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榜样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8篇)

榜样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通用18篇)



写心得体会是提升自我认知和增强自信心的有效途径,它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自己、认识自己。这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通过阅读这些范文,我们可以学到一些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朱治国主要事迹心得体会

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因突发心肌梗塞不幸离世,年仅43岁,他用短暂的生命生动的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朱治国同志扎根基层,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事迹使人动容,向我们展现了一名平凡而优秀的干部形象。中共中央组织部追授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广大党员干部和青年同志要向其学习,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勇于担当,甘于奉献,在新时代的长征路上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厚植家国情怀,始终对党忠诚。朱治国同志出生在青海省海西州都兰县,在大城市读书生活四年,本可以留在大城市,有更好的就业选择,但他毅然选择前往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扎根基层,下乡入户、研究党建、深入调研、写报告、拟方案等等,每天从早干到晚,把个人的未来与国家理想紧密结合,把对党和国家的忠诚融入到工作中。

坚定理想信念,勇于担当作为。理想信念坚定才能对党忠诚,信仰、信念、信心在任何时候都尤为重要!朱治国同志参加工作22年,党龄25年,他时刻牢记自己的党员身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遇到困难不逃避,不怕担责,曾任职的每个岗位始终坚守初心、信念坚定、勇于担当,坚持在实干中不断求索,把为党工作作为毕生追求。

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是广大党员干部的一面镜子、一个标杆、一盏明灯,是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和本色的体现,他身上的榜样力量,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在思想上,坚守初心,坚定信念,坚持学习,以实际行动践行党的宗旨,在工作中,立足本职岗位,勇于担当,始终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朱治国榜样精神事迹心得体会

榜样是看得见的哲理。近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的先进事迹引发广大组工干部热议。朱治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对组工事业的无限热爱。我们要从他的感人事迹、不朽精神中汲取精神养分和前行力量,用担当书写忠诚,用生命诠释使命,切实擦亮组工干部的“金字招牌”。

擦亮忠诚本色。最初的历练映照最后的坚守。20余年的组织工作历练出朱治国绝对忠诚的精神品质。“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朱治国如是说,更如是做。从办公室到“党建口”再到“干部口”,历经多次“跨界”,只要是组织安排,他都毫不犹豫服从;只要是组织交给的任务,他都尽心竭力完成。对于组工干部而言,对党忠诚是首要政治要求。要坚持把理论武装摆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党的__精神,做到真学真懂、笃信笃行,切实把对党忠诚铸入思想、融入灵魂。要自觉把旗帜鲜明讲政治作为立身之本、强身之基,干任何事情、任何工作,必须从讲政治的高度去谋划、去推动、去落实,推动组织工作向中心聚焦、为大局聚力。

擦亮担当成色。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是朱治国一贯的工作作风。面对工作中的难题,朱治国知难而进、迎难而上,敢做“热锅上的蚂蚁”,敢接“烫手的山芋”,敢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正是靠着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青海省基层党建工作取得了一项又一项骄人的成绩。“无功就是过,平庸就是错”。组织上把我们放到组织工作岗位,既是信任,也是责任,更是考验。必须自觉将“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作为干事理念,不为困难找借口、只为干好找办法,只要是利于党和人民的事,就大胆地干、坚决地干。必须大力弘扬“安专迷”精神,精研组织工作理论、精通组织工作政策、精悉组织工作情况,努力成为组织工作的“政策通”“活字典”。

擦亮清廉底色。“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始终姓公、一尘不染。他从不因家庭困难向组织提要求,从不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谋取私利,也很少因为家庭原因影响工作。作为一名组工干部,我们要突出学习朱治国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高尚道德情操,坚持把“打铁必须自身硬”和“正人先正己”体现到组织工作与日常生活的全过程、各方面。始终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严格按法律办事、按制度办事、按程序办事,执行标准不走样、坚持原则不动摇、履行程序不变通。时刻自重自省、自警自励,牢固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甘当绿叶、甘做嫁衣、甘为人梯,干干净净做事、清清白白做人、坦坦荡荡为官。

青海省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

《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的新华社文章中,一个陌生的名字朱治国出现在我们的视野中,伴随着一段段的文字介绍,朱治国的人生阅历,工作中的拼搏付出;生活中的清正廉洁;家庭中的责任担当;生命中的奋发向上。他的事迹像一粒种子蕴含着强大的生命力,把他的光辉形象深深的印刻在我们的心上,慢慢生长成参天大树,时刻激励着我们在组工干部的岗位上尽忠职守,担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与担当,不断前行。

作为组工干部朱治国从基层乡镇开始干起,基层乡镇环境恶劣,气候干燥,风沙大,交通不便,吃住条件等都很艰苦,对于刚从市里毕业的大学生是很大的考验。朱治国克服一系列困难,认真地工作,默默地付出,从来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随着从乡镇到市里到省里的一步一个脚印的工作变动,都是对朱治国工作和付出的肯定,无论在什么岗位,手里掌握着多大的权力,朱治国始终深入基层,心系百姓,勤于调研,善于规划,推动乡村脱贫,带领人民致富。正是对工作的执著与热情,投入与奋进,不停地下基层调研,根据基层实际情况不断地推出各种乡村振兴的实施方案,不断用生命诠释组工干部的使命与担当,却在43岁的大好年华画上生命的终止符,倒在自己始终热爱的工作岗位上,倒在自己不停忙碌地工作路上,倒在不停奋斗和努力的组工工作中。

朱治国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热爱的组工工作中,生活中清正廉洁、简单朴素,从未用自己工作中的权利为家人找过一次关系调动工作,连自己怀孕的妻子调动工作都要参加考试和面试。从不参加酒宴也不收受任何礼物,公事公办不因私人感情影响本职工作。一件衣服也是穿三四年不换,很少买新衣服。在妻子患癌后更是挑起家中的全部重担,既要照顾生病的妻子,又要照顾家里的孩子和老人,用八年的时光支持妻子与癌症抗争,在完成好工作的凌晨2点钟还要回家照看家人,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对工作的使命,对家人的担当。

在困难面前朱治国从来没有被打倒过,面对工作难题,勇于开拓进取,按照国家法律规范因政施策,因地制宜,带领乡镇发展特色产业,推动乡村振兴,带领村民致富。面对照顾老人孩子和患癌妻子的家庭压力,用瘦弱的肩膀撑起生活的重担,不言苦不说累,默默承受和努力着,抗争着生命的不公和生活的不幸。虽然朱治国在最优秀的年华与世长辞,但是他的精神不灭,事迹永存,永远值得我们纪念,不断激励着我们更努力地工作、更认真的生活,继承使命与担当,披荆斩棘,不断前行。

学校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

朱治国同志是新时代党务工作者的优秀代表,是奋力谱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青海篇章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是践行“信念坚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好干部标准的突出典范。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从事组织工作20余年来,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以过硬的政治素养尽心尽力完成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用人生最宝贵的青春年华书写了对党的无限忠诚。他对党务工作满腔热忱、兢兢业业,坚持“实”字为先、“干”字当头,为全省党建工作创新发展付出了心血与汗水,以实际行动展现了党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貌。

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催人奋进。他是践行新时代党的组织路线的优秀代表,是新时代组工干部的楷模、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榜样。广大组工干部特别是各级组织部门领导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学习他公道正派、务实创新的职业操守,担当尽责、敢于斗争,推动新时代组织工作高质量发展;学习他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工作作风,始终保持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精神状态;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百姓的公仆情怀,谱写组织工作促进乡村振兴、服务人民群众的新篇章;学习他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高尚品行,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永葆清廉本色。

朱治国同志严慎细实优的作风不是一日之功,靠的是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强烈的责任心,在每一件事情上一丝不苟、精益求精,才能百炼成钢。他在20余年的组织工作历练中锻铸了两个字—忠诚,在20余年的组织工作求索中找出了一条路—实干,在20余年的组织工作坚守中守住了一种本色—初心。

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学习他勇挑重担、真抓实干的进取精神,学习他勤勉敬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基层的公仆情怀,学习他清正廉洁、严于律己的高尚情操。各级党组织要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更加紧密地团结在党周围,始终坚守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和价值追求,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见贤思齐、比学赶超,努力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读完其感人事迹,令人泪目、深受感动,深刻感触到了组工干部身上的那份忠诚、干净、担当。同为组工干部,学习朱治国事迹,传承组工精神,就是要留住感动、产生行动,把忠心、匠心、公心融入一言一行和一点一滴,不懈追求组工干部“三重境界”。

第一重境界:追求“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的“有我”之境,以一天贯穿一生。坚守,是最长情的告白。从青年学子到领导干部,从乡镇科员到省委组织部副部长,无论走得多远,无论身居何职,朱治国都没有忘记为什么出发,保持刚参加工作时那个“不挑活儿”的状态,以“功成必定有我”的责任担当,立足岗位,勤恳务实,两眼一睁、忙到熄灯。对标,是最美好的奔赴。作为组工干部,要始终初心不改、本色不变,一天是那样,一生也是那样,把忠诚融入血脉,将使命扛在肩头;始终眼中有光,心中有爱,保持赤子情怀,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始终把职业当事业,视岗位为战位,潜心谋事、一心干事、精心成事,用一生去经营党的事业,把自己变成一块砖,哪里需要哪里搬,让自己成为一团火,燃烧自我、照亮他人,以“有我”之力成就“无我”之功。

第二重境界:追求“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的“忘我”之境,以实干创造实绩。20年间,朱治国用实干诠释担当、用生命书写忠诚。无论是工作日还是节假日,他始终“在线”,无论是访民情还是攻难关,他绝不“隐身”。“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他时刻准备着,像一张拉满的弓,只要党一声召唤,就全力以赴冲出去、干起来。大贤秉高鉴,公烛无私光。学习朱治国,就是要学习其身上的“忘我精神”,把名利看淡,把得失看轻,讲奉献不讲条件、做公仆不做官僚,乐将此身化红烛,甘为他人做嫁衣;就是要学习其身上的.“工匠精神”,对组织工作迷恋至极、钻研至深,精雕细琢、精益求精,哪怕工作做到了99%,也要投入100%的精力去攻克最后的1%;就是要学习其身上的“愚公精神”,工作中不找“借口”只找“突破口”,不讲“因为所以”只讲“即使也要”,善于打硬仗、敢于闯难关,咬定目标、接续奋斗,努力追求组织工作的“极限值”。

第三重境界:追求“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的“无我”之境,以公心赢得民心。“在办公室睡坏了4张行军床”“走遍全省362个乡镇,解决了村(社区)干部报酬偏低、干部素质提升、牧民安居等一大批实际问题”“休息二字好像与他无缘,只要和他联系,他几乎都在工作”……朱治国的时间和精力几乎都给了党、给了人民、给了事业,他用脚步丈量民情,踏遍山山水水,走进千家万户,深刻诠释了一名组工干部心系基层、服务群众的责任担当。“些小吾曹州县吏,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学习朱治国舍小家为大家的为民情怀,始终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用干部的“辛苦指数”换群众的“幸福指数”,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办事决策想着群众、服务群众,切实把对群众有感情、为人民办实事的干部用起来,把党建项目、实用人才下派下去;要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和群众坐一条凳、喝大碗茶,让情况在一线明了、措施在一线制定、问题在一线解决;要从群众的笑脸中找到工作的答案,工作做得怎么样,不要光看领导是否点头,还要看群众是否点赞。

朱治国光荣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朱治国同志在干事中铸造了忠诚,在坚守中诠释了本色,在求索中找到了难题办法。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朱治国同志看齐,主动对表对标,不断锤炼忠诚之心、实干之风、自律之志,用“笔墨纸”,书写“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生命答卷。

执“信念之笔”,书写“一心向党、对党忠诚”的初心答卷。

从21岁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远离城区的戈壁乡镇工作,3年内成长为格尔木市郭勒木德乡(现郭勒木德镇)党委副书记,再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办公室主任,后来又任副部长,朱治国人生履历中的每一个经历都有坚持真理,求真务实的足迹;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守,用碧血丹心的信念诠释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用行动践行了“党让我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初心誓言,用生命坚守了共产党人“在党为党、在党爱党、在党忧党”的精神高地。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标杆,自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做到政治方向不偏、政治站位不错;要深入学习贯彻__,切实把__铸入思想、融入灵魂、化为信仰,做到真学真懂、笃信笃行;要积极汲取朱治国同志“对党忠诚”的精神伟力,不断增强使命感和责任感,挑起重担、练就本领,用实际行动诠释“一心向党”的初心使命。

着“实干之墨”,书写“全心为民、求真务实”的民生答卷。

“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朱治国同志参加工作这20多年来,坚持理论联系实践,时刻不忘我们党来自人民、根植人民,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精神谱系。面对基层干部文化水平偏低的问题,他身体力行,积极下基层开展调研,跑过全省362个乡镇、大部分村(社区),创造性提出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进了校园,有了知识提升的机会;面对基层干部待遇偏低的问题,朱治国连日加班牵头拟草报告和方案,出炉并实施了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有效解决了干部待遇偏低的堵点问题;广大党员干部要向朱治国学习,困难面前不弯腰、压力面前不低头,认准的事,对党和人民事业大有裨益的事,再难也要勇向前,努力用自己的辛苦指数提升群众的幸福指数。要保持“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闯劲,敢为人先的志气,主动深入一线、联系基层,用脚下的泥土味察实情、听民意、解民忧,真实掌握群众所思、所想、所忧、所盼的第一手资料,做到情况在一线掌握、措施在一线落实、问题在一线解决、成效在一线体现,力求把“问题清单”转化为“解决方案”。

选“作风之纸”,书写“一尘不染、严以律己”的廉政答卷。

在朱治国看来,权力是“责任田”不是“自留地”,是为民造福的“公器”而非为己谋利的“私器”,因此才对“身边人”“家里人”一以贯之的.严格要求,从源头上杜绝了踩“红线”、闯“雷区”和被“围猎”的情况发生,真正做到一尘不染、严以律己。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树立正确权力观政绩观,践行“贪生怕死莫入此门,升官发财请往他处”的职业操守,莫让“就一次”“一点点”的“小随意”麻痹、侵蚀和玷污自己;要补足共产党员的“精神之钙”、把稳“思想之舵”,始终把纪律挺在前面,切实关牢思想越界的“闸门”,拧紧清正廉洁的“心弦”,做到不为人情世故所缚、不为歪风邪气所扰;要坚持“打铁必须自身硬”的理念,勤掸“思想尘” 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以榜样引领前行,扣好扣实扣正人生的第一粒“扣子”。

朱治国事迹青年干部学习心得体会

近日,《新闻联播》以《朱治国: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为题,报道了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朱志国同志从事组织工作22年,始终兢兢业业、为民服务,大力推进党建和扶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43岁的朱治国用至死不渝的信念、忠诚、勤奋、担当刻画了优秀的共产党人形象。广大组工干部应向朱治国同志对标看齐,让榜样的力量充盈心灵,化作干事创业的强大动力。

理想信念是立党兴党之基,也是党员干部安身立命之本。自21岁大学毕业之后,朱治国同志工作22年一直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以实际行动书写了对党忠诚,对事业赤诚,对人民真诚的最美华章。作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旗帜”,看一看彼此的差距,仔细反思有没有坚定以党的旗帜为旗帜、以党的方向为方向、以党的意志为意志;有没有把组织安排的各项工作任务扛在肩上,落实到行动上,体现在成效上。

以榜样为“光”,锻炼本领,厚植“坚实底气”。“不论我们国家发展到什么水平,不论人民生活改善到什么地步,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思想永远不能丢。”“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作金。”朱治国同志用实干不断增强自身底气,全省启动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后,他迎难而上,深入基层开展调查研究,积极统筹各类资源,调动各方力量,让4149个行政村最终实现村集体经济“破零”;主动提出并大力实施村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无数个多个日日夜夜里,青海大地上布满了他走过的痕迹,办公室时常彻夜长明的灯盏和工整清晰的四五十本笔记就是他一心为民、苦干实干最好的证明。作为组工干部,当以朱治国同志为“灯塔”,在实干中充实自己,在思考中塑造自己,在行动中提升自己。

以榜样为“镜”,磨炼品性,凝聚“浩然正气”。朱治国曾说,只有为人干净,做事才能坦荡。尽管身居重要职位,但他始终把权力用到该用的地方,他与妻子异地生活2年,他没因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身边其他的亲戚朋友也都知道朱治国的“油盐不进”,没沾上他一点“光”。他用一言一行诠释了党员干部的“清心寡欲”,坚守住了手中权力的“一尘不染”。作为一名组工干部,也必须做到公私分明、作风清正,不该说的坚决不说,不该做的坚决不做。要坚持“三省吾身”,掸除思想上的灰尘,擦亮初心、激扬动力,做底色干净、风清气正的组工干部和新时代青年。

朱治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新华社发表文章《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记叙了一位用生命燃烧组工事业的组织部长事迹。20余年的组织工作是历练、是坚守、更是求索,朱治国同志在历练中锻铸了忠诚,在坚守中诠释了共产党员本色,在求索中找到了难题出路,他用自己“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彰显出组工干部“事事让人放心”的可靠,树立起一道实干担当、一心为民、廉洁忠诚的新时代好干部精神坐标。广大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见贤思齐、履职尽责,以“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姿态续写伟大事业。

这是一张善作善成的答卷。

22年的工作生涯,一直坚持切实际、干实事,面对诸多基层治理难题,统筹完成调研、谋划、协调系列任务,推动解决村(社区)干部报酬偏低、干部素质提升、牧民安居等实际问题。问题面前能开处方,梗阻面前善扎银针,他以“真抓实干,马上就办”的态度、速度、力度,让基层干部得实惠、有干头、有盼头,竖起了担当实干的“好典型”。“大道至简,实干为要”,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各位组工干部要赓续光荣传统,用“实干”来“说话”,树立“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正确政绩观。自觉到基层一线锻炼,到困难大、矛盾多的地方磨练能力,到急难险重的任务中淬炼意志,在实践中锻造善于担当的“宽肩膀”,磨砺能经风雨的“铁肩膀”,以苦干实干、创造实绩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这是一张一心为民的答卷。

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工作以后,只要有机会便深入基层调研走访,看实情、听心声、问冷暖,寒来暑往,他的足迹遍布了全省三百多个乡镇和两千多个村庄。2019年元宵节前,玉树遭遇雪灾,为了帮助冰天雪地里抢险的基层干部,为了眼巴巴等着救援的老百姓,他只身赶往现场了解受灾情况,连夜加班完成灾情考察报告。朱治国同志身体力行展现出“甘为民仆耻为官”的公仆情怀,广大组工干部要立牢“公仆志”,以“在其位、谋其职、尽其能”的目标,办好人民群众牵肠挂肚的民生大事,做好人民群众天天有感的关键小事。坚持多走入基层、走入一线、走入田间地头,和群众面对面亲身体验、直面问题、精准把脉、精确制导,确保“干的事”能够准确对接群众“盼的事”,直达“民生”,方能直达“民心”。

这是一张克己奉公的答卷。

“人民群众最痛恨腐败现象,腐败是我们党面临的最大威胁。”身为省级领导干部,朱治国绝不为家人、朋友、同事谋求一丝“福利”,要求身边人“清心寡欲”。在妻子与病魔抗争的8年中,他省吃俭用、卖房筹钱,从没伸手要过一针一线,从没向组织提过一句要求,他用行动诠释了组工干部的廉洁本色,彰显了组织工作的清风正气。为政清廉,才能取信于民,作为组工干部,我们要勤掸“思想尘”、多思“贪欲害”、常破“心中贼”,对照__,以严格的组织意识、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要求自己。正确对待权力,做到制度之内“不缺位”,制度之外“不越位”,同时要守住权力“后院”,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坚持以德养家、以廉持家,滋养清正廉洁的作风。

朱治国事迹青年干部学习心得体会

在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朱治国因长期的一线奔波和超负荷的工作,身体严重透支,突发心源性猝死,永远离开了这片他深爱的青藏高原,朱治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对事业的无比热爱,用忠实践行了一名党员干部的职责使命,用生命诠释了新时代党和人民的好公仆形象。

“到基层去,多走多听”,他是热爱乡土的好公仆。作为城里来的优秀大学毕业生,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一工作就跟农民和乡村干部打交道的经历,让他深知基层不易,而这段经历也造就了热爱基层的朱治国,作为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他不忘“到基层去,多走多听”的承诺,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截至离世前,全省4149个村庄,已走完一大半,一张被标记村名的地图,记录了他的足迹,也见证了他的坚守。如今,每个青年干部都肩负着党和人民的使命和重托,当学习朱治国同志甘于奉献、沉下身子、扎根基层的精神品质,让青春的汗水洒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将生命的足迹印在广袤的乡野大地之上。

“查实情”“听心声”,他是实干担当的好干部。“小身板蕴藏着大能量!”这是同事们对他一致的评价。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不仅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更是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亲自带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大力推动抓党建促脱贫攻坚,推动青海省4100多个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快速发展。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朱治国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经常废寝忘食,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真正用生命诠释了“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广大党员干部当以朱治国为榜样,树立深入百姓、体察民情的责任意识,面对困难保持“越是艰险越向前”的干事品格,努力做实干担当的好干部。

为人干净“零污染”,他是清正廉洁的好党员。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朱治国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对手中的权利保持着敬畏之心。工作生活中,他对腐败问题“零容忍”,洁身自好“零污染”,2004年底朱治国从格尔木市调到省委组织部工作,妻子屈敏还在格尔木的电视台当播音员兼记者,异地两年,他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下基层时,为了避免有人往车上放东西,他上车前都要亲自检查,当面打开退回去。古人言:“寡欲以清心。”做朱治国的朋友也要清心寡欲,朋友聚会中,他要求决不许带“一个外人”,不许在公家事上多说“一个字”。正是朱治国这种不让亲友们“沾”一点“光”,工作中见不得“一个小人”得廉洁作风,成就了组织工作的清风正气。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怀德修身、严以律己,用清廉恪守为民初心,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朱治国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字

眼下,青藏高原漫天雪花,尽显苍茫。而深夜的西宁,那盏长明的灯没有亮起,年仅43岁的朱治国,倒在了他用脚步丈量的基层一线,用热爱与担当燃尽一生,点亮了“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组工灯塔。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擦亮组工干部的精神底色,用心做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小身板蕴藏着大能量!”朱治国如同萤火虫,短暂的绽放照耀了漫长的夏夜。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洒落在青藏高原,熠熠生辉。每一个组工干部要甘当小小萤火虫,勇敢、轻灵地游弋于天地之间,即便渺小微茫,依然在暗夜里奋力发光,执着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艰苦奋斗,争做自力更生的组工干部。月下微光,树中流星。古人认为萤火虫生于腐草之间,却“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有自力更生的精神。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当时的领导和同事对一致评价: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广大组工干部要勇于跳出“舒适圈”,积极主动奔赴基层一线、偏远地区、艰苦地方,脚踏实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与魄力,磨炼踏实的工作意志、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历练丰富的工作经验,用困难与挫折来提升实战本领,带头冲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抗震救灾、乡村振兴第一线,当先锋、做表率。

勤奋好学,争做业务精通的组工干部。古有车胤囊萤夜读,后人把书房称作“萤窗”,隐喻苦读不辍,亦砥砺世人像萤火虫那样努力发光,自强不息。对于学习,朱治国同志也始终有一种“不知足、知不足”的紧迫感,他写到:“每天都有新思考、新体悟、新收获,这种感觉很美妙,很久都没有这种充实的感觉,只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消化吸收不充分。”广大组工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工作做实、做精、做细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多下“真功夫”,少搞“花架子”,系统掌握基层组织建设、干部管理、人才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业务知识,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干”的综合型人才,争当政策通、活字典、笔杆子和多面手,以精通的业务知识为党员、干部、人才更好地服务,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以民为先,争做党性最强的组工干部。朱治国同志的水杯,刻着“以正治国”4字。一路走来,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急难愁盼,想千方、设百计,把基层党组织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等问题解决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满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组工干部要带头筑牢群众观念,把服务群众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换来群众“事事放心得下”的幸福感,努力创造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业绩,让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党,永远跟党走。

清正廉洁,争做光明磊落的组工干部。萤火虫携光华而自照,一身光明,一生光明,如有德之君子、无迹之至人,心中有尺,言行有度。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朱治国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对手中的权力保持着敬畏之心。他时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夜之萤,虽照不了方圆之地,却亦能映照自身行止。这是在警示明人不做暗事,君子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组工干部要敢于按事实说话、按原则说话,说真实的话、说正义的话,坚守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克服“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等不良现象,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严守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做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考验的好干部。

“若非天上去,定作月边星。”要知道,萤火虫从来不是为了长久发光而发光的,哪怕一息微光,亦能照亮那方小千世界。我们也许是一名平凡的组工干部,但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一只萤火虫,只要愿意发光,就能够给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提供一点帮助,给夜带来一盏盏闪闪游动的灯,去照亮每个有困难的人、需要帮助的人。

朱治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朱治国同志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用生命书写了无愧于党和人民的优异答卷,是新时代组工干部的楷模、组织部门领导干部的榜样。

榜样催人奋进,榜样给人力量。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应以朱治国同志为楷模榜样,解锁“生命答卷”背后“忠诚”“干净”“担当”的精神密码,化激励为动力、化感动为行动,扛起时代责任,以踔厉奋发、勇毅前行的姿态在新征程上谱写组织工作新篇章。

解锁“生命答卷”背后的精神密码,是矢志不渝、一心向党的“忠诚密码”。

“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这是朱治国同志矢志不渝、一心向党的真实写照。作为优秀的大学毕业生,朱治国放弃了一线城市的“风花雪月”,坚决服从组织分配,满腔热忱地来到西宁市800公里以外戈壁乡镇工作。从基层党建考核到干部考察,从村“两委”报酬调整调研到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从基层换届选举到党员教育培训……朱治国同志面对“环境恶劣、条件拮据”的现实困境,始终恪尽职守、忘我工作,用坚守和奉献践行着“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承诺,将自己的一生献给了党的组工事业。作为新时代组工干部,要像朱治国同志一样一心一意、毫无条件地对党忠诚、对人民忠诚,切实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在大是大非面前始终保持头脑清醒、立场坚定,服从组织安排、听从组织指挥,以实际行动彰显对党绝对忠诚的品格,为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不懈奋斗。

解锁“生命答卷”背后的精神密码,是清正廉洁、克己奉公的“干净密码”。

“全党同志都要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做到克己奉公、以俭修身,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朱治国同志作为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终牢记党的教诲,对手中的权力保持着敬畏之心。工作生活中,他对腐败问题“零容忍”,洁身自好“零污染”,始终奉行“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一生坚守为官从政的底线。于公,他告诫身边同事“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别人求你办事,凡是违反原则的,要学会说不”;于私,他从不向组织提要求、讲条件,也从未利用职权之便为家人、朋友谋取私利。正是朱治国这种不让亲友们沾一点“光”、工作中见不得“一个小人”的“干净作风”,成就了组织工作的清风正气。作为新时代的组工干部,要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干净作风”,始终坚持公道正派职业操守,严格按党性原则办事,做到不越“雷池”、不乱“章法”,拧紧廉洁自律的“总开关”,牢牢守住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解锁“生命答卷”背后的精神密码,是务实笃行、攻坚克难的“担当密码”。

“做人要实,干工作更要务实”“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朱治国同志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朱治国分管基层党建,为有效解决基层党的建设薄弱问题,始终本着“再难也要把事情办好”的干事劲头,在寒冬缺氧季驱车几千公里来往于数百个村社察实情、听心声,即使嘴唇冻得发紫、眼镜布满冰霜也阻挡不了他开展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村级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等工作的“步伐”……通过一次次上高原、进牧区、走村舍,推动解决牧民安居、村级集体经济薄弱、干部素质提升等实际问题,真正让农村基层党组织成为乡村振兴的“主心骨”。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迈步新征程,在前进的道路上有“大陡坡”“烂泥泞”“深沼泽“,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时刻葆有坚韧不拔的精神去面对、时刻坚定锲而不舍的态度去斗争,把职业当成事业、把责任当成重任,立足工作岗位和自身优势,深入一线体察民情、了解民意,找准问题、精准谋划、制定措施,真心实意帮助人民群众解决“急难愁盼”问题,用担当作为稳稳托举起老百姓的“幸福梦”。

朱治国事迹青年干部学习心得体会

2022年6月11日,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同志与世长辞。在短短的43年生命历程中,朱治国始终坚持以勤勉浇灌信念,用担当书写忠诚,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党、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自己的答卷。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精神,崇高事业需要榜样引领。朱治国同志的先进事迹是有形的正能量、鲜活的价值观,是看得见的标杆、触得到的力量。在迈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新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标杆,追寻榜样奋斗足迹、凝聚奋进磅礴力量,以“愿得此身长报国”的韧劲儿、“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亲劲儿、“不用扬鞭自奋蹄”的拼劲儿一抓到底,共同谱写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篇章。

以榜样为标杆,汲取“愿得此身长报国”的忠诚“韧劲儿”。“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这是朱治国生前常说的话。作为爱党爱国、敬业奉献的典范,从事组织工作20余年来,任时光变幻流转,朱治国始终坚守初心、牢记使命,对党的忠诚始终如一。在他身上,我们看到了一名共产党人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和强烈的责任心。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党的事业、人民的事业,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党员干部必须发自内心、坚定不移、不讲条件地对党忠诚,要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和热爱牢记在心目中、落实在行动上,以坚定的理想信念砥砺对党的赤诚忠心,始终忠于党,忠于人民,以人民利益为重,不为风险所惧、不为干扰所惑,使对党绝对忠诚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坚如磐石、不可动摇。

以榜样为标杆,汲取“俯首甘为孺子牛”的为民“亲劲儿”。“对领导干部来说,无功就是过,不干事是最大的错误。”朱治国的读书笔记的一句话,道出了共产党人应有的价值追求。青海省有4149个村庄,朱治国同志却早已走完一大半。他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穷极一生奉献给了党和人民的事业,至死不渝。只有心中有民,倾注真情,才能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信任,让组织放心,让人民满意。广大党员学习和弘扬朱治国无私奉献的态度,就要像他那样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坚持做到扑下身子、放下架子、丢下面子、干出样子,问一问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听一听群众的所需、所盼、所愿、所想,切实用“奉献指数”“辛苦指数”换取人民的“幸福指数”。

以榜样为标杆,汲取“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实干“拼劲儿”。大学毕业后,21岁的朱治国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驻扎戈壁乡镇工作,事无巨细,毫无怨言,他用艰苦奋斗填满一场青春,塑造了一个共产党员“鞠躬尽瘁、矢志拼搏”的光辉形象,深深地铭刻在人民心中。干事担事,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在、价值所在,也是青年干部成长成才的关键。奋斗新时代、奋进新征程,我们还会遇到各种风险挑战,全党必须准备付出更为艰巨、更为艰苦的努力。广大党员干部要认真学习朱治国同志艰苦奋斗精神,特别是在应对急难险重工作、复杂艰巨挑战中,要主动作为、敢于担当、尽心尽责,敢于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不怕当“热锅上的蚂蚁”,勇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新征程上的坚定者、奋进者、搏击者。

朱治国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字

日前,中共中央组织部作出决定,追授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省委两新工委原书记朱治国同志“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称号,并在组织系统广泛开展向朱治国同志学习活动。

甘为人梯是组工干部党性的具体体现,是组工干部特有的一种内在品质。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用生命在青藏高原上搭建起一架“人梯”。新时代新征程,广大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涵养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扛起改革发展的责任担当,永葆清正廉洁的政治本色,以一个让国家放心、让群众信赖的“人梯”形象在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上踔厉奋发、笃行不怠。

致敬他以“革命理想高于天”的信念“甘为人梯”,从“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中砥砺忠诚品格。

组工干部当“人梯”,坚守的是理想信念,淬炼的是党性修养,彰显的是政治品格,容不得半点淡漠动摇。朱治国18岁入党,党龄比工龄更长。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在他生前最后两个月,为筹备青海省第十四次党代会,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忍受着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每天马不停蹄地调研、座谈……出差完,他没有一次直接回家,在办公室睡坏了4张行军床。每天准时上班,从不准时回家,当别人问他“你天天没日没夜干,图个啥?”他严肃地说:“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对党忠诚,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学习他信念如磐、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坚定拥护“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始终保持对党绝对忠诚、对事业绝对热忱,以坚定的信仰、如磐的信念走稳走好新的赶考之路。

致敬他以“舍我其谁挑重担”的决心“甘为人梯”,从“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中练就“铁的肩膀”。

组工干部当“人梯”,肩扛的是时代重担,担当的是历史使命,彰显的是实干精神,容不得半点敷衍懈怠。从柴达木盆地东南角的小城都兰,到荒漠戈壁上拔地而起的新城格尔木,再到世界高海拔省会西宁,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朱治国始终勤勉敬业、恪尽职守。为解决好村“两委”班子成员学历偏低、能力不足问题,创新实施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让3200余名村干部走进校园,提升文化素质和履职能力,为乡村振兴打下了良好基础。面对青海省近80%的村集体经济发展滞后问题,牵头制定出台《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提出了集体股份分红型、盘活集体资产型等7种发展模式。2020年底,青海省行政村村集体经济全部实现“破零”。新时代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面对困难挑战,切实做到不信邪、不怕鬼、不怕压,知难而进、迎难而上,在摸爬滚打中练就过硬本领,在抵御重大风险、应对重大挑战中磨炼出“铁的肩膀”,不仅让人民群众“踩”得放心,更让自己在“甘为人梯、勇于担当”的实践之中成为可堪大用、能担大任的栋梁之才。

致敬他以“只留清白在人间”的淡然“甘为人梯”,从“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中读懂廉洁本色。

组工干部当“人梯”,支撑的是党的事业,承载的是组织重托,彰显的是清廉本色,容不得半点私心杂念。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他与妻子异地分居两年,却没为妻子调动找过一个人;他与厅级干部的表哥约定“在家称兄弟,外面称职务”;他下乡返程前,上车前都要检查,有东西就当面退回去。他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从事组织工作近20年来,朱治国始终奉行“勤勤恳恳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的信条,一生坚守为官从政的底线,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自己水杯刻着的“以正治国”四个大字。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镜,怀德修身、严以律己,心不动于微利之诱,目不眩于五色之惑,以不卑不亢、淡泊名利的优良品质涵养一颗“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淡然初心,化身成为“愈长愈稳、愈久愈坚”的时代“人梯”,书写无愧于党和人民的精彩人生。

朱治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一篇关于“一名组织部长的生命答卷——追记青海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朱治国”文章引发关注,朱治国同志作为边远地区的一名干部,从戈壁乡镇工作到用双脚走遍全省362个乡镇,朱治国同志克服种种困难,认真践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他用自己的行动去书写无悔的青春赞歌。

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43岁的朱治国,把根深深扎入基层,足迹遍布青海各地。在22年的工作生涯中他毫无怨言,始终保持敢闯敢拼的工作态度,锐意进取的精神状态,立志走完青海所有的村庄,真正做到了一名“心中有政治,眼中有方向,脚上有泥土,手上有方法,头上有红线,肩上有使命”的优秀组工干部。

朱治国常说,做党的干部,从事组织工作,必须讲党性、讲政治,懂规矩、讲规矩,按规矩办事;要毫不犹豫服从组织安排,尽心竭力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不跟组织谈条件、讨价钱。他还说,“权力要用到老百姓身上!”,所以他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忍受着超过4200米高海拔缺氧带来的头痛、失眠,每天马不停蹄地调研、座谈……他用生命诠释了一名新时代党员干部、组工干部的职责使命,始终同人民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处,深入基层为群众办好实事,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扛起“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答好时代赋予的“组工答卷”。

朱治国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手中的权力,一尘不染,从来没有用公权为家人亲戚以及朋友们走过一次便利,他就是这样严守着底线,用干净来诠释一名党员干部的诺言。所谓干净就是,就是要不论从入党,还是当一名干部,在每一个环节,都要确保自己的思想是干净清澈的,坚决做到为人民服务,坚决抵制各种歪风邪气,不良思想。

朱治国的事迹让我们明白,只有做事实事求是、开拓创新,谦虚谨慎、艰苦奋斗、严于律己才能把工作的落脚点和着力点放到办实事、求实效上,做到善始善终、善做善成,不断开辟事业发展新天地。

朱治国同志事迹心得体会范文

眼下,青藏高原漫天雪花,尽显苍茫。而深夜的西宁,那盏长明的灯没有亮起,年仅43岁的朱治国,倒在了他用脚步丈量的基层一线,用热爱与担当燃尽一生,点亮了“心中有信仰,肩上有担当”的组工灯塔。组工干部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擦亮组工干部的精神底色,用心做好走好新时代的“赶考路”。

“小身板蕴藏着大能量!”朱治国如同萤火虫,短暂的绽放照耀了漫长的夏夜。他用日复一日的行动,将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洒落在青藏高原,熠熠生辉。每一个组工干部要甘当小小萤火虫,勇敢、轻灵地游弋于天地之间,即便渺小微茫,依然在暗夜里奋力发光,执着地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艰苦奋斗,争做自力更生的组工干部。月下微光,树中流星。古人认为萤火虫生于腐草之间,却“虽缘草成质,不借月为光”,有自力更生的精神。21岁的朱治国没有留恋城市,通过考录后服从组织分配,到距离西宁市800公里以外的戈壁乡镇工作。当时的领导和同事对一致评价:不挑活儿,入户填表、农田调研、写简报、接待群众,每天“两眼一睁,忙到熄灯”,毫无怨言。广大组工干部要勇于跳出“舒适圈”,积极主动奔赴基层一线、偏远地区、艰苦地方,脚踏实地开展工作,扎扎实实做好每一件小事,拿出“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的精神与魄力,磨炼踏实的工作意志、锤炼过硬的工作作风、历练丰富的工作经验,用困难与挫折来提升实战本领,带头冲在疫情防控、防汛抗旱、抗震救灾、乡村振兴第一线,当先锋、做表率。

勤奋好学,争做业务精通的组工干部。古有车胤囊萤夜读,后人把书房称作“萤窗”,隐喻苦读不辍,亦砥砺世人像萤火虫那样努力发光,自强不息。对于学习,朱治国同志也始终有一种“不知足、知不足”的紧迫感,他写到:“每天都有新思考、新体悟、新收获,这种感觉很美妙,很久都没有这种充实的感觉,只是感到时间不够用,消化吸收不充分。”广大组工干部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工作做实、做精、做细作为自己的职业追求,多下“真功夫”,少搞“花架子”,系统掌握基层组织建设、干部管理、人才工作等方方面面的业务知识,努力把自己锻炼成“提笔能写、上台能讲、遇事能干”的综合型人才,争当政策通、活字典、笔杆子和多面手,以精通的业务知识为党员、干部、人才更好地服务,树立组工干部良好形象。

以民为先,争做党性最强的组工干部。朱治国同志的水杯,刻着“以正治国”4字。一路走来,他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聚焦急难愁盼,想千方、设百计,把基层党组织缺资源、缺资金、缺人才等问题解决好,用责任与担当书写了一名组工干部满心为民的公仆情怀。组织工作是做人的工作,组工干部要带头筑牢群众观念,把服务群众作为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到群众困难的地方去排忧解难,到群众意见多的地方去理顺情绪,到出现新情况新变化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到工作推不开的地方去打开局面,切实为人民掌好权、用好权,以“时时放心不下”的责任感换来群众“事事放心得下”的幸福感,努力创造出经得起人民检验的业绩,让人民群众衷心拥护党,永远跟党走。

清正廉洁,争做光明磊落的组工干部。萤火虫携光华而自照,一身光明,一生光明,如有德之君子、无迹之至人,心中有尺,言行有度。在组织部门工作多年,朱治国同志始终牢记党的教诲,对手中的权力保持着敬畏之心。他时常告诫下属:“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赋予的‘责任田’,不是‘自留地’。”夜之萤,虽照不了方圆之地,却亦能映照自身行止。这是在警示明人不做暗事,君子要光明磊落,堂堂正正。组工干部要敢于按事实说话、按原则说话,说真实的话、说正义的话,坚守自己的神圣职责。坚决克服“酒杯一端、政策放宽”“吃人的嘴软、拿人的手短”等不良现象,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防微杜渐,警钟长鸣,严守思想防线,严守纪律红线,严守道德底线,做一个经得起时间检验、经得起群众考验的好干部。

朱治国事迹心得体会

拜读朱治国同志事迹后,心中感慨万千,不禁肃然起敬。一个正值美好年华、中流砥柱的模范机关干部悄然无息的离开了这个世界,但回望他所做出的卓越业绩确是常人所不及的。他既是一个平凡的机关干部但却肩负使命、负重前行又是那样高大伟岸。他是党的好干部、人民的好公仆,是我们学习的“全国优秀组织工作干部”。

两天来,我思考着,应该学习他什么呢?我想一是学习他政治坚定、坚持原则的精神。他真的做到了党叫干啥就干啥,用日复一日的行动,诠释着对党的无限忠诚,对事业的无限热爱。二是学习他恪尽职守、精益求精的精神。他始终以“时时放心不下、事事放心不下”的态度对待每一件事、每一项工作,无论是分内的还是分外的工作都会履职尽责、恪尽职守。他“周到、细致”对工作,他“心里有本账”“干事有章法”,他担当尽责、争先进取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三是学习他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的精神。他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做到吃苦在前、享受在后,其大公无私的高尚品德值得称赞。四是学习他廉洁奉公,一身正气、两袖清风的精神。他时刻把各项纪律挺在前面,深入基层,密切党群关系,“把一切权力用着老百姓身上”,在百姓心中树立起人民公仆的良好形象。

我作为一名老党员,身为党务工作者,虽然退休不在岗,但要身在党、心在党,做到爱党、护党,时刻保持清醒的政治头脑,在退休人员中树立党员的良好形象,尽力做好支部的党建和党务工作,紧密联系“候鸟”党员和人才,发挥其聪明才智为五指山经济社会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朱治国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踏遍青山,用勤恳书写使命。

从柴达木盆地东南隅的小城都兰,到省城西宁;从怀抱一腔热血扎根基层的大学生干部,到青海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在朱治国同志的人生经历中,他用日复一日的勤恳,担当起为人民服务的使命与初心。他曾连续30多天吃住在单位,每天工作到深夜一点;也曾率队到平均海拔超过4200米的玉树藏族自治州调研;还曾3天时间,行程1500公里,走了近50个村……朱治国同志的一生,始终恪守着“党让干啥就干啥,接过来就必须干好”的信念,把这份精神力量融汇入工作的每一点一滴中,数十年如一日,不知疲倦、不辞辛劳。在如今的新时代里,党的事业和国家的未来,寄托在每一位奋斗的干部肩上。党员干部要始终以勤恳奋斗自我砥砺,学习朱治国同志的奋斗精神,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为新时代建设付出心血与汗水,以实际行动展现党务工作者的优秀品质和时代风貌。

甘为孺牛,在基层服务人民。

培训3200余名村干部,走访326个村镇,朱治国同志的眼里,是始终难以忘怀的基层群众与干部。他深刻地认识到,群众工作与其他工作不同,没有可量化的详细指标,讲了再多的话、发了再多的文件都不如群众的一个笑脸、一句肯定来的实在。人民公仆的初心,要在换位思考、全情投入的为民考虑,在软语慰藉、周到细致的服务中予以体现和诠释,用切切实实的工作,润泽基层群众的心灵。脚底沾泥,奔走一线,调查研究,体察实情,朱治国同志带着为群众服务的真情实感、为群众解决困难的坚定决心,实施了青海省村干部报酬调整方案,领导村(社区)换届选举工作启动。桩桩件件,背后都是俯首为民的担当。党的工作重心在基层,执政基础在基层,活力源泉在基层。作为党的干部,我们要以朱治国同志为榜样,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真正了解到群众的所需所盼、所忧所愁,面对困难不回避、敢克服,把青春与热血挥洒在基层的热土中。

躬行践履,以实干不渝初心。

心怀信念,笃志前行。二十余年的组织工作里,朱治国同志始终忠诚履职、勤奋敬业、担当作为,为人民群众解决一个又一个切身难题。《关于实施全省村集体经济“破零”工程的指导意见》的出台落实,让两年内六成村集体经济收益达到10万元以上;研究制定《加强基层党建工作的若干意见》等多个高质量指导性文件,高效推动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谋划推动青海省“组织体系建设三年行动”和“党员教育工作体系化建设”,为青海输送了一批又一批高素质人才……许多工作的背后,都有朱治国同志兢兢业业、笃行不辍的身影。他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干精神,在广阔的青海大地上锤炼出一片为民服务的丹心。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干奋斗,是党的优良传统,更是与人民血脉相连的精神底色。正如朱治国同志所说:“少说‘干不了’,多想‘怎么干’。”在新时代道路上,党员要始终用实干精神担当起时代重任,精益求精、艰苦奋斗、不计得失、迎难而上,将初心使命镌刻在祖国的大地山水间。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在党的队伍里,像朱治国同志这样的好榜样还有许多。他们或躬耕在基层一线的田间地头,或奋斗在楼宇林立的行色匆匆,从无垠的瀚海到巍峨的群山,处处是他们的身影,处处有他们的故事。正是这样无数的奋斗者,汇聚起中国建设者不竭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建设者继往开来,勤勉不息,肩挑重担,不负人民。

朱治国个人资料。

朱治国事迹青年干部学习心得体会

这是青海西宁最好的季节,43岁的朱治国却在母亲和儿子的哭声中撒手诀别。

看了朱治国同志的事迹,在党员干部泪目感叹的同时,更应该从其优秀的品质,从其履职一丝不苟的工作中,获得启示,什么是优秀的组工干部,朱治国同志用实干,用巧干给组工干部做出了表率,用生命书写了组织干部的答卷。

朱治国同志的事迹媒体报道有很多,那样多的事迹,根本不用我们一一进行解读,实干、担当,他就如同是一块砖,组织把自己放在哪一个工作岗位上,都做到了默默无闻,任劳任怨。在工作上更讲技巧,特别是基层党建建设工作中,他根据当地基层干部的现状:青海4149个村32000多名“两委”干部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占80.12%,工作中“有想法、没办法”“有力气、没技术”的问题普遍存在,成为制约乡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因素。面对阻碍基层党建发展普遍存在的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成了建设基层党建的首要任务。为解决这些问题,将基层党建建设提升到一个新高度,让基层干部在致富的道路上真正成为带领百姓致富的领头雁、带头羊,朱治国同志决定从提升这些基层干部的学历入手,并且他说干就干,为基层党建建设打造一条新路子。

在这一项工作中朱治国同志有想法,也立刻见行为,开展深入调研,联合青海开放大学、市州电大骨干教学力量赴湖南“取经”,科学规划专业和课程,还制定激励报名的有效办法。经过他的多方运作,2019年秋天,青海“党支部书记能力提升工程”“村(社区)干部学历素质提升工程”创新实施。在这一项工作中,为了解决参加学习基层干部的经费问题,青海规定村和社区干部接受教育的5000元学费由州市县区组织部承担80%,学员个人承担20%,毕业后颁发国家开放大学毕业证。不到三年,青海培训基层干部35.29万人次,3000余名村(社区)干部参加学历教育。此项工作也被很多省市借鉴。在做好这项工作的基础上,青海省在2016年到2020年间连续两次提高村、社区干部年度报酬。有了学历,提升了基层干部的薪水,基层党建的创建谱写了新篇章,干部谋事干事的积极性更是有了。朱治国同志在基层党建工作中所探索出来的路子为青海省基层干部管理闯出了一条道路,同时也为全国其他省市在基层干部党建工作中做出了表率,提供了思路。

朱治国同志走了,是家庭的损失,是群众的损失,更是我们党的损失。人民的公仆,组织干部学习的标杆,朱治国同志永远活在人民心里。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