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语文老师,我经常鼓励学生多写作文,通过不断练习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接下来是一些优秀作文的示范,欢迎大家共同欣赏和探讨。
今天早晨爸爸和姐姐带我去参观了雄伟壮观的天安门。庄严肃穆的毛主席纪念堂,红墙黄瓦的天安门城楼,宽阔的天安门广场和高高耸立在那里的人民英雄纪念碑使我深深地感到了祖国的伟大,我更爱我那美丽的中国了。
向四周望去,看到了那高大的一座楼—毛主席纪念堂。外面,银色的高楼和红地毯令我这个人严肃起来。我们走进了纪念堂,里面的人各个衣着整齐,脱帽肃立,面对着大堂正中间的那个水晶棺。水晶棺周围有许多华丽的灯,把水晶棺照亮,照的是那样夺目,那么明亮。水晶棺里躺的正是我们那伟大的领袖毛主席,大堂中所有的人在那一瞬间一齐面对着水晶棺里的毛主席肃然起敬,这时,毛主席纪念堂里的每一个空隙里都能透出几分严肃。
人民英雄纪念碑也高高的耸立在一边,使我们体会到了英雄的伟大。
。
1.感知乐曲的欢快情绪。
2.学习看指挥演奏,掌握xx|xx|x一|x一|x一|一一|节奏。
1.活动前可在餐前活动中欣赏、学唱此歌曲,并能随乐曲节奏做简单的'身体动作。
2.铃鼓、小铃、圆舞板等。
2.复习歌曲:《勤快人与懒惰人》。
3.学习打击乐:《我爱北京天安门》。看图谱拍节奏。
讨论:《我爱北京天安门》这首乐曲可以用哪些乐器来演奏?为什么?师生共同确定,并记录在图谱上。如第一句用铃鼓演奏、齐奏时,第一、二句用小铃、圆舞板演奏等。(教师带领幼儿做动作,启发幼儿用铃鼓演奏)看指挥(教师),小朋友空手练习。教师指挥分部做两次。拿乐器合奏。
4.学习当指挥。请1~2名幼儿看图谱指挥演奏。
小结。以后的复习活动中可增加难度,每句的末尾小结处加入大鼓,或让大多数幼儿都有机会担当小指挥,指挥演奏。增加幼儿对打击乐的兴趣,提高自信心。
今天早上,四点多就起床了。因为我们要去天安门看升国旗。我问爸爸:“今天升国旗有那么早吗?”爸爸说:“当然呀。”我问爸爸:“我们学校是七点半开始升呀,为什么在这要那么早升旗?”爸爸说:“要在太阳升起之前,把国旗升完,所以,一年四季升旗时间都不一样。”
我们到了天安门,看到很多人都来看升国旗,我们排在后面,所以我看不见,大人们挡住了我的视线。爸爸说;“你往前挤一挤,到前面去看,我们在这等你。”我就向前走,可就是挤不进去。爸爸就让我骑在他的肩膀上,拿着录象机录。
这时开始正式升旗了。我看见很多军人迈着正步走过来,我数了数,一共有36位军人,他们个子差不多一样高,胖瘦很均匀。他们走的很直,也很整齐。红旗慢慢升起,军人们敬着军礼,围观的群众行注目礼,放了三遍国歌,红旗高高地瓢在空中,我觉得我们的祖国很伟大!
北京,在河北,是我们国家的首都,还被称为“对称的古都”而家喻户晓的北京天安门广场就建造在这里。
七岁时妈妈带我去过一次。天安门前是金水河,河上横跨着五座,这就是金水桥。金水桥两旁有一对汉白玉华表,上面雕刻着蟠龙花纹,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挺拔。
登天安门城楼向南眺望,整个广场尽收眼底,广场中央矗立着高大的人民英雄纪念碑,碑身正面是毛泽东主席题写的“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八个金光闪闪的大字。广场南端是毛主席纪念堂。东西两侧中国国家博物馆与巍峨壮丽的人民大会堂遥遥相对。
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1949年10月1日,北京30万人在天安门广场举行了开国大典。人民领袖毛泽东在天安门城楼上向全世界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了!从此天安门广场成了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的地方。
清晨,东方露出了淡淡的曙光,天安门广场在晨曦中显现出它的雄姿,庄严的升旗仪式就在这时开使,五星红旗与旭日一同升起。我听着就好像真的看见了升旗仪式的壮观。
北京天安门广场果然壮观,宏伟真不愧是世界上最宽广也是最壮观的广场。可真是宏伟壮丽,金碧辉煌,我爱北京,我爱北京天安门。
出示:节日的广场是 ( )的地方。
请同桌一起读读课文最后一节。
同桌齐读
生1:节日的广场是个花团锦簇,姹紫嫣红的地方。
生2:节日的广场是个花灯齐放,礼花飞舞的地方。
生3:节日的广场是个翩翩起舞、纵情歌唱的地方。
……
师根据生的回答一一出示: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灯齐放、礼花飞舞
五彩缤纷、犹如花园
翩翩起舞、纵情歌唱
鲜花与彩灯辉映,
礼花伴歌声齐飞
辉煌、 沸腾
生齐读这些词
师;同学们,读了这些词,你们发现有什么规律吗?
(生沉默一会,有生陆续举手)
生1:老师,这些词都是描写节日的欢乐场面的。
师点头表示同意。
生2:老师,这些词前面三行是写景物的,后三行是写人们的活动。
(生纷纷举手,很兴奋)
生:张灯结彩、欢天喜地、喜气洋洋、人山人海、车水马龙……
师:这么多描写热闹场景的词,聪明的同学们,请你们选择其中一些词说一段话,好吗?
(生思考,个别生动笔写)
生1(上课比较好动)国庆节到了,街上人山人海,到处张灯结彩,花灯齐放,礼花飞舞,人们个个喜气洋洋、在纵情歌唱。
师大大表扬,生很得意。
生2:(一直举手);中秋节到了,街上到处张灯结彩,人们纷纷出来赏花灯,有的在翩翩起舞,有的在纵情歌唱,鲜花和彩灯辉映,礼花伴歌声齐飞,好一派沸腾的场面。
……
师:此时此景,我们可以用这段话中的哪两个词来概括?
(师画出:辉煌、沸腾)
师:你们知道“辉煌”“沸腾”什么意思吗?
生1:“辉煌”意思是到处很都和华丽漂亮。“沸腾”指人们都在欢呼,跳跃。
师:同学们,如果你此时在天安门广场,你最想干什么?
生又纷纷举手
生1:我想唱歌。
师:你要唱什么歌?
生1(高兴):我要唱周杰伦的歌。
生2:我要拍手,欢呼。
生3:我不走,留在那儿。(师补充:真是留恋忘返)
……
师:多么辉煌,多么沸腾的时刻,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和节日的北京欢腾吧!把这个美景和欢乐记在心里吧!
全班齐读
教后感:“节日的广场是个什么样的地方?”这个看似浅显的提问,却是起了“牵一而动全身”的作用。正因为我以问导读,以读促思,以思促说,才有了学生直面文本,充分读书的动力,我不由想到,当今越来越多的教师,为了所谓课的拓展,不断的引入相关的链接知识,而忽视了文本本身的挖掘,本末颠倒,这是不对的。
“此时此刻,你如果你在广场,你最想干什么?”这个问题抛出,引起了学生极大兴趣,产生要说的冲动,学生纷纷敞开心扉、自由倾吐,与文本进行跨越时空的心灵对话,使自己的情感和文本作者的情感一致,有了这样的情感铺垫,朗读这段时,学生的情感才能达到饱和。所以读书时,学生的表情是兴奋的,目光的热烈的,真好!
暑假里,爸爸妈妈带我来到了祖国的首都北京。
我参观了许多的著名景点,如国家科技馆、天安门广场、人民大会堂、毛主席纪念堂、故宫博物院、来到了奥林匹克公园、看到了壮观的鸟巢、水立方,还有许多奇异建筑。还有八达岭长城、清华大学、颐和园、中央电视塔等国家级景点。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天安门广场。
这天,我们凌晨三点就起床,四点多就赶到了天安门广场看升国旗仪式,广场上早已人山人海,看升旗的人们里三层外三层,密密麻麻,大家都等着国旗飘扬那激动人心的一刻。妈妈为了让人群里的我能看到升旗,要爸爸把我骑坐在肩膀上,好不容易等到了国歌奏响,只见两队英姿飒爽的军人迈着矫健整齐的步伐出来,到了升旗台前散开,围着整个升旗台。两位升旗手上台,一位旗手帅气地张开手臂,把国旗刷的抛开伸展,三遍国歌奏完,五星红旗终于升上了旗杆顶端。
我还仔细端详了天安门城楼正中央的毛主席画像,听导游叔叔说,画像高六米,宽4.6米,为了保证干净整洁,每个月要更换一次。不管从哪个角度看,主席的目光都好像在注视着我们。
天安门广场真是我们国家最庄严、最宽阔的标志!我爱天安门广场!
今天阳光明媚,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出现在天安门城楼之下。
矗立在我面前的石柱就是华表,华表一共有六条,在天安门前后各两条,在北京大学也有两条华表。华表顶端是一头神兽,象征着威严和权力,我还发现,华表石柱上刻得全是生龙活虎的龙缠绕在一起,不知道它们是在撕杀还是在嬉耍。踏上了洁白的古桥,我才能近距离看到肖像上毛主席的样子。在肖像两侧,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和“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走进天安门的城门,我看到多处红漆爆裂和许多呛人的灰尘,但还是给人一种古色古香的感觉。看完了天安门城楼之后,我们又去了广场看了雄伟的人民纪念碑。人民纪念碑比天安门还要高,是中国最大的纪念碑。听导游说,纪念碑由两层月台、两层须弥座、碑身和碑顶组成。月台上边有十幅汶白玉浮雕,记述了一百多年来中国人民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革命斗争史。虽然在三百米以外观察这个由花岗岩和汉白玉砌成的建筑,但我仍然像近距离观察一样清晰可见。当我们看完国家博物馆里的奇珍异宝后,回到酒店已经九点多了。我洗完澡后,躺在床上沉沉地睡了,只有月亮还在照射一些微弱的光。
2、感受歌曲愉快、跳跃的情绪。
2、我梦见我去了天安门,那你喜欢天安门吗,为什么?
教师小结:喜欢天安门的理由有许多,不仅我们喜欢,所有中国人都喜欢,因为天安门是我们中国最大的一个广场,它也成为了首都北京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
1、听完这首歌你有什么感受?
2、这首歌里唱了些什么?
3、尝试用双手拍打节奏。
4、讨论:这首歌中唱了几遍我爱北京天安门?唱的`旋律一样吗?
三、学唱歌曲。
1、跟上乐曲的节奏学唱歌曲。
2、有表情地歌唱,表达热爱天安门的感情。
1、大胆表现人物在天安门前照相的活动情景。
2、通过绘画,表现表达自己热爱祖国的情感。
纸、记号笔、蜡笔、天安门图片。
一.欣赏感知——通过欣赏天安门的照片,引导幼儿重点了解天安门。
1.出示幼儿在天安门前照的照片这是谁?他在哪里拍的照片?和谁一起拍的照片?
2.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有几层,每层有什么一样和不一样的地方?
3.请幼儿上来摆不同的姿势:
(1)去过天安门的孩子:说说在天安门前拍照的感受,并摆不同在天安门前拍照时的姿势。
(2)没有去过天安门的孩子:假如你去天安门你会拍一些怎样的照片。
4.重点示范手和脚的动作,如:拍手、叉腰、抬腿等。
天安门是我们很有名的建筑,代表了我们伟大的`祖国,很多人到了北京,都要去亲眼看看,并会在天安门前拍照留念,代表喜欢和爱自己的祖国。
二.观察示范——通过观察,引导幼儿了解天安门和人物的画法。
1.创作要求:那今天我们到天安门前拍张照片留念吧!
2.幼儿作画,师指导:
(2)引导表现人物的不同特征和动态,表现你最喜欢的手和脚的动作。
(3)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呢,你画清楚了吗?
图画中,我们人物在前面,所以画的大一点,然后再画后面的天安门。
三.欣赏交流——通过欣赏大家的作品,互相学习大家的优点。
原来通过不同的曲线,可以表达手、脚和身体的不同的动作。
1、理解并学习诗歌,感受诗歌中优美的词句。
2、丰富相关词汇:雄伟壮丽、向往、迎风飘扬等。
3、萌发对北京天安门的向往和崇敬之情。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学习诗歌。
难点:掌握相关词汇。
活动准备。
1、幼儿收集自己游览北京天安门的照片。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
1、教师:“小朋友,你们知道我们国家的首都在哪里吗?”“那你们知道北京都有哪些有名的建筑?”“你们去过北京吗?”“你们想不想去北京天安门?”
2、教师:“没有去过,但我们很想去,‘首都北京天安门是我们最向往的地方。’”
3、出示天安门挂图。提问:“看一看天安门上有什么?”
二、分段理解诗歌内容。
1、教师:“沈老师曾经去过北京天安门,听一听,我看见的天安门是什么样子的。”
2、教师朗诵诗歌3—6句,并出示相应的图片。
3、教师:
“沈老师,看到的天安门城墙是什么样的?”“天安门的琉璃瓦是什么颜色的.?”“这是什么?怎样的国徽?”“国徽是一个国家的标志。”“你们知道领袖指的是谁吗?他的画像挂在哪里?”理解诗歌7—8句,“在天安门的两边还有宫灯和红旗。”
三、学习诗歌。
1、配乐完整欣赏诗歌。
2、幼儿学念诗歌。
3、引导幼儿在音乐的伴奏下有感情的朗诵诗歌。
四、活动延伸:看天安门碟片。
师:“天安门上除了有城楼、国徽、红旗等,周围还有许多东西,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吧!”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结合有关词语理解句子。
3、知道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4、通过品读、感悟、交流,对学生观察能力、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的障碍进行诊断与矫治。
1、观看影片《开国大典》片段让学生仔细观察天安门的布局,指名学生口述。
师:想不想去游览一次?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去游览天安门广场。
2、板书课题。
(一)、自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习生字词。
先让学生通读一遍,注意读通读顺课文,然后让学生再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告诉我们什么?(板书:最宽广、最壮丽)
(二)、住重点词句,探究课文内容、语言表达
1、学习第二节
(1)、自读课文,思考这一段主要写了什么地方?
(2)、师范读,学生边听边想象画面。
(3)、讨论理解:你觉得天安门怎样?是从哪看它的雄伟壮丽的?(相机理解:雕梁画栋,汉白玉、华表、蟠龙花纹、格外挺拔)(在此基础上还要抓住“红、黄、蓝”等词体会天安门的雄伟壮丽)
(4)、看图激情,师声情并茂介绍画面。
(5)、导读出对天安门广场的赞美。
2、学习第三节
(1)、小结第二节学法。
(2)、自学第三节。
(3)、汇报交流自学情况。
3、学习第四节
(1)、指名读课文,注意理解“向往”“象征”。
(2)、思考:为什么全国各族人民“无比向往”天安门?为什么天安门是新中国的象征?
(3)、观看影片《开国大典》片段。
(4)、指导用自豪的语气朗读。
4、学习五、六节
(1)、读第五节,理解“曙光、晨曦、雄姿、旭日”等词。
(3)、自由练读,边读边想象,晨曦中天安门城楼的雄姿。
(4)、自由轻声读第六节。
思考:节日到来时,天安门广场怎么样?夜晚的天安门广场又是怎样?
(5)、幻灯出示“每当节日到来,天安门广场更是(),()。无数盆鲜花组成(),把广场装点得犹如()的大花园。入夜,(),(),天安门广场()。来自祖国各地的人们(),()。()与()辉映,()伴()齐飞,天安门广场()起来了。”
讨论填空,看图理解,所填词语。
(6)、指导朗读:看到这么美好的景象,这么热闹的场面,你们心里感到怎样?
(指导读出欣喜、激动)
1、师:同学们,现在我们再读第二节,相信大家必定还有收获。
2、自由读,边读边作记号,用“~~~~~”画出表示事物的词。用“——”画出表示方位转换的词。
3、汇报交流,师生总结。
(广场北端)天安门—(前)—金水河—(上)—金水桥—(两旁)—华表—(上面)—
4、小结方法。
告诉学生这是转换方法的一种,即从一种景物开始逐步承接转换。我们写一处景物时通常要运用这种方法。
5、适时迁移,自主性诊断与矫治
(2)、汇报交流,师生评价。
hi,同学们好,我叫毛佳斌(和毛主席一个姓),你们去过举世闻名的北京吗?我去过,下面就让我来介绍一下北京吧!
我五岁的时候就去过北京,北京的风景非常美丽,北京的建筑非常坚固,只要到了北京,就能看见北京天安门,要想进天安门,就得过一段桥,桥的两边耸立着两只狮子,过了桥,就是天安门,天安门下面有五个拱形的通道,其中中间的那个通道最大,听说最大的通道是古代皇帝过的道,大臣们只能往两旁的通道过。中间的通道上有伟大的毛主席的相片,相片的两旁有几个端端正正的大字,上面写着:
中华人民共和国万岁。
世界人民大团结万岁。
看着这座伟大的建筑,让我想起古代人民的血汗和智慧。
天安门的正前面是升旗台,鲜艳的五星红旗在天空中飘扬。前面还有一座美丽而又庞大的花坛,五颜六色的有名字的,没名字的花朵争相竞放,整个花坛五彩缤纷。
如果同学们也要去天安门的话,请大家一定要爱护文物,不要乱丢垃圾,我希望北京天安门的风景会更加的美丽,环境也会更加的美好!
1、尝试在自主探索中学会看图形谱和节奏谱,并为歌曲进行伴奏。
2、萌发热爱祖国的情感。
ppt、钢琴、主题式课件
1、孩子们,你们知道中国的首都是哪里吗?(北京)
价值点:用节奏火车的方式让幼儿回忆之前的经验,并且有节奏的说说他们眼中的天安门广场,用这种方式既能让幼儿有节奏的回答,又能激发起幼儿对祖国的热爱。
1、你们介绍的真棒!原来天安门广场是北京最伟大的、最能代表首都北京的建筑之一,它是那么的雄伟和壮观。
音乐常规:教师弹奏钢琴,幼儿听着音乐作出信号。
3、幼儿演唱歌曲。
4、孩子们,唱啦啦啦的时候你们的心情是怎样的?(高兴、激动、自豪等),所以我们唱的时候要把这种情绪唱到歌曲里去,觉得站在天安门广场唱歌是多么得自豪。好了,让我们再来一遍。
音乐常规:教师再次弹奏钢琴,幼儿回座位。
价值点:通过复习歌曲,让幼儿进一步感受三拍子的节奏,熟悉歌曲,为之后用乐器伴奏作好铺垫打好基础。
(一)以邀请函的导入引起幼儿的兴趣
1、你们唱的真棒!听了你们的演唱我也很想去天安门走一走、看一看,目睹它的风采。
2、前2天啊,朱老师收到一份邀请函,今天我拿来了,神神秘秘的不知道里面写了什么?你们猜猜看。
3、教师故作神秘状,拆开事先准备好的信件,上面写道:他们想邀请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组成一个乐队去北京天安门演出。
(二)开音乐会前的准备:排练
1、这是天大的好消息,那我们要行动起来咯。既然要组乐队,那必须要有什么?(乐器)
教师出示座位表和乐器。看看今天我请来了谁?(铃鼓、小玲和响板)
现在请你们喜欢谁就和谁做朋友。幼儿根据座位表拿取相应的乐器坐下。
音乐常规:教师弹奏钢琴,幼儿听着音乐作出信号
2、教师依次出示铃鼓、小玲和响板的图谱。可以以集体、个别的方式在音乐伴奏中分别尝试感受三拍子的节奏。
3、真不错。那么从现在开始我们就是一个音乐团队,团队讲求的是合作精神,我呢是你们的总指挥,所以说从现在开始你们要听从我的指挥哦,看看哪一队排练的时候最认真。
4、刚才是分开演奏的,现在我们3种乐器合起来,一起来演奏(教师出示图谱)
(三)在探索中尝试演奏《我爱天安门》图形谱
1、刚才你们演奏的真棒!朱老师为《我爱天安门》这首歌配了个图形谱,你们能看懂吗?(出示图片)
2、先请幼儿讨论。现在请你们先自己试试看,这份图谱要注意哪些地方?演奏的时候遇到什么问题吗?怎样才能演奏的更好?(讨论)
音乐常规:教师弹奏钢琴,幼儿听着音乐作出信号。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掌握新笔画:竖钩。掌握笔顺规则:先中间后两边。
2、自主积累词语。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4、通过学习课文,体会儿童们登上天安门时喜悦与激动的心情。
认识12个生字,会写6个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竞赛法、游戏法、表演法
生字卡、词语卡、小黑板、课件
1、(课件出示:天安门)这是哪里?
2、你去过天安门吗?你看到了什么?
3、揭题、板题:天安门
1、自由读课文,划记不认识的字。
2、指名读,纠正发音。
3、范读——跟读——齐读——小组内读。
4、男女生竞赛读。
5、全班配乐朗诵。
6、激情演唱《我爱北京天安门》。
1、今天你学习了哪些新词语?你在哪句话中认识它的?你能读出来吗?
2、齐读——开火车读词语卡。
北京、天安门、金水桥、城楼、站在
3、(把生字卡贴在黑板上)你会认哪些字?请你当小老师教大家。
4、师领读——组词读——齐读。
5、同桌两人互帮互读。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踩石过河”的游戏识记生字。
3、读生字挑战。
4、你能用动作表示哪些生字?(跑、跳、站、桥、)
5、你会给哪个字找朋友?
(出示词语卡)你会用拿个词说话,就摘下来,说一句话。老师及时表扬鼓励。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范读——领读——齐读——小组竞赛读。
2、指导背诵。
师引读——师引背——自由试背——配乐朗诵。
3、表演课文。
1、复习生字。开火车读——指名读。
2、找朋友。(扩词)
1、(出示字卡)认读“小、水、支、开、升、言”
2、认识“竖钩”。书空。
3、课件演示书写:小、水。指导笔顺:先中间后两边。
4、学生练习写两个。
5、课件演示书写:支、开、升、言。
6、学生练写。每个字写四个。
1、读了这首儿歌,你能编一首儿歌吗?
2、教师范编。
泰山小学
走过大雕塑,
穿过升旗台,
来到植物园。
看看桂花树,
摸摸龙爪槐。
站在园内高声呼,
啊,我爱泰山小学。
3、学生自由试编。
4、指名朗读自己编的儿歌。
尊敬的女士们、先生们,大家早上好:今天我为您导游世界上最大的城市中心广场——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广场位于北京市中心,地理坐标:东经116°23′17″,北纬39°54′27″,其南北长880米,东西宽500米,占地面积44万平方米,可容纳100万人举行盛大集会。天安门发生过众多历史事件。1919年爆发的“五四”运动、1935年的“一二?九”学生运动、1947年的“反饥饿、反内战”示威游行等,都发生在天安门广场。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在天安门城楼上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并亲自升起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一面五星红旗。现在,它仍是我们国家举行重大庆典及活动的地方。由于其位置特殊、历史内涵丰富、知名度高,故素有北京第一景之称。
明清时期的天安门及天安门广场(天安门城楼;天安门前设施;“t”字形广场;文东武西;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千步廊;大明门;正阳门)天安门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初建时称承天门,重檐中间悬挂“承天之门”匾额,取“承天启运,受命于天”之意。之后曾两度被毁,清顺治八年(1651年)按照明代建筑规制重建后,取“受命于天,安邦定国”之意,改成为“天安门”。天安门占地面积4800平方米,由城台和城楼两部分组成,通高33.7米(1970年重修后,高度为34.7米)。它是明清两代皇城的正门,当时凡遇国家大典,如皇帝登基、册立皇后、册立太子、命将出征等,都要在天安门城楼上举行隆重的颁诏礼。颁诏礼从太和殿开始,皇帝御太和殿,将诏书授予礼部官员;礼部官员将诏书捧出午门放入龙亭,抬至天安门城楼之上,由宣诏官在宣诏台宣读,文武百官在金水桥南跪听。之后,将诏书从天安门城楼上降下,礼部官员用朵云漆盘承接后,放入龙亭抬往礼部。礼部负责将诏书抄写若干份,分送各省,颁布天下。明代颁诏用龙头杆系黄丝绳拴诏书降下;清代改用木雕金凤口衔诏书由上而下,俗称“金凤颁诏”。明清时期每逢圜丘坛祭天、方泽坛祭地、祈谷坛祈谷、先农坛亲耕以及皇帝大婚、御驾亲征等,皇帝及随从人员都从天安门出入。
天安门城楼建立在巨型条石砌成的须弥座式城台上,造型庄重浑厚,宏伟典雅,是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的典型代表作之一。城台上的大殿宽九楹,进深五楹,象征封建帝王的“九五”至尊。大殿为重檐歇山式,朱墙黄琉璃瓦顶,天花、斗拱、梁枋等处均绘满了最高等级的金龙和玺彩画,金碧辉煌,极为雄伟壮观。大殿有60根红漆立柱,地面铺设的是苏州、江宁等地烧制的金砖。(天安门前设施)您看,天安门前的这条河叫外金水河,与故宫内的内金水河相对应,又称御河。河上横跨七座并列的三孔券式汉白玉石桥,中桥正对天安门的中门,叫“御路桥”,最宽大,雕龙修饰,供帝、后专用。两旁桥名“皇族桥”,为宗室王公行走。外侧的两桥称“品级桥”,供三品以上官员通行。以上五桥均为三孔。位于太庙(今劳动人民文化宫)和社稷坛(今中山公园)门前的单孔石桥,叫“公生桥”,为四品以下官员过往。那时门、桥行走等级森严,不得有丝毫违反。
在天安门南北门外,分别耸立有一对雕刻精美、挺拔秀丽的汉白玉云龙华表。每座华表高约10米,重达20吨。华表由三部分组成:底部是围绕有护栏的八角形台座;中间柱身通体雕有盘龙和朵云,柱头插云板。华表起源于“表木”,立在不同的地方,具有不同的作用和名称。其中雕刻华丽的便称为“华表”。据记载,远在尧舜时代就有街头设“表木”的做法,用以王者“纳谏”,征求民众意见,以治天下。因此又被称为“诽谤木”。到秦汉时期,表木被改为指路标,叫华表。后来华表经不断美化,逐渐演变成为具有民族建筑特色的艺术装饰品。放置于皇家建筑门前,主要起到美化景观和标志的作用。您注意华表顶端的承露盘中,有一只蹲着的小兽,名叫“犼”,是一种神兽。在天安门北侧的“犼”脸朝北,双目紧盯皇宫,俗称“望君出”。它提醒皇帝不要迷恋深宫生活,而应及时出宫巡视,以利治理天下;在天安门南侧的“犼”脸朝南,双目向远方眺望,俗称“望君归”。呼唤帝王不得沉迷山水、野趣,而应早日回宫,料理国家大事。天安门前有两对雕刻于明永乐年间的汉白玉石狮,它们分别位于外金水河南北两岸。东侧的都是雄狮脚踏彩球——寓意一统寰宇;西侧的都是雌狮脚踩幼狮——寓意子孙绵延。天安门金水桥前的这两对大石狮,雕工精绝,造型逼真,威武异常。它们的双目都紧紧注视着天安门前正中的御道,以此体现它们是封建帝王忠实卫士的身份。石狮为镇物,一般置于大门前。朋友们,请来看西边的这一只石狮,它的肚皮上有一个深深的洞——这是怎么回事呢?有的专家认为这是当年闯王李自成攻打皇宫时留下的;也有人认为这是八国联军侵略紫禁城时破坏的。在明清时期,天安门广场并不是今天这种格局。天安门广场出现于明朝初年,明永乐年间营建北京宫城时,将元大都南城墙向南推进至今前三门大街一线,在元大都丽正门北侧建天安门。当时,天安门广场是一处皇家禁地,仅设三门。三门之间用红色宫墙围成一个封闭式的“t”字形宫廷广场,原是天安门前举行皇家活动的重要场所。(大明门)在广场的南端,是皇城外南门,明代称“大明门”。内阁大学士谢缙题写门联“日月光天德,山河壮地居”。清代称“大清门”,民国元年(1912年)改名为“中华门”。大明门为砖石结构,单檐歇山顶。券门三间,门前石狮一对,左右立下马碑各一座。(“t”字形广场;文东武西;长安左门及长安右门;千步廊;)“t”字形广场东端是长安左门,俗称“龙门”,位置大致是现在的劳动人民文化宫门前东南侧。故宫太和殿举行“金殿传胪”仪式后,礼部官员把进士皇榜张挂在长安左门外临时搭建的“龙棚”里,新科进士们均由长安左门出皇城依序看榜。即凡出“龙门”者,荣登金榜,前程似锦——“一登龙门身价百倍”故名。长安左门内千步廊拐角处,还是“吏、兵二部月选官掣签”(选拔官吏)及礼部“磨勘”(复查乡试、会试试卷及考生资格)的地方。
“t”字形广场西端是长安右门,俗称“虎门”,位置大致是在现中山公园门前西南侧。每年8月初,皇帝诏令三法司会同王公大臣,在长安右门内千步廊拐角处集中会审未决死囚案件。霜降后,刑部监狱内的死刑犯从长安右门外下囚车,在长安右门内千步廊拐角跪听审问。押出“虎门”者,终被判死罪,毫无生还之望,故长安右门又称“虎门”。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之间,有一片东西长约370米,南北宽约80米全部用石板铺砌的地方,称“天街”,是颁诏时官员们跪听之地。在广场御路的东西两侧,南北方向为通脊联檐廊房,各110间。到天街南侧向东、向西方向各延伸34间,东至长安左门,西至长安右门,共计有廊房288间,称为千步廊。在广场东西两侧宫墙外,按照“文东武西”的格局,设置了六部九卿等各机关,是明清两代皇家最高官署衙门的集结之地。民国年间拆除。天安门广场东侧宫墙外(今国家博物馆一带),基本上是文职机关所在地。明代设有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工部、宗人府、鸿胪寺、钦天监、太医院等;清代增设了翰林院等。天安门广场西侧宫墙外(今人民大会堂一带),大体上是武职和司法机关所在地。明代设有五军都督府、锦衣卫、太常寺、通政使司等;清代改设銮仪卫、太常寺、通政司、都察院、大理寺、刑部等。清代大体承袭明制,没有对广场做大改动,只是将大明门改称大清门,承天门改称天安门。乾隆十九年(1754年),在长安左门与长安右门外,分别增筑了东三座门和西三座门,严禁行人过往。在正阳门城楼和大明门之间,有一个百步见方的小广场。广场上石护栏的通道呈“十”字形,宛如棋盘,故称“棋盘街”。因明清两代皇城不许平民穿行,那时人们来往于东城和西城之间,需要绕行于大清门以南或地安门以北,棋盘街便成为当时北京东、西城市民来往的交通枢纽。当年人们喜爱在此贩卖风味小吃、小百货,以及表演戏曲、杂耍等,情似庙会,非常热闹。由于这里位置显要、威严,人们能在此经商、娱乐,的确非同一般,所以又有“小天街”的美称。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5864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