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可以作为教师的工作记录,帮助他们复盘和反思教学过程。在教学一年级时,我积累了一些较为成功的教案,希望对大家有所启发。
北大教授钱理群说:“中学语文教学最基本任务应该唤起人的这样一种想象力,一种探索热情,一种人文精神,使人与人的心靠近一点,一个要饭子在雪地里死亡,某个角落的婴儿的眼泪,都不应该漠视……不能将他人的生与死拦在窗外,不能将一个人的孤苦当作笑话;第二任务是培养学生对语言的敏感,就是培养学生欣赏语言的美的能力和对语言的驾驭能力;另一任务是启发阅读的创造性,鼓励学生参与对作品的解释,因为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内涵是多层次、多义的、模糊的,甚至是无法言传,并且常读常新。”
钱教授的这一番话颇能反映中学语文教学的特点:要教育学生变得更好,更善良,要学会爱,学会一种人文关怀,要关注小人物的命运;要通过品味语言走进人物的内心和作者的内心世界;在教学法上,要尽可能体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把学习的主动性还给学生,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想象力,鼓励创造。
二、背景。
我任课的班级是文科班,相对理科班的学生来说,知识面较广,思维灵活,上课气氛活跃,他们最喜欢上的每周二的阅读课,在收上来的摘抄本上经常能看到一些精美的小短文,并赋有简短的点评,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训练了他们对语言的感受力,所以,这为《故都的秋》教学作了必要的储备。
三、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在正式上课文之前,先请同学生朗读以前学过的两首诗,然后回答问题。
山居秋瞑王维登高杜甫。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风急天高猿啸哀,诸清沙白鸟飞回。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师:这两首诗歌题材相同,写得都是秋天的景色,但有什么不同呢?
生:第一首描绘的是秋天傍晚时分山村美丽的自然风光和居民淳朴的风俗,作者用淡淡几笔就描绘出雨后山村的傍晚时,清新、宁静而又洋溢着和平安乐的气氛,反映了这正是作者向往的理想的生活环境。第二首诗歌描写的是一幅萧瑟、悲凉的秋天景色,反映了孤独寂寞、忧愁苦痛的思想感情。
师:你是如何感受出来的,能结合诗歌本身来具体地说说?
生:在第一首中,我是根据“雨、晚、明月、清泉、浣女、渔舟”来感受的,在第二首中,主要是“哀、无边落木、不尽长江、万里悲秋、百年多病、独、艰难苦恨、潦倒”这些词和意象。
师:回答地很好,能抓住诗歌中景物(意象)的特点,来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感受:《故都的秋》一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文意平实流畅,这两首诗歌已在前面单元学习过,这样导入,是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唤起学生的阅读课文的兴趣,营造一种轻松的阅读气氛。让学生通过读诗歌,对诗的整体感知,获得对景物特点的感知,从而来体会作者蕴藏在“景物”的作者的思想感情,也为散文阅读教学作了必要的辅垫。
(二)学习课文。
1、重视读,感知景物。
师:今天我们也来感受下郁达夫笔下的秋天的景色,品尝下故都的秋味。作者不远千里,从杭州来到青岛,再从青岛赶到故都,目的只不过是要饱尝下故都的秋味。那么故都的秋天有什么特色,作者着重描写了哪些景物呢?请同学们带着这两个问题一起来朗读课文。
生:(全班读毕)从第一段中可以明白故都的秋天的特色是“清、静、悲凉”(原句请学生读一读)。
生:在第二段中作者告诉我们:江南的秋天的特点是“慢、润、淡”,作者对“秋的味,秋的色,秋的意境与姿态,总看不饱,尝不透,赏玩不到十足。”
生:一种喜爱、向往之情。
感受:这是一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平实流畅的写景抒情散文,景情交融是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所以要重视课文朗读。至此,学生通过读,能整体地感知故都的秋天“景象”的特色,从而能理解作者蕴含在文中的思想感情。但是这种体味出来的情感是肤浅的,还需要深入地挖掘文章的内在意味。
2、细品味,体验景物,
师:可是作者为什么会对故都“清、静、悲凉”的秋景如此喜爱和向往呢?
感受:这个问题是要求学生仔细品味语言,深入地理解作者蕴藏在“秋景”的思想感情,但这个问题有点难,在此,我向学生作了必要的提示点拔:散文在内容上最大的特点是情景交融,具体地说,作者眼中的“景”是心中的“情”的体现,心中的“情”是眼中的“景”的源泉,两者相辅相成,所以“清、静、悲凉”秋景正是作者当时情感体现。
师:请同学们看课文找找作者描写了哪些景物,有什么特点,要表现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这是本文学习的重点。
生:秋花、秋树、秋蝉、秋雨和秋果。
师:北平有许多高大雄伟的建筑物,让人留流忘返的旅游胜地,有美丽动人的奇花异草,作者一概没写,同学生看作者笔下这些景物,却是北平最常见的,最普通的事物,这也是作者独到的地方。我们先来仔细品味作者笔下的“秋花”的特点,请读这一段。(读毕),牵牛花,同学生都见过,作者没有写其摇曳多恣的藤萝,也没有写扶疏映衬的花叶,只写它的颜色,而且只写他喜欢的蓝色,为什么,先回答你喜欢什么颜色,为什么。
生:我喜欢白色,代表着纯洁、美丽;我喜欢……。
感受:学生有的说是红色,也有的说黄色,并说出自己喜欢的颜色的理由,那作者喜欢蓝色的理由同样是作者孤独、忧郁心情的表现。在借助“景物”来体会感情,要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师:请你划出本段的动词,体味其中所含的意境。
生:看、听、数、对等,这里给我们描绘了一幅清、静、忧闲,自得其乐,充满北国情调的民俗画面,同时也感到十分的秋意。
师:朗读北国的秋树一段,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
生:此段作者动用了各种感官:视觉、听觉、嗅觉,这些都似乎因“清静”而停止了,唯一能感受到的只有通过触觉。
师:让我们来品味一下这无法言传的触觉,请同学们想象一下,如果没人寂清的环境,作者会有如此的细微的体验吗,如果作者没有宁静似水的情怀,这一切能感受得到吗,所以说,景情是交融的,作者用寥寥几笔就把这常人屑一顾的落蕊较细腻地传达了故都秋的“清、静、悲凉”的特点。其它的景物都有共同的特点。
感受:散文中有许多无法言传的感受,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才能丰富作品的意义。在想象过程中,学生能参与对景物进行增补,使活起来的景物成为学生心灵的意象,这时的“景物”,既带着作家的原创特点,又有着学生的再创的特点。
3、讨论表达,领悟景物。
师:我们通过结合自己的生活积累,运用想象体验了作者笔下的故都的“秋天景象”的特点。可见,对“清、静、悲凉”秋天的喜爱,正反映出他在“景物”蕴藏着另一种思想感情,请同学们讨论是什么的思想感情。
生:从笔下描写的景物的特点看出他的一种淡淡的哀愁、忧郁。
师:很好,这要结合他的生活背景:郁达夫是位典型的伤感文人,幼年丧父,从小就体验了生活的艰辛,养成忧郁、沉寂的性格。成年后,又去了日本留学,饱受异族的歧视,更添苦闷、消沉的心理,所以造成他的文风有种伤感、灰冷的情调。写此文时,北平正遭受日寇的践踏,作者怀着最后看一眼秀丽的秋色的心情,重游旧地,就像一位母亲离开自己的孩子一样,那种悲凉、无奈的心情自然地反映到文中去了。
感受:讨论表达的过程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的,随着对课文理解的深入,它的内容也随着变化,学生的思维的活跃程度也在变化。至此,通过学生的读,初步感知了故都秋天的“景物”,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仔细品味“景物”,运用想象,深入地理解“景物”,再通过个体和群体探论表达交流的活动过程,使对“景物”的理解有了更深层的领悟,从而实现散文阅读教学由景入情的过程。
3、拓展延伸。
师:其实,不仅郁达夫对故都的秋有特别的深味,名著名的大诗人的长篇田园诗或四季诗里,也总以关于秋的部分,写得最出色而最有味。这是为什么呢?请朗读文章倒数第三段。
生:(读)足见有感觉的动物,有情趣的人类,对于秋,总是一样的能特别引起深沉、幽远、严厉、萧索的感触来的。秋之于人,何尝有国别,更何尝有人种阶级的区别。
感受:这是文章议论部分,作者告诉我们秋天为何会引起许多人的伤感,提升作品的主题。
(三)布置作业。
写一篇写景抒情散文,要求感情真实,自然流畅,题目自拟。
[反思与评价]。
《故都的秋》一文语言优美,感情真挚,文意平实流畅,景情交融是这篇散文的最大特点,所以要重视课文朗读。散文中有许多无法言传的感受,要通过学生的想象活动,才能丰富作品的意义。在想象过程中,学生能参与对景物进行增补,使活起来的景物成为学生心灵的意象,这时的“景物”,既带着作家的原创特点,又有着学生的再创的特点。通过学生的读,初步感知了故都秋天的“象”,在此基础上,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仔细品味“景物”,运用想象,深入地理解“景物”,再通过个体和群体探论表达交流的活动过程,使对“景物”的理解有了更深层的领悟,从而实现散文阅读教学由景入情的过程。
通过尝试,我有以下的几点收获和启示:
1、读,各种形式的品读是这次教学的始终贯之的。课文中选编的散文大都是文质兼美的优秀作品,在教学《故都的秋》时,我采用了各种形式的读:有全班朗读、个人读、分角色朗读,还有读各别段落或者各别词句等,使学生对故都的秋天的景物的特色有了初步的感知,为进入作者的深层思想感情作了辅垫。北平的秋景都有“清、静、悲凉”的特点,散文是情景交融的产物,王国维说过“一切景语皆情语”,在领悟深层的思想感情时,要求学生调动全部的生活积累,运用想象去品味这些“景物”,从而接近作者心灵,触摸作者的思想感情,体味了作者对故都的秋景除了有喜爱、向往之情,还有一种深深忧郁感。
所以我认为教学生成的意义是要给学生充分自由的阅读时间与本文的直接对话,只有使学生带着原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去品读语言,和作者对话,达到一种物我两忘、人文合一的境地和效果,从而可以获得对课文的真正的理解,产生有个性化的审美体验。要通过多读才能感受到作者在文中描写的各种形式的“景物”,引导学生调动全部的生活体验,运用想象去仔细品味这“景物”,从而真切地理解作者隐藏在这“景物”中的“情”味。
2、在处理教材时,要敢于大胆取舍,要忍痛割爱,不能面面俱到。《故都的秋》一文,就是把握住“情景交融”的特点,重点就是如何通过“景象”转换到“意味”,教学证明,通过学生读、品、悟所取得的效果比单纯的讲解分析要好。
3、在教学过程中,要相信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对语言的感受能力,只要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使学生用自己的心灵去领悟,用自己的语言去表达,用自己的观点去判断,用自己的思维去创新”(引郑逸农老师的话),学生就会是不断的擦出思维的火花,才能进行创造性阅读,学会审美感悟,学会人文的关怀,才能使学生感到阅读文学作品的美好体验,但教师要对集体的思维及时加以引导,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4、在教学中的不足之处,在于没有很好地利用现代化多媒体手段为课堂服务,展现当时北平的图片或者北平的作者提到的景物,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适当地插些郁达夫的原话,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使教学内容紧凑些,提高课堂效率,所以在结束时,没能更好地进行必要拓展和延伸,没能由课内走向课外,更好地调动学生的生活积累。
叶圣陶说过“授之予鱼,不如授之予渔”,让学生通过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学会自读,学会自学,学会生活,让我们共同努力,探索出更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更符合中学语文学科的教学规律的教学方法。
过渡:字母宝宝都累了,他们该回家了,可她们却要闹着带汉字宝宝一起回家。
1、这些汉字你们认识吗?指名认读。
他们都能进谁的家?指名拖放,教师辅助。可以说说理由。
2、汉字宝宝要睡觉了,它的小床是田字格,复习田字格,指名说。
3、拼音宝宝也要睡在这小床上,行吗?(不行)指导学生观察四线三格,指名说。
4、aoe都住在哪一个?看书本下面。指名说。
(1)小a住在中格,拿起你的右手和老师写。先写左半圆,写满格,再写一个竖弯。两笔写成。
(2)o也住在中格,一笔写成,先从右上起笔,到三线,再上去封口,一定要写圆了。
(3)e住中格,从中格的中间开始写短横,停下笔不要动,向上转弯写个小圆,不连上,一笔写成。
(4)练习写字,要求脚放平,胸挺直,握笔姿势要正确。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词,两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教育学生从小热爱运动。
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并能正确、美观地书写生字。同时认识2个偏旁部首。
教学过程:
1、(出世课文插图2)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
对,今天,我们就来听听足球的自我介绍。
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1、借助拼音自读课文。
要求:边读边画小节号、生字词,把生字字音读准。
2、再读课文,要求:字字读准,句句读通。
3、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生字词
(2)自己读读词语,哪些生字的字音值得注意?
(3)正音:庆、功、皇、门、祝。
(4)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5)把生字词带入到课文中,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4、出示:我出生在/很久很久以前的中国,那个时候/只有皇帝过生日/才用我来庆祝。
(1)谁能来读读这个句子?你是怎样停顿的?
(2)指导读句子
5、文中还有长句,用老师的方法来读读。
6、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师生共议。
7、齐读课文。
1、出示生字卡片,复习巩固生字读音。
2、教学“示字旁、巾字底”
3、自学课后笔顺表,并描红。
4、反馈:检查“运、带”的笔顺。
5、指导写字:纪、带。
6、老师范写生字,学生描红、临写。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初步了解足球运动的起源及发展概况,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过程:
1、抽读生字卡片。
2、给“纪、祝”扩词。
1、自读第一自然段。
(1)读换后,你知道了什么?
(2)“年纪一大把喽”是什么意思?
(3)齐声有感情朗读课文。
2、自读第二自然段。
(1)为什么足球的年纪一大把呢?
(2)谁通过查资料知道:足球最早出现在什么时候?
(3)足球那么风行全世界,原来可是我国的祖先发明的,你想说什么?
(4)有感情朗读课文。
3、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
(1)课文告诉了我们什么?
(2)你能感受到足球是最流行的运动吗?说说看。
(3)为什么足球能给人们带来欢乐呢?
(多媒体显示:20xx年10月7日,我国男足冲出亚洲,走向世界,举国欢腾的场面。)
4、让我们带着这种感情读读课文。
1、指名读得最好的几个同学读课文。
2、你能做个足球向别人介绍自己吗?
同桌互相介绍。
3、指名介绍,评析。
能力目标: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情感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四季的特征,感受各个季节的美丽,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重点:
1.认识生字和练习朗读。
2.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征,激发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模仿课文自创诗歌。
教学准备:课文课件、生字卡片、拼图和拟人贴图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流程与设计意图
一、画面渲染激情、导入、揭题:
(一)游戏激趣
(二)顺趣导入
师:同学们的脑袋真灵!一猜就猜中了。今天我们的课室可热闹了!你们看4个小朋友分别从春天、夏天、秋天和冬天走来了。我们来认识认识他们。(依次贴出拟人化可爱的草芽、荷叶、谷穗、小雪人图片和名字。让学生分别说出他们的名字并板书。)
(三)引进课题
师:他们给美丽的四季写了一首优美的诗歌《四季》。(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
通过拟人化的导语使学生产生了对四季探究的好奇心,同时利用多媒体中美丽的四季图让学生感知四季给大自然的美,从而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贴出草芽、荷叶、谷穗和雪人这4位课文角色拟人图让学生认识,并激趣说话引出《四季》课题并相机出示课题。这样就把文中的角色从文中“跳”出来,抓住学生好奇的心理,使学生初步了解课文,也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二.读课文,自主识字
(一)初读课文,找出生字宝宝
1.学生观看《四季》的课文动画,初步感受课文。
2.学生边读课文,边找出生字宝宝,并借助拼音把它们读熟。(师巡视、指导)
【设计意图】
这个环节先让学生观看《四季》动画,使课文内容更直观,便于学生更易掌握课文内容,为接下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分层学习,激趣识字
1.出示课文11个生字,让学生找出导入时已跟他们见过面的5个生字宝宝。(课件出示)接着以个别读、组开火车读、全班读等形式学习生字。(师纠正读音,个别字要求学生组词)
2.以个别生带读、组开火车读、全班读等形式学习剩下的6个生字。(师纠正读音,个别字要求学生组词)
【设计意图】
本节课要学习11个生字,内容较多。为了让学生学得轻松,把生字分成两步来学习。让学生以个人读、互相读、小组读和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读生字,既使学生读准了字音,又使老师检查到学生掌握的程度。
(三)趣味练习,巩固生字
1.小组读生字卡
“小老师”带组员读,互教互学。
2.赛车游戏
学生读赛车上的词语,读对了赛车就能又快又稳地到达终点。(课件出示)
3.找朋友游戏
让两个男、女同学比赛玩拼字游戏,拼对了就带同学们读一读。(拼图卡片)
【设计意图】
针对低年级学生学得快、忘得也快的特点,为了帮助他们进一步加深印象,安排了“读字卡”、“找朋友”和“赛车游戏”等游戏,让学生和生字一次次见面,使他们在快乐的氛围中巩固了知识点。
三.做轻松操,放松心情教师带着学生一起做1分钟有趣的轻松操。
【设计意图】针对低年级的学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长的特点,在教学内容进行到一半的时候,教师带着学生做1分钟有趣的轻松操。这样放松了学生的心情,使学生很快地把精神集中起来,为接下来的学习环节打下基础。既注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四.合作探究,美读课文
(一)让学生分别说出“草芽”、“荷叶”、“谷穗”、“雪人”等四种事物分别属于哪个季节。
(二)熟读课文
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自由读——生个别读——老师示范读。(生自主点评,师点拨。课件出示相对应诗歌和图片。)
(三)自主表演朗读,深化理解
1.学生以4人小组分工合作边读边演。
2.请学生上讲台戴上头饰合作表演读。
【设计意图】
这一环节我没有按从头到尾按顺序教学,而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自己喜欢的季节来读,目的是让学生主动、乐意去学,把“要我读”变成了“我要读”、“我想读”、“我爱读”,以提高阅读质量。在这里,我将采用指名读、教师范读、小组合作读、表演读和互评的方式来训练学生掌握朗读技巧。
五.拓展延伸,创作诗歌
出示两幅四季的图片,让学生模仿课文诗歌句式给图编小诗歌。(师示范、点拨)
【设计意图】
这一教学要求对一年级的学生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师通过示范,采取先“扶”后“放”的方法引导学生去动脑思考。通过这种循序渐进的导与学,使学生的创造思维在这个过程中得以体现。
六.指导书写,一丝不苟
(一)让学生观察田字格中“七、儿、九、无”4个字,并说说写这4个字时应该注意什么。
(二)教师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里范写本课要求会写的4个字,要求认真看。
(三)请2~4名学生到黑板上写,其余学生在课本上的田字格里写。
(四)师先评改学生在黑板上写的字,再评改学生在书上田字格中写的字,(实物投影出来)从笔画、结构以及笔顺来指导学生把字写好。
(五)学生再写生字,写完后同桌互相点评。(写得好的,同桌奖他(她)一个“小笑脸”(画),写得不够好的,同桌做“小老师”教一教他(她)。)
【设计意图】“端端正正地写字,写出端端正正的字。”在这样扎实的写字教学活动中,学生不但能把字写好,而且能陶冶出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操,所以低年级的语文课一定要重视写字的指导,本环节的设计用意就在于此。
1.会读a、o、e三个单韵母,读准音,认清形,正确书写。
2.认识声调符号,掌握a、o、e的四个声调,能直接读出带声调的aoe的音。
3.认识四线格,学习使用四线格。
4、激发学习汉语拼音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
1、了解课文内容,感受大海的美丽富饶,体会打鱼人的辛苦,激发学生探索大海、探索自然的积极兴趣。
2、学习并掌握本课8个生字,会写6个生字,掌握新的笔画“撇折”。
3、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勤学好问的习惯。
1.学会3个生字,认识3种笔画。
2.注重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学生识字能力。
3.正确地读儿歌,结合插图了解句子的意思。
正确掌握3个生字的音、形、义,能正确书写3个字。
正确书写3个字。
生字卡片,小黑板。
培优辅差。
小组合作。
一、激趣导入,感悟汉字的演变过程。
二、读儿歌。
1.自己读儿歌,把读不准的字画上小问号。
2.学生质疑读不准的`字,其他同学帮助解疑。
3.同桌同学互读小儿歌,相互纠正读音。
4.指名读儿歌,其他同学听听读音是否正确?
5.通过读儿歌,你知道了什么?借助插图理解句子的意思。
三、学习生字。
1.学生读准每个生字的音。
2.小伙伴互相读一读,比比谁读得好。
3.教师抽读卡片,顺读,逆读,打乱读。
4.巩固生字的读音,做贴字游戏。教师出示生字卡片请学生读,读后把生字卡片贴在黑板上。再指名读生字卡片,读对的就把卡片奖励给他,让他把生字贴在拼音下面,其他同学当裁判共同参与。
四、了解字义。
1.这些生字大家读得真棒,那么你们在生活中用过这些字吗?想想,一会儿说给大家听一听。
五、记忆生字的字形。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读不带拼音的生字卡片。
2.指名读儿歌。
二、书写生字。
1.要想写好每个字,光能按笔顺描下来是不够的,还要认真观察每笔在田格中的位置,这样才能把字写得更好。
2.请大家先认真观察4个字的每一笔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后独立写一个。(书上田格中的字)。
3.学生提出认为难写的字,师问:你们认为哪个字难写?(水)。
4.学生看老师是怎样写的?
5.请学生书写田格中的第二个字。教师巡视,个别辅导,纠正学生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
6.学生评议。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小结。
过渡:听到公鸡的叫声,大白鹅也来了。
(1)出示大白鹅:小朋友和它打个招呼,(大白鹅,你好)大白鹅可高兴啦,跳起了舞蹈。水中的倒影多美啊!这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e”
(2)学习“e”的发音。嘴角往两边咧。(像微笑),扁扁的,看着老师发音。
谁来试试?指名试读,开火车读。
(3)也来编个儿歌吧。扁扁嘴巴eee。
能力目标:
1、能有感情地、准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仔细、认真观察的态度。
教学重点:
1、会认、读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准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一、直切主题,铺垫难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品读感悟,积累内化。
爬楼梯游戏:认读词卡(“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
小结:学习就像爬楼梯,只要认真努力,就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激趣读文:三个词语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躲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了,你能找的它们吗?(找找;读读)。
1、聆听燕子叫声,课件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说话,出示燕子妈妈的话。
2、精读燕子妈妈的话,凸现难点。(“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自由读、指名读、比读,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当当燕子妈妈,对身边的小燕子亲切地说说。
引:小燕子在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鼓励下,赶快飞去菜园看了。
课中律动:配乐做飞翔动作,飞去菜园。
3、课件展示菜园图,说话训练:小燕子发现了。
[从图入手,帮助阅读。培养良好的口语习惯,说完整的.话。]。
4、先分句品读再三句连读小燕子的话,每次的发现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高兴,声音越来越上扬,对妈妈的呼唤越来越急切。
5、分角色直接感情对读,师读燕子妈妈的话,生读小燕子的话。再现课题。
1、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有什么发现?
2、师范写。
3、描一描,写一写。
迅猛地带出主题,干脆利落,又降低了朗读训练点的难度,有意识地作了铺垫。]。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汉字,能找出字与画的关系。
2.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认识图标“小话筒”。
4.练习口头组词,丰富学生的词语。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8个汉字,知道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图卡、字卡。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同学们,今天老师给你们讲一个故事,故事发生在很早以前还没有汉字的时候。有兄妹俩,哥哥负责打柴,妹妹管洗衣做饭。有一天早晨,哥哥很早起来要到他家后面的一座山上去砍柴,可是怎样告诉还在熟睡的妹妹呢?他想了一个好办法,拿起树枝照着远处山的样子在地上画了一座山(贴图),旁边放上一根柴。哥哥走后妹妹醒来,看到地上的图知道了哥哥的去向。中午,妹妹要去河边洗衣,她也向哥哥学在地上画图,她照着小河的样子画了几道弯曲的水流(贴图),旁边放上一件衣服。哥哥回来看到图后到河边去果然找到了妹妹,兄妹俩可高兴了。从此以后,他们就用山、水图来表示字,慢慢地变成现在的字。汉字多有意思呀!古人多聪明啊!
二、比较字与图,找关系。
请同学们把字与画对照起来看,说一说图中哪一部分与汉字的哪一笔相似,小组合作。
三、看图猜字练习。
过渡:我国古代人民在劳动中发明了汉字,多么不简单!像这样的汉字还有很多,请大家看图猜字。
1.出示图卡:
2.学生猜字。
3.猜中后说说自己是怎样猜的。
四、学习“日”和“土”
1.出示图卡:
2.启发:太阳用一个字表示是什么?小幼芽从什么地方钻出来?
3.读字。
4.学生讨论对比图与字的想象之处。
五、课中休息——找朋友。
8人举图片,8人拿字卡,大家一起唱找朋友。
六、学认图标,口头组词。
1.出示小话筒,讲要求,教儿歌。
小话筒,嘴边放,比比谁的声音最洪亮。
2.练习口头组词。
发“一字开花”卡,学生练习组词。
请同学们在生活中注意观察哪些词语中有这些字,发现一个记住一个,增加一个花瓣,比比谁的花瓣多。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认9-15个汉字,继续理解字与画的关系。
2.继续激发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
3.学认图标“小铅笔”“小天平”。
教学重点难点:
学认9个汉字,理解字与画的关系。
教具准备:
字卡、图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通过图学习了8个生字,这节课我们继续用这种方法学习生字。
二、出示生字,明确本课学习任务。
这节课我们要学会9个生字,下面老师贴出字卡,请同学们看到认识的字就轻轻地点一下头,看到不认识的字就轻轻地摇一下头。
老师贴字卡。
三、学习第一组生字“禾竹鸟”
1.出示相应的图片,学生据图猜字并说理由。
2.讲解“禾苗”的意思禾苗就是庄稼的幼苗,古人用一棵庄稼的样子来表示“禾苗”的“禾”字,多么形象!
3.比较图与字的相似之处,小组合作。
4.观察汉字的演变过程。
5.读生字。
四、学习第二组“目马鱼”
小组合作学习:
1.看图说字音讨论:眼睛图旁边为什么是个“目”字。
2.比较字与图,说相似之处。
3.读生字。
五、第三组“人”“口”“木”由学生自己学习。
课中休息-----找朋友。
六、游戏。
看谁反映快。
要求:老师任意指一幅图,学生要迅速举出相应的字卡并大声读出来。
七、口头组词。
一字开花——人。
八、完成练习。
1.认识图标“小铅笔”。
2.读要求。
3.教儿歌。
小铅笔,已出现,让我描写和连线。
4.观察6幅图和6个字,哪幅图和哪个字应该连在一起?说理由。
5.指导用尺子连线。
6.认识图标“小天平”。
7.读要求。
8.教儿歌。
小天平,左右称,字音字形分得清。
比较“日”和“目”“月”和“日”借助图片进行区分。
小结:同学们,通过学习“字与画”一课,我们认识了很多有意思的汉字,借助图学汉字是一种识字方法,大家可以和家长一起搜集这样的汉字,你会发现汉字真的很有趣。
(1)大公鸡来了,它在干什么?谁来学一学?(指名到讲台来学,观察他的嘴巴。)。
师:公鸡发出喔喔声,就是我们要学习的字母o的发音。
(2)指导发音:我们的嘴巴张的比a小,收拢成圆形,舌往后缩,自然发出声音,要响亮。教师示范,学生模仿。
现在请同桌互相发“o”的音,检查她的嘴巴有没有拢圆。
指名上来比一比谁的嘴巴最圆,发出的声音最响亮。
(3)你能编儿歌记住o吗?o像什么?(数学中的0,橡皮球)。
齐读:圆圆嘴巴ooo。
预设目标:
1、能理解课文内容,产生热爱北京、热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认识13个生字,会写广、升、足、走四个字。认识两个偏旁心、方。
3、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背诵课文。
课前准备:
_图片和升旗仪式录象片。
预设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小朋友,我们学校每周一早晨都要举行升旗仪式,在升旗仪式上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我国的。首都北京在_广场上每天都要举行隆重的升旗仪式,那场面,你见过吗?你想去看看吗?有一个小朋友,他和你们一样,也非常想去看看_广场上举行的升旗仪式。于是,他不停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出示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内容。
1、这个小朋友为什么不停地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呢?读读课文,看谁能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交流:指名读喜欢的句子,检查字音。
3、你读懂了什么?
(1)小男孩住在大山里,特别想到_广场看升旗仪式。
(2)理解遥远(从大山里到北京城要坐上几天的火车,与远比较);。
(3)理解壮观,通过观看录象理解(人多、解放军叔叔的威武)难怪这个小朋友要对妈妈说:我多想去看看!指名读这句话。(提倡个性朗读)。
三、再读课文,指导背诵。、小朋友们很会学习,读懂了课文,你认为怎样能把这篇课文读好,你就怎样读?能背诵的就背诵。(自由尝试)。
2、指名朗读,评价交流。
3、有感情地齐读(背诵)课文。
四、练习读我会读中的句子。
刚才课文读得这么好,这些句子你会读吗?(出示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五、写一写。
指导学生写四个生字。
六、课外延伸。
1、你对北京除了想看_广场上隆重的升旗仪式,还想看什么?
2、课件展示北京的图片,更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齐唱《我爱北京》。
1了解江南,激发孩子们热爱江南、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劳动的积极情感。
2在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中,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体验学习语文的快乐。
策略方法:播放课文录音,鼓励孩子们仔细倾听,畅谈所得,促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鼓励孩子们大胆质疑,引领他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时的快乐;提供与诗歌内容和谐一致的优美乐曲,促使孩子们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鼓励孩子们与家长一起,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东、西、南、北”四个方位。
教学目标:
1、认识“俩、摘”等7个生字,会写“球、玩”等6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
3、初步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培养学生爱科学、学科学的精神。
重点难点:理解课文,读好有请求语气的句子;了解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
设计特色:自读感悟,重生活,重体验。
教学流程:
一、激趣导入。
1、教师画简笔画(一只小手):这是什么?手有什么用?(学生兴致勃勃地说)。
2、教师再画地球:地球爷爷也有手,他的手有什么用呢?
3、教师板书课题:地球爷爷的手。
(设计意图:兴趣是儿童的老师。从儿童熟知的“小手”入手,突出地球爷爷"手"的与众不同,以此为切入点,更容易唤起儿童探究的欲望。)。
二、自读感悟。
1、学生自读课文,教师提出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实在读不好的句子做上标记,请教学习伙伴或教师。
(设计意图:带着要求读书,目的性很强,更有利于学生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对于读书中的疑难要学会圈画,意在逐步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
2、检查字音掌握情况:
(1)出示带拼音的生字:俩、摘、伯、而、且、踢、引。指名认读。
(2)不带拼音,学生自己练读,然后指名当小老师领读。
(设计意图:学生有很强的"向师性",当小老师更能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打乱顺序挑战读。(指定一人读,同学打等级,另一人如果不服气可以向他挑战。)。
(4)做游戏:同座互拿字卡比赛读。
(5)把生字送回课文的词语中,指名读词语,开火车式读词语。(读得全对的小组可以得到地球仪模型。)。
(设计意图:这几种检查形式都是遵照儿童活泼好动、爱表现的心理特点设计的,这样既培养了他们自主参与的意识,又培养了他们的合作竞争意识。)。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自然段读给大家听,同学互相评议,看谁读得既正确又流利。
(设计意图:打乱教师包办代替"串讲串问"的传统讲授式,从学生的主观愿望出发,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读书效率。)。
4、针对学生朗读中出现的问题,教师重点指导带请求语气的句子,然后学生反复朗读小动物和地球爷爷的对话。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朗读指导举足轻重,教师必须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点拨引导于关键处,丰富学生的内心体验,在自主感悟中循序渐进地提高学生的朗读水平。)。
5、投影出示第十自然段:读了地球爷爷的话,你知道了什么?(先以4人学习小组进行组内交流,然后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讨论交流,教师相机引导。)。
(设计意图:一年级的小组合作讨论,教师必须加强指导,避免流于形式,特别要注意学生情意态度的培植,为他们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6、分角色朗读课文。(配乐带头饰读、自编自演课本剧)。
(设计意图:表演朗读能限度的展示学生的表现力,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7、质疑问难:读了课文,你还有没有不明白的地方?(学生可以畅所欲言,能自己解答的就让学生自己去回答。)。
(设计意图:此环节并非形式上的套话,教师一定要精心呵护孩子饱满的好奇心,善待学生的提问。)。
三、拓展延伸。
1、教师演示回形针靠近磁铁的实验。学生观察,亲自感受。
教师小结;地球爷爷的手就像磁铁一样有吸引力,它能吸引地球上的一切,这种引力就是地心引力。
(设计意图:地心引力这一科学常识比较抽象,通过演示能更直观的让学生明白其中的奥秘,培养学生探究科学,留心身边科学的精神。)。
2、拓展:你还能举出例子说明地球爷爷是有手的吗?(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感受,各抒己见,大家互相评议。)。
(设计意图;架设生活和课本的联系,调动学生日常生活体验,注重培养学生对周围事物正确的情感态度。)。
3、总结谈话:地球爷爷的趣事说也说不完,同学们课后可以查找一些资料,了解地球方面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语文小天地,生活大课堂。把探究的视角指向广阔的生活天地,拓宽学生的学习渠道。)。
四、指导书写:
本课要写的字都是左右结构,“球、玩、跳、桃、树”应该写得左窄右宽,“刚”字应写得左宽右窄。“球、玩”二字,要注意引导学生区别“王”字与王字旁的异同;“跳、桃”结构一样,字形相似,可以结合起来指导书写,“足”字的捺变提,“木”字的捺变点,“兆”字的笔顺及笔画“竖撇”都要仔细指导。
1、学生仔细观察它们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引导学生发现写好这六个字的关键,教师范写。
3、学生描红,练写,看谁写的正确美观,写几个不限,直到自己满意为止。
4、教师巡视,个别指导,及时展示写得好的学生作业。
五、课外建议:
1、把课文读给家长听,请他们给你写几句评语。
2、请爸爸妈妈帮忙查找有关地球方面的书刊,并在早读时间“黄金屋”上和同学进行交流。交流后把文字和图片资料整理好放在成长档案袋中。
3、尝试小实验:一大一小两个东西从高处落下,哪个先落地?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1、认识12个生字,会写5个生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懂得雨水与植物生长有着密切的关系。
1、多媒体课件,生字词卡片。(教师)
2、了解雨水对花、草的作用。(学生)
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激趣揭题。
(一)猜谜语,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今天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老师给大家带来一则谜语,注意听,看谁听得认真、猜得准确:千条线、万条线,落入水中就不见。(雨)
(二)通过谈话,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
1、生活中你见过什么样的雨呢?(大雨、小雨、雷阵雨、毛毛雨、狂风暴雨。)
2、同学们平时观察得真仔细,知道那么多雨呢!那么你观察过大雨是什么样的吗?(有时伴着雷声闪电,像用盆往下倒一样,落在地上的雨水汇成溪流。)
3、这种雨在夏天常见,小雨在什么季节下?(春天、秋天。)
(三)揭示课文题目。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雨的课文。(出示课文题目)
大家注意看“儿”这个字,单独时读二声,在这里和“点”连起来读儿化音,跟老师读。(出示雨点儿图)多可爱的雨点儿啊!你要把它读得可爱一点儿。(范读、指读、全班读。)
指导读题,指导读好儿化音,同时读出它的可爱。(如果我们把“点”和“儿”读得快一些,舌头卷起来,就更好听了,再来试试吧!)
二、感知全文。
(一)过渡:这么可爱的雨点儿,课文中是怎么写的呢?想知道吗?快打开书翻到这一课吧!
(二)提出自学要求。
1、自己读课文,借助汉语拼音,把字音读准确,把句子读通顺。
2、组长领着学习这一课的生字宝宝。
(三)检查自学情况。
1、认读生字:以小组比赛的形式读。(小组“开火车”认读生字,读得对的小组能得到5颗星。)
2、运用学过的方法记忆生字。在介绍字的同时,为部分字找一找朋友。
3、齐读词语。
4、反复游戏,巩固认字。
(1)生字与音节找朋友,“小雨点儿”身上写音节,“大雨点儿”身上写字,把“小雨点儿”与“大雨点儿”连一连。再给“大雨点儿”身上的字找朋友(扩词)。
(2)让花更红。
师:小朋友,小雨点儿的本领可真不小,它能够使花开得更红,开得更艳。我们小朋友的本领也不小,只要你读对它,小雨点儿就会自动落到花朵上,花就会开得更大、更红了。
三、再读课文。
1、教师引语:将生字宝宝放在课文里,希望大家也能很顺利地将它们读出来。
2、同桌互读,开火车读。
3、指名读,评议。重点指导“问”的读法以及对话时不同角色的语气。
四、指导书写。
1、观察比较,找出主笔。
(1)观察笔画、笔顺。
(2)观察位置。
2、师范写。
3、生仿写。师巡视,指导书写,强调正确的书写姿势。
4、生练写。
5、评比与欣赏。
五、小结。
同学们,你们今天的表现很好,认识了这么多生字朋友,老师希望你们以后也和今天一样多多开动脑筋,多想办法,主动去认识那些生字朋友,这些朋友会帮助你们学到更多的知识,变得更加聪明。
第二课时
一、情境导入,复习生字。
1、上节课我们和雨点儿做了朋友。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一块儿做游戏,我们就变成了――(好朋友)。
2、现在请我们的好朋友也到教室来,好吗?邀请雨点儿时要把它的'名字读准。(强调儿化音。)哪位小朋友愿意来邀请它呢?要用上礼貌用语哟!(指名进行说话训练。)
3、雨点儿听到这么有礼貌的邀请,准备进教室啦!但是它在进教室前,想请小朋友们来认认这些生字朋友。
(1)出示生字。(指名读,开火车读。)
(2)生字读准了,那这些词语呢?出示词语。(生带读)
4、生字朋友认得这么准,雨点儿可高兴了,它急着要进来了,我们一块儿来喊,好吗?(生轻声喊“雨点儿”)
5、过渡:你们看,雨点儿来啦!(展示:雨点儿纷纷从天空落下来,唱着“小雨沙沙”的歌。)
二、学习第1自然段。
1、来了这么多的好朋友,谁能数得清?
2、是呀,数不清的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出示句子)
(1)谁来读读这句话?那我们就来比比谁读的雨点儿多。小朋友们先自己练习一下,好吗?(练读――指名读――齐读)
(2)刚才这位小朋友还做了动作,那我们能学着他的样子加上动作来读吗?(带动作读)
3、除了课文里的雨点儿数不清,开动脑筋想想看,你还见过什么东西数不清呢?
4、你能用“数不清”说句话吗?(练习用“数不清”说句子)只要我们留心观察,就能发现大自然里有很多东西都是我们数不清的。
5、刚才很多小朋友在做动作的时候,我注意到你们做了这么一个动作(飘落),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飘落”的意思,因为雨飘下来很轻)是啊,雨点儿被风一吹,轻轻地飘着落下来,这就叫飘落。那我们在读这个词的时候,也要――(轻一点儿)。好,我们再来把这句话读一遍。(齐读第1自然段。)
6、雨点儿从云彩里飘落下来。小朋友们能模仿这个句式说一说吗?
三、品读第2~4自然段。
这数不清的雨点儿里面有大雨点儿,又有小雨点儿。(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其中一个大雨点儿,那就是其中一个可爱的小雨点儿。小雨点儿看见大雨点儿匆匆忙忙地从它身边路过,睁大了眼睛,好奇地问着。大雨点儿呢?笑眯眯地回答着。它们在问什么,答什么呢?让我们到课本中找找答案吧。在读之前,听清楚朗读要求。(出示朗读要求,生自读自找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
1、大雨点儿问小雨点儿什么呀?(你要到哪里去?)
2、小雨点儿是怎么回答的?(注意轻声“地方”)(我要去有花有草的地方。)
3、体会“你呢?”这句话,是谁问谁,问什么?(让学生将问句补充完整。)
大雨点儿想到哪里去?一起说。指导朗读: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说得多好啊,我想请小朋友们来读读它们之间的对话。
(1)老师有个建议,同桌两个小伙伴一个当大雨点儿,一个当小雨点儿,自己先练一练。
(2)男、女生分角色读。
(3)老师也想和你们一起读,我来当大雨点儿,你们当小雨点儿,好吗?(师生合作读)
4、教师导学:为什么大雨点儿跟小雨点儿去的地方不一样啊?
演示:出示一盆小花,让学生说说小花需要的是大雨点儿,还是小雨点儿?它们能换吗?你们能告诉我哪些地方更需要大雨点儿呢?(引导学生说出干旱地区和沙漠地区需要更多的水分,所以大雨点儿去了更远的地方,去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让那里也能长出花和草。感受关心、友爱的情感。)
四、学习第5自然段。
1、大雨点儿和小雨点儿真开心呀!它们都找到了自己的新家。不久,雨停了,太阳出来了,让我们一起去欣赏一下雨后的景色吧!(展示插图)大雨过后,彩虹出来了,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了,草更绿了。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在这美丽的大自然中,溪水流得更快了,鸟儿叫得更欢了,它们都表达着自己无比高兴、愉快的心情。你能用动听的语言来赞美这些美景吗?(指名答)
2、指导朗读第5自然段,与同桌一起加动作表演读。
3、让学生就这一自然段质疑并自己请小老师解答。
(1)为什么花更红了,草更绿了?
(2)为什么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会开出了红的花,长出了绿的草?
课件演示:干旱无水的大地经过雨水的滋润,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
4、这一切都是谁的功劳?你喜欢雨点儿吗?让我们带着喜欢雨点儿的感情去齐读全文。
5、有一位作曲家也很喜欢雨点儿,更多精品教学设计尽在拇指教育。他作了一首曲子赞美雨点儿,我们一起听听《小雨沙沙》。
6、有位小诗人欣赏完雨后美景,他写了一句诗赞美雨点儿。
出示:雨点儿是绿色的,小草喝了它,变得更绿了。
7、我们也来学做小诗人吧,仿说句子。(出示雨后美景图,提示学生说话。)
9、是呀,雨后的世界是多么美呀!让我们美美地读一读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吧!(生齐读)
五、小结课文。
1、我们的地球越来越美了,这些都是谁的功劳呀?(雨点儿)那我们再亲切地叫它一次吧。(生齐:雨点儿)
2、如果你就是这些小花小草,你会对雨点儿说什么呢?(生想象说话。)
3、师:你们都是最可爱的雨点儿,最可爱的孩子。世界有了你们会变得更美。感谢亲爱的雨点儿们,让有花有草的地方,花更红,草更绿;让没有花没有草的地方,长出了红的花,绿的草,让沙漠也变成了绿洲。雨点儿去过的地方,都会变得更加美丽。让我们轻轻地拿起课本,有感情地读一遍课文,来欢送雨点儿,好吗?(配乐齐读全文)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10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5个字只识不写,认识5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感受早春梅花山梅花盛开的兴旺景象,激发学生热爱生机勃勃的大自然。
教学难点:
让学生感悟意境美和语音美培养其语感。
教学准备:
课件。
一、导入课题。
二、揭示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认识多音字和4个偏旁,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三、先学后教流程。
(一)字词学习。
1.自学导航:a、自由读生字新词,读准字音。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时间三分钟左右)。
2.自学(或者合作学)。
a.学生自由读b.小组合作读。
3.反馈点拨。
a.抽读生字卡片。
b、指名读,开火车读,齐读。
c.口头组词、扩词。
(二)初读课文。
1.自学导航。
a、自由读课文三遍,画出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读通课文,不添字漏字。
b、和同桌比赛读读,谁更棒!
(时间三分钟左右)。
2.自学(或者合作学)。
3.反馈点拨。
a、指名分段朗读课文,其他同学听:是否读得正确、流利。评议、正音。
b、师生比赛读课文。
(三)生字教学。
1.自学导航。
读一读,认一认,想一想,下列生字(寒,还,尽,挨,片)该怎么记住,怎样写才好看。
(时间3分钟,完成任务不说话请举手。)。
2.自学(或者合作学)。
3.反馈点拨。
观察一下生字表中的这5个生字,想一想怎样才能把它们写正确、美观?
(四)学习小结(对照目标)。
四、当堂训练(本课重点巩固,可以使用配套练习册相关题)。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识字12个;巩固学过的字;渗透性识字;初步接触多音字。
3、写字小作偏旁的变形。
4、词、语、句学习谁在哪里干什么的句子;理解文中比喻句的意思。
5、阅读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练习背诵。
6、口语交际老师,请您评评俺的字。
7、学法和习惯基本掌握听读识字的方法;开始培养自检,互检的习惯。
教学重点:
1、通过诵读,感受诗歌的意境,激发同学热爱大自然,初步树立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意识。
2、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难点:用听读法识字。
教学方法手段:讲授、谈话、演示、发明性作业等。
教具准备:幻灯片,字词卡,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引入。
1、古时候,人们就想飞到月亮上去,俺国民间就有一个神话故事叫嫦娥奔月,说的是人间有一个叫嫦娥的姑娘听说月亮上很美,于是想尽了一切方法,飞到了月亮上。当然这只是个神话。现在俺们人类不但已经登上了月球,而且还能乘宇宙飞船再回到地球上来呢!
2、今天怎么不见俺们的好朋友丁丁了?
二、指导看图:
1、示图:丁丁在什么地方?你怎么知道他在月亮上?相机贴词卡在图的相应位置:小小的船、弯弯的月儿、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2、原来丁丁到月亮上旅行去了,你有什么问题要问丁丁吗?
三、读文:
1、板题,理解课题的寓意。
2、反复练习,读熟课文:
(1)自身练读,画出不会读的字。
(2)教师带读,同学留意自身不会读的字。
(3)同学再读课文,若还有不会读的字问一问旁边的同学或老师。
(4)指名读文,众生评议。
(5)教师范读,同学评议后标出停顿。
(6)齐读课文。
四、认字:
1、示词组卡,全班认读,指名读,开火车读。
2、板叠词卡,这几个词有什么特点?
示弯弯的月儿,比较弯的月儿弯?还是弯弯的月儿弯?教师范读,生练读,同法练读小小的船、闪闪的星星、蓝蓝的天。
[说明:留给同学发现的空间,在发现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
3、感情朗读课文:
丁丁说小朋友读的真好,把月儿读得弯弯的,把船儿读得小小的,把星星读得闪闪的,把天读得蓝蓝的,他还想听小朋友读一次课文,你们愿意吗?一边读一边想象可爱的星星、月亮、天空。
五、音乐欣赏,感情朗读,练习背诵。
1、播放歌曲《小小的船》,第一遍跟唱,第二遍根据自身的想象做动作。
2、配乐朗诵,练习背诵。
3、丁丁说弯弯的月儿像小船,你觉得月亮还像什么?和周围的同学说一说。
4、大家想象丁丁那样到月亮上去看夜空吗?闭眼,听音乐,放松,想象,你看到了什么?
[说明:教学的结束并不是同学学习的结束,学习的延伸既有趣又有意义。]。
一录音美读,畅谈所知,引入课题。
师:先请同学们听一首诗歌,听完后,说一说:你听懂了什么?我们要比一比,看哪些同学听得最认真,听懂的内容最多。(播放课文录音)。
生听,边听边想。
全班交流汇报。
师:同学们听得可真认真!自己听录音,就能听懂这么多的内容,你们可真了不起!正像大家所说的那样,这是一首写江南采莲时的景色的诗。师边说边板书:江南。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首诗。
生齐读课题。
二熟读诗歌,识记生字。
(一)形式多样,熟读诗歌。
1生自己尝试着读,勾画出认读困难的字。
2师范读(或听录音),生听读,重点听认读困难的字的读音。
3指名大声范读,生小声跟读。
4自由读。
5小组读。
(二)小组合作,认读词句。
1师出示写有“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戏曲、中间、东南西北”等词句的小黑板。
小组互助,合作认读词句。
2师检查词句的认读情况。
全部会认的组奖励一面“小红旗”。
(三)合作探究,识记生字。
1小组合作,识记生字。
2全班交流方法,识记生字。
3(出示生字卡片)师检查识字情况,并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
三质疑问难,感悟内容。
1自由读课文,想一想:你还有什么不懂的问题?
2提出不懂的问题,全班交流:
重点理解:
其一,“田田”是什么意思?(课件映示荷花、荷叶、莲蓬图,看图描述“荷叶怎么样”,以理解“田田”的含义)。
其二,人们采的究竟是什么?(结合图理解)。
其三,鱼儿们在干什么?它们在荷叶间玩耍时,心情怎样?想象一下,它们会说些什么?
其四,采莲的人们的心情如何?(结合美丽漂亮的荷花、鲜嫩碧绿的荷叶、风满硕大的莲蓬、在荷叶间自由自在玩耍的小鱼来谈)。
除了这些问题,其余的问题也可以提。
师生共同讨论、解决。
四感情诵读,体味其情。
1依据自己的理解,看图,自由感情诵读,可以边读边加动作(尤其是东、西、南、北等几个方向的指示)。
2指名配乐感情诵读。
3全班配乐感情诵读。
五合作探究,指导书写。
1小组合作,书空交流“东、西、南、北”四个字的笔画、笔顺。
2全班交流。
3讨论:“东、西、南、北”四个字怎样写才好看?
4自己在书上练习书写。
5小组互评,自我修正,精益求精,直到自己满意为止。教师巡视,书写规范的奖励“小笑脸”。
六课外实践,明辨方向。
1利用早晨晨练的时间,面向太阳,说一说自己的前、后、左、右分别是什么方向。(邀请家长参与此项活动)。
2将亲身实践所得的结果,填写在书中。
3全班交流。
听课文录音,畅谈自己的所得,既可以使孩子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锻炼他们的听力;又能使他们从整体上感知诗歌的大致内容。同时,加之教师热情洋溢的激励,促使孩子们信心十足的进入新内容的学习。
把东、南、西、北四个字贴在教室的相应方位上,既有助于认读、巩固识字,又有助于对方位的感性认知。
给孩子们足够的时间与空间,师生共同亲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引领孩子们在问题解决中感悟诗歌内容,体味江南水乡的秀美以及人们劳动的快乐。
面对真实的画面,聆听着教师亲切的话语,孩子们定会身临其境地去欣赏江南的美景,共享采莲人的欢乐!
在充分感悟文本的基础上,配以优美的乐曲,加上个性化的动作,孩子们一定会很好的诠释出江南的美景,采莲的欢愉!
分辨“左、右、东、西、南、北”等,对于一年级孩子而言,是有相当难度的,决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分辨清楚的。因此,邀请家长参与,亲身实践,亲自分辨,不失为一种有效的举措。
能力目标:1、能有感情地、准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2、培养学生说话的能力、观察能力。
情感目标:让学生树立仔细、认真观察的态度。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1、会认、读13个生字,会写3个生字。
2、能有感情地、准确地、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理解燕子妈妈为什么夸小燕子“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教学过程。
一、直切主题,铺垫难点。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三、品读感悟,积累内化爬楼梯游戏:认读词卡(“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
小结:学习就像爬楼梯,只要认真努力,就能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激趣读文:三个词语宝宝和我们玩起了捉迷藏的游戏,躲到课文中的句子里了,你能找的它们吗?(找找;读读)。
1、聆听燕子叫声,课件出示燕子妈妈和小燕子在屋檐下说话,出示燕子妈妈的话。
2、精读燕子妈妈的话,凸现难点。(“看看”、“再去看看”、“再去仔细看看”)自由读、指名读、比读,体会燕子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启发、鼓励小燕子去观察。当当燕子妈妈,对身边的小燕子亲切地说说。
引:小燕子在妈妈一次又一次耐心的鼓励下,赶快飞去菜园看了。
课中律动:配乐做飞翔动作,飞去菜园。
3、课件展示菜园图,说话训练:小燕子发现了。
[从图入手,帮助阅读。培养良好的口语习惯,说完整的话。]。
4、先分句品读再三句连读小燕子的话,每次的发现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高兴,声音越来越上扬,对妈妈的呼唤越来越急切。
5、分角色直接感情对读,师读燕子妈妈的话,生读小燕子的话。再现课题。
1、观察田字格里的范字,有什么发现?
2、师范写。
3、描一描,写一写。
迅猛地带出主题,干脆利落,又降低了朗读训练点的难度,有意识地作了铺垫。]。
板书设计。
一次比一次有进步。
冬瓜茄子。
第一次大小。
第二次青紫。
第三次皮上有细毛柄上有小刺。
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设计。
根据一年级学生的学习特点,教学的重点应放在识字和写字上。识字,先由学生自主认字,自己想办法记字,再由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让学生有学习主人的意识,调动学习积极性。学写生字时,我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探究,不仅动口动手,更动脑,才能真正做到“字字入心”。
1.知识目标:使学生初步了解一些,听课、读书、写字等方面的要求。
2.能力目标:使学生学会整理自己的学习用品。
3.情感目标:通过进行日常行为习惯的指导和训练,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
实际操作要持之以恒。
常用文具。
一课时。
一、学习习惯的养成【18分】。
(一)听课。
1.正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不溜号,要积极发言,有事举手,得到允许后,站起来讲话声音要响亮。
2.读书双手拿书,身体略向前倾,眼睛离书本要保留一尺远的.距离,学会朗读。
(二)写字(做到三个一)。
1.坐端正,身体稍稍前倾,眼睛离书本一尺,胸离桌子一拳远。
2.注意保持正确的握笔姿势,手离笔尖一寸远。
3.书写要干净(落笔稳、位置要准、不擦)。
#[设计意图]使学生认识到良好学习习惯对学习的重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学会自己整理学习用品【20分】。
(一)用卷笔刀自己削铅笔。
(二)整理文具。
(三)整理书本(铅笔5支,橡皮一块,格尺,卷笔刀,课表)。
(四)学习包书皮(书本平整,不卷页,按当天课表内容装学习用品,摆放要有序,要整齐。
#教育学生爱惜学习用具,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三、作业设计。【2分】。
1.回到家里自己试着把数学书包好书皮,写清楚名字。
2.自己整理好文具、书包。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wenmizhishi/73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