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怎样指导学生写想象(专业18篇)

怎样指导学生写想象(专业18篇)



优秀作文不仅展示了作者的才华和思想,也启发了读者的思考和创作。欣赏一下下面这些优秀作文范文,或许能够给我们带来一些灵感和创作的启示。

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在信息社会里,信息技术知识的发展日新月异,无论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也不可能将所有的知识在学校学完。所以,就要求教师努力在有限的时间内,教给学生一些终身有用的东西,这就是学习的方法。这也是信息技术新教材编写的宗旨。学生掌握了学习方法,才能真正做到自主学习,才能在离开学校,离开老师的情况下,继续学习,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社会的要求。作为信息技术教师,在教学中不仅仅教给学生课本中的知识,而应教学生学会如何去学习知识、理解知识、和应用知识。在课堂教学中,不要只注意结果的传授,而要在过程中,使学生学到一些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应鼓励学生尝试从多角度、多渠道去完成学习任务。使学生认识到完成任务的方法并不是唯一的,培养他们的多向思维、求新求异的精神,并有意识地培养、组织学生总结自己的学习方法、交流自己的学习方法,互相促进,互相提高。

信息技术课本讲解的内容大多是操作方法,理论知识相对较少,教师就要充分利用其特点,认真做好启发、引导,尽量让学生自己动手独立完成,而尽量避免直接给予式的讲解。课前,教师安排好学生做好预习,课上,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学。自学的内容包括:1、课本讲解的知识,这一步骤是课堂的关键所在,因为有一部分学生书没好好看书,就忙着做题,教师要做好启发、提示,使这一步骤落到实处。2、利用自学的知识解决与例题相仿的问题,教师巡视辅导,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3、学生演示,教师订正后,让学生动手解决提高的题目,之后,学生演示,教师订正。

学生想象作文指导精彩

有人说“儿童都是幻想家。”这话一点没错!有个故事说有个人在黑板上写了一个“0”,然后问大学生这是什么,“零。”大学生们异口同声不假思索地回答。这个人又来到小学里,问小学生同样的问题,“太阳!”“饼干!”“周杰伦的嘴巴,他正在唱歌呢!”……答案真是丰富多彩。这是多么精彩的想象力呀!一个普通的“0”能够引发孩子们无尽的想象,而每一天发生在孩子身边的“普通”事又有多少阿!所以学生写想像作文并不是“无本之木”!那么,想象作文该怎样写呢?要想解决怎样写想象作文的问题,咱们首先就应明确什么是“想象”,为什么需要“想象”。

什么是“想象”?

想象是人们在头脑中依据现实而构想的奇妙的思维活动,透过想象能够“创造”一个奇妙的精神世界。虽然想象本是没有任何束缚的,但它和胡思乱想又有本质区别。想象必须是依据现实世界的,而胡思乱想则是毫无现实依据,缺乏思维逻辑的。个性是到了小学高年级,学生的理解潜力大大加强了,如果有实现中暂时实现不了的事,全都能够透过想象得到心灵满足。同学们写想象作文时,就不能是胡思乱想,不能真是“大白天说梦话”,应让自己的想象以现实为落脚点。

为什么要想象?

人类梦想翱翔天空一日千里,从而发明了飞机;人类梦想千里传音天涯共此时,从而发明电话解决了……人们生活中遇到困难了,总是先透过想象,然后再透过不断探索,找到解决这个问题的途径,这就是创新,想象是创新之源!想象和创新是分不开的。想象作文就是要求学生在头脑中创造出从未接触过的甚至根本不存在的新的形象和情境。它是小作者们超越时间、空间,或者说生活常规限制的种。种奇思异想的记录。

写想象作文和写现实作文一样,不能等见到题目了,才绞尽脑汁地去想象,这总让人觉得晚了些。就仿佛要吃饭了,才发现家里没有米,然后才去插水稻一样。同学们写想象作文功夫务必下在平时,简单地归纳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专项训练:能够设计一些有意思的小练习,目的只有一个———让自己大胆而合理地想象。

如看图作文:出示一幅画,大家能够根据画面的资料展开想象写作文。低年级的看图写话既是如此。

听声作文:用录音机事先录下一些声音(如风声、流水声、青蛙叫声等),同学们能够想像这些声音之间有什么联系,构成一个完整的故事。

词语连文:出示一些词语,(如爸爸,公交车,售票员、雨、感激)要求找出词语之间的联系,构思成文。这种方式甚至能够成为学生平时的口头小游戏。

二、与阅读结合训练:也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想象潜力。

续写:学完一篇课文,同学们能够大胆想象以后发生的故事,例如学完《龟兔赛跑》,大家能够想象龟兔第二次赛跑会有什么结局。

插写:就课文当中某一个没有细说的情节,同学们能够展开想象补充完整。例如学完《莫高窟》一课,能够展开想象,除了书中所描述到的几种飞天的姿态之外,还会有哪些神奇瑰丽的飞天形象。请看这位同学的想象之作:

壁画上的飞天,有的身缠丝带,倒悬身子,自天而降,她们手挎花篮,把鲜花洒向人间,祝愿人们一生平安;有的飞天面带迷人的微笑,伸开双臂,热情地迎接远道而来的宾客;有的飞天应对铜镜,梳妆打扮;有的飞天手提果篮,来到蟠桃园留意翼翼地采摘美味的仙桃;有的飞天置身于花丛,追赶着五彩缤纷的蝴蝶;还有的飞天拿着各种各样古典的乐器,演奏出天籁之音,真令我如痴如醉呀!

改写:小学课本当中古诗很多,每首诗都是一幅画,都是一个故事。同学们能够根据古诗意思,加以想象改写成一篇作文。既加深了对古诗文的理解,又培养了想象力。透过这些训练打开了想象之门,培养了爱想象的习惯,再写想象作文就水到渠成了。

同学们除了平时注意训练想像力,对自己的大胆想象还应充分自信。

曾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位大人问孩子:“雪化了是什么?”有个孩子说:“是春天!”大人生气地说:“真笨!连雪化成水都不明白!”孩子“笨”吗?雪化成水是纪实,雪化了转成春天是想象,而且是多么丰富秀丽的想象阿!大人的一句“真笨”,无情地扼杀了孩子的想象欲望,折断了学生想像的翅膀。那些只会说“0”是“0”的大学生们,他们不也曾有过儿童时期吗?为什么长大了想像力却退缩了呢?这就应是每一个成年人思考的问题。

怎样指导学生自学

“生活是个大课堂”,“天地阅览室”,“万物皆书卷”,大家都知道,语文与生活的外延相等,特别近几年来,随着“大语文教学观”的建立,语文试题多元化、开放性,我们要学好语文,再如过去“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单纯依赖语文课堂是绝对不够的。这就要求同学们平日要多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视听媒介,了解国内外大事,接受更多的社会信息,并积极参加一些有益的社会实践活动和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来弥补课堂学习的不足,巩固、加深和扩大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生活是语文学习的源头活水,我们只有树立“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学语文的观念,才能把语文学活、学好。

二、多读书。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头脑充实”,可见,读书对人们来说是多么重要。就学习语文而言,广泛的阅读,更能开阔我们的视野,陶冶我们的情操,大大扩大我们的知识面,拓宽和活跃我们的思路,而且,通过大量阅读,我们将学会分析和鉴赏,提高我们的文化素养,还可开创我们写作的源头活水。二十多年前,吕淑湘先生曾说过:“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的说是得益于多读书。”时至今日,搞学情调查,经常读书的同学不但写作水平高,而且语文成绩大多名列前茅。事实证明,要想学好语文,不读书是万万不行的。希望我们的同学在今后的语文学习中,多读书,读好书。

怎样指导学生自学

1勤于利用网络资源。近年来,网络飞速发展,时至今日网络已经成为我们学习语文的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因为网上有海量的资源。

3语文成绩的提高重在平时的积累,一定要踏踏实实地把功夫练到家,高考的时候才能考出好的成绩。

4计划是行动的指南,也是目标实现的基本保证。为了保证学习目标的实现,就必须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学习计划有利于增强学习的主动性,避免盲目性,从而增强有序性。只要我们能制定一份详细、周密的学习计划,并且按计划主动学习,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5要多看书,这是每个同学都有的体会。通过看一些文学名著,或是报刊杂志,可以培养语感,还能学到不少文学常识,,我们可以登陆一些好的网站看免费的文章。

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

在日常学习、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吧,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为了让您在写作文时更加简单方便,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怎样指导学生写作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谈起作文,学生们是“谈作文色变”,怎样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怎样培养他们学习语文的兴趣呢?首先,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在课文教学中,善于抓住重点篇章结合生活实际进行讲解,让学生觉得写作文并不是作家的专利,让学生明白:“喔,原来作文就这么简单,不外乎是把自己看到的、听到的和想到的恰当地表达出来。”然后鼓励学生用自己的眼光看周围世界,从中发现属于自己的东西,然后兴味盎然地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想,这是作文的本真,因为任何生活事实都蕴含着它的意义。

无话可说,无事可写,是学生作文难的一个原因。

经验告诉我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指导学生作文,要从内容入手,先解决写什么的问题。语文教师要抛弃那些组织学生搞活动会耽误学习,影响考试成绩的片面认识。没有丰富的生活体验,你成天在课堂讲怎样写作文,学生还是无事可写;要写,也是胡编乱造,缺乏真实感。因此,语文教师不仅要积极地组织学生参加学校的各种思想政治活动、文体活动、社会活动、兴趣小组活动,还要舍得花一些语文课的教学时间,精心组织一些与作文紧密联系的活动。生活丰富多彩,作文就有事可写、有话可说,也就不会一拿起笔来就感到无处下手了。

学生的学习活动还是讲究趣味性,对自己感兴趣的事就喜欢去做,积极去做。虽然作文要多写多练,但老是教师命题,学生完成,这样学生也会感到厌倦乏味。教师要根据学生的特点,设计各种愉快活泼、新颖有趣的训练形式,使学生感到作文不仅是一种作业,还是一种有趣的活动。把活动与作文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例如:对班上同学进行肖像描写、性格描写,然后进行有奖竞猜。谁写的人物被别人猜得又快又准,谁就获奖。又如:用录音机把事先录好的各种声音放给同学听,让学生分辨是什么声音,用词句摹写,并进行想象推断,巧妙地组合成一个完整的'故事,写成一篇文章。

作文可不可以模仿?我认为可以。当然,我们首先要鼓励学生的作文要写得有新意、有特色,但也允许适当地模仿别人的作文。写字、画画都有临帖、临摹这个阶段,作文也会有个先模仿的阶段。教师可以选择一篇有代表性的文章指导学生习作或进行仿写。这样,可以降低作文难度,先“扶”再“放”,不至于一开始就产生作文难的心理。

首先,要引导学生去理解、体验自己生活中有意义、有价值的事件,逐步形成“生活对于我有意义”的生活态度。学生只有从生活出发,选择自己熟悉的内容,作文时才会有话可说。

其次,还要引导学生去发现他们自己在生活中的价值和意义,使他们逐渐意识到:“我对于生活是有意义、有价值的。”对于学生来说,生活是多姿多彩的,生活同样是有滋有味的。之所以有人感受不到生活的价值,是因为他没有用心去感受;之所以有人感受不到生活的意义,是因为他没有打开自己的心扉去接纳生活。撷取生活中精彩、有趣的场景,就能够以语言文字的形式表现生命的张力和生活的意义。

再次,拓展学生的生活空间。作为一种语言艺术,作文所表达的是写作者对生活的一种认识、一种审美感受。在引导学生关注校园生活的同时,教师还应鼓励学生走出校园,到社区中去、到社会中去、到大自然中去。随着生活范围的扩大,多种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学生从身体到心灵,从感性的接触到理性的分辨,将会不断体验、体会生活的丰富内涵,从而使许多原来对于他们不具有意义的生活现象得以进入他们的意义世界之中。这样,学生就能有具体的内容可写,有真实的话可说,有真挚的情可抒。

小学生作文指导:游记

写作时,要在认真观察和记忆游览的景物的基础上,按照见到景物的次序,来写所看到的景物。这样才能做到条理清楚、自然、明白,不致于杂乱。观察景物,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就是定点观察。如站在公园某一角,对公园进行由远及近的观察。又如我们登上塔顶,从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对塔下景物进行观察。二就是移动观察,它又叫移步换位法。就是随着脚步的移动变换位置,一处一处地进行观察。选好了观察点,就是确定好了写作的顺序。

一次参观游览活动,看到的景物很多,我们不能记“流水帐”。要把看到的景物中印象较深的写下来,其余地可以写得简略些。我们要一边参观游览,一边要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仔细观察。比方说,我们要写游览看到的景物为主的记叙文,写作的重点就是把看到的景物重点写下来。对于我们看到的特别好的景物,我们要进行具体地描写,突出重点。对于重点的景物,要注意详细描写出它们的位置、大小、动态、静态、颜色等。如我们写“菊花”,颜色就有“红的`如枫叶、白的如冰霜、黄的如麦穗”等等,菊花的形状就有像“小姑娘的卷发,毛茸茸的小鸡,绣球”等等。我们要把过程写详细、具体,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写出来的文章才能突出重点,清楚明白,才能写出游览的意义,才有教育意义。

我们在写游记时,应把开头和结尾写得简略些。开头要交待清楚时间、地点和人物。如《游善卷洞》的开头“我的故乡江苏宜兴有一处著名的游览胜地——善卷洞”。结尾应用议论或抒情的方式写下自己的感受。如《天然动物园漫游记》的结尾写道“‘哈哈……’我们在欢笑声中结束了这次愉快的野游。朱库米天然动物园行的乐趣是无穷的,无怪乎世界各地前去游览的人络绎不绝”。这样,写的文章有头有尾,读起来给人一个完整的印象。我们要把感情融化于景物中,写出真意。写作时,我们要倾注自己的思想感情。还有,我们在写景的同时,或探索人生真谛,或谈论思想问题,治学精神,使读者在领略自然风景的同时,受到启迪和教育。

教师怎样指导学生学

顾得上听讲,就顾不上思考,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充分地课前预习。课前预习虽然累—些,但是却能换来种爽快与自由感。上课前充分预习,考试前充分地复习,与“打有准备之仗”有同曲之道。预习效果好,听课才能有针对性;听课有针对性,复习才能顺利进行;复习深刻,作业、考试才能得心应手;平时做作业,考试得心应手,高考就能顺利过关。所以说预习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

为了辅助同学们做好预习,特归纳十种高效预习注意事项,供同学们参考:

(1)要分类预习。

预习从时间和内容上可以分为三类:—是课前预习,二是阶段预习,三是学期预习。课前预习,就是在上新课前预习下—节课的内容;阶段预习,就是用较长、较多的时间预习—章或多章的内容;学期预习,就是在假期中预习下学期的内容。这三种预习不是孤立的,而是互相联系的,每个学生应该在学习的空闲时间自觉地安排和分类预习。

(2)选择好预习时间。

这里所指的预习时间是课前预习。课前预习最好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后的剩余时间里,根据时间的多少来确定预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当然,也可以安排在其他课外时间里预习。在时间非常紧迫的情况下,抓紧时间在上课前几分钟把马上要讲的课文快速浏览一遍,也比一点不预习好得多。

(3)迅速浏览新课。

预习时,先把要预习的内容快速浏览—遍,使自己对新课心中有数,初步知道新课中哪些是—看就懂的,哪些是看不懂的,然后带着这些问题细读第二遍。

(4)带着问题细读第二遍。

通过第—遍对新课文的快速浏览,自己对新课的内容已有了初步了解,然后带着第一遍浏览时发现的问题,认真细读第二遍。阅读第二遍时,速度要放慢一些,一边细读,一边思考与理解,遇到不明白的地方,要停下来反复思考,对不认识的生字、生词,要立即查工具书搞明白,实在搞不懂的问题,就把它记下来带到课堂上,听课时再去解决。

(5)要边阅读边记笔记。

第二遍阅读的时间,就是做笔记的时间。预习笔记有两种:—种是记在书上,另—种是记在本上。在书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边在书的空白处或有关内容下圈点勾画或批注;在笔记本上做笔记,就是—边细读,一边把重点和不懂的内容纲要记在本上。

文档为doc格式。

怎样指导学生写观察作文怎样指导学生写小练笔

近日“被作业”的快崩溃,“读后感”咋个指导呀!百度了若干专家,一个感觉,他们写的东东都是专业的、长篇大论的、不管小孩接受不接受的、其实就是写给大人看的、也就是获得一份被人认可和把人忽悠成遇到高人似地。历经俩小时的纠结,阅读多篇,总结了一下三个要点,13个字。孩子应该能记住。一:简要描述。(一般读1-3遍,说一下时间、地点、人物、经过、结果。)二:找兴趣点。(谈自己的想法。)三:今后怎么办。(联系实际,今后遇到此类事情应该怎么办。格式:(1)自己起个题目---读《》有感(2)《》读后感这篇我认为比较的好。转文:儿子的暑期作业之一是“读好书,写感悟!”儿子现在上小学二年级,读过不少书,也写过不少读后感,可是暑假已经过了近一周,儿子竟没写出几篇读后感,“我想先睹为快,然后再写读后感!”这个理由并不充分,我想一定是懒惰思想在作怪吧!我决定帮帮他。但是,作为家长如何指导孩子写好读后感呢?静心思考了良久,下面我就谈一谈自己的拙见吧,实为一己之谈,请大家别见笑!读后感,就是读了一本书或一篇文章,把具体感受和得到的启示写成的文章。所谓“感”,可以是从书中领悟出来的道理或精湛的思想,可以是受书中的内容启发而引起的思考,可以是因读书而激发的决心和理想,也可以是因读书而引起的'对社会上某些现象的联想。其实,读后感的表达方式灵活多样,因为它必须是在读后的基础上有感而发的。我认为写好读后感可以分为以下四个步骤:第一:认真读文章。“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走马观花地读,可能连原作讲的什么都没有掌握,哪能有“感”?读得肤浅,当然也感得不深。只有读得认真,才能有所感,并感得深刻。不过在“感”之前还要先让孩子知道是谁写的文章,也就是作者是谁?其次再进入文章中,明白文章里讲诉了什么人,有几个人物,他们之间是什么关系,都做了什么事情?结果怎么样?作品的哪些章节使人受感动,为什么这样感动等等。第二:叙述要简明。既然读后感是由读产生“感”,那么在文章里就要叙述引起“感”的那些内容,有时还要叙述自己联想到的一些事例。但是它又不同于记叙文中叙述故事的要求,无须讲述的那么具体、生动,只需简单扼要,只求能引出事理。儿子在最初写读后感时,就犯这种弊端,总是引用原文,把简述变成了复述。我想这主要是因为孩子还不能把握文章所要讲述故事要点,所以才简明不了。简明,不是文字越少越好,不仅简还要明。因为孩子是低年级学生,所以在父母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尽可能地告诉孩子,作者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篇文章,他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事情!这样,就能更有效地提高孩子的理解能力。第三,选准感触点。一篇文章或是故事,可以排列出许多感触点,读了整篇文章后,有何感想?受到了什么启示?可是在一篇读后感里最好只阐明一个中心、一个要点。所以就要求孩子对这些众多的感触点进行筛选比较,找出自己认为感受最深、针对性最强、自己写来又觉得得心应手的一个观点,然后作为读后感的中心,再加以论证便形成一篇完美的文章。家长可以先让孩子谈一谈他的想法,问他读后有何感想,得到了什么启示?然后再发表一下自己的观点,告诉孩子,读了这篇文章之后我们应该怎么做,可以相互探讨、相互交流。第四:要联系实际。再动人的情感,再真实的体验,脱离了现实生活就会飘若云烟。“生活乃文章”,一切皆源于生活。所以,要让孩子从实际联想,从现实生活出发,可以从学校里、家里、街道上、公园里等场所的所见所闻入手,从生活的点滴入手,从小事入手,就更能让孩子有事可说,有例可举,有感而发了,这样才能把感受写真实。另外,我想以我儿子写读后感时出现的问题说三点注意事项:(1)写读后感绝不是对原文的抄录或简单地复述,不能脱离原文任意发挥,应以写“体会”为主。(2)要写得有真情实感,应是发自内心深处的感受,绝非“检讨书”或“保证书”。(3)要写出独特的新鲜感受,力求有新意的见解来吸引读者或感染读者。最后,祝大家都能写好有体验、有见解、有感情、有新意的读后感!了不起的狐狸爸爸读后感作者:阳阳寒假期间,我读了一本书叫了不起的狐狸爸爸,主要讲的是狐狸一家与三个饲养场主之间的斗争故事。在一个山谷里有三个饲养场主,他们非常憎恨狐狸爸爸,决定把狐狸一家都除掉。他们把狐狸一家堵在洞里面想饿死它们,但是聪明的狐狸爸爸想出了好办法,它们把洞挖到了饲养场,在洞里开宴会,饲养场主们却在上面傻傻地等着。我想:我们也应该向狐狸爸爸学习,学习他遇到困难也不灰心,要多动脑筋,也要帮助别人。

怎样指导小学生口语交际

交际是人与人沟通,人与社会沟通的一种手段,口语交际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辩论等的一种言语交际活动,具有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最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随着社会的发展,口语交际能力在现实生活中越来越重要,口语交际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到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可以说决定着一个人的前途命运。然而,作为小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担负着建设祖国的重任,他们能力的高低,影响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因此我校把“学生有效参与口语交际活动”作为课题教研来抓,可见学校对此活动重视。通过这一年的教研活动,我对培养小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有如下认识。

一、教师要改变观念,重视“口语”训练。

在我们教学中,可能有不少语文老师只重视阅读和作文的教学,面对”口语”却不屑一顾,认为学生的考试涉及内容较少,分值不高而忽视对口语的训练。然而有一件事使我感到震撼,那就是这学期我班一位学生在“喜迎十八大幸福杯”征文比赛中获得了一等奖,我为了鼓励全班学生积极创作,就叫她谈获奖感受,她却吞吞吐吐、病句连篇,根本不能表达自己的心声。于是我开始反思,一位写作好的学生表达能力却如此,原因简单,不善言辞。由此可见,教师一定要重视口语教学,让学生多锻炼语言表达能力,否则我们的教育将与社会发展脱轨。

二、创设情境,激发口语交际的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一个人无论干什么,只要有兴趣,便有了自觉性。进行口语交际训练也是如此。激发学生的兴趣,就等于激发学生的自觉性,这便成功了一半。创设情境,是激发学生口语交际兴趣的重要途径。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

首先,老师生动的语言,便可以创设一个引人入胜的情境,使学生的大脑里充满神奇的想象,欲罢不能,丰富的想象使他们想说,争着要说。比如,《倔强的小红军》的教学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那凄凉艰难的声音伴随着老师生动的语言描绘,使行军过草地时勇敢面对困境不畏牺牲的情景再现在学生的脑海,学生犹如身临其境,丰富的想象使学生争着诉说,变“要我说”为“我要说”。阅读教学变得生动活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训练,又培养了学生创造性想象能力。

其次,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为学生营造一个身临其境的场景,使学生有话想说。现代化教学媒体的运用,是创设情境的重要手段,它直观形象,帮助我们生动地再现了情境,达到其他教学手段无法达到的效果。如在教学《鲸》中,我把齿鲸和须鲸的动画图像利用电脑屏幕投影出来,齿鲸和须鲸怎样呼吸的样子就历历在目。学生兴趣盎然,争相介绍它们是怎样呼吸的,说得活灵活现,口语交际能力得到了培养。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使他们产生广泛的兴趣,他们就会有交流的欲望。这时教师可安排适当时间,组织引导学生把自己参加活动的体会说出来,教师再稍加指导,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就会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提高。

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他们的第一任老师。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受到家庭语言环境的影响。家庭对一个学生的影响是至关重要的。家庭生活是学生形成口语交际能力的重要土壤,教师应利用家长会、个别交流等方式,经常性地和家长沟通提高学生口语交际能力的策略。在家庭中,孩子更像孩子,因此,在家庭活动中进行口语交际,应当与学校的系统教育有所区别,需根据孩子的年龄特点,采用随意、自然、具有亲和力的方式进行。教师要告诉家长口语交际的主体是孩子,家庭的氛围宽松和谐,孩子就轻松,自然就愿意与家长交谈,愿意与家长交流自己的经历、想法。当孩子产生了口语交际的的兴趣后,作为家长还应当引导孩子学会倾听、表达、交流的口语交际技巧。

四、关注过程、积极评价,激励交际信心。

“口语交际”是一个多向互动的过程,在互动中不仅要发展学生表达能力,能阐明自己的观点和见解,还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倾听能力和应对能力,既要专心致志地听人发言,并迅速做出反应,明白对方说话意图,捕捉说话者的观点,并经过加工形成自己的观点,又要表达自己的看法,在这一复杂的过程中,需要老师时刻关注过程,并引导、激励,使交际活动有序进行。

1肯定优秀,感受成功。在交际中,老师的评价应以自己宽大的胸怀去呵护学生在交际中的细微进步。“你观察真仔细”、“你说的真棒”、“你听得好认真”这样激励的语言,使学生感受到被赏识,看到自己在交际中的价值,增强交际的信心。

2帮助落后,树立信心。在交际中常有同学沉默不语,有些同学词不达意。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讲一些科学家、伟人大器晚成的故事,唤醒他们的自信心,并在交际中注意观察,有意识地提供机会,多加鼓励,树立信心。

其实,口语交际无时无刻不存在我们的生活中,我们不但要上好口语交际课,也要在日常生活中也要上好口语交际课,珍惜每一次和别人交流的机会,使生活变成在大课堂,使学生真正能学以致用。

口语交际就是人们运用口头语言进行交谈,演讲,学习等。它是人们生活的工具,是人们总体语文素养的外在表现,它体现着人的文化水平的高低,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因此,对口语交际这种新课型,新课题,我们要长时间的,运用各种有效方法进行研究、发展、创新,以提高学生的日常口语际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

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学生每接触到新的课文,往往对新课文的作者及写作背景感到陌生而好奇。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通过阅读课文下的注释去了解作者。而大多数课文没有介绍写作背景,教师就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有关资料去掌握了解。学生只要掌握了作者的写作背景,对于理解课文内容就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例如:在教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时,我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上网查资料,学生了解到作者当时写这首诗时的时代背景:当时作者孤身漂泊于繁华热闹的帝都,目睹家家户户团圆热闹的情景,顿时倍感孤单,思乡之情由然而生,情之所到,有感而发。学生了解到了当时作者的时代背景,对这首诗中所表达出的含义就很容易理解。

二、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

指导学生进行预习,很重要的一点是要让学生去弄明白学习的目标,从而减少盲目性和随意性。要明确课文的学习目标,就必须要注意到两个方面:一是课文前面的导读。导读是对课文最主要内容的概述和归纳或是对学习课文提出一些要求,学生根据导读的提示,预习课文就有了明确的方向。二是课后的练习题。这些练习题大多是紧紧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学生如果对这些练习题进行思考,对课文的主要内容的理解就容易得多了。但这两方面却是学生最容易忽视的地方,因此教师要加强引导,提醒学生。如:人教版小语三年级上册《找骆驼》。在教学之前我通过先让学生在预习时读一读课文前面的提示,学生通过阅读课文前面的提示,很容易就知道本课的主要内容是介绍骆驼的一些特点。通过这样提前学习,学生基本上掌握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课后练习题都是围绕课文的主要内容而设计的。预习时让学生认真思考课后练习题,可以更好地理解课文的内容,加深印象,巩固自学所得,开拓思维,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如人教版三年级上册《花钟》课后的一题练习题: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为什么不同的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学生要解答这一问题,就必须通过查资料,了解到不同的植物开花的特点,从而对学习新课起了很大的帮助。而《赵州桥》这课课后的一道练习题:我的家乡也有古建筑,我要去了解它的历史,并把它画下来。学生通过去搜集资料,了解到我国传统的文化,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这样,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对学生进行了一次爱国教育。而且这些开放性的题目把学生的学习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不仅能开拓学生的视野,开发课外学习的天地,拓展知识面,而且能使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得到进一步的提高,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使枯燥的学习变得生动活泼。同时也避免了预习过程中出现的盲目性和随意性,从而达到预习是为学习作好准备的目的。

三、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

自学课文中的生字新词,这是预习中学生较为注重的一个环节。教师似乎可以不用多加指导。而事实上,往往就是这部分内容,学生最容易出现马虎对待。因此,这一环节同样需要教师进行规范性的指导,让学生不仅要自学生字词语的音、形义,还要学会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而对一些带有典故出处的词语还要弄清词语的出处、原义及引伸义,要让学生养成勤用工具书的良好习惯,从而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自学精神。

四、疑难问题记录在册。

学生在预习过程中,必定会遇到这样那样或多或少的疑难问题。对这些疑难问题,有的学生容易忽视,或者是视而不见,或者是有意回避。我们教师要引导学生把这些问题记录整理下来,通过主动向教师请教,或者查阅有关资料进行理解,让学生养成“遇到问题多思考,思考不了多请教”的学习行为。这种学习习惯一旦养成,对于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起了极大的作用。

怎样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

学生写不出精彩的心得体会的原因有很多,其中较为明显的有以下几点:

1.学生的阅读量不够,对于书籍的理解不透彻,无从写出深刻的体会。

2.学生不注重思考,思考完整程度不够,对自己的思考没有透彻的考虑,所以无法写出精彩的体会。

3.学生对于心得体会本身的认识不够深刻,只知道一句话的简单介绍,不知道如何写出有价值的心得体会。

4.学生不善于表达,或者胆怯,导致无法表达自己真正的想法。

三、指导方法。

为了帮助学生写出精彩的心得体会,我们可以尝试通过以下几种方法来指导:

1.阅读的时候,不要停留在表面,而是针对书中的难点,深入思考并思考完整。用自己的话来描述理解和思考全貌。

2.让学生明确心得体会的目的,在写作之前要给自己定下目标。同时,要告诉学生要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使心得体会呈现出他们自己的声音和个性。

3.在指导学生表达方面,可以采用小组合作等方式,多与同学之间交流,激发他们对表达的热情和信心。

4.在提出建议时,要正面鼓励,帮助学生打开思路,提高他们的写作魅力。

四、关注问题的纠正。

除此之外,关注学生写作中的常见错误也是至关重要的。首先,一些学生可能在心得体会的过程中忘记了书名。这样的体会没有任何实际意义,因此我们需要提醒学生在文章开头提供书名以及作者,为阅读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其次,一些学生可能会跑题或者写了赘言,需要引导他们集中思想,凝练语言,表达出真实的想法和感受。最后,一些学生可能过度引用,工整的论述结构可能使读者迷惑,因此我们需要告诫学生掌握一个平衡点,在目标精准的情况下提供必要的引证,使体会更加鲜活、深刻。

五、结论。

总之,指导学生写出精彩的心得体会是一个繁琐而重要的任务,需要我们细心耐心,同时也需要学生自身的积极配合。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互动和倾听学生的声音,才能找到最适合的指导方式,并从中创造出优异的心得体会。

怎样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

心得体会是一种反思和总结经验的方式,它有助于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态度、方法和效果,从而提高学习成绩。但是,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并不容易,因为学生有着不同的写作能力和经验。因此,本文将探讨怎样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并给出一些有用的技巧和建议。

第二段:讲述心得体会的重要性。

首先,我们需要告诉学生为什么要写心得体会。心得体会可以帮助学生提高自己的学习效果,让他们更好地了解自己的不足和优势。同时,通过对经验的总结,他们也能更好地应对未来的学习和生活。

在写心得体会之前,学生需要选择一个合适的主题并写好标题。这个过程需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标题应该简洁明了,能够直接表达文章的主旨;其次,标题应该有吸引力,引起读者的兴趣;最后,标题应该与正文相呼应,能够准确地反映文章的内容。

写好标题之后,学生需要开始写正文。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文笔应该清晰、简洁,能够使读者清晰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其次,要注意文章的结构,按照自己的经验和思考来组织好文章的主题句与段落,良好的结构能够让整篇文章更容易被阅读和吸收;最后,应该遵循心得体会的特点,注重自我反思和总结经验,表达出对自己的成长和未来的思考。

第五段:总结。

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是帮助他们更好地成长和发展的必要过程。在教学中,我们应该注重引导,而不是灌输,激发学生自我反思和思考的能力,让他们能够按照自己的喜好和习惯进行写作。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能够给广大教师和学生在写好心得体会方面提供一些有用的指导和建议。

怎样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

写心得体会是学生们在课程学习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所学知识,加深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并且有助于提升学习成绩。因此,如何正确地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是每个教师都需要关注的问题。

第二段:明确要求。

当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时,首先需要明确要求。学生需要知道写作的目的、主题、扣题点、格式和字数要求等。此外,在教师的要求下,学生也需要思考自己的观察、体验和反思,从而更好地完成写作任务。

第三段:引导反思。

心得体会不是简单的经历和感受的简单记录,而是需要学生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在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有条理的反思,帮助他们思考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问题和认识等,以此更全面地体现自己的理解和思考。

第四段:注重语言表达。

心得体会不同于普通的作文,它更注重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深度。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常犯的语言错误进行指导,例如排列不当、句子无法连接、语言不够生动等。

第五段:评估提升。

在完成写心得体会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及时给予学生评估和提升的建议。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况,评估学生改进的部分,并提出进一步提高的建议,帮助学生在语言、思维和个性特点等方面得到更全面的锻炼和提升。

结论:

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重要的教学任务。教师可以通过明确要求、引导反思、注重语言表达和评估提升等方法来指导学生写心得体会。同时,在学生完成写作后,教师可以对学生的思维、语言和表达能力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评估,帮助学生获得更全面的成长。

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通过浏览教材,了解教材的主要内容,弄清哪些内容是自己一读就懂的,哪些内容是自己没读懂的。

2、带着问题,边思考边读第二遍。

对于初次阅读没读懂的问题,在第二次阅读时,头脑里始终要带着这个问题,深入思考,仔细钻研教材。这时阅读的速度可以适当放慢一些,遇到困难,可以停下来,翻翻以前学过的内容,或者查阅有关的工具书、参考书,争取依靠自己的努力把难关攻克,把问题解决,把没读懂的地方读懂。对于自己经过努力仍未解决的问题,也不必勉强去解决,这样会花费大多的时间。可以把这个问题记下来,留待课堂上听课时去解决。

3、边预习边做好预习笔记。

预习笔记有两种,一种是做在书上,一种是做在笔记本上。在书上做的预习笔记要边读边进行,以在教材上圈点勾划为主。所圈点勾划的应该是教材每部分的要点。同时,也可以在书页的空白处,做眉批,写上自己的看法和体会,写上自己没读懂的问题。

在笔记本上做的预习笔记既可以边读边做,也可以在阅读教材后再做整理。整理的内容包括本节课的重点、难点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本节课讲授的几个主要问题是什么,以及它们之间的前后关系、逻辑联系,预习时遇到的疑难点是什么,自己是如何解决的,查阅了哪些参考书或工具书,所查阅的资料中有价值的部分的摘抄及心得体会。

4、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采用不同的预习策略。

预习也不能搞千篇一律,要根据不同学科的特点抓住预习的重点,选择不同的预习方法。比如,语文课首先要排除生字、生词障碍,再分析段落大意、中心思想以及写作风格、手法。数学课则要把重点放在数学概念、数学原理的掌握上。

1、选择好预习的时间。

预习的时间一般要安排在做完当天功课之后的剩余时间,并根据剩余时间的多少,来安排预习时间的长短。如果剩余时间多,可以多预习几科,预习时钻研得深入一些;反之,如果预习的时间较少,则应该把时间用于薄弱学科的预习。

2、防止过粗或过细。防止过粗就是防止走马观花,流于形式,不求实效;防止过细就是防止在预习时面面俱到,费时太多,搞得筋疲力尽,这反而会影响听课效果。预习不一定要把全部知识都搞懂,都掌握起来。一下子都看懂了固然很好,看了几遍,费了脑子仍不懂的地方,做上标记,作为课堂听课的重点就可以了。

3、防止用预习代替上课。如果通过预习对教材有了一定的了解,就以为了不起,认为听课没有必要了,进而听课精力不集中,这就喧宾夺主了。因为预习毕竟是起辅助作用的,是为课堂听课服务的,这二者之间的关系应该明确。

复习《想象作文》

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的来源和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或是寓言故事、历史事实,或是诗歌、漫画、名人名言,或是最近发生的事件、报刊上刊登的新闻等等。这些材料有时是单个的,有时则是一系列、一组的。

材料作文的体裁范围也很广,有的要求写成一篇记叙文、有的则要求写成一篇说明文,不过,更多的是要求根据材料写成一篇议论文。也有的材料作文可能要求作者根据所给的材料进行联想、想象等,把材料续写、扩写或缩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

在”给出的材料“的基础上进行写作这一特点决定了写作材料作文的基本要求:紧扣材料。作文的中心内容、主要观点等必须紧扣材料,不能与材料无关,但也不能生搬硬套。这样就决定了正确分析材料、合理应用材料、抓住材料的主要矛盾是材料作文的写作基础。

如何正确分析材料呢?首先,要仔细地阅读材料,从中提炼出几种可能的观点。如果是多篇材料,则要从中理出他们的相同点,抓住主要矛盾。

材料作文的材料较多地来自历史事实或现实生活,它们往往反映了现实的某个方面、某些问题,所以材料作文中,论点的提炼一定要有现实意义。对这些观点的提倡或者批判,会在很大程度上指导现实的学习、生活或工作,所以在写作时一定要结合客观现实,力求写出的文章具有现实意义。

写好给材料作文要注意以下四点:

一、选好角度先立题。

首先要认真阅读材料,从中归纳出可写的角度。从材料中”那个人“说的话里可以概括出如下角度:1、让心灵的翅膀去飞翔,2、不依赖别人的恩赐,3、不要把抱怨上帝的不公,4、上帝是公平的。从同样的翅膀,不同的动物有不同的用处中可归纳出以下观点:5、路是人走出来的,6、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还可以”雄鹰、驼鸟、企鹅“为题,谈谈适应环境,在恶劣的环境里生存发展走向成功的观点。然后从众多的角度中选取一个最切题的自己最熟悉的内容去写,这样写起来就会得心应手。纪敏同学的作文《用心灵的翅膀去飞翔》,就拟定了一个醒目、鲜明、生动的题目。

二、结构安排要合理。

材料作文的结构至少要由三部分组成。即述读材料归纳论点,联系现实分析论点,总结全文强调观点。述读部分要简洁明了,切忌抄灵原文。联系实际部分是全文重点,要详写。结尾部分总结全文,要照应材料,照应文题,要言简意赅。

三、以用修辞语言美。

一篇好文章不仅要观点正确,结构合理,还应有优美的语言。文章中多用比喻,会使文章更富于形象的魅力。文章中多用拟人,会使语会生动有趣味,充满活力。文章中多用排比会使文章更加有气魄。一篇文章以用修辞,斟词酌句,会给文章增添许多亮丽的色彩。

四、文字要有感染力。

俗话说:文如其人。一个人的善良、凶残、谦逊、傲慢、高雅、粗鲁都会表现在他的文章里。想使你的文章以善良、谦逊、高雅感染人吗?那就不要把带有凶恶、傲慢、粗鲁意味的问语写进你的文章。看完一篇抄写工整、语句流畅的作文,就会让人想到作者是一个认真负责,办事一丝不苟的人。阅卷老师总会高抬贵手多给几分的。对一篇错字连篇,字迹了草无法辩认的文章,给以冷遇甚至遭到贬斥那是很自然的事。文字是否具有感染力,抄写是否工整也是考试作文很重要的一环。

作文可分为两大类:一是命题作文,它包括全命题作文和半命题作文;二是给材料作文,它包括话题作文,读文作文,看图作文(话题、文章和图画都是材料)。给材料作文的特点是,考生先看材料,后自己依据材料自行命题作文。

给材料作文是历年中考作文的重头戏,因此它是作文复习的重点;往年考生做这类作文时容易离题偏题,因此它又是作文复习的难点。重点难点突破了,其余类型的作文也就容易解决了。

如何写好给材料作文呢?

第一步,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这是写好此类作文的一步,也是最关键的一步。往年考生写此类作文容易偏题离题,就是因为没有准确把握材料的主旨所致。那么,如何准确地把握材料的主旨呢?现介绍几种容易掌握的方法。1.注意材料(文章)的标题(若有标题的话)。有的文章,标题就是文章的主题。2.注意材料(文章)的开头,有的文章,开头就点出了文章的中心。3.注意材料(文章)的结尾,更多的文章在结尾点题。4.注意材料(文章)里议论抒情的句子。作者往往在文章里借助议论抒情句点出文章的中心。例如有一则中考作文材料,它先写两个书法家的故事,一个一笔一画力求酷似古人,另一个一笔一画力求自然。材料的最后一段是:”齐白石先生说:'学我者生,似我者死。'走不出前人的框架,自然也就不会有自己的天地。“这段话就是议论。结合故事想这段议论,就不难看出材料的主题:要敢于创新。4.注意材料后面的要求或提示语。例如一则中考作文题,它先附原文,后提出要求:”读了《一棵树三堂课》一文,我们受到了很多启发。请你就其中的一方面(如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自拟题目,自选文体,写一篇文章,不少于600字。“熟读材料后再看要求提示,不难发现,材料中的三层含义”成功与失败“、”诱惑“、”机遇“是写作的三个范围,可根据其中的一个方面立意作文。5.注意材料里内容的前后逻辑关系。有些材料,特别是图画,里面没有点题句,也没有提示语,这就靠考生根据材料内容前后的.关系来把握材料的主旨了。例如一则看《驴子吃草图》作文题。图里有五个画面:1.同套一条绳的两匹驴各自向相反的方向去吃草;2.两匹驴都被绳子拉住了;3.两匹驴走到一起商量;4.两匹驴一起走到左边去吃起了草;5.两匹驴一起走到右边去吃起了草。从前面的两匹驴都吃不到草到后面的都吃到了草,很容易看出图画的主旨:分裂事败,团结事成。

第二步,围绕材料的主旨去选择相关材料作文。这与写其他类型的作文差不多一样。所不同的是,所选的材料,可以是所给的材料,也可以是所给材料以外的其他材料;两者可以单用,也可以合用。但不管选用哪里的材料,主题都不能离开所给材料的主旨。例如满分作文《多助让生活更美好》是根据所给材料的主旨”人生活在社会中,需要彼此帮助,互相扶持、共同合作,如果一味的自私自利,社会便失去凝聚力,人与人之间也失去了温情。“写成的。文中写了三个原材料以外的内容:伤手人背着断腿人;地狱里有的人不互助吃不到粥而愁苦,有的人互助吃到了粥而快乐;羚羊互助摆脱了全部死亡的厄运。这三个内容有现实生活的,有传说故事的,有语文课本里的,虽来源不同,但都紧扣所给材料”互助“的主旨。

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结合单元学习目标,根据课文特点,制定出明确的、难易适度的、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目标导航。提前呈现给学生,让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步骤、使学生预习有章可循,避免预习的盲目性。

1.感知文本,读思结合。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应作为预习的首要目标,初中的课文都比较长,仅靠课堂有限的四十分钟,远远不够,只有课前充分朗读,学生才能真正走进文本,进而生发疑问,静静地思考,对文本才会多一些自己的认知和独特的体验。

2.积累双基,学以致用。语文学习离不开基础积累与应用,平时要求学生都备一个本子,名曰:“文海拾贝,”预习时,要求学生找出课文中精美的、富含哲理的语句摘抄在里面,也可以让学生根据修辞种类的不同,分类抄写其认为写得最好的句子并仿写。此外,课文后面常有一些经典补充资料,这也是一座丰富的宝库,里面有很多知识值得积累、借鉴。预习时用心筛选,摘录记诵也极为有用。

3.预习作业的设置坚持由易到难、便于操作的原则。初读课文,预习以勾画、提问、查阅、仿写、批注为主,可在书上完成。作业要难易适度,量不宜过大。教师还要照顾个体差异,分层设置预习作业,实践证明,越是尊重个性差异,预习效果越好。

二、激发兴趣,培养习惯。

1.重视反馈评价,提升预习兴趣。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见,兴趣是预习活动的主要动力源泉,想要强化预习环节,而不流于形式,必须注重激发学生对预习的兴趣。对学生预习时的出色表现,要及时鼓励和表扬,让学生体验到预习成功的喜悦。课堂上,让预习做得好、学习成绩优秀的同学现身说法,谈自己的体会感想。还可利用黑板报、学习园地等宣传预习的好处,使同学们认识到,预习可以提高课堂效率,提高学习成绩,使学习更轻松。客观评价学生的预习作业,让学生对预习保持持久的动力,进而把预习当作一件快乐的事并乐此不疲,这种方法对学生预习习惯的养成最具积极意义。

2.课前督促检查、课堂及时反馈,维持学生预习的热度。每天预习对学生来说是件苦差事,很多学生预习时较难做到自觉,更难做到坚持。因此,教师对预习的完成情况课前要督促检查、课堂上要及时反馈,课余时间以聊天的方式了解他们的预习情况,让学生逐渐养成自主预习的习惯。

三、交流分享,提高课效。

1.用竞赛检测预习效果。每次上课,我都设置“预习抢答”环节来进一步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通过这样的检查,一方面可以提高学生下次预习的积极性与自主性;另一方面则有利于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交流经验,取长补短,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学生分组开展预习经验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及时发现问题,适时点拨,以保证预习效果。

3.争取让家长参与预习指导。学生具备了一定的预习能力,掌握了基本的预习方法后就可在家里预习,若父母能抽出时间督促检查学生的预习情况,在有能力的情况下,适当地予以指导,预习会更有效。

怎样指导小学生口语交际

学生口语交际不知道说什么或想说却找不到适当的语言,只是用一些肤浅的语言来表达。怎样指导小生进行口语交际呢?下面谈谈一下我教学实践中的一些的体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可以说一切的成功都离不开良好的兴趣,而要激起学生口语交际的兴趣,教师必须积极创设口语交际的情境,让学生感到口语交际真正是自己的一种需要,引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特别是贴近学生生活和学生认知事物的情境,最易激起学生表达的兴趣。如:卡通漫画、动画片、有趣的小故事等。

二、结合生活,活用教材。

生活是知识的源泉,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虽然教材中的口语交际编排图文并茂,假如我们就教材本身展开口语交际实践活动,有时就会使口语交际教学陷入死胡同。教材编排得再好,它永远是有局限性的,我们应该因地制宜,结合学生的生活环境,选择直观、形象的贴近生活的内容,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方法,灵活创造性地运用教材,使学生有兴趣地主动地投入到口语交际训练中去。如教学《客人来我家》,教师指导学生借助插图想象“说”或表演“说”,使学生在想象与表演生活场境中品尝到成功的满足感,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训练,并增强了口语交际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三、因材施教,提供口语交际的机会。

课堂教学是师生交往的双向互动过程。教师要尊重学生的智力差异、性格差异及语言水平差异等,以学生个体发展为本,针对学生因材施教,采取多样化的方法进行口语交际训练,让学生人人有说话的机会,尽量让他们表达与众不同的见解。同时,还要指导学生学会聆听别人口语交际的内容,并进行取长补短的整理,不断提高自己的口语交际能力。如《介绍自己》的口语交际教学,可以采取分组合作学习,给予充分的时间让每一个学生在小组内都有参与发言、讨论的机会,也有倾听的机会,从而使学生在学习参与过程中口语交际能力都有所提高。此外,学生还可以在介绍自己、了解别人的基础上,增进同学之间的友谊。

四、利用好教师的示范作用。

由于小学生生活经历少,口语交际能力较差,口语交际的态度和听说习惯也不好,但其模仿力强,学习较快。因此,教师的示范作用尤为重要,对学生有着铺桥搭路的作用。教学中,通过教师亲自示范并身体力行参与学生的互动,使口语交际既具有民主性、自由性,又具有引导的规范性,让师生之间之间开展心与心的交流,使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得到切实的培养。

总之,口语交际对学生一生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我们必须利用好各种资源,活用教材,因材施教,指导学生观察生活,充分利用好教师的示范作用,不断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怎样指导学生课前预习

首先,要让学生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必须让学生明白预习的重要性。当然,空洞的理论是很难得到学生的认可的,他们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感知才会认可你的想法。于是,我通过仔细调查,寻找课前主动预习、成绩又突出的同学,让他们做榜样。让这些同学谈心得,谈体会,从而激发其他同学课前预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他们容易带着愉快的心情投入到课前预习之中。

其次,加强对学生课前预习的检查和督促,是促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习惯的关键一环。小学生的最大特点就是兴趣容易产生,但持续时间比较短。学生对课前预习的兴趣,随着体验次数的增多,新鲜感会逐渐降低,如果教师不采取措施强化学生的兴趣,使这种兴趣转变成一种习惯,久而久之学生就会对课前预习失去兴趣,甚至厌烦。因此,在每节课上,我总是适当设置一些环节,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对课前预习做的较好的同学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让这些同学体验到预习的成就感,在班内形成“我预习,我快乐,我受益”的良好风气。

第三,及时对学生进行预习方法上的指导。经问卷调查和观察,我发现不少学生课前预习只是流于形式,纯属应付,不少同学认为把本节内容看一遍就是预习。其实这种想法是错误的,也是消极的。课前预习不仅仅是看一遍,更重要的是总结本节教材的主要问题、重点、难点,阅读之后把自己心中的困惑和理解可以简单的在书中做批注等等。总之,在安排课前预习任务时,要具体明确,使学生明白,怎样做,做什么,这样学生预习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当然,一开始,我们会觉得比较麻烦,但是一旦学生养成习惯,我的麻烦也就结束,此时,学生自觉学习的习惯也就养成。

培养学生学习习惯重要性。

第一:预习提高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叶圣陶先生曾对预习做过这样精辟的论述,他说:“预习的事项无非翻查、分析、综合、体会、审度之类;应取什么方法,认定哪一些着眼点,教师自当测知他们所不及,给他们指点,只是实际下手得让他们自己动天君。因为他们将来读书必须自己动天君。”由此可见,预习决非一般意义上的通读和浏览,而是一种复杂的智力活动,它需要学生调动已有的知识储备和能力,去感知新的课文,去开展观察、识记、联想、想象、辨析、比较、综合等一系列智力活动,去锻炼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预习更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有目的的自学活动。因此可以说,预习的过程,实际上就是学生在已获得知识能力的基础上,在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学习方法指导下,利用各种学习条件和途径,有目的、有计划地主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始终要“运用自己的心力,去尝试了解”新的学习对象。比如,要通读或浏览课文,就得默读或速读,遇上生词难字,就要亲自动手去翻翻字词典;对文中涉及到的文史典故就要尝试着去查阅有关书籍获取新知;对难解之处就要圈圈点点以存疑质疑;对体现段意和全文主旨的关键句、中心句则需标明画出,对经过初步探索而有所悟有所得之处则要做些批注或摘录;要纵观全文,就要学着概括段意,编写提纲。可见,这一学生自我求知的过程,就是良好读书习惯养成的过程,就是自学能力培养的过程。而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正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因此,“预习”这一环节抓得好,就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学习素质。

第二:预习提高了课堂学习效率。

一篇课文,尤其是高年级的课文,长长的篇幅使得通读一遍都要花上好几分钟,如果不预习,完全依赖在课堂上再来解决把课文读通顺、读正确,解决生字词等,那会浪费大量的宝贵时间,课堂效率可想而知,反之如果重视了课前预习这一环节,很多教学内容就可以放在了课前,在预习中解决,课堂上花少量时间检查一下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就可以抓住重点、难点,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学生通过预习已掌握的教学时一带而过,把更多的时间放在学生课文学习的重点和学生学习的难点上,从而提高课堂效益。学生通过预习,初步进行了探索,什么地方已学懂,什么地方还不会,心中有数,会促使学生把注意力集中在难于理解的知识上,从而使他们听课的指向性更加明确。这样,在学习中对不懂的地方,他们会听得更专心。这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讲,为上课创造了有利的心理状态,打好了注意定向的基础;用教育学的理论说,带着问题上课,求知欲更强,变被动为主动,预习中独自弄懂的内容,经过了积极思考,就难于遗忘。预习中没有弄清的问题,经过了一番思考,听课时豁然贯通,会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印象经久不忘,可以大大提高听课的质量。

第三:预习把课堂探究引向深入。

自主、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学习方式,而探究学习最大的特征就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有了课前的预习,学生课堂上的思考会更深入,会提出更多有价值的问题,在课堂上形成更多的“生成性”内容,让探究学习更深入、更有效。例如教学《三借芭蕉扇》一课时,因为课前让学生预习了课文,了解孙悟空三借芭蕉扇的过程。在课堂交流中,学生就对是“三借”提出了疑问,认为按书上的描写,应该是四借,第一次没借到;第二次变作小虫子钻进铁扇公主肚中;逼着她把扇子拿出来;第四次变成牛魔王骗取了芭蕉扇;第四次是带领众神去硬夺了芭蕉扇。另外还有同学对课题中的“借”提出了质疑,第一次才是真正地光明正大的去借,而第二、三次是用计谋骗来的,第四次分明就是抢来的,怎么能用“借”呢?这样有深度有价值的问题如果没有课前充分的预习,哪来课堂上精彩的辩论?哪能明白作者用“借”的独具匠心?哪能引发学生争先阅读原著的热情?总之,预习是一个重要的学习方法,是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是一种人生智慧。真正有质量的预习能有效地提高学习效果,而且能使学生在语言表达、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等方面得到提高,特别是对可塑性强的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将使他们终身受益。因此,对小学生加强预习习惯的教育是必要的,其作用也是不可低估的。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