,强化对纪律约束的理解和对学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支持,在监督和被监督的双重身份中体会被约束的关爱,乐享平安幸福生活。
曲靖经开区战略性新兴产业与创新发展。
专题培训心得体会。
寒假伊始,承蒙学院领导的远见卓识和切实关爱,我随同党政口一行赴深圳接受了为期一周的学习培训。通过学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感受和体会:。
一、收益大。以本次深大培训为例,主要采取课堂教学、现场教学两种形式,培训学员收益很大,都有耳目一新的感觉。为什么会取得如此良好的收益,主要取决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培训师资力量强。本次培训由深圳大学继续教育学院承办,培训师资也从深圳大学知名专家中选取,7名授课教师中,有4名教授,2名副教授,1名高级培训师。二是授课教师纪律观念强。7名授课教师中有6名均在上课之前5分钟准时走上讲台。三是授课内容紧跟时代前沿。例如,宋涛教授主讲了《创新思维与创新管理》,许晓迪副教授主讲了《十九大后中国改革的发展趋势》,汪永成教授紧紧结合深大发展实际,主讲了《学校文化与高校发展》。四是授课效果好。以主讲《心理调适与压力管理》的王晓钧教授为代表,深入浅出,现身说法,谆谆教诲,尽显强大的人格魅力,学生时而哈哈大笑,时而点头应答,时而陷入沉思,下课时分,学生仍听得意犹未尽,依依不舍。五是现场教学行程紧凑内容丰富。短短两个下午,奔赴莲花山拜谒了邓小平同志塑像,参观了深圳博物馆、蛇口前海自贸区和深圳大学南山校区。通过现场参观,对让人叹为观止的“深圳速度”和深圳的经济发展水平有了切身体会。
二、启发多。从深大培训工作方面来看,在接受培训的短短几天时间,有几个方面使我感触很深。一是注重培训细节。俗话说:见微知著,细节决定成败。深大培训教室外,设置有茶水桌。桌上放置着一次性纸杯、茶叶、暖水瓶和泡好的多种茶水。这大大方便了参加培训的学员,也最大程度的满足了学员的需求。小小细节,但足以温暖人心。二是注重制度落实。深圳大学的教师上课迟到10分钟,即构成教学事故,将会扣发奖金、取消年终评优评先和晋升资格。严明的纪律要求和强有力的落实措施,极大的保障了教学纪律,也树立起了深大教师的良好形象。从深圳自身建设来看,一是引用高精尖人才。30年来,深圳从一个渔港小镇,发展成为全国排名第三的经济区,被称为“深圳速度”,除了政府的政策倾斜,跟引进数以万计的高精尖人才是分不开的,这得益于深圳的包容和深圳政府的发展措施。而且深圳政府公租房建设力度很大,为80%的人口提供了安家乐业的保障。二是政务处理智能化。比如在户口办理等方面,深圳领先采用电子智能,大大方便了群众,提高了群众满意率。三是城市建设科学化。深圳城市绿化率高,街道干净整洁,地铁、公交等公共交通发达。城市建设成熟,修修挖挖现象少。这给来自“天天挖沟”的郑州的我们一个强有力的冲击。
三、激励强。通过此次培训学习,极大增强了个人改变现状,奋发学习和工作的决心,今后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改进:一是要切实解放思想。解放思想不是一句空话、套话,要有触动内心的力量,要从固有的条条框框中跳出来,不因循守旧,不固执己见。要充满热情和激情,要与时俱进,要专心做事,努力做人。要走出去,向先进学习,向他人学习,向书本学习。二是要树立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竞争促进发展,要善于在竞争中发展自我。要树立终身学习的可持续发展意识,在不断学习中完善自我。三是要脚踏实地做好本职工作。解放思想、树立竞争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从个人角度重在发展自我,从集体角度就是集一己之力,为集体增砖添瓦,具体到纪委工作,就是引领教职工在喜闻乐见的廉政教育活动中,强化对纪律约束的理解和对学院纪检监察工作的支持,在监督和被监督的双重身份中体会被约束的关爱,乐享平安幸福生活。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仅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而且将其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关键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任务十分重要。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总的来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变化,我国传统的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调整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基本模式有两个特点:其一,从供给侧来看,就是不断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基于国外的技术、设备及产品的可获得性建立自己的产业体系。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和积累,目前我国的产业规模已经相当庞大,技术水平也有不小进步,但总体来看,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还是高度依赖外部。其二,从需求侧来看,我国企业凭借优越的要素组合和独特的制度环境优势,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
档次的同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物美价廉成为中国产品的代名词,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从供给侧来看,传统的技术进步和对外合作方式面临调整压力。过去,我国技术水平比较低,与先进技术差距比较大,这时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不会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形成竞争关系,而是会形成上下游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我们虽然凭借低廉的成本优势赚了一些辛苦钱,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赚得更多。这时不仅不会有矛盾,甚至会很受欢迎。但当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有些方面还处在比较领先位置、不少产品开始形成与发达国家产品竞争关系的时候,矛盾和摩擦就会随之而来。从需求侧来看,扩大出口方面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出口份额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调整和变化,伴随着国家间一些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情况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影响不明显,因为那时我们的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体量较小,但当我国达到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并仍然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的时候,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矛盾和冲突也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也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从而为我们克服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除了拥有巨大和快速成长的。
内部消费和投资需求市场这一基本优势外,所具有的独特的超大规模性优势亦十分明显。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一方面,我国传统的曾经十分有效且作出巨大贡献的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越来越大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发展阶段变化也使我们形成了巨大而独特的内部发展优势和潜力,为应对挑战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从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深刻含义。
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任务和本质要求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所需完成的主要任务,《建议》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等几个方面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好两大核心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大扩内需力度,更充分地释放内需潜力,使内需在支撑今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加快补齐我国发展中的诸多弱项、短板,进一步增强我国发展的韧性和安全性。
加大扩内需力度并不是一个新的要求和举措,只不过在新的形势下更加重要和紧迫。按照《建议》部署,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内。
需,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二是通过改革释放需求潜力。比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关系,不断释放消费需求潜力;通过深化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释放投资需求潜力等。三是处理好释放内部潜力与扩大开放的关系。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扩大对外开放并不是相互矛盾或相互替代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循环更加畅通了,内部优势和潜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和促进全球增长,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和能力,从而对更好地做好对外开放和扩大外需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反之亦然,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也能为我们更好更有效地畅通国内循环和释放内部发展潜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从供给侧来看,我们必须加大在关键核心技术方面的自主创新和集中攻关力度,必须着力解决核心技术、核心设备和关键元器件受制于人的情况。经过40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在创新发展方面也积累和形成了诸多新的优势和潜力,有待充分发挥。但自主创新和集中攻关决不等于关起门来搞创新,而是以我为主地充分吸收和利用国际资源的开放创新。自主创新也绝不意味着我们要在每个领域或环节上都掌握关键核心技术,那样既无可能也无必要,而。
是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基础和优势的前提下,在若干重要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优势,以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利用的关系。在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按照《建议》要求,要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要靠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看似是发展问题,实则是改革开放问题。无论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弱项,还是充分利用我国优势条件挖掘内需潜力,都要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对于“十四五”时期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建议》已经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出发,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首先,要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其中最关键的,一是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打破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各种隐形壁垒,切实加强产权保护,稳定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二是通过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使其更好发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三是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促进乡村建设,释放乡村投资潜力。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平。
竞争相关制度,包括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市场准入评估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
其次,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下一步的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扩大开放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已经提出了诸多明确要求,比如,要“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要“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等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关键是要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
再次,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的生态和环境。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而是一个包含文化、理念、制度等在内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预见,下一步创新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必须下大力气着力改革我国的教育、科研和人才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的诸多“卡脖子”问题,着力营造与新时期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生态和环境。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营造良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最后,要积极探索和创新推进改革的方式方法。结合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推进改革的成功经验,当前需要从两个方面着力推进改革举措的落地见效。一是更好地处理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的关系。改革进展到现阶段,顶层设计无疑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同时也要充。
分发挥基层和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首创精神。顶层设计主要应当明确方向性、原则性,要给基层探索留下充足的空间。二是加快完善干部政绩考核评价制度,强化对干部的正向激励,建立健全改革容错纠错机制,更加充分地调动广大干部尤其是地方干部改革创新的积极性。
听了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同志关于《2021年经济形势与政策要点》的视频讲座后,感受很深,尤其对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精神有了更全面、更深入的理解。讲座深入浅出,引经据典,不仅在经济知识、信息、数字方面内容丰富,而且在经济政策、理念、成就方面也分析透彻,启迪了思维,开拓了视野,明确了目标。高水平的讲座带给人的震撼是多方面的,希望老干局多组织这样的讲座,以利于我们更好的分析形势、判断形势,为师市的高质量快速发展献计献策。
01。
经济实现恢复性增长。
新冠疫情使世界经济出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以来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全世界的贸易受到很大影响,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我国的国际贸易2020年9月、10月、11月逐步增长,2020年第一季度受疫情击冲,gdp(国内生产总值)下降了6.8%,党中央提出"六稳”、“六保"等应对策略,二、三、四季度经济增长率逐季上升,全年gdp有望实现增长2%。是全球唯一实现正增长的主要经济体。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逐月下降,就业形势也在恢复正常。物价稳中有升,cpi(消费物价指数)回落。人才加速回流。我国交出了一份人民满意、世界瞩目、可以载入史册的答卷。
02。
牢记五个根本。
在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中,深化了对在严峻挑战下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即:党中央权威是危难时刻全党全国各族人民迎难而上的根本依靠;人民至上是作出正确抉择的根本前提;制度优势是形成共克时艰磅礴力量的根本保障;科学决策和创造性应对是化危为机的根本方法;科技自立自强是促进发展大局的根本支撑。作为退休干部要始终做到理论上的清醒,政治上的坚定,行动上的自觉。“不吃老本,再立新功”,退休不褪色,永远听党的话,发挥正能量,为党旗增光添彩。
03。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必须扭住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这条主线,注意产品质量的打造(去国外买马桶盖)、教育质量(去国外留学70多万)和医疗质量(去国外就医70多万)的提升,注重需求侧管理,保障内、外循环畅通。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一轮技术革命,影响着世界经济格局,准确把握战略机遇期的新内涵,实现产业转移,劳动密集性产业推进地区间梯度转移,例如重庆变成了世界上最重要的笔记本电脑出口市场;郑州吸引了智能手机后变成了消费电子产品出口基地。我国是一个制造业大国,但还不是制造业强国。还要引进高端产业、人才、技术。提高国际市场份额。抓好2021年的八大重点工作,提提升国民经济体系整体效能,努力实现“十四五”开门红。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党的以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推动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习近平总书记在2021年1月11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强调,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我们要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经济行稳致远、社会安定和谐。
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是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任务、要求变化,特别是基于我国比较优势变化,审时度势作出的重大决策,是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的战略性布局和先手棋,对我国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意义重大而深远。
(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新发展阶段要求的主动选择。从国际比较看,大国经济的特征都是内需为主导、内部可循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实施扩大内需战略,使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对外贸易依存度从2012年的47.3%下降到2020年的31.7%,延续2006年达到峰值后持续下降的趋势;过去9年中有4个年份内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100%,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近年来,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一些主要国家政策内顾倾向上升,国际经济循环格局发生深度调整,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的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伴随着我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国内需求结构、产业结构、技术体系和经济增长动能等都在发生深刻变化。我们必须遵循大国发展规律,对国内经济循环同国际经济循环的关系主动作出调整,根据新形势新任务提出引领发展的新思路新格局。
(二)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的重大举措。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的、最主要的,社会各界对贯彻新发展理念已经形成高度共识,实践也在不断深化。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地区差距、城乡差距、收入差距较大,生态环保任重道远,民生保障和社会治理还有不少短板弱项。我们必须树牢系统观念,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统筹处理当前和长远、自主和开放、政府和市场、全局和局部、发展和安全等重大关系,打通堵点、补齐短板、畅通循环,不断提高发展质量效益,把贯彻新发展理念的实践不断引向深入。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的必然要求。当前,国际力量对比正在发生历史性变化,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日趋复杂,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我们将面对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必须做好应对一系列新的风险挑战的准备,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把握和认识这一变化,更多立足国内谋划发展,加快推进解决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和部分商品对外采购率过高的问题,畅通国内经济大循环,形成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和稳固的基本盘,不断增强经济体系的抗冲击能力。只有这样才能提高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在国际风云变幻中始终充满朝气生存和发展下去。与此同时,坚持在开放发展中争取战略主动,通过扩大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效率和水平,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塑造我国在国际竞争和发展中的新优势。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坚实基础和巨大优势,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机遇更具有战略性、可塑性,挑战更具有复杂性、全局性,挑战前所未有,应对好了,机遇也就前所未有。
(一)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经济、科技、政治、安全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一是新冠肺炎疫情加快世界经济格局演变,世界经济在大幅下行后有望出现恢复性增长,但发达经济体经济走势分化明显,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复苏面临较多困难。二是全球产业链分工格局加速调整。各国更加重视本国供应链安全,生产网络区域化、本地化趋势更加明显。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各国抢占新一轮科技制高点的竞争更趋激烈。三是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部分发达经济体实施贸易保护政策,推动建立排他性保护性较强的区域贸易协定,新兴经济体面临更高贸易投资规则门槛。四是传统与非传统安全风险交织蔓延。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霸权主义对世界和平与发展构成威胁,恐怖主义、气候变化、重大传染性疾病、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风险明显增加。
(二)从国内看,我国正处于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阶段,结构性、体制性、周期性问题相互交织。一是国内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经济循环梗阻加快打通、市场预期不断改善,但内需稳步回升受到制约,居民消费恢复相对滞后,企业特别是制造业企业投资意愿不强。二是发展质量效益有待提高。一些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部分关键元器件、零部件、原材料依赖进口。低端无效供给过剩与中高端有效供给不足并存,金融、房地产与实体经济发展不够均衡。三是重点领域风险不容忽视。粮食供求仍将维持紧平衡状态,油气对外采购率较高,能源资源安全面临不少挑战。宏观杠杆率仍然较高,银行不良贷款风险可能继续显现,一些企业生产经营存在较多困难。四是民生保障仍存短板。就业压力大和招工难问题并存,新成长劳动力数量仍处高位,制造业、中小企业招工难题更加凸显。公共服务供需不均衡问题仍然突出,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老年抚养比持续上升,对养老保障可持续性造成较大挑战。
(三)在看到风险挑战的同时,也要看到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具有多方面突出优势和条件。我们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在面对困难复杂局面时能够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凝聚起破浪前行的强大力量,这是我国发展的最大有利条件和优势所在。我们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取得重大进展,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防范和化解重大风险体制机制不断健全,突发公共事件应急能力显著增强,发展安全保障更加有力。我们有雄厚的物质基础,粮食总产量连续6年超过1.3万亿斤,220多种工业产品产量居世界第一位,高铁运营里程、高速公路里程、5g终端连接数均居世界第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更加坚实。我们有规模庞大和最具增长潜力的消费市场,拥有14亿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人群、1.3亿多户市场主体和1.7亿多受过高等教育或拥有各种专业技能的人才,有条件、有能力充分发挥大国经济的规模效应和集聚效应,有力推动构建新发展格局。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一个系统工程,必须把新发展理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全过程和各领域,找准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切实将党中央、国务院各项部署落到实处。
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可谓高瞻远瞩,切中要害。
在这样的变革和发展机遇中,党员干部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对党忠诚的诺言。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的战略任务,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个体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不回避矛盾,善于发现问题,体现自己的责任担当。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发现不了问题,就会坠入“自我感觉良好”和盲目乐观的窠臼,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党员干部善于发现问题,是对能力素质的挑战,更是对责任担当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发现不了问题,一因对自己工作不够熟悉,缺乏调查研究,缺乏发现问题的基础性积累和素质。二因责任意识不强,奉行明哲保身,凡事先想自己,处处考虑后路,对问题绕着走,装作看不见。
善于发现问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发现问题?首先是作风要务实。要经常性地沉到基层接地气,深入一线摸情况,坐稳群众家里的“小板凳”,常走给群众办事的“泥泞路”,最大程度地认识并掌握问题的全貌,用责任担当守好每一个关口。如此,就不难发现本地本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好的木匠,拿到一块木头掂掂,就知道能派什么用场;高明的中医,听听病人的咳嗽,就能基本判断病情。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熟悉并干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学会辩证思维,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关键。
善于发现问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有针对性地搞好调查研究,特别是本地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中发现真问题,提出新问题。
。
。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党的以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推动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根据省市场监督管理局的统一安排,我有幸参加了全省市场监管系统创新市场监管质量监管安全监管培训班。经过近一周的培训学习,我的理论知识得到进一步丰富,眼界视野得到进一步拓展,思想素质得到进一步地提升,干好工作的信心和决心也进一步坚定。结合学习培训,通过认真思考,有以下几点体会:
培训班设在中国计量大学——杭州校区内,学校环境别致优雅,到处充满了厚重的文化底蕴,学员们学习气氛十分浓厚。在为期7天的培训时间里,中国计量大学为我们设定了针对性极强的培训菜单,开设课程多样,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领导能力提升、宏观经济等多方面的知识。授课老师均为中国计量大学的知名教授、学术带头人等同志,授课阵容强大。在理论培训中,学习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与“红船”精神》受到了一次很好的党性教育,进一步聆听了《新发展格局下的质量强国建设》、《重大活动食品安全保障(g20杭州国际峰会的食品安全)》、《特种设备安全监管》、《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及质量强市示范城市创建经验》、《“放管服”改革在浙江的经验分享》、《知识产权发展与保护》等讲座,同时赴浙江优秀企业交流学习、现场教学。各位专家对当前的国内国际形势进行了精彩地论述,使我受益匪浅。
他们渊博的学识、丰富的管理经验、妙语连珠的讲授使我思域大开、心悦诚服;深入浅出、引人入胜的讲解让我对某些问题的模糊认识茅塞顿开。在实地观看中,我们观摩学习了浙江省优秀企业的规划设计和产业模式布局。这次培训对于我们来说是一场提素质、强能力、扩眼界的知识盛宴,使我们启发很深,收获良多。
使我进一步了解市场监督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及当前市场监督管理队伍建设的新要求。认识到市场监督管理队伍既是党的队伍的组成部分,又承担着公平市场、维护市场稳定健康的重要使命。这要求这支队伍必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不断增强自身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世界第一大货物贸易国,中国目前已成为全球公认的制造业大国,虽然“中国制造”销往全球、享誉世界,但出口产品附加值较低、拥有自主品牌较少、产品质量不高等问题,也让中国未能成为质量强国,也未能成为制造强国。在我国经济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关键时期,质量强国建设更具重要意义。
山西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四为四高两同步”总体思路和要求,表明了要坚定不移将转型综改进行到底的信心和决心,充分反映了省委对山西转型发展历史方位的清醒把握,是省委对近些年来形成的转型发展基本思路、体制政策和良好优势的深刻总结。在推动高质量发展、高水平崛起、高标准保护、高品质生活上用非常之力、下恒久之功,质量强国,标准先行,因此实现由粗放新经济向节约型经济转变。其中质量是永恒的主题,创新是不竭的动力,变革是时代的强音。
(一)建设质量强国要注重发挥质量技术基础作用。无论是服务业还是制造业,都需要先进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全球通认的质量认证。
(二)面对新形势新要求,全县上下充分认识“高质发展、后发先至”深刻内涵,以“四为四高两同步”为载体,狠抓落实,推进重点工程早见效,以更高水平推动发展,实现争先进位走在前,确保在全面工作上引领全县发展。时刻增强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进一步牢固树立责任意识。
(三)积极推动企业自主品牌创建,重点支持技术先进型企业,大力开展“标准提升服务质量行动”,积极推进省市级服务业标准化示范项目。
这次的学习虽然结束了,但专家们的讲授对我有很深的启发。我们回去县里后,要发扬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把提高理论学习与提高实际工作能力相结合,真正把学习成果转化为指导工作的方法,转化为切合实际工作的思路,确保学习培训取得实实在在的效果。
在这个过程中要鼓励自主知识产权的知识创新,完善知识产权的保护机制,增强独特文化特质,以品牌带动生产制造,推动形成具有山西特色的品牌。还要提升法治治理能力,严把质量安全底线等方面,通过发挥国家的体制优势、智力优势、制度优势,推广“全民质量”观念。
2020年11月19日,习近平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互利共赢》的主旨演讲,强调要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把愿景一步步转变为现实,为亚太人民造福。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互利共赢良好局面的实现,都离不开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尤其是亚太工商界作为引领和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的共同努力。唯有各方携手当好开放发展的推动者、创新增长的探索者、互利共赢的合作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才能让亚太成为发展“沃土”合作“家园”,把发展进步的阳光照进亚太人民心间。
畅通内外循环,当好开放发展的推动者。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无论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还是亚太工商界的中坚力量们,都应在畅通内外循环的过程中认真谋划、深下苦功,既要兼顾本国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又要加大对外贸易的力度,兼顾好进口与出口、兼顾好质量与服务。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进程中,深入交流、密切合作,为维护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亚太经济繁荣复苏保驾护航。
大胆推动创新,当好创新增长的探索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时期,越是这样的关键时期,越要注重科技创新。要自觉写好科技创新文章,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既推动组织创新,又重视技术创新,还关注市场创新,多角度、全方位打造创新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而为亚太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开放合作,当好互利共赢的合作者。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形势,从全球抗疫到世界经济复苏,一次次团结协作的背后,都彰显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重大意义。唯此,才能让世界经济强劲有力、平稳发展成为可能。一方面,亚太经济组织成员要如中国一样,高举开放合作大旗,积极主动不断深化对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工作,在扩大交流中加强合作,在互利共赢中推动发展。另一方面,亚太工商界要主动肩负起自身职责,不仅做见证者、受益人,更做建设者、贡献人,为做强做大合作蛋糕,深挖潜力、达成共识。
积极共创共享,当好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回望这场全球抗击疫情阻击战,一路走来,有世界各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故事,有“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抗疫时刻,国与国之间的抗疫合作,向世界展示了“病毒无情人有情”。虽然目前依然处于全球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时刻,但有理由相信只要继续加强合作、互通有无、携手与共,定能战胜疫情。在风险面前,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强交流合作,在共创共享中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为亚太发展、全球发展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中国开放的大门将进一步敞开,同世界各国共享发展机遇;
中国的对外合作将不断深化,同世界各国实现互利共赢。
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亚太各经济体利益交融,命运与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我们要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携起手来,风雨同舟、守望相助,坚持开放合作,畅通内外循环,谋求共同发展,共创美好未来!
通过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做的《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和实践发展的新要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鲜明提出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引领我国发展全局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新的发展阶段基本特征的深刻洞察和科学把握,标志着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的高度,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长期坚持的重要遵循。他从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新发展理念的丰富内涵、新发展理念丰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的能力和水平四个大的方面来深刻阐述新时期特别是十九大到今后一段时期的发展思路,具有特别强的指导意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不是凭空得来的,而是在深刻总结国内外发展经验教训、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也是针对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提出来的。新发展理念深刻揭示了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引领我国发展全局深刻变革的科学指引,对于进一步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推动我国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绿色是永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开放是国家繁荣发展的必由之路,共享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新发展理念开辟了我们党发展理论的新境界,实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理论的新飞跃,书写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新篇章。要增强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本领,把新发展理念融入到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中,加快形成落实新发展理念的体质机制。
作为一名医疗行业的医务工作者、党员,要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就要不断加强自身业务知识的积累,在日常工作中注重创新,在岗位上要有创新精神,通过不断思考,形成自己的治疗思想和治疗特色,把治疗方法从学会到转化为自我的独特治疗技术,为更多的患者服务,提高治疗效果和缩短治疗周期,为健康中国奉献自我的一份力量。
近日,全国政协在北京举行新年茶话会,习近平总书记在茶话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发扬为民服务“孺子牛”、创新发展“拓荒牛”、艰苦奋斗“老黄牛”的精神,永远保持不畏艰险、锐意进取的奋斗韧劲。广大党员干部要切实发扬新时代的“三牛精神”,勠力同心、砥砺前行,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懈奋斗。
恪尽职守、夙夜奉公,以“一枝一叶总关情”的精神,做为民服务的“孺子牛”。人民是我们党执政的坚定根基,也是我们党兴国的根本所在,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广大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自觉接受人民群众的监督,时时以民为本、处处为民服务,将为民的情怀融入到工作的始终,在各自的岗位上履职尽责,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干事创业、为民服务中着力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与时俱进、开拓进取,以“不日新者必日退”的劲头,做创新发展的“拓荒牛”。创新是历史前进的动力,是时代发展的源泉,也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无论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还是庆祝浦东开发开放30周年,也无论是“奋斗者号”成功坐底万米深海,还是“嫦娥五号”成功携月壤返回地球,这一系列的成功背后,都是创新驱动发展的结果。广大党员干部要拿出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切实提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着力提升为民服务、为民解忧、为民办事的水平,为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注入创新的动力。
永葆初心、乘风破浪,以“宝剑锋从磨砺出”的作风,做艰苦奋斗的“老黄牛”。无论是革命时期过草地、翻雪山时的“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还是小康建设征途中的“立下愚公移山志,脱贫攻坚奔小康”,艰苦奋斗一直以来都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广大党员干部要发扬艰苦奋斗、玉汝于成的“老黄牛”精神,克己奉公、为民奉献,久久为功、接续奋斗,一棒接着一棒跑、一茬接着一茬干,在乡村振兴,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做埋头苦干的“老黄牛”、为民服务的“实干家”、艰苦奋斗的“先行者”,披荆斩棘,再创辉煌。
“胸怀千秋伟业,恰是百年风华。”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让我们发扬新时代的“三牛精神”,以只争朝夕的拼劲、不负韶华的闯劲,为奋斗“十四五”开启新征程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虽已圆满落下帷幕,多个瞬间仍历历在目。其中,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青海代表团审议时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十四五’乃至更长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主题,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
“十三五”令人回味,“十四五”战局新开,我们当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的嘱托,全力以赴,共同划动民族复兴的巨轮,开启新的“征程”,向着更高更远的目标起航。要练就“十四五”高质量发展的“三板斧”,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为推动高质量发展走在前列共同奋斗。
环境是民生,青山是美丽,蓝天是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多场合多次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传递出的绿色发展理念直抵人心。纵观整个人类文明发展史,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如今杀鸡取卵、竭泽而渔的工业化发展方式已成为过去,而顺应自然、保护生态的绿色发展模式昭示着未来。我们不仅要让子孙后代享受到高速高质量的发展成果,还要让他们仰望得到星空,看得到青山,闻得到花香。生态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每一个中华儿女都应当将守护中华大地的担子挑在肩上,将筑牢生态屏障的责任装在心里,坚定不移地走好可持续发展道路。要切实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筑牢万里绿色长城,让绿水青山造福人民,让宜居生态泽被子孙。
从东方红一号升空到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从原子弹试爆成功到东风洲际导弹亮相,我国的科技实力稳步提升,实现了很多从无到有、从0到1的突破。科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然而,我国当前在科技研究的短板依然突出,顶尖人才和团队相对缺乏,芯片被卡脖子,5g被打压,关键技术受制于人的隐患逐渐显现,提升科技创新能力迫在眉睫。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中国要强盛、要复兴,就一定要大力发展科学技术,努力成为世界主要科学中心和创新高地。”要下好“先手棋”,在“十四五”期间瞄准世界科技前沿,抓住大趋势,紧贴新时代社会民生现实需求,加快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要打好“主动仗”,牢固确定人才引领发展的意识,着力夯实创新发展人才基础,形成天下英才聚神州、万类霜天竞自由的创新局面。
生活品质作为奋斗目标。要把解决好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放在首位,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的民生之路。要聚焦民生热点、直击民生难点、化解民生堵点,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落到实处。
以“新”用“心”何其不“兴”
习近平总书记在“开年第一课”讲话中强调:“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作为党员干部,就要坚定不移学习贯彻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以“新”为起点,用“心”去谋事干事,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新要求,以新启“智”、用心融“慧”,为党的伟大蓝图干起来。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到了一定的新阶段,也将会面临一些新情况、新问题。在推动新的创新和新的工作中,党员干部就要用党的新思想新理论武装头脑,树立新发展思维,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出现的新规律,用新知识启智融慧,用心深入研究新情况,分析新问题,以新发展阶段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为抓手,不断提升解决新发展中出现的问题,切实以新的方法和措施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在“十四五”规划中,按党中央要求,以创新为突破口,抓好各项工作落实,切实在继续奋斗、勇往直前中干起来,如期实现党的伟大蓝图。
准确把握新发展理念新要求,以新植“根”、用心铸“魂”,让党和人民的事业兴起来。新发展理念就是要善于把准时机,用党的最新理论指导实践,提升解决问题的能力。2021年是建党100周年,作为党员干部,要全面深入学习党的发展历史,牢记党的宗旨,始终把党的执政理念和发展理念根植于心、外化于行,始终维护党的领导核心,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在以新发展理念推动各项事业发展中,把职责和使命要求贯穿工作全程,用新发展理念开创性开展工作,用心密切联系群众,切实在服务好“最后一公里”中主动接受群众监督,在党和人民的事业中担当作为,以优异成绩庆祝建党100周年。
准确把握新发展格局新要求,以新善“思”、用心善“为”,实现国内实体经济强起来。新发展格局就要联系国内国际发展情况,着眼新阶段发展要求,研究新发展中的问题,及时作出新的调整和对策。作为党员干部,就要有新发展格局的国际视野,才能把高质量发展的认识提升到新高度,着眼国内发展和考虑国际市场需求,为龙头企业的核心技术和科技创新做好服务保障,让“中国智造”在国际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促进国内实体经济发展,让中国的实体经济发展强起来,国家的综合实力显著提升,为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擘画宏伟蓝图。
构建新发展格局心得体会“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可谓高瞻远瞩,切中要害。
在这样的变革和发展机遇中,党员干部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对党忠诚的诺言。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的战略任务,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个体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不回避矛盾,善于发现问题,体现自己的责任担当。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发现不了问题,就会坠入“自我感觉良好”和盲目乐观的窠臼,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党员干部善于发现问题,是对能力素质的挑战,更是对责任担当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发现不了问题,一因对自己工作不够熟悉,缺乏调查研究,缺乏发现问题的基础性积累和素质。二因责任意识不强,奉行明哲保身,凡事先想自己,处处考虑后路,对问题绕着走,装作看不见。
善于发现问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发现问题?首先是作风要务实。要经常性地沉到基层接地气,深入一线摸情况,坐稳群众家里的“小板凳”,常走给群众办事的“泥泞路”,最大程度地认识并掌握问题的全貌,用责任担当守好每一个关口。如此,就不难发现本地本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好的木匠,拿到一块木头掂掂,就知道能派什么用场;高明的中医,听听病人的咳嗽,就能基本判断病情。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熟悉并干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学会辩证思维。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我们要着眼长远、把握大势,开门问策、集思广益,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
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使这个大变局加速变化,国际经济、科技、文化、安全、政治等格局都在发生深刻调整。国内发展环境也经历着深刻变化,我国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可谓高瞻远瞩,切中要害。
在这样的变革和发展机遇中,党员干部应该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兑现对党忠诚的诺言。研究新情况,作出新规划,构建新发展格局,是重大的战略任务,涉及方方面面。作为个体的党员干部就是要在实际工作中不回避矛盾,善于发现问题,体现自己的责任担当。
发现问题是解决问题的前提和基础,发现不了问题,就会坠入“自我感觉良好”和盲目乐观的窠臼,解决问题就无从谈起。党员干部善于发现问题,是对能力素质的挑战,更是对责任担当的考验。一些党员干部发现不了问题,一因对自己工作不够熟悉,缺乏调查研究,缺乏发现问题的基础性积累和素质。二因责任意识不强,奉行明哲保身,凡事先想自己,处处考虑后路,对问题绕着走,装作看不见。
善于发现问题,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能力。如何才能做到善于发现问题?首先是作风要务实。要经常性地沉到基层接地气,深入一线摸情况,坐稳群众家里的“小板凳”,常走给群众办事的“泥泞路”,最大程度地认识并掌握问题的全貌,用责任担当守好每一个关口。如此,就不难发现本地本单位乃至经济社会急需解决的问题。其次,要有敏锐的洞察力。好的木匠,拿到一块木头掂掂,就知道能派什么用场;高明的中医,听听病人的咳嗽,就能基本判断病情。作为党员干部,既要熟悉并干好自己的工作,还要学会辩证思维,通过自己敏锐的洞察力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看到事物的本质和问题的关键。
善于发现问题,要求党员干部必须站在新的起点上,勤于学习,勤于思考,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有针对性地搞好调查研究,特别是本地本单位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在不断发展变化的现实中发现真问题,提出新问题。
全面准确把握“三新”逻辑主线。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明确了“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重点任务、重大举措。贯穿规划纲要的逻辑主线是“三个新”: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新发展阶段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新发展理念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是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新发展阶段回答的是“我们在哪里,朝哪里奋斗”的问题。改革开放40多年来,从“六五”计划到“十三五”规划,我们都是围绕着实现小康这一目标而奋斗的。党的十九大对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作出战略安排,提出到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十四五”规划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规划,这是“十四五”规划的历史使命和基本定位。新发展阶段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转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历史大跨越。
在新的发展阶段,我国发展环境面临深刻复杂变化。从外部环境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国际环境日趋复杂,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从内部环境看,中国经济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也需要继续应对不少的风险和挑战。
新发展理念回答的是“按照什么样的理论来引领新阶段发展”的问题。我们要实现新的发展目标,必须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推动经济发展必须坚持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的指导思想、原则、远景目标和“十四五”目标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的精神。规划纲要指导思想中提出,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规划纲要提出五大原则,其中之一就是坚持新发展理念,要把新发展理念贯穿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规划纲要提出的其他四大原则和2035年远景目标中也都体现了新发展理念。
新发展格局回答的是“我们怎么样实现新阶段新目标”的路径问题。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治国理政思想的又一次升华,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的变革,对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具有提纲挈领、纲举目张的作用。规划纲要专设战略导向一节阐述了构建新发展格局,并在全篇贯穿了这一战略导向。
理解新发展格局,需要把握三个要点:第一,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不是一个被迫之举和权宜之计。第二,加快形成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国内大循环,不是搞地区小循环、内循环。第三,构建新发展格局,就是把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扩大内需、创新驱动、科技自立自强等战略部署统一到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框架中。理解新发展格局,还需要把握两个关键词:一个是“格局”,这是宏观的结构概念,是坚持系统观念的体现,所以新发展格局的内涵不仅仅是“双循环”;另一个是“循环”,要进一步畅通国内的生产、分配、需求之间的循环,并使国内国际双循环更好地相互促进。
实现增长目标质量重于速度。
按照党的十九大部署,到2035年,我国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国际比较的角度看,就是要用15年的时间,以2019年人均收入达到1万美元为起点,稳步迈向高收入社会,并力争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但并没有设定五年gdp年均增速预期性指标。按现价美元计算,目前发达经济体的入门水平是1.8万美元,中等发达国家是3万至4万美元。我国目前人均收入是1万美元,如果按翻一番达到2万美元的目标,从静态来看,gdp增速每年至少应该在4.7%以上。中国与发达经济体之间按现价美元计算的人均收入水平差距缩小,一部分取决于实际增长速度和国内通胀水平,一部分取决于汇率水平的变动。汇率的变化涉及很多因素,从长期来讲,最重要的还是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全要素生产率的提升就是所谓的经济增长质量。如果注重经济增长质量,提升劳动生产率和全要素生产率,在这个基础上,汇率实现合理升值,那么人均收入水平有可能接近或达到中等发达国家人均收入水平。
“十四五”期间,我国要着力发掘与中速增长期相配套的结构性潜能。具体而言,可以构建“1+3+2”结构性潜能框架。“1”是指以都市圈、城市群发展为龙头,为下一步我国的中速高质量发展打开空间。“3”是指在实体经济方面,补上我国经济循环过程中的三大短板:一是基础产业效率不高;二是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大;三是基础研发能力不强。“2”是指以数字经济和绿色发展为两翼,这是我国具备一定优势的新增长潜能。简单地说,“1+3+2”结构性潜能就是一个龙头引领、补足三大短板、两翼赋能。
下一步应该围绕这些结构性潜能,更大力度、更有成效地推动相关领域的改革开放。一是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土地交易收益优先用于农民社保,以现代化社保体系取代土地的保障功能,把稀缺的土地资源配置到更有效的用途上。二是深化空间和城市规划制度改革。市场应在空间规划和城市规划过程中发挥决定性作用,依照人口布局变化定期调整城市规划。三是基础产业领域进一步放宽准入,促进竞争。四是加快基本公共服务的均等化,逐步打通农村社保和城镇居民社保。五是深化高水平大学教育和基础研究领域改革,解决科技“卡脖子”问题。通过这些改革开放举措,推动结构性潜能成为现实的增长动能。
以制度型开放统筹发展和安全。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作为指导今后5年及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纲领性文件,“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通篇贯穿着一条清晰主线,就是要坚定不移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
规划纲要在指明战略导向和主要目标基础上,进一步明确具体任务,突出重点工作,同时注重各领域在短期、中期、长期发展目标上的协调衔接,具有很强的科学性和系统性,关键是要落实好规划的部署。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规划纲要首次设立安全发展专篇。如何理解和把握“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发展和安全并不代表封闭与保守,而是表明中国将会更加开放。一个国家越是关心开放可能带来的安全风险,从某种意义上说就越表明开放的门会越开越大。
随着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与国际社会的利益攸关度越来越高,安全在发展过程中自然成为必须考量的问题。中国的开放水平不仅关乎自身发展,而且影响着众多国家甚至世界经济的复苏。当前,单边主义、保护主义有所抬头,国际局势的不确定性增加,一些国家甚至出现了与中国“脱钩”的声音。在此背景下,党中央提出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彰显了中国的气度和担当。
《政府工作报告》将“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促进外贸外资稳中提质”列为我国2021年八大重点工作之一。放眼“十四五”时期,规划纲要提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改革。
制度型开放是实行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核心。规划纲要提出的3个建设方向体现了全面开放新格局的内在逻辑,其中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是实现更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基础,也是高质量建设“一带一路”、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改革与完善的内在要求。
只有把引进来和走出去建立在公正合理的制度安排基础上,不断加强各国在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方面的协调与整合,才能减少交往中的不确定性、降低交易成本、各国来自国际分工与贸易中的收益最大化,更好实现互利共赢目标。
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实质性进展。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突出显示了党带领人民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全局部署,大气磅礴地展现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伟大愿景。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这是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重大战略,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充分体现。
如何扎实推动共同富裕取得更加明显的实质性进展?总的来看,要搞好顶层设计,研究制定促进共同富裕行动纲要,明确未来蓝图、政策改进、制度方向和实现路径。具体来说,一是要把新发展理念落实到位。构建新发展格局,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增强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产业链供应链竞争能力和超大规模消费市场潜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区域差距。
二是要继续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牢牢把握“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推动国有经济做大做优做强,另一方面引领民营经济发展,发挥两个比较优势,相互合作、共同担负起中国经济成长的重任。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要选择一些地区、企业、部门开展试点,鼓励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三是要下决心推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坚持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劳动报酬提高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基本同步,拓展居民收入增长渠道,完善创新要素参与分配机制,多渠道增加财产性收入。持续提高低收入群体收入,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完善收入再分配机制和第三次分配,鼓励公益事业发展。
四是要大力推动财税体制和金融体制改革。把财税资源和金融资源更好地统筹起来,为推动共同富裕贡献力量。特别是不能放任金融资本野蛮式生长,而是要增强其服务共享的能力,让其更好地为中低收入者和中小微企业服务,支持实体经济发展。
五是要实施配套的经济社会政策。全社会要尊重劳动、崇尚劳动、热爱劳动。要实施就业优先战略,健全国家公共服务制度体系,优化收入分配结构,健全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
六是要突出重点并加强薄弱环节。把工作重点放在统筹就业、收入分配、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关系民生、关乎社会公平正义的事情上。发挥好政府再分配调节作用,加大税收、社保等调节力度和精准性,调节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转移支付要向困难群众倾斜。
以系统思维全面构建双循环新格局。
站在两个百年交汇期制定的“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充分体现了应对新阶段新挑战下的系统思维和整体谋划。围绕着全面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十四五”规划从系统思维出发,提出重点构建国内外系统的双循环。
在内部循环上,“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系统地从供给端、需求端、空间布局及产业链发展等多维度着手来构建国内大循环。从供给端来看,规划纲要提出要坚持科技创新驱动,推进形成金融、科技与产业的三角良性互动机制。在科技创新上,提出要持续加大基础研究,解决目前我国在部分关键技术领域面临的“卡脖子”难题;在企业创新上,提出要全面激活市场主体活力,健全科技成果产权激励机制等。
从需求端来看,规划纲要强调坚持以扩大内需为战略基点,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以创新驱动,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鼓励消费新业态发展,形成供给、分配、支出、消费和投资的大循环;另一方面“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借助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消费增长。
规划纲要还强调供给端和需求端循环在空间上实现高质量对接。我国区域辽阔,空间循环的核心在于城市群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建设。规划纲要强调以城市群为抓手来优化区域经济布局,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提出要将常住人口城镇化率提高到65%,发展壮大城市群和都市圈。
供需关系在经济价值实现形式上主要表现为产业链的发展。规划纲要强调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产业链现代化发展,提出发展现代产业体系,以坚持自主可控、安全高效来推动产业链的优化升级。促进产业链在国内的有序转移,优化产业链的区域布局等。
在外部循环上,规划纲要强调双循环的新格局是开放的格局。“十四五”时期我国将坚持实施更大范围、更宽领域和更深层次的对外开放,着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体制,推进经济、贸易、投资、服务等于一体的制度型开放。同时,“十四五”时期我国还将持续加大双边及多边经贸合作,对内加快推进海关特殊监管区与自贸试验区的融合发展,对外积极构建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体系的改革。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深刻阐释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对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的“准确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作出最完整、最全面、最精辟的概括,为推动“十四五”时期高质量发展,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在新发展阶段实现新的更高目标提供了思想遵循和行动指南,必须深入领会、全面理解和贯彻践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进入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是由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理论逻辑、历史逻辑、现实逻辑决定的。进入新发展阶段明确了我国发展的历史方位,贯彻新发展理念明确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指导原则,构建新发展格局明确了我国经济现代化的路径选择。”总书记的重要讲话贯通过去、现在和将来,贯通理论、实践和发展,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三者的关系作出清晰的定位,也系统分析了决定这三者的“三大逻辑”。
从理论逻辑来看,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政党,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我们党始终坚持和运用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正确认识党和人民事业所处的历史方位和发展阶段,是我们党明确阶段性中心任务、制定路线方针政策的根本依据,也是我们党领导革命、建设、改革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经验。
进入新发展阶段,就是我们党统筹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两个大局”,对当前我国所处历史方位作出的重大判断。新发展理念是在深刻分析国内外发展大势的基础上形成的,集中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认识的深化,随着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历史性变化,必须贯彻新发展理念,引领和解决我国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构建新发展格局是应对当前我国发展环境和条件变化主动作出的重大战略抉择,通过构建新发展格局,加快推动一系列重大战略贯彻实施。这是因时而动、顺势而为,是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内在规律的逻辑必然。
从历史逻辑来看,经过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的快速发展,我们党带领人民经过不懈奋斗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历史性跨越,这个过程都是我们党带领人民致力于国家现代化目标的历史过程。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到去年年末,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在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我们要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这标志着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
面对新阶段新特征新要求,发展仍然是我们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我们党领导人民治国理政,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就是要回答好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这个重大问题。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对经济形势进行科学判断,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对发展理念和思路作出及时调整,其中新发展理念是最重要、最主要的,引导我国经济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回答了关于发展的目的、动力、方式、路径等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问题,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思想引领。历史经验证明,办好自己的事,把发展的立足点放在国内,是一个大国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经过改革开放40多年的坚实发展,我们已经形成广阔的国内市场,齐全的国民经济体系,雄厚的物质基础、人才储备和治理优势,我们需要在新发展阶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实行高水平对外开放,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
从现实逻辑来看,当今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正处于关键阶段。任由国际风云变幻,但时与势在我们一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虽然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机遇和挑战之大都前所未有,总体上机遇大于挑战。我们必须准确研判形势,认清历史方位,抓住重要时间窗口期,着力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破解制约发展的各种体制机制弊端,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充分激发全社会活力和创造力。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擘画的宏伟蓝图,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立足自身发展,不断增强我们的生存力、竞争力、发展力、持续力,全力办好自己的事,锲而不舍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
过去的一年,习近平总书记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观大势、谋全局,在不同场合提出和阐释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全党的认识不断丰富、不断深化,也成为贯穿十九届五中全会关于规划建议的逻辑主线和核心要义。这次习近平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对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思想内涵、相互关系和时代价值作出了最全面、最系统、最体系化的理论阐释,是在我国开启全面建设现代化重要时点上,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宝库的进一步丰富和发展。
要从更宽广的时空视野上认识新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以马克思主义战略家的眼光作出我国进入了一个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明确指出,“新发展阶段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新发展阶段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同时是其中经过几十年积累、站到了新的起点上的一个阶段。”新发展阶段也是未来30年我们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历史宏愿的新阶段。这就预示着,在这样一个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我国是世界上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我们仍然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和最大实际,继续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牢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这个党和国家的生命线、人民的幸福线,更加着力于发展,更加谦虚谨慎、艰苦奋斗,更加积极有为、始终洋溢着全社会的蓬勃生机活力,通过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和发展变化,让我国社会主义从初级阶段向更高阶段迈进,最后全面实现国家现代化。“其作始也简,其将毕也必巨。”全党全国人民必须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
要从更深厚的思想根基上理解新发展理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党必须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理念是行动的先导,从根本上决定着发展成效乃至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经济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新发展理念被证明是科学的思想引导。在新发展阶段,我们更要从政治视野、用政治眼光来理解新发展理念是一个系统的理论体系,将其作为我们党关于发展的政治立场、价值导向、发展模式、发展道路等重大政治问题来全面深刻把握。总书记指出的要从根本宗旨、从问题导向、从忧患意识三个方面把握新发展理念,清晰指明了要从思想根基上必须牢固树立正确的发展观、正确的现代化观,根本解决好发展“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问题。我们的发展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坚守住了这个“根”与“魂”,我们的人民立场才能始终坚定、价值导向始终不会偏离;我们的发展模式才会更加集约、更加高效、更求质量;发展道路上我们才能不惧任何风险挑战,敢于斗争善于斗争,随时能够应对更加复杂困难,全面做强自己。
要从更高远的发展目标上推进新发展格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十四五’规划《建议》提出的一项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需要从全局高度准确把握和积极推进。”新发展格局是适应我国经济发展阶段变化的主动选择、是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变化的战略举措,是发挥我国超大规模经济体优势的内在要求,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必然途径。构建新发展格局也是要贯穿于新发展阶段全过程,要按照“十四五”时期的主攻方向,着力畅通国民经济循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提升国民经济整体效能,以强大的国内经济循环体系稳固国内基本盘,以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发展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和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顽强拼搏、开拓创新,奋力开创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我国经济实力、科技实力、国防实力、国际影响力又上了一个大台阶。尤为重要的是,党的以来,以同志为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深化改革开放、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科学理论指导和行动指南。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场变革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五大发展理念”创造性地回答了新形势下我们要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实现发展的重大问题,是顺应时代潮流、发展优势的战略抉择,是我们党关于发展理论的重大升华。党员干部要紧密联系维护和用好我国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联系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联系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刻认识“五大发展理念”的重大意义,增强贯彻落实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我们要从四个方面理解“五大发展理念”: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着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全党必须坚持这条思想路线,积极探索,大胆试验,开拓创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解决新问题,在实践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党章规定,党的建设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就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树立与时代和实践发展相适应的思维方式,注重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更好用新的发展理念引领新的发展实践。
“五大发展理念”贯穿着鲜明的问题导向。党的以来,发表系列重要讲话,深刻回答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党和国家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贯穿着强烈的问题意识、鲜明的问题导向,体现了共产党人求真务实的科学态度,展现了马克思主义者的坚定信仰和责任担当。在新形势下全面深化改革、开创事业发展新局面,党员干部必须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正视问题的清醒、解决问题的自觉。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问题为牵引,着力解决发展动力、发展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内外联动、社会公平正义等问题,全力做好补齐短板这篇大文章,在破解发展难题中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
“五大发展理念”体现了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中国共产党除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的联系,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党在自己的工作中实行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党同人民群众联系问题是关系党生死存亡的问题。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好推动共享发展的政策措施,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2021年11月19日,主席在北京以视频方式出席亚太经合组织工商领导人对话会并发表题为《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互利共赢》的主旨演讲,强调要深化命运共同体意识,持续推进区域经济一体化,加快创新发展步伐,促进区域互联互通,实现包容和可持续发展,把愿景一步步转变为现实,为亚太人民造福。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互利共赢良好局面的实现,都离不开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尤其是亚太工商界作为引领和推动经济增长重要力量的共同努力。唯有各方携手当好开放发展的推动者、创新增长的探索者、互利共赢的合作者、社会责任的践行者,才能让亚太成为发展“沃土”合作“家园”,把发展进步的阳光照进亚太人民心间。
畅通内外循环,当好开放发展的推动者。开放是国家进步的前提,封闭必然导致落后。无论是亚太经合组织成员,还是亚太工商界的中坚力量们,都应在畅通内外循环的过程中认真谋划、深下苦功,既要兼顾本国国内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又要加大对外贸易的力度,兼顾好进口与出口、兼顾好质量与服务。在促进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的进程中,深入交流、密切合作,为维护亚太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亚太经济繁荣复苏保驾护航。
大胆推动创新,当好创新增长的探索者。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当前,正处于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发展时期,越是这样的关键时期,越要注重科技创新。要自觉写好科技创新文章,全力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不断提升产业链水平。既推动组织创新,又重视技术创新,还关注市场创新,多角度、全方位打造创新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推动科技成果向生产力转化,进而为亚太经济长远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坚持开放合作,当好互利共赢的合作者。从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到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世界形势,从全球抗疫到世界经济复苏,一次次团结协作的背后,都彰显了开放合作、互利共赢的重大意义。唯此,才能让世界经济强劲有力、平稳发展成为可能。一方面,亚太经济组织成员要如中国一样,高举开放合作大旗,积极主动不断深化对外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工作,在扩大交流中加强合作,在互利共赢中推动发展。另一方面,亚太工商界要主动肩负起自身职责,不仅做见证者、受益人,更做建设者、贡献人,为做强做大合作蛋糕,深挖潜力、达成共识。
积极共创共享,当好社会责任的践行者。回望这场全球抗击疫情阻击战,一路走来,有世界各国“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感人故事,有“风雨同舟、守望相助”的抗疫时刻,国与国之间的抗疫合作,向世界展示了“病毒无情人有情”。虽然目前依然处于全球共抗新冠肺炎疫情的重要时刻,但有理由相信只要继续加强合作、互通有无、携手与共,定能战胜疫情。在风险面前,要主动担当作为,加强交流合作,在共创共享中化解矛盾、破解难题,为亚太发展、全球发展凝聚智慧、贡献力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不仅把构建新发展格局列为一项重点工作任务,而且将其确定为“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主要目标之一。深刻认识其重大意义、本质要求和关键举措,对于贯彻落实好这一战略任务十分重要。
构建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总的来看,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是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必然要求。这可以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
一方面,随着我国发展阶段变化,我国传统的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面临越来越大的挑战和调整压力。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参与国际大循环的基本模式有两个特点:其一,从供给侧来看,就是不断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引进消化吸收提升自己的技术水平,并基于国外的技术、设备及产品的可获得性建立自己的产业体系。经过较长时期的发展和积累,目前我国的产业规模已经相当庞大,技术水平也有不小进步,但总体来看,关键技术、关键设备、关键零部件和原材料,还是高度依赖外部。其二,从需求侧来看,我国企业凭借优越的要素组合和独特的制度环境优势,在不断提高产品质量档次的同时,不断降低产品成本,物美价廉成为中国产品的代名词,中国产品的出口竞争力不断提高,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不断扩大。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面临的挑战越来越大。从供给侧来看,传统的技术进步和对外合作方式面临调整压力。过去,我国技术水平比较低,与先进技术差距比较大,这时对国外技术的引进消化和吸收,不会与发达国家的产品形成竞争关系,而是会形成上下游的利益共同体关系。我们虽然凭借低廉的成本优势赚了一些辛苦钱,但发达国家凭借技术优势赚得更多。这时不仅不会有矛盾,甚至会很受欢迎。但当我国的技术水平和产品质量显著提升,尤其是在有些方面还处在比较领先位置、不少产品开始形成与发达国家产品竞争关系的时候,矛盾和摩擦就会随之而来。从需求侧来看,扩大出口方面也会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我国出口份额的增加,必然伴随着国际竞争格局的调整和变化,伴随着国家间一些产业、企业竞争力的此消彼长。这种情况在我国发展的早期阶段影响不明显,因为那时我们的发展水平较低、经济体量较小,但当我国达到第二大经济体体量并仍然以相对较快的速度持续增长的时候,压力就会越来越大,矛盾和冲突也会越来越多。
另一方面,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也从需求和供给两个方面形成了新的发展优势和潜力,从而为我们克服挑战、保持经济持续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我国除了拥有巨大和快速成长的内部消费和投资需求市场这一基本优势外,所具有的独特的超大规模性优势亦十分明显。
随着我国发展水平提升和发展阶段变化,一方面,我国传统的曾经十分有效且作出巨大贡献的参与国际大循环的模式将会面临越来越多的挑战和越来越大的调整压力;另一方面,发展阶段变化也使我们形成了巨大而独特的内部发展优势和潜力,为应对挑战提供了有利条件。只有从我国发展阶段变化的角度来分析和认识,我们才能够深刻理解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是“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战略决策,是事关全局的系统性深层次变革”的深刻含义。
准确把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核心任务和本质要求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所需完成的主要任务,《建议》从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国内国际双循环、全面促进消费和拓展投资空间等几个方面作出了部署、提出了要求。其中最关键的,是要完成好两大核心任务。一是进一步加大扩内需力度,更充分地释放内需潜力,使内需在支撑今后的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二是加快补齐我国发展中的诸多弱项、短板,进一步增强我国发展的韧性和安全性。
加大扩内需力度并不是一个新的要求和举措,只不过在新的形势下更加重要和紧迫。按照《建议》部署,新形势下进一步扩大内需,要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着力。一是优化供给结构,改善供给质量,提升供给体系对国内需求的适配性。二是通过改革释放需求潜力。比如,通过完善社会保障体系、调整和优化收入分配关系,不断释放消费需求潜力;通过深化土地、金融等要素市场改革,进一步释放投资需求潜力等。三是处理好释放内部潜力与扩大开放的关系。
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与扩大对外开放并不是相互矛盾或相互替代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内循环更加畅通了,内部优势和潜力更加充分地发挥出来,既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和促进全球增长,也有利于提升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的优势和能力,从而对更好地做好对外开放和扩大外需工作起到强有力的支撑和带动作用;反之亦然,继续坚持扩大开放,积极参与国际大循环,也能为我们更好更有效地畅通国内循环和释放内部发展潜力创造更好的条件。
是在充分发挥和利用我国基础和优势的前提下,在若干重要的关键和核心技术方面取得优势,以形成相互制衡相互利用的关系。在加大重要产品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的同时,按照《建议》要求,要加快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推动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形成具有更强创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靠的产业链供应链。
构建新发展格局关键要靠深化改革构建新发展格局,看似是发展问题,实则是改革开放问题。无论是加大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力度、补齐经济发展短板弱项,还是充分利用我国优势条件挖掘内需潜力,都要靠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对于“十四五”时期如何继续深化改革开放,《建议》已经作出了全面的部署。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出发,应着重从四个方面进一步着力。
首先,要进一步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激发各类市场主体的活力。其中最关键的,一是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切实打破对非公有制经济企业的各种隐形壁垒,切实加强产权保护,稳定民营企业家的预期和信心。二是通过进一步深化国企改革,优化国有经济布局,使其更好发挥对整个国民经济的支撑、引领和带动作用。三是进一步深化土地管理制度改革,促进要素在城乡之间的双向流动,促进乡村建设,释放乡村投资潜力。四是进一步完善公平竞争相关制度,包括加快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建立市场准入评估制度、全面落实公平竞争审查制度等。
其次,要加快建设更高水平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为下一步的发展争取更加有利的外部环境。在扩大开放问题上,《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新时代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意见》已经提出了诸多明确要求,比如,要“吸收借鉴国际成熟市场经济制度经验和人类文明有益成果”,要“加快国内制度规则与国际接轨”,要“以高水平开放促进深层次市场化改革”,等等,都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关键是要把这些要求落到实处。
再次,要进一步优化创新的生态和环境。创新不仅是科技创新,而是一个包含文化、理念、制度等在内的社会系统工程。可以预见,下一步创新的国际竞争将会更加激烈。为此,必须下大力气着力改革我国的教育、科研和人才管理体制,着力解决制约创新的诸多“卡脖子”问题,着力营造与新时期创新发展需求相适应的创新生态和环境。科技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在中美经贸摩擦不断加剧的大背景下,如何加快营造良好的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竞争力的吸引人才的社会和文化环境,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通过学习《加快构建新发现格局把握未来发展主动权》,我清楚地了解了,面对挑战与机遇并存的经济发展新常态,我们不仅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把发展作为解決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还要因势而谋、因势而动、因势而进。当务之急是把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贯穿于发展实践之中,更加有的放矢地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
学习完习近平总。
书记。
强国。
的道路,在这条道路上,国际局势风云变幻。我们需要构建好时代新发展蓝图,实现国际国内双循环,加强数字经济运行,在技术方面突破创新避免“卡脖子”问题。我们作为新时代新青年,也应以国际视野时刻关注局势走向,确定方向并为之努力。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列入“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指导思想和必须遵循的原则,并提出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具体要求。这是关系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的战略部署,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指明了主攻方向。
站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点,追求什么样的新发展、怎样实现新发展,是必须回答好的时代课题。党的十九大绘制出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宏伟蓝图。习近平总书记就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发表一系列重要论述,有力指导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践,开拓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新境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我国将进入新发展阶段的重大战略判断,突出新发展理念的引领作用,对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进行战略谋划。新发展格局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有机统一,共同构成了“十四五”规划建议的核心要义。
改革开放特别是加入世贸组织后,我国加入国际大循环,形成了市场和资源“两头在外”、形成“世界工厂”的发展模式。随着近年来外部环境和我国发展所具有的要素禀赋的变化,国际大循环动能明显减弱,而我国内需潜力不断释放,国内大循环活力日益强劲,必须充分发挥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优势,通过繁荣国内经济、畅通国内大循环为经济发展增添动力。
当前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但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复杂变化。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单边主义、保护主义上升,新冠肺炎疫情带来广泛而深远的影响,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更加突出。我国已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的攻关期,通过发挥内需潜力、强化国内经济大循环,能够使国内市场和国际市场更好联通,更好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
构建新发展格局,彰显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客观规律的深刻认识和科学把握,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我国发展阶段、环境、条件变化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把握发展主动权的先手棋、赢得发展新优势的大布局。这是主动作为,不是被动应对;是长期战略,不是权宜之计。
新发展格局也决不是封闭的国内循环,而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第三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被称为双循环的重要窗口,众多企业将携带新产品、新技术、新服务进行“全球首发、中国首展”。从长远看,我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将持续上升,同世界经济的联系会更加紧密,为其他国家提供的市场机会将更加广阔,成为吸引国际商品和要素资源的巨大引力场。
国内循环是建立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基础上的大循环,不是各地自我封闭的小循环。大国经济的优势就是内部可循环。我国有14亿人口,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已经突破1万美元,是全球最大最有潜力的消费市场,蕴含着巨大增长空间。要充分发挥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打通从生产、分配到流通、消费等诸多环节的堵点,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充分发挥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破除发展瓶颈、汇聚发展优势、增强发展动力,切实转变发展方式,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艰巨繁重的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五中全会对如何构建新发展格局提出明确要求。
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高质量发展,首要的是坚持扩大内需这个战略基点。要加快培育完整内需体系,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以创新驱动、高质量供给引领和创造新需求。要加快科技自立自强,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以科技创新催生新发展动能,实现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型增长。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维护产业链供应链的安全稳定。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强化以工补农、以城带乡,推动形成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要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建设现代流通体系,优化消费环境,促进消费升级,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要牢牢守住安全发展底线,把安全发展贯穿国家发展各领域和全过程,防范和化解影响我国现代化进程的各种风险,筑牢国家安全屏障。
把握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对新时代纪检监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纪检监察机关要深刻理解党中央因时因势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准确把握关于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部署要求,对国之大者心中有数,自觉在大局大势下思考谋划工作,充分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更好服务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要紧紧围绕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构建新发展格局等重大决策部署,跟进监督、精准监督。要监督各方面责任的落实,督促各级党委政府落实属地责任、主体责任,督促各有关部门落实监管责任、工作责任,督促党员领导干部强化责任担当,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要求上来。加强对“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构建新发展格局”各项措施落实情况的监督,推动培育完整内需体系,促进供需两端良性互动,不断优化营商环境。加强对纪律作风要求落实情况的监督,严肃查处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不作为乱作为、失职渎职等问题,确保党中央令行禁止、全党在新征程中步调一致。同时,结合监督发现的问题提出建议,推动解决体制性障碍、机制性梗阻、政策性创新等方面问题,推动深化改革、完善制度。
开启新征程,扬帆再出发。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努力适应新时代新阶段要求,不断提高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能力和水平,更加突出高质量发展主题主线,自觉适应现代化建设内在要求,有效发挥监督保障执行、促进完善发展作用,为落实“十四五”规划营造良好政治生态和发展环境。
。
高尔基说:“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而我最喜欢的一本书莫过于《鲁滨逊漂流记》了。翻开这本书,让我们尽情地在书的海洋里畅游。
《鲁滨逊漂流记》是英国作家笛福的长篇历险小说。小说的主人公鲁滨逊是一个聪明机智的人。在一次航海中,鲁滨逊遇难流落到一个荒无人烟的小岛上,凭借着自己无比的勇气、毅力和智慧,百折不挠,不仅战胜了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生存下来,而且改变了生活环境。后来,鲁滨逊救下了一个土著人,取名为“星期五”,让他成为自己忠实的仆人。最后,鲁滨逊帮助了一位英国船长,自己也因此获救,搭乘此船返回了英国,结束了长达28年的历险生活。
书中的鲁滨逊是一个面对困难不退缩的人。
遭遇海浪,被海水冲到一个荒岛上时,鲁滨逊没有因为深陷困境而悲观消沉,而是用自己坚强的意志使他寻找生存的方法,是自己生活下去。和鲁滨逊比起来,我真是自愧不如。有时候,我遇到了一些小困难,就往后退缩。今后,我要向鲁滨逊学习,要面对困难不退缩。
鲁滨逊不仅是一个面对困难不退缩的英雄,而且还是一个顽强不屈的人。
在初来小岛的时候,鲁滨逊一无所有:他没有住所,没有食物,对这个荒无人烟的小岛更是不了解……渐渐地,渐渐地,鲁滨逊克服了难以想象的种种困难,他,开始在小岛上开垦荒地,种植水稻和大麦,用泥土做盛东西的器皿,盖起自己的住所……用自己勤劳的双手改变了生活环境。这一切的一切,在旁人看起来是那么困难,那么艰苦,而他——鲁滨逊,却坚强地生活了下来。
我很喜欢书中的一句名言:“害怕危险的心理比危险本身还要可怕一万倍。”是啊,一个具有大无畏冒险进取的人,即使在恶劣的环境中,也终将会成为一个成功者,一个英雄。鲁滨逊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数据统计中!!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69745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