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心得也是一种反思和思考的过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如果你对学习心得的写作不知从何入手,不妨浏览一下以下范文,或许会对你有所启发。
2020年的春节注定不平凡!因为它---“新型冠状病毒”的降临令全国数万人遭受病毒的侵扰,超过两千人死亡,疫情迅速蔓延至全国各地。令本该是温馨和谐的团圆时刻,变成了万巷人空,人人自危的全民“抗疫战争”。这是继2003年的非典以来,全国上下面临的第二个难题。疫情初期,很多人逃离湖北、武汉地区,怕给自己和家人传染。同时也有很多人奔赴疫情发起地开展医疗、物资、防疫等等方面的援助,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逆行者”!
我的妈妈是一名平凡的社区工作人员。大年三十的时候,就接到了上级关于春节期间疫情严重,不能放假休息,需要继续工作的通知。她每天为社区的居民们测体温;阻拦随意进出社区的流动人员;宣讲防止疫情传播的小知识,安抚惊慌失措的老人;挨家挨户的排查登记社区内是否有来自湖北地区的外来人员;和街道领导一起为社区内的低保户送去蔬菜、菜油、大米和面粉......
妈妈每天都加班,回来的很晚。每次我和哥哥看完了《新闻联播》的时候,就竖起耳朵,迫切的想听到那熟悉的脚步声。因为我知道——这个时候归来的人一定是我的妈妈!我迫不及待的打开门,看到妈妈疲惫的身影,真想立刻冲上去给她一个大大的拥抱啊。可是妈妈微笑着说:“要先消毒哦。”我赶忙拿来酒精喷壶,给妈妈全身消毒。然后拉着她问:“妈妈,你每天都不在家,我们都想你了,就不能休息一天陪陪我们啊?”妈妈一边用香皂洗手,一边摇摇头说:“可是有很多人,更需要妈妈,我还有很多工作需要做啊。”
吃饭的时候,我对她说“新闻上都说了,不让出门,待在家里就是为国家做贡献,你还上班,就不怕给自己传染病毒吗?”妈妈想了想,放下碗筷,指着电视里的医护人员说:“你看他们,都是有家的人,都是别人家的孩子,也都是别人家的父母。可是他们不顾自身的安全放弃了安逸的生活,从全国各地支援武汉,这是一种舍小家,为大家的伟大情怀,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所以,我要像他们一样,努力做好我自己的本职工作,尽我最大的力量,避免更多的人被感染。那你说,我是在家休息,还是继续上班呢?”
我听了,既感动,又委屈,沉默着,纠结着也思考着她的问题。
说句实话,看到新闻里那些“逆行者”心里确实很感动,觉得他们非常了不起。可是,当自己的妈妈冒着可能被感染的风险,还要出门工作的时候,我的心里真的好害怕,很犹豫,深怕她累倒,或被病毒打倒......妈妈看着我红着眼不说话,又说“不是有你和爸爸给我消毒嘛,我按照要求佩戴口罩,又勤洗手,注意自身防护,你们放心吧。”说着指了指电视里的医务人员的胸前佩戴的党徽,说“看,他们都是共产党员啊!妈妈也要写入党申请书,也要成为一名为人民服务的党员!”这时候,我看到妈妈的眼里闪着光。
2020年的春节,注定是不平凡的。很多人向死而生,逆行武汉。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换取国家的安宁,向着疫情发起冲锋。爸爸和我待在家里不出门,也是我们的平凡的小贡献。在新闻里,在身边,我在平凡的人身上看到了不平凡的事迹、看到了坚持、看到了温暖!此刻,我心里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话“盼春来!”
我认为妈妈——也是一位“逆行者”!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
a.三民主义。
b.毛泽东的思想。
2.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方法和方法是。
a.一切都是从实际出发的。
b.理论与实际联系。
c.实事求是。
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3.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人。
b.人民群众。
c.反帝反封建。
d.农村包围城市。
4.中国革命的主要形式是。
a.和平竞争。
b.和平过渡。
c.议会的斗争。
d.武装斗争。
5.新中国成立初期,解决土地问题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b.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
c.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
d.封建主义与人民群众的矛盾。
6.过渡期总路线的主体逐渐实现。
a.社会主义工业化。
b.农业社会主义的改造。
c.对方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7.毛泽东主张企业建立两参一改三结合制度。其中两参是指。
a.领导干部参加劳动,技术人员参加管理。
b.技术人员参加劳动,工人大众参加技术改革。
c.干部参加劳动,工人参加管理。
d.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技术改革。
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和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社会性质上最基本的区别是。
a.领导层不同。
b.基本矛盾不同。
c.经济基础不同。
d.根本任务不同。
9.邓小平在1987年遇到西班牙客人时,正式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构想,其中第三步是。
a.国民生产总值比1980年翻了一番,解决了人民的衣食问题。
b.到20世纪末期,国民生产总值再加倍,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
c.到21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
d.建党百周年时,使国民经济更加发展,各制度更加完善。
10.中国梦最核心的内容是。
a.经济发展、社会和谐、文化繁荣。
b.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c.民主健全,科技进步,教育公平。
d.劳动收入,总是养活,居住。
1.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是什么?
2.简述党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经验教训。
3.为什么中国长期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
1.d2.b,3.a,4.d,b,6.a,7.c,8.c,9.c,10.b。
1.(1)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
(2)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
(三)保护民族工商业。
2.(1)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征的社会主义建设之路。
(2)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必须适应国力,不能急于求成。
(3)要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度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条件下党的自我建设。
(4)要坚持对外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
3.(1)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发展社会生产力,建立社会主义物质技术基础。
(2)必须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完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
(3)现在的时代特征和国际环境,中国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也需要经历更长的时期。
“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是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的主题,是贯穿讲话的红线。习近平总书记8次强调不忘初心,始终强调“赤子之心”,告诫我们“吃水不忘挖井人”“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道理。他指出,我们党走过95年的历程,但我们要永远持续建党时中国*人的奋斗精神,永远持续对人民的“赤子之心”,这充分体现了我们党一心为人民,一切为民族的奉献精神。
我是一名来自西藏的党员干部,从父辈的口中亲耳听到过中国*带领西藏人民翻身得解放的故事,我自己也亲身体会到社会主义新西藏在中国*的领导下发生的翻天覆地变化。1951年5月23日,西藏和平解放。从此,祖国西南边陲120万平方公里的雪域高原,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喜马拉雅山再高也有顶,雅鲁藏布江再长也有源,藏族人民再苦也有边,*来了苦变甜”,从此百万农奴走上了幸福生活的康庄大道。
西藏和平解放xx年来,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全区各族人民顽强拼搏、艰苦奋斗,使西藏从黑暗走向光明、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走向民主、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从封建农奴制社会直接步入社会主义。走出了一条贴合实际的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取得了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的辉煌成就,在雪域高原创造了社会进步的人间奇迹,在中华民族历写下了浓墨重彩的恢宏篇章。
近年来个性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新时期党的治藏方略,西藏各方面取得飞速发展,开创了和谐稳定、科学发展、民族团结、宗教和睦、民生改善、生态良好、党建加强、边疆巩固的良好局面。这些翻天覆地的巨大变化告诉我们一个真理,那就是没有中国*就没有社会主义新西藏,只有坚持中国*的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西藏才会有繁荣进步的这天和更加完美的未来。如今的西藏今非昔比,党员人数从最初8人到32.5万人,拥有基层党组织1.6万个,基层党委1千个,党总支5000多个,党支部1.5万个,他们是西藏发展稳定的中流砥柱。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讲话最后,习近平总书记借用屈原《离骚》中的一句,告诫全党同志“必须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永远持续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永远持续艰苦奋斗的作风”。
作为一名少数民族地区高校的思想教育工作者,要把个人的职业、未来的事业和党的事业紧密结合起来,自觉肩负起立德树人的重要使命,加强学生的信仰、信念教育以及感党恩、知党恩的教育,为党和国家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合格人才。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努力开创西藏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的新局面。
这个学期,我们接触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这门课,在郭老师的带领下,我们已经认真学习了这节课,老师的方式也很灵活,在上课之前会让我们分析一些事实,培养我们思考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包括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等等;第二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第三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第四章社会改造理论。进行了探索,在这次学习中,我们都受益良多。
通过对《毛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进程就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也了解到了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原因和经历的历史进程以及产生的重大理论成果;认识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各自形成的时代背景、实践基础、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指导意义;认识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同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毛泽东在民主革命时期领导全党确立了一条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由此保证了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改造的胜利。从1957年下半年开始,党的领导工作程度不同地背离了这条正确的思想路线,由此造成了社会主义建设探索中的严重失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条思想路线不仅得到了重新确立,而且有了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通过对《毛概》的学习,我们认识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形成和确立、基本内容。
在近代中国这样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东方大国里进行革命,无产阶级政党如何实现对中国革命的领导?中国革命应该走怎样的道路?革命胜利后建立一个怎样的国家?在《毛概》这本书中我们得到了答案。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在总结中国革命经验的基础上,解决了中国革命面临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创立了独具特色的新民主主义理论。
学以致用,实践真理。通过对这门课程的学习,我了解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真正含义:任何事物都有其特殊性,必须在原有事物基础上,根据实际环境因地制宜,才能避免教条主义的错误。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和科学发展观就是按着这条理论逐步发展的,并且这些理论经受住了实践的考验。这就告诉我们要懂得学以致用,用实践检验真理这也应该是我们以后对自己理论体系正确与否检验的最佳途径。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解放思想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与时俱进是党和国家发展的内在要求。这是党一路艰辛走来的理论经验,这也应该是保持党先进性的要求。对于我们来说,也应该以此来要求自己,做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要敢于接受新鲜事物,勇于承认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使自己跟上时代的步伐。通过这学期的毛概课程的学习,我明白了毛泽东思想是我国新我国民主主义,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在我国革命和建设正反面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发展起来的。
在学习这门课的众多章节中,我最喜欢也最收益的是“科学发展观”和“实事求是”这2章。科学发展观让我更深刻体会到“科学是第一生产力的硬道理。”特别是我国正在面临着促进经济发展和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双重压力,这就决定我国必须走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要走这条路就必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学习“实事求是”让我明白:不管做什么事都必须实事求是。而要做到实事求是必须解放思想。所谓解放思想就是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束缚去研究探索新的方向。
在这一个学期的学习中,我深深认识到毛泽东为党的创立和发展,为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他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渗透在人们的灵魂深处,在人类历史上很少有人像他那样,生前其思想即受到人们热情的颂扬和真诚地学习与运用,去世后更得到深切地尊重和广泛地传播。从各个方面的反映,各个角度的透视表明:毛泽东思想的影响表现在现实生活中,她是改革开放的理论源泉;也表现在空间的拓延上,将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的理论原点,成为人类社会精神寻求归宿的一座丰碑。
小时候,印象很深的一点就是几乎每家每户堂屋最显眼的位置总会看到一幅长得一摸一样的墙画——毛泽东头像,那时候搞不懂为什么这个人这么受崇拜,后来明白了。他不仅是一个满腹谋略的军事家,更是一个才气纵横的思想家。曾经读过一本外公留下来的《毛泽东选集》书本有点泛黄,散发着陈年的味道,里边有不少外公写的笔记,令我惊异的是,一篇不到100字的文章,竟然可以挖掘出如此多的东西,他的创见及战略远非常人所能及的,怪不得当时都把学习毛泽东思想看成必修课,掀起了一股思想热潮。几十年后的我们,远离了革命战争年代,仍然在学习着那些闪烁着智慧的毛泽东思想,可见它的价值非同一般。今日和同学们讨论学习过后,更是体会尤深,作为当代大学生,我们应该在继承先辈的优秀思想的基础上,结合时代特征,用有力的思想武器武装自己,承担起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经过一个学期全面系统的学习,我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同时也对毛泽东本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毛泽东思想武装了我们的党,哺育了几代人,将中华民族引上独立、强盛的发展道路。毛泽东的历史功勋永垂千古,他的伟大精神、伟大思想是我们最宝贵的财富。结合新的实践,学习毛泽东思想,不断地从中汲取理论营养和智慧力量,对于加强党的建设,对于推进我们伟大的事业,对于提高个人的理沦水平、工作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他的思想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我们的思维,影响着我们的学习和生活,影响着无数中华儿女。
第一,学习毛泽东思想,是贯彻落实十六大精神,实现新的伟大历史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毛泽东思想不仅指引我们取得了民主革命以及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而且对于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然具有重大指导意义。有的人认为,目前我国已经进入新的历史时期,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毛泽东思想是在革命战争年代产生的理论,就是建国以后的思想,也是计划经济时代形成的,现在“过时了”、“用不上了”。这完全是一种误解。毛泽东思想是历史的产物,历史不能割断。今天的中国是从昨天的中国发展而来的。如果不了解中国的昨天,就不能把握中国的今天。更何况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产物,它跨越民主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两个历史时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其基本原理和立场、观点、方法,具有普遍意义,并没有“过时”。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党所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所担负的历史任务虽然发生了巨大变化,党的自身状况也发生了许多变化。但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灵魂、基本精神实质,诸如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搞好物质文明和精冲文明建设,弘扬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等光辉思想仍然是我们须臾不可缺少的。
第二,学习毛泽东思想,与兴起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新高潮相互联系、密不可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坚持与发展、继承与创新的历史过程。如果把学习毛泽东思想同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对立起来,割裂开来,认为只要学习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就行了,学不学毛泽东思想“无关紧要”,这种看法是错误的、片面的、有害的。如果割断历史,不学习毛泽东思想,也就不可能真正学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我们要充分认识其内在联系,一定要结合好、学习好、运用好。
第三,学习毛泽东思想,对于全面正确地评价毛泽东同志、评价党的历史具有十分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有的同志把毛泽东同志晚年犯的错误,同毛泽东思想等同起来,否认毛泽东思想是科学、是真理。这种看法本末倒置,以偏概全,也是错误的。毛泽东同志晚年确实犯有错误,但是他的错误毕竟是一个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在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防止党和国家改变颜色的过程中所犯的错误。纵观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一切文明成果,既包括对经验的总结,也包括对教训的汲取。在落后的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是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供借鉴,在复杂的国际环境中怎样确保党和国家永不变色,更是一个重大而崭新的课题。在摸索前进的征途上,错误是难免的。毛泽东思想是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总结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经验,包括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而形成的科学体系,这个科学体系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我们要把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与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
能不能正确评价毛泽东思想和党的历史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原则问题。苏共之所以垮台、苏联之所以解体,就是从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否定苏共历史开始的,最终自己否定了自己。从苏共垮台、苏联解体的沉痛教训来看,我们党对待党的领袖、党的历史的态度是完全正确的。我们要继续警惕否定毛泽东思想、否定毛泽东同志历史地位、否定党的历史的错误倾向。
毛泽东是我国乃至世界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为我们党的创立和发展,为我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建立了不朽的功勋,同时也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的进步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他提出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其影响广泛而深刻地存在于我国社会的各个方面。尽管毛泽东晚年犯了一些错误,可瑕不掩瑜,毛泽东的历史地位不容否定!正如巴基斯坦前总理本·布托所言:“像毛泽东那样的人物,在一个世纪,也许一千年里只能产生一位,他们占领了舞台,以天才的灵感写下了历史的篇章。毫无疑问,毛泽东是巨人中的巨人。”
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新时期中我们仍然要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首先,作为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的毛泽东思想将永远是我们党的指导思想;其次,坚持毛泽东思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就是坚持其指导下的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再次,我们要坚持马列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因为三者存在着必然的内在联系,是有机的统一体,是一脉相承的关系;最后,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民族团结和振兴的精神支柱,它将继续激励着中国人民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断奋斗。在了解毛泽东本人和学习毛泽东思想时我们必须保持严肃的学习作风,端正学习态度,这是对我们伟大领导人的尊重,也是对毛泽东思想的尊重。
学好毛泽东思想,了解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基本原理,掌握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可以使我们更好的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建设历程,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经验,同时掌握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发展规律,最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奋斗终身。我们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有责任也有义务学习好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校园生活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把毛泽东思想贯穿于大学生活的始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
就拿不平凡的2008年来说,1月25日,湖南地区的雪灾给当地人民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三位烈士的牺牲,这让我们久久不能平静;3月14日,__分子对__地区的经济和受害者的心灵造成严重的创伤,让我们痛心;最牵动全国乃至全世界人民心的,莫过于5月12日发生的四川汶川的8.0级强烈地震,看到那么多死难的同胞,看到那一片片的废墟,我们的心痛都不知道是什么滋味。有那么多是和我们一样正是花样年华的青年,而又有那么多是祖国未来的花朵。他们都没来得及绽放出他们最鲜艳的花朵,没释放出最迷人的芳香。就早早的枯萎了。但是这么多的伤痛,没有压倒中国人的心。在中国共产党的科学领导下,照片那个过人民上下一心,众志成城,共同抗击灾难。在共产党的一声号令下,军民一家,全国上下同心,度过了难关。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在全中国人民的共同奋斗下,我们又成功的举办了2008年北京奥运会这一世界性的体育盛会。再说2010年,我们又把一届别开生面的上海世博会呈现给世界,把一场广州亚运会带给亚洲,带给世界。这都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指导下,依靠国人团结一致创造出来的。
共同的思想认识凝聚了中国人的心,体现了当代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体现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我们抗雪灾,反__,抗震救灾。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们维护了祖国的统一,抵御了灾难。
实践永无止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看房的理论体系,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不断深化,这个理论体系必将得到丰富和创造性发展。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中国的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解决了中国的一系列现实问题,同时也体现了一个民族的凝聚力和社会主义的优越性。
党的十五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指出:“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邓小平理论体系从强国富民出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指导,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国情为基础,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为经纬,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不断的奋斗!邓小平理论是经过漫长的时间和实践的检验而得出的适合我国新形势下的发展,是我国长期发展的指导思想和路线,比如,坚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一百年不动摇。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的改革,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发展了,综合国力增强了,社会主义发展了。改革开放即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在以信息化为基础的新技术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经济全球化趋势更为明显,表现为生产领域的国际分工和协作下不断深化和加强。国际贸易规模不断扩大,资本在国际间的流动速度不断加快,跨国公司迅速发展。为应对新技术革命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政府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政策,广泛的进行经济技术交流和合作。积极利用国外市场,资源,信息,技术和资金。深圳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充分的利用沿海的地理优势,实行对外开放,吸收外国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吸引外资,结合自己特有的优势,土地廉价,劳动人口多,优越的交通条件等。使深圳从一个小渔村一下子变成了国际化的大都市。但是,实行对外开放并不是一味的吸收外来的东西,而要处理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我们要始终要把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作为立足点。这是我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经验和重要原则。但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不是闭关自守,盲目排外。它们之间是相辅相成的。
坚持改革开放,要不断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随着我国外向型经济发展迅速,对外开放的程度不断扩大,我国与各国经济联系继续加深,贸易摩擦增多,对外开放的阻力加大等一些新的现象的不断出现。为此,必须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新发展,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把引进来和走出去”结合起来,扩大开放领域,优化开放结构,提高质量,完善内外联动,做到互利共赢。使国家的经济成为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经济全球化条件下参与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新优势。
改革开放四十年,四十年的悠悠岁月像一首流淌的歌,跌宕起伏,高潮不断。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沿海开放城市,经济特区,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这一系列的经济发展战略,都是因为改革开放为其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和综合国力的支撑。中国的发展大变样。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也飞速发展。
邓小平理论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得到了验证。邓小平理论是贯通哲学,经济政治学,科学社会主义等领域,涵盖了经济,政治,文化,党的建设等方面比较完善的科学体系。在邓小平理论的知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得到了很大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充分展现出一个大国的形象,这在处理国际中的大事中体现出来,朝鲜半岛核问题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中国发挥了一个大国在联合国中的重要作用。中国在改革开放的大潮中抓住了机遇,让中国在世界人民面前一展雄风,让世界了解中国。所以,中国人民应该以自己是一位中国人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
按照上级的统一部署,我们认真组织开展了党风廉政建设教育活动。通过学习,我对活动的重要意义有了一个更高的认识,使我对开展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和必要*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可以肯定地说,通过这次教育活动,使自己对相关内容在原有的学习基础上有了更进一步的提高,在一些方面拓宽了思路,开阔了视野,增强了搞好工作的信心。现就学习情况谈一点粗浅的认识和看法。
1、要*钟长鸣,筑牢防线。任何腐化、*行为都是从思想的蜕化开始的,都有一个思想演变的过程。因此,把牢思想这一关是最有效的预防,加强思想教育也是反腐倡廉的根本之策。我们一时一刻都不能放松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造。要认识到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好了能为民造福,用不好也能为自己造“罪”。
2、从严自律,http:///by/管住自己。当前市场经济的趋利*逐步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形形**的价值观不断充斥人们的思想,我们现在各方面的条件也有了很大的改善。但越是在这种形势下,越要保持清醒的头脑,越要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越要从方方面面严格要求自己。
3、自觉接受监督。失去监督的权力,必然滋生*;脱离监督往往会犯错误。党组织和群众的监督是一面镜子,经常地照一照,检查一下自己的缺点和不足,及时加以改正和纠正,对自己的成长进步大有裨益。
4、要有求真的精神。求真说到底是一种觉悟、一种境界、一种品德、一种精神,是分析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有力武器。
5、要有务实的作风。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实在人,既是处事为人的立身之本,也是创业为政的基本准则。一个人的能力有大小、职位有高低,但只要是踏下心来做事、实打实地做人,就能干出名堂。
6、要有实干的行动。遇到困难不缩手,干不成功不罢手,以实干求实绩,以实干求发展。科学的决策再加上实干的行动,我们的事业就能无往而不胜。
7、要有实际的效果。衡量工作能力的标准,主要是看实绩。
建党100周年前夕,七一勋章颁授仪式在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习近平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
七一勋章它是对共产党人多年如一日无悔付出、倾情奉献最好最生动的诠释,也是对党员们作出杰出贡献、创造精神财富的最高认可。这份名单里,有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汗水、忘我奉献的“时代楷模”黄文秀,战功赫赫的百战老兵王占山,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的“全国治沙英雄”石光银,帮助1800多名贫困山区女孩圆梦大学的“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张桂梅,最高荣誉的分量无疑是沉甸甸的,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颁授“七一勋章”,就是为了将闪亮的名字雕刻在时光的长河里、将卓越的功勋镌刻在历史的丰碑上,从而凝聚起共产党人磅礴的引领力量,激励广大党员干部争做先锋、砥砺前行,书写更多壮丽篇章。
从“一枝一叶总关情”的情怀中读懂“为民初心”,传“信念坚定”之火。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坚。信仰、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精神脊梁,是百年大党永葆生机活力的关键所在。中国共产党人为人民谋幸福,从来都不只是写在纸上、挂在嘴上,而是动真情、出实招、下真功夫。我们要像“活雷锋”王兰花和“小巷总理”林丹那样,涵养“立根原在群众中”的为民初心,牢记“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的不变初衷,把解决社区居民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作为毕生事业,把不断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为奋斗目标,听民诉、察民苦、解民难、暖民心,直面群众的期望与诉求,做党的初心使命的忠实践行者。
从“粉身碎骨浑不怕”的气节中读懂“斗争决心”,传“对党忠诚”之火。人之忠也,犹鱼之有渊。革命年代,有孙景坤、王占山、柴云振等民族英雄“勇往奋进以赴之,断头流血以从之”的坚毅;和平岁月,有黄宝妹、卓嘎等社会楷模“只要是为党和人民工作,再苦再累也值得”的坚韧,他们始终保持着赤子之心,用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是共产党人鲜明的政治品格,是老一辈共产党人留给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当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新的长征路上,依然需要我们保持斗争精神,磨炼斗争意志,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意识,在困难面前“不卑不惧”,挫折面前“百折不挠”,阻力面前“傲霜斗雪”,真正做到为党分忧、为民解困。
从“不破楼兰终不还”的使命中读懂“坚韧恒心”,传“奋斗担当”之火。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当代愚公”黄大发带领村民历时36年,在悬崖绝壁上开凿出一条“生命渠”;与荒沙碱滩不屈抗争40多年的石光银,在毛乌素沙漠南缘营造一条长百余里的绿色长城;工匠精神的杰出代表艾爱国,多次参与我国重大项目焊接技术攻关,攻克数百个焊接技术难关。他们用“水滴石穿、绳锯木断”的执着,“攻坚克难、舍我其谁”的担当,为党为国为人民挑战了一个又一个“不可能”。我们要学习他们埋头苦干、真抓实干的务实作风,学习他们攻坚克难、顽强拼搏的奋斗精神,以“不待扬鞭自奋蹄”的拼劲,肯担事、不推事,争做新时代干事创业奋进者。
从“蜡炬成灰泪始干”的牺牲中读懂“无私公心”,传“矢志奉献”之火。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无论是几十年如一日苦干实干的周永开、把全部身心投入到边疆民族地区教育事业的张桂梅,还是把生命奉献给脱贫攻坚事业的黄文秀,为捍卫祖国领土主权、维护国家核心利益壮烈牺牲的陈红军,他们的感人事迹,处处折射着共产党人不怕牺牲、公而忘私的崇高品质。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共产党人讲奉献,就要有一颗为党为人民矢志奋斗的心。”作为新时代的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立党为公”的奉献精神,养成“计利当计天下利”的胸襟,为了党和人民事业勤勤恳恳、任劳任怨,把党交付的工作当作一项事业去追求,勇于为党的崇高事业和理想献身。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理论家,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开拓者,是近代以来中国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是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核心,是领导中国人民彻底改变自己命运和国家面貌的一代伟人。”今天,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学习毛泽东的思想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指导思想。这是中国人民经过长期艰难探索而作出的正确抉择。毛泽东说过:从1840年的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的前夜,共计70多年中,中国人没有什么思想武器可以抵御帝国主义。中国人被迫从帝国主义的老家即西方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武器库中学来了进化论、天赋人权论和资产阶级共和国等项思想武器和政治方案,组织过政党,举行过革命,以为可以外御列强,内建民国。但是这些东西也和封建主义的思想武器一样,软弱得很,又是抵不住,败下阵来,宣告破产了。(参见《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513-1514页)。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在十月革命以后学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的那样:“马克思列宁主义,为中国人民点亮了前进的灯塔;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人民有了前进的主心骨。”经过28年艰苦曲折的斗争,我们党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新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也成为我们党的指导思想。毛泽东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开幕词中,向全世界庄严宣告:“指导我们思想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我们有充分的信心,克服一切艰难困苦,将我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共和国。”(《毛泽东文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50页)马克思列宁主义永远是引领我们不断前进并取得胜利的伟大旗帜。
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实际上就是阶级立场、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的方法。《毛泽东选集》第一卷第一篇就是《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写得多么深刻、多么透彻啊!如何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的方法,毛泽东是我们的光辉典范。今天,我们也十分迫切需要有这样一篇文章,分析当前我国社会的阶层状况、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指导我们开展新的伟大斗争。对于共产党来说,不讲马克思主义的阶级立场、阶级观点、阶级分析,就不是共产党了。特别是在国际上还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制度的今天,讲阶级分析是最大的实事求是。这也是敌对势力一听阶级分析、阶级斗争就火冒三丈,恨得要死、怕得要命的关键所在。
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历史任务,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指出:“共产主义的纲领就是消灭私有制,消灭阶级”;有人说,“你们的纲领实在好,如果你们不叫共产党,我就加入”;“很多美国人也要我们改名称,我们若是改了名称,他们就喜欢了。他们喜欢我们改成国民党,大概世界上最好的名称莫过于国民党了”。(《毛泽东文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6年版,第323—324页)说白了,共产党不讲共产主义了,那些反动派才放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具有十分强烈的现实针对性。我们一定要记住,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是向往共产主义的。这是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在新的历史时期,实现新的伟大任务,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必须坚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毛泽东在读《政治经济学教科书》时的谈话中说过:“马克思这些老祖宗的书,必须读,他们的基本原理必须遵守,这是第一。但是,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毛泽东文集》第8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109页)当然,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必须坚持。如果连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都否定了,还谈得上什么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还如何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还如何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是行动的指南,必须与实际紧密结合,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今年是十月革命胜利100周年。1917年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标志着世界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代。毛泽东指出,“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第一次胜利的社会主义十月革命,改变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方向,划分了整个世界历史的时代。”(《毛泽东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667页)1920年,上海的党组织起草了《中国共产党宣言》,提出:“共产主义者的目的是要按照共产主义者的理想,创造一个新的社会。……共产党将要引导革命的无产阶级去向资本家争斗,并要从资本家手里获得政权——这政权是维持资本家的国家的;并要将这政权放在工人和农人的手里,正如一九一七年俄国共产党所做的一样。”(中共中央党史资料征集委员会:《共产主义小组〈上〉》,中共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年版,第49—50页)这说明,中国早期觉悟了的共产主义者,已经敏锐地意识到世界潮流发生的根本变化,并坚定地选择了共产主义这条新道路。
20世纪中叶,随着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的不断深入,随着帝国主义势力的逐渐衰退,随着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中国革命的节节胜利,世界格局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这种变化使得“西方资产阶级的文明,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人民的心目中,一齐破了产。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让位给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主义,资产阶级共和国让位给人民共和国。这样就造成了一种可能性:经过人民共和国到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到达阶级的消灭和世界的大同”。(《毛泽东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471页)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以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选择的是社会主义制度,而不是资本主义制度,这是符合中华民族和世界的进步潮流的。但是,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取得胜利后,仍然存在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苏联和东欧一批社会主义国家改变颜色,就证明了这一点。
当前,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变化,新兴市场国家和一大批发展中国家快速发展,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这是近代以来国际力量对比中最具革命性的变化。同时,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对世界经济的冲击,使得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主义国家的渗透更加猖狂、更加多样化,国际局势变得更加错综复杂。但是,我们要始终坚信,社会主义事业是工人阶级和世界各国人民的共同事业,是世界进步潮流,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必由之路。我们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这样,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有了正确方向和充足底气。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宗旨,是毛泽东思想的核心和本质。毛泽东和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坚持人民的主体地位,坚持党的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毛泽东在党的七大政治报告中指出:“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毛泽东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1031页)他始终把和最广大人民群众取得最密切的联系,作为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和优良作风。
1945年7月,毛泽东在延安回答黄炎培提出的如何跳出“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的历史周期律的问题时,自信地说:“我们已经找到新路,我们能跳出这周期律。这条新路,就是民主。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只有人人起来负责,才不会人亡政息。”(参见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传》〈1893—1949〉,中央文献出版社1996年版,第719—720页)。
周恩来在《学习毛泽东》一文中指出,“毛主席坚持原则之中有两点值得我们学习:一、坚持方向;二、实现方向。方向的实现,只有一个人懂或者少数人赞成是不成的,要在群众中实现。要实现原则,就要使它具体化,使它能得到多数人的同意,多数人都来执行。坚持真理是会遇到困难的。毛主席不仅指出了原则,而且还制定具体的政策、策略来实现这个原则,每个历史时期的政策都是适合这个时期的。”“毛主席在坚持真理、实现真理中还有一个经验,就是他所提出的原则总是照顾大多数,为着大多数人民的利益。”(《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335、338页)。
毛泽东思考任何问题的出发点和归宿都是以大多数人民的利益为准则。他不仅考虑人民的根本利益,而且还考虑到柴米油盐等细枝末节。他不愧为中国共产党的伟大领袖。
对于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来说,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始终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苏联共产党的《联共(布)党史简明教程》的结束语中,曾经引用古希腊英雄安泰的故事——安泰力大无比,但是这力量来源于他的母亲大地之神盖伊。安泰是在空中被对手杀死的,因为他的双脚脱离了大地,也就无法补充和吸取能量了。如果把共产党比作安泰,人民群众就是大地母亲。不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共产党就会失去人民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就会一事无成。回顾苏联共产党的历史,真是一语成谶!
因此,我们要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就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赢得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和拥护,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毛泽东在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伊始就说过:“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没有这样一个核心,社会主义事业就不能胜利。”(《毛泽东文集》第7卷,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第303页)这是被历史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我们要坚定不移地改革开放,进行新的伟大斗争,实现新的伟大任务,必须按照党的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要求,全面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加强干部队伍建设,抓好关键少数。
“纵观千古存亡局,尽在朝中任佞贤。”这是多么深刻的道理和活生生的现实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关键在党。我们必须增强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自觉,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实践证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是有这个能力的,一定能够使我们党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开辟与形成提供了思想准备。自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以来,它已成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具有长久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值此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深化对毛泽东思想时代价值的认识,对于进一步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本领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过程来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结果。它是当年那个时代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其理论来源、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到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东移到俄国后,列宁指导十月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列宁关注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纲领。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产生了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又进一步东移到中国等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催生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此后,中国共产党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是挽救和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
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只具备一个要素即理论来源或理论基础是进行不下去的,必须是两个要素的互动,即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来源或实践基础(这个实际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当时的中国国情、当时的中国革命运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只有明确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这两个来源或基础,才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有关问题,也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髓。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2]这一阐述深刻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时代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在不断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并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时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并制定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正确方针和策略。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等各方面原因,当时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十分盛行,导致中共中央接连出现“左”的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给党造成惨重损失,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同各种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特别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及科学的思想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同时,围绕这一科学理论展开了多方面的论述和理论创造,毛泽东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党的建设思想等方面也都逐渐形成体系。这些创造和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和需要,又是中国革命艰难实践的呼唤。正如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3]。
总之,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方大国,中国的革命遇到了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未遇到过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并对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转变;而且提出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口号,实现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在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像“实事求是”,本是《汉书》中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毛泽东却赋予它新的时代含义,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把它提升到新的学风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熟悉。
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已浸透到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说毛泽东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就是说它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世界观、方法论,也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十分严重,王明等根本瞧不起在国内搞实际斗争的毛泽东等人,认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理论,更谈不上什么马克思主义,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开口闭口“国际指示”,搞的实际上也是“两个凡是”,即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凡是苏联的经验和做法,必须坚决照搬。对于这种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做法,毛泽东曾给予深刻的批评和讽刺,指出:“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4]这里所说的“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其中主要是教条主义。他还曾说教条主义者连猪都不如,因为猪碰到墙上还知道痛,马上转弯,而教条主义者碰得头破血流,就不知道转弯。正因为毛泽东深刻地批判了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从而领导全党实现了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可见,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中国革命的时代烙印,折射出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之光。因此,只有把毛泽东思想同它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了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际过程,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特点和思想精髓。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中,“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运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党际、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可以说,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展开,因此也必须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去搞革命要坚持这三条,今天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搞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这三条,而且必须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把它们称之为“灵魂”,其意在于说明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始终。正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才在实践中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在理论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提高“相结合”的本领,做好“相结合”这篇大文章。一个党员或领导干部能力的大小,也主要是看他能否做到“相结合”,要真正做到这种“相结合”,就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有同志认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过时,而晚年又犯了严重错误,除了那些世界观、方法论以外,对今天已经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学了也没用。这种看法和疑问是片面的。当今时代,毛泽东思想不仅对党和国家的工作,而且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具有长远指导作用,我们应着力挖掘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倡导学习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根据新的情况,来认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即是说,经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有了新的认识,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大决策都包含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学习不是过去学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以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来重温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挖掘这一精神财富的时代价值,真正做到“常学常新”。
首先,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科学、完整地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和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我们之所以要继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等人的重要著作,一是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正确回答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我们一直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是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正确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例如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创造性分析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在政治方面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主张;在经济方面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四个现代化”,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主张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改进经济体制的初步设想;在文化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都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下来了。有些问题毛泽东在实践上虽然没有解决好,特别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执政的条件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等问题没有解决好,但那时的探索对后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很有启发的。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分析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5]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精辟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科学关系。
第二,毛泽东领导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失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经验有正面和反面之分,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反面经验在某种意义上更容易使人们发现真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常常就是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中认识的。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科学总结,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看作一笔难得的财富。他曾评价指出:“我们根本否定‘*****’,但应该说‘*****’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改革开放要归“功”于十年“*****”,因为“这个灾难的教训太深刻了”。[6]邓小平的很多正确的理论,就是在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相结合”过程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基本内容上有不少是相同的。如在政治上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都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调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经济上都主张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重视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关系,重视经济体制的改革,都主张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发展速度上都主张要有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在思想文化上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都重视科学、教育和文化建设,都重视知识分子等;在理论品格上,两者都不迷信本本,都主张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等。因此,毛泽东思想在马列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它上承马列主义,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它们有着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是因为时代不同、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呈现相继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对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振兴和长远发展,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作用。从历史的视角看,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发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的功能,而成了20世纪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进入21世纪后,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为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或学者研究的课题,会贯穿这个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时,应该力求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着重学习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再次,毛泽东思想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指南。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党处在农村,不能不吸收大批农民入党,使农民出身的党员成为党的主要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党还能不能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当时,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认为不过是一个“农民党”。可是毛泽东认为,一个党的性质不决定于党员的出身和成分,而决定于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因此,他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注意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而没有过分强调党员的出身和成分,处处从实际出发。他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的入党条件,只列了五条:一是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二是忠实;三是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四是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五是不吃鸦片、不赌博。应该说,这些条件是不高的,只要拥护党的最低纲领,积极参加革命工作,起带头作用,就可以入党。当然,党员入党以后还要继续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逐步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由于党根据实际提出入党的条件,而不局限于某种成分,就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同时由于党始终重视思想建设,终于把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并且培育出了三大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明的作风,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现在,我们仍然面临着如何搞好执政党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像毛泽东当年建设一个革命党那样,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这方面,可以从毛泽东建党思想中得到很多启发。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里面有挖掘不尽的财富。学习任何理论,都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仅仅引用某些具体的词句和结论,而应该系统、全面、准确地去理解和掌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可以学到长期管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站稳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从中得到丰富的历史智慧。这对于进一步加深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认识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很有裨益。
思想报告,也叫思想汇报。是党员向党组织汇报自己对党的文件学习体会的书面报告。自递交入党申请书开始每三个月写一次思想汇报,如果你是要求入党的积极分子,就写你要求进步的思想活动和事情;如果你是党员,就写最近党小组活动时学习的党的文件的体会,一定要联系工作实际。一般一千至两千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毛泽东思想学习体会五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今天我阅读了《毛泽东思想》这本书,深受启发。深深的被其中的智慧哲学所震撼。以下是几点体会心的。
毛泽东思想是依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提出来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毛泽东思想的理论基础。马克思列宁主义是发展的理论,正确的理论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并根据现实条件加以阐明和发挥。毛泽东思想正是在这个结合的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科学体系,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列宁主义。
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的革命实践中一系列独创性的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国情的科学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通过在党校老师们的生动全面的讲授和自学下,对毛泽东思想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体会。
毛泽东作为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和中国近代以来伟大的爱国者和民族英雄,对中华民族的理论贡献是巨大的。正如刘少奇同志在《论党》中所说:“毛泽东思想,一方面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另一方面又完全是中国的,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毛泽东思想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从而“把我国民族的思想水平提到了从来未有的合理的高度。”可以说,在中国有了毛泽东思想,才有邓小平理。
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有了毛泽东领导全党带领全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中国人民翻身解放,当家作主,才有今天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改善和国家的强大辉煌。
在中国,不仅毛泽东思想具有强大的凝聚力,而且毛泽东的伟大品格也具有动人的感染力。毛泽东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为了革命成功,他苦苦探索,呕心沥血,坚持真理,不畏强权。他为国家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永远激励后人为创造祖国的美好前程而奋斗。他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解决中国实际问题的高超领导艺术,永远是各级领导干部领导现代化建设的楷模。
我们党成立之初就把马克思主义确立为自己的指导思想。但是,在中国当时的具体情况下,如何实现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功能?如何正确对待共产国际给我们的指示?我们该走一条什么样的革命道路?这些都从客观上要求我们确立一条正确的认识路线。但是,在探索革命道路的过程中,年轻的中国共产党付出过惨痛的代价。1941年皖南事变的发生使毛泽东不仅思考我们党在苏维埃后期的“左”倾错误,同时思考抗战初期的右倾错误。他认为“左”和右看似两个极端,但是能从“左”到右,说明两极相通,相通的根源在于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具体实际脱离开来,说白了就是思想上的主观性和片面性。他认为应该在全党范围内开展一次普遍的马克思主义教育运动。于是就有了延安整风,就有了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提出。党的七大在全党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从此,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被全。
党广泛运用于指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国革命节节胜利,勇往直前。
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闪耀着马克思主义的真理光辉。首先,实事求是着眼于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必须联系实际。毛泽东正是在对中国革命实践深入研究中,在同王明等“左、右”倾教条主义斗争中创立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其次,实事求是的根本点是要从对客观实际的研究中找出事物的内在联系和规律,要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发展真理。正是在这样的基点上,邓小平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在实事求是基础上增加了解放思想的内容,丰富了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内涵。第三,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不断创新。毛泽东思想的产生本身就是对马克思主义创新的结果。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如果说毛泽东当年提出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反对主观主义和教条主义,邓小平提出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冲破“两个凡是”的束缚,那么“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所体现的与时俱进思想路线,主要着眼于面对新世纪、新形势如何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点强调“立”。无论是解放思想还是与时俱进,最终都要达到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统一的实事求是的本质要求。这就是毛泽东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真理的光辉。
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毛泽东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到党的全部活动中,提。
出了党的群众工作思想。实践表明,只有把群众真正发动起来、组织起来,切实做好群众工作,我们党才有力量。正是在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指引下,我们才取得了革命和建设的伟大胜利。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理论依据。毛泽东十分重视人民群众的作用,始终把人民群众放在国家主人的位置上。他一再强调,“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人民群众是社会实践的主体,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创造历史的真正英雄。因此,他始终把相信群众、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团结依靠群众的大多数来进行革命和建设放在战略和策略的高度上。代表群众利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根本标志。毛泽东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他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刻也不脱离群众;一切从人民的利益出发,而不是从个人或小集团的利益出发;向人民负责和向党的领导机关负责的一致性,这些就是我们的出发点。”他认为,共产党及其领导者能够给予人民的“就是组织人民、领导人民、帮助人民发展生产、增加他们的物质福利,并在这个基础上一步一步地提高他们的政治觉悟与文化程度”,切实做好关系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的工作。
是群众路线的基本点。同时,毛泽东还提出了“向人民负责”这一做好群众工作的原则,强调“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每项政策,都要适合人民的利益”。这是毛泽东群众工作思想的核心内容,也是我们深入做好群众工作的根本指导思想。
毛泽东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具有重要理论价值的思想观点,为我们今天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做了理论和思想上的准备。
提出了完整的科学的社会主义矛盾学说。毛泽东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各种矛盾,但基本矛盾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但社会主义基本矛盾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有着本质的区别,主要是对抗性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进行调节,使生产关系同生产力、上层建筑同经济基础相适应,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不断地巩固和完善。
提出了符合中国实际的经济建设思想。毛泽东指出:“一个国家搞经济建设必须从本国的实际出发”,探索出一条经济发展道路。首先,毛泽东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工业化的道路”。他把现代化同社会主义联系在一起,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使中国逐步从农业国变为工业国。其次,毛泽东提出了正确处理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关系。他在《论十大关系》中系统地阐述了农、轻、重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要求我们正确处理好三者。
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与经验总结,是经过实践检验的科学真理,具有极其丰富的时代价值,集中体现在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体系和制度的开辟与形成提供了思想准备。自中共七大把毛泽东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写入党章以来,它已成为人类先进文化的一种精神象征,具有长久指导作用,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值此毛泽东诞辰120周年之际,深化对毛泽东思想时代价值的认识,对于进一步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特别是掌握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本领和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科学精神,提高运用科学理论分析、解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实问题的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实际过程来看,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并非偶然,而是历史的必然,是近代中国社会矛盾发展和人民革命斗争深入的结果。它是当年那个时代人类先进文化的成果,其理论来源、理论基础是马克思列宁主义。
作为无产阶级革命的科学理论,马克思主义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的西欧,并逐步传播到世界各地。到20世纪初,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东移到俄国后,列宁指导十月革命取得了历史性胜利。列宁关注世界上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提出了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纲领。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被推进到一个新的阶段,产生了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后,世界革命的中心和马克思主义的重心又进一步东移到中国等东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随着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并与中国的革命实际相结合,催生了工人阶级的先进政党——中国共产党。此后,中国共产党承担起领导中国革命,实现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的历史使命,在这个过程中产生、形成了毛泽东思想,指导中国革命取得了最后胜利。正如毛泽东所说,马克思主义是挽救和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1]。
在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这个动态的历史过程中,毛泽东思想的产生、形成和发展,只具备一个要素即理论来源或理论基础是进行不下去的,必须是两个要素的互动,即毛泽东思想的实践来源或实践基础(这个实际大体可归纳为三个方面:当时的中国国情、当时的中国革命运动、源远流长的中国传统文化)。我们只有明确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这两个来源或基础,才能深入理解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有关问题,也即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内涵和精髓。刘少奇在中共七大上作《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时说:“毛泽东思想,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就是中国的共产主义,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2]这一阐述深刻揭示了毛泽东思想的本质特征和时代内涵。
毛泽东思想是在不断同教条主义的斗争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是一个最主要的特点,具有深刻的现实启示。第一次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立即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并在八七会议上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这时党面临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找出一条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并制定出土地革命、武装斗争的正确方针和策略。但是,由于共产国际的错误指导等各方面原因,当时党内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倾向十分盛行,导致中共中央接连出现“左”的错误,特别是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的错误指导,给党造成惨重损失,几乎使中国革命陷于绝境。在这种情况下,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善于思考,敢于创新,在同各种教条主义的斗争中把马克思主义同中国革命的实际相结合,成功解决了中国革命的一系列重要问题,提出了许多重要思想,特别是农村包围城市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成为毛泽东思想形成的重要标志。抗日战争爆发后,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又在深刻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及时吸取抗日战争的新经验,明确提出了新民主主义理论及科学的思想体系,成为毛泽东思想成熟的主要标志。同时,围绕这一科学理论展开了多方面的论述和理论创造,毛泽东哲学思想、军事思想、统一战线思想、党的建设思想等方面也都逐渐形成体系。这些创造和发展既是时代的要求和需要,又是中国革命艰难实践的呼唤。正如1962年1月30日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所说:“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有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3]。
总之,中国是一个完全不同于西方国家的东方大国,中国的革命遇到了以前的马克思主义者从未遇到过的复杂而艰巨的任务。为了解决这些新的问题,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创造性运用和发展,成功地解决了如何在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新民主主义革命以及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并对在这样一个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了艰辛探索,提出了许多有价值的思想。因此,毛泽东思想不是在个别方面,而是在许多领域,以独创性的理论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东方的重大发展,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毛泽东不仅提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命题,推动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实现了西方文化向中国文化的转变;而且提出了“批判继承”、“古为今用”的口号,实现了传统文化向现代文化的转变。中国传统文化的许多精华,在毛泽东思想中都得到了继承和发展,使中华民族的思想文化发展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像“实事求是”,本是《汉书》中的一句话,中国古代的一句成语,毛泽东却赋予它新的时代含义,做出了马克思主义的解释,把它提升到新的学风和党的思想路线的高度,使之成为毛泽东思想的精髓,为全党和全国人民所熟悉。
可以说,毛泽东思想已浸透到中国社会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各个方面,深刻地影响着中国社会思想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的价值取向。
说毛泽东思想具有丰富的时代价值,就是说它在当今时代仍然具有不可忽视的现实指导意义,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世界观、方法论,也就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具有长远指导意义。
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任何时候都要坚持,其中最重要、最根本的是实事求是的原则和方法,这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遵义会议前,中国共产党内的教条主义十分严重,王明等根本瞧不起在国内搞实际斗争的毛泽东等人,认为他们根本没有什么理论,更谈不上什么马克思主义,最典型的说法就是“山沟里出不了马克思主义”。他们开口闭口“国际指示”,搞的实际上也是“两个凡是”,即凡是共产国际的指示,必须坚决执行;凡是苏联的经验和做法,必须坚决照搬。对于这种教条主义的态度和做法,毛泽东曾给予深刻的批评和讽刺,指出:“我们历史上的马克思主义有很多种,有香的马克思主义,有臭的马克思主义,有活的马克思主义,有死的马克思主义,把这些马克思主义堆在一起就多得很。我们所要的是香的马克思主义,不是臭的马克思主义;是活的马克思主义,不是死的马克思主义。”[4]这里所说的“臭的”、“死的”马克思主义,就是主观主义、教条主义、经验主义,其中主要是教条主义。他还曾说教条主义者连猪都不如,因为猪碰到墙上还知道痛,马上转弯,而教条主义者碰得头破血流,就不知道转弯。正因为毛泽东深刻地批判了教条主义,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的实际结合起来,大胆进行理论创新,从而领导全党实现了认识上的第一次飞跃,形成了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可见,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而是一个探索的过程、曲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体现着中国革命的时代烙印,折射出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之光。因此,只有把毛泽东思想同它形成发展的历史条件联系起来,了解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实际过程,才能真正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时代特点和思想精髓。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三个方面相互联系、有机统一。其中,“实事求是”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唯物辩证法,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工作中的运用,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原理在党的领导工作中的运用,是这两者的有机结合;“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在党的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以及党际、国际关系中的正确运用。可以说,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是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展开,因此也必须体现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过去搞革命要坚持这三条,今天搞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搞改革开放,仍然要坚持这三条,而且必须是这三者的有机结合。所以,把它们称之为“灵魂”,其意在于说明它贯穿于毛泽东思想理论体系形成发展的始终。正因为我们党在领导改革开放、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过程中,始终牢牢把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才在实践中敢于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继承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基础上提出和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实现了党的指导思想的又一次历史性飞跃。
共产党人和领导干部不论职务高低,在理论素养方面的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提高“相结合”的本领,做好“相结合”这篇大文章。一个党员或领导干部能力的大小,也主要是看他能否做到“相结合”,要真正做到这种“相结合”,就必须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中得到有益的启示。
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的过程中,有同志认为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的论述已经过时,而晚年又犯了严重错误,除了那些世界观、方法论以外,对今天已经没有多少指导意义,学了也没用。这种看法和疑问是片面的。当今时代,毛泽东思想不仅对党和国家的工作,而且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都具有长远指导作用,我们应着力挖掘毛泽东思想的时代价值。倡导学习毛泽东思想,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因为时代、实践和科学的发展要求我们根据新的情况,来认识、继承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即是说,经过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我们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已有了新的认识,党的一系列重要会议、重要文件和重大决策都包含了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今天的学习不是过去学习的简单重复,而是要以新的视角、新的眼光来重温毛泽东思想,进一步挖掘这一精神财富的时代价值,真正做到“常学常新”。
首先,毛泽东思想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宝贵精神财富,是党的指导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毛泽东思想同马列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并在这个体系中起着不可替代的、承上启下的独特作用。不了解毛泽东思想,就不能科学、完整地把握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发展史和一脉相承的历史关系。我们之所以要继续学习毛泽东思想,学习毛泽东等人的重要著作,一是因为历史不能割断,如果不了解过去,就会妨碍我们对当前问题的了解;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与毛泽东思想是一脉相承的,是对毛泽东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正确认识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正确回答毛泽东思想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关系。我们一直说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个一脉相承的科学体系,那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的“一脉相承”表现在什么地方呢?是否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
第一,毛泽东思想中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成功经验和正确总结,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例如毛泽东对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创造性分析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学说;在政治方面和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等有利于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主张;在经济方面正确处理各方面的关系,走“中国工业化的道路”,实现“四个现代化”,重视价值规律的作用,主张发展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以及改进经济体制的初步设想;在文化方面“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等,都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承下来了。有些问题毛泽东在实践上虽然没有解决好,特别是关于什么是社会主义和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在执政的条件下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和怎样建设党等问题没有解决好,但那时的探索对后来解决这些问题是很有启发的。正如中共十八大报告分析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5]这是符合历史实际的科学结论,精辟地说明了它们之间的科学关系。
第二,毛泽东领导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及其失误,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提供了宝贵经验和借鉴。
经验有正面和反面之分,从认识论的角度讲,反面经验在某种意义上更容易使人们发现真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常常就是在正反两方面经验的比较中认识的。邓小平就十分重视对毛泽东晚年错误的科学总结,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看作一笔难得的财富。他曾评价指出:“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改革开放要归“功”于十年“文化大革命”,因为“这个灾难的教训太深刻了”。[6]邓小平的很多正确的理论,就是在纠正毛泽东晚年错误、拨乱反正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第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与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
作为“相结合”过程中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毛泽东思想开始把马克思主义成功地运用于中国,形成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作为“相结合”过程中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继续发展,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基本内容上有不少是相同的。如在政治上都坚持人民民主专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统一战线、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都重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强调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在经济上都主张尽快地发展社会生产力,重视调整各方面的经济关系,重视经济体制的改革,都主张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在发展速度上都主张要有比较高的发展速度;在思想文化上都重视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工作,都重视科学、教育和文化建设,都重视知识分子等;在理论品格上,两者都不迷信本本,都主张大胆创新,与时俱进等。因此,毛泽东思想在马列主义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之间,起了承上启下的历史作用。它上承马列主义,下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属于统一的马克思主义科学体系,它们有着统一的世界观、方法论,只是因为时代不同、具体历史条件不同和所要解决的问题不同,而呈现相继发展的过程。因此,必须把它们结合起来,联系在一起进行学习、理解和运用。任何把它们割裂开来或者对立起来的想法和做法都是完全错误的。
其次,毛泽东思想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支柱。
对于中华民族在21世纪的振兴和长远发展,毛泽东思想仍然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和指导作用。从历史的视角看,毛泽东思想对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发生的影响,已经远远超越一个政党的指导思想的功能,而成了20世纪人类社会的文化现象。进入21世纪后,毛泽东思想还是我们必须高举的伟大旗帜,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作为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或学者研究的课题,会贯穿这个世纪甚至更为久远。由于我们现在所处的时代和毛泽东所处的时代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因此,在学习、研究毛泽东思想时,应该力求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掌握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深刻领会它的精神实质,着重学习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并运用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研究实践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
再次,毛泽东思想是加强执政党建设的重要指南。
大革命失败后,由于党处在农村,不能不吸收大批农民入党,使农民出身的党员成为党的主要成分。在这种情况下,党还能不能保持无产阶级先锋队的性质,成为一个突出的问题。当时,共产国际和斯大林都不相信中国共产党是一个无产阶级政党,认为不过是一个“农民党”。可是毛泽东认为,一个党的性质不决定于党员的出身和成分,而决定于以什么思想为指导。因此,他始终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的首位,注意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全党,而没有过分强调党员的出身和成分,处处从实际出发。他主持制定的古田会议决议提出的入党条件,只列了五条:一是政治观念没有错误的(包括阶级觉悟);二是忠实;三是有牺牲精神,能积极工作;四是没有发洋财的观念;五是不吃鸦片、不赌博。应该说,这些条件是不高的,只要拥护党的最低纲领,积极参加革命工作,起带头作用,就可以入党。当然,党员入党以后还要继续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逐步成为真正的共产主义战士。由于党根据实际提出入党的条件,而不局限于某种成分,就使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壮大,具有了广泛的群众性。同时由于党始终重视思想建设,终于把一个以农民为主体的党,建设成为一个真正的无产阶级政党,并且培育出了三大优良作风和清正廉明的作风,从而获得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现在,我们仍然面临着如何搞好执政党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纯洁性的问题。要解决好这些问题,就要像毛泽东当年建设一个革命党那样,一切从实际出发,与时俱进。在这方面,可以从毛泽东建党思想中得到很多启发。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是一个丰富的思想宝库,里面有挖掘不尽的财富。学习任何理论,都不能采取实用主义的做法,仅仅引用某些具体的词句和结论,而应该系统、全面、准确地去理解和掌握。学习毛泽东思想的基本问题,可以学到长期管用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站稳共产党人的根本立场,从中得到丰富的历史智慧。这对于进一步加深领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科学认识党的指导思想不断发展、与时俱进的历史规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很有裨益。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还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的”。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我们党的党员人数,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我们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总结经验就是在实践和再实践的基础上进行认识和再认识的工作,就是不断地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不断地使认识升华和发展的工作。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除了具有高超的理论水平外,还一贯重视在战争中学、向人民群众学、从历史中学、从错误中学,把总结经验作为重要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
“从战争中学习战争”
毛泽东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中,直接和参与指挥的战争数量之多、规模之大,在古今中外的战争史上都是十分罕见的。1965年7月26日,毛泽东在中南海接见刚从海外归来的原国民党政府代总统李宗仁先生和夫人时,突然主动向李宗仁的机要秘书程思远发问:“你知道我靠什么吃饭吗?”程一时茫然不知所对。毛泽东接着意味深长地说:“我是靠总结经验吃饭的。以前我们人民解放军打仗,在每个战役后,总来一次总结经验,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然后轻装上阵,乘胜前进,从胜利走向胜利,终于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毛泽东的这个说法完全符合他本人以及中国共产党所领导军队的实际情况。他有一段名言:“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他还说:“做一个真正能干的高级指挥员,不是初出茅庐或仅仅善于在纸上谈兵的角色所能办到的,必须在战争中学习才能办得到。”众所周知,毛泽东关于游击战的“十六字诀”,曾在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被第三世界国家奉为游击战的经典。1964年,他和周培源、于光远一起回忆往事就提到了这“十六字诀”的来历。他说他从来没有想到自己会去搞军事,去打仗。后来自己真的带起部队打起仗来,上了井冈山。在井冈山打了一个小胜仗,接着又打了两个大胜仗,于是,经过总结经验,产生了“十六字诀”。
针对党内的“左”倾教条主义者诬蔑他不懂战争,嘲讽他是从《三国演义》上学来的战法,毛泽东并不掩饰,他坦然地说:“是的,我不懂得他们那种蠢猪式的打仗方法;我确实读过许多中国古代打仗的书,研究过《孙子兵法》之类的著作,也看过不少关于外国战争的书,但我的军事知识主要是从战争实践中得来的。”
在战争中学习战争使毛泽东练就了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军事指挥艺术,在漫长的革命战争岁月中,导演了一幕幕令后人叹服的战争活剧,创造了中外军事史上的奇迹,为全世界所瞩目。英国学者迈克尔·爱略特·巴特曼评价说,“毛泽东是掌握打开这个时代军事奥秘之锁全套钥匙的一个时代人物”,“是政治军事天才人物”。
“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
毛泽东不但重视总结自己的经验,还重视总结广大人民群众的实践经验。1964年8月29日,毛泽东接见尼泊尔教育代表团,代表团成员马拉问:“您能不能告诉我们,您所以这样伟大的秘密是什么?您怎么能够这么伟大?您力量的源泉是什么?”毛泽东坦率地答道,“我没有什么伟大,就是从老百姓那里学了一点知识而已”,“力量的来源是人民群众”。
毛泽东认为自己的思想只不过是中国共产党和人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他曾说:“任何英雄豪杰,他的思想、意见、计划、办法,只能是客观世界的反映,其原料或者半成品只能来自人民群众的实践中,或者自己的科学试验中,他的头脑只能作为一个加工工厂而起制成完成品的作用,否则是一点用处也没有的。人脑制成的这种完成品,究竟合用不合用,正确不正确,还得交由人民群众去考验。”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鲜明地指出,共产党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人民群众的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他进而表示经验是检验政策的标准,政策必须在人民实践中,也就是经验中,才能证明其正确与否,才能确定其正确和错误的程度。
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面对新任务新挑战,毛泽东进一步要求各级党委领导,“不但要交任务、交政策,而且要交经验。要做好工作必须总结经验。不但要总结领导的经验,而且要着重总结群众生产的工作的各种经验”。他虽为一国领袖,依然以身作则保持战争时期深入群众调查研究的作风,关注各地的具体情况,及时发现群众当中值得推广的经验。1953年2月,毛泽东在江苏泰兴乡下调研了解到当地养猪、肥多、庄稼长得好的经验,后来在党内干部会上,多次讲到养猪、积肥与农业的关系,足见其对群众经验的关切和重视。
“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
越是重大历史关头,毛泽东越重视读史、鉴史,他曾说:“如果要看前途,一定要看历史。”在抗日战争刚刚转入战略相持阶段,毛泽东就向全党发出号召:一切有相当研究能力的共产党员,“都要研究我们民族的历史”。1944年3月,郭沫若的《甲申三百年祭》面世,引发毛泽东的高度热情,他把该文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件;同年11月,又特意致信郭沫若:“你的《甲申三百年祭》,我们把它当作整风文件看待。小胜即骄傲,大胜更骄傲,一次又一次吃亏,如何避免此种毛病,实在值得注意。”
毛泽东把总结历史经验的重要性提升到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高度。他说:“人类的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地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发展的历史……因此人类总得不断地总结经验,有所发现,有所发明,有所创造,有所前进。”
毛泽东的大多数著作都是在总结了古今中外历史经验特别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历史经验的基础上写成的,如《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等等。他在《如何研究中共党史》一文中,更加明确地提出:“现在大家在研究党的历史,这个研究是必须的。如果不把党的历史搞清楚,不把党的历史上所走的路搞清楚,便不能把事情办得更好。”
“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毛泽东的过人之处,不仅在于善于总结成功经验,还在于善于吸取教训,从中寻找成功的先机。他说过:“认识的盲目性和自由,总会是不断地交替和扩大其领域,永远是错误和正确并存……错误往往是正确的先导。”
1935年1月底,遵义会议后重掌红军指挥权的毛泽东在土城战役中失利,红军损失惨重。在扎西会议上,毛泽东总结出三条教训:一是敌情没有摸准,二是轻敌,三是分散了兵力。正是吸取了这一仗的教训,毛泽东以“四渡赤水”的神来之笔,留下了战争史上的“得意之作”。
因为重视利用错误教训,毛泽东在总结经验时,总是抓正反两个方面。他在1928年11月写的《井冈山的斗争》一文中,既讲到了湘赣边界割据的成功经验,又讲到4月和8月两次失败的教训;在1936年12月发表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中,也是既总结了中央革命根据地前三次反“围剿”的成功经验,又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教训。他多次指出,“任何政党,任何个人,错误总是难免的”,“错误有两重性。错误一方面损害党,损害人民;另一方面是好教员,很好地教育了党,教育了人民,对革命有好处。失败是成功之母”。
总结教训不仅指总结自己失败的教训,也包括总结别人甚至敌人失败的教训为我所用。毛泽东有句名言:“把别人的经验变成自己的,他的本事就大了。”他曾以王明的教条主义错误为例,说明错误的经验对指导中国革命的意义,从这一点上讲,他认为他本人就是王明的“学生”。毛泽东认为中国革命的教员不只是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还应包括帝国主义、蒋介石以及犯错误的同志。没有他们,我们就学不会办事。
毛泽东重视经验,但坚决反对经验主义,他认为经验主义同教条主义一样是有害的。为了不犯经验主义的错误,有工作经验的人不能放弃理论学习,要认真读书,把感性的经验不断上升为更具条理性、综合性的理论。在党的七大上,毛泽东曾号召全体党员深入了解中国的革命运动,包括军事、政治、文化、经济,整个革命工作的各个侧面及其内部联系,并总结经验,把它提高起来,使之条理化、系统化。
毛泽东重视总结经验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是我们党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征程中,各级领导干部只有勇于实践,敢于探索,不断总结经验,才能有所创新、不断进步,做好各项工作。
毛泽东同志既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又是学识渊博的学问家。他终生与书为伴,学习与其革命生涯紧密相联。在数十年如一日的学习和实践中,毛泽东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形成了一套系统鲜明的学习观。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笔者在整理资料中,作了一些梳理。
一曰学贵有志。“志者,学之师也。”立志是学习的先导。毛泽东13岁那年,与弟弟毛泽民和另一个亲戚家的孩子给长辈拜年,堂叔问道:“你们三个读书的伢于,长大以后都想做什么人?”“我要做有钱的人。”“我要做不受别人欺负的人。”毛泽东最后站起来不慌不忙地说:“我要做掀天揭地的人”。学生时代,他和同学们约定“三不谈”,即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间的事,不谈家务琐事。毛泽东立志以救国救民为己任,勤学苦读,掀天揭地,成就了解放新中国的伟业。
二曰学贵有恒。“学问之道无穷,而总以恒为本。”古人这一治学经验深为毛泽东认同。他常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他提倡用钉子的“挤”劲和“钻”劲来学习。他对老友萧三说:大家总推忙得很,学习不可能,我过去也总是这样推诿,但近几年把这种理论推倒了。忙,就要挤,好比木匠在木板上钉钉子,就可以挤进去的。以“挤”的方法获得学习的时间,以“钻”的方法求得问题的了解和深入。
三曰学贵勤勉。“嚼得菜根,百事可做。”毛泽东认为,刻苦俭朴的生活能锻炼人的意志,培养不畏艰苦、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他在湖南第一师范读书时,每天起床特别早,做完冷水浴或其它运动后,就迅速走进教室自习。他非常赞赏徐特立“不动笔墨不看书”的读书方法,从现存的毛泽东读过的大量书籍中,随处可以看到他圈圈、点点,朱墨纷呈的斑斑笔迹。他既读有字之书,又读无字之书,即向社会学习,向实际学习,向群众学习,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学风。
四曰学贵质疑。毛泽东认为,读书既要有大胆怀疑和寻根究底的勇气和意志,又要保护一切正确的东西;同其他事情一样,既要勇敢,也要谨慎。他不仅对待我国的古书是这样,对待马克思主义的著作也是这样。他注重书本知识,但又不迷信,不盲从,不照搬,始终坚持独立思考。也正是凭着这种敢于质疑、勇于创新精神,他在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注重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并集中全党的智慧,产生了光耀千秋的毛泽东思想。
五曰学贵应用。“学习的目的全在于运用。”1942年,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的著名演讲中如此精辟地论述:“读书是学习,使用也是学习,而且是更重要的学习。”“从战争中学习战争——这是我们的主要方法。”他坚持理论联系实际,把读书学习与探索治党治军治国之道有机结合起来,特别是在革命战争中,他导演的一幕幕威武雄壮的人民战争的“活剧”,所谋划的用兵真如神的境界,所创造的以小胜大、以弱胜强的历史,无不闪耀着古今中外军事思想的智慧光芒。
毛泽东同志的学习观,贯穿了他学习实践的全部和生命历程的始终,深刻揭示了学习的本质,对于我们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政党及构建书香社会、书香中国具有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的学习观博大精深,绝不是一篇短文所能概括的,仅此“抛砖引玉”,希望能够受到启迪。
。
敬爱的党组织:
年近半百,读了一些书,国内国外走了一些路,经历了一些事,也一直在胡思乱想。毛泽东思想是中华文化的巅峰,必须坚持、发展和弘扬,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提供强大精神动力,是最近形成的一个看法。
其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孕育于中国封建制度崩溃、社会分崩离析,堕入半封建半殖民地后新文化运动。这场运动以白话文为发端,其本质是面临亡国灭种,中国人思想和灵魂深处磨难、挣扎、自省。它在否定孔孟之道、睁开眼睛看世界引进德先生和意先生的同时,也充分调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人文精神的积极因素,如自强不息、人定胜天的思想,从而激励和引导了一批又一批的仁人志士,前赴后继、义无反顾地投入救亡图存的反帝反封建斗争。
其二,毛泽东思想是马列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现在常说,它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换言之,它是一代中华优秀儿女智慧的结晶,是无数革命先烈、仁人志士用鲜血和生命浇灌的广袤大地上茁壮成长起来的思想之花。这些人中当然有共产党人,也包括以孙中山、宋教仁、蒋介石为代表的*人。孙中山先生是伟大的先驱者,宋教仁先生则以自己的生命诠释,资产阶级共和在当时的中国行不通。蒋介石先生是反面教员,教导中国人民,谁代表少数大地主大资本家和封建买办的利益,实行对多数人的独裁,也是注定要垮台的。完成反帝反封建的任务,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也是有功的,甚至可以说功不可没,但真正引领中国摆脱殖民地半殖民奴役、救亡图存,从黑暗走向光明的,是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思想,这已为历史所证明。
其三,毛泽东思想的地位,在于它建立在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和国情深刻洞察和把握基础上的正确性。在蒋介石发动4.12反动政变,对共产党人举起屠刀之际,以陈独秀为代表的一些人犯了右倾投降主义错误,毛泽东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走武装斗争的正确道路。当左倾冒险主义者不顾国情和军情,搞夺取城市遍地开花之时,毛泽东提出建立革命根据地,以农村包围城市的正确道路。当革命陷入低谷、形势一片黑暗、很多人彷徨、绝望和叛变革命之时,毛泽东指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当全党把国产国际奉为太上皇,一切唯国际是从之时,毛泽东大胆地质疑,几个外国人,吃着洋面包、穿着大皮鞋,从来没到过中国,凭什么对中国事情指手画脚?第二次国共合作展开全面抗战之时,有人提出一切为了统一战线、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错误主张,毛泽东指出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独立自主。针对速胜论和失败论,提出论持久战。就个人而言,无论思想的高度、深度和广度,还是领导水平和斗争艺术的高超,在当时乃至现在,都无出其右者。
其四、毛泽东本人是中国人民最杰出的一个代表,毛泽东思想的产生,与毛泽东本人的意志品质紧密相联、不可分割。毛泽东是伟大的政治家、军事家、思想家、战略家,还是伟大的诗人和书法家。读读毛泽东诗词、看看毛泽东的书法,你无法不被其伟大的气魄、豪迈的气势和漫天的才情所折服,回顾一下四渡赤水、三大战役、抗美援朝、抗美援越、炮击金门、对印自卫反击战、珍宝岛抗击苏联,你无法不被其捍卫中国国家和民族利益的坚定决心和伟大功绩所折服。想想一个问题,在小小的湖南韶山冲,诞生了一个的巨人,扭转乾坤改变世界政治格局,这样的开天辟地的雄才大略,单靠后天的学习和勤奋是根本不可能的。只能说,天佑中华,让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作为一个八亿人的领袖,悲天悯人,穿着补丁衣,把亲生儿子送上战场捐躯,与天斗、与地、与人斗,皆为主义,这样的意志和情怀从哪里来的?只能说,是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凝聚和结晶。
现在很多人研究和提倡国学。我并不反对。但要厘清一个概念,国学不能简单等同于三字经和二十四孝,更不能是我们已经批评和摒弃了的封建儒学和孔孟之道。儒学之所以被历朝历代的帝王们奉为神圣,就是因为它是维护封建统治的工具。在封建初、中期,孔孟之道对建立大一统的封建社会、维护社会稳定、增强民族凝聚力发挥了主导作用,是积极的和正面的,但随着封建社会的发展并步入腐朽的晚期,以程朱理学为代表的孔孟之道则完全蜕化为封建帮凶,三纲五常、男尊女卑彻底沦为吃人的礼教。在封建官僚和士大夫们满嘴仁义道德的幌子下,掩盖的是哀鸿遍野和民不聊生。所谓的忠厚持家远、诗书处世长,到全国各地的王府和大宅门看一看,再想想史不绝书的天灾,1942,就不难明白这一点了。在我看来,真正的国学,或者说,真正国学的主体,绝不是礼仪、书画和茶道这样的皮毛,而是毛泽东思想,以及毛泽东本人在领导革命和斗争中所展现出来的意志品质和精神财富。认识和解决当前中国内政、外交、治党、治国,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在当前,突出有两点:
一是从严治党。延安时期,出现了黄克功枪杀女学员员事件。对黄克功的处理,当时党内有两两种意见,一是应该严惩以正党纪军纪;二是黄克功是参加过井冈山斗争和长征的有功之臣,应该让他戴罪立功。毛泽东说,黄克功过去的斗争历史是光荣的,今天处以极刑,我及党中央的同志都是为之惋惜的。但。。。如赦免他,便无以教育党,无以教育红军,无以教育革命。正因为黄克功不同于一个普通人,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共产党员,正因为他是一个多年的红军,所以不能不这样办。共产党与红军,对于自己的党员与红军成员不能不执行比一般平民更加严格的纪律。建国后,又依法严办了大贪污犯刘青山张子善,同样是历做出过贡献的老革命。当时有不少人求情,毛泽东说,正因为他们两人的地位高,功劳大,影响大,所以才要下决心处决他们。只有处决他们,才可能挽救二十个,二百个,两千个,两万个犯有各种不同程度错误的干部。毫不夸张地说,这个案件教育了整整一代共产党人。有位历经沧桑的老干部感慨:“毙了两个人,党风好了。”从严治党,毛泽东考虑的并不是简单的杀人偿命,而是革命的大局和国家的长远,是高瞻远瞩的大智慧。也许,黄克功和刘青山张子善们会有一点委屈,也不排除有人会觉得毛泽东和老一辈领袖对自己的干部和部下不够仁爱,但一家哭与一路哭,孰轻孰重?小仁则伤大义,这一点,对我们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二是大无畏。在维护国家和民族利益上,毛泽东向来是无比坚定,展现出大无畏的傲气、骨气和勇气。从访苏期间回请斯大林的地点安排,到反击美帝国主义和苏联霸权主义,大事、小情上都有充分体现。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多么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多么大义凛然、豪气冲天!一些人,要么愚不可及、要么居心叵测,批评毛泽东是单纯的好斗。必须看到,党和政府始终坚持国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并以大无畏的精神一以贯之,给人民带来的是民族自豪感和对国家的高度认同和凝聚。它的作用,绝不是gdp数字可以简单取代的。一段时期以来,外交和国际关系的论述中出现了对“零和思维”的批评,主张双赢、共赢。我不否认在处理国际关系要考虑到其他国家和民族的正当需求,以邻为善,但对待国际关系,首要的出发点和最后的落脚点,仍是本国、本民族的利益。自己都搞不好,怎么能帮别人搞好?更何况,这个世界的强者和主导者,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发达国家,在要求中国“合作、负责任”的同时,从来不大愿意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负责任”的。它的原则就是美国利益高于一切,而且公然不讳、毫不掩饰地把国内法置于国际法之上。最近围绕中国设置防空识别区问题上美国和日本的所作所为,更加说明,树欲静而风不止,我们想和平发展,别人未必乐意。消气外交、庄园外交只能是策略和方法,根本仍然要学习毛泽东的大无畏斗争精神。在这一问题上,党中央和习总书记表现出的从容坚定,让我看到了希望、增强了信心。
敬爱的党组织:。
通过这几周党课的学习,我了解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共产党员应坚持的,共产党员应在它的指导下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以加入中国共产党为荣,也有许多人因为自己是共产党员而洋洋得意,每次的党校培训都有许多的人报名参加,我在这并不是想否定每个人向党组织靠拢的积极性,但我们在申请入党时必须真正了解共产党员应有的人生价值观,只有这样才能坚定信念为人民服务,为社会做贡献。
共产党员是人民大众中的一员,无数先进的共产党员组成了中国共产党。同时共产党员有是普通群众中的先进分子,他们在各阶层的任何事务中都起着表率榜样的作用。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自建立以来涌现了无数为人民服务的优秀共产党员。他们活跃在社会的各个岗位上,有干部,商人,普通劳动者。他们在社会的角落了挥洒汗水,奉献自己的青春,他们在完成自己工作任务的同时也履行了一个共产党员应履行的义务。
现在也有无数共产党员早已忘记了他们加入中国共产党时的誓言,更有一些人将加入中国共产党作为自己向上爬的垫脚石,他们的人生价值观早已出现偏差。近段时间有许多地方曝光了共产党员的官腔事件,这些共产党员脱离人民群众,在人民群众头上作威作福。他们已不甘当人民的公仆,在权钱的诱惑下,他们的思想早已经腐化。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2016年12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他们认为自己高人一等,在给予人民群众蔑视的同时却一味的巴结讨好上级,他们这样做只为求得自己的官位升迁。这些人早已经忘记他们手中的权利是人民所给予的,人民群众才是国家的主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早已被他们抛在脑后,他们以自我的利益为中心,追求物质享受而毫无精神追求,在个人主义与腐败中逐渐沉沦。这些共产党员的所作所为对社会产生了极坏的影响,损坏了党的形象与威信,人民群众就会对党的执政能力产生质疑。
在这次党课后,我觉得共产党员的思想教育是非常重要的。党课学习时间是短暂的,但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对党的深入了解是一生一世的事情,因此,在今后的日子里,我会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中国共产党的理解,并通过自己的努力,早日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xxx。
xxxx年xx月xx日。
在今年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中,中央推荐第三批学习书目中就有《毛泽东传》(中央文献研究室编),笔者在单位组织的读书推荐活动中也推荐了这套书,并在近期读了《毛泽东传》。该书中关于“毛泽东成长经历”的内容引起了笔者的强烈共鸣,由此联想到了当代青年的“两难三误”问题。
所谓当代青年的“两难三误”问题,就是指当代青年就业难和升职难的两大困惑,以及为解决这两大难题“忧心忡忡、跃跃欲试、各显其能”,进而自觉不自觉地陷入唯学历、靠背景、傍傍族等三大误区的问题。这个问题对当代青年群体乃至社会风气影响很大。
唯学历,就是指寄希望于靠一纸文凭定终身、改命运,至少是能行个方便。说实话,这是被逼出来的。不论是在就业还是在升职,都有这个问题。为此,有些人不得不去追求高学历,有些人不得不去追求洋学历,甚至有些人不得不去购买假学历。各种形式的学历教育热火朝天,甚至形成了一个新兴产业。一旦拿到那个可以就业或升职的文凭就万事大吉,其实到底学了什么、学了多少、能否用得上,都无关紧要。人们都心知肚明,那个文凭不过是一张门票而已,就像你看电影,买了票,进去了,坐上位置,看上电影,票也就没用了。但那终归是学历文凭,是对社会有限资源的极大浪费。
靠背景,就是指寄希望于依靠自己的家庭背景或社会关系进而获得就业的权利或升职的机会。所以,现在社会上那种“官二代”、“富二代”广为流行,甚至有人公开宣称“我爸是李刚”。没有背景的人很感慨自己没有一个“好爸爸”、“好妈妈”,甚至一门好亲戚、一种好关系。这种特殊的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是就业、升职的敲门砖、通行证,是办事的法宝,是出事以后的护身符。所以,有这种资源的人就大肆利用、刻意渲染,甚至无限夸大,生怕过期作废。这样就严重败坏了社会的风气,破坏了社会的公平。
傍傍族,结婚要傍大款,理财要傍巴菲特,办事要傍有权力的人……如今,不少人一门心思地希望借助“捷径”实现个人目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类人被称为“傍傍族”。这些同样是被逼出来的,当然也有些人是希望走捷径。这种“攀附”和“贴傍”是有条件的,是需要付出相当代价的。比如有的女生奉献和牺牲自己的美色和青春,有的人不惜血本给领导送礼,等等。这样既丧失了独立人格,败坏了社会风气,且扭曲了人们的道德观念、价值取向和社会心态。
今天是历史的承继与发展,又是历史积淀和时代精神的融汇与光大。在党的十七大提出要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的今天,我们需要深入地思索一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是怎样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怎样从毛泽东思想发展而来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又从毛泽东思想,特别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中,吸取了哪些有当代价值的养料?这里,仅提出个人的一些不成熟的想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曾经成功地开辟了中国革命道路。中国革命的胜利证明,照搬别国革命的成功经验和模式不行,只有走自己的道路。这以后,中国逐步探索走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同样是从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开始的。说起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起点,人们很自然地会想到1956年。其实在此之前,这种探索就已经开始了。其成果具体地体现在1954年共和国第一部宪法里,体现在通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所确立起来的社会主义制度体系里。
例如,在政治制度上,最重要的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1954年宪法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这不仅明确了共和国的性质,而且从根本制度上把有别于苏联苏维埃大会制度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确立起来了。
再有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早在1949年制定的《共同纲领》规定:“由中国共产党、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各地区、人民解放军、各少数民族、国外华侨及其他爱国民主分子的代表们所组成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就是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 据周恩来在关于共同纲领草案的报告中说:“在讨论中曾经出现过两种其他的想法:第一种以为等到人民代表大会召开之后,就再不需要人民政协这样的组织了;第二种以为由于各党派这样团结一致,推动新民主主义很快地发展,党派的存在就不会很久了。后来大家在讨论中认为这两种想法是不恰当的,因为他们不合于中国革命的发展和建设的需要。” 这样,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就和新中国一起诞生,并在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延续下来,成为长期坚持的基本制度。
还有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954年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区域自治。各民族自治地方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不可分离的部分。” 这就把有别于苏联联邦制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根本上确立起来。
以上这些,都是同当时苏联等社会主义各国相比独具特色、富有创造性的政治制度,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成果的制度结晶。
当时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制度,主要是参照苏联的制度设计建立起来的。我们后来所说“受苏联模式的严重影响”,主要是指这方面的情况。即便如此,经过社会主义改造确立起来的我国基本经济制度仍然含有某些自己的经验、自己的创造。例如,在公有制的实现形式上,工商企业除了国营的以外还有公私合营的,农业搞的是集体所有制性质的生产合作社,无论工商业还是农业,都没有搞苏联那样单一的全民所有制;在国民经济管理体制上,实行的是“大计划、小自由”,而没有像苏联那样从上到下一概统得过死。
1956年,是中国共产党引以为骄傲的一年。正是这一年,在毛泽东提出的“以苏为鉴”的思想指引下,对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取得了两项重要成果。其一,就是著名的《论十大关系》的发表;其二,就是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这两项成果,是紧密联系着的。前者为后者作了充分的思想准备,后者则对前者作了重要的补充和发挥。
1956年4月25日毛泽东发表的《论十大关系》,为中共八大路线的制定作了哪些思想准备呢?《论十大关系》首先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国家的基本方针:“我们一定要努力把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的因素,直接的、间接的积极因素,全部调动起来,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在这个基本方针的指导下,又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的新方针。《论十大关系》从受苏联影响最大的经济建设破题,十大关系中有六项都是有关经济问题的。在这篇讲话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新方针是:在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上,重点发展重工业,同时也要加大对轻工业和农业的投资比例;在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上,要大力发展内地工业,改变不合理的工业布局,同时也要充分发挥沿海工业的作用;在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的关系上,要下决心降低国防费用的比例,多搞经济建设;在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上,中央和省市要给工厂一定的权力,允许工厂有一定的独立性,要统筹兼顾,保证农民增产增收;在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上,要在巩固中央统一领导的前提下,扩大一点地方的权力,给地方更多的独立性,让地方办更多的事情;在中国和外国的关系上,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用。
《论十大关系》还提出了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新方针。这就是:在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上,要诚心诚意地积极帮助少数民族发展经济建设和文化建设,巩固各民族团结;在党和非党的关系上,要坚持多党合作,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在革命和反革命的关系上,社会的镇反要少捉少杀,机关的肃反要一个不杀大部不捉;在是非关系上,要实行“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方针。这些思想,后来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里,又有新的阐发。在讨论《论十大关系》期间,毛泽东受到发言者的启发,还概括提出了领导科学文化建设的“双百”方针。他明确指出:“艺术问题上的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的百家争鸣,我看应该成为我们的方针。”
这样,在中共八大召开之前,从建设指导思想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和科学文化建设的基本方针,都已经有了比较清晰的轮廓,为制定中共八大路线奠定了思想基础。
中共八大是中国共产党执政后召开的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进入社会主义社会后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明确了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党的主要任务,既集中体现了《论十大关系》的探索成果,又向前推进了一大步。
具体说来,中共八大路线对《论十大关系》作了哪些重要的补充和发展呢?
第一,明确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指出:“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的实质,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已经建立的情况下,也就是先进的社会主义制度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的矛盾。党和全国人民的当前的主要任务,就是要集中力量来解决这个矛盾,把我国尽快地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这个任务是很艰巨的,我们必须在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采取正确的政策,团结国内外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利用一切有利的条件,来完成这个伟大的任务。”
第二,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方针。
大会关于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二个五年计划的建议指出:“必须把各项计划指标放在既积极而又稳妥可靠的基础上,既要充分估计到各种有利条件,反对那种看不到各种潜在力量、低估群众社会主义积极性的右倾保守的偏向;又要充分估计到各种不利的因素和可能发生的困难,反对那种缺乏实际根据、不考虑可能条件、不注意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急躁冒进的偏向。” 在刘少奇所作的政治报告里,还提出“我们应当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建成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工业化建设目标。
第三,着重提出执政党建设问题。
邓小平在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里,深刻分析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新情况新变化,强调坚持党的工作中的群众路线的意义,提醒全党不断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强调坚持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提醒全党加强集体领导、反对各种形式的个人突出和个人崇拜;强调坚持党的团结和统一,提醒全党反对各种破坏团结和统一的行为。
第四,进一步阐述了发展党内民主和人民民主的政治发展方向。
刘少奇在政治报告里提出:“我们的国家制度是高度的民主和高度的集中的结合。”“目前,在国家工作中的一个重要任务,是进一步扩大民主生活,开展反对官僚主义的斗争。” 在此之前,周恩来还提出“专政要继续,民主要扩大”的思想。 为了发展党内民主,中共八大作出一项重要决定:“党中央委员会在党章草案中,决定采取一项根本的改革,就是把党的全国的、省一级的和县一级的代表大会,都改作常任制,多少类似各级人民代表大会那样。”“我们相信,这种改革,必然可以使党内民主得到重大的发展。”
第五,对改革经济管理体制提出了若干重要的、富有远见的设想。
在这些设想中,最值得提及的是陈云在题为《关于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高潮以后的新问题》的发言中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他指出:“我们的社会主义经济的情况将是这样:在工商业经营方面,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这种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至于生产计划方面,全国工农业产品的主要部分是按照计划生产的,但是同时有一部分产品是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的。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的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因此,我国的市场,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的自由市场,而是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在社会主义的统一市场里,国家市场是它的主体,但是附有一定范围内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这种自由市场,是在国家领导之下,作为国家市场的补充,因此它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组成部分。”他认为,这种市场“绝不会是资本主义的市场,而是适合于我国情况和人民需要的社会主义的市场”。
历史证明,中共八大路线是正确的。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开始的拨乱反正,就指导思想来说,实际上就是恢复党的八大正确路线,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正因为如此,1981年6月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指出:“八大的路线是正确的,它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
探索并未就此止步。又过了半年,1957年2月,毛泽东发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把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推向新的高度。这一新的突破,是从对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及其运行规律的认识开始的。
第一,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对立统一规律和矛盾学说,深入剖析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状况,并吸取斯大林在这个问题上的严重教训,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发展史上,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毛泽东第一个指出,社会主义社会不但普遍存在着矛盾,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而且正是这些基本矛盾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前发展。这样,毛泽东把对立统一规律这个宇宙的根本规律贯彻到底,为社会主义社会持续不断的发展,找到了动力,赢得了主动。
第二,在现实生活中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中,找出最具有本质特征和影响全局的矛盾,进一步创立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两类矛盾的学说。毛泽东指出:在社会主义社会,存在着两类社会矛盾,即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分为劳动人民之间和被剥削阶级同剥削阶级之间两种情况,前者是非对抗性的,后者除了对抗性的一面,还有非对抗性的一面。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大量存在的是人民内部矛盾,要正确区别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人民内部矛盾,要用民主的方法、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和自我教育的方法来解决。他还提出,要把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作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要“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调动党内党外、国内国外的一切积极因素。
第三,根据统一战线的历史经验,特别是民族资产阶级和各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改造中的积极表现,提出了“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一般地属于人民内部的阶级斗争”的论断,为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统一战线奠定了新的理论依据。把同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作为人民内部矛盾,把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作为人民民主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在社会主义运动史上是空前的。
第四,以“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为指导,提出了在思想和意识形态领域里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基本方法。毛泽东指出:在大规模的群众性的阶级斗争基本结束以后,阶级斗争并没有完全结束,主要表现为意识形态方面的思想斗争,而且大量地属于人民内部的思想问题,如人民内部存在的各种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非无产阶级的思想等等。他还进一步提出了判断人们的言论和行动的是非标准,即六条政治标准,并指出,在这六条政治标准中,最重要的是社会主义道路和共产党领导这两条。
第五,阐明了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一系列方针。其中包括:“有反必肃,有错必纠”的方针,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团结—批评—团结”的公式,社会主义教育方针,勤俭建国方针,统筹兼顾、适当安排的方针,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多党合作方针,等等。
第六,提出并论述了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在充分肯定我国的经济建设是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同时,强调必须充分注意发展农业和轻工业。在此之前,毛泽东在1956年下半年,还提出了“我们又要重工业,又要人民”的思想。
总之,《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一文,无论对中共八大确定的政治路线,还是对其确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发展的具体方针,都有重要补充和重大发展,特别是从理论上使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社会的认识大大地向前推进了,集中体现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八大后继续探索取得的积极成果。
1957年下半年以后,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逐渐进入了曲折发展的时期。
这期间,既犯了经济上急于求成、急躁冒进的错误(如“大跃进”),又犯了政治上混淆两类矛盾、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如反右派斗争严重扩大化)。但是,痛定思过。在觉察、纠正和反思的过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积极探索并没有就此止步,而且还在发展。如果说,前一段的探索成果主要是源于总结成功经验的话,那末,后来的探索成果则是对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总结。
1957年下半年到1966年“文化大革命”前夕,毛泽东等从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中总结提出的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主要有:
第一,重新端正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思想路线,强调一切从实际出发,深入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大跃进”搞乱了人们的思想,败坏了党的作风,唯意志论的瞎指挥和浮夸风盛行。三年严重困难,使全党同志猛醒过来。正是在这种背景下,毛泽东在1960年底至1961年初召开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上,大声疾呼“大兴调查研究之风”,提出要使1961年成为实事求是年。这次会后,他亲自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江、湖南和广东农村。这次调查的成果,对于制定《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迅速恢复农村经济,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1961年3月召开的广州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印发了失而复得的《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这篇文章对于全党恢复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深入调查研究,推动极大。他还提出两个一定要:“一定要搞好调查研究,一定要贯彻群众路线。” 在他的督促和带领下,一时间在全党形成了一股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搞调查研究的风气。
在调查研究中,毛泽东承认我们对社会主义建设规律还知之不深,因此深感进行理论创新的必要。他指出:“任何国家的共产党,任何国家的思想界,都要创造新的理论,写出新的著作,产生自己的理论家,来为当前的政治服务,单靠老祖宗是不行的。”“现在,我们已经进入社会主义时代,出现了一系列的新问题,如果单有《实践论》、《矛盾论》,不适应新的需要,写出新的著作,形成新的理论,也是不行的。”
1963年11月,毛泽东提出:“社会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这是对真理标准问题和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最经典的概括。
第二,从理论上提出了社会主义社会需要划分阶段的问题,作出中国正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的重要论断。
超越阶段,是“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产生的理论根源。第一次郑州会议以后,逐步划清了公社集体所有制和全民所有制的界限,明确了现在所处的阶段仍然是社会主义发展阶段。但是,社会主义社会要不要划分阶段,当前究竟处在社会主义的哪一个发展阶段,对这两个问题并没有搞清楚。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里提出:“社会主义这个阶段,又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第二个阶段是比较发达的社会主义。后一阶段可能比前一阶段需要更长的时间。” 初步确认中国处在不发达的社会主义阶段,这是认识上的一个重要收获。
第三,提出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为社会主义服务。
长期以来,包括苏联在内,对于社会主义社会还要不要商品生产、还能不能大力发展商品生产的问题,一直搞不清楚。在“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中,更是刮起了一股取消商品生产的风。针对这个问题,1958年11月毛泽东在第一次郑州会议上明确指出:“现在要利用商品生产、商品交换和价值法则,作为有用的工具,为社会主义服务。”他提出,要分清社会主义商品生产和资本主义商品生产的区别,认识社会主义条件下利用商品生产的作用的重要性,要有计划地大大发展社会主义的商品生产。 后来他又指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只有利用它,才有可能教会我们的几千万干部和几万万人民,才有可能建设我们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否则一切都不可能。”
第四,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以农、轻、重为序,进一步发展了关于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
1959年7月,毛泽东在庐山会议前期提出:“过去安排是重、轻、农,这个次序要反一下,现在是否提农、轻、重?”“过去是重、轻、农、商、交,现在强调把农业搞好,次序改为农、轻、重、交、商。这样提还是优先发展生产资料,并不违反马克思主义。”问题的核心,是“要把衣、食、住、用、行五个字安排好,这是六亿五千万人民安定不安定的问题”。 从以重工业为中心、农轻重并举到以农轻重为序,这是对中国工业化道路认识上的重要发展。
第五,提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要注意搞好综合平衡。
在“大跃进”中,由于片面追求完成不切实际的钢产量指标,严重破坏了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1959年6月毛泽东在同外国来宾的谈话中提出:“搞社会主义建设,很重要的一个问题是综合平衡。比如社会主义建设需要钢、铁等种种东西,缺一样就不能综合平衡。” 他在1959年7月庐山会议前期指出:“大跃进的重要教训之一、主要缺点是没有搞平衡。说了两条腿走路、并举,实际上还是没有兼顾。在整个经济中,平衡是个根本问题,有了综合平衡,才能有群众路线。”还说:“有三种平衡:农业内部农、林、牧、副、渔的平衡;工业内部各个部门、各个环节的平衡;工业和农业的平衡。整个国民经济的比例关系是在这些基础上的综合平衡。”
1964年5月,毛泽东在听取国家计划委员会领导小组关于第三个五年计划的设想的汇报时指出:“只能是有多少钱办多少事,不要从我们这些人的寿命来考虑事情,要按客观规律来办事。客观规律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财政收入你们不要打得太满了,打满了危险!过去我们吃过亏,把收入打得满满的,把基本建设战线拖得长长的。”“要把基础工业适当搞上去,其他方面不能太多,要相适应。”
第六,在系统总结经济建设的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领导全党制定了各行各业的工作条例,初步形成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的各项具体政策。
毛泽东认为:“有了总路线还不够,还必须在总路线指导之下,在工、农、商、学、兵、政、党各个方面,有一整套适合情况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 这是纠正错误、战胜困难的需要,更是深入探索适合中国情况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需要。毛泽东率先主持制定了《农村人民公社工作条例(草案)》。这以后,在邓小平等同志的主持下,先后制定了《国营工业企业工作条例(草案)》等工作条例,形成了一个制定各行各业工作条例的高潮。
毛泽东把这次制定各方面的工作条例看作是系统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探索经济建设规律的一次尝试,他提出要求说:“在总路线指导之下,制定一整套的具体的方针、政策和办法,必须通过从群众中来的方法,通过作系统的周密的调查研究的方法,对工作中的成功经验和失败经验,作历史的考察,才能找出客观事物所固有的而不是人们主观臆造的规律,才能制定适合情况的各种条例。这件事很重要,请同志们注意到这点。”
第七,正式提出实现社会主义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并制定了两步走战略。
毛泽东在读苏联《政治经济学教科书》的谈话里提出:“建设社会主义,原来要求是工业现代化,农业现代化,科学文化现代化,现在要加上国防现代化。在我们这样的国家,完成社会主义建设是一个艰巨任务,建成社会主义不要讲得过早了。”
按照原来的估计,把中国建设成为强大的社会主义工业国,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国家,大概需要五十年时间。在1962年“七千人大会”上,毛泽东又作出一个新的估计:“中国的人口多、底子薄,经济落后,要使生产力很大地发展起来,要赶上和超过世界上最先进的资本主义国家,没有一百多年的时间,我看是不行的。” 从五十年推迟到一百年,这不仅是时间上的调整,也是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调整,变得比较稳妥,比较切合中国的实际。
在中共八大上,曾经提出要在三个五年计划的时期内基本上建成完整的工业体系的奋斗目标。到了1963年,在考虑国民经济发展第三个五年计划时,周恩来提出:“国民经济体系不仅包括工业,而且包括农业、商业、科学技术、文化教育、国防各个方面。工业国的提法不完全,提建立独立的国民经济体系比只提建立独立的工业体系更完整。苏联就是光提工业化,把农业丢了。”
根据毛泽东的提议,周恩来在全国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代表中共中央郑重提出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和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在审阅周恩来的政府工作报告时,毛泽东加写了一段话,比较系统地概括了关于中国现代化建设实行赶超战略的基本思路:“我们不能走世界各国技术发展的老路,跟在别人后面一步一步地爬行。我们必须打破常规,尽量采用先进技术,在一个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社会主义的现代化的强国。” 在这里,毛泽东把尽量采用先进技术作为现代化建设成败的关键,是很有眼光的。1963年12月,他在听取聂荣臻关于十年科学技术规划的汇报时,还提出:“科学技术这一仗,一定要打,而且必须打好。”“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
实际上,大规模现代化建设从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起就已经开始了。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以后,又进入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阶段。经过近十年的曲折探索和曲折反复,中国共产党人才终于比较完整地提出了四个现代化的奋斗目标和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这是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最高成果,也是建国以来现代化建设基本经验的总结。
同实现四个现代化的目标相适应,毛泽东还提出:“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需要交换”。 他还指出:“资本主义各国,苏联,都是靠采用最先进的技术,来赶上最先进的国家,我国也要这样。”
以上,我们分了三个阶段简要回顾了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历程,着重回顾了探索取得的积极思想成果。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是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在新中国成立后的继续和发展,是中国共产党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思想动力和智慧源泉。正如胡锦涛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所指出:“我们要永远铭记,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是在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创立毛泽东思想,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建立新中国、取得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伟大成就以及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取得宝贵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的。”
同时,我们也要看到,同所有伟大的思想家一样,毛泽东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辛探索,也具有时代的和历史的局限性。这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尽管提出了要探索自己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历史任务,体现了理论创新上的高度自觉,并且在许多方面开始具有自己的特点,但从经济体制上说未能突破传统社会主义的制约,而那些具有中国特点的制度也因为不断受到“左”的冲击,或者未能继续完善,或者未能很好坚持;其二,在1957年下半年以后,阶级斗争扩大化的错误倾向开始发展,中共八大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的正确判断被根本动摇,此后几经反复,终于在1962年9月中共八届十中全会以后,使“以阶级斗争为纲”在党的指导思想上占据了主导地位,最终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演变成为“由领导者错误发动,被反革命集团利用,给党、国家和各族人民带来严重灾难的内乱”。
毛泽东也在可能的范围内尽力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包括纠正“文化大革命”中出现的错误,但他始终无力完成从根本上纠正自身的错误。根本实现使中国的社会主义发展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伟大历史转折,就历史地落在了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肩上,由此开创了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也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
中共十五大报告指出:“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第一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它的主要创立者是毛泽东,我们党把它称为毛泽东思想。第二次飞跃的理论成果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它的主要创立者是邓小平,我们党把它称为邓小平理论。这两大理论成果都是党和人民实践经验和集体智慧的结晶。”
回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体系形成的过程,可以说,恢复、坚持、发展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在邓小平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过程中,在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过程中,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这集中地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文化大革命”十年,人们思想受到极左思潮的严重束缚,出现了万马齐喑的不正常局面。1976年10月,中共中央执行党和人民的意志,毅然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这给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带来了极其重要的历史转机,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精神为之一振。然而,在这关键的历史时刻,却出现了以“两个凡是”为代表的思想阻碍。“两个凡是”,既是说“凡是毛主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 如果是这样的话,就不可能根本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就不可能使党的指导思想重新回到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上来。
“文化大革命”不仅搞乱了党和国家的正常工作秩序,而且搞乱了人们的思想。那时,一提起毛泽东思想,实际上是指所谓“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这些错误论点,明显地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也从根本上背离了毛泽东等对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探索的积极成果,背离了中共八大路线。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正是从重新恢复实事求是思想路线,重新恢复中共八大正确路线,重新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开始的。因此,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提出“要用准确的完整的毛泽东思想来指导我们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的问题。 随后,邓小平等积极支持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使这次大讨论成为继延安整风之后又一场马克思主义思想解放运动,为党重新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纠正长期以来的“左”倾错误,实现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伟大的历史性转折作了思想理论准备。由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出发,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序幕。
邓小平旗帜鲜明地指出:“‘两个凡是’不符合马克思主义”。“这是个重要的理论问题,是个是否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问题。彻底的唯物主义者,应该像毛泽东同志说的那样对待这个问题。马克思、恩格斯没有说过‘凡是’,列宁、斯大林没有说过‘凡是’,毛泽东同志自己也没有说过‘凡是’。”
这里,邓小平着重批评的是那种不顾时间、地点、条件变化而照搬套用毛泽东的个别词句的思想僵化倾向,强调“要对毛泽东思想有一个完整的准确的认识,要善于学习、掌握和运用毛泽东思想的体系来指导我们各项工作”。
随后,邓小平在讲话中更点明了“两个凡是”的实质。他说:“毛泽东同志的错误在于违反了他自己正确的东西。‘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所谓按既定方针办,就是按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方针办。”“我们现在讲拨乱反正,就是拨林彪、‘四人帮’破坏之乱,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邓小平在讲话中提出的“批评毛泽东同志晚年的错误,回到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轨道上来”,实际上是同一个问题紧密联系着的两个方面。不分清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就不可能恢复毛泽东思想的本来面目,就不可能从根本上冲破“两个凡是”的思想禁锢。这样,历史发展提出了什么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旗帜的问题。
那末,什么是真正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答案只有一个:必须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明确指出:“凡是毛泽东同志圈阅的文件都不能动,凡是毛泽东同志做过的、说过的都不能动。这是不是叫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呢?不是!这样搞下去,要损害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的基本点就是实事求是,就是把马列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在延安为中央党校题了‘实事求是’四个大字,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就是这四个字。”“马克思主义要发展嘛!毛泽东思想也要发展嘛!否则就会僵化嘛!所谓理论要通过实践来检验,也是这样一个问题。现在对这样的问题还要引起争论,可见思想僵化。”
正如邓小平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开辟新时期新道路、开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理论的宣言书”中指出的那样:“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首先是解放思想。”“只有解放思想,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我们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才能顺利进行,我们党的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理论也才能顺利发展。从这个意义上说,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争论,的确是个思想路线问题,是个政治问题,是个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的问题。”
总之,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完成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迎接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伟大转折过程中,准确地完整地理解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成为邓小平奋力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事业,开拓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境界的锐利思想武器,成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思想先导。
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实现建国以来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伟大转折的过程中,正确地总结历史与更好地开辟未来,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紧密联系、不可分割。其中的关键问题是如何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
作为改革开放总设计师的邓小平,“解决了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根据新的实际和发展要求确立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样两个相互联系的重大历史课题”,由此奠定了他的两大历史性贡献。“一个是领导全党总结建国以来的历史经验,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坚持科学地认识和评价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和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另一个是创立和发展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制订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确立了党在经济、政治、外交、教育、科技、文化、军事、祖国统一、党的建设等方面的一整套方针政策,成功地开辟了在改革开放中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道路。”
邓小平是怎样成功地破解总结历史与开辟未来这道难题的呢?1979年11月至1981年6月,在邓小平的亲自主持下,中共中央集中全党的意志和智慧,用了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作出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以下简称“第二个历史决议”)。《决议》实事求是地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对新中国成立以来的重大历史事件作出了基本结论,从根本上否定了“文化大革命”的理论和实践。《决议》还肯定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逐步确立的适合中国情况的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道路,进一步指明了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工作继续前进的方向。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邓小平在主持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期间,从1980年3月至1981年6月多次就决议稿的起草和修改发表指导性意见。从这些意见中可以清晰地看到,邓小平是如何紧紧把握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这一中心环节,将总结历史与开辟未来有机地统一在一起的。首先,邓小平明确了第二个历史决议所要解决的核心问题及其根本目的。他指出:“确立毛泽东同志的历史地位,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这是最核心的一条。不仅今天,而且今后,我们都要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 也就是说,核心是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目的是高举毛泽东思想的旗帜,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明确表示:“如果不写或写不好这个部分,整个决议都不如不做。” 他还指出:“不把毛泽东思想,即经过实践检验证明是正确的、应该作为我们今后工作指南的东西,写到决议里去,我们过去和今后进行的革命、建设的份量,它的历史意义,都要削弱。不写或不坚持毛泽东思想,我们要犯历史性的大错误。”
其次,要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就必须指出毛泽东的晚年错误,必须把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严格区分开来。
如何对待毛泽东的晚年错误,邓小平确立了一个原则,叫作“恰如其分”。什么是恰如其分呢?在同意大利记者奥琳埃娜?法拉奇的谈话中,邓小平明确指出:“我们要对毛主席一生的功过作客观的评价。我们将肯定毛主席的功绩是第一位的,他的错误是第二位的。我们要实事求是地讲毛主席后期的错误。” 这一思想在第二个历史决议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毛泽东思想是我们党的宝贵的精神财富,它将长期指导我们的行动。”“因为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我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种态度是完全错误的。对毛泽东同志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以为凡是毛泽东同志说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愿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同志晚年犯了错误,并且还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这种态度也是完全错误的。这两种态度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同志晚年所犯的错误区别开来,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必须珍视半个多世纪以来在中国革命和建设过程中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一切积极成果,在新的实践中运用和发展这些成果,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我们党的理论,保证我们的事业沿着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科学轨道继续前进。”
重温第二个历史决议的这一大段论述,可以强烈地感觉到历史的发展的确有许多惊人的相似之处。直至今日,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一直存在着第二个历史决议所指出的这两种错误倾向。排除“左”的和右的思想倾向的干扰,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对待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始终是党的理论创新中既坚持一脉相承、又坚持与时俱进的基本课题。邓小平在这一方面为全党作出了表率,留下了可资借鉴的宝贵经验。
正是在正确总结历史经验的基础上,第二个历史决议在其第八部分“团结起来,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斗”中申明:“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已经逐步确立了一条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这条道路还将在实践中不断充实和发展,但是它的主要点,已经可以从建国以来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中得到基本的总结。” 在第二个历史决议提出的关于“适合我国情况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道路”的十条经验中,既坚持了中共八大对国内社会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的正确论断,又强调了十一届三中全会确立的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指导思想;既坚持了“正处”学说中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完善必须适应于生产力状况的正确论断,又强调了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关于“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发展并不存在一套固定的模式,我们的任务是要根据我国生产力发展的要求,在每一个阶段上创造出与之相适应和便于继续前进的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的改革思想;既坚持了中共八大以来关于治党治国治军和民族国防外交的正确方针,又强调了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关于“逐步建设高度民主的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社会主义革命的根本任务之一”、“社会主义必须有高度的精神文明”等重要论断,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为把我们的国家逐步建设成为现代化的、高度民主的、高度文明的社会主义强国而努力奋斗”的现代化建设目标。 总之,它既是恢复和坚持毛泽东思想的结果,又是发展毛泽东思想的产物。而后来被称作邓小平理论亦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雏型,已经在这其中孕育而生了。总结历史与开辟未来,在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又一次找到了交汇点。邓小平在大会开幕词中提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正是在总结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基础上,邓小平第一次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个科学命题,由此开始了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伟大征程。正因为如此,薄一波把这一历史过程称作“始于毛,成于邓”。
要写毛泽东思想形成的历史过程,要把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内容,特别是今后还要继续贯彻执行的内容,用比较概括的语言写出来,这是邓小平在主持起草第二个历史决议时十分明确地提出来的。 他的目的很明确,就是要为今后的探索和创新提供一个全党公认的思想基础,用邓小平的话来说,就是:“我们要恢复毛泽东思想,坚持毛泽东思想,以至还要发展毛泽东思想,在这些方面,他都提供了一个基础。要把这些思想充分地表达出来。”
自毛泽东思想作为一个科学概念正式提出以来,中国共产党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作过两次郑重的概括。
第一次是1945年5月中共七大上,由刘少奇代表党中央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里提出的。报告把毛泽东思想称作“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毛泽东思想,从他的宇宙观以至他的工作作风,乃是发展着与完善着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乃是中国人民完整的革命建国理论”。
报告把毛泽东思想概括为九个方面,即:毛泽东关于现代世界情况及中国国情的分析;关于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解放农民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统一战线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战争的理论与政策;关于革命根据地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新民主主义共和国的理论与政策;关于建设党的理论与政策;关于文化的理论与政策等。并称:“这些理论与政策,完全是马克思主义的,又完全是中国的。这是中国民族智慧的最高表现和理论上的最高概括。”
中共七大对毛泽东思想的这次阐发和概括,对于统一全党思想、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全党的指导思想,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第二次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在邓小平的主持下进行的。第二个历史决议对毛泽东思想做了如下三个方面的概括。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定义。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根据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把中国长期革命实践中的一系列独创性经验作了理论概括,形成了适合中国情况的科学的指导思想,这就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我党许多卓越领导人对它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毛泽东同志的科学著作是它的集中概括。”
在这个定义当中,除了继续强调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之外,引人注目的是其中两点新内容。第一,强调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从而对毛泽东的思想观点、言论著述作了科学的区分,经过实践检验是正确的内容属于毛泽东思想的范畴,经过实践证明是错误的东西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第二,强调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不仅中共许多卓越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作出了重要贡献,而且毛泽东的科学著作同样凝聚了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这告诉我们,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就必须破除教条主义和个人崇拜,沿着毛泽东开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正确道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继续探索,继续前进。这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必由之路、成功之路。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形成过程。第二个历史决议指出:“主要在本世纪二十年代后期和三十年代前期在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和我们党内盛行的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曾使中国革命几乎陷于绝境。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关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六个方面”和“三个活的灵魂”。第二个历史决议把毛泽东思想的组成部分概括为六个方面:(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4)关于政策和策略;(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6)关于党的建设。第二个历史决议还指出:“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是贯串于上述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即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决议把这三个活的灵魂称之为“具有中国共产党人特色的这些立场、观点和方法”。这成为邓小平理论与毛泽东思想的共同哲学基础和方法论基础,是集中反映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关系的最本质的方面。
以上三个方面的概括,对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首先,通过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界定,把毛泽东思想同偏离毛泽东思想科学轨道的错误论点严格区别开来,把毛泽东思想同党和人民的集体智慧紧密结合起来,从根本上保证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方向;第二,通过总结毛泽东思想形成发展的历史过程,概括提出“毛泽东思想是在同这种错误倾向(按:指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决议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一重要论断,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指明了方向;第三,通过阐发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提供了基本遵循,特别是对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科学概括,更成为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基础。以上这些,使邓小平理论从创立之时起就同毛泽东思想形成了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紧密联系。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是从对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及其历史地位的系统阐发中,开始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开启了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体系的伟大进程。
在科学地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的同时,实践的发展不断地提出了一个根本性问题:怎样把毛泽东等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邓小平对此回答说:“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
哪些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呢?例如,废除领导职务在事实上存在的“终身制”,是邓小平的一大贡献。而这个问题,在准备召开中共八大时,就由毛泽东提了出来。他表示:“我是准备了的,就是到适当的时候就不当主席了,请求同志们委我一个名誉主席。” 在中共八大通过的党章里专门规定:“中央委员会认为有必要的时候,可以设立中央委员会名誉主席一人。”但这些设想后来没有实行。邓小平认真总结历史经验,明确指出:“一个国家的命运建立在一两个人的声望上面,是很不健康的,是很危险的。不出事没问题,一出事就不可收拾。”“我多年来就意识到这个问题。” 他身体力行,始终使废除领导职务“终身制”的设想成为现实。
又譬如,对外开放的设想。实际上,早在20世纪50年代,毛泽东等人就在考虑如何打破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对华封锁禁运,毛泽东还提出:“搞经济关门是不行的,需要交换。” 后来的发展,走了十分曲折的路。邓小平对此总结说:“建国以后,人家封锁我们,在某种程度上我们也还是闭关自守,这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困难。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我们最大的经验就是不要脱离世界”。 由此形成了对外开放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格局,有力地推动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有力地推动了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有力地推动了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迅速提高。
哪些是“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呢?例证之一,是关于发展社会生产力的问题。邓小平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领袖,中国革命是在他的领导下取得成功的。然而他有一个重大的缺点,就是忽视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是说他不想发展生产力,但方法不都是对头的,例如搞‘大跃进’、人民公社,就没有按照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办事。”“如果说我们建国以后有缺点,那就是对发展生产力有某种忽略。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贫穷不是社会主义,更不是共产主义。” 他还说:“我们根本否定‘文化大革命’,但应该说‘文化大革命’也有一‘功’,它提供了反面教训。没有‘文化大革命’的教训,就不可能制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政治、组织路线和一系列政策。三中全会确定将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到以发展生产力、建设四个现代化为中心,受到了全党和全国人民的拥护。为什么呢?就是因为有‘文化大革命’作比较,‘文化大革命’变成了我们的财富。”
例证之二,是关于如何正确对待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的某些设想和论点的问题。邓小平指出:“多年来,存在一个对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理解问题。”“马克思去世以后一百多年,究竟发生了什么变化,在变化的条件下,如何认识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没有搞清楚。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的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邓小平从中得到的结论是:“在革命成功后,各国必须根据自己的条件建设社会主义。固定的模式是没有的,也不可能有。墨守成规的观点只能导致落后,甚至失败。”
吃一堑长一智。邓小平也是过来人。正因为如此,他对毛泽东探索中的成败得失有着切身体验和深刻反思。正如他多次强调的那样,“‘大跃进’,毛泽东同志头脑发热,我们不发热?”
“毛泽东同志犯的有些错误,我也有份,只是可以说,也是好心犯的错误”。
哪些是“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呢?例如,坚持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前面已经提过,在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夕,邓小平发表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重要讲话。为了说明解放思想的极端重要性,邓小平特意引用了毛泽东的一段振聋发聩的论述:“一个党,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一切从本本出发,思想僵化,迷信盛行,那它就不能前进,它的生机就停止了,就要亡党亡国。这是毛泽东同志在整风运动中反复讲过的。” 毛泽东是破除教条主义、坚持实事求是的典范。但到了他的晚年,由于指导思想上的错误,产生了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某些设想和论点的教条和误解,并陷入了阶级斗争严重扩大化的迷误。邓小平既发扬了毛泽东一贯倡导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精神,又从根本上纠正了对毛泽东的言论采取教条主义态度的错误倾向,使党和国家继续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
还譬如,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这也是毛泽东为党和国家亲手创立的组织原则。1957年,他还提出设想:“我们的目标,是想造成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那样一种政治局面,以利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较易于克服困难,较快地建设我国的现代工业和现代农业,党和国家较为巩固,较为能够经受风险。” 然而,在这个问题上同样出现了曲折。毛泽东晚年所犯的严重错误之一,便是“使党和国家政治生活中的集体领导原则和民主集中制不断受到削弱以至破坏”。 邓小平十分中肯地指出:“由于胜利,他不够谨慎了,在他晚年有些不健康的因素、不健康的思想逐渐露头,主要是一些‘左’的思想。有相当部分违背了他原来的思想,违背了他原来十分好的正确主张,包括他的工作作风。这时,他接触实际少了。他在生前没有把过去良好的作风,比如说民主集中制、群众路线,很好地贯彻下去,没有制定也没有形成良好的制度。这不仅是毛泽东同志本人的缺点,我们这些老一辈的革命家,包括我,也是有责任的。” 正因为如此,邓小平同样是在《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这篇重要讲话里,在大声疾呼恢复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的同时,突出强调“民主是解放思想的重要条件”,强调“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强调毛泽东当年提出的民主政治发展目标。
一个恢复和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一个恢复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从思想路线上和政治制度上保证了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确立起来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的贯彻落实,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及其理论体系的确立和不断发展。
又譬如,毛泽东带领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出了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获得了成功。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形成了有利于发挥农民互助合作和个体劳动两种积极性的农业生产初级社和高级社形式。实践证明,这既符合农业的生产特点和中国农业的精耕细作方式,也同中国农业劳动力的整体水平相适应,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社会主义合作组织的优越性,是一种在当时比较行之有效的社会主义农业生产管理体制。后来,毛泽东在指导思想上发生偏差,错误地发动了人民公社化运动,使这一探索方向被打断。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后,邓小平积极支持以“统分结合”为特征的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变革,以此为突破口,推动了经济体制改革的全面展开。后来,他总结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以来的发展历程,又提出了“两个飞跃”的设想,指出:“中国社会主义农业的改革和发展,从长远的观点看,要有两个飞跃。第一个飞跃,是废除人民公社,实行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的责任制。这是一个很大的前进,要长期坚持不变。第二个飞跃,是适应科学种田和生产社会化的需要,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发展集体经济。这是又一个很大的前进,当然这是很长的过程。”
在恢复、坚持中发展,在发展中恢复、坚持。正是在这一相辅相成的过程中,把正在形成和发展之中的邓小平理论同毛泽东思想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从实事求是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从处在社会主义不发达阶段到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中共八大路线到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从四个现代化到确定现代化建设的小康目标和三步走发展战略,从“一纲四目”到“一国两制”,等等,我们都可以清晰地描绘出一条从毛泽东思想到邓小平理论一脉相承而又与时俱进的发展脉络。这个发展脉络,也正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从第一次历史性飞跃发展到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历史过程,从中共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到中共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过程,也就是在新时期创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过程。
对于党中央领导集体的建设,无论是作为第一代领导核心的毛泽东,还是作为第二代领导核心的邓小平,都极为关注。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是贯穿其中的立场、观点、方法,它们有三个基本方面,这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和运用好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把我们党建设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中国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
毛泽东同志说:“‘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毛泽东同志还把实事求是形象地比喻为“有的放矢”。我们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的“矢”去射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的”。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深入实际了解事物的本来面貌。要透过现象看本质,从零乱的现象中发现事物内部存在的必然联系,从客观事物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出发,在实践中按照客观规律办事。坚持实事求是不是一劳永逸的,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做到了实事求是,并不等于在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做到实事求是,在一个时间一个地点坚持实事求是得出的结论、取得的经验,并不等于在变化了的另外的时间另外的地点也能够适用。我们要自觉坚定实事求是的信念、增强实事求是的本领,时时处处把实事求是牢记于心、付诸于行。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清醒认识和正确把握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基本国情。我们推进改革发展、制定方针政策,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都要充分体现这个基本国情的必然要求,坚持一切从这个基本国情出发。任何超越现实、超越阶段而急于求成的倾向都要努力避免,任何落后于实际、无视深刻变化着的客观事实而因循守旧、固步自封的观念和做法都要坚决纠正。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坚持为了人民利益坚持真理、修正错误。要有光明磊落、无私无畏、以事实为依据、敢于说出事实真相的勇气和正气,及时发现和纠正思想认识上的偏差、决策中的失误、工作中的缺点,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使我们的思想和行动更加符合客观规律、符合时代要求、符合人民愿望。
坚持实事求是,就要不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普遍真理,具有永恒的思想价值,但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并没有穷尽真理,而是不断为寻求真理和发展真理开辟道路。今天,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深化改革,有效应对前进道路上可以预见和难以预见的各种困难与风险,都会提出新的课题,迫切需要我们从理论上作出新的科学回答。我们要及时总结党领导人民创造的新鲜经验,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境界,让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放射出更加灿烂的真理光芒。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永葆青春活力和战斗力的重要传家宝。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
群众路线本质上体现的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只有坚持这一基本原理,我们才能把握历史前进的基本规律。只有按历史规律办事,我们才能无往而不胜。历史反复证明,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主体力量。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说:“中国的命运一经操在人民自己的手里,中国就将如太阳升起在东方那样,以自己的辉煌的光焰普照大地”。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人民是决定我们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充分调动人民积极性,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根基。在人民面前,我们永远是小学生,必须自觉拜人民为师,向能者求教,向智者问策;必须充分尊重人民所表达的意愿、所创造的经验、所拥有的权利、所发挥的作用。我们要珍惜人民给予的权力,用好人民给予的权力,自觉让人民监督权力,紧紧依靠人民创造历史伟业,使我们党的根基永远坚如磐石。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一切行动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我们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的根本标志。党的一切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最高标准。检验我们一切工作的成效,最终都要看人民是否真正得到了实惠,人民生活是否真正得到了改善,人民权益是否真正得到了保障。面对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我们不能有丝毫自满和懈怠,必须再接再厉,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毛泽东同志说:“我们共产党人好比种子,人民好比土地。我们到了一个地方,就要同那里的人民结合起来,在人民中间生根、开花。”要把群众观点、群众路线深深植根于全党同志思想中,真正落实到每个党员行动上,下最大气力解决党内存在的问题特别是人民群众不满意的问题,使我们党永远赢得人民群众信任和拥护。
坚持群众路线,就要真正让人民来评判我们的工作。“知政失者在草野。”任何政党的前途和命运最终都取决于人心向背。“人心就是力量。”我们党的党员人数,放在人民中间还是少数。我们党的宏伟奋斗目标,离开了人民支持就绝对无法实现。我们党的执政水平和执政成效都不是由自己说了算,必须而且只能由人民来评判。人民是我们党的工作的最高裁决者和最终评判者。如果自诩高明、脱离了人民,或者凌驾于人民之上,就必将被人民所抛弃。任何政党都是如此,这是历史发展的铁律,古今中外概莫能外。
独立自主是我们党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党和人民力量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必然结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坚持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坚定不移走自己的路。
独立自主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是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立党立国的重要原则。在中国这样一个人口众多和经济文化落后的东方大国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国情与使命,决定了我们只能走自己的路。
站立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拥有13亿中国人民聚合的磅礴之力,我们走自己的路,具有无比广阔的舞台,具有无比深厚的历史底蕴,具有无比强大的前进定力。中国人民应该有这个信心,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有这个信心。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中国的事情必须由中国人民自己作主张、自己来处理。世界上没有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具体发展模式,也没有一成不变的发展道路。历史条件的多样性,决定了各国选择发展道路的多样性。人类历史上,没有一个民族、没有一个国家可以通过依赖外部力量、跟在他人后面亦步亦趋实现强大和振兴。那样做的结果,不是必然遭遇失败,就是必然成为他人的附庸。
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长期实践中,历来坚持独立自主开拓前进道路,这种独立自主的探索和实践精神,这种坚持走自己的路的坚定信心和决心,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立足点,也是党和人民事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的根本保证。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我们要增强政治定力,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我们要根据形势任务发展变化,通过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要虚心学习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但我们不能数典忘祖,不能照抄照搬别国的发展模式,也绝不会接受任何外国颐指气使的说教。
坚持独立自主,就要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持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基础上同各国友好相处,在平等互利基础上积极开展同各国的交流合作,坚定不移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要根据事情本身的是非曲直决定自己的立场和政策,秉持公道,伸张正义,尊重各国人民自主选择发展道路的权利,绝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也绝不允许任何人把他们的意志强加于中国人民。我们主张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我们要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任何外国不要指望我们会拿自己的核心利益做交易,不要指望我们会吞下损害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的苦果。
敬爱的党组织:
自从我被确定为入党积极分子以来,在组织的关怀和老党员的熏陶下,我的思想不断的得到了磨练和提高,现向组织汇报一下这一季度来的情况。
在思想政治方面,我继续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江”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不断加强自己的思想政治修养。通过学习,使我认识到以下几点:开创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能否始终做到这一点,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目前,党内存在的不正之风和xxx现象,虽发生在少数党员身上,但它腐蚀着党的肌体,损害人民群众的利益,破坏党和群众的关系,这更要加强我们党自身的建设,我们更要积极宣传,身体力行,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不断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做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新人。
在工作方面,通过一年来的工作实践,有力的促成自己在实践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能够正确面对挫折,辨证的看待问题。年12月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思想汇报。工作中能够始终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努力开展工作。
目前已经基本适应了工作环境,基本熟悉了工作程序,并能够独立的处理部分日常工作事务。今后的工作中,还要继续加强学习,争取早日熟悉工作情况,更好(8月建军节思想汇报)的完成领导交办的各项工作任务,能够更好的配合好领导的工作。
在学习方面,我积极参加组织的各项培训,对于一些新的业务也是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结合自己工作的实际,在工作中学习和理解掌握团的工作,用所学知识更好地指导自己的工作。
以上是我在思想、工作、学习方面的汇报,以后我要总结工作和生活中的经验和教训,认真履行党章上所要求的一切,严格要求自己,接受党组织和同志们的监督,严于律己、勤奋进取,争取成为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xxx。
xxxx年xx月xx日。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23634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