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知识

最新石头造型教案 美术蔬果造型教学反思(实用5篇)

最新石头造型教案 美术蔬果造型教学反思(实用5篇)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美术蔬果造型教学反思

运用蔬菜、瓜果等自然材料进行联想、造型与制作,在教学活动中渗透审美意识,了解雕刻的基本知识,学习雕刻、塑造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发展想像力与创造力。本课可以运用以切挖为主的方法来造型,在蔬果的基本形体上切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再用其他方法完善之;亦可以运用以组合为主的方法来造型,将形色各异的大小蔬果组合成有趣形象。

教师主动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进入“蔬果联想”的奇妙世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时利用设置的情境提出问题,展开学习讨论,从而引导学生巧妙地利用材料的特点进行联想。通过实际操作和自学教材自主探究制作、塑造的多种方法,并根据蔬果的特点来选择与之适应的造型方法。如果采用以切挖为主的方法来造型,教师着重引导学生依据蔬果的`基本形体切挖出作品的大致造型;如果采用以组合为主的方法来造型,应特别注意蔬果形状、大小和色彩的搭配等。

反思1、课前学生自己选购、准备材料,教师应提出相关的要求。

第一,寻找、收集形状、色泽、纹理和质感有特色的蔬菜、瓜果,其中形状奇特者为佳,并注意大小搭配。

第二,避免选择切、挖时有过多流质的蔬果,如番茄等。

反思2、激活思维、大胆联想是进行创造表现的前提与基础。教师可选择一些形状奇特,或色泽与纹理美丽、有特点,或质感有特色的蔬果,让不同的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观察,一方面鼓励学生利用同一材料有不同的联想,另一方面,从中发现学生闪光的“灵感”,从而引导学生合理、巧妙地利用蔬果的自然形态特征塑造生动有趣的形象。

美术蔬果造型教学反思

教学目标:

1、学习简单的切割,插接,镂空,雕刻四种基本造型方法。

2、学生能从这节课认识到想象与联想在美术中的奇妙作用。

3、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象力,发展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通过这些奇思妙想使学生增强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点:

1、学生重点提高对物象特征整体感知能力

2、掌握切割、插接、镂空等造型方法。

教学难点:

通过事例引导激发学生联想思维和想象能力。

教学准备:

cai课件,实物教具。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课:

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段魔术,你们想不想看一看?(出示带蒂的一棵长茄子)请同学们仔细看,老师是怎么变的?(展示:用小刀在茄子左右两边各切划出一对小翅膀,在中心处切割出肚皮,变成一只活泼可爱的小企鹅)好玩吗?你们想不想也变一变?我们今天就共同学习第五课《蔬果的联想》(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直观演示法渗透以形造型思想,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民主导学:

1、直观分析蔬果造型原理。

下面请同学们打开课本,在这些蔬果制作的作品中,你最喜欢哪一件,为什么?教师引导学生交流并相机小结:

(1)小青蛙:小南瓜的形体特征与小青蛙的形体特征相似,色彩、纹理也相近。(教师板书强化:形体、色彩、纹理)因此,用小南瓜做成了小青蛙的身体,然后辅以小西红柿做眼睛、菜叶子做成四肢,一只憨态可掬的小青蛙就变成了。

(2)洋葱制作的`荷花则是运用了洋葱球状形体及多层次的特点、白里透红的色彩特点与荷花形体、色彩特征相似的原理设计的。

(3)……

教师进一步强化形体、色彩、纹理概念,

引导学生掌握对物象特征整体感知的方法以及以形造型创作原理。

2、探究蔬果制作物象的一般步骤:

你喜欢的这件作品是怎样变成的?用到了哪些方法?

(1)荷花:荷花运用了切划的方法。

(2)小青蛙:小青蛙的嘴用了切割的方法,眼睛和四肢用了插接的方法。(板书:切割、插接)

(3)南瓜人物:南瓜人物还运用了镂空的方法。(板书:镂空)

3、引导学生展开联想。

刚才,我们已经知道了蔬果制作玩具的制作原理和基本方法,那么,在你准备的蔬菜和水果中,你准备把它(它们)变成一件什么样的好玩、有趣的玩具呢?(学生思考、交流、反馈,教师评价指导。)

4、打开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创作欲望。

看一看别的小朋友是怎样想的,又是怎样变的呢。(课件展示作品)。

大家都想好了吗?那就大胆地把你的奇思妙想变成现实吧,比比看哪位小朋友能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来!

【设计意图】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蔬果玩具的制作原理与方法,同时提供精美的范例让学生欣赏、感悟,引导学生在观察、联想、欣赏和评议中培养细致、敏锐的观察能力和奇妙、独特的想象力,促进学生创作出更与众不同的作品。

三、检测导结:

1、展示作品,学生自评、互评、教师点评。

2、教师小结本课: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许多美的事物等待我们去发现,并创造出更多更美的作品。(课件展示石头画作品,拓展学生思维)

【设计意图】

引导学生欣赏评价完成的作品,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并增强学生“学以致用”的意识。

板书设计:

五、蔬果的联想

特征:形体色彩斑纹

方法:切割插接镂空

卵石动物造型教学反思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首先出示一些鹅卵石的图片。学生在欣赏完卵石的图片,我问:怎样做一个呢?这个时候学生手中有有砖块,饮料瓶和水。这个时候,学生思考怎样进行做一个鹅卵石。这个过程,虽然学生思考的过程还是比较的顺利。我想因为学生随着思维能力的发展和生活经验的积累,学生能够非常好进行思考和回答。

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进行实验进行制作鹅卵石。在学生制作的过程中,我下面的一些问题:

1)瓶子的放的砖块不能够太少。这样砖块的太少,碰撞的机会进比较的.少的。

2)瓶子中的水不能够太多。瓶子里的水太多的话,水能够充分的流动。这个问题是在学生实验的过程中发现,我想在以后的教学应该提前进行预备。

在学习过程中,问一个问题:自然界的鹅卵石是怎样的形成的?学生进行根据自己的经验进行猜想。在这个的过程中,学生根据刚才的实验的,能够比较好的进行解释。虽然还是有许多完善的地方。

在本课的学习过程,有许多的地方需要在进行反思和注意。在以后的学习我加以改进和总结。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讲述的是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小时候对家乡的一块巨石产生了疑问,通过多年的研究,终于弄明白巨石来历的故事。

我在钻研教材时确定了教学重点是要引导学生了解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领会李四光是如何思考问题、提出问题的。在教学过程中,为了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弄清李四光探索巨石由来的过程,我引导学生围绕“奇怪的大石头“怪”在哪里” 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课上,我让学生反复读课文,在语言文字中涵泳,从语言文字中获得信息。引导学生从“这块巨石孤零零地立在草地上”中的“孤零零”,知道了石头是独立的一块;从“大石头把他的身影遮得严严实实的,小伙伴围着石头转来转去,也找不到他”这句话知道了这块石头非常大;从老师说的话“ 这块石头恐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明白了这块石头已经有很长很长的时间了;老师说它是“天上掉下来的陨石”,但李四光又想这么大的石头“为什么没卧进土里去呢?” ;从“听说天上常常掉下来陨石,也许它就是从天上掉下来的吧!爸爸也说不清楚”知道石头来历不明。太多太多的疑问,足以说明这是一块奇怪的大石头。

孩子们发现“怪”的过程,正是探讨李四光内心疑惑的整个过程,跟着这种思路把学生们引入课本内容的学习中,从而感受李四光勤于思考、善于动脑、执着求索的可贵品质。

我把课件做成了超级链接的形式,做到课件与学生发现的内容保持一致,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并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对句子的理解和感受,达到了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一举两得。这是传授给学生的捕鱼之术,更是一种学习的技巧。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使得情感教学目标水到渠成。

由于课文比较长,没有布置过预习,因此,我在课堂上给了比较多的时间读课文,初读,要求读通,同桌之间对读,要求读流利,三读,找相关句子。这样,用去了比较多的时间,以至于后面的教学有点匆忙走过场的感觉。

另外,“奇怪的大石头到底怪在哪里”是否是学生所关注的,是否是学生急于想弄明白的呢?我也在反思,因此,“解学生所疑,思学生所思,想学生所想,把语文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们”的要求还很远。这也应该是我今后努力的方向。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

《奇怪的大石头》教学反思浙江省杭州市半山实验小学周德颖今天,区进修学校的邹清老师来学校教学调研,听了我上的《奇怪的大石头》一课。既肯定了我的优点,也给我提出了不少有效的建议。

我在上这课时,由“你知道李四光的哪些知识?”导入,揭示课题。学生针对课题提出了2个疑问:

1、这块大石头“怪”在哪里?

2、他是怎么解决自己提出的疑问的。这是两个切中要害的问题,我将问题及时打在电脑上,呈现给全班学生作为自学的导向问题。学生通过自读自学,在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我也将本节课的重点定在讨论问题一。

孩子们发言积极,找到了许多重点语句,我虽然表面镇定地在讲课,带领孩子挖掘语言的重点、训练感情朗读。可是此时,我的心里已经开始发虚了。因为我知道孩子的思维在无限制地扩张,体悟的点铺得太开了,显得很散,影响整个课堂的严谨性,可是我又想不住及时刹车的方法,怎么办?好不容易,终于有同学说到了我课前预设的句子了,赶快抓住,将问题的讨论缩小到第二段。

课后我仔细思考了这个插曲,我逐渐认识到自己的缺陷。

1、我第一次接触新教材,对这篇课文读得不够透彻:

只重视了文中重点词句、语言训练点和思想感情的渗透,忽略了这篇文章的结构体系。这篇文章可以分为两部分:一到二段为第一部分,主要讲这块石头的“大”,从而引发了李四光孩提时的疑问。其他段落为第二部分,讲述李四光不断探究问题的答案,终于成为了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所以,如果将目标再锁定明确一些,就不会出现课堂上孩子说话如此散的现象了,我可以这样安排学习任务:自由读课文第二自然段,找找看从哪里可以看出这块石头的“大”?第二课时再安排后半部分来历怪的特点。最后在学完课文之前,结合板书指向课题,石头“大”,来历“怪”,怪不得叫“奇怪的大石头”呢!齐读课题下课。唉!怎么没早点发现。而且这归段的能力,是三年级重点要培养的,错过了一次好机会。

不错,细节决定成败,就这样一个小小的疏忽,让我觉得整节课留下了一个很大的遗憾。

2、朗读的形式过于单一:

不知为什么,我总是会忽略朗读形式的问题,学着学着就变成齐读为主了,整个课堂齐读的比例占到了80%,学生读得口干舌燥,还得继续奋战。朗读可以分为:个别指名朗读、小组朗读、男女生对读、小组赛读、齐读等多种形式。课堂上,每一种形式的朗读都尤其重要的功效。比如个别指名读可以将全体同学的注意力集中到一个焦点,通过个别学生的朗读达到示范、纠错、突破重点等多项指向明确的功能,同时体现了一个朗读的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发展。

齐读可以很好地调控课堂纪律,使朗读有气势,但不易抒发孩子个人的朗读情感。再说赛读,这是学生最喜欢的一种朗读方式,他们喜欢小组竞赛,喜欢那种获胜的感受,尤其是当两组站起来的时候,特别精神,特别投入。因此,课堂应是多种朗读方式的结合体,让朗读扬长避短,发挥更大的功效。

另外课堂也有成功之处,需要坚持的。

1、识字的自主学习:

到了三年级,识字写字部分已不是教学的重点,此时就应该根据两年多学习的识字方法,放手让孩子自主识字。自学生字后,让学生说说有哪些生字容易出错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然后我再挑几个重要的字范写、讲解、书空、强调。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培养了孩子自主识字的能力。

2、问题由学生中来再由学生来解决:

让学生通过自读课文获仔细读课题,提出自己想问的问题,经过归并、筛选后将问题呈现作为课堂主要研究的方向。这样的方法学生会仔细地去读课文,积极思考发现问题,在课堂上努力地解决问题。

3、重点语句的探究放手让学生自己学懂:

三年级的孩子已有一定的思辩能力,一些重点的语句在每个孩子读来都会有不同的理解和感受,通过个别发表见解的互补及点拨,让孩子自主理解重点语句,通过抓字、词的体悟,帮助理解含义,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连感情朗读的任务也由学生完成了。

课堂就是这样一门遗憾的艺术,我将在课堂上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