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对自己过去的经历和成就进行总结和回顾,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指导。以下是一些关于心得体会的精选范文,希望对大家写作有所帮助。
昨晚8点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30分钟后,由远征二号上面级和实践十七号卫星组成的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圆满成功。
长征一号、长征二号、长征三号、长征四号、长征六号、长征十一号、长征七号、长征五号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家族。
“长征火箭家族”的诞生要从1958年说起。1957年10月,苏联发射了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58年5月,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八届二中全会上提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1966年5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定名为东方红一号,运载火箭定名为长征一号。经过长期艰苦的努力和探索,1970年4月24日,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将中国首颗自主研制的东方红一号科学试验卫星成功送入太空。中国由此成为继苏、美、法、日后,第五个能够独立发射人造地球卫星的国家。
1975年11月26日,长征二号运载火箭发射返回式卫星一举成功,3天后卫星返回地面。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航天器返回技术的国家。
长征二号先后有长征二号c、长征二号d、长征二号e、长征二号f等改进型。其中,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是我国第一个载人运载火箭,1999年首飞成功,20xx年10月15日,长征二号f运载火箭将神舟五号飞船送入太空。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长征三号运载火箭是在长二基础上于1984年研制成功的,增加了第三级低温高能液氢液氧发动机。为了适应通信卫星容量和重量不断增大和变化的要求,此后我国相继研制出长三甲、长三乙、长三丙三种运载火箭,被称为“长三甲”系列,不仅拓展了我国火箭使用范围,也成功打入了国际市场。
20xx年10月24日,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中国首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送入预定轨道。20xx年12月2日,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将嫦娥三号探测器成功送入太空。之后,嫦娥三号探测器圆满实现月面软着陆,玉兔号月球车实现月面巡视勘察,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成功实现航天器地外天体软着陆的国家。
20xx年6月25日,我国新一代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首飞成功。这是长征系列运载火箭的第230次飞行。作为我国新一代高可靠、高安全、无毒、无污染的中型运载火箭,长征七号近地轨道运载能力达到13.5吨,比大家熟悉的长征二号f提高了近60%。长七首飞,是中国以建设空间站为目标的空间实验室任务第一次发射,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顺利开启。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下面,本站小编来为你介绍长征五号发射成功。
范文。
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获益良多。
时光回溯到1956年,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一批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克服了重重险阻从海外回归祖国的怀抱;一批志存高远的青年人,满怀着忠心赤胆从全国各地加入到航天队伍。他们白手起家、从头干起,一步步创建起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走完的发展道路。
作为举全国之力的重大工程,航天人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研制生产中。
“我们站承担着卫星轨道计算和运载火箭弹道计算的艰巨任务。当时,站里使用的计算机容量小、速度慢、稳定性差,算一条弹道要凑合着算三次,需两三个小时。为按时保质完成计算任务,我们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有时一天吃一顿饭。”原航天部二院计算站、现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老科技工作者宋庆元这样回忆,她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受到毛主席、周亲切接见,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此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返回制动火箭固体发动机连续24次参与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辉煌成就,中国道路充满希望、中国精神充满力量,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异常坚定。青年一代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艰苦奋斗、敢于创新,走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青春梦努力拼搏!
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获益良多。
时光回溯到1956年,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一批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克服了重重险阻从海外回归祖国的怀抱;一批志存高远的青年人,满怀着忠心赤胆从全国各地加入到航天队伍。他们白手起家、从头干起,一步步创建起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走完的发展道路。
作为举全国之力的重大工程,航天人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研制生产中。
“我们站承担着卫星轨道计算和运载火箭弹道计算的艰巨任务。当时,站里使用的计算机容量小、速度慢、稳定性差,算一条弹道要凑合着算三次,需两三个小时。为按时保质完成计算任务,我们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有时一天吃一顿饭。”原航天部二院计算站、现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老科技工作者宋庆元这样回忆,她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受到毛主席、周亲切接见,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此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返回制动火箭固体发动机连续24次参与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辉煌成就,中国道路充满希望、中国精神充满力量,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异常坚定。青年一代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艰苦奋斗、敢于创新,走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青春梦努力拼搏!
11月3日20时43分,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于今天早晨7点30分28秒从大漠深处发射,7时49分,神舟十一号准确进入预定轨道,顺利将2名航天员送上太空。继9月15日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之后,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将与天宫二号自动交会对接,开启了我国时间最长的载人太空飞行旅程。
在贺电中指出:“天宫二号和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行任务,将首次实现我国航天员中期在轨驻留,开展一批体现国际科学前沿和高新技术发展方向的空间科学与应用任务,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工程取得了新的重大进展。”
这一空间技术领域的重大进展,不但是科学上实质性的进步,也是我国综合国力提高、科技实力提升的体现。
1970年4月24日,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升空,拉开了中国人探索宇宙奥秘的序幕。从“两弹一星”到神舟号飞船,从“东方红”到“嫦娥”飞天,从无人飞行到太空驻留……这一切,都见证着中国航天事业在不断腾飞和跨越。
在今年4月24日首个“中国航天日”,作出重要指示,“探索浩瀚宇宙,发展航天事业,建设航天强国,是我们不懈追求的航天梦。”1999年“神舟一号”绕地球14圈并安全重返地球,20xx年间航天人不懈奋斗、开拓创新,20xx年神舟十一号将2名航天员成功送上太空,中国航天史上立起了一个又一个里程碑,航天精神代代传承,航天梦想越来越近,国人为之欢欣鼓舞。
。
17日7时30分,搭载着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的长征二号f遥十一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将于2天后与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牵手”太空,景海鹏和陈冬开启中国航天员迄今最长太空驻留。对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我获益良多。
时光回溯到1956年,在新中国一穷二白、百废待兴之时,一批热爱祖国的科学家,克服了重重险阻从海外回归祖国的怀抱;一批志存高远的青年人,满怀着忠心赤胆从全国各地加入到航天队伍。他们白手起家、从头干起,一步步创建起中国的航天事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弱渐强,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几百年走完的发展道路。
作为举全国之力的重大工程,航天人将全部的精力都投入到研制生产中。
“我们站承担着卫星轨道计算和运载火箭弹道计算的艰巨任务。当时,站里使用的计算机容量小、速度慢、稳定性差,算一条弹道要凑合着算三次,需两三个小时。为按时保质完成计算任务,我们差不多每天晚上工作到深夜两三点,有时一天吃一顿饭。”原航天部二院计算站、现航天科工二院706所老科技工作者宋庆元这样回忆,她在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后受到毛主席、周亲切接见,至今仍然记忆犹新。
此后,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气象卫星……返回制动火箭固体发动机连续24次参与发射,标志着我国成为继美、苏之后第三个掌握卫星回收技术的国家,为我国载人航天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经过几代航天人的接续奋斗,我国航天事业创造了辉煌成就,中国道路充满希望、中国精神充满力量,全国各族人民齐心协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决心和信心异常坚定。青年一代要铭记历史、传承精神、艰苦奋斗、敢于创新,走一条自力更生、自主创新的发展道路,为建设航天强国,实现中国梦、航天梦、青春梦努力拼搏!
长征五号ft2运载火箭,在我国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发射,约575秒后,天宫二号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取得圆满成功。
何为“航天精神”?百度输入这个词汇,页面上跃入眼帘的有:
读着我们伟大祖国接二连三的“飞天”喜讯,读着以上这些文字信息和直观解释,感受着这些句子,体会着航天精神传递我们、给予我们、激励我们的启示和力量,让人感叹、让人敬仰,也让人振奋。我的理解就是,在实现了和正在继续实现着“敦煌飞天”的神话梦想、“嫦娥奔月”的千年期盼的既艰辛又让人惊喜、自豪的路上,在这个更需要付出、需要努力、需要创新、需要坚持和也需要自强、自勉、自励、自律、自尊、自省的时代,我们的党员干部必须要有航天人的高尚品质、爱国情怀、献身豪情、坚韧意志和赤子之心,具有责任在肩的身先士卒和自觉担当,具有战胜困难的勇气、百折不挠的坚持、开拓创新的执着、精益求精的品格、爱岗敬业的作风、齐心协力的携手和献身事业的忠诚。跟实现航天梦一样,各行各业都必须继承和弘扬航天精神,珍惜时间、时不我待、自我激励,大力建设和弘扬富有时代性和生命力的航天精神文化,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固化为习。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型最大推力火箭,将于20xx年11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环保型超低温燃料,所以又被称为“冰箭”。
长征五号火箭和几个月前试射的长征七号一样,是中国新开发的无毒无污染“绿色”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动力,火箭引擎燃烧后只会放出热量并产生氧化物纯水)。长征五号在航天系统内部被称为“大火箭”。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而研发的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这一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于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刚刚好我的同学叫我回去看发射,作为一个中国人,同时也作为一个文昌人,我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再去之前我可是做足了功课的。长征五号火箭是一型全新的火箭,它的发动机系统、增压输送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系统、伺服系统、结构系统等都是全新的。火箭长53.1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这可真是个庞然大物啊!据悉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应用了96项新技术,光是重大关键技术就有12项,新技术比例超过70%。看来这不仅仅是个庞然大物,还是个浑身都是宝的庞然大物呢。
虽然我们挺早就去到了文昌的清澜大桥,但是一到哪儿,别说是今晚的火箭了,光是这“人海”就可以惊掉你的下巴了。整座桥从桥头到桥尾,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为了找个好位置,我俩使出了浑身解数,在人海中穿梭着。再听听,大家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的。光我听得懂的方言就有四川话、北京话、河南话、湖南话……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是在说“今晚会有多壮观,这次可长见识了”之类的。丝毫没有意识到8:00快到了。
突然有人“哇”!的一声,只见右手边的天空都被染成了橘红色的,天亮起来了。火箭从地平线升起,就像一颗快速飞升火球,看着小但是能量可不小呢!真可谓是直指苍穹啊!火箭的光环呈现出十字的形态,所有的光都被它压下去了。今晚,它是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依我看它应该是呈曲线飞行的,它直直地往上飞了好一会,然后来了个大转弯,就到了我们前面的空中了,后面拖着一条尾烟,久久不能散去,非常壮观。身边的人们发出阵阵欢呼声,火箭的轰鸣声再加上人们的欢呼声,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情绪高涨,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激动,一直到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它不仅展现中华之雄姿,更尽显中华之骄傲,象征中华之斗志!
这一天我永生难忘,我为中国骄傲,为文昌骄傲。这次发射再一次标志着中国不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中国强大起来了!
中国航天科技成就的背后,是不断锤炼孕育着的航天传统精神、“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这些精神同时被赋予了丰富的时代内涵。
数据显示,在载人航天科技人员队伍中,青年一代占到了2/3以上,飞船系统中副主任设计师、副总指挥中40岁左右的年轻科学家占到80%。绕月探测工程研制队伍平均年龄不到40岁,54名正、副主任设计师中,上世纪70年代出生的占65%。这些伴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年轻科技人员,不仅秉承了老一辈科学家的奉献精神,还烙上了改革开放的精神印记。
王翔是载人航天队伍中为数众多的留学归国人员之一。本来他在国外的一家公司有着优越的工作环境和优厚的待遇,但是当得知中国神舟五号飞船发射成功的消息后,他毅然回国。
“为国争光与实现个人价值并不矛盾。”现在已是飞船系统副主任设计师的王翔说。
把个人理想与祖国命运联系在一起,把个人选择与国家需要联系在一起,年轻的航天人在为祖国赢得荣誉的同时,也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
每当神舟飞船上天,神州大地上总会掀起一阵航天热。神舟六号先进事迹报告团全国巡回报告时,每到一地无不引起轰动。航天英雄的故事,被写进了多种版本的教科书。“与一切尖端科技一样,航天事业从来不是金钱可以衡量的。”多次拒绝高薪聘请的火箭系统年轻的副总设计师张智说。
正是凭着为国争光的信念,正是凭着敢于超越的意识,正是凭着脚踏实地的作风,中国航天人用一系列科技奇迹告诉世界:中国人同样能够摘取高科技皇冠上那耀眼的明珠。
“每一个航天人,都是载人航天事业的螺丝钉;而载人航天事业,又是祖国这艘巨轮的螺丝钉。”神七火箭系统总指挥刘宇说,同舟共济、团结协作,使我国的航天事业完成了一个又一个新的跨越,攀上了一个又一个新的高度。
11月3日20时43分,伴随着轰鸣巨响,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记者连线现场群众和航天工作人员,记录下火箭升空的特殊瞬间,以及航天人庆功的喜悦时刻。
20时43分,当现场广播喊出“50秒倒计时”时,尽管站在3公里外,卢先生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朋友一起大声欢呼。
“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升空,直入云层。”卢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的人们都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直至1分钟后,长征五号消失于视野中,“以往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比较冷静,今天亲临现场,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真是太激动了。”
对航天人而言,这种成功的喜悦更是弥足珍贵。在“大火箭”成功发射当夜,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举行了庆功会。庆功会上有一个特殊纪念环节,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了一首名为《飞天利箭》的歌曲,为航天工作者献礼。谭晶在现场表示,作为科学家的家属,这一刻她格外自豪。她希望用歌声,向孜孜不倦的航天人致敬。
参加庆功会的“长五”首飞试验队员钱昌告诉记者,火箭升空他心情很激动,而这首《飞天利箭》更是激发了他的自豪感,“这首歌唱出我们年轻的航天人,不畏艰难,追逐飞天梦的浪漫气息”。
电话中,他还给记者复述了几句歌词,“美丽星球留下了浪漫的云烟,化成万道霞光最美的心愿”。
事实上,对这些航天人而言,他们浪漫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航天专家表示,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重大。
未来,将由长征五号火箭执行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探月和探测火星任务。北京认为,由军方实施的太空计划象征着该国的进步,标志着该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中国的首台月球车于20xx年底发射,尽管受到机械故障困扰,但它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期寿命。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迄今只是在重复美国和苏联数十年前的活动。
值得骄傲的是其中,长征五号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燃料,与液氧及液氧煤油燃料交替使用。
新闻结束来,可我还在不停地想起刚才火箭发射的画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游,了解许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实现。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型最大推力火箭,将于2016年11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环保型超低温燃料,所以又被称为“冰箭”。
长征五号火箭和几个月前试射的长征七号一样,是中国新开发的无毒无污染“绿色”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动力,火箭引擎燃烧后只会放出热量并产生氧化物纯水)。长征五号在航天系统内部被称为“大火箭”。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而研发的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这一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于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刚刚好我的同学叫我回去看发射,作为一个中国人,同时也作为一个文昌人,我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再去之前我可是做足了功课的。长征五号火箭是一型全新的火箭,它的发动机系统、增压输送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系统、伺服系统、结构系统等都是全新的。火箭长53.1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这可真是个庞然大物啊!据悉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应用了96项新技术,光是重大关键技术就有12项,新技术比例超过70%。看来这不仅仅是个庞然大物,还是个浑身都是宝的庞然大物呢。
虽然我们挺早就去到了文昌的清澜大桥,但是一到哪儿,别说是今晚的火箭了,光是这“人海”就可以惊掉你的下巴了。整座桥从桥头到桥尾,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为了找个好位置,我俩使出了浑身解数,在人海中穿梭着。再听听,大家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的。光我听得懂的方言就有四川话、北京话、河南话、湖南话……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是在说“今晚会有多壮观,这次可长见识了”之类的。丝毫没有意识到8:00快到了。
突然有人“哇”!的一声,只见右手边的天空都被染成了橘红色的,天亮起来了。火箭从地平线升起,就像一颗快速飞升火球,看着小但是能量可不小呢!真可谓是直指苍穹啊!火箭的光环呈现出十字的形态,所有的光都被它压下去了。今晚,它是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依我看它应该是呈曲线飞行的,它直直地往上飞了好一会,然后来了个大转弯,就到了我们前面的空中了,后面拖着一条尾烟,久久不能散去,非常壮观。身边的人们发出阵阵欢呼声,火箭的轰鸣声再加上人们的欢呼声,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情绪高涨,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激动,一直到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它不仅展现中华之雄姿,更尽显中华之骄傲,象征中华之斗志!
这一天我永生难忘,我为中国骄傲,为文昌骄傲。这次发射再一次标志着中国不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中国强大起来了!
。
中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11月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当日发射时间几经推迟,从原定的发射时间18时延迟到20时40分,航天专家随后解释原因。
“发射前发现一级助推器排气管道出现问题,经过判断,不影响发射。”中国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在受访时说,第二个问题是芯一级的氢氧发动机在预冷过程中出现意外,“温度降不下来”。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补充说,发现火箭助推器产品出现问题,专家讨论认为不影响发射,“检查和讨论过程花了一点时间”。
娄路亮说,液氢加注过程后首先要保证发动机的部分部件能够冷却到一定的温度,确保启动过程中保持平稳。但在启动过程中,研制人员发现一些参数未按照设想工作。
娄路亮说,现场组织技术人员讨论,随机按照预案进行各种排查,最终在窗口期的最后时刻圆满解决问题,把中国首枚大型火箭送上太空。
“科技人员非常镇定,采取了各种措施,最终解决问题,后延发射成功。”赵坚说。
航天专家在发射后第一时间公布推迟原因的举措备受好评,有评论称:“中国航天需要更多这样的自信表达”。
11月3日晚,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首次飞行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这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我国从航天大国向航天强国迈出重要一步。
跨越1.65米,成年人只需一两步就能走完。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将芯级直径从3.35米变为5米,却用了整整。无论是1970年的“东方红”一号、的神舟五号,还是的嫦娥一号,都由火箭送入太空。这也就是说,火箭有多大推力,就能把多重多大的物件从地面送上太空轨道。
而昨晚成功发射的“长征五号”,也被航天人们称为“胖五”,一举将我国运载火箭近地轨道运载能力由8吨级提升至25吨级。
从“神五”到“神十一”,我国长征二号f火箭把11名航天员送入太空,也把中国一步步推向航天大国。
这一次,“胖五”肩负的使命是推动我国向航天强国迈进。
“长征五号大幅度提升了中国人自主、自由进入空间的能力。”李东说,一切空间活动的前提是建造火箭。正如发展海洋事业一样,造不了船,一切都免谈。“造一个小帆船和一艘万吨巨轮是截然不同的。”
“长征五号带动了整个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技术的发展。”李东说,长征七号、长征六号都是以“胖五”的核心技术衍生出来的,长征八号也正在研制中。通过“胖五”的研制,我国运载火箭的基础水平能力得到了提升。
“长征五号培养出一批年轻的火箭研制队伍。”李东说,通过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历练,我国新一代航天人才也成长起来。而这是中国航天最大的财富。
李东说,航天强国与航天大国的区别在于,强国要建空间站、登月、探测火星。而这些大事需要大火箭,有了大火箭,才有了基础。
11月3日20时43分,我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此次发射成功,标志着我国运载火箭实现升级换代,运载能力进入国际先进行列,是由航天大国迈向航天强国的关键一步。
长征五号还推动了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产业化基地和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等配套设施的建设,促进了我国相关技术领域的科技进步,为我国航天运载技术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长征五号的`研制不仅标志着长征系列火箭的升级换代,而且带动了整个研制平台和产业链的更新,对构建我国新一代无毒、无污染运载火箭的型谱发挥牵引和辐射作用,使中国运载火箭的整体技术水平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副总经理杨保华说。
更为宝贵的是,通过新一代运载火箭这样重大工程的历练,以年轻的长五研制团队为代表的新一代航天人才也成长起来。这是中国航天最大的财富。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九月上旬运抵文昌航天发射场后,按照飞行任务测试发射流程,陆续完成了总装、测试等各项准备工作。后续,完成火箭功能检查和联合测试工作,并确认最终状态后,火箭加注推进剂,按计划实施发射。
今年6月,长征七号在相同的轨道上垂直转运成功,与长征五号垂直转运相比,长征七号还经过了4个60度的弯道。它所采用的“单轨差速转弯行走技术”,目前除日本外,我国是第2个掌握的国家。
长征五号是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也是我国迄今为止研制的最大推力运载火箭,因此之前都被简称为“大火箭”。
中国最大推力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3日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成功“首飞”。观看完长征五号首发成功有什么感想感悟。
呢?
作文。
要怎么写呢?下面小编整理的观看长征五号首飞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借鉴。
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0月28日通过垂直转运从总装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即将展开首次飞行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发射直径达到5米,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的大运载火箭,标志中国航天迈向全新的时代。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总指挥大声说道。
新闻结束来,可我还在不停地想起刚才火箭发射的画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游,了解许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实现。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长征五号运载火箭,是中国新型最大推力火箭,将于20xx年11月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中心首次发射!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使用环保型超低温燃料,所以又被称为“冰箭”。
长征五号火箭和几个月前试射的长征七号一样,是中国新开发的无毒无污染“绿色”火箭(采用液氢+液氧动力,火箭引擎燃烧后只会放出热量并产生氧化物纯水)。长征五号在航天系统内部被称为“大火箭”。其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为了满足进一步航天发展需而研发的芯级直径为5米的火箭系列。
这一天,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于海南文昌发射场发射。刚刚好我的同学叫我回去看发射,作为一个中国人,同时也作为一个文昌人,我当然不能错过这个机会。
再去之前我可是做足了功课的。长征五号火箭是一型全新的火箭,它的发动机系统、增压输送系统、控制系统、测量系统、伺服系统、结构系统等都是全新的。火箭长53.1米,捆绑4个直径2.25米的助推器,起飞重量597吨。这可真是个庞然大物啊!据悉长征五号火箭研制应用了96项新技术,光是重大关键技术就有12项,新技术比例超过70%。看来这不仅仅是个庞然大物,还是个浑身都是宝的庞然大物呢。
虽然我们挺早就去到了文昌的清澜大桥,但是一到哪儿,别说是今晚的火箭了,光是这“人海”就可以惊掉你的下巴了。整座桥从桥头到桥尾,黑压压的一片都是人,为了找个好位置,我俩使出了浑身解数,在人海中穿梭着。再听听,大家是来自祖国的四面八方的。光我听得懂的方言就有四川话、北京话、河南话、湖南话……大家你说一句我说一句都是在说“今晚会有多壮观,这次可长见识了”之类的。丝毫没有意识到8:00快到了。
突然有人“哇”!的一声,只见右手边的天空都被染成了橘红色的,天亮起来了。火箭从地平线升起,就像一颗快速飞升火球,看着小但是能量可不小呢!真可谓是直指苍穹啊!火箭的光环呈现出十字的形态,所有的光都被它压下去了。今晚,它是天空中最闪耀的那颗星。依我看它应该是呈曲线飞行的,它直直地往上飞了好一会,然后来了个大转弯,就到了我们前面的空中了,后面拖着一条尾烟,久久不能散去,非常壮观。身边的人们发出阵阵欢呼声,火箭的轰鸣声再加上人们的欢呼声,真是别有一番风味。我目不转睛地看着,情绪高涨,心中有种说不出来的激动,一直到卫星成功进入太空。
它不仅展现中华之雄姿,更尽显中华之骄傲,象征中华之斗志!
这一天我永生难忘,我为中国骄傲,为文昌骄傲。这次发射再一次标志着中国不再是以前那个任人宰割的中国,中国强大起来了!
11月3日20时43分,伴随着轰鸣巨响,长征五号火箭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腾空而起。记者连线现场群众和航天工作人员,记录下火箭升空的特殊瞬间,以及航天人庆功的喜悦时刻。
20时43分,当现场广播喊出“50秒倒计时”时,尽管站在3公里外,卢先生还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和朋友一起大声欢呼。
“看到一个巨大的火球缓缓升空,直入云层。”卢先生告诉记者,在现场的人们都纷纷举起手机,记录下这精彩的一刻,直至1分钟后,长征五号消失于视野中,“以往在电视上看火箭发射,比较冷静,今天亲临现场,大家一起鼓掌欢呼,真是太激动了。”
对航天人而言,这种成功的喜悦更是弥足珍贵。在“大火箭”成功发射当夜,海南文昌发射中心举行了庆功会。庆功会上有一个特殊纪念环节,青年歌唱家谭晶演唱了一首名为《飞天利箭》的歌曲,为航天工作者献礼。谭晶在现场表示,作为科学家的家属,这一刻她格外自豪。她希望用歌声,向孜孜不倦的航天人致敬。
参加庆功会的“长五”首飞试验队员钱昌告诉记者,火箭升空他心情很激动,而这首《飞天利箭》更是激发了他的自豪感,“这首歌唱出我们年轻的航天人,不畏艰难,追逐飞天梦的浪漫气息”。
电话中,他还给记者复述了几句歌词,“美丽星球留下了浪漫的云烟,化成万道霞光最美的心愿”。
事实上,对这些航天人而言,他们浪漫的旅程才刚刚开始。航天专家表示,有了长征五号后,中国在空间站的建设上就有了得力的运载工具,从长远来看,可能对中国的登月工程的意义重大。
未来,将由长征五号火箭执行发射中国空间站核心舱以及探月和探测火星任务。北京认为,由军方实施的太空计划象征着该国的进步,标志着该国崛起中的全球地位。
中国的首台月球车于20xx年底发射,尽管受到机械故障困扰,但它还是远远超出了预期寿命。但是,在很大程度上,中国迄今只是在重复美国和苏联数十年前的活动。
值得骄傲的是其中,长征五号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燃料,与液氧及液氧煤油燃料交替使用。
新闻结束来,可我还在不停地想起刚才火箭发射的画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游,了解许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实现。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
月17日07时30分31秒,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着长征二号fy11火箭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入轨后完成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在组合体中工作30天。中国空间站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今天,中国最大重型火箭长征五号整装待发!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先后成功发射新的长征六号、十一号、七号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特意撰文,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个问题,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成的体系,如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参加阿波罗计划的有2万余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所,总人数超过40万。
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等一大批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阿波罗计划产生了3000多种新技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繁荣,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空航天活动推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诞生、成长、推广和应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的形成、创新、开拓和发展。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还广泛应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察、资源调查、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与电视、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勘查、灾害预报和环境监测等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种科学探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的应用,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学科。
航天器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具有众多特殊环境的实验平台,开展在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太空环境中新材料、生物制品和新工艺的综合研究。
深空探测的开展能带动一系列先进新兴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
它带动了人类对生命的起源、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的研究,使比较行星学兴起与成长,还推进了太阳活动与小行星撞击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对地外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建立月球与火星基地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等领域的进展。深空探测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并保护地球。
航空航天活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航空航天活动始终不渝地追求和平开发利用空间,造福全人类的崇高目标,是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中成就辉煌而又最令人激动鼓舞的领域;航空航天活动展示出人类最新科技成就的综合、集成、交汇与创新的完美融合,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不畏风险、献身科学、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因此,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弘扬航空航天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激励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都会发挥重大作用。
20xx年11月3日晚上20:41,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下面是本站小编给大家整理观看长征五号发射。
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国航天事业创新探索、开拓中国特色航天发展之路的30年。
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要求航天科技工业把力量集中到发展实用、急用的应用卫星上来,实行军民结合。我国应用卫星和卫星应用技术获得长足进步,航天技术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党中央批准实施载人航天工程立项后,仅20xx年的时间就实现了载人航天飞行,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自主掌握载人航天技术、实现载人航天飞行的国家。
进入新世纪、新阶段以来,党中央先后作出实施月球探测工程、载人航天二期工程等一系列重大决策,为航天事业的发展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在党中央的正确领导下,在全国各行各业的大力协同和无私支持下,我国航天科技工作者立足基本国情,充分利用国内的材料、技术和产品,按照系统工程的科学方法和严密的质量保证体系,进行系统集成,掌握了型号研制发展的规律和关键技术,在研制中真正做到了“少花钱、办大事”,又好又快地发展。
回忆起中国人首次遨游太空的21小时,杨利伟感慨万千:“是改革开放托起了神舟,是千千万万人把我送上了太空。”航天事业的每一项重大成就,都是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
伴随着改革开放,中国航天事业在坚持走自主创新道路的同时,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用自主研制的运载火箭发射美国、欧洲制造的卫星,跻身国际商业发射市场;与巴西联合研制中巴地球资源卫星,成为南南合作的典范。
“实践证明,改革开放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航天生产力,为航天科技铸造新时期的辉煌业绩创造了体制和机制优势。”马兴瑞说。
长征五号火箭是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一院天津大运载火箭基地完成总装,其起飞质量约869吨,具备近地轨道25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14吨的运载能力,与国际上主流运载火箭的运载能力相当,将承担发射嫦娥五号、空间站核心舱以及火星探测等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国家重大专项工程任务。长征五号的首飞成功将大幅提高我国进入太空的能力,对我国探月工程后续任务的推进和空间站工程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从渤海之滨到南海之涯,再到冲上太空,承担“天地运输走廊”的重任,长征五号火箭凝聚了800余名天津航天人的心血,是咱天津人造的火箭。现场有80名天津大火箭基地的航天人,亲眼目睹了这一激动人心的时刻。
晚8时22分,全新研制的长征五号火箭托举“升级版”太空摆渡车——远征一甲上面级,顺利将五类六项载荷成功送入预定轨道,拉开了我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实验室任务的序幕。
长征七号运载火箭的首飞成功,标志着我国在载人航天工程和新一代运载火箭研制中取得了重大突破,对于完善我国运载火箭型谱、提升进入空间能力具有重大意义。长征五号火箭未来将成为在役主力火箭的“接班人”,代替长征二号、三号、四号、七号系列火箭。
20xx年10月17日07时30分31秒,神舟十一号飞船搭载着长征二号fy11火箭在酒泉发射场成功发射,入轨后完成与天宫二号的交会对接,形成组合体,航天员将在组合体中工作30天。中国空间站建设又向前迈进了一大步!
今天,中国最大重型火箭长征五号整装待发!而在此之前,我国已经先后成功发射新的长征六号、十一号、七号等新一代火箭,形成完整的体系。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嫦娥之父”欧阳自远特意撰文,深入浅出地解读了这个问题,看看吧!
航空航天技术是现代科学技术高度综合集成的体系,如阿波罗计划是人类有史以来规模最大、耗资最多的科技项目之一。参加阿波罗计划的有2万余家企业、200多所大学、80多个研究所,总人数超过40万。
阿波罗计划的实施,促进了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的巨型火箭、微波雷达、无线电制导、合成材料、计算机、电子技术、自动控制、真空技术、低温技术、半导体技术、制造工艺等一大批高技术领域的发展。阿波罗计划产生了3000多种新技术,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工业的繁荣,获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航空航天活动推动了一系列高新技术的诞生、成长、推广和应用,催生了一大批新学科的形成、创新、开拓和发展。
航空航天活动对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都产生了重大影响,改变了世界的面貌。航空的发展不仅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还广泛应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察、资源调查、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和环境保护等方面,对传统生产方式的变革产生了深远影响。
航天技术直接服务于国民经济的众多领域,卫星通信、卫星广播与电视、卫星气象预报、卫星导航、卫星资源勘查、灾害预报和环境监测等改变了人们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各种科学探测卫星、天文观测卫星和科学实验卫星的应用,拓展了人类的视野,获得了大量的新发现,更新了人类对地球空间、太阳系和整个宇宙的认识,产生了一系列的新兴学科。
航天器为人类创造了一个具有众多特殊环境的实验平台,开展在高真空、微重力、超低温、强辐射太空环境中新材料、生物制品和新工艺的综合研究。
深空探测的开展能带动一系列先进新兴技术的突破与发展,并为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与服务。
它带动了人类对生命的起源、太阳系的形成与演化的研究,使比较行星学兴起与成长,还推进了太阳活动与小行星撞击对地球的灾害性影响、对地外资源与能源的开发利用、建立月球与火星基地拓展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空间等领域的进展。深空探测还有助于我们了解并保护地球。
航空航天活动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科学技术、国防建设和国民经济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
航空航天活动始终不渝地追求和平开发利用空间,造福全人类的崇高目标,是人类在探索未知世界中成就辉煌而又最令人激动鼓舞的领域;航空航天活动展示出人类最新科技成就的综合、集成、交汇与创新的完美融合,集中体现了人类探索未知、不畏风险、献身科学、勇往直前的精神风貌。
因此,普及航空航天知识,弘扬航空航天的科学精神与科学思想,发扬“两弹一星”和载人航天精神,对于提高全民科学素养,激励青少年热爱科学、探索未知的精神都会发挥重大作用。
。
11月3日消息,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顺利完成了从总装测试厂房到发射塔架的垂直转运。现在,“大火箭”首飞已经进入了倒计时阶段,各项准备工作已经就绪。
从1970年长征一号运载火箭发射至今,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共实施了237次发射,发射成功率高达97%左右。从国际上来看,从1957年到,全球共发射5400多次,平均发射成功率是91.5%。
如果将长征系列运载火箭比作一个大家族,现在其家庭成员已经有17个了,实现了从常温推进到低温推进、从串联到捆绑、从一箭单星到一箭多星,运载能力覆盖高、中、低各种轨道,能够满足不同载荷的发射要求。
但是,随着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人类对宇宙空间的不断探索,世界主要航天强国纷纷推出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比如欧洲的阿里安5、美国的德尔塔4和宇宙神5。而中国现有的长征家族原有的成员在面对未来载人空间站、探月和探火工程等一系列重大航天工程任务,有些心有余而力不足。长征家族迫切需要新引入一位“大块头”成员扛起重担。
哪怕不算前的研制期,仅仅是立项后的砺“箭”,“胖五”就花了时间。按说在新一代成员里,“老大哥”“胖五”是最先启动研制的,但是却比长征六号和长征七号这些“兄弟们”更晚“成家立业”,足见其难度之大、风险之高。
虽然一路走来道路并不平坦,坚韧不拔的“胖五”却比现役火箭的运载能力提升2.5倍以上,还能够与其他家族新成员共享其研制过程中产生的创新成果。
“新一代运载火箭按照系列化、组合化、模块化思想进行设计,从国家最高层面规划我国运载火箭的整体发展,尽可能多地采用通用技术,降低研制成本。”长征五号总设计师李东说。
比如,“胖五”用到的推力大、比冲高的120吨液氧煤油发动机,曾被外国专家认为“(中国)能设计出来,也不可能制造出来”,现在已经成为我国新一代运载火箭各个不同构型火箭共用的基础动力装置,在之前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火箭首飞任务中,都有过出色表现。再比如,“胖五”先进的“新三垂”测发模式和全三维数字化设计也都率先在长征七号上进行了成功应用。
昨天晚上8点34分,文昌航天发射场指控大厅里,灯火通明,警戒线内,专家们很多都不在贴有自己名签的座位上,而是三三两两的聚在一起,指着有各种密密麻麻数据的led大显示屏低声交谈,所有的目光都齐刷刷的盯着前方。
“6分钟准备”
此时,大屏幕上方仍然延续了一小时前的显示数据,预计点火时20点40分,零一号指挥员胡旭东的声音再次出现时听起来却让人一愣。
“各号注意,阵地将推迟下达3分钟准备。”
大屏幕上方也出现变化:预计点火时变为20分41秒,随之而来的是,指控大厅内响起了此起彼伏的电话声,1分多钟之后。
“107继续倒计时”
人们开始松了一口气,3分钟倒计时重新启动。
“各号注意,3分钟准备”
时间继续推进1分钟。
“各号注意,阵地将推迟下达2分钟准备”
第二次推迟的口令发出前后,大厅内的人们脸上就像盛夏的天气,从艳阳天瞬间变成了阴云密布,而大屏幕上方预计点火时已经变为20点42分......终于2分钟准备、1分钟准备的口令声再次响彻大厅。
“各号注意,1分钟准备”
十几秒后,眼看火箭就要腾空而起。
“倒计时停”
在“倒计时”三个字之后,零一号指挥员明显停顿了一下才说出“停”字,虽然只有四个字,仍然让人有泰山压顶之感。好消息在25秒之后到来。
“1分钟准备!”
很快,口令声密集起来,50秒、40秒、30秒......人们的焦虑程度也在一点点变小,时针指向20点43分。
“明白!9、8、7、6、5……点火”
点火口令发出9秒后,长征五号8台液氧煤油发动机和2台液氢液氧发动机终于达到1060吨级的推力,火箭发出了震天的怒吼、喷出橘色的烈焰、一飞冲天,海天之间放佛瞬间升起了一个太阳,白昼再次降临。
约30分钟之后,载荷组合体与火箭成功分离,进入预定轨道,长征五号首飞任务发射场区指挥部总指挥长王经中宣布:“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飞行正常,将上面级和卫星组合体准确输入预定轨道,各系统工作正常,现在我宣布,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次飞行任务获得圆满成功。”
最后十分钟的经历让人感到长五的发射颇为不易,事实上,不仅是最后十分钟,整个任务都称得上险象环生,8点43分火箭的发射已经是发射窗口的最后边缘,也就是说,如果8点43分,火箭还没能发射,那么,当天火箭就没有机会再上天了。国防科工局系统工程司副司长赵坚坦诚,他在航天领域工作了30年,参加了很多次的发射,而这一次是最扣人心弦,也是最激动的一次。“太震撼了,太高兴了,太爽了。发射过程确实惊心动魄,险象环生。进入发射程序以后,遇到了一些问题。我们在发射的预定窗口,窗口时间是晚上6点-8点40分,我们刚好卡在了窗口的后沿,解决了问题,完成了发射。”
从6点发射一直推到了8点40分,这其中究竟出了什么问题?首先是火箭的四个助推器,在1助推和3助推氧气的排出管道方面,遇到了一些技术方面的困难。航天科技集团一院长征五号火箭副总设计师娄路亮独家透露,正是因为这个原因,火箭从6点的发射窗口推迟到了7点。
娄路亮说:“火箭助推上的产品出了一些小问题,经过专家讨论认为不影响后面的发射,检查和讨论过程花了一点时间,当时就决定,在窗口上还有将近三个小时的时候,占一个小时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一个问题解决,又出现了新的问题,芯一级液氢液氧发动机的管路进行预冷的过程中,温度降不下来,这是本身就被称为“冰箭”的长征五号无法承受之“重”。当问题出现后,或许正是航天人们的这种敞亮、直面问题、临危不乱的态度,帮助他们最终把握住机会、度过难关。赵坚说:“你可以想象,启动一辆车,怎么踩油门,就是点不着,这挺危险的。而且后面的时间是有限制的,我们必须在预定的窗口把它发出去。中国的科技工作者真的很伟大,遇到这个情况临危不乱,非常紧张,但是全体人员都在各自的岗位上精心地工作,最后一刻我们抓住了,我们把问题解决掉了,通过合理调整我们的技术参数,使我们的温度降下来了,保证了我们的低温火箭的工作条件,最后能够点火,在我们的窗口的后沿,就是20:40分把我们的火箭发射出去了。”
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于20xx年11月3日20时43分成功发射。今天,本站小编为大家推荐的观长征5号有感。
范文。
终于,1960年,中国的火箭将士们,忍着饥饿的肚子,开始了从仿制苏联导弹到自己设计导弹的艰难跋涉,当中国宣布导弹核武器发射成功的消息时,全世界都被震动了。从此,中国航天在艰难中步向辉煌!
1992年,我国载人飞船正式列入国家计划进行研制,这项工程后来被定名为“神舟”号飞船载人航天工程。仅仅7年后,北京时间1999年11月21日凌晨3时41分,我国发射的第一艘试验飞船“神舟”号在完成了空间飞行试验后在内蒙古自治区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作为我国航天史上的又一里程碑,神舟一号试验飞船的成功发射与回收,标志着我国载人航天技术获得了新的重大突破。
20xx年10月16日6时23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内蒙古主着陆场成功着陆,实际着陆点与理论着陆点相差4.8公里。返回舱完好无损。航天英雄杨利伟自主出舱。我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圆满成功。全世界震动了!中国的航天事业在蒸蒸日上,在中国航天几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取得了辉煌业绩,使我国成为世界上有重要影响的大国,在长期奋斗中,我国航天工作者不仅创造了非凡的业绩,而且铸就了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载人航天精神是“两弹一星”精神在新时期的发扬光大,是我们伟大民族精神的生动体现,永远值我们学习。看到我国的航天事业,这么突飞猛进,做为一个二十一世纪的小主人,我们更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为祖国航天事业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0月28日通过垂直转运从总装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即将展开首次飞行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发射直径达到5米,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的大运载火箭,标志中国航天迈向全新的时代。
我国目前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长征五号运载火箭10月28日通过垂直转运从总装厂房转运至发射塔架,即将展开首次飞行试验。这是我国首次发射直径达到5米,起飞推力超过1000吨的大运载火箭,标志中国航天迈向全新的时代。
“十,九,八,七,六,五,四,三,二,一。点火!”总指挥大声说道。
新闻结束来,可我还在不停地想起刚才火箭发射的画面。盼望有一天,我能去太空旅游,了解许多星系。看看太空的景色。这个梦想我一定会实现。
作为我国运载能力最大的新一代运载火箭长征五号,集成了多项最新的航天技术,首次采用5米直径箭体结构,首次使用无毒无污染的液氢液氧与液氧煤油发动机组合起飞方案,全新研制高可靠的控制系统,对我国运载火箭发展具有升级换代的里程碑意义。垂直转运的顺利完成,标志着长征五号运载火箭首飞任务正式进入发射阶段。目前,文昌航天发射场系统和测控通信系统已完成执行此次任务的相关准备工作。
未来,长征五号运载火箭将把嫦娥五号、空间站,甚至火星探测器等送入太空。标志着我国从航天大国迈进航天强国。
中国现役主力运载火箭的发动机仍然基于20世纪60年代技术,无论火箭总体设计如何变化,也无法与使用20世纪90年代火箭发动机技术的日本运载火箭一较高下。
20世纪80年代,中国同样提出了新一代运载火箭的研制计划,不过由于种种原因,直到21世纪初火箭研制才步入正轨。20xx年和20xx年,120吨级液氧煤油发动机和50吨级液氧液氢发动机先后立项研制,20xx年国家批准了长征五号火箭的研制立项。
11月3日晚上20:41,我国新一代大型运载火箭——长征五号在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发射成功。从20xx年正式立项至今,长征五号“十年磨一剑”,核心技术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是我国迄今为止运载能力最大的火箭。
作为中国新一代运载火箭中的大型火箭,长征五号火箭长度56.97米,其中芯级部分直径5米,全部使用液氧液氢发动机,助推器配置为4个3.35米直径的液氧煤油发动机。形象地说,长征五号的助推器就有长征二号火箭那么粗,而芯级横着放就有约两层楼高。
官方资料称,长征五号火箭起飞质量约879吨,起飞推力约1078吨,地球同步转移轨道运载能力约14吨,在运载能力上远高于日本运载能力最高的h-iib火箭,即使是未来h-iii系列火箭中运载能力最大的型号,运载能力也无法媲美我国的长征五号火箭。
长征五号火箭虽然在运载能力和运载系数上实现了对日本运载火箭的超越,但由于我国工业基础尤其是基础的材料和机械等部分落后于日本,长征五号火箭的技术水平和日本现役运载火箭仍有一定的差距,尤其是火箭发动机上差距比较明显。即使首飞时间比日本h-ii火箭晚了20多年,但长征五号火箭的yf-77液氧液氢发动机仍然在推力和比冲两项关键性能上,还是落后于日本的le-7液氧液氢发动机,长征五号第二级使用的yf-75d发动机在这两项指标上也略逊一筹。
但是,长征五号火箭之后,我国还在研制220吨推力的液氧液氢发动机和25吨级、460秒真空比冲的上面级液氧液氢发动机,这将使中国火箭发动机技术上赶超日本,有助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全面超过日本。
长征五号火箭是一种“二级半”设计构型的火箭,这与日本的h-iia和h-iib火箭相似,更相似的是它们的一子级和二子级不约而同的都使用了液氧液氢发动机,不过长征五号火箭助推器使用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而日本h-ii系列火箭使用的是固体火箭助推器。长征五号火箭的助推器基于120吨地面推力的yf-100高压补燃循环液氧煤油发动机,具有较高的比冲和总冲。尽管长征五号火箭的一子级使用的yf-77液氧液氢发动机和二子级的yf-75d液氧液氢发动机的性能,稍逊于h-iib火箭的le-7a和le-5b发动机,但火箭运载系数还是相对较高,体现了长征五号总体设计的成功。
。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59176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