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心得的撰写过程本身也是对自己学习成果的巩固和提升。感谢以下作者分享的培训心得,对于我们的学习和进步有着积极的影响。
6月底的苏城,骄阳似火,刚结束一学期的教育教学工作便来到美丽的苏州市实验小学参加大市范围的骨干教师培训活动,为期三天的培训专家阵容强大,内容丰富,让我这个长期在小镇教书的一线老师感受颇多,受益匪浅。
三天的学习内容纷呈,著名特级教师黄厚江老师带“我们站在学生立场教语文”,走进了《语文教学的本色追求》;方志范教授的《古代诗词教学新视野》给了我们古诗词教学的新体验;李振村老师的《经典诵读》在老师的声情并茂中让会堂掌声不断;李亮老师的《20xx课程标准对比解读》让我们及时明确今后的语文教学方向;陈国安教授的《小学语文教材价值问题研究》从另一个角度提出了教材存在的价值及问题,尤其让我难忘的是薛法根老师的《锤炼研读教材的功力》的讲座,因为作为一个一线的语文教师,研读教材的能力直接影响着自己的教学质量,是每一位教师都必须具备的教育基本功。用薛老师曾经的话说就是“每一篇课文或文体,教师要教给学生合适的阅读方法和方式,才能让学生越读越聪明。”
课文感触较深,薛老师的'案例从简单的语言背后挖掘出了深层次的语文训练,让我这个教了十八年的低年级老师由衷地感叹,吾等之所以平凡,是没有像薛老师一样深入思考,发现更有价值的东西,这就是名师与教师的区别吧。如《狼和小羊》一课我们一般都是在分角色朗读中引导学生体会狼的凶残,明白其中的道理,而薛老师设计的“争辩”板块真的让在座的老师们是眼前豁然一亮,原来,教材中的这个词是如此地具有实用价值,“欲辩解,先有礼;先否定,后说理)讨论:无理者气壮——有理者所短?无理者吃人——有理者被吃?与谁可争辩——谁不可争辩?”不得不佩服,大师就是大师啊!
三天的培训感觉是幸福而又充实的,因为每一天都要面对不同风格的讲师,每一天都能听到不同类型的讲座,每一天都能感受到思想火花的冲击。我始终热情高涨,积极学习,聆听专家讲座;用心去领悟他们观点,吸取精华,此次培训不仅在语文教学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提高,而且教育观念也得到了洗礼,教育科学理论的学习得到了升华。骨干教师培训,让我感受到学习的路还很长,但我对教育教学充满了信心和希望,虽然培训已经结束,但学习还在继续。
今天是班主任培训的最后一天,是都娟老师为我们授课。去年曾在班主任工作室的一次线上培训中听过都娟老师的讲座,她是“都娟中原名师工作室”和“都娟河南省名班主任工作室”的主持人,提出“不要把教科书当成学生的全世界,而要把全世界当成学生的教科书”的教学主张。这是一位很有思想的教育者,一直在努力做“有温度”的教育。
她认为一个优秀的班集体应该是这样的:
是让学生彻底“服了”你。
当学生想为班级做事时,你一定要答应他。
这支军团就是无比重视孩子成长的家长队伍。
在都老师举出的无论是小边儿是紫嫣还是其他学生的事例中我们看到了爱心,看到了智慧,看到了责任,这就是做为一个班主任努力做到的模样吧!
xx区教育局英语教研室开展了全区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会,本次培训以“落实核心素养”为主题,意在提高全区小学英语教学质量。
首先,由李老师向大家介绍了“一起作业”平台中结构升级后的板块设计、基于蓝思分级阅读测评系统的绘本分级练习、新增的自然拼读板块设计及教师端的教学资源分享介绍。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师与学生交流互动学习的平台,从李老师的口中得知,城区教学中已大面积应用到这个教育资源平台。很遗憾,在我的教学班级中,对此平台的实践还是“零”,虽然现在是大步迈向小康的激昂时代,但不可否认的是,对于一些农村家庭的孩子拥有或使用电脑,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就当作一个留给学生的阶梯作业吧,对于那些有条件或有能力或有兴趣的学生而言,不妨试用一下,也许会收到不一样的学习效果。
其次,由区教育精英公园道小学的刘老师分享了“小学英语复习”经验,无论是新授课的课后随堂练习、单元复习、每个学期的期中/期末复习,还是每堂课大量ppt的运用,让我深深地感到学生成绩的提高与刘老师如此细心、缜密的教学态度和背后默默的大量辛苦工作的付出是分不开的,虽然方法不能生搬硬套,但对我而言,有非常大的借鉴作用。
再次,由学习北派名师培训的优秀教师们分享了她们的心得体会和各自的教学经验。她们对“单元主题下的输入”,“英语核心素养的落实”,“英文绘本与教学课本相整合”,“语音教学与自然拼读在教学中的运用”,“分级阅读”等做了思想与教学实践上的传递。虽然各位教师对这些教育理念介绍的比较简短,但可以看出这是教育教学必然之的趋势。培训后,对于这些目前教育改革中呼声很高的“热词”,我仔仔细细的在网上查了很多资料,正是这次培训,拓展了自己思想上的局限性,让脑洞大开。一些教育专家和教师对此方面的研究已经走在了先列,对于我们而言,要在自己的教学试验田上需要不断地思考、学习、理解、接受、再运用。
最后,非常感谢这次的培训平台,每次培训都在思想理念上,教学方法和教学实践上受益匪浅。虽然北派名师学习的教师人数有限,但杨老师如此用心良苦的来把一线的动态和教育声音传达给每个老师,是我所敬畏的,感谢这次培训,让我又受到一次思想上的修行。在即将开始的新学期,我要学习学习再学习,对于这些教学理念的运用不是一蹴而就的,但有了开始,总会有或多或少的收获。
文档为doc格式。
。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教师核心素养。
希望对大家有所作用。
日本企业家、哲学家稻盛和夫的人生方程式是“人生结果=能力×热情×思维方式”。他认为能力是先天的,每个人相差不大,起决定作用的是热情与思维方式。在他看来,热情就是工作的干劲和努力程度。最重要的是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回答了“人生目的”,即“我为谁”。思维方式是道德的、人性的、利他的,它是正数;思维方式是不道德的、非人性的、单一利己的,它是负数。这才是决定人生结果的关键。若思维方式是负数,越热情、越努力、越有能力,人生的结果将越可怕。换言之,即是:道德的、人性的的思维方式是“核心素质”的首席,第二则是“热情”,它包含了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其中积极的态度更为重要,它包含责任、进取心及抗挫力。
研究者认为,人的发展取决于20%的智商和80%的情商、逆商。心里学常识告诉我们,智商在于先天遗传,后天培养并不会有太大影响;情商、逆商则在于后天的历练和培养。
道德、人性的思维方式,积极的态度,持久的兴趣,还有探究的学习素养,这就是人的四大“核心素养”,它们是“人的教育”的钢筋混凝土。
什么是学习素养的核心呢?我们认为是“探究”。学习应该是“学会”,而不是“教会”,判断“学会”还是“教会”的试金石,是学生会不会探究学习。
知识、分数、作业和试题,并不能给人生好的路径依赖;恰恰相反,它们提供是一条扭曲的依赖路径。
二、人的“核心素养”与“学科关键素养”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三、“素养统整”下的课程与教学。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职业特征。课堂教学要四“本”:学生为本、能力为本、道德为本、评价为本。
“素养为重”下的课程与教学,教师必须转变观念和角色,回归职业素养,人性和道德将成为课堂自觉。人性关怀和道德示范将成为课程建设和教学实践的前提和基础。
人的“核心素养”下的课程统整,每个学科的教学首先考虑的不再是本学科知识,而是学生作为“人”的发展的核心素养。每个学科都有作业,对于“核心素养”来讲,作业里的责任、抗挫、时间观、效率观,比作业本身更重要,而这些“素养”,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课堂、集会中的自控和自律,讨论、合作中的秩序和包容,可以统整所有的学科;学校运动会上的拼搏、包容、团结、意志,也可以统整所有学科。关键是教师的职业素养要回归,回到“育人教书”,先“育人”再“教书”。
因此提升教师专业能力重要,支撑教师专业能力的非专业素养--即人性与道德、热情与坚持--更重要。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是所有学生应具有的最关键、最必要的共同素养,是知识、能力和态度等的综合表现。
数学学习过程是学生在教师的科学协助下,将书本上的知识结构转化为学生认知结构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意无意地把抽象、推理等数学素养渗透到教学中来,潜移默化,提升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
一、在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和方法。
数学思想是对数学和它的对象、数学概念,命题和数学方法的本质的认识。数学方法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和策略。数学教学要在重视传授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体会数学方法、感悟数学思想,这样才能使学生学会用数学思维、数学手段和数学方法去分析和解决数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及其他的一些现实问题,这是数学教学要追求的境界,也是数学教学的本质要求。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是数学知识在更高层次上的抽象和概括,它蕴含在数学知识发生、发展和应用的过程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教学要由表及里,循序渐进。要在知识发生过程中渗透数学思想,要在问题的探索和解决过程中揭示数学思想,使学生从中掌握关于数学思想方法的知识,并把这些知识应用在后续的学习中,科学地获取数学知识。知识的记忆是暂时的,思想方法的掌握是长远的。知识使学生受益一时,而思想和方法使学生受益一世。
二、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思维作为一种能力和品质,作为人的智力的核心,它是人的智慧的集中体现。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建立“发现式学习”的教学新模式,营造学生思维的平台。思维的发展,需要土壤,需要平台。好的教学策略是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进一步释放学生的思维潜能、进一步保护学生的思维火花。凡是学生能通过自己努力学到的知识,绝不授予学生,凡是学生经过思考能解决的问题,就放手让学生去思考,把“教-学”活动中的自由还给学生。把学生当成主体,让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究。既给了学生思维的自由,也给了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压力,从而迫使学生去思考。
三、引导学生用数学的眼光看待事物。
身边的事物数学问题很多,在教学中引导学生把生活中的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进一步揭示具体事物和抽象概念的联系,既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又有助于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外,在数学教学中注重保护和培养学生的直觉意识,讲一些数学的发展史,多参加数学社会实践等,都能使学生的数学素养得到一定的提高。
数学素养归根到底是一种文化素养,数学教育也就是一种文化素质的教育,它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之事,我们教师贵在重视和坚持。要通过学习使学生感受到,数学不仅仅是一系列抽象的知识,更多的则是一种方法,一种文化,一种思想,甚至于一种精神和态度,从而让学生满怀乐趣和憧憬地去学习它。
。
4月12日“全国小学数学(人教版)核心素养示范课观摩交流会”在长沙举行,我有幸参加了这次活动。很感谢学校领导给我提供这样一个难得的学习机会。这是一次精彩纷呈的视听盛宴,名师们鲜明的教学特色,精湛的教学艺术、幽默风趣的教学语言深深感染、熏陶了我。
在短短的两天里我们共观摩了13节课。13位名师的示范课,节节有亮点,课课皆精彩。他们的课堂真实,接近生活。每位执教者心中都装有学生,每位教师的课例都体现了让数学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教育理念,示范、带动、引领着小学数学教育的发展。印象最深的一节课是杭州采荷小学邱老师的《解决问题》,借助“雨后春笋”问题请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经历充分的阅读与理解过程,运用合适的方法整理有用的信息,提升阅读理解能力。在验证过程中,展示多种解题策略,从而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接下来龙井茶的问题,都创造了真实的问题情境,还原生活场景,对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有很大的帮助和提高。整节课,学生始终在第一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的设计都以培养小学生解决问题能力为轴心。
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开阔了眼界,所得点点滴滴都在激励着我,促使我去思考。发展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要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视角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加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综合素养。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和专家零距离接触。
文档为doc格式。
。
虽然因为商贸大组会议迟到了半个小时,不过会议最精彩的部分没有错过。
肖老师的总结很简洁、很到位:“首先今天的会是一次行政会议,但更多给人的印象是一次学术论坛和文化沙龙”(简短的三言两语把一下午的活动全部涵盖了)。
接着就谈了自己对名师工程的想法:
他说:“我虽然不能做到‘先知先觉’,但我不能做‘不知不觉’的人,但我必须要‘后知后觉’。1988年大学毕业,从教22年,到最近想清楚了一桩事情,那就是影响教学质量根本因素到底是什么?”
“早些时候,一种舆论占据主导地位:认为班级规模和教学质量呈反比,所以一种小班化的运动风生水起。但是事实证明,两者是没有高度相关性“肖老师很生动地举了一个空调例子。“前几年,又有一种论调占据教育界:认为教育技术现代化和教学质量成正比,于是多媒体电子白板代替了黑板,国家每年在技术设备上投入了不计其数的钱,如果把这些钱用到培养教师上,那该多好啊!”
所以他认为影响教学质量根本因素是教师,“现在家长择校择什么?归根到底就是择老师”接着肖老师谈到“教师的成长有三个环节:自身禀赋、培训方法和成长环境。原来以为,教师上课的质量好坏与其备课有直接关系。经过多年的研究和思考,我发现课堂教学与人(教师本身)有密切关系。上课不行是因为你人不行,人(教师)准备好了,课就能上好(我强烈同意该观点,多年的听课和考评经验,也让我逐渐发现这个现象),因此,我们今后在教师培训,关注其实践的同时,更要对他们理论武装他们。2010年培训中心将邀请国内著名专家,讲哲学、文学、历史、艺术和文化等专题,进一步提高教师的自身修养!”(我个人这个培训版块真的很好,也只有肖老师能想的出来哦!有时间我一定去聆听。)。
短短20分钟时间,条理清晰,言简意赅,没有拖泥带水的词调,更没有云里雾里的官腔,讲的是多年的切实感受感悟,也真正想对师资培养干点实事的真话。
作为职高专业课名师基地的主持人,听这样的讲话,也是一次接受培训的机会吧!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培养造就一支师德高尚、师风良好、业务精湛的老班,我也有幸参加新乡市班主任核心素养教育培训,给我印象最深的两位老师是6月27日下午,全国知名班主任张胜利老师作《师德师风铸就师魂》的专题讲座。
张老师风趣幽默,声情并茂,一个个真实事例让我记忆犹新,从“修身慎行,立德树人;爱岗敬业,严谨治学;关爱学生,为人师表”三个方面展开,有一点我非常认同,那就是一名优秀的班主任不仅要具备丰富的知识,更要具备良好的师德;不仅要让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收获,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做人。这些事例不仅仅关注学生在学校生活中存在的问题,也将更多的笔墨放在处理问题的过程和方法上,更贴近广大班主任的工作实际,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让我清楚以一位优秀的教师不止能教书,还要拥有优秀的师德。(转载请注明)。
第二个印象最深的老师是濮阳十中校长都娟老师的《做有温度的教育人》受益匪浅,其实在还未进入超楠老师工作室之前就了解过毛毛虫工作坊,知道它是一个很强大的团队,直到今天听都老师的课才真正懂得,自己做的还太少,离优秀班主任还差的很远,都老师说:做有温度的教育人对学生应该:民主、平等、尊重;有温度教育人对学生应该:有规矩、有章法、有原则;有温度的教育人要目标:坚定、坚守、坚持。
从心目中的班主任“长”什么样?认识了温暖贴心的班主任,拼命三郎班主任,有魔力的班主任,享受教育的班主任。从而懂得对学生少几分挑剔,多几分赏识,心中少几分抱怨,多几分宽容,少几次指责,多几套策略,才能做到心中的班主任。
那么心目中的“班集体”长什么样?都老师说应该是“权威的老班、民主的班规、活跃的班委、温度的环境、强大的军团”,包括每天站在学校门口的教育,都老师用最智慧、最温暖的教育方式感染者每一位老师和学生,也感染着我,让我明确了做一个优秀班主任的目标,就像都老师的那句“世上地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一样!
本次培训是短暂的,但带给我精神思想上的洗礼,心灵的震撼、理念的革新、角色的更位却是前所未有的。让我在思想上、工作实践上都受益匪浅,同时也看到了自我与他人之间的差距,明确了自我在教学上的奋斗目标,同时,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了新课改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学习都娟老师做一个脸上有笑,眼里有光,心中有爱,言语有智慧,做事有方法,温润如玉,博学多智的老师。培训短暂学习却是永远的,我将会把学习到的班主任知识用到实践中去,边实践边总结边反思,不断巩固,真正做到学用结合,联系实际,学以致用,今后我将继续乘风破浪,扬帆远航,学做有温度的老班!
学生的学习必须通过学科课程进行。学科教学,既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色调,也是教师教学生活的主色调。尊崇“素养为重”的育人价值取向,出路只有一条:学科教学必须“素养取向”。
1.任何“学科素养”的形成都以“核心素养”为背景、底色。
任何学科的学习,学习者只要有积极的态度、浓厚的兴趣以及不屑的钻研精神,知识和能力的获得不仅没有太大问题,还会有独特的发现。换句话说,对于基础教育而言,积极的学习态度、进取心、抗挫力,应该比知识教学、能力训练更重要。一个人的知识可以不丰富,一个人的能力可以不突出,只要他的进取心在,抗挫力强,这个人的未来发展依然充满美好。
2.学科素养的形成始终渗透人的“核心素养”的培育。
学科教学必须要让教学环境充满人性与道德的关怀,学科能力才会成为积极情感、态度、价值的能力,即人的素养。今天看来,一个只知道教知识、练能力的教师,不一定是真正意义上的合格教师,只有懂得将“人性”和“道德”弥散在自己的教学行为和日常行为中的教师,培养优秀学习品格的教师,才是一名真正的师者。
3.关注“学科关键能力”与“学科素养”。学科能力的“点”很多,“关键能力”不多。研究和把握“学科关键能力”,教师才能创造性地实施国家课程,建构起自己的“师本课程”。“学科关键能力”清晰了、明了了、简化了,教师才能更从容地将目光投向“人性”和“道德”,才能将佝偻的腰从无边的知识、无尽的训练中挺立起来。
应该是在20xx年时,在郑州的一次班主任培训会上,张老师上了一节班会课,评选班级之星。回去后我比葫芦画瓢,在自己班级也上了一节,当时印象比较深刻的是我班的一个智力有缺陷的小女孩也当选了,这说是在意料之外,但其实也在意料之中。因为小女孩自身及家庭原因,我不能在学习上对她做过多要求,通过努力也无法突破。但在其他方面完全是平等对待,甚至是特殊优待。她在街上有礼貌地向老师问好被我表扬,她被安排每天清洁讲桌,对班级也有贡献。班级活动自带零食她父母及自己从不知道,我会把同学分享给我的再分享给她……所以,那也是一次成功的活动,所以,对张胜利老师的名字记忆深刻。
今天下午的讲座,张老师讲的主题是《师德师风,铸就师魂》。先用很多真实违反师德师风的案例,让我们深刻地认识到这些问题不仅仅是师德问题,还触犯了法律。所以,每个教师都要提高认识,遵守师德要求。
张老师激情教育充满热忱,张老师幽默深情的讲述令人沉迷,每一次聆听都有无限的感慨,学习一直在路上,成长永远在前方!
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对我们的生存和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就需要我们具备更高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是指人们在生活中必须掌握的某些基本能力和素质。为了提高大家的核心素养,许多培训机构开始推出相关的培训计划,其中就包括我最近参加的核心素养培训。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认识到核心素养的重要性,并且在培训中受益匪浅。
创新思维是一种观念和方法,在现今社会越来越需要创新的力量,培养创新思维对于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创新思维的理论和方法,并通过一系列案例分析和实践操作来提高我们的创新思维。从中我意识到,创新思维是高度灵活和多变的,只有不断实践和探索,才能不断拓展我们的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沟通是人际交往中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可以因此改善个人关系,协调团队合作,提高组织效率等。在此次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如何有效的沟通,包括合理的语言表达、良好的听力和理解能力、选用合适的沟通方式等。这些都是提高沟通能力的重要因素,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有效地传达我们的意思,促进组织协作以及取得成功。
作为人生的实践者,在生活和工作中,领导能力也是我们必须要具备的。在这次学习中,我们了解了各种领导者的基本特质和领导方式,并通过实践进行领导技巧的提升。领导能力的短板可以通过学习补齐,不仅可以提高自身素养,更是对组织发展的一种支撑和推动。
在核心素养培训中,学习各种实用技能和方法,这样的受益不仅体现在个人,也贡献在组织或社会的发展。在今天这样一个高速运转的社会,要顺应其步伐发展,每个人都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核心素养。总之,通过本次培训,我不仅学到了知识,更加深一层了解了这个世界,也更加有信心去思考未来的发展与出路。
我参加了青岛市举办的“中小学生发展核心素养论坛”主题继续教育培训会,两天的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当前教育发展方式转变的紧迫性。在会上,我研究了一个新的教育理念——核心素养,并初步认识到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在学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下面是我对“核心素养”理念研究的几点心得体会。
首先,褚宏启教授阐述了“素质”与“素养”的区别,提出“素养”主要是要回答“培养出来的人究竟是什么样”,而“素质”则侧重于“学校提供什么方式来塑造人”。我深刻认识到,培养怎样的人是教育首先要回答的问题,而我们应该避免把学生变成知识的“存储器”,避免把学生培养成“高分低能”,而是要培养综合能力更强、创新能力更强的智慧型人才。
其次,核心素养是对素质教育的新突破,是要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提供适合学生主动发展、创造性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教育,为学生的健康与幸福成长固本强基,让学生终身受益。褚宏启教授强调指出,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我从研究中感受到,核心素养是推动个性化教育、实现教育理念从传统知识和技能评价标准向个体核心素养培养的转变,反映了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理念由“结果”向“过程”的转变,由“知识教育”向“人的教育”转变。
最后,教师的教学也要跳出单一学科或者单一情境的限制,以适应社会的跨学科、跨情境的教育为出发点,关注教育从“育才”到“育人”转变,不断更育理念。在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过程中,教育者需要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注重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注重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塑造,从而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目标。
创新和合作是核心素养的关键。褚宏启教授通过中日获得诺贝尔奖人数的对比,清晰地分析了我国国民的自主创新能力还很差,创新意识不强。创新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因此基础教育的创新就显得尤为重要。然而,当前我们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落后,教育质量等于分数第一的评价方式很浓厚,中小学学生合作意识淡薄,创新能力不足。长此以往,我们的教育就会影响国家的发展,影响学生的终身发展。因此,我们应该深刻认识到当前基础教育的重要性和教育创新的紧迫性。
作为教师,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应该怎么做呢?褚宏启教授指出了几个方向:
第一,中小学要围绕“核心素养”开发课程体系;
第二,教师要改进教学方法,更新理念;
第三,教师素质是培养学生核心素养的关键,教师应该不断研究,完善自身知识体系;
第四,采用科学的教育评价方式,形成良好的教育评价环境。
具体来说,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保护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积极参加学校校本教研和校本培训,在教研过程中更加关注对学生学情情况的研究,做到因材施教,尽可能地营造快乐、平等的教学环境。我们还应该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同时,借助互联网资源等多种手段,调动学生作热情,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
我参加了中心校组织的教师核心素养培训。通过学习收获非常大,结合多年的教学工作:我认为教师有爱心是师德之本,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肩负着神圣而伟大的责任,所以教师要热爱学生同时,思想品质、学识、能力要不断提高。
一、教师要热爱学生,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
作为一个国家公民,要遵守一个共同的道德基准,教师要具备公民所具有的道德要求;除此之外,教师还要有师德,敬业爱生。敬业,就是要有教育理想、教师信念;爱生,不只是爱好学生,还要爱每一个学生。不将学生分成三六九等,不搞什么“三好学生”评选,人人都是一样的,人人都能成才。
在教学工作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要进行多方面的互动,会产生很多问题,若教师没有尊重、关心和热爱学生,可能会产生学生对教师好心的误解,因此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是每一位教师必须做到的。
二、教师要有较高的思想素质。
新时代的教师要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养。教师首先要以德育人,教育思想,教育观念,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正确的教育观念可以造就人才,错误的教育思想会摧残人才,教师的政治取向、道德素养、教育观、世界观、人生观起着直接影响作用。所以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各种正确的观念,教育学生求知,学会做人,学会创造,培养学生成为社会新型人才!
三、教师要有专业知识。
知识就是力量,知识就是财富,要给学生一滴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我们从小就接受教育,学校教育使我们获得知识无疑会让我们终生受益。但不能完全适应于现代化教育的需要。人在大学获得的知识只是人生所需知识很少部分,很多知识要在学校后的教育中获得。我们不能固守原有的知识希望它能管用一生。当今社会,科学突飞猛进,信息与日俱增,知识不断地由单一化走向多元化。新时代的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习,迎接知识挑战,不懂就学,没有就补,学习是由当代教师补充,更新专业知识的最好途径。教师担当着教育下一代的重任,唯有高尚的师德修养,业务能力强的老师才能振兴教育,也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爱是教育美丽的语言,我们教师应有那颗与学生沟通的法宝—博爱之心。用爱去对待学生,影响学生,关心他们的成长。
培训结束了,留给我的思考还没结束。我知道要学的东西有很多很多,所以我还要不断学习、不断进取。
美国未来学家阿尔温·托夫勒曾经指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研究的人”。“自主发展”是近日公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包含的三大板块之一,而“学会研究”又是自主发展的基本条件。
“学会研究”一直以来是教师与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换句话说,就是让学生学会钓鱼,而非只享受现成的鱼。具体到根蒂根基教育教学实践中,教师怎样才干让学生“学会研究”呢?在我看来,在教学中可以分三分走。
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
在新课程尺度倡导知识“螺旋式上升”的背景下,有些知识点的跨度比较大,前后联系相隔的时间也比较长。以北师大版《数学》教科书为例,小学四年级入手下手教授三角形、特殊四边形的性子等知识,要求简朴使用;初中八年级要求简朴说明道理,广泛使用;九年级要求进行推理证实和灵活使用。在如此长时间的跨度内,如果学生不会总结和梳理,那么必然会形成知识的“交通堵塞”。
随着年级的升高,各学科知识点之间的联系日益增多,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帮助下,应当经常整理、复习、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通过自己的思考,逐步体会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简单的知识结构和知识的迁移能力,这也有助于对知识的记忆与理解。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在六年级复习时,可能还要翻看三、四、五年级的书本;在九年级中考复习时,可能就无法将七、八、九年级的知识系统归纳梳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在高考复习时,可能也不会把初、高中的知识建构成相对完整的知识体系,那么最后复习阶段学生的负担不知要增加多少倍,更不用说触类旁通了。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会对学生获得研究方法大有裨益。作业少一点,学生看书的时间多一点;重复抄写少一些,学生自己整理的时间多一些;共性的作业少一些,有针对性的作业多一些;老师讲得少一些,学生交流的时间多一些。这种教学方式,能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研究方法,其研究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
学生不应被动地接受知识,而应当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研究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在同化过程中,新知识被已有的知识经验和结构所解释,并被纳入到结构之中。如初中数学中的有理数、无理数、实数的运算,可纳入到小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体系之中。在顺应过程中,原有知识结构和经验按照新知识的生成过程重新组合,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得到完善和发展,同时又产生新的变化空间。如较小数减去较大数在小学数学中是不成立的,而在初中有理数范围内相关计算是可以成立的。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位是复习筹办篇。这个设计就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因为农村和城市学生的英语起始教学时间有很大不同,所以需要教师了解学生,把握进程。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还有,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但在现实教学中,很多老师仅仅是照本宣科,没有引领学生及时进行归结总结。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头脑要领,到初中入手下手研究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极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研究性研究”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一些学校的高中课程中还有数学建模、研究性研究课题等等。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研究、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核心素养是学生在接受相应学段的教化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须要的必备品行和关键实力。
1、育人导向发生改变:更加注意学生志向信念和核心素养的培育,关注学生的生命质量和价值,突出终身发展的核心素养。
2、课堂教学发生改变:更加关注课程建设综合化、主体化发展趋势,强调课程整体育人功能和价值。
3、实践活动发生改变:更加关注学生学习体验、动手实践及创新意识的培育,注意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及其包含的学科实践活动课程、开放性科学实践活动在课程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突出实践育人的价值。
4、课业负担发生改变:学生课业负担将会进一步减,课后作业形式及总量发生较大改变。
5、课程发生改变:学校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生活,供应满意孩子现实生活、将来发展的课程,特殊关注核心价值观、生涯指导、金融理财素养,突出学生是现实生活中“完整的人”。
应加强师德教化,身教重于言教。中学阶段的学生对老师有一种特别的信任和依靠情感,他们的品德往往是通过对老师的仿照来进行的。在天真的孩子眼里,老师一般具有某种权威,甚至认为:老师说的都是对的。作为老师,总是一方面对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学问,一方面用自己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影响、塑造学生的心灵。所以,老师行为本身就履行着教化职能,老师本身的道德品质乃至生活习惯干脆影响着学生的内心世界。在此意义上讲,老师的道德修养对学生道德修养的形成起着特别的重要作用。多数事实说明,加强学生品德修养,“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这就要求学校加强师德教化,做老师的用自己的德行去感化学生、教化学生。
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飞速进步,人们对于个人素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为了适应这种变化,许多机构和企业纷纷开展核心素养培训,以提升员工的综合能力。在参加核心素养培训的过程中,我深受启发,有了许多新的领悟和心得体会。
第一次参加核心素养培训,我对其背后的理念和目标知之甚少。然而,在培训开始的几次课程中,我逐渐明白,核心素养不仅仅是指技术和知识,更包括领导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方面的综合素养。课程设置了一系列的实践活动,使我们能够在实际中学习和应用这些素养,让我们个人的发展更全面,更有竞争力。
培训中一个重要的环节是团队合作。我们被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都有一个不同的任务要完成。在团队合作中,我发现了不同的问题和挑战。首先,要合理分配任务和资源,确保每个人都有机会参与和贡献。其次,要加强沟通和协作,保持良好的团队氛围,克服困难并共同解决问题。这些经验不仅帮助我更好地与他人合作,也增强了我的领导能力。
在培训中,我们还接触到了许多先进的科技和工具,例如智能手机、虚拟现实等。这些新技术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方式,也对我们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方式提出了新的要求。我们必须不断学习和适应这些变化,才能保持竞争力。通过培训,我了解到了许多与技术有关的知识和技能,提高了自己的信息获取和处理能力。同时,我发现只有掌握了这些技术,才能更好地与时俱进,适应社会的发展。
在培训过程中,另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资源共享的概念。在过去,我经常觉得个人的知识和经验是宝贵的,不愿意与他人分享。然而,通过培训的交流和合作,我明白了资源共享的重要性。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和短处,通过互相分享,可以弥补个人的不足并共同提高。同时,分享是一种回报,通过帮助他人解决问题,我们也能够得到其他人的帮助和支持。这样的思维方式和行为准则不仅仅在工作中有益,也对个人发展和人际关系有积极的影响。
通过参加核心素养培训,我对自己的定位有了更清晰的认识,明白了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知道自己需要不断学习和提高,不仅仅是学习专业知识,还包括各个方面的素养。同时,我也明白了个人的成长需要与他人的合作和共享。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个与同行交流学习的机会,让我结识了许多有才华的人。这将对我的未来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总之,核心素养培训为我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使我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清晰的认识和规划。通过团队合作、学习先进科技和资源共享等环节,我提高了自己的综合能力和素养水平。我相信,这些收获将对我的个人发展和事业成功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不断适应这个快速变化的社会,成为一个更全面、更有竞争力的人。
通过本次专题研究,我对核心素养的内涵和标准、与素质教育、综合素质教育的关系有了进一步的了解,特别关注了核心素养课程与教学改革,内容实在,可读性强,在推动教学改革、传递教学息方面都有独到之处。我们要研究他们教育思想的先进性,教育理论的严密性,教育措施的细致性,教育成果的全面性,真正做到基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创建真正的高效课堂。我谈三点研究体会:
一、转变教学理念想要真正使核心素养落地,教师必须转变并树立正确的教学观念。教师的“教”要切实为学生能“学”服务,正确对待教师的“少教”,给学生以更多的“多学”主动权。在教师的组织和引领下,变学生“听懂了”为“学懂了”“学会了”。我也结合了自己英语课堂的实际,在以学生“自学”为主的`教学模式下,教师的教学策略、教学方法与教学手段都得到全面改观,学生由过去的被动“接受式”或“被填灌式”的研究状态,转变成为现在的自主式与开放式的主动研究状态,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课堂上变得活跃、自了,也更乐于用英语大胆的进行交流和表演。
二、领悟有效教学研究的过程是一次知识积累与运用、创造的过程,因此要会学、善用。核心素养的主体是学生,提倡“以学为主”的课堂教学,教师需有精湛的教学艺术,学会阅读课堂,教师要学会倾听学生的思想,学会观察学生的研究情况,学会帮助引导学生更深入的进行思考。我认真研究并思考着每一个观点,同时也思考着如何将这些优秀的、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带进自己的课堂,有针对性的运用到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我也深刻地领悟到:在教学中应不断探索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处理好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之间的关系,处理好课堂预设与生成等等之间的关系的重要性。通过实践对理论、经验的检验,寻找这些方式方法上的不同点、相同点与衔接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方法,提升自身的课堂教学艺术。
三、学会终身研究进步教育素养首先要立足学科素养的提升,同时突破学科教学的界限,建立教师终身研究的目标,实现自身的可延续发展,把不断研究作为自身发展的源泉和动力。在教学实践中,将研究与实践教学结合起来,勉力探索新的教育教学办法,懂的教育规律,做反思型教师,养成反思习惯,反思自己的活动过程,阐发自己的教学行为,进步自己的专业水平。通过总结经验,向更美满的目标勉力。
我在7月4日参加了北京教科所王凯老师关于《基于核心素养的学校课程与教学改进》的讲座,深入了解了核心素养及其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核心素养是关于学生知识、技能、情感、态度、价值观等多方面要求的综合体现,是每个学生获得成功生活、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不可或缺的共同素养。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在工作中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注重朗读为主的课堂阅读教学和课外经典诗文积累,以及读名家名著并写读书笔记等方法,帮助学生更好地培养核心素养。
作为一名老教师,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水平和自身素质有待提高。首先,我读书较少,专业书籍接触不多;其次,我对教学中的问题缺乏深入的研究。因此,我认为在未来的工作中,我需要对自己负责,只有自己才能推动自己的成长。
同时,作为一名教师,爱与责任是最重要的素质之一。只有真正热爱教育事业,才能对学生负责,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教师。
阿尔温·托夫勒曾经说过:“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研究的人。”因此,“学会研究”成为了教师和家长对学生的共同期望。在教学实践中,我认为,教师可以通过以下三个方面来帮助学生学会研究。
首先,帮助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在新课程标准中,知识点的跨度较大,学生需要经过长时间的研究才能掌握。因此,教师应该帮助学生整理、复、归纳和总结所学的相关知识,以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如果学生不会归纳总结,可能会在复时遇到困难。
其次,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自主研究的能力。学生在研究过程中,应该主动思考和探究问题,而不是仅仅接受老师的讲解。因此,教师需要鼓励学生自主研究,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最后,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研究态度。学生需要认识到研究的重要性,积极参与研究,不断提高自己的研究效率和质量。同时,学生也需要学会如何应对挫折和失败,保持积极向上的心态。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有目的地完善“几多几少”,这种教学方式能够促进学生学会归纳总结。学生逐渐能够熟练地进行归纳总结时,就会逐步学会华罗庚所言的“由薄到厚、由厚到薄”的研究方法,其研究能力也会在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中逐渐得以提高。
引导学生学会知识的迁移,让学生处于主动、积极的知识构建状态。每个学生都有其特有的个体研究经验与知识结构,而新学知识和原有知识之间的衔接问题,可通过同化和顺应等思维过程得到迁移和解决。
初中英语七年级上册的第一单元是复准备篇,是为了小学、初中英语的衔接,兼顾了城市和农村学生的差异。这样的课程设计,就是为了特定学段学生知识的衔接与迁移。
小学阶段的科学课内容涵盖物理、化学、生物、天文、地理、工程设计、技术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与初高中的知识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涉及学科知识的迁移。如果在小学阶段,学生掌握了这门课的基本思想要领,到初中开始研究生物、物理、化学时,就不会把这些学科看作崭新的学科,产生畏难情绪。
现在很多地方的初中设立了“研究性研究”类课程,内容涉及自然学科、人文学科、工程技术学科的研究过程、研究方法和创造发明原理。这些课程设计的初衷,就是加强初中、高中各学科之间的紧密联系,强化学生的知识迁移意识和综合运用能力,从而为孩子们的终生研究、创新研究、保持探索的兴趣打下基础。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4713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