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优质17篇)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优质17篇)



心得体会是我们自身成长和发展的宝贵财富,它是我们不断前行的动力。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考和借鉴。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不少于

我是一个幸运儿,许多人都是幸运的,但也有的人不是,世界上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更没有十全十美的事,但我一向相信:只要心存期望,命运是能够改变的。

《听见颜色的女孩》中的美乐笛是一个苦命的孩子,当我一遍又一遍进入她的世界,我明白了她的无助,我了解了她的无奈。但当我一次又一次为她流泪时,我依旧想说:“我从书中听见色彩,美乐笛的生活是精彩的!”

生命中有万事的可能,美乐笛从无人了解的只能在心中对自我说:“我有着惊人的记忆力,我的大脑像一台摄像机,能够把我所看见的、听见的、晓得的事一一记录下来,我经历的一切都会被记录下来。”这样的话,哪怕没有人明白,没有人会相信,她还是会心存期望,迎接胜利的曙光。

虽然,美乐笛是全校最聪明的孩子,可是,没有人明白这一点,她的教师、父母、同学、医生都认为她毫无学习潜力。美乐笛天天生活在憧憬中,她渴望走路,渴望说话,渴望做一个小孩子都能够做的事:翻身、刷牙这些简单的动作,她全都无法完成。

倘若你是这样的一个人,你也许会绝望,也许会觉得自我毫无生存价值,但美乐笛并没有这样想,她相信:坚持就会成功!

但当她真的快要崩溃时,一个冰冷的机器让一个失望透顶的女孩开始她的人生之旅。

幸福掌握在手中,并不等于你就拥有幸福,仅有不断付出,幸福之花才会长大绽放!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寒假里在读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其实一开始是了解是同事推荐的一篇来自他的博客文章,孙女考了三个一百分他所产生的担忧——给人印象深刻。看过了文章后,到图书馆借书正好看到作者写的书,顺手借来了。在难得的寒假闲暇中读着,渐渐被作者睿智的思考、犀利的笔锋所吸引,同时作为教师也产生了共鸣。

读完“我不喜欢你的世故”,我的脑海中立刻就浮现出了一个孩子的话:我家有两个psp,你有吗?你家就住隔壁那个破小区,你这个穷光蛋!同作者一样,我同样也不能忍受这个孩子这样的炫耀、市侩,虽然与教学无关,但是在课堂中就是会出现这样不和谐的音符,仗着家里条件不错,把家庭条件一般的孩子不放在眼里,挖苦讽刺,不懂得尊重别人,缺乏平等意识。其实,他班级的同学中有条件更好的,家里大别墅、开宝马,但是却从来不炫耀,为人低调,学习踏实勤奋,从不把“钱”挂在嘴上,但在爱心节或捐款时会慷慨解囊。作为教师,除了教书,还要育人。虽然这样的孩子没法让人喜欢,但是我还是希望能从潜移默化的教学中让他感受到他的言行是错误的,只是不知道对于生活在社会、家庭大环境中的他有没有效果。

如果说作为教师看了吴非的书会有共鸣,同样对作为家长的我也有启发。作者开家长会时遇到了一位和孩子一起写作的家长,虽然这位家长没有很深的文学功底,但是她愿意和孩子一起学习,一起成长,是一个合格的母亲。我们白天是教师,回家还要成为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但是结束了一天的辛苦工作,做完了家务之后,是否还应该反思一下,如何和孩子一起成长。

最后,就作者的一段话来勉励自己:“一个合格的学生,他的成长不仅注入了教师的智慧,更倾注着父母的心血。如果教师都能成为合格的教师,家长都能成为合格的父母,中国的教育还会有那么的的困难吗?”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不少于

俗话说得好,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就等于一间房子里没有窗户.由此可见,书,在人类的生活中是多么重要呀!

我常常喜欢在广阔的书海中遨游,有时,读着读着,身心仿佛也慢慢地融入了书中。“书就像一个万能神,可以充实人们的大脑,可以教会我们深刻的大道理,还可以净化人们的思想。

读书自有读书乐,小时候,我还不认识多少字,可是却酷爱读书,总是要妈妈买会配碟子的图书,一个人悄悄地坐在房里边看边听,从那时起,我便体会到读书的乐趣,是啊,要不古人怎么说"书中自有黄金屋"呢!

书,是一盏明亮的灯,它无声的照亮了我们人生的道路,让我们懂得了人生中该如何抉择.

书,是一座宝藏,它用无限珍贵的宝藏吸引了我们,让我们在这座山中不断的摸索,追求.

书,还是我们的启蒙老师,它让我们初次尝到了读书的乐趣,并愿意一辈子以它为师.

啊!书,你是我们人类忠实的朋友,是你,让我们的前途无限光明,是你,让我们走向了成功的道路,是你,让我们不断攀登科学的顶峰!

读书是一种学习的过程,一本书就是一个故事,一个故事叙述了一段人生,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范文

为了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推荐我们看一本书《不跪着教书》。一开始我感到非常好奇,教书和跪着是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份好奇我细心地阅读了吴非先生写的这本书。书中没有那些晦涩难懂、拒人千里的理论,而是对教育现象的反思或教学随想,是和同行或学生的对话。那充满真真切切、实实在在的对人、对教育的热爱,使我看后久久不能平静。虽然还没完全内化,但是也想谈谈自己的感受。

书中多次强调不管是学生还是老师都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读书,什么都好办”,“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学生超越教师,是教育的成功,也是教育的希望;然而如果教师太容易超越,我看真不是什么幸事”……书中的这些话深深地触动了我,让我的心为之一颤,作为一名老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多不足的地方,读的书还太少,思考的深度尚浅。校长经常提醒我们应该博览群书,但是,自己却常常以忙、累为借口推脱。事后我反问自己:要给学生一杯水,你准备好一桶水,甚至源源不断的水源了吗?尤其是书中讲到现在的教师普遍缺乏思考,只知“埋头苦干”,不知“及时反思”,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往往视而不见,缺乏深度的思考。想想自己也一样,有时经常意识到了问题的存在,但没有及时去反思,时间过了也就忘了。现在我告诉自己“思考也会成为一种习惯”,长期的缺乏思考教师就会成为教书的机器,所以从现在开始我必须激励自己多思考。

我要多思考,最实用的方法就是认真地读书,不停地读书,永远地读书,从书籍中汲取教育智慧。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思考、教育活力、教育创新,一句话: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不跪着教书,是一个教师最初的姿态,也应该是一个教师终生的姿态。

《不跪着教书》读书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一看到这书名,我就猜想那应该是理想上精神上要站直、思想上更要站直。应该是堂堂正正地教书吧。当我翻开书本看了没几页后,发觉自己先前的想法有点偏差。本书的作者吴菲是中学高级的教师,他在书中所述的许多例子都是反面教材性的。应该说吴老师想通过某些不好的现象来折射现代教育应该有的本质。其中有写家长对子女过多的拘束,使得学生失去了自由,失去了自我,没有了生活的主见。吴老师提到的很多都是高中学生的家长,这些学生家长的眼中只有高考,其他一切都可以往后推。吴老师通过他的笔墨说出了学生的心声,同时也代表他对现代教育的追求。高考重要,但学生的'成长更重要。我觉得能过这种反面例子来衬托正面道理的形式,更能给人在心底激荡起水花。同时吴老师又站在家长的角度写学生。明显得可以看出这一代的许多学生不知道何为传统,何为尊老爱幼。他们只顾自己的感受,只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忘了父母的辛劳,也忘了父母是他们的长辈。吴老师作为一个家长,看着学校中那一群一群半大不小的孩子,他为他们的父母叫屈。所以他写了那些学生不好的现象,他希望学生的那些不好现象写出来后就没了。就能使学生成为真正的学生。作为老师他又看到了同行中存在的许多问题。他不希望他的同行们迷失方向。那些所有存在的现象也在他笔下一一展示出来。也是释放后就消失了的愿望吧。

看完这本书后我的第一感觉就是如果都能按吴老师所想的去做,那么就太神了。或者说,吴老师的要求太高了。但再看看这些内容,细细琢磨,那我就体会到吴老师的用心良苦了,他希望我们的教育是有希望、有梦想的教育。不管吴老师是站在哪个角度来描写当今教育的,他告诉我们想要学生成为站直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第一段:

不跪着教书,是一位优秀教师对自己的督促,也是教育教学的一种态度和理念。在现实生活中,教师跪着讲课、跪着收作业的场景已经不常见了,但我们是否在课堂上仍然表现出跪着教书的心态呢?通过学习和反思,我深刻感受到不跪着教书所带来的价值和意义。

第二段:

教育教学是一项神圣的事业,教师肩负着培养未来公民、传递价值观念和人文精神的重任。如果我们轻视自己的工作,甚至跪着教书,怎么能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感和创造力呢?当教师树立起自身的威严和尊严时,学生也会更加尊重和认可我们,班级的管理和教学也会更有章法和效果。

第三段:

在教学中,教师应该对待每一个学生都一视同仁,不因其个人喜好、表现或家庭背景而歧视或偏见。在这个基础上,不跪着教书也将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让他们充分受益于课堂,更好地掌握知识和技能。同时,不跪着教书还可以激发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教师可以给予学生一定的权利和自主空间,在培养学生成长的同时,也让他们更具有创造力。

第四段:

教育教学的过程不仅仅是知识传递,还涉及到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心理调节等多方面的因素。教师不跪着教书,也可以让他们在课堂上建立和谐、平等的人际关系,充分关注学生身心健康,提高学生的情商和心理素质,在知识和情感体验两个层面上协助学生发展。

第五段:

最后,不跪着教书很重要,但不是唯一的核心因素。优秀的教师还需要富有教育情怀、具有探究精神、善于创新、不断自我反省和提升等多重品质。唯有如此,才能拓宽教育教学的边界,更好地帮助学生成长,也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们心中的良师益友。

总之,不跪着教书,是教育教学中不容忽视的态度和方法。通过认真课前备课、倾听学生反馈、树立自身的威严和尊严等多种方式,践行不跪着教书的理念,让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更加精彩。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教师是学生心中的楷模,一位优秀的教师不仅在教学上有出色的表现,在行为举止上也为学生树立了一个榜样。然而,当教师不再跪着教书,而是坚定自信地站着面对学生,这会给学生带来哪些启示和影响呢?本文将从几个方面探讨这个话题。

第二段:从学生视角出发。

大多数学生小时候的第一印象是教师总是跪着讲课。当然,总有些特别的例外教师可能不跪但很少。然而,一旦他们遇到不跪着讲课的教师,学生会发现老师和他们的关系有所不同,会更容易与老师沟通和交流,理解老师想要表达的意思,并且学生也会在老师的身上看到一个坚定的形象,会更加尊重和敬畏老师。

第三段:从教师角度出发。

对于教师而言,跪着教书并不总是合适的,尤其是在高年级的学生。跪着教书可能会带来身体上的不适,影响教学效果。换句话说,站着来讲课会让教师更加自信,更加清晰地和学生交流,将会平衡教师心理和身体上的过度压力。这将直接反映在教师传授给学生的知识上,学生也可以感受到教师的自信和热情。

第四段:从学习角度出发。

跪着教书可能会让学生形成一种不好的习惯:他们可能会不小心忽略老师的存在,把注意力集中在课桌的边缘或者同桌上。然而,当老师站起来讲课,学生需要重新调整自己的注意力,专注于老师的讲话内容,从而提高学习效果。

第五段:总结。

教师的职业特殊性质决定了他们需要时刻与学生保持良好的互动关系,互相影响,共同成长。通过不跪着教书来实现这一目的对于教师和学生而言,都是一件具有积极意义的事情。更坚定的教师形象、更清晰的学习效果和更健康的身体状态,这些优点都是我们可以从不跪着教书中受益的方面。因此,我们应该推崇教师站着讲课,而非跪着讲课,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找来书仔细打量,原来书名旁边还有用小字写的一段话:“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文革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人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反复将这段话读了几遍,每读一遍,心情就觉得愈沉重。怀着复杂的心情,我翻开了这本书。

一个个小故事慢慢读下去,可以说每一个故事都能打动我,都能触动我心中某一个柔软的地方,让我或感动,或同情,或愤怒……特别是作者对目前教育中存在的一些腐败、堕落以及种种不人道所表达出的那种愤怒,让我感同身受。作者对教育事业的忠诚、对祖国教育现状的担忧、以及对理想教育的向往和追求,不能不使我对他产生深深的敬意。

怀着对吴老师的敬意,我认真读完了这本书。对于本书封面上的那段话,我不敢说完全理解了,但可以说有点理解了。我觉得用“语重心长”、“发自肺腑”或者说别的什么词都不能表达出作者在写这段话时的心情。回过头来再读这段话,我读到了一个字——爱。

我不得不承认,吴老师所追求和向往的“不跪着教书”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是一种高尚的教育,也是我们的民族和时代需要的教育。而现实却往往令人失望。悬在每个教师头顶那许多大大小小、长长短短的指挥棒,岂能容你做得了半点主,你能不下跪吗?反思自己十几年的教学生涯,很惭愧,我不敢说我没有过跪着教书的历史。我也不知道有几位同仁能够理直气壮地说:“我从未有过跪着的历史!”

读书,思考,实践,再读书,再思考,再实践,这是一个循环往复的规律,是做一件有价值的事情所必须经历的过程。我将在今后的教育工作中坚持遵循这一规律,一路前行。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读《不跪着教书》前是书名的独特吸引了我,读《不跪着教书》后是作者对中小学教育问题的真知灼见启迪了我。该书是著名教育家吴非对一个个教育问题的随笔杂感,他以故事的形式呈现,没有空洞的说理,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深入透彻,读完耐人寻味。何谓“不跪着教书”?不跪着教书又该怎么教书?带着期待与好奇,我迫不及待地打开了它,一边读一边深深地被它吸引了。

书中篇篇观点鲜明新颖,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正如吴非老师的“序”中说:“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呢?”这段话发人深省,由此引出一个话题:不跪着教书,教师怎么样做呢?在书中给了我明示: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刚刚放下手中的书,就想提起笔写些什么。原以为经过几年的历练,自己也算是一个合格的人民教师了,但看了吴非老师写的《不跪着教书》后,不禁汗颜。

书中的篇篇随笔如阵阵波涛,一次又一次地撞击着我,让我不得不反省自身的教育行为。吴非老师不是一个普通的语文老师,他有独特教育思想并且能够把这些思想贯穿在教育活动中。他是一个理想主义者,执着地坚守着他教书育人的信念,在教育沉沦的现实面前,他发出了这样的呐喊:“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是跪着的,他的学生就只能趴在地上了。

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配有“铸造”这样的词条。”书中谈论了很多话题,提倡读书,提倡思考,针对教师,针对学生,关于名校,关于高考……是名副其实的随笔杂记。书中观点鲜明,言辞尖锐,却体现出作者对教育爱之深,痛之切的深沉情感。书中针对教师、学生提出的一些建议,让我感受颇深。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说到经典阅读,这似乎与一个数学老师没什么关系。而由一个数学老师来讲经典阅读的现状与重要性,就更可能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但是,今天我这读后感悟,还真是如此。

在展示读书感悟时,我先讲两个小故事。

巡视教学楼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很多学生拿着一份讲义在读,细听,竟然是《水浒传》的知识要点。课后询问,这才知道是学生“有效”地学习名著的方法。一本书着实太厚,学生自行读找不到考点,而且占用时间。

第二则小故事:有初三家长跟我谈论孩子情况时,忧心忡忡,非常苦恼――她的孩子利用课余时间读一些名家散文。初三时间紧迫,恨不得一分钟都掰成两瓣用,这读课外书就是浪费时间了!

这是两个非常平常的小故事,可即便是作为教数学的人也知道,这两则小故事里反应的是大问题。阅读,是古今中外名人最推崇的完善自我,升华自我的方式。可是眼下,阅读却成了最占用时间的事情,成了不务正业。

无可厚非,初三算是人生的第一个分水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家长们自然在心里拧上了一根弦;老师们也是卯足了劲儿,希望用最短的时间教给孩子最多的得分方式。在他们看来阅读远没有高分重要!此时此刻阅读应试考试所考不到的课外书本,在他们看来自然就是占用了时间,不务正业了。

可,事实真的如此吗?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事例――。

某学生在谈论某一个新进语文教师时,用了“粗俗无知”四个字。这让我震惊,调查下来才发现,这四个字的评价竟然是因为教师的阅读面窄。新进教师,还是文科类的,多多少少应该能算是年轻人的代表之一了。作为一个语文教师,其阅读面居然不如一个孩子,难怪孩子会做出如此评价。

不过,深究这种现象的原因,我们也不得不摇头惋惜。不用猜,这位新进教师必然是遇到了之前我说的老师和家长了。以“高分最重要”绑架孩子的阅读,最终却制造出了一个只会向学生灌输“应试经验”的工具。

一代不读书,必然贻害下一代。浅尝辄止,我们再看看现如今青少年的状况。

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的统计资料表明,近年来,青少年犯罪现象呈上升势头,青少年犯罪总数已经占到了全国刑事犯罪总数的70%以上,其中十五六岁少年犯罪案件又占到了青少年犯罪案件总数的70%以上。

青少年的'犯罪率越来越高,这让人们又是痛心又是迷惑,“现在的孩子是怎么了”?很多老一代教育工作者提出用抓紧孩子的文学阅读来缓解这一现象。没错,青少年的道德养成途径多样,但是通过阅读获得文明教养,通过阅读净化心灵世界,是非常重要的途径。

经典作品是耐读的,反复咀嚼能获得更多的精神滋养。

一本好书,往往就是一颗善良的种子,包含善良、真诚、正直等等,这样的种子适时播撒在孩子的心灵,就有了真善美品格的萌芽,滋养感知,潜移默化,人的心灵就会变得充实,高贵,美丽。

希望在今后的教学道路上,人们能找到开展经典阅读的途径,能利用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并存的理念指导青少年的文学阅读,社会能真正形成多读书、读好书的风气。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美篇

作为一名教师,我认为“不跪着教书”这个主题非常重要和有意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仅只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要展示自己的工作态度和职业素养。在我的教学实践中,我不断地在实践和思考中探索如何做到“不跪着教书”,下面我就来与大家分享一下我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提出主题。

“不跪着教书”的主题是我们每位教师必须要认真思考并且实践的。教师的角色更像是一个导师,在课堂上不止是传授知识,还是引领学生的思想、心灵和行为的榜样,因此,我们必须注重自己的职业形象和专业素养,让自己形象更加高大和威严。

第二段:营造学生学习积极性。

在课堂上,教师需要通过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让学生更加主动地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在我的实践中,我通常会通过提问、互动、游戏等方式来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在这样的氛围中,学生能够快速地将课堂所学运用到生活中,并且更加出色的表现出他们的才智。

第三段:提高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提高效率也是教师所需要重视的。我们需要投入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课件,让课堂更加灵动,让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还需要认真地倾听学生的想法和意见,让每一个学习环节都发挥出更好的效果,让学生的学习意愿被提高,从而让他们能够更主动地融入到课程中。

第四段: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

在“不跪着教书”的过程中,教师更要注重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教师应该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总结和思考,自己的思考和体验,这样才能让学生深入地理解和掌握知识点,从而养成其自己的思考方式。这个训练过程不仅要求学生懂得自省思考,同时也需要教师认真检视自己的教学方法,看看自己能否帮助学生实现目标,而不是事事亲力亲为。

第五段:结论。

“不跪着教书”是我们每位教师的一种职业素养和精神追求,通过不断地探索和实践,在教学过程中养成良好的教育风格和教育态度,让学生不单单是徒增了更多的知识,更让他们在学习的过程中养成好的思考习惯,从而更好地成长和发展。我坚信,只有不断地保持自己的专业素养和职业形象,才能让教学更加高效、更加成功,让我们的学生茁壮成长,成为明日社会的栋梁之才。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还没打开书就被封面作者的自序所深深吸引,“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在巨大的麻木和冷漠面前,我的确有过放弃的念头,然而一想到中国人有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想到十年**给中国人带来的耻辱,想到下一代还可能以各种各样的形式下跪,就觉得我们中国首先得有铁骨教师,教育的辞典中才能有『铸造』这样的词条。”短短的一百多字,读完后居然有些莫名的激动,这是怎样的一本书?教师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跪着教书”?带着好奇与疑惑翻开了它。

这本书一共分为六辑,每一辑都有自己的思想与主题,记录的都是作者见到或者听到的教育现象及对教育问题的思考,作者针对这些现象与问题分析得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看到这个书名的时候,我的心里砰然而动,直觉告诉我,这应该是一本好书。“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不假思索的买了回来,一口气读完。感到作者是一个崇尚独立思考精神的思想者,笔锋犀利,观点鲜明。读后觉得眼前豁然开朗,一时间仿佛悟到了许多。是的,吴非老师说出了我久积胸间想说却又不会表达的感觉。可以说跪着教书是我们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我们曾经有过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透着些奴性,我们自己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人的本质是什么,教育的本质是什么?在《不跪着教书》里,我们看到了作者对人和生命本质的全面地关注。对那些反人性的愚昧残酷的教育,对扼杀生命的专制落后的教育,作者或扼腕长叹,或抑郁愤慨,惑无情讥刺……如果说人的本质,是由精神灌注出来的,那么,作者提倡的人性教育生命教育,以及善良,爱,感恩独立等等的教育理想,无疑都涉及到生命本质的教育,也就是教育本质的阐释。把“人的教育”写在我们的旗帜上,让学生既成为具有人文精神的人,又成为有科学精神的人,也许,这就是作者教育的理想。

《不跪着教书》,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受。书里篇篇观点鲜明新颖,振聋发聩,分析问题一针见血,给人耳目一新,读后受益匪浅。

有人把教师比着辛勤的园丁,培育着祖国美丽的花朵;也有人把教师比着无私的春蚕,为学生的成长吐尽最后一口丝;还有人把教师比着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塑造着学生美好的心灵;更有人把教师比着燃烧的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学生人生的道路。

那么,教师究竟是什么?教师就是教师,教师和学生是一对相互依赖的生命,是一对相互影响的伙伴,是一对共同成长的朋友;教师就是人,有自己的油盐酱醋,有自己的喜怒哀乐,有自己的生活理想;教师就是一个“站直了”的人,一个大写的人,一个能够影响学生健康发展的人,一个永远让学生铭记在心并学习的人。而要做到这样,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

看看现实,可以说跪着教书是我们教师中普遍存在着的一种不自由的状态。我们常常不自觉地成了照本宣科的机器,成了书本的奴隶,考试的奴隶。我们曾经有过千百年下跪的历史,我们身上或多或少的透着些奴性,我们自己还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跪着生活。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看来只能先从教师不能跪着教书做起。

跪着,意为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意为人云亦云,意为趋炎附势,意为为生存而失去教师的责任。吴非老师几十年教育教学工作的信条是:“不跪着教书”。也就是说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一个具有独立思考精神的教师人格独立了,才能给学生良好的示范;思想独立了,才能教会学生用智慧去怀疑,去判断,去立论,去创新!“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只有用思想才能滋养丰富的心灵和厚重的人格。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不跪着教书,必须要有站起来的勇气,要有视野的宽度、知识的厚度、思想的深度。最重要的是有自己的独立的思考。深记自己做为教师的责任。开启学生的智慧,完善学生的品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要把学生培养成有道德,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的人。作为教师还要有高超的教育智慧。肖川博士指出:“教育智慧只能从我们内心深处长出来,其长势取决于土壤的肥沃程度:我们的文化底蕴,我们的学识修养,心性修养,精神修养。”也就是说要想拥有并不断提升自己的教育智慧,必须从丰厚自己的文化底蕴、渊博自己的学识水平、陶冶自己的心性修养、升华自己的教育追求来入手,才能不断地积淀自己的教育智慧,舍此,别无他径可寻。

针对目前教育界很多教师“跪着教书”的现实,吴老师给出了一个良方:就是读书。“教师要学会教书,首先应该学会读书,学会思考。”教师读书是关系教育成败的大事。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了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教育首先要培养有善心有同情心的人,这是吴非的基本观点。因此教师要有“心”:爱心、善良的心、同情心、感恩的心、纯洁的心;要教会学生拥有善良,懂得感恩,懂得同情,懂得珍爱一切生命,懂得宽容理解,懂得真善美;要用情感沟通情感,用智慧启迪智慧,用心灵触摸心灵!这是教育之本,是教育的大目标。也只有教师的思想光明才能烛照出学生的精神灿烂,只有教师的情感高尚才能熏陶出学生的高尚情感,只有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培育出学生的健康心理,只有教师的人格伟岸与厚重才不会导致学生的人格猥琐与浅薄。

我们要做站直了的教师,要不断的学习,使自己思想深刻,追求高远、底蕴和智慧。要时时了解学生、关心学生,给学生以真爱,要从细小的事情中去了解学生的真实的思想,让他们不断地发现人性美,做一个正直的、真诚的、宽容的、有爱心的、对生活充满热情和希望的人。这样我们的学生才可能成为站直了的人。

还有《这不是尊重,是歧视》,写到学生、家长对教师的不尊重,一味强调自己的个人利益,似乎教师应该多做牺牲、完全服从于学生的需要。社会上的类似报道也不少,老师对学生稍作批评,学生就受不了,不但不自省,反而做出种种不理智的举动来,结果责任全在老师身上。因此,“班主任可以适当批评学生”的条文出台,引来社会的热议。“教师要严守师德,正身为范,但是教师也要捍卫职业尊严”,“如果把教师当作可以随意使唤的仆役,不仅是对教师这一职业的侮辱,也是对文明的亵渎”。

作为教师,对于书中披露的许多中小学教育的问题和造成这些现象的社会根源,身受感同。吴非老师直面现实,直逼人生,洞烛幽微,鞭辟入里地揭开种种的疮疤并剖析个中的原因,字里行间,始终流淌着作者对祖国、对民族所倾注的一片真情。我想,如果每个教育者,在琐碎劳顿的教育工作中都能这样思考,敢于质疑,敢于创新,那么我们就能不跪着教书,学生就能站直腰杆,我们的国家和民族就有更辉煌的明天。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不跪着教书》是吴非老师的一部教育随笔。记录了吴非老师在教育教学中以及与教育相关的生活现象中所体会到的。我欣赏吴非老师的文采、胆识,钦佩吴非老师的人格、信念。

教师不读书,就没有教育理想,就没有教育信念,就没有教育思考,就没有教育智慧,就没有教育活力,就没有教育创新,一句话:就没有教育生命。教师是天生的职业学习者,职业读书人。教师只有活到老学到老,才能一辈子“站直了”教书!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拿到吴非老师的《不跪着教书》这本书,随手翻了翻。感觉语言平淡无味,太缺乏文采和思路,尤其是看了他的序和个人简介之后,更是失望。一个70年代的大学生能有什么文学功底。要说有知识功底,只能是建国初期的那些人才们。从1980年到20xx年,中国的文艺一直处于低潮阶段。虽然说现在学术氛围又有所加浓,但谈文艺复兴还言之太早。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就更没有什么力度了。于是,随手把那本书就仍到了一边。

直到前些日子,我无意间的在郑州的各大书店,都见到了这本书,才感觉它似乎有些分量,拿来读下去,顿觉爱不释手。读着书中的文章,我常常会被吴老师对教育的那份执着与痴情深深感染。

在这本书中,吴老师就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教育谈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学校是教育青少的主要场所,要想教育好学生,首先教师要率先垂范,做学生人榜样,要想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自己应该具备创新意识批判精神;要做学生心中的好老师,就应该时时铭记自己是一名教师,不请家长办事,不收家长礼物,这样才能无愧地站立于讲台之上,理直气壮地跟学生讲做人处事的道理;在他眼中,名校不是靠培养几个厅长、处长,通过层层关系浪得虚名,也不是请几位特级教师装点门面,然后对外大肆宣扬,而是通过学校师生的共同努力,在社会上得到人们的认可,受到家长的信赖,有一定的特色,而不做盲目的“追新族”;校长也不应该只是一种官衔,更应成为一名学富五车的教育理论的学习者,研究者,不能只为了搞钱,成为人们心目的“钱校长”;家长肩负着教育子女的重要责任,有些家长喜欢到学校找岔,总是学校老师的这个不是,那个不对,搞得教师无心工作,他认为家长应该有一定的文化涵养及育人方法,而不应成为学校教育的对立者、盲从者;社会是个大家庭,在成人世界里,有许多黑暗的、不堪入目的现状,不能让学生过多的效仿,例如,“官场陋习”、“礼尚往来”等,这些已过早地在校园内蔓延开,在经济日益澎胀的今天,这些成人世界里的丑陋现象越演越烈,如此严重毒害了下一代的健康成长。

在这本书中,我依稀又看到了做一名教师从容。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曾经暗淡过多少本来是欢乐的日子,又曾经冲逝着多少教师的款款情怀。岁月的梭子带走了一批批年轻而富有的教师的心,使日子如此索然无味,使岁月如此暗淡无光。

“想要学生成为站直了的人,教师就不能跪着教书。如果教师没有独立思考的精神,他的学生会是什么样的人?”封面上的这两句话,传达的是一种理想,一种理想的知识分子人格,一种理想的教育,一种有尊严的理性的教育。那么,教师,也是一种尊严,也是一种教育,一种从容的教育。

又如我,八年的教学生涯,六年的毕业班。每天清晨,总是天不亮就起床,匆匆的洗漱完毕,而后义无返顾的踏进茫茫蒙蒙的晨色中,迎接着清晨最灿烂,最明媚的一束阳光的到来。一天工作下来,疲惫不堪。人的欲望都是一样的。小洋房,小轿车,我也想有;闲暇之余,喝茶,登山,闲逛,我也想有;朝八晚五的正常的工作体制,我做梦都想享受。可是,我很清楚,我不能。因为我是一名教师。也许,我们什么都不能做,因为我们是教师。

可是至少,我们的生活是平静的,坦然的,从容的。我们可以问心无愧。因为我们对于孩子们的那份负责和对于社会高度负责的态度,我们用认真,踏实,敬业,进取成就着我们工作的基石。

教师的责任,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这就是一名教师从容朴实的人生。吴非是,我们大家也都是。

我们都可以从容的生活,从容的工作!

不跪着教书心得体会

假期中读了《不跪着教书》,读了之后就舍不得搁下,索性一口气把它读完,感觉自己内心深处一直以来想一吐为快的想法在书中得到了宣泄。这本书中没有深奥晦涩难懂的教学理论,没有华丽的辞藻,有的只是简易实在的教学杂感,教学反思和教学随想。读了作者沉甸甸的思考,且不说受益匪浅,有一点对自己日后的教学生涯的帮助,就应当值得去读。

同样作为教育工作者,同样是语文教师,吴老师是怎样认为做好语文老师的呢?

吴老师认为评价一位教师的工作,简单地说可以是三句话:让学生喜欢你的课,让学生喜欢你任教的学科,让学生有终身学习的意识。言简意赅,把握住了现代“师道”的实质。当然,他也没有回避“应试教育”,高中语文教学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在培养语文素养的同时给学生一粒人文的种子,一是设法帮学生搞到一张进大学的门票。这是现阶段我们这些“语文匠人”的追求。同时,吴老师又在更高的层次上阐述了语文教学的使命。语文课应当担负起思想启蒙的任务,要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

这就要求语文教师首先必须成为一个思想者,具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我美丽,因为我在思想。”这是吴老师一篇文章的标题。我想其中的含义不言而喻,教师是工作者,教师是劳动者,教师是指导者,而更应该是“思想者”。我国有过不需要思想的年代,所以我们愚昧疯狂。那个时代已经过去,我们除了反省,更重要的是去实践,去破除内心的封闭意识,要学会思想。如果一个教师自身都缺乏批判意识和怀疑精神,很难想象他所教出的学生会是什么样子,真的就如吴老师说的“学校只能教出一群精神侏儒,只能培养顺服的思想奴隶”?语文学科应该是认知、思想的工具。如果仅仅是把它当作一门学科知识,照搬教参来传授,而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没有个人智慧,那势必会使这门学科黯然失色,而且我认为这种行为还是对教师职业的亵渎。“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人、塑造人,培养具有独立思考能力的人。”(爱因斯坦语)作为青年教师,我要学习和思考的东西还有很多,努力保持的教学个性,要有自己的教学见解和主张。

语文教师要保有职业的激情(精神追求)。吴非老师在书中谈到的上海于漪老师于老师虽已是古稀之人了,但是她依然保持一颗年轻的心,她能够在长年从教后依然保持对新事物新思想的敏感,能对未知领域不停地探索,能始终对教学保持浓厚的兴趣,在灵魂深处永远地有那种“热爱”的禀赋,这是实属不易的事。于漪常说:“我上了一辈子课,教了一辈子语文,但还是上了一辈子深感遗憾的课。”这是一种永不满足的精神。而现在许多教师没有任何“精神追求”,就是在那里“混吃等死”,这是十分遗憾可悲的事情。我作为青年教师,前方还有很长的路,心中还有理想。坚持向吴老师和于老师学习,始终保持自己的职业激情,教书的心永远年轻,一辈子学做教师。

要坚持读书,善于思考。“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读书应成为我们的一种生活方式。现在,我觉得,在教师进修问题上,也得用这句话。——要让自己的学生出色,教师必须出色;想让学生多读书,教师首先应当多读书,自觉地多读书。

然而现实却遇见了尴尬的事情,在中学里学生读书,准确地说是读点小说,甚至名著都是一种罪过。有些教师自认为让一些平时酷爱名著、小说之类的同学改邪归正,从此不再看这等“闲书”,是教育的成功。想起这我心中油然就会产生悲痛之感。我现在已为人师,但是我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所以对于这我当然很有感触。说实在的,我如今不爱读书跟以前读书是一种罪过的教育不无关系。刚有点想读书的念头,就被老师扼杀了,拿着收缴的书挥袖而去,这样的背影一次次的出现我的眼前,自然,久而久之读书的兴致没有了,到了大学里有了时间却没有了兴致。不爱读书,这是可悲的。

不读书也就没有了知识的营养,也就不会思考,自然也就没有了独立思想的精神。我教语文学科,而语文是最有灵性的、最具思想性的学科。我们和学生之间的需要桥梁,这个桥梁就是语文,语文是人与人情感交流的重要途径。

为人师表,说的就是让自己成为学生的表率。学生的最初的理想很有可能就是来自学科的基础学习,一个能言善辩、妙语连珠的语文老师很可能“铸造”有成就的学生。于是如何做好这个表率,吴非老师说的好:只要肯读书,什么都好办。只有教师肯读书才能要求学生肯读书。作为教师,只有不断地进德修业,努力使自己成为最出色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才能让学生成为真正的人。

简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怀疑精神,要有“精神追求”,要多读书。当然这只是我从书中读出的几个观点,要做好神圣有尊严的教师,远不止这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