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知识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8篇)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落花生教案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精选18篇)



五年级教案是指为教师教授五年级学生的相关知识和技能而准备的一份详细教学计划。接下来是一些优秀的幼儿园教案范例,供大家学习和借鉴。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2.从故事中受到教育,明白考虑问题要全面的道理。

教学重点:

使学生明确看待问题,处理事情不仅要从自己的角度出发,还要换个角度从别人的立场审视问题,从长远打算,经过深思熟虑后再作出决定。

教学难点:

通过学习,了解故事内容,明确课文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引导学生学会全面、长远地看待问题。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教师:今天我们一起来读一个故事,故事的名字叫“两个农夫”。

板书课题。

二、自由读课文,了解故事内容。

1.教师指导:将课文读通、读顺,明确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巡视,及时了解学生读得情况。

3.小组内汇报交流: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4.全班交流。

5.评价总结:这篇课文写了两个农夫在秋收后都从自己的角度出发,一个认为趁天冷之前卖牛可以从中获利,另一个认为天冷前买牛节省金钱。买卖成交后,两个农夫却分别得到了不同的后果。

三、再读课文,练习讲故事。

1.再读课文,把握文章的故事情节。

2.小组内讲故事。

3.指名讲故事。

4.师生评价。

四、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谈话:这两个农夫最后都受到了很大的损失,为什么?他们还应该想到什么?

2.默读课文独立思考。

3.小组内讨论。

(教师引导:可以提示从文中的中心出发来提出建议,提出的建议应该是双方都能得到利益,而不是文中结果。)

4.全班交流。

(教师应该尊重学生的思考结果,可以作适当引导。)

五、写出你的建议。

1.根据讨论中大家提出的意见,分别给两个老农提建议,然后写下来。

2.学生练习。

3.教师巡视指导。

六、学习“阅读小提示”

1.指名读“阅读小提示”内容。

2.师生共同交流自己的理解、看法。

板书设计:

两个农夫

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物价上涨)遭窃送命要全面考虑

另一个老农卖牛和饲料(牛半价)遭瘟疫杀牛长远打算

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

style="color:#125b86">五年级语文人教版同步教案1

本文写了四合院和楼房住宅的不同,指出了四合院中邻里的关西密切,楼房住宅邻里关系疏远。

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读懂课文内容,感受小四合院里邻里之间互相帮助,和睦相处的那份温馨。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事情来表情达意地方法。

重难点:体会邻里之间的互相帮助、和睦相处以及作者对四合院的留恋。

教法:讲授法

教具:多媒体

学情分析:学生对四合院比较陌生

一.这是一篇略读课文

1.自主阅读

2.自读想象

3.体验情感

二.阅读指导

1.学生自由初读课文

读准字音,认识生字,找画词语,把课文读书读流利。

2抓住重点段,学生自读体会

(1)自读第2---4自然段,想想小小的四合院为什么给作者的印象是那样深刻,那样神奇迷人。

(2)学生讨论交流

(3)体会作者抓住具体的事例来表情达意的方法。

(4)体会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的作用。

讨论:为什么要加上第一自然段和第四自然段?

三.语文实践

了解一下具有老北京特点的建筑

四.作业:自选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一、激情导入:

播放《七子之歌》。《七子之歌》抒发了海外赤子对祖国深深的热爱,让我们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走进《奇怪的圣诞包裹》一文,感受一位华侨老人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流利句子,并思考: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2、学生汇报交流

(1)交流词语。

(2)交流文章的主要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课文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

2、交流回报:按照“给叔公送礼物成了头痛的事-——回忆叔公眷恋祖国的事——全家讨论送什么——寄去奇怪的礼物——叔公的回信”这个过程记叙的。

写小标题:发愁——回忆——讨论——邮寄——读信

四、精读课文,体会感情

1、学生自读课文,讨论问题:

(1)为什么说圣诞包裹“奇怪”?

(2)从奇怪的圣诞包裹中你感受到了什么?

(3)能否换成“与众不同”?

2、全班交流,边理解边有感情地朗读,并解决问题:

(1)第17自然段:“故乡的泥土。”

(2)第20自然段:“祖国的泥土。”

(3)第24自然段:“内容价值——无价之宝;”“中国药材——令人奇怪。”

(4)第27自然段:“最合我心意。”

3、有感情朗读课文中能体现叔公浓郁的山河故土之情的句子或段落,体会叔公对祖国深深地眷恋。

五、拓展阅读

师生朗读《乡愁》一诗,体会海外赤子对祖国的爱。

板书设计:

叔公

奇怪的圣诞包裹泥土和菊花种子

对故乡的眷恋之情

课后反思:

这是一篇拓展阅读的课文,学生不难理解课文内容,我就让学生自读,然后交流体会,重点体会叔公对故乡深深眷恋之情,突破了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不过本课生字中有些书面语,平时比较少见,我就给足了学生时间自学并交流。比如“蹂躏”“玄虚”学生不是很理解,我们就一起交流,顺利完成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一)理解并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二)理解并掌握约分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和检查习惯。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最简分数的概念。

(二)约分的方法和正确的书写格式。

教学用具

投影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口答填空:(投影片)

2.请说出解答上面各题的依据是什么?

3.说出下面各组数的最大公约数。(投影)

45和1530和1228和42

13和3936和2729和30

4.指出下面哪几组数中的两个数是互质数。(投影片)

3和812和18

15和1613和23

25和4021和42

5.分别说一说能被2,3,5整除数的特征。

教师:学习了分数基本性质后,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同时乘以或除以相同的数(零除外),得到一个与原来分数相等的新分数。今天我们来研究怎样把一个分数化成与它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较小的分数。

(二)学习新课

1.最简分数与约分的意义。

能利用我们学过的旧知识把它变为大小相等,而分子、分母又比较小的分数?

学生试算,小组讨论后汇报,老师根据学生汇报选择板书:(也可以让各小组代表板书。)

教师:请再说一说第一步,第二步是怎样做的?(用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分别去除分子和分母。)

(板书:最简分数。)

教师:请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投影片)

教师:请两人一组,各举出5个最简分数。

做什么?

学生口答后,老师说明:把一个分数化成同它相等,但分子、分母都比较小的分数,叫做约分。(板书课题:约分。)

教师:请再说一说什么叫约分?

学生口答后,老师板书出约分的意义。

2.约分和一般书写格式。

教师:约分时,一般要连续地做除法口算,如果像上面例题那样写,比较繁,一般采用省略除数,直接写出商的形式来写。

教师边板书边介绍:

第一步,先用什么数去除分子和分母?

第二步,用6和15的公约数3再分别去除它们,分子商2,分母商

教师:约分时,通常要把原分数化为最简分数。

学生口答练习: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分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教师:由上可见,要使约分过程比较简便,应该怎样做?(选用分子和分母的最大公约数去除。)

(3)练习(投影片)

把下面各分数约数:

请同学用投影片写,选出全对且书写好的作标准评价,选出几份有错误的,请全班讨论错误原因,并纠正。

教师小结:什么是约分。约分的过程。

(三)巩固反馈

1.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3?哪些有公约数5?(投影片)

2.在下列分数中找出最简分数。(投影片)

3.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投影)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投影)

5.把下面各分数约分。(投影)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最简分数?

2.什么是约分?怎样约分?

3.作业:课本112页练习二十四,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约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直接应用,所以约分的方法让学生试算,自己去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放在试算化简之后,这样可以使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即分子分母为互质数,有充分的感知基础。约分中用分子和分母的公约数去除它们的方法和算理,都很容易掌握,但是要能准确熟练地进行约分,必须要求学生掌握好求几个数的公约数,最大公约数,判断互质数,除法口算等旧知识,也要掌握好约分一般书写格式中省略除数的写法,所以本课设计时,在复习准备和巩固反馈中,都安排了较多的,形式多样的练习进行训练,以提高学生约分的能力。

板书设计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一)认识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

(二)理解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方法。

(三)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比较推理和抽象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几个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二)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算理、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用具

投影片,有数轴的小片子。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教师:请说出几个4的倍数,几个6的倍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46

812

1218

1624

2030

…………

教师:我们列出的两组倍数,都分别是4或者是6一个数的倍数。前面我们已研究过两个数的约数,今天来研究两个数的倍数。

(二)学习新课

1.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

(1)投影片出示数轴。

老师:请在数轴上分别找出表示4的倍数和6的倍数的点。

学生用两种不同颜色的点在自己的数轴(小片子)上分别描出这些点。教师:从数轴上可以看出4和6公有的倍数是哪些?最小的是几?有没有最大的?(学生口答后,老师再在投影片上表示出来。)

教师:想一想我们已经学过的公约数和最大公约数,谁能给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和其中最小的一个取个名字?(公倍数、最小公倍数。)

教师:请说一说什么是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学生口答老师板书。)板书:几个数公有的倍数,叫做这几个数的公倍数,其中最小的一个,叫做这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研究两个数的倍数,主要是研究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这个内容。板书课题:最小公倍数。

教师:为什么集合圈里要写上省略号?(一个数的倍数是无限的,几个数的公倍数也是无限的。)

(3)练习:(投影片)

把6和8的倍数和公倍数不超过50的填在下面的空圈里,再找出它们的最小公倍数是几。

请一位同学填在投影片上,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2.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师:上面我们用列举的方法找到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下面来研究如何直接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请回忆一下,求最大公约数是通过什么途径研究的?(分解质因数。)

(1)教师:我们也从分解质因数入手,看一看一个数和它的倍数的质因数之间有什么关系。(用口答复习题的板书,把4,6的倍数逐个分解质因数。)

板书:

4=2×26=2×3

8=2×2×212=2×2×3

12=2×2×318=2×3×3

16=2×2×2×224=2×2×2×3

20=2×2×530=2×3×5

24=2×2×2×336=2×2×3×3

…………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或贴出小黑板)

4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4的全部质因数;6的倍数的质因数包含了6的全部质因数。

教师:12是4的倍数吗?请说明理由。

(2)板书例2,求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

请用短除式分解质因数。(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学生口答后,老师用红色粉笔将2,3框上,说明这是公有的质因数,其余的3是18独有的,5是30独有的质因数。

学生讨论时老师巡视。然后学生总结,老师板书:18和30的最小公倍数是:

2×3×3×5=90

(3)教师指板书问:为什么18和30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只各选一个数(即“代表”)?

学生讨论后归纳:为了保证倍数最少。

教师:请再说一说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

(4)老师:利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可以求出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为了简便,通常用一个短除式来分解。板书介绍写法。

方法:用公有的质因数2去除,用公有的质因数3去除,商3,5为互质数。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商乘起来。

练习:求30和45的最小公倍数。(一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写本上。)

订正时要求说出过程。教师:除数是什么质因数?商呢?

(公有的,各自独有的。)

教师:请说一说用短除式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引导学生归纳:先用这两个数公有的质因数连续去除(一般从最小的开始),一直除到所得的商是互质数为止,然后把所有的除数和最后的两个商连乘起来。

(三)巩固反馈

1.口答:(投影片)

10的倍数();15的倍数();

10和15的公倍数();10和15的最小公倍数()。

2.口答:(投影片)

60=2×2×3×5;90=2×3×3×5;

60和90公有的质因数是();

60独有的质因数是();

90独有的质因数是()。

4.用短除式求下面两组数的最小公倍数。

18和2736和42

5.讨论解答:

a=2×5×7b=()×()×5

a,b的最小公倍数是2×3×5×7=210。

(四)课堂总结和课后作业

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两个数的质因数里包含哪些质因数。

2.用短除法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方法。

3.作业:课本75页练习十五,1,2。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根据教材编排顺序,先利用倍数的旧知识,和数轴表示数引入公倍数和最小倍数概念,再用集合图表示来加强概念的理解。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关键是要让学生理解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包含了全部公有的质因数和各自独有的质因数。教学中,安排学生借助分解质因数式子进行对比讨论,使学生认识到几个数的公倍数里,要包含这几个数的全部质因数,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里,公有的质因数只选一次,即是选“代表”,否则将不是“最小”。在学生理解了算理、了解了算法后再介绍用短除式求最小公倍数的一般形式,进而归纳出求解的步骤。

新课学习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第二部分学习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

板书设计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一)理解并掌握比较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在学习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的过程中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

(三)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比较分数大小的方法。

(二)区别比较同分母分数大小和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方法。

教学用具

教具:投影片,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学具:每位同学两张同样的圆形纸片、长方形纸片。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说出表示图中阴影部分的分数(投影片出图)。

2.口答填空:(投影片)

(1)把一块蛋糕平均分成四份,每份是它的();

3.比较每组中两个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

7和932和29

(要求说出9比7多2个自然数单位,32比29多3个自然数单位。)

教师:两个整数,我们可以根据它们包含自然数单位的多少来比较大小,那么分数又怎样来比较大小呢?这就是这节课研究的问题。板书课题:分数大小的比较。

(二)学习新课

1.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

(1)教师出示两张完全相同的正三角形纸片,请同学说一说如何判断它们的大小?

(把两张纸重叠放在一起,完全重合,说明相等。)

教师把两张正三角形贴在黑板上。问:请说出阴影部分各是多少?

(2)教师用小黑板条贴出线段图,请同学口答括号部分是多少?

请学生两人一组,比较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并说明理由。教师巡视。

(3)教师:请观察上面比较的各组分数,同组的两个分数有什么共同处?(分母相同,分数单位相同。)

教师: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如何比较大小?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并板书: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3页做一做。请两三位同学写投影,其余同学填在书上。集体订正。

比较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数的大小。

2.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1)请同学取出自己准备的两张圆形纸片。并请比较它们的大小。(同样大。)

学生分小组讨论,汇报后,教师表扬“圆形纸片同样大,也就是单位“1”相等,平均分的份数越多,每一份反而小。”这种想法很好。

并说明道理。

教师:请同学用两张完全相同的长方形纸折一折或画一画,比较

学生动手折或画,小组讨论说道理。

老师:说一说下面各组分数中,哪一个较大?为什么?

学生口答后教师板书: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小的分数比较大。

练习:课本94页做一做。请两位同学写投影片,其余同学填书上。集体订正。

学生口答的后教师板书归纳:

口答练习:比较下面各组分数的大小。(投影片)

(三)巩固反馈

1.请自己说出两个同分母分数,比较它们的大小。

2.请一位同学说出两个同分子分数,另一位同学比较它们的大小。

4.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5.下面的括号里能填哪些分数?

(四)课堂总结与课后作业

1.同分母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同分子分数比较大小的方法。

2.作业:课本95页练习二十,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的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学习过看图形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和分子是1的异分母分数的大小的基础上进行的。比较的分数范围扩大到同分子的异分母分数。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是比较分数大小的最基本的方法,基本方法必须牢固、准确地掌握。教案设计时,不仅考虑到让学生掌握比较的方法,更注重了让学生从分数的意义、分数单位的意义上来理解“为什么要这样比”的算理,所以教学过程中,安排了直观图形、动手折叠等,使学生对算理的理性认识,有充分的感知基础,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观察比较和概括的能力。

新课教学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同分母分数大小的比较。共分为三层。通过直观图形启发学生从分数单位的角度来理解比较方法的算理;利用线段图来巩固比较方法与算理;引导学生概括比较方法和进行练习。

第二部分学习同分子分数大小的比较。共分两层。通过学生操作,让学生从感性上增强对分母表示平均分的份数的认识,从而理解“看分母”的算理;引导学生归纳比较的方法和进行练习。

第三部分对比同分母分数和同分子分数比大小的方法,找出不同点,并通过练习进行强化。

板书设计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1.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感受文章中词语句子的精确美妙,感悟到恰当地运用语言和修辞方法所带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3.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认识古今语言的异同,增强语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认识并正确、规范书写本课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钱塘江潮雄伟壮观的景象。感受文章中词语句子的精确美妙,感悟到恰当地运用语言和修辞方法所带来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教学难点

学习文中精彩生动的语言描写。认识古今语言的异同,增强语感,感悟祖国语言的魅力。

教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课件,浙江潮视频。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中秋节,相信在这一天你感受到了合家团圆的天伦之乐。你知道吗?每年从中秋节后的第二天起,一浪浪海水受到了月亮的召唤聚集到了浙江江口,它们的“团圆”造就了一个闻名天下的自然奇观——浙江潮。你对此感兴趣吗?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孩子们还陶醉在中秋节快乐的回忆里,老师的话让他们立刻提起了精神,饶有兴趣的拿起了书。教师通过自己的语言创设特定的情境,渲染特定的背景,可以牵动学生的情感积累,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引导学生进入美的境界,深入体验文章的美感。)

二、初谈感受

观看浙江潮视频。你想用什么词语来形容你看到的景象。

(设计思考:由于小学生受生活阅历和审美经验的限制,要给学生以美的感受,就要尽量创造机会让学生能看得到、听得见、摸得着,使学生在图、声、乐的共同作用下感受其中之美,产生和作者同样炽热的爱和心理共鸣。因而,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教师适当采用直观手段,如图片、声音、影像等,可以增强课文中描述的美的感染力,把学生领到美境中去,使其得到美的享受,受到美的熏陶,养成良好的爱美情趣。)

学生用词:雄伟、神气、很有气势、气势磅礴……(对学生的概括给以适当评价,不适合、不优美的给予建议,规范提高学生的语言。)

三、初读课文

让我们看一看宋朝着名的文学家周密是怎样来描写他眼中的浙江潮吧。再看视频,自己放声读课文,划出不懂的字、词、句,质疑提问。

老师范读,指导学生断句抑扬。

(设计思考:因为这篇课文是文言文,学生在刚开始接触时不知道该怎样去读,这时候老师的范读让学生知道了该如何断句,什么时候抑什么时候扬,为下面理解课文打下了基础。在下面的学习过程中有的时候找几个学生读不好的地方由老师范读,如描写江潮由远及近的这个过程的时候声调也应该是由弱到强的,在“继而渐进”这个词上也要表现出这个变化,学生没有体悟到,经老师的范读点拨学生较好的把握了这种气势的变化。)

四、浏览课文

哪一句是概括写浙江潮的?(浙江之潮,天下之伟观也。)

抓住“天下之伟观也”中的“伟”字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字之妙。“伟”,罕见的、奇特的、壮观的、有气势的。

五、再读课文

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伟观”?拿“信号笔”作批注。

(设计思考:作批注的过程是学生思考的过程,对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分析能力、表达能力很有好处。五年级的学生应该开始此项训练。但是批注的形式和方法并不。)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既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你从这句话体会到了什么?能读出来吗?

(自读,指读,谈体会,再读,老师范读,齐读,老师引读……)

在读远观大潮时,老师轻声而喜悦地说:“盼望着、盼望着,远远的,潮来了……”学生会意轻柔跟读“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师(渐强,振奋):“大潮越来越近了!”生(大声,振奋):“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师(短促有力):“那声音……”生:“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师:“那气势……”生(充满激情):“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设计思考:这句话是课文的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领会文章的描写之妙。“势极雄豪”中的“极”字让学生体会作者用字之妙。“极”,极致的、的、不可比拟和超越的。体会之后再回到诵读中,通过重读表现出作者用意,同时也帮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并读出了“浙江潮”之奇。为了让学生通过不断地诵读体会文章意境,老师的语言穿针引线,一波接一波地造势,老师几个字的引导使学生读得激情四射,把孩子的情绪推向高潮,如大潮汹涌于眼前。)

六、体会写法

形:银线、玉城雪岭。

色:银、雪。

声:大声如雷霆。

势: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通过朗读反复体会古汉语的凝炼、精当,积累词语。在下面和现代文的比较阅读上体会中国语言文字的繁简之妙。

文章结尾运用了杨诚斋的诗“海涌银为郭,江横玉系腰”,体会作者以此作为结尾的用意。

1.体会诗句对浙江潮的高度概括。体会语言和韵律美。

2.浙江潮的伟观被广为称颂。

(第一点作用是老师在教案中设计好的,第二点却是学生自己在思考后提出的,很出老师意料。可见学生是学进去了,动脑筋了,而且有着良好的分析、思考和想象力。)

七、浏览现代文

找出和古文相对应的句子。和古文中的句子对照着读一读,体会二者的不同(从语言文字、内容结构、朗读感受上体会)促进对课文的朗读。

1.过一会儿,响声越来越大,只见东边水天相接的地方,出现了一条白线。

“方其远出海门,仅如银线”

2.“那条白线很快地向前移动,逐渐拉长,变粗,横贯江面。再近些,只见白浪翻滚,形成一道两层楼高的白色城墙。”

“继而渐进,则玉城雪岭,际天而来”

3.“那浪潮越来越近,犹如千万匹白色战马齐头并进,浩浩荡荡地飞奔而来;那声音如同千万辆坦克同时开动,发出山崩地裂的响声,好像大地都被震得颤动起来,令人惊心动魄。”

“大声如雷霆,震撼激射,吞天沃日,势极雄豪”

(设计思考:使学生在比较阅读后从语言文字、内容结构、朗读感受上体会出了两篇文章的不同,对古今语言的异同产生了感性的认识,感悟到祖国语言的魅力,增强了语感,反馈到诵读上就更加充满激情。)

八、再看视频

再看一次浙江潮视频。假如你就是周密,站在浙江边观看气势磅礴的浙江潮,通过朗读,抒发出你的感慨吧。

(这段视频在课上出现了三次,第一次是在导入时,学生在观看时不断发出唏嘘赞叹之声,马上有兴趣走进课文。第二次是在理解语言文字之时让学生通过观看体会,学生对“银线”、“玉城雪岭”、“大声如雷霆”有了形象的体会,转化到读的时候就更加到位。第三次是在学习完课文内容之后,学生这时通过反复读书已经基本做到了熟读成诵,并且对大潮的整个过程有了到位的理解,在读的时候学生有的手指录像画面,有的摇头晃脑诵得有滋有味。

当然,这种资源在语文课上的作用只能是辅助的,所以在考虑运用时一定要明确用的目的,避免搞花哨走形式。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根据班级的实际情况,让学生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建设团结友爱的班集体。

2.引导学生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3.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学重点:

清楚明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认真听取别人的观点。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发挥主动性制定班级公约,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并培养学生的班集体意识。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一员,我们每个人都是班级的小主人。为了把我们班建设成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温馨的大家庭,今天,我们就一起制定一个班级公约,让大家一起遵守,让我们班呈现出崭新的面貌。

(板书:制定班级公约)

二、合作探究。

同学们,我们分小组活动制定班级公约。(板书设计:针对学习、纪律、卫生)等方面,全班讨论班级想要达到的目标。

1.班级公约要根据我们班的实际情况来制定。

2.制定的公约要切实可行,不能好高骛远。

3.每个同学先在纸条上写出两三条自己认为比较重要的公约内容,然后再小组讨论。每个小组制定一份,进行全班交流。

4.选择最合适的班级公约,大家共同遵守。

三、小组汇报,形成公约。

现在,每个小组把自己制定的公约向大家展示,注意发言要控制时间,要用普通话正确、流利地读出来。大家做好笔记,把自己认为好的内容记下来。最后大家讨论,既总结大家的共同意见,也说明不同意见。

四、大家总结,形成公约。

现在,我们班的公约已经形成,希望大家共同遵守,让我们班成为一个学习环境良好、大家团结友爱的大家庭。现在老师把班级公约公布如下:

(板书设计:学习方面)

1.按时上学,不迟到。

2.上课专心听讲,大胆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亮。

3.课间休息做有益的游戏,不追逐,不打闹。

4.课后认真复习,按时完成作业。

(板书设计:纪律方面)

5.放学按时回家,少看电视,不玩无益的电脑游戏。

6.不随地吐痰,不乱扔果皮纸屑。保持教室和包干区的整洁。

7.爱护公物,损坏公物要照价赔偿。

8.保持教室安静。自习课或老师不在的时候,要保持教室安静,讨论问题要小点声,不能打扰到别人。

(板书设计:卫生方面)

9.值日生每天早晨和中午打扫卫生,保持教室清洁干净。

10.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吐痰。

五、总结

师:我们齐心协力制定了班级公约,希望同学们认真遵守,把我们班变成一个文明、干净、学习氛围浓厚的班级。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一)使学生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并掌握它们的特征,了解它们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使学生理解并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三)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和抽象概括的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

(二)等于1的假分数。

教学用具

投影片,图片,小黑板。

教学过程设计

(一)复习准备

1.在括号里填上表示图形中阴影部分的分数:

2.说出表示图形里阴影部分的分数,再说出它的分数单位,它有几个这样的单位。

3.用分数表示直线上的点。

教师:把直线上0到1这段看作单位“1”,1到2,2到3之间也都是单位“1”。

教师: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表示这样的1份,2份,3份,4份的数各是多少?

教师:要表示这样的5份是几分之几?7份是几分之几?

教师依次在数轴上点出几个点,请学生用分数表示。学生口述教师

教师:(指板书)根据分数的意义,我们写出了很多的分数,下面来研究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板书课题:真分数和假分数。

(二)学习新课

1.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

(1)教师:请观察黑板上的分数,比较每个分数中分子、分母的大小。试按一定的原则把这些分数分组。

学生小组讨论后汇报。根据学生口答老师板书:

教师:我们把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叫做真分数。分子比分母大或者分子和分母相等的分数,叫做假分数。板书:第一组后补出“真分数”,在第二、三组后补出“假分数”。

教师:请说出3个真分数,3个假分数。

线段数。说一说这两个分数的意义?这样的分数等于多少?(等于1。)

学生讨论,汇报后老师板书在真分数后补出: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后补出: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

学生口答后,教师小结:由图上可以清楚地看到,真分数,假分数实际上是以1为界,把分数分为了两类。所以这节课我们研究的是分数的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关系,而课题却是真分数和假分数。

练习:(投影片)

1.下面分数中哪些是真分数?哪些是假分数?

2.把上一题中的分数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出来,看一看表示真分数的点和表示假分数的点,分别在直线的哪一段上。(请两位同学写在投影板上,其余同学写在本上。)

3.把假分数化成整数。

些分数,问:它们有没有共同的特点?

教师:这些假分数还可以用什么数来表示?

教师:这些假分数实际上就是整数。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它们化成整数?这样计算的依据是什么?(分子除以分母,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

学生口答教师板书,要求说出算理。

教师:说一说怎样把假分数化为整数?

本上。)

(三)巩固反馈

1.说出四个分母是7的真分数。

2.说出3个分数值是1的假分数。

3.说出两个分母是9,分数值比1大又比2小的假分数。

4.把下面这些分数化为整数。(口答)

5.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分母比分子大的分数是真分数;()

(2)假分数的分子比分母大。()

数?

(四)课堂总结与作业

1.真分数,假分数,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2.作业:课本100页练习二十一,1,2,3。

课堂教学设计说明

本节课要通过真分数,假分数的认识,使学生能全面理解分数的概念。所以教学中紧紧扣住直观图形和直线上的点表示的分数,使学生从直观上清晰地认识到真分数小于1,假分数等于或大于1的特征,这样学生概括真、假分数的概念和特征即为水到渠成。在学生掌握了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后,再通过设问,让学生讨论出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及算理。

新课教学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学习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分三层。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讨论、认识分子和分母大小关系的三种情况,了解真分数,假分数概念;引导学生比较分数值与1的大小关系,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的特征;利用数轴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掌握它们的分界点是1。

第二部分学习把假分数化成整数的方法。分为两层。让学生通过观察认识到这些假分数的分子都是分母的倍数;理解和掌握假分数化整数的方法。

板书设计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一、说教材

本课时教学内容是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的《通分》。通分是分数基本性质的一种应用,是已经掌握了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同时,通分又是分数四则运算的重要基础,是比较异分母分数大小和计算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重要步骤,因此,必须使学生切实掌握好。

二、说教学目标

根据本课的教学内容,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1、学生认识通分的意义,理解和掌握通分的方法,学会把两个分数通分,能通过通分比较异分母分数的大小。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归纳等思维能力。

3、在发现中体验成功,在练习应用中感受知识应用的价值。

三、说教材重点和难点

为了使学生能比较顺利地达到教学目标,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通分的意义,掌握通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通分的算理以及通分的关键(找准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作公分母。)

四、说教法

为了更好地突出本节课的重点和难点,我采用了以下教法:

1、讨论法。通过学生的讨论让他们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2、借助多媒体的演示进行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通分的算理,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分析能力。

3、运用口答、多媒体课件等形式的练习,使学生巩固了所学的知识,使教学得到反馈。

4、循循善诱,启发引导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引导学生动口、动脑、动手,逐步掌握新知。

五、说学法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联系旧知识解决新问题,通过对操作演示的观察、分析,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体现了学生的自主。

为了实现本课的教学目标,我对本课进行了如下的预设:

六、说教学过程:

(一)再现导入

通分是在求几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的基础上学习的,因此,在新授前我利用多媒体课件,先安排了求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和分数的基本性质、比较分数的大小的复习。复习第(1)题让学生回忆了两个数是互质关系、倍数关系和一般关系时怎样求它们的最小公倍数;复习第(2)题让学生回顾分数的基本性质,为通分过程打好基础。这两题都分散了教学中的难点。

(二)引导探索

1、教学例3时,我先出示世界地图并提出地球上的陆地多还是海洋多的,让学生观察、判断。然后给出条件(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让学生自己说方法,说结果,说理由。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自主尝试完成课本第93页的两行填空题。然后让学生自己归纳两行分数的共同点,并自己总结出怎样比较同分母分数的大小,怎样比较同分子分数的大小。

2、在教学例4时,我先通过让学生思考:如果两个分数既不同分母也不同分子那又该如何比较它们的大小呢?学生思考并分组讨论,每一组推荐一名代表来说出思路,这时会有两种不同的思路:化成同分子分数比较;化成同分母分数比较。我首先肯定这两种思路都是可以的。然后借助题中具体的分数,引出异分母分数的概念,再引导启发学生把和化成分母相同的分数,公共的分母必须是5和4的公倍数,从而引出了公分母的概念,再引导学生思考:为了计算简便,取哪一个公倍数作公分母,然后出示了通分的关键。

3、在教学通分过程时,我重点是解决对照公分母思考把原来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引导学生想:公分母是原来分母的几倍,原来分数的分母和分子要同时乘以几。为了帮助学生真正理解通分的道理,我借用多媒体演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对照板书自己总结归纳出通分的意义和方法。

4、在教学例4后,我就指导学生练习“做一做”,有利于进一步巩固通分的道理和通分的方法。

(三)、巩固练习

巩固练习我把它分为四个层次。

第一层次:首先我安排了练习十八第1题,教学时,我让学生直接口答,没有作过多的追问,由学生自己填写,有利于学生能力的培养。

第二层次:我安排的是练习十八第2题,因为通分的关键是找准分数的公分母,也是本课教学的难点,此题的安排有利于巩固学生对公分母的确定,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掌握解题的技能,夯实学生的基础。

第三层次:我安排了练习十八的第3题,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辨别能力,防止通分的两种错误类型。

第四层次:我安排了竞赛题。把下面分数通分。三组题,男女生竞赛,每个小组可以先在小组内讨论出正确答案,推举一个成员到前面抢答,目的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与合作能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

(四)反馈总结

最后我进行了课堂总结,让学生自己归纳:这堂课,你学会了什么?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同时对所学知识的梳理,帮助学生建构完整的知识网络。

七、说板书设计

板书要求做到简洁明了,重点突出,便于理解。

这是我对这部分内容粗浅的理解和预设,不足之处敬请批评指正。谢谢各位的耐心倾听!

通分五年级人教版五年级教案设计

1.理解和掌握约分的方法.

2.掌握最简分数的概念.

教学重点

掌握约分的方法.

教学难点

训练学生很快看出分子、分母的公约数,并能够准确判断约分的结果是不是互质数.

教学步骤

一、铺垫孕伏.

1.口算.

135÷552÷1333÷356÷799÷3

45÷966÷1124÷836÷12125÷5

2.投影出示下列各题,学生自由回答.

(1)说出能被2、3、5整除的数有哪些特征?

(2)说出下面每组两个数的公约数.

18和2412和309和72

(3)指出下面哪两个数是互质数.

3和812和85和27和4

(4)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并说出你的根据.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学例1.

例1.把化简.

1.启发学生思考化简的实际含义.

教师提问:看到例题1这个题目,你想做些什么呢?

2.分组讨论:结合分数的基本性质,怎样将化简?

(1)分母24、分子18有公约数2,先用公约数2去除分子、分母

(板书:)

(2)9和12还有公约数3

(板书:)

教师明确:分子和分母是互质数就不能再化简了,这种过程叫约分.

3.引导学生总结归纳出约分的意义.

板书:

4.揭示最简分数的概念.

5.反馈练习.

指出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

(二)教学例2.

例2.把约分.

1.学生独立解答,集体订正.

2.师生共同小结:在约分时要把分子、分母的公约数记在脑子里,直接口算,通常要

3.反馈练习.

把下面的分数约分.

三、全课小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谈谈你学到了哪些新知识?

四、随堂练习.

1.回答.

(1)判断下面哪些分数是最简分数,并说出为什么?

(2)观察下面每个分数的分子和分母,哪些有公约数2?哪些有公约数5?哪些有公

约数3?

2.下面哪些分数没有约成最简分数?

五、布置作业.

把下面各分数约分.

六、板书设计

人教五年级松鼠教案

授课人:

授课时间:

教学目标:

1、了解松鼠的讨人喜欢的特点。

2、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

3、激发学生关心动物、保护动物的热情。

教学重点、难点:

体会本文准确而生动的说明语言,学会抓住特征生动形象地描写小动物。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生:让学生们踊跃发表个人的见解(学生介绍)

师:今天我们将随着法国著名的博物学家布丰一起走进他的《松鼠》,具体全面地了解松鼠这种动物。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学生个别读(分段读)

2、其他学生纠正字词音,同时体验你对松鼠的初步感受?用“我————松鼠的句式。”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那作者为我们介绍了松鼠哪些特征呢?

2、哪些语句体现了松鼠的漂亮。

(齐读)哪位同学能摸拟松鼠的语气向大家介绍它漂亮 的外貌,老师给出以下词语提示:

面容

眼睛

身体

四肢

尾巴

体态

吃相

清秀

闪闪有光

矫健

轻快

美丽

坐着

用前爪送

3、漂亮的松鼠真讨人喜欢,那么作者又如何体现它驯良的习性呢?(学生讨论,交流)

活动范围:树上(不侵犯人类)

活动时间:夜晚(不骚扰人类)

主要食物:杏仁、榛子(不伤害人畜)

4、除此这外,松鼠还有哪些讨人喜欢的地方?文中是如何说明小松鼠乖巧的?

过水方法

用尾巴当帆和舵

警觉性强

跑跳敏捷

善于爬树四、三读课文,品味语言

1、如果我们在生物课上面来学习认识松鼠,你还会喜欢吗?为什么?

学生看书、思考、交流。

学生思考、交流。

五、小结

作者笔下的松鼠可爱又有价值,很讨我们的喜欢。其实,大千世界里还有许许多多这样的动物,对待它们,我们也应该充满爱心。

六、作业

你肯定也有喜欢的小动物吧?请你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它们描

人教五年级松鼠教案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3.了解本文的说明顺序,方法。

4.增长学生的知识,激发学生仔细观察小动物的兴趣。教学重、难点:

1.学会本课的11个生字。

2.朗读使学生了解松鼠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习课文《松鼠》,掌握生字,了解课文内容。

一、导入新课:

1.今天我们来认识一种小动物——松鼠。(板书课题)

2.你了解松鼠吗?说给大家听听。(学生交流自己了解到的内容)

3.你还想了解哪些方面呢?(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下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看看能帮助大家多少。

二、讲授新课:

(一)初步感受课文,了解课文的内容,认识生字。

1.学生自己独立阅读课文。共同交流阅读课文时需要注意的内容。

4.集体交流课文中出现的不同句式现象。(出示投影片)

(1)它们好像怕强烈的日光,白天常常多在窝里歇凉,只在树枝被风刮的乱摇晃的时候,他们才到地面上来。

(2)松鼠喜欢住在高大的老树上,常常把窝搭在树杈儿中间。

(3)它们搭窝的时候,先搬来一些小树枝,交错着放在一起,再找一些干苔藓铺在上面,然后把藓苔压紧,踏平。

(4)秋天,松鼠就储藏过冬的食物,把它们塞到老树的缝隙里,赛得满满的。(5)他们带着儿女住在里边,有暖和,有安全。5.同位之间互相读一读这些句子,互相进行发音的纠正。

6.学生再进行朗读课文,老师了解个别学生的读书情况。7.请你快速的找一找课文一共有几个自然段?指学生回答。8.请学生分自然段朗读课文。要求仔细听课文读得是否准确。

(二)熟读课文,解决阅读中的疑难问题。

1.在朗读过程中,生字、词语、句子还有什么不明白的提出来。2.指学生提出生字学习中的疑难问题,师生共同进行解决。比如:重点分析记忆“捷遮蔽嵌”等生字。

3.请你把新生字从课文中找出来,读一读它们在哪些句子中?

4.在课文中还有哪些词语的意思不明白?(指学生提出来,比如:嵌、嬉戏、歇凉、藓苔、橡栗)5.老师引导学生结合课文中具体句子,利用更换词语、直观演示等方式进行理解。

7.指学生回答,老师板书:美丽、可爱

三、课堂小结:

老师小结:短短的一篇文章给大家介绍了一种美丽、可爱的松鼠,那么小松鼠哪些方面美丽、可爱呢?课下思考也可以在书中进行划一划、写一写。

四、板书设计:

美丽

可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继续学习课文《松鼠》,理解课文内容,继续巩固有顺序、有条理的观察事物的习作方法。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的外貌描写内容。

4.指学生进行集体交流,老师结合学生的回答板书。(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5.看图自己说说这只美丽的松鼠。(指学生进行表达)

6.出示练习,进行有顺序进行描写的习作指导。(出示语文天地中的第五题)7.学生齐读对松鼠的外貌描写。你觉得这样的描写方法好吗?为什么? 熟读课文,理解课文对松鼠可爱之处的描写部分。

1.松鼠不仅美丽而且还可爱,小组里说说哪些方面可以看松鼠可爱? 2.小组交流,老师巡视,了解学生讨论情况。

7.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试着把每一段用一句话来说说,哪方面表现了松鼠的可爱? 8.小组间共同讨论,不要求每段进行概括,根据自己组的情况,可选择性地进行概括。

三、课堂小结:

今天学习了这篇文章后,你觉得这篇文章写的好吗?哪些地方在你作文写作中可以使用?(大面积提问)

四、板书设计:

美丽:发光的眼睛、光滑的毛、毛茸茸的尾巴、四肢灵活 松鼠

可爱:机灵、搭窝认真、自己劳动生活

五年级册语文教案

本单元以“走进祖国西部”为专题组织教学,教材选择了体裁多样、内容丰富的文章,使学生从多个侧面了解西部的建设与发展,了解西部的文化与风情。激发他们热爱祖国,走进祖国西部、开发西部、建设西部的情感。《草原》、《白杨》、《丝绸之路》、《把铁路修到拉萨去》叙事与写景相结合,优美的语言文字与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相得益彰。

教师在教学本单元内容时,要注意激发学生了解西部,走进西部的兴趣,读懂课文中的重点词句,积累优美句段,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想象文中描写的景物,并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要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语言训练以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在“回顾・拓展1”的综合性学习活动中,要引导学生交流自己积累的学习方法,并理性的分析总结,不断进行改进。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汲取写作方法,在交流探讨中提高习作水平。在交流中能就自己的某一点体会畅所欲言,学会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见解,培养语言表达能力。

1.本单元的20个生字,会认、会写、会用;能正确认读本单元的27个二类字。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用自己的话讲述文中故事。

4.体会重点句、段的含义。

5.积累本组课文中的优美句、段,并试着背下来。

6.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7.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1、通过对文中重点词句的朗读、领悟,体会作者的感情。

2、有意地拓展课程资源,加强学科间的整合。

3、通过策划一次和远方的小伙伴的手拉手活动,并激发口语交际和写作欲望,进行写作。

4、引导学生交流在课内外学习中的真实感受,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对西部建设、发展的看法或者建议,激发学生努力学习、建设西部的豪情。

1、重视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通过读、悟理解课文。

2、鼓励学生利用多种渠道收集有关信息扩展的知识面,增加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

3、利用多媒体设备制作课件,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4、继续引导深入生活,学会观察、学会思考,吸收科学知识,努力提高科学素养。

5、在教学中,教者应充分尊重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放手让学生自主地学习一些必需的语文基础知识。

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思维和情感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有所思考,受到熏陶。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

1、学会8个字,认识4个字,注意多音字“给”的读音。随文学习本课的关键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儿童和平条约的内容,体会儿童热爱和平的美好心愿,激发学生从小热爱世界和平的美好情感。鼓励同学们为世界和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

1、识记8个生字及掌握多音字“给”;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儿童们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通过引导学生展开联想,憧憬世界和平的美好景象,激励学生为世界和平做些力所能及的事。

课件

2课时

一、激情导趣,揭示课题

1、出示一份班级公约。

2、揭示课题:儿童和平条约。(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鼓励学生读题质疑,部分解疑。儿童和平条约不用强制别人执行,它表达的是全世界儿童渴望和平的美好心愿。

二、初读全文,整体感知

1、过渡:儿童和平条约里都写了什么内容?带着我们的好奇心一起走进课文吧!

2、根据自学提示,初读课文。

(1)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把自己认为难懂的词句做上记号,联系实际想一想。

3、同桌互帮互学,交流自学情况。

4、检查学生掌握生字情况。

三、入情入境,细读感悟

过渡:让我们再次走进条约,细细品味儿童维护和平的`那份决心吧!

读第一句话,指名汇报

全世界儿童向世界宣告了什么?说说你从中知道了什么?

播放课件,渲染战争场面

(2)把自己的感受和体会用朗读表达出来。(指导朗读)

过渡:只要我们消灭一切与和平对立的事物,这个世界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

(1)闭眼听读4—6句,思考:和平世界是一番怎样的景象?

(2)交流汇报

(3)指导读句子,感受和平带给我们的幸福生活。(教师适时板书:珍爱)

(1)自由读七、八句。思考:为了世界和平,我们可以做些什么呢?

(2)为了现在的和平,为了永久的和平我们能怎样做呢?为了大家的和平,我们又该如何做呢?齐读最后一句话。

四、拓展延伸,深化情感

过渡:远离战争,珍爱和平、创造和平,是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

1、为了维护世界和平,作为一名新世纪的儿童,你打算怎样做?学生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见解。

2、朗诵诗歌《放飞和平》。

作业布置:

1、给父母读《儿童和平条约》,和父母交流感想。

2、你想像中的未来世界是什么样的,画一画。

板书设计:

儿童和平条约

向往珍爱

和平创造

五年级水语文教案

(一)、教材基本情况:课文写了“我”出生的村子严重缺水,人们挑水、爱水、盼水、节水。作者通过回忆孩提时洗澡的快乐,突出了水的无比珍贵。文中有两处细节描写:下雨时,在雨水中洗澡;炎热时,母亲用“一勺水”为“四兄弟”消暑纳凉,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课文采用反衬的写法,通过洗澡时的“痛痛快快”、“舒服”,衬托出水的珍贵、缺水的苦涩,并以此警示今人要节约用水,保护水资源。当然,本着多元解读的角度,母爱、苦乐交织的生活、乐观生活态度也可以成为个人体会。

(二)、目标设定:本课设定了三大目标。一是有感情的读文,此目标应贯穿语文教学的始终,不论哪个年段,哪篇课文。且文本情感性极强,非常适合朗读,因此更应强调在朗读中培养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二是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课标》在第三学段明确指出在阅读中“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三是感受水的珍贵,激发学生珍惜水资源的意识。这既是语文课程人文性的体现,也凸显教材的编写意图——本单元以“人与自然”为主题。同时,文章又是以“珍贵”为中心展开描写的,洗澡的快乐,缺水的苦涩都是为了突出水的珍贵。当然,三大目标的实现都是以文本为依托的,要紧扣文本,抓住重点词句,从语言学习入手,最终达成目标。本课的教学重点在于学会“品味”文本,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而课文所叙述的背景与故事离学生现实生活太远,如何让学生体会水的珍贵便成为教学的难点。

(三)、教学理念:改变知识系统核心的课堂,建构以语文能力、学会学习为核心的课堂教学理念。一是以读为魂,以“品味”、“述说”的形式体会文本、训练朗读。品味与述说不仅作为学习本课的形式手段,更应作为一种阅读方法贯穿课内课外,使学生真正在课堂上学习怎样进行阅读,从而能够自觉地将方法迁移运用到课外阅读过程中,学会阅读,形成能力,为学习语文、为终身学习奠定基础;二是文道结合,引导学生读文悟道。道,既有道理之意——珍惜水;也有方法之意——以乐写苦的反衬手法。读“乐”悟“苦”知“珍贵”明“反衬”。三是变教课文为学语文,大胆取舍,1自然段学方法,2自然段用方法,5自然段巩固方法。

(一)、采用“镜头呈现法”、“变换角色法”、“联系生活法”等形式,引导学生“品味”文本,“述说”语言,从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同时随文学习生字。

(二)、通过抓住重点词句对课文两次洗澡的内容进行学习,感悟作者以有水之乐反衬缺水之苦的写作方法。

(三)、从具体的语言文字中体会到水的珍贵,教育学生要珍惜水资源。

学会“品味”、“述说”文本,学习反衬的写作方法。

采用“镜头呈现法”、“变换角色法”、“联系生活法”等形式,让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水的珍贵。

(一)、学生预习课文(至少读4遍),将课文读正确、流利,对课文有初步印象,了解大意。

(二)、教师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课前交流,享受语文。

1、师生认识、聊天。

课前以水相关古诗让学生感悟“水”中有真情,“水”中有美景,“水”中有哲理……感悟文字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尝试品味文字、享受语文。

(二)、导入新课,整体感知“珍贵”。

1、要想品味课文,先要知道文章大意,通过预习,谁能在课题前面加上一个最能概括文章内容的词?()的水。

2、文中有一个生词“水窖”,一起读两遍,:出示图片:这就是水窖。水窖有什么作用?说作用、写生字“储”。

借助预习,以填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内容。以生词“水窖”为切入点进入学习。

(三)、亲临“挑水”现场,品味显而易见的“珍贵”。

1、为什么建水窖呢?(缺水)。文章开篇就提到我出生在一个缺水的地方,大家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从哪些词句感受到缺水?生交流。(通过数量词品味语段、板书“抓住词句”)

2、假如这是一场电影,透过镜头,我看到了遥远的路、曲折的路,你看到了什么长场面?生交流。

3、镜头渐渐拉近,近了,近了,不,我们每一个人不再是看电影了,而是成为了村子里的一员,我们也来到了挑水现场,请问你在干什么?你想说什么?(水,成了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注意逗号的强调作用,融入其中品味语段,板书“融入其中”)。感情升华,读句子:水,成了我们村子里最珍贵的东西。

4、我们不再是朗读了,而是述说我们的挑水生活。(板书述说)

5、用这样的方法,述说文章第一自然段。

第一自然段的学习以电影镜头的方式呈现,牢牢抓住数量词品味语段,由电影镜头到挑水现场,进行角色置换,学生转变为“村里人”,我即是“我”,述挑水之难,感缺水之苦,品水之珍贵。

(四)、围绕“水窖”,品味藏于乐中的“珍贵”。

1、学法小结:抓住词句是为品,融入其中才有味。

2、运用学法同桌合作品味雨浴场景。交流:品了哪些词,品出什么味,融入文中读。(注意读好“痛痛快快”,感受:雨,是我们村子里很珍贵的东西。)

总结学法,同桌合作学习,熟悉品位之法。同时对第二自然段进行选择性学习,重点抓住“只有……才……”和孩子们洗澡的场面,而大人们洗澡的场面则留待第二课时。

3、我们还会在何时洗澡呢?体会“勺”,水的珍贵。

4、让我们也成为四兄弟中的一员去感受这一勺水的舒服吧!自由读第五自然段。(指导难读的句子“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

5、读正确、流利了,我们就可以品味这一勺水了。

6、品味、述说“勺浴”。

(1)自由品味。

(1)滑的解释,体会快。

(2)文中却是“缓缓地滑过”,我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受?生交流。

(3)让我们抓住“滑”,成为四兄弟中的一位,去细细品味母亲的一勺水吧!

(4)让我们用诗的语言述说这一勺水吧!

(5)省略号,你感受到什么?停留享受、继续滑动……

(7)读“水,它不多不少……地上几乎没有一滴被浪费掉的水。”体会水的珍贵。

7、小结:用一个词形容勺浴。

抓住“勺浴”展开探究式学习。“滑过”的处理,有矛盾解读、有品重点词句,有诗歌述说,有变换角色,以多种形式品味勺浴之舒服。“勺浴”的处理可以分成三个大步骤:一是读正确流利,抓难读的句子“我感觉得到血管里血的流动在加快”,既要扎实指导学生读书,也要渗透一种扎实的学习态度。二是品味,抓住“滑、缓缓地”进行品味。三是述说,以诗一般的语言述说,抓住省略号述说。

(五)、结合板书,品味“苦乐”之“道”。

1、回顾两次洗澡:通过板书,雨浴对我们意味着()、勺浴对我们意味着()。

2、出示句子:这样的日子像过节一样,读“过节”。

3、不过,这样美好的日子毕竟太少了。那更多的是什么呢?(炎热、干燥,是苦)

4、是啊,文章把水给人们带来的痛快、舒服、享受、幸福充分描述出来了,而这短暂、难得的痛快背后是多少缺水的苦痛和期盼啊!得水之乐,更反衬出了缺水之(苦)。

道,既有道理之意——珍惜水;也有方法之意——以乐写苦的反衬手法。同时鼓励多元解读,品味苦乐。

5、文中还有许多地方值得细细品味:如大人们雨中洗澡、风干的滋味、母亲的一笑,腰上的钥匙,渴说成饿……留待下节课咱们再去品味、述说。

课内得法,课外运用,让品味由一种方法,成为一种能力,一种习惯,这也是我的语文教学孜孜不倦的追求。

五年级语文鲸教案

1、能了解课文“按不同方面连段成篇”的写作顺序;知道课文在写鲸的形体时所使用的说明方法。

2、能了解课文中所介绍的关于鲸的知识,并对此产生兴趣,有进行科学探索的愿望。

3、能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可以使用一种方法说明,也可以使用几种方法来说明。

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了鲸的哪些特点和习性,书面填写课后练习1中的表格,知道课文是怎样说明鲸是很大的。

教学难点:

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可以使用一种说明方法,也可以使用几种方法来说明。

(一)回顾导入

(二)填写表格,回忆课文内容。

1那么鲸在形体上有什么特点?它们又有哪些生活习性呢?上节课老师布置了一项作业,就是了解课文内容后填写课后的表格,现在就请大家看着自己填写的表格,我们一起来说一说表格里所填的内容。

2大家可以根据我们一起总结出的内容来修改自己填写的表格。

(三)学习体会第一自然段的说明方法。

1通过读课文、填写表格,我们了解到鲸是一种形体非常大的动物,那课文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很大呢?用这些方法有什么好处呢?请同学们默读第一自然段,边读边思考并适当做批注。

2一句一句地体会第一自然段中使用的说明方法。

(1)“不少人看到过象,都说象是很大的动物。其实还有比象大得多的动物,那就是鲸。”

a这两句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为什么要用鲸和象进行比较呢?

(这两句运用了“比较”的说明方法,用鲸和我们熟悉的并且形体也很庞大的象进行比较,可以让我们更加形象地感知到鲸的形体巨大。)

c指名朗读这两句话。

过渡:文章还用了什么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很大呢?

(2)“的鲸有16万多公斤重,最小的也有20xx多公斤。”

(这一句运用了“列数字”的说明方法,可以让我们很具体地了解到鲸的形体究竟有多大。)

(这种看似模糊的表述其实更准确、更科学、更严谨。)

过渡:谁来接着说文章中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3)“我国捕获过一头4万多公斤重的鲸,它有17米长,一条舌头就有十几头大肥猪那样重。”

a“4万多公斤”有多重呢?超市里卖的大袋的面粉或大米通常是25公斤一袋,大家估算一下,像这样的大米或面粉多少袋可以达到4万多公斤重呢?(1600多袋)

“17米”有多长呢?我们一间教室,大概长8、9米,那就是说,我国捕获的这头鲸有几个教室这样长啊?(大概相当于我们2个教室的长度)

b用鲸的一条舌头和十几头大肥猪比,有什么好处呢?

(用鲸的舌头同十几头大肥猪做比较,更让我们非常形象地感受到鲸的身体又大又重。)

c这里又用了“4万多公斤”、“十几头”,同样有什么好处啊?

过渡:大家继续说,在这一段中作者还使用了什么说明方法?

(4)“它要是张开嘴,人站在它嘴里伸手还摸不到它的上腭;4个人围着桌子坐在它嘴里看书,还显得很宽敞。”

这是一种什么说明方法呢?“它要是张开嘴”,或者是“它如果张开嘴”……

(5)“我国捕获过……”(出示这两句话),这两句话还运用了什么说明方法呢?

3归纳说明方法,整体感受鲸的'形体巨大。

a(出示全段内容)在这一自然段中,作者都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鲸的形体巨大呢?

小结:这一段恰当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形象、具体地表现出了鲸是个庞然大物。

b再读读这段话,让听者能从你的朗读中感受到鲸的确是庞然大物。

过渡:老师知道大家从课文中除了了解到鲸的形体巨大以外,还了解到了许多其它关于鲸的知识。刚好我听三班老师说她带孩子去参观自然博物馆的时候,发现里面有像你们这么大的小学生在做义务讲解员,我当时就想我们班一定也有不少同学对这个工作充满兴趣,有机会也想尝试尝试,对吗?谁对这项工作感兴趣啊?不过讲解员可不是个简单的工作,它需要你具备多方面的素质,那我们今天就在课堂上来个小小的竞聘,怎么样?看看哪些同学有能力胜任这项工作,在竞聘中脱颖而出的同学,老师会发给你一个讲解员的胸卡,让你模拟上岗。大家不用紧张,一会儿要考察的内容都是课文中的知识,现在大家赶快再浏览浏览课文第2—6自然段,争取在一会儿的竞聘中有出色的表现。

(四)了解鲸的进化过程和生活习性。

1考考口才。

哪位同学能看着图片给大家讲讲鲸的进化过程呢?

2考考记忆力。

“吃食物”这一段,根据课文意思填空。

须鲸主要吃()和()。它们在海里游泳的时候,张着大嘴,把许多()连同()一齐吸进嘴里,然后(),把水从()中间(),把()吞进肚子里,一次就可以吃()。

齿鲸主要吃()。他们遇到(),就凶猛地(),用()咬住,很快就()。齿鲸里有一种号称“海中之虎”的()。

有时候,好几十头()围住一头()重的(),()就把它吃光了。

3考考判断力。

同学们能看着图片判断出鲸的种类吗?

(1)出示第一组图片(通过是否有牙齿判断鲸的种类)

(2)出示第二组图片(通过喷潮时的水柱判断鲸的种类)

a指名判断。

b追问:你的这个答案是从哪里得来的呢?读读书上的句子。

(3)出示判断题,请大家一起做出判断。

鲸是哺乳动物,不属于鱼类。()

鲸总是独自睡觉的。()

判断对错后说说依据和理由。

5简单评价评价,发胸卡。

(五)练习仿写

1指名发言。

2请一名同学用上几种说明方法,完整地说一段话。

3同学们课下可以仿照刚才的练习,使用一种或几种说明方法来说明一种事物的某一个特点。老师这里给大家提供一些资料,大家可以参考。当然,也可以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写其它内容。注意:无论你使用哪些说明方法,都要围绕着这个事物的特点去写。

(六)作业:

必做:学习第1自然段的说明方法,自选内容写一段话。

选做:

1、写倡议书:保护人类的朋友——鲸。

2、给各种鲸设计名片。

3、鲸的自述。

板书设计:

26鲸

形体大

比较、数字

举例、假设

五年级的语文教案

1、认识“弦、揿”等13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薄”,会写“拇、搔”等16个字,会写“关节、拇指”等21个词语。

2、理解课文主要内容,了解五根手指的不同特点及作用。

3、找出文中描写五根手指特点及作用的语句,体会语言的幽默风趣,领悟课文蕴含的深刻道理。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同学们,请把你们的手伸开,看看你们的手指形状,你们说,哪根最好看,哪根最有用?同学们都能各抒己见,不错!我们今天便来读读课文《手指》,看作者又是如何认为的吧。(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理解大意。

1、自己读一遍课文,读不准的字查字典,把字音读准。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重点指出“搔”“庸”“憎”3个难写字的笔顺、笔画和结构。

3、齐读课文,边读边想,课文主要是围绕哪一句话写的?(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三、再读课文,合作探究。

1、既然这些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那作者在文中又是怎样描述的呢?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浏览课文,重点阅读描写五根手指特点的相关段落,想想作者各写了五根手指的什么特点,完成下列表格。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填写表格。

大拇指

食指

中指

无名指

小指

优点

缺点

(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力量,通过一张表格把文章的重点问题明朗化、简单化,让学生在完成表格的同时,加强对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认识,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四、拓展延伸,课堂小结。

同学们,说起团结,你们能想到哪些有关团结的名言警句呢?说出来和大家分享分享。

第二课时

一、复习故知,导入新课。

1、听写词语。

2、填空:课文先总写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不相同),然后分别描述五根手指(各自不同的特点),最后(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

3、提问:课文是围绕哪句话来写的?

(一只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二、检查上节课自学情况,深化理解。

1、学生汇报对上节课表格的理解。

2、指名反馈表格中的内容,教师适当引导。

观察表格,结合课文内容,想想作者运用了哪些手法。

抓住最能反映五根手指各自特点的句段,进行重点体会。

例如,学习描写大拇指的第2自然段,先指导学生理解大拇指的形状特点——不美。具体表现为:身体矮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作者从体形、头形、构造三个方面进行描写,使大拇指鲜明的形象跃然纸上。然后用关联词“但”一转,写大拇指在五指中是最能吃苦的。具体描写了拉胡琴、水要喷出来、血要流出来、重东西翻倒去、读书、进门时的大拇指的表现,突出了大拇指吃苦耐劳、默默奉献的特点。了解了这段话的基本意思,再引导学生体会写法,画出表现大拇指特点的句子,体会作者运用的表达技巧,重点体会排比句式的表达作用。

3、通过以上的对比分析,你得出了什么结论?(五根手指,各有不同的姿态,各具不同的性格,各有所长,各有所短。)

4、读第1、6自然段,思考:作者写五指的目的是什么?

(告诉我们:“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即团结就是力量。)

5、理解重点句子,体会语言特点。

(1)拿笔的时候,全靠他推动笔杆;遇到危险的事,都要由他去试探或冒险;秽物、毒物、烈物,他接触的机会最多;刀伤、烫伤、轧伤、咬伤,他消受的`机会最多。

这句话是对食指的描写,运用了排比的句式,写出了食指的作用及其勤奋、敢于探险、不怕牺牲的特点。

(2)他永远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

中指处在众手指簇拥呵护的优裕环境中,所以才有“曲线优美”的姿态,“养尊处优”的性格。这里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寥寥几笔,勾勒出了中指优美的姿态和高傲的性格。

(3)舞蹈演员的手指不是常作兰花状吗?这两根手指正是这朵兰花中最优美的两瓣。

作者运用反问的句式,强调了舞蹈演员的手指常作兰花状,这兰花状的姿态是优美的,突出了无名指和小指在艺术表现中的重要地位。

(4)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这句话以手指的全体比喻人群的全体,阐明“团结就是力量”的道理,是文章表达的主旨。(可结合生活实际,引导学生体会这句话蕴含的道理。)

三、品读课文,迁移运用。

1、理解句子:“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手指如果能一致团结,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

2、小组内分角色扮演五根手指,赋予手指生命和情感,根据你要表达的意图,编个课本剧表演一下。

3、指几个小组到前面表演课本剧,其他同学评价表演,教师根据表演情况点拨,指导重点是学生剧本中蕴含的道理是否正确。

四、拓展延伸。

仿照课文的表达特点,从人的五官中选一个,写一段话。

板书设计

手指

姿态不同性格各异

团结一致握成强有力的拳

(团结就是力量)

《手指》是丰子恺先生的散文,语言幽默风趣。可让学生带着感情朗读,读出作者的幽默感。在朗读的基础上,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学习作者留心生活、善于观察、勤于思考,从司空见惯的事物中获得启示的习惯。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