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对于提高学习和工作效果,以及促进个人成长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以下是一些经典的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和交流。
心理学研究表明:兴趣是最活跃、最现实并带有趋向性的心理特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促使学生探索学习的前提。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兴趣点。使他们在新事物的刺激下,产生不断尝试、探索创新的愿望,并积极参与到数学知识的建构过程中来,专心致志地学习、探索。
例如,在教学“工程应用题”时,一位教师设计了这样一题:“一堆货物吨,由甲车单独运要10趟运完,由乙车单独运要15趟运完。现两辆车合运,几趟可以运完?”由学生任意补充总吨数,并列式解答。通过计算比较,有学生提出:为什么货物的总吨数不一样。但最后的结果都是6趟?学生急于想知道其中的奥秘,求知欲望被激发出来。思维的积极主动性逐渐得到培养。
二、控制情绪。
1.营造氛围。《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当是一个生活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教学中,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民主、平等、和谐的学习氛围,要尊重参与者的不同观点。鼓励学生提出疑问、异议,使课堂成为学生的论坛,让学生在良好的精神氛围中始终保持良好的学习心态。”
2.引发需求。学习发生的深层次根源来自主体的认知需要。教学中教师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认知驱动力,正面引导自我提高内驱力。合理利用附属内驱力;结合教学内容有机进行思想教育;循循善诱地引导和帮助学生克服学习中的障碍。通过学习成功的体验不断提高人生境界,这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持久学习动机的根本途径。教师要把激发和调动学生的学习动机贯穿教学过程的始终。
三、激活思维。
“数学充满着矛盾”,已知与未知、现实与需求、正确与错误的联系和交替不时造成学生的认知冲突。教学中教师可利用和制造这些矛盾冲突,激活学生思维。把学生带入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探索性学习活动之中。
1.乐于提问。教师在备课时,要充分挖掘教学内在的创新因素,设计能引导学生自主探索的问题,让学生在探索的过程中形成初步的探索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其创新意识。如教学“两位数减一位数和整十数”时,一位教师是这样导入的:“小朋友们,这个学期我们开展了作业评比得红花的活动,我知道大家都得了不少红花,老师向你们表示祝贺!能告诉我,你们得了多少朵红花吗?”学生争先恐后,小明说:“我得了12朵。”小华说:“我得了8朵。”小航说:“我得了10朵。”教师把这几位学生得的红花一一贴出,问:“看了这幅图,你们想到了什么?”学生观察,自由发言:“小明多。小华少。”“小明比张华多几朵?”“小明比小航多几朵?”“小华比小航少几朵?”教师接着说:“你们能列出相应的算式并算出结果吗?”学生兴致高涨,进入了计算学习。
2,敢于争论。心理学研究表明,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多争论。让他们彼此交流。相互启迪,运用已学知识,旁征博引,多角度表达自己的思想,能不断开拓思路,从而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培养发散思维能力。例如,一位教师在教学“圆面积练习课”中。让学生解答这样一题:“一块蔬菜地的自动旋转喷灌装置的射程是12米。它的喷灌面积最大有多少平方米?”在学生独立探索的基础上及时组织交流。
生1:这12米,实际是圆的半径。所以喷灌面积有3.14×12=452.16(平方米)。
斗置装在长方形草地的一条边上,喷灌面积只有1/2圆或小于1/2圆;如果喷灌装置装在靠近一边上,喷灌面积则有可能大于1/2圆而小于一个圆……所以说本题答案不是唯一的。
生3:题中并没说这块草地是长方形,如果是任意图形,这题的答案比生2所说的会更复杂些。
生4:题目中已讲明“最大”。那么应排除各种因素,往最好的方向去思考。因此本题的答案应该是452.16平方米。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和所学知识,阐述探索成果,展示思维过程,通过争论促进思维向全面性、深刻性发展。经常争论能发展学生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四、体验成功。
人本主义学习理论认为:每一个正常的人犹如一粒种子。只要能给予适当的环境,就会生根发芽、长大并开花结果。每个人在其内心深处都有一种自我实现的需求。数学教师要给学生提供一个“适当环境”,使学生开出“智慧之花”。结出“成功之果”。
1.亲历探索过程。心理学家认为,通过让学生经历获取数学知识的探索过程,学生会在积极探索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获得自我满足。学生一旦有了这样的情感体验。就会从“试着探索”逐步变成“热爱探索”。例如,教学“圆的认识”时。我发现有不少学生已会画圆。于是我就直接先让学生利用圆规来画圆。结果,也有一小部分同学没画成功。我从中选出几幅作品贴到黑板上,问:这些圆为什么没有画成?有的说,针尖动了;有的说,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变了……最后归纳得出:画圆时,针尖不能动(定点)。针尖到笔芯的距离不能变(定长),旋转时用力要均匀,不能改变圆规两脚之间的长度。在此基础上,再来认识圆的特征也就水到渠成了。
2.展示探索成果。成功是一个人的基本需要之一。教学中我尽量让每位学生都能展示探索的成果,让更多的学生品尝到成功的快乐。例如,请你做个小小设计师:学校有一块长20米、宽10米的长方形空地,计划将这块地的一半面积种上花草,你认为怎样设计比较美观呢?学生独立思考一段时间后。先小组内进行交流,选出比较好的设计方案。然后把设计方案展示到黑板上。让学生充分表现自己。从中获得成功的乐趣。增强主动参与和探索的信心。再让学生说出设计的想法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相互之间又受到了启发,达到借助他人的成果来提高自己的目的。
教育家第多斯惠说过:“一个差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叫人发现真理。”课堂中让学生参与发现和探究知识的过程是非常必要的。我们要努力让自主探索成为实施数学课堂教学的重要形式,让它成为数学课堂教学中的亮点。
数学作为一门理科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常常是一门难以理解和掌握的学科之一。然而,作为一位数学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探索和实践一些简单的教学方法,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此,我将分享我在数学简单课堂教学中的体会与心得。
首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发现设立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极其重要。在开始一节新的数学课时,我会明确告诉学生们这节课要学习和掌握的知识点,以及相关的重要概念和解题方法。这样做的好处是让学生清楚地知道他们需要学什么,形成学习的动力和目标感。这也能够帮助学生更有针对性地进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我觉得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比仅仅教授解题技巧更重要。在我课堂上,我常常将问题引入到实际生活中,给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背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鼓励学生积极思考,从不同的角度和思路解决问题。我鼓励他们提问、质疑,并互相交流和思考。我相信通过这样的过程,不仅提高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也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数学知识。
另外,在数学简单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除了传统的教科书和黑板,我还设计了一些多媒体课件和实际应用案例,让学生通过图像和模型进行观察和思考。此外,我鼓励学生利用互联网和数学软件,提供各种练习和解题的机会。这样做不仅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为他们提供了更多的实践和探索的机会。
此外,在数学简单课堂教学中,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也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常常借助小测验和解答问题的方式,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度。我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答题时鼓励鼓励他们发表自己的观点和想法。在课后,我会批改他们的作业,并及时给予反馈,对他们的错误进行针对性的解释和指导。这样做不仅可以帮助学生发现并纠正他们的错误,也能够增强他们的信心和学习动力。
最后,我认为在数学简单课堂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舒适和积极的学习环境。在我的课堂上,我常常鼓励学生大胆地提问和表达观点,不怕犯错误。我发现这样做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思维和学习效果,也能够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此外,我也注重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尊重和关心每个学生。我相信这样的亲切和和谐的学习氛围能够帮助学生成为更好的学习者。
综上所述,通过我在数学简单课堂教学中的实践和探索,我发现设立学习目标、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灵活运用多种教学资源、及时给予学生反馈以及给学生一个积极的学习环境,对于数学教学的有效性和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至关重要。通过这些方法的有效运用,我相信学生们能够更轻松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数学文化课堂逐渐成为教师和学生们喜闻乐见的教学模式。数学文化课堂以寓教于乐的方式为教育注入了更多活力和趣味性。在数学文化课堂教学中,我不断总结经验,提升自身素养,积极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下面,我将分享我在数学文化课堂教学中的心得和体会。
第二段: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在数学文化课堂教学中,创设适宜的情境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关键。我经常运用生动有趣的例子,将抽象的数学知识与生活经验相结合,让学生在课堂上感受到数学的魅力。比如,在讲解几何知识时,我会让学生观察自然界中常见的几何形状,通过比较形状的各项特征,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总结几何原理。通过创设情境,我发现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他们愿意主动参与到课堂讨论和思考中去。
第三段: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数学文化课堂教学中注重提供多元化的学习资源。除了传统的教科书,我还引入了数学游戏、数学竞赛、数学电影等多种学习资源。通过这些资源的应用,学生可以在游戏中轻松地掌握数学技巧,通过竞赛提高数学解题能力,通过电影感受数学思维的魅力。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不仅仅可以学习到数学的知识,还可以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创造力。
第四段: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
数学文化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是一个重要的目标。我通常通过启发式教学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促使他们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并寻找问题的解决方法。例如,在讲解代数知识时,我会提供多个解题方法,并请学生比较各个方法的优缺点。通过这样的讲解方式,学生在课堂上能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运用恰当的解题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我还引入数学思维导图等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组织和表达数学思维。
第五段:互动式评价,促进学生提高。
在数学文化课堂教学中,我注重互动式评价,促进学生的学习进步。除了传统的测试和作业,我还通过小组合作、个人报告等形式进行评价。例如,在学完一个重要的数学知识点之后,我会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让他们自由讨论并解决几个与知识点相关的问题。这样的评价方式可以激励学生积极思考和交流,相互促进,不仅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还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
结尾:
通过数学文化课堂教学的尝试,我深刻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和意义。在进一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创新教学方式,不断探索适合学生特点的教学模式。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和坚持,让更多的学生喜欢上数学,享受数学带来的智慧和乐趣。
伟大的老师总是伟大的演员,一位神奇的老师——“全景式数学教育”创始人张宏伟老师。3月16日至17日,有幸被学校安排赴南昌观摩学习教学新流派“全景式数学教育”,真是大开眼界,受益匪浅。特别是听了张宏伟老师的课感受颇多。他的两堂示范课《相遇问题》与《让二年级孩子玩转拓扑》和两场分享《课型的重建》与《如何打造数学学习地心力》诠释了全景式数学教育,重塑了小学数学教育,让大家享受到了一场精彩绝伦的数学盛宴。现将自己的观摩学习心得总结如下:
游戏玩法如下:伸出双手掌心向上,叉开十指,计算29x9。可以用玩手指的方法进行乘法计算。首先,两位数的个位是9,于是从左往右数第九个手指头,即右手食指,将其弯曲。接着,两位数的十位是2,于是从左边开始,第一个和第二个手指,即左手大拇指和食指捏在一起。再接着下来就是确定每个数位上的'数了。第一步,左边两个手指头捏在一起,说明百位就是2;第二步,弯曲的手指头是第九个,右边剩下一个手指头,说明个位就是1;第三步,捏在一起的两个手指头与弯曲的手指头,中间相隔六个手指头,于是十位就是6。即最后的结果是261。
全景式数学教育体系,核心是思维训练,培养孩子的猜想能力,激发孩子的创造能力,对事物的框架审视能力,构建孩子的全局思想与宏观意识。让学生找生活中的数时,发现数字5的分与合可看成你真棒(1和4)和孔雀舞(2和3)。数字10的分与合可看成螃蟹(2和8)和打两枪(4和6)……最难找的3和7让一学生找出了姓氏“徐”,最终让张宏伟老师独创了“姓氏数学”课程。他还独创单位换算记忆方法。五指依次为千米、米、分米、厘米、毫米,拇指和食指离得最远,因此千米与米进率是1000。从而让学生轻松掌握常用单位间的换算率。他真的很神奇!
张老师明确本节课的课题——相遇问题之后,首先引导鼓励孩子们对“相向”意义进行猜测与辨析。在上课之前,老师告诉孩子们,这是五年级下册内容,作为四年级的孩子,如果能够学会将是一个莫大的鼓舞。当孩子们回答出“面对面”和“同一个方向”两种不同意思的时候,张老师又引领孩子们如何把自己的观念——“我觉得”转化为“确信”。这就需要证明。证明的途径可以是查字典,查电脑,查手机等等。于是通过查手机查到相向的意义——指相对,面对面。从而确信相向的含义。
查证“相向”的含义在这一环节中,通过猜测——辨析——查证——确信,让孩子形成严谨的思维习惯,将有利于孩子对数学学习良好习惯的形成,甚至于对将来成为数学家奠定坚实的大家风范基础。
他说到:“一个好老师会有一间好的教室;一个好老师会有好的学生。”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要让学习融入更多的欲望和本能。他别出心裁在教室里开超市,认为数学可通过吃的方式显现出来,例如“幸运花生人”、“开药方”、“吃蛋糕”的活动等等。
第一段:引言(字数:200)。
数学是一门抽象的学科,对许多学生而言,数学课堂常常充满了枯燥和困惑。然而,数字婵娟,数学思维蕴含着无限的奇妙之处。为了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我积极尝试了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方法。这一教学方法强调数学知识与现实生活、文化背景的联系,通过生动的教学形式,建立起了师生之间紧密的互动,使学生在领略数学魅力的同时,也能了解数学的深刻内涵。
第二段:联系文化背景(字数:200)。
在数学文化课堂教学中,我有意将数学知识与学生所熟悉的文化背景联系起来。例如,在讲解圆周率时,我带领学生一起探索古希腊人对圆周率的近似计算方法,并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圆周率是无理数。通过了解不同文化对这一概念的研究和应用,学生们更深刻地理解了圆周率的意义,并对数学的普遍性有了更多的认识。
第三段:培养数学思维(字数:200)。
数学思维是数学学习的核心,也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重要途径。在数学文化课堂教学中,我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例如,在解决问题时,我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尝试不同的解决方法,并通过分析、讨论和总结,培养他们寻找问题本质和解决方法的能力。这种培养方式不仅增强了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培养了他们的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
第四段:创设情境(字数:200)。
在数学文化课堂教学中,情境的创设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创设具体的情境,我能够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具象化,使学生易于理解和接受。例如,在讲解概率时,我设计了一个模拟实验,让学生抛硬币并记录正反面的结果。通过多次试验之后,学生们逐渐发现正反面的结果近似于50%,从而更好地理解了概率的概念和计算方法。这种情景化教学使学生在尽情探索中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字数:200)。
数学文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使我深刻认识到,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角色不再是简单的知识传授者,更兼具引导者和启发者的功能。通过创建轻松、活泼的学习氛围,并将数学知识与文化背景有机结合,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得到了极大的提升。同时,学生通过思考、探索,更好地培养了创新思维。未来,我将继续探索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方法,并不断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培养更多对数学感兴趣、具备数学思维的学生。
总结:数学文化课堂教学方法破除了传统数学教学的枯燥和困惑,通过联系文化背景、培养数学思维、创设情境等手段,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和学习兴趣。这一教学方法不仅展示了数学的普遍性和深刻内涵,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应继续推广和探索数学文化课堂教学,为学生打开一扇通向数学奇妙世界的大门。
数学是一门抽象而精确的学科,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在我的数学教学实践中,我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和体会,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在本文中,我将分享我在数学简单课堂教学中的心得体会。
首先,我发现应用生动具体的例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概念。例如,当教授概率的时候,我会用抛硬币的例子来解释概率的概念。学生通过亲身体验和观察,能够更加直观地理解概率的含义和计算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加深了他们对数学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其次,我意识到启发学生思维是数学教学的关键。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讨论和分享思考过程,以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每次课堂结束之前,我都会留出时间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他们互相交流和学习。通过这样的交流和合作,学生们不仅能自主掌握数学知识,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学习能力。
另外,我发现及时反馈对学生的学习非常重要。在课堂上,我经常给学生提供一些实时的反馈,帮助他们及时发现和纠正错误。我鼓励学生主动提问和发现问题,并及时给予指导和解释。这样的反馈能够有效地帮助学生改正错误并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此外,我还会定期进行小测验,帮助学生检验自己的学习进度和巩固所学的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我还发现灵活运用教具和技术,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例如,我善于使用数学游戏和互动教具来加深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我还会利用多媒体技术和电子学习平台,创造一个更加互动和有趣的学习环境。这些教具和技术的运用,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激发他们对数学的兴趣,并培养他们的技术能力。
最后,我认识到提高学生学习效果需要与家长的积极合作。在每学期初,我都会与家长进行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需求,接受家长的建议和反馈。我鼓励家长参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生一起制定学习目标和计划。我还会定期与家长进行交流,及时汇报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通过家校合作,我们能够共同努力,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学习成绩。
总结而言,数学简单课堂教学需要注重生动具体的例子、启发学生思维、及时反馈、灵活运用教具和技术以及与家长的合作。通过我的实践与体会,我深信这些方法与原则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而我也会持续不断地学习和探索,不断改进和完善我的教学方法,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数学教育。
数学是一门科学,它的学习需要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作为一名数学教师,我深深认识到了教学过程中精准讲解、精准练习和精准评价的重要性,这是数学精准课堂教学的核心。
第二段:精准讲解。
精准的讲解是教学成功的第一步。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尽可能让学生掌握数学知识的核心内容,理解其含义和应用。讲解时,可以做到以下几点:一是讲解前做好准备工作,准确掌握教材内容,确定要讲解的重点和难点。二是在讲解过程中不要省略任何环节,进行逐步分析,慢慢引导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三是针对不同的学生给出不同的讲解方式,比如使用图表、实例等,让学生有多种方式了解知识点。
第三段:精准练习。
另一个重要的方面是精准的练习。在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让学生多次重复类似的练习,巩固知识点,并帮助他们理解知识点的应用。在练习时,可以做到如下几点:一是选择合适的练习方式和难度,根据学生的理解程度来调整练习难度。二是多次重复练习,注重细节,帮助学生理解知识点。三是引导学生自主练习,通过自学来提高学习效率。
第四段:精准评价。
精准评价是教学成功的最后一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我们应该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及时调整授课方式和内容。在评价时,可以做到如下几点:一是及时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仅仅是评分,更应该让学生了解自己哪些方面做的好哪些方面不足。二是让评价有针对性,与教学目的和教学内容相互匹配。三是根据学生的评价情况,及时适应不同的学习需求,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第五段:总结。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精准讲解、精准练习和精准评价是进行有效教学的三个基本方面。我们应该注重掌握这些方面,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经验和教训,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和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提高成绩,为将来的发展打好基础。
20xx年10月29日,我有幸参加了“高效课堂”教学观摩活动。在短短的一天时间里,我一共现场观摩了两节数学优质课,两位名师的精彩课堂,令我们耳目一新。他们每一位老师所执教的课堪称优美。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每位老师所设计的教学环节都很新颖、恰当、合理、平实,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和老师优美幽默的语言,更是给课堂增添了活力,并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在老师的不断引导和激励中,学生通过自主探索、不断获得新的知识,培养了各种能力,从而也体验到了学习的乐趣。并且每位老师在引领学生探究知识的同时,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这些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的。下面我来谈一些自己的粗浅的体会。
注意课前与学生的沟通,采取玩游戏、聊天等各种形式的师生互动。消除了学生的紧张情绪,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减轻课堂学习的枯燥感。从中我发现,有效的课前热身是调动孩子积极性的必备条件。
《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我们深深认识到:要想创造性地使用好新教材,首先必须遵循的一个原则就是:“脑中有课标、心中有教材、眼中有学生”————要以课标为依据,以新教材的内容为凭借,选择适应学生发展需求的内容。我们要力求做到要精读课标、深钻教材、细研学生,要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材内容和要求,适当扩充和删减教学内容,尝试多种构思。教师要成为教材的积极促进者、发展者,挖掘教材,超越教材,发展教材,让教材在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中真正发挥作用。当然,准确理解教材是创造性使用教材的.基础。教材是主要的教学资源,是教与学的重要凭借。要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必须以准确理解教材为基础。
教师在课堂中究竟起什么作用,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这样说“愚蠢的教师是教给真理,聪明的教师是教学生发现真理”。我们教师在教学中应该是组织者、合作者、引导者。在具体课堂教学操作中,教师一定要注意克服“教师话语霸权”的惯性,敢于并善于把课堂、班级“还给”学生。教师需要把握好教材,做到“三讲,三不讲”,三讲是:讲重点、讲难点、讲易错易混知识点;三不讲是:不讲学生已经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学也能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在教学中,扎实落实“三讲”“三不讲”实际上是为了更好的落实精讲多练的原则和自学性原则,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机会训练,同时教师也才有更多的机会对学生进行练习反馈和强化矫正,只有这样才能增强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通过听课,我觉得在教育教学方面收获很多。虽然各个老师的教学风格各异,但每一节课都有很多值得我学习借鉴的地方。这次课堂观摩活动,让我再次开阔了眼界,明白了今后教学努力的方向。另外,我对自己也提出了许多思考的问题:怎样让自己的语言更优美?怎样让我们的教学回归本真?怎样培养孩子的能力等等。这些问题都是我们教师所要考虑的。希望今后还能有更多的机会与名师零距离接触。
xx年4月18日至20日,有幸到成都参加“国基教育大讲堂·蓉城之春”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此次成都之行令人难忘。
4月18日下午一点,我们一行数人乘车从资中出发,历时一个半小时到成都。已经很多年没有到成都了,日新月异的发展,让仅存在记忆中的一点儿关于成都的印象已经找不到任何的痕迹了。进入成都市区,街道两边碧绿的青草、绽放的鲜花、优雅的树木和悠闲的行人首先就让人感觉到成都这座“休闲之都”的魅力;林立的高楼,间或着古老的建筑恍若让人有穿越时空的感觉;塔吊、地铁围栏等,无不又在宣示着城市发展的生机与活力;市区差不多一个小时的车程既让人体会到成都之大,又让人觉得有一点点无奈。
报到后,找到好不容易才在网上提前预订的旅店,已经是下午五点。稍事休息,又得去看从旅店到会场的路线,还好,不算太远,才放下心来。吃过晚饭,出去转了转,无意间转到了府南河边,处于城市中央,风景尚好,行人亦多,但不敢多转,毕竟明天还有一天的学习。回到旅店,十点准时休息。
4月19日的学习按规定是早上8点半开始,我们想去占一个好位置,早上7点就起床,洗漱完毕后匆匆在路边小店吃过一点东西,不到8点就到了会场。不过,比我们早的是大有人在,会场正中间前几排的位置已是让他们捷足先登了,还好,右边的第一、二排还有几个空座位,赶快抢占。幸运的是,下午和20日的早上都抢到同样的位置。
此次全国小学数学名师经典课堂教学观摩研讨会,按计划除了会议的学术主持陈洪杰为我们进行有关“辩课”的专题讲座外,还请7位名师为我们展示11节观摩课。由于自己从事小学数学教学的时间不长,加上很少有这样高水平的学习机会,因此,一直在心中充满了期待。
第一节成都高新区芳草小学的赖杉老师执教的《邮票的张数》就对我形成了很大的“冲击”。整堂课45分钟里,赖老师大胆地将课堂“放”给孩子们,小组讨论用了18分钟,分享交流用了20分钟,老师只是在开场时简洁地提出了要求,中间适时有一些追问和点评;学生们的表现让人惊叹,不仅解决问题的方法多种多样,还表达得头头是道,相互间不仅有表达交流和补充深化,还有质疑和答疑。学生真正成为了整个课堂的“主人”。这是赖老师借鉴现代企业管理模式,创新地运用“ceo”模式进行课堂组织教学的“分享式教学模式”。分享式教学模式的基本单元是“问题——思考——分享”,其基本原则是:“意识前移,人人参与;教师让座,参与无错”,其关键在于小组合作学习的“ceo模式”。其实,“ceo模式”通俗地讲,就是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根据学生学习能力水平的差异,进行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人员搭配,每个小组有学习层次不同的4位同学,每个人有自己相应的“职位”,例如:一号叫做“信息官”,二号叫做“公关总监”,三号叫做“技术总监”,四号叫做“首席执行官(ceo)”,也就是小组长。组内的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任务,当然最重要的还是ceo,他们的学习基础和能力水平相对比较强,要承担组织小组学习活动、检查与督促订正作业、指导和帮助组员学习、向教师反馈和与家长交流组员学习情况等职能。当然,这种模式是不是就让其他的同学,或者说是相对较差的同学就受到冷落了呢?赖老师在课后的互动式评课中,也回答了这个问题,她说,这种担心是没有必要的,之所以这样编成一二三四号,目的就是为了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同样获得展示与表达的机会,比如,每天由不同序号的学生做主打发言,可以增强他们的主动性,锻炼提升表达能力;ceo也不是“终身制”,可以进行调换或轮换。“ceo模式”通过“节俭的导”和“慷慨的放”,实现了令人惊异的课堂角色转换,破解了当前自主探究合虚化的困局,破解了教师对全体学生的“泛关注”和“定向关注”的困局,解放了老师,解放了学生,使老师有了“分身术”,为充分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提供了可能。为了让分享不流于形式,在分享时还有“四有”的要求,即,有表扬、有疑问、有补充、有提醒,这些都是学生自己完成的。赖老师说,这种模式的培养也不是很困难,大概两个星期就能进入状态,而且效果是非常地好。这一节课,带给听课老师很多的思考和启迪,我想,今后自己在教学中是完全可以学习和借鉴这种教学方式的。
就在会场门口简单地吃过午饭,又赶快去抢占位置。下午首先是本会活动的学术主持、《小学数学教师》副主编陈洪杰为我们进行了《辩课的情与理,知与行》的专题讲座。陈老师针对公开课、听课评课等的真实性、研究性和有效性,就“辩课”与大家进行了交流。“辩课”的实践进阶分为“细节重建——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风行水上”等层次。其中,细节重建部分让人印象深刻。细节,既包括学生的学习行为,又包括教师的教学行为,往往容易被忽略,但恰恰是细节能折射出教师教学的敏感性、教育理念与教学艺术;当把细节拿出来进行辩论的时候,这些细节才成为问题,发现了问题,就找到了改进的空间和成长的可能;在细节的改进中,要处理好“开放与封闭、预设与生成、群体与个体、结果与过程、主体与主导、简单思维与复杂思维”这六组相对矛盾的关系。再关注并处理好细节的基础上,通过同课同构、同课异构、异课同构等实践,达到“风行水上”的境界,形成自己的风格,体现老师的生命价值。联系到学校日常的公开课等教研活动,往往流于形式,很多老师都有这样的心态:“我是来学习的”、“我水平有限”、“说了也白说”、“这么多人为什么要我说”……因而往往是敷衍了事,要进入辩论是更不容易。辩课的目的就是要提升教师的问题意识,提高教师对教学问题的敏感性,引导教师改进问题,获得成长,恢复教师应有的专业性、智慧性和挑战性,这是教师获得职业快乐与幸福的源泉,而能成为一个更有意思、更有意义的老师。辩课需要坦诚、悬置和务实,坦诚就是要袒露自己,并不是来打酱油和打瞌睡的,而是“在场”的;悬置需要反思成见、放下虚荣(身份、地位和别人眼中的自己),享受碰撞、交流的乐趣;而务实就是“提一个问题、提一条建议”。改变自己,从辩课开始。
下午的第一节课是四川大学附属实验小学的潘海燕老师上的《字母表示数》,和上午俞正强老师的课是“同课异构”,也的确体现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风格。潘老师的课更接近于我们日常教学中的常态课。她从学生入手,依靠学生来展开和进行:从学生经验出发,关注知识经验的前后联系,让数学的知识“立”起来;从学生生活出发,将数学与学生的真实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的兴趣“舞”起来;从学生思考出发,让学生真正经历数学思考的过程,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正是因为潘老师的教学注重从学生出发,才让“静止的”教材有了“丰富的”课堂表现。
下午的第二节课是浙江省海盐县实验小学教育集团副校长顾志能老师上的《三位数乘两位数》的练习课。在你们的日常教学中,练习课往往就是学生做大量的练习题,学生们苦不堪言,往往效果也不见得有多好;要把练习课上成教研的公开课,更是觉得难度很大。顾老师的这一节课为我们提供了很好的范例。他首先用“计算能手、计算高手”的评价方式很好地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然后,引导学生口头编了7道三位数乘两位数的式题。在这7道题中,首先让学生观察其中哪些是可以通过口算得出结果的,然后通过口算解决了其中的4道题。剩下的3道题也不先计算,而是让学生通过估算来进行结果的大小排列,这样又锻炼了学生的估算能力。重点通过402×31这道精心准备的题来进行深化,让学生通过这道题中的5个数字进行重新编组,使得答案比原来的答案要小,并找出其中的最小的那一个,在这一过程中,极大地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观察、思维和表达等能力。最后通过三位数乘两位数中答案最大的题目(999×99),而解决了答案的位数、估计答案的可能性及介绍古人的计算方法等。顾老师的这一节练习课,口算、估算、笔算样样齐全,学习过程丰富,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和提升。
一天紧张而充实的学习结束了,晚饭后,抓紧时间去了一趟成都著名的景点“锦里”。锦里充分展现了成都深厚的历史底蕴,红红的灯笼映衬着古老的建筑和街道,路边的小摊出售着纸扇、石砚、糖人、皮影等琳琅的商品和特产……可惜天公不作美,还才逛了不远,突然而至的一场雨让我们“落汤”而回。
第二天,4月20日,我们和其他很多老师一样,也早早地来到了会场——空军大礼堂。大家还在等待的时候,8时过2分,一阵剧烈的晃动突然袭来,大家立刻反应过来:地震了!当时我坐在会场右边的第一排的最右边的第一个位置,1米左右就有一个双扇的木制应急门,当时门还未打开,有两三个女老师着急地推门却怎么也推不开。我一边招呼其他的人“快跑”,一边飞起右脚,连踹三下,将门踹开了(这应该不算是破坏国家财物吧,后来我还检查了一下,只有锁被踹烂了,门基本上无大碍)。人流将我“挤”出了门,来到了外面的空地。听课的老师很快都疏散了出来,其他楼房中的人也纷纷从楼上跑了下来。经历了xx年的“512”汶川大地震,大家的心理承受能力明显地提高了不少,在外面停留了十来分钟,大家仍然记挂的是自己的位置,看到没有什么后续的反应(可能是距离的原因,大家觉得震级不是很高,当时没有引起重视),又纷纷回到了礼堂,准备继续听课和学习。会议的主持人在开场白中,称刚才的地震为一个“小插曲”,上午第一节上课的江阴市实验小学教导处副主任强震球老师还一再申明“刚才的震动与自己无关”。不过,逐渐传来的消息,让大家了解到是距离成都150公里的雅安发生了里氏7。0级的地震,震源深度只有13公里。如此近的距离、如此强的震级,让大家的心里不由得忧虑起来。第一节课刚开始一会儿,会议的主办方和空军的管理人员就上台宣布,由于地震和余震的影响,所有的大型会议、活动一律取消,所有人员就地疏散。我们也就离开空军大礼堂,最遗憾的是我们大家都最想听的吴正宪、张齐华两位老师的课没有能学习!
地震发生后,第一时间最想念的是远在资中的家人的情况,特别是听说资中的震感比成都还要强,就更放不下心了。妻子不在家,只有儿子和岳母在家中,不知道他们怎么样?只和妻子发了条短信,家中的电话老是打不出去,一直打了好几次,终于接通了,听到儿子的声音,才放下心来,他说他反应还很快,在地震发生时还叫外婆一起跑到了楼下的空地,不过现在又回家了,我交待了几句,并让他和外婆暂时不要呆在家中。我们学校的校长也在第一时间给我们发来了短信,告知消息并提醒我们要注意安全,让我们觉得非常感动!
结束此次难忘的成都之行,我们一行人又匆匆地踏上了回家的旅程,终于在中午12点50多回到了资中。一下车,感觉资中有一种从未曾有过的亲切!
20xx年4月21日至23日,我很荣幸的参加了在z区举办的,农村小学数学“关注常态、聚焦高效”课堂教学研讨会,在会上13位教师采用“同课异构”的形式为我们展示了身边的计算课的常态课堂。农村联小、村小的教师能走上全市的课堂和省市教学能手同上一节课,近距离的感悟名师的指点,史无前例。与会教师之“多”,实为罕见,整个会场,挤得水泄不通,坐两人的位子都临时安排了3个座位,走道处都挤满了听课的教师。听课教师几乎都提前1个小时到达会场,详细记录,仔细聆听,认真思考,会场秩序之“好”,绝无仅有。在这样激情高涨的会场里,我能欣赏到每一位献课教师的执教艺术,能为课堂中出现的每个问题质疑思考,能领略献课教师们的课前构思及课后反思,更能聆听教研专家高屋建瓴的评课,能够和教研专家们、联小、村小老师们一起关注、反思常态课中的计算课教学,我有以下感悟:
从执教老师的课前思考可以感受到他们是如何利用教参、把握教材的。特别是z老师、z老师谈的课前思考,给我印象最深刻。他们既思考了学生已经学会了哪些知识,找准学生的实际的知识起点,又站在学生的位置思考教材是不是适合学生生活实际,如z老师在执教《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时,因为教材中“八分之三张饼的说法不符合生活实际,不是生活中的自然状态,加之一块饼与八分之一张饼模糊,难以区分,就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学生需要什么,大胆取舍了教学情境。正所谓:情境是知识的外衣,算理是算法的拐棍。
计算课教学本身就乏味,教师不乐意上,学生不喜欢学。z老师为我们指明了上计算课的方向:“有情、有趣、有法、有效。”用数的组成、直观图形,当拐棍,理解算理;用分层练习、小组竞赛、容易沟通的语言,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复习导入,重视口算;
2、尝试解决问题,加强估算,探索交流归纳过程、理解算理;
3、巩固应用,分层练习。
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尝试,主动去探索问题,教学可采用“讨论式”、“合作式”等教学模式,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思考和发表意见的机会,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几位名师的教学语言,简洁有力,富有鼓舞性和亲和力,给我们的课堂指明了方向。
名师的课堂引领我们注重课堂上的每一个细节,细到每个环节的预设、学生回答问题的每一句话,名师们都用敏锐洞察力,机智的教学方法引导着学生去探索、理解、归纳数学知识。
于科长的每次画龙点睛般的点评,都把会议推向高潮,她一针见血的指出:课堂教学要找准学生的起点,把握本课的切入点,关注知识的重点,抓住课堂生成点,突破知识的难点,落实学生的终点,不可平均用力,教师不要包办,要引导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用自己的方法总结归纳算理,优化算法。
于科长还语重心长地劝勉老师们:要总结梳理数与代数中的'整数、小数、分数四则运算的知识体系在各册的分布情况及规律,这正是指引教师增加深厚的知识储备,在课堂的深度和宽度上下功夫,可谓用心良苦啊!我的心灵又一次被震撼了,王善宏老师的“学校而不叫教校”的富有哲理性的话语,令人深思;吕慎光老师的幽默机智的点评,催我们思考;z老师说的:“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换之后我们就都拥有了两种思想。”我愿意带着专家们给我们的这些思想,踏踏实实走好教学教研之路。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创设良好的课堂情境,这样可以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使课堂气氛活跃,师生关系和谐,学生求知欲旺盛。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一个优质的情境,也是上好一堂课的重要前提。
二、根据信息,提出问题。
问题是学生思维的动力,所以在教材提供的信息中,让学生发现问题,进而提出问题。但问题要“问在有疑之处”、“问题有启发性、针对性”。
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猜测——验证——结论)猜测:可以让学生有预见性,激发思维。
验证:也就是求证的过程,经历从发现到感悟理解的过程,进而最终解决问题。
结论:则是通过学生的验证从而归纳、总结、概括,点明规律性的东西,即本课的重要知识点。
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尽量放手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凡是学生能够探究得出的知识教师不要直接告诉;学生能够独立思考的问题教师不要暗示;学生能独立操作的教师不要代替。应给学生提供充分的自主探究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根据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自主地去探究,去发现有关数学知识。教师在这过程中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使数学学习成为学生的主体性、能动性、独立性不断生成、张扬、发展、提升的过程。
四、拓展练习,巩固提升。
主要是深化、提高所学知识,达到迁移运用,举一反三的作用。这部分主要遵循学生由浅入深、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五、学后感悟(收获)。
一堂课下来,最后应该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个及时梳理的习惯,所以在每堂课临近结束的时候,要适当留出一点时间,让学生“畅所欲言谈收获”,其实这个过程就是让学生梳理知识的过程。
高效课堂认为学生是数学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的学习应是发展学生心智、形成健全人格的重要途径。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不同学习内容,让学生采取掌握、接受、探究、模仿、体验等学习方式,使学生的学习成为在教师指导下主动的、富有个性的过程。
高效课堂认为教材是数学教学过程的重要介质,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应依据课程标准,灵活地、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包括教科书、校本资源在内的多样化课程资源,拓展学生发展空间。
高效课堂下数学教学过程的核心要素是加强师生相互沟通和交流,倡导教学民主,建立平等合作的师生关系,营造同学之间合作学习的良好氛围,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创造有利的条件。因此数学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而互动必然是双向的,而不是单向的。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讨论是情感交流和沟通的重要方法。教师与学生的讨论,学生与学生的讨论是学生参与数学教学过程,主动探索知识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高效课堂要求教学要依照教学目标组织学生充分讨论,并以积极的心态互相评价、相互反馈、互相激励,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发挥集体智慧,开展合作学习,从而获得好的教学效果。我认为高效课堂下教师高超的教学艺术之一就在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情感,使之由客体变为主体,使之积极地、目的明确地、主动热情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
课堂上教师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形式,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主体。学生在小组内相互讨论、评价、倾听、激励,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群体磨合后的智慧,必将大大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另外,教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参与到学生中间,及时了解到、反馈到学生目前学习的最新进展情况。学生出现了问题,没关系,这正是教学的切入点,是教师“点”和“导”的最佳时机。通过学生的合作学习和教师的引导、启发、帮助,学生必将成为课堂的真正主人。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真诚交流意味着教师对学生的殷切的期望和由衷的赞美。期望每一个学生都能学好,由衷地赞美学生的成功。我认为,作为教师,应该在数学教学过程的始终,都要对学生寄予一种热烈的期望,并且要让学生时时感受到这种期望,进而使学生为实现这种期望而做出艰苦努力。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以肯定和赞美的态度对待学生,善于发现并培养学生的特长,对学生已经取得或正在取得的进步和成绩给予及时、充分的肯定评价,从而激发学生的自信心、自尊心和进取心,不断将教师的外在要求内化为学生自己更高的内在要求,实现学生在已有基础上的不断发展。
“教育是植根于爱的(鲁迅语)”。“聪明的教师总是跟在学生后面;愚昧的教师总是堵在学生的前面。”
为了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的提问,教师不必作直接的详尽的解答,只对学生作适当的启发提示,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找出答案,以便逐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自学习惯。课上教师应该做到三个“不”:学生能自己说出来的,教师不说;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做到的,教师不教。尽可能地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自己去理解、感悟、体验,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认识,激发学生的数学情感,促进学生数学水平的提高。
总之,面对高效课堂,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课程,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it"、学会创新,这只有这样,才能让高效课堂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
小学数学内容虽然通俗易懂,但对于小学生来说是很抽象的,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内容举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典型事例,从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实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具体化。
二、创设生活化教学情境。
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了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之中,解决实际生活中所遇到的问题,因此,教师应该注重教学内容与生活的联系,创设生活化的教学情境,营造具有活力的学习氛围,让课堂教学更为真实地贴近生活,从而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以达到数学教学的.良好效果。
三、转变教学模式。
小学数学教学多数采用“填鸭式”教学模式,这必将会限制学生的思维空间,使学生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限制。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工具来转变教学方式,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设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生活问题,让学生参与其中,从而拓宽学生的思维。
四、做好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就是根据具体的生活现象来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解释这种现象,这种教育模式不仅能够将学生的生活与学习紧密地联系起来,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的思维,实现小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提升。综上可知,我们可以清楚地认识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需要进行生活化教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所学知识的生活化体验,同时,在教学方式上也要进行生活化,让学生充分感受到知识的力量,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有效发挥数学的魅力和价值。
作者:杨青谢志刚单位:吉林省敦化市第二小学校吉林省敦化市第三小学校。
2011年10月21日,在明珠小学听了两节数学课,使我深刻地感受到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的生活化、艺术化。就此,谈一谈我个人听课的一点肤浅的体会。
两节课无论是新课引入还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整个学习过程都交给学生,把活动作为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力争让学生在独立观察、认真思考、相互交流、小组讨论、交流等多种形式的活动中,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整堂课,体现了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生学有所得。更能体现数学是生活中一种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进而让学生感受到数学的重要性,生活处处皆数学。
这些课在教学过程中创设的情境,目的明确,为教学服务。例如:实验小学的袁树芳老师上《异分母加减法》时,袁老师提到了防止沙漠化,就要植树造林培养学生保护环境的意识,让学生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并运用于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古人云:“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牛晓坤老师提出疑问,设置悬念,启迪他们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激起他们探索、追求的浓厚兴趣。促使学生的认知情感由潜伏状态转入积极状态,由自发的好奇心变为强烈的求知欲,产生跃跃欲试的主体探索意识,实现课堂教学中师生心理的同步发展。揭示知识的新矛盾,让学生用数学思想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使他们在质疑中思考,“山重水复疑无路”,在思考中学到知识,寻求“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效果。总之,这些展示课的授课教师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为学生创设现实的生活情景,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的教学模式,让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体现了新课程的教学理念。在以后的教学中,我将更加努力学习,取长补短。
工程学校。
葛密茹。
陶行知说过: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构建理想课堂模式本着“先学后教”“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原则,根据四个实际,即1.面向教材实际。根据教材内容特点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2.面向学生实际。根据学生学习的个性特点采取不同的指导方法,学生背景不同,性格各异,千差万别,要因材施教,因宜施教,因需施练。3.面向教师实际。根据自己性格特点、知识结构、教学能力,选择适合自己个性特点的教学方法。4.面向学校实际。学校经济实力不同,办学理念不同,发展水平不同,根据学校的硬件软件所提供的条件、人文环境,确定教学手段。结合三个特点,即小学数学的学科特点,学生的认知特点,教学的多元目标特点,探讨我的课堂教学,倡导以个体自学与合作探究相结合的“五步教学法”模式:
衔接迁移。
——尝试探索——展示反馈——导疑启思——演练拓展。
1.衔接迁移:数学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学科,每节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是前一节课的发展,又是后一节的课的基础。新课燕尔,找准新旧知识的联结点,设计与新课有关的概括性强,具有承上启下的知识,引导学生温故知新,作好知识的正迁移,使学生在最易接授知识信息的最佳时间内,快速而简捷地进入新课学习。例如:在教学“小数加、减法”时,要先复习“整数加、减法”,引起学生对“相同数位对齐”、“进位”、“退位”等相关知识的回忆和再现,为学习新知识做好知识上的准备。
这是课的第一个环节,是连接新旧知识的纽带,适合而有效的温故要做到“三不”:1.不要太多太杂。要简捷明了一针见血,多而杂会难以抓住引出新知识的要点,影响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心理和知识准备。2.不要太难太繁。温故是唤起学生对旧知的回忆、再现、引出新知识,沟通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太难太繁会把师生的精力纠缠在答题的正确与否上,冲淡了重点,影响学习新知识的情绪准备。3.时间不要太长。(不超过5分钟)时间过长,学生易松懈,易乏味,思维易进入消极状态。
遵循五个原则:准确性原则;简捷性原则;迁移性原则;直观性原则;系统性原则。
2.尝试探索:这是课堂的第二个环节,在这一环节中学生完成认知上的需要,获取基本知识形成基本能力。布鲁纳说过“探索是数学的生命线”,数学教学中最可贵的就是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意识、毅力和能力。为此,教师要积极为学生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创设问题情景,提出具体要求,指导学习方法,鼓励学生或看书自学,或同桌商量,或小组探讨,大胆尝试,体验学习的艰辛和乐趣,失败和成功,使更多的学生会自主学习。本环节可采用下面学习形式:
(1)个体自学:个体自学就是让学生自己去发现问题、研究问题、探寻知识。自学时,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基础、习惯、水平、方式、速度去圈圈点点、画画写写、谈谈想想、做做说说,对自已经懂的内容进行整理、归纳,同时将不太理解的内容画出来,以求解答。
(2)小组学习:在自学的基础上,提出个体无能解决的疑难问题,与同伴商讨或以学习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尽量引导学生在组内协助解决。
(3)全班学习:在个体自学及小组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进行全班交流展示,达成共识。鼓励全员参与、团结互助,自由争辩,取长补短,使每一个学生都能达到学习目标。
遵循五个原则:独立性原则;主动性原则;合作性原则;探究性原则;创造性原则。
3.展示反馈:这是课的第三环节,让学生个人或者小组选派代表交流学习情况,注意让更多的学生参与交流,尽量让学生各抒己见,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会说,说思考探索过程,说获得结论的根据,说学会了什么,疑惹的问题是什么。
遵循四个原则:(1)师生平等、融洽感情;(2)既有倾听、又有争论;
(3)提倡竞争、深化参与;(4)积极评价、互相学习。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具有一定的自主性,他们在交流中学知识、学方法、学思考、学合作、学记录、学克服困难的毅力。
4.导疑启思:这是课第四环节,完成两项任务。一是针对学生交流反馈的信息,发现学生的认知盲点,准确掌握学情,进行有针对性的集中指导讲解。讲到学生的需要处,讲到学生的困惑处,讲到学生的疑难处。二是提出有价值的思考性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愤”即积极思考而又搞不懂的一种状态。“悱”即“口欲言而未能”的一种局面。善于引导、巧妙点拔、及时鼓励、适时启发,放得开,收得拢。诱发学生从多角度、多方面地思考问题,启思开智,达到“引而不发跃如也”的教学效果。从而使学生养成善于学习、勇于思考、肯于动脑的习惯。
遵循五个原则:启发性原则;冲突性原则;思考性原则;生成性原则;互动性原则。
5.演练拓展:这是课堂教学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巩固升华阶段。演练包括练习和作业两部分。马芯兰说:“没有练习就没有能力。”鼓励学生自己设计习题,自练、互练,不断弱化习题的“应试”味道,强化练习的生活应用价值,提升习题的品德教育功能。
练习要注意六点:1.突出练习的目的性。围绕教学目标安排练习。2.讲究练习的阶梯性。注意由易到难,由简到繁,梯次安排。3.注重练习的多样性。从不同角度和侧面进行多样性练习。4.注重练习的趣味性。设计有情趣、有情节、有吸引力的练习。5.注重练习的发展性。提供灵活运用知识来解决综合性或富有思考性的题目,扩大学生的视野,拓宽知识。6.重视练习的调控反馈性。及时反馈,形成正确的知识结构,熟练技能。
作业要注意三点:1.作业量的把握要少而精,不要在量上吓倒学生,分层布置,因人而异,让优等生有发挥的余地,学困生也有成功的可能;2.作业形式多样化,有动手操作的、有动脑思考的、有上网查询的,使每个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能发挥各自的特长;3.鼓励学生设计个性化的自主作业、小组协作完成的作业。让作业不再成为学生的负担,愿学生从作业中体验学习的乐趣。
遵循五个原则:体验性原则;激励性原则;开放性原则;发展性原则;实效性原则。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257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