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六月下旬,我有幸参与了公司组织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红色教育学习活动。望着漫山遍野的郁郁葱葱,脚踏着井冈山这片沉重的血红色土地,不知此行会有何许收获,又会留下怎样的记忆。
我对这次红色教育和井冈山的第一印象,是红军剧场里那场让人揪心的演出《井冈山》。那个时候我只是觉得整场演出的气氛悲沉肃穆,那带着镣铐的独舞、小河边托付的婴儿、蜿蜒逶迤的火把、隆隆作响的枪炮声、八角楼的星星之火、铺满了整个山谷的红色旗帜,看的所有人的心沉甸甸的。
一、生命熄灭时的交代
就在所有人还来不及收拾好悲伤沉静的心情时,我们的红色教育学习班开课了。给我们讲述那段历史的都是当时在井冈山坚持革命斗争的先烈后人,而红军剧场演出里那个“小河边托付的婴儿”,就取材于井冈山上的真实历史事件《大井托孤》。在那个白色恐怖的残酷年代,由于红四军主力部队转移,故事的原型、红军女战士曾志,毅然选择了将刚生不久的婴儿留在井冈山。解放以后,曾志和她留在井冈山的后人重逢了,那时的她已是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却从来也没有给她遗失的孩子做过任何的补偿。在生命垂危之际,曾志老人对身边的儿子说道:“来发、春华,妈妈对不起你们两兄弟,因为你们出生的时候战争太频繁了,没办法带你们,送给老乡抚养。解放了,找到了你们,可我没尽一个母亲的责任,来发还在井冈山种地,我感到愧疚,但我相信今后你们会慢慢理解妈妈的”。
还记得主持人向我们讲述曾志的87个信封和一封遗书。信里写着:“这是组织上发给我每个月的工资,我除生活开支之后,剩余的这一部分,请帮我转交给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们”;而在她的遗书《生命熄灭时的交代》里写着:“死后不开追悼会;京外家里人不要来京奔丧;遗体送医院解剖,有用的留下,没用的火化;骨灰一部分埋在井冈山一棵树下当肥料,另一部分埋在白云山有手印的那块大石头下。静悄悄的,三个月后再发讣告,只发消息,不写生平……”。在她70年的革命生涯里,15岁进入湖南农动讲习所,参加湖南、上井冈山、驰骋闵东、转战延安、奋战东北……这是怎样的一种革命胸怀和高风亮节的情怀啊,我余下的所有记忆都已被眼泪深深的打湿在了内心深处。
二、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
我对井冈山的第二印象,是当我们站在了井冈山革命烈士陵园的入口,在那种庄严的氛围里,我们缓缓拾阶而上,向长埋于此的英烈们献上鲜花与挽联;巍巍井冈山,纵横五百里,绵绵不断的小雨浇湿了瞻仰陵园的人们,却也更把那份庄严凸显的淋漓尽致,耳边松涛阵阵,眼前细雨迷蒙,与鲜花挽联一起献上的,还有所有人对烈士们的崇敬与缅怀。
苍松留英杰,青山埋忠骨。作为罗霄山脉的腹地,这里究竟长眠了多少烈士,他们来自五湖四海,出身与经历都各不相同,在最风华正茂的年纪里,为掩护秋收起义主力部队突围牺牲的卢德铭年仅22岁,被安福县靖卫团残杀的伍中豪年仅25岁,被叛军枪杀的王尔琢年仅25岁,张子清牺牲时年仅28岁,因掩护红四军军部首长突围被俘,惨遭敌人杀害的伍若兰年仅26岁……在陵园的纪念碑上,镌刻着密密麻麻的姓名,却也有很多有姓而无名的烈士,记住他们吧,那些名叫“三妹、狗娃”的人们。
三、淡雅芬芳的井冈兰
很多年前,当美国记者史沫特莱撰写《伟大的道路》一书时,曾采访朱德:“提起伍若兰,你为什么显得那么消沉?”隔着一张小桌,表情沉重的朱德用沙哑的声音回到:“她被国民党抓住,折磨了很久,才砍下了头,悬挂在她家乡湖南长沙的大街上示众。”在井冈山的雕塑园里,伍若兰是仅有的两位女性之一,她们都不是以伟人的妻子身份,而是以井冈山斗争主要领导人的身份站立于此。突围被俘的伍若兰身怀六甲,可敌人却对她施行了“吊打”、“踩杠子”、“灌辣椒水”等酷刑,只为了换取她的一份脱离朱德、脱离革命的“公开书”,直至她的头颅被割下,直至她被敌人剖开怀孕的腹部,她也从来没有背叛自己的信仰。
伍若兰最终留给井冈山的所有回忆,是她曾傲然不屈的呐喊:“共产党人从来不怕死,为人民解放而死最光荣,若要我低头,除非日头从西边出,赣江水倒流”。讲解员告诉我们,1962年春,76岁的朱德同志曾经回到过阔别33年的井冈山,他带走的是一株淡雅芬芳的井冈山九节兰,那是怎样的一种忠于信仰的气节,又是怎样的一种深切怀念和初心不悔,“唯有兰花香正好”。
怀着对井冈山那一缕凝重的情思,我把此次的红色学习也看做了一场探寻之旅,想去探寻那些能够“不忘初心、坚守信仰”的红色基因。“天上的北斗星最明亮,茅坪河的水呀闪银光……,八角楼的灯光哎,照四方,我们的毛委员在灯下写文章……”,当年的毛委员在八角楼写下了两篇光辉雄文——《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再加上以后在苏区写下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实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那盏油灯更是点燃了革命的圣火,那束划破夜空的灯光与北斗星交相辉映,照亮了风雨如磐的神州故园,温暖了黑暗世界饥寒交迫的奴隶,指引了那艘南湖红船乘风破浪的航向。
想起在井冈山上听到的最后一句话:“上井冈山伟大,下井冈山也伟大”。细细品来顿觉意味深长,井冈山的亲身感悟与震撼,已成为如今校准我现实工作和生活的思想坐标,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要做一个怎样的共产党员,我在洗礼中接受思考。
如果说,世界上真正存在无价之宝,那她最应该是指人类创造的精神财富。一个前进的时代,总有一种奋发向上的精神;一个发展的民族,总有一种积极进取的意志。书中所称颂的红色精神,她是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实践中发挥着先导作用,并在实践的冶炼中得到升华的一种崇高精神,她是中国共产党的生命之源、动力之源。她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在枪林弹雨的年代克服重重困难取得胜利的法宝,而且对现代社会也有着重要启示和示范作用。
中国共产党已经走过了90多年的光辉历程。中国共产党人在战争年代创造的井岗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和西柏坡精神,以其崇高的追求、纯洁的品质、丰富的内涵,为最可宝贵的人类精神财富增添了璀璨无比的伟大篇章,堪称中国之宝、宝中之宝。
《红色精神》这本书,撷取中国共产党历史上最具时代特征、影响最大、最有代表性的这四种精神,通过一个个生动的红色经典故事,再现了中国共产党人在长期艰苦的关键中克服艰难险阻奋斗不息、在内忧外患的多重压力下突破困境绝处逢生、在道道关隘和重重考验面前迎难而上自强不息的英雄气概。
今天,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对于中华民族的凝聚、激励作用越来越突出。深深熔铸在中华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的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西柏坡精神,已经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传承红色精神是一场没有终点的接力。越来越多的人行动起来,积极宣传红色精神,大力弘扬红色精神,把红色精神潜移默化成一代又一代人的血液和灵魂。
因而也就涌现出艰苦奋斗、勇于开拓、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北大荒精神;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精神;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不怕困难、敢于胜利的抗洪精神;特别能吃苦、特别能战斗、特别能攻关、特别能奉献的载人航天精神。革命和拼命、严守纪律和自我牺牲、大公无私先人后己、压倒一切敌人压倒一切困难、坚持革命乐观主义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的五种革命精神。有了这些精神,中华民族一定会走向复兴之路、繁荣之路;有了这些精神,中华民族就会更加健康、更加坚强、更加屹立在世界的东方。
愿更多的人阅读经典《红色精神》;愿更多的人争当《红色精神》传人!
红色本土文化作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文化建设成果,其历史渊源十分深厚,对于弘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红色本土文化逐渐成为推动中华文明复兴的一股强大力量。作为一位年轻人,我深刻体会到红色本土文化的魅力,特此写下心得体会与大家分享。
第二段:红色本土文化中的崇高精神
红军长征是红色本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我通过阅读相关的文献资料和参观红军长征纪念地,深切感受到红军将士们为了信仰和信念不畏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他们面临艰难险阻的征程中,他们紧密团结、勇往直前,取得了不可磨灭的历史荣誉。这种崇高精神让我深受教育和鼓舞,不论面对何种困难,都要坚持自己的理想和信念,永不放弃。
第三段:红色本土文化中的家国情怀
家国情怀是红色本土文化的核心,也是中国共产党一直强调的价值观念。红军长征途中,无论是红军将士还是当地群众,都为了国家的独立和人民的解放而坚守着自己的信念。这种深深的热爱和责任感打动了我,更加坚定了我对家国的热爱。无论身在何处,我都要牢记自己是一名中国人,在实现人生价值的同时,为国家的繁荣与进步贡献自己的力量。
第四段:红色本土文化中的团结合作精神
团结合作是红色本土文化中的一大特点。无论是红军长征时期还是后来的革命斗争,红军将士们都秉持着团结合作的精神,艰苦奋斗、互相帮助。红军长征的胜利,正是团结合作精神的集中体现。这种精神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和传承,只有团结合作,才能凝聚起实现伟大目标的力量,共同推动社会持续发展。
第五段:红色本土文化对我的影响
通过学习红色本土文化,我进一步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也更加坚定了自己追求理想的决心。红色本土文化中的崇高精神、家国情怀和团结合作精神让我深受教育。我认为,作为年轻一代的我们,应当以红色本土文化为骄傲和底气,在新时代中继续传承和发扬红色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结部分:
红色本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强大的影响力。我深深体会到红色本土文化中的崇高精神、家国情怀和团结合作精神对我们的启示和教诲。在实现中国梦的征程中,我们应当以红色本土文化为核心,以崇高精神为指引,牢记家国情怀,发扬团结合作精神,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为了推动"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通过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进一步增强党员意识,5月25日—29日中心组织了遵义红色之旅,让我们追寻革命足迹,体会革命精神。
在为期五天的培训中,我们实地参观了遵义会议会址、苟坝会议会址、息烽集中营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茅台镇四渡赤水之三渡渡口,瞻仰了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听取了遵义会议和会议精神专题教学,观看了舞台剧《伟大转折》等等。在凤凰山红军烈士陵园,我们向革命烈士纪念塔敬献了花篮。
在烈士纪念碑下,仔细聆听了有关邓萍烈士的英雄事迹,为革命烈士不畏强敌视死如归的精神深深感动。在娄山关战斗遗址,亲身体验了小尖山、大尖山的长征路,亲身感受了当年战斗场景的激烈和红军翻山越岭的艰险。在遵义会议纪念馆,了解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择点,是在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的一个伟大革命进程。在茅台镇,参观了当年红军四渡赤水中第三渡的茅台渡口和四渡赤水纪念馆,仔细聆听了四渡赤水的历史始末和毛泽东同志如何在第三渡和第四渡中运筹帷幄,将红军困局转危为安的精彩故事。
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更深切地感受到革命的艰辛,战争的残酷,和平的可贵,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更加激发了我们要珍惜今天拥有的一切,加倍的努力工作。这次红色之旅我有几点体会:
在新时代,我们仍需要学习借鉴革命年代战争的经验。
三是要勇于探索,敢于创新,坚持革命先辈的独立自主,要敢于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不断在攻坚克难中追求卓越,探索出改革发展的新道路。
这次“红色之旅”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更是一次从思想、党性认识上的重大洗礼。在重温党的伟大历史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生活的冷静思考。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更应该发扬光荣传统,要把这次红色之旅当作人生的一次新的起点,要用崭新的精神面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的工作中去,不断鞭策自己,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建设“高效、便捷、一流”的政务服务工作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红色本土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承载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精神。在长期革命斗争中,红色本土文化总结了中国革命的宝贵经验,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和思想体系。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红色本土文化作为一种价值观念的体现,逐渐成为了人们心中的文化信仰。通过近期接触的一些红色文化作品和场所,我深切感受到了红色本土文化的独特魅力。
首先,红色本土文化以其浓郁的历史厚重感吸引人。在中国的革命年代,绝大多数红色文化作品都是以当时的战争和革命为背景,无论是舞蹈、音乐、电影还是文学作品,都充满了特殊的历史意义。例如,在观看红军长征舞台剧时,我深深被其真实再现长征壮丽历程的能力所打动。通过这种艺术形式,观众能够亲身感受到革命时期的艰难与抗争精神,使得红色文化更具有感染力和震撼力。
其次,红色本土文化通过艺术形象的塑造传递了丰富的人文情感。无论是红色电影《我不是潘金莲》中对优秀人物形象的刻画,还是《红高粱》中对乡村人情的描写,都让我感受到了红色本土文化对人性的深刻理解。这种文化观念的传递,使观众更容易与作品中的角色产生情感共鸣,进而感受到红色文化所传递的人文关怀和情感温度。
第三,红色本土文化通过独特的意象与风格展现了中国独有的审美观念。比如,在参观了红军长征纪念馆之后,我深深被其中展示的敦煌壁画所吸引。敦煌壁画以其精美的绘画技艺和独特的视角,生动地诠释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与辉煌。这种审美观念不仅体现在艺术作品中,也融入了红色文化的方方面面。例如,在广场舞中,人们欢快的舞姿和中国传统音乐的配合,展示了中国人民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再现了中国传统审美观念中的红色力量。
第四,红色本土文化以其深厚的历史底蕴和文化内涵为人们塑造了心灵的家园。无论是在图书馆读着《红楼梦》中的故事,还是亲身参观了延安革命纪念馆,我都感受到了红色本土文化给人们带来的心灵慰藉和精神寄托。红色本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入了中国人民的血脉和情感,使其成为了人们深刻认同和自豪的一部分。
最后,红色本土文化通过其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和思想体系,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通过参观红色文化遗址,阅读红色文学作品,我意识到红色本土文化不仅以其独特的思想观念塑造了中国人民的精神面貌,也在经历着新时代的传承和创新。例如,在音乐领域,红色主题的歌曲在传承红色精神的同时,也加入了时下流行的元素,吸引着更多的年轻人去接触和了解红色文化。
总之,红色本土文化凝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通过其浓厚的历史底蕴、丰富的人文情感、独特的审美观念、精神家园的营造和丰富多彩的艺术形式,展示了其独特的魅力。近年来,红色本土文化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和喜爱,成为了文化交流和传播的重要载体,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繁荣和传承注入了新的动力。对于我个人而言,红色本土文化既是一种心灵寄托,也是一种艺术享受,让我对自己的根和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热爱。
近年来,伴随着中国的快速崛起和文化自信的崛起,红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作为四大古都之一,南京作为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城市,这里保留着丰富的红色文化遗址和文物,成为了探索和传承红色文化的重要地区。在近期的一次旅行中,我有幸前往南京,亲身感受了南京的红色文化,深受触动和启发。下面我将结合我在南京的所见所闻,谈谈我对南京红色文化的一些体会和心得。
二、南京长江大桥——红色精神的象征
抵达南京的第一站,我来到了长江大桥。长江大桥是中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的铁路和公路双层桥梁,是现代中国修建的第一个大型桥梁工程,也是红色文化的象征之一。长江大桥的建设者们用他们的智慧和汗水,克服了重重困难,建成了这个宏伟的工程,为中国的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卓越贡献。长江大桥不仅象征着南京的红色精神,也是中国工程技术的丰碑。站在长江大桥上,我感受到了中国人民不怕艰险,勇往直前的红色精神,这种精神将永远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三、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悲壮历史的见证
红色文化并不只是指红军长征和革命战争,它还包括了对于历史的深思熟虑和对于民族苦难的缅怀。南京大屠杀纪念馆就是南京红色文化中的重要场所之一。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看到了那段惨无人道的历史,让我感受到了红色精神的伟大和珍贵。纪念馆通过展示留下来的历史照片、文字、实物等,让我们真实地感受到了当时人民的痛苦和苦难。站在南京大屠杀纪念馆门前,我被这座临危受命的城市的坚韧精神所震撼。南京人民在最黑暗的岁月里,用自己的身体和鲜血,守护住了中国人民的尊严和尊重。这种钟情于民族的热爱和无限奉献精神,让我深感敬佩和感动。
四、瞻仰总统府——红色文化的浓淡相宜
作为江苏省最早兴建的欧式建筑之一,总统府是南京红色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总统府作为孙中山先生的临时官邸,见证了中国革命史上重要的历史事件。我感受到了这座建筑的庄严和古老,同时也感受到了红色文化的浓淡相宜。总统府内除了展示了孙中山先生的生平事迹和伟大业绩外,也展示了红色文化的精神内涵。参观总统府让我深刻领悟到,红色文化并不只是过去的事情,它承载的是一种传承和发扬的价值观念,是我们每个人应该继承和传承的宝贵财富。
五、思考和感悟
通过这次南京之行,我对南京的红色文化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南京的红色文化犹如一块坚不可摧的宝石,熠熠生辉。南京红色文化不仅是历史的见证,更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宝贵的一部分。红色文化承载着中华民族的骨气和精神,它是我们民族自尊心和成就感的源泉。南京的红色文化不仅让我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中国人民的愿力,更让我对红色文化的价值和重要性有了更深的认识。我深信,在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红色文化将继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激发出全国人民的热情和斗志。作为中国的一员,我们应该要继承和弘扬红色文化,以其为底蕴,以其为动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断努力奋斗。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231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