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知识

最新小学课文一去二三里是哪一年的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优秀5篇)

最新小学课文一去二三里是哪一年的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优秀5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我们过去的课堂教学过分强调预设,显得机械、沉闷,缺乏生气和乐趣,课堂教学的过程就是按照预先设计好的一步步地进行教学,有些程式化。四十分钟的课,不拖堂,把需要完成的教学内容讲完,这堂课就算完成了任务。这样的课堂显得生命力不够强,太过封闭了。

新课程要求我们开放课堂。开放从过程角度来讲,人是开放性的、创造性的存在,教育不应该用僵化的形式作用于人,这样会限定和束缚人的自由发展。在进行《一去二三里》的教学中,我设计了一个环节,通过看书上的图来认识1至10的汉字写法,我问学生:“你从图上看到了什么?”在学生的回答中,认识了十个字,此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预先的任务,我正准备过渡到另一环节时,听到有一个学生说:“老师,我还有,我还想说!”看着他那急着想说话的样子,我就让他说了,“我还看到天蓝蓝的,云白白的,很美丽。”听着他奶声奶气的话,好像自己也被一种童真童趣所感染,经常能看到的蓝天白云似乎也变得更美了,我表扬了他“嗯,虽然今天天阴沉沉的,可听你这么一说,就像看到了蓝天白云一样,真美,你说得可真好,看得很仔细。”其它小朋友见我表扬他,也刷刷地举起了小手,有的说:“篮球场后面有一片树林。”她把前面学过的“一片树林”给用了起来,我就忍不住又表扬了她,没想到她听到我的表扬,歪着脑袋笑了一下说:“老师,我可不可以再说一次啊!”我点点头,她就开始说了,“篮球场后面有一片树林,那里有很多绿油油的小树,还有许多小动物住在里面。”

学生们越说越起劲,说到后面,他们说到了十个小朋友的表情,不同的姿势,说到了他们衣服鞋子的不同。特别是当他们说到十个小朋友不同的姿势时,我很意外,没想到他们观察得这么仔细,说实在的,当我看图时,我没去注意图上小朋友的表情和不同的姿势。

因为这个环节的时间的延长,这堂课没有完成预先设计的教学内容,但是这一节课的教学任务的未完成并不影响学生的整体发展,在课堂教学中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学习热情、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素质。这堂课根据学生的学习热情、思考、灵感改变了原先的设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互动的过程,课堂教学不应该是一个封闭的系统,教师也不应拘泥于预先设定的程式。开放课堂,尊重学习的学习需要和热情,让我们用一颗宽容的心允许学生打破我们的预设,让我们在师生互动中多一些即兴的创造,使我们的课堂充满生命力!

一年级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现行人教版一年级语文配套阅读教材《小熊过桥》是一本可读性极强的拼音读物,孩子们非常喜欢,常常捧着它有滋有味地读着。

一天,我在批改学生的拼音日记时,发现一个学生的题目十分吸引人:老师,我发现了一个大问题!于是,我饶有兴趣地读了起来。他在日记中写道:老师,今天,我在读《小熊过桥》时,发现了一个大问题。编书的叔叔阿姨真是太粗心了,竟然把《登鹳雀楼》的诗人写成李白了,应该是王之涣才对呀!读完王境的日记后,我忙不迭地翻开《小熊过桥》一查,确实如此。这是我们老师、甚至编委都忽视的问题,竟然被一个7岁的小男孩发现了!除了表扬孩子的观察细致外,更值得一提的是,孩子平时对优秀古诗文的积累,这是多好的学习习惯呀!于是,我以此为契机,在班上极力鼓励表扬,而且还动员王境小朋友写信给编委的叔叔阿姨。在这一股“东风”的劲吹之下,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更浓了,读书也更细心了,从课外迁移到课内,学生质疑的能力、辨别的能力、反驳同学错误答案的能力也有所增强。可谓一举多得。

如在教学《一去二三里》时,学生才读了一遍课文,就有同学高举着小手:“老师,我发现了一个问题,一二’的`‘一’读第一声,这里的‘一’怎么读第二声?”瞧,多好的发现!为了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我出示几组带有‘一’的词,如“一个、一位、一辆”等词,让学生自己感悟体会。紧接着,学生又有新的发现:“老师,‘家里’的‘里’读轻声,课文里读第三声。”学生通过比较,知道了它们的不同含义。课堂上,常常有这样、那样不同寻常的发现,有时都让你招架不住,不让他们说,看着孩子们失望的眼神,真是于心不忍,如果一味地学生畅所欲言,又怕时间来不及,真是挺矛盾。

学生真是一个个宝藏,里面的能源取之不尽,就待老师怎样去开发、挖掘,激发他们求知的欲望、探究的兴趣。多发现一些问题,多解决一些问题,甚至开发一些新课题。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这篇识字课文巧妙地把一至十数的数字镶嵌其中。

学情分析

第一次正式接触识字课,心中一定有着异样的新奇感,也许有的学生早已将古诗念得滚瓜烂熟,就等着课堂上得到教师的肯定;也有大部分学生在学龄前就接触过诗中的数字和“去”、“里”、“花”等简单的汉字,跃跃欲试之心可想而知。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复习巩固汉语拼音,会认12个生字,认识“横”笔画,会写“一”“二”“三””这3个字。

3.知道诗歌大意,能想像出山村优美的画面。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认字、写字。难点:了解这首诗表达的意境.体会山村的优美和生活的快乐.。

(一)激趣导入

1、数数拍手游戏。

2、师:1-10是十个有趣的数字,古代有位诗人把它们写进了一首诗,咱们一起去读一读吧!

(二)学习古诗

1、请小朋友自由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边读边想:读音的时候你有什么新发现?

2、指名读课文,集体正音,随机提示“一”的变调。

3、图文对照:再读课文,然后在图上找一找烟村、亭台、花朵,指给你的学习伙伴看一看,还可以和他一块儿交流一下。

4、假如你就是画中的孩子,你想怎样告诉大家自己所看到的景象?(读古诗或着简述诗的大意)

5、教师范读(配乐朗诵):小朋友闭着眼睛体会一下,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6、交流感受

7、课间操

9、小节过渡,配乐齐读古诗体会意境。

(三)学习拓展,游戏巩固

游戏:

(1)分发篮球:把篮球送给小朋友,使他们球衣号码与篮球上的数字相符。(学生移动鼠标在计算机中完成)

(2)找朋友:带着数字头饰的小朋友站在台上问:“我的朋友在哪里?”拿着相应生字卡片的小朋友应答着跑上台:“你的朋友在这里。”然后大家齐读。

(3)用攀高峰:认读由本课生字组成的词语。你还会说一(二、三、四……)什么?

(四)指导写字

1、出示田字格,认识横中线、竖中线和小格的说法,再拍手配儿歌记一记。

3、认识笔画“一”,教师范写,学生在田字格中练习。

4、练写“一”字,教师巡视指导,评议典型作业。

教学反思

?一去二三里》是一篇看图读韵文识字。课文是一首古诗,读来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课文配有插图,小桥、流水、烟村、亭台、桃花……一幅幽静美丽的乡村田野画面。重点是识字、写字和朗读。为了达到本课的教学要求,突出教学重点,我精心设计了以下三个教学环节,可效果却不尽人意,具体表现在:

一、指导看图初步感知

遵循一年级学生认识事物的规律,上课一开始我就出示插图,指导学生按一定的顺序(由近及远)观察、了解画的是什么地方,有哪些景物。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凭借形象的画面展开想象,说说看到这么美的景物,你想说些什么?学生发言较热烈,当学生说到看到这么美的桃花,想去摘一些时,我就马上进行思想教育,注意了教学的人文性。可是,在学生说话时,我没有及时让学生说出事物的特点,如:()的小桥,()的桃花,()的房子等等。可见说话训练不到位。

二、诵读课文理解字义

这一环节的教学,我是先教给学生读的方法,努力营造着一种让学生想读,要读的氛围,然后我再范读,让学生模仿老师边读边想像,学生读完后,我就及时地给予充分的肯定和鼓励,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最后又很自然地引导到学习生字上。但如果在学生熟读的基础上,我能及时地让学生把朗读与图片结合起来理解古诗,那就更好了。比如可提问:当你读了这首古诗,你的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这会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认识笔画,指导写字

写字是本课的重点,也是整个低年级学生学习过程的一个重要部分。教学时,我首先教给学生笔画名称,接着就指导书写“一、二、三”三个字。我本以为这三个字非常简单,只要学会一“横”就什么都会了,却忽略了刚开始学习写字的一年级小朋友,对于他们来说是很困难的,何况要写好一“横”谈何容易。我在教学时没有范写一个,书空一个,再临摹一个,而是三个字一块儿范写、书空、再临摹。这是我这节课最不成功的地方。

总之,这节课对我来说是有得也有失,有思也有想,这对我以后的教学会有一定的启发。

一年级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第一课《一去二三里》是一首饶有趣味的童谣,它向我们呈现了一幅美丽的山村风景,巧妙地把一到十的数字镶嵌其中。在教学时,我首先引导孩子们观察课本插图,说说插图里都画了些什么,然后引出课题《一去二三里》,接着请他们读一读童谣,用铅笔圈出本课的生字。因为一到十这十个数字大部分孩子都已经认识了,因此教起来没有耗费太多的时间,比较顺利。而就童谣本身来说,我发现很多孩子都已经能背诵,但存在朗读拖沓的现象。针对这一问题,我及时进行了纠正,不过效果不是很好。看来,这是一项需要时间慢慢来的工作。就整篇课文来说,我认为难点在于字的书写。孩子们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书写是从这节课开始的'。在认识了田字格之后,我指导孩子们观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是怎么样的,养成良好的写字习惯,并告诉他们字不要写得“顶天立地”。我发现大部分孩子对写字还是很有兴趣的,一笔一划写得可认真的。有的孩子认为自己字写得不够好,就一直擦,直到写得自己满意了为止。对这样的孩子,我及时进行了表扬,同时告诉他们一笔一划看清楚,找准位置再写,这样就不会不停地返工了,《一去二三里》这节识字课就这样上完了。从整体来所,条理比较明晰,结构也相对较为完整,但是我也发现了自己存在的很多不足,最大的不足就是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引入做得还是不到位,比如在介绍课文时,可以讲一个小故事,让孩子们把注意力转移到课文中,而不是单纯地为识字而识字。“绘声绘色”地上好一堂课,是我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一去二三里教学反思

在教学古童谣《一去二三里》的过程中,我又找到了一次很好的机会,与学生共体验。当学生能对词语进行解释并理解之后,我出示教学挂图,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文中的句子在图中的什么地方体现?”这是相当简单的问题,学生个个能讲。趁他们讲得正欢时,我马上把思维角度一转,说:“原来,这篇文章就是一幅画呀!这画美吗?美在哪里?”因为有过美术欣赏的基础,学生的回答体现了一定的美术功底。清清说:“色彩很美,有绿的树,红的花,五颜六色的!”听到这里,还有人补充道:“五彩缤纷的!”陆明伟说:“造型很多,亭子的屋尖是翘翘的,小山的背弯弯的,还有各种各样的大树和小草小花。”许可说:“摆得很好看,有的亭子高,有的亭子矮,房子也是这儿一家,那儿一家,还到处开满了鲜花!”还有的学生甚至讲到了如果图中再画几座小桥,天空画上飞翔的小鸟就更美了。我小结道:“啊!如此美丽的画,你喜欢吗?”学生异口同声地回答我:“喜欢!”从学生的回答来看,我成功地引导他们站在画外人的角度欣赏了童谣所描绘的美丽地方,实现了感官上的初步体验。这一客观存在的形象概念,为下一环节抽象的想象体验做下了铺垫。

现在学生的思维都局限在了这幅画上,紧接着我就要带领他们走进这幅画,走进这个世外桃源。于是我再次扭转思维,教室里回旋起轻柔的小提琴曲,我用极富感染力的声音娓娓道来:“闭上眼睛你能想象这样一个地方吗?就在不远处,冒着炊烟的几户人家错落地掩映于绿树红花之中,让人感觉到了一股温暖涌入心头,真想快快走到人家去。一路上抬头望去,小巧玲珑的亭子零星分布在眼前的山上山下,要是从那儿向远处看去,该有多么美妙的景色啊!要是坐在那儿品上一杯茶,乘上一会儿凉,心里该有多么惬意啊!当我们走进村庄,到处开满鲜艳芬芳的花朵,仿佛置身于花的海洋,轻轻地闻一闻吧!”听到此,学生们情不自禁地嗅了一下鼻子。然后,我关掉音乐,提示大家张开眼睛,问:“现在你最想说一句什么话?”

大家争先恐后地告诉我,王子明说:“老师,我都不想走了!”毛毛说:“我还看到了山和水在一起,水像风儿一样轻轻地流动,大树就像绿影子!真是太美了!”晓增说:“我想去最高的那个亭子上向下看看美丽的景色!”……“我真想去这个美丽的地方呀!”这是许艳发自内心的声音。第一次听到学生说这样美的句子,表达能力也似乎提高了不少。看来,这一环节,我又通过营造优美的语言氛围,成功地引领学生走进想象的世界,体验了其中的意境美。

体验《一去二三里》,从画外入画中,由形象到抽象,我遵循了循序渐进的原则,学生得到了美的体验。并且,我也看到,良好的体验能带来精彩的表现。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