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的写作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所学的知识和经验。以下是一些总结自己学习和工作经验的心得体会,希望能够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和思考。
时光荏苒,转眼间,我站在三尺讲台上已经十五个春秋,十五年来我始终怀着一腔热情,用自己的知识、智慧、人格引领我的学生们一同成长,并肩前行,学生因为有我的陪伴而快乐,我因为有学生的同行而幸福。在享受这些快乐与幸福的同时,我对教师这一职业有了更深刻的理解;爱是教育的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
作为班主任,我一向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对学生的教育耐心细致,使班级形成了强大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在班级管理上要求自己做到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保护学生。以自己的热情、自己的参与、自己的坚定意志,来激发学生的热情和参与意识,同时我和同学们在相处中也发生了许多故事。
故事1爱就是了解。
当我回到办公室了解到情况后,及时找到高悦超了解原因,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现在家里都一个孩子,而且还很娇惯,基本上不说也不打,由于李老师说他两句就受不了。我知道后就极力的开导他,告诉他老师的好意,可他的性格太倔强,一时间很难转变过来,我就与他唠了几句家常话,我从侧面了解到他是个孤独的孩子,我挺纳闷的有父母的疼爱为何是孤独的呢?我就问了一句,最近你的家里有什么事吗?他告诉我说:爸爸和妈妈经常吵架,前阶段妈妈离开家搬出去住了,周末回到家里冷冷清清的,爸爸现在也不爱管我。我感觉到眼前的这个孩子太可怜了,本应享受母爱的时刻却变得孤单。于是在班级里我就经常问一问他课堂上表现多关心他,力争走进他的心灵,在我和李老师的教育下,他终于转变了态度,上课能够认真听讲,学习上也比较刻苦努力。让我感受到老师职业的伟大,老师的一句话将改变孩子的一生命运。
故事2爱就是关怀。
我认为管理好一个班级的秘诀是真诚的爱每一个孩子,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平时我在班级中特别注重后进生,因为他们就像干渴的麦苗,更需要雨露的浇灌,其实他们的身上有许多的优点,需要我们教师不断地去挖掘,去发现。我班的武成成同学就是不爱学习,上课总是摆弄一些小东西,甚至和前后桌说话,前不久还和一年级的学生因为一点矛盾打起来,那这样的孩子就应该放弃对她的教育吗?不是的,其实她的身上还是有许多优点的,比如说:唱歌、跳舞、体育,这些都是她的特长,于是我抓住对她教育的契机,本次开放周中安排她组织本次的歌咏比赛,编排歌咏比赛的队形等等,在运动会上也让她发挥自己的特长,为班级争得荣誉。从而让她感觉到自己在班级中的价值,我想她自身的缺点也会逐一改掉,期待着她有更大的进步。
故事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而我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就忽视过对学生的尊重,我班的乔阔同学聪明、个性极强,学习成绩是男生中的佼佼者,但他的身上却有许多缺点,课上总爱说话、搞小动作、接话等等,在他的身上根本看不到好学生的影子。
由于我刚接班时管理比较严格,他很难适应,广播操中他松松懈懈,有一天我当着学生的面把他狠狠的批了一通,他有些挂不住劲了,当时就和我顶撞了几句,我也是火冒三丈,我们俩人僵持在那,这时我压住自己的火气把他叫到走廊,问他你刚才做的对吗?他也低头承认自己有错,可在学生面前批评我,我感觉自己没有面子。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明白了:对于自尊心比较强的学生,批评教育学生时一定要懂得方法,既要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又不要伤了学生的自尊心。为了帮助乔阔改掉坏毛病,我还让他担当班长职务,用班长的职责来约束自己,经常半年多的磨合,我们之间的关系很融洽,对于他的每次转变,每一点成绩,每一个进步,我都很珍惜,并加以鼓励和赞赏。我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乔阔一定能成为一名品学兼优的学生。
总而言之,通过几年的班主任工作实践,我深感班主任工作责任重大。孩子是未来,孩子是希望,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优点。作为一名班主任,要用爱心来对待孩子;用诚心来打动孩子;用热心去帮助孩子;用微笑去面对孩子;用自己的人格去影响孩子。我想只要我们真诚地捧着一颗“爱心”,真心对待每一位学生,用心与每一位学生交谈,那么,我们就可以把那些班级小事干得有滋有味、快快乐乐,也定能在平凡琐碎中体味到特有的快乐和幸福!正如龚自珍所说:“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可以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学期家访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现将本人的家访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
虽然与学生接触有半年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家访,较为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情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及对学校的期望等等。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意义: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待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孩子间的真情实意。
二、家访取得的成果
议和看法,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通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第二,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校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己,我们可以通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同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通过家访,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家长比较忙,家长们无暇照顾孩子们的学习,有空也是随口问声“作业做好没有?”这样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的自觉性较差,通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知道了照顾孩子不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照顾周到。另外,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更不应有懈怠之心。
随着我校“万名教师访万家”活动的热烈进行,我和学校的老师们也踏上了家访的征途。作为一名教师,深知家访的意义;而作为一名新教师,更清楚家访的必要性。这次活动犹如及时雨一般,既滋润了孩子和家长,又对教师今后的教学工作提供了莫大的帮助。
俗话说“沟通是架起友谊的桥梁”。家访即是一种沟通,是孩子、家长、教师三者之间面对面的一次坦诚的交流,是架起孩子和教师、家长和教师、孩子和家长心灵和谐的桥梁。通过家访,既传达了国家相关的教育方针政策,也了解了家长对孩子所给予的厚望以及对国家教育的支持和期望,同时,也让孩子明白自己肩负的职责和重任,为孩子以后的成长之路点亮了一盏方向灯。
此次活动,让我受益匪浅,现将其总结如下:
一、让教师全面的了解孩子,与家长达成共识。
古人云“一日为师,终生为父”。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说这样的话似乎已经不合时宜,但可以肯定的是家长和孩子还是非常信任老师的,通过与他们的交谈,我们能看见一个孩子完全不一样的一面,能更全面的了解他,使教师能在以后的工作中能够对症下药,帮助孩子健康的成长。比如班上的一个男生经常不能按时完成作业,这让我非常地头疼。通过访问才知道她的父母都在外地打工,跟着奶奶生活,而奶奶对于他的学习也照顾不到。他是一个需要老师更多关爱的孩子,知道这种情况后我就转变了方针,不再对他的种种行为进行严厉的指责,而是耐心的引导,对他也更加的关心。他的表现也有了很大的转变,作业能够按时完成,学习效率提高了很多。我相信,他将来一定会有所建树。通过交谈,我知道了很多孩子的优缺点,这为我以后的教学工作开启了一扇窗。
每个家长都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而教师又何尝不是呢?所有的孩子都是教师的子女,我们和天下父母有着一样的愿望。在家访中,家长说得最多的是把孩子当成自己的亲人看待,我虽还未为人母,却也深深懂得天下父母心。
二、向家长传达了国家教育思想,调解了家长和孩子之间的矛盾。
《小学班主任家访心得》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从我第一天踏上工作岗位至今,已有十一个年头了,教育教学中发生的大大小小的事数不胜数。如今忆起往事,其中有许多已经淡忘,但有些却深深地印在了心底。
我于20xx年分配到了西葛小学,当时学校让我担任一年级的数学可和班主任工作。刚踏上工作岗位的我,不懂的地方太多了,但我坚信只要自己认真对待每一个孩子,只要自己把在学校里学到的理论知识用到我的教学中,我一定能把书教好,一定能胜任我的班主任工作。可是开学一个月不到,我就遇到了难题。
当时班上有这样一个孩子,他上课不专心听讲,课后作业完成不了,作业本上的字一个挤着一个,根本看不清楚。还总喜欢用一根短的不能再短的铅笔写字,跟他讲了很多遍,他都不改正。衣服已经很脏了,就是不会换一件。更让人接受不了的是他还有乱拿别人东西的习惯,怎么小小年纪就有这样的坏习惯了呢?我深深地陷入了苦恼之中。接着一连几天我都在想这个问题,这孩子的名字叫张万,这孩子的父母应该是希望自己的孩子将来成为有钱人吧?不过这名字也太直接了吧,真是与众不同啊?更有趣的是:有一次这孩子竟然问我数学书上的人民币图案能不能剪下来买东西。是啊!这幼稚的语言中透露着对金钱的渴望,种种问题让我决定进行一次家访。
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曾说过:“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学生,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了解学生。”的确,一个爱的微笑,一个爱的话语,都可能激起孩子内在的潜能,有可能改变孩子的一生。作为教师要想所有的学生对你多一份亲近、敬爱与信任,使每位学生都能得到你平等的关注,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躬下身来主动去亲近每一位孩子的心灵,用他们心灵深处的能源,照亮他们的精神世界。
记得有一次我生病了,请了半天假,早上到医院挂水,下午赶来给学生上课。六年级学生了,课时很重要,我不想因为自己耽误了学生上课。当我到了学校之后,一位老师告诉我说,我班的学生知道老师生病不来上课了,好像很开心,听了这话我当时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之后,我一直问自己难道学生真的那么不喜欢自己吗?上课了,到了班上我看着学生足足三分钟没有说话,我把每个学生都看看了一遍,现在我仿佛不认识他们了,难道他们就这么的不懂事吗?平时的乖巧都是装出来的吗?难道他们的老师平时那么的辛苦,现在生病了,他们就没有一丝的同情吗?想着想着我的眼泪就出来了,但我还是强忍着不想在学生面前流泪,我不想让学生看到我的脆弱。可能学生们被我吓到了,教室里出奇地安静。前排的一学生问我:“老师,你怎么了?”,我还是决定今天的事要问清楚,因为我觉得不能放弃孩子的任何一次错误。班长告诉我:班上是有一小部分学生有这种表现。当我问及他们当时为什么这么说的时候,孩子们都闷了,因为他们并不知道老师生病了。事情的真实情况是怎样的?我觉得已经并不重要了,我一直在想是不是自己平时这方面的教育太少了。平时他们对待自己的父母,对待自己的朋友,对待自己的同学也会这样吗?我想应该找个机会给他们补上一节“学会感恩”班会课,于是我把当堂的语文课该上了一节班会课,因为我觉得今天发生的事情是一个再好不过的例子了。下课了,我没有立刻离开教室,我清楚地记得学生们也没有出去玩。那天在放学回家的路上,突然我的手机响了,是班上一个调皮的孩子发来的信息,大意是让我不要生气,说他们并没那么说。还有一孩子说:“老师,我们太不懂事了,请您原谅我问吧。”就这样我陆续收到了好些孩子的短信。从我坐上回家的汽车,信息一直伴我走进家门。当我放下手机的那一刻,我也彻底的放下了这件事,我觉得事情的起因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我的学生们已经学会关心别人了,这不真是我所看到的吗?第二天早晨看到学生们,我觉得我更加地喜欢他们了,我依旧耐心地教育他们,努力让他们自信地走进中学的大门。俗话说:只要付出了,就有回报。今年的教师节我收到学生们的祝福。教师节前一天的傍晚,我在焦急地等着公交车,手机来信息了。一孩子说:李老师:好长时间没有见到您了,你还好吗?明天就是教师节了,我真诚地祝您教师节快乐!从上学起,我遇到过许许多多的老师,但令我最佩服的就是您!在快毕业的那段时间里,您为我们付出了多少汗水和心血,在此我由衷地感谢您!是啊,付出了终有回报的,看到这样的文字,想想作为一个老师再辛苦也是值得的。我告诉他:收到他的短信我很高兴,每一个教过你的老师,你都应该尊敬他们。如果以后在学习和生活中遇到什么烦恼,如果相信老师,可以告诉我。要想孩子真诚地对待你,你必须先真诚地对待孩子。
今天回想起这几件事,感动多过当时的辛苦,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那远比渊博的知识更重要,得到老师的关爱,是每个学生的心愿,它会鼓励、鞭策学生,大大推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每一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他们都会很优秀,只是需要我们耐心地了解和正确的引导。每一个学生,都像天空中的星星,有的灿烂耀眼,有的光彩暗淡。那些光彩暗淡的,可能是由于我们离它太远,如果我们离它近些,多关心他们些,那么他们就会更好。
在做班主任工作的实践中,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力量。老师送给学生爱,学生回报老师爱。爱的种子播进学生的心田,总会发芽、开花,我愿意静静地等待花的开放。
“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在全区拉开序幕以来,此项活动在我校领导的指挥下也在我校如火如荼的展开了。“万名教师大家访”活动即学校领导、班主任和任课教师在下班或是周末走出校园,走访第一个学生,深入到每个学生的家庭,用实际行动诠释教师的“爱与责任”。特别是这次访万家活动给我留下了很多思考。
家访,对我们教师来说,并不是一个陌生的词,然而历来主要是班主任的事,参与面也只是家访某些学生,但这次“课外访万家”活动,要求教师人人参与,访遍百分之百的学生。
通过此次“访万家,知童心,践师德,共育人”活动,我有以下几点深深的体会:
这次的登门家访,让我知道我班几个话语较少、性格古怪的孩子都源于家庭影响,因为是单亲家庭。如我班潘志强同学,父母离异,跟着父亲,而父亲忙于自己的生意,很少管孩子,对孩子学习也只是“能学个咱样就咱样呗!”的态度,对孩子也没耐心,孩子有不会做的题去问父亲,而父亲只会讲一遍,如果孩子没听懂是不能问第二遍,再问会受到父亲的责骂或是责打,以致这孩子在家不敢问家长、在校不敢问老师,孩子对学习也是越来越没信心,成绩一落千丈。再说说我班周文杰同学,父母离异后,一直跟着爷爷、奶奶,当爷爷见到我们几个老师的到来,既高兴,又表现出很无奈的.样子。他老人家说:“现在随着孙子年龄的增长,现在越来越拿他没办法了,作业不写管不了,生活上也是处处与爷爷、奶奶对着干,根本就不听我们的了”。老人家老泪纵痕的讲着。是啊,这些不都是缺少父母关爱、有着逆反心理的孩子。不过,在走访中,却见到了一位伟大的父亲,那就是王雅晨的父亲,王雅晨是六(1)班班长,这孩子也是位单亲孩子,因父母性格不合,母亲在她五岁时就离开了,而这位父亲从此便又当爹又当妈,因为父亲不会给女儿疏头发,他便将孩子带到理发店,自己也在理发店学了两天。孩子有一次考试没考好,便伤心的哭了,然而父亲不是为孩子没考好而生气,而是在一旁安慰伤心的孩子说:“孩子,别哭,有爸爸在,爸爸帮你把它补起来。”的确,父亲就是这样做的,生活上,更是无微不致,特别注重生活和学习习惯的培养,给她制定每天的生活和学习计划,在小学课程上唯一不能帮到孩子的便是英语学习,他便给孩子买了学习机,每天晚上让孩子跟读一小时,早上半小时记单词时间,每天从不间断,而且每天每一门课都不松懈,这位伟大的父亲将孩子培养成为了班上一名品学兼优的孩子。
早在几年之前“留守儿童”已经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也成为了教育教学的重中之重。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和生活所迫,家长们都在拼命的赚钱,将孩子抛弃在家而奔波在外打工的父母是在日益增长,其实目的只有一个“多赚些钱,让孩子将来生活得更好,同时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成长教育,大部分留守儿童多由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代管,他们在缺乏父母关爱的同时,又接受老人对他们的溺爱,这让学生的心理更加放纵。他们当中有许多学生养成好动,不遵守纪律,打架闹事,不按时完成作业,不爱学习的坏习惯。如六(2)班杨泽松同学,在校上课从不听讲,作业全抄,甚至不写,“大错不犯,小事不断”。老师与他谈心交流,顶多管到第二天错误再犯,在生活上,不仅不帮爷爷、奶奶干活,而且自己的衣服有时都要奶奶帮着穿,其实在农村有很多像这样的留守儿童,而大部分都是爷爷、奶奶管不了。
家访是沟通教师、孩子与家长心灵的桥梁,通过家访可以让孩子和家长都感受到教师对学生的牵挂和关心,寄予的厚望。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欣慰,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家访带给我们的收益有很多很多,现将我在家访中的感悟谈谈:
一开始,在学校布置家访任务之时,我想现在的联系方式很多,诸如电话、手机、qq等,为什么要跟家长面对面的交流呢?可是当我真正踏入本次家访之路时,我才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
看来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和许多家长聊天中,我觉得就象和朋友聊天一样,感觉一下子融入到他们的生活中去。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教师的自豪。
说真的,这次"家访"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有的家长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他们万万没有想到教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而且还寄予这么高的厚望,不管怎么样总有一种欣慰的感觉。特别是平时我们关注不够的学生,更是让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原来自己也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教师的心中也绝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还是注视和关心着自己。一位学生的婆婆说:"现在的老师都不进行家访,虽然可以通过电话联系,但和家长的联系还是不够。我当老师的时候,一个学期至少要到每个学生家里去一次。只有看到学生的生活环境,才能对他们有更深的了解,才能针对每个人不同的个性特点进行教育。"她对我们的到来表示极大的肯定和赞赏,并由此谈到学校的管理非常正规,让他们非常放心孩子在校的教育。
这次家访,使家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内心深处非常感激教师。一位学生见到我们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们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们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在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我们经常到家。
在家访中,我还了解到有相当一部分家长整个忙于生计,极少照看、督促孩子。这使得我们肩上的责任更重了。我们没办法选择家长,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这些更需要我们关心的孩子。很多家长都反映: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当然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让我看到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形成了完全不同的学生个体和认知表达水平。
经过家访使我了解到,文化程度较高的家长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文化程度不高,但为人处事有原则的一类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的多,做的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对子女出现的一些不良倾向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类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从小又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所以针对有问题的学生,我和家长促膝谈心,用一分为二地观点分析学生,同时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不知不觉中担任班主任工作已经五年了,在这个过程中见过很多的教育案例,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自己也亲身经历了一些教育案例,首先我觉得我要谈的教育案例在我的的内心深处它们都属于狭义上了,因为我认为真正的教育案例究竟是成功还是失败得需要经过若干年的沉淀,只有这样才能确定这种教育方法或模式对孩子究竟有什么样的深远影响,所以我下面要讲的故事只能算是案例,是成功的还是失败的我不知道。
他是一个胖胖的小男孩,样子看起来很憨厚,就是眼睛骨碌碌的转个不停,嘴里叨叨咕咕的也不知道在说什么,他的名字叫康轩。对于这个名字其实没见到这个孩子前就已经听说过好多次了,领导和同事跟我说了很多关于他的“事迹”,打同学,上课随便下地,打老师,踢校长,班级家长早早就跟我告状,说这个孩子是多动症,很危险,学校就应该把他开除,否则自己家的孩子安全难以得到保证„„对于一个刚做班主任的我只能在领导的期许下忐忑的接受这个任务,没想到一干就是四年。
上。而孩子上学的时候就比同龄的孩子小一岁,再加上本身的自理能力就差,所以别人能做好的事情对于他比登天还难,不过他还很要强,喜欢别人的表扬,但是老师和同学也不可能表杨天天犯错误的孩子。就这样长时间下来孩子越来越封闭,没有小朋友喜欢和他在一起玩。他也不喜欢和别人玩,父母过于溺爱,其他同学和家长过于的不信任导致了孩子和同学、家长和学校的矛盾越来越大。
批评与鼓励。在和家长提前沟通好的前提下开始教育这个孩子(因为得到家长的支持很重要)。首先,从跟他接触的第一次开始就让他感觉到这个老师很严厉,而且父母也很怕这个老师(提前沟通好)。在第一次开班会的时候我对全体同学说“无论你以前表现好坏,都是过去的事,老师以前都不认识你,希望你们从现在开始都能做个好孩子,老师相信你们每一个人都会做得很好”。当时从他的眼神中我看到了一丝希望,可能因为我是男老师的原因,他听话了不少,虽然有时还是犯错误,但是进步还是很大的,可以上课坐40分钟了,不对同学施暴了,我会适时的表扬他的进步,慢慢的让学生转变对他的看法,转变家长对他的看法。
我就让其他同学和他一起玩。后来又发现他很多有意思的游戏,例如倒传篮球、迷宫大战、打飞机等等。
现在五年级了,他变成了一个开朗快乐的大男孩,就是有点胖。但老师、同学都很喜欢他。
多观察、多思考,用爱自己孩子的心去爱自己的学生。这才是教育的真谛。我需努力!任重道远!
作为一个教师,都应“以人为本”,尊重每一位学生。教育是心灵的艺术。我们教育学生,首先要与学生之间建立一座心灵相通的爱心桥梁。这样老师才会产生热爱之情。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的过程便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是充满了人情味的心灵交融。心理学家认为“爱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对于斌斌这样特殊的后进生我放下架子亲近他,敞开心扉,以关爱之心来触动他的心弦。“动之于情,晓之于理”:用师爱去温暖他,用情去感化他,用理去说服他,从而促使他主动地认识并改正错误。
二、以生之助,友情感化。
快乐,让他在快乐中学习、生活,在学习、生活中感受到无穷的快乐!通过同学的教育、感染,促进了同学间的情感交流,在转化后进生工作中就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因材施教,循循善诱。
“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每一个后进生的实际情况是不同的,必然要求班主任深入了解弄清学生的行为,习惯,爱好及其后进的原因,从而确定行之有效的对策,因材施教,正确引导。斌斌的情况比较特殊,主要是自制力差,对自己的错误、缺点认识不足,对老师的批评教育产生厌恶、憎恨心理。因此,我就以爱心为媒,搭建师生心灵相通的桥梁。与他谈心,与他交朋友,使其认识错误,树立做个好学生的念头;充分发挥学生的力量,编排一个责任心强、学习成绩好、乐于助人的同学跟他坐,给予学习和思想上的帮助;自己面批面改他的作业,让他感到老师的关心、重视„„用关爱唤起他的自信心、进取心,使之改正缺点,然后引导并激励他努力学习,从而成为品学兼优的学生。
通过一年的潜心努力,精心转化,终于取得了令人可喜的成果:斌斌同学摇身一变,由“捣蛋鬼”转变为纪律委员,由后进生转变为先进生!他无论在哪里见到我,都会亲切叫上一声:“老师,您好!”我总是报之一笑,并说上一声:“你好。”
转化后进生的教育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艰巨的教育系统工程。转化后进生要抱着满腔热忱,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需要教师在工作中多一份宽容,少一份责备,把爱的甘露洒进每一个后进生的心田,进行反复、耐心地教育;还需要学校、家庭和社会的密切配合,共同形成一体化的教育网络,才能获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家访是实现学校、家庭沟通的有效渠道,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枢纽,是转化后进生的催化剂。但是,家访前如果没有做好充足的准备工作,往往会事与愿违,事倍而功半,甚至恶化家校关系,影响教育效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为避免家访的盲目性,家访前要精心“备课”。
一、备态度。
有的班主任家访时态度不端正,甚至动机不纯,有违教师职业道德。比如部分班主任在家访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流露出对家长的指责和对孩子的轻视,严重者会使家长痛哭流涕、对孩子失去信心;有些班主任会以告状的口气数落孩子的缺点,把学生说得一无是处,教师走后,学生会受到家长的训斥甚至打骂,造成师生关系紧张;更有甚者,个别班主任利用家长望子成龙的心理,借家访之机要求家长为其办事,致使家长左右为难,从而对班主任产生厌恶感。因此,班主任在家访前,要端正思想认识和态度,避免告状及功利性家访。
二、备学生。
家访前,班主任要对受访的学生有全面的了解:他的问题、他的想法、他的希望……注意从学生实际出发,有针对性地进行家访。谈话要根据学生的表现,进行不同内容的沟通:颔首于差生的一隅之见,赞许于差生的一得之识,褒奖于差生的一技之长,感慨于优秀生的一骑绝尘。根据学生情况,灵活恰当地选择和运用家访形式,才能取得预期的效果。
三、备家长。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长的素质、行为习惯及教育方式都对学生有着深远的影响。所有的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长大后有所作为,但由于不少家长在思想认识、道德修养、文化素质等方面的欠缺,使得他们对待孩子往往采用简单粗暴、过分溺爱或放任自流的教育方法,从而产生了不尽如人意的教育效果。因此,在家访之前,班主任应找有关学生了解家长的情况,以便有的放矢,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而在时间的选择上,应与家长事先联系,选择家长方便的时间,尽量避免贸然家访。
四、备目的。
为了提高效率,保证效果,班主任每一次家访都应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做到有的放矢。班主任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经常会碰壁,而从学生在校情况中又找不到原因,这就需要我们从家长那里了解情况,寻找原因。班主任应考虑家访要了解什么、沟通什么,带着哪些问题去家访。有的教师家访缺乏计划性、目的性,家访时海阔天空,无所不谈,既耽误双方时间,又没有解决具体问题,失去了家访的意义。
五、备内容。
一次成功的家访,离不开精心设计的内容。学生家长大部分忙于工作,对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只知其表不知其里,常有一些片面的认识和误解,所以班主任在家访前要认真学习有关教育政策和教育理论,利用家访的机会向家长宣传国家教育政策和新的教育理念,取得家长和社会对教育工作的理解;通过向家长了解孩子在家中的行为习惯,挖掘孩子某些问题的思想根源,从而争取家长的配合来共同教育。
六、备沟通策略。
家访前班主任应在脑海中构思或在纸上写下与家长沟通的策略:比如切入的开场白、谈话语气的把握、事例的列举、道理的剖析等。家访时,班主任应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交谈内容应就事论事,摆事实,讲道理;对学生的优缺点要一分为二,言语适度得体,涉及学生的思想品德问题或隐私:如小偷小摸、与异性交往过密、心理隐患等,更应该考虑好表达方式,既要讲清事实,又要顾全家长、学生的面子,使家长易于接受。家访的时间长短应掌握得当。
七、备效果。
对每一次家访的预期效果也要事先考虑周全。后进生的家访要多些,对这些学生要多一些关心和爱护,多表扬他们的闪光点和点滴进步,帮助他们树立克服困难、改正错误的信心和勇气。同时,为了不使后进生产生对立情绪、形成师生难以沟通的心理隔阂,要引导家长正确看待孩子问题,避免家访后家长对孩子简单粗暴、拳脚相加。对优秀生的家访,同样不能忽视,要鼓励他们继续发挥长处,及时弥补不足,走上良性发展之路。班主任要建立家访笔记,写家访记录,对家访的情况、发现的问题、解决的方法都要有详细记录,以便分析研究、观察效果、总结经验。
只要我们班主任科学合理地设计好每一次家访,就能够调动家长积极性,形成教育合力,共同促进学生的发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我是20xx年参加教育工作的,参加教育工作时间虽然不长,使我深深的体会到人民教师这一职业是非常辛苦的,尤其是班主任,不仅担负着教学工作,更担负着管理全班同学的重担。班主任是学生班集体的教育者、组织者和领导者,也是学校教育工作、尤其是学校思想品德教育工作的主力军,可以说,班主任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整个学校的发展。而我认为班主任工作的秘诀就是"爱"。师爱是伟大的、神圣的;师爱是人类复杂情感中最高尚的情感,它凝结着教师无私奉献的精神;师爱是"超凡脱俗"的爱,这种爱没有血缘和亲情,没有私利与目的,然而这种爱却有一股巨大的力量。
1、爱就是了解。
爱学生就要了解学生,包括对学生的身体状况、家庭情况、知识基础、学习成绩、兴趣爱好、性格气质、交友情况、喜怒哀乐的深刻了解。这是做好班级管工作、避免教育盲点、因材施教的前提,也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必要条件。而了解学生从了解学生家庭开始。父母的年龄、职业、家庭住址、生活状况,做到了如指掌。接着就要了解孩子的兴趣、爱好、特点,他们有什么毛病,需不需要照顾;了解孩子的学前教育情况,以便因材施教。
为了了解学生我经常和他们在一起,课间和他们一起做游戏,放学后和他们说说话,在闲谈过程中了解他们的基本情况。了解了学生的这一切,我就能有的放矢地去关心教育他们。
2、爱就是关怀。
师爱是教育的“润滑剂”,是进行教育的必要条件。当教师全身心地爱护、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时,师爱就成了一种巨大的教育力量。正因为有了师爱,教师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学生才乐于接受教育,教育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师爱要全面、公平。全面公平的爱是指教师要热爱每一个学生。学习好的要爱,学习一般的要爱,学习差的也要爱;活泼的要爱,文静踏实的要爱,内向拘谨的更要爱;“金凤凰”要爱,“丑小鸭”同样也要爱。
入夏以后,孩子感冒的比较多,有时一天有好几个呕吐的。一个周一早上我就收拾了两次呕吐的污物。天热了,我总是提醒孩子们多喝水,生病了就及时治疗,按时吃药。晚上,还要给生病的孩子家长打电话询问孩子的情况。天凉了叮嘱孩子们穿戴好了再出教室,变天了告诉孩子们明天要添衣服。
3、爱就是尊重。
尊重、理解、信任学生是消除教育盲点的基础。尊重学生要尊重学生的人格。教师与学生虽然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不同的地位,但在人格上应该是平等的,这就是要求教师不能盛气凌人,更不能利用教师的地位和权力污辱学生;理解学生要从青少年的心理发展特点出发,理解他们的要求和想法,理解他们幼稚和天真;信任学生要信任他们的潜在能力,放手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在磨练中成长。只有这样,学生才能与教师缩小心理距离,学生才会对教师产生依赖感。
4、爱就是责任。
爱学生要深入地爱,爱学生要理智地爱。就是要严格要求学生,对学生不娇惯、不溺爱。对其缺点错误,不纵容、不姑息、不放任。师爱既蕴含着强烈的情感色彩,又表现出深刻的理智,不仅着眼于学生目前的得失和苦乐,更注重学生未来的发展和前途。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有责任引领他们走进知识的殿堂,学到更多的知识;我有责任引领他们张开理想的风帆,驶向梦中的彼岸;我有责任引领他们插上智慧的翅膀,翱翔在无尽的天空。在辅导学生学习时,不仅要使优等生学好,也要使中等生学好,更要使学困生学好。教师的责任不仅在于教授学生知识,更在于引导他们学会生活和生存的基本技能,及做人的基本行为准则。小学的学生,不知天高地厚,只会随心所欲地玩闹。我每学期开学总是先对学生进行常规的教育,不仅使他们了解了一日常规,而且,对他们也有提醒的作用。并且不失时机地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常规教育,如:班会上、早检时、值周总结得到红旗和没得到红旗都要进行教育。这样让他们心中有常规,时刻有常规意识。
但这是远远不够的,作为一年级学生,他们的自觉性不强,还需要时刻不放松地"看"。下课时,我先走到教室门口,站在那儿,然后目送他们一个一个走出去,还要不时地提醒,某某站排里,某某把手放下。这样的话不知说了多少。然后走出去,和他们一起玩,或看着他们玩,指导他们游戏的方法。就这样,现在下课我不再用去看着了,队伍也站得整整齐齐了。孩子们不会做值日,我就每天不到七点半就来到学校,教他们干活,手把手,一次次地教,一次次地示范。现在一切都做得井井有条。
班主任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以完成我们肩负的神圣历史使命。
刚接班的时候,有位家长告诉我:“老师,我那哑巴孩子不好说话,请你帮忙好好管管。”说这话时,家长满含期待地望着我。我吃了一惊,以为他的孩子真的不会说话。我很在意这事,时时留心他的孩子。孩子名叫梁菁菁,一双惊恐的眼睛,时时怯懦地躲闪着。班里的活动,她从不主动参加。上课提问时,也很少举手回答。观察之后,我下决心改变她--因为,我发现,她不是不会说,也不是不会做,而是在她害怕,她心里有着尚未解开的结。
我利用课余时间找菁菁谈话,鼓励她大胆回答问题,并有意识地为她提供机会。一次语文课,我提了一个对一年级孩子来说挺有难度的问题:如果父母都不在家时,你一个人该怎么办呢?在我的再三眼神鼓励和动作暗示之后,她犹犹豫豫地举起了手,声音又轻又低:“老师,我……我会把门锁……锁好……不爬窗子……等他们回来……”一个六岁的孩子居然有如此的安全意识,看来,我平时的安全教育还是挺有成效的嘛。我欣喜过望,同学们也楞了。机会不容错过,我在班上表扬她说:“你看人家菁菁多能干啊,懂得保护好自己,比原先进步多了,我们都要向她学习!”她笑了,笑得天真而又舒心。从那以后,她举手的次数明显地多了起来。
除了锻炼她回答问题的胆量,我还有意识地培养她的“说话”能力。一次,说话训练的内容是问路:兰兰要到荔枝公园去,但不知路该怎样走,她该如何向老爷爷问路?思考之后,菁菁举起了手,但又担心自己说不好。我说:“万事开头难,这次说不好还有下次。再说,还有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呢,老师相信你。”我让大方的王奕萱同学与她配合,模仿文中的主人公以对话形式进行表演,她们表演得很成功很出色,没有一点难为遮掩的痕迹。
有了第一次,不愁第二次,梁菁菁--这个令家长和老师都发愁的同学,奇迹般的发生了变化,变得积极了,主动了,可爱极了。我想,不要小瞧一句普通的话语,它有时能影响孩子的一生甚至改变孩子的一切。鼓励的话有着神奇的力量,它能使“哑巴”一样的孩子最终开口说话。
还有一次,新学期开学后的一天,我发现班里的纪律比较松散,分析原因,主要是因为有的组长已起不到带头作用。为了既能改选出的新组长,又不挫伤学生的自尊心,我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通过竞争,从全体同学中选出4名同学当组长。
宣传鼓动之后,学生们纷纷登台“演讲”。很快,3名组长尘埃落定。忽然,一位同学站起来说:“老师,我也想当组长……”我定睛一看,原来是班里素有“小霸王”之称的刘汇略同学。班里有些同学已“嗤嗤”地笑起来,经常任性,有点不讲道理的他也想当组长?“他能胜任吗?”我质问自己。可我实在没有理由拒绝一个同学进步的正当要求。我望着他,他也望着我,学生的眼神告诉我:“我能行,老师,相信我吧!”我点了点头说:“老师相信你,你能做好的,是吧?”
说来也怪,从那以后,这个同学像变了个人似的,回答问题积极,工作认真负责,性格也变得开朗活泼起来,他再也不是那个和同学斤斤计较的小少爷,开始学会谦让与宽容了。看着学生的变化,我想:是一种什么力量让他脱胎换骨呢?这就是相信,这就是鼓励。
由此可见,学生的变化源于鼓励,教学中不能缺少鼓励。人的思维能力若面团,鼓励犹如酵母。离开了鼓励的思维如死水一潭,思维中加入鼓励成分,就会产生巨大的创造力。学生的能力存在个别差异,因此,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分层次采取不同的鼓励方法。
正如美国著名心理学家杰丝·雷耳所说:“称赞对鼓励人类的灵魂而言,就像阳光一样,没有他,我们就无法成长开花。”虽然学生的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不管个性如何复杂,鼓励对启迪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终究起着巨大的作用。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积极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学童,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缔结一个家庭学校的商定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取得更大的突破性。下面就谈谈自白的几点心得体会。
11月26日利用休息时间,我深入几个学生家中,进行家访,感受颇深。
家访真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心应手。同时大部分家长的热情好客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作为一名的自豪。
学生赵的家长对我的到来,感到十分意外和兴奋,真有点"受宠若惊"的感觉。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观念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爸爸妈妈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以及我们班级是德育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面对面促膝畅谈,家长对我们教育人给予了高度评价与鼓励,我对班级容量也很大,有的.活动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家长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产业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
赵的家长说:“万万没有小学生想到老师对学生是如此牵挂和关心,我们的高年级孩子放在你们学校班级,就是放心,你们这是在办人民满意的夜校。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很多家长对老师的来临,接待的非常热情,他们觉得温暖,倍感兴奋,学生本人感到:原来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自己在老师的人世间奥尔奈不是可有可无的,教师总是在一举一动和关心着自己。学生李浩宇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员,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
这次家访,使幼儿和学生感到十分亲切,从心中非常感激教师。学生。
张诗雨听见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畏惧我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建制镇我只字不提她表现不太好的地方,而是鼓励她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哈哈大笑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思考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最后,他们一家人依依不舍地把我们送出大门口,并希望老师经常到家。
关于家访作为老师和家长沟通的一种重要手段,在孩子成长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通过家访老师和家长双方都能借此全面了解孩子在家里与学校的情况,这样会更有利孩子的成长。家访是沟通教师、家长、学生心灵的桥梁,是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有利于交换意见,也有助于达成共识,商量解决问题的办法。老师上门家访,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个激励,对家长也是个触动,容易在教育形成合力,产生良好的教育效果。几年的家访,也让我有颇多感受。
我的第一点感受是,家访是较受家长欢迎的一种交流形式。在家访之前,我跟家长们都通了电话,电话里我能感受到家长们高兴的心情,让我觉得家长们很重视老师的来访,也很欢迎老师家访,他们特别想有一个机会能单独和老师一起交流孩子的学习、生活情况,同时我也更深地感受到家长对孩子的殷殷期望,而越来越觉得肩上责任重大。
我的第二点感受是,家访是老师与学生拉近距离的途径。在学校里,老师与学生交流的最多的就是学习了,所以很多学生对老师很敬畏,看到老师就害怕,师生之间的距离很大。在家访中我发现,有的学生在家里见了老师也象在学校那样畏缩,于是我先跟他们聊一些学习以外的东西,比如他们的爱好,喜欢看什么书,爱玩什么游戏或玩具,通过这些交谈,让他们觉得没有压力,没有隔阂,可以畅所欲言,从而拉近了师生的距离,再谈学习的时候,他们似乎也有所感悟,教育的效果也比在学校里好。
我的第三点感受是,家访是家长与老师沟通的平台。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和家长的沟通大多通过电话联系,而且多是学生犯错误的时候,偶尔碰面也只能做简短的交流。而通过家访,在一种轻松的氛围里,家长和老师有充分的时间来沟通关于孩子的各方面情况,这不仅有利于老师了解学生,更有利于家长与老师互相交流教育意见,根据学生的差异,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在家访中我看到了不同学生的家庭状况及家庭教育的.差异,我深深感到,要想教育好一个孩子,家庭教育是非常重要的。通过老师和家长的沟通,几乎所有的家长都能接受老师的教育建议,并表示会和老师一起搞好孩子的教育。
那么,在家访过程中必须注意些什么呢?
首先,家访前要明确家访的目的,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对被家访的学生要有很深的了解,不至于在家访的过程中手足无措,使家长产生教师对自己的孩子关心太少,家访只是形式而已的想法。另外还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谈什么,怎样谈,如何针对心态层次不同的家长进行交谈。
其次,要尊重学生。特别是那些有多种缺点且学习成绩差的学生,要从爱心出发,不要以偏概全,一好百好,一差皆差。应该从表扬其优点开始,打开家访局面,使家长体会到严是爱、松是害,不管不教要变坏;向家长汇报时要挖掘他们在学校的点滴的进步,不要当面告状,不能把家访当作告状的机会,特别不能当着学生的面向家长数落学生,要告诉学生犯了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改正,改正了就是好学生。
再次,家访中的语气要亲切,不要语调生硬。家访中偶尔会遇到极个别素质较低的家长。他们娇惯子女,放任自流,甚至对老师蛮不讲理。教师去家访,首先是客人的身份,不可针尖对锋芒,发生口角,使自己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谈话要言简意赅,话不投机就适时告辞。
总之,适时的家访会融洽师生的感情,减轻班级工作的压力,建议每个老师能牺牲暑假的休息时间,对学生进行一次家访,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联系更加紧密,更有效地督促假期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
家访是一座桥梁,它连接的是家庭与学校;家访是一根纽带,它维系的是师生之间的感情;家访是一个平台,它承载的是家长和老师对学生的爱。总之,家访是一门艺术。如何更艺术化的进行家访,更好地沟通家长、学生、教师之间的情感,真正使得家访促其孩子的健康成长有待我们进一步的研究、实践与总结。
家访是班主任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是教师与家长沟通的一座桥梁,是学校与家庭交流的一个窗口。家访看似很费时间,但和教师单一的在学校观察的时间比起来,还是相当省时和高效的。每家访一家,教师就能从家长的口中对学生的优缺点有了大致准确的了解。在教学活动中有针对性地开展教育家访工作,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同时也会把学生的即时表现,和家长进行交流,帮助学生一步步的成长我就多次家访实践谈点体会:
尽可能多了解被访学生在校的思想表现、各科学习成绩、兴趣爱好、习惯、与同学的相处情况等,以便家访时信手拈来,游刃有余。深入到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学习环境、在家的表现;了解到家长的希望、要求及教育方法;也了解了学生家庭的困境等,为今后的教学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加强了师生感情,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
成功的家访首先是让家长接纳你,信任你。因此见面的讲话显得非常重要,谈话时一定要恳切真诚,采用商量口吻,不用"命令式""批斗式",让对方家长感受到来访老师的诚意,在不便正面表达本意时,应采用委婉的语气寻找合适的时机或者从侧面表述。家长和老师之间互相信任。去家访之前,曾事先打电话给学生家长说明家访时间等事宜,许多家长都在言语中表达了对老师家访的支持和感激。家访时,耐心地向学生家长讲述了学生在学校的学习、思想品德等基本情况,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解决家庭教育方面的一些困惑,这就增强了家长的责任意识和信任度,使家长也主动参与到学校的教育教学管理中来,更有信心地和学校携手共同做好学生的教育工作。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也让家长多了一份理解:老师在我们孩子身上的功夫不少啊,比我们家长更了解孩子。感激之情油然而生,彼此间的情感距离一下拉近了。 所以我们家访时注意说话的技巧,不让家长感到难堪的同时,又能达到家访的目的'。
小力是个学习自觉性较差的孩子,上课无精打采。针对这个情况,我们两位老师到他家走访,并针对他的情况为他制定了一张时间表。开始一个星期他表现非常好,严格按照时间表进行作息。但由于他自身的控制能力较弱,我怕他坚持不了,经常在班上表扬他,帮他树立起学习的信心。隔段时间还去他家坐一坐,这样他就觉得老师关心重视他,对学习的兴趣也越来越大。因此一个多月来,他都是严格遵照作息时刻表按时作息,不仅能够保证睡眠,成绩也有所提高。
以上是我对家访的一些心得体会,我觉得与家长建立良好和谐的关系,不仅要靠家访,更重要的是平时与家长的沟通交流。只要是真诚的,与家长的目标是一致的,家长永远都会接纳我们,理解我们,从而教育他们的孩子尊重老师,好好学习。
一年一年又一年,时间过得真快。担任了一年的一年级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上,对孩子的认识上也更具体了。一直在思考不同孩子在学校的不同表现,原因究竟是什么?一年下来,我从两个不同学生的身上看到了部分原因。
班里的小明一直是个问题学生,经常不写作业,每天带钱到学校,在和家长的沟通中了解到小明是个单亲家庭的孩子,一直跟着爸爸生活。另一名女生琪琪,从入学报到的时候我就开始注意她,眼睛大大的,特别机灵,同样也是单亲家庭,跟着妈妈生活。
两个孩子家庭情况相似,但学习却相差甚远。在慢慢的了解中知道小明的爸爸每天工作忙,每天都让孩子自己解决早午饭,晚上很晚才回家,更别说辅导功课了。孩子回家后经常不写作业,因为缺少监督,困了饿了就随便解决,甚至有时会在家门口的地板上睡着。看着这么让人心疼的孩子,还能怎么批评呢!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本身就是养习惯,锻炼自控力的关键期。但在这样的家庭中能得到什么呢?仅仅是每天的十块钱!
但琪琪却每天都在进步,开学不久就担任班委,成绩棒,习惯好,还在不断的锻炼中越来越有管理能力。这么优秀的孩子离不开她妈妈的培养。
比较两个孩子,相同的`是家庭环境,不同的是家长对孩子的爱。都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可想而知。做为班主任,更加需要我思考的是,在面对小明这样的学生,缺少家庭教育,而在学校教育中我又能多做些什么!在与家长的沟通中,又能多传递些什么!
在一年的班级管理中,有进步也有不足。面对一群正处在养成习惯关键期的孩子们,自制力弱,人数多,难以管理,我一个初手既借鉴其他老师的方法,也自己多动脑筋,尽量做到严格要求每一个学生。但耐心总是有限的,也会有烦躁的时候,也会有不想管理的时候。在以后的工作中还要多调节自己情绪,要更严格地要求自己。
今年寒假,我校的家访又重新热了起来,学校将家访作为寒假工作的一项重点内容。一杯清茶结下彼此情谊。经过三天的寒假家访工作,可谓感受颇深。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不仅在第一时间看到了将要与自己相处半年的学生们,而且也深深地体会到作为父母对子教育的关心和重视。
家访结束了,但工作却还刚刚开始,存在的疑问和困难也将随之而来。如何管理好这个班级,如何办出班级的特色等等,这些都是眼前的问题。对于我不仅是个挑战,也是又一次的锻炼,除了要自己努力,不断推敲以外,更要向别的老师请教,积累经验,对班级负责,对自己负责,争取开一个好头,做一个称职的班主任。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我班学生进行了一次全面家访,现将有关情况作如下简要小结:。
一、基本情况。
1、一周内对我班的学生进行一次全面家访,我们的足迹踏遍了小区的每一个角落,我们的家访深入到了每一个学生的家庭,无一遗漏,忠诚地与学生、与家长交流,了解情况,并做好了详细的记载。
2、一周的家访我们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地了解了每一个学生地家庭状况,确定了朱秀丽等九位同学与“两免一补”对象。同时了解了学生的个性,学生在家的表现,为开学后的工作奠定了基础。
3、一周的家访,向社会,家长讲述了学校半学年来取得的非凡成绩,获得了家长的高度赞扬和信任,也给学生鼓励、加油。
二、家访的几点感想。
1、全面的家访,深入到每一个家庭细致了解,与家长学生面对面的交流,加强了社会,家庭,学生的联系,了解了家长的期望与要求。了解了学生的个性与想法,()加强了师生感情,对以后的工作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2、全面的家访,了解了家长对子女的关切与期望,也了解了一些学生家庭的困境,增强了我们的责任感,也让我们更加热爱学生,热爱工作。
3、家访目的在于与家长交流情况,交换意见,共同研究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
家庭是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家庭对孩子身体的发育,知识的获得,能力的培养,品德的陶冶,个性的形成,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多年的经验,让我认识到,教育引导学生一定要与家长联系,双方只有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
4、交换访谈方式,为家访工作增加新的内涵。随着社会的发展,家访的方式也随着改变。由于人们的职业特点、个人阅历、经济状况、文化素质、思想修养、性格脾气各不相同,学生家长可分为好多不同的类型。作为班主任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到什么山唱什么歌”,如果家访的方式不改变,有时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5、家访也给一些教师特别是还没有孩子的青年教师上了一课。平时对他们来说,一个学生在班上不过是六十分之一,很不起眼;而在家里,却是家长的百分之百,寄托了厚厚的期望。在家访时的交谈中,老师们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责任重大,对今后的工作丝毫不敢有懈怠之心。家访走出服务第一步。
总之,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工作中不可缺少的方式。但我深知:家访是一门学问,是一门永无止境的艺术。我愿虚心请教,在“三尺门外”,倾心奉献,把家访工作推向一个新阶段。本次家访我体会最深的就是:了解了很多档案上看不出来的东西,认识了更真实、更全面的学生。比如有些学生在校沉默寡言,可在家里却很活泼,而有些正好相反。有些有个性的学生,本来觉得很难管。但走进他的家庭后,知道了他的一些生活经历,便觉得可以更好地把握他们的心理,有助于今后的教育工作。
今天的一次家访,让我很受启发。一个在学校做事很热情,很想表现自己的学生,在家居然是一个被忽视的角色。这也让我明白了,这个学生为什么这么想得到关注了。缺失的总想找回来。
其实我们在生活中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能量守恒定律。
一个人在外面如果滔滔不绝,你会发现他在家可能会是一个沉默的人。
一个优秀的厨师,在家你会发现他可能从没有给家人做过饭。
一个在外面很显眼想表现自己的人,你会发现他很可能在家其实是一个被忽视的`人。
一个人如果在外面受了气,很会忍的人,在家可能会是一个脾气暴躁的人,相反一个人在外面强硬的人,在家反倒是对家人脾气很好的人。
一个表面很强势的人,其内心可能是最温柔的人。
一个表面上马大哈的人,可能其内心是最敏感的人。
一个经常表明自己多么有钱的人,很可能是金钱缺乏的人。
一个经常表明自己是最实在的人,很可能是一个最缺乏信用的人。
一人如果事业有成,很可能他的家庭生活却很糟糕,他很可能没有时间陪伴家人。一个既有时间,又有金钱的人,世界上其实很少。
这可能就是鱼和熊掌不可兼得,有得就会有失,缺失的总是会想法找回来的。
1、我每周没有工作计划和总结。我的工作基本上是政教处布置的各项任务,如,周日的管制刀具收缴、周一参加升旗仪式、每天督促学生做好各项常规等。还有就是学生给我留下的各种难题,今天是学生不讲卫生,需要我监督他洗澡;明天可能是学生迟到需要我处理;后天可能是学生没有完成作业,需要我找他们谈心。
有时候计划好做一件事,可能学校临时通知要开会或要完成各种应付性材料等。比如,前段时间我准备写篇读书心得,领导让我完成一篇学校“五化”材料。我不得不先完成材料,再写自己的读书心得。
对于意外事件,我是这样处理的,很多上交的材料都是应付差事,网上有的简单下载、拼凑就可以应付差事。我才不相信领导有时间看每个学校的材料。要知道领导要做的事更多。我很多时候喜欢坐在教室里办公,将手机放在办公室里。等我回复的时候,领导可能把事情安排给别人做了。
我觉得自己有个较好的习惯,就是李镇西老师的五个一:每天坚持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我基本上是按李老师的要求做的,读书远远超过一万,很多时候一周左右看一本书。关于写作我觉得自己坚持还不错,每天千余字,从20xx年底坚持到如今,在我新浪博客中已经有942篇教育叙事,点击率超过74万。博文不包括一些数学论文和发表的文章,以及应付检查类材料。
2、做正确的事情,远比把事情做对更重要。什么是正确的事?需要的方向。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的舵手,要把握要自己的方向。方向错了,事情做得对也是枉然。克尔凯郭尔曾经用一个生动的例子比喻人生:人生就像一个酒醉的农夫驾着马车回家,表面上是农夫驾马车,事实上是老马拖着农夫回家。因为农夫喝醉了,根本没有清醒的意识,然而老马识途,因此能够农夫拖回家。一个人只有清醒的时候,才能选择正确的事情,人生也就有意义。每个人都应该保持清醒的头脑,做事不能稀里糊涂,尤其在决策的时候更要慎重。
“要使上司能发挥其所长,不能靠唯命是从,应该从正确的事情着手,并以上司能够接受的方式向其提出意见。”作为校办主任,我处理的都是校长布置的任务,很多事情都很急,经常是上午布置下午就要材料或结果。通常我会在不耽误课程的前提下加班加点,尽快将任务完成。当校长的指令与你内心的管理理念和发展意愿相违背时,我想自己也不会采取极端的方式处理问题,而是通过协商、交流的方式来达成共识。
3、我觉得自己大致这样几个方面需要改进:一是班级管理没有核心理念。经常想到什么做什么,班级管理没有连续性和系统性。二是对待问题学生处理,没有找到专业的方法。我也看过王晓春老师的《问题学生诊断手册》,但学生的情况千差万别,很难短时间找到合适的方法。三是觉得改变、影响学生的能力有效。学生不喜欢讲话,通过一两次谈心,效果并不理想。有时还想人本是存在差异的,性格内向不能简单的说是坏事,内向的人可能思维能力更强。外向的人可能更轻浮。四是如何整合家庭、社会、学校各种资源,更好的教育学生。很多学生的父母离异、外出打工,社会舆论导向等对学生的成长不利。如何让三者形成合力,是值得我今后研究的课题。四是带班十多年,写了不少文章,如果整理这些材料,形成较好的讲义,也是一个难题。
家访原因:开学初,听说新校长准备拿出学校一部分资金对一些家庭特困学生进行资助,我想到班上的一位刘姓同学,2岁时父母就不在了,应该算一个孤儿吧?善良的姑母不忍心侄儿受苦,于是不顾自己的困难咬咬牙带着嗷嗷待哺的他进了城。想到了春游时他羡慕又羞愧的神情,还想起了他姑妈曾经在不经意间流露的一句话,如果不行就让他退学算了……我要来一张表格悄悄交给他,要他拿回家给姑妈填好后再悄悄交给我。表格交上来后,我发现父母工作这一栏写着父亲打工,这和我上学期初所了解的情况有出入,怎么回事?正好学校“课外访万家”活动正式启动,我决定亲自上门弄个究竟。
家访目的:通过实地访察,了解该生真实而详细的家庭环境状况,及时地给予力所能及的关爱、鼓励,树立他对生活的信心,帮助他顺利完成义务段的学业。
家访准备:提前一天让孩子给家长捎口信告知家访时间;邀请了正副校长、德育处主任和几个科任老师同行;思考准备向家长提出的几个问题,怎样达到自己的目的而又不至于引起家长的忌讳反感,或是让家长孩子感到为难;因为考虑到其他孩子的猜测,所以还安排同线路的两个比较好的同学同天家访。
家访情况:在一间不大的租住屋里,支着两张床,床上的褥子看起来有些破旧,分辨不出颜色和花样,靠里的床上躺着一个老人,据说是孩子的奶奶,靠门的床上半躺着一个中年男人,说话有些表达不清,最先进门的那个男老师被吓了一跳。屋里没什么家具,最显眼的是一些大大小小的塑料袋在墙上墙角等目之所及的地方或垂着或飘着。逼仄的空间没有我们坐的地方,校长把自己带来的一箱牛奶拿出来送给家长后,我们就到门口站着谈话。经过交谈,我们了解到,半躺在床上的那个男人是刘同学的爸爸,因为患有精神病,时有发作,基本上没有了劳动和生活自理的能力;在刘2岁的时候,他妈妈离家出走,至今杳无音讯;现在主要由他姑妈负担他的学习和生活,偶尔亲戚们也会给一些资助。姑妈就在小区内做清洁工,自己也有一个孩子,因为刘的原因,姑父在吵过无数次之后终于弃家而去。微薄的收入,两个孩子,一个老人,一个病人,我不敢想象这样的日子是怎样在维系!我问起表格上的事,原来是这个孩子怕同学知道后瞧不起,自己随便填上去的。据刘的姑妈介绍,刘同学在家里已经能够帮助她做一些事,在这点上表现得比同龄的孩子懂事,就是学习上也许是底子差了些,功课不会做,时有不能按时完成作业的情况,在小学的时候就是这样了。再加上自己无暇管教,孩子在家待不住,偶尔也会跟着别人去上网,因此成绩不好。姑妈对此既担心又伤心。但他天资不笨,只要用功成绩就可以进步,所以即便家里已经非常困难,但还是尽量支持他接受教育,希望他在初中学习阶段,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取得较好的成绩。我们和家长谈话的时候,刘同学趴在墙边的书桌上写作业,他其实也想进步,也想表现的,就是觉得有些力不从心,有些管不住自己,他需要来自各方面的帮助。
家访后的措施:一是积极帮助他争取学校的补助;二是指定专人对其功课进行辅导;三是从日常生活上多关心;四是在思想上多交流沟通。
家访效果:近期学习比以前认真了,作业虽然有时晚交,但总在问过之后补上了,语文等抄写的作业字迹工整,不折不扣,期中复习备考的内容每次检查都能过关。
我的感想:自从85年走上工作岗位后,我一直担任班主任工作,至今已有26个年头。在过去的26年中,我曾经进行过无数次的家访,也曾经无数次地被家长访过,我所走访的有优等生,但总体来说中差生居多,偶尔和别人一起家访,但90%以上的时候是独自一人,像这样从校长到科任老师全员参与,走访面遍及每一个家庭,我还是第一次,也许因为访的面广(还有一个同学家准备下星期一去),谈得多,所以感触自然多些。其一,通过这段时间的家访,我倍感班主任工作的辛苦。大约是去年这个时候,我曾在qq上面签名:3节课,2个会,早中自习不在内,中途家长来相会,晚上回家改班会,是牛是马也会累。这条留言曾经引起部分班主任的共鸣。这次的家访“万家”,都是利用休息时间,在完成日常的教育教学任务后再去家访,其强度可想而知。也许是年龄的关系,每当家访完后回家,基本上累的.什么都不想做了。其二,了解到学校围墙之外生存的不易。因为一些特殊的原因,我们的学生大多来自中下层家庭,尤以农民工居多。农民工进城,他们大多数人的生存状况实际上是令人同情的。走访的家庭中,像刘同学这样的和接近于这样的不是一例两例。我们的社会是进步了,但贫富的差距似乎更悬殊了。在我们日益繁华的城市里还生存着一批如此贫困的人,我有些惊讶也有些黯然。其三是让我对学生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多了一份理解与宽容。有一天我和一学生家长约好要去家访,如约而至的时候家长却不在,从孩子的外婆(不住一起,碰上了)那得知,孩子的父母原来就在学校附近租个门面做生意,后来城市改造,只好搬到很远的关山去了,早出晚归,孩子中午只在学校附近随便吃点什么,然后饿到晚上8、9点钟家长回来。难怪孩子上课没精神,也难怪会往网吧里跑。其四是更强烈感受到,作为教师,把我们口中、笔头的师爱落到实处是多么重要。师爱不求轰轰烈烈,但求踏踏实实;不求点滴回报,但求问心无愧。
家访工作是班主任协调家庭教育,和谐师生关系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班主任经常性的工作。通过家访了解情况,掌握了第一手资料,才能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做到有的放矢,家校双方才能同心协力,才能事半功倍,达到教育目的。但是如果有谁期冀通过一次家访达到一劳永逸的效果,那也是不现实的。我们的学生正处于成长期,身体和心理都还不成熟,再加上社会环境和家庭环境的影响,他们的每一点进步,尤其是那些平常习惯差,学习基础差的后进生,他们的进步往往不是一步到位的,必然有一个艰难的反复的过程,所以家访后,不能对学生不闻不问,如果这样的话,家访的效果反映在学生身上一定不会理想。家访会引起学生心理不同程度的变化,这点毋庸置疑,学生因为当时的触动可能会因此而产生重振旗鼓决心改变缺点的决心,但也有可能坚持一段时间之后,又被原来长时间养成的不良习惯和自身惰性影响,重复过往的错误,这样就不能达到家访的效果,所以我们不能把家访当作一次性的任务来完成,家访过了一切ok,而应该在家访后留心观察学生变化,加强对学生的指导、帮助和督促,以巩固家访效果。
好学生需要引导,中等生需要鼓励,后进生需要鞭策,需要关爱,虽然我们能够给予付出的有限,但在可能的情况下经常走一走,谈一谈,对学生的成长还是大有裨益的。
从十一放假到现在,一直都没有休息,好不容易这星期有时间,还碰上个艳阳天,真想出去走走,可几件事等着去做,只好忍痛割爱。这篇手记是其中之一,我想为那孩子争取补助,所以必须接受这个额外作业!刘禹锡在《陋室铭》中有云“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而我只能羡慕他的洒脱,然后对自己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然后再去备课,因为“课外访万家”之前还有5个字“课内比教学”,既然要比,就得好好准备,微雨太认真,这是优点也是缺点,但本性难改。很久没回复拜访朋友们,实在是没时间没精力没心情,请各位见谅,微雨很爱朋友们,也很感激你们,在这里,我学到很多也得到很多,等我忙完了,回头一定补上,希望在我离开的这段日子,你们不要把我一个人丢在爪哇国了。
因为家庭教育在班级教育和管理活动中有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所以父母对学生教育方法和学校教育活动保持一致性是必要的。这就要求班主任要和家长沟通,与家长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以取得家长的支持和配合,充分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为更好发挥家庭教育的重要作用,我校在20xx年举行“千名教师访万户,师生情谊传万家”活动,我参加了此次家访活动。
为让家访工作更有效果,在暑假假期期间,我,从以下三个方面做了具体准备工作:
学期末有次家长会,我把家访的不同区域的时间给家长明确:以学校为中心,把学生家庭住址划分东南西北四个大区,7月8号到15号东区,7月16号到21号西区,7月22号到28号南区,7月29号到8月3号北区。家长平时工作忙,如果想利用这个时间,家长、教师、学生共同交流,教育效果可能会更好,在特定的时间段内,可以给老师们打电话,让老师提前对孩子各方面进行梳理,让家访工作更省时间、更有针对性。
夏天酷热难耐,很多家长可能工作会很忙,一定要等家长的时间,家长邀请老师家访,说明家长一定是做好了孩子的思想工作,孩子想学习,想得到家长老师的帮组,在这个基础上家访,一定会皆大欢喜。
在家访前,结合自己的工作笔记和学生表现记录以及现有成绩现状,分析出学生的优劣势,从思想到,给家长和学生全面的建议,家校教育力量往一处使,力促学生积极上进。
在具体家访活动中,家长们表现的都十分积极,都十分希望和老师交流孩子问题,学生们都十分乐意让老师们来家家访。我想家长和学生的热情是自己工作的肯定,这些热情让我的家访工作很有幸福感。
电话提前打过来或打过去,家长对我们的到来,感到十分热情和兴奋。家访过程具体如下:首先我给他们简要介绍了当前教育的理念与发展,汇报了我们学校在孩子教育方向上的指引。其次给家长汇报班级是如何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的。最后我一定会说:“我们十三中学班级容量大,我在工作中有做得不到位的地方,敬请你一定要谅解,对于我们学校的发展、班级建设有什么建议的可以尽管提出来。”家长们往往是激动说:“作为家长我很感激学校的老师们,十三中的老师对学生视同己出,我们的孩子放在你们学校,放心!我们家长一定大力支持学校的工作。”
学生本人表现让我有很多感触。一个内向的孩子说:“我一直以为自己的默默无闻,会让老师遗忘,在老师的心中可有可无,今天我发现老师是爱我的。我会好好学习,就因为我的老师这样爱我。”一个外向的学生严肃的说:“老师,您这次家访,给了我很大的力量,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吧。”还有一个较为调皮的学生见到我的到来,开始非常紧张,站在门口不知所措,害怕我们是来向家长"告状"的,没想到我只字不提他表现不好的地方,而是鼓励他要扬长避短,争取更大的.进步。在轻松和谐的闲聊中,孩子越说越高兴,把自己的志向、想法统统都讲给老师听,家长也因此了解了孩子内心更深刻的东西,对孩子的表现越来越满意。
通过此次家访,我有以下两点体会
1、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文化程度高的家长对自己的子女都有一套行之有效的教育方法,知道如何对孩子进行学习生活上的指导。这些家长的孩子往往从小就已经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有较强的自觉性。
文化程度不高但为处世有原则的家长,他们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虽有欠缺,但会以言传身教教给孩子做人的道理。这类孩子通常为人不错,心地善良,只要在学习方法上多加以指导,一般会有较大的进步。还有少数家长,本身文化程度低,对自己的子女又过于溺爱。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的脾气也越来越大,这些家庭往往已出现“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其父母根本管不了,只是希望通过学校教育来改变孩子。
2、学生在校表现与在家的表现通常都有较大的差异。
绝大部分学生在学校里各方面表现都良好,但在家里却仿佛变成了另一个人一样。放假后,不学习,不写作业,整天看电视、上网,什么家务都不干,这对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培养非常不利,直接导致其课外知识极度欠缺,动手实践能力相对较差,必将影响其未来的发展。
通过一段时间的家访,我得到了许多收获,并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有目的、有、有重点地开展家访工作。无论怎样的一个孩子,他的成长都离不开“爱”,这种爱既要来自家庭,也要来自于教师。只有播进学生心灵深处真挚的无私的绵延无尽的爱,才能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随着父母外出务工,把正在接受教育的孩子留在家中,使得家庭教育主体的角色发生了重大改变,取而代之的是隔代监护——溺爱;寄养监护——偏爱;无人监护——失爱等。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体会到留守儿童问题的严重与迫切,也亲身感受了教育这类儿童的复杂性、艰巨性和重要性。
去年秋季我接手了二年级2班,班上的一位高个子女生引起了我的注意,从与她谈话中知道,她叫陈晓梅,已经十岁了,是一名留守生。她很腼腆,穿着也较朴素。从成绩报告册上,我发现她还是个学习较好的学生,善良懂事,乖巧可爱。与她接触一段时间后,觉得她特别爱劳动,每次班上有劳动任务时,她总是冲在最前面,同学们推选她为劳动委员,她对班级工作认真负责,成了老师的得力助手。一个周末,我走进了她的家,得知她被寄养在家庭比较贫困的舅舅家,其父母一年难得回来一次。当时她坐在椅子上,头垂到了膝盖下,两只手不停地在地上来回摸着,连跟我对话都不肯抬起头来。她胆怯、自卑的表现让我心酸,我走到她身边拉起她的双手和她交谈起来,其中最核心的一个话题是“如何当一个小主人”从收拾房子、倒茶到与客人礼貌交谈等等我们谈了好一会儿,我起身离开时,孩子竟站在门口,有礼貌地跟我挥手说再见了。通过这次的家访拉近了我们之间的距离,她似乎很愿意与我亲近,总是寻找机会表现自己。
可到了二年级下学期,就经常有人向我报告:“陈晓梅打架了”。“ 陈晓梅又欺负小同学了”。经过调查,我发现她有一次是因为拿别人的钱被揭发了,她便动手打人;还有一次是为了向其他同学讨要玩具,而别人没有给她,她觉得别人瞧不起她而与他人发生口角,总之,我觉得她与二年级上学期相比,好像变了一个人。于是我再一次走进了她舅舅家,了解她的情况,并和她一起制定了学习目标,还叮嘱她:如果学习上、生活上有什么困难,就告诉老师或同学们,我们会尽力帮助她的,让她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当发现她的点滴进步,我会及时予以表扬,帮助她树立信心。在师生们爱的滋润下,她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在本学期期末测试中,语文、数学均取得了95分以上的好成绩,还被评为“优秀班干部”。
今年暑假(7月11日)学校安排“千名教师访万家”活动,我和配班教师陈老师又一次到她家走访,当时只有她舅妈在家,通过和她舅妈的交谈,我才知道她父母因为感情不合而离异,她随母亲生活,母亲为了生计外出打工过年都没有回家。舅舅、舅母觉得孩子可怜,一家对她特别偏爱,处处迁就她,但在她幼小的心里,这一切的好都无法替代母爱。每当她看到别人的父母来学校看孩子时,她就会觉得孤单、无助。看到别家孩子幸福的样子,她羡慕极了,埋怨过、苦恼过……,父母的爱对她来说简直是一种奢侈,可欲而不可求。
一颗幼小的心灵就这样承载着如此之多的创伤,着实令人心痛。作为教师,我有职责让她走出心灵的阴影,让她象其他孩子一样健康快乐的成长。为了让她能够感受母爱,我当即拨通了她妈妈的电话,讲述了孩子现在的情况,并提醒妈妈:“不要因忙而忽视家中孩子,不要因累而对孩子力不从心,不要用钱来代替母爱”。同时要求家长做到“三个一”,即每月给她打一个电话,每学期至少与老师联系一次,每年至少回家一次。另外,我还与她舅舅、舅母进行了交流,希望他们不要过于姑息、迁就孩子,要经常向孩子的妈妈反应其情况,并提醒他们要时刻注意孩子的安全问题,要关心她的生活,关注她的心理健康,共同为孩子健康成长尽一份力。
今年8月5日,市、区、镇教育界领导一行走访了陈晓梅,市教育局樊局长等领导亲切地慰问了她,在了解她的学习和生活后,亲手为她送上了书包、书等学习用品。现场的她热情有礼,落落大方,一会儿向客人们问好,一会儿为客人们搬凳子,倒茶……对领导们的.问题对答如流。最后还表决心, “我一定要好好学习,以优异的成绩回报社会,谢谢您们对我的鼓励与帮助。” 说话时,她脸上绽开了自信与幸福的笑容,我内心感到无比欣慰。
留守儿童并不是天生的调皮,不是天生的孤僻。只因父母的外出,幼稚的心里承担不起孤独和寂寞,因而有的会变得自由散漫,有的则变得沉默少言。他们是缺少成人的正确引导,做老师的决不能推卸责任,在留守生教育问题上,一定要有细心、爱心,要重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留守生往往因为各种各各样的原因,例如父母在家的孩子常常会在每个周得到一次两次,乃至多次的探望,而留守生却在这一点上得到的甚少,于是留守生的自卑心理在潜意识中不断产生,从而使一些留守生逐渐变得难以接近,更难以走进他们的内心深处,于是,这就给教师提出了一个古老而又全新的课题——走近学生身边,了解他,和他做朋友,并想尽一切办法走进留守生的内心深处。
人都是有感情的。动之以情,胜过许多说教,也能拉近师生之间的距离,触及了学生的心灵,教育工作就容易得多了,甚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我们不仅要走近学生身边,经常了解、关心他们,更要走进学生的心里,其实,学生的心灵是最敏感的,他们能够通过老师对自己的态度来判断老师是否真心爱自己。同时,他们也渴望老师能够时时刻刻关心爱护自己。只要教师真心爱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这种爱,他们就能以极大的努力向着教师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在留守生教育工作中,教师要有母亲般的慈爱,朋友般的真诚,同学般的友情,兄长般的交往,同志般的交流。以自己的为人师表,发挥榜样的作用,教会学生如何面对鲜花与荆棘,教会学生如何面对成功的喜悦,体会背后的辛酸,遇到挫折要坚强、果断、勇敢地去面对......
让我们用师爱去滋润学生的心田,爱在细微处,从小事做起,共同关注特殊群体,引导学生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教给学生一个人生的支点,让学生在自由、和谐生活中健康成长。
班主任家访心得要怎么写,才更标准规范?根据多年的文秘写作经验,参考优秀的班主任家访心得样本能让你事半功倍,下面分享【班主任家访心得(精选4篇)】,供你选择借鉴。
孩子首先理解教育的地方是家庭,孩子的第一位老师是父母,因此,家庭教育对孩子的成长极为重要,甚至会影响到孩子的一生。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是学校教师不可忽视的一项重要任务,而家访正是了解孩子的家庭教育重要途径之一。家访能够拉近教师和家长、孩子之间的距离,为孩子的家庭教育营造了一个良好的氛围。本学期家访总体上还是收获颇丰的,现将本人的家访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深刻认识到了家访的重要性。
虽然与学生接触有一年的时间,但对孩子的家庭还不够熟悉,为了更好地了解他们,家访就显得尤为重要。透过家访,较为深入地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环境,家庭教育状况,以及家长对孩子,对老师及对学校的期望等等。实践中,更让我进一步深深体会到了家访的重要好处:家访让我们读懂了每个孩子期盼的目光、看到了每位家长坦诚的愿望,家访搭建了彼此心灵沟通的桥梁,家访增进了教师和孩子间的真情实意。
第一,家访给予我们双方充裕的时间来交流,我们能够反映孩子在校内的各种表现和进步,家长也能够提出各种推荐和看法,我们能够有针对性的对个别学生进行相关的教育,透过和家长的共同讨论而达成共鸣,找到最适合个体的教育方法。
第二,对学生的了解更加全面。每个孩子在学校里和在家里的表现判若两人,有的在校内很活泼大方,在家里看到老师就会很害羞,不敢说话,有的则反之,看到老师家访,过于兴奋,想尽情的表现自我,我们能够透过家访更全面的去认识孩子,了解孩子不一样的行为习惯和兴趣爱好。
透过家访,我也感受到家庭教育存在的问题。这次走访的学生,大多数家长比较忙,家长们无暇照顾孩子们的学习,有空也是随口问声“作业做好没有?”这样致使孩子们的学习的自觉性较差,透过这次与家长的交流,使家长们也明白了照顾孩子不仅仅是关心孩子的吃喝,孩子的学习也要照顾周到。另外,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于与学校教育配合。父母双方教育观念和方法不一致,还有爷爷奶奶对孩子比较宠爱,导致孩子学习习惯不好。
在家访时的交谈中,我深深体会到家长的期盼,深感职责重大,对今后的工作更不应有懈怠之心。
教育是个大家庭。学校、家庭、社会应共同承担起教育的责任,各施其职并互相促进。
为进一步搞好学校教育,协调各种教育力量,本学期末我校开展了全面的家访工作。现将本次家访所得简述如下。
一、现代社会家庭教育的积极因素。
1、家长具有把孩子教育好,培养其成才的心理。现在的家长寄托在孩子身上的希望很大,具有将孩子培养成才的强烈愿望。因此家长往往能满足孩子的各种要求。包括提供优越的物质条件,购置充足的儿童玩具,提供广阔的学习渠道和媒体。有的家庭还为子女布置了专门的小房间用于学习。
2、现代家长注重对子女的教育内容。现在的学生家年龄都在30—40之间,他们本身受过良好的教育。因此他们能认识到教育的重要性,普遍重视对儿童的教育工作,并讲究教育的方法,经常帮助子女解决一些在学习上的困难,这对学校教育起到了很好的补兖作用。
二、现代家庭教育的消极因素。
1、正因为家长“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心切,对子女有求必应,以至于溺爱和放纵,从而使孩子形成了骄纵的心理。他们在言论、态度、行为等方面表现出挑吃挑穿、爱耍脾气、爱哭闹、懒散等不良的行为习惯,这给学校教育带来诸多的难处。
2、家长望子成龙,只看重自己子女的学业成绩而忽视或放松了对子女的思想品德、纪律、劳动等教育。有些家长对素质教育不理解、不支持,甚至对素质教育提出质疑,与其背道而驰。这使学校教育孤掌难鸣,某些工作开展不开。
3、现代家庭中父母外出打工、做生意的不乏少数,从而削弱了家庭教育的力量。有些家长虽然将其子女交于父母管束,可是爷爷奶奶不是宠爱有加,便是有心无力,管束不下,徒劳无益。这更助长了孩子的骄纵心理,他们变得越来越野,使学校教育工作难上加难。而学校与家长联络也往往是徒劳而返。
4、家庭成员内部不一致的教育力量难以与学校教育融合。有的家庭成员缺乏对教育下一代的正确认识和协调意见。往往出现“爸爸动手打孩子,妈妈忙着护孩子,奶奶出来拉孩子”的局面。家庭成员甚至当着孩子的面彼此埋怨、指责、争吵,弄得孩子无所适从,分不清是非曲直,更不知自己错在哪里,如何改正,从而养成了说谎、见风使舵、投机取巧等不良品质,给学校教育增添了许多难处。
5、现代社会学习渠道和媒体的多样性使学生有机会获得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拓宽了知识面,这是好事。可是诸多媒体如电视、vcd、书报杂志等中不乏黄色、暴力等糟粕。孩子因为得不到家长正确的监督和开导(有的家长甚至当着孩子的面而不知隐蔽),而形成了暴力模仿倾向和不良的心理品质。这是学校教育在新形势下面临的又一严峻的问题。
三、克服家庭教育弊病的方法。
1、家长要严格要求和抚爱相结合。
2、对子女的学习辅导和思想品德教育、劳动教育并重,提供他们力所能及的劳动条件。
3、加强对孩子的心理开导,使其形成健康良好的心理品质。
4、适当开辟学习渠道和提供合适的媒体,并加强监督和引导。
通过家访能及时了解学生学习和生活的情况以及思想动态,让每一个学生不在学校却继续享受学校给予的关爱,耐心倾听家长对我们工作的反馈和建议,不仅取得了家长对学校和教师的理解和支持,同时还加深了教师与家长的感情。
通过家访我体会到了电访所不能达到的效果。面对面促膝交谈与电话里的听声不见面,那感觉和效果就是不一样。所以这登门家访的传统不能去。俗话说“情感是教育的桥梁”。老写的“亲”字,也说明一个道理:人要常见面才会亲。所以家访能让我们和学生家长打成一片,感情亲切融洽,这样家长们就不再会有什么误会和责怨,我们的工作就能得到心应手。
对于家访的对象是后进生,我觉得“后进生”因为一些不突出的优点而受到老师的称赞时会很高兴,老师可以和家长一起从点滴的进步谈起,一分为二地分析学生,用优点去克服缺点。所以在家访时我把握实际,灵活调节,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提出孩子存在的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老师上门家访,会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关注和重视。这对学生是一种激励,对家长也是一个触动。教师、家长、学生三者共处一室,促膝谈心,拉近了彼此心理距离。每次家访都会让我受益非浅,和学生家长相互了解情况,交流各方面的信息,沟通感情,既使家长了解学生在校各方面的表现和学校对学生的要求,又使我了解学生家庭中各方面的情况及学生在家庭中的表现,并且同学生家长共同研究,在教育学生的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达成一致意见。
在这次家访过程中,我深刻体会到,作为教师我们要积极的指导家长,同时多进行交流,家长和教师相互学习,相互信任,相互合作,结成一个家庭学校的教育同盟。那么我们的教育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家访是我们幼儿园每学期末每位老师必做的工作,刚开始时我很疑惑:我们现在的通讯这么发达,很多时候我们都通过电话交流,有些小事则可以在接送的时间三言两语与家长交换意见,有必要走进家庭实行这样传统的家访吗?家长会乐意接受吗?通过三个学期的家访工作,现在我认为家访是非常有必要的,它可以减少家长与老师之间的距离,使我们的沟通交流更加有效。现在我将我本学期的家访感受做以下概括:
今年我们班有41名幼儿,我们的目标是走进每一位幼儿的家中,但是家长们对于我们家访反应不一:有的惊讶,是不是我的孩子在幼儿园里犯了严重的错误,老师要到家里来家访?有的婉拒,我家地方小,又乱,那个时间我们没有空,抽不出时间招待老师;但更多的是欣喜,正愁没有机会和老师好好交流呢,对于我们的到来非常的高兴。面对家长不同的态度,我们更困惑了,会不会因此而造成负面的影响,给家长们带来额外的负担?但有一点,我们更清晰了:家长们的家庭教育观念确实需要我们的引领,而走进家庭的家访活动,正好给了我们一次了解、沟通的机会,对孩子,对家长,对我们自己,都将会是一次挑战。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们深切地感受到家长们对子女的殷切希望,也感受到他们对老师的尊重与信赖。家长们问的最多的问题是,幼儿园什么时候开始教写字算数?对于这样的问题,我们详细地向家长解释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学习特点,使家长明白我们的教育不能超出幼儿的接受能力,不能拔苗助长。同时我们也详细地向家长了解了幼儿的兴趣爱好,性格特长及家庭结构、成长经历、健康状况、学习环境、在家表现、行为习惯,并听取了家长对教师的意见、希望,同时,有礼节、有分寸地向家长反映幼儿在园的表现,肯定幼儿的优点,甚至是家长还没有注意到的闪光点,诚恳地指出幼儿缺点,耐心地传授家庭教育的方法,让家长知道幼儿的健康成长不仅是幼儿园的责任,也是家庭的责任,提醒家长不仅要关心幼儿的学习、生活,更要关心幼儿的情感和品德。另外我们还给家长们布置了寒假作业,就是让家长寒假多抽出时间陪陪孩子,把幼儿拿回家的幼儿用书再和孩子一起看一看,学一学。
这次家访给我留下了很多深刻的,值得我反思事情,这对我今后的幼儿园教学工作来说是一个宝贵的经验。在学期即将结束的那个星期,我们班发生了一件令我非常难过的事情,叶文伟小朋友的大拇指被门夹到了,而且骨折了,当时我真的不知所措,这可是我从教以来发生的最严重的事故了,对于叶文伟和他的家长我感到非常的内疚。家访第一天我和陈老师去买了水果打算去文伟家看望他,我们坐着三轮车刚到他们家路口,就看到文伟和他爸爸在那等我们了,到了他家他爸爸妈妈和热情的招待了我们。我们首先对于在幼儿园发生的这件事表示了歉意,也得到了他们的理解,在整个家访谈话过程中他们表现出了对于这件事的理解,说这是个意外,没有关系,文伟自己平时也很调皮,还说文伟经常说老师很好。听了他妈妈的话我一方面觉得很高兴,家长这么理解我们的工作,另一方面更觉得内疚了。这次家访还有多印象深刻的事,如:郑乐珊高兴的拿小时候的照片给我们看,给们讲小时候的事;叶雯婕兴奋的给我们表演培训班学过的舞蹈;还有很多家长会着孩子在路口接我们等等,这些都很让我们感动,也让我们在寒冷的冬夜感受到了温暖。
通过家访,我们不仅了解到了平时不了解的情况,与家长进行了情感沟通,达成了共识,更大范围地取得了社会对教师工作的尊重与认同,也使得我们自己再次感受到了教师工作的神圣与责任,激发了工作热情;更使我们得到了教育和锻炼。家访不仅仅给我们教师带来了感动和宝贵的经验,家访也带给了孩子们满心的快乐:“老师到我家来了!”家访后的几天,孩子们交流的话题都是同一个内容。孩子们的一言一行,都让我们感受到那种溢于言表的快乐。家访更带给家长全新的感动:“老师,谢谢你如此细致!”教师对孩子日常言行的细微介绍,对孩子个性的详细剖析,老师的家教理念让家长们耳目一新,从来没有想到,教养孩子还有那么多的道理!
。
按照学校的要求,经济学院在放假前期积极筹备家访工作,并决定在学院紧张的学生经费中划拨3万元专项经费用于此次家访活动。作为体现贴近广大学生,提高辅导员工作能力,提升学院工作整体水平,加强与就业创业基地的建设,加快学院学生工作步伐的有利契机。在学院分管领导的组织下,学生工作人员广泛与贫困学生谈话,以座谈会、个别交谈的方式,对贫困学生的基本情况精心梳理,不仅确定家访人员,还为今后各项工作的展开积累丰富的第一手资料。
学生家访领导小组对行程、家访对象、行动时间反复研究,从经济、安全等多方面考虑,预案周密。确定家访学生名单后,柳春副书记跟每一个学生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详细了解了学生家庭的实际困难。所以,在此次活动中,减少不必要的困难,非常顺利地完成了家访任务,达到预期的效果。
二、活动领导
组成由学院党委书记刘信义、院长葛金田亲自参与,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柳春为活动联系人的工作领导小组。辅导员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组成家访工作小组,每组设执行组长一名,通讯员一名。学院宣传员为刘晨亮、侯环兼任。
学院根据困难学生集中在潍坊、临沂两地的情况,初步确定了走访的路线。1月16日下午,经济学院寒假筹备会顺利召开。会议就家访路线、人员分组、具体行程进行了细致地安排,要求辅导员发挥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做好家访日记、家访报告的记录和整理工作。家访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和老师的大力支持。学院的兼职班主任积极要求加入到家访队伍中来,薛珑老师带病参加家访,目的是真正走近学生,为学生送去冬日里的一点温暖;学院的教师也捐钱捐物,为贫困学生献出自己的一份心意。
根据会议讨论的结果,学院设立了两只分队,分别是潍坊一线和临沂一线。潍坊一线由学院党委书记刘新义、副书记柳春以及两名辅导员侯环和况明明组成,走访昌乐和安丘的四名学生,临沂一线由学院团委书记刘晨亮、辅导员袁海占、任丛莉以及学院的兼职班主任解传喜、薛珑组成,走访蒙阴和沂水的三名学生。两支队伍分别在1月17日和1月18日出发。
三、建立帮助困难生成才的的长期保障机制,此次活动效果得以体现
经济学院重视对贫困生的培养和教育贫困生工作开展的扎实有效。学院建立贫困生档案,学院分管领导经常与贫困生交谈,及时掌握思想和学习、工作、健康状态。各项资助落实到位。事实证明,贫困生已经成为我院学生工作的生力军,在主要学生干部、学生党员中贫困生占有明显的比例,在学院的关心下,他们积极进取,努力成才、成人。我们此次家访活动采取自下而上的方式,按照活动点与面的有机结合,在广泛与学生家庭联系沟通的基础上,重点突出典型性。在困难学生的慰问中,充分体现以下条件:贫困地区、家境贫寒、突遭变故、自强不息、成绩优秀、在某一方面取得突出成绩。由于时间紧,充分考虑工作的艰苦性,争取得到学院的支持,群策群力做出成绩。根据学院制定的选拔条件,采取困中选困的方式由各班推荐特困学生一人,经学办推荐,确定家访对象八人。在各班推荐的学生中,均在一年中接受过一次或多次资助。可以说,我们这次活动更多的是送去了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学校的温暖,带去老师们暖暖的深情。
此次家访活动学院积极调配资金,经总结学院资助贫困学生资金三万元,其中资助贫困生回家路费、救济金两万一千元,家访送到学生手中九千元。慰问品一千八百元,学院两位老师捐赠赠两千元,合计资助学生金额三万两千元,慰问品一千八百元。
四、家访活动的具体实施
(一)“临沂”一线
(1)走访高成同学1月17日,学院老师们在当地村民的指引下首先到了临沂市蒙阴县黄土山村高成同学的家里。高成是经济0701的学生,平时学习成绩优异,曾获二、三等奖学金、助学金等,但家庭困难,负债重,家里有一个哥哥,但是已经分家,父母年事已高,而且父亲曾经是抗美援越的一名志愿者,只靠仅有的一亩二分地来维持生计。老师们将事先准备好的两桶花生油拎到家里,高成父母激动不已。
老师们向高成的父母详细介绍了一下他在学校的情况,并且介绍了一下学院对贫困生的特惠政策。然后,向高成的父母询问了一下家里的情况。当知道他家只有一亩二分田时,大家都沉默了。高成的父母向老师们介绍了高成的情况,懂事的高成曾因为家里的情况而放弃了高考,最后在亲友的劝说下参加高考并且以优异的成绩被我校录取,在学校级政府的资助下开始了大学生活,大学期间利用平时业余时间打工赚钱,不仅从未向家里要过钱,反而定期往家里寄钱。
高成的父母一直称赞学校及党的政策好,感谢学校及党的关心与帮助。说到动情处,年事已高的母亲留下了泪水。老师也鼓励高成要靠个人努力打拼,并列举学院其他学生的例子来鼓励他。老师们也感谢高成的父母为学校培养了如此优秀的学生,并且鼓励他们支持高成,让学员与家长共同努力为他的发展铺好道路。随后,老师们将准备好的1000元慰问金交到了高成父母的手中,高成的父母感激不已。最后,高成表示自己感谢学院的优惠政策,一定努力学习,将来以好的成绩来回报国家。短暂的停留让这个小小的农家院多了些生机。临访结束,高成及父母再次对老师们的到来表示了感激,并把他们送到了村外。
走访邱慧艳家和程江梅家。1月18日,经济学院寒假家访活动开始了临沂市的第二站——沂水。这天要走访两家,分别是邱慧艳家和程江梅家。在老乡的指引下,老师们辗转来到了邱慧艳家里。邱慧艳因为火车票定晚了,因此还没有到家,妈妈到六里以外的工厂打杂,家里只有因车祸导致行走不便的父亲。邱慧艳是大一新生,高考成绩优异,但自从父亲出车祸后,家里就欠了很多的债,还有一个上小学的弟弟。老师们将花生油和1000元慰问金交给了前来迎接的父亲,随后向他介绍了邱慧艳在学校的情况,并将学校对贫困生的优惠政策向邱慧艳的父亲作了介绍,希望家长能和老师配合让孩子坚持上学。到了程江梅的家里,老师们都惊呆了。程江梅的家里非常贫困,房子是土墙筑成的,家里的凳子只有四个,人多了只有坐在床上或者是木桩上……老师们首先向她的父母说明了来意,程江梅的父母感动不已。老师们向程江梅和她的父母说明了学院及政府的政策,希望她能接受磨练,坚持读书。程江梅的母亲紧紧握住老师的手,一遍一遍的重复着感谢的话,并表示再苦再累也要供孩子上学。程江梅也表示自己一定努力进取,用好的成绩来回报学校和辛辛苦苦的父母。当老师们把带来的1000元慰问金交到程江梅母亲手中的时候,她已经激动的说不出话来了,一遍又一遍的嘱咐孩子好好学习,老师们也鼓励她把握机会,程江梅郑重的点了点头。
(二)“潍坊”一线
走访刘代民同学家 1月17日,经济学院家访活动就正式开始,包括学院领导、辅导员、班主任在内的十位成员和部分学生通讯员分两队分赴潍坊安丘、昌乐、临沂沂水、蒙阴,走访了八个困难学生家庭。在学院党委书记刘新义、副书记柳春的带领下,在19日上午7时出发,第一站到达刘代民同学家。这是一个贫病交加的家庭,母亲常年卧病在床,父亲年迈体衰。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他以优异的成绩连续三年分别获得了一等奖学金,还获得了国家奖学金和国家励志奖学金,用自己的努力减轻了家庭沉重的负担。在校期间副书记柳春和班主任侯环老师多次和他谈话,鼓励代民考研,并解决相应的生活困难。学生的家长一再拉着我们的手表示感谢,说没有学校的资助,代民肯定会失去求学的机会,柳春老师说:我们是应代民的邀请来的,这同时也是我们的心愿。代民报考了中央财经大学并参加了今年的研究生入学考试,并报考了选调生,相信凭借他的勤奋和坚强,一定会取得好的成绩。
走访刘真同学家 经过中午的短暂休息,19日下午,我们来到潍坊昌乐的刘真同学家中。在学校里,刘真是一名刻苦努力、积极上进的优秀学生,待人友善的她,是同学们眼中勤俭节约、乐于助人的好朋友。这次走访,我们真切的感受到艰难的生活环境,刘真的父亲早已去世,母亲改嫁他乡,她与先天聋哑、单身一人的二伯生活在一起。推开锈迹斑斑的铁皮门,生活艰辛的感觉扑面而来,映入眼帘的是三间低矮的旧房,其中一间房顶已经塌落。弓身走进房间,只见漆黑的房间里,电线横七竖八地缠绕着,简陋的几件旧家具杂陈其间。二伯收入微薄且不稳定,微薄的低保补贴很难满足他自己的基本生活所需。听着刘真平静的介绍,眼泪不由要流出,走出院门,懂事的刘真在前面跑着带路,引导走出蜿蜒曲折的.村中小路。刘信义书记不由说出:唉,可怜的孩子啊。学院今后要加大对刘真同学资助的力度,利用勤工助学等多项措施,尽学校的力量来减轻她的生活负担,帮助她完成大学学业,争取更好的发展。
走访毕凤龙家 当学院领导和辅导员们来到毕凤龙家访问时,大家深深的被毕凤龙同学自强不息的精神所感动,承受着家庭重但的他,带给同学们的是欢乐的歌声和笑颜。家住安丘市的毕凤龙同学是一名孤儿。家中83岁的爷爷与他相依为命,生活十分艰难,只能依靠低保费和邻里的帮助生活。但毕凤龙一直保持着开朗乐观的心态,他不仅积极投身于学生社团的工作中,用扎实的工作和认真的态度,赢得了老师的认可和同学的好评,成为了学院自律会的副主席,他所参加的“洗之郎”创业项目发展顺利,通过自己的努力,锻炼自己,也减轻了家里的经济负担。平时学院领导、老师们很重视对毕凤龙同学的培养和资助,柳书记将学院经济学系主任朱青梅老师委托他转赠的1000元钱和自己的1000元钱赠予毕凤龙同学,希望通过尽一份绵薄之力来帮助他,这些帮助虽然金额不多,但都是一份最真诚的心意,是善良的期盼。
走访王云家 来到王云家中,老旧的房屋和屋内极为简单的陈设都显示出她家境的贫寒。王云同学的母亲在她小学二年级时就因过度劳累而患上了白血病,在长达五六年的求医治病过程中,她的家庭因此而背上的沉重的债务。但家人的努力并没能阻止病魔夺走她母亲的生命,在王云同学上初二的时候,她的母亲离她而去。为偿还债务,王云的父亲不仅要于农忙时节辛勤地在田间劳作,还必须在农闲时外出打工,微薄的收入与巨额的债务相比真是杯水车薪,而她也要在课余时间打工挣钱。在学校的帮助下王云同学得到了一份勤工助学的工作,她为在给同学老师们服务的同时拿到工资而高兴,这份工资再加上国家、学校的助学金,让她感到生活有了依靠。
通过此次家访活动,从组长到组员,我们每个人都被一股暖流感动着。家访活动体现了党和政府对大学生的关心和爱护,为学生家长和辅导员提供了一个沟通的平台,对辅导员也是一种锻炼。通过家访活动,师生心灵距离缩短了,贫困生的自信增强了,思想政治工作做到学生的心坎上了。
当前,国家和社会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是越来越关注和重视。学校对此次家访活动高度重视,专门研究部署寒假辅导员走访工作,并划拨专项经费用于此次活动。我们每到一个学生家庭,学生家长都满怀感激,拉着我们的手不放。我们带去的钱和慰问的物品对他们来说,不仅可以解决很多实际的困难,更是在精神上的鼓励和支持。家访活动,让受访学生和家长深受感动,学生表示一定要好好学习,不负学校领导和老师的期望,以优良的成绩回报学校和社会。
我们的家访行动影响了所到的每一个村庄、社区。每到一个学生家庭,学生和家长早已经在村口等待着,周围还聚集着很多的村民。许多群众有生以来第一次真切地意识到,有国家和学校的帮助,考上大学的孩子不会失学。我们的家访行动有时候可能是影响着一个学生一生的命运。家访活动,使大学老师与学生进行了近距离的交流。促进学校与家庭、辅导员与家长的联系,形成了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强大合力。
家访中,与学生和家长聊的最多的就是就业问题。面对面地向学生介绍就业的形势和相关注意事项,给学生以必要的指导,提供就业的信息,介绍国家的一些政策,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贫困生的就业问题更应该受到格外的关注。家访活动调查使我们有侧重地了解了贫困毕业生的情况,实施就业重点推荐和帮扶机制,力争使贫困毕业生毕业当年基本实现就业。
(三)走访就业协作企业
学院在走访前,专门召开班子会议,就大学生就业进行研讨。柳春副书记提出就业和考研工作的设想,以及设立品学兼优基金和资助困难学生的建议,得到学院领导的支持。放假前后,在院长葛金田的带领下,走访长期友好合作单位盖氏物流、兰剑物流、绿地超市等,介绍学校的发展、专业情况,推介贫困生就业;通过积极运作校企联合,建立贫困生就业基地,进一步拓展和稳固就业市场。
经济学院今年寒假的家访工作安排周密。学院各位辅导员都能够尽职尽责,保证了家访任务的顺利完成。家访深入了贫困学生家中,了解到学生的家庭具体状况,尤其是困难学生家里的真实情况;家访锻炼了学院辅导员队伍,使辅导员积累了经验,为今后家访工作乃至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家访把党和政府对困难学生的关怀和温暖带到了学生身边,在广大学生家庭中间产生了较大的反响,学生家长都十分感动,均发自内心地表达了对党和政府的谢意;家访中各位辅导员对家访情况都进行了认真的记录,写成家访日记,并向家长反馈了学生在校的表现及学习生活情况,家长对学校提出了很多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家访工作结束了,我们没有感到些许的轻松,感到责任更重了。经济学院的学生工作一定在学校党委的领导和学工处领导的指导下,勇于开拓,以扎实的工作来回报上级的关心和支持。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6026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