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范文大全 > 文秘知识

高考文言文(热门17篇)

高考文言文(热门17篇)



优秀作文是立意高远和思想深邃的,它能够启发读者的思维和提升他们的人生观。大家可以参考一些优秀作文的写作技巧和思路,以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

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可予不(同“否”)。

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召有司案图(同“按”)。

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设九宾于廷(同“傧”)。

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要项伯(同“邀”,邀请)。

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泾流之大(同“径”,直)。

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高考文言文作文

妾对隆中坐,思君盼归颜。唧唧槐上雀,飞上五铢钱。

深秋十三载,经冬夏历年。年年望乡关,日暮孤棹边。

坞城埋青草,青冢塞上寒。自幼同连理,两小无猜疑。

青梅傍竹植,竹马两相依。山西共植树,山东采菊归。

郎言不效古,但此常年期。至今东篱下,人面对菊花。

菊花犹未改,陶潜归何处。十六入君门,妾自君家人。

朝耕南山陲,夜伴读书声。不求官侯达,不求门楣盈。

只愿长此往,携手不分离。自为君家妇,出入守门庭。

为晓三重制,度化四德遗。居家理机务,出家念家居。

尊贵亦尊贵,贫贱不能移。君夸妇贤德,虽苦亦有余。

只求家和气,上下无相欺。草堂三秋叶,深阁四时春。

皇庭一纸书,征戍到梓门。门前凄凄草,门外犬吠声。

官吏苦无何,老母跪致词:“家中无男子,独此不幸人。

若为从戍去,一去无消息”官吏苦无何,贱妾前致词。

妾至夫君前,临未无呜咽:“君妇自此别,相期更何年。

临别无甚言,数语君须记。一言征戍苦,朝晚自相顾。

无妾侍君身,衣食亦间疏。二言塞上寒,不似在家园。

行军车马后,烟火戍城前。三言男儿坚,勿以家为念。

男儿须自强,效古作前贤。自此别离后,天海各一边。

天海虽相距,亦有心相连。何年秋雁过,足雁系平安。

君行复迟迟,妾怀惟君知。三步一回首,步步歩相思。

行行复顿足,顿足复行行。疾趋至君前,凝噎已无音。

执手看泪眼,一语谓夫君:“愿做湘神女,伴君塞上征”

日暮鸣鸦晚,人归颐草深。自此一别后,音书无通往。

妾在岭南住,年年登高处。望穿湘江水,望断岭南路。

杂草蓬丛生,荒骨遗野路。君戍守边疆,夜夜尽望乡。

高考文言文翻译透析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二、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

“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国号、年号、度量衡单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

“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

“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

“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

“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

“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译成“(湖面)风平浪静”。

高考文言文的复习

我们知道,近几年来,辽宁以及全国各地的文言考试材料大多来自人物传记,因为人物传记语言比较平稳,翻译难度较小,适于直译,这就为设题提供了方便条件。材料大体的形式是,首先介绍这个人物的字、号、出身,然后再介绍此人小时候或年轻时候的天赋、性格,接着记叙此人在任职期间的政绩,最后写他离职、亡卒以及当地人们对他的评价。鉴于这一点,我们就不得不考虑应先重点解决以下这些词,因为它们都与当官的人有关:

拜(授予官职)。

除(授职)。

擢(提拔)。

迁(晋升或调离官职,贬谪)。

徙(调动,流放)。

辟(征召)。

左迁(降职)。

谪(贬官,降职或流放)。

窜(放逐)。

掾(古代属官的通称)。

黜(贬退);遣(贬谪)。

举(提拔,推举)。

下车(新官初到任)。

乞骸骨(告老还乡)。

乞身(告老还乡)。

这些词在高考的文言文中,出现的次数较多,应该特别留意,另外,对于官职名、年号、科举各个阶段称呼等也应该给予重视。

在文言的复习中,课本是不应忽略的。因为在高考题中,百分之九十五以上的文言字词都出自于教材,复习好教材,就能为答好文言考题奠定基础。每当我们阅读课外文言选段时,要想到自己学过的课文中有没有类似这样的字词和句式,当然,还要再看一看情况是否相同。总之,教材是本,课外选文是末,所以说牢固的基础是很重要的,建议广大考生们把高中各册教材翻看一下,掌握课下注释中重点的实词虚词。

高考文言文翻译透析

照顾前文,联系后句,仔细斟酌,揣摩语气,

力求做到,合情合理,词句之间,联系紧密。

若有省略,补出本意,加上括号,表示增益。

人名地名,不必翻译,人身称谓,依照贯例,

“吾”“余”为我,“尔”“汝”为你。省略倒装,都有规律。

实词虚词,随文释义,敏化语感,因句而异。

译完之后,还须仔细,逐句对照,体会语气,

句子流畅,再行搁笔。

高考文言文答题技巧

我们对文言文题普遍有一定的畏难情绪。其实,只要稍稍作一点准备,就会发现,历年的高考(微博)都有一定的规律。高考选文标准是:文不甚深,言不甚俗。符合这一要求的文言文,主要是以下六个方面:“二十四史”中的传记部分和《资治通鉴》中的名段;以《孟子》《韩非子》为代表的先秦浅易文言文;唐宋八大家的散文作品;以《世说新语》为代表的.笔记文;以《梦溪笔谈》为代表的古代科技短文;以《聊斋志异》为代表的短篇文言小说。从以往的选文看,高考虽说回避社会的焦点和热点问题,但倡导并弘扬真善美是永恒的时代主题,结合当前反腐倡廉和社会舆论看,对忠臣廉吏的价值判断依然会影响高考文言文的选文。

先做最后一道选择题(往往落足在对全文思想的把握上),对全文有一个整体的把握后再做其余三道题。带着什么人?做了什么事?结果怎样?为什么?等问题对文段用心地默读两遍。注意文段后的注释,很多时候有提示作用。对文段中的人名、地名、官名、物名、典章等要尽可能地排除。对理解文段起关键作用的词句要联系上下文进行推导。先认真阅读最后一道有关内容分析的题目,把握文段主旨。同时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文言实词题】技巧:分析字形,辨明字义。从字音相同推测通假字。用互文见义对照解释前后词。用成语比较推导词义。联系上下文,前后照应,保持一致。

实词理解:将给出的词义带进原文,通顺就对,不通就错。

从没有听说过的实词释义往往是对的,干扰你罢了。

【古今异义题】技巧:将该词语的今义带进原文,通则对,不通则错。

【文言虚词题】技巧:翻译这个文言虚词成现代汉语进行比较,看是否翻译成同一个词。先理解翻译所学课文中的虚词,再比较文段中的虚词。联系文句的整体意义和上下文的意义,注意辨明上下文的关系。借助语句的结构,看两句中该虚词词性和所作的成分是否相同。虚词比较:每组中利用给出的高中学过的另一句子来推断文中句子的虚词用法。

【信息筛选题】技巧:看清题目要求,一字一词地琢磨。选出一两句不相符的,排除部分选项。照应上下文,一般作者评论性的话不能作为选项,别人赞誉的话可考虑。

【性格表现题】技巧:先找不能表现题干中要求的任务性格的选项,用排除法选择。特别注意谁的什么性格。

【内容归纳题】技巧:找出文段中与选项解释相对应的语句,一一对应。中心、主旨重点分析议论的语句。总体把握文意。叙述或分析的错误只在某一小点,主要是顺序的颠倒、无中生有等。

【全文把握题】注意人物的事迹是否张冠李戴,事件的时间是否准确,人物性格陈述是否恰当,注意联系全文。

总之:所选文章往往是古代贤人良臣的小故事及个人履历表,所以不难读懂意思,只是落实到个别字词,倒是颇让人费神,不过如能胆大,心细,也不可怕。遇到实在不懂的字词,不必着急,放放先读下文,也许过后自然能明白,或者可以到题目中去找答案,若不影响做题目就不要钻牛角尖,不懂就不懂也没什么!

解释不通的字词往往可以考虑是否通假或者活用。

好了,客观题做完了,可以把答案填入指定位置了。

填完后,拿出草稿纸,准备进入第二卷主观题的作答阶段。深呼吸之后,就开始吧!不断提醒自己一定要打草稿。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

卒通猝,表示突然,如:卒然问曰,天下恶乎定。

由通犹,表示比况,相当于“就像”,如:民归之,由水之就下。

施通迤,逶迤斜行的样子,如:施从良人之所之。

无通勿,不要,或通惑,想不通,如:无或乎王之不智。

为通谓,认为,如:为是其智弗若也。

罢通疲,疲惫,如:仆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之遗风。

趣通趋,向前走,如:趣舍异路。

徇通殉,献身,如:常思奋不顾身,以徇国家之急。

诎通屈,屈曲,如:其次诎体受辱。

枪通抢,触,如:当此之时,见狱吏则头枪地。

摩通磨,灭,如:古者富贵而名摩灭。

见通现,表露,如: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责通债,债务,下狱受腐刑,如: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

不通否,如: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奉通捧,捧着,如:臣愿奉璧往使。

庭通廷,朝堂上,如:拜送书于庭。

案通按,察看,如:召有司案图。

高考文言文虚词

所谓“用法”,包括弄清(1)虚词的词性,(2)语法作用,(3)与现代汉语的对应关系。考纲中列出了18个虚词,一定要个个落实,结合教材,认真归纳其各种义项和用法,从常用义和非常用义方面进行比较区别,掌握常用义,照顾特殊义。例如“之”字,作代词、助词(结构助词,语气助词,用于主谓之间,表前置宾语)是通常用法,而作动词“到”、“用”(如“之其所短”中的“之”)讲则是特殊义用法。

筛选文中的`信息。

近三年来,主要考查的是以写人为主的史传文,且题目一般是用6个句子分别编为四组的形式,要求考生选择全部表现人物某一方面品质的一组。解答这类试题的思路是,将6个句子逐句进行分析,筛选出符合题干要求的句子,然后再对照编组情况作出判断。如果是写事的文章,则要求从记述的时间、地点、人物及其关系、事件的发展及其走向、故事的梗概等要素把握阅读对象。

高考文言文名句

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韩愈《师说》)。

2、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毛泽东《采桑子重阳》)。

3、东风不来,三月的柳絮不飞。你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恰若青石的街道向晚。跫音不响,三月的春帷不揭,你的心是小小的窗扉紧掩。(郑愁予《错误》)。

4、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

5、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

6、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婀玲上奏着的名曲。(朱自清《荷塘月色》)。

7、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8、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

9、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左传烛之武退秦师》)。

10、今其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1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1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13、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战国策邹忌讽齐王纳谏》)。

14、人主之子孙则必不善哉?位尊而无功,奉厚而无劳,而挟重器多也。(《触龙说赵太后》)。

15、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孟子《寡人之于国也》)。

16、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荀子《劝学》)。

17、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18、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19、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20、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劝学》)。

21、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荀子《劝学》)。

2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23、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贾谊《过秦论》)。

24、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5、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司马迁《鸿门宴》)。

26、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王羲之《兰亭集序》)。

27、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悲夫!(王羲之《兰亭集序》)。

28、既自以心为形役,奚惘怅而独悲?悟已往之不谏,知来者之可追。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陶潜《归去来兮辞》)。

29、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怀良辰以孤往,或植杖而耘耔。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陶潜《归去来兮辞》)。

30、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问征夫以前路,恨晨光之熹微。(陶潜《归去来兮辞》)。

31、引壶觞以自酌,眄庭柯以怡颜。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陶潜《归去来兮辞》)。

32、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云无心而出岫,鸟倦飞而知还。景翳翳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陶潜《归去来兮辞》)。

33、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潜《归去来兮辞》)。

34、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韩愈《师说》)。

35、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李密《陈情表》)。

36、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37、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韩愈《师说》)。

38、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杜牧《阿房宫赋》)。

39、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

40、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1、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杜牧《阿房宫赋》)。

42、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杜牧《阿房宫赋》)。

43、臣闻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4、人君当神器之重,居域中之大,不念居安思危,戒奢以俭,斯亦伐根以求木茂,塞源而欲流长也。(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5、善始者实繁,克终者盖寡。

46、怨不在大,可畏唯人;载舟覆舟,所宜深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7、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8、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则智者尽其谋,勇者竭其力,仁者播其惠,信者效其忠;文武并用,垂拱而治。(魏征《谏太宗十思疏》)。

49、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50、明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

高考文言文通假字

1、木直中绳,輮以为轮。(輮:同煣,以火烘木,使其弯曲。)。

2、虽有其槁暴,不复挺者。(有:同又。暴:同曝,晒干。)。

3、则知明而行无过矣。(知:同智,智慧)s。

4、君子生非异也。(生:同性,天赋,资质。)。

5、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受:同授,教授。)。

6、或师焉,或不焉。(不:同否。)。

7、浩浩乎如冯虚御风。(冯:同凭。)。

8、山川相缪。(缪:同缭,连结,盘绕。)。

9、举匏尊以相属。(尊:同樽,酒杯。)。

10、自余为僇人。(僇:同戮,刑辱。)。

11、意有所极,梦亦同趣。(趣:同趋,往,赴。)。

13、暴秦之欲无厌。(同餍,满足)。

14、当与秦相较。(同倘,如果)。

15、万几宸翰之宝。(同机)。

16、肇锡余以嘉名(同赐)。

17、扈江离与辟芷兮(同僻)。

18、缙绅、大夫、士萃于左丞相府(同搢,插。)。

19、几为巡徼所陵迫死(同凌,欺侮)。

20、主辱,臣死有余僇(同戮,罪)。

21、其为时止十有一月耳(同只,不过,仅仅;同又)。

22、独五人之皦皦(同皎皎,光明显耀的样子)。

23、敛赀财以送其行(同资)。

24、亦曷故哉(同何,疑问代词)。

25、共其乏困(同供,供给)。

26、夫晋,何厌之有(同餍,满足)。

27、秦伯说,与郑人盟(同悦,高兴)。

28、失其所与,不知(同智,明智)。

29、肉袒伏斧质(同锧,承斧的砧板)。

30、可予不(同否)。

31、拜送书于庭(同廷,朝堂)。

32、召有司案图(同按)。

33、相如度秦王特以诈详为予赵城(同佯,假装)。

34、设九宾于廷(同傧)。

35、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同穆)。

36、唯大王与群臣孰计议之(同熟,仔细)。

37、请奏盆缻秦王(同缶)。

38、距关,毋内诸侯(同拒,据守;同纳,纳入)。

39、要项伯(同邀,邀请)。

40、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同背,违背)。

41、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同早,早上)。

42、令将军与臣有郤(同隙,隔阂,嫌隙)。

43、因击沛公于坐(同座,座位)。

44、拔剑切而啗之(同啖,吃)。

45秋豪不敢有所近(同毫,丝毫)。

46、泾流之大(同径,直)。

47、不辩牛马(同辨,分辨、辨别)。

48、其不仁兹甚(同滋,更加)。

49、又或有纪载而语焉不详(通记,记述)。

50、而予三十年前所主唱之三民主义(通倡,倡导)。

51、无乃尔是过与(与通欤,表揣测的.句末语气)。

52、俨骖騑于上路(俨通严,整治,有此一说)。

53、云销雨霁(销通消,消散)。

54、青雀黄龙之轴(轴通舳,船)。

55、忽奔腾而砰湃(砰湃通澎湃,波涛汹涌的声音)。

56、夙遭闵凶(通悯,怜悯)。

57、零丁孤苦(通伶仃,孤独的样子)。

58、常在床蓐(通褥,草席)。

59、四十有四(通又)。

60、五尺之僮(通童,童仆)。

高考文言文作文

不少考生对于文言文阅读的认知往往存在偏差:有些考生认为该部分主要靠日常积累,方法性较弱,只需要通过题海战术进行训练。而有些考生恰恰相反,希望完全通过方法技巧攻克文言文。这两种认知均不正确。文言文是基础加技巧的组合型模块,基础性积累和方法性梳理二者不能偏废其一。因此在文言文阅读部分主要给出以下几点复习建议:

第一,梳理基础,训练语感。在复习初期,考生需要对于文言虚词、实词、语法进行系统梳理,夯实基础。同时,还需要保持每周两篇文言文的`训练量。但是,特别需要提出的是,每周两篇文言文不是指简单地完成两篇文言文阅读题目,而是需要对这两篇文言文进行逐字翻译、精析,标注出其中所有的语言点,重点字词,语法现象。只有逐字精析,才能真正夯实基础,训练文言语感。

第二,梳理技巧。文言文阅读部分并非全无章法技巧可循。当我们在基础上完成梳理之后,还需要在方法技巧上进行集中训练。在完成实词虚词部分的题目时,需要关注前后搭配,可以根据词性进行选择。而在完成句子翻译题目时,可通过“一一对应法”完成题目,即先对句子成分进行划分,对比对象句与翻译句之间在成分方面是否做到一一对应,排除成分缺失的选项。在完成组合性选项题目时,先关注主语、再关注内容,排除主语不一致的选项后针对内容进行选择。在完成文意理解题时,着重关注文章的细节性信息。

第三,特别值得提出的是,文言文部分新增阅读延伸题。文言文阅读延伸主要是论证类的阅读延伸题。即让考生针对文言文中的某一观点看法,或者针对人物形象谈一谈自己的看法。这类题目难度适中,考生只要把握好文言主旨,并相应按照答题模式进行作答即可。

以上是针对文言文阅读部分的复习方法提出的几点建议。最后,需要再次强调的是,文言文需要长期积累,考生一定要提早着手准备,并且持之以恒,保证每周一定的训练量并辅之以适当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在文言文部分保分、提分,为在高考语文中取得高分奠定基础。

高考文言文作文

词不离句,句不离篇是古已有之的阅读准则,对于一眼不能识别的'文言实词,我们就必须结合具体语境,瞻前顾后,披文入理,依靠情节呼应和逻辑关系推断出其意义。

修辞推断。

古人行文,好用整齐句式。这类句式一般上下句结构整齐,相对应的词语往往词性相同,意义相近或相反。即利用上下文中并列、对偶、同义复用等修辞,来推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的意义。

1、并列。

骈死于槽枥之间《马说》。

2、对偶。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3、同义复用。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出师表》。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桃花源记》。

组词推断。

古汉语单音词占多数,一词多义的现象很普遍,确定一个多义词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意义,可先把这个多义词素组成若干个双音词,然后用代入法把这些词放在具体语境中去体会,可以推断一些词语的意义。

1、太尉尽辞去《段太尉逸事状》。

推辞去除。

2、奈何欲以乱败郭氏《段太尉逸事状》。

败坏。

3、罪且及副元师《段太尉逸事状》。

涉及,牵连。

高考作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作《龟虽寿》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心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乎?”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之。

高考文言文作文

一、总体要求:还是要在文言知识的积累上多下功夫。

文言文阅读是一种书面语言,你不接触书本就无法获得语感,所以要多接触。具体来说,要做到以下三点。

(一)是多做题,至少两天一个文段,配合一定量的练习检测。文段最好涉及到高考有可能考到的各种古文类型及各种语言现象、题目类型。

(二)是多读古文。如果可能,读读《古文观止》、《史记》等名著。实在没有时间,也不要忘记回读自己的中学教材。实在觉得乏味,读一读所做的练习中的文段也行。每天20分钟,就可以保持语感和对各种语言现象的记忆了。

而古诗词曲的阅读,我以为障碍也是在文句的疏通上,至多再加上想像。不要被鉴赏、评价这样的字眼吓唬住,许多时候读通诗句,补足诗句间的跳跃,掌握一定量的典故就可以掌握其主旨与情感了。而正确把握诗歌的主旨与情感显然是诗歌鉴赏的要害之所在。

文言知识除常见实词、虚词,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之外,还包括文学、文化知识,甚至包括基本的历史知识、伦理道德、思想观点,这些都是帮助我们理解、读懂古代诗文的重要因素,要尽量给以关注,充分涉猎。

二、具体做法。

1、复习时把读懂文言文文本作为重点,利用每一个文段编织知识网,对经常出现的'文言实词必须牢记其常见的词义,对经常出现的文言虚词则要把这个词的所有用法和意义重现一遍,建立牢固的知识网络。

2、多让学生朗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次话不假。

3、多做翻译练习,经常把老师讲过的文段进行翻译,提高翻译水平。

4、多总结做题的经验,掌握考场阅读的规律和选择答案的方法。

高考作文

建安二十六年,公元221年,关羽走麦城,兵败遭擒,拒降,为孙权所害。其坐骑赤兔马为孙权赐予马忠。一日,马忠上表:赤兔马绝食数日,不久将亡。孙权大惊,急访江东名士伯喜。此人乃伯乐之后,人言其精通马语。

马忠引伯喜回府,至槽间,但见赤兔马伏于地,哀嘶不止。众人不解,惟伯喜知之。伯喜遣散诸人,抚其背叹道:“昔日曹操作《龟虽寿》云:‘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吾心知君念关将军之恩,欲从之于地下。然当日吕奉先白门楼殒命,亦未见君如此相依,为何今日这等轻生,岂不负君千里之志哉?”赤兔马哀嘶一声,叹道:“予尝闻:‘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今幸遇先生,吾可将肺腑之言相告。吾生于西凉,后为董卓所获,此人飞扬跋扈,杀少帝,卧龙床,实为汉贼,吾深恨之。”伯喜点头,曰:“后闻李儒献计,将君赠予吕布,吕布乃天下第一勇将,众皆言:‘人中吕布,马中赤兔。’想来当不负君之志也。”

赤兔马叹曰:“公言差矣。吕布此人最是无信,为荣华而杀丁原,为美色而刺董卓,投刘备而夺其徐州,结袁术而斩其婚使。‘人无信不立’,与此等无诚信之人齐名,实为吾平生之大耻!后吾归于曹操,其手下虽猛将如云,却无人可称英雄。吾恐今生只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后曹操将吾赠予关将军;吾曾于虎牢关前见其武勇,白门楼上见其恩义,仰慕已久。关将军见吾亦大喜,拜谢曹操。操问何故如此,关将军答曰:‘吾知此马日行千里,今幸得之,他日若知兄长下落,可一日而得见矣。’其人诚信如此。常言道:‘鸟随鸾凤飞腾远,人伴贤良品质高。’吾敢不以死相报乎?”

伯喜闻之,叹曰:“人皆言关将军乃诚信之士,今日所闻,果真如此。”赤兔马泣曰:“吾尝慕不食周粟之伯夷、叔齐之高义。玉可碎而不可损其白,竹可破而不可毁其节。士为知己而死,人因诚信而存,吾安肯食吴粟而苟活于世间乎?”言罢,伏地而亡。伯喜放声痛哭,曰:“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后奏于孙权。权闻之亦泣:“吾不知云长诚信如此,今此忠义之士为吾所害,吾有何面目见天下苍生?”后孙权传旨,将关羽父子并赤兔马厚葬之。

高考文言文作文

no2、眼前多少难甘事,自古男儿当自强。——李咸用《送人》。

no3、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论语·子路》。

no4、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no5、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论语·子路》。

no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no7、有功则赏,有罪则刑。——司马光《进修心治国要札子状》。

no8、惟有道者能备患于未形也。——《管子·牧民》。

no9、善言古者必有节于今,善言天者必有证于人。——《荀子·性恶》。

no10、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礼记·大学》。

no1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颜渊》。

no12、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no13、宁可玉碎,不能瓦全。——《北齐书·元景安列传》。

no14、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孟子·离娄上》。

no15、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孟子·梁惠王下》。

no16、闻过则喜,知过不讳,改过不惮。——陆九渊《与傅全美》。

no17、公生明,偏生暗。——《荀子·不苟》。

no18、爱亲者,不敢恶于人;敬亲者,不敢慢于人。——《孝经·天子》。

no19、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论语·子张》。

no20、位卑未敢忘忧国。——陆游《病起书怀》。

no21、人有耻,则能有所不为。——朱熹《朱子语类》。

no22、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郑燮《竹石》。

no23、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no24、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资治通鉴》。

no25、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no26、有公心必有公道,有公道必有公制。——傅玄《傅子·通志》。

no27、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

no28、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礼记·礼运》。

no29、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孟子·告子下》。

no30、不降其志,不辱其身。——《论语》。

no31、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隐公元年》。

no32、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麦孟华《论中国之存亡决定于今日》。

no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no34、名必有实,事必有功。——荀悦《申鉴·俗嫌》。

no35、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孟子·梁惠王上》。

no36、义以生利,利以丰民。——《国语·晋语》。

no37、仁者必有勇,勇者不必有仁。——《论语·宪问》。

no38、与人不求备,检身若不及。——《尚书·伊训》。

no39、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担心)——《宋史·王安石列传》。

no40、实事求是。——《汉书·河间献王刘德传》。

no41、朝闻道,夕死可矣。——《论语·里仁》。

no42、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

no43、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朱熹《劝学》。

no44、学贵得师,亦贵得友。——唐甄《潜书·讲学》。

no45、民生在勤,勤则不匮。——《左传·宣公十二年》。

no46、惟公则生明,惟廉则生威。——石成金《传家宝·绅瑜》。

no47、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刘禹锡《酬乐天咏老见示》。

no48、二人同心,其利断金。——《周易·系辞上》。

no49、善学者,假人之长以补其短。——《吕氏春秋·用众》。

no50、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苏轼《晁错论》。

no51、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周易·系辞下》。

no54、一粥一饭,当思来处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朱柏庐《治家格言》。

no55、知耻近乎勇。——《礼记·中庸》。

no56、善不可谓小而无益,不善不可谓小而无伤。——贾谊《新书·审微》。

no57、先义而后利者荣,先利而后义者辱。——《荀子·荣辱》。

no58、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论语》。

no59、兄弟敦和睦,朋友笃诚信。——陈子昂《座右铭》。

no61、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司马光《训俭示康》。

no62、单者易折,众则难摧。——崔鸿《三十国春秋·西秦录》。

no63、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增广贤文》。

no64、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礼记·中庸》。

no65、终日乾乾,与时偕行。——《周易·乾·文言》。

no66、名节重泰山,利欲轻鸿毛。——于谦《无题》。

no67、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宋史·范纯仁列传》。

no68、临难毋苟免。——《礼记·曲礼上》。

no69、贫贱之交不可忘。——《后汉书·宋弘列传》。

no70、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史记·高祖本纪》。

no71、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论语·卫灵公》。

no72、有志者事竟成。——《后汉书·耿弇列传》。

no73、五刑不如一耻。——吕坤《呻吟语·治道》。

no74、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屈原《离骚》。

no75、孝在于质实,不在于饰貌。——桓宽《盐铁论·孝养》。

no76、君子贤而能容罢,知而能容愚,博而能容浅,粹而能容杂。——《荀子·非相》。

no77、以家为家,以乡为乡,以国为国,以天下为天下。——《管子·牧民》。

no78、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老子》。

no79、能胜强敌者,先自胜者也。——《商君书·画策》。

no80、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汉书·董仲舒传》。

高考文言文作文

楚庄王初登基时,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列宁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

西楚霸王项羽因为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索福克勒斯说过:“一个人即使犯了错,只要能痛改前非,不再固执,这种人并不失为聪明之人。”

陶渊明为了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放弃了荣华富贵,追求清静高洁,而成为流芳百世的“隐士”。

一个人必须把他的全部力量用于努力改善自身,而不能把他的`力量浪费在任何别的事情上。--《托尔斯泰传》。

春秋时,晋灵公无道,滥杀无辜,臣下士季对他进谏。灵公当即表示:“我知过了,一定要改”士季很高兴地对他说:“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遗憾的是,晋灵公言而无信,残暴依旧,最后终被臣下刺杀。历史上确有能改过而终成大业的君主。楚庄王初登基时,日夜在宫中饮酒取乐,不理朝政。后来臣下用“三年不鸣,一鸣惊人”的神鸟故事启发他,并以死劝谏,终于使他决心改正错误,认真处理朝政,立志图强。楚国终于强大起来,楚庄王也位列“春秋五霸‘之一。

蔺相如因为”完璧归赵“有功而被封为上卿,位在廉颇之上。廉颇很不服气,扬言要当面羞辱蔺相如。蔺相如得知后,尽量回避、容让,不与廉颇发生冲突。蔺相如的门客以为他畏惧廉颇,然而蔺相如说:“秦国不敢侵略我们赵国,是因为有我和廉将军。我对廉将军容忍、退让,是把国家的危难放在前面,把个人的私仇放在后面啊!”这话被廉颇听到,就有了廉颇“负荆请罪”的故事。

列宁曾说过:“聪明的人并不是不犯错误,只是他们不犯重大错误同时能迅速纠正错误。”一个人难免犯错误,关键在于犯错之后能够严肃地对待错误,改正错误。

楚文王曾经沉迷于打猎和女色,不理朝政。太保申借先王之命,要对楚文王施以鞭刑,在太保申的坚持下,楚文王被迫接受。楚文王伏在席子上,太保申把50根细荆条捆在一起,跪着放在文王的背上,再拿起来,这样反复做了两次,以示行了鞭刑。文王不解说:“我既然同意接受鞭刑,那就索性真的打我一顿吧!”太保申却说:“我听说,对于君子,要使他们心里感到羞耻;对于小人,要让他们皮肉尝到疼痛。如果说让君子感到羞耻仍不能改正,那么让他尝到疼痛又有何用处?”楚文王听后深深自责,从此不再去打猎,也不再沉迷女色,奋发图强,不久就兼并了39个国家,扩大了楚国疆土。

文王因改过而成就了他的英名,也造就了楚国的盛况,然而有着西楚霸王之称的项羽却因为不能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刚愎自用,最终落得个乌江自刎的下场。

一次错误就是一次教训,改过自新,才能不断成熟起来。

法国伟大的思想家卢梭写过著名的《忏悔录》,他要做的是“把一个人真实的面目赤x裸裸地暴露在世人面前,这个人就是我”。因此在《属性录》中,他直面自己的隐私,痛责自己的过错。他曾写道,自己少年当仆人,偷过主人家一条用旧的丝带,主人发现后,他在众目睽睽之下,将此嫁祸于诚实的女仆玛丽,破坏了她纯洁、善良的名声。

那时的卢梭是可恶的,自己偷东西还嫁祸于人,但后来他仍受人敬重,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他能勇于承认错误,并能及时改正错误,而不是掩饰自己的错误。

相关内容

热门阅读
随机推荐