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笔记心得(优秀18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笔记心得(优秀18篇)



心得体会是在个人经历的基础上对所得到的思考与感悟进行总结和概括的文字材料。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一些优秀的心得体会范文,或许能够对我们的写作有所帮助。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笔记心得年

__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牢牢抓住“四条线”,让“粮袋子”量足价稳,“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守好耕地基准“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建设用地审批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坚决防止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不到位的问题,护好粮食生产“命根子”。利用网络、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动态监测,对乱占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行为进行及时预警,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预警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强化政治责任落实,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等纳入地方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倒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提升粮食生产“线”。“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必须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让老百姓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稳产高效、旱涝保收、生态友好的高品质农田,提高耕地质量条件,完善水利、输电设备等田间基本设施,夯实农业生产设施基础。打通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或增加种粮补贴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增强农民种粮意愿。联系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加强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对灾害天气进行及时预警,降低天灾对粮食产量带来的影响,让粮食丰收有保障。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拼科技、拼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连接种业支撑“线”。种子是农业的灵魂,决定着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素质和效益,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建立自己的种子库。持续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在提高种子抗风性、缩短成熟期、增加产量上下功夫,造好农业“芯片”,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深化科企合作,推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育种资源、人才、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聚集,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为种子研发工程提供坚实支撑。加强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收集、保存古老珍稀品种并进行应用价值的挖掘,通过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促进资源信息交流共享。

划出节约保护“线”。“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反食品浪费法实施进程,对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主体行为进行规制,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用法律托举粮食安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走进机关、校园、企业等单位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纠正“光盘”即“寒酸”、“剩宴”为“盛宴”的错误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管好自己和身边人,坚决抵制奢侈浪费的风气,按照标准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同时加强对各种浪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厉行节约之风作表率。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可以为保障我国粮食安全提供重要支撑和保障。有人认为,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只要有钱就可以从国外买到粮食,没有必要费大力气发展国内粮食生产;也有人认为,保障粮食安全,意味着今后所有农产品都要由国内供给。这些认识都是片面的,既不符合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本意,也没有抓住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更好保障粮食安全的要义。

轮高标准农田建设,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建设标准。另一方面,要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改革完善农业支持保护体系,稳定稻谷和小麦最低收购价政策,调整完善玉米和大豆生产者补贴政策,扩大稻谷、小麦、玉米完全成本保险和收入保险实施规模。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推动国家粮食安全产业带建设,促进粮食生产功能区落地见效。

实行高水平的对外开放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题中应有之义。对外开放大大促进了我国经济发展,也提高了我国粮食安全保障水平。应该看到,我国人均资源不足,适度进口包括粮食在内的部分优质农产品,不仅可以满足不断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而且可以减轻国内资源环境压力,还有利于进出口平衡。去年,我国在粮食生产实现十七连丰的同时,进口了14262万吨粮食、991万吨肉类产品、983万吨食用植物油和527万吨食糖,为丰富国内市场供应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贸易伙伴提供了巨大市场机会。今后,我国农业推进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需要促进进口来源多元化,加快培育跨国大粮商,加大对重要农产品产业链关键环节的投资力度,积极参与全球粮农治理,提高农产品海外供应链的稳定性、可靠性。

构建新发展格局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塑造我国参与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以国际循环提升国内大循环的效率和水平。强化开放合作,更加紧密地同世界经济联系互动,可以改善我国生产要素质量和配置水平,推动我国产业转型升级。对农业而言,需要充分利用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我国农产品提高国际竞争力,必须加强优势产品出口基地建设,切实提高出口产品质量,带动其他地区农业提档升级。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必须尽快提高我国农业的科技含量、适度规模经营水平和劳动生产率,促进我国农业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心得体会

中国人口超过14亿,人均耕地面积不到14.5亩,是世界人均值的1/4,如此宝贵的耕地,每年还以千万亩的速度在消失。我国东部600多个县(区)人均耕地低于联合国粮农组织确定的0。75亩的警戒线。而我国由于设备和管理落后,粮食在收获、储存、调运、加工、销售和消费中的总损失高达18.2%,也就是说,我国每年的产后粮食约有850亿公斤被白白浪费掉。稍微关心时政的人都知道,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粮食进口国,且进口数量逐年增加。

在每年为此花费巨额外汇的同时,粮食安全问题也已经成为从中央高层到社会舆论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背景下,触目惊心的浪费粮食现象,更令人担忧。

现在生活水平提高了,还有必要从一粒米上节约吗?有的同学可能会有这样的疑问。表面上看,掉几粒米是小事,可世界上的任何财富,都是劳动者以自己的心血和汗水创造的。珍惜这种创造的成果,不仅是对社会财富的爱护,也是对劳动的尊重、对创造的尊重、对劳动者的尊重。粮食是劳动者付出辛勤劳动、大自然消耗大量资源产生的财富,浪费它就是白白丢弃劳动成果、无端牺牲生态环境,最终受害的还是人类自己。一位学者就曾指出:“可持续发展,这句话在今天的世界上首先是指粮食。”

我们浪费一粒米,扔掉一个馒头,实际上丢弃的是中华民族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丢弃的是对劳动人民的一片真挚情感,丢弃的是做人的一种品格和精神。我国现在还不富裕,在一些贫困地区还有将近3000万人尚未解决温饱问题。人皆有食,也并不是每个公民都曾实现了的梦想。世界性缺粮的状况在今后相当长的时间内也不会得到根本转变。因此,浪费一粒粮食也是很可耻的行为。

节约粮食,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有了节约意识,做起来很简单: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不扔剩饭菜。尊重劳动成果、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已成为现代人的一种自觉意识。珍惜粮食吧,这是在珍惜你的生活!

建设节约型社会,关系到我们每一个人。节约资源,健康生活,让我们从珍惜粮食开始做起吧。

形势与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学习心得

粮食是我们的生命之本,如果没有了粮食,我们将无法生存。现在,我们生活好了,富裕了,再也不用担心填不饱肚子了,所以大家已经对“爱粮节粮”这四个字越来越陌生了。今日,我就来和大家谈一谈“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话题吧!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可以说,每一粒粮食都浸满了农民伯伯的心血和汗水,每一粒粮食都来之不易。如今我们生活好了,绝不能丢弃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员,我们应该从生活中点点滴滴做起,用实际行动来爱惜粮食,节约粮食,继承和发扬勤俭节约的传统美德。

爱粮节粮,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我们一日三餐做起!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心得体会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的粮食现状是不容乐观的。2000年我国谷物、棉花,肉类总产量均占世界第一位。可是按人口平均,人均有粮食仅362公斤,比世界平均水平还低,甚至低于一些发展中的国家。更令人感慨的是,新中国的今天不是比一千多年前的唐宋王朝粮食不知多了多少倍吗?可是由于人口猛增,人均占有粮食竟比唐宋时代还少了200多公斤!!!根据2000年人口普查统计,我国人口已达十三亿。而我国的耕地面积呢?仅仅占世界耕地面积百分之七,却养活着占世界百分之二十二的人口。这么多人的吃饭问题成为我国第一个大问题。如今,浪费粮食应该是最可耻的行为之一,因为浪费粮食就相当于慢性自杀!大家看到,现在铺张浪费的人越来越多,浪费的花样百出,虽说目前我们中国人是饿不死的,但中国人口每年净增长1200万人,如果现在浪费,以后的中国人只有饿死的份儿!

另外,我们应该有“一饭一粟当思来之不易”的朴素情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从选种、播种,锄草、施肥、收割到加工等,每一粒粮食饱含了农民伯伯和其他人的多少辛劳!所以,我们珍惜粮食也是对他们劳动的一种尊重。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我们才能吃得饱,吃得好;也正是有了他们的'劳动,当自然灾害如:地震、水灾、旱灾等袭来时,国家才能调拨大批救灾物资,而其中的粮食成为灾民们的第一所需,也许平时在你看来从不放心上的普通食物会成为别人救命的稻草和天下最美味的食品!

看到此,有人会说,我也想节约,可如何去做呢?在这,我有几个小小的建议供大家参考:去餐馆吃饭,不要因为要面子就瞎点,其实够吃就行,不要太奢侈。在餐馆就餐后,如还有剩菜,就要打包回去吃,千万不要觉得很丢人,这其实是一件很光荣的事情。在家吃饭时吃多少盛多少,少盛点,因为吃完了还可以再盛。还有,不要养成挑食的习惯,认为不好吃的就随便丢弃。

最后,我大声呼吁,人人应以节约为荣,以浪费为耻!请大家珍惜粮食,杜绝浪费,从自身做起!

形势与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学习心得

紧紧抓住粮食安全“四条线”

__年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文件提出,提升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实行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产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确保粮食及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是乡村振兴的题中应有之义,必须牢牢抓住“四条线”,让“粮袋子”量足价稳,“中国饭碗”端得更牢。

守好耕地基准“线”。耕地是粮食生产的重要基础,必须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牢牢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持续加强农村地区建设用地审批和乡村建设规划许可管理,依法依规做好耕地占补平衡工作,坚决防止补充耕地数量、质量不到位的问题,护好粮食生产“命根子”。利用网络、遥感等现代科技手段实施动态监测,对乱占耕地从事非农建设等行为进行及时预警,构建早发现、早制止、早查处的预警机制,严肃查处违法占用和破坏耕地的行为。强化政治责任落实,将耕地保有量、基本农田保护面积、耕地占补平衡等纳入地方年度考核重要内容,以严格的考核约束机制,倒逼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

提升粮食生产“线”。“若年谷丰登,衣食给足,则国富而民安”,必须稳定提升粮食生产能力,让老百姓做到手中有粮、心中不慌。按照集中连片、整体推进的要求,加快建设稳产高效、旱涝保收、生态友好的高品质农田,提高耕地质量条件,完善水利、输电设备等田间基本设施,夯实农业生产设施基础。打通惠农政策的“最后一公里”,通过完善最低收购价政策或增加种粮补贴等方式,切实保护好种粮农民利益,增强农民种粮意愿。联系农技专家深入田间地头,因地制宜加强技术指导,同时加强与气象、水利等部门的沟通,对灾害天气进行及时预警,降低天灾对粮食产量带来的影响,让粮食丰收有保障。持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从拼资源、拼投入的粗放式发展转向拼科技、拼质量的集约化发展,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

连接种业支撑“线”。种子是农业的灵魂,决定着整个粮食产业链的素质和效益,必须下大力气解决种业卡脖子难题,建立自己的种子库。持续进行农业科技研发,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良种,在提高种子抗风性、缩短成熟期、增加产量上下功夫,造好农业“芯片”,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深化科企合作,推动种业企业和科研单位建立有效的利益联结机制,加快育种资源、人才、技术从科研单位向企业聚集,实现科技资源整合和产学研深度合作,为种子研发工程提供坚实支撑。加强本土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注重收集、保存古老珍稀品种并进行应用价值的挖掘,通过建立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促进资源信息交流共享。

划出节约保护“线”。“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在我国粮食供需紧平衡的时代背景下,减少粮食损失浪费已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快反食品浪费法实施进程,对餐饮服务提供者、食品生产经营者等主体行为进行规制,制止“舌尖上的浪费”,用法律托举粮食安全。要加大宣传引导力度,走进机关、校园、企业等单位开展“节约粮食、反对浪费”活动,纠正“光盘”即“寒酸”、“剩宴”为“盛宴”的错误观念,努力使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在全社会蔚然成风。“惟俭可以惜福,惟俭可以养廉”,党员干部要率先垂范,管好自己和身边人,坚决抵制奢侈浪费的风气,按照标准执行公务接待制度,同时加强对各种浪费行为的监督检查,以实际行动为弘扬厉行节约之风作表率。

形势与政策保障粮食安全的中国策学习心得

读懂“9个感叹号”背后的粮食安全之“重”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近日,第7期《求是》杂志发表重要文章《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举全党全社会之力推动乡村振兴》。文章中先后用“9个感叹号”对“三农”问题提出“重”要求,既体现了对做好“三农”工作、确保粮食安全的高度重视,也为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抓好粮食安全这个“国之大者”提供了根本遵循。我们要充分认识粮食安全的重要意义,坚决扛起维护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坚决守住耕地这个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坚决抓好种子这个粮食安全的“核芯片”,坚决支持农民这个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切实把粮食安全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必须坚决守住耕地红线底线。“我们土地是不少,但同14亿人口的需求一比,又是稀缺资源!”“各省区市现有用于粮食生产的耕地必须保住,不能再往下降了!”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命根子”,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基,也是我们赖以吃饭的家底。确保粮食安全,必须坚决守住18亿亩耕地和15.46亿亩永久基本农田这个数量红线底线,也必须坚决守住“农田就是农田,农田必须是良田”这个质量红线底线。只有把耕地资源保护好、利用好,才能端牢中国饭碗,我们要坚决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绝不能置若罔闻破底线,更不能私搞变通破防线,以“保护文物”和“保护大熊猫”的警醒意识和责任意识,拿出“长牙齿”的硬措施,立下耕地保护的“军令状”,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基本农田“非粮化”,确保现有耕地一亩不少、新增耕地一亩不假、乱占耕地一亩不让。要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加大中低产田改造力度,加快高标准农田建设,扎实推进“撂荒地”治理利用,全面开展复耕复种,推广秸秆还田、深耕深松、休耕轮作等保护性耕作模式,全面提升耕地质量和农田生态保护水平。要创新耕地动态监测方式,采用田长“实地查”、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管”、公众参与“随手拍”等技防、人防相结合手段,加强对耕地保护的监督,真正让“藏粮于地”落实落细,使每一寸耕地都成为丰收的沃土,切实筑牢粮食安全的根基。

种子是粮食安全的“核芯片”,必须坚决发展种业自主自强。“这设备那设备,这条件那条件,没有良种难以实现农业现代化!”“像大豆、棉花、玉米小麦等一些大宗农产品生产,要抓紧研究部署,该扩大产量的要果断下决心,不能让人家拿住我们!这是涉及国家安全的大事!”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子是农业之母,是粮食安全的“核芯片”,也是粮食安全的命脉所在。近年来,我国现代种业“芯片”不断创新突破,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95%以上,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然而,与发达国家相比,种业发展基础仍不牢固、种质资源保护利用不足、育种创新水平不高、一些“卡脖子”技术还没有攻克等问题。种业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源头,确保粮食安全,就是要紧盯种业安全这个核心关键,围绕“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总目标,全力以赴破难题、补短板、强优势、控风险,加快完善种业产业链、强化种业科技链,打造种业创新链,坚决打好种业“翻身仗”。要进一步健全完善“产学研”相结合、“育繁推”一体化的融合发展新机制,通过资源、收益共享等方式,实现创新链与产业链的有效贯通,推动种业高质量发展。要大力弘扬科学家精神,强化自主创新和科技支撑,突出重点种源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与基础品种培育技术创新,加快构建“龙头企业+科研院所+高校”“科研团队+实验基地+农民”的种业发展新格局,推动“藏粮于技”落实落地,为守护粮食安全插上科技的“智慧翅膀”。

农民是粮食安全的“主力军”,必须坚决支持农民种地种粮。“要完善粮食主产区利益补偿机制,加大奖补力度,决不能让重农抓粮吃亏!”农民是粮食生产的“主力军”,也是农业现代化的“大部队”。粮食是由农民来种的,从目前看,2亿多的小农户仍然是保障粮食安全的主体。农民是农业发展最活跃、最积极的因素,只有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农民能获利、多得利,才能更好地增加农民种粮的信心,粮食安全才能有保障。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农业的价格和补贴政策,以生产补贴、专家指导、耕地轮作等政策的“组合拳”激活农民在结构调优上的积极性,不折不扣、不差毫厘地把各项惠农政策落到实处,让农民真正在丰产增收的实惠中切身感受种粮的收益,增强种粮信心、激发种粮动力,切实提高农民种粮务农积极性,让农民愿种粮、爱种粮、种好粮。要强化农民种粮产前、产中、产后各个环节的精准服务,充分发挥好农民合作社和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作用,逐步实现农业生产经营专业化、组织化、集约化发展,提高种粮综合效益,有效促农增收。要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和智慧农业步伐,强化农民种粮的技术培训和指导,大力培养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全面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筑牢粮食生产的基石,切实为发展粮食生产注入源源不竭的动力。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心得体会字

“要严防死守18亿亩耕地红线,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

“耕地保护要求要非常明确,18亿亩耕地必须实至名归,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

这是对粮食安全新形势新挑战的深刻洞察,也是对严格保护耕地的动员号令。

新年伊始,各地区各部门积极行动。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确保永久基本农田保持在15.46亿亩以上。提高耕地质量,加快建设旱涝保收、高产稳产的高标准农田,打造“一季千斤、两季吨粮”的优质良田。保护好耕地生态,让疲惫的土地“喘口气”,扎实推进耕地轮作休耕制度。一系列“藏粮于地”硬措施落到田间地头,为保障粮食安全打下坚实基础。

长牙齿的硬措施,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

地为粮之本。“农田就是农田”,要求把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落实到位。

“耕地是我国最为宝贵的资源。我国人多地少的基本国情,决定了我们必须把关系十几亿人吃饭大事的耕地保护好,绝不能有闪失。”

“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大家立了军令状,必须做到,没有一点点讨价还价的余地!”

“像保护大熊猫一样保护耕地。”

…………。

“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田长制压实了耕地保护的责任。”四川省广元市自然资源局昭化区分局局长贺茜介绍,田长实地巡查,卫星遥感“天上看”,视频监控“实时看”,耕地保护监管网越织越密,无论是土地撂荒,还是乱占耕地,都能第一时间发现。

土地整理是耕地保护的一张“关键牌”。走进云南省双柏县法脿镇铺司村,规整的田块,宽敞的机耕道,很难想象这里曾是荒坡地。双柏县用好政策,完成土地整理项目4个,新增耕地1500亩,土地利用率由49.06%增加到72.15%。

强化制度支撑,层层压实责任。严格实行“数量为基础、产能为核心”的耕地占补平衡,推行“田长制”等耕地保护新模式,利用“互联网+”建立智能化耕地监测监管机制,各地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确保“农田就是农田”。

“农田就是农田”,要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

时下,湖南省长沙县江背镇的田间地头,不少农户开始翻耕晒土,五福村一处废弃的池塘处,施工人员正忙着平整土地,不久后这里将重新种上早稻。

各地区各部门严格耕地用途管制,积极复垦撂荒地,开发冬闲田,确保粮食播种面积只增不减。截至今年1月底,江西全省已翻耕冬闲田约1100万亩;全省早稻意向播种面积1830万亩,比去年增加1.8万亩。农业农村部明确,确保今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17.6亿亩、力争有增加;确保粮食产量继续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力争能增产。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心得体会字

又是一个丰收年。"今年玉米大丰收,亩产1000多斤。"河南省汤阴县韩庄镇王佐村种粮大户黄海涛干劲十足,"收完玉米压茬播麦,机械化秸秆还田,犁地翻耕、播撒麦种,来年的馒头有指望!"。

农业农村部农情调度显示,全国秋粮收获已超九成,全国秋粮丰收在望,全年粮食有望再获丰收。

新时代十年,中国饭碗端得牢、成色足,为克服各种风险挑战、稳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提供了有力支撑,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奠定了坚实基础。

粮食连年丰收,能否高枕无忧?

"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各种‘黑天鹅’、‘灰犀牛’事件随时可能发生""确保粮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可靠安全和防范金融风险还须解决许多重大问题"。

"从复杂的国际形势看,粮食安全不能有丝毫麻痹大意,必须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保持战略定力,以国内稳产保供的确定性来应对外部环境的不确定性。"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农村经济研究部部长叶兴庆说。

从国内看,城乡居民食物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农产品稳产保供,既要保数量,也要保多样、保质量。"当前我国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总体有保障,但粮食供求仍呈紧平衡,大豆油料自给率偏低,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不足,稳产保供的基础还不牢固。要从更好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出发,加快构建以粮食安全为基础、以确保食物有效供给为目标的粮食安全综合保障体系。"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程国强分析。

尽管面临各种风险挑战,但纵观基本面,大国粮仓根基稳固。

——粮食产能基础不断夯实。

数据显示,全国划定10.58亿亩的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可保障我国95%的口粮消费量。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4%,良种在农业增产中的贡献率超过45%。

——粮食产业高质量发展步履铿锵。

安徽省亳州市十八里镇五得利面粉厂生产车间里,机器轰鸣,车间负责人高国刚介绍,"小麦在这里被充分利用,麦皮用来生产杂粮饼干,麦胚制作成化妆品和保健品,身价倍增。"。

延伸产业链、打造供应链、提升价值链,越来越多的"大粮仓"变成"大厨房",大食物、大流通、大市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从"吃饱"到"吃好"的消费升级。

"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有基础、有条件、有能力、有信心。"农业农村部有关负责人说,下一步要盯紧抓实粮食安全乃至食物安全的全领域全过程全环节,构建更高层次、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可持续的粮食安全保障体系,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更好满足人民群众丰富多样的食物消费需求。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洪范八政,食为政首。日前,农业农村部宣布,今年我国夏粮丰收已成定局。可谓是在特殊的年份完成了特殊的壮举,为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增添了来自于田埂上的信心和底气。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农,天下之大业也。”我国是农业大国,重农固本是安民之基、治国之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业生产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从率先在农业领域完成社会主义改造,到小岗村“大包干”打响改革第一枪,再到农村集体经济在经济体制改革中率先突围,创下了连续16个夏粮丰收季,养育了世界近1/5人口,等等,这一个个丰功伟绩,都离不开一代又一代勤劳勇敢的中国农民,而今年春耕与疫情“撞期”,再加上倒春寒的不利因素,夏粮仍交上了一份优秀答卷,是广大农民和农业战线工作者辛勤劳作的结果。他们用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品质继续书写着“中国奇迹”,彰显“中国自信”。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金扁担”的“科技范”。近年来,我国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农业现代化不断推进,“金扁担”持续发力,农业生产从“体力活”变成了“技术活”,大马力收割机、无人植保机、智能插秧机、智能化灌溉等“硬核”农业科技“装备”飞入寻常百姓家,“扬鞭催马送粮忙”的“三夏”大忙时节变成了“只见农机不见人”收获之际,“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传统农民也变成了“脚不沾泥、手不碰水,开着机器种田”的新型职业农民。让农业插上“科技的翅膀”,大大降低了劳动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效益。疫情期间,“金扁担”更是发挥重要作用,北斗卫星导航、人工智能遥控、机械化自动收割等新农机、新技术把粮食生产基础夯得又牢又实。

田埂上的自信,来自国家的支持。“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面对严峻复杂的国际疫情和世界经济形势,中央提出了“六保”的新任务,而保粮食能源安全处于“六保”中基础性、前提性的地位,同时出台一系列含金量高的“硬”举措,有发放稻谷补贴、产粮大县奖励资金等直接领取的政策“红包”,还有提高稻谷最低收购价等政策“优惠券”,这些“拆到手软”的政策“福利”为应对风险和挑战争取了主动,调动并保护农民和地方的积极性,让农民种粮不亏、地方抓粮不难,托举起亿万农民对“更好的日子还在后头”的信心。

谁的“丰收”都不是天上掉下来的,而是拼出来、干出来的。今年夏粮再获丰收,犹如风雨同舟共同努力后而收获的信心,璀璨夺目、光辉灿烂。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受新冠疫情防控影响,世界上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先后限制出口,由此导致连锁反应,粮价囿于供求关系有所波动。国际粮价会不会传导给国内,成了不少群众担心的话题。甚至部分群众对“米袋子”安全存在质疑,出现囤购米粮的现象。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是民生的重中之重。“米袋子”安全事关国家运转基石的稳定和谐。“仓廪足而知礼仪”,特殊时刻,群众对“米袋子”安全有所不放心,势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疫情防控严峻时期,出现个别抢购生活物品和日常物资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米袋子”的关键之处。不过,群众有没有必要对“米袋子”费神恐慌?笔者认为大可不必。

立于国内基本政策来看,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一直牢不可破,确保中国粮食自给自足、人人吃饱饭的原则没有变。退一步来说,境外粮食短缺欠收、价格波动、供求不平衡等,这些因素早已考虑在内,也是“18亿亩耕地红线”存在的价值意义。随着各地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发展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粮食产能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对抗天灾能力、稳定产量更是具备先进优势。

尽管防疫工作是当前重点,然各地农业复工复产同样在有序火热推进中。如笔者所在的乡镇和村委会每天都在调度早稻播耕面积,同时配合县直涉农单位和专家团队加快政策指导农民出村下田、农资进村入田等工作。可以说,自上而下、层层级级,每一名涉农工作者都在同时间赛跑。时间不会亏待有心人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产景象一定如期而来。

此外据相关部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2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人均400公斤标准线。此外,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存粮足、田丰产,足以夯实群众端稳“饭碗”的信心。何况,我国谷物进口量仅占进口消费量的2%,其中进口泰国大米等只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满足群众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换而言之,国际粮食情况变化对国内粮食价格、供求关系影响极其小。

话说回来,每逢特殊时刻,少数群众极容易触发抢囤的“心弦”,如日本核泄漏抢购食盐、“非典”时期哄抢绿豆等,现在回过头来看就会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受。所以说,熟稔实际生活中“米袋子”安全的事实还不够,让心安分不重复“囤粮的故事”,还得擦亮眼睛、笃定意志、保持清醒,不要被少数谣言、传闻所蒙蔽,被夹带私货、别有用心之徒“牵着鼻子走”。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还得加强对散布“马路消息”、营造“缺粮假象”现象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安心、放心、省心。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受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影响,世界上一些粮食出口大国先后限制出口,由此导致连锁反应,粮价囿于供求关系有所波动。国际粮价会不会传导给国内,成了不少群众担心的话题。甚至部分群众对“米袋子”安全存在质疑,出现囤购米粮的现象。

民以食为天。吃饭是头等大事,是民生的重中之重。“米袋子”安全事关国家运转基石的稳定和谐。“仓廪足而知礼仪”,特殊时刻,群众对“米袋子”安全有所不放心,势必要引起高度重视。在疫情防控严峻时期,出现个别抢购生活物品和日常物资的现象,也从侧面说明“米袋子”的关键之处。不过,群众有没有必要对“米袋子”费神恐慌?笔者认为大可不必。

立于国内基本政策来看,守住“18亿亩耕地红线”的国策一直牢不可破,确保中国粮食自给自足、人人吃饱饭的原则没有变。退一步来说,境外粮食短缺欠收、价格波动、供求不平衡等,这些因素早已考虑在内,也是“18亿亩耕地红线”存在的价值意义。随着各地政府和农业相关部门发展农田水利和农业现代化建设,粮食产能和生产效率明显提高,对抗天灾能力、稳定产量更是具备先进优势。

尽管防疫工作是当前重点,然各地农业复工复产同样在有序火热推进中。如笔者所在的乡镇和村委会每天都在调度早稻播耕面积,同时配合县直涉农单位和专家团队加快政策指导农民出村下田、农资进村入田等工作。可以说,自上而下、层层级级,每一名涉农工作者都在同时间赛跑。时间不会亏待有心人者,“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的丰产景象一定如期而来。

此外据相关部门统计,近五年来我国粮食产量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20人均粮食占有量达472公斤,远高于国际粮食人均400公斤标准线。此外,我国粮食库存充足,库存消费超过联合国粮农组织提出的17%-18%的安全水平。存粮足、田丰产,足以夯实群众端稳“饭碗”的信心。何况,我国谷物进口量仅占进口消费量的2%,其中进口泰国大米等只是供给侧结构性调整,满足群众个性化和多元化需求。换而言之,国际粮食情况变化对国内粮食价格、供求关系影响极其小。

话说回来,每逢特殊时刻,少数群众极容易触发抢囤的“心弦”,如日本核泄漏抢购食盐、“非典”时期哄抢绿豆等,现在回过头来看就会有一种“黑色幽默”的感受。所以说,熟稔实际生活中“米袋子”安全的事实还不够,让心安分不重复“囤粮的故事”,还得擦亮眼睛、笃定意志、保持清醒,不要被少数谣言、传闻所蒙蔽,被夹带私货、别有用心之徒“牵着鼻子走”。对此,政府相关部门还得加强对散布“马路消息”、营造“缺粮假象”现象的打击力度,确保群众安心、放心、省心。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党的_以来,更加注重统筹发展和安全,坚决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国家经济安全保障能力得到全面提升,维护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成效显著。

粮食安全持续巩固。粮食产量稳步提升。我国粮食生产连续7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人均粮食产量达483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实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粮食生产能力不断加强。累计建成9亿亩高标准农田,持续推进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农田灌溉设施不断完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54%。开展核心种源技术攻关,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自主选育品种面积超过95%,实现了中国粮主要用中国种。粮食生产机械化和服务社会化水平不断提升,小麦、玉米、水稻三大粮食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分别超过97%、90%和85%,培育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95万多个,带动小农户超7800万户。粮食宏观调控体制机制不断健全。适当提高稻谷、小麦最低收购价,稳定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和稻谷补贴,保障农民种粮收益,近两年中央财政向实际种粮农民累计发放一次性农资补贴600亿元。储备管理和应急保障体系逐步完善,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应急加工企业、应急供应网点和配送中心布局更加优化,有效应对了新冠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

能源资源安全得到有效保障。能源生产能力显著提高。加快淘汰落后产能,有序释放先进产能,煤炭产能结构和布局持续优化,2021年平均煤矿的单井规模比2012年提高1倍以上,年产120万吨及以上的大型煤矿产量占比超80%。电力生产能力快速提高,截至2021年底全国发电总装机达23.8亿千瓦,比2012年翻了一倍,年均增速8.4%。水电、风电、光伏、生物质发电和在建核电等清洁能源装机规模稳居世界第一。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持续加大,2021年全国原油产量1.99亿吨,十年间持续保持在2亿吨左右;2021年天然气产量2075.8亿立方米,比2012年增加近1000亿立方米。

能源供应保障能力大幅提升。煤炭运输能力大幅提高,浩吉、瓦日等铁路建成运营,“北煤南运”“西煤东运”能力显著增强。大型清洁能源基地电力外送有序推进,电力跨省跨区输送通道建设不断加强,截至2021年底全国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达84.3万千米,变电设备容量达到49.4亿千伏安,分别是2012年的1.7倍和2.2倍。油气管网布局不断完善,基础设施网络基本成型,截至2021年底全国油气管道里程达18万公里,比2012年增长了1倍。

能源储备能力显著增强。企业储煤设施条件不断改善,煤炭应急保障能力日益增强。电力系统调节能力明显改善,系统调峰能力稳步提高,煤电机组灵活性制造、灵活性改造工作全面推进,储能技术持续发展,储能产业应用不断升级。石油天然气储备能力明显增强。能源市场体系不断完善。全国统一的煤炭交易市场建立完善,电力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进,电力与燃料价格协调的市场化机制建立健全,2021年全国市场交易电量达3.8万亿千瓦时,占全社会用电量的45.5%。油品市场秩序不断规范,有序竞争、高效保供的天然气市场体系加快构建,油气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资源保障能力不断提高。逐步建立了较为完整的战略性矿产资源产业体系,国内找矿行动取得积极进展,海外矿产资源权益份额明显增加,主要矿产资源储量实现增长,煤炭等矿产品产量多年保持全球第一。

产业链供应链安全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重大创新成果持续涌现,多个领域实现从无到有,从能用到好用的重大跨越,载人航天、探月探火、深海深地探测、超级计算机、卫星导航、量子信息、核电技术、新能源技术、大飞机制造、生物医药等取得重大成果,5g、基础软件、工业母机、新能源汽车和智能汽车等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步伐加快,我国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

制造大国地位更加坚实。我国工业增加值从2012年的20.9万亿元增长到2021年的37.3万亿元,年均增长6.3%,制造业占全球比重从20%提高至近30%。产业体系完整优势进一步巩固,拥有41个工业大类、207个工业中类、666个工业小类,是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500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我国有四成以上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造船完工量、新接订单量、手持订单量等三大造船指标,均超过全球总量的四成,稳居世界第一。输变电装备、轨道交通装备等技术水平国际先进。

转型升级动能加快释放。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持续强化共性技术供给,集中力量建设产业创新平台,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链,在重点领域和节点加快补齐短板。高技术产业、技术改造等成为投资新增长点,为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注入强劲动力,高技术制造业和装备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分别从2012年的9.4%、28%提高到2021年的15.1%、32.4%,对规模以上工业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28.6%和45%。

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技术、高端装备、绿色环保等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迅速,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与传统产业深度融合,北斗导航系统开展全球服务,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占全球市场超过一半,连续7年位居世界第一。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今后一个时期,我国仍处于工业化中后期和城镇化快速发展期,作为人口超级大国、制造业第一大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待,将使粮食、能源资源、高质量商品和服务等需求继续在高位攀升,我国作为世界最大的粮食能源生产国和消费国、世界最大的战略性矿产资源进口国和消费国的格局仍将持续,叠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大国博弈加剧和全球政经格局深刻调整等外部因素,确保粮食、能源资源、产业链供应链安全还有许多重大问题亟待解决。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心得体会字

粮食安全的根基是能力安全。

谆谆嘱托化成坚决行动。广大干部群众表示,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牢牢守住十八亿亩耕地红线,逐步把永久基本农田全部建成高标准农田,深入实施种业振兴行动,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任何时候都能产得出、供得上、供得优。

——落实"藏粮于地",守好建好"饭碗田"。

一大早,河北省邢台市宁晋县润风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张军永就来到田间,"这高标准农田就是给劲,田面平整,设施完善,你看这小麦,长势多好!"。

邢台市农业农村局党组书记邱海飚介绍,下一步当地将严格耕地保护制度,加大高标准农田建设力度,力争2030年实现高标准农田全覆盖。

"农田就是农田,而且必须是良田。"今天的耕地就是明天的饭碗。一系列耕地保护硬措施,不断夯实大国粮仓"耕基"。今年前三季度,我国实施黑土地保护性耕作面积8300万亩,超额完成年度计划任务。近日,农业农村部印发《2024年东北黑土地保护性耕作行动计划技术指引》,指导各地进一步养好用好黑土地。到今年底,全国将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1万亿斤以上。

——攥紧中国种子,端稳中国饭碗。

"今年种的‘连粳13号’,一亩预计增产200斤,收益增加300元左右。"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蔡集镇田头,种粮大户徐军正忙着收割水稻。

"好种打好粮。我们与省农科院合作成立院士协同创新中心,全力建设种业育繁推一体化体系,多出好种子、产更多粮食。"宿城现代农业产业园管委会副主任张刚说。

中国粮用上中国种。目前,我国粮食作物良种基本实现全覆盖,农作物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我国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到2025年育种创新能力将达到先进水平。

——落实"藏粮于技",种地挑上"金扁担"。

让农民用最好的技术种出最好的粮食。黄澄澄的大豆、金灿灿的玉米,山东省嘉祥县乡情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技术员李华锋正带着乡亲们晾晒收储,"大农机全程护航,今年大豆、玉米实现了一田双收。来年我们准备购置更多农机,带动更多农民科技种粮。"李华锋说。

粮食生产出路在科技。我国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1%。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司长周云龙介绍,下一步将尽快在关键核心技术、基础原创技术、生态循环技术、拓展食物来源技术上取得突破,加快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餐饮浪费现象,触目惊心、令人痛心!”

从未过时,在米粒里。“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每个人踏入小学阶段学的第一首诗便是《悯农》,字里行间都在告诉人们不能浪费粮食。从三国时期诸葛亮的“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唐代李商隐的“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到宋代朱柏庐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再到明代薛瑄的“节俭朴素,人之美德。”……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节俭”二字一以贯之,代代相传,从未过时。

居安思危,在米粒里。上世纪60年代初,在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人们饿得啃树叶树皮,哪里还有粮食可浪费呢?一粒米就是活下去的希望,怎么能浪费呢?然而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在不愁温饱的情况下很多人渐渐忘却了粮食的珍贵。据央视报道,国人每年在餐桌上浪费的粮食价值高达2000亿元,被倒掉的食物相当于2亿多人一年的口粮。作为人口大国,任何个人小事乘以14亿,都是关乎安危的国之大事。“饱时不忘饿时饥”,特别是在新冠疫情的影响下,对于粮食安全我们更应该始终保持危机意识,仓廪足也应居安思危。

达成共识,在米粒里。节约粮食绝不是一句标语,一句口号,而应该实实在在转化为每个人的自觉行为。“粒米虽小犹不易,莫把辛苦当儿戏。”坚决制止餐饮浪费行为,除了需要广泛宣传浪费可耻、节约为荣的思想观念,大力弘扬中华民族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美德外,还应该从法制层面建立起长效管理机制。应不断完善立法,强化监管,扎紧制止餐饮浪费的制度笼子,让人们从“不敢浪费”“不能浪费”,逐步形成“不想浪费”的良好风尚,真正让节约粮食成为一种国民共识。

米粒虽小,却关乎文明,关乎安危,关乎发展。珍重每一粒米,从这一刻开始。

粮食安全形势与政策论文

充裕的粮食储备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优势所在。我国要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储备家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构建违法违规行为“防火墙”,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古话说,“备豫不虞,为国常道”。我国粮食储备充足,是市场供求的“调节器”、救灾应急的“蓄水池”和战略安全的“压舱石”,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涉粮违规案件时有发生,威胁粮食安全。我国要进一步夯实国家粮食储备家底,守住管好“天下粮仓”,综合运用法防、技防、人防等手段,构建违法违规行为“防火墙”,确保储备粮数量真实、质量可靠,确保关键时刻调得出、用得上。

党的_以来,我国高度重视粮食储备安全,粮食储备规模不断扩大,布局结构不断优化,库存管理逐步规范,粮食储备能力稳步提升。面对世纪疫情和全球性粮食危机,我国充分发挥储备粮“稳定器”作用,通过实施粮食宏观调控,确保了国内粮食基本供应不脱销、不断档,确保国内市场粮价始终保持平稳运行态势,与国际粮价大起大落、频繁波动形成鲜明对比。

充裕的粮食储备是我国保障粮食安全的优势所在。在当前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下,不确定、难预料的因素增多,疫情、极端天气和地区冲突等突发事件出现的风险较高。党的_提出要“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在聚焦粮食安全补短板的同时,更要锻造粮食储备这个长板,树立“大储备”意识,坚持“一盘棋”推进。要加快构建与大国地位相符的国家粮食储备体系,优化储备布局结构;加快健全中央和地方、实物和产能、政府和企业储备相结合的储备机制,完善中央和地方储备联动机制,不断增强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

储备粮数量是否真实、质量是否良好、储备是否安全,一直是社会普遍关切的问题。近年来,粮食和储备部门在每年例行粮食库存检查基础上,探索更加有效的监管手段,开展政策性粮食库存大清查,摸清了“天下粮仓”家底,交出了实实在在的“明白账”,建立了全国政策性粮食库存数量和质量数据库,为党中央、国务院进行重大决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近年来涉粮腐败案件时有发生,一定程度上影响储粮安全。为进一步强化监管,各级粮食和储备部门积极配合粮食购销领域专项整治,依法打击腐败。2021年,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牵头开展粮食购销领域腐败问题专项整治,各级粮食和物资储备部门认真开展粮食流通“亮剑2021”专项执法行动。重拳打击之下,一批胆大妄为、贪得无厌的粮仓“硕鼠”“蛀虫”“蝇贪”被绳之以法,“人情粮”“关系粮”“空气粮”“转圈粮”“升溢粮”等靠粮吃粮的腐败现象有所减少。不过,要杜绝储备领域的违法违规行为仍任重道远、丝毫不能放松。

我国储备粮库遍及全国各地,守护好“大国粮仓”,将各种问题隐患消除在萌芽状态,必须高悬监管利剑。除定期检查外,还须运用“飞行检查”“突击检查”“12325热线举报”等创新手段,构建全方位监督检查体系,全面提升监管效能。

运用先进的科技实现储备粮库穿透式监管,能够弥补传统监管手段的不足和短板。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新兴科技快速发展,粮食储备管理从粗放式管理逐步向全程化监控、立体式监管、全社会监督转型,中央和地方储备粮库实现全程即时在线穿透式监管,能够以在线视频随机抽查、跨省份交叉检查等方式随时随地开展检查,真正实现粮食储备安全“看得见摸得着”,稳住粮食安全“压舱石”。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心得体会字

“突出抓好耕地保护和地力提升”“要建设高标准农田,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要把黑土地保护作为一件大事来抓,把黑土地用好养好”。

农田提标准,稳产有保障。从岭南大地到江南水乡,从中原粮仓到东北黑土地,各地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江西提前下达今年耕地地力保护补贴42.9亿元、耕地轮作资金4.2亿元;河南省水毁高标准农田灾后重建紧锣密鼓,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广西大力开展“我为农民护良田”行动,大力加强耕地土壤检测、田间试验和技术培训,不断提升耕地质量。

农业农村部提出,到今年底,确保全国累计建成10亿亩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保障粮食产能在1万亿斤以上。

东北地区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4。保护黑土地,是保障粮食安全的压舱石。

听了保护黑土的梨树模式介绍,“东北是世界三大黑土区之一,是‘黄金玉米带’、‘大豆之乡’,黑土高产丰产同时也面临着土地肥力透支的问题。一定要采取有效措施,保护好黑土地这一‘耕地中的大熊猫’,留给子孙后代。”

为把黑土地养好用好,《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将完成1亿亩黑土地保护利用任务,黑土耕地质量明显提升,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提高10%以上。

“18亿亩耕地红线要守住,5亿亩盐碱地也要充分开发利用。”针对南方耕地酸化、北方耕地盐碱化等部分区域耕地退化问题,各地大力开展综合治理和改造提升,深挖耕地产能。

连日来,在山东省东营市牛庄镇穗东家庭农场,追肥拖拉机来回穿梭,复合肥从犁刀中洒入土地。“深松后,土地渗透性好,存住了水分,地力更肥了,粮食亩产从900斤提升到了1100斤。”农场负责人隋延峰说,土地深松让农场盐碱地块比例从20%缩小到5%左右,耕地质量有了明显提升。

形势与政策粮食安全论文

根据《国家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农业农村部、教育部、科技部、全国妇联关于做好20__年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的通知》(c粮发〔20__〕c号)精神,为认真组织开展我区“20__年世界粮食日”活动,制定此方案。

一、活动主题。

世界粮食日主题:努力实现零饥饿;全国粮食安全系列宣传主题:端牢国人饭碗,保障粮食安全。

二、主办单位。

自治区粮食局、农业厅、教育厅、科技厅、妇联。

三、活动安排。

(一)活动组织。

为认真做好20__年全国世界粮食日和全区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各项工作,自治区粮食局会同有关部门成立活动领导小组,负责制定我区活动方案,组织开展“粮安之星”评选发布和“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系列活动,协调地方媒体宣传报道,发放宣传资料和宣传品,指导本地活动的开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自治区粮食局产业发展处。各地州(市)级粮食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按照自治区活动方案,成立组织机构,积极组织开展相关工作。

(二)活动内容。

1.首届“粮安之星”评选发布活动。在全区范围内挖掘评选一批积极投身粮食行业、维护粮食安全的典型个人/集体。各地州(市)粮食、农业、教育、科技、妇联等有关部门负责本地区“粮安之星”评选工作,并于9月20日前将“粮安之星”(个人/集体)推荐上报至自治区粮食局,其中伊犁州、昌吉州、塔城地区、喀什地区推荐上报“粮安之星”3名;和田地区、阿克苏、哈密市、巴州、博州、克州、阿勒泰地区推荐上报“粮安之星”2名;乌鲁木齐市、吐鲁番、克拉玛依市推荐上报“粮安之星”1名。在各地推荐上报的基础上,评选出10名自治区“粮安之星”,并于10月16日在自治区粮食局门户网站、微信平台上发布。

2.“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活动期间,各地州(市)粮食、农业部门会同教育、科技等部门,组织农业专家、科技专家、农业院校师生等,走村入户、深入田间地头,对粮食问题进行摸底调研,认真倾听农民对国家粮食、自治区小麦收储制度改革等政策的意见建议,深入了解粮食安全方面存在的矛盾隐患;面对面宣传国家以及自治区粮食安全政策,讲解粮食生产、收获、运输、保管等方面的科技知识,提高农户优质粮食种植和收储技术水平。要以工作小组形式开展活动,每组3至5人,深入到2至3个村,进行大走访大调研活动。

各地州(市)粮食部门要积极向农民宣传推广“代清理、代干燥、代储存、代加工、代销售”等“五代”服务,提高粮食产后专业化服务水平,减少产后损失;依托粮食质量安全检验监测体系,向农民宣传推广粮食品质测报和监测、科学储粮技术服务,促进农民增收增效。

(三)进度安排。

1.准备阶段。各地州(市)粮食部门会同各地农业、教育、科技、妇联等有关部门单位按照要求,结合实际制定本地区世界粮食日和粮食安全系列宣传活动实施方案,并于9月20日前报自治区粮食局备案。

2.实施阶段。活动期间,各地州(市)有关部门按照本通知要求和本地实施方案,组织开展“粮安之星”推荐上报、粮食安全大走访大调研等相关活动。

3.总结阶段。10月21日前,各地州(市)相关部门要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并将活动情况(含总结报告、活动图片、视频材料等)报送自治区粮食局。

四、有关要求。

(一)各地州(市)要高度重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发挥部门优势,密切协调配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方案;积极筹划,强化协作,精心组织实施,落实必要经费。

(二)要把拓宽宣传渠道、创新方式方法、增强宣传实效落到实处,紧扣传播规律和公众关切,做好活动宣传报道和新闻服务,积极融合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优势,努力形成全媒体覆盖格局。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宣传形式,广泛动员全社会参与“粮安之星”活动。充分发挥电视、广播、报纸等传统媒体优势,积极运用网络、微信、微博、短信等新兴媒体加大宣传力度。

(三)要切实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改进工作作风、注重活动内容、厉行勤俭节约,严禁铺张浪费、大讲排场和形式主义。要加强过程监管,杜绝大操大办,在活动的组织过程中,提倡勤俭节约、简朴大方、务求实效。

(四)要高度重视安全防护工作,同步部署消防、交通、防踩踏等安全防护措施,严格排查,消除隐患,落实应急预案,严防各类安全事故发生。

五、联系方式。

__。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