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知识

神奇的石头教案(汇总20篇)

神奇的石头教案(汇总20篇)



教学工作计划是教师教学的重要依据,也是学生学习的重要指导。下面是一些教师们用心编写的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幼儿园大班语言:好神奇的小石头教案

近期,班级幼儿对《好神奇的小石头》这本书特别感兴趣,书里面的童谣妙趣横生、朗朗上口,很容易被幼儿学习和吟诵。《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提出大班幼儿可以根据情节猜想或续编、创编故事。因此,我设计了本次活动。

1.熟悉图画书中童谣的句式。

2.大胆添画,能根据自己添画的作品,尝试仿照童谣句式进行创编。

3.能认真倾听同伴的童谣创编,对自己和他人的仿编有兴趣。

重点难点重点:仿编童谣。

难点:能够根据图画书中童谣的句式进行仿编。

【经验准备】:

组织过《好神奇的小石头》第一次活动、幼儿熟悉图画书内容,并且能够吟诵童谣。

【物质准备】:

《好神奇的小石头》图画书、创意添画材料(底纸、各种颜色的小石头纸、胶棒、水彩笔)。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通过回顾图画书,复习童谣句式,提出本次活动任务:添画和仿编童谣。

1.出示图画书,进行回顾。

教师:谁还记得这本书的名字叫什么?

教师:书里都有哪些颜色的小石头?

2.教师带着幼儿,一边翻阅图画书,一边吟诵童谣。

教师:小朋友们,还记得书中童谣有什么共同特点吗?(教师重点引导幼儿感受押韵以及句式字数的归整——第一句三个字,第二句三个字,第三句七个字)

3.出示材料,介绍添画和仿编童谣要求。

教师:你们今天也来当创意大师,你们觉得小石头还能变成什么?(听幼儿表达,并及时进行肯定和引导)

教师:老师这里有许多小石头,你们可以大胆地尝试先把小石头变成新的东西,然后再尝试把它编成童谣,一会儿我们来分享。

(二)基本部分:幼儿操作,进行想象创意添画,尝试仿编童谣。

1.自主选择材料,幼儿进行创意添画。

指导重点:

1)指导幼儿根据自己选择的石头的颜色和形状,进行大胆想象添画。

2)教师对好的作品进行及时肯定,对个别幼儿作品进行适当引导。

2.鼓励和指导幼儿根据自己添画作品仿编童谣。

指导重点:

1)鼓励幼儿大胆创编,创编时符合图画书童谣的归整字数。

2)肯定幼儿有趣、合适的表达,对个别幼儿进行表达准确上以及归整上的指导。

3.仿编完成后,进行同伴间的交流分享。

教师:你把小石头变成了什么?你编了一首什么童谣呢?我们一起来欣赏吧。

1)安静倾听他人的分享。

2)大胆说出他人分享的作品有趣在哪?

3)一起吟诵自己和同伴的创编内容,进行充分的感受和表达体验。

教师小结:今天,大家都当了一回创意大师,不仅创意出自己的添画作品,还创意表达出自己的童谣,大家的分享都很棒。

(三)结束部分:将幼儿的童谣串在一起,进行完整吟诵。

教师:我把大家创编的作品串在一起,编上了页码,这样就成为咱们班级的图画书,现在咱们一起来吟诵一下我们的作品吧。

1.活动结束后,教师将幼儿在本次活动中的创编整理装订成册,投放到语言区,供幼儿进行区域阅读。

2.在美术区提供相关材料,鼓励和支持幼儿的继续创作和创编。

3.可组织第三次活动,重点让幼儿尝试有押韵的创编。

《好神奇的小石头》童谣朗朗上口,孩子们都非常喜欢和感兴趣,而且童谣句式字数有规律也很归整,对幼儿来说非常容易理解和仿编。

本次活动核心目标为:根据童谣的句式进行仿编。在活动设计上,我重点考虑了幼儿学习方式和思维方式的特点,选择先通过幼儿和材料互动,添画出具体的事物或场景,然后根据添画出的画面内容进行有针对性的仿编。这样创编难度降低,贴近幼儿最近发展区,同时让幼儿的仿编有抓手。

在整个活动中,幼儿表现的有兴趣,参与性强,积极主动,师幼互动良好,从添画的作品和幼儿童谣创编的表达上看到了幼儿个性化的学习成果,活动目标完成度较好。

神奇的石头画教育随笔

茫茫宇宙,无奇不有。从古至今人们对奇怪的石头津津乐道。造出一个又一个扣人心弦的故事。

你知道吗?我家就有一颗石头,它是20xx年爸爸的一个朋友送给爸爸的。爸爸一直视它为珍宝,把它摆在电视下的柜子里。

石头一到晚上就像萤火虫一样发出美丽的荧光。一开始,我觉得奇怪。后来爸爸告诉我,石头是大地里的一些发光物质由最初的岩浆喷发,到后来的地质运动,集聚矿石而成。含有这些发光稀有物质,经过加工,就变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石头。常有黄绿、浅蓝、橙红等颜色。如果把石头放到白色荧光灯下照一照,它就会发出美丽的荧光。

原来,我不怎么喜欢石头,但有一件事却使我改变了我对它的看法。有一天晚上,我肚子疼得厉害,爸爸想去找药,可那天晚上停电了,手电也不争气的没电了,爸爸看了看发光的石头,想到了办法。爸爸借着石头的光给我吃了药,解决了燃眉之急。从此我改变了对石头的看法,喜欢上了石头。

怎么样?听了我的介绍,你是不是也想看看那颗石头呢?

神奇的石头画教育随笔

放学路上,遇上幼儿园的王老师带着孩子回家,刚走出园门不远,就听到王老师的孩子凯凯说:“妈妈,我眼里有石头”。听到这话,我禁不住笑了,眼里怎么会有石头呢?这时,王老师说了一句,“可能是刚才玩沙子时,弄到眼里沙子了”。说到这里大家赶紧下车,只见王老师小心翼翼的翻开凯凯的眼皮,然后用力吹了吹,对凯凯说:“你眨眨眼睛看看还有没有东西”。凯凯眨了几下眼睛说:“没有了”。这时,王老师笑着对凯凯说:“眼里的小东西不叫石头,是沙子。你知道沙子是怎样到你的眼里的?”凯凯小嘴一撅说道:“不知道”。王老师说:“因为你玩完沙子后,没有洗小手就去揉眼睛,这样,沙子就跑道你的小眼睛里了,眼睛就会受到伤害,知道了吗?”凯凯高兴的点了点头……第二天,王老师一来到幼儿园就组织班里的孩子来到沙池边,她这次不是让孩子玩沙,而是给孩子们讲了昨天发生在凯凯身上的故事,告诉孩子们沙子在给大家带来乐趣的`同时也会伤害到孩子,教育孩子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饭前、便后以及玩完沙子后要洗手,要保护好自己的小手、眼睛。老师及家长朋友们,如果你组织孩子玩沙或玩土时,一定要记住,当孩子玩完后要提醒孩子,将身上、鞋子里的沙子或土抖干净,然后将小手洗干净,以免伤害到孩子,切记!

神奇的石头画教育随笔

阳阳在少年宫学画,每次放学以后,阳阳就会拿出他的画让老师们评点一番。这不,阳阳又取出了他的最新画作《小熊和蜜蜂》。色彩缤纷的画面上,一只憨态可掬的小熊在前面仓皇逃跑,一大群蜜蜂在后面奋力追赶,那慌慌张张的小熊和穷追不舍的蜜蜂,使我一下子联想到了可爱的小熊维尼。

“阳阳,蜜蜂为什么要追小熊呀?”我故意逗他讲述画面的内容。

阳阳歪着头,忽闪着两只大眼睛,调皮地说:“你们猜猜看!”

哈,这孩子!谁不知道小熊偷吃蜂蜜的故事啊!我故作惊奇:“是因为小熊偷吃了蜂蜜,小熊最爱吃蜂蜜了。”

阳阳摇摇头:“小熊才不会那么傻,去偷吃蜂蜜呢!你们再猜!”

看着阳阳一本正经的样子,石老师也凑了过来:“我知道,一定是小熊踩坏了花丛。”阳阳摆摆手,不说话。

“那一定是因为小熊欺负了蜜蜂,我猜对了吧?”阳阳的妈妈也来了兴趣。“不——对——”阳阳拉长了声调,显得有点不高兴。

“那是不是因为小熊把蜂窝给捣毁了呀?”老赵老师慢条斯理地说。

“错啦,你们都想错啦!”阳阳大声地反驳,一脸不满地说:“拜托,你们别把小熊想得那么坏好不好?你们没有发现吗?小熊的裙子上开满了鲜花,蜜蜂们以为是花丛,都追着要去采蜜呢。这么简单的事情都看不出来,你们还老师呢!”

我重新审视阳阳的这幅画,仿佛看到了小熊脸上的一丝嘲笑:我穿着这么漂亮的花裙,你竟然没有发现?是呀,很多时候,我们都按照自己的习惯思维去思考,却往往忽略了孩子眼中的世界!

幼儿园大班语言:好神奇的小石头教案

在石头上画画对于幼儿而言本身就是一种比较感兴趣的美术形式,孩子们可以从对石头外形的基本观察开始,去想象每一块石头像什么,可以创作成什么……甚至还可以将不同的石头进行对接从而创作出更为生动的美术作品。在发展幼儿绘画能力的基础上,大大发展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创造能力。

石头画属于意愿画活动(又称自由画活动):意愿画活动的定义及作用,意愿画活动是幼儿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由自己独立确定绘画主题和内容,运用所掌握的美术知识和技能,自由地表达自己情感、愿望的一种绘画活动形式。意愿画的学习,对发展学前儿童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学前儿童大胆、主动的表现能力,有着特殊的意义和作用。

在意愿画活动中,除了强调让学前儿童“自己想自己画”以外,教师还是要合理地进行指导,虽然不作具体的、集体的示范,但是要关注、启发、欣赏学前儿童大胆想象、大胆表现上下更多的功夫。同时,意愿画活动要与命题画活动进行合理的穿插、配合,这样更有助于学前儿童表现技能的运用和创造兴趣的激发、保持、提高。

幼儿在欣赏、发现、感受线条美的同时,大胆进行创作,不仅能将幼儿零碎的经验加以提炼,而且与《纲要》中提倡的“教育生活化、生活教育化”的理念相吻合,同时在中班开展命题画,能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想象—发现—表现—创造”系列活动,有意识地锻炼和培养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促进个性的发展。由此设计了此次活动。

1、能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想象,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制作石头画。

2、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3、大胆创造石头画并加深幼儿喜爱大自然的情感。

1、范例石头画及幼儿绘画所需的石头(让幼儿能近距离的参观,从而更好的发挥)。

2、石头画ppt(有更多的素材让幼儿欣赏)。

3、颜料、棉签、水粉盘、画笔等(各种材料准备,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因此,活动中选择了以下教法:

1、观察法。观察法即运用观察进行教学的方法。通过观察,幼儿既形成了准确的整体印象,又把握了局部的细节特点。而在观察中进行比较,则能让幼儿更加直观地感受作画的乐趣。本次活动中,为了让幼儿直接感受点绘画的主题,采用观察的方法,让幼儿在观察范例石头画作品中,发现可以用各种色彩来装饰石头并享受大胆创造装饰石头,从而有效地突破了本次活动的重难点。

2、示范法。幼儿绘画教学中教师的示范,是指通过教师直接的规划操作演示,使幼儿迅速把握作画步骤,掌握表现图像的基本方法,一向被认为是教学中十分重要的环节。

3、范例法。范例是美术教育活动中所需的直观教具,是儿童学习描绘各种物象的参照物,它在活动中起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图片、标本、模型以及教师画(做)的样品均可作为范例。由此选择运用范例法。

4、欣赏评价法。欣赏评价法指的是将幼儿不同特点的作品进行对比评价,肯定各自的特点。在本次活动的最后环节,采用了欣赏评价法,在欣赏的同时围绕问题展开点评。

重点:能根据石头的形状进行想象,尝试运用多种方法制作石头画。

难点:充分发挥想象,大胆尝试创作出与众不同的作品。

1、导入:幼儿园教学活动导入环节是教学活动的`开端,它不仅为整个教学过程定下基调,而且也是激发幼儿兴趣,调剂幼儿学习积极性的关键一步。由此在导入部分选择出示范例石头及石头画,引起幼儿的兴趣。

2、基本部分:选择让幼儿自己装饰并进行大胆创造。

3、结束部分:有效组织幼儿园教学活动的结束部分,能让幼儿集中注意力,稳定教学秩序,帮助幼儿所学知识,促进其知识体系的构建和经验迁移。由此在本部分选择让幼儿介绍自己的作品。

幼儿园大班语言:好神奇的小石头教案

孩子喜欢小石头,常常与小石头为伴和小石头做游戏.小石头的花纹能唤起我们无尽的遐想。小石头碰撞的火花能点燃起我们心中全部的热情与迫切的希望。小石头的声音曾激起我们无数个好奇与细细的思量,小石头的品行会告诉我们——你,应该怎样地成长。小石头真的很普通、很平常,以至于人们常常把它们遗忘。小石头确实是很可爱、很顽强,小小的身躯共同构成高楼的矗立与大坝的坚强。今天让我们带上自己心爱的小石头共同走进艺术的殿堂。

本单元以小石头为表现对象,通过《神奇的石头》、《藏在石头里的画》和《石头的述说》3个课题的呈现,借助表现石头的歌曲、表现石头的造型艺术作品和讲述石头的故事等形式,向朋友们展示出一个多姿多彩的小石头的艺术长廊。让我们在自然中呼吸着美丽的气童,在自由中抒发着创造的理想.让艺术的生活伴随我们一起快乐成长。

欣赏石头作品、了解有关石头的故事

1、能联系生活实际,以审美的眼光重新审视、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感受它们的质朴、自然之美。学习利用不同的石头纹理质地、形状特征进行石头拼贴、绘画等方面的创作表现。

2、学唱表现石头题材的歌曲,感受歌曲的精神内涵,品味音乐表现与美术表现的不同特点。尝试运用自己的肢体语言或舞蹈动作表达自己对不同特质石头的情感体验。

1、有关石头的音乐素材、图片资料

2、石头材料、双面胶、彩色卡纸

1、自然形态下较为常见的石头实物,自然界中有特点的是录象或图片资料。

2、以石头为载体的造型艺术作品和表现小石头的歌曲、舞蹈音像资料等。

3、借助对优秀学生作业的欣赏激发我们进行小石头创作表现的兴趣,使大家在轻松、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共同完成美术作业。

4、美术作业的呈现形式可以是平面的也可以是立体的,可以充分利用身边的材料与石头一起搭配使用以此产生材料的对比美(如以橡皮泥或双面胶等为粘合剂进行小石头粘贴活动)。

5 、结合美术知识的学习,师生自由欣赏表现小石头的音乐作品。也可以通过音乐来给同学们的美术学习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1、谈一谈在自然界我们都听到过哪些石头发出的声音。接下来大家通过录音一起欣赏自然界中与石头有关的各种美妙的声响,如木鱼石受到敲击时发出的梆梆声,海水拍打礁石时产生的轰鸣声和钟乳石与水滴为伴鸣奏出的叮鸣声等等。有条件的学校还可以让大家一起到自然中去尝试敲击各种石头,感受体验石头发出的不同声响。鼓励大家用自己身边的石头打出不同的节奏并结台节奏进行体态律动练习。

丽的传说。” 大家一起听赏歌曲《一个美丽的传说》。

4 、联系歌曲学习的有关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想一想,在我们的家乡有哪些最常见的小石头, 我们能不能收集一些,用石头在我们的校园里摆出一幅美丽的图画。

5 、结台美术方面的学习,并以此为背景组织学生自由地开展一些有趣的表演、游戏活动。

1、学生将自己的作品展示的时候,可以让同学之间进行相互的评价,以便互相提高。

2、教师的评价语言应当及时而恰当,多以鼓励、表扬为主,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生们的创作兴趣。

3、学生自己评价的时候,要求能找出自己作品的不足,特别是与其他同学作品之间的差距,提高下一步创作的质量。

在以前的科学课上学生曾详细学习过石头的各种知识。根据每块石头的具体形状、质地学生装饰出了许多有趣的图案。

神奇的石头画教育随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你可曾记得,童年的你、我、他,玩过办家家、丢沙包、钻“山洞”、造“房子”,在这些游戏中,虽没有现代玩具的千奇百怪、色彩鲜艳、漂亮美观,却依然使我们的童年充满乐趣。今天的孩子,却正好相反。你不禁要问:“今天的孩子怎么了?”“他们喜欢玩什么?”“他们在玩耍中反映出何种需求?”以下几个在2岁孩子身上发生的小故事,或许会给你一份思索、一点启示。

小小虫迷。

户外活动时,孩子们拿了一只只塑圈快乐地玩了起来,有的宝宝把圈套在腰间,开起了小汽车,有的宝宝把圈放在地上跳进跳出,还有的宝宝把圈滚来滚去。这时,只见嘉嘉把手里的圈用力一推,圈忽地飞快向前滚,圈儿碰到了一块小石子,“咯噔”一下跳了过去转了个弯直向墙角滚去,碰到墙角它才晃悠悠地倒了下来。嘉嘉在后面跟着圈儿跑,看着圈儿如跳舞似地滚动,他高兴极了,跟着圈儿走到墙边。我远远地望去,看到他弯腰捡圈的动作持续了很长时间,他又蹲了下来,过了一会儿澜澜、政政、劼劼都围了过去,似乎看到了什么惊奇的东西。我生怕惊扰他们,轻轻地走到了孩子的身边,噢!原来孩子们看到了一只七星瓢虫在树叶上爬,这时政政在一旁问到:“这是什么虫子呀?”大家你看我,我看你,没有人能回答她,政政自我安慰道:“我的爸爸本领很大,我回家去问爸爸。”这时虫儿仿佛累了,停在树叶上不爬了。胆大的劼劼用旁边的一根树枝轻轻去拨弄它,虫儿马上又朝树叶的边缘爬去,眼看要爬到自己脚边了,胆小的澜澜站起身来,闪在了一边,躲在了劼劼的身后探出头来,眼睛仍盯着虫子。嘉嘉生怕虫子逃走,动作很快地找来了一块小石子,挡住小虫的去路,虫儿依旧艰难地往小石子上爬去,孩子们看得入了神。

石头情结。

在我们托班教室前有一大块红绿相间的'塑胶场地,场地四周用光滑的鹅卵石镶嵌成边框,这块柔软、安全的场地成了我们托班宝宝活动的“宝地”,孩子们天天在这块场地上开着小汽车,骑着木马,滑着滑滑梯,玩着各种各样的游戏。

昨晚的一场大雨为炎热的夏日,带来了丝丝的凉意,孩子们又来到了活动场地,偏偏又这样一群孩子,有男孩、有女孩,他们既不玩小汽车,又不玩滑滑梯,喜欢蹲在鹅卵石旁的地上,用手不停地抚摸着鹅卵石,又摇动着鹅卵石,看着它“岿然不动”,孩子们并没有失去信心。只见洋洋找来了树枝,用树枝不停地挖,不一会儿鹅卵石旁边的水泥有些松动,变成粉末状的灰土了,琪琪眨眨眼睛,一转身找来了小石块,用石块掘着泥土。看来,今天的鹅卵石是不想“搬家”了,明天继续吧!一天又一天,孩子们你挖、我挖,真有点“愚公移山”的劲儿,非挖动它不可呢!终于有一天,在孩子们的锲而不舍的努力下,一块小小的鹅卵石“搬家”了,洋洋最先得到它,他高兴地跳了起来,在同伴的请求下,他又挨个地给大家摸一摸。琪琪显然不满足,他撅起小嘴说道:“我也想挖到一块。”他的心声得到了其他同伴一片的赞同声。

与其制止孩子的“破坏”行为,还不如寻找合适机会满足孩子对石头的喜爱欲望。机会终于来了,那时临近放暑假,幼儿园里准备搞基建,运来了许多小石子,我带孩子们来到石子旁,尽情地让孩子们挑选自己喜爱的石子,孩子们如获至宝,有的孩子紧紧地把石子攥在手中,有的孩子干脆把它放在口袋里,还有的孩子则打开小手帕,把石头包在手帕里。孩子们带着满足回到教室里,我拿出盛满水的塑料盆,孩子们把各自拣到的石头放在盆里。刹时,一个形状各异、色彩斑斓的石头小世界展现在大家的面前。

我轻轻地和孩子们诉说着石头的故事,孩子们则小手不停地点着小石头,问着、说着、想着,从一个个绽开的笑脸中我分明看到了返璞归真的一份份满足。

水的畅想。

“洗手喽!”孩子们欢呼雀跃地拥进盥洗室,打开水龙头,小手不停地搓着肥皂,白花花的泡沫裹着肉乎乎的小手,一眨眼泡沫随着水冲的无影无踪了,又有一个孩子接上去了,洗手成了孩子们玩水的游戏。

天气渐渐热了,我发现孩子们逗留在洗手池旁的时间越来越长了。这天,大家津津有味地吃着水果,咦?怎么还有几个空座位?我轻轻走到盥洗室,只见小不点儿娴娴用手抵住流下的水,顿时,溅起的水花冲得她睁不开眼睛,水顺着脸颊流到了头颈里、衣裙上,她全然不顾,在一旁的文文看见了她这副狼狈样,咯咯地笑了起来,也学着她的样子,不一会儿她成了“落汤鸡”,调皮的琪琪更不示弱,把小手当作划水器,在水池里哗哗地划着水,水也毫不留情地溅了他一脸。三个小伙伴你看我,我看你,玩得不亦乐乎。我拿了一块干毛巾走上前去,擦尽他们小脸上的水珠,问道:“喜欢和水做好朋友,是吗?”他们拼命地点头,“那好,我们一起去找玩水的工具吧,这样就不会溅湿衣服了,身体着凉会得感冒的。”孩子们不好意思的笑了。于是我和孩子们一起收集了打针筒、小青蛙、小鸭子这些玩水的玩具,我又用饮料罐制作了许多玩水的工具,还找来了一个大浴盆,哗啦啦把玩水的工具放在水中,许多孩子立即围过来了,我又用一次性的桌布做成了小围兜,围在孩子们的胸前,这样孩子们既玩得尽兴,又不湿衣服。每天的每天,吸引了一批又一批的孩子,孩子们唱着一首又一首的水的畅想曲。

尊重、理解孩子的需求,给予孩子最大的满足,让孩子们在玩中积累生活经验,培养孩子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激发他们探索大自然的兴趣。这就是我--一位幼儿教师想做的事、应做的事。

一只虫子,一块石头,一泓水,这些大自然中随处可见、随手可得的东西,却使孩子们对此产生如此浓厚的兴趣,他们玩出了聪明,玩出了健康,玩出了乐趣。你能不说它就是孩子们童年的一首诗,一个梦,一支歌、一位特殊的“老师”。在玩的背后,我们不正触摸到孩子们向往回归自然的一颗颗童心吗?!

所以,在今天,我们仍然应当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所主张的那样:“解放孩子们的手,让他们尽情去玩;解放孩子们的脚,让他们到处去跑;解放孩子们的脑,让他们自由去想;解放孩子们的嘴,让他们随意去唱去说”。还孩子一个愉快幸福的童年,发展他们自由自在的天性,培养他们乐观生活的信念,这比什么都好。

神奇的石头画教育随笔

本次活动是孩子开始接触、认识石头的第一步,是为以后孩子对石头的“反应”的一个铺垫,所以如何引发孩子对石头的兴趣是最为关键的一步。在活动中才用了递进式的教学方式,先是让孩子自己观察由教师提供的图片,得出结论。其次由结合自己平时观察到的或者是凭着自己已经有的生活经验,在脑袋中搜索,在哪些地方见到过。再次由孩子自己介绍自己收集的石头图片的有关石头的内容。从本次活动看来,孩子在本环节中的表现比较出色,因为是自己收集来的,自己感兴趣的,自己有话说的石头的“故事”,所以孩子愿意说。在最后的视频中如果穿插动画形象的解说或者用动画的形式也许效果会更好。

观石头画心得。

神奇的石头作文

你喜欢收藏奇石吗?我们一家可是非常喜欢。现在,我们家的奇石已经大大小小数十块了。说是神奇的石头,是因为这些石头上有神奇的花纹,有的花纹犹如行云流水,有的花纹犹如龙飞凤舞。

最让我着迷的是一块有着双重身份的石头。说它有双重身份,是因为乍一看是一副世界地图,瞧,那是亚洲,那是美洲,俨然是一副印在石头上的世界地图。但仔细一看,就会发现,这不仅是一副世界地图,而且还是一副佛祖讲经图。神圣的佛祖端坐着,正在给一头威猛而凶悍的狮子讲经呢。真是一块神奇的石头啊。(徐仪筱估计拍卖价:一到两万元不等)。

第二块石头,令我更加惊奇,这不就是观音菩萨吗?仪态高贵的菩萨,端坐在莲台上,那清晰地轮廓,那细致的条纹,真是独一无二绝无仅有啊!真奇啊!这是大自然神奇的宝贝。

我们都见过小乌龟,但我说的小乌龟是“长”在石头上的,虽然只是石头上的条纹,不过还是栩栩如生啊。我们给这块石头取名为“寿比南山”。可爱的“小乌龟”!哦,不!应该说可爱的“老乌龟”!因为它来我们家的时候,我还没出生呢。所以,每当我清洗这些石头时,总是第一个清洗它,让它显得容光焕发。——咦?我把这块石头竖起来,发现图像变了,由一只老乌龟,变成了一位穿着蓬蓬裙翩翩起舞的少女啦!哈哈,旧貌换新颜啊!

神奇的石头画教育随笔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童年,记得小时候,拍石子、跳皮筋、丢沙包组成了我们快乐的童年。虽然这些玩具没有现在电子玩具那么漂亮、精致,但是同样让我们的童年充满了色彩。回想起自己的童年,不禁会想现在的孩子究竟喜欢什么?对什么感兴趣呢?《张雪门行为课程》指出幼儿园组织的活动要源于幼儿的生活,贴近幼儿的生活。这正是令我头痛的地方,到底什么样的活动才是幼儿感兴趣的呢?最近一段时间,我们班的种植活动正在进行,从这里我发现了一些教育生成活动。

在幼儿园的后院,一块菜地成了孩子最喜欢去的地方,一会儿要去看看种子有没有长出来;一会儿又想去拔杂草、铲石头;一会儿又怕蚂蚁把种子宝宝当成午餐吃掉。早餐后,我们照例去小菜园观察种子,正当我和孩子讨论小萝卜发芽的时候,心遥兴奋得嚷到:“老师,老师,这个石头可以写字,你快看。”边说还边在地上用石头随意画着。她的这一发现,让原本聚精会神观察种子的小朋友也加入了寻找“会画画”的石头。有几位小朋友还跑到了幼儿园的石子路上,蹲在那里小手不停的抚摸着石头,还用手摇动着石头。看着石头纹丝不动并没有放弃,就见一鸣捡起了一根小树枝,在石头周围的水泥上划动,不一会儿,小石头有些松动了,看来孩子们真的想让石头搬家啊!

与其制止孩子们的“破坏行为”,不如满足孩子们对石头喜爱的欲望。所以在接下来的教育活动中,我设计了《玩石头》《想长脚的石头》《石头滚画》等等教育活动。虽然石头是生活中随手可得、随手可见的东西,却让孩子们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在玩的背后,触摸孩子们回归自然的童心。解放孩子的手、解放孩子的脑,给孩子们一个愉快健康的童年。

《石头书》教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使学生明白“石头书”的含义及用途。

3、凭借语言材料,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科学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明白石头就像一本书可以帮助我们了解过去,知道地下资源,从而激发学生求知欲,让他们知道大自然中蕴含着无穷的知识。

三、教学手段: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过程:

第一教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书是我们常见的学习用品,从书中我们获取了丰富的知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跟书有关,题目是:17石头书(板书)。

2、看了课题,你有什么想法?

二、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默读课文,画出不认识、不理解的字词。

(2)会读会写田字格中11个生字,会读田字格上面的3个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勘探奇怪聚精会神足迹。

矿物地壳刨根问底。

2、检查自学效果。

3、指导书写生字。

4、各自轻声试读课文。

5、分自然段指名朗读课文,教师相机指点。

6、讨论:通过朗读,你们了解了什么?

三、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多音字组词。

第二教时。

(一)复习导入:

1、同学们,我们今天继续学习《石头书》(老师板书)请同学们把课题读一遍。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们了解了些什么?

交流:让学生明白石头像一本书。

3、点出“书”,问:书有哪些特点?

交流,相机归纳:

(1)书:a.有页数b.有文字c.有图画d.知识丰富。

(2)教师要帮助学生了解书不光有纸做的,还有用竹子做的、锦缎做的……。

4、那么石头有没有书的这些特点呢?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来揭开这个谜,好吗?

(二)精读课文。

1、请同学们带着这个问题细细地朗读课文。

2、四人一小组进行讨论交流。

3、交流,相机出示:

(1)“你们看,这石头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斝。

a.这句话你读懂了吗?

b.出示图片:片状结构的岩石。

c.点出:一层一层像厚厚的书。

d.出示句子指导读:这石头一层一层的,就像一册厚厚的书。

小结:这段话告诉我们石头书有页数:一层一层的(板书)。

a.出示:“有啊,你们来看:这是……,叫雨痕;这是……,叫波痕;还有……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书上的字。”

b.交流:相机点出:雨痕、波痕、矿物(板书)。

c.出示:一组石头图片,让学生认识欣赏。

a.出示:“有。这是树叶,这是贝壳,那块石头上还有一条小鱼,这些都是化石。”

b.交流:相机点出:树叶、贝壳、小鱼。出示板书:化石。

c.出示:一组化石的图片,让学生认识欣赏。

(4)石头书告诉我们许多知识:

a.出示:“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密林,……有花有草,……昆虫。……大海。……高山,就是我们现在看到的这座山。”

b.点出:密林、花、草、昆虫,问:我们怎么会知道很久很久以前的情况的呢?

交流:出示:密林----树叶化石图片,雨痕图片。

昆虫----昆虫琥珀图片。

c.点出:后来这里变成了大海,我们又是怎么知道的。

交流:出示:鱼化石。

大海海螺化石。

……。

d.补充知识:那么同学们想知道化石是怎么形成的吗?下面我们就以鱼化石的形成为例,来看看化石的形成过程。

媒体录像:鱼化石的形成。

(5)我们知道这些有什么用呢?

齐读:第十三自然段。

(三)总结课文:

出示:“石头书里的学问可真多呀,我们也要学会读这本书。”

1、点出:“这本书”,指的是什么?

2、点出:“学问可真多呀”为什么呢?

3、点出:“读”,“读”字该怎么理解?

总结:同学们,大自然是千变万化,神秘莫测的,它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无穷的奥秘,需要同学们用智慧的双眼,勤劳的双手,去发现,去揭示。

(四)扩展延伸:

下面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一些动植物的化石,从中我们获得了什么?

(五)练习:

《石头书》教案

生:喜欢。

师:都喜欢看什么样的书啊?

生:像语文书一样,印在纸上的,一页一页的书。

师:今天啊,老师请大家见识一本非常奇特的书——

(出示石头)

生:啊……

师:其实这也是一种书,他也能教给我们许多知识,这就叫做“石头书”。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一课,请同学们把手拿出来,跟老师一起板书课题。注意“头”的最后一笔是点,不是捺。

(师板书课题)

师:看了这个课题,你们想说些什么?或者有什么疑问呢?

生1:石头怎么能做书呢?

生2:石头书的作者是谁呢?

生3:石头书上有些什么内容啊?

生4:石头书有什么作用?

……

师:同学们对课题提出了许多疑问,对自己不了解的事情怀有浓厚的兴趣,这就叫“好奇”。那就让我们一起带着好奇心来读读这篇课文。

(教师出示自读要求,学生兴致勃勃地读课文。)

师:(出示词语)大家先自己读一下。(学生自读)谁能读的请举手。(指名读)现在请大家一起来朗读这些词语。(齐读)

师:谁能解决刚才同学针对课题提出的疑问?请找出有关句子读一读。

(指名回答)

师:第1、2自然段告诉我们勘探叔叔趴在一块大石头上聚精会神看着什么,这一不同寻常的举动引起了川川的好奇。你读了课文明白了什么?生:他们不知道勘探叔叔在干什么!

师:石头像书吗?说说你的看法

生:不像,那勘探员叔叔面前明明是一块光秃秃的石头。怎么说是书呢?

师:可他为什么说自己在读书?(引导学生从石头的外形,石头的字画,及石头的价值和作用这些角度考虑)

生:因为那上面有字和画。

师:石头书上真的有字吗?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样的字?

[师]石头书上真的有字吗?谁能告诉我是什么样的字呢?

[生]石头上的字,就是雨点留下的痕迹。

[师]还有吗?

[生]还有许多不同颜色的小不点儿,叫矿石。

[师]看看他们说得对不对?(教师通过课件在视幕上展示勘探员叔叔的第一段话:“有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叫矿物。这些都是石头上的字。”)请一位同学把这段话朗读一下。(一位学生朗读。)

[师]听了这位同学的朗读,你知道石头书上的字是什么了吗?

[生]是雨痕和波痕。

[师]谁能说得具体一点?

[生]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还有波浪留下的足迹,叫波痕。

[师]雨痕和波痕的形状可能有什么不同?

[生]雨痕是一点一点的,波痕是一圈一圈的。

[师]石头书上的字就这些吗?

[生]还有那些小不点儿,黄的,黑的,红的,闪光的,透明的……

[师](教师指着视幕上的省略号问):这6个小点表示什么?

[生]表示还有很多很多。

[师]对的。这些小不点儿叫什么?

[生]叫矿物。

[学生纷纷回答]千奇百怪。五颜六色。密密麻麻。千姿百态。姿态各异。

神奇的石头作文

今天下午,我跟着临汾晚报小记者来到了“临汾奇石博物馆”。

在开始参观前,我很好奇,这个博物馆里到底有什么?为什么石头还有博物馆?带着疑问,我们走进了临汾奇石博物馆。

首先老师带我们认识了几种石种,我知道了原来看着一样的石头,竟然有这多奥秘,例如,博物馆里有一颗胡牙木的化石,通过讲解,我知道了胡牙木死后千年不倒,倒后千年不腐,真令我们震惊!随后,我还学习了太湖石、灵璧石等很多石头的知识……老师还讲了中国四大名石,我的笔记本上记满了密密麻麻的笔记。

当然,这里面最令我感兴趣的是这些石头的名字,有一个石头起名叫“母亲”,但我觉得不像母亲,但是很多人都说这个很像,还有龙飞凤舞等等有寓意的名字…老师告诉我们,石头的名字都是后来人取的,因为每个人根据自己眼中看到的给这些石头取的名字…其中有一块滴水穿石,石头上很多小孔就是水滴留下来的,我恍然大悟,柔软的水滴竟然也可以在坚硬的石头下留下很多小孔,那我们以后面对困难更不能放弃!后来,我还知道这个博物馆里的石头有的竟然来自超远的远古时代,真是太惊奇了!

最后,老师带领出去拍照,还提了很多问题,但我都能回答上来,今天我很高兴!

《神奇的石头》说课稿

《神奇的石头》是教育科学出版社小学艺术课本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大自然的赠礼”中课题一的教学内容,本课主要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用审美的眼光重新审视、欣赏身边常见的小石头,感受他们的质朴、自然之美和形态之美。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由浅至深地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大胆表现,发展学生的想象创造能力。在教学时则围绕着石头的自然美,对于石头的想象、石头的传说和对石头的创作等进行展开。因此,本课的教学主要是在石头上的添画创作。根据本课内容,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联系生活实际,认识、赏心悦析身边平凡的石头,了解石头的相关知识。

能力目标:通过学习利用石头的不同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进行美术创作,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情感目标:通过艺术活动,感受石头的神奇、质朴、自然之美,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愿望。

教学重点:通过了解不同的石头,体会石头的神奇、自然之美。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根据石头的形状、质地、颜色等特征进行再创造,使平凡的石头变为艺术品。

教学用具:一些小石头,水粉颜料等。

二、说学情。

本课内容主要针对小学义务教育阶段四年级学生进行教学。

我们学校是一所乡镇小学,农村是个广阔的天地。蓝天白云、山川河流、红花绿叶等五彩斑斓的大千世界为农村的孩子发现美、欣赏美,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小路、河流、大山中的石头随处可见。而小孩子们天性喜欢玩耍,漂亮奇怪的石头形象亦是他们的玩具。

三、说教法、学法。

1、教法。

神奇的石头画是培养学生对于自然的想象能力、发现能力,创造出一种全新的作品。所以,上好这堂课的关键是先要启发学生想象。在课堂中,教师结合自己的经历,给学生看各种千奇百怪的石头照片,照片中的石头具有明显的特性,学生进行想象没有多大的困难。初尝想象乐趣的学生这时一定会对着自己的石头进行联想,进行讨论,进行探究,课的进行也就顺理成章了。

美术的学习是个性化的学习,最忌讳学生作业只有一种模式,一种风格。解决好想象的问题后,就要解决好如何绘画的问题。在课堂中,我引导学生从美术的角度去思考创作,从构图、涂色技巧等方面进行深入的思考。

2、学法。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新课改的教学理念,本课中要做到使学生通过联系生活中的实际情况,学习观察、体验、探究、发展的一个过程。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始终保持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而我,则是一个引导者。使学生的创造力在不知不觉中被挖掘、被激发。

作为现代教学的重要辅助手段,教学也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如:课的开始以歌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为导入,歌声委婉悠长极富感染力,点题和导入一箭双雕,把学生带入了一个全新的想象空间。“石头是神奇的,到底多神奇?”我这样问。眼见为实,耳听为虚,播放出神奇的石头图片使得这个悬念瞬息即破。

四、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板书课题)。

播放歌曲《有一个美丽的传说》,问:从歌曲中你听到了什么?生:精美的石头会唱歌。我的预设是:学生能注意到这句话,因为对石头本来就充满着好奇,本来就是自己喜爱的物品,会唱歌的石头则能深深地吸引着他们,让他们由好奇进而想象。接下来的教学就变得顺理成章,荧屏出示五张图片,用以说明神奇的石头会唱歌。

世界上最大的石头:座落在澳大利亚的`艾尔斯石,纯天然的,高出地面348米,长3000米,因为它的大而闻名于世。

利智复活岛石像:特大的石头,奇怪的人物,是神秘的石头。

古埃及金字塔:石头建筑,规模宏大、数量之多被世人惊叹为奇迹。

海南三亚鹿回头:我省本土雕塑家林毓豪的雕塑作品。具有海南特色,黎族风情传说色彩的雕刻。

海南南天一柱:座落在我国三亚著名的天涯海角,一块最南端的名石。

石头,自然界中最为普通的东西,在人们的创造和想象中,却散发出神奇的色彩。今天我们就来体验神奇的石头。

2、探究学习,了解石头。

荧屏出示几张图片,让学生比较、观察、合作、探究,说说喜欢那一块?

通过这个环节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一石一木都有美,一山一水都有情。”“美源于发现,更源于创造。”

(1)了解石头,初选石头(板书)。

图片欣赏的优点是选材容易,可以选取很多典型的例子,具有较强的说服力。但是艺术实践必须建立在看得见摸得着的事物上,亲身体验是艺术实践的重要环节。了解石头就是从玩石头和鉴赏石头开始的。

师:老师带了很多石头,仔细观察,哪些石头你认为比较好看?

选择自己喜欢的石头,从带有玩耍性质的辨别中开始接触石头,并加以自己的理由,这也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前提。

(2)观察石头,展开想象。(板书)。

生:葡萄、蘑菇……。

学生进行合作讨论,教师从旁引导。

师:我们还能用什么办法让石头更加形象?

生:画、雕刻……。

师:今天我们就用画的方法,来改变我们的石头,使它们更加形象化。

看到石头,我们展开了想象,这是创作的源泉。

(3)教师引导,学生创作。

引导学生以手里的石头为基础,展开想象,然后创作。

3、训练技能、拓展延伸。

1)欣赏、讨论、探究(板书)。

教师提供一组图片,拓展学生的创作思路。让学生进行欣赏、讨论、探究。

2)作业。

利用手上的石头想象创作一副神奇的石头画。

3)评价——个性展现。

(1)教师将学生作品用数码相机拍摄下来,输入电脑。

(2)展示。学生介绍自己作品的创意。

(3)教师小结。

(4)延伸——知识拓展。

关于石头的话题有许多,它的瑰伟、它的坚定、它无言的奉献,只有热爱生活的人才可体悟,生活是美好的,泰山之高,非一石之积,高山需要千千万万的一枚枚石头,才能巍巍壮丽。同学们,假如你是一颗小石头,你想做怎样的石头呢?课后写写自己想说的话,在下节课交流。下节课我们将学习“课题二《藏在石头里的画》”

五、说板书设计。

选石头。

外形色彩。

神奇的石头作文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奇思妙想,我也有一个奇思妙想——我想发明一个“神奇的石头”。

石头,你们都见过,却没有我的石头这么神奇的。我把石头里面放上一个芯片,它就是一块“神奇的石头”了。我通过遥控器来控制它,弄丢了,还可以通过追踪器找回来。它自己有四个轮子,看上去像一个玩具小车,会根据指令到任何地方。石头外壳非常坚硬,连火山的熔岩也烧不化它,所以它可以监测地震和火山爆发。遇到有毒、有害物质,它还能瞬时净化空气。它有着巨大的动能,无论太阳能、风能、光能都能吸收后加以利用,可以载着我到任何地方。

大千世界,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做不到的!

神奇的石头画教育随笔

一、活动目的:

我们每一个人的心里都有着一份美好的艺术情感向往,渴望表达、诠释。而艺术又是无处不在的,生活中的一花一石都有着艺术的情愫。为了给大家提供一种抒发艺术情感的表达方式,艺术设计学院心理协会特举办此次“艺术之心”石头画比赛,让我们化顽石为灵秀,让石头抒发情感,让生活充满情趣!

二、活动宗旨:

让每一个参与者都能尽情的'表达美好的多彩的艺术的心。

三、活动介绍:

1、艺术设计学院心理协会准备比赛所需石头、颜料、画笔等工具供挑选使用,并建立起现场作画活动站点。

2、参与者可自带石头、颜料、画笔等工具,但须现场作画。

3、作画主题、风格不限,尽情发挥创意;也可以书写形式表现。

4、现场进行作品拍照及评比,评委由艺术学院心协干部和指导老师担任。

四、主办单位:

艺术设计学院学生会。

五、策划、承办单位:

艺术设计学院心理协会。

六、活动时间:

七、活动地点:

艺术设计学院正门广场。

八、参赛对象:

艺术设计学院大一大二学生。

九、报名方式:

各班5人名额,特殊情况可适当调配。

以班级为单位报名,心理委员为第一负责人,班长辅助报名工作交至艺术设计学院心理协会。

联系人:艺术学院心协会长徐永超(648628)。

报名截止日期:4月30日

十、参赛安排:

比赛前做好比赛的宣传工作(海报及解说宣传)和场地申请,邀请主持人、嘉宾,安排好评委,统计分数者和维持现场次序者。评委按照评分细则比较进行打分,当场评出奖项比赛后进行总结,并打扫好场地。

十一、评分细则:

创意占50%;画面质量占50%。

十二、奖项设置:

一等奖1名二等奖1名三等奖1名。

十三、需要工具:

各形状各异石头、颜料、画笔若干。

十四、活动经费:

颜料若干(60元)画笔若干(20元)。

附:

班级。

姓名。

神奇教案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对跳绳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2、发展幼儿。

的上下肢力量、弹跳力和身体的灵活性、协调性。

3、学习花样跳绳,掌握其动作要领并能较好的跳绳。

活动准备:跳绳、活动场地。

活动过程:

一、导入:幼儿自由玩跳绳。提问:你会几种跳绳的方法?幼儿尝试。

二、展开:

1、组织幼儿展示自己的玩法。

双脚跳、单脚跳、行进跳、向后绕绳跳等。

某一幼儿展示后,教师讲解跳的方法:重点注意手和脚的协调动作。

请幼儿都来尝试这种跳法。

注意:跳绳时固定一个位置,防止绳子抽到别的小朋友。

2、组织幼儿一一尝试后。谁还有别的跳法?激励幼儿进行创新。

根据幼儿想出的方法,组织幼儿进行跳绳。

3、分散跳绳。你觉得哪种跳法最难?

组织幼儿根据自己掌握的程度练习比较难得跳绳方式。

4、跳绳比赛。幼儿可按照自己喜欢的跳绳方式,参加比赛。

比赛时间:20—30秒,比赛结果以跳的次数多者为胜。

三、结束:

组织幼儿进行四肢放松运动。

鼓励幼儿平时多练习,小朋友之间互相帮助。

活动内容:科学——帮蜘蛛结网。

活动目标:

1、激发幼儿对线组成的蜘蛛网的兴趣。

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3、认识蜘蛛,知道蜘蛛吐丝结网的特性。

活动准备:各种绳子、胶水等;蜘蛛模型。

神奇教案

二、活动目标:

1、尝试用鼻子和嘴巴来辨别事物,知道鼻子和嘴巴的用途。

2、愿意科学探索,体验科学探索的快乐。

三、活动准备:

人脸图一张、杯子、筷子、花露水、醋水、盐水、糖水、苦瓜汁。

四、活动过程:

1、贴纸游戏。

教师边出示图片边讲解故事,请幼儿将图片贴到正确的位置。

教师说:“明明小朋友画了一幅画,可是老师带来了时候不小心弄丢了画上面的东西,谁愿意帮老师找到图片并贴到正确的位置?”

2、讨论鼻子、嘴巴的用处。

教师说:“原来明明画的画丢了鼻子和嘴巴,那小朋友知道鼻子和嘴巴有什么本领吗?”

3、探索神秘的物体——醋水。

教师出示一杯醋水,用神秘的口吻激发幼儿的兴趣,并引导幼儿如何正确进行感官探索。

教师说:“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样神秘的东西,小朋友可以用鼻子闻一闻、用嘴巴尝一尝,猜猜你发现了什么秘密?”

4、分发探索材料,进行分组观察。

教师给每组幼儿分发筷子和探索材料。

教师说:“老师还带来了好多神秘的东西,接下来给每组的小朋友发下去,你们用老师告诉你的办法去发现它们的秘密,一会儿告诉老师你们发现的秘密!”

5、分享交流发现的秘密。

教师说:“小朋友都发现了什么秘密,你是怎么发现的?”

6、保护鼻子和嘴巴。

教师总结幼儿发现的秘密,提升幼儿的经验,萌发保护鼻子和嘴巴的意识。

教师:“我们一共发现了4个秘密,盐水、糖水、花露水、苦瓜汁。都是用鼻子和嘴巴发现的,我们的鼻子和嘴巴本领可真大,一定要从小保护它们。”

7、说儿歌。

教师说:“我们一起学习一个新儿歌《五官歌》,边说边做动作,老师说一句,小朋友说一句。小小鼻子本领大,长在脸的最中央。鼻子上面是眼睛,鼻子下面是嘴巴。耳朵耳朵最听话,长在我的头两旁。”

8、活动延伸。

教师说:“今天小朋友都特别厉害,用自己的鼻子和嘴巴发现了很多秘密。回家后把你今天发现的秘密告诉爸爸妈妈,然后把在家发现的不一样的秘密告诉老师!”

小组反思。

活动反思:

1、活动设计:活动内容的制定结合了本班幼儿探索的兴趣,幼儿喜欢用鼻子闻新的事物,用嘴巴尝新鲜的食物。活动目标制定恰当,符合该年龄段幼儿学习思维能力。活动形式是让幼儿动手操作,亲自闻和尝,使幼儿有更多的参与机会,鼓励每个幼儿大胆尝试,也培养了幼儿勇于实践的能力。

2、活动准备:提前实践了活动的操作材料,并做好了充足的准备,以防幼儿操作不慎时洒落。教师准备了生动及教具,根据幼儿喜爱的方式呈现出来。并熟练的掌握了活动的教学内容和活动步骤。

3、活动过程:开始环节设置了有趣的游戏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活动基本部分由浅入深的引导,让幼儿更容易发现探索的秘密。教师的言语的鼓励和动作的表扬,积极地为幼儿创造了民主的氛围。面对突发的情况能及时的应对,如幼儿不慎掉了筷子后及时看到给予更换。

小组成员相互配合度高,并积极的指导幼儿科学活动的探索,能有效地组织幼儿进行动手操作实验材料。

之前的教案设计是《五官用处大》,是认识五官并且用五官来探索事物。对于小班幼儿来说,一堂科学活动用15分钟来认识五官的`话时间是不够的。因为五官涉及的内容比较广,幼儿探索操作时容易混乱。指导老师提出了一些建议可以选取其中的两个感官来进行探索,这样活动目标才更适合该年龄阶段幼儿的理解与操作。

教师面对生疏的操作活动,首先自己要亲自动手实践一番,这样才能知道幼儿操作时的难易程度。活动前要做充足的准备,以此来及时补充活动时材料的缺失。教学活动形式的选取要抓住幼儿的心理特征,设置新颖别致的环节,以此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教学活动组织安排的原则一定要遵循科学的教育规律,具有层次性和递进关系。教学中要以幼儿为主体,充分发挥幼儿的主动性。教师做好自己的角色,支持引导幼儿。

在科学活动中教师的提问一定要具有启发性。提问要面向所有幼儿,多设置开放性的问题,少提封闭性的问题。一定要站在幼儿的角度,考虑幼儿的思维特点,提出适宜的问题。

教师评语。

教师组织的活动张弛有度,活动内容层层深入。活动过程中教师启发性的提问,有效的引导幼儿积极地思考。教师的回应做的很棒,言语鼓励,动作表扬,眼神赞许,为幼儿营造了一种宽松融洽的学习氛围。师幼互动性比较强。

幼儿的参与热情非常高,积极踊跃的参与贴纸游戏。勤于思考,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并大胆的发言,敢想敢说,不怕说错。能跟随老师的步伐,积极地思考与回答问题。

活动教案设计合理,活动目标的制定依据幼儿的生活经验水平和心理特点。活动选材内容要科学生动,联系幼儿的生活,并能激发学习兴趣。小组成员之间配合默契,能有效的指导幼儿进行活动探索。

神奇的石头画教育随笔

原来铅笔的原料是石墨和黏土。软铅笔芯里,石墨的比例会大些;而硬铅笔芯里,黏土的比例会大些。可是,什么是石墨呢?石墨为什么能做铅笔芯呢?带着这些疑问,我好奇的继续看妈妈给我买来的书。

原来早400多年前,在英国的一个小山区,刮来一阵很大的飓风,接着下了一场暴雨,把许多房屋和树木都刮倒了。风暴终于停息了,一位牧羊人赶紧把羊群赶到山坡上吃草,他坐在被狂风刮倒的大树上面休息,竟然发现树坑里有一大片黑黝黝的石头。他就用手摸了一摸,哎呀!满手都沾黑了。于是他又捡起一块,用指甲一划,呵!居然还能刻出道道来,牧羊人一下子乐了,就随身带一块,用它可以在绵羊身上画记号,这样就再也不会发愁认错各家的羊群啦!

后来,有人把这种黑矿石砌成一条一条的,卖给商人好在货物包装上表号码、写字用。人们觉得这种“笔”太软,弄得手总是黑糊糊的,就用线绳把石条缠起来,或用小木片夹住石条。这就是最早的“铅笔”了。

发现石墨200多年后,一位法国化学家把石墨磨成细粉,又掺上黏土、硫磺、树脂等,压成一根一根的,在炉窑里焙烧后再用,没想到还节省了许多石磨,而且更结实、耐用。到了1812年,美国人威廉.门罗,在刻有凹槽的木条中,嵌入一根黑铅芯,再把两根木条对拼粘合在一起,这样就制成了世界上第一支铅笔。

那么石墨为什么能做铅笔芯呢?首先,它是黑色的;其次呢!它质地柔软,是最软的矿石之一,在纸上轻轻划过,就能留下清晰的痕迹。经过科学的发展,又有了自动铅笔、用起来方便多了。现在大家都明白了吧,这就是能写字的神奇“石头”哦!

文档为doc格式。

神奇的石头画教育随笔

设计意图:

现在的孩子们接触大自然的机会较少,孩子们捡石头、玩石头时,我发现他们对各种形状各异的石头爱不释手,并对石头展开丰富的想像:“这块石头象螃蟹”、“这个象苹果”于是我带领幼儿采集朴素、不起眼的小石块,开展了“有趣的石头画”的主题活动,让幼儿根据石块的形状大胆想象,用色彩鲜艳的油画棒、水粉装饰,既让幼儿体验到接触自然,独立创造的快乐,又增强了他们在不同材质上进行美术活动的能力设计意图。

活动目标:

1.敢于大胆想象、多方位观察,能根据石头的形象变出相应物品。

2.体验在石块上作画带来的乐趣。

3.进一步学习欣赏别人的作品,并主动与同伴分享其作品的独特之处。

活动准备:

1.形状各异的洗净晾干的小石块。2.棉签,水粉颜料,水彩笔人手一份。3.图片,几块画好的石块。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故事引入,激发兴趣。

二、基本部分。

(一)引导讨论启发想像。

师:你们想怎么帮助国王把他的城堡变的多姿多彩呢?幼儿讨论交流自己的想像。

(二)出示图片让幼儿欣赏不同的石头。

(三)认识材料提出要求。

1.出示准备好的材料,引导幼儿观察。

2.教师出示画好的石头造型,引导幼儿观察。

3.要求:每块石头的形状都不同,我们可以挑自己喜欢的石头,画上自己喜欢的东西。小朋友可以相互讨论一下。

4.作画过程:第一步:根据石头的形状用水彩笔在石头上画好图案的轮廓。第二步:用颜料或彩笔图上颜色。第三步:完成。

5.要求:(1)保持画面干净。(2)安静操作,注意安全。

(四)幼儿操作,教师观察指导。

幼儿作画,教师个别辅导。帮助个别幼儿确定主题,鼓励他们大胆想象创作,体验独立创造的快乐。(引导幼儿借助石头本身的外形,把它想象成某件物品,然后进行描绘。)。

(五)集中交流体验成功。

师:你刚才画了什么?是自己独立完成的?还是跟同伴一起完成的?

1.幼儿自我评价,介绍自己的作品。

2.教师对幼儿合作及操作情况进行评价。

(鼓励幼儿相互交流,介绍自己的作品)。

三、结束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将画好的石头送去石头王国。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