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计划需要考虑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应用,使学习更有意义。接下来是一些教学计划的案例分享,希望对大家的教学工作有所启发。
大家好!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变革了原来“学科中心”、“知识本位”式的课程体系,而采用行为目标方式表述内容,以促进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不再陷入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泥潭。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复习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描述地球大小的相关数据;巩固经线和纬线的概念,掌握经度、纬度的含义;熟悉特殊的经线和纬线;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熟悉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1、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精心设计的信息整合课件,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由浅入、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2、学法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如下:
1、开门见山、直入话题。
2、温故知新、知识梳理。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理顺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表格填充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
3、活学活用、检测效果。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来检测其对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4、课堂练习、我来解答。
此环节设计了交织经纬网、合作探究、小试身手三个环节,通过学生完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能力训练题,而教师根据课堂反馈及时纠错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分析总结、建立框架。
通过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找出所学的知识规律,以便更好的运用它。
6、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例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有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7、课堂小结、巩固效果。
一是知识的小结,二是能力要求的总结。
8、布置作业、延外课堂。
通过对自主练习与难点突破环节的设计,将学生的的学习与课内延伸至课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3.通过对地球形态认识过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人类对事情的认识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和探求科学奥秘的志趣。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谈话法和讲授法。
人类居住和生活在地球上,但是,地球的形状是个什么样的,地球有多大呢?我们今天就来学习这些知识。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读一读”,思考人类对地球的认识经历了几个阶段?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学生活动。
【教师指导】。
学生活动:经过计算得出,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少21米,如果缩小到地球仪那么大小时这个差别几乎就看不出来了。因为差别很小,通常人们仍将地球看成圆球体。
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运用课本的“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图,让学生观察地球的赤道半径、极半径,并计算地球的平均半径,运用地球的赤道半径,计算赤道的周长,它约为4万千米。
2赤道半径、极半径、平均半径、赤道周长我们知道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来观察地球仪,地球仪是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按照一定比例缩小而制作的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
(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2)球面上绘着地图,地图上标有南北极和经纬度,颜色、符号、文字、表示陆地、山脉、河流、海洋、湖泊等地理事物。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教师演示】。
自西向东转动地球仪,指导学生转动自己的小型地球仪,让学生领会“一轴两点”并领会地球上东西方向的确定。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1)地球仪上连接南北极的线称为什么线?(经线)在地球仪上沿着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称为什么线?(纬线)。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我有许多精美的玩具,有爸爸送我的胖嘟嘟的小猪玩偶,有炫酷的赛车,有如梦幻般的水晶球……但我最喜欢的还是小小!
的底座黑乎乎的,像一个小托盘,稳稳地托着球体。圆圆的,像一个色彩明丽的小皮球。的边上有一个银白色的“钩子”,那是什么呢?那是地轴,弯弯的,像月牙儿一样。
我转动我的小小,蓝色的是浩淼的大海,金黄色的是一望无际的沙漠,翠绿色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和草原……纵横交错的经纬线把地球分成了几个部分。上有四大洋: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还有七大洲:亚洲,非洲,欧洲,北美洲,南美洲,南极洲,大洋洲。
我轻轻地转动我心爱的,仿佛看到了哈尔滨的冰雕,日本的富士山,法国的埃菲尔铁塔……多么的有趣啊!
我轻轻地转动心爱的,又仿佛看到了长江和黄河,它们滋润了大地,让那里的一花一草,变得更加美丽!
像一个无声的小地理老师,带我看珠峰,那有着8844米高的山峰,多么雄伟壮丽,带我看大海,观日出,带着我周游世界,增长了许多的课外地理知识,真是收获满满!
小小,它不仅有着色彩斑斓的外表,而且记录着祖国的雄伟壮丽山河,我喜欢地球,但我更喜欢!
我家有一个地球仪,它是个球体,中间用轴固定,底下是托盘,可以转动,蓝色是海洋,五颜六色是大陆。
它是我们认识地球的工具。它让我们认识了世界上有四大洋,七大洲。世界上最大的洋是太平洋。最小的海洋北冰洋,还有印度洋和大西洋。我在上面还找到了七大洲,亚洲、欧洲、非洲、北美洲、南美洲、大洋洲、还有有着可爱企鹅的南极洲。
我们中国是亚洲最大的国家,涂着大红色的大陆,像只大公鸡,让我想起来雄鸡报晓这个。
成语。
在上面,我还看到了好多国家,学到了好多知识。这些都是地球仪给我的,我喜欢这个地球仪。
。
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
地球的形状、大小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难点。
地球上经纬度的划分。
教学方法。
谈话法和讲授法。
教学媒体。
教学过程。
学生活动。
【板书】1地球是一个十分接近圆球体的不规则球体。
【板书】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
【提问讨论】(1)地球仪是由哪几部分构成的?
(2)地球仪的球面上有那些地理事物?
(3)在地球仪上找到南北极点。
(4)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
学生活动并回答问题:
(1)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旋转轴和球面共同组成。
(3)地轴穿过地心,与地球表面相交于两点。
(4)指向北极星附近(即北方)的一点为北极;与北极相反一点为南极。
【板书】三、地轴和两极。
【板书】四、经线和纬线。
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提问:
(2)观察地球仪,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圆?
(3)所有经线长度是否相等?所有纬线长度是否相等?
(4)纬线自成纬线圈,那么,经线如何组成一个经线圈?
(5)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小组讨论以后,代表发言,全班总结。
学生填表:
经线纬线。
圆弧状况半圆,两条相对应的经线组成经线圈圆,每一条纬线自成纬线圈。
指示方向南北方向东西方向。
【板书】五、经度和纬度。
学生活动。
学生根据下表提供的内容,分小组讨论,完成下表:
经度纬度。
度数起点线本初子午线(0度经线)赤道(0度纬线)。
度数划分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向南、向北各分作90度。
代号东经(e)、西经(w)南纬(s)、北纬(n)。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经线、纬线的特征以及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划分方法。
2、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位置,了解经纬网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
3、培养学生认真观察及合作学习的能力。
4、激发学生对地球的热爱情感和探究地球的欲望,培养认真学习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经线、纬线的有关知识,并能够运用经纬网确定位置。教学难点: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学习按照经纬线在地球仪上准确寻找位置。教学准备:
教师:地球仪、多媒体课件学生:小型地球仪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同学们,通过《蔚蓝色的地球》一课的学习,你对地球有什么了解?
2、地球妈妈以其博大的胸怀孕育了所有的生命,还给我们奉献了一个色彩斑斓的世界,让我们一起走进美丽的地球村,共同感受她的迷人风光。(播放配乐地球美景的风光片)。
3、看着这些美丽的景色,你想说些什么?(学生抒发对地球的热爱之情)。
4、正像同学们所说,地球是美丽的,地球是神奇的,地球的每一处美景都是令人向往的,但是,在茫茫的宇宙中,只有一个地球,地球是我们唯一的家园,所以我们要热爱地球、了解地球,但是地球太大了,人们站在地球的任何一个地方都无法看清她的全貌,于是,科学家们仿照地球的模型,按照一定的比例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就从缩小的地球开始,研究地球仪上的一点知识。(课件:地球仪)。
二、初步感知,了解地球仪。
1、我们在四年级的时候学习过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谁还记得?
2、地球仪上也是采用这种方法辨别方向的,(课件:方向标)跟着老师一起指一指地球仪上的方向,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3、地轴北端与地球表面的交点,叫北极,那什么叫南极?(课件:指示北极和南极)。
4、能在地球仪上又快又准地找到这些方向对我们后面的学习可有好处了!让我们请出我们的新朋友——地球仪。请同学们学着老师的样子轻轻地按照从西向东的方向慢慢地转动地球仪,仔细观察,说说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依据观察汇报)。
5、科学家们用他们的聪明才智,在地球仪上用不同的颜色、符号和文字表示陆地、海洋、山脉、江河湖泊、国家、城市等地理事物的位置、形状和名称。
三、集体探讨,学习经线。
1、刚才同学们发现地球仪上有许多纵横交错的线,是什么呢?让我们先研究纵线(课件:经线图)这些经线连接地球的哪两个地方?(南极和北极)对,在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的线叫经线(课件:经线)。
2、既然连接南北两极,那么经线指示什么方向?
3、为了研究方便,科学家们经过反复推敲,在地球仪上将经线分成两个180度,从哪条经线算起呢,同学们找找。
4、对,0度经线又叫什么?
5、科学家们规定以本初子午线为界限,以西的经线称为西经,共180度,用w表示;以东的经线成为东经,也是180度,用e表示。(课件:经线纬线的范围)。
6、同学们仔细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出老师说的经线,比一比哪组最快最准?
7、看看这些经线在形状上、长度上有什么特点?
四、小组合作,学习纬线。
1、刚才我们共同研究了地球仪上的纵线,也就是经线,接下来让我们再来研究地球仪上的横线。那么怎么研究呢,老师给大家提供了一点参考。(课件:(1)、在地球仪上,顺着----方向,围绕地球一周的线叫纬线,纬线指示-------方向。(2)、纬线的形状是------,长度------,最长的0度纬线叫------。(3)、以赤道为界,赤道以北叫------,赤道以南叫------。(4)、以赤道为界,将地球分成南北两个半球,赤道以南叫-------,赤道以北叫------。)。
2、研究之前请听清要求,(1)每位同学都要认真阅读教材99页的内容,仔细观察地球仪,各抒己见;(2)各组记录员做好讨论记录;(3)选一名写字最棒的同学代表小组补充板书;(4)选一名声音最洪亮的同学代表小组汇报学习成果。听清了吗?好,各组按照研究经线的方法用严谨的科学态度研究经线,开始。
3、各组代表汇报,教师适当点拨。(课件:纬线的指示方向、赤道、南纬北纬的范围、南北半球的划分)。
五、巩固拓展,体会作用。
1、这节课同学们的表现老师非常满意,还想不想继续展示你们的聪明才智?可没那么容易的,要想继续表现必须闯过两道关卡,闯吗?好,闯过之后还有奖励啦!
2、第一道关卡(课件:0度经线叫------,以本初子午线为界限,以东的经线叫做------,以西的经线叫做------,科学家们以西经------度和东经------度为界限,将地球分为------和------。)。
3、他顺利闯关成功,给点掌声。老师也将给你一份奖励。(课件: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子午宫及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音乐短片)。
4、看了以后有什么疑问?(课件:介绍子午线地面标志的地点、来历)。
5、第二道关卡(课件:0度纬线叫做-------,以赤道为界限,以北的纬线------,以南的纬线叫做------,科学家们以------为界限,将地球分为------和------。)。
6、他顺利闯关,掌声响起来。也将得到老师的一份奖励。(课件:赤道纪念碑及其来历)。
7、同学们,地球表面并没有这些经线和纬线,那么科学家们为什么要设计这些呢?用什么用呢?让我们先来做个游戏你就会领悟到的。
10、经纬线可以准确地确定地球上的某一点的具体位置,在航空、航海、军事等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11、请同学们在地球仪上找一找我国首都的经纬线,乌鲁木齐呢?香港呢?
六、集体总结,布置作业。
1、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2、地球仪上不只是经线纬线,还有七大洲、四大洋,各地的景色非常优美,课下请同学们收集世界美景的图片,下节课我们深入美丽的地球村,进一步了解她的风采。
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
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
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
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
(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
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本课内容在教学方法的选择上,将注重学生兴趣的激发,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努力营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氛围。本课教学时可采用媒体直观教学、实物直观教学、实践教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并提升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在学习方法上,主要采用探究学习方式和小组合作学习方式、交往式学习方式。
为了有效地达成教学目标,本课设计如下:
第一环节: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浩瀚的宇宙中有生命存在的星球——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人们为了便于认识和研究,仿照地球制作了模型——地球仪,今天请同学们以“外星人”的身份(微信开启画面,在太空看地球),利用地球仪来了解我们赖以生存的世界,导入新课。
第二环节:分组学习,合作探究。
地球仪就像一本内容丰富的“大字典”,从中可以查到很多知识。
分组观察地球仪,给同学们3分钟的时间,仔细观察,比赛哪组观察到得东西多。并在学生观察到得内容中,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不同特点(以探究表格的形式),并适时引出北极、南极、东西半球的划分。
可以穿插问题“为什么东西半球的划分是西经20度和东经160度构成的经线圈,而不是0度和180度经线来划分,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因为这是在学生自己观察、探究的过程中归纳和总结的,所以掌握的知识会更加扎实,同时还可以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归纳能力。并引导学生学会使用观察事物的一般方法:远——近,整体——局部,不同角度观察等。
第三环节:联系实际,学以致用。
经纬网的教学,重在应用。在书本探究的基础上还可以增加几例探究的内容,使学生学会较熟练地使用地球仪,强化对地球仪作用的了解。
1、本环节继续探究课本中北纬40度东经116度、北纬30度西经90度、南纬34度东经115度、南纬16度西经119度的地方。
2、探究中国的疆域东南西北四至点的位置,联系中国的位置判断中国所处的纬度带和温度带,以此落实低、中、高纬度的划分,时差等地理知识。在解释五带划分时,引导学生通过图册了解一些五带的自然环境特征。
在这一过程中落实教学重点和难点。学生在探究过程中既能积极参与,又有很大的学习兴趣,还能真正做到学以致用,提升能力。
第四环节:巩固小结,教学延伸。
(一)请学生自己谈学到的知识。
(二)课外拓展:为什么地球仪上地轴是倾斜的?地球作为宇宙天体之一,是怎样运动的?
本课教学以活动为线索,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提升,我相信学生会学有所获。
大家好!
今天我讲的课题是《地球与地球仪》复习课。
首先,我对本节教材进行一下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根据新的地理课程标准提出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基本理念,变革了原来“学科中心”、“知识本位”式的课程体系,而采用行为目标方式表述内容,以促进学生在各种学习活动中,通过探究和体验的过程去获得知识,形成能力和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而不再陷入死记硬背、应试教育的泥潭。
2、教学目标。
根据地理课标准的要求我设置了本节课的三维目标。
教学目标:复习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和描述地球大小的相关数据;巩固经线和纬线的概念,掌握经度、纬度的含义;熟悉特殊的经线和纬线;掌握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熟练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重点:准确辨认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熟悉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教学难点: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的地理位置。
1、教法分析:
本节课是精心设计的信息整合课件,尽可能地尊重学生、鼓励学生、相信学生、引导学生,激发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化被动为主动,让学生们在快乐的氛围中主动探讨、合作交流,由浅入、循序渐进,让学生学会自觅知识,自得方法,使他们乐学,也会学。
2、学法分析:
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学生们主动参与到课堂中,人人动手动脑,在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发挥每个同学的自主性,使得学习的过程很愉快,同时又渐进地掌握了学习的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有张有弛,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学生将不再觉得学习是一种沉重的负担,理解知识、消化知识的速度和程度也会大大提高,从而达到"授人以渔"的目的。
根据新课标的要求,为了充分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思想,实现教学目标,教学设计如下:
1、开门见山、直入话题。
2、温故知新、知识梳理。
梳理本节课的知识点,理顺学生的学习思路,通过表格填充的方式,加强学生对知识点的巩固和记忆。
3、活学活用、检测效果。
通过学生对问题的解答,来检测其对各知识点掌握的情况。
4、课堂练习、我来解答。
此环节设计了交织经纬网、合作探究、小试身手三个环节,通过学生完成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能力训练题,而教师根据课堂反馈及时纠错的方式,来强化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
5、分析总结、建立框架。
通过阶段性的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找出所学的知识规律,以便更好的运用它。
6、学以致用、提高能力。
例举与学生熟悉的生活有关的问题,培养他们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7、课堂小结、巩固效果。
一是知识的小结,二是能力要求的总结。
8、布置作业、延外课堂。
通过对自主练习与难点突破环节的设计,将学生的的学习与课内延伸至课后,提高学生主动学习的能力。
是大家都熟悉的文具,很普通。而我,却对我家的有特殊的感情。
这个是我小的时候妈妈给我买的,我把它视为宝贝,整天拿着它玩。
我的小是由球体、地轴和底座组成的。它的球体有一个小皮球那么大,球面上的图形代表着世界各国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以及海洋、河流、平原、…脉、沙漠的分布情况。地轴的七端连接着北半球顶端的北极,下端连接着南半球顶端的南极,球体固定在地轴上,安置在底座上,以便小能稳稳地放在桌子上,不会滚动。
小的颜色很好看:成片的绿色表示平原,窄长的绿色表示谷地,淡黄色的是高原,深黄色的是山脉,蓝色表示海洋,颜色越深,表示海洋越深。国与国之间有国界线,邻近的国家版图又以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彩色的球体安置在天蓝色的底座上,显得十分和谐。
我经常拿着,轻轻转动,看那卜面的'一个个国家和地区。看着它,我仿佛成了一名旅行家:我看到了日本的富士山,游览了埃及的金字塔,到了莫斯科红场瞻仰了列宁陵墓,我还在美国旧金山的唐人街上漫步……小小的把我带入了幻想世界,它太奇妙了!
还是一个不说话的小地理老师呢!它帮助我解决了一个又一个地理上的问题。有一次爸爸考我:“柏林在哪里?在哪个洲?”我想了想,却是一无所知,便拿出了“小老师”。我轻轻地转动球体,眼睛仔细地查找着“柏林”两个字。看到了!看到了!我兴奋极了,大声回答道:“在欧洲的德国!”爸爸听了,满意地笑了。
转动着,仔细观察,你才能看清地球上的一些著名国家。
初次发现后,吓了我一跳,英国竟是如此渺小!它顶多有河南省一样大小,可是却如此强大,可见英国是一个多么自强的民族,也不愿土地的大小,而只是强国强民,使自己在地球上能够有一定的地位,所以,在科技发展这一方面,英国是十分强的,因为各种车,战斗机大都是英国造的,而且国民还挺优秀,所以英国在全球中还是很有地位的。
日本与美国相对来说还是比较强的,是英国的两三倍,可是日本在抗战时期却不满足土地大小,盯上中国这片肥沃而辽阔的`土地,便来攻击中国,可是中华人民不会认输,便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最终取得了胜利,可是因为战争而付出代价的人民达几百万人,虽然输了,可是日本仍然在飞快发展中,在一场比赛过后,整个会场干净得一张纸屑都没有,感觉就像没有来过一样,依着这样的素质和品德,日本取得了“亚洲四小龙之一”的光荣称号。
国家的发展进步不进步有时候并不取决于国家的大小,而是全国人民进步了没有。
在我的书桌上,摆了一个。远看是一个蓝色的小球,近看五颜六色的。蓝色表示海洋,白色代表被冰封的陆地,比如地球的南北极。其它的颜色表示不同的国家,令人眼花缭乱。看到这小小的,我仿佛在周游世界。
在东方有一只雄鸡,它的名字叫“中国”。雄鸡的肚子当中写着“中华人民共和国"。我们中国有五千年的历史,曾创造出辉煌的文明。下面的南极大陆像白色的云飘在蓝蓝的大海上。这让我想起,我国赴南极考察的叔叔们,战胜了冰天雪地和狂风巨浪。让鲜艳的五星红旗飘荡在南极的天空,这是多么不容易啊!
作为一个中国人,我是多么地自豪啊!
小时候,爸爸给我买了一个,我非常喜欢它。
小是由球体、地轴和底座组成的。球体只有一个小皮球这么大,球面上的图形表明了世界各国在地球上所处的位置,以及海洋、河流、平原、山脉、沙漠的分布情况。地轴的上端连接着北半球顶端的北极,下端连接着南半球底部的南极。球体通过地轴安置在底座上,这样,小就能稳稳地放在桌子上,不会滚动。
你瞧,小的颜色可好看了!成片的绿色表示平原,窄长的表示谷底,淡黄色的是高原,深黄色的是山脉。海洋的颜色是蓝色的,爸爸告诉我“蓝色越浓,表示海洋越深”。再细看,上面还有国与国之间的国界线呢,邻近的国家版图用不同的颜色加以区分。多色彩的球体安置在天蓝色的底座上,显得十分醒目。
球形的躯体,淡色的外表,整个世界的轮廓都清晰地印在它的外衣上……如此复杂精妙的物品,却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虽说普通,可还是有它的特别之处。它不像它的同类那般又千篇一律的蓝色“海洋”和色彩斑驳杂乱的国家轮廓,而是有一种复古的、典雅的欧式美感。因为在它上面,能充分体现艺术的美感。一切都是淡淡的——淡淡的褐色在陆地边缘,淡淡的奶黄在海洋上,淡淡的红色、灰色、绿色覆盖着不同的国家,还有古典的花体英文印着各个地方的名字……巧妙的设计,融汇着美感。所以,可以豪不夸张的说,它更像一个工艺品。
都说工艺品好看却没什么实用性,可它不同。不论你想去世界上的哪一个地方,它都能指给你方向。
圆地方,从这一个小小的中,无不体现着人类的智慧。从古时最单纯的猜想,到如今卫星的证实,都凝结在这个小小的球中。它的出世,让无数人为它折服,深深地为它着迷。它的每一次转动,也像是时光的缩影,把真实的地球,呈现在一个巧妙的、美丽的、小巧的上。
此刻,我眼前的已经不只是单纯的工具或工艺品,而是整个世界。
去年六一儿童节宋校长送了我们一个,给我们增长增长知识。
远远望去跟篮球大小差不多,下面有一个圆圆的黑托盘。这个被分成了好几块,蓝色的是海洋,彩色的是陆地。走近,我第一眼就看到了我们的祖国,像只雄鸡昂首在太平洋间,这只“雄鸡”穿里一身漂亮的粉色衣服,它身上有许多的小圆圈,每个圆圈都代表着不同的城市,唯独有一个圆圈中间标注着一颗小爱心。这个圆圈就代表着我们的首都北京。这个圆圈旁还有凹凸不平的线,这些线好像跟长城的围墙差不多,我一看底下的图标,这条线还真代表着中国的名胜古迹——长城。我把这转了一圈,发现有许多地方有一群一群的小点,这就是沙漠吧!
咦?我突然发现这个怎么是斜的?原来地球就是斜着自转的,这样才产生了春、夏、秋、冬。我从书上了解到:地球在一个椭圆形轨道上围绕太阳公转,同时又绕着地轴自转。这种不停地公转和自转,使地球产生了昼夜交替。
别太小看这个“大家伙”,它可能帮助我们找到各个国家的地理位置,还能了解到不少知识呢。以后我也要多请教这位有学问的小老师。
小小的房间里,放着一个小小的,小小的上有一片片的蓝色。而这可爱的蓝色就是大海,就是那浩瀚无际,变幻无穷的大海。
上午,大海似乎被陆续到来的游客吵醒了,浪涛从平静变为欢快。暖洋洋的海风被大海召唤出来,吹在人脸上,可舒服了。海里的小鱼也挨个儿蹿出来,在水中打闹、嬉戏。游人们在海中拾起一个个贝壳,沙滩上也有一些被冲上来的贝壳,都被一些盖“城堡”的小朋友捡走当妆饰。这时的海,像一个活泼的少年。
下午的时候,人们拿着游泳圈在海里快乐遨游,可是大海的波浪却把人们往反方向推。风也调皮了,一会儿把他的帽子刮跑,一会儿又把另一个人的手绢吹得满天飞。小鱼们玩得更欢了,上蹿下跳,仿佛这里是“鱼”间仙镜,这时海又像一个淘气的孩子,天真、可爱。
傍晚了,游人陆续离开。海风被大海收了回去。海浪静了下来,小鱼互相告别,回了家。现在的大海是一位老人,显得孤独、无助。
去看海,有赏不尽的美景;去看海,有学不厌的知识;去看海,一路唱着热情的歌曲;去看海,有读不完的生命启迪。
我喜欢的玩具有许多:精美的木制玩具,活泼可爱的小熊猫,威风凛凛的变形金刚,呆头呆脑的小猪……不过,我最喜欢的还要数那只在我10岁生日时,妈妈送给我的了。
各国在地球上的位子,以及海洋、河流、高原、山脉、沙漠、等分布情况。地轴的上边拉着北极,下面顶着南极。底面把球体牢牢地立在桌面上。
球体上的颜色也是五花八门:成片的绿色是草原和森林;土黄色的是茫茫的沙漠;淡黄色的是一条条山脉;淡蓝色代表的是一望无际的海洋。多彩的地球安在乌黑的底座上,显得更加和弦悦目。看着,看着,我仿佛成为一个地质学家冒着风险,去探索深山密林、沙漠盆地。我又好像是一个小小的旅行家,去游览全世界的名胜古迹,大好河山!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xindetihui/1509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