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案的编写需要考虑学生的学习特点和教学内容的难易程度。在下面是一些经过实践验证的二年级教案范文,供大家参考。
1、掌握关键词句,理解文章内容。
2、研读课文,积累名言警句。
3、背诵课文,汲取精神养料。
1课时。
一、导入。
作者:诸葛亮(181-234),字孔明,琅玡阳都(今山东沂南南)人,三国时蜀汉政治家、军事家。他一生立志“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此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他更以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高风亮节言传身教,惠及子女。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他的《诫子书》,聆听他对子女、后人的谆谆教诲。《诫子书》,告诫儿子的一封家书。
二、初读课文。
老师范读,学生勾画生字词。注意句子的停顿。
如: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时/与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学生自由读课文。
听朗读录音,体味语调、语速的变化,揣摩作者情感。
学生再自由读一遍课文。
三、精读课文。
1、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疏通文意,互相质疑解难,尝试翻译课文。
难点:(1)词语广才——增长才干。励精——振奋精神。治性——修养性情。驰——疾行,指迅速逝去。
(2)句子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
2、总结交流:
四人一组互相翻译课文,交流指正。选2名学生朗读自己的译文,老师阐述自己观点,供参考。
3、说说对下列两句话的理解。
(1)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依靠内心安静精力集中来修养身心,依靠俭朴的作风来培养品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不把眼前的名利看得轻淡就不会有明确的志向,不能平静地学习就不能实现远大的目标)。
4、画出文中提到“志”的语句,联系上下文,说说你对“志”与“学”的关系是怎样理解的。(不学习就难以增长才干,没有志向就难以学有所成。)。
四、练习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五、作业。
背诵全文。
这是诸葛亮写给他儿子诸葛瞻的一封家书。从文中可以看作出诸葛亮是一位品格高洁、才学渊博的父亲,对儿子的殷殷教诲与无限期望尽在此书中。全文通过智慧理性、简练谨严的文字,将普天下为人父者的爱子之情表达得非常深切,成为后世历代学子修身立志的名篇。
古代家训,大都浓缩了作者毕生的生活经历、人生体验和学术思想等方面内容,不仅他的子孙从中获益颇多,就是今人读来也大有可借鉴之处。三国时蜀汉丞相诸葛亮被后人誉为“智慧之化身”,他的《诫子书》也可谓是一篇充满智慧之语的家训,是古代家训中的名作。
《诫子书》的主旨是劝勉儿子勤学立志,修身养性要从淡泊宁静中下功夫,最忌怠惰险躁。文章概括了做人治学的经验,着重围绕一个“静”字加以论述,同时把失败归结为一个“躁”字,对比鲜明。
在《诫子书》中,诸葛亮教育儿子,要“澹泊”自守,“宁静”自处,鼓励儿子勤学励志,从澹泊和宁静的自身修养上狠下功夫。他说,“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意思是说,不安定清静就不能为实现远大理想而长期刻苦学习,要学得真知必须使身心在宁静中研究探讨,人们的才能是从不断的学习中积累起来的;不下苦功学习就不能增长与发扬自己的才干;没有坚定不移的意志就不能使学业成功。《诸葛亮教育儿子切忌心浮气躁,举止荒唐。在书信的后半部分,他则以慈父的口吻谆谆教导儿子: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话看起来不过是老生常谈罢了,但它是慈父教诲儿子的,字字句句是心中真话,是他人生的总结,因而格外令人珍惜。
这篇《诫子书》,还指明了立志与学习的关系;不但讲明了宁静淡泊的重要,也指明了放纵怠慢、偏激急躁的危害。诸葛亮不但在大的原则方面对其子严格要求,循循善诱,甚至在一些具体事情上也体现出对子女的细微关怀。在这篇《诫子书》中,有宁静的力量:“静以修身”,“非宁静无以致远”;有节俭的力量:“俭以养德”;有超脱的力量:“非澹泊无以明志”;有好学的力量:“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有励志的力量:“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有速度的力量:“淫慢则不能励精”;有性格的.力量:“险躁则不能治性”;有惜时的力量:“年与时驰,意与岁去”;有想象的力量:“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有简约的力量。
这篇文章短短几十字,传递出的讯息,比起长篇大论,诫子效果好得多。文章短小精悍,言简意赅,文字清新雅致,不事雕琢,说理平易近人,这些都是这篇文章的特出之处。
《诫子书》短小精悍,却意蕴深刻,寥寥数笔却饱含着一位父亲对儿子深沉的爱,读来颇有韵味。
特别是“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这句名言,大家真是耳熟能详。本课要求背诵,最好的方式是在课堂上一步步引导学生,在熟读的基础上成诵。但大多时候,古文在背诵上有前置性,也就是还没正式学习课文时,学生已经会背诵了。《诫子书》很短,学生在讲解前已经背完了,我问孩子们理解什么意思吗,讲了什么内容,他们异口同声地回答“不知道”。
其实,我也料到孩子们在理解上会有困难,但完全不懂是没料到的。课前,我已经分析了原因:虽然短小,问题就出在短小上。越是短小,就浓缩了越多的精华,我们就要更静下心来深入到文本中去。我决定把分成隐性的层次,引导孩子们一层一层去理解文本内容。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这句话,孩子们很容易发现是说学习的。我追问“学习需要什么”,孩子们很聪明,齐声回答“静”。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这句话很明显和前文所说的不同,强调的是一个“躁”字。学生再结合“静以修身,俭以养德”可以理解这句话说的是修身。
至此,孩子们看到黑板上的板书,一目了然。
从而,回到“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这句中心句上来,孩子们也很容易理解了本文的核心是“静”。无论是做人(修身)还是学习(治学),都需要“静”,切忌“躁”。
最后的“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孩子们根据意思,自己总结出了“要珍惜时间”。到此,诸葛亮写这封家书的用意就很明朗了。
当然,学习古代的精华很有必要,能从中有自己的感悟和体会更可贵。因此,学生从中所受的启发是这节课不能忽视的,也希望孩子们能学有所获。
1、在观察、比较、临摩的基础上,学会书写基本笔画“竖”。
2、正确、规范地书写含有“竖”笔画的汉字。
教学重点、难点:
掌握“竖”的写法。
教学时间:一课时。
复习上节课的'主要内容。
指名谈谈自己的学习收获。
板书课题。
齐读课题。
(一)讲解“竖”书写要领。
1、老师示范书写,指名说笔画名称。
老师领读笔画名称。
2、讲解笔顺(从上到下)。
3、再次范写,让学生说说自己看到的“竖”有什么特点。
分小组讨论。
4、教师分析讲解:
竖画要写垂直,因为竖画在一个字中往往起着关键的支撑作用,竖不垂直,则字不正。
竖有垂露、悬针和短竖之分。
垂露竖的写法,下笔稍重,行笔垂直向下较轻,收笔稍重。
图示:
悬针竖的写法同垂露,只是收笔时由重到轻,出锋收笔,笔画出尖。
图示:
短竖,写法同垂露竖,只是笔画较短,短竖要写得短粗有力。
图示:
5、指名说一说垂露竖、悬针竖、短竖怎样书写。
6、师边讲解边示范。
(二)学生练习书写竖,师行间巡视辅导。
展示优秀的学生作业。
(三)学习书写带竖的字。
1、出示范字:
十上土干工正。
2、指名认读。
3、指名说笔顺,书空。
4、带领学生分析书写要领。
十:横平竖直,是悬针竖。
上:垂露竖,上面的横稍短,下面的横略长。
工:上面横短,下面横长。
5、演示书写过程。
6、学生练习书写,教师行间巡视,强调写字姿势。
7、比一比,改一改。
1.认识“滩、艘”等12个生字。会写“园、孔”10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朗读、背诵课文,初步感知数量词的用法。
3.引导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仿照课文,尝试用数量词表达熟悉的事物。
识字、写字和学习数量词的运用;
能在日常生活当中恰当地运用数量词。
情景教学法
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旅游吗?那就让我们高举队旗,吹响铜号,高高兴兴地出发吧!(课件播放,少先队员举旗吹号去旅游的活动场面)
1.交流场景,出示词语。
一面队旗一把铜号一队“红领巾”一片欢笑
2.理解词语,识记生字。
(1)辨析比较“队”和“对”。对、队。
()号入座()员()不起排()
(引导学生先认真)
(2)铜号:丰富语境识记“号”。
看图认识“铜号”,出示长号、短号、小号、圆号的图片;结合一年级课文《青蛙写诗》,引出“逗号、句号、省略号”,复习不同的标点符号。在认读中巩固生字“号”的识记。
二、初读课文,了解场景。
1.配乐听读,感知课文。
教师:“红领巾”们,我们的旅游马上开始了!先来听导游的介绍,了解我们这次旅游的安排(配乐播放课文录音)。
2.初读课文,交流场景。
教师:借助拼音,读读儿歌,读完后想想这次旅游要去哪些地方?
3.学习课文第一小节。
一只海鸥一片沙滩一艘军舰一条帆船沙滩:读读词语,说说这两个字的.相同点。
艘、舰:比较发现这两个字的相同点,引导学生明白,带“舟”的字都和船有关。
帆:看图认识帆船上的“白帆”,引导学生了解“帆”字左边的巾表示的意义。
4.学习课文第二小节。
一方鱼塘一块稻田一行垂柳一座花园
垂柳:看图感受柳条的“垂感”,理解“垂柳”。春天,柳树长出了碧绿碧绿的枝条,像无数绿色的丝带挂在枝头,微风吹来左右摆动,唐朝诗人贺知章是这样描写这些垂柳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背诵儿歌,积累运用。
1.拍手游戏,背诵积累。
教师:小朋友,让我们在田间休息一下,做做课间操,玩玩拍手歌游戏。
你拍一,我拍一,一只海鸥展翅飞。
你拍二,我拍二,一片沙滩在眼前。
你拍三,我拍三,一艘军舰真好看。
你拍四,我拍四,一条帆船向前驶。
你拍五,我拍五,一方鱼塘许多鱼。你拍六,我拍六,一块稻田庆丰收。
你拍七,我拍七,一行垂柳燕子戏。
你拍八,我拍八,一座花园开满花。
你拍九,我拍九,海滩边上走一走。
你拍十,我拍十,乡村风光真美丽!
三、比较发现,指导书写。
观察“巾、队”,指导书写。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生字巩固复习,
1.教师出示生字卡片,学生开火车读生字。
2.教师指名朗读课文,检查学生课文朗读情况。
二、情境教学解读课文。
1.看图说话,合作探究。
(2)小组讨论结果,并说明理由。
(3)学生看课文,对照自己的答案思考,为什么答案是这样的。
2.解读课文
(1)教师根据学生的答案,进行点评。
(2)教师逐一展示课文中的各个场景,分别进行讲解。
如:一只海鸥,海鸥是一种鸟,用于描述鸟的量词是只,如一只小鸟。
一片沙滩,沙滩远远看去是一片一片套,所以是一片沙滩。
一艘军舰,军舰是大型的船,如一艘船。
一条帆船,帆船的个头比较小,量词用条。
(3)教师引导学生对最后一节的量词进行理解。学生从事物的特征入手理解“面、把、队、片”。
3.知识延伸
(1)学生说一说“一群海鸥”和“一只海鸥”的区别。
(2)学生讨论、回答。(“群”指很多,一只就是数量是一)
(3)师:通过课本课,你学到了什么?为什么课文标题是场景歌?
(4)学生思考交流,教师指名回答,(不同的场景下,不同的事物所用的量词不同)
园、孔、桥、群、旗、铜、领、号。
四、课堂小结
1.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出示图片,指名认读。
2.学生“开火车”读课文。
五、拓展活动
学生查一查《场景歌》中哪些量词可以用其他的量词代替。
教学目标1、学习本课14个生字。认识8个字。
2、理解课文内容,懂得遇事不能光听别人说,要动脑筋想一想,试一试,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
3、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学会本课生字。懂得“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这句话的意思。
教学难点为什么说“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法。
教学时间3课时。
教具词语卡片,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坐井观天》引入,板书课题。
1、学生自由小声读课文一、二遍,要求目视双行,读准生字的音,难读的字多读几遍。
2、分段指名读课文,学生听评。
3、教师范读(或听朗读录音)课文。
4、学生思考: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主要讲小马过河时发生的事)。
1、在课文中找出含有生字的生词,读一读。
2、用“麦、步、然、意、连”口头组词,完成课后练习第3题。
3、小组同学之间互相订正。
第二课时。
理解小马已经长大了,愿意帮妈妈把麦子驮到磨坊去。
1、指名读第一自然段,让学生说说老马和小马住的地方。理解“马棚”(养马的地方)、“一匹”等词。
2、先自由读第二自然段,再分角色读。
思考:从老马和小马的对话中你知道了什么?(知道了小马长大了,很愿意帮助妈妈做事。从“您”看出小马不但爱劳动,而且有礼貌)。
一蹦一跳”“蹦蹦跳跳”“跳呀蹦呀”等词语。
思考: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指名朗读第三自然段。小马来到河边,为什么为难了?它想到了什么?读有关的句子。
1、分角色练习朗读。小马和老牛的话。
2、松鼠的话同老牛的话就不同了,“拦住他大叫”,后面的话用的是感叹。
3、四人一组练习分角色朗读。
第三课时。
思考:小马的妈妈是怎么说的?妈妈的话是什么意思?你从它的话中懂得了什么?
1、指名读,找出小马妈妈说的话,用小黑板出示:“光听别人说,自己不动脑筋,不去试试,是不行的。”
2、联系上下文稿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小马来到河边,老牛说河水浅,它“立刻”准备过河;松鼠说河水深,小马“连忙”收住脚,不敢过河了。全句的意思是说,不要只是听别人一说就信以为真,一定要自己动脑筋想一想,在思考的基础上,再亲自试一试。因为别人说的,往往只适合别人。别人说的对不对,要想一想,并实践一下,才能得出正确的结论。
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把写小马感受的话找出来,教师用小黑板出示:“原来河水既不像老牛说的那样浅,也不像松鼠说的`那样深。”
2、小马的这种感受是怎么得来的?读有关句子。
这是小马自己试着过了河才知道的。因为小马既不像老牛那样高大,也不像松鼠那样矮小。
抓住老马的话,让学生联系全文理解,各抒已见;让学生明白:做什么事都要动脑筋,要去试一试才行。
1、重点指导以下几个生字的字形和书写。
2、练习写字。
1、学生自由读文。
2、学生思考: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情?
3、学生口头组词。
1、复习导入。
2、学生试着说一说课文主要内容。
3、学生读第一自然。
4、分角色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1、朗读第三到六自然段并思考:
小马驮着麦子到磨坊去,遇到了什么困难?它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在阅读中找出有关词句,做上记号。
1、思考:小马是怎么过河的?过了河它有怎样的感受?
1、指导朗读。
板书。
设计。
小马过河。
老牛图浅。
松鼠图深。
小马图动脑筋亲自做。
作业。
设计。
课后。
反思。
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图书,爱惜书本的意识。
2、能与他人进行小组合作。主动发表意见,养成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
3、学会表达,学会倾听他人的`发言。
教学重点学会清楚表达自己的意见和想法。
教学难点能学会小组合作探究的一种学习方式,得出探究成果。
教学方法小组讨论法、情景法。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具图片、录音、视频等多媒体课件。
预习设计预习生字,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补充修订。
第一课时。
由班级图书角引入,制定图书借阅公约,激发孩子们的兴趣。(板书:图书借阅公约)。
出示提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小组讨论。
1、将全班同学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3—4名同学。
2、围绕着给出的提示问题,小组逐一将结论讨论出来,最后统一结果,由组长汇总。
3、老师巡视,参与学生的小组讨论,掌握学生的讨论进度。
(讨论要求:每个学生轮流说自己的观点看法,其他同学认真听)。
4、每组组长最后汇总小组讨论结果,最后在全班汇报讨论总结。
5、综合各组讨论结果,把条例逐条列出来,写在黑板上。
6、综合考量,拟定出最终的图书借阅公约。
7、全班齐读公约。
小组合作交流谈论:
1、什么时间借阅图书。
2、一次能借几本书。
3、一次借书能借多长时间。
4、翻阅图书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5、设置图书管理员。
6、违规处罚办法。
……。
1、小组讨论。
2、组长汇报。
3、全班齐读公约。
板书。
设计。
图书借阅公约。
一、开放时间:每天中午1:10~1:40。
二、排队取书,轻拿轻放,切忌推、挤、抢。
三、登记后方可借阅,每人每次限借一本。
四、每本图书借阅时间不超过15日,15日内未看完可登记续借。
五、借阅人有责任保存好图书,归还图书时,图书管理员应仔细检查,如出现破损、缺页、随意涂画或图书遗失等情况,借阅人应按所借图书原价赔偿,情节严重者加倍赔偿。
作业。
设计。
将图书借阅公约打印出来,张贴到图书角,方便每个人都能看到,严格遵守。
课文是一个古代传说,记叙了大禹治理洪水,为民造福,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赞扬了他一心为公、无私奉献的精神。全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依循“治水前――治水――治水后”的线索,展现了大禹为人民谋利益的感人形象。
1、德: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禹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名为民造福的英雄。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学会本科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背诵课文。
理解课文第二自然段大雨治水的经过。
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来理解整篇课文的.内容。
教学挂图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
2、简介大禹。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学生自由练读课文。
2、检查字读情况。
指名逐段试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
3、范读课文。
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谁?写了大禹的什么?
4、口头填空:
课文主要讲的诗大禹为了(),三次经过家门都没有()。
三、细读课文。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这一段主要告诉我们什么?
(2)从哪儿看出洪水凶猛?
(3)“无家可归”是什么意思?
(4)这些情况发生在什么时候?
3、指导朗读。指名读。学生练习。
四、教学生字。
1、出示生字:治、洪、姓,指名读。
2、引导说字形记忆方法。
五、作业: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抽读生字卡片。
2、说说“治、洪、姓”的结构和偏旁。
二、细读课文。
1、第2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大禹是怎么想的?是怎么做的?
(3)大禹先干什么?后干什么?
(4)哪些词语告诉我们大禹治水很辛苦?
(5)“千山万水”、千辛万苦中的“千、万”不是指一千和一万,说明什么?
(6)“九条大河、九座大山”表示什么?
(7)“挖通九条大河,劈开九座大山”说明什么?
(8)想一想大禹可能会吃什么苦?
(9)知道朗读。
2、细读第3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
(2)找出表示数量的词。
(3)这些数量词强调什么?表现了什么?
(4)知道朗读。
3、细读第4段。
(1)齐读课文。
(2)为什么说大禹是一位伟大英雄?
(3)老百姓会怎样感激大禹?
(4)齐读课文。
三、练习背诵。
1、引导背诵。
2、自由练习。指名背诵。
第三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多音字组词。(出示小黑板)
2、口头扩词。
治()()()久()()()
理()()()伟()()()
二、教学生字。
1、教学字形。
理、形:用熟字加偏旁的方法记。
指导“伟、雄”的笔顺。
2、指导书写。
3、学生描红。
三、课堂练习
读一读,抄一抄。
洪水冲倒治理很久很久
地形引导父亲伟大英雄
按要求填空:
洪:有()画,第七画是()
父:有()画,第三画是()
理:有()画,第十画是()
姓:有()画,第三画是()
四、作业
1、抄写生字。
2、背诵课文。
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4、朗读、背诵古诗《蝉》。
1、能总结交流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结合具体语境,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3、比较同一词语在不同语境中的意思,并能恰当运用。
多媒体课件。
2课时
第1课时
1、能结合阅读体验,梳理总结本单元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
2、能从示例中受到启发,初步了解对比的方法在描写事物中的作用。
语文要素
板块一
交流平台,总结抒情方法
1、梳理总结,了解方法。
(2)出示课件。
出示课件:
(3)听了大家的交流,请同学们说说自己在学习本单元课文时还有哪些发现。
预设一:我发现同是写事物的文章,但抒发的情感可以不一样。《白鹭》这篇课文蕴含着作者对白鹭的欣赏和赞美;《珍珠鸟》写出了人与鸟之间的情意,使人感受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预设二:这几篇课文都是借助事物抒发情感,但每篇课文抒发情感的方法也有些不同:《白鹭》主要在描写不同的情境画面中表达喜爱和赞美;《落花生》是通过人物对话与对比,突出花生的特点,说明做人的.道理;《桂花雨》主要讲了童年与桂花相关的几件事,在叙事中寄托思乡的情感;《珍珠鸟》通过人与鸟相处时的细节描写,抒发感受。
(4)教师小结。
出示课件:
课文
所描写的具体事物
事物的特点
表达的情感
《白鹭》
白鹭
外形美、神韵美
对白鹭的喜爱、赞美之情
《落花生》
花生
外表不好看,但很有用
要做实实在在、有用的人
《桂花雨》
桂花
香气四溢,香甜生活
思念故乡和亲人,怀念童年
《珍珠鸟》
珍珠鸟
从怕人到信赖人
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2、看图想象,借物抒情。
出示课件:
落叶纷飞
百花盛开
饺子
(2)学生交流预设:落叶让我产生奉献一生、叶落归根、自由快乐等感受;百花盛开让我感受到生活的美好、生命的顽强、大自然生机勃勃等;饺子让我产生劳动创造美好生活、母爱的温暖、学习包饺子也不容易等感受。
(3)小结:若有心,一花一木皆有情,一事一物都含理。我们要学习本单元的作者们,运用我们的语言,借助大千世界的平凡事物,去表达我们的情怀。
日期:
型:语文园地
教学内容:大写字母和古诗,故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学会用音序查字法在字典中查生字。
过程与方法:2.背诵古诗《赠汪伦》,感受古典诗词所传达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3.学会在需要别人帮忙的时候怎样使用礼貌用语。
教学重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难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学准备
26个字母大小写卡片,字典,
件。
教法:启发,引导
学法:读,说,练
教学过程:
、猜谜引入,激发兴趣
1.师:同学们我们来猜个谜语,谁知道这是什么?(
件出示谜语:
位老师不开口,肚里学问样样有。谁要有事请教它,还得自己去动手。)对了,这就是字典。
2.认识
华字典。
3.了解
华字典的作用。
二、情境活动,做好准备
1.师:要想学习这个本领,我们得先过三关。
2.过三关游戏。
教学目标:
1、通过看图、熟字比较等方法,认识“霜、吹”等8个生字和雨字头、双耳旁2个偏旁;会写“春、风”等7个字和横斜钩1个笔画。
2、通过朗读、看图和动作演示等方法了解词和短语的意思,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重点:
借助形声字特点以及熟字比较的方法识记8个生字;借助插图和动作演示理解词义。
了解四季景物特点,体会四季的美好。
教学准备:
字词卡片、课件。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引入新课。
1、引导学生交流四季的特点。
2、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着重指导读好生字“春”。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认真听老师读课文,注意生字读音。
2、指导学生读课文。
(1)分部分读课文,师相机正音。
(2)让学生选读课文,重点引导说说春天景物的变化,师相机点拨。
三、细读课文,随文识字。
1、看图学习课文第1部分词语。
(1)出示“春风”图片,指名说:图上画的是什么?
(2)认读词语“春风”。
(3)引导想象表达,春风会给我们带来哪些变化呢?
(4)指导识记“春”“风”二字,并口头比赛组词。
(5)学生在课本p2练习书写“春”“风”二字,小组展示,全班展示交流。
重点指导:“春”在田字格中上宽下窄,“风”的“横折弯钩”不同于以前学过的“九”,“钩”部分写时要稍斜一点。
2、引导总结“春风”一词的学习方法。
3、小组合作学习“夏雨、秋霜、冬雪”等词。
(1)小组同学看图自学以上三个生词。比较两个字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组词。
(2)全班交流:夏天的特点是什么?秋天和冬天呢?教师相机讲解“霜”和“雪”的区别。
(3)学生朗读三个词。
(4)指导书写生字“冬”“雪”,并展示交流。
4、整体诵读四个词。
5、出示:风声、雨景、霜降、下雪的场景。
(1)用连线题形式学习新词: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
(2)齐读、指名读、小组读。
(3)认读新字:吹、落、降、飘。
6、再次总结四季特点。
四、归类观察,评价书写。
1、再次观察四幅图,感受四个季节气象特点。
2、指导学生观察生字字形和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仔细观察,重点观察雨字头的书写特点。
3、在田字格中认真书写,描一个,写一个。
4、同桌互评,全班评。
五、布置作业。
把自己写的汉字给家长看,让他们评一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引入新课。
1、出示字词卡片,引导学生开火车认读生字、新词。
2、板书课题,引入新课,学生用“春”组词并说话。
3、读词:春风吹夏雨落秋霜降冬雪飘,再次引导学生回顾课文。
二、认真观察,指导写字。
2、指名说,教师相机板书:青草红花游鱼飞鸟。
3、用各种形式朗读以上生词。
4、识读生字“花”“游”“飞”,齐读生字“花”“游”“飞”,并组词。
5、这些景物在哪里能看到?引导学生看课本p2插图。
6、指导说话。要求:句子要完整,看图说话要有一定的顺序。
7、引导说话:
(1)青青的小草在哪里?
(2)红红的花儿在哪里?
(3)跳出水面的鱼儿在哪里?
(4)茂密的树林里有什么?
8、对照说话要求,师生互相评价,教师作相应的鼓励。
9、出示:
池草青山花红鱼出水鸟入林。
10、指导读词,识读生字“入”,并组词。
11、书写生字“花”“飞”“入”。
(1)“飞”和“风”对比指导,“入”和“人”对比指导。
(2)“飞”注意在田字格中起笔于左上格中间稍低位置,“横折弯钩”写法和“风”一样。
12、全班交流展示,表扬书写规范的学生。
三、掌握方法,积累背诵。
1、指导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2、引导回顾每部分词语的内容,选择读得熟练的一个词语说话,师适时板书。
3、出示每部分相对应的画面,引导学生仔细观察,尝试背诵。
4、组织学生用其他方式背诵课文。
(1)同桌互背,齐背,男女生竞赛背。
(2)小组分角色表演、背诵。
(3)在画面内容提示下全班齐背。
5、组织展示背诵。
四、练习巩固,拓展延伸。
1、出示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想象:每个季节都有各自独特的美丽,而春天在我们小朋友的眼里更美,除了课文中写的这些春天的词外,你还知道哪些写春天的词呢?告诉大家吧。
2、指导学生仿照课文编词语。
3、出示词语,引导学生抄写词语。
4、采用开火车、猜字谜等方式引导学生巩固生字。
五、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学生说一说春天带给人们的感受。
2、布置作业:搜集有关春天的古诗并读一读。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是祖国的未来。我们承担着国家复兴的责任。清代末年,有一位非常有远见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梁启超,他就明白这个道理。因此,他写了一篇脍炙人口之作-----少年中国说。这篇文章用事实和道理告诉我们,告诉全世界,我们中国的少年充满了希望,少年的中国更加充满了希望。
板书:少年中国说。
二、作者、背景简介。
作者简介:
梁启超(1873年2月23日—1929年1月19日):字卓如,一字任甫,号任公,又号饮冰室主人、饮冰子、哀时客、中国之新民、自由斋主人。清朝光绪年间举人,中国近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史学家、文学家。戊戌变法(百日维新)领袖之一,中国近代维新派、新法家代表人物。
少年中国说》:八国联军侵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当时帝国主义污蔑中国是“老大帝国”,是“东亚病夫”,是“一盘散沙”,不能自立,只能由列强共管或瓜分。而中国人中,有一些无知昏庸者,也跟着叫嚷“中国不亡是无天理”,散布悲观情绪,民族危机空前严重。为了驳斥帝国主义分子的无耻谰言,也纠正国内一些人自暴自弃、崇洋媚外的奴性心理,唤起人民的爱国热情,激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梁启超适时地写出这篇《少年中国说》。
三、读文识字。
小组活动,合作探究。
1、大声朗读课文,在读课文的过程中圈出生字词,并借助字典等方式解决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画出不懂的句子,小组讨论解决。
3、小组成员先自读课文,在完成以上练习后,小组成员互相交流探讨。
四、整体感知。
1、细读这篇课文,总结每个自然段的含义。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从小到大介绍中国少年的责任。
第二自然段:歌颂少年中国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抒发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2、朗读课文,想一想,我们应该用怎样的语气去读这三个自然段?
生总结、汇报:
第一自然段要读出磅礴的气势;。
第二自然段要读出韵律美,让人感受中国少年的蓬勃生命力。
第三自然段要读出作者对少年中国和中国少年的赞美之情。
板书:磅礴的气势蓬勃的生命力赞美之情。
3、第一自然段从哪些方面体现了少年对国家的影响?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层层深入:智——富——强——独立——自由——进步——胜于欧洲——雄于地球。
4、读第二自然段,想一想,作者用哪些事物来赞美中国少年?
生总结、汇报,师引导。
红日(黄)河潜龙乳虎鹰隼奇花干将。
5、小组活动。
重点阅读第二自然段,根据注释理解句子的意思。
生总结并汇报。
五、布置作业。
试着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第二自然段的意思。
1、出示上节课学过的生字,开火车认读。
2、集体朗读一至六段课文。
二、导读七至九段课文。
1、小白兔和小灰兔做得不一样,结果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自己读第七、八、九段课文。同座位分角色练习朗读它们的对话。
2、学生汇报交流,教师板书:送白菜要白菜。
3、引导学生观察第四幅插图,然后练习朗读小白兔、小灰兔的对话,读出小灰兔觉得很奇怪,而小白兔很自豪地语气。
4、总结板书,回顾全文:通过老山羊、小白兔种白菜的事启发学生明白“只有自己种,才有吃不完的菜”的道理。
三、学习生字。
启发学生自己分析完“挑、哪”的字形,认读“担”。
四、朗读课文。
采取分组读、分角色读、指名读、集体读等多种方式练习朗读。
五、复习生字,指导书写。
1、去拼音认读生字卡片。
2、完成课后练习2,重点指导写好下面几个字。
谢、哪:左中右三部分要写紧凑,不能写得太宽。
您:心字底要写扁一些。
拔:右半边不是“发”。不要漏写最后一笔“点”。
六、课堂练习。
1、完成练习。
先说说每组的两个字有什么不同,再口头组词区分字义。
3、完成练习。
指名学生到黑板上填空,其他同学填在书上。写完集体订正。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学生41名,其中男生有22名,他们经过一学年半的学习,学生已都能较熟练地掌握汉语拼音,能正确拼读音节,能借助拼音识字、阅读、学习普通话。能按汉字的笔画、笔顺、偏旁和结构分析识记字形,初步学会结合词语理解词义,能运用学过的词语造句说话,初步养成了良好的听说习惯。能正确朗读课文,但距离感情朗读还有一段差距,能认识自然段,认识句号、逗号、问号、叹号等标点符号,初步学会写铅笔字,写字姿势基本正确,但还有一部分学生执笔方法不够正确。有7、8个学生由于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影响,学习上存在着一定的困难,有待这一学期进一步加强教育。
二、本学期的主要任务、要求:
本册教材由“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4)”与“识字”、“课文”组成。“识字”两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8课;“课文”6个单元,每单元4课,共24课;每单元1个综合练习,共8个。“识字”课有三种形式:词串识字、形近偏旁的比较(3、4、7)、特殊偏旁的认识(8)。每单元的“课文”在内容上相对集中:第一单元:春光篇(1—4);第二单元:哲理篇(5—8);第三单元:亲情篇(9—12);第四单元:勤学篇(13—16);第五单元:爱国篇(17—20);第六单元:科技篇(21—24)。以上安排为学生学习语言知识、练好语文基本功、潜移默化地接受思想教育,提供了丰富的材料。每单元一个综合练习,重视综合性和实践性,一般包括学用字词句、朗读背诵、写字、口语交际及综合性学习等内容,既相对独立,又各自形成系列。主要用以巩固本单元所学的内容,并在语文能力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方面有适当的扩展。
三、教材的重点和难点:
学习393个生字(其中要求写的293个)。继续培养识字能力,会用部首查字法查字,能运用笔画或结构分析字形。写字姿势正确,字写得端正、清楚。学会默读课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会背诵指定的课文。
四、教学措施:
1、通过语言文字训练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把语言训练和思想品德教育融为一体。联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重视识字教学,教给学生识字方法。重视形近字、同音字的比较,加强边读边写,试默自查;重视在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运用中掌握所学的生字。
3、阅读教学要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培养阅读能力。重视朗读训练,在朗读中发展学生的语言和思维。课堂上要有充分时间进行朗读训练,要人人都有读的机会。开始训练默读。重视字词句的训练,要把字的教学放在词和句的教学之中,让学生在语言环境中学习生字。词句教学要抓重点、难点,为学生设置思考的路子,训练学生逐步学会阅读。重视自然段教学,为中高年级的段、篇训练打好基础。
4、听说训练要在学生的语言实践中进行。给学生创造各种听话、说话的机会,激发学生听说的愿望,保证训练时间,坚持大面积训练,及时纠正语病,让全班学生都有练习说话的机会。
5、继续做好培优补差工作,做到抓两头,促中间,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版权声明:此文自动收集于网络,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
本文地址:https://www.miekuo.com/fanwendaquan/wenmizhishi/724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