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神奇的镜子教案(专业18篇)

神奇的镜子教案(专业18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对学生学习进行全方位考虑的一种需求,它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指导学生的学习。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搜集的一些教学工作计划,包括不同年级和学科的教学工作计划,供大家参考。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镜子

1.对镜子感兴趣,乐意探索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

1.谈话,引题今天,我给中一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出示镜子)。

2.照镜子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漂亮吗?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结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镜子的本领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游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幼儿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体交流)。

(3)小结: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幼儿操作)。

(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

(3)小结: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戏的形式)。

(1)好,老师手上有许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幼儿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

神奇的镜子教案

1、引发幼儿对镜子游戏的探索兴趣,在探索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镜子的数量、夹角及镜前物体位置变化与折射影像的关系。

2、在探索的基础上引导幼儿感受制作万花筒的乐趣,获得成功体验。

3、培养幼儿细致观察能力及统计记录能力。

1、知识储备:主题活动中了解镜子的特征、历史即简单折射原理。学习过测量;能说出三角板的名称。

2、物资准备:单面镜子若干和部分组合好的双面、三面镜,动物玩偶、三角板、数字贴、幼儿操作统计表、铅笔、可拆装的万花筒。

设计意图

师幼互动

在进行“有趣的镜子”主题活动中,幼儿发现了两面镜子组合后,改变他们的位置看到的小熊数量是不一样的,因此产生了好奇,这次活动就此产生了。

一、故事引入,创设情景,引发幼儿探索

1、讲一个“小兔智斗大灰狼”的故事,引起幼儿兴趣。

2、提问:想一想小兔子是怎样战胜大灰狼的?

二、幼儿实验并记录

1、介绍材料:“桌上摆了三堆镜子,拿起来看看它们有什么不同?”

提问:怎样组合变出更多面镜子?

2、实验镜子数量与玩偶数量的关系

(1)“每人手里都有一只小玩偶,请你试试用不同数量的`镜子能变出多少只小玩偶?把结果记录在操作卡上”

(2)谁能说一说,你用了几面镜子,变出了多少只小玩偶?教师在大操作表记录并总结(镜子数量越多,玩偶数量越多)

3利用三角板实验并记录

(1)问题情景:为什么同样用两面镜子变出的玩偶数量却不一样?

(2)做实验:“小朋友们每人都带来了三角板仔细观察一下它有几个角,角的大小一样么?哪个大,哪个小?”

a先把三角板从小到大标上序号

b试试把两面镜子放在三角板不同的角上,玩偶数量有什么不同,并记录到第二张操作表上。

c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并总结(夹角越小,玩偶数量越多)

d如果不动镜子改变玩偶的位置,会这样?

三、制作万花筒

1、提问:想一想科学区那个玩具是利用镜子的原理制作的?

3、幼儿操作,教师随机指导。

四、展示并自然结束

请小朋友把制作成功的万花筒拿到各区介绍给其他幼儿欣赏简单介绍制作过程,并邀请他们有时间来科学区玩。

本次活动为区域教育活动,参加。幼儿根据兴趣自愿到科学区参加此活动。活动根据幼儿兴趣持续时间循环操作。孩子们对此活动很感兴趣,都能积极地参与试验、观察并认真记录,通过自己玩镜子、发现镜子组合后的变化和规律,从中为自制万花筒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同时了解原理后又而不单指作出万花筒还利用了美工区投放的豆子、彩纸等废旧物,充分体现了幼儿自我探索、学习、发现的规律。此活动也引起了更多幼儿的关注,持续了近一周的时间。

中班科学神奇的镜子教案

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3、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课时。

1、生字卡片。

2、大致介绍爱迪生的生平。

准备一面小镜子做简单示范。

通过搜集资料了解爱迪生。

利用实验理解爱迪生是怎样救妈妈的。

第一课时。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由学生自由读课文,数段落、画生字,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

(1)归纳出本课的生字,规范读音,提出学习目标。

(2)由学生自由学习生字,相互交流学习方法。

(3)指导书写时要注重指导笔顺。主要强调三个字的字形:“性”、“决”、“功”以及“医”字的'笔顺。

刚医检查性决灯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全文共分为6个自然段,故事的开端(小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症需要马上做手术),经过(小爱迪生想办法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结果(手术成功妈妈得救)。

(1)在这个故事中,老爱迪生的情感变化是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小爱迪生妈妈的病情展开。

(2)体会在整件事中镜子的作用。

(3)从课文中学到小爱迪生爱动脑筋、细心发现的优点。

二、朗读课文。

(1)指导好人物的语言。文中有三个人物的对话,要帮助学生利用声音的粗细区别不同人物;还要读出不同人物的心情,如医生刚开始的话要读出无奈的语气,父亲的话要读出十分焦急的感觉,当责备小爱迪生时读出愤怒,当表扬爱迪生时读出父亲的那种疼爱与愧疚。

(2)整篇文章创设的情境都是十分紧急的,因此读起来可以语速稍快一些。

三、完成练习。

1、读一读。

学生可能对“事在人为”一词较难理解,教师可假设一种情况,用上这个词,帮助学生理解。

2、说一说。

重在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连一连,说一说。

教师在引导学生连完线后,可以让学生再开动脑筋,多想一些形容词,如“还可以说什么样的镜子”从而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读一读句子,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重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中班科学教案:神奇的镜子

用“我发现了••••••”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内容。

1、出发前准备。

(1)提出参观要求及注意事项。

(2)检查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提醒幼儿入厕。

2、要求排好队,参观途中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坚持走到目的地。

3、组织幼儿参观,并注意观察。

(1)提问:现在什么季节到了?(2)你看到了什么?(3)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4、在参观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5、总结,讨论。

神奇的镜子教案

1、引导幼儿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2、认真观察,发现是昆虫的外形特征,知道它的生活习惯,体验探索发现的乐趣,用“我发现了”说出自己的发现。

1、出发前准备

(1)提出参观要求及注意事项。

(2)检查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提醒幼儿如厕。

2、要求排好队,参观途中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坚持走到目的地。

3、组织幼儿参观,并注意观察。

(1)提问:现在什么季节到了?

(2)你看到了什么?

(3)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

4、在参观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

5、总结,讨论。

为了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让幼儿在镜子中体验活动的乐趣,从中发展幼儿的语言,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神奇的镜子教案

本节课是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班第一主题活动《快乐小天地》中的一节科学领域活动课《神奇的发现》;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有两种使用方法。分别是:1、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2、把放大镜放到眼前,慢慢的移向所观察实物的上方,直到看清楚为止。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去探索事物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发现事物的明显变化,但是,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把自己所观察的物体看清楚并不清楚,所以,我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了解放大镜的特点,知道如何在探索中正确使用放大镜。

本节课我将了解放大镜的特点设为重点;探索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设置为本节活动的难点。

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探索事物很感兴趣,但是,在孩子的活动中发现他们对于如何使用放大镜,如何看清物体操作的并不准确。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设计了说——听——看——用——展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学习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1、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2、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

3、学习观察,体验探索事物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1、故事《神奇的镜子》。

2、视频《 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放大镜人手一个。

3、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水果、动物、交通工具图片若干。

一、师幼交谈,说说放大镜的神奇

1、出示实物

师:“孩子们,看看我给大家带来了什么?

师:谁知道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2、师幼交谈

二、倾听故事,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1、提出要求

2、倾听故事

3、教师提问

师:谁来说一说故事中的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呢?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变大,让我们看清肉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

三、观察放大镜,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1、观察放大镜

师:放大镜为什么这么神奇呢!快从你们的小凳子底下拿出放大镜。看一看放大镜的镜片,摸一摸镜片的中间和旁边有什么不一样,把你的发现和你旁边的好朋友说一说。

2、幼儿讨论

3、教师提问

师:放大镜的镜片是什么样子的?

4、个幼回答

5、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放大镜镜片还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凸透镜,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所以,放大镜能够把物体放大。

四、尝试使用,探索放大镜的用法

1、清洁镜片

师:现在请大家从盒内拿出镜片布,把放大镜的镜片擦一擦;在平时使用放大镜时要保持镜片的干净,以便于看清我们所要观察的图像内容,擦好以后把镜片布放回盒内。

2、提出要求

师:在我们的活动室里有一些很小的图片,用眼睛是看不清楚的,请你找到它。那怎样才能看清楚呢?就要用手中的放大镜去仔细观察,注意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才看清图片的,一会儿,把你使用放大镜看清图片的方法和大家分享。现在开始行动吧!

3、幼儿操作

4、教师提问

师:刚才你看到了什么?你是怎样使用放大镜把你所观察的图片看清楚的?

5、个幼回答

五、观看视频,学习正确使用方法

1、播放视频

师:我们应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呢?咱们一起看一段视频吧!

2、师幼交谈

师:怎样正确使用放大镜,谁来说一说?

3、教师小结

师:放大镜正确的使用方法是:物体是像这样放置的时候,放大镜对准所要观察的图片上方,上下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像刚刚我们所观察的图像是在墙面上的,那我们就要将放大镜对准图片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图片内容。

六、操作体验,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1、出示记录表

师:这有一张记录表,上面有一些很小的图片,一会儿要用你们手中的放大镜去观察图片上的内容,找到相同的大图片插在对应的空格内;在桌子上我也为大家准备了这样的记录表,它们分别是水果类、动物类和交通工具类。请你选择自己喜欢类别的记录表,并完成上面的内容;完成好以后,把你的记录表粘贴在相应类别的展板上。注意:要正确使用放大镜,在活动中一定要注意安全,开始行动吧!

2、幼儿操作

3、幼儿完成后把记录表贴在操作板上,师幼共同欣赏。

七、成果展示,区域中进一步探索

师:放大镜可以帮助我们观察到很多我们用眼睛看不清的物体,在区域材料中有很多细小物体的图片。区域活动时,大家可以拿着放大镜去探索更多的有趣事情。

神奇的镜子大班科学教案

1、观察比较玻璃、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发现他们的不同,感知镜面与镜子成像的关系。

2、学习运用猜想、探究、验证和记录的方法进行探究,并乐于表达交流。

1、生活活动区域中欣赏共同收集各种镜子,引导幼儿看看、摸摸、玩玩、分分各种镜子,交流自己知道的镜子的名称,教师和幼儿共同布置镜子展览台。

2、准备玻璃、平面镜、凹透镜、凸透镜若干,并分别编号;准备幼儿与教师的记录纸、笔等。

1、感知比较平面镜和玻璃,发现它们的不同。

(1)引导幼儿回忆和猜想平面镜和玻璃的异同点。

(2)幼儿通过看一看、摸一摸、照一照等方法,比较平面镜和玻璃的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并进行分类。

(3)引导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的发现。

2、探索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的不同特点。

(1)、交流平时玩平面镜、凸透镜、凹透镜有什么发现。

(2)、介绍观察记录表,引导幼儿探索记录,验证猜想。

(3)、引导幼儿总结三种镜子的特点,与幼儿讨论为什么用这三种镜子照同一件东西有的不变,有的会放大,有的会缩小。

观察、记录家里、公共场所中玻璃和镜子的使用情况,比一比谁找得最多。

孩子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很高。可能是因为镜子是我们的`生活用品,生活中很多时候都需要镜子,每个人都照过镜子,认识镜子。孩子们虽然认识镜子,喜欢照镜子,但对镜子的了解还不是很多,而且镜子的世界真的很奇妙,而且镜子的种类繁多,用途也广泛,孩子们能通过这一科学活动了解很多科学知识。

探索学习是帮助幼儿形成直接经验的有效方式。幼儿在活动中带着问题和已有经验自主操作材料、亲身感受与直接体验、发现并自己得出结论,形成对事物的感性认识,这种学习方式对幼儿科学教育实践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一定要激发幼儿这种自主学习的兴趣,敢于让幼儿发表意见,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在本次活动的前期试教中,在了解镜子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环节,我总怕幼儿说不到位,总是急于要求幼儿按照我的思路走而妨碍了幼儿的思考,活动中就缺乏了幼儿自主探究的氛围。经过众多老师的指出后,我认识到了这一点,教师在活动中应适当的引导幼儿,要帮助幼儿回忆自己的生活经历,激发幼儿大胆表达,才能提高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形成很好的科学探索氛围。

总之,科学探究活动的顺利开展离不开教师在活动前的精心准备,只要教师充分考虑到各个环节进行,怎样引导幼儿,活动就会成功一半。

神奇的镜子作文

镜子是家家户户不能少的,但我发明的这个镜子是你绝对想不到的,看了之后可能你的.眼睛会如同地球那么大。

这面镜子和普通的镜子一样,可是不同的是它左下角有个按钮。按下按钮后就会出现各种功能,有学习功能、电视剧功能、电影功能、动画片而这些功能全部都是免费的,不过我更喜欢的是,它能让你先选择自己是哪种人,是学生,是小朋友,是大人,还是老人给你推荐适合你的功能,我们小学生的话当然是学习功能了,我们点击学习功能,它就会弹出各种模式,有语文模式,有数学模式,有英语模式和科学模式,除了这些还有各种学习小游戏,有数独小游戏,有九宫格小游戏,还有24点小游戏,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学习功能讲完了,到其他功能了,电视剧,电影和动画片功能,你只要点进去就会有各种类型跳出来,你想看什么类型,点进去就可以啦。

这个镜子你是不是很想拥有呢?如果有哪天你到别人家看到他们有这样的镜子,千万不要感到惊讶哦,只要敢想,一切皆有可能!

神奇一教案

幼儿阅读经验分析:我班是大班上学期的幼儿,有一定的阅读经验,具有基本的阅读规则和浓厚的阅读兴趣,90%的幼儿能独立读懂图加文的诗歌内容,习惯和同伴交流已有经验。喜欢听故事和学习诗歌,特别是朗朗上口,容易理解和阅读的诗歌,兴趣最浓。10%的幼儿阅读能力和习惯相对比较欠缺。

选择本次活动的原由:朗朗上口的诗歌有利于幼儿学习和理解。教师结合幼儿的阅读兴趣和诗歌特点创编了本次活动: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

活动与整体课程的关系:本次活动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语言阅读活动,它含盖了语言、健康、音乐。通过语言活动即渗透健康领域让幼儿知道穿合适、舒服的鞋,懂得爱护鞋;又渗透了音乐领域激发幼儿的游戏兴趣,使幼儿得到多方面的锻炼。

1、通过穿鞋的游戏,激发幼儿想有一双"神奇的鞋"的欲望。

2、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里运用的想象手法,学习用语言大胆的表达自己的想象,知道爱惜鞋的一些方法。

3、初步认识汉字:鞋。

4、学习有序、仔细的观察图片,理解图片,并用较清楚的语言描述图片内容。

5、学会有感情地朗诵诗歌,大胆参与讨论。

1、经验准备:

(1)认识各种各样的鞋,并了解鞋的作用。

(2)有讨论的意识和比较好的讨论习惯。

2、物质准备:

(1)大小不一的鞋数双、鞋架。

(2)字卡:鞋。鞋的图片。

(3)原创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

(4)音乐。

(一)开始部分:(游戏导入)游戏:"我想试试你的鞋"。配音乐师幼互动。

(设计意图:充分感受、体验试穿各种鞋的不同感受;唤起幼儿对鞋的已有经验,激发幼儿探究鞋的兴趣;掌握新的知识点――初步认识汉字:鞋。)

师:今天,shelly和小朋友们一起准备了很多的鞋。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试一试这些鞋。幼儿自由尝试、探索。

师:你穿了哪些鞋?有什么感受?

幼:我穿了小朋友的小鞋,很小,一点都不舒服,好夹脚啊。

幼:我穿的爸爸皮鞋,象穿的小船不方便走路。

师:出示字卡"鞋"。

师:鞋对我们有什么帮助呢?

幼:鞋可以让我们的脚暖和。

幼:鞋可以保护我们的脚不被划伤。

(评析:认识汉字"鞋",幼儿在尝试中对"鞋"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发现鞋的不同特点,还了解到"鞋"对我们的作用及萌生想有一双神奇的鞋的念头;为幼儿轻松、愉快的学习、理解诗歌内容做了充分的铺垫。)

师:小结引出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

(二)基础部分:

1、学习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的鞋》

(设计意图:通过学习、理解诗歌内容,感知诗歌里运用的想象手法,为第二个环节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想象作铺垫。)

(1)欣赏诗歌,初步感知诗歌内容。教师出示诗歌内容并有感情地完整的朗诵诗歌《我想有一双神奇地鞋》。

师:a、诗歌的名字叫什么?

b、诗歌里说了些什么?

幼:诗歌里说了一双神奇的鞋。

幼:会长大的鞋……

(评析:第一次朗诵诗歌时,"鞋"用图片来表示,帮助幼儿形象的去理解诗歌内容;由于诗歌朗朗上口,便于幼儿学习和理解,幼儿能积极回答老师的问题。)

(2)幼儿再次欣赏诗歌,进一步理解诗歌内容。(着重理解词语"神奇")

师:a、诗歌中的小朋友想有哪些神奇的鞋?

幼:诗歌中的小朋友想有一双会逗我开心的鞋。

幼:诗歌中的小朋友想有一双变化无穷的鞋。

b、为什么诗歌里的小朋友想有这些鞋呢?

幼:觉得很有趣,很好玩。

幼:觉得很神奇……

c、什么叫神奇呢?

幼:神奇我们没有看到过的。

幼:神奇就是很奇怪的东西,有魔力。

幼:神奇就是会变魔术……师:神奇就是生活中不常见的,很趣的……

(评析:教师通过追问,帮助幼儿理解诗歌内容,引发幼儿思考"神奇"的含义,不仅调动、提升了幼儿的生活经验,还活跃了幼儿的思维,从师生对话中,我们欣喜幼儿的生成答案是丰富、生动的。)

(3)幼儿学习诗歌,并轻声朗读诗歌。

2、根据诗歌内容进行想象、创编。

(设计意图:教师抓住幼儿的兴奋点,再次为幼儿提供讨论的机会,目的是想满足每个幼儿都有说和表现的机会。)

师:你们想不想有一双神奇鞋呢?你想有一双什么样神奇的鞋?为什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说一说。

幼:我想有一双跑的很快的鞋,遇到坏人时,可以跑的很快。

幼:我想有一双洗澡的鞋,我洗澡的时候,能帮我洗澡的鞋。

幼:我想有一双飞机鞋,我想上天时,可以带我飞上天。

师:启发幼儿讨论,尽量与同伴说的不一样幼:我想有一双挡狂风的鞋,狂风来了,可以帮我挡风。

活动第一环节穿大人的鞋,孩子们看着伙伴们穿着大鞋子走路的样子,都兴奋不已,有的走着走着鞋掉了,有的差点摔倒。尤其在讨论感受的时候,孩子们踊跃发言。第二环节能够按图标正确分类,唯一不足的是,孩子们记录出现差错,以后的教学中,要多培养孩子的记录能力。第三环节印画,孩子们虽然糊成了小花猫,但是都完成了美丽的鞋子印画,看着孩子们灿烂的笑容,我觉得教学活动要贴近幼儿生活,孩子才会更投入,有更多收获。

神奇教案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重、难点]。

1、认识并会使用计算器。

2、会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些数学规律。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学生每人准备一个计算器。

[教学过程]。

一、认识计算器:。

1、小组交流计算器的使用。

让学生在四人小组内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

2、全班交流计算器的功能键的作用。

3、老师适当补充。

二、用计算器进行四则运算。

1、出示题目:。

1+2+3+4+5+……+100=。

999×9=9999×9=99999×9=。

2、小组活动:用计算器计算以上各题。

3、全班交流结果及用计算器进行计算的方法。

三、用计算器探索数学规律。

1、试一试第一题:。

用题目中的数字组成不同的乘法算式,同桌相互出题计算,全班交流时让学生把自己组的算式写在黑板上。

全班讨论黑板上积最大的算式的特点,并请学生再举例。经讨论让学生体会如何组合才能获得积最大的规律。同样积最小的规律也可以让学生在自己玩的过程中体会。并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规律。

1、试一试第二题:。

本题是一道逆向思维的估计体,先复习估计两个因数的积的练习,再做这道练习题。

神奇的镜子日记

一天即将完结,一定会有值得记录的想法吧,是时候认真地写好日记了。那如何写一篇漂亮的日记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神奇的镜子日记,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星期六的早上,我正在洗脸。这是爸爸来到我的身边,看着镜子里的我,问道:“你为什么能看到镜子中的你呢?”我楞了一下,回答道:“因为它是镜子呗!”爸爸答道:“这也太简单了吧!爸爸问你的.是镜子成像的原理。”我眉头一皱:“那我就不知道了,你教我。”

爸爸指着镜子上面的电灯,说:“电灯发出的光照在你身体的每一个部分,其中的一些光,反射到镜子里,经过镜子的全反射,又反射到我们的眼睛里,于是我们就看见镜子中的自己了。”“哦,原来是这样,我知道了。”我高兴得回答。

“假如在你的身后再放一面镜子,使两面镜子正对平行,你站在两面镜子的中间,你能在镜子中找到几个你呢?”爸爸饶有兴趣地追问不休。

“哎!真烦”,我心里嘀咕道,不过我的表情还是很好学的样子。“两个,前面镜子一个,后面镜子一个。”

“不对。”爸爸神秘兮兮地答道。“那么你做给我看看!”

于是爸爸取下卫生间墙壁上的大镜子,拿到妈妈卫生间里,让我站在两面镜子的中间。忽然间,我的眼睛一亮,发现有无数个我在镜子里面延伸出去。“哇!这太神奇了!爸爸你是怎么知道的。”对爸爸我可有点佩服了。

“因为在一面镜子里你只能成像一次,但是在对面还有一面镜子的时候,你第一次在镜子里形成的影像会完全反射到另一面镜子里,形成第第二次影像。新形成的影像又会完全反射到原来的镜子里,形成第三次影像。如此反复循环,你的影像就会在两面镜子中无穷无尽地延伸出去,你就会看见无穷个你了。”

“在现代世界里,生活中到处都是科学,到处都是你学不完的知识。可得努力学习,长大才能成为一个优秀的人才啊!”爸爸意味深长地摸着我的头发。

“我一定会好好学习地,爸爸!”我扬了扬我的拳头.

神奇的镜子

用“我发现了••••••”说出自己的发现。

活动内容。

1、出发前准备 。

(1)提出参观要求及注意事项。 。

(2)检查观察幼儿的身体状况,提醒幼儿入厕。 。

2、要求排好队,参观途中注意安全,鼓励幼儿坚持走到目的地。 。

3、组织幼儿参观,并注意观察。 。

(1)提问:现在什么季节到了?(2)你看到了什么?(3)让幼儿说出自己的发现4、在参观过程中,引导幼儿观察昆虫的外形特征5、总结,讨论。

神奇的镜子

教学目标:

1、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学生爱科学的兴趣。

2、学写8个字,认识17个生字。

3、理解父亲在整个事件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多种方法识记汉字,通过字、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爱迪生的画像;准备一面小镜子。

教学课时:三节。

第一节。

教学内容:初步了解课文,认识一类生字。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揭示课题,板书课题。

2、理解课题:神奇什么意思?

3、朗读课题质疑:

1)镜子神奇在什么地方?

2)是谁使镜子变得神奇的?

4)这镜子神奇的原理是什么?

二、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

1、遇到不认识的字可以查查字典;问问老师或同学。

2、画出二类生字17个。

三、指名读课文。

1、画出文章的自然段。

2、画出二类生字在文中组成的词语,再读一读。

四、回答刚才提出的问题:

1、它的神奇之处就在于及面镜子反射出强大的光,它是屋子变得明亮起来,使手术顺利进行。

2、是爱迪生的聪明和才智使镜子变得神奇。

4、他利用了光的反射原理。

五、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1、认读二类生字,组词语。

2、分析一类生字:

神:翘舍音左右结构。

神童精神提神神仙。

刚:左右结构形近字:纲钢。

刚才刚刚刚好刚强。

医:半包围结构。

医生医学就医医院。

与手有关拄拐棍。

检:左右结构检查检验检阅体检。

查:翘舍音上下结构。

查对查明查看查办查封。

性:左右结构形近字:姓。

性别女性男性性格。

决:左右结构。

决定解决决心坚决。

功:左右结构形近字:攻工。

成功功劳功臣功能功课。

六、指导书写生字。

七、作业:写生字。

第二节。

教学内容:朗读、感悟课文。

教学过程: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大概了解了课文内容。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这一课。

2、先来复习一下生字。

3、认读二类生字。

4、自由读一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5、读第一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故事主人公是爱迪生,年龄只有7岁)。

(抓住“直打滚”“急忙”“极刑”“马上手术”这些词语来说明情况的紧急)。

7、读第三段:救灾要做手术的时候,出现了什么问题?(光线太暗,即使多点几盏灯也不行,情况更加紧急)。

8、第四段:这时小爱迪生是怎么做的呢?

9、第五段:交待了事情的结果,手术做得很成功,妈妈得救了。

10、第六段:说说你读懂了什么?(小爱迪生长大了,成了世界上最伟大的发明家)。

11、从爱迪生的绳上,你们学到了什么?(聪明动脑于是不慌张,积极想办法)。

12、作业:回家找一找爱迪生的其他故事。

第三节。

教学内容:活动与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

1、认读生字。

2、分角色读课文。

二、读一读。

文章反驳美妙蹦跳。

不可开交断断续续。

三、讨论:。

1、在书中找找有哪些标点符号?都长得什么样?叫什么?

2、不认识,想办法。

3、说说你与标点符号的故事。

四、背一背。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地大的水塘宛如一面镜子,天上的亮光和云彩的影子都清晰地照入镜子中。如果要问它为什么能够这样清亮,这是因为源头有清新流动的水不断流入的缘故。)。

五、作业:预习下一课。

板书设计:

感叹号感情强烈。

小问号引起思考。

标点符号的争吵小逗号把句子断开。

省略号语句深奥。

句号最后总结。

神奇的镜子

教学目标:懂得认真观察、细心发现的重要意义,激发爱科学的兴趣。

2.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3.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4.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够复述课文内容。

重点:认识14个生字,认识1个部首,会写8个字。

难点:理解父亲在整件事情中的情感变化,体会小爱迪生在救护母亲中的作用。

关键:通过实验使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2课时。

教具:1.生字卡片。2.大致介绍爱迪生的生平。

学具:1.准备一面小镜子做简单示范。

相关知识点:通过搜集资料了解爱迪生。

教学突破点:利用实验理解爱迪生是怎样救妈妈的。

教学流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教师范读课文,初步了解课文大意。

(2)由学生自由读课文,数段落、画生字,简单复述课文内容。

3.学习生字。

(1)归纳出本课的生字,规范读音,提出学习目标。

(2)由学生自由学习生字,相互交流学习方法。

(3)指导书写时要注重指导笔顺。主要强调三个字的字形:“性”、“决”、“功”以及“医”字的笔顺。

刚医检查性决灯功。

第二课时。

一、学习课文。

全文共分为6个自然段,故事的开端(小爱迪生的妈妈得了急症需要马上做手术),经过(小爱迪生想办法为医生创造良好的手术条件),结果(手术成功妈妈得救)。

(1)在这个故事中,老爱迪生的情感变化是全文的一条线索,围绕小爱迪生妈妈的病情展开。

(2)体会在整件事中镜子的作用。

(3)从课文中学到小爱迪生爱动脑筋、细心发现的优点。

二、朗读课文。

责备小爱迪生时读出愤怒,当表扬爱迪生时读出父亲的那种疼爱与愧疚。

(2)整篇文章创设的情境都是十分紧急的,因此读起来可以语速稍快一些。

三、完成练习。

1.读一读。

学生可能对“事在人为”一词较难理解,教师可假设一种情况,用上这个词,帮助学生理解。

2.说一说。

重在指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3.连一连,说一说。

教师在引导学生连完线后,可以让学生再开动脑筋,多想一些形容词,如“还可以说什么样的镜子”从而帮助学生积累词语。

4.读一读句子,再加上自己的想象,讲一讲这个故事,重在引导学生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复述能力。

神奇一教案

教学目的:

1、学习7个生字,认读8个字。口头填空,练习把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练习读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课文知道中央广播电视塔的样子,了解它的一些功能,产生对北京建筑成就的自豪感。背诵课文。

3、通过读课文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教学重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通过读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教学难点: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板书设计: 京(北京)(南京)

视 (电视)(视力)

电 (电话)(电灯)

北 台 广 机

教学过程:

一、 导入:

教师板书“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教师接着板书:神奇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文内容。

二、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1、师背诵一遍课文。

想:这神奇的塔是什么塔?

2、你么去过吗?请去过的学生讲一讲。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实告诉你们,我国有三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中央广播电视塔。

4、你们想看看吗?那老师当导游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文,划出生字,把不认识的字和会认字的卡片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读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和会认字的卡片。

4、同桌同学互相读课文,相互纠正读音,然后标出课文有几个自然段。

5、分段读课文。听一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课文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高。

2、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3、指名读一读。

4、老师也想读读行吗?教师读。你们听出什么了?

5、学生模仿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塔这么高,蓝天、太阳看见了想说些什么呢?自己出声读一读2、3自然段。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2、3段,体会他们说话的意思。

3、分角色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问:你们见过宫灯吗?什么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美。 4、你能不能把塔高、美读出来?同桌读、指名读、教师指导读。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我和妈妈又是怎样看待这个塔的呢?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他们说的话。

3、指名分角色读。

(1)思考:我说这塔是有趣的塔,为什么有趣?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神奇?

(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指导学生读出神奇的感觉。

(四)自己读第六自然段,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全文。

六、课堂小结。

学完这篇课文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

熟读课文并且会背诵。

板书设计: 18神奇的塔

高 美 神奇

广播电视塔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二、学习生字。

1、复习:“木字旁”“示字旁”“见”“几”。

2、出示生字。

(1)自己读读本课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一比谁读得音最准。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小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

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小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得不好其他小组进行补充。

4、练习组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一描。

2、说一说在书写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不太好写?

3、教师指导书写:“京”“视”“电”。

(1)逐字观察每个字有什么特点?(从字的结构上)

(2)教师范写,学生观察。

(3)学生独立书写这3个字,每字一遍。同桌同学互查。

4、其他几个生字由于笔画少,让学生独立写一遍。学生有问题举手,教师个别辅导。

5、展示评议,比一比书中的描红和生字谁写得最好,奖励一颗星。

四、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个2个。

2、抄写词语:有力 有电 不问 我们

什么 北京 上台 广大

3、读句子。(课后练习3)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书写本课生字,每字两个。

神奇的镜子

一、教材分析:

本节课是选自《多元智能创意课程》中班第一主题活动《快乐小天地》中的一节科学领域活动课《神奇的发现》;放大镜的镜片是凸透镜,凸透镜的镜片中间厚、边缘薄,是透明的。凸透镜具有放大物体图像的功能。放大镜有两种使用方法。分别是:1、放大镜对准观察的实物上下移动或前后移动,直到看清楚为止。2、把放大镜放到眼前,慢慢的移向所观察实物的上方,直到看清楚为止。

在区域活动中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去探索事物的变化很感兴趣;他们在探索过程中能够发现事物的明显变化,但是,对于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把自己所观察的物体看清楚并不清楚,所以,我依据中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在本次活动中采用了多种形式,让幼儿自己去探索,让他们在自己的探索中了解放大镜的特点,知道如何在探索中正确使用放大镜。

本节课我将了解放大镜的特点设为重点;探索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设置为本节活动的难点。

设计思路:

孩子们对于使用放大镜探索事物很感兴趣,但是,在孩子的活动中发现他们对于如何使用放大镜,如何看清物体操作的并不准确。于是,我在本节活动中设计了说——听——看——用——展等形式。让幼儿了解放大镜的特点,学习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三、说目标:

活动目标是教学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活动起着导向作用。根据中班幼儿年龄特点及实际情况,我确立了以下目标,本次活动目标为:1、了解放大镜的特点2、认识放大镜,初步学习使用放大镜3、学习观察,体验探索事物的变化并用粘贴的方法记录。

四、说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本次的活动目标和完成活动内容,我做了以下准备工作:

故事《神奇的镜子》;视频《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放大镜人手一个;观察记录表人手一份、水果、动物、交通工具图片若干、胶棒。

五、说教法、学法。

1、教法:本次活动将运用启发提问法、观察发现法、引导发现法、自主探究法等,使幼儿学会正确的使用放大镜去探究事物的变化。

2、学法:幼儿在与老师互动中通过故事,自由探究、观察获得认知能力的。

六、说活动过程:

本次活动我共设计了七步:

(一)、师幼交谈,说说放大镜的神奇。在此步骤中我运用了谈话法,通过和幼儿交谈,让幼儿根据已有的经验和我们说一说放大镜有什么神奇的地方。

(二)、倾听故事,了解放大镜的作用。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讲述法、观察法让幼儿边看图片边听故事,让孩子们了解放大镜的作用,知道放大镜能够把物体放大。

(三)、认识放大镜,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这一步我运用了观察法、触摸体验法让幼儿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的特点;从而,了解放大镜的特点。

(四)、尝试使用,探索放大镜的用法。

在此过程中我运用了操作法、交流法让孩子们用放大镜自由探索,在操作探索的过程中发现使用放大镜的方法,然后与同伴进行交流。从而,探究如何使用放大镜。

(五)、观看视频,正确的使用放大镜。

本步播放视频让幼儿知道如何正确使用放大镜,掌握使用放大镜的正确方法。

(六)、运用放大镜,尝试记录探索结果。

本步运用操作法与记录法;为幼儿准备了三类很小的图片,让他们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类别。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细小的图片贴在记录单相应的空格里。进一步巩固放大镜的正确使用方法。

七、成果展示,区域中进一步探索。

最后,让幼儿把完成的记录单放到教师完成的记录单的下面,师幼共同欣赏。教师还为幼儿在区域活动中提供了更多的细小图片,让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进一步探索。

反思:本活动以幼儿的兴趣为出发点突显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在活动中自主探索操作,获得经验。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为幼儿建立一个探索、尝试与交流的平台。课堂气氛很活跃,突出了活动的重难点,较好的完成了本次活动预设的目标。当然,在活动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请评委老师多提宝贵意见。

神奇的镜子

设计意图:

孩子与生俱来就有一颗好奇的心,对什么事物都非常感兴趣,乐于发现,乐于探索。一次,在区角活动中,我发现孩子们对于科学区中关于镜子方面的知识非常感兴趣。有的孩子在摆弄各种镜子,有的孩子在相互照镜子,还有的孩子在观看有关镜子方面的图书……,为了让孩子们更深地探索镜子中的奥秘,我便设计了本次活动,让孩子们到镜子王国去寻找更多有趣的事情。从而培养幼儿的探索精神和创新精神,激发幼儿热爱生活的情感。

活动目标:

1.对镜子感兴趣,乐意探索利用两面镜子看清自己后脑勺的方法。

2.初步了解平面镜成像是由于光的反射形成的。

活动准备:

镜子40面、水果贴绒20个。

活动过程:

1.谈话,引题。

今天,我给中一班的小朋友带来了一件礼物,是什么呀?(出示镜子)。

请你照照镜子,你觉得镜子里的你漂亮吗?什么地方最漂亮?

3.小结。

刚才我们玩了照镜子的游戏,从镜子里我们看到了自己漂亮的五官,镜。

子的本领可真大。

4.第一次操作。

(1)等一下老师再让你们来玩一次照镜子的游戏,这一次请你从镜子里去看看自己的后脑勺。你们知道后脑勺在哪里吗?请你用手摸一摸自己的后脑勺。好,现在我们轻轻地拿好镜子玩一玩。(幼儿操作)。

(2)你看到了自己的后脑勺吗?你是用什么方法看到的?(集体交流)。

(3)小结:从这面镜子里是看不到自己的后脑勺的。

5.第二次操作。

(1)呆会儿老师请你们每人找一个好朋友,相互合作,用两面镜子试一试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吗?(幼儿操作)。

(2)谁看到自己的后脑勺?你们是用什么方法的?(交流)。

(3)小结:用两面镜子能看到自己的后脑勺。

6.第三次操作(以游戏的形式)。

(1)好,老师手上有许多的水果,等会儿老师再给你们每人一面镜子,请你自己用两面镜子来帮忙,看看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幼儿操作)。

(2)你看到自己的后脑勺贴的是什么水果呢?(幼儿回答)。

7.延伸活动。

神奇一教案

:工具和材料是进行美术活动的重要条件,如何对一年级的学生进行这些引导是这一节课的难点。在课堂上我把它定位为美术课教学中的综合 。

探索领域,目的是想结合儿童以往的(学前)绘画经验,进行延伸由此引发全体孩子对学习美术的欲望。

1、熟悉和了解美术的表现形式,认识美术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培养新的思维加深对美术的新认识。

2、观察和发现各种工具的使用方式,培养爱护学习用具的良好行为习惯。引发对各种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3、开阔视野,拓宽想象空间,激发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体验探究的愉悦与成功感。

观察各种工具和材料使用方式,引发对工具和材料的联想。

课件、有代表性的美术作品、实物

回顾学前绘画经验引语:今天我们要在课堂上找朋友,这个朋友是谁,我先不告诉您们,上完课你们就知道了。请大家想一想下列的问题,小组讨论,代表回答,要求回答时要完整。

2、你见过那些绘画工具,请你介绍一下,你在那里见到的?你认为它们能用来干什么?

3、你最想拥有的美术用品有那些?为什么?

蜡笔小知识

1、是年幼儿童最常用的绘画工具

2、同彩色铅笔相比,蜡笔的色彩比较鲜艳、笔芯也稍软,使用时不会因手在纸上摩擦而弄脏画面。

3、蜡笔即可以用来画线条,也可用于大面积的涂色。

油画棒小知识

1小朋友最喜欢使用的工具,色彩鲜艳、浓烈2油画棒比蜡笔要软得多,而且因为是油性的,颜色之间容易混合,色彩的变化,层次都比较丰富。

彩色铅笔小知识

1、最简单的色彩画工具,如同铅笔一样,比较适合年龄幼小的小朋友使用

2、色彩柔和,即可以用来涂颜色,但涂色的时候不能用力过大,因为它的笔芯是硬性的,会在纸上留下痕迹。

3、比较适合于画轻柔、淡雅的画面。

师小结:在绘画过程中,工具和材料是很重要的,它就象一个好助手能帮助你实现你的绘画愿望。

1、 欣赏中国画、书法作品。

2、欣赏油画作品。

3、欣赏水粉、水彩画作品。

4、欣赏版画作品。

5、欣赏儿童画作品。

师:欣赏了这些画,大家能猜出这些画是用什么工具和材料来完成的吗? 生自由议论。

7、怎样爱护这些工具和材料。

课件:工具和材料使用小知识,进一步强调爱护工具、保护学习用品、正确使用学具的良好品质。

1、你能认识的美术工具和材料有( )种?

2、通过学习你又认识了那些绘画的小伙伴它的名字叫( )?

3、你能爱护和正确的使用工具和材料吗?

1、 收集和尝试一种你没有用过的美术工具和材料。

2、 到美术用品店去观察文房四宝是什么?又发现了什么新的工具和材料。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