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知识

最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教案(优秀5篇)

最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变化的规律教案(优秀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教案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灵活运用教材,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我没有运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多利用三张卡片0、5、1,让学生组合成不同的三位数,然后在105的不同位置点小数点,最后让学生观察数据1.05、10.5、105中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扶放有度,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

3、体现规律形成的过程性。

不足之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在上这课之前,对教材内容进行了研究,发现所要学习的内容完全可以让学生通过预习解决,于是,在要求学生预习的基础上,设置了这样几个问题:1.一个小数乘10、100、1000……你发现了什么?2.0.351千克=(    )克,你是怎样想的?以帮助学生理解本课重点。

在课中,经过对预习作业的简单校对后,我马上进入本课所要解决的重点,即预习单中的两个思考性问题,让学生进行了交流。在学生汇报时,学生基本上没能回答到关键,即“一个小数乘10、100、1000……只要把这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而是说“我发现50.4与504,504与5040相差10倍”,“后面一个积比前面一个积大10倍”等,学生表达中的错误暂且不说,从此可以看出,一则学生对预习作业中的问题没有作认真或深层次的思考,二则我的问题设置太笼统,会引起学生对此问题的无限延伸,而最终导致学生的无效思维。

同时注重了“说”的训练。在单位间的互化和乘法算式填空中,通过同桌互说、集体交流等形式,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和综合归纳能力,使学生明白不仅要会做题,更要会说,会表达你的想法。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反思

这个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广泛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教学设计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灵活运用教材,加强学生的直观感知。

我没有运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声音效果展示了一棵松树从小树苗长成大松树的过程,让学生观察数据1.05、10.5、105中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扶放有度,巧妙平衡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地位。

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的组织者和引导者,教学活动的一切,要围绕学生的发展来展开。因此本课教学的全过程中,通过多种形式的学生活动,促使学生动手、动脑、动口参与学习活动。验证猜想的初步方案由学生提出,名数改写练习放手学生尝试解决……发挥了学生主体作用;而验证猜想由教师适度“导引”,填表口算环节精细处理小数点位移方法,既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又帮助学生迅速形成口算技能,体现了教师的有效引导。

3、 体现规律形成的过程性。

4、坚持面向全体,以学生发展为本。课程标准要求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为此,我设计了难度不同的问题,兼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有所得,都有机会体会到成功的喜悦。设计练习也注意坡度,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尽最大的努力体现因材施教,让学生广泛参与,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5、注重课堂的延续性。

本节课我始终关注学生的问题提出及问题解决,培养学生具有一种数学的眼光。课始时学生带着问题进行学习,最后结束时,通过小数点的提问:“你们还想了解我的什么知识?”让学生产生疑问,带着问题离开课堂,不断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

不足之处:自己在课堂教学中应变能力有待提高,有时忽略学生的想法,没能及时捕捉到学生发言中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教学在动态中延续不够,说明老师在课堂上要注意倾听和思考。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课程标准告诉我们,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 体现规律形成的全过程.概念教学应遵循感知-概括-理解-运用-系统化的逻辑过程.教学中,教师不是简单的奉送结论,而是在展示知识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引导学生自己去观察,感知,操作,发现,分析,归纳和巩固运用.分层次的探究活动使学生形成了良好的认识结构,让学生在探究中学到知识,学到方法,训练能力.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5—66页的例2,例3,"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4—7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正确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教学重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

教学难点:改写时应该怎样想,如果位数不够,要用"0"补足.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1,激趣:调皮的小数点自我介绍:我是小数点,别看我个子小,我的本领可不小,不信,你瞧,(多媒体演示)一棵树苗高1.05分米,逐渐长高到10.5分米,变成一棵大松树105分米.

(数字相同且排列顺序一样;小数点位置不同;小数大小不同)

从左往右看小数点是怎样移动的 用手势表示移动的方向(向右移动)

把1.05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它的大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板书:变得比原数大

3,引入:可见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那这种变化到底有什么规律呢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设计意图:小孩子好动,喜欢动画,这一环节设计能有效地把学生的精神集中起来,并通过动画,让学生初步感知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准备,在心理上产生强烈的"我要探索"的冲动.)

二,复习引新

1,口算

5×10 50×10 5×100 50×100

2.比较每组两个小数的大小

4.53○45.3 0.7○0.07

3.导入新课

比较一下,刚才每组中两个小数有什么相同的地方 有什么不同的地方

为什么每组小数里的数字相同,数字排列的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小数大小却不同呢

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也就是说,在一个小数里,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我们今天就一起来研究.揭示课题: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三,教学新课

1,教学例2

出示例2:5.04乘10,100,1000各是多少

(1)让学生用计算器计算上述各题.

(2指名说说计算结果,并照下面的样子板书:

(4)验证:以小组为单位,每组任意找2-3个小数,分别把它乘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的猜想是否一样.

换一种说法,这个规律还可以怎么说 (引导学生说说如果把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分别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就相当于这个小数分别乘多少 )

设计意图:在学生充分进行操作,观察,比较,探索的基础上,概括出规律.教师有目的地进行引导,提问,把"小数点位置的移动"与"小数大小的变化"联系起来,学生尝到了探索成功的喜悦.在紧张愉快的教学中,突破了这节课的难点.

2.教学例3.

(1)出示例3中的表格,让学生说说从表中能知道什么,结合学生的交流适当介绍"蛋白质"的含义.蛋白质:是一些食品中含有的成分,人们吃下食物后,这种成分能被人体吸收,以增进人的健康.

(2)提出:"每千克黄豆中蛋白质的含量是多少"这一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这个问题就是让我们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

(3)提问:你体会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吗 可以怎样想 先在小组里互相说说.

(4)组织交流,并明确:要把0.351千克改写成以"克"作单位的数,可以用0.351乘1000;计算0.351乘1000时,可以直接把0.351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三位.

四.教学"试一试"和"练一练"

1,指导完成"试一试"

指名读题,明确解题要求.学生各自填空.

2,指导完成"练一练"第1题

学生独立填表

把36的小数点向右移动时,先要做什么

学生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课堂作业

学生独立完成联系适宜第4,5两题

指导完成练习十一第6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通过读题,你知道了什么 有谁知道为什么同样的物体在月球上会轻很多呢 适当介绍相关的知识.

设计意图: 数学规律的应用是一个从抽象到具体的过程,在学习中感知规律,理解规律,在应用中巩固规律.在练习的设计中,我有条理,有层次地按照"巩固-变式-发展"的坡度进行有效的练习,让学生广泛参与.设计形式多样,借助多媒体课件的演示,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让学生练得轻松,提高了能力.)

3. 游戏:小数点搬家(课件出示)

拿几张数字卡片,让几个学生组队排小数,让学生按要求给小数点移动位置.

五,全课总结

童谣:《快乐的小数点》

1,啦啦啦,啦啦啦,我是神奇的小数点,数前数后到处爬,向右跨,数扩大,扩大十百千万倍,向右移动一二三四位.

2,啦啦啦,啦啦啦,我是快乐的小数点,数前数后到处跑,不小心会摔跤,今天的课堂学会了,你叫到哪我就到哪错不了.

布置作业

练习十一第6,7题

课后反思:

(一)课始用动画导入,使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对小数的大小变化产生影响,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心理上的认知点.

(二)通过计算器探索,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前提下,提出假设,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研究规律,而不是在做一些机械的运算.

(三)让情境走进课堂,把快乐带给学生. 我曾经做过一个小调查,问学生们:"你们喜欢什么样的数学课堂 你们喜欢以什么样的方式学习数学 "绝大多数学生的回答是这样的:数学课堂是要有趣的,轻松的,生动活泼的,最喜欢以游戏的方式学习数学知识,让我们学中有玩,玩中有学.是呀,只有学生喜欢的课堂才是真正属于他们快乐的课堂,也才是我们教师应该努力追求并匠心设计的课堂.在数学课堂中我们不妨可以多创设一些有趣的,轻松的,生动活泼的情境,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思考,交流.

尹胜江, 1996 年毕业于教育学院小学教育专业,小学数学高级教师.十多篇论文获奖,辅导学生获奖二十多次.1996年被评为市骨干教师,1997年被评为县十佳教师.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一、导入新课。

1、师:我先写3456,我再写3456,我还写3456,这三个数可以用什么符号连接?为什么?对了,这三个数完全一样,所以可以用等号连接。

生:加了小数点。(板书:小数点)

师:但是每个数都加了这个点。

生:小数点的位置不同。

而且在向右移动的过程中,数在变大,所以他们之间应该用什么符号连接?生:

师:也就是说,本来是相同的数,因为所加小数点的位置不同,所以,形成的新的数大小也就不同。而且还发现,当小数点位置向右移动时,这个数就变大。

师:今天我们就一起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后,引起数的大小变化中,有什么规律?补充完整板书:小数点向右移动后,引起小数大小变化。

二、探究新知(略)

三、练习梳理(略)

四、拓展启智

3.456(  )=34.56(  )=345.6(  )

师:大家真厉害!首先能把一样的数字通过小数点变成不一样大,但是又能通过填写单位名称变成一样大。

师: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那么小数点向左移动会使小数变……?这个知识下次学习。

【案例反思】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这一内容的学习,是这次去雨花上课的内容,是江苏版教材五年级上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小数的意义、小数的性质和小数大小比较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学习这一规律既是小数乘法算理的理论依据,又是名数改写的重要基础,在教材中地位显著。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学习过程要让学生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应引导学生主动地进行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交流,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应成为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在课程标准的指导下,并结合概念教学的特点,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1、巧妙引出新知。

我没有运用教材的例题,而是巧妙地通过写数,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3456,3456,3456,当我连续写3个相同的数时,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眼神。这时老师及时问:它们三个数字应该用什么符号连接?学生一下子就回答了:因为这三个数完全一样。这时,我巧妙地引出:好,现在老师改变一点点,现在还相等吗?老师立即在刚才的三个数字上分别写上3.456,34.56,345.6,问:现在这三个数还相等吗?学生凭直觉就知道不一样。老师巧妙设疑:每个数字都加一个点呀?大小应该相等。这时教师巧妙得出:数字加小数点会改变数字的大小,并利用多媒体的动画展示了小数点的移动过程,让学生观察小数点的变化和数的大小变化,初步直观感知小数点向右移动会使小数变大,为下面的学习提供了基础。

2、整合教材用例题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 叶圣陶先生一言,精辟地对教材意义做了准确的定位。教材只是书面的东西,其知识、技能覆盖面是有限的,教师应结合学生所处的社会生活、家庭生活和学校生活等实际生活环境,创造性地使用教材。

这次上课时,使用的教材上的例题是这样一组计算,5.04×10=50.4、 5.04×100=504、5.04×1000=5040;我认为学生不容易从上面发现小数点的移动规律,因为这三个例题只有一个有小数点,另外两个小数点是隐蔽的;所以我把立体改成5.104×10=51.04 、5.104×100=510.4、5.104×1000=5104,这样学生能更加直观地发现里面小数点的移动方向。从而发现里面的一些数学秘密,对接下来的观察发现探究才有话说。所以我认为,教师在设计教学例题的时候,一定要蹲下来,看一看学生的具体的障碍点在什么地方?你主要需要学生有哪些发现?不要在一些不必要的知识点上纠集。这是新时代的教师必须要具备的能力: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出富有个性化的“以学定教,顺学而导”的教学活动。

3、首尾呼应相衔接

基于开始时我用增加小数点这个游戏导课,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在基本练习和综合练习结束后,我又一次启用了开始的练习,作为拓展练习,既是这节课的总结,又是下节课的引入,同时首尾呼应,展示了教师的好的控场能力,再一次抓住了学生的心。

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学习了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会进行小数加,减法计算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上一节课已经学习了小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本课将在次基础上利用计算器探索一个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并学习应用这一规律口算一个数与10,100,1000……相乘的知识.

例2通过计算器探索初步感知把一个数乘10,100,1000……,这个数的小数点就向右移动一位,两位,三位的规律,再通过验证丰富对这一规律的感性认识,例3让学生应用这一规律解决问题,初步体会这一规律的应用价值."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一的第4~7题让学生巩固这一规律,并能应用这一规律进行口算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能应用规律口算一个数乘10,100,1000……的积.

2,在探索规律的过程中,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的能力和主动探索数学规律的兴趣.

3,使学生在应用这一规律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时候,体会小数与日常生活的联系,感受这一规律的实际应用价值,并形成继续学习小数知识的积极意向.

4,培养学生与他人合作交流并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重点:探索由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难点:能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发现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教学准备:计算器.

教学过程:

组数游戏,导入新课.

出示三张数字卡片,0,5,4,谁能用三张数字卡片组成我们学过的三位数,有多少种不同的可能 (板书:504)

出示小数点,说说你想把小数点放在504的什么位置呢 (板书:5.04,50.4,504)比较这一组数的大小,再观察这一组数有何异同.

这组数的数字相同,数字的排列顺序也相同,而组成的数的大小不同,为什么

引导明白:小数点的位置不同,小数的大小就不同.

在一个小数里,小数点的位置移动,会引起小数大小的变化,那么,这种变化有什么规律 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板书课题)

探索领悟,认识规律.

今天我们就以5.04为例来研究小数点移动带来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

(1)出示例2,用计算器计算:5.04×10= 汇报结果.

5.04×100=

5.04×1000=

预计回答:5.04×10= 50.4 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

5.04×100=504 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两位

5.04×1000=5040 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三位

小结:5.04乘10,100,1000,小数点向右移动了一位,两位,三位.

5.04有这个规律,那是不是任何小数都有这一规律呢 引导学生自己提出猜想.

(3)验证猜测.

猜想只有通过事实验证才能被认可,请各小组任找一个小数,分别把它乘以10,100,1000,看看小数点位置的变化情况与我们的猜想是否一致.

汇报验证结果.

应用规律,解决问题.

我们通过用计算器反复验证,得出了小数点向右移动引起小数大小变化的规律,那么掌握这个规律有什么用呢 请看例3.

出示例3表格,说说从表中你能知道些什么

巩固练习,应用深化.

1,指导完成"试一试".重点指导:0.03小数点向右移动两位.

2,"练一练"第1题.

独立填表,并交流.

3,独立完成"练一练"第2题.

课堂小结.

设计意图:

(一)课始用"组数"游戏导入,使学生从感性上体会到小数点位置移动会对小数的大小变化产生影响,为新课的学习提供了心理上的认知点.

(二)通过计算器探索,在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的前提下,提出假设,具有一定的事实依据,可以充分激起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觉得自己是在研究规律,而不是在做一些机械的运算.

(三)数学规律必须经得起反复的推敲,只适合个别现象的规律不是规律,因此让学生通过大量的数据加以验证,对于学生来说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同时也有效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敢于争辩,善于表达的能力,体现了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用的紧密结合,体现了讲一点而学很多的策略.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