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读书心得的写作,读者可以不断提升自己的阅读理解能力,加深对书籍内涵的理解。下面是一些优秀读书心得的分享,希望能给大家带来启发和思考。
合上书,浮现的.是贾宝玉满心欢喜地结婚,掀开盖头,却不是自己深爱的新娘;是薛宝钗出闺成大礼,林玉却焚稿断痴情,最后离世。这该是怎样的命运如此,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明明是天生一对,却最后让人如此意难平。她是这样一个女子,即使是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生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的病态,在旁人看来,亦是美的。就是如此女子,最终也没能逃脱悲惨命运。可纵览此书,唯有那黛玉,令人久久不能忘怀。
值得一说的是,疾病主题在《红楼梦》中的地位和作用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是《红楼梦》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手段。《红楼梦》中似乎所有人的身体都不好,黛玉素体虚弱,宝钗身有热毒,王熙凤的血山崩漏等等,也似乎暗示着当时封建社会已病入膏肓,大厦将倾了。黛玉便被安排成最明显的角色,这也造就她悲惨的命运。
黛玉是一个敏感而善良的女子,她寄人篱下的处境使得她处处小心翼翼,却弄巧成拙却为“生怕被人看轻了去”的高傲心态。黛玉只是想要爱情,只是想一个专心只对她好的宝玉。然而宝玉终究只是一个纨绔子弟,给不了她想要的爱情,保护不了她的脆弱。
黛玉是一个自尊的女子,即使寄人篱下,也未曾低声下气。周瑞家的送宫花来这一段,更是把林黛玉的自尊体现到了极致。这一日,周瑞家的送宫花,本来只是抄便道走,未分高低贵贱,却恰巧最后给了黛玉,这便引起了这位姑娘的惊觉:“还是单送我一人的,还是别的姑娘们都有呢?”等周瑞家的回答:“各位都有了这两枯是姑娘的了”黛玉立即来了个顶门针:“我就知道,别人不挑剩下的。”这里,我更愿意看做是“惟恐被人耻笑去了”的自尊,而不是人们常说的‘惟恐被小人看了他去”的自卫。
宝玉和黛玉最终有缘无分,我们不知道他们是否有来世,抑或来世是否有缘再相遇。但数百年后的我们必将知道一个惹人泪下的宝黛爱情悲剧,了解一个因爱而不得而甘愿一死的黛玉。
她,惊艳了时光,温柔了岁月,也醉了世人——走进《红楼梦》一书,我被她深深吸引,她就是林黛玉。
她,“两弯似蹙非蹙肙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有着天仙般的美貌;她,行动如风拂柳,娴静如花照水,娇娇柔柔,惹人怜爱。从对她寄人篱下的怜悯,到对她出口成章的钦佩;从对她哭哭啼啼的厌烦,到对她病若西子的怜爱;从对她故作清高的憎恶,到对她焚稿断情的痛惜……林黛玉一生凄惨的命运令我扼腕叹息。
她身上的气质是常人所不可比拟的,她的文采和才华令人赞叹。对于她来说,诗就是她情感和精神的寄托。读着她写的《葬花词》:“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一种莫名的伤感便不禁涌上心头,花落了花不知,人死了人不知,这是怎样的悲伤啊!一首《葬花吟》道出的也正是她一生凄凉的感情和冲破封建礼教的渴望。
她的一生是坎坷悲惨的。她既是幸运的,又是不幸的,身世沉浮,与宝哥哥错过,为了报恩,流尽了眼泪,那个时代的她,也许怨过,也许恨过,命运的作弄,他和她彼此错过,只是过客……我曾埋怨黛玉命运的不公,让她临死前都没能看懂宝玉对她的爱有多深。但是,我又为她庆幸。若是她活得长久一点,看到贾府被抄的人间惨剧,岂不是要把眼泪流干?以黛玉脆弱敏感的心,如何能承受家破人亡的巨大不幸?以黛玉的高傲、纯洁,她如何面对那样一个污浊的世界?倒不如“质本洁来还洁去”,做她高傲清高的绛珠仙子,畅游于“太虚仙境”。
《红楼梦》以林黛玉和贾宝玉的爱情为线索,真实而生动地刻画了封建社会末世的种种人情世态,揭露和批判了当时封建社会的种种黑暗和腐朽。透过林黛玉,我更加深入的了解了《红楼梦》,也更加深入地了解了林黛玉当时所处封建社会的黑暗。我为林黛玉而感到悲哀不值,更为她悲惨的命运而惋惜。然而,正如封建社会必然走向覆灭,在那个时代,黛玉注定是封建社会的牺牲品。
终究是黛玉醉了红楼,乱了浮华。走进《红楼梦》,邂逅那一抹温情,那一世凄凉……
。
翻开《红楼梦》当淡黄色的纸页呈现在我面前的时候,时光开始倒退。一曲缓慢的旋律响起……这支旋律,注定缥缈,凄凉。
林黛玉,就是在这支旋律中出现的,犹如一个悲伤的音乐符号。它多愁善感,自幼丧母,搬至贾府她遇到了让她生命出现无限色彩,最后却离去的人——贾宝玉。两小无猜,情意绵绵。但是他们的爱情,注定不会平坦风顺。
薛宝钗出现了,她的出现给了林黛玉很大的影响,她忌讳金玉良缘之说,常暗暗讥讽宝钗,警告宝玉。
“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黛玉多愁善感的性格,她呜咽着边念着边葬花。这一句,已揭开了后面的结局,花落人亡两不知,花落人亡两不知啊!
悲恸的旋律在风中回荡。最后,黛玉因终身之事无人可求,作噩梦,染重病。为了奉承贾母及夫人,凤姐提出为宝玉娶宝钗的建议,又怕宝玉不同意,便告诉他娶的是黛玉。
洞房花烛,知心人却在远处身患重病,泪,是苦的;心,是碎的。黛玉拿着提诗的手帕,宝玉用这条手帕为她擦了多少泪水!原本以为,留住它,心爱的人也就留住了。但,心爱的人已不在,留它何用,手帕如片片蝴蝶在火中化了。
旋律依旧凄凉,缓慢,不同的是,接近尾声,眼一闭,在相思的苦中痛苦地死去。旋律,终了,落花满天。
像黛玉这样的女子,难得糊涂!但,她错了,她就应该经常糊涂。她也知道自己错了,但世世代代有多少错事啊,还是被一代一代保存了下来。
一卷薄薄的爱情,翻来覆去地咀嚼,满口的苦涩,在唇齿之间游弋。医生沉雷,将恩怨击得遍体鳞伤。曾经的誓言,被阵阵狂风吹落,落在生于死长眠的时空。
是谁,书写了这亘古却凄美的爱情?
一百个人读红楼梦会有一百种理解。从不同的角度,会有不同的感受。
林黛玉“娴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她自卑、自尊、自怜。黛玉的性格里独有的叛逆和孤僻,以及对世俗的不屑一顾,令她处处显得特立独行,卓尔不群。花前痴读西厢,毫无避讳;不喜巧言令色,言随心至;崇尚真情真意,淡泊名利。
一些人看来,她是“质本洁来还洁去,一如碧玉般盈澈。”她在与姐妹们吟诗作对时总是才气逼人,艺压群芳,无不体现出她娟雅脱俗的诗人气质。
在我看来,黛玉的性格则是当今社会最不应该出现的。她多心,小气,满身醋意。随意开玩笑的说几句话,就红了眼眶要告状。宝玉只是不小心没有开门给黛玉,黛玉就整整哭了一晚去葬花,创作了葬花吟,多愁善感。
要说黛玉命运中唯一幸运的事,那便是遇到了宝玉这个多情但专一的男子。生命里有他牵挂,有他惦记,死后有他伤心,有他思念!得到了他的一心一意、忠贞不渝的爱情呵护!虽然结局不完美,甚至充满了无尽的伤感,令人潸然泪下,但至少他至始至终只属于她,从未改变!
“父母之命,媒灼之言”以及贾家的败落最终隔绝了他们的缘分。黛玉这个多愁善感的女子,像一枝柔嫩的小草在“风刀霜剑”凌逼之下枯槁了。他和宝玉的恋爱过程,始终伴随着痛苦和烦冤,最终还是一场虚幻,“命运”把他们大大的捉弄了一场。这出和着血泪的恋爱悲剧,不仅是作者为之“泪尽”,几百年后的今天,仍是人们谈论不尽的话题,感受不完其中的酸甜苦辣!
但我们也不要忘了汲取其中留给我们的教训!在人与人相处过程中,无论是恋人,朋友又或者是陌生人,我们都应该以诚相待,互相信任!其实宝黛爱情悲剧结局背后的责任,又怎么少得了“缺少信任”这一爱情生存的重要准则。
开辟鸿莺,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
——题记
苍生浮华,寻得凄清漠落之文感其哀伤;俗世妖艳,觅一温婉女子忧其残年。
闲静时如姣花照水。——她倾国倾城,便有得生于“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的贾府的他“为伊消得人憔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她多愁多病: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才叫世人为她忧虑,心疼她的弱不禁风。
“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在那般的大观园中,她的生活是这样的。像是被踩碎的残花吗?她是被现实蹂躏着灵魂的女子。
她是有着如此不堪一击的人生。
然而她是诗意的。
她是尘世中梦一样的女子。
世间,有美。每种美都精华灵秀,独具其魅人。却只有她的美,她的气质,让人由衷地心疼和爱怜。迷离、梦幻、病态、柔弱、动静交融。诗魂总是时刻伴随着她,她的诗,唯美,凄婉。
也许她的生命短暂而哀伤,也许她连爱恋都是不被祝愿的幻想,也许她活生生的成为了封建社会的祭祀品,但毋庸置疑,她依旧是美的。——残缺的人生,惹泪的伤痕,是她最诗意的美。
她伴随着泪的咸苦,在飘飞的花瓣中消失,一身傲骨的她,孤零零的来,又孤零零的去。留下的令人扼腕的惜,是令人窒息的美。
递茶斟酒是苦差事,凤姐上上下下张罗,劳苦功高,实是能说会干的当家把手。
偏巧湘云与黛玉的号同名!“宝玉不待湘云动手,便代将‘湘’字抹了,改了一个‘霞’字”!
以菊花作诗,原是黛玉所长吧,她的《葬花词》就是一绝。对花对月,是宝玉、黛玉的老本行。
摘:
凤姐:“可知老祖宗从小儿的福寿就不小,神差鬼使碰出那个窝儿来,好盛福寿的,寿星老儿头上原是一个窝儿,因为万福万寿盛满了,所以倒凸高出些来了。
自笑平生为口忙,老来事来转荒唐。
宝玉的脸被烫了,马道婆又趁机发了一笔财。她骗了贾母,又来骗赵姨娘,正是黑白两道都吃。愚昧的人们,还送钱给她,指望她帮消灾,“济困扶危”,她的到来,就是灾!
所以黛玉不懂人情事故,别人巴结凤姐还来不及,现在凤姐主动送茶叶给你了,你谢的话也不回一句,凤姐出口问起,还直言:“可是倒忘了”!要是紧接着说尝着好也还罢了,又要凤姐问“你尝了可还好不好”,宝玉终于急的抢着回话,以为黛玉不喜欢茶叶,就说味不好,宝钗既顺宝玉之意,又不想得罪凤姐,说的两开话,黛玉偏要说“我吃着好”。
众人都因凤姐、宝玉“中邪”乱成一团,薛蟠的心思怎么这样?真是混世的十足呆子。
凤姐、宝玉终于转醒了,黛玉由衷的松了一口气,牵念之情不加掩饰,宝钗你笑什么?讨厌!
摘:
天不拘兮地不羁心头无喜亦无悲。
却因锻炼通灵后便向人间觅是非。
弗洛伊德认为,梦不是偶然形成的联想。红楼一梦,隐述国史家史,一场惊天迷梦!
谜书以震古慑今的大悲剧的形式著称于世:宝黛爱情夭折、钟鸣鼎食之家败落、红楼群芳魂断香消、四散飘零,好一似食尽鸟投林,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
而我掩卷难忘的却是那些并非十全十美的女子。人性毕竟是很复杂的,她们虽各有不足,但真实,她们乐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深入我心,即使这背后透露着无尽的悲伤。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钗、玉属全书最光华夺目的女子。是因为美丽吗?因为性格吗?非也!是因为她们的才华!一个是诗书敏捷,出口成章;一个是鸿儒硕学,满腹珠玑。一个女性的外貌不俗,只能说是漂亮,只有当她拥有内在气质时,才能称得上是美丽。她们的才识学问成就了她们人生自信的基石,让她们傲立群芳。
探春是贾府里的三小姐,为贾政和妾赵姨娘所生,众人对她的评价是“带刺的玫瑰”。她虽为庶出,但有远见,有抱负,“才子精明志自高”,故同样得到较高的重视。
再比如怡红院的丫鬟小红,三流小丫头,本来属于不得势的奴才,但是通过自身的优势,得到了更好的待遇。这些都是靠自己努力的结果。可现在的一些同龄人,衔恨家徒四壁,怨父尤母,何不像书中人物般活出自我?用自己的努力,奋斗成富一代!
夜阑珊,读无眠,寻梦红楼,艳之,一场醒不了的梦……。
李纨这个人物,作者把她设计为“单亲育子,善良母性”的典型。高鹗根据判词和曲子,在续书里完成了这个人物完美形象的塑造。如果在明朝,这样的节妇是要授奖立贞节牌坊的。作者没有朝这方面写。虽然没有把她写成快乐的寡妇,但是她兼职于诗社掌坛,领导姐妹们读书练字,举行聚会,倒也悠然自得。
贾代儒的教育形式已经落后,他的私塾受社会污染太严重。学生们不好好读书,谈起“性”来,争得大打出手。李纨能在如此重污染的氛围里,把儿子贾兰培养成才,没使他落入污泥浊水中,功不可没。从这一点讲,她还不是一个完全悲剧性的人物。对于当今社会离婚的男女很有教育意义。
《红楼梦》,不仅写了“金陵十二钗正副册”里,十五位女性的悲剧人生,还写了尤二姐吞金,尤三姐拒辱自刎,鸳鸯拒嫁殉主。这十八位女性,除了凤姐、尤二姐,她们的悲剧命运都由于男人。“家事消亡首罪宁”,男人是败家子。
香菱比别的女人又苦一层,不仅有一个犯了杀人罪要处斩的丈夫,还遇到一个泼赖十足的,霸占正房位置的女人夏金桂。“自从两地生孤木(孤木一是牢狱里的杀字,孤木二是家里的桂字),致使香魂返故乡。”
《红楼梦》不是写一个家族的兴亡,是隐喻一个国家应当怎样对待女性,怎样调整穷人和富人的关系。
高鹗续的《红楼梦》基本上是连贯的,也符合总体设计。如果是“白茫茫大地好干净”,那就没有李纨与巧姐的戏了。
犹记得,这么一句话“你身体里的每一颗原子都来自一个爆炸了的星球,形成你左手的原子可能和右手的来自不同的星球,这实在是我所知物理学中最富诗意的东西,你的一切都是星辰。”我想着,这一句话与宝玉黛玉的前世有几分相似。不知不觉中,本是陌生的事物慢慢熟悉,从而缔结盟约。
犹记得,曾看到意大利旅游局的一句宣传语-----------“行走,是为了找回你自己”时拍案叫绝。的确,人生是一条马拉松赛道,每个人都在奋力向前跑,可是到头来,我们却丢失了自己的信仰。我想着,这也是宝玉与黛玉一生的写照,为摆脱束缚而努力,可在封建社会下又显得是那么无助。
犹记得,电影里曾有这么一句话“黄泉八百里,曼珠花遍地。花开一千年,叶落一千年,花叶,生死永不见。”我想着,花代表黛玉,叶代表宝玉,纵使曾经美好,辉煌,可却也阴阳相隔,不如路边野花平淡朴实,却安然自在。
曾几何时,手捧着那本彩绘注有拼音的《红楼梦》,只是被其中精妙绝伦的建筑及偶尔冒出的趣事所吸引。上了初中喜欢上了那贾府的辉煌,凤姐的直爽,贾母的选择性善良,宝玉的忠心,偶尔也怜爱着孱弱的黛玉,心疼她的懂事,寄人篱下,却又佩服她在封建礼仪的社会下依旧勇敢。再读时,已多了几分凄凉,大宅的辉煌映射着人性的冷淡,贾环等一系列人的嫉妒心理让人更加心寒,似乎大宅的温暖也只有这几个孩子了,当封建的枷锁来临时,他们的反抗却又如此无助,结局也是一句“凄凄惨惨冷冷清清”。时曾想起,若黛玉宝玉不出生在这般富贵人家,只是寻常人家,恐怕结局便为“宝玉耕田,黛玉织布,膝下儿女双全,屋上炊烟袅袅。”可惜一切皆为如果,衔玉而生,注定不再平凡。黛玉的身子,身在平凡人家,注定红颜薄命。
偶有几时,敬重曹雪芹先生,贾府繁华辉煌,细致穿插描写,的确不易;绕口难懂的关系,也一一梳理清楚;每一个人物活灵活现,似是个真真人儿。却也有几时,多加怨恨,黛玉已为宝玉流了那么多泪,前世的债也已还清,为何还要二人分开,家族败落呢,到了黛玉离世宝玉出家早已是泪湿满书,不忍再读,也终于明白那把辛酸泪。
这世间总也是世事无常,愿身边的你我有着信仰,当太阳初升时,毫不犹豫的向前冲。
也愿:
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你我从容如初,不负韶华。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是雪芹第一次以自己的身份对当今社会发出的悲叹之情。这是一个时代的悲哀,所谓的康乾盛世其实也隐藏着重重危机。那么,让我带你们梦回红楼,体会精髓之所在吧!
《红楼梦》又名《石头记》,前面八十回主要描写贾府这个贵族大家族有兴盛到衰败的日常生活和这个家族中的少年男女们爱情和人生的失落及他们由锦衣玉食到家破人亡的悲剧命运。一书所反映的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代的社会生活画面,正是历史上的所谓的繁荣的康乾盛世,那一层披着政治清明的屏障,种种漏洞与矛盾已经显现出来。这时中国自身的封建制度已逐渐被分解着,满族贵族的封建地主腐朽生活已经达到顶峰的地步,进而开始衰落和死亡着,满族的专制统治政权,也开始走下坡路。整个的封建统治阶级和整个的封建制度,已带着“日落西山”的景象。
“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这是对黛玉出场描写。黛玉本是衰落的“清贵之家”女儿,但是她很早就死了母亲,到了贾府后又死了父亲,成了一个无依无靠的孤女,过着寄人篱下的生活,环境的恶劣、势利,是她成了一个多愁善感,自矜自重,“孤高自许,目下无尘”。她热烈的爱上宝玉,蔑视功名富贵,从来没有劝过宝玉去追求功名利禄。“多情女情愈斟情”。在那个令人窒息的封建大家庭中,她和宝玉的爱情只能是无声的渴望、过敏的猜疑和浪费的争吵。“香魂一缕随风散,愁绪三更入梦遥!”黛玉一生以泪洗满面,在生命和理想的绝望的边缘,却反常地出现了笑容,她以笑来结束她的一生。
《红楼梦》,就是我们中华民族不朽魂魄的一部分。阅读《红楼梦》,讨论《红楼梦》,具有传承民族魂,提升民族魂的无可估量的意义。梦回红楼,体会精髓之所在。
是梦,我终会醒来!
但是有多少人希望世界永远美好。
——铭文
夜深了,睡红楼。这是一个快乐的地方,一个男孩和女孩的世界。用心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永远不要管外面的黑暗,只要你的圈子是光明的。赏花,谈诗,吃螃蟹,人生如此美好。我只希望我能永远这么美。
昨晚看到嘉福的没落,我还念念不忘大观园的生活。那种奢侈但有些美好的生活只会出现在《红楼梦》。这就像一场梦,在昨晚的梦里重现。我不喜欢高鹗最后十八回的延续,因为他的语言和曹雪芹的很不一样。但也许更多的是因为最后的结果太悲伤,让我无法接受。
在我的感觉里,宝玉出家是因为接受不了。曾经在大观园吃胭脂的那个男生已经不存在了,随着喜怒哀乐的发生而离开。他宁愿和灯呆在一起,也不愿面对贾府的没落。红楼,如梦,只能在回忆中拾起;现实就像一堵墙,不愿意面对。梦中黛玉葬花,湘云卧醉,春针扎.一切都是那么安静祥和。就像十六七岁的我,从来没有尝过什么悲哀。黛玉琴声美妙,宝钗诗词成熟。像一场梦,真实却隔着一部电影。多少人陪我生了孩子,愿红楼永不醒。因为梦外的世界不能提,和梦里的美太不一样了。有多少人希望世界美好和平?做自己喜欢的事,和自己爱的人共度一生。
但是梦终究会醒。不管你喜不喜欢,你都要接受一个破碎的梦日。只有面对,你才会释怀。只是即使懂了,还是对红楼抱有希望,醒不过来;世界总是美好的!
《红楼梦》以上层贵族社会为中心图画,极其真实地,生动地描写了十八世纪上半叶中国末期封建社会的全部生活。全书规模宏伟,结构严谨,人物生动,语言优美,此外还有-些明显的艺术特点,值得后人品味,鉴赏。
小说作者充分运用了我国书法,绘画,诗词,歌赋,音乐等各类文学艺术的-切优秀传统手法,展示了-部社会人生悲剧。如贾宝玉,林黛玉共读西厢,黛玉葬花,宝钗扑蝶,晴雯补裘,宝琴立雪,黛玉焚稿等等,还表现在人物塑造上,如林黛玉飘然的身影,诗化的眉眼,智慧的神情,深意的微笑,动人的低泣,脱俗的情趣,潇洒的文采这-切,都是作者凭借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丰厚艺术素养培育出来的,从而使她在十二钗的群芳中始终荡漾着充满诗情画意的特殊韵味,飘散着东方文化的芬芳,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真实地再现了人物的复杂性,使我们读来犹如作品中的人物同生活中的人物-样真实可信,《红楼梦》中的贾宝玉说不得贤,说不得愚,说不得善,说不得恶,说不得正大光明,说不得混帐恶赖,说不得聪明才俊,说不得庸俗平凡,令人徒加评论。不仅贾宝玉,林黛玉这对寄托了作者人格美,精神美,理想美的主人公是如此,甚至连王熙凤这样恶名昭著的人物,也没有将她写得全是坏,而是在可恶之中交织着某些可爱,从而表现出种种矛盾复杂的实际情形,形成性格迷人的真实。
作者善于通过那些看来十分平凡的,日常生活的艺术描写,揭示出它所蕴藏的不寻常的审美意义,甚至连-些不成文的,史无记载的社会习惯和细节,在红楼梦里都有具体生动的描绘。
《红楼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技巧方面的卓越成就,不仅在国内成为中国小说文学难以征服的顶峰。而且在国际上也受到许多国家学者的重视和研究,有法国评论家称赞说:曹雪芹具有普鲁斯特敏锐的目光,托尔斯泰的同情心,缪塞的才智和幽默,有巴尔扎克的洞察和再现整个社会的自上而下各阶层的能力。
红楼梦是一部具有高度思想性和艺术性的伟大作品,从本书反映的思想倾向看,作者具有初步的民主主义思想,他对现实社会包括宫廷及官场的黑暗,封建贵族阶级及其家庭的腐朽,封建的科举制度、婚姻制度、奴婢制度、等级制度都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并且提出了朦胧的带有初步民主主义性质的思想和主张。
红楼梦塑造了众多的人物形象,成为不朽的艺术典型,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永放奇光异彩。红楼梦的语言艺术成就,更代表了我国古典小说语言艺术的高峰。作者往往只需用三言两语就可以勾画出一个活生生的具有鲜明个性特征的形象;作者笔下每一个典型形象的语言都具有自己独特的个性,从而使读者仅仅凭借这些语言就可以判别人物。
作者的叙述语言也具有高度的艺术表现力,包括小说里的诗词曲赋,不仅能与小说的叙事融为一体,而且这些诗词的创作也能为塑造典型性格服务,做到了诗如其人切合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口气。
由于以上各方面的卓越成就,因而使红楼梦无论是在思想内容上或是艺术技巧上都具有自己崭新的面貌,具有永久的艺术魅力,使它足以屹立于世界文学之林而毫不逊色。
红楼梦是女人的世界,但通过女人的世界反映了一个家族的兴衰史,展现了那个朝代的发展的悲剧。中国诗词史上有两句诗有难以描摹的霸气,一句是李太白的“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另一句是杜子美的“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巧合的是,同是以“安”字开头“颜”字结尾,它们却各自代表了中国士人的两种精神境界,出世则旷达不羁、入世则心怀天下。
李唐几百年以后,在清初,有位伟大的作家用他细腻独特的笔触为我们展现了他眼中的这两种士人,同时渲染出那个君主专制达到鼎盛时期的大悲剧。
“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红楼梦》叙说着那些痴人痴事,感叹书中他们不伤不灭,却一遍一遍的上演着悲剧。读尽红楼,只得一世伤红颜伤逝的背后,便是中国古代士人们悲剧的写照。
《红楼梦》总是用几大段文字描写着主角们的风姿神韵,如王熙凤,贾宝玉,从容貌的美到繁饰的衣装。而对于林黛玉却只是描写了她三分病态如西子的模样。是否注定了她内心的自卑和低人一等的心理,低调自卑到衣物可以朴素到忽略不计,生怕写出来与凤姐,宝玉对比起,让别人笑话了。留笔三分给了人无尽的深思,或许结局在这里悄悄种下了根。
不知林黛玉是何时喜欢上那不爱武枪爱颜色的少年。或是刹那的初见:贾宝玉因为如天仙一样的林妹妹没有携玉而要把他落草时含的宝玉扔碎,又或是贾宝玉总是宽容她的无理和冷笑。佛曰:“刹那者为一念,二十念为一瞬,二十瞬为一弹指,二十弹指为一罗预,二十罗预为一须臾,一日一夜为三十须臾。”虽不知她是否在一念之间恋上了如玉少年郎,却知道在无数的须臾中他们将这份美好无尽的展现。
记得书中林黛玉经常以泪洗面,说话总是有那么几分刻薄。对于别人的话,总是多心留意,比起小心翼翼的露怯,她则总是喜欢冷笑回答,好像当代有些人仇恨社会,认为世界上没有好人。而宝玉是她的知己,明白她那身刺猬装下脆弱的心,所以他总是劝着她,让着她,保护着她。爱之深,责之切。林妹妹却像是不知道似的,也许是潜意识知道了他的包容,才总是常常将自己的醋意暴露:“你怎么不去辞辞你宝姐姐呢?”“再你为什么又和云儿使眼色?这安的是什么心?”
每每读到贾宝玉,林黛玉的言行时,我总是感叹幸好他们命运算不错,至少最初在贾氏家族中是少爷,小姐,不然让他们这种性格生于现代,必是两个娇命之人。
黛玉在大观园中格格不入,可没有人否定她超凡脱俗的才华谈吐和细腻优雅的生活态度;宝钗在大观园中受到老少妯娌的喜爱赞美,她有男子都少有的治家能力,她温婉贤淑,她谦逊怜下,是那个时代女子的典范。如果说黛玉是小家碧玉柔娟风流,宝钗则是大家闺秀的冷艳风骨,一个细声“嫁与东风春不管”,一个韵出“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无论是出世的黛玉还是入世的宝钗,在这么一个金玉其外败絮其中的时代中,她们都无路可走,无处可逃。
黛玉隐寓着超凡脱俗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奔波辛劳的徐霞客,是医者仁心的李时珍,他们有不同于世俗之人的理想抱负,又或只为自己而活,不理睬世人的目光,甚至不能被世人所容,但活出了自己的味道,他们的成就也被后世人肯定,可是他们所生之年,必定不会被大众理解,必定有人笑他们痴傻,出世者,不被世所容,怎一个孤寂了得。
宝钗隐寓着兢兢业业的士人们,她代表的是鞠躬尽瘁的张居正,是心忧天下的王安石,他们把社稷乾坤当成自己的归处,他们为了这个时代,为了这个天下而活,文死忠谏,武征沙场,赢得身前身后名,可是,树大招风,那些嫉妒怨恨他们的人又怎么会少呢,他们用一生之力守护的东西,最终也会破碎、消融在历史中。红楼梦以一种毁灭的绚丽在中国文学史上写下了浓浓的一笔,悲剧不可怕,可怕的是,彻头彻尾而无法避免的悲剧。
林黛玉是天上的飞鸟,命运却把她牢牢锁在海底,要她眼睁睁地被海底的暗波汹涌吞没,生不逢时不自由,是千万孤高者的写照,他们明明比时代站得更高,却不得不接受这时代的潮流;薛宝钗是海底的游鱼,命运却在她有生之年,一点一点的把她生命中的水抽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是千万权谋者的悲哀,他们真挚的热爱自己的时代,他们为之努力过,却无力改变,只得消融。
有人说林黛玉尖酸刻薄,有人说薛宝钗圆滑世故,却忘了他们无法决定自己命运,却忘了只要是人都会有弱点,人们只记得孤高者不与时同,是怪人,只记得权谋者殚精竭虑,是奇人,却忘了他们也有弱点。
我们既不是怪人也不是奇人,我们只是常人,曹公用草蛇灰线温雅绚烂的文字却逼得我们一跳,红楼梦十年而作字字是血,似乎在提醒我们做一个早就该做的选择,人这一辈子,无论是出世还是入世,都该做一个非常人,做一个凤颜龙骨的人,哪怕泯灭,也不该浑浑噩噩过一辈子。
红楼梦中不仅隐含了士人们的抱负和追求,还凸显了在那个所谓“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的时代,士人们所追求的爱情。林黛玉之所以在花团锦簇环肥燕瘦的大观园中脱颖而出成为红楼梦的第一女主角,不是因为她小家碧玉姿态倾城,不是因为她才情天赋出口成章,甚至不是因为她境界高远令人敬悟,而是因为她拥有,红楼梦中唯一真挚动人的爱情。而给她这份殊荣的,正是她的宝哥哥。因为爱,所以结合,是士人们真挚的所求。
千万人中读红楼梦,读出千万种心得体会,这才是红楼梦魅力所在。红楼梦是一部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它折射的是整个时代的兴衰沉浮,你可以从红楼梦中读出人生百态,读出世态炎凉,但不可遗忘的是,红楼梦在本质上是一部唯美的爱情,所以,读这样的名作,必定要刻骨铭心深深沉思,但也未必不可以小儿女情态,默默泪流。
红楼的泪,不仅仅是红颜的泪,亦是士人的泪;红楼的血,不仅仅是红颜的血,亦是士人的血。大哉,红楼。
80回,120集两百多个小时的红楼梦上周听完了,这几天还是习惯把耳机插在耳朵里,尽管没有任何声音。蒋熏老师细腻而又富有磁性的声音陪伴了我小半年,从三月份第一集开始,我便喜欢上了这个声音,一个人独处时,总会戴上耳机,慢慢品味大观园里的五味人生,听到精彩处,我会回头去多听几遍,听到晦涩处,或诗词歌赋,我也会翻来文本细细的咀嚼一番。蒋熏老师的观念是,这是一首青春之歌,大观园是一个青春王国,之所以没有讲后四十回,是因为他觉得完全违背本意,就像他说的那句话,后四十回的作者,绝对是个好编剧,故事说的不错,但绝对不是个好作者,没有文学的细腻和精华。讲解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强调文本,强调原意,没有任何个人感情色彩,不带有色眼镜看人,他完全尊重作者的本意,就像曹雪芹完全尊重人性是一样的。
几百年来,红楼梦称为中国文学史上,乃至世界文学史上一部经典巨著,有太多的人去探究,去考证,去解说,去研究,去发表言论,但我始终相信,各有千秋,每个人的切入点不一样,见解不一样。听了这么久,我也有自己体会。我喜欢看书,近几年来,不消说红楼梦这样的世界经典,很多的武侠小说,甚至中学时代风靡的玄幻小说,如今也多被拍成电影电视剧,看过文本后就不想去看,因为演技再高的演员,都不会有你自己的内心世界丰富,他的体会,始终不能称为你的体会。
然而这次蒋老师的红楼梦让我沉醉许久,他带我走进了大观园那个繁华而又落寞的世界,仿佛每一个场景,我都身临其境,每一个情节我都能在脑海中清晰的绘出,在这一曲伟大的青春赞歌,青春挽歌中,每个活在大观园的人物都有自己独特的性情和人格,曹雪芹没有对人分三六九等,也没有给谁贴上好与不好的标签,生命之于每个人,都是公平的。
曹雪芹不但是浪漫主义的文学家,也是伟大的经济学者,更是不可多得的管理大家!他笔下的荣国府,大观园,都有严格的管理秩序,他笔下的王熙凤、贾探春、贾母、甚至平儿,鸳鸯,都有自己的管理方式,规范和标准。虽然贾府最终落败,也就是现实中曹雪芹家族落败,但至少它在辉煌时刻制度森严还是令人五体投地。
贾府的规矩向来严格,等级制度分明,尽管现在是文明社会,这样严谨的规律依然受用,制度明确,赏罚分明,都是不断发展的铁律!无规律不成方圆,有井然的制度,还必须有严格的执行,有严格的执行,还必须有明确的结果,就像王熙凤协理宁国府的时候,迟到一分钟都要拉出去打板子,任何时候,制度就是制度,没有妥协的余地,也不可以有余地。因为每个人心里的余地都不同大小,一旦有了余地,就会千变万化,难以统一,最终导致规矩形同虚设。当然,千百年来总有人在卫道,可依旧不可避免出现漏洞,固若金汤的帝国如此,风光无限的贾府也如此,所以最终都会落得树倒猢狲散的下场。
曹雪芹不仅对于世事有如此洞明的智慧,对于人性,更有极度练达的宽容。在他的笔下角色,没有正善恶之分,没有好坏差别,每一个人都有他生命的美好和无奈。你可以喜欢薛宝钗的进退有度,可能也会不喜欢她的工于心计,你喜欢林黛玉的心直口快,可能也会不喜欢她的咄咄逼人。就像晴雯风流灵巧召人怨,王熙凤反算了卿卿性命。曹雪芹没有告诉你他喜欢薛宝钗多一点或者林黛玉多一点,他也没有表示他更痛恨王熙凤还是更同情李宫裁,他只是让我们知道,薛宝钗父亲早逝,她一个女孩子撑起了一个皇商家族,她必须有更多的心机才能保家族平安,而林黛玉自幼失去双亲,寄居于舅家的她总有无法得尝的幸福和呵护,她的尖酸和孤傲只是一个坚强的外壳,一种自我保护的颜色。曹雪芹用最无私的心态去刻画描写每一个人,他做到了真正的公平公正。或许红楼梦能如此风靡文学界就因为如此。因为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杆秤,有自己的砝码,称出来的份量各有千秋,我们做不到绝对公平,总是戴有色眼镜看人,我们的世界已经变的五彩斑斓,我们再也看不到真正的事实,看不到本质的人性,因为我们没有宽容之心。做不到绝对无私。包青天之所以被称为青天是因为“铁面无私”,所以我们理解的无私等同于无情,但曹雪芹告诉我们,无私不等于无情,无私等于宽容,无私是最大的有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虚怀若谷是因为无私无畏,不偏不倚,装的下绝壁千仞,亦盛的下碧波万顷。人活一世,纵有铁槛,亦挡不住一个土馒头。最终都会食尽鸟投林,落得一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曹雪芹即使最终潦倒穷困,但他一定真心快乐,因为他真的参悟了人生。
感谢蒋老师带我走进了一个多彩的大观园,聆听了一段精彩的青春人生,虽未学会了悟生命,但至少可以感悟生活。
眼睛是空的,眼泪是空的,又黑又闲,向谁扔更多。
为了你送你礼物,你不难过。
这首诗虽然只有28个字,但却道出了黛玉藏在心底多年的秘密,黛玉终其一生都会落泪的本质使命,以及从古至今无数才子佳人的共同心声。
爱情已经深入我的内心。当爱情不知不觉已经深入心底的时候,面对“缘好姻缘好”的理论,爱人无法改变长辈的安排,但他是父母去世的寄人篱下,又怎能不在黑暗中落泪?美好的爱情刚萌芽就注定要破灭。
这多少有些无奈。于是林妹妹终于带着无限的悲哀落泪留下了一个宝玉终于实现了自己出家的愿望永远只留下了世界上一个孤独的身影一个无法填补的遗憾。
我不禁想起了唐婉和陆游,那对深深眷恋在怀里的可怜夫妻。通过父母的命令,他们结婚了,同意一起变老。但是,变化来得太突然,以至于“不孝有三,后无大事”,所有的欢愉和誓言一度成为过去式。
然而,一对夫妻留下的只是一张离婚的纸,一对发夹留下的只是一声“错”“陌陌”的无声叹息。离开后,他们思念,放弃,却又忍不住擦干眼泪,放下过去,重新开始,只因为还得活着。后来他又结婚了,她又结婚了。
但他们的爱情,千古传诵,千百人敬仰。
面对失败的感受,我们有悲伤的权利,也可以选择放下,重新开始。
人生没有悲伤、快乐或悲伤,只有我们的思想之间。
花飞花满天,红香断了谁怜?这是我第一次这是我第一次读完《红楼梦》。有些人喜欢喝咖啡,强烈而厚重;有些人喜欢喝茶,清新而安静。那么,品尝《红楼梦》是咖啡还是茶呢?答案只有你自己才知道。
起初,我认为《红楼梦》是一本无聊的古籍,但我读得越多,就越被它吸引。它不仅描述了封建贵族家庭从繁荣到衰落的生活,而且赞扬了封建礼教下纯粹的感情。它是由作家曹雪芹先生创作的,被列为四大名称之一。
在《红楼梦》中,我最喜欢的故事情节是黛玉葬花。花飞花满天,红香断了谁怜?有人可能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那么虚伪的葬花?你不明白黛玉把花比作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像这些花一样。花期过后,她会像花一样孤独地落下。没人问?我只能佩服作者。黛玉葬花暗示了她悲惨的'结局。
在那个黑暗浑浊的社会在争风逐月的大观园里,是不可能获得幸福和自由的。书中的主人公――黛玉恰到好处。黛玉葬花人笑痴,他年葬花依知是谁?黛玉葬花,是她不忍看到美丽被污浊吞噬。黛玉展示的是一个很简单但很少有人做到的初衷。初衷一直存在,但没有人发现,甚至开始慢慢被别人遗忘。我想做的就是用这篇文章唤起你的初衷,你心中的财富。黛玉的行为启发了我。每当我想放弃,静静地看着《红楼梦》一会儿,我就能平静下来,我的斗志又能燃烧起来。
一曲《红楼梦》,将人世间哀情道遍;一首《葬花吟》,把无尽落红悲声唱完。悲哉,叹千古幽情终虚化;泣哉,怜痴情儿女尽成灰,品读“红楼”,评点“红楼”,道不尽的“红楼”。
一句“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写出了作者的辛苦与心酸,也表达出了知音难寻的无奈何苦闷。《红楼梦》巨大的社会意义不仅在于它写出了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悲剧,更在于它以这个爱情悲剧为中心,写出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向腐朽的封建制度敲响了沉沉暮鼓。同时,通过对封建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思想,也敲响了新世纪到来的晨钟。在中国文学史上,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红楼梦》这样把爱情悲剧写得既富有激动人心的力量,又能深刻全面地揭示出它的社会根源,从而对封建社会作出深刻有力的批评。
令我感触最深的就是林黛玉。或许,林黛玉是有些小肚鸡肠,是有些娇柔做作。但我们仍从她的一言一行中感受她的温柔与多才。我也并不否认薛宝钗很完美,她的大方,孝敬是书的亮点。但是,她在完美,也只是封建社会的塑造品,没有自己的思想,如娃娃般只知道一味的服从长辈的命令。相比之下,叛逆的贾宝玉和孤寂冷傲的林黛玉却给我另一番体会。
“花飞花谢花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也许有人会说花谢是自然规律,又那样假惺惺的葬花呢?你们不懂,黛玉这是把花比喻自己,感叹自己会不会这些花一样,等到花期一过,也会像花儿一样孤零零的落下,没人问?黛玉葬花已经暗示了最后她悲惨的结局。
红楼一梦,写尽了大观园的来历和曾经繁盛的景象,也写尽了大观园里豆蔻年华的热烈,但在那个年代,“男尊女卑”的封建传统观念造成了大观园里的重重悲剧:跳井而死的金钏,孤守青灯泥佛的惜春,含冤而死的可卿,青春守寡的李纨,被折磨至死的迎春,还有远嫁的探春……在封建社会的残害下,那一个个灵动鲜活的生命,那纯洁如雪善良的心灵,那如天使般的笑脸,无不让人为之叹息。
如一只哀婉凄伤的交响曲,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人生悲剧构成一个个不同音色的音符,所有的音符贯穿了人生的各个层面,曲谱上下都弥漫着凄清幽怨的感伤情调。而曲中的高潮部分,自然是那刻骨铭心的爱情悲剧,从主子到奴仆,从宫廷到民间,从成人到少年,无不具有着一段哀伤的爱情。
曾经对于《红楼梦》的认识始终停留在“大皆不过谈爱情”,也曾为了宝之悲,黛之惨而愕腕叹息。
如今再读高阁的《红楼梦》,如品茶一般细细品读,忽觉爱情不过是其中不可或缺的一味香料。
《红楼梦》缘起灵河畔那一抹降珠草,受神瑛待者灌溉,又因灌溉过多故五内郁结。至于石头如何成了神瑛待者,神瑛待者又如何成了贾宝玉,我们不得而知,只觉得颇有些神化色彩。
《红楼梦》写了一个大家族由盛而衰的悲剧故事。这个家族悲剧的阴影笼罩着《红楼梦》里所有的悲剧。《红楼梦》里宝黛的悲剧、十二钗的悲剧,因为其主人公大多具有真、善或美的素质而成为悲剧主人公。但是贾府的实权阶层最终的衰败也具有悲剧性质吗?这实际上关系到一种社会现象、社会制度的历史命运和价值的问题,也即是悲剧与历史的统一的问题。
书中红楼女儿的悲惨下场,令我悲痛万分,宁荣二府从“金满箱、银满箱”到“陋室空屋”的惊天巨变使我不禁倒抽一口冷气,真好似“呼啦拉大厦倾,灯惨惨黄昏近。”
想当初,宁荣二府车水马龙,繁华一时,极为奢华,到头来却陋室空屋、衰草枯肠。宁荣二府中的人物都曾拥有过金银珠宝,住着华丽堂,谁曾想沦为贱民,他人皆谤?宁荣二府从兴盛到衰败的过程,让我沉思良久。是人无止尽的贪婪和欲望,因为嫌弃乌纱帽太小,可却怎么料到枷锁扛身上,一些人妄想不劳而获,可是最终却被送进了铁窗下。权力的争斗,社会的黑暗,导致了红楼大厦的倾覆。在这样一个封建社会,大观园中的男男女女们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虽然林黛玉琴棋书画无不精通,才情气质人人赞,可到头来,年纪轻轻就郁郁而死;宝钗凡事稳重,识大体,诗词赋会样样精通,原是金玉良缘,可偏只念木石前盟,可叹端娴处子,到底误终生;迎春才貌双全,可叹却遇中山狼,一味骄奢放纵,叹芳魂艳质,一载去悠悠?才情万种的红楼儿女们散的散,去的去,曾经的繁华人生如一场梦!再说那降珠草下界幻化为人形,名黛玉,以一生泪水报答神瑛待者灌溉之恩。黛玉性格孤僻,并非与天俱来。她幼年丧母,寄居在外祖母家中。但这并非是一个有温暖与爱的家庭,而是一个龌龊之地。
贾母看似慈善,对刘姥姥施恩有加,实则自吹自擂,不过是出“携蝗不嚼”的闹剧,在“上层”人物中最吃得香的秦氏,拍马手段,黛玉视之,指出那些是“贫嘴贱舌”。极善奉承迎合旁人的王熙凤,在黛玉看来,不过是“放诞”、“无礼”。自命清高的“槛外人”妙玉,黛玉也一眼识破了她卸却红妆的虚伪。就连被王夫人认为“识大体”的袭人,蒙得过湘云,却也逃不过黛玉的眼睛。黛玉一语点破她的本质——“我只拿你当嫂嫂待。”于是,黛玉被认为“小性、多心、心窄”,没有大家闺秀风范,不能入选“宝二奶奶”,终成了“世外仙姝寂寞林”。
黛玉虽为“主子姑娘”,却又被称为“小鸡肚肠”,但她除了一颗痴心外别无其他。她是不谙人情,是恃才傲物,但“芙蓉吹断秋风狠”,不要过份指责她的“多心”,那实则不为她之过,周遭使她不得不多多考虑。
众钗中可与黛玉之才相比的非宝钗莫属,她家私雄厚,善于处世,这两点胜过身世可悲而又叛逆的黛玉。她是大家闺秀的典范。她没有木石前盟,却相信金玉良缘。
初到贾府,便“连下人也都多与宝钗亲近”,赵姨娘也称她厚道。生日会上,她知贾母“喜欢热闹戏文”,“爱吃甜烂之物”,使“依着意思”去说。蘅芜院她布置得素净简单,给人以恬静的淑女之感,让人觉得节俭。金钏投斗,她帮王夫人解除心中梗结。宴席上众人嘲笑乡下人刘姥姥,独无描写宝钗之笔,是曹翁忘了这号人物,并不然,只是她维持了大家闺秀的仪态。一方面她让王熙凤认为“不干已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一方面又让老太太、王夫人觉得“小惠全大体”。对黛玉的讥讽听若惘闻,让人以为她从不记恨,又在扑蝶误听小红与坠儿的谈话时,扯出与黛玉捉迷藏之谎。她处世的高明与黛玉的清高形成鲜明对比。于是,宝钗被认为“大家闺秀、温顺、识大体”,选上了“宝二奶奶”,终成了“山中高士晶莹雪”。
对于宝钗,我一直无法喜欢,从情感上无法接受她与宝玉的婚姻。她的处世圆滑,她的性格温顺,在我看来皆是虚伪之举。借由一些小事拉近与黛玉的关系,让黛玉认为与她“情同姐妹”。对待宝玉,更是好之又好,顺之又顺,全然不同与黛玉的猜忌。
连痴心也化为灰烬,又如何撑得下去。殊不知,这只是王夫人的掉包计,宝玉并非无情,只是一直认为迎娶的是黛玉。再说那宝钗,堂堂公侯女,千金小姐,竟顶别人之名嫁给一个不爱自己的男人。宝玉掀开红盖头之后,发现林妹妹成了宝姐姐大失所望,就那么把宝钗冰在那儿,不再理会,这叫宝钗又情何以堪。原本“任是无情也动人”,竟落得个独守空闺的下场。
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袭人等是《红楼梦》主线人物,宝、黛二人的悲剧贯穿始终。薛宝钗虽不是此爱情悲剧的当事人,但也有着相当高的地位。贾府后继无人的危机是《红楼梦》从一开始就一直强调的。作者在第2回就借冷子兴之口点出:“如今生齿日繁,事务日盛,主仆上下,安富尊荣者尽多,运筹谋画者无一;其日用排场费用,又不能将就省俭,如今外面的架子虽未甚倒,内囊却也尽上来了。这还是小事。更有一件大事:谁知这样钟鸣鼎食之家,翰墨诗书之族,如今的儿孙,竟一代不如一代了!”如此看来,贾府颓败已成必然。在现实生活中,贾政是正面的、居高临下地执行继业警劝职责最卖力的人,这种卖力在笞挞宝玉一事上表现得淋漓尽致。而王夫人虽溺爱宝玉,但希望宝玉继业之紧迫感却不少于贾政。与贾政不同的是,她这种继业紧迫感集中表现在贾宝玉的配偶问题上。要继业就必须读书、中举、做官,所以,凡是能劝宝玉读书、劝宝玉留心于仕途经济者,王夫人即深信并深爱之,从她对于袭人、宝钗的态度,可以看出这一点;而妨碍宝玉留心于仕途经济者,王夫人则深恶并深恨之,这在她对于黛玉、晴雯、金钏的态度上表现出来。
对于《红楼梦》的结局,我有甚多不满,可有人对我说,“既然你不满,林黛玉最终抱憾而亡,贾宝玉出家为僧,那你觉得,什么样的结局是完美的。”的确,我对甚为不满颦儿之死,颦儿素日也是叛逆角色,终日只想一展才华,违反了古时“女儿无才便是德”之说。颦儿在文中的才华是不容置疑的,我实是钦佩,也为她那种叛逆而佩服。可她为何不能叛逆至底?贾母素日疼她,更疼宝玉,他俩二人想要结为连理枝,贾母也未必反对,她竟不去争取,偏自寻苦恼,气死了。可细细思量,她素日多疑,即使嫁于宝玉,也难免会被气死。她又不似凤姐会借酒撒泼,怎生向贾母开得了这口?她的力量是如此微薄,在贾府她毕竟不像宝钗那样得人心。宝玉,最后看破红尘,做了和尚。难道做和尚真是最好的结局吗?若是如此,世人都改为僧。我的想法太极端了。“你死了,我去做和尚。”预示着这一切,好似一切皆前定,无法改变。我不满的是宝、黛二人最终仍是无法逃出命运的束缚。那人又对我说,“宝玉,做和尚已不是为黛玉而做。宝玉不做和尚,还能做什么?去追求功名利禄吗?”是啊,细度之,对于宝玉而言,这不失为最好的结局。他已淡薄名利,对他而言此皆身外物。追逐名利,让历史重演,看着自己的后代再来上演这“红楼梦”吗?他看似没有摆脱命运的束缚,但命运业已不能束缚住他了,他既不是为颦儿去做和尚,那就是为自己,他也不像世人为了“得道成仙”,而是了无牵挂,看尽红尘。只可惜宝钗为人圆滑,讨人喜欢,她最终最终独守空房,也不免令人觉得有些惋惜。
宝钗也是封建礼教的牺牲品,她以林黛玉之名嫁入贾家,也深知宝、黛二人心意相通,却无力抵抗。薛母再疼她,也无能为力,贾母如此有诚意,自己又怎生婉言拒绝?何况,薛蟠之事,贾家也尽了不少力,宝钗也不想为难母亲。嫁于宝玉后,虽说黛玉已死,宝玉待她也不薄,可宝玉仍是对黛玉念念不忘。最后,她已怀身孕,宝玉仍是舍她而去,出家为僧,留她独守空房。说来,得人心又如何?最终也未得幸福。
美梦终究一场空。韶华散尽,容颜衰。独坐烛前痴痴叹,才觉泪痕爬满容。过往如云不可及,镜中双鬓已成霜。膝下遗腹已成人,房空冷清如往昔。闲来无事仰望月,无语能诉,唯有泪空流!
夜深了,月光如水。我合上书,站在窗前抬头仰望天空,满天的繁星都在眨着它们明亮的`眼睛,而我的脑海中浮现的是《红楼梦》中的一幕幕情景。
恍惚间,我也仿佛来到了大观园感受到了那里的一切,也似乎看到了大观园里姑娘们的倩影,也听到了她们爽朗的笑声。黛玉,轻移莲步,顾盼多情。两弯似蹙非蹙涓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娇花照水,行动处如弱柳扶风。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眉尖若蹙,且唤颦颦。外祖母赐与你鹦哥,即是以后与你日日相伴的“一片真心为姑娘”的紫鹃。荣国府收留了你。
在这个到处承载欢笑的大家庭中,原本就体弱多病的你,该怎样开始并继续你的生活呢?还好你遇到了宝玉,那个知你懂你的人。有人可以陪你说笑,在你掉眼泪的时候安慰你,不开心的时候给你讲笑话逗你开心,快乐着你的快乐,悲伤着你的悲伤。
你在大观园中小心翼翼的生活,承受了本不该由你那个年龄承受的一切,在你小小的心中,究竟有多少的委屈和迷惘,多少的孤独和痛苦?而这些也许你只有自己全部承受,找不到可以倾听心声的人吧?也许人这一辈子的宿命冥冥之中上天自有安排,虽有一个疼你、爱你、关心你的人在你的身边陪你,可他却给不了任何你想要的,上天还是跟你开了一个天大的玩笑,一切的努力还是抵挡不过重重的阻碍。
也许幸福,快乐,对你来说只能是奢望。因为你无法忍受一次次期望带来是失望的恶性循环,其实你真的很脆弱,你不坚强,虽然你很勇敢。
为何你总是强颜欢笑,不敢向众人表达真实的自己,其实你很善解人意,不是吗?寄人篱下的你一无所有,剩下的也只有一丝丝可怜的自尊而已了吧。为何你总是闷闷不乐?是孤独,是寂寞吗?也许你也想想像其他姑娘们一样无忧无虑、开开心心,可是你却做不到。因为你怕。
你的才气,你的美丽,你的清高,你的委屈,眼眸深邃的忧伤,嘴角洋溢的温柔,只有懂你的人懂你。
在那繁星闪烁的夜空里,你是我心底最亮的一颗星。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58983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