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心得体会

孙丽美感人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悟(热门19篇)

孙丽美感人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悟(热门19篇)



学习心得是对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进行总结和记录的一个重要方式。推荐给大家一些学习心得范文,相信能够为大家提供一些建设性的学习思路和方法。

学习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心得及感悟

在时代迅速发展的今天,科技成了国家发展的脊梁。《20_年全球创指数报告》指出中国成为唯一进入前30的发展中国家,也是仅次于美国的科技研发经费投入国。这不能看出中国已日益强大起来,这与中国科技的发展密切相关。由此可见,强国需要科技引领。

科技的发展离不开科学工作者。“弃医从核”的黄旭华,扎根荒岛30年,研制出我国第一艘核潜艇“长征一号”,这使得我国在核潜艇领域不再是一片空白;阿里达摩院青橙奖获得者赵保丹,虽是一名青年科学家却对物理有极大热忱,对此也有着清醒的认知;古生物界泰斗张弥曼,在大学期间就深入研究古鱼化石,成为“我国古生物学第一人”……这些许许多多的科研人员,为我国科技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我们作为中学生,同时也是当代青年,担负着国家赋予我们的重大使命,自然要向他们学习,有朝一日献身于祖国科研事业,使中国富起来,强起来!

科技强国必须要有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态度。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就十分注重这一点。他倡导所有的华为人都要精益求精。在华为,有为使芯片缩小0.01平方厘米而实验上万次的射频工程师;有耗费十年青春换取语音通话就水晶般清澈的语音工程师;有苛刻以求,和每一分贝噪音较劲的风扇工程师……这种将细节做到极致的精神,以及对国家科研事业的无私奉献精神,皆为我等学习之榜。

除此之外,科技强国也需要坚守。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世界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老先生,青年时期就致力于杂交水稻研究,即便现如今已过了鲐背之年,却拒绝颐养天年,为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在田野里奔波,试验。这样一位伟大的农业科学家,值得我们铭记。还有“敦煌的女儿”樊锦诗,她本是备受宠爱的江南闺秀,是北大的高材生,却甘于奉献自己大半辈子的光阴,守护着735座莫高窟。在她的自传中,她自称是敦煌莫高窟的守护者。“我心归处是敦煌。”这是何等高尚的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曾言:“青年人有理想,国家才有希望。”时代的车轮滚滚向前,我们唯有做奋斗者,勇立新时代潮头,才能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国家的重任由我们担起,为了早日实现强国梦,为了引领科研前沿,我们必须厚积薄发,久久为功,书写无愧于时代的业绩,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

学习滕启刚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

滕启刚的手机里存着一张全家人的照片,李淑华每天看了又看。儿子滕海宁在2014年仁川亚运会男子800米决赛中夺得亚军,身披国旗跑向看台,一家三口喜泣相拥。

6月4日一早,滕海宁看到来电显示,心里咯噔一下。母亲话没说完,他觉得天塌了。打车去南京机场的路上,哭成泪人的滕海宁把微信里父亲的语音听了一遍又一遍。“我能感受到他特别累。”滕海宁记得,一次早晨8点给父亲打电话,没接;12点再打,还没接;直到晚上7点父亲才接听电话。“他第一句话就说:‘哎呀,爸爸今天开了一天庭。’听那声音,我知道他已疲惫到极致。”

这种极致疲惫,滕海宁感同身受。2011年世界大学生运动会,他参加800米和1500米比赛,预决赛7天5枪。“看到我最后一百米冲刺的玩命状态,父亲哭了。”回忆往事,滕海宁不禁落泪,“今年5月份,父亲来南京出差。我说您还有两年就退休了,咱不要这么累了吧。他说不行啊,工作哪能离得开!”

在滕海宁看来,父亲过去是“虎爸”,自己14岁离家去田径队,父亲说“男儿当自强”,现在终于领悟,800米最后的无氧冲刺和退休前钉在岗位上的坚守,岂不是心灵相通?!后来听母亲说,“慈父”每年过年因为想儿子会偷偷抹泪。这几年,父亲唯独对一件事着急。“他一直催我早日加入党组织,我去年递交了入党申请书。现在就要用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滕海宁坚定地说。

“后来父亲到行政庭工作,我和他通话中听到最多的一个词,就是‘开庭’。”滕海宁说,“法院的叔叔阿姨也总劝他,‘老滕啊,该歇歇啦’,而父亲每次都是同样的回答,‘干活累不死人!’”

滕海宁还记得,父亲生前常说“坚持和责任”。这两个词已成为滕海宁的人生信条,“坚持就是胜利,它让我不断向更高目标冲击;责任就是担当,男子中长跑项目是中国田径弱项,可我为国争光的信念从未动摇”。而对这两个词,千山法院审管办负责人黄茜也深有感触,她会向每个人推荐滕启刚撰写的心得体会《这就是我的忠诚》,因为自己“每读一次就被打动一次”。

滕启刚在文中写道,在刑庭从书记员干起,整理卷宗的习惯保持几十年不改;连续三个春节在千山法庭值班,万家灯火夜,顶烟烧锅炉;为庆祝入党,媳妇特意包了韭菜馅饺子,那是1995年11月的一天,那时候日子还没那么好,吃饺子是很幸福和奢侈的事儿;2000年当“戴帽业务副庭长”,偏要费力把不讨好的工作干好,让不信服的同事信服……5749字的长文里,没有轰轰烈烈大作为,都是片片小事理。但每位读过的人,都会从这些细微的小事中读懂滕启刚的忠诚。

滕启刚病逝后,鞍山中院的黄绘如参与整理滕启刚生前留下的文字资料。“从滕叔电脑里拷贝,有案件分析,有学习体会,有工作总结,总共47万字。”一段段文字让黄绘如无数次落泪,“他是用真情实意去写。”

这种真情实意,千山法院的赵恒起不止一次讲起。那年夏天,还是执业律师的赵恒起代理一件财产纠纷案,倒了两趟公交车才来到千山法庭。在等待立案过程中,他第一次见到了被村民团团围住的滕启刚。用赵恒起的话说,眨眼间,两三个案件调解成功,矛盾烟消云散,那些打官司的村民不见剑拔弩张,而是和谐相处,甚至有人发出爽朗的笑声,最后一拍大腿:“还得是咱们滕法官!”从不理解到惊讶再到感动,那一刻,赵恒起被滕启刚与村民打交道的方式深深震撼,进而迸发出坚定的职业信念,“我要成为滕叔那样的法官”。

千山法院的年轻人都管滕启刚叫“滕叔”。他和年轻人打成一片,爬山比赛,男子第一是“滕叔”,女子第一是他的学生。千山法院院长金峰说:“老滕对年轻人的培养和爱护是发自内心的,他像盯自己孩子一样盯着这些年轻人。”

对此,同事傅兴的体会颇深。一次立案,傅兴没弄明白,滕庭长发了脾气,“你看我还有两年就退休了,这么简单的案子你咋还不行,怎么能让我放心?”傅兴深谙“滕叔”的良苦用心,跟着滕庭长,用心用情办案。滕启刚病逝后,傅兴把师傅的话刻在心里,“一个案子对我们来说是工作,对当事人来说就是人生”。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及感悟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生活。海德格尔说过:“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90后”袁隆平曾经称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兴,喜好自在,专长松懈。袁老就是这样热爱着生活,一不小心还成了“梗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的田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花费心血去适应、去提高、去改变。在工作之外,也要顾及生活、照看好家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以苦为乐”,开心过好每一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以另一种方式去守护袁老深爱的伟大祖国!

学习最美科技工作者事迹心得及感悟

时代在变化,科学在进步。科技越来越发达,电脑也在慢慢的步入我们的生活,网络现在成了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工具,比如聊天、上网、学习…然而,电脑的出现却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变化。

小学生上网很少有学习的,大部分都是玩游戏,聊天。这种例子屡见不鲜。正是有了电脑的出现才有了种种例子。

科技不仅改变了我们的生活,动物也难逃厄运。空气的浑浊使动物无法生存,环境的恶劣使大部分动物濒临灭亡。

科技改变生活,我希望科技有一天能真正“改变生活”。

孙丽美感人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悟

“时代楷模”是由中宣部集中组织宣传的全国重大先进典型。时代楷模充分体现“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的价值准则,是具有很强先进性、代表性、时代性和典型性的先进人物。邱军、孙丽美常年奋战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一线,是奋力担当作为的优秀党员干部代表。

广大干部群众纷纷表示,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努力把学习和推动工作结合起来,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懈奋斗。

“昨天‘时代楷模发布厅’发布了邱军和孙丽美两位‘时代楷模’的事迹,刷爆了朋友圈,今天单位再次组织观看,依然震撼,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的工作岗位也是为民服务,我要以两位楷模为榜样,努力做好手上的每一项工作,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市政府办文教科四级主任科员林海表示。

“观看学习了邱军、孙丽美两位‘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被他们无私无畏,冲锋在前,争作表率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用生命诠释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市审计局财政金融审计科二级主任科员林谢宏表示,作为一名审计干部,在今后的审计工作中,要深入基层一线,做好乡村振兴资金“最后一公里”的跟踪落实。

“孙丽美同志扎根乡村、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中,谱写出不平凡的美丽故事。”市医疗保障局机关党委副书记陈静雯表示,作为一名医保党员干部,要以孙丽美为榜样,坚守为民初心,立足本职工作,用心用情解决好群众急难愁盼的医保问题。

“邱军、孙丽美同志的先进事迹催人奋进,是奋力担当作为的优秀党员干部代表。作为一名信访干部,我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切实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市信访局接访科科员(挂职)俞敏华说道。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及感悟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之所以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就在于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业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让很多人吃了饱饭,结束了忍饥挨饿的日子,他是共和国的脊梁,人民的功臣。

在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今天,珍惜粮食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少数人不珍惜粮食,不爱惜食品,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前段时间,某选秀节目的粉丝为“打投”偶像,将买来的某品牌牛奶大量拆开并直接倒入沟渠中,只留下瓶盖内的二维码。视频曝光后,引发舆论强烈批评。现在,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没有缺衣少粮的人,但从世界范围看,还有很多人挣扎在贫困和饥饿线上,特别是这两年受新冠疫情影响,忍饥挨饿的人更是比前些年多。我们只要“手中有粮,心里就不慌”,只要有粮,就可以转化成我们需要的东西。

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道德良知。杜绝食品浪费,既需要刚性约束,也需要个人自觉。在刚性约束方面,除了继续重拳整治公务接待领域的浪费、扎实开展全民“光盘行动”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向浪费行为亮出法治之剑。对于普通百姓,要从道德层面上加以引导和约束,在外就餐或宴请客人时,适量点菜,理性消费,如果剩余饭菜比较多,要主动打包,回家加热后再食用。在家里做饭做菜时,要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不浪费。对于为了追星而把“牛奶倒沟里”之类的典型个案,已属于伤风败俗的恶性事件,光靠道德谴责已不够,还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依法严惩。

袁隆平院士虽然走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那些忍饥挨饿的日子。在能够吃饱穿暖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懂得节约才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和国家已多次吹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角,是倡导,更是警醒。节约,需要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家里的餐桌做起,重拾厉行节约的光荣传统,把反对浪费作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这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

孙丽美感人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悟精选

作为一名基层党员,我的工作岗位也是为民服务,我要以孙丽美书记为榜样,努力做好手上的每一项工作,切切实实为人民群众办实事。

在观看学习了邱军、孙丽美两位‘时代楷模’的先进事迹,被他们无私无畏,冲锋在前,争作表率的精神深深感动,他们用生命诠释了‘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

孙丽美同志扎根乡村、服务人民,在平凡的基层岗位中,谱写出不平凡的美丽故事。他的先进事迹催人奋进,是奋力担当作为的优秀党员干部代表。作为一名信访干部,我要以时代楷模为榜样,从英雄模范身上汲取奋进力量,坚定理想信念、筑牢初心使命,切实当好群众的知心人、贴心人、领路人。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感悟

我校教职工在上级部门的安排部署下,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方式学习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学习之后,我为她爱岗敬业,无私奉献深深扎根于边疆民族贫困地区,全身心地投入到教书育人的崇高事业中而钦佩,我为她身患多种疾病却常常超负荷地工作,以惊人的毅力克服病痛的折磨,始终坚持在三尺讲台上而敬佩。

张桂梅和许多人一样,对未来充满憧憬和希望,但是幸运却没有垂青她,不幸之神却于她如影随行:花季年华丧失母亲,青春年华痛失丈夫,两次肿瘤手术,癌细胞转移的肝脏。磨难没有使她消沉,病魔没有使她倒下。她紧紧抓住有限的生命,在讲台上认真教学,在课外认真辅导学生。几次晕倒在讲台上,领导要她住院治疗,她放不下学生,总是还不到出院就偷偷回学校上课。就是这样柔弱的身躯,她还依然出任孤儿院院长。是什么力量支撑她如此做呢?用她的话说就是“如果说我有追求,那是我的事业;如果说我有期盼,那是我的学生;如果说我有动力,那就是党和人民”。拜读了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和用生命点滴的人生故事传说,我深切的领会到一个智者和仁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张桂梅不是制造出来的英雄,她是那样朴实,那样真实,也许她在悄悄的改写着英雄的概念,这些英雄就生长在普通的生活中。

从张桂梅的事迹中,我联想到今天一些不能安心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不能将心思放在讲台上,再对比张桂梅同志的高尚人格,让人感到如此的震撼。作为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我们应该像张桂梅同志那样为学为人为师,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我们的教育事业需要更多像她那样的教师。我们学习张桂梅,就是要学习她处处以共产党员的先进标准要求自己,为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学习她爱岗敬业为人师表,为教书育人恪尽职守呕心沥血的精神;学习她崇高师德治学严谨,为追求学术锲而不舍求真务实的精神;学习她珍爱生命坚忍不拔,为战胜病魔而不屈不挠积极乐观的精神。她是当代知识分子学习的楷模!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向张桂梅同志学习。

一热爱教育事业。对教育的热爱主要来自于教师对教育在中华民族振兴道路上地位与作用认识,我要以实际行为,扎根于中学教育,让受教育的孩子成才。回想参加工作以来的历程:从1997年9月,我就报着一颗对教育事业无比向往和追求的心走上三尺讲台,开始我平凡的事业。在这十三个春秋所走过的历程中,我永不退缩,更不放弃,我为之努力着奋斗着,当我取得了一点点微不足道的成绩时,我才真正体会到了作为一名教师的光荣与自豪。

二关爱学生。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教育的主体,只有把学生培养好,振兴中华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要培养学生,就离不开对学生真挚的爱,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树立远大理想,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新人。作为一名教师,在教学改革不断更新的今天,过去的那种教书匠式的方法肯定是不再可行了。现在的学生,比以前的学生多了更多的想法,受外界的影响也更大,在提高素质教育的今天,我们应该用什么手段来教育学生?我认为,要教育好学生,杜绝学生的逆反心里厌学情绪,让学生真正喜欢上这门学科,绝不是靠武力手段,或是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应该用自己的爱心去感化他们,孩子有时是淘气,有时是一时管不住自己,并不是真的想要犯错误。我们应该多给他们一些机会,多理解理解他们,多跟他们谈谈心里话,走进他们的生活,了解他们的心声,从而对不同的心声进行因材施教。

三不断更新教育观念,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新一轮的课程改革,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必须有新的理念运用新的教学方法,才能适应培养创新人材的需要,才能为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重视学生的自我锻炼和个性发展,使全体学生的潜能得到最优的发挥,使每名学生都能得到应有的发展。只有过硬的业务能力,在学生面前才有威信,才有利于教学和班级的管理。所以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了解国内外最新的教育动态,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为教学和班级管理创造更有利的条件。工作中我不断向有经验的教师和班主任请教,认真总结自己的教学工作和班主任工作经验,用科学合理有效的方法指导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使自己的教法和班级管理工作不断焕发新的活力。

通过学习张桂梅同志用生命点滴写就的人生故事传说,我深切的感受到一个平凡教育者所显现出来的精神魅力。“她是一个纯粹的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张桂梅的精神,是一种时代的精神,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强烈的爱国主义追求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张桂梅的精神,又是一种平凡的精神,体现了一名普通的人民教师把对国家对人民的热爱和回报,具体落实到自己的事业和学生上,在普通教学岗位上,恪尽职守呕心沥血淡泊名利执着追求。我作为教师中的一员,我要用心感受用心学习张桂梅的精神,学业上不断进步,修养上不断完善,做学生热爱人民满意的优秀教师,做无愧于时代的光荣教师。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范文

10月26日,《新华每日电讯》发表题为《从马锡五到滕启刚,司法为民的情怀从未改变》的报道。

1943年,毛泽东同志为陕甘宁边区“红色法官”马锡五题词“一刻也离不开群众”;2021年冬天,被誉为“‘马锡五’式的法官”的滕启刚,名字像一股暖流温暖着辽沈大地的百姓——半个多世纪过去了,时代在不断变化,人民法官司法为民的情怀、公平正义的理念却从未改变。

“家住在陕北黄河边,黄河边走来了马专员,走来了马专员,问寒问暖拉家常,马专员和咱们分不开,和咱们分不开。”这是电视剧《苍天》主题曲里的歌词,马专员就是延安时期担任陕甘宁边区高等法院陇东分庭庭长的马锡五。他经常携案卷下乡、深入群众、巡回审理、就地办案,实行审判和调解相结合,坚持法律原则,忠于事实真相,执法公正严格,被群众亲切称为“马青天”,他的审判方式被称为“马锡五审判方式”,为各解放区人民司法工作树立了一面旗帜。

马锡五和滕启刚身处两个时代,条件不同、环境不同、形势不同,但他们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心中装着百姓,在具体司法实践中体现人民性。

马锡五审过很多案件,其中最著名的是后来改编成评剧《刘巧儿》的陇东“封捧儿与张柏儿婚姻上诉案”。马锡五亲自审理这起“一女三嫁”案件。他亲赴村里深入调查了解,询问当地群众对这件事的看法,了解到群众对此前的判决不满,弄清全部真相后,马锡五在当地乡公所进行群众性的公开审理,邀请乡亲们参加案件审理,让大家发表意见,最后摸清群众意见后进行了最终判决。

这起案件的审理,不仅使一对反对封建婚姻制度、争取婚姻自主的青年心愿得偿,也使群众在参与案件审理充分表达意见的同时,受到了教育。

滕启刚在担任派出法庭千山法庭庭长期间,经常深入农村,坐到村民家的炕头上,用谈心谈话的方式开展诉讼调解工作,耐心细致地反复开展法律普及和讲解,让百姓感受到他的真诚和耐心,同时折服于他精湛的法律实践知识。在法律文书送达中,作为庭长,他从来都是亲力亲为,确保当事人及时收到法律文书;当事人有疑惑,他就现场解答清楚。为方便群众诉讼,他制定了多本业务手册,使诉讼实践手续简便。

滕启刚的亲民司法还体现在每一个具体的细节上。大年三十,风雪交加的晚上,当大家都在温暖的家中喜迎春节的时刻,他担心法庭屋内水管被冻裂影响节后百姓提交诉求,就冒雪到法庭烧锅炉,顶着寒风在煤堆前一遍又一遍往锅炉里添加煤块。

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滕启刚写判决书,从来不让别人代笔,都是戴着老花镜自己一个字[篇1]个字敲出来的,因为他写的判决书不仅讲法理,还讲情理,讲社会的理解。

当地公安部门与法院打交道的民警说:“一般情况下,法院的判决书我们拿回后只看一下结论,别的都不看了,他写的判决书我们要仔细从头看到尾,然后大家一起讨论,感觉合情合理心服口服,尤其判决书里体现出对百姓的感情。”

滕启刚曾多次说:“百姓的恳切诉求和期待,就是激励我不断前进的初心动力,百姓对我工作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继续努力的深厚底气。”

从“马锡五审判方式”到“滕氏调解法”,二者名称不同,以人民为中心的本质未变。传承马锡五司法精神的滕启刚虽然走了,但他为民司法的情怀却永远留在了千山这片土地,留在了年轻一代法官的心中。

曾经受滕启刚影响放弃律师职业、立志成为一名滕启刚式法官的赵恒起,如今已经成为千山法庭的副庭长,他的办公室挂有群众送来的多面锦旗。

赵恒起在回忆文章中这样写道:“初见滕庭长犹如昨天发生的事那样清晰,滕庭长的离去,没有使我失去追赶的目标,而是更使我坚定了初心,我一定会成为一名像他那样的好法官。”

今年大学毕业考入鞍山中级人民法院的张荻说:“滕启刚的事迹给我上了生动难忘的入职第一课,尤其是他对党和人民的深厚感情深深打动了我,让我懂得了今后如何做好一个让党放心、让人民满意的法官。”

学习袁隆平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

他执着追求,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做出卓越贡献。他就是世界著名的杂交水稻专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袁隆平院士。

袁隆平,一位在世界上赫赫有名的“杂交水稻之父”,一位农民朋友眼中的“当代神农”,离我们的生活如此遥远又如此接近,电影《袁隆平》通过再现袁隆平进行杂交水稻研究并取得成功的风雨历程,集中表现了以袁隆平为代表的我国当代知识分子胸怀祖国、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不畏艰辛、迎难而上的坚强意志。

袁隆平,为了实现绿色的梦,为了科学上的突破,为了解决饥荒的恐惧。他埋头苦干,不畏艰辛。他坚定、执着、饱含着激情,他立志要让载着生命根源的种子,长出累累的稻穗,养活一双双饥饿的眼眸。天道酬勤,穿越过50多年风雨的艰辛,杂交水稻的研究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袁隆平为了一个“人类没有饥饿的未来”付出了自己所有的青春年华,付出了自己所有的精力汗水。一次次人为的恶意破坏,让精心培养的秧苗毁于一旦;一次次的天灾所难,让科研进程举步维艰。但是50多年的艰难险阻最终都在梦想的力量下低了头,都在与梦想的较量中败下了阵来。他对科学的热爱,对事业的热爱,对梦想的执着,是无论在什么时代背景,什么外界威胁下都不会变质的,因为他的一生在为科学研究而歌,为他的事业而唱。

袁隆平够执着,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他最后获得成功。他的执着体现在以苦为乐,逆境中也常开玩笑;他的执着体现在痴心不改,数十年如一日只想着杂交水稻;他的执着体现在我行我素,就算是没有国家和别人的支持,他也要将杂交进行到底。他的成果,不是坐在办公室里,用电脑算出来的,而是长年累月蹲在田间地头一点一滴摸索总结出来的。他顶着烈日酷暑,不分黑白昼夜,从一般杂交稻研究到超级杂交稻研究,一步一步向科学高峰攀登,为的是产出更多数量更高质量的粮食,最终取得了成功,创造了震惊中外的当代神话。有多少人能像袁隆平那样能甘于寂寞、吃苦耐劳、不怕失败、不屈不挠呢?虽历经一次次的失败,也没能阻止袁隆平最后获得成功。支持他如此执着的是其心中牢牢坚持的“为民谋食,使人类不再忍受饥饿煎熬”的精神。

现今,他已成为国人敬仰、举世瞩目的伟大科学家,各种荣誉数不胜数,可谓功成名就。但他并没有就此功成身退、颐养天年,他仍然是一身布衣、一顶草帽、一双高高挽起的裤腿、一副黝黑且布满皱纹的脸庞,穿梭于乡村原野,守候在田间地头,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奋斗终身”的诺言。这就是袁隆平,执着追求,持之以恒,百折不挠,淡泊名利的袁隆平。我们观看这部影片,就是要以袁隆平的行为为楷模,以他的精神为榜样,向他学习,学习他乐于奉献的高尚情操和坚持不懈、吃苦耐劳、顽强拼搏、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为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奋斗一生。

张桂梅感人事迹学习心得感悟范文

她,是一名敬业奉献的人民教师,是一位心系群众的教育扶贫工作者,更是一名信念坚定的共产党员,她就是华坪女子高中校长张桂梅。原本拥有幸福家庭的她突遭命运的打击,在失去相濡以沫多年的丈夫后,她用柔弱的双肩扛起生活的重担,此时,她面临着工作岗位的抉择,她没有选择到条件优越的学校任教,而是毅然只身前往师资力量相对薄弱条件艰苦的华坪县投身教育扶贫。虽然疾病缠身,被病痛折磨的苦痛难言,她也没有停下教书育人的脚步,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她忍着病痛一次次站在热爱的讲台上。

一枚党徽,她始终都把党徽佩戴在身上,昂首挺胸的展现共产党员的风采,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徽在闪烁。

一面旗帜,她埋头苦干洒播大爱,是党员干部心中一面先锋模范的旗帜,哪里有艰苦哪里就有旗帜在飘扬。

一个榜样,她坚守共产党人的“初心”,是各行各业奋斗者争相看齐的榜样,哪里挫折有哪里就有榜样的力量。

情系群众,小喇叭声音更响亮。平日里,华坪女子高中校园内随处可见张桂梅老师手持小喇叭督促学生跑步早读的身影,有了小喇叭的陪伴,学生心里都很踏实。她始终把学生当做亲人,当遇到学生生病,她带着他们彻夜奔波到医院,一直守护在学生身旁。她心里始终记挂着群众,设身处地为百姓着想,用一次次感人的事迹践行着共产党人为民服务的宗旨。基层工作中,我们每天都会面对着很多前来咨询问题办理业务反映情况的群众,也常常会深入农户家里给群众做政策宣传,在面对群众时,我们是不是应该以张桂梅同志的精神风貌要求自己?对待群众,我们态度要好一点,笑容要多一点,讲解要清楚一点,多站在群众角度考虑问题,做好政策“翻译”工作,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切实把群众的事当做自己的事。

顽强拼搏,三尺讲台折射温暖。华坪女子高中建校初期,身为校长的张桂梅遇到各类棘手的问题,筹集建校资金困难教师队伍人员流失,以及疾病的痛苦折磨,但是对教育扶贫的坚持和对讲台的热爱支撑着她一步一步走下去,张桂梅同志的顽强拼搏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工作中,面对急难险重等困难时,部分人会出现躲避推脱敷衍塞责的情况,这既不利于任务的完成,也会使政府工作者的形象在群众心里大打折扣。我们要学习张桂梅同志精神,不仅要会“做事”,还要能“扛事”,面对“硬骨头”,不绕弯不敷衍,用理论完善决断力,用实践强化行动力,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以钉钉子精神将任务落实,见行见效。

无私奉献,一盏明灯照亮前方。张桂梅老师虽饱受病痛折磨,却依然坚持为教育事业奉献所有的光和热,她无私奉献,为校园建设拿出了所有的积蓄,她如细雨般润物细无声,不计功名,告诫学生要时刻铭记党和国家的栽培,她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一个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是我们党员干部的指路明灯。基层工作中,我们常常会因为紧急任务而牺牲个人的时间,或由于一些特殊情况被百姓误解,此时,我们更要要沉下心来做实事,不抱怨不消极,学习张桂梅同志“舍小我顾大家”的精神,用优秀共产党员标准要求自己,做事不计回报,功成不必在我,把群众的认可当做衡量自己工作成效的一把标尺,时刻谨记共产党员的“初心”,在时代的新征程中脚踏实地奋勇向前,创造属于我们自己的辉煌!

女子高中成立之初的困难,是张桂梅始料不及的。山区条件艰苦,再加上张桂梅对工作要求严格,很多年轻教师难以适应。建校才半年,17名教师中有9名辞职,教学工作近乎瘫痪。

焦虑沮丧的情绪包围了张桂梅。在留下来的8名教师中,有6名是共产党员。张桂梅把6名党员教师集中起来,重温了入党誓词,诵读了《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等篇章。有的教师眼里泛起泪花,他们被张桂梅的无私打动,他们要和张桂梅一起,把女子高中办好,把大山里的女孩送入大学。

留住了教师,还要留住学生。家访成了张桂梅最重要的工作。很多学生的家在偏远山区,有的地方只能靠步行到达,但张桂梅要求自己“要亲自到每一个学生的家里去看看”。

与张桂梅多次同去的华坪县电视台记者王秀丽,对家访的路心有余悸。“在路上,我害怕得腿发抖,甚至觉得鞋底会被脚趾抓穿。在一些路段停车休息时,我连车都不敢下,害怕自己会不小心跌下山崖。”

张桂梅也害怕。一次,她坐乡政府工作人员的摩托车上山,“不敢低头,摩托车稍微歪一点,就会跌下悬崖粉身碎骨”。11年来,张桂梅在大山里走了近12万公里,对1345名学生进行了家访。家访途中,她摔断过肋骨发过高烧迷过路,还曾因身体虚弱晕倒在路上。

为了把儿童之家和女子高中顺利办下去,张桂梅不得不四处筹款,但这条路同样艰难。

一次,张桂梅到昆明某企业寻求帮助,未等她把话说完,企业领导就叫保安赶她走。张桂梅不走,保安就放狗出来追咬,小脑萎缩的她不能很好地保持平衡,衣服被狗撕破,脚上鲜血直流。无助的张桂梅坐在地上放声大哭。

还有一次,她在街头募捐,被人认为是骗子,有人还朝她脸上吐口水。离开人群后,疲惫伤心无助的她坐在街头靠着墙睡了过去,醒来时已是万家灯火。

后来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邀请她到北京录制了一期节目,这期节目为她募到了100多万元。

然而,没人知道,她才到北京就接到哥哥病危的电话,哥哥想在弥留之际见见离家几十年的妹妹。张桂梅思前想后,最终决定去录制节目。她怕错过时间人家就不让她上节目了,她怕不上节目就会失去筹款的机会。等她录完节目,哥哥已经过世。

学习周秀芳先进事迹精神心得及感悟

7月2日下午,溆浦县北斗溪镇举办“脱贫攻坚我能行”表彰大会,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为“支教奶奶”周秀芳颁发“最美北斗溪人”荣誉,并宣讲她的先进事迹。镇党委书记梁金华说,在当地干部群众眼里,周秀芳比亲人还亲。用身边人身边事激励党员干部,更能凝聚起决胜脱贫攻坚的强大力量。

就在前一天,北斗溪镇宝山天三希望小学落成,这是由周秀芳牵线搭桥在溆浦县援建已启用的第18所希望小学。当天,她创设的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也同时揭牌成立。

周秀芳是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的一名退休教师。20__年以来,年已古稀的她心怀支教梦想,不顾千里奔波,深入溆浦边远山区支教助学,推动鄞州“牵手”溆浦,促进东西扶贫协作。为让山里孩子拥有更好的学习环境,在溆浦支教期间,她不仅自掏腰包帮助贫困学生,帮助溆浦教师到鄞州学校交流学习,还常常辗转湘浙两地,在宁波、上海、杭州发起爱心接力,将数万市民的爱心和物资源源不断地搬运到溆浦山区,被溆浦人亲切地称为“爱心搬运工”。

宝山天三希望小学由周秀芳牵线张刚等宁波爱心企业家和溆浦县教育局共同筹资建成。对于这所希望小学,周秀芳倾注了更多心血,从学校选址、建设到教室黑板安装,她都要亲力亲为。周秀芳介绍,这所新学校虽然地处偏远,但无线网络、新媒体播放器等先进教学设施应有尽有,办学条件接轨鄞州水平。

为县乡村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溆浦县委、县政府也在不断加强乡村小规模学校和寄宿制学校建设,全力提高边远山区学校办学条件。周秀芳很受鼓舞,更加有了干劲,决定再助溆浦一把力,募集100万元资金,援建深子湖镇深子湖教学点和沿溪乡土坎教学点。宝山天三希望小学落成典礼上,周秀芳与县教育局正式签定了援建协议。至此,周秀芳及其爱心团队在溆浦捐建希望小学上升为29所,结对帮扶上百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物约3400余万元。

看着宝山村的孩子们搬进了明亮的教室,开心地听自己讲授“乐思乐学、向上向善”第一课,周秀芳满脸幸福地说:“为了孩子们,我不想停下来,根本停不下来。”

“已从原来的捐钱捐物上升到了湘浙两地干部群众教育、人文、产业等多方面的深入交流。”梁金华介绍,近年来,周秀芳的爱心支教路越走越宽,“爱心搬运”不断“升温”。为进一步深化东西扶贫协作,加强溆浦与宁波等地区的教育对接,扩大助学帮扶成果,去年来,周秀芳与溆浦有关部门协商沟通后,决定在北斗溪镇设立沪杭甬鄞州区研学实践基地,将研学、助教与精准扶贫结合起来,丰富研学,推进精准扶贫。北斗溪镇也已计划筹建周秀芳爱心教育基地。基地建好后,预计可接待5000至1万名青少年来此研学。

挖土豆、采茶叶、学做“神仙豆腐”……连日来,在研学基地参加研学活动的55名宁波学生正在宝山村体验山村生活。这个暑假,将有陆续有6批次300多名来自宁波等地的学生到这里开展互动体验式研学。带队的宁波市鄞州区第二实验教育集团教导主任徐蕾深有感触地说:“循着老师的爱心支教路开展教育活动,既是一条研学之路,也是一趟爱心之旅,更是一场锻炼之行。”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

通过学习滕启刚的敬业精神,触动我钻研业务,提升审判质效;耐心做工作,协助企业解决困难,为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添砖加瓦。

做为一名法官,我要学习滕启刚同志“无论何时,集体利益高于个人利益,一切服从组织需要;舍小家顾大家,不计较个人得失,把对党和事业的忠诚融入到每一份的公正判决中,融入到每一次的矛盾化解中。”在今后的工作中,我要坚定理想信念不动摇,以更强的决心、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做百姓利益的守护者,做社会治理的推动者。既要仰望星空,又要脚踏实地,在法治格局框架内寻找公正与效率、理想与现实、自由与秩序的最佳结合点。

全国道德模范先进事迹学习心得及感悟

德才兼备称之为圣人,有德无才则为君子,有才无德则为小人。千百年来,道德一直被视为人性最美的一面,被视为做人的基准、是素质的体现。正因有了道德,世界才处处充满了爱心。

在周三周四的中午,我们观看了《全国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看到如此多用道德谱写大爱的人们时,我彻底被震撼了。他们虽然年龄不同、从事的行业不同,可是他们却始终用心坚守着同样的一种理念——道德。

从关爱孤独症患儿的,用自己的爱拯救了无数的孤独症儿童,让孩子们拥有美好童年的杨建军,到用生命谱写“孝”字,为救父亲毅然献肾的周丽芳。再到助人为乐,帮助有需要的人,年老心不老的徐尔铸。多少人在道德的驱使下谱写生命的高贵,多少人在道德的光芒下编织着大爱。他们让道德的光芒照耀人间,力争让道德的精神传递,灵魂高尚又不求回报。

当面对着诱惑,你会怎么做?盐城环卫女工陈红、韦青就很好的做了榜样。她们在扫除积雪时捡到两万元多现金。面对巨大的诱惑,她们却并未动摇自己的良心,在风雪中苦苦等待两个多小时,只为等到失主回来,坚守道德。你们知道吗?他们的工资养活自己都十分困难,每月900元的收入勉强支撑自己的家庭。在婉谢失主酬金后,她们又将20__元奖金捐献给了一位患脑膜瘤继续治疗的女孩,给那位女孩带来了生的希望。后来,失主王寿钢也赶到现场,他的爱人亲手为两位美丽的女工编制了两副毛线手套,作为答谢,不能不收。在道德的面前,那些高尚的人格是多么的美丽,多么动人。

我想,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果人人心中都少那么一点点邪念,一点点贪欲,多一点纯净,多一份道德,那么,人性的美丽就一定可以使我们的生活中少一点争吵,多一点大爱。相信,只要人人心中都存着道德,那么,社会会更加和谐美好,人们心灵会变更美丽。

学习滕启刚同志先进事迹心得及感悟范文

“1958件”,这是滕启刚扎根基层30年,审理的带案件号的案件数量。

“实际上远远不止这些,谁也算不清楚他在诉前调解了多少矛盾,在生活中帮助他人解决了多少难题。”鞍山市千山区人民法院院长金峰感叹,“读老滕留下的文字,他调解和审结的每一个案件,都带着感情,带着温度,就像他说的那样:办的其实不是案子,而是别人的人生。”

千山法庭是千山区人民法院的派出法庭,管辖18个村,滕启刚的法官生涯有近1/3的时间在这个偏远的农村法庭度过。

“清官难断家务事”,农村的案子断起来更难。2006年,滕启刚初到千山法庭,就遇到一个怪案——千山镇谷首峪村的两户人家因为家族坟的归属问题发生激烈争吵,最后闹到法庭。对此,滕启刚也很挠头,因为一无法规遵循,二无判例参考。如果立案判决,结果必然应了那句老话:一个官司三代仇。滕启刚讲亲情、论孝道,费了诸多口舌,最终双方达成和解。

每完成一个案子,滕启刚都会在工作日记中详尽记述,总结提升。滕启刚发现,许多事儿不是差钱,就差一句话,就差一个态度,法官应该多做一点儿工作,多费一些口舌,“得有耐性做好调解”。

调解家事纠纷案件用“亲情融化法”,调解关系复杂案件用借助亲友、邻里、村镇组织的“外力协助法”,调解利益分割困难案件用“换位思考法”,调解矛盾尖锐案件用“背靠背法”。同事们将这些办法命名为“滕式调解法”,其实说起来还是滕启刚常提的一句话,“老百姓(33.200,-0.06,-0.18%)打官司,有时打的就是一口气,如果我们耐心多做一点儿顺气的工作,也许矛盾就会化解”。

拿出滕启刚2009年的收案本,封面上“史上最牛的一年收结案”几个字是他亲手所写。那一年,千山法庭共审理案件1075件,滕启刚本人收结案219件,只有9件判决,210件以调解和撤诉方式结案。法官都知道,调解一个案件的时间和精力往往比判决多花费两三倍,但滕启刚偏偏心甘情愿付出这两三倍的时间和精力。吕晋锋和滕启刚共事了15年。他清楚记得刚到千山法庭工作时,滕庭长跟他说的第一句话,“晋锋呀,你要用心学业务、学本领,将来更好地为老百姓服务!”

跟滕启刚去当事人家里次数多了,吕晋锋发现,师傅开口就喊当事人老王或老张,进屋聊天,说的都是百姓爱听的实在话。这让吕晋锋感觉很奇特,原来法官还可以这样当,“这就是我要学的本领”。

吕晋锋经常看到当事人吵着来,笑着去。他渐渐悟出,除了提高业务和本领,还要像师傅一样用心倾听、用情疏导。只要一心想着群众利益,想着为谁服务的问题,小法庭也有大作为。

滕启刚回到千山法院后,负责行政庭工作,继续在“调”字上做文章。吕晋锋说,“滕式调解法”只是对滕庭长调解工作的“小小总结”,“他的创新方法特别多,我们现在说的速裁,他在当时的工作中就已经应用了”。

在行政庭,滕启刚下大功夫实行快立、快送、快调、快审、快判,把落脚点放在让当事人少跑腿上。有一天,千山法院审管办负责人黄茜突然接到滕启刚的电话,一件案件调解成功需要盖章,可办公室没人。“我跟滕庭长说那不是我的活儿,滕庭长说:‘黄茜你这不行啊,盖章是不是审判管理流程中的一项?让当事人等着合适吗?’”黄茜说,自己当时觉得很委屈,但后来想通了,“滕庭长的全部工作,都是从为民角度出发。”

“民告官”的案子不好处理,既要支持行政机关依法行使职权,又要维护人民群众合法权益。金峰记得筹备“行政争议调处中心”时滕启刚的兴奋之情,“老滕说,这两年一直尝试提前调解还没起诉的行政争议,就是缺少一个规范的平台,‘这事儿,我来干!’”2020年年初开始,不到一年,调处中心实质性化解了大量行政争议。滕启刚在总结工作时写下这样一段话:“如同治病要中西医结合,解决行政纠纷,应该协调与判决并重。机械执行法律,法官只会沦为熟练的‘法匠’。”

很多年轻法官都问滕启刚,怎么才能像他一样懂老百姓的心思,让他们信任自己。“同情同理”,滕启刚的回答里饱含力量。

滕启刚去世前一天那次开庭,鞍山市公安局立山分局法制大队民警张晓东就在现场。“从下午1点半一直开庭到4点多,其实是很简单的一个案子,本不用讲那么久,但老滕为了让群众明白、信服,讲完法理,再讲情理。中间他说,‘等一会儿,有点儿难受,喝口水’。”那场景,张晓东现在想起来就心痛。

滕启刚走了。在千山法院的审判委员会上,金峰院长几度哽咽。他想把千山法院旧址的滕启刚办公室原封不动地搬进新楼,“我们都觉得老滕从未离开。”

赵恒起在怀念文章中写道:“我的初心更加坚定。”这位立志成为一名滕启刚式法官的前律师,如今成长为千山法庭副庭长,“拿来案子第一反应不是判,而是调。”他的办公室墙上挂着群众送来的多面锦旗。

现在进村访家串户,吕晋锋会像师傅一样,进屋上炕盘腿,一直讲到当事人想通为止。“师傅常说,只要人有情,司法就会有温度。”吕晋锋说。

到底啥是滕启刚常说的“司法温度”呢?在《调解能手》演讲词里有滕启刚的心里话:在审判一线,我快乐并幸福地工作着,追求公平正义是永远的职责,当事人的信任和满意是无言的褒奖,法律的神圣,绝不仅在法槌落下的那一瞬间。

学习时代楷模张桂梅感人事迹心得感悟

张桂梅同志是教育脱贫攻坚中涌现出的先进教师典型,曾获全国师德标兵、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最美乡村教师等荣誉。教育部授予张桂梅同志“全国优秀教师”等荣誉称号。为进一步深入宣传学习张桂梅同志的先进事迹,大力弘扬她矢志不渝跟党走、痴心执着办教育、无私无我育新人的崇高品格,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示范引领作用,教育部决定在教育系统深入开展向张桂梅同志学习活动。

学习张桂梅同志坚守初心、对党忠诚的崇高品格。她响应党的号召,毅然到云南支援边疆建设,跨越千里、辗转多地,无怨无悔。她创办免费女子高中,帮助数千名山区女孩改变命运,为国家输送了一批又一批莘莘学子。她坚决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将坚定的理想信念融入办学体系,用红色教育为师生铸魂塑形。,她在领取劳模奖金后,把全部奖金5000元一次性交了党费。她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热爱渗透在血脉里,在她身上充分体现着一名共产党员初心如磐的精神品质和至诚至深的家国情怀。

学习张桂梅同志爱岗敬业、爱生如子的高尚师德。她为了不让一名女孩因贫困失学,坚持家访,遍访贫困家庭1300多户,行程十余万公里。她长期拖着病体工作,超量的付出透支了原本羸弱的身体,换来女子高中学生学习的好成绩。她不遗余力践行着“只要我还有一口气,就要站在讲台上”的诺言,用实际行动铺就贫困学子用知识改变命运的圆梦之路。多年来她一直住在学生宿舍,和孩子们吃住在一起,陪伴学生学习生活。她在教书育人岗位上为贫困地区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潜心育人的敬业精神和立德树人的使命担当。

学习张桂梅同志执着奋斗、无私奉献的至诚情怀。她心怀大我,对自己近乎苛刻的节俭,却把工资、奖金和社会各界捐款100多万元全部投入到贫困山区教育中。长期义务兼任华坪福利院院长,多方奔走筹集善款,来含辛茹苦养育136名孤儿,被孩子们亲切称呼为“妈妈”。她把全部身心献给了祖国西南贫困山区的教育和福利事业,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人民教师以德施教的仁爱之心和至善至美的师者大爱。

学习周秀芳先进事迹精神心得及感悟

这是20__感动中国之“感动湖南人物”评选活动组委会给周秀芳的颁奖词。

如今,3年时间过去了,对于周秀芳老人来说,除了年岁的增长,还有不断刷新的希望小学数量,已从当初的9所增至29所,这一数字仍在继续增加。

周秀芳,宁波市鄞州区李惠利小学退休教师。20__年以来,她怀揣支教梦想、不远千里在湖南溆浦山区支教助学,用大爱情怀为贫困山区孩子点燃了希望与梦想之灯,孩子们都亲切地称她“支教奶奶”。

盛夏时节,我们再次走进大山深处,跟随“周奶奶”的足迹,寻找支教助学背后的故事。

“知足周老师”,是周秀芳的微信名。支教助学路上,她却是一个不知足的人。

从捐建第一所希望小学开始,四年多来,她将宁波、杭州、上海等地数万市民的爱心源源不断地“搬”到溆浦山区,捐建希望小学29所(已建成19所,10所筹建中),结对帮扶近400名贫困生,累计捐款物近3500万元。支教助学之余,她还积极为山区脱贫努力奔走,助力当地产业扶贫,百姓致富。

“爱心”雪球越滚越大。

累计捐款物近3500万元。

在北斗溪镇刚落成不久的宝山天三希望小学,通过网络远程支教,就能和千里之外的宁波市老师孩子们一起上课,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这是周秀芳牵线捐建并落成投用的第18所希望学校,也是溆浦目前教学设施标准最高的一个村级教学点。

周秀芳的事迹引起了诸多爱心人士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人伸出援手,在她的牵线搭桥下,爱的火焰在溆浦已燃起燎原之势。

在溆浦,还成立了研学实践基地。

截至目前,周秀芳已经为北斗溪镇筹资捐建9所,为溆浦县筹资捐建了29所希望小学(已建成19所,10所正在筹建),结对帮扶近400名贫困学生,累计捐款物达3500万元。

同时,周秀芳还牵线促成宁波与溆浦教学结对。20__年11月,鄞州区“牵手”溆浦建立支教基地,选派优秀教师到溆浦支教,溆浦县选派中小学校长、年轻老师到宁波“取经”,培育“种子教师”。

周秀芳就像一个“爱心搬运工”,将宁波等地的爱心源源不断汇聚到大山深处,点燃了大山的希望。她常说:“我巴不得是孙悟空,一个跟头能搬运更多爱心。”

学习周秀芳先进事迹精神心得及感悟

要让贫困山区的村民不愁吃穿,过上好日子,接受优质教育,只靠“输血”不行,关键还要实现自我“造血”,通过自身努力摆脱贫困。

带着这样的思考,20__年开始,周秀芳以爱心支教为支点,尝试在劳动力转移、产业扶贫等领域进行帮扶,探索帮扶更多人实现富裕。

扶贫先扶智,教育成为改变贫穷的最有效办法。

近年来,每年都有来自溆浦的农民走进宁波的企业,当起了工人。

张清花是最早到宁波的一批,在周秀芳的牵线搭桥下,她进入象山一家制衣厂工作。“企业提供食宿,工资从最初的3000多元一个月提高到7000多元,每年都能省下几万元带回老家,家里吃穿不用愁了。”体面的工作,不错的薪资,让他们干劲十足。截至目前,经周秀芳介绍到宁波企业打工的溆浦山区村民已有近百人。

劳动力输送出去,资金和项目引进来。

溆浦的生态环境好,种茶叶有天然优势。周秀芳总琢磨着,在溆浦瑶茶方面做点文章。有一次,浙江茶叶集团董事长毛立民正在长沙开会,周秀芳直接将他从会场请到北斗溪镇,让他品一品溆浦的茶。

4月1日,毛立民带领一批茶叶专家再次踏上溆浦,手把手指导采茶、制茶、包装、销售等技术。考察中,她发现溆浦和象山的纬度差不多,气候、土壤等条件也相似,能不能在溆浦种植“红美人”。今年3月底,象山首批520株“红美人”柑橘树苗在溆浦开种,“红美人”正式在溆浦落地生根。

就像“红美人”一样,周秀芳老人也早已融入溆浦这座她深爱着的小城。20__年重阳节,桐林村一位老人打电话请她去过节,当周秀芳到村里时,10多位老人集体起立鼓掌,周秀芳泪水夺眶而出。70岁生日那天,她收到了一份特殊的“生日礼物”——北斗溪镇人民政府给她颁发了“荣誉居民证”。这里的人,是真的把周秀芳当成了亲人。

支教助学、捐建学校、精准扶贫……周秀芳的爱心之路一直在延续。为了照顾周秀芳,儿媳妇今年5月份辞掉了在宁波的工作,来溆浦陪伴老人。

她的儿媳刘女士说,“婆婆的胃不好,血糖高,每天要吃几种药,家里人很担心她的身体,但都非常支持她的工作。”

周秀芳老人,仍在奔波着,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打算,“哪里有需要帮助的学生,我就把宁波的爱心‘搬运’到哪里。我跟家人说,若是有一天我倒下了,就把我埋在那片土地上。”

学习袁隆平事迹心得及感悟

袁隆平院士逝世的消息之所以牵动全国人民的心,就在于他是我国研究与发展杂交水稻的开创者,是世界上第一个成功利用水稻杂种优势的科学家。他几十年如一日,始终把国家和人民放在心上,为我国和世界粮食安全与农业科学发展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他让很多人吃了饱饭,结束了忍饥挨饿的日子,他是共和国的脊梁,人民的功臣。

在物质生活非常丰富的今天,珍惜粮食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但令人遗憾的是,在日常生活中,仍有少数人不珍惜粮食,不爱惜食品,浪费现象还比较严重。前段时间,某选秀节目的粉丝为“打投”偶像,将买来的某品牌牛奶大量拆开并直接倒入沟渠中,只留下瓶盖内的二维码。视频曝光后,引发舆论强烈批评。现在,虽然我国粮食生产连年丰收,已没有缺衣少粮的人,但从世界范围看,还有很多人挣扎在贫困和饥饿线上,特别是这两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忍饥挨饿的人更是比前些年多。我们只要“手中有粮,心里就不慌”,只要有粮,就可以转化成我们需要的东西。

节约不仅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更是我们每一个人应该坚守的道德良知。杜绝食品浪费,既需要刚性约束,也需要个人自觉。在刚性约束方面,除了继续重拳整治公务接待领域的浪费、扎实开展全民“光盘行动”外,还要加大执法力度,及时向浪费行为亮出法治之剑。对于普通百姓,要从道德层面上加以引导和约束,在外就餐或宴请客人时,适量点菜,理性消费,如果剩余饭菜比较多,要主动打包,回家加热后再食用。在家里做饭做菜时,要吃多少做多少,尽量不浪费。对于为了追星而把“牛奶倒沟里”之类的典型个案,已属于伤风败俗的恶性事件,光靠道德谴责已不够,还需要通过法律手段依法严惩。

袁隆平院士虽然走了,但我们不能忘记过去那些忍饥挨饿的日子。在能够吃饱穿暖的今天,我们应该更加懂得节约才对。今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我国将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党和国家已多次吹响“厉行节约、反对浪费”的号角,是倡导,更是警醒。节约,需要我们从我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从家里的餐桌做起,重拾厉行节约的光荣传统,把反对浪费作为发自内心的自觉行动,在全社会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良好氛围,这就是对袁隆平院士最好的缅怀!

中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自古以来饱受饥饿的威胁。

就在这时,袁隆平站了出来,他用他的心血给人们带来了香喷喷的饭菜!

袁隆平为我们中华人民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袁隆平的祖籍在江西德安,1953年毕业于西安农校!

袁隆平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他还得过“科学奖”,“杰出发明奖”,“金质奖章”,“世界粮食奖”等十项国际大奖。2006年,他当为美国国家科学院外籍院士。1961年,当我们中国人正因为饥饿失去生命的时候,袁隆平站了出来,他经过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终于发明出了具有较强的杂种优势和增产潜力的优质水稻。1980年,袁隆平将我国第一项农业专利技术转让给了美国!

袁隆平为了我们大家的粮食,世界的粮食,他不顾自己去为别人着想。袁隆平在攻关的十年里,他有七个春节是在海南度过的。袁隆平还有一些名著,比如说《杂交水稻》等。

现在,家家户户都能够吃上香喷喷的米饭了,这些都离不开袁隆平的心血,没有他的努力,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袁隆平,你真是中国的骄傲!

看了央视记者对他的采访,我为他的两个梦想深深地震撼,感慨着:这才是伟人的梦想,这才是追梦的伟人!

他的一个梦想是“禾下乘凉”:超级水稻个头比高粱还高,稻穗有扫帚那么大,稻粒有花生米那么大,他和助手坐在瀑布般的稻穗下乘凉。他这个梦想真够高的——不但水稻长得高、产量高,而且境界更高。被1960年的饥荒刺痛,他研究水稻是为了能让大家都吃饱饭。他这个梦想也够远的,遥远得像一个特不现实的神话。从1960年7月发现奇异的稻子,采花药进行镜检,反复种植、实验,到1964年找到天然雄性不育株,提出三系育种法,从14000多个稻穗中仔细搜索出6株不育株,两年春播、翻秋,仅有四株繁殖了两代。1970年,他翻山越岭跟助手到海南,终于找到“野败”取得突破性进展,1973年育成第一次大面积推广的强优组合“南优二号”,并研究出整套的制种技术。其中,他付出了多少心血汗水,耐住了多少寂寞的休闲时光,忍受了多少无知无聊者的冷嘲热讽啊!从三系法、二系法到超级杂家水稻、海水稻,再到落实研究成果的“三产四丰”工程,他风里来雨里去百折不回,五十年如一日,累在其中乐在其中。如今,他名满全球,水稻亩产早超一千公斤,个人品牌价值超过千亿,依然不辞劳苦在田间忙碌,追求着水稻高产的“上不封顶”。他强调:“中国人的饭碗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上。”追求高远的梦想,是他的使命和幸福的源泉。

科学无国界,他的另一个梦想是:让杂交水稻覆盖全球。为此,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起,他领导的团队为近80个国家培养了14000多名技术员,40多个国家大面积种植杂家水稻700万公顷,普遍增产20%以上。在非洲的马达加斯加、尼日利亚等地,因为种植他改良的杂交水稻,亩产从每公顷3吨增加到10.8吨!他还牵挂着吃大米全靠进口的利比里亚,每年花掉两亿美元,国民才能打牙祭。他要推广杂家水稻,让大家每天打牙祭。

因为长期在泥里水里穿梭,不用特意健身减肥照样健康。他身家千亿照样开几万块钱的车仅为代步,甚至穿着20几块钱的衣服。他根本没心思对那些俗事上心,想想几亿人因自己的科研成果不再为吃饭发愁,这种普济众生的快乐是任何吃穿名牌、豪车别墅都无法比拟的。他九十高龄依然踌躇满志,一息尚存追梦不已。袁老用一生的时间追求梦想,高远的梦想也成就了袁老不朽的价值。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90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广大科技工作者要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把科技成果应用在实现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生活。海德格尔说过:“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90后”袁隆平曾经称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兴,喜好自在,专长松懈。袁老就是这样热爱着生活,一不小心还成了“梗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的田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花费心血去适应、去提高、去改变。在工作之外,也要顾及生活、照看好家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但是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以苦为乐”,开心过好每一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以另一种方式去守护袁老深爱的伟大祖国!

岁月不居,不知不觉间,已经到了上有老下有小的年纪。一些时候,自觉不自觉地,会出现几分精气神不够提振、春困秋乏的现象,表现为对日常工作的“撞钟”思维,表现为写稿上的“吃老本”心态。午休时间,学习《典故后面有故事》第九集:这位“90后”让世界1/5的人吃上饱饭,颇有晨钟暮鼓、当头棒喝之感,一时间,睡意全无,思之良久,竟汗流浃背,其神采令人“心甚向往之”。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兵,平凡人也要用心追梦,不可甘于平庸。伟大时代由伟大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共同创造,这世界没有天生的英雄,有的只是平凡人坚守中的不平凡,有的只是平凡人奋斗出的不平庸。人民院士袁隆平的成功来自于数十年间,一以贯之的不懈追梦,这梦想背后,是但求百姓食无忧的父母之心,是世间再无饿殍人的凌云之志,是忠诚于党和人民事业的赤子之心。为此,他不断攀登科技兴农新高峰,创造了这一领域的历史高度。2020年11月2日,团队研发的杂交水稻,双季亩产突破1500公斤大关,适应不同气候、不同土壤、不同水质的新型水稻取得一个又一个突破,解决了世界1/5人口的温饱问题,让中国人把自己的饭碗端得牢牢的,把心放得稳稳的。“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袁隆平的追梦人生令人钦敬,令人击节赞叹。

不敢比就没有进步,对照先进,学然后知不足,知耻近乎勇,善莫大焉。梦想,有着催人奋进的力量。关于梦想,从一个90岁的大科学家口中道来,更加具有激荡人心的力量。和袁隆平“放在古时可以修庙”的伟绩比起来,或许,作为普通党员的我,似萤火微光可以忽略不计。但90岁的袁隆平依然时刻警醒自己,“不能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依然醉心于提升杂交水稻产量,醉心于科技兴农大业。这份一生一事、一以贯之、慎终如始的激情、活力,巨大的张力、韧力,宏大的决心、毅力,着实令人心折。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岂可坐井观天、故步自封?岂可因为一时的遭际就一蹶不振,岂可因为一时的困难就止步不前?党员干部当在融入党和人民事业的奋斗中,一天有一天之得、一天有一天之进益——青春岂可无梦,人生岂可不追梦!

多想,将来也成为“90后”的我们,依然可以心中有梦,依然可以执着追梦。依然可以像90岁的袁隆平一样,“我梦见我们试验田里的超级水稻,长得有高粱那么高,一人多高,穗子有扫帚那么长,籽粒有花生那么大,我就跟我的助手一起,就坐在稻穗下乘凉”。“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党员干部当“志存高远、脚踏实地,不畏艰难险阻,勇担时代使命,把个人的理想追求融入党和国家事业之中,为党、为祖国、为人民多作贡献”。为梦想而奋斗的人生本身就是一种深深的幸福,惟奋斗者进、惟自胜者强,党员干部当以“大我”砥砺“小我”,以时不我待的担当,立足本职岗位、主责主业,在平凡的岗位上,发扬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以研究之心对待工作,将工作当事业干,将工作当事业闯,在不断推进高质量发展新征程,在更好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之中,拼搏奋斗、矢志奉献,书写青春不负韶华、不负时代、不负人民的新篇章。

有我活动。

心得。

-->。

范文。

五篇。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